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教育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描写教育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文题展示】请以“感动”为话题,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我和爸爸之间那最动人的故事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袁皓文又到了中午,阳光像往常一样,从窗户闯了进来,侵占了整个房间。

第一篇:描写教育论文

以“心理描写”为例谈学习描写的一个先决问题

一、聚焦“如何用”:“心理描写”的教学实情

“心理描写”是中学记叙文训练中的重点。为便于后文讨论,透过下面课例,我们先来看看“心理描写”目前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哪些。第一个课例是汪洋老师的《“思前想后”——心理描写教学设计》(刊于《新作文》2009年第12期)。这个课例的主要教学环节有:

1.导入。出示两篇初一新生考场作文,比较两文优劣并引出描写、心理描写的意义。

2.引导学生再次默读两个心理描写片段,发现并总结心理描写一般规律。

(1)启发:我们在写人物心理的时候常用到一个成语“思前想后”,看看我们这两段心理描写哪些是属于“思前”,哪些是属于“想后”,除“思前想后”外还有想什么时候的心理描写。

(2)学生默读后汇报片段中属于“思前”的内容,属于“想后”的内容,还有属于“想现在”的内容。

(3)根据学生汇报,总结:“思前”就是想过去,“想后”就是想未来,心理描写一般可以从“想过去”“想未来”“想现在”这三个角度来展开。

3.指导学生运用心理描写一般规律进行改写训练。

4.赏析名著中的心理描写片段,体验高境界心理描写。

第二个课例是贺燕君老师的《“心理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教学设计》(刊于《中学语文教学》2015年第11期)。此课例的主要教学环节有:

1.出示明人宋濂《龙门子凝道记》(节选)。

2.引导学生对人物事件进行品评,明确“写什么”,为“怎么写”铺垫。

3.在实践中体验领悟心理描写的技巧与标准。

(1)片段训练一:静态心理剖析

敦偶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为真耳。”

A.假如申屠敦是一个追寻真理、软弱迷惘的人,他会有怎样的心理,请加以描写。

B.如果申屠敦是一个坚持真理、刚烈正直的人,他会有怎样的心理,请加以描写。

(2)片段训练二:动态心理发展

原文中“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这一处“良久”时间段中贵人的心理活动值得我们琢磨。教师提示学生:要写出人物心理动态发展过程,以及隐秘、曲折、细腻、复杂的动态心理描写特点。

(3)片段训练三:选择恰当的意象表现心理

请选择一个具体景物、物象,使之着上申屠敦当时“归而叹曰”的心理(追寻真理、软弱迷惘、凄凉无奈的性格)。

A.以情境设计或意象渲染烘托申屠敦(第二种性格)的心理世界。(方法)

B.心理描写:物皆着我之色彩。故事情节符合人物心理发展逻辑。(标准)

上述两个课例兼涉初高中学段,均出自中学语文界权威专业杂志,代表了当下“心理描写”教学的一般内容及特点,带有较强的范本研究价值。

就目前学生写作记叙文的实情来看,主要的难点有二:一为不知“怎么办”,即不知道如何去写作“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景物描写”等内容。二为不知“何时用”。一些外显性较强的描写内容,学生在“何时用”这一问题上很少有迷糊,但是对于像“心理描写”这类偏于隐秘、内蕴的描写类型,很多学生却不知道“何时用”,进而导致了很多初学记叙文的学生,一学期下来,记叙文写作中几乎没有“心理描写”。当下笔者提出“何时用”这一问题,显得有些肤浅,但这确实又是学生在写作实际中遭遇的一个困点,不能不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二、语境机理:“心理描写”的深度透视

一般认为,“心理描写”就是呈现人物心理的一种描写手段。这样的理解过于笼统泛化,对真正把握“心理描写”几无多少价值。下面,我们先呈现几段名篇中的心理描写。

1.他想:不过这条鱼给我弄死了,我倒是过意不去。现在倒霉的时刻就要来到,我连鱼叉也给丢啦。“Detuso”这个东西,既残忍,又能干,既强壮,又聪明。可我比它更聪明。也许不吧,他想。也许我只是比它多了个武器吧。——海明威《老人与海》

