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美术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编精心整理了《描写美术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人教版小学语文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学习了四篇写人记事的文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鱼游到了纸上》、《父亲的菜园》。这四篇课文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人物的精神品质,所选的事件很典型,并且人物的性格品质是通过难忘的细节闪现出来的,读后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一篇:描写美术论文

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作文指导分析

◆摘 要:作文可以有效彰显出人的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不论是语句或结构等方面知识关键点,或是观察与表达或思考等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均能够通过作为做出有效呈现,所以作为教学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与影响。针对初中生而言,其作文对语言描写与心理描写的有效处理对作文的呈现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作文指导

作文写作阶段,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影响。语言描写属于刻画人物的关键写作方法,人物语言源自于生活同时高于生活。而心理描写则可以深入人物内心灵魂,对人物内心世界做出充分的展现与揭示,对人物复杂丰富的内心与思想情感做出充分表现。本文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对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作文指导做出分析探讨。

一、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概述

语言描写是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的关键方法,其涵盖人物独白以及对话。独白能够对人物心理活动做出充分的表现以及反映,而对话可以使两人彼此之间的对话,同样可以使多人彼此之间的互相沟通。对人物进行描写的语言,应具备个性化,同时还应彰显出人物话语良好的艺术性。优秀的语言描写能够生动形象的对人物性格特点做出有效展示,并对其思想情感做出有力表现,对其内心世界做出充分反映。

心理描写,是位于文章中对人物处于相应环境所特有的心理状态与心理活动等做出的描写,属于作文写作时彰显人物性格以及品种的关键方法。主要以人物内心独白描写较多,能够反映出人物真实内心想法以及真实心声,讲述其忧伤、欢乐与矛盾等复杂的心理,使读者可以通过人物表象,对人物内心世界做出充分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突出文章关键重点与主要核心或是人物品德与思想情感。心理描写主要是对人物内心存在的心理活动做出充分描写,能够充分展示出人物性格特点以及内心世界。基于此,心理描写成为彰显人物思想情感与性格特点的关键方法。不过,心理描写同样能够彰显出人物心路历程,以此侧面反映出其性格特点。

二、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作文指导分析

(一)通過内心独白,表现人物心理活动

内心独白即文章人物自身对自身讲述的话语。运用此种写作技巧方法过程中,一般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作文写作,好比电影中主人公思考过程中存在的画外音,这也成为表达内心思想情感的关键方式。针对人物心理活动方面,需要使用复杂繁琐或难以通过语言与行为等做出生动形象描写,则可以通过对此方法的合理运用做出有效描写,对人物心理活动做出充分保险[1]。

比如,教授《走一步,再走一步》,文章中“我往下看,感到阵阵眩晕目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的语句描写,通过心理描写充分表现出“我”十分紧张与害怕的心理活动,生动形象的刻画描写出“我”由于十分绝望与惊恐而丧失信心与判断力,知识精神意志达到崩溃边缘的具体情形。

(二)通过幻觉描写,彰显人物内心世界

一般而言,当人处于十分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下,眼前或是耳边便会产生虚幻景象或是声音,且内容通常多为自身最为害怕见到或听到的内容。比如,教授《走一步,再走一步》,文章中“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的语句描写,属于明显的心理描写,由于悬崖上唯独剩下“我”自己独自一人,绝不会出现其他人,不过“我”却听到另一个人的声音,这也生动形象的反映出“我”由于孤独一人置身于悬崖之上,内心产生的害怕、孤独与恐惧的心理活动。

(三)学习心理描写,刻画生动形象人物

心理描写属于刻画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关键方法。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具体描写,可以有效深入至人物内心世界,并充分反映出人物内心世界,彰显出人物复杂多变且丰富多彩的内心思想情感。比如,教授《走一步,再走一步》,文章心理描写具有强烈的表现力,独自一人置身于悬崖的情况下,他头上冒着冷汗,身体紧张发抖、眼前阵阵眩晕、啜泣、呻吟,充分刻画描写出“我”内心存在的孤独与恐惧和害怕心理。征服悬崖之后,心理描写方面显得更加细腻,从恐惧害怕一步一步变化到巨大的成就感,通过心理变化的层次感对心理活动做出充分描写。因此,学生作文写作阶段,由于心理描写存在相应的不足与问题,通过对心理描写的学习与掌握,教师可指导学生对作文做出调整与修改,位于合理的部分添加相应的心理描写,使人物能够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使作为变得更为丰富充实[2]。

