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2023-02-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农业部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试点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从2013年开始,我部将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工作,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的重要意义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整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对于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保障现代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影响农产品消费,已成为制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整体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切实维护产业发展环境,是保障现代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是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的重要途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积极探索有效监管手段,加强食品安全源头控制,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既是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力保障。

三是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的有力抓手。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关键在于落实属地责任。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以县域为单元整体推进,有利于强化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是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的有力抓手。

四是整体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有效手段。县乡基层政府直接面对生产经营农户,在农产品生产源头把关和质量控制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通过典型引路,为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树立样板,为探索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开辟渠道,为展示监管成效搭建平台,为培育监管人才打造基地,是整体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政府主导、依法履责、保障安全、服务产业”的工作方针,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点环节,以落实监管责任和生产单位主体责任为着力点,以完善监管条件为抓手,以形成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为核心,以提升监管能力为目标,按县域整体推进,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地创建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创新,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创建原则

1.坚持依法履责与机制创新相结合。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以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主线,同时运用科学理念和先进技术,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创新长效监管机制,在依法履责和机制创新两个方面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样板”、“标杆”,由点及面、逐步放大,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坚持提高监管能力和增强工作实效相结合。提高监管能力是示范县创建的根本任务,增强监管实效是示范县创建的工作目标。创建工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与县域内的产业发展相协调,突出实效,确保可看、可学、可推广。

3.坚持政府监管与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相结合。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充分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要求,切实强化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积极引导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培育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

4.坚持创建示范与先行试点相结合。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是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农业生产特点的监管模式的过程,在不同的区域选择有条件的县开展创建试点,进一步完善监管模式,确保示范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三)目标任务

按照先行试点、再全面铺开的方式,力争用5年的时间,结合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新一轮“菜篮子”工程规划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围绕监管体系建设、投入品监管、标准化生产、检验监测、质量安全执法、长效机制建设,创建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实现基层监管能力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提升和生产者素质能力提升,使示范县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监管的样板区、体现监管成效的展示区、探索监管手段的先行区和各地学习交流的培训基地,示范带动各地依法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引领推动各地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型监管模式,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三、基本条件

(一)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依法履行。县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本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考核范围,监管职责落实到位。对县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相应的指导意见,出台明确的激励扶持政策。设有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并组织实施监管工作年度计划,组织协调有关方面形成监管合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规模能够保障监管实际工作需要。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健全。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置专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有多名专职工作人员。全部涉农乡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达到“有机构、有职能、有人员、有条件、有经费”的要求,管理制度健全,切实发挥作用。在蔬菜、水果、茶叶和畜牧、水产重点生产养殖村全部设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有明确的责任人,监管网络完善。对县、乡、村三级监管人员有专门的培训计划,能够做到全员培训。

(三)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全面落实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种养殖大户的主体责任,建立不使用禁用药物的承诺制度,责任告知率达到100%,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落实生产记录档案制度,逐步建立农产品产地检验准出制度。对小规模生产者有落实主体责任的措施和手段。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部设立或者委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农产品实施抽查检测。

(四)农业投入品监管有力。县域内放心农资经营和配送网络健全,70%以上的农资实施连锁、统购、配送等营销模式,农资购买索证索票、经营台账等制度全部落实。100%执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或专柜销售制度。建有农资监管信息平台,实现监管信息化,县域内所有农资产品100%纳入平台管理。开展农业投入品质量抽检和执法检查,假劣农资案件查处率达到100%,建立黑名单制度。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监测与评价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开展,污染区域种植、养殖结构能够科学合理调整。

(五)标准化生产水平较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整建制推进,农业标准转化率达到100%,标准入户率达到60%。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100%落实生产记录制度,严格执行农(兽)药安全使用间隔期(休药期)规定。生产过程中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健康养殖等技术,开展动植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三品一标”持续稳定发展,产地面积占辖区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的50%以上,获证主要农产品占同类农产品商品量的35%以上,标识率达到80%以上,认证登记、标志使用等奖励机制健全。“三品一标”证后监督检查措施到位,退出机制健全,县域内的品牌形象良好。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扎实有效。建立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站,检验检测范围覆盖产地环境、投入品、农产品(含种植业产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及其生产全过程,配齐专业技术人员和必备的条件,有稳定的运行经费和规范的工作机制,有效开展监测工作和对生产的指导服务。县级农业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监测,监测参数、产品范围覆盖本县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和市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设有检测室,配有专业检测人员,积极开展农产品产地检测,生产指导服务到位。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配有快速检测室,开展农产品自律性检测。

(七)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到位。经编制部门批准,设有农业(畜牧兽医、渔业)综合执法机构,人员、经费、手段等能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到位。农业(畜牧、水产)、公安、质监、工商等部门有良好的联动工作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日常执法检查有力有序,生产经营不合格农产品行为、非法添加禁用物质行为和假冒“三品一标”产品行为的查处率达到100%。涉嫌犯罪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案件移送率达到100%,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取证。

(八)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机制基本完善。在检查、监测、宣传等常规监管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县域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生产主体备案、产地准出、质量追溯、包装标识、市场准入等有效的监管措施和手段,形成一套完整的监管模式和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建立完善的检查记录和监管档案制度。能够将一些监管措施上升到制度层面,逐步形成用制度管事的常态化监管方式。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基本健全,形成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完善,遇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应急事件能够妥善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相关部门监管职责分工明确,形成“分兵把口、协调配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机制。

(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高。省级以上各类监测的合格率达到97%以上,本县生产的蔬菜、水果、茶叶中禁用农药、畜产品中“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水产品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禁用药物的检测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三品一标”产品的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近3年县域内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同时本县生产的农产品也没有造成其他地方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四、认定与管理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的认定,实行“县级政府申请,省级农业部门推荐,农业部批准”的方式。各省(区、市)按照基本条件组织创建。农业部按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认定标准》(另行印发)进行认定,对各省(区、市)推荐的创建县进行综合评审,发文公布。农业部适时出台有关管理办法,对示范县实施动态管理。

自2013年起,农业部开展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的试点工作。创建试点县由省级农业部门推荐、农业部确定。农业部将视财政资金情况给予适当支持。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示范县创建工作,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推进。省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研究部署重大工作,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创建县政府要成立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加强政策扶持。各地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的投入力度,建立固定的经费投入渠道,现有各类农业投资渠道安排的项目,应向示范县倾斜。同时要积极拓宽经费来源,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投入机制,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有条件的省可参考本意见,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或乡镇创建工作。

(三)加强工作指导。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农业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形成工作亮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的规划指导、业务支持和资源整合,推动示范县创建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四)加强总结宣传。各级农业部门要及时了解示范县发展的有关情况,不断探索和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典型宣传与推广,充分发挥示范县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为示范县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2篇:建设示范乡镇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摘 要:加强乡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和设施配套,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整体能力,对于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阐述了睢宁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乡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乡镇;监管

