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组织学考试题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行政组织学考试题

试论帮助、组织考试舞弊行为的入罪

作者简介:蔡丽佳(1989-),女,汉族,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

【摘要】近年来,考试舞弊案件频频发生,连最严肃的高考都难以避免各种作弊手段,对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很多学者从刑法的角度来研究考试舞弊行为,以期能有效的防治考试舞弊现象。本文从刑法的角度来探讨帮助、组织考试舞弊行为,通过分析该种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其社会危害性,认为该种行为有必要通过刑法来规制。而现行刑法对于这方面的问题还存在一些缺陷,不足以有效地规制帮助、组织考试舞弊行为,因此建议增设“帮助、组织考试舞弊罪”,并具体提出了“该罪”的刑法规范模式。

【关键词】帮助;组织;考试舞弊;刑法

一、帮助、组织考试舞弊行为的概述

考试是一定组织中的考试主体根据考试目的的需要,选择应用有关资料,对考试客体某方面或者诸方面的素质和水平进行测试、甑别和评价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追求活动效率、满足自身及社会发展之内在需求的产物。①考试是个很广泛的概念,本文所探讨的考试仅限于国家考试。国家考试有两大特征:1、考试的组织者是国家或国家委托的有关部门。2、一般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获取资格。如教育资源的取得、重要行业的准入资格。常见的国家考试有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司法考试等等。

(一)帮助、组织考试舞弊行为的表现

帮助考试舞弊行为,是指行为人并没有直接参与考试舞弊行为,而是向考试舞弊者提供帮助,使其便于实施考试舞弊,或者促使其完成考试舞弊的行为。

组织考试舞弊行为是指召集他人,进行策划、分工、准备,进而实施考试舞弊或促使他人完成考试舞弊的行为。组织考试舞弊行为和考试舞弊紧密相连,组织者可能是学生,可能是社会人员,可能是校方,甚至可能是当地政府,组织者可能为一人,也可能不止一人,主要包括有以下几种行为,即召集枪手的行为,获取考试试题的行为,解析考试试题的行为,提供、使用窃听、窃照器材的行为,传递解析答案的行为,联络考生或者家长的行为等。

二、帮助、组织考试舞弊行为入罪的可行性分析

(一)现行刑法在这方面存在缺陷,有立法完善的空间

我国现行《刑法》中有几个罪名间接涉及帮助、组织考试舞弊行为。例如,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泄露国家秘密罪,非法生产、销售间谍专用器材罪,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和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等等。这些刑法规则能够解决一些帮助、组织考试舞弊的犯罪,但对某些类型的帮助、组织考试舞弊行为却无能为力。

泄露国家秘密罪只能惩处泄露属于国家秘密的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的严重行为,但是,帮助考试舞弊者所确定的试题答案,并不具有权威性和充足的确定性以及准确性,其与国家秘密的性质还有所不同。非法生产、销售间谍专用器材罪,要求生产、销售的对象是间谍专用器材,而帮助、组织考试舞弊行为中使用的高科技产品不一定是间谍专用器材;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也存在同样的缺陷。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虽适用于考试舞弊行为,但惩治的主体仅限于与考试有关的国家工作人员,而且其客观方面没有具体标准,在实践中难以界定和把握;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是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行为,其主体限定于从事招收工作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公务员、学生招录中,故意违反规定,徇私舞弊,考试和录取是两个独立的行为和环节,此罪的立法本意是录取工作的舞弊行为,而不包括考试舞弊行为。正是因为现行《刑法》对规制帮助、组织考试舞弊行为还存在缺陷,因此帮助、组织考试舞弊行为的入罪还有立法完善的空间。

(二)帮助、组织考试舞弊行为犯罪化符合社会的普遍观念

美国当代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曾指出,“法律不被信仰,它将形同虚设”。②该项立法能否被社会成员普遍接受和认可,能否实际运行,必须考虑该项立法是否符合社会的普遍观念,是否符合社会的公共利益。如果立法本身就与社会观念相违背,不符合民意,就不可能被很好地遵守,也就成为不具可行性的立法。