综上所述,作文写作过程中,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写作的关键部分,语言描写对人物做出清晰形象的刻画,人物语言源自于生活同时高于生活。而心理描写则是对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等做出的充分描写,可以深入人物内心灵魂,对人物内心世界做出充分的展现与揭示,对人物复杂丰富的内心与思想情感做出充分表现。基于此,作文指导教学阶段,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搭配结合,并掌握写作方法与技巧,以此书写出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庞杰.言表我心,心随我愿——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作文指导[J].新课程导学(七年级上旬),2017:51-51.

[2]郭秀芳.作文教学:源于生活,回归课堂——以《写作指导之语言描写》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4(12):86-90.

作者:武晶

第二篇:大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素材描写写生能力提升途径

摘 要:在大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其中素描课程是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学生通过在素描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身对于事物与物体的形态结构的认知,从而培养学生塑造形态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上的了解物体之间的敏感关系与意识形态结构,对各部物体之间的结构关系有着明确的绘画。本文就对大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素描写生能力的提升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大学生;素描写生;能力提升

引言:在大学开展美术教学素描写生课程的过程中,由于很多同学都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基本的素描方法,有一定的素描基础,因此在学习教授大家时,要更加注重素描的专业性,即使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也需要把素描写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去进行实践,从而使同学们更加具体的掌握写生这项技能。从《大学素描》这一课程的教学目的中也不难发现,要想学好素描写生,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素描功底,以及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一、大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素材描写存在的问题

素材描写课程是美术专业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必要能力,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但是,正是因为素描教学是基础性的教学内容,许多美术教师与学生都忽视了素描的重要性,认为素描的学习没有必要。因此,许多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素材描写面临着一些教学困难的问题,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此外,现在的美术专业的学生,他们未来都是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步入到工作岗位中,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奠定良好的素描学习的基础,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性特点,更好的将美术与自然相融合。素材描写从本质上来说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在大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好素描十分必要。但是,在实际的大学美术专业课程在素描教学中也会遇到许多问题,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的问题,许多学生认为素描没什么用,因此他们对于素描教学缺乏兴趣,在課堂学习的过程中也难以调动起积极性。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缺乏对素描写生缺乏兴趣,对于素描课程的开展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素描教学的时间与占比较大,这样学习基础的内容时间就会比较长,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感觉到整个课堂比较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削弱,再这样长时间的枯燥乏味的学习状态下,学生就会对素描的学习效率逐渐降低,最后导致了学生会放弃了对素描的学习。其次,美术专业的教师在学生学习素描的过程中没有做好积极的导向性作用,这样更是造成了学生无法调动起学习热情。因此,美术专业教师需要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鼓励好学生正确认识到素材描写写生的重要能力。

二、大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素材描写写生能力提升途径

(一)注重基础,让学生平稳过渡

首先学校要加强老师对素描基础的重视,在老师重视素描基础的同时也可加大对素描基础知识的相关宣传。其次,老师在讲解素描基础知识这一板块时,可以加上自己的幽默风趣的讲课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融入自己的课堂中,并让更多的学生对该课程感兴趣,往往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更能让激发学习斗志。最后,学生在本门课程中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清楚的认识到素描基础知识对于往后自己在素描写生中有着巨大的作用,让自己对该门课程更加重视。从而使学生能够平稳的渡过这一枯燥无味的基础知识讲解期。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学习怎么去教学,要学会思考自己将来面对学生应该怎样去将自己的每一位学生都加入到自己的讲学中来。