1 睢宁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睢宁县隶属江苏省徐州市,位于徐州市东南、徐连经济带的中心区域,是江苏省规划建设的3个特大城市圈之一的徐州特大城市圈“一城两翼”的重要一翼。该县土地面积1 773km2,总人口132.51万,辖16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0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0.67万hm2,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先后多次被国务院及农业部授予“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被江苏省政府授予“设施蔬菜生产第一县”称号。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食品)消费安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保障和维护广大城乡居民的消费健康,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地方政府、农业行政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县、镇、村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管理措施不完善、监管手段不配套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持续开展。

1.1 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使农产品安全监管关口前移 按农业部及省农委的文件精神,2011年底我县各镇均在镇农技服务中心相继挂牌成立了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结合“五有”乡(镇)站建设和利用省奖补资金,配置了必备的服务设施,建立了镇级农产品安全监管员和村级协管员队伍,对镇域农产品生产开展日常监督巡查和技术服务工作。至2013年9月,市、县按照“江苏省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考核评价”标准,分别就组织保障、制度建设、日常监管、标准化技术推广、质量安全等进行综合评价,考评结果,合格镇10个(70~80分)占62.5%,其中优秀镇3个(90分以上),占合格镇30%。说明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已经起步,使监管关口前移。

1.2 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镇,并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促进作用 2012年以来,分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镇3个(魏集镇、王集镇、双沟镇),在镇农技中心建成镇中心检测室3个,建立蔬菜基地农残检测点9个,均配有实验操作台、农残速测仪、样品冷藏箱、冰箱、电子天平等检验检测设备。在示范镇示范推广应用技术标准,开展农药残留检测、投入品控制监管,规范使用包装标识等,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这些对增强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农产品安全监管能力均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促进作用。

1.3 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 近年来,我县蔬菜生产(尤其是设施蔬菜)发展加快。全县蔬菜年种植面积2.67万hm2以上,设施蔬菜(瓜)种植面积0.8万~1.0万hm2。蔬菜优质栽培技术服务、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成为农业发展的工作重点。多年来,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财政项目支持等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技术标准(规程)应用、开展农药残留自检和监督抽检、建立生产农事档案、规范使用包装标识等规范生产行为,提高企业(基地)产品质量意识和监管能力。目前,全县规模基地技术标准普及率85%以上,建有蔬菜基地农残检测室11个,占规模基地的30%左右。建设示范基地对提高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水平及合理投入品控制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2 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乡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步伐加快,我国农业也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农产品数量不足的问题得到了明显缓解,但质量安全问题又日益突出,人们不仅追求数量营养,更关注质量安全,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加快农业生产从数量营养型向质量安全型转变已是刻不容缓,加强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也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是强化源头监管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乡镇建设,落实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设置、设施配套和资金投入,增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整体能力,对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还不够健全 县、镇农技推广网络呈“线断、网破”状态。目前镇级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人、财、物均归镇政府管理,在编人员一般10~12人,实际在职只有3~5人;专业技术人员流动性大,工作重点多为政府日常事务,技术推广实际处于应付状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又普遍为兼职,镇农技推广服务部门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人员和精力难以保障,有些乡镇的农产品安全监管没有固定工作人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验检测设施简陋、基础薄弱,不能适应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要求。农产品生产企业内检员和检测设备配备不全,有的生产基地没有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员,企业质量安全自我把关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1.2 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较为淡薄 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是阻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基层干部特别是乡镇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重经济增长,轻质量监管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在工作中没有将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摆上应有的位置。二是广大基层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仍处在分散经营状态,广大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缺乏约束力,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有序推进。部分群众特别是作为生产者的农户和企业,对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有何标准和要求等等知之不多,或者不甚了解,对加强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也缺乏信心。三是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农业企业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主体,但农业企业,尤其是初级产品生产、销售企业普遍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由于目前产品质量与市场价格没能有效对接,市场优质优价机制未形成,受眼前利益驱动,致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认识滞后、措施不力。

3.1.3 资金投入不足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缺少资金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宣传培训、监督巡查、监测抽检、村协管员补帖等)均未能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因地方财政紧张等诸多因素制约,短期内很难得到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

3.2 对策与建议

3.2.1 加大工作目标考核力度 一是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各级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明确责任,督促其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增强责任意识,增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人力、物力支持和资金投入。二是加强对职能部门日常监管工作的考核,制订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考核目标与方案,促进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

3.2.2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镇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现状不能适应农业新技术推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的要求。在可能的条件下,对镇农技中心实行县农业职能部门与镇政府双重管理机制,有利于人、财、物的调配,利于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各项工作与措施的落实。

3.2.3 适当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固定的经费投入渠道,尤其是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工作环境条件,不断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顺利开展。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乡镇建设是推进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抓手,通过镇级监管机构开展对农产品从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控制、农业标准化生产到基地农产品准出等多方面的监督管理,从源头抓起,有效地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全面提升生产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责任意识以及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水平。 (责编:陶学军)

作者:张丽萍 陈大营 李广钻

第3篇:我国混合动力乘用车示范推广产品分析

摘? 要:以我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国内外混合动力汽车产品技术、示范运营、补贴政策等相关内容,并结合2012年北京车展产品,综合对比国内外混合动力乘用车产品技术差距,系统阐述示范产品实际运营情况,对未来我国混合动力乘用车产品技术、政策导向进行总体预测。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示范推广;产品技术分析;激励政策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发布实施了新的电动汽车发展战略,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电动汽车示范推广项目。我国也于2009年启动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以财政政策鼓励在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本文主要围绕技术、产品、市场、政策等方面对我国混合动力乘用车示范推广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

1 混合动力乘用车发展概况

作为一种有效的节能途径,混合动力技术已逐步成熟,并率先实现产业化,正成为汽车市场销售新的增长点[1]。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通过使用先进的开发手段,已在较短的开发周期内相继推出了采用不同布置方案和控制策略的HEV产品。

1.1 国际产品技术情况

1.1.1 轻度混合动力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体系在欧洲形成

标致-雪铁龙、宝马、奥迪、菲亚特等欧洲主要汽车生产商均计划在其轿车平台上广泛应用轻度混合技术。2008年,欧洲已有近5%的新车采用了轻度混合技术,预计到2015年欧洲市场装配启停系统的比例将上升到80%,以发动机自动启停为主要特征的轻度混合技术(启/停技术:stop/start)将成为传统汽车的标准配置。此外,博世、法雷奥、德尔福等零部件公司已具备大规模轻度混合系统的生产配套能力。