正常考生对舞弊行为是鄙视的,对帮助、组织考试舞弊行为更是痛恨,如果没有这些考试秩序的破坏者存在,自己就能或得公平竞争的机会,就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近年来的考试舞弊大案大都是由民众举报才得以侦破的,这表明大部分民众对这种帮助、组织考试舞弊行为是相当痛恨的。帮助、组织考试舞弊行为犯罪化,不仅不会引起社会的反感,反而还能得到社会的大力配合。

(三)帮助、组织考试舞弊行为犯罪化的立法借鉴

为了制止考试作弊现象的蔓延。印度已颁布一项反舞弊法,这项新法已在印度各高校中实施。反舞弊法规定:考试时,假如考生私自携带参考资料,抄袭他人试卷,将被罚款500卢比或监禁6个月,假如教师舞弊,要加倍处罚.如考试前把考题透露给学生,传递信息者都要受处罚。③从该法规中可以看到在印度刑法中,帮助他人考试舞弊是要受到刑法处罚的,并且对教师要从重处罚。2005年7月我国台湾台联党(全称“台湾团结联盟”)立委提出刑法第137条妨害考试罪的修正案,对破坏考试公平秩序的行为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00万元的罚金,同时将全岛入学考试纳入规范,并加重处分组织舞弊行为,遏制舞弊歪风。台联党认为,刑法之所以规定考试舞弊刑责,是因严重危害公共利益与社会秩序,造成他人权益的受损,所以才有刑法第137条妨害考试罪的存在。④根据台湾刑法修正案,帮助、组织考试舞弊行为也要受到刑法的处罚。

三、增设“帮助、组织考试舞弊罪”的立法构想

根据目前的刑法,没有“考试作弊罪”,笔者也不认同将考试舞弊用刑法来规制,考试舞弊者所涉及的仅限于自己,所影响的范围有限,所可能实施舞弊的次数有限,对考试舞弊定罪,这不符合刑法的谦抑性。但是帮助、组织考试舞弊行为,所涉及的人数众多,影响较大,并且很多人以帮助、组织考试舞弊行为业,今后有可能多次实施该种恶行,无论从一般预防还是从特殊预防的角度来说,都应当对其予以刑法规制。为了维护公平的考试秩序,预防帮助、组织考试舞弊这种恶行,必要增设“帮助、组织考试舞弊罪”。

我国刑法分则的规范模式由两个部分构成:罪状和法定刑。

罪状的设计。罪状是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的描述,根据上文所述,帮助、组织考试舞弊罪的客观行为表现为行为人在国家考试中通过各种手段帮助、组织他人考试舞弊,情节严重的行为,具体有四种表现形式。因此可以将罪状设计为这种模式:在国家考试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1)、(2)、(3)、(4)。罪名和罪状紧密相连,罪名可确定为“帮助、组织考试舞弊罪”。

法定刑的设计。根据我国现行刑法,帮助、组织考试舞弊行为可能触犯泄露国家秘密罪,非法生产、销售间谍专用器材罪,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等这些罪名。而泄露国家秘密罪情节严重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非法生产、销售间谍专用器材罪,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的法定刑为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参照这三个罪的法定刑,帮助、组织考试舞弊罪的法定刑设计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年以下有期徒刑。

由于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需要参照刑法分则中有关单位犯罪的条款补充设计。因此具体条文可以设计为:

在国家考试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年以下有期徒刑:

组织集体舞弊行为,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

(2)利用从事考试相关工作的便利,多次或者为多人提供考试舞弊便利条件,协助舞弊的;

多次为他人替考、多次或为多人提供考试舞弊中介服务的。

以其他方法进行帮助、组织考试舞弊,情节严重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注 释:

①李化德,牵春茹.教育考试立法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6:1.

②马杨.中外法制趣闻奇闻珍闻[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5:2l.

③何丽.考舞弊屡禁不止,台联党提案纳入刑法予以重处[EB/OL].法律互联,2001-3/2011-5.

④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北京:三联书社,1991:64.

