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工作总结

2022-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总结是我们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的工作经验,通过工作总结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工作水平,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明确自身的成长方向,一步步向着更好的目标前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xx年医院感染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xx年医院感染工作总结

某院2012年医院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成为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医院感染管理也是涉及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课题。我院自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15年来,通过对影响医院感染管理的主要因素进行管控,针对薄弱环节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与对策,强化医院感染各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医疗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进一步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现状,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控,对我院2012年12811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医院感染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所有住院的病人。

1.2 调查方法 对上述病例采用前瞻性结合回顾性的调查方式进行监测。诊断依照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判断是否属于医院感染。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病率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调查出院病人12811例,确定医院感染患者365例次,医院感染率为2.85 %。儿科最高为6.77 %,其次为产科2.10%,见表1。

2.2 感染部位分布 感染部位排在前五位的是:胃肠道感染37.81%,呼吸道感染28.77%,泌尿系统感染15.62%,手术部位感染9.59%,其它感染8.22%。见表2。

2.3医院感染年龄分布情况 我院医院感染以婴幼儿为主,不同年龄医院感染情况见表3。

2.4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 365例的医院感染患者中共检出 203 株病原菌,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表皮葡萄球菌。见表4。

3 讨论

从2012年监测数据看,我院医院感染率为2.85%,明显低于国内平均医院感染率水平[1]。与近年来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的重视和经济投入加大有重要的关系。我院是妇女儿童的专科医院,住院患者以妇女、儿童为主,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院医院感染最高的科室是儿科,其次是产科,感染部位以胃肠道感染居首,占37.81%,其次为呼吸道感染,占28.77%。胃肠道感染又多见于婴幼儿,与其消化系统发育不够完善,消化功能低下有关,也可能与不良卫生习惯、医院病原菌密度相对较高以及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使肠道正常菌群数量减少,条件致病菌增长引起消化道感染增加有关。产妇胃肠道感染可能与产后抵抗力降低、不注意个人卫生、不合理饮食、用药以及产程中医务人员没严格掌握阴道检查和肛诊指征,使检查重复次数多等因素有关。呼吸道感染与儿科、产科病房陪护多,人员流动大,惧怕小儿及产妇受凉而开窗通风少,空气洁净度差,室内飞沫间的传播往往难以控制而造成交叉感染[2]。调查显示泌尿道感染位居第3位,而泌尿道感染多见于产科和妇科病人。研究表明各种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关系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泌尿道感染者中分别进行过术前或术后留置导尿等侵入性操作。导尿术中放置尿管过深易损伤尿道或膀胱粘膜;过浅可造成尿潴留,二者均可造成泌尿道感染;导尿管所用材料刺激尿道粘膜;插导尿管时无菌技术不严;留置导尿后护理不当等都是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且留置尿管时间越长,泌尿道感染的可能性越高;同时由于产妇的生理特点,侵入性操作还可以介导肠道优势菌的易位定植[4],这也是泌尿道感染的诱因。

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的产生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医院感染分离出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前应做到有样必采,提高病原体送检率,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仅凭经验用药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易造成体内微生物失衡,引起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

因此,为更好做好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应做好以下几点:(1)加强病区管理,控制陪护、减少探视。儿科病人尽量分病种安置。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注意手卫生、环境卫生及饮食卫生。尽可能缩短住院时间,尤其是新生儿。(2)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宫产率和低评分儿。(3)对产妇、儿童加强营养支持,鼓励产后早期下床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4)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母乳不仅可以增加新生儿对感染性疾病的抵抗力,且明显降低新生儿肠道感染;母婴同室可减少新生儿流行性疾病的发生。(5)做好健康宣教,做好患者、陪护人员及保洁人员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母乳喂养前必须认真洗手和擦洗乳头,有呼吸道感染的母亲应戴口罩喂奶,使用代乳品者要每天消毒奶瓶、奶嘴,患急性传染病的家属及产妇则应停止与新生儿接触或暂停喂奶。(6)加强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7)加强对吸氧吸痰、雾化吸入、呼吸机、氧气湿化瓶的消毒管理,防止病原微生物通过管道直接吸入是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5]。(8)导尿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硅胶为原材料的导尿管,减少材料对尿道粘膜的刺激,尽量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多喝水。(9)大多数医院感染的发生是由于医务人员不正确的医疗行为造成的[6]。强化培训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及技能是关键,要从思想上强化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的意识,并在行为中逐步得到体现。制定各种操作流程、管理制度、监控措施。定期不定期检查各种流程、制度及措施的执行率。(10)规范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使用,减少耐药菌及二重感染的产生,提高病原体送检率及病原学检测力度。(11)开展目标性监测,加强重点科室、易感部位管理。