1.1.2 中/深度混合动力轿车技术日本企业处于领先地位

中/深度混合动力轿车当属日本混合动力汽车最具代表性[2]。目前,丰田在全球大约8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共计18款混合动力乘用车。以丰田Prius为例,第3代Prius 2009年初上市,在动力性能进一步提升的同时,燃油经济性较前一代相比提高8%,价格下降13%,已形成与传统燃油汽车的市场竞争优势。此外,本田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也发展迅速,Insight、Civic混合动力汽车燃油经济性分别达到3.7?L/100?km、4.9?L/100?km。

1.1.3 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成为世界各国新能源汽车战略布局重点

插电式混合动力作为一种具有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双重特征的电动汽车技术,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研发热点,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战略布局,主要汽车公司也加快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研究[3]。从技术及产品成熟度来看,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有丰田普锐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通用Volt串联增程式电动汽车。其中,普锐斯插电式NEDC油耗仅为2.6?L/100 km,Volt续驶里程可达570?km(纯电模式可达80?km)。这两款车自上市以来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销量均达到7?000余辆。

1.2 国内产品技术情况

我国于2012年4月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将混合动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到重要位置,混合动力汽车迎来良好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国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方案不断丰富。

1.2.1 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建立了混合动力乘用车技术开发体系

我国政府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专门开列了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已经建立起了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产学研合作研发体系,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整车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止到2010年,在混合动力车辆技术领域,我国知识产权局受理并公开的中国专利申请为2?144件。其中,发明专利为1?487件(授权为107件)、实用新型为652件、外观为5件。根据国内企业混合动力汽车知识产权分类统计结果,前三名企业分别是: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4]。

1.2.2 自主开发出关键零部件系列化产品,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全面跟进

我国已自主研制出6~100?Ah的镍氢和锂离子动力电池系列产品;自主开发的电机重量比功率超过1?300?W/kg,电机系统最高效率达到93%。与此同时,混合动力汽车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全面跟进,生产配套能力显著增强。在未来2~3年内,预计将形成20亿Ah以上的动力电池和全系列驱动电机生产能力,能够满足100万辆混合动力及电动汽车的配套要求。

1.2.3 基本掌握混合动力汽车整车开发关键技术,形成了各类汽车的开发能力

我国自主研发了自动启停、电动助力、制动能量回收等混合动力汽车关键技术,并建立了混合动力系统、辅助系统、整车控制器等关键总成生产制造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国内主要整车企业研制出BSG、ISG等不同混合动力技术方案的车型,节油率依据系统方案的不同在10%~40%之间,排放可达到国Ⅳ标准,并通过了产品型式认证试验,获得了国家产品公告,长安、奇瑞等混合动力轿车均实现上市销售。

1.3 综合对比

由于目前混合动力汽车主要是以传统汽车为基础,而我国在传统汽车领域的技术差距较大,故在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与国外先进产品和技术相比,我国混合动力乘用车技术总体上处于全面落后的状况,产业化方面的差距正在迅速拉大。

1.3.1 常规混合动力汽车

以2012年北京车展为例,混合动力汽车量产车型展出较多,占到混合动力展车的81%,而外资品牌的混合动力产品较多,占到全部混合动力展车的70%,国内自主品牌在售的混合动力车型明显较外资品牌要少。在混合动力技术领域,日本厂商掌握着优良的专利资源。在混合动力汽车节油率上,日本丰田公司的产品要优于其它国家的厂商;在技术积累方面,国内自主品牌的技术积累仍然有较长的路要走。

在市场潜力方面,混合动力车型几乎覆盖了从小型车到豪华车的所有级距。在混合动力产品的价格上,经初步统计,混合动力车型的售价要比传统车型高出25%以上。

1.3.2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在2012年北京车展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量产车型多于概念车型,占到插电式混合动力展车的72%。自主品牌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领域比外资品牌更为积极,自主品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比达到61%。目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百公里综合油耗基本都在3?L以下。比亚迪的双模技术、丰田的混合动力技术都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在市场上推出了成熟的产品。

2 示范推广产品技术分析

截止2012年9月,我国共发布36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涉及到比亚迪F3DM、上汽君越、广汽传祺、丰田凯美瑞、长安志翔等混合动力乘用车20个产品型号共24款车型。

2.1 分类统计

按照2011年3月1日颁布实施的《QC/T 837-2010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类型》行业标准,从动力系统结构、混合度及外接充电能力等方式将该20个产品型号24款示范推广车辆类型作分类统计,结果见表1。

按照2009年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根据国家示范推广政策规定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节油率与最大电功率比检验大纲》,将20个产品型号24款示范推广车辆类型按节油率与最大电功率比作分类统计,结果见表2。

2.2 产品分析

2.2.1 微混合型产品分析

根据行业标准定义,以发动机为主要动力源,电机作为辅助动力,具备制动能量回收功能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机的峰值功率和总功率的比值小于10%;仅有怠速启停功能的汽车也可称为微混合型混合动力汽车。

这种仅有怠速启停功能的混合动力系统在传统内燃机上的启动电机(一般为12?V)上加装了皮带驱动启动电机,通常称为BSG技术(Belt Driven Starter Generator)。该电机为发电启动(Stop-Start)一体式电动机,用来控制发动机的启动和停止,在怠速、启动等情况下降低了油耗和排放。

表3为微混合型混合动力乘用车示范产品统计。5款车型的电机额定功率在1.1~1.7 kW之间,均采用12 V、55~75?Ah的铅酸蓄电池,仅具有怠速启停功能,受限于电池,使用的启动电机功率有限,实际的节油效果并不理想。(注:长安志翔SC7163H1为CNG型两用燃料混合动力轿车。)

2.2.2 轻混合型产品分析

根据行业标准定义,以发动机为主要动力源,电机作为辅助动力,在车辆加速和爬坡时,电机可向车辆行驶系统提供辅助驱动力矩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一般情况下,电机的峰值功率和总功率的比值大于10%。

(1)基于BSG技术的轻混合型动力系统

以通用汽车的皮带传动启动/发电机(Belt Alternator Starter,BAS)系统为代表,基于BSG技术的混合动力系统解决方案,通过采用与发动机皮带连接的大功率电动机(身兼助力电机、启动机、发电机三职)以及较大电压的镍氢或锂离子电池组为电动机供电,实现电动助力功能[5],如图3所示。这种系统在节能效果上比一般BSG系统更加明显,系统成本相比强(重度)混合型混合动力车型成本却低许多。

表4为基于BSG技术的轻混合型混合动力乘用车示范产品统计。

表4中别克君越eAssist的电动机能够以15?kW的最大功率和150?N·m的转矩启动发动机,作为助力电机时输出11.2?kW的最大功率、可在1 000 r/min的转速下(电机转速)提供最高107?N·m的转矩;为电动机供电的锂离子电池组电压115?V,容量为0.5?kW时,输出功率15?kW,重量29 kg。