参考文献:

[1]李化德,牵春茹.教育考试立法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6:1.

[2]郑兴白.论以刑法规制国家考试舞弊[D].西南大学,2007.

[3]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北京:三联书社,1991:64.

[4]林棉优.重大考试舞弊行为的刑法规制[D].中南大学,2007.

[5]金旺.古代科考舞弊及其惩治[J].教师博览,2008.

[6]何立高.中国历代预防科场弊端的举措[J].怀化师专学报,1994.

[7]马杨.中外法制趣闻奇闻珍闻[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5:2l.

[8]高明喧.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3:106.

[9]赵秉志主编.刑法新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15.

[10]卓泽渊.法学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8.

作者:蔡丽佳

第2篇:组织考试作弊罪入刑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考试制度的发展,考试作弊案件也层出不穷。如何规制考试作弊行为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刑法修正案(九)》将组织考试作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这是立法的进步。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相关配套法律和理论基础的不足。如果相关配套理论和立法不完善,组织考试作弊罪的规定将会被束之高阁,无的放矢。立法仅是开始,更重要的是社会环境的营造。

【关键词】组织考试作弊罪;考试法;国家考试

考试制度作为国家基本制度之一,是国家人才考核和选拔的重要方式。考试法律制度是国家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原本应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的考试,现实却不如人意。一方面立法过于落后,缺乏系统的规定,某些领域更是无法可依。对于考试作弊也多以宽容态度处置,最终导致舞弊行为盛行其道,对国家的人才选拔和教育资源分配造成严重损害。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考试作弊的高科技化日趋明显,对考试公平的冲击越来越大,已有的法律规定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近几年又是考试作弊案的多发之年,江西高考作弊案,哈尔滨理工大学MBA考试作弊案、201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泄题案等案件严重导致公众对考试的权威性和公平性的质疑。

一、组织考试作弊罪的定义

1、关于考试作弊的法律规定

目前,国内各类考试门类、名目众多,组织主体也各不统一。据统计,各类升学考试、水平考试、资格考试、就业考试、晋升考试等等名目约有一千多种。我国法律体系中规制考试作弊的规定有以下内容:

(1)法律。主要的法律规定有新修订的《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刑九)第2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第20条、7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第20条、21条。

(2)行政法规。规制考试作弊的行政法规主要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国发(1988)15号)》,本法规是国内唯一现行有效的规制考试作弊的行政法规。

(3)部门规章。规制考试作弊的规章主要有《国务院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2012年修订)、《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违纪违规处理办法(试行)》、《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处理办法》、《国家司法考试违纪处理办法》等一系列部门规章。《国务院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对教育考试的作弊处罚做了详细规定,不仅仅有行政处罚,还规定可按照刑法进行刑事处罚。

(4)地方性法规。地方法规中涉及考试作弊的只有重庆市2008年制定的《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该法针对的仅是教育考试,对于非教育考试没有限制,但是可以作为相关立法的参考。

(5)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中主要涉及地方公务员考试录用方面的,如江西省的《江西省人事考试应试人员违纪处理办法》、《浙江省人事考试应试人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

细细品味,除了《刑九》关于组织考试作弊罪的量刑较重外,其他的规定均比较轻微,甚至没有刑事责任的规定。

2、关于组织考试作弊罪定义的思考

对于考试作弊法律规制问题,学界也有广泛讨论,相关文章也有很多。通说认为考试作弊仅指严重违反考试公平公正原则的考试违规违纪行为。但是对于组织考试作弊罪来说,刑法修正案九出台之前刑法界对此缺乏系统研究,对于组织考试作弊罪并没有相关的定义。根据《刑九》第25条对组织考试作弊罪的定义:组织考试作弊罪是指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为作弊者提供作弊器材或者提供相关便利、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考试试题、答案以及为他人充当枪手或者雇佣他认为自己当枪手等一系列违法行为。作者认为本罪还应包括为不符合考试资格的人提供虚假的资格证明材料,使之具备考试资格的行为。