4 参考文献

[1] 王燕炯,王蕊,金凤玲等.国内医院外科系统医院感染现状的循证分析[J].中国循证学杂志,2012,12(7):855-860.

[2] 何海英.儿科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11,21(6):1131-1132.

[3] 莫蔚农.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2011,21(18):3820-3822.

[4] 麦洁岚,陈华,付秀莲等.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医院感染分析及护理对策[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29(5):573-574

[5] 李岸英.广西玉林市妇幼保健院2007~2008年医院感染监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8):125-126.

[6] 王祖恩,汤红丽.对医护实习生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教育的心得体会[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17):3212-3212.

作者:施红艳

第2篇:XX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XX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X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完善,并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常规要求开展工作。

1、对全院各类人员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培训考核每季度至少一次。

2、进一步完善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并对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3、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有关职责,并对其履行情况进行督导。

二、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监管

1、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措施并指导实施。

2、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每半年分析一次,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积极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医院感染发生生率

3、对医院感染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4、积极开展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每季度调查一次,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相关科室,漏报率应

5、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科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时限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医院感染病例。

6、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好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等监测。

7、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购入的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监督管理,对医院购入的此类用品审核产品相关证件复印件进行保存。

8、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技术、医疗废物的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

9、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10、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

三、加强重点部门供应室、产房、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制定重点科室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制度,并认真落实、督导。

四、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以防医院感染于未然。

1、加强医务人员的预防意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力度。

2、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手卫生、手消毒规范并强制管理。

3、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因职业暴露而受感染。

4、在医院感染委员会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重点抓好医院感染管理中各项措施的临床落实,以法管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防医院感染于未然。

XX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20XX年院感办将按照医院工作目标,认真履行管理督导职能,努力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一、加强质量控制,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

1、充分发挥三级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作用,特别是科室监控小组成员的作用,通过强化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培训,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和监测制度,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原则,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

2、落实医院感染管理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医院院感管理委员会会议一次,讨论解决我院院感管理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总结、布置工作。督导临床科室定期召开科室院感管理小组会议,讨论分析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积极整改。

二、持续开展各项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1、持续开展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对全院重点科室、部门,如产房、手术室、消毒供应室、重症医学科等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灭菌物品、消毒物品、消毒剂以及压力蒸汽灭菌器等进行常规监测。

2、持续开展目标性监测工作,包括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等监测及外科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监测。

3、加强医院感染监测,院感办专职人员每周深入临床科室收集资料,监测、统计医院感染发病率,每年开展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1次,完成医院感染资料的统计、汇总、分析和报告,并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

4、持续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通过加强督导,强化各科室病原学监测意识,提高送检率;及时记录微生物实验室阳性结果,及早发现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进行全院病原菌的耐药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三、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1、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积极参加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培训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提高院感管理水平。

2、制订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计划,全年举办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4次。针对培训内容,对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进行测试2次。20XX年计划每季度编印一期《医院感染简讯》,宣传医院感染管理,反馈监测信息。通过培训,使广大医务人员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四、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

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每月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手卫生执行情况,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

积极协助医务科、药剂科做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督管理工作,做好临床、检验、药剂等科室之间的桥梁作用,协助检验科做好病原学监测工作,每季度统计临床科室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并对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六、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院感办将充分发挥监督检查、业务指导、专业培训等职能,在完成日常督查的基础上,加强对医护人员、清洁工以及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专业知识培训,防止发生医疗废物的泄漏和流失,使我院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院感办