(2)基于ISG技术的轻混合型动力系统

ISG混合动力系统(Integrated Starter Gene-rator)采用发动机和电机转矩叠加方式进行动力混合,发动机与电机和变速器相并联,按照不同的行驶工况要求,发动机的转矩与电机的转矩在变速器前进行多种形式的复合以实现最优的驱动效率,以发动机为整车主动力源,电机系统起“补峰平谷”作用,可实现怠速启停、能量回收、电动助力等功能[6]。ISG系统结构简单、紧凑,并且重量轻,可以改善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行业内通常称为“单轴并联中度混合动力系统”,以长安ISG中度混合动力系统为代表,如图4所示。

表5为基于ISG技术的轻混合型混合动力乘用车示范产品统计。除了广汽传祺之外,其余6款车型均采用了额定功率在10~13 kW之间的永磁同步电机,144 V、6 Ah的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广汽传祺两个产品型号4款车型为四轮驱动,采用了最大功率15 kW的集成起动发电机(ISG)、最大功率25 kW的后轴驱动电机,以及288 V、6.5 Ah的磷酸铁锂电池。

2.2.3 强混合型混合动力汽车

根据行业标准定义,以发动机和/或电机为动力源,一般情况下,电机的峰值功率和总功率的比值大于30%,且电机可以独立驱动车辆正常行驶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混合动力乘用车示范推广产品中,以丰田凯美瑞混合动力(采用第2代丰田油电混合动力系统THS-Ⅱ)和比亚迪F3DM插电式双模电动车为典型代表。丰田凯美瑞混合动力一代采用额定功率为22 kW的交流永磁同步电机,244.8 V、6.5 Ah的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比亚迪F3DM采用额定功率为37 kW的永磁同步电机,330 V、57 Ah的铁锂电池。

表6为强混合型混合动力乘用车示范推广产品统计,其中丰田凯美瑞共有3个产品型号5款车型(凯美瑞尊瑞GTM7251HEV有3款)。

3 示范推广产品应用情况分析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11年中国混合动力汽车的产销量分别为2?713辆和2 580辆,2012年上半年中国混合动力汽车的产销量分别达到了3 953辆和3 989辆,其中混合动力客车占绝大部分,混合动力乘用车示范数据并不理想。我国混合动力乘用车通过3年多的示范推广,积累了一定的运营经验,以下主要对混合动力乘用车示范城市、用途领域及相关支持政策进行分析。

3.1 示范领域分析

根据十城千辆示范推广工程,我国混合动力乘用车示范推广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重庆、大连、杭州等25个城市出租和公务等公共服务领域。此外,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方案,混合动力乘用车(主要指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示范推广还包括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试点城市私人购买领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混合动力乘用车实际示范产品及相应城市见表7。

3.2 推广政策分析

3.2.1 国家政策

混合动力乘用车示范推广政策主要以财政政策鼓励为主,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相关公共服务领域示范推广单位购买和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其中节油率在40%以上的混合动力汽车,补助标准为5万元/辆,具体补贴标准见表8。

根据《私人购买新能源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新能源乘用车的补助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插电式混动汽车,按3?000元/kWh给予补助,最高补助5万元/辆;对于油电混合动力产品,则归入“节能汽车”类别,只给予了3?000元的补贴。

3.2.2 地方政策

除中央财政安排部分补助资金外,示范城市地方政府也安排了一定资金给予适当补助。特别是在私人购买领域,各地政府均在国家基础上给予一定额度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具体补贴情况见表9。此外,其它非示范城市,如广州市也积极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于2012年7月出台《广州市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试行办法》,对新能源和混合动力汽车开辟单独摇号通道,并补贴1万元,这一举措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2.3 政策趋势

目前国内混合动力乘用车市场推广的主要障碍在于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成本和售价相对较高,鼓励政策尚不完善等制约因素[7]。今后政府除了继续完善财政补贴政策,还需要通过税收调控驱动产业的发展。例如完善我国汽车燃料消耗量标准体系,将现有整车生产企业新增传统汽车产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和销售相结合,建立基于乘用车生产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和车型燃料消耗量目标值的财税奖罚机制;构建低碳汽车税制,新的汽车税种如二氧化碳税、燃油税的开征,以及鼓励购买使用新能源和小排量车的税收政策的出台,必然会影响到人们购车的选择和汽车的使用,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4 结论

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落实我国节能减排、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混合动力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新能源技术,值得政府大力推广。 未来我国应加大混合动力乘用车示范推广扶持力度,加快私人混合动力乘用车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对试点工作、示范相关的合理管理。重点支持推出技术先进,具有较强竞争力,全新设计研发的混合动力乘用车型,大力支持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通过政府采购、社会宣传等方式加强对社会公众的绿色消费引导。除此之外,国内车企应积极制定符合自身产品发展战略规划的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发展路线,大力推进混合动力产品市场化。

作者:金茂菁 抄佩佩 王发福 林杉

第4篇: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乡镇经验

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乡镇经验汇报材料

**县腰堡镇位于**市南20公里处,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近几年,该镇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全镇已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个(“豆中宝”干酱和“食嘉”牌绿色大米),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已达

59090亩,占耕地面积的85以上。全镇种植业已形成以玉米、水稻、蔬菜三大农作物为主的种植结构,玉米种植面积4万亩,其中专用玉米(饲料玉米)发展到2万亩;优质水稻种植面积万亩;

冷棚、暖棚蔬菜面积2800亩。全镇畜牧业、造酒业、粮食加工业等发展迅速。[文章-找范文,到]**市宏润米业年加工水稻万吨,所生产的“食嘉”牌精制大米远销全国各大城市。豆中宝干酱远销沈阳、上海等地,并被评为著名商标。

一、政府全力支持,抓好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为更好地发展全镇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保证农产品质量,镇政府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由都清华镇长担任,副组长由李春福副镇长担任,成员为财政所长和农科站全体技术人员,具体工作由农科站负责实施,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且政府给予财力、物力上的大力支持。

为了促进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2005年初,镇里召开了产业结构调整专题会议,着重落实如何搞好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认证工作,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把这一工作作为村干部工资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市

宏润米业有限公司作为该镇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它的发展壮大直接影响着当地水稻种植户经济效益的增长,因此,在绿色大米种植和认证过程中,镇政府领导做了大量的工作,召开村干部会议,落实水稻种植基地,组织种植户外出选种,经过不懈努力,全镇共落实绿色水稻种植基地1万亩,每亩平均增加农民收入104元。在“食嘉”牌单A绿色大米产品认证过程中,镇政府委派农科站站长专门负责,并给提供资金保障,使产品认证得以顺利通过。