二、“国家考试”的范围界定

何谓“国家考试”?对这一概念的认识不同势必会导致组织考试作弊罪映射的范围不同。对于“国家考试”,《刑九》的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虽然规定“国家考试”依据其他法律规定,但是对于法律规定的具体内容和位阶未做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对于“国家考试”的范围应从以下几点认定:

1、组织主体。有学者提出“国家考试”指的应是由国家行政机关以自己名义组织或者授权其他组织进行的考试。目前国内比较热门的考试一般都由国务院相关部委自己组织或者授权其他机构组织。

2、考试目的。国家对考试结果的认可与否是认定考试是判断“国家考试”的另一标准。一般而言,国内的考试一般为职业资格授予、人员招录考试、学历考试、技术水平级别考试、中高考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等。考试结果将作为入职、升学、工资和级别评定的重要参考,也影响公民个人的诸多利益。我认为只有出于国家层面上的考试或者出于选拔人才或者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行为才是值得刑法保护的,其他考试由行政法规和规章调节足矣。

3、应试人员数量和社会影响范围。应试人员数量和范围是决定考试对社会影响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一般国家统一考试应被认定为国家考试。一般而言,应试人员少、影响范围小的考试,即使有舞弊的现象,其影响力和对法益侵害的侵害程度尚不须刑法进行处理,依据考试纪律规制即可。

4、以试卷的机密等级作为评定的重要参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国家秘密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级别,一般而言各类国家考试的试卷均应是秘密级别以上的。国家队秘密级别的评定有着严格的程序,以此为标准对考试级别的定性参考性较强。

三、组织考试作弊罪与相关考规考纪之间的冲突问题

《刑九》出台前,规制考试舞弊行为的规范以考规考纪为主,对作弊行为的处罚多以纪律处分和行政处罚为主。关于考试作弊的法律规范大多各成体系,缺乏一致性,且均是在组织考试作弊罪入刑前制定,势必存在适用上的冲突问题。法规规定的考试作弊处罚权的机构各不相同,处罚方式和幅度差异较大。

目前来看,与《刑九》衔接最好的就是《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但是这仅是地方性法规,未全国范围推广。以往的法律规定中对于组织考试作弊和个人考试作弊的处罚是较轻,若未造成重大的后果不追究刑事责任。即将考试作弊行为列入行政法的范畴,而非用刑事手段去解决,而组织考试作弊罪是将该行为按照犯罪处理。正是因为以往处罚力度过于轻缓,导致组织考试作弊的成本过低,考试作弊行为猖獗,层出不穷。

虽然《刑九》已经生效,但与之相冲突的法律规范未修改,对同一类组织考试作弊行为适用不同的规定会有不同的处理结果。针对国家考试立法的呼声已日益高涨,相关领域的研究较为全面。因此,我认为应当尽快进行国家考试立法,对国家考试进行明确定义,统一考试舞弊的处理措施。新制定的考试法应与刑事法律相衔接,注重程序公正和证据的保全,形成对考试舞弊行为的由高到低的有效的规范体系。而组织考试作弊罪所规制和调整的行为应当是严重影响社会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一般的违纪行为不应被涵盖其中,否则会造成刑法调整范围过于宽泛,导致重刑主义。

【参考文献】

[1] 李彦彬, 周新林. 国家考试作弊处罚制度的现状及规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1(3).

[2] 刘武俊. 拿立法拯救你,考试危机[J]. 中国经济导报, 2012,4,19.

[3] 宗志翔. 考试舞弊的法律抑制[J]. 理论导报, 2005(8):32-33.

[4] 梁小辉. 考试法体系建设初探[J]. 教育科学, 2004(2):49-52.