2.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曹雪芹《红楼梦》

3.(萧涧秋)看完这封信,心里却急烈地跳动起来,似乎幸福挤进他底心,他将要晕倒了!他在桌边一时痴呆地,他想,他在人间是孤零的,单独的,虽在中国的疆土上,跑了不少的地面,可是终究是孤独的,现在他不料来这小镇内,却被一位天真可爱而又极端美丽的姑娘,用爱丝来绕住他,几乎使他不得动弹。——柔石《二月》

细细品读上述心理描写片段,我们透过文字潜隐的思维关系会发现:心理描写是人物遭遇(历经)一些人事物之后,内心中的判断(评价)、推理的内容。例1句中,“不过这条鱼给我弄死了”一句就是对具体事件的判断,随后的一句话“我倒是过意不去”便是对我的心理状态的评价概括。例2句中,林黛玉的心理描写暗含着因果推理,即,因为“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所以“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例3句中,萧涧秋的心理描写中既含有对自己状态的自我评价,还有他“不得动弹”的原因推理:一位天真可爱而又极端美丽的姑娘。

由上分析,虽不能穷尽式地得出一个非常全面而准确的结论,但通过几个典型心理描写后,我们会发现,心理描写往往与判断(评价)、推理有关。换言之,当我们遇到判断(评价)、推理语境时,便不能忘却“心理描写”的用武之所。这一认识对于学生学习心理描写至关重要。因为,记叙文写作的常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中,使用率较低的就有心理描写。使用率低,意味着不会用,不好用,实际上,深推一步的问题在于:很多学生根本搞不清楚什么时候用。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怎么用”“如何写才能写好”等問题才有了存在的价值。

三、重视“何时用”:“心理描写”的引申价值

有了上述认知后,我们来看一则学生的作文片段。

教室中几束惨白的灯光抵挡不住腊冬的暗然。窗外,清寒的雨滴在冒着热气的玻璃上撞得粉身碎骨。一张一合,数学老师的嘴唇中溜出的竟是一缕缕如同从窗缝中挤进的寒风。我紧裹着寒服,不由自主地将身子向同桌移了又移,拖着冻得僵硬的脚踝,让身子暖和些。

这个片段中的内容不少,既有环境描写,也有人物描摹。如果要加入“心理描写”,没有“何时用”的相关知识作为支撑的话,我们会感到茫然无措。如果我们以“何时用”的视角审视这段话,就会寻觅到很多可以切入增添“心理描写”的地方。首先,是对环境“黯然”“清寒”的判断(评价);其次,可以是对数学老师上课状态的判断(评价);另外,还可以是我一连串动作的因果推理。试看增添了不同“心理描写”内容的片段:

1.教室中几束惨白的灯光抵挡不住腊冬的暗然。窗外,清寒的雨滴在冒着热气的玻璃上撞得粉身碎骨。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个词:“鬼天气!”一张一合,数学老师的嘴唇中溜出的竟是一缕缕如同从窗缝中挤进的寒风。这是多么奇妙的事儿啊!我紧裹着寒服,不由自主地将身子向同桌移了又移,拖着冻得僵硬的脚踝,让身子暖和些。

2.教室中几束惨白的灯光抵挡不住腊冬的暗然。窗外,清寒的雨滴在冒着热气的玻璃上撞得粉身碎骨。一张一合,数学老师的嘴唇中溜出的竟是一缕缕如同从窗缝中挤进的寒风。我紧裹着寒服,不由自主地将身子向同桌移了又移,拖着冻得僵硬的脚踝,此时,我心里只有一些平庸的念想:“好冷啊!靠近点,暖和些,暖和些!”