20XX年11月21日

第3篇:2012年医院感染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2012年,我科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更好的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为目标,在医院整体工作的统一规划部署下,认真履行各自相关职能,保障医疗安全,使得我院控感工作持续有效的发展,结合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实际,特制定2012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 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等,进一步完善医院感

染管理制度,逐步营造医院感染“零宽容”的理念,全方位、大幅度控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1、 配合医院流程化管理的总目标,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的

各项流程并对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 制定全院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传染病知识与技能的定期培训及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质量考评。培训率应>90%,合格率>85%。(有考核、有记录)

3、 严格执行传染病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有章可循。

二、 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和监管

1、 在终末质量管理上,每月坚持医院感染管理的考核工

作。

2、 积极开展医院感染、传染病漏报率调查,并将结果及时

反馈给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相关科室。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监测、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针对问题提出措施并指导实施,及时反馈。

3、临床出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4例),

实行医院感染暴发预警报告。对医院感染事件进行报

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

门进行处理。积极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性流行,杜绝

恶性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4、 定期开展现患率调查、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以

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为目的,对临床科室中不符合规范的医疗行为提出干预措施,及早发现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的隐患,有效降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和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5、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做好环境卫生学、

消毒、灭菌效果等监测。

6、 医院感染管理科须对购入的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

疗卫生用品进行监督管理,对医院购入的此类用品审核相关证件复印进行保存。

7、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多重耐药菌的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积极参与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的管理工作并监督执行,加强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的各个环节,努力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加强对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监测,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8、 对临床上疑似或确诊病例要及时留取标本,按规范送

病原学检测,送检率>50%,降低抗感染药物使用率,针对药敏结果,减少滥用,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9、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储存、外运管理,

杜绝泄漏事件。

三、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ICU、手术室、供应室、产

房、新生儿病房、血液净化室,口腔科、、检验科、内镜室等均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在平时工作中,不仅日有安排,周有重点,而且专项专管,如对ICU的控制重点就是如何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手术室的工作区域,每天清洁或消毒,每台手术后进行终末消毒,包括仪器设备、设施、物体表面、手术台面、无影灯、地面等符合手术器械清洗、符合规范要求,确保清洁、光亮、无锈迹。对供应室的督查重点是手术后各类器械的清洗、消毒及室内消毒灭菌监测,对口腔科、内镜室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每月进行检查等,使各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四、 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以

防患于未然。

1、 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

力度。

2、 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工作、手

卫生管理。

3、 加强职业暴露防护,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措施,尽量避免因职业暴露受到损伤。

4、 加强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建立锐器伤登记报告制

度和职工健康档案。

5、 增强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树立

主动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保证医院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质量,确保各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制度措施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6、 根据传染病、医院感染管理应急预案和组织,定期演

练和相应培训,增强应急能力,备好救援物资,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含通讯联络),做到及时、妥善处理医院内发生的突发事件。

2012年,在院领导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科要大力抓好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各项制度及措施的落实情况,不断学习院内感染及传染病预防相关知识,掌握新知识,掌握院内感染控制新方法,常抓不懈,使我院的各项监测统计指

标达到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的标准,共同参与,朝着零感染的方向努力,为我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五原县医院预保科

2011年12月15日

第4篇:2012 年医院感染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2012年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012年,我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 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 物管理条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更好的提高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为目标,在医院整体工作的统一规划部署下, 认真履行各自相关职能,保障医疗安全,使得我院控感工作持续 有效的发展,结合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实际,特制定 2012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 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等,进一步完善医院感 染管理制度,逐步营造医院感染“零宽容”的理念,全方位、大幅度控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1、 配合医院流程化管理的总目标,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流程并对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 制定全院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传染 病知识与技能的定期培训及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质量考评。培训率应90,合格率85。

3、 严格执行传染病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实 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有章可循。

二、 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和监管

1、 在终末质量管理上,每月坚持医院感染管理的考核工 作。

2、 积极开展医院感染、传染病漏报率调查,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相关院室。对医院感染发 生状况进行监测、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统计、 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针对问题提出措施并指导实施,及时反馈。