针对全镇的蔬菜种植业近年来发展较快,暖棚和冷棚数量不断增加,却因质量不过关,价格一直不高,严重影响蔬菜种植业发展的实际,镇政府领导高薪聘请农科专家为大棚户讲课,宣传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必要性以及蔬菜产业的发展趋势,带动了棚户发展无公害蔬菜的积极性。镇政府委派经专家特训的农科站技术人员深入棚户进行技术指导,下发无公害蔬菜生产操作规程2500份,并

对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棚户进行详细的登记造册,定期监督投入品的使用,检查作物生长情况,以保证作物质量。2005年全镇共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四个,分别是无公害黄瓜650亩;无公害番茄1040亩;无公害玉米40400亩;无公害水稻17000亩,在认证过程中,镇财政投入资金10000元。镇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主抓,帮助协调,使全镇的水稻、玉米、番茄、黄瓜均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二、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促进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在抓好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基础上,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全镇坚持从生产源头抓起,即抓好投入品使用这一关。2005年12月,经镇政府领导研究决定,成立由工商、税务、农科三家组成的联合检查队组,从2006年开始,对全镇所有农用物质经销点,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清理整顿,凡是生产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禁用的农药、激素等一律

不准经销,并制定了相关的奖惩制度。同时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由农科站负责对生产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农户进行登记,编写追溯码、建立农户档案,下发农户投入品使用登记卡,并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到田间进行检测。建立十户联保制度,互相监督投入品的使用。对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使用标识进行严格管理,不达标产品不允许使用。同时,在镇政府的倡导和帮助下,2005年12月份农民自发地成立了两个农民协会,即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协会和绿色水稻生产协会。通过协会成员的努力,已有更多的农户加入到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来,为全面提高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镇奠定了基础。

《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乡镇经验汇报材料》来源于,欢迎阅读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乡镇经验汇报材料。

第5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场建设篇

(黄冈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二五”规划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核心,以批发市场为中心构建市场体系,实现农产品的“农工贸、产供销”一体化,创新农产品市场流通模式,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监控、流通作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简化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促进农产品安全便捷、高效地流通,带动黄冈市农业生产发展。

二、建设目标

建立以大型综合批发市场为龙头、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为骨干、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为网点的市场网络,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经由率,实现农产品安全、便捷、高效流通,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

三、市场现状

我市农产品市场辐射区域主要是黄冈市11个县(市、区)和豫、赣、皖地区。目前,全市已建立了各类农产品流通市场近180个,其中较大型批发市场17个、农副产品综合市场近70个、具有销售农副产品的大型超市60个,但是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其对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和多样化,而我市农产品市场尚不能

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农产品市场辐射能力有限。我市农产品市场辐射区域主要是黄冈市11个县(市、区)和周边豫、赣、皖地区(信阳市、九江市、六安市),其中绝大部分农产品流通市场的覆盖范围仅限于黄冈市地区内,甚至有些农产品还得从武汉运输至本地。

第二、农产品流通的市场体系发育不全。目前,我市尚未建立由高级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组成的相互协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以初级(零售)农贸市场为主,缺少高层次批发市场,现有批发市场经营规模偏小,缺乏辐射范围广、商品流通量大、反映地方经济特色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

第三、市场配套设施建设落后、管理滞后。我市大多数农产品交易市场由于建设资金短缺,设施简陋,硬件基础差,市场的整体功能低,一方面表现在农产品交易市场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传统,商品货物乱摆乱放,分行划市不清,市场整体混乱,交易方式原始,交易效率低下,甚至部分交易市场设在是露天场地、马路边,电子交易、集中竞价、保证金制度、结算制度很难普及;另一方面表现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尚未得到广泛认可,对农产品卫生、防疫和安全等方面的效监控工作不能同步开展,农药残留等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同时,市场的包装、加工、配送等各种辅助性功能薄弱,无法开展价格发布、信息服务等服务。第

四、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中介组织迟滞发育。一是农产品市场流通以传统模式为主,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缺乏中介组织的有效承载和沟通,存在多重中介主体,交易成本高。二是经销商组织力量薄弱,

缺少跨地区、跨行业、有活力的专业性农产品流通组织(协会),特别是缺乏龙头型专业性流通组织(协会),经营规模小,无力组织大宗农产品的流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三是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加工、包装、仓储服务跟不上,影响农产品后续流通。

第五、农产品市场流通信息缺位。市场在农产品供求、预测分析、产销动态等信息服务方面滞后,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不能充分发挥引导产销、搞活流通的作用,农民不能全面了解市场价格、行情,从而生产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四、建设内容

黄冈位于楚头吴尾和鄂豫皖赣四省交界,与省会武汉山水相连,是1+8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依傍一条黄金水道(长江),紧邻两座机场(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九江机场),贯通四条铁路(京九铁路、合九铁路、京广联接线、沪汉蓉快速铁路),飞架五座长江大桥(黄冈长江大桥(在建)、鄂黄长江大桥、黄石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鄂东长江大桥),纵横五条高速公路(沪蓉高速、黄小高速、江北高等级公路、武英高速、大广高速,武麻高速和在建的麻竹高速)。因此,要想解决我市农产品因滞销而出现局部性的供给过剩的问题,减缓区域性农产品买方市场的格局呈现扩大化的趋势,打破农产品卖难、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瓶颈,我市农产品市场建设,必须要充分利用黄冈“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交通优势,以中心城镇为核心,以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交通干线为流通通道,形成空间布局合理、节点网络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确保农产品流通安全、高效、顺畅,促进农业生产、引导市场消费,造福农民、搞活农业、繁荣农村。

第一、培育产业、建设基地,推动综合性市场建设。形成生产有基地、供货有渠道、销售有市场的产供销一体化格局。为此,我市农产品市场的建设要从各地方特色资源、生产力水平和生活习惯等实际出发,坚持“发挥优势、提高效率、点面结合、立体经营”的原则,逐步形成“市场在外、基地在内、产销结合”的综合性农场品销售市场。

第二、建成物流配套设施完善的农产品市场群。以中心城镇为核心,以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交通干线为流通通道,在各城镇交通交汇点、人口密集区建立适度规模的农贸市场,市场;在公路、铁路和水运交汇地带建立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例如在麻城、蕲春等县域,可充分利用火车站人口流动性较大的优势,充分做好农产品的宣传和集中配送工作,形成区域农产品集散流通带;在黄州城区及各县城可建立或完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可以向周围城区零售或是批发农产品。最后形成以城区大型综合批发市场为中心,以物流配送中心为枢纽,以农贸市场为关键点的农产品市场群网。

