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半年总结

2022-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在项目、工作、时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以分析出有参考作用的报告,用于为以后工作的实施,提供明确的参考。所以,编写一份总结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医院感染管理半年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医院感染管理半年总结

上半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2012年上半年在卫生局及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支持和大力配合下,认真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及计划,现总结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网络,完善相关制度,细化考核标准

根据**市2012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求及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成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有专人负责日常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健全了院科两级管理制度及三级感染监控网。调整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增设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重新梳理及完善委员会、各科室、各岗位及相关职能科室部门的制度及职责。细化各科室医院感染考核标准,并每月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依据考核标准,对各科室进行考核,考核者发现的质量缺陷问题,由考核者当场与责任科室进行反馈。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对质量缺陷进追踪,并督促科室及时整改。每季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进行全院通报并提出改进意见,确保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2、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及考核

1、为认真贯彻卫生部3个行业标准,为提升我院消毒供应室护士长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更为提升自身院感知识,于4月6——7日与供应室护士长参加"**市2012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消毒员行业标准培训班"。并且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参加质控中心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感染管理专业培训班"。

2、第二季度对全院的工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为:病房消毒隔离基本知识、医疗废物管理、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职业防护。

3、针对上半年社区站院感督查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社区站医务人员进行了院感知识培训主要内容为:医疗废物的管理、消毒隔离。

4、为提高全院卫技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下发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三基训练指南。每季度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三基训练考试一次。

5、各科室每月进行一次院感业务学习,对于学习的内容由医院感染质控人员进行提问并纳入当月质量考核中。

3、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1、根据年初制定的监测计划,加强了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的监测。对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生物、化学监测,并有严格的记录。

2、对全院每个科室使用中的紫外线灭菌灯进行强度监测,对于不合格的灯管进行更换。

3、对供应室灭菌物品进行了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进一步规范了外来植入物的管理,并有严格的记录。

4、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1、开展前瞻性监测1-6月份共调查806例病人,调查中国共产党发现一例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与医生进行沟通,及时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2、医院感染回顾性调查每月第二周对上月出院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1-6月份共调查806例病例,无漏报现象。

五、6月份对购入的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卫生用品、消毒剂进行专项检查,临床医护人员对消毒剂的开启、配制方法规范,使用比较规范,了解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规范,贮存方法规范,都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后处置规范。到药械科索证,结果各证齐全,全部合格。

6、加强院内医疗废物监督管理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及国家卫生镇医疗废物管理标准,对完成医疗废物暂存地进行了异地重建,规范室内装饰。院感管理部门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并常规督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溃并对工勤人员进行培训,使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转运等达到了规范化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发。

7、手卫生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尤其是预防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最主要、简便、经济和有效的方法。因此根据卫生部2004年4月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疾病感染。于2012年6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表明: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容乐观,对手卫生知识缺乏、重视不够。许多医务人员缺乏对洗手及消毒重要性、指征、方法的认识,未掌握正确的洗手消毒方法,为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以及工作时常忽略手卫生等。

8、社区站医院感染管理督查

每季度由社区服务科组织对各个社区站进行督查,对于存在的重要问题:

1、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存在不规范,尤其是利器的收集存放;

2、消毒隔离不规范;

3、无菌技术操作流程不规范。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反馈并提出建议性的整改措施。并根据存在的问题组织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内容:为医疗废物的管理、消毒隔离)

9、强化高危科室的监督管理

按照**市2012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点,根据江苏省院感工作要求,将口腔科、人流室等部门的院感防控工作纳入护理管理。由护理部指派护士专职管理,不断地规范重点部门的管理流程、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原则及医疗废物的管理等。

10、规范传染病门诊管理,加强传染病防控

今年上半年,针对麻疹、手足口病疫情,医院及时启用了发热门诊,购置了防护设施和消毒设备、消毒药品,成立了组织,完善制度。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

11、上半年主要存在问题:

1、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太差、手卫生知识缺乏。

2、社区站存在无菌观念不强、消毒隔离制度落实不到位等。

3、人流室病人出入口流程不规范。

4、社区站及慈济门诊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不规范、转运不及时。

11、下半年工作重点

1、继续加强对社区医疗服务站医院感染方面的督查,加强无菌观念,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2、继续做好院内感染监测及卫生学监测工作

3、配合院部做好新上岗人员的医院感染岗前知识培训

4、加强手卫生依从性的监管力度

5、全体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规范人流室病人出入口流程

第2篇:2013年上半年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总结

2013年1—6月(除4月份搬迁)院感办对手术室、供应室、内镜室、口腔科、各病区等相关科室进行了考核。

一、 存在的问题

1、

2、

3、

4、

5、

6、

7、 无菌物品未规范管理。 无菌液体开启后未标明准确时间。 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力。 医疗废物未按规定操作。 标准防护用品不全,个人防护意识淡漠。 感染病例管理不到位。 供应室未实行集中供应模式。

二、整改措施

1、严格无菌技术规范操作。

2、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3、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正确管理医疗废物。

4、加强标准防护措施,掌握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

5、做好感染病例病原学监测。

6、供应室外派护士进修,尽快按标准流程操作。

7、监控小组加大督查力度,个别培训指导。

8、增强责任感,加强学习,规范操作。

三、信息反馈

每月按管理标准考核后已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到科室,要求尽快

整改。

四、评价总结

目前相关科室已将部分整改内容落实到工作中,医疗废物已能正确分类,防护意识已增强,七步洗手法已掌握,供应室已增加护士并外送市立医院进修,但无菌技术、消毒隔离与感染病例管理还要加强,以利持续改进。

院感办

2013年6月30日

第3篇:医院感染管理半年工作小结

2016年上半年,我科在院领导,院感科及科主任,护士长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文件的制度。制度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检测效果,使我科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现将上半年工作小结如下:

一、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明确职责,落实任务,仍实施院感监控小组的实施办法,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我科医疗护理质量督查中的一部分,制定相应奖惩制度。

二、 加强全科医护人员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科人员的院感知识,制度了院感学习计划,每两月一次,并落实,有考核成绩。如有特殊情况(如3月份本科发生的多重耐药)中途增加学习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的感染知识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晨会、周会培训的有效结合。

三、 医疗废物的管理:根据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相关条例规范》及《技术标准管理制度》,我科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严格交接、登记,做好防护。

四、 医院感染监测方面:严格按照院感科的要求,对消毒液戊二醛进行每星期监测一次并更换,防止戊二

五、

六、

1、

2、

3、

4、 醛残留,清洗不彻底,影响伤口愈合,我科取消戊二醛侵泡缝合针消毒,采用可吸收缝合线(带针)。对“84”消毒液严格按比例配对,每日监测并更换。对紫外线效果监测每两月一次,及时汇总,分析结果。发现医院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加强职业暴露的防护。 需要改进的问题

换药室的整洁有待提高,供应室送发无菌物品后无人整理,未放置相应的位置。

换药室的利器盒里有注射器及安瓿,多次提出,仍无改进。

晨护车的卫生无人管理。

治疗车无菌区与污染区区分不名。

第4篇: 2015年手术室医院感染半年工作总结

在这半年来,在医院感染科的领导下,本科室医护护人员的配合下,顺利完成了半年工作计划及目标,现总结如下:

1.科内工作人员每季度学习院感相关知识,每月召开科室院工作会议,积极参加院内感染知识讲座和培训。院内感染知识考核合格,督促手术人员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加强无菌观念,限制参观人数,规范着装。

2.加强各种用物,各项消毒灭菌效果及卫生学监测等质量工作。 ⑴灭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一人一用一灭菌,并与一次性物品分开放置。

⑵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输液管,吸引管用后毁形处理,毁形率达100%. (3)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灭菌。感染手术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在消毒灭菌。

⑸止血带等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每周2次以上监测各种消毒液浓度,共监测240次,合格并有记录。