3、 临床出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 3-4 例),实行医院感染暴发预警报告。对医院感染事件进行报 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积极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性流行,杜绝 恶性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4、 定期开展现患率调查、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以 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为目的,对临床院室中不符合规 范的医疗行为提出干预措施,及早发现医

院感染流行 和暴发的隐患,有效降低外院手术部位感染和 ICU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5、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做好环境卫生学、 消毒、灭菌效果等监测。

6、 医院感染管理院须对购入的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 疗卫生用品进行监督管理,对医院购入的此类用品审 核相关证件复印进行保存。

7、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多重耐药菌的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积极参与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的管理工作并监督执行,加强对围手术期抗菌 药物预防用药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的 各个环节,努力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加强对微生物 室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监测,为合 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8、 对临床上疑似或确诊病例要及时留取标本,按规范送 病原学检测,送检率50降低抗感染药物使用率,针 对药敏结果,减少滥用,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9、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储存、外运管理, 杜绝泄漏事件。

三、 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以防患于未然。

1、 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力度。

2、 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工作、手卫生管理。

3、 加强职业暴露防护,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措施,尽量避免因职业暴露受到损伤。

4、 加强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建立锐器伤登记报告制度和职工健康档案。

5、 增强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树立 主动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保证医院医疗用品的消毒 灭菌质量,确保各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制度措施 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6、 根据传染病、医院感染管理应急预案和组织,定期演 练和相应培训,增强应急能力,备好救援物资,随时 处于应急状态,做到及时、妥善处理 医院内发生的突发事件。 2012 年,在院领导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院要大力抓好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各项制度及措施的落实情况,不断学习

院内感染及传染病预防相关知识,掌握新知识,掌握院内感染控制新方法,常抓不懈,使我院的各项监测统计指标达到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的标准,共同参与,朝着零感染的方向努力,为我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汝城县热水镇卫生院

2012年1月4日

第5篇:XX县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调查报告

XX县人民医院妇产科病房发生22例 疑似医院感染事件的初步调查报告

2010年10月20日18时,接到关于XX省XX地区XX县人民医院妇产科病房近日22名接受妇产科手术患者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报告,我司立即组织调查组于10月21日赴XX进行调查。

经调查认为,该起22例患者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初步定性为医院感染,经抗酸染色发现非典型分枝杆菌,根据临床症状、伤口愈合以及临床抗菌药物治疗情况,考虑引起此次感染的病原体为速生型非典型分枝杆菌。

调查工作报告如下:

一、医院基本情况

XX县人民医院组建于1956年,现有编制床位275张,实际开放床位463张,在职职工240人,是一所二级综合医院。医院年门诊量约13.4万人次,2009年手术量3176例次。该院产科与妇科未分开,统称妇产科,共设床位54张,医护人员26人。2010年1月至9月妇产科共收治住院病人1100人,实施手术241台。

该院尚无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院感科由医务科专管,专职人员2人,同时承担艾滋病咨询工作。从院感科的工作总结来看,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事件发生情况

(一)调查过程

2010年10月21日晚8:00,卫生部专家调查组抵达XX县后直接赶往XX县人民医院开展实地调查。调查组采取听汇报,向相关科室人员了解情况,现场查阅病例等医学文书,看望病人和在病区、手术

- 12

口感染后才向院感科报告。无菌意识不强,实施换药等操作时未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换药前后未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手术室新上岗人员未接受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不能掌握正确的外科洗手方法。

(三)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严重隐患,手术室布局、消毒隔离存在明显缺陷:流程布局不合理,人流物流交叉,感染手术室设在手术洁净区外;手术器械与卫生洁具共用一个清洗池;外科手消毒剂的盛装容器非一次性使用,且未进行清洁消毒,洗手设施为手动式水龙头开关;盛放消毒、灭菌剂的容器也未进行定期灭菌。

(四)手术器械清洗灭菌不合格,存在严重的医疗安全隐患。手术室不具备手术器械清洗、检查、打包的条件,手术器械未采用多酶清洗剂、超声清洗,器械污垢明显、锈蚀严重;部分手术缝针、手术剪和镊子采用戊二醛浸泡,但未对其浓度进行定期监测;腹腔镜采用戊二醛薰箱进行消毒,手术缝针臵于密闭容器进行压力蒸汽灭菌,不能达到消毒灭菌效果;对消毒灭菌物品未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生物监测;现场抽查发现,多个手术包为湿包,无法保证消毒灭菌效果。