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增加了心理描写片段之后的文段,不仅让文章内容愈发充实,而且主要人物的存在感更加明显,人物性格特征也越加明晰。这便是心理描写的价值。无论何种价值,我们都不能忘却“何时用”思维在其中发挥的效益。这种思维,是我们教学“心理描写”的必由之路与便捷之途。

另外,行文至此,我们还应该有如下的体认:从写作的实情来看,笔者以为,“心理描写”可分广义与狭义两类。从某个极端意义而言,学生所有的习作内容(人、事、物等)都屬于内心活动,都应归入“心理描写”的范畴,这属广义的“心理描写”。但实际上,我们目前研究的主要聚焦点在于一些狭义层面的“心理描写”:记叙文中的人物遭遇(历经)一些人事物之后,内心中的判断(评价)、推理的内容。当然,对比广义与狭义“心理描写”的异同并深化下去,会成为记叙文描写教学中的另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作者通联:四川资阳市乐至县乐至中学]

作者:佘蜀强

第二篇: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作文指导分析

◆摘 要:作文可以有效彰显出人的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不论是语句或结构等方面知识关键点,或是观察与表达或思考等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均能够通过作为做出有效呈现,所以作为教学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与影响。针对初中生而言,其作文对语言描写与心理描写的有效处理对作文的呈现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作文指导

作文写作阶段,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影响。语言描写属于刻画人物的关键写作方法,人物语言源自于生活同时高于生活。而心理描写则可以深入人物内心灵魂,对人物内心世界做出充分的展现与揭示,对人物复杂丰富的内心与思想情感做出充分表现。本文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对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作文指导做出分析探讨。

一、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概述

语言描写是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的关键方法,其涵盖人物独白以及对话。独白能够对人物心理活动做出充分的表现以及反映,而对话可以使两人彼此之间的对话,同样可以使多人彼此之间的互相沟通。对人物进行描写的语言,应具备个性化,同时还应彰显出人物话语良好的艺术性。优秀的语言描写能够生动形象的对人物性格特点做出有效展示,并对其思想情感做出有力表现,对其内心世界做出充分反映。

心理描写,是位于文章中对人物处于相应环境所特有的心理状态与心理活动等做出的描写,属于作文写作时彰显人物性格以及品种的关键方法。主要以人物内心独白描写较多,能够反映出人物真实内心想法以及真实心声,讲述其忧伤、欢乐与矛盾等复杂的心理,使读者可以通过人物表象,对人物内心世界做出充分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突出文章关键重点与主要核心或是人物品德与思想情感。心理描写主要是对人物内心存在的心理活动做出充分描写,能够充分展示出人物性格特点以及内心世界。基于此,心理描写成为彰显人物思想情感与性格特点的关键方法。不过,心理描写同样能够彰显出人物心路历程,以此侧面反映出其性格特点。

二、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作文指导分析

(一)通過内心独白,表现人物心理活动

内心独白即文章人物自身对自身讲述的话语。运用此种写作技巧方法过程中,一般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作文写作,好比电影中主人公思考过程中存在的画外音,这也成为表达内心思想情感的关键方式。针对人物心理活动方面,需要使用复杂繁琐或难以通过语言与行为等做出生动形象描写,则可以通过对此方法的合理运用做出有效描写,对人物心理活动做出充分保险[1]。

比如,教授《走一步,再走一步》,文章中“我往下看,感到阵阵眩晕目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的语句描写,通过心理描写充分表现出“我”十分紧张与害怕的心理活动,生动形象的刻画描写出“我”由于十分绝望与惊恐而丧失信心与判断力,知识精神意志达到崩溃边缘的具体情形。

(二)通过幻觉描写,彰显人物内心世界

一般而言,当人处于十分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下,眼前或是耳边便会产生虚幻景象或是声音,且内容通常多为自身最为害怕见到或听到的内容。比如,教授《走一步,再走一步》,文章中“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的语句描写,属于明显的心理描写,由于悬崖上唯独剩下“我”自己独自一人,绝不会出现其他人,不过“我”却听到另一个人的声音,这也生动形象的反映出“我”由于孤独一人置身于悬崖之上,内心产生的害怕、孤独与恐惧的心理活动。