⑹无菌持物钳使用干包,并注明开启时间,使用不超过4h,一台手术一个无菌干罐。

⑺手术间内物体表面及地面用500g/L含氯消毒液湿式擦拭在术前及术后,手术间空气在术前术后紫外线照射各1h并有记录。无菌间每月进行紫外线强度测定一次,发现不符合要求及时更换灯管。

⑻手术人员每月做手指细菌培养1次,手术间空气细菌培养每月1次,共做6次,均无超标。手指细菌培养共做12人次,均合格。

⑼无菌手术与非无菌手术分室做,不得同室做时,先做无菌手术再做非无菌手术,连台手术严格洗手,更换无菌手术衣及手套。

⑽无菌包包布干净,无洞,内放化学指示卡,外贴3M带,使用前检查消毒无菌合格方可使用。

⑾医疗废物按要求分类,放置,收集,运送,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及时。

做的相对不足之处有:①部分工作人员戴口罩不够规范,有露出鼻子现象,②术后整理欠到位,存在有吸引瓶底未清洗干净,无菌持物钳关节处存在污垢,③紫外线消毒时间累计错误。以上这些希望本科室人员认清不足,共同努力,在下半年的日子里争取做好相关工作,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确保手术能在一个安全,无菌状态下进行。本消毒液检测18次,均合格,合格率达100%。紫外线强度测定6次均合格,空气采样12次,均合格,合格率达100%。手术人员手指培养12次,均合格,合格率达100%。物体表面细菌培养9次,均合格,医院感染控制质量考核6次,平均分98分。

第5篇:2014年手术室医院感染工作半年总结加计划[1] - 副本

2014年手术室麻醉科医院感染工作总结

在医院感染科的领导下,本科室所用医护人员的配合下,顺利完成了预定的工作计划及目标,现总结如下:

1.手术室人员每月学习院感相关知识,每周进行自查自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积极参加院内感染知识讲座和培训。院内感染知识考核合格、有小结、有改进措施,督促手术人员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加强无菌观念。

2.加强各种无菌物品,各项消毒灭菌效果及卫生学监测等质量工作。 (1)灭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先后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一人一用一灭菌,并与一次性物品分开放置。

(2)无菌持物钳规范使用,使用不超过4小时,手术结束及时处理。 (3)手术间内物体表用75%酒精擦拭,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湿式擦拭,手术间空气达到规定净化时间并有记录。传染病患者器械敷料规范处理,物表与地面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处理。

(4)手术间空气细菌培养每月1次,均无超标。

(5)无菌包包布干净,平整,内放化学指示卡,外贴3M带,使用前检查消毒无菌合格方可使用。

3.完善了医疗垃圾的处置与管理。更换了手术间的垃圾桶,配备了10个210L垃圾存放桶,分类放置敷料及感染性垃圾;医疗垃圾交接及时认真,并加强了乙肝阳性产妇的胎盘管理及取出后内固定物的处置,严格按感染性垃圾处理交接并登记。锐器的处理存在麻醉师穿刺针倒放入盒内,部分纱布、针盒、缝线一并入锐器盒现象,通过整改,以上现象已杜绝。

4.重视与加强了层流洁净手术室的维护与管理。

(1).层流手术室耗能大,在使用中尽量本着节能的原则,根据择期手术房间安排,由夜班护士7:30开启层流,如无连台手术,用后及时关闭,夜班除留1-2个急症房间外,全部关闭。

(2).今年7月份,与手术室维护人员和厂家、医院联系,更换了手术室

低效、中效、高效三级过滤网,更换后进行院感各项指标检测,符合要求,保证了进入手术间空气的滤过效果。

(3).根据各科室手术的分类与要求,合理安排手术间。现有10个手术间,百级1个(8室)千级2个(

9、10室)万级7个,各科室手术间相对固定,护士暂时不能做到固定房间,但尽量做到固定专业。根据手术切口分类正确安排手术顺序,连台手术达到手术间自净时间方可进行下一台手术。