(五)诸多环节存在医院感染隐患。病房床位拥挤,加床现象普遍,走廊人满为患,医务人员相对不足;无菌物品存放柜污染严重;使用未经灭菌的纱布进行手术切口换药;缺乏合格的手卫生设施,使用公用大毛巾进行干手,速干手消毒剂未广泛使用,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新生儿暖箱注水口污染严重;消毒记录不完善、不规范。

四、事件原因分析

(一)医院感染的诊断。

本起22例切口愈合不良事件患者均在XX县人民医院接受过妇产科手术,具有相似的切口感染临床症状,医院在消毒隔离方面存在许多隐患,具有造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条件。综合卫生部和XX省专家组成的各专家组意见,集体讨论和分析,一致认为本起22例切

口愈合不良病例的发病时间、地点集中,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从流行病学与临床资料分析,符合感染性疾病特征,是一起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二)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

根据感染病例集中在妇产科,并基本可能排除手术间(因外科与妇产科在相同的手术间手术)、手术医师、手术护士等因素,使用的手术器械包的消毒均由消毒供应室提供等因素,考虑此次感染与妇产科的手术因素有关,但此次感染涉及的组织为表浅切口,妇产科切口缝合专用I号可吸收缝线(带线缝合针,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产品批准号YY0166-2002,批号18L0311)(外科不用),因此考虑此次感染可能与I号丝线有关;同时,部分手术器械采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但无浓度监测,盛装容器也未进行清洗消毒/灭菌,考虑感染与此有关;另外,感染也不排除其他环节因素所致。

(三)病原分析。

未见明显化脓性感染病灶,但在治疗过程中使用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主要为头孢哌硐舒巴坦)等静脉治疗无效,并已在9例患者的切口分泌物抗酸染色中发现非典型分枝杆菌。结合临床特点和以往在国内其他单位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基本确定为速生型分枝杆菌感染。

五、事件发生后XX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采取的措施 XX县人民医院在院内连续出现多起切口愈合不良病例后,9月27日召开院例会研究此事,多次组织相关科室并邀请院外专家进行会诊,对患者进行积极救治。同时,医院对产科病房多个环节采取了一定的消毒、隔离和防控措施,并于10月13日全面停止了妇产科手术,于10月18日下午向XX县卫生局报告。

10月18日下午四点,县卫生局接到XX县人民医院电话报告,

10月19日立即组织县卫生监督所、县疾控中心相关人员到该院核实相关情况,并开展调查工作,同时上报XX地区卫生局。

XX地区卫生局立即将信息上报到省卫生厅和XX地区行政公署;XX地区行政公署专员对此事高度重视,立即指示“1.请地区卫生局派得力专家协助调查原因、救治患者,必要时请省卫生厅派专家支持;2.请XX县人民政府组织力量全力医治患者、做好患者及家属思想稳控工作;3.建议上报省里”。XX地区卫生局高度重视,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并于10月20日上午组织医院感染、卫生监督、流行病、临床专家7人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10月20日下午四点省卫生厅接到XX地区卫生局关于此次事件的电话报告后,立即报告有关厅领导和卫生部医政司;同时成立以龚廉坚处长为组长,妇产科学、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管理、流行病学、感染病学、临床微生物以及疾病预防与控制等方面专家9名组成的调查组,于21日8时迅速赶往XX县人民医院调查了解此次事件的具体情况。

六、 建议

(一)XX县人民医院要针对此次事件中暴露的严重隐患进行整改,深刻反思事件发生原因,并对全院的医院感染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查找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同时,在全院开展医院感染知识预防与控制的培训,进一步理顺感染管理体系,充实感染控制队伍,增强全员感染管理意识,畅通医院感染信息报告程序和途径,完善和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医院感染监测与医院感染暴发的预警,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严格落实手卫生和消毒隔离制度。

(二)XX县人民医院要采取一切积极有效的措施救治病人,根据现已查明的病原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将影响降至最低。以病人