(三)学习心理描写,刻画生动形象人物

心理描写属于刻画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关键方法。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具体描写,可以有效深入至人物内心世界,并充分反映出人物内心世界,彰显出人物复杂多变且丰富多彩的内心思想情感。比如,教授《走一步,再走一步》,文章心理描写具有强烈的表现力,独自一人置身于悬崖的情况下,他头上冒着冷汗,身体紧张发抖、眼前阵阵眩晕、啜泣、呻吟,充分刻画描写出“我”内心存在的孤独与恐惧和害怕心理。征服悬崖之后,心理描写方面显得更加细腻,从恐惧害怕一步一步变化到巨大的成就感,通过心理变化的层次感对心理活动做出充分描写。因此,学生作文写作阶段,由于心理描写存在相应的不足与问题,通过对心理描写的学习与掌握,教师可指导学生对作文做出调整与修改,位于合理的部分添加相应的心理描写,使人物能够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使作为变得更为丰富充实[2]。

综上所述,作文写作过程中,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写作的关键部分,语言描写对人物做出清晰形象的刻画,人物语言源自于生活同时高于生活。而心理描写则是对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等做出的充分描写,可以深入人物内心灵魂,对人物内心世界做出充分的展现与揭示,对人物复杂丰富的内心与思想情感做出充分表现。基于此,作文指导教学阶段,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搭配结合,并掌握写作方法与技巧,以此书写出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庞杰.言表我心,心随我愿——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作文指导[J].新课程导学(七年级上旬),2017:51-51.

[2]郭秀芳.作文教学:源于生活,回归课堂——以《写作指导之语言描写》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4(12):86-90.

作者:武晶

第三篇:“妙用心理描写”作文升格指导

【文题展示】

请以“感动”为话题,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我和爸爸之间那最动人的故事

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 袁皓文

又到了中午,阳光像往常一样,从窗户闯了进来,侵占了整个房间。

“乖儿子,你看爸爸妈妈都忙了一上午了,你帮爸妈把碗洗了吧!”

我很不情愿地回答道:“我学习了一上午了,都要累死了,你就别找我干活了吧。”

爸爸反驳道:“自从十月一日放假你就没刷过一次碗,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干活?乖儿子,我说得没错吧?”

这个镜头几乎每次放假都会在我们家出现,但和往常不同的是,我今天听了爸爸的话竟然就这么相对爽快地答应了。

虽然答应了,但我洗后的碗和没洗也没什么两样,我只是随便应付应付罢了。

洗完碗,我就安心地睡觉去了。

美美地睡了个午觉,一睁眼,已经三点半了。感觉有点口渴,于是想去厨房倒点水喝。当我推开厨房的门时,竟看到爸爸又在洗我已经洗过的碗。我便问:“我不是洗过了吗?哼,我知道了,是嫌我洗得不干净吧?既然嫌我洗得不干净,还让我洗干吗?以后你自己洗啊!”

爸爸知道自己已经“暴露”了,于是也就不再掩藏什么。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儿子,你以为让你刷碗是因为爸爸妈妈懒吗?其实这么几个碗,很快就可以刷好了。虽然知道你刷得不干净,但爸爸还是坚持让你刷,这是为了培养你的自理能力啊……算了,乖儿子,不说这么多了。来,我教你怎么把碗洗得更干净吧。”

洗完了碗,爸爸冲上一壶茶。温暖的阳光下,我们父子俩边喝边聊,其乐融融。

【点评】文章写了“我”与爸爸之间的一个故事,表达了“我”对爸爸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叙事条理。但本次习作要求是以“感动”为话题,而文章中因为缺少细节描写,所以并没有体现出“感动”这一主题。建议适当加点细节描写,尤其是心理描写,这样会更有感染力。

午后,那抹温暖的感动

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 袁皓文

中午,阳光像往常一样,从窗户闯了进来,侵占了整个房间。

“乖儿子,”又是这熟悉的声音,“你看爸爸妈妈都忙了一上午了,好不容易能喘口气,你快帮爸妈把碗洗了吧!就这么几个碗,好吧?”

我很不情愿地反问道:“我学习了一上午了,都要累死了,还让我干活啊?”