第三、培育市场、搞活流通。一是要按照产地集散功能和销地分销功能的客观需要,合理规划和培育发展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二是要培育一批运销中介组织,稳定销售渠道,减少市场风险,提高运销效率;三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鼓励连锁超市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渐形成品牌,提高我市各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四是要发挥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的作用,促进农产品运销畅顺。

第四、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流通机制。一是要强化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建设农产品网上展厅,形成永不落幕的农产品交易会;二是要加快发展流通型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三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创新农产品交易渠道和方式,探索信用交易、委托交易、电话交易、网上交易等农产品流通新方式。

第五、加强农产品流通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重视和扶持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理顺市场的组织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确保农产品流通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二是制定有关市场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落实市场准入制度各项条款,明确市场交易规则,加强市场监督;三是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连锁超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四是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专项整治和处罚力度,维护经营户的合法权益,确保外地农产品能够进得来,本地农产品能够地得出。

第6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监测监管建设篇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监管示范篇

(黄冈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二五”规划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市农村发展实际出发,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依据,以现有农产品质检机构为基础,以资源优化整合为前提,以配备现代化的检测仪器设备为手段,以加强监测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为保证,积极放大我市大别山区和江汉平原农产品“长江、长绿、长安”的品牌效应,净化农产品市场环境、保证群众餐桌安全、维护农民利益,维护社会和谐安定。

二、检验检测监管目标

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为目标,遵循“一县(市、区)一乡(镇)一中心(站、所)”的原则,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依据,统筹兼顾、分层推进、试点先行、点面结合,尽快建成一个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符合我市实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监督体系,进一步规范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指导农产品生产并引导消费,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消费安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 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意识不强。一是少数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领导,由于思想观念的固化,而对农产品安全重视不够,致使有些县市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具体表现为农产品检测体系尚属空白、建设进程缓慢;政府负总责的法律规定还没有坚决落实,尚停留于书面、口头,在实际工作中农产品安全方面的经费缺乏。二是部分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缺失。他们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置消费者生命健康于不顾,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随意使用添加剂,更有甚者制造和销售劣质变质食品。三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利益的观念。

(二)检测监管的经费缺乏。我市农产品质量监管、检测体系启动较晚,相关的政策仍待完善,市政府每年用于农产品安全方面的财政支出比例不足,缺乏相关项目的资助,致使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经营、质量安全监管、检测等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由于经费缺乏,有些检测机构虽然建成,但不能投入正常使用, 形同虚设。严重阻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普及进程,延缓了我市向农业现代化大市跨越的步伐。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制不健全和监管检测能力不足。目前,黄冈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已正式运行;蕲春、团风县、浠水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已新建完工;红安、罗田、英山也完成改扩建,仪器设备正处招标阶段;麻城正在紧张筹建中;全市是一个县市区当中,还有龙感湖区、黄州区(属市、区共建)、黄梅县三家单位的项目尚未到位。大部分县市区所建项目中的农产品安全检测手段落后、仪器设备匮缺。全市农产品检测全部实行快速定性检测,超标的成份和幅度难以准确分析,不仅给指导生产和追踪溯源造成了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作为案件处理的法定证据,不能及时有效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同时各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器设备由于经费等原因未能配备,导致农产品检测无法进行。

(四)农产品生产经营渠道多,缺乏统一的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的难度较大。一是农业投入品滥用,监管难度大。科学合理的使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的重要保障,但农业投入品所涵盖的的范围很广,品种不计其数,农业部门的监管、检测手段极为有限,监管难度大。二是部分地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略农产品质量安全;部分经营者和食品加工者法律意识淡薄,违规使用保鲜剂、着色剂、调节剂等现象依然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仍然不少。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设任务

(一)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健全工作长效机制。目前,除浠水和蕲春外,其他9个县市区农产品检测机构尚未建立完善,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尽快使其他各县(市、区)设立农产品检测机构,并启动运行。在2012年~2017年期间,基本形成了以市农检中心为支撑,镇、生产基地、市场为补充的四级农检网络体系。同时,在我市规模较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点,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对生产、流通中的农产品开展质量安全检测,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沿海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并加强检测队伍素质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增强农产品监管检测团队建设,提升团队素质。一是增强团队建设,引进高学历、高技术、高科技人才和先进设备,充实农产品监管检测队伍;二是落实工作责任制,要严格落实《黄冈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施方案》、《黄冈市饲料质量安全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关于严厉查处在饲料中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行为的通知》,对全市11个县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任务和责任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责任人,确定其具体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工作责任,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政府工作绩效目标管理,确保各项措施落到位,工作做到位。

(三)规范质量标准,强化农产品安全检测与监督。一是加紧制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和卫生标准,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检疫体系,提高农产品的检测手段,从生产、流通、加工等领域全程抓标准化管理,加快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确保食品安全和市场秩序;二是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行之有效监督机制,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准则,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加大对农产品投入品的专项治理、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严厉查处瓜果疏茶高毒高残留农药超标案件,尽快将加工农产品的监管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从根本上保证农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发展。

(四)争取省市两级各种项目的技术和经费支撑。我中心现正在积极订购农产品定量检测的各种仪器设备,完善农产品检测体系,提升团队的软实力。对于国家的农业扶贫项目、先进技术仪器引进项目、中外合作交流项目、“948”技术支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将协同各县市区积极申请,对省农业厅的对口支撑项目要积极申请,同时将积极争取省级有关部门和市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的经费支持。

(五)强化宣传引导, 大力推进种养业标准化生产。一是要要重点做好种养业标准、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农产品认证,以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等建设。围绕优势产业,加紧制定主要农产品的品质、外观、加工、等级、包装、保鲜和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系列标准,制定相应的标准技术操作规程。二是要高标准做好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继续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推进农产品生产管理档案登记注册制度,完善产地环境、农资市场、农产品质量执法监督和信息档案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要以市举办的各种活动为契机,突出产品质量监管、生产技术规范及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培训活动来增强公众农产品安全意识,加强标准化技术的宣传、培训和推广,营造良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氛围,促进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四是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活动,抢占“1+8”城市圈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先机,唱响“大别山绿色农产品”品牌,开展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树立大别山绿色农产品的市场地位和放心消费信誉,重塑居民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感,为全省、全国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第7篇:创建省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批发市场实施方案