(二)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写生环境

不同地方对于素描写生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不同地方的经济状况也有所不同,各个家庭对于孩子的学习教育等方面也有所不同,所以在素描写生中环境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一大因素。素描写生中学生需要安静的环境,他们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中去思考,去寻找自己的灵感,从而由灵感延生到具体的图纸上去体现自己的所思所想。由于学生都是来自初中的青少年,他们在平时学习中有很多学生都是以学习主要科目为主,只有很少的时间能拿来学习素描,他们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素描,才能赶上其他专业性的学生,所以老师在选择素描写生环境中,需要更加注重写生地点距离学校的远近,还要考虑到学生是将可以抽出多少时间来用于学习素描。同时教授中学的老师将面对的是未成年学生,他们正值青春期,对于社会中的很多事物都是特别的好奇,这一时期的学生也是好动的,他们在高度的学习压力中,难得有时间去接触大自然,所以老师在带领学生去到户外写生时也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以防学生在写生过程中受到伤害。

(三)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中学生时期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的逐步成熟的阶段,他们一方面为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发育感到新奇,另一方面又充满羞涩和不安,不愿让父母进自己的房间了,有自己的秘密了。心理上的表现是容易兴奋和冲动,神经敏感,所以这一时期老师也可加利用,很多学生常常,想要把自己的小秘密诉说给自己的好朋友,但又碍于害怕朋友会将自己的小秘密告诉他人,于是老师便可以给他们一张画纸,一只画笔。他们在十分安静的环境里便会将自己的心情画在图纸上。这样不仅改善了学生的心情而且还让他们拥有了自己的画作,这也不失为一种让学生喜欢上素描。心理学家说过,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同时一个人也有很多面,他们在开心时是一个样,悲伤时又是另一个样。所以在素描写生中,老师也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去发散自己的思维,可以是各种千奇百怪的想法,让这些想法都应用到素描画作中,也可达到另一种创新。

(四)教师要重临摹、示范,给予学生指导

大学生尽管在写生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与高水平写生者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就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在进行写生前老师可以多准备一些示范画,通过范画来讲解风景写生的一些基本知识,学生会容易接受一些。要重视写生技术的指导,如色彩明暗处理、取景构图、虚实主次等,然后在让学生通过临摹加深理解。在进行写生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取舍、分析景物,在色调处理上要进行指导,如不能看到天空是蓝的,就一定要画成蓝的,一定要服从主色调等。在写手结束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画作进行评讲、总结。学生画完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找出自己存在的缺点,什么地方没画到位,自己要能独立辨别思考,才能在失败中吸取经验,改正一些写生上的错误。有一部分学生往往是画完就什么也不管了,不愿多作思考和改正,那样的进步是很慢的。绘画的很多关系是抽象的,要多思考才能加深理解。同时,老师在他们每次画完后要集中他们的写生作业进行总体的对比评讲,让学生知其优点和不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有的学生可能色彩色调把握的不错,但是细节刻画不分主次;有的学生素描整体感觉尚可,细节刻画不够深入,部分学生造型不够准确;有的可能速写造型简单,结构、衣纹等细节刻画欠火候,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结对对美术写生进行单独的分析研究及提供解决方案,同时,教师也应该明确给予指导,提出了具体的增进写生的个性化指导方案。

结束语:素描写生课程是很多中学生必学的课程之一,老师在教学方面要结合实际情况展开。但不可以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途中老师可以更加重视学生在素描写生中的能力的提升,多多注重学生在素描途中的细节,做到细致做到思维发散,从而达到学生在素描上的创新,这样将更加有利于素描写生课程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茜.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现状及改革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

[2]高媛.素描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

作者简介:

李书天(1992年2月—),男,河南商丘人,现任教于郑州科技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当代艺术策划与管理研究。

作者:李书天

第三篇:选择典型材料,抓住细节描写

人教版小学语文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学习了四篇写人记事的文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鱼游到了纸上》、《父亲的菜园》。这四篇课文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人物的精神品质,所选的事件很典型,并且人物的性格品质是通过难忘的细节闪现出来的,读后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本单元习作教学中,要求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作文,笔者觉得学生在具体作文的时候,刚刚学过的一些写作手法只要教师引导到位,学生会写出佳作来,故笔者设计了如下的三个环节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一是轻松回顾,愉快导入;二是众多事件,抓住典型;三是用心修改,注意细节。以下笔者将从这三方面谈谈本节课的教学。