(4)回风口每周日下午彻底清洁一次,使用频率高的手术间每周四加洗一次,以保证良好回风;12月初对8手术间所有滤网进行更换。

(5)吸氧管、负压吸引装置一用一换,不得连续使用。 (6)每周五彻底打扫手术间,杜绝卫生死角。

(7)在院感科的帮助下,9月份全科对《层流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进行学习培训,学习最新标准,对手术室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5.病人全麻所用管道均采用一人一管一罩,用后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办法》妥善处置,麻醉喉镜使用后及时清洁,严格消毒后备用,并定期进行检测,彻底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镇痛泵使用后按要求回收,严格处理。

6.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无菌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手卫生执行率85.5%; 外科洗手执行率100%; 确保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 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100%。

7.做的相对不足之处有:①部分工作人员戴口罩帽子不够规范,有露出鼻子及头发现象;②术后整理欠到位,存在物表擦拭不及时现象。③部分工作人员对院感知识掌握不全面。④ 麻醉机及麻醉橱表面擦拭不及时。⑤个人防护不到位,仅12月份发生3例针刺伤事件。⑥手卫生执行不到位。

手术室人员认清不足,共同努力,在今后的日子里争取做好相关工作,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确保手术能在一个安全,无菌状态下进行。

2015年手术室麻醉科医院感染工作计划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院内控制交叉感染的重点之一,做好院感管理方面的工作就尤为重要,针对我科工作特点制定了2015年院感工作计划:

1、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知识,提高控制感染意识,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感染知识培训,科室每月定期进行院感知识学习,如医院感染与消毒隔离、手卫生规范、无菌技术操作等,掌握医院感染监控方法,认识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认真执行各项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在全面普及医院感染知识的同时,训练与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与无菌观念,使其认识到手术室无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2、加强医院感染监测、督促、检查和评价,每月对手术室进行空气监测;每月定期检查,做到有检查、有反馈、从而保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通过检查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促使医护人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只有定期进行效果评价,才能找到院感控制的有效措施。

3、卫生员的培训:对卫生员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并能正确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懂得常用消毒液的配制,浓度,使用方法,学习手术室相关制度。

4、加强各种手术物品、器材的消毒灭菌管理,保证无菌物品合格率达100%,手术器械均使用高压蒸气灭菌,以确保灭菌效果。

5、洗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接触患者前后均要洗手或用消毒剂洗手,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严格按手卫生规范洗手,定期监测,加强监督及培训力度,确保手术室工作的正常进行。

6、做好层流洁净手术室的维护管理工作。

1)手术室温度应在22-25℃,相对湿度为40—60%,手术中应保持正压状态,手术室各区域的门应当保持关闭状态,不可同时打开出、入门。

2)净化空调系统应当在手术前30min开启,手术结束后30min关闭。 3)每周对新风机组设备进行清洁,每两周对净化机组设备进行清洁,并记录。

4)洁净区内的送风口应定期清洁,回风口格栅应每天擦拭一次,过滤网每周清洁1-2次。

第6篇:医院感染管理总结

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院感委员会的指导下,全院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各临床科室医师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发现院内感染能及时、准确报告,同时院感科也加强院感病例上报管理,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加强监测与控制,无院感流行事件发生。常规依托护理部进行消毒隔离质量督查、无菌技术督查并反馈,协同医务科、护理部,配合院领导做好医疗安全管理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进行以下工作:

一、根据院感安全生产要求

细化院感质量管理措施

根据医院“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的要求,完善了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细化了医院感染质量综合目标考核标准,根据综合目标进行督查反馈,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为保证院感安全,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管理,制定了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防治院内感染措施,院感科常规进行督查和指导,防止院感在院内暴发。

二、根据传染病的管理要求

加强传染病的院感防控

在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进一步加强预检分诊台、儿科门诊、内科门诊、发热门(急)诊等重点场所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加大医院感染防控力度,规范工作程序,特别是对全院医务人员以及工勤人员,加强了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 1

染病的防治和自身防护知识的培训,严格落实了院感防控和个人防护措施,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三、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

院感科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并常规督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并对工勤人员进行培训,使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发。

上一篇:贫困户双向责任书下一篇:下围棋的技巧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