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科学储粮与粮食安全研究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有史以来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如今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 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国家对粮食安全也有了新的要求。因此农村科学储粮非常必要。

1. 何谓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都有着不同的定义,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 消费观念的不断提升, 各国为粮食安全定义的解读也在不断地变化。20世界70年代, 在世界粮食大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第一个相对比较权威的粮食安全定义“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随时间的推移, 在1983年, 同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新的粮食安全的定义“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到又能买得起所需的基本食品”。在此次提出了买得起的基本所需求食品的概念, 丰富了粮食安全地定义范围, 既要确保粮食需求的供给, 也要发展经济, 保障人们“买得起”所需食品。

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地定义扩展, 是基于全球范围内各地区国家的发展情况考虑, 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的关注, 从改善发展中国家存在的贫困、饥饿和营养不良的状况的角度出发而定义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对于我国现有国情而言, 粮食安全的定义既不同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 也区别于发达国家。因此针对我国实际存在的国情, 我国粮食研究学者提出了适用于我国的粮食安全的定义“国家在其工业化进程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粮食的需求和粮食经济承受何种不测事件的能力”, 我国现有国情下的粮食安全需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对粮食的需求。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生活质量不断的提高, 人们对粮食的日常需求量也随之不断增加, 粮食安全就是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除此之外, 要能够在各种突发情况面前保障人们对粮食的需求, 例如:突发自然灾害、大规模经济危机等。

2. 农村储粮现状

在农村粮食储藏过程中, 储量损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关键因素。据不完全调查, 平均每户的储量损失率在5%左右, 相当于每100吨粮食在储存过程中, 就要损失5吨左右, 在全国范围农村来看就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 会直接影响农户全年的经济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粮食储藏方式, 科学合理储粮, 是当前农村粮食储备的重中之重。部分地区推出了“丰产仓”的储粮模式, 利用农村普遍使用的彩钢板材质, 利用其轻便、易得、成本低廉的优势, 利用合理的科学设计, 制造“丰产仓”可以有效地改善农村储粮的防潮、密封、避虫鼠等问题, 减少粮食损失率。每个“丰产仓”的造价约在1000元左右, 在政府现行的惠民政策下, 农户需要承担的费用仅为20%, 每个仓仅为200元左右, 但却有效降低的储粮的损失率, 提高的储存粮食的品质。

随着“丰产仓”在我国部分地区的不断推行, 对农村储粮现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效果比较显著的能够将年损失控制在2%左右。还是按100吨算, 每户约节省粮食3吨, 相当于多开垦土地10亩田地。在当前土地资源有限, 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就显得极为有效。

3. 农村科学储量的意义及作用

部分地区已采用了多种手段对农村储粮进行了科学改进, 已初有成效, 改进后的储粮方式可有效地降低粮食损失, 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多数地区的科学储粮改造工程还得到了政府的补贴, 农户仅承担很少的一部分就获得了较大的受益, 对“丰产仓”等科学粮仓改造都非常欢迎, 对于加快推进粮仓的改进非常有利。与此同时, 因为粮仓改造的惠民工程, 也一改政府粮食部门在农民心目中的形象, 过去许多人认为, 粮食部门无所事事, 没有业绩科研成果, 对农户生产提高没有贡献。通过科学改进农村粮储, 减少了粮食损失, 还改善了粮食部门在农民心目中的形象, 提高了政府在农村的群众号召力, 树立了良好形象。

基于中国国情的粮食安全, 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应对各类突发情况, 在面对突发的极端自然灾害, 或国内外情况引起爆发式经济危机时能够保障人民有粮可吃, 能够在粮食供给方面安全渡过危机。改善农村储粮条件, 科学储量能够提高农户的储粮积极性, 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不仅能够保证自己的温饱, 还能够有余粮去帮助需要粮食的人, 也就是“藏粮于民”。增强农村对突发危机的粮食安全应对能力, 缓解国有粮仓粮食储备压力, 维护社会稳定。

改善农村储粮条件, 还可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老式的农村粮储设备比较简陋, 密闭性差, 就会导致有漏粮现象, 周边会衍生很多虫鼠, 就会有一些“虫蛾滥飞, 老鼠乱窜”的现象出现。科学储量后, 改善了储量条件, 加强了储量容器的密闭性, 避免了漏粮的现象, 也就减少了虫鼠省生存数量,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 促进了农村村容的治理, 降低了疾病的传播机率。

推行科学储量方式, 降低了农村原有的粮仓建设成本, 改善了储量条件, 新型储粮容器防潮、密封还美观卫生。同时制作、维护成本还低, 大大降低了农户粮储的年损失率, 显著地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益。

结语

全国范围农村的推广科学储粮可以有效地改善农村原有储量条件, 降低储量成本, 显著降低年储粮损失率, 提高农户收入水平。农村储粮能力是国有粮库以外最大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因此增强农村储粮能力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 粮食安全依然是我国国情稳固的重要基础。对于粮食部门而言, 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 如何安全、合理、科学的储量, 保障粮食安全就成为其主要工作。立足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 各地粮食部门积极改良粮食储存方式, 协助农民解决储存难的问题, 已覆盖多个省市区, 随着科学储粮不断推进, 储量改善工程已取得可喜成绩。

关键词:农村,科学储粮,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维平, 宋锋.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的对策[J].粮食储藏, 2000 (05)

[2] 云昌杰.我国农村储粮问题研究[J].粮食储藏, 1996 (06)

[3] 郑伟.农村产后粮食损失评估及对策研究[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00 (04)

上一篇:工程监理企业经营投标管理策略初探下一篇:增强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仿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