一、轻松回顾,愉快导入

在教师的循循善诱的启发中,学生回顾了本单元的内容,笔者设计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本单元学过的四篇课文,分别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回顾这一环节,在轻松愉快中结束后,我抓住时机,顺水推舟诱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有些人,如你的老师、亲朋好友,或是仅有一面之交的陌生人,有没有让你难忘的能产生敬佩之感的人?为什么?这个问题先让学生分组畅所欲言地讨论,然后单个回答。这一环节是为作文《我所敬佩的一个人》的材料做准备的过程。学生心中所敬佩的人,其理由五花八门,口头表达出来的事件也就显得零乱,需要整理,去其糟粕,选择典型,如何在众多的事件中选择典型事件来表现同学们心中所难忘的人呢?这就进入下一个环节:选择典型材料。

二、众多事件,抓住典型

表现一个学生心中敬佩的人,可写的材料很多,如有些同学谈到在她生病住院的时候,陌生的护士阿姨就像妈妈一样细心照料她,给她剪指甲、讲故事、削苹果吃,还有打針时小病人一点都不觉得疼等,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一个月的住院期间,小作者心中的这位护士阿姨确实是值得敬佩的,是不是把这些事不加选择,一股脑儿全写进去呢?学生写作文最大的困惑或许就在这里,护士阿姨身上有许多闪光点,就需要选择最能表现护士阿姨的品质(对病人的热心关怀,不辞劳苦,不嫌麻烦,热情善良,细心周到)的事件来写。但护士阿姨给你讲故事和打针一点都不疼这两件事就是很典型的事件,能表现护士对病人的关心和细心的精神品质。那么就应该详细去写,阿姨给你讲了什么故事?讲故事时阿姨的神态如何?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讲故事时是早上还是傍晚?病房的环境如何?外面是不是白杨树也在静静地听阿姨讲故事?阿姨的这个故事你现在回想起来感受又是如何?如能这样写,相信你所敬佩的这个人就会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达到感人的效果。举一反三,写其他的人也应该这样。当学生明白了如何从众多事件中选取最能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典型事件来刻画人物,感动读者时,我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进行片段练习,只写一件事,并说明这件事表现了你敬佩的人怎样的品质,要写得感人。然后鼓励学生当堂朗读。

三、用心修改,注意细节

听完学生的作文,笔者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就是学生的作文能抓住典型事件来写,但写的不是很感人,有说教的意味,究其原因,是缺少细节描写。什么叫细节描写,这在讲课文的时候已经讲过了,只是学生很难学以致用,我让学生再次打开课本找找《鱼游到了纸上》一文中,描写残疾青年画金鱼的句子,还有《全神贯注》一文中描写罗丹的句子,细细品味细节描写的作用。我告诉学生老一辈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的目的是为不教,学的目的是为用。我们在这单元中学过的几篇文章,细节描写的手法值得我们共同学习,你们的文章中有了细节描写,文章的真实性增强了,可读性当然也提高了,你的文章会深深烙印在读者心中,感动读者。你们的文章也会避免大而空的毛病了,细节描写的基础当然要善于观察身边的生活。我让同学们把自己写好的作文下课后好好修改,注意多想想选取事件是否典型?是否用了感染力强的细节描写?

幼稚可爱的小学生的心灵是美好的,他们对身边的人事有自己的思想,爱憎分明,能坚持引导,边学边练,学生的写作会有很大进步的。教师是一盏灯,指引着学生不断走向光明的前程,在作文教学这一方面,正在茁壮成长的学生更需要老师悉心得法的指引,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学以致用,不断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作者:张晓瑞

第四篇:心理描写片段作文方法指导

片段作文常见的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五种,这里谈谈心理描写片段作文的方法。为了充分展示人物的性格,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情绪情感加以描绘,这就是心理描写。心理描写能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向读者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是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

在片段作文考查中,心理活动描写要结合文本中的典型环境,符合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合乎文章主题。心理描写主要分两大类:直接心理描写、间接心理描写。直接心理描写包括内心独白、心理状态、梦境和幻觉描写等;间接心理描写包括神态、动作描写和环境烘托。

怎样写好心理描写片段作文呢?