安全为中心,对同期出院的病人进行追踪回访,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可能遗留的感染情况。

(三)建议加强对采集样本的结果进行跟踪,根据发现的情况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进一步的鉴定、药敏试验,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将有关结果及时续报卫生部。

(四)建议XX省卫生厅以此为鉴,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强医院感染防控,确保医疗安全。其他医疗机构应结合这次事件认真积极进行自查自纠,贯彻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文件,加强对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尤其是妇产科、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产房、消毒供应室、器官移植病房、血液透析室等,对发现的隐患积极整改。发现医院感染病例聚集性发生和暴发应及时按程序报告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附件:卫生部XX县人民医院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专家调查组成员名单

二O一O年十月二十二日

第6篇:2014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杞县妇幼保健院

2014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县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下,在全院医务人员鼎力支持和配合下,经我科同志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2014年感染管理工作,回顾一年工作,欣慰而自豪。全年迎接市疾控中心对我院传染病及计划免疫专项检查3次;县卫生局预防控制手足口病2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传染病及结核病、性病管理、计划免疫专项管理检查共6次,消毒隔离检查3次均得到满意的评价。在控制院内感染与传染病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年无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保证了医疗安全。现将全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完善管理

根据人员调动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三级体系,责任层层落实。任务细化、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持续改进。

二、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医疗质量

在医疗质量提升年,为了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执行了全员培训。

1科室每季度组织一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并做好记录。 2院感科全年组织院感知识培训2次,试卷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

3落实新职工岗前培训5次。 4对医务人员及清洁工进行医疗废物收集及职业防护知识培训3次。

5院感科人员参加省市级举办的院感继续教育班2次,以了解全省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发展的新趋势,新动态,提高我院感染管理水平。

三、加强感染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1、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每日监测出院病例掌握医院感染发病趋势,控制了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现象。通过监测病例系统地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感染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整改,每月统计感染病例、每季度向全院医务人员通报医院感染动态变化。

2、控感管理人员每周深入科室:对无菌技术操作、无菌用品使用、消毒隔离技术、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手卫生等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3、加强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管理:

(1)对供应室、产房、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等实行紫外线消毒每日一次,从灯亮5分钟开始计时,照射不少于30分钟;每台手术后紫外线照射一次;每月抽样检查灭菌效果。空气、器械、手指、无菌物品等进行细菌培养,检测结果合格。

(2)所有工作人员均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入内,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控制人员入室,探视者穿探视衣、鞋套、戴帽子入内。 (3)每个病人所用的血压计、听诊器、床头物品、供养吸引装置等不与别人交叉使用。病人出室后须彻底清洗消毒后方可给别人使用。

(4)各种抢救物品与监护仪器在转换使用时,进行表面消毒、清洗,各种导管、湿化瓶、吸氧面罩等均规范进行消毒灭菌。 (5)加强了无菌器械的管理,每月控感科人员深入科室及供应室对灭菌器械及包装进行检查,对清洗不洁净、有锈迹的器械的科室进行了警告,嘱应立即清洗除锈或更换。包布有洞、有针眼、较黑较旧的进行了更换。经过经常深入科室的检查指导,各科室的无菌器械的包装基本符合要求,器械清洗保养能达到标准。

4、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制度”各科室全部使用洗手液及手消毒液。定期开展手卫生知识培训,加强医务人员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5、加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管理,减少经验用药、用药次数、重复用药,尽量减少患者的抗生素用药时间,每月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记录抗菌药物使用排名的前五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降低多重耐药菌的出现,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产生,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四、进行医院感染的全面监测,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

1、强化医院感染的综合性监测,落实主管医生报告制度,控感工作奖罚制度,以此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我科定期汇总分析存在问题,坚持每周下科室监测住院病人,发现感染病例或有漏报现象,及时反馈回科室。统计每月医院感染发生率、分析医院感染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查找感染的主要原因,提出干预控制措施。

2、进行目标性监测:对外科手术病人、产科手术病人进行目标性监测,截止11月末共监测手术切口 3210例,切口脂肪液化15例。感染率为0.4%。感染专职人员不定期下科室通过观察医生换药、采集病历及护理记录、各种检测报告(X线、胸片)等,向医生、护士了解病人情况、床头查看病人等方式选定目标,重点关注手术切口情况,无菌操作的病人,以及长期或多联使用抗生素的病人,指导按标准操作用药减少各种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3、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消毒液、生物监测,监测的主要对象以重点部门为主,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对重点部门的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消毒液等进行监测。各项监测结果均符合标准。.