X蔬菜批发市场X年被省食药局确定为全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达标第一批创建市场。X年X月,县委、县政府下发了《X县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施方案》。为在创建活动中扎实贯彻落实国家食药总局颁布下发的“一办法”《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一规范”《大型批发市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一通知”《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落实〈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推进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促使X市场从环境面貌、设施条件、管理水平、质量安全、制度保障等各方面大改观、大提升,建立起长效监管保障机制,以示范效应推动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创建工作再迈新台阶、再上新水平,按照示范达标要求和各级统一部署,结合市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创建活动开展,全面督促X蔬菜批发市场开办者、入场销售者和市场监管者扎实落实“一办法、一规范、一通知”所规定的各项责任和义务,于X年X月底,彻底改观市场脏乱差旧貌,促使市场设施条件上档次、卫生环境上台阶、各项管理上水平、质量安全大提升,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可追溯体系基本建立,检验检测能够充分发挥效能,市场批发销售行为得到有效规范,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基本形成,各项管理制度得到建立和健全,全面达到示范标准,引领带动全县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活动深入开展,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达标要求和责任分工

(一)设施条件、环境面貌。由市场开办者、镇政府负责落实,镇食药所、镇工商所、县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加强日常督促检查协调指导,于X年X月底前全面到位。

X.市场大型永久标志牌醒目悬挂设置;

X.地面硬化平整、排水畅通、清洁防滑、标线清晰;墙壁刷白,墙面做到防水、防潮、防霉;

X.划行归市,分区标识清晰明显。按照食用农产品类别、保鲜和卫生要求科学合理规划分区,保证销售和贮存场所整洁,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适当的距离;

X.所有固定门店内外整洁,杜绝店外乱搭乱建,出店经营限定在区线内;货架柜台干净无尘,商品排列有序;

X.蔬菜交易大厅通风照明设施齐全,督促露天菜场各销售户归位经营,车辆摊位禁止占道乱堆乱摆;所有计量器具定期校验准确,童叟无欺;

X.流动摊贩划线归位、摊位整齐,杜绝四处乱摆挤占道路影响市容,从业人员要衣帽整洁,文明经营;

X.保鲜仓库、冷库、便民服务台、扩音喇叭、路灯、路杆、防鼠隔离网等设施完备无损;

X.上下水畅通,垃圾桶、厕所设置合理干净;垃圾处理站防护严密不造成污染;

X.选择在市场醒目位置设置一道大型“喷绘宣传墙”,可永久宣传公示市场简介、相关证照、制度、荣誉奖牌、销售信息等。

(二)健全制度,规范内部管理

由市场开办者负责落实,镇政府、镇食药所、县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加强督促检查指导,于X年X月底前验收落实到位。

X.在市场内设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定期对市场管理员进行质量安全、卫生管理、经营管理、职业道德等方面培训,学习食用农产品法律法规并建立培训管理档案。

X.健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文明经营公约、市场准入、诚信体系建设、卫生防疫、不合格产品退市、仓储管理等制度及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风险防控措施、紧急应急处置预案等,采取广播、印发张贴、设置提醒牌、制度上墙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X.市场开办者与入场销售者签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履行告知、提醒、责任分担明确义务;对签订协议的屠宰厂(场)、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等实地考察,了解相关信息,查验相关证明材料以及票据等。

X.建立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查验并留存入场销售者的营业执照、社会信用代码、身份证复印件、食用农产品产地来源证明、购货凭证、产品合格证明文件等,建立管理档案,留存营业执照、生鲜肉经营备案登记证、豆芽生产经营备案登记证、身份证、健康证等复印件,记载经营者联系方式、住址、经营品种等信息,一户一档,分类管理。管理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经营者停止销售后的六个月,保证食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

X.市场开办者应当按照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式样统一印制“一票通”

(附件X),“一票通”内容包括食用农产品品牌及名称、产地、数量、收货日期,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分发给入场销售者统一格式的销售凭证,要求必须向购买者开具“一票通”,

“一票通”应当如实完整填写,存根装订成册,保存不少于六个月。指导督促经营者建立健全以“一票通”为主体的进货台账和销货台账。

X.市场开办者应当建立定期定时检查巡查抽查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发现有违法经营行为的,应按协议规定进行处理和报告;发现有涉及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用农产品的应及时制止,报告相关部门立即从严从重立案查处,配合做好查处工作。

(三)检测室建设

由市场开办者负责落实硬件设施到位,由县农林局、畜牧中心负责对检测室肉类、水产品、蔬菜检测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由X镇食药所、县市场和质量监管局督促检查指导验收检测室整体工作开展,于X年X月底前验收落实到位。

X.检测室周边和内外始终保持环境整洁、标志清晰,配备完善的检验检测设备,及时更新检测试剂,配备空调保持室内温湿度,定期校验维护检测设备。检测室必须达到食用农产品一般常规检验项目检测结果准确率X%的标准。

X.配备至少X名具有肉类、水产品检测资质的专职检验人员,有工作衣帽和更衣间,制订完善检测室工作制度并上墙公示,定期做好农残等检测并做好检测记录,检验记录保存至少在X个月以上。

X.检测室对能提供产地或来源证明和合格证明文件的抽样检测品种不少于X%;对无法提供产地来源和合格证明文件的,应当进行批批检测,不合格的要求经营者立即停止销售,并及时向辖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X.醒目位置设置滚动电子屏幕或专门公示墙,定期及时公示食用农产品抽样检验结果、检测不合格食用农产品处理情况、投诉举报电话等信息。

(四)监管部门职责分工

X.县农林局、畜牧中心:负责开展兽用抗菌药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日常监管和整治行动,实施养殖环节和屠宰环节畜禽抗菌药残留监测,对阳性样品实施追溯处理,涉及其它环节的,通报相关部门依法处理;打击利用网络违法宣传、销售兽药行为和利用网络发布假劣兽药信息、销售假劣兽药的违法违规行为。

X.县水利局:负责开展水产品养殖环节使用禁用化合物及兽药的集中治理,实施养殖环节水产品抗菌药残留监测,对阳性样品实施追溯处理,涉及其它部门的,通报相关部门依法查处;打击在养殖过程中随意添加使用禁用化合物及兽药等违法违规行为。

X.X镇政府及镇食药所:负责组织在X年X月底前召开创建达标动员大会启动仪式,联合县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和市场开办者对市场销售者、管理员、基层食药所人员、稽查队人员进行动员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达标创建内容、方法步骤、时间节点和工作方法,做到应知应会,要求全员参加动员培训,积极投身到创建工作中来。镇政府要督促指导市场开办者抓好市场改造升级,协调帮助解决改造升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镇食药所要结合日常监管执法,积极引导和鼓励入场企业个体户农户自觉参与创建、规范守法经营,营造良好的创建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还要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将有关要求及时传达并督促市场开办者、入场销售者对照创建要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并将《批发市场基本信息报送表》、《食用农产品销售者基本信息表》、《市场开办者日常检查表》、《食用农产品销售凭证》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书》等文本格式印制发放,供市场开办者和入场销售者使用,健全完善管理档案。