【作者简介】

王孝臣(1992—),男,汉族,山东茌平人,甘肃政法学院法学院诉讼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学。

作者:王孝臣

第3篇:组织考试作弊罪的立法模式与司法适用问题解析

摘 要:《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组织考试作弊罪,从近几年的适用情况来看,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组织考试作弊罪采取的是将组织行为实行行为化的立法模式,这一模式具有正当性。但在具体适用时,存在扩张化的倾向,需要对组织行为进行限制解释。具体来说,组织行为本质上是同时具有整合和支配效应的行为类型。司法实践中于组织的认定过于宽泛,应予以纠正。帮助组织作弊行为的规定属于帮助犯的量刑规则,而不应理解成帮助犯的正犯化。

关键词:组织考试作弊罪;组织行为;帮助犯;司法实用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其中增设了组织考试作弊罪。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组织考试作弊情节严重、犯罪形态等具体问题进一步作出了解释。然而,关于组织考试作弊罪的争议并没有停止。组织考试作弊罪在司法实践中有过度犯罪化之嫌,存在既遂标准前置化、考试范围扩大化、两法边界模糊化和量刑情节混乱化等问题[1]。“两高”即便出台了司法解释,对该司法解释的讨论也仍在继续。例如,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发现司法解释对情节的解释力不足,需要进一步厘清[2]。因此,本文拟在考察组织考试作弊罪的立法模式和初衷的前提下,具体地对其犯罪构成进行解释,用实质的解释方法为司法实践的疑难问题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建议。

一、组织考试作弊罪的立法模式评介

(一)组织行为的实行行为化的理论前提

1.组织行为的实行行为化与组织犯的关系

组织行为法典化的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刑法总则意义的组织行为,刑法总则对于组织行为进行一般性的规定,以此为依据对组织行为进行定罪和处罚。例如,我国《刑法》第26条明确规定了“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是主犯”。对于这类行为按照主犯的相关规定进行定罪处罚。此时组织、领导的犯罪行为属于非实行行为,具有共犯上的意义。另外一种是在刑法分则中具体规定组织型的犯罪,这种组织行为分则化本质上就是组织行为的实行行为化[3]。《刑法修正案(九)》规定的组织考试作弊罪是典型的组织行为的实行行为化。然而,学界对组织犯与组织行为实行行为化关系的理解有所不同。多数学者认为,组织犯既是一种共犯类型,也是一种犯罪参与形态,是指组织、策划、领导等非实行行为,是针对任意共同犯罪而言的,总则的意义是作为共犯类型而存在的[4]10-16。在这个意义上,组织行为一旦实行行为化就不再属于组织犯的范畴。相反,有学者认为不能将分则的组织行为排除在组织犯的范畴之外,主张组织犯是从犯罪行为的类型化样态进行划分的,只要行为人在犯罪集团中发挥了组织、领导的作用,就属于组织犯的范畴[5]。由此可见,组织犯不仅包括刑法总则意义上的共同犯罪,也包含了刑法分则中的具体的组织型犯罪。笔者较为同意后者的观点,从组织行为实行行为化的立法正当性的角度,多数说对于组织犯和刑法分则意义上的组织行为的划分并没有必要。

刑法总则意义的组织行为具有非实行行为性,这与刑法分则意义上被赋予了实行行为性的组织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正如学者指出:一方面,组织犯与“正犯——共犯”的判断标准完全不同,不能说被正犯化了的或者说实行行为化了的行为就失去了组织行为的性质。况且,即便是被分则规定为犯罪的组织行为,在认定共同犯罪时也需要适用刑法总则关于组织犯的相关规定[5]。刑法总则意义上的组织行为和刑法分则意义上的组织行为的关联性是无法否认的。另一方面,组织行为实行行为化的正当性问题的研究需要在组织犯理论中寻找理论支撑,以探寻组织行为实行行为化的合理边界。目前,在尚未涵盖刑法分则中聚众犯罪首要分子的组织行为的前提下,仅以“组织行为”作为犯罪的实行行为的组织型犯罪的罪名就有17种包括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组织考试作弊罪;组织、资助非法聚集罪;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罪;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致人重伤、死亡罪;组织越狱罪;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非法组织卖血罪;组织卖淫罪;协助组织卖淫罪;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组织淫秽表演罪。,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对组织行为实行行为化的正当性问题的研究却尚未展开。组织行为的实行行为化是犯罪圈扩大、刑罚权扩张的表现,对其充分的立法证成很有必要。刑法总则性质的组织犯的处罚依据的研究成果十分丰硕,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大量的论证和说理,这对于讨论组织行为实行行为化的立法的正当性问题具有启发意义。