首先,学习内心独白的描写方法。内心独白一般采用第一人称,让人物直接倾吐自己的内心,如思想、情绪、感受。通过人物的自我表述,借以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以丰满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如: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最后一课》)

片段训练:语文老师把昨天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心里很紧张。

示范表达:语文老师把昨天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让我得一次高分,好让父母高兴。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其次,学习用梦境、幻觉来描写心理。梦境、幻觉描写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描写。通过对人在梦境里、幻觉中产生的感觉的描写,表达人物的某种心境、意念,曲折地反映客观现实,加强艺术效果。人物的心理用梦境和幻觉表现,能增添抒情和浪漫色彩,梦中或喜或悲、或笑或泣,往往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情的曲折反映。

如: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藤野先生》)

片段训练:听说老师要打电话告诉我爸爸,说我上课玩手机,我害怕极了。

示范表达:听说老师要打电话告诉我爸爸,说我上课玩手机,我心里害怕极了。仿佛看到爸爸愤怒地朝我走来,猛地朝我脸上“啪啪”地打耳光,在一旁围观的同学哈哈大笑。

再次,学习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反映心理的方法。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是对人物性格进行刻画的重要方法,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神态和动作表现出来的。

如: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故乡》)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背影》)

片段训练:爸爸援藏休探亲假回来,我高兴地迎上去。

示范表达:爸爸援藏探亲快到家了,我忙理了理衣领,拉了拉衣角,跨出大门。远远地看见小区门口拉着行李箱的爸爸,我飞快地向爸爸奔去。爸爸连忙放下行李箱,挥着右手,微笑着道:“宝贝,还好吧?想死我了!”我张开双臂扑向爸爸,抱着他,把脸紧贴着他的胸口。他抚摸着我的脸颊,轻吻着我的额头。

最后,学习景物烘托心理的方法。茅盾先生说:“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动。”这就意味着“一切景语皆情语”。

如: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我的叔叔于勒》)

片段训练:期中考试后的一个晚上,我到了家门口,却不敢进家门。

示范表达:期中考试后的一个傍晚,天色渐渐暗下来,远处的小鸟纷纷归巢了。周围的一切都静下来了,只有树叶发出簌簌的声音。我徘徊在小区门前,月光照在我的身上,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一个寒噤。抬起头,一轮孤月高悬,寂寞千年的嫦娥何时能逃离寒宫?忽然,我听到家门“吱”地开了,迎接我的是温暖的灯光……

(李敏,长沙市长郡中学优秀青年教师)

作者:李敏

第五篇:细节描写如何“细”写

摘 要:细节描写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结合一堂成功的细节描写作文指导课,对课例进行分析,探讨了小学作文指导课的教学原则。建立在对学情、班情深刻把握上的“班本化”教学是其关键。

关键词:细节描写;小学作文指导;班本化教学

作文指导课是作文教学的重要课型,而细节描写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本校家长开放日活动中,笔者为六年级班级执教了一堂公开课——《细节描写》作文指导,获得了听课师生和家长的好评。下面以此为例探讨小学语文作文指导课的教学原则。

一、《细节描写》作文指导课例

课前,笔者布置小练笔,让学生选一个同班同学进行描写,要求写出这个同学的特点。课上,设置了“猜猜他/她是谁”的游戏,让小作者朗读自己的佳作,让全班同学猜写的是谁。此环节产生了课堂的第一个高潮。

【教学片段1】

生1:(有感情朗读)小胖有一对小小的眼睛,大大的耳朵。他整天笑嘻嘻的,远远地望去,活像一个弥勒佛。小胖说:“这是上天的恩赐,特地给了我一副佛像,让我去做佛。”说罢,惹得我们都大笑起来。小胖也露出了他那洁白的牙齿。

师:猜猜他写的是谁?

生:(异口同声)嘉嘉。

师:哪句写得最精彩?

生2:他整天笑嘻嘻的,远远地望去,活像一个弥勒佛。

师:这是什么描写?

生:肖像描写。

师:还有哪个地方表现了人物的个性?