爸爸进一步劝道:“自从十月一日放假你就没做过什么家务活,这假期都快要结束了,你也应该干点了啊。乖儿子,我说得没错吧?”

这个镜头几乎每次放假都会在我们家出现,但和往常不同的是,我今天听了爸爸的话竟然“鬼使神差”地答应了。

我想:要是我不答应,爸爸肯定唠叨个没完。好歹把碗洗一下,应付应付算了。

洗完碗,我就安心地睡觉去了。

美美地睡了个午觉,一睁眼,已经三点半了。感觉有点口渴,于是想去厨房倒点水喝。当我推开厨房的门时,竟看到爸爸在悄悄洗我已经洗过的碗。我便故作惊讶地问:“我不是洗过了吗?”突如其来的一声把爸爸吓了一跳,他下意识地把碗收了起来,看来他并不想让我看到他在重新洗碗。看到他这个动作,我不由有点恼怒:“哼,我知道了,是嫌我洗得不干净吧?既然嫌我洗得不干净,还让我洗干吗?以后你自己洗啊!”

爸爸知道自己已经“暴露”,于是也就不再掩藏什么。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儿子,你以为让你刷碗是因为爸爸妈妈懒吗?这么几个碗,很快就可以刷好了。虽然知道你刷得不干净,但爸爸还是坚持让你刷,这是为了培养你的自理能力啊!爸爸妈妈不可能照顾你一辈子,很多事情你必须学会自己做!只要用心做,慢慢就会做得很好了。”

听了爸爸的一番话,我不由低下了头。是我太自私了,每天沐浴在爸爸和妈妈的呵护中,却从来不想为他们分担点什么。

“算了,乖儿子,不说这么多了。来,我教你怎么把碗洗得更干净吧。”

洗完了碗,爸爸冲上一壶茶。温暖的阳光下,我们父子俩边喝边聊,其乐融融。

蓦地,一丝久违的感动,悄然涌上我的心头。

【点评】日常生活中,表现父爱的事情有很多,而小作者独辟蹊径,选取了因为做家务与爸爸之间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文章虽然短小,但行文波澜起伏,悬念的设置、真实的心理描写、小小的矛盾冲突都让文章充满了吸引力。篇首和篇末的场景描写,在渲染美好气氛的同时,很自然地照应了文章的题目,深化了主旨。

【升格启示】记叙文中的描写非常重要,尤其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往往体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对于文章主题的表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叙事的过程中,可适当运用符合人物特点的心理描写。

作者:隋艳玲

第四篇:心理描写指导策略新探

摘 要:心理描写是一种重要的人物细节描写。以统编语文教材《笔尖流出的故事》作文指导课为例,具体阐释跟着课文学写作、创设情境借鉴模仿写心理、创作散文诗提炼要点等心理描写指导策略,并创新性地提出绘制人物心理曲线的方法,用跨学科思维助力作文教学。

关键词:心理描写;作文教学;指导策略;跨学科思维

心理描写是一种重要的人物细节描写。统编语文教材六上第四单元《笔尖流出的故事》的一个习作要求就是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本单元精读课文《穷人》的心理描写很精彩,按照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思路,遵循一课一得的原则,笔者设置了三个教学板块重点突破心理描写:品细节,感悟心理描写;写细节,突破心理描写;编故事,运用心理描写。从中笔者探索出一些有效的心理描写指导策略。

一、跟着课文学写作

《穷人》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通过精彩的心理描写刻画了主人公善良美好的心灵。

1.對比感悟

笔者先引导学生对比两段心理描写哪段更好:

A.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B.她忐忑不安,担心丈夫回来会揍他,但又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要救这两个孤儿。

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答第一段更精彩,第一段是课文原文,集中反映了桑娜矛盾的内心。教师明确心理描写就是要真实呈现人物的矛盾心情。

2.绘制人物心理曲线,培养跨学科思维

作文教学不能停留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阶段,除了让学生多读多写,教师应挖掘文本遣词造句的妙处,总结成可操作性强的方法,方便学生掌握,这是最考验教师功力的。