2.组织犯的处罚依据

在德国、日本传统的刑法理论之中,没有组织犯的规定。组织犯一般以教唆犯或者帮助犯加以处罚。在正犯和共犯分离体系之下,共犯的从属性决定了其处罚一般都轻于正犯。但是在集团犯罪日益增多的背景下,不能否认组织行为的危害性。正如日本学者泷川幸辰指出:“现在是集团犯罪的时代。在集团犯罪中,犯罪的实行者原则上是地位低下的小人物,应当称之为中心人物的人是隐藏在背后进行指挥操纵的人。仅仅处罚犯罪实行者,是无法达到处罚的目的的 [6]。”因此,日本学者创设了共同共谋正犯的理论来解决组织犯的处罚问题。共同共谋正犯的概念起源于日本大审院时代的司法判例,并且长期在司法实务中得以坚持。实务中认为操纵实行行为者的幕后人物,是犯罪的中心人物,应当作为正犯处理[7]。日本学者相继提出了共同意思主体说,间接正犯类似说,行为支配说,实质的正犯论等学说来解释并支持判例的立场[8]。德国法学家克劳斯·罗克辛是犯罪事实支配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用正犯形式的三分法与犯罪控制的三种类型相对应从而说明正犯性,即行为支配、意思支配和功能性支配[9]。其中,意思支配强调即便没有亲自实施实行行为,但一旦具有控制意思的力量,行为人仍旧可以成立正犯,此即“正犯后正犯”。从组织权力机构的功能结构来看,罗克辛认为组织者或者说幕后者处于事件的核心,对于犯罪而言具有意思支配。直接行为人虽然具有自由意志,但也只不过是权力机器运作中随时可以替换的轮子。幕后者在组织结构之下,通过发布命令,不受直接实施者的意思的影响也可以保证命令的执行[10]。

国内学者结合我国的立法情况,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从犯罪事实支配的理论出发论证组织犯的正犯性,认为组织犯利用“组织性和等级性的”的特点,通过控制行为人进而支配和控制实行行为,从危害结果产生的作用来看,组织行为并不亚于实行行为。因此,将组织行为纳入到实行行为具有正当性[11]。另外,有学者从组织犯与其它共犯人的关系出发进行研究,提出组织行为的本质是抽象性和支配性,抽象性是指组织者的命令是相对于整个犯罪集团而做出的,具有反复适用性,相当于抽象的行政行为。直接实施者的行为根据组织者的命令实施犯罪,相当于具体行政行为。同时,组织犯的支配性通过犯罪集团的组织机制、组织者的威信、组织化程度等因素加以维系,从而实现对于实行行为的支配[12]。或者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论述。客观上,组织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与一般的行为相比,组织行为有使犯罪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倾向。主观上,组织犯一般具有较为丰富的犯罪实践经验,人身危险性较强[13]。

从我国共同犯罪的相关规定来看,笔者认为罗克辛对组织犯的解读更具说服力,他关注犯罪組织内部的互动关系,更加突出了组织犯的特点。而共谋共犯正犯理论研究立足于共犯从属性的立场,聚焦于通过对正犯的理解的突破,将组织犯正犯化。对于以组织考试作弊罪为代表的组织对象为违法行为的组织型犯罪来说,不管如何论证组织行为与正犯行为的等价性,都不足以说明立法的正当性。事实上,“正犯”行为本身并不具有犯罪性,只属于违法范畴。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此类组织型犯罪设置的正当性讨论应从组织行为、犯罪组织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组织内部的互动关系入手,从犯罪事实支配理论讨论较为适合。具体来说:首先,组织型的行为应对犯罪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处于支配性地位,组织者对于犯罪组织而言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相对于单独犯罪,犯罪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应具有更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其危害程度达到了应受刑罚处罚的程度。最后,可以适用犯罪化的原则对组织行为的犯罪化问题从反面进行检验,考察适用刑罚是否符合比例原则和刑法谦抑性的研究。在讨论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的犯罪化问题时,有学者指出组织行为与单独的出卖或者收买人体器官的行为相比,具有聚合的效应,对于器官交易具有实质性的促进作用,通过将分散的器官交易的相关因素加以聚合,降低了器官交易的交易成本,并进一步提升了器官交易的可能。同时,又促成了器官交易的进一步的商品化的发展,是器官交易的关键一环[14]。这一分析思路对组织考试作弊罪的组织犯的处罚较有借鉴的意义。