生3:小胖说:“这是上天的恩赐,特地给了我一副佛像,让我去做佛。”

师:很棒,这是什么描写?

生:语言描写。

师:是啊,这里的肖像、语言描写都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写出了个性,所以我们一下子就能猜出写的是谁。嘉嘉同学,我来采访一下你,你觉得这段文字写得像你吗?

生4:像。

……

接着,请另一学生朗读自己的佳作,引出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为了提升难度,笔者给出另一个任务:添油加醋——扩句“她骂他是坏人”,让学生恰当添加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场景等描写扩句成段。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在彼此的句子上一点点增加细节,创作出了很多精彩的描写。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让描写更精彩。

【教学片段2】

生5:她生气地指着他的鼻子,脸涨得通红,整个人像一个充满了气的球。

师:非常不错,运用了比喻的方式,让我们好像看到了她一样。

生6:我还有补充。她生气地指着他的鼻子,满脸涨得通红,腮帮鼓得像一个球。她气得浑身颤抖,用手指着他骂道:“你真是个坏人!”(学生边说边做动作,显得义愤填膺)

师:非常棒,他还加上了表演,掌声送给他。

师:还请想一想,主人公为什么要骂他呢?可以添加什么场景呢?

……

学生妙语连珠,创作的片段越来越具有戏剧性。全班气氛热烈,不断有人踊跃抢答。最后,笔者出示参考段落,让学生扮演主人公,读出人物的情感。全班学生非常投入地朗读,最后还纷纷伸出手,指着前方,一个个怒目圆睁地说:“你真是个坏人!”学生的精彩表现赢得了家长们热烈的掌声,把课堂推向了第二个高潮。

课后,听课老师和家长们都给了这节课很好的评价。有家长在反馈表中评价道:“将一个抽象的知识‘细节描写’讲述得活泼生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发言不断带给我们喜出望外,老师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性!”学生的精彩表现和家长的高度评价让笔者很受鼓舞,也以此为基础对如何上好作文指导课进行了更深的探讨。

二、细节描写如何“细”写

反思这堂课之所以能让学生较好地学会“细”写细节描写,主要是做到了这几个方面,笔者认为这些也是上好作文指导课应注意的教学原则。

1.课堂举例应尽量源于学生的生活和习作

教师的举例往往源自课文或名家作品,这有益于开阔视野,但实践中许多学生对这些佳作仅停留在欣赏层面,没有产生共鸣。同班同学的例子则不然,学生对此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并且,同班同学的习作也更接近彼此的“最近发展区”,易于模仿和超越。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笔者认为,最好的范例就来自于学生自己的习作。课例选取了两篇小练笔作为范例,设置了“猜猜他/她是谁”的游戏,并选择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由易到难进行综合训练。

2.切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

先直观体验,再引入概念。学生通过看视频、做游戏,对细节描写及其作用先有了直观体会,再进行细节描写概念的学习,从感性到理性,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融入表演、朗读等多种活动。课例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时而朗读范文,时而采访被写同学,时而边读边做动作,并请班上的“小戏骨”进行表演,活动多样,学生兴趣盎然。学生的课堂表现比预期更精彩,在课堂上碰撞出许多思维的火花。

3.“班本化”教学是上好作文指导课的关键

这个细节描写的课例是一堂作文指导课。管建刚老师提出,作文讲评课是“班本化”教学的典范。笔者认为,作文指导也应该成为“班本化”的教学典范。

课例选取班上的鲜活例子,结合本班学生喜愛表演的特点,以学生现有水平为基础,重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方法,激活他们思维,为之后写作打下良好基础。本课重点进行细节描写的基础训练,细节描写的高阶训练则在之后进行,这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实践证明,在充分了解学情、班情基础上的“班本化”作文指导课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思维金矿。笔者在课例中的每个步骤都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在关键处予以点拨、强调,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作文知识,学会怎样把细节描写写“细”。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创作任务中获得了成就感,同时在快乐中学会了写作。

参考文献:

[1]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2]但武刚.教育学案例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编辑 鲁翠红

作者:傅明

上一篇:美术系论文下一篇:马克思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