4、11月份对全院各部门的紫外线消毒灯管有效强度进行监测。不合格的科室立即进行更换,保证有效消毒。

5、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制定防护制度和相关措施(包括手部卫生、标准预防、着装防护等),在日常医疗活动中,根据各科室工作特点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等,以保证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11月止发生职业暴露1人,被乙肝阳性病人针头刺伤 ,针对暴露者进行评估,根据情况给予预防性用药,进行追踪和调查,一个月产生抗体。

五、加强医疗废物及污水的管理、防止造成社会污染:

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已经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医院感染管理科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明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各类人员责任。进行各类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水平。使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了规范化管理,没有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爆发,全年未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丢失事件。

六、传染病的防控管理: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管理要求、加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负责传染病管理专职人员认真负责,每天及时收集报告卡片,深入临床及辅助科室进行核实、查对,保证传染病在法定的时限内上报。防止传染病漏报、迟报现象的发生, 各科室的传染病登记准确无误。

4月份全省流行手足口病,按照上级的指示要求建立发热门诊,配齐了办公桌、各种用品、药品、消毒药械、防护用品等,市卫生局、疾控等有关部门检查非常满意。2014年11月止上报传染病69例,其中感染性腹泻46例,隐性梅毒18例(疑似病例),一期梅毒1例,细菌性痢疾4例。

为了控制和遏制艾滋病的传播,我院按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艾滋病咨询门诊设专职人员每天接待咨询人员,使咨询患者得到了指导和安慰,并及时做到咨询人员登记和上报工作 。

八、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

为了控制“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脑、艾滋、梅毒、乙肝”等传染病的发生,我科兼职人员每天对“儿科、妇科、康复科科”等科室进行监测,每旬将监测结果上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新生儿乙肝疫苗的请领、验收、储存、发放、注射、统计、核实、上报等工作准确无误,保证了疫苗不外借不挪用没丢失。11月止共接种乙肝疫苗8891针次,接种率为 99%。

开封市卫生局文件要求。预防接种点设独立的接种室,在主管院长协助下与妇科主任护士长协商,建立预防接种室。为了保证注射安全及准确,派专职人员及兼职人员与护士长去开封市学习注射方法,及剂量。目前为止共注射卡介苗8871人,无不良反应情况,接种率为98%。

杞县妇幼保健院感染管理科

2014年12月8日

第7篇: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2011年

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现已完成工作计划,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机构及制度检查

我院按相关文件精神要求成立了感染管理科,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及各科室制度健全,有相应的职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能顺利开展。

二、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学监测

1、全年按我院现有条件开展对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效果菌监测,且有记录。

2、我院无条件开展项目,积极请上级有关部门进行监测。

3、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一人一针一管一灭菌执行率达100%。

每月,医院感染管理到各科室检查,对上级部门检查指导提出的意见及存在的问题,各科室限期整改。

三、感染病例监测

医院施行感染控制监控,对感染发生病例实行零报告制度,每月,医院感染管理科深入各科室调查漏报情况,至现在为止,医院感染者为0,感染率为0,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漏报率为0,传染病按相关规定上报,全年传染病无漏报,漏报率为0。

四、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

1、医疗废物处理,严格按相关文件执行,医疗垃圾按损伤性、病理性、生活性等分装处理,院内所产生的一次性医疗废物集中回收,经常督促、监督、指导相关人员做好防护,对新上岗人员及院内职工进行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置相关内容进行培训一期,有效防止医疗废物感染的发生。

2、污水处理,对各个环节认真检查,采取加大消毒液浓度,充分混匀消毒后倾倒,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上一篇:营业执照丢了补办程序下一篇:全国中石化加油站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