(二)组织行为的实行行为化的正当性基础

综合上述学说和理论分析,笔者认为《刑法修正案(九)》采取组织行为的实行行为化的立法模式,单独将作弊的组织行为进行犯罪化,具有正当性。

首先,组织行为的支配性地位对于考试作弊组织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虽然自考试存在之时,考试作弊行为就已经存在,但随着对考试作弊的查处力度的提升和防范考试作弊的制度的确立,传统的以夹带、抄袭为主要模式的考试作弊手段,由于隐蔽性不够难以实现获得不正确的考试结果的作弊目的,作弊的实施需要更多的人进行合作才能成功。组织性的考试作弊因此顺势产生,并以分工细化、考试作弊流程产业化、作弊手段高科技化和专业化为主要特征。其中,组织者具有支配性的且不可替代的地位。以发生在武汉的揣某、潘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案为例,组织考试作弊者成立了专门的“助考”公司——华顺经纬企业咨询有限公司进行考试作弊的违法犯罪活动,将“助考”的流程分为招生推广、业务培训、实施作弊三个阶段。在招生推广阶段,组织者从代理商或者通过公司雇佣的招生经理处非法获取考生资料,仅在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向考生提供其资料的代理商就有43个;在业务层面,再通过使用作弊设备或者雇佣“枪手”进行考试作弊,其中又涉及伪造“枪手”的身份证件等报考资料,考场答案的传出和传入等具体环节[15]。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枪手的雇佣,考生资料的获取,还是具体作弊的实施都离不开组织者的统筹安排,另外,与其它共犯人不同,组织者掌握考试作弊的关键资源。例如,在欧阳某甲等买卖国家机关证件、行贿案中,欧阳某甲通过行贿与摩托车驾驶考试相关工作人员建立起来的不需要通过培训、考试即可获得摩托车驾驶证的关系参见(2015)泉刑终字第762号判决书。。组织者的支配性地位还体现在通过组织行为将分散的考试作弊的人、事、物各项因素聚合起来,是考试作弊组织得以产生的根本的促成者。