经过深思熟虑,笔者创新性地借鉴了数学中画曲线图的方式。笔者先示范画出反映桑娜心情的落点,接着请学生上台根据桑娜的心理变化,继续画出她心情的落点,最后把落点连成类似W型的心理曲线。通过帮桑娜绘制心理曲线,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明白好的心理描写要写出人物内心的波澜起伏。笔者再进行精辟的小结:曲折感是写好心理描写的关键。教学中我们应培养跨学科思维,综合各学科知识为我所用。

3.巧用省略号表达心情转折

笔者指名学生再读这段心理描写,并在省略号处稍作停顿。结合绘制的心理曲线,笔者引导学生:省略号出现的地方就是人物矛盾心情的——转折点。接着进一步进行点拨,鼓励学生借鉴课文,活用省略号表达人物心情的转折,把对心理描写的理解落实在写法指导上。

二、创设情境,借鉴模仿写心理

1.选择学生熟悉的情境进行心理描写专项训练

校运会是学生熟悉的题材,笔者设计了“校运会上扶不扶同学”的情境:“1000米长跑正在进行,小强是去年的长跑冠军,他在前面领跑,我跟在后面。突然,小强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摔倒在地,鲜血直流。他回头看了我一眼,我犹豫了一下,扶起小强向医务室奔去……”请学生在合适位置添加心理描写。

2.角色代入,模仿课文写出人物心情的纠结

“扶不扶”这个道德两难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扶,“我”帮了同学,却会错过夺冠的机会;不扶,“我”可趁机超越小强,但又属于见死不救。笔者鼓励学生代入角色写人物心情。不少学生抓住“犹豫”这个瞬间展开想象,把“我”为什么“犹豫”,那一瞬间的多种可能都写了出来,非常精彩。

3.绘制自己作品的心理曲线

然后学生展示自己的心理描写并互相评价,教师精要点评。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描写,绘制“我”的心理曲线。如果曲线曲度不够,就让学生再思考,增加心理描写,加强曲折感。

4.心情转折处加上省略号

让学生对照自己绘制的心理曲线,模仿《穷人》的写法,把心情转折处的标点改成省略号,用省略号来表达人物内心的纠结,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5.展示教师试笔

要教好作文,教师一定得勇于写下水文。笔者展示了自己写的心理描写,并声情并茂地朗读,进而分享了自己的创作体会。

三、创作散文诗提炼心理描写要点

朗朗上口的口诀、诗歌可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写作要点。为此,笔者创作了散文诗:“轻轻的,心理描写你来了。你让人物更鲜活,你让作文更精彩。真实的,就是生动的,你是我内心的真情流露,你是我心中的波澜起伏。”在师生合作深情朗读后,笔者点拨:心理描写就是要真实地展现人物内心的波澜。以诗意的方式小结心理描写要点,既突出了真情实感的重要,又点明了应写出内心变化的曲折感,让作文指导充满语文味。

四、结语

在心理描写专项训练后,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作文构思就重点情节展开心理描写,让学生学以致用,直接为完成全篇习作服务。

本节作文指导课从读到写,以《穷人》的心理描写为师,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温故知新,引导学生从已知迈向未知;关注标点符号对心理描写的作用,巧用省略号表达人物心情的转折;借鉴数学中画曲线图的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心理描写应有曲折感,体现跨学科思维。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可以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写作资源,揣摩作家遣词造句的技巧,带领学生跟着课文学写作,综合各科知识为语文学习所用,有方法、有步骤地学习心理描写,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斌.不同学段人物类习作“渐进式”学习策略研究[J].语文建设,2018(35):35-38.

[2]余映潮.说说《穷人》的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9(30):43-44.