X.县市场和质量监管局稽查大队、X镇食药所:负责按照创建要求,对市场建设、划行归市、索证索票、质量安全等进行严格检查,夯实责任,显著增加检查频次和工作效率,对所有固定门店、交易大棚、流动摊贩都要逐一排查安全隐患,从严从细查找梳理存在问题,督促限期整改,查漏补缺,要实现检查对象全覆盖、问题整改全覆盖、违法行为查处全覆盖,要集中力量开赴市场,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几次大规模自查自纠、整改规范、查处违法专项行动,消除和解决每一个不利于创建工作开展的障碍和问题。

三、工作安排

创建工作从X年X月起至X年X月底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X.动员部署阶段。由X年X月中旬—X月底;

X.自查自纠、集中规范、达标创建阶段。由X年X月初—X年X月底;

X.创建申报阶段。X年X月底前完成。市场开办者要填报《陕西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达标

(示范)批发市场申报审查表》,向县市场和质量监管局提出申请,县市场和质量监管局现场初审后,认为符合达标创建要求标准的,签署意见后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通过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上报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X.总结验收、培树典型阶段。由X年X月初—X月底。X市场要在X年X月初向县市场和质量监管局上报创建工作书面汇报,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依据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报送的《申报审查表》,按照达标要求和创建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和专家分组对各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抽查验收。省食品药品监管局X月份仅对验收合格的示范市场在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进行公示,听取社会各界和销售者意见,公示期X天。公示期满后没有异议的,授予“陕西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批发市场”称号并颁发牌匾,在相关媒体上公告。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还将于X月底组织赴第一批创建的每个批发市场召开现场验收观摩会,对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创建工作中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对创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进行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培树一批典型示范单位。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对X市场创建省级示范达标批发市场工作高度重视,X镇和各相关部门要把此项工作当作全年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专门工作小组推动此项工作深入开展。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监管职责,提出工作任务和工作措施。要强化督导检查,采取督导检查、暗查暗访和交叉检查等方式,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及时调度和跟踪掌控推进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认真研判进展情况,不断总结符合实际、贴近监管对象的有效监管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确保按时完成各项阶段任务。对于妨碍工作开展的市场主体,要依法严厉查处。对责任不落实、监管不作为、情况不报告、问题不解决的单位和工作人员,要严肃追究责任。

(二)严格依法监管。要一手抓批发市场主体责任落实,一手抓监管责任落实,依法监管。指导批发市场开办者和入场销售者通过协议约定等方式,进一步细化并落实双方应尽责任。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纠正、规范和处理批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和不规范行为,责令改正;务必做到发现一个,整改一个,直至规范为止。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严惩重处。

(三)加强宣传教育。要督促市场开办者和入场销售者主动学法守法,自觉履行法律义务,依法从事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活动,提升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水平。要按照四个阶段工作的要求,及时公布行动部署、行动进展、行动成效,赢得社会各界特别是批发市场开办者、入场销售者的支持,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第8篇: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各职能部门职责

1、农业局

(1)配合畜牧、工商等部门对农业化学投入品生产企业,经营专营店进行评审。

(2)与基地管理公司协作负责基地农产品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

(3)负责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分层次地对区域内的农业技术人员、企业基地的管理人员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

2、畜牧局

(1)负责搞好重点市场和重点区域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加大饲养、屠宰、运输、仓储、市场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密度,严厉打击不法经营行为。

(2)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落实动物防疫人员配备、培训和认证工作,搞好物资储备。

3、工商局

负责对农资经营单位进行审查培训和管理,负责建立流通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并做好监督检查。

4、商务局

负责加强外经贸知识培训,加大对出口企业有关

外经贸知识培训力度。组织出口产品、出口企业的对外招商和推介工作。

5、环保局

(1)全面监测出口食品农产品生产区域内的地面水和地下水水质。

(2)积极开展土壤、大气质量监测工作。

6、质监局

(1)做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监测管理工作。

(2)提供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服务。

第9篇:在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

动员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为加快推进****建设步伐,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全面提升我县有机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去年以来,县政府组织农业、环保、质检等有关部门向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申报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县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扎实的创建工作,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及评审专家的充分肯定,同意我县开展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创建工作。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动员会,就是要对示范县创建工作进行具体的动员部署。下面,我结合实际,简要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创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开展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创建工作,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是我县科学分析县域资源优势作出的重要决定,是科学发展统领我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积极成果,可全面推进我县农业标准化工作,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我县农业整体水平,对于加快推进****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必须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创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 1 -

具体讲,至少要从五个方面提高认识:

一是打造******的迫切需要。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创建,是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有机农业产业的前提和保证,有机产品认证的工作越扎实,有机农业产业的可持续能力就越强。因此,我们必须按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建设的总体目标,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全力推进*****建设。

二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有机产品认证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整体提高,加之于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和多样型转变,特别是对安全有机食品的需求几近迫切,农产品的竞争已主要体现在质量上的竞争,发展有机农业已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生命线,开展有机产品认证是加快有机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条件。

三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的迫切需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当前社会各界十分关心和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在****高度重视下,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创建工作,严把市场准入,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标准化生产体系,我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全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仍然任重道远,农药、化肥残留等问题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必须严格按照有机产品的标准要求进行生产。

四是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迫切需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农业产业

化的发展和经营方式的创新,较好地解决了农产品生产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实现了农产品的产销一体化。我县十分重视农业产业化建设,在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基地建设规模发展,初步形成了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规范化生产体系。贯穿于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技术标准成为规范合作社、企业和基地生产的一个重要标尺,开展有机产品认证从根本上弥补了这一空白。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面落实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创建的各项任务

认识是基础,关键在落实。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增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从现在抓起,从源头抓起,全面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

一是要完善标准体系,强化知识培训。结合我县实际,对粮油、蔬菜等产品操作技术规程进行梳理,制(修)订相应的产品标准和农产品操作技术规程,严格按照标准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全过程进行规范,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质量。要加大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力度,提升标准化示范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覆盖率。

二是要落实建设项目,注重示范引导。根据*****的战略目标,我们将启动实施有机农业标准化示范建设。重点要以****为抓手,选择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农产品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延伸产业链,总结推广示范项目建设经验,扩大示范带动效应,推进各类产品有机化标准生产。

三是要推进绿化建设,优化生态环境。坚定不移地坚持生态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四旁林、庭院绿化建设,切实抓好河湖水系综合治理工程,落实退耕还林、退耕还湿、涵养水源、小流域治理等生态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程,稳步提高生态环境水平。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努力开创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创建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组织保障要到位。

二是操作标准要到位。

三是资金投入要到位。

同志们,*******。我们相信,有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有各位专家的鼎力支持,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创建工作一定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上一篇:中小学教师心得体会下一篇:事实婚姻法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