作者:傅明

第五篇:选择典型材料,抓住细节描写

人教版小学语文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学习了四篇写人记事的文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鱼游到了纸上》、《父亲的菜园》。这四篇课文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人物的精神品质,所选的事件很典型,并且人物的性格品质是通过难忘的细节闪现出来的,读后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本单元习作教学中,要求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作文,笔者觉得学生在具体作文的时候,刚刚学过的一些写作手法只要教师引导到位,学生会写出佳作来,故笔者设计了如下的三个环节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一是轻松回顾,愉快导入;二是众多事件,抓住典型;三是用心修改,注意细节。以下笔者将从这三方面谈谈本节课的教学。

一、轻松回顾,愉快导入

在教师的循循善诱的启发中,学生回顾了本单元的内容,笔者设计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本单元学过的四篇课文,分别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回顾这一环节,在轻松愉快中结束后,我抓住时机,顺水推舟诱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有些人,如你的老师、亲朋好友,或是仅有一面之交的陌生人,有没有让你难忘的能产生敬佩之感的人?为什么?这个问题先让学生分组畅所欲言地讨论,然后单个回答。这一环节是为作文《我所敬佩的一个人》的材料做准备的过程。学生心中所敬佩的人,其理由五花八门,口头表达出来的事件也就显得零乱,需要整理,去其糟粕,选择典型,如何在众多的事件中选择典型事件来表现同学们心中所难忘的人呢?这就进入下一个环节:选择典型材料。

二、众多事件,抓住典型

表现一个学生心中敬佩的人,可写的材料很多,如有些同学谈到在她生病住院的时候,陌生的护士阿姨就像妈妈一样细心照料她,给她剪指甲、讲故事、削苹果吃,还有打針时小病人一点都不觉得疼等,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一个月的住院期间,小作者心中的这位护士阿姨确实是值得敬佩的,是不是把这些事不加选择,一股脑儿全写进去呢?学生写作文最大的困惑或许就在这里,护士阿姨身上有许多闪光点,就需要选择最能表现护士阿姨的品质(对病人的热心关怀,不辞劳苦,不嫌麻烦,热情善良,细心周到)的事件来写。但护士阿姨给你讲故事和打针一点都不疼这两件事就是很典型的事件,能表现护士对病人的关心和细心的精神品质。那么就应该详细去写,阿姨给你讲了什么故事?讲故事时阿姨的神态如何?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讲故事时是早上还是傍晚?病房的环境如何?外面是不是白杨树也在静静地听阿姨讲故事?阿姨的这个故事你现在回想起来感受又是如何?如能这样写,相信你所敬佩的这个人就会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达到感人的效果。举一反三,写其他的人也应该这样。当学生明白了如何从众多事件中选取最能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典型事件来刻画人物,感动读者时,我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进行片段练习,只写一件事,并说明这件事表现了你敬佩的人怎样的品质,要写得感人。然后鼓励学生当堂朗读。

三、用心修改,注意细节

听完学生的作文,笔者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就是学生的作文能抓住典型事件来写,但写的不是很感人,有说教的意味,究其原因,是缺少细节描写。什么叫细节描写,这在讲课文的时候已经讲过了,只是学生很难学以致用,我让学生再次打开课本找找《鱼游到了纸上》一文中,描写残疾青年画金鱼的句子,还有《全神贯注》一文中描写罗丹的句子,细细品味细节描写的作用。我告诉学生老一辈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的目的是为不教,学的目的是为用。我们在这单元中学过的几篇文章,细节描写的手法值得我们共同学习,你们的文章中有了细节描写,文章的真实性增强了,可读性当然也提高了,你的文章会深深烙印在读者心中,感动读者。你们的文章也会避免大而空的毛病了,细节描写的基础当然要善于观察身边的生活。我让同学们把自己写好的作文下课后好好修改,注意多想想选取事件是否典型?是否用了感染力强的细节描写?

幼稚可爱的小学生的心灵是美好的,他们对身边的人事有自己的思想,爱憎分明,能坚持引导,边学边练,学生的写作会有很大进步的。教师是一盏灯,指引着学生不断走向光明的前程,在作文教学这一方面,正在茁壮成长的学生更需要老师悉心得法的指引,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学以致用,不断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作者:张晓瑞

上一篇:农村环境保护论文下一篇:农业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