其次,组织性的考试作弊活动具有单独作弊难以比拟的社会危害性。总体来看,与单独的考试作弊相比,组织性的考试作弊活动促成了通过考试作弊牟利的产业化链条,为供需双方的交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进而形成了以金钱换取不正确的考试结果的较为固定的交换渠道。特别是随着考试种类和考试环节的增多,从获取考生信息、招生、签订包过协议、获得试卷、答案到完成答案的传输,单个的个人甚至单独的考试作弊组织都难以包揽全程,考试作弊组织为了牟利往往形成联盟互相配合,上下游之间、考试作弊组织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关系,由此形成考试作弊的产业化链条。而考试作弊的产业化对考试制度的公平评价机能的侵害是根本性和毁灭性的,与考试作弊的产业化相对应的是公民对于考试制度的公正性信仰的崩溃。单独的作弊行为虽然对于某次考试的公正性具有影响,但其行为的分散性和偶发性特征,使其难以对整个考试制度形成合力的侵害。因此,从社会危害性角度来看,组织性的考试作弊行为危害更大。使用社会失范的理论可以更好地考察组织性的考试作弊行为是如何与考试制度的失败发生联系的。社会失范理论对行业失范的过程是这样描述的:首先在观念上形成同化,“在一致的获益目标与长期的共同失范活动中,逐渐培养起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群体意识与角色观念”[16]。其次,在对失范的行为价值的共同认可的情况下形成较为稳定的“利益的生态圈”,并自发的形成机构化的保护机制,以维护其认同的失范价值和既得利益。最后,失范的行为在不断的模仿中向组织外扩散,吸引更多的失范者,形成隐形的失范制度,从而导致行业的崩溃。组织性的考试作弊所形成的以金钱交易为媒介,较为成熟的作业流程和相对稳定的供需双方的产业特征,实际上导致了产业化的考试作弊行为的产生和进一步的发展。在观念的同化阶段,与单独的考试作弊不同,组织者对组织的支配性、组织本身的结构性决定了组织成员需要对组织具有高度的认同性。而考试作弊组织又以长期、反复实施考试作弊行为为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失范价值再次被强调。同时,组织对成员个人的反社会性的心理的进行了聚合,反社会心理的共享减少了组织成员个人的犯罪恐惧感[17],从而更易维持失范的价值在组织中的地位。在共同利益生态圈问题上,考试作弊组织是以金钱和利益捆绑在一起的,应试者希望通过作弊行为获得不正确的考试结果,考试作弊组织内部成员希望通过作弊获得金钱等物质上的收益。供需双方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都会对失范的价值进行保护。另外,考试作弊组织之外的社会成员对考试作弊的容忍度也并没有那么低。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曾经做过对于考试作弊的态度的社会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作弊现象选择“不介意”的高达51%[18]。在此基础上,组织性的行为的扩散性和辐射效应有助于进一步的向组织外进行传播,而考试作弊所涉及的应试人员中又存在大量的青少年,对于不正确的结果的追求使其更易模仿这种行为模式,最终很可能导致通过考试获得相应的社会资源和评价之外的以考试作弊的方式获取社会资源的“潜规则”的出现,进而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正常的考试机制全面崩溃的不良后果。

最后,行政法手段难以有效规制组织考试作弊行为。考试行政法对于考试违规行为的治理的失败和乏力是学者们建言将考试违规行为入罪的主要原因,也是《刑法修正案(九)》增设考试类罪名的动因之一。对于考试行政法治理手段失败的具体原因,学者们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考试行政法立法滞后、混乱、规范间存在冲突;二是考试行政法手段本身威慑力不足。对于组织作弊行为来说,行政法惩罚手段的有限性决定了其无法产生良好的治理效果,需要刑法的介入。一方面,行政法的规制手段对于组织者而言威慑力有限。目前来看,终身禁考和给予行政处分是考试行政法最为严厉的处罚措施。但是组织考试作弊的违法犯罪集团以组织作弊牟利为根本目标,已形成分工明确的“产业化”的链条。因此,对于自己很少甚至并不参与考试而只是招募枪手进行替考的组织者来说,这一惩罚并没有威慑力。另一方面,与组织作弊者和参与组织者所获得的违法收益的差距相比,行政法上的处罚手段无法给予对应的差异性的处罚手段。反而有可能导致参与组织者的违法成本高于组织作弊者,促使参与组织者向组织作弊者转变,无法达成理想的治理效果。因此需要通过刑法手段将握有组织关键资源,关乎组织发展的关键人物组织犯进行重点打击。这样,失去了支配组织的关键人物的考试作弊组织自然而然的难以继续维系,可以产生良好的犯罪治理效果。

二、组织考试作弊罪的具体构成

(一)组织行为的存在范围

刑法分则规定了大量的组织型犯罪的罪名,但是组织行为的含义却各有不同。由于各类犯罪的组织对象和侵害法益的不同,决定了其组织行为的存在范围有所不同。因此,在讨论组织行为的具体含义之前,有必要先确定组织考试作弊罪中组织行为的存在范围。对于组织犯的存在范围的讨论方兴未艾,但对于组织行为的存在范围却鲜有论述。组织犯的存在范围的探讨对组织类型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讨论和划分。因此,本文拟在组织犯的存在范围的理论的基础上明确组织考试作弊行为的存在范围。

1.组织犯的存在范围

组织性是组织犯的核心,不同类型的犯罪组织其组织性程度不同。对于组织犯的存在范围,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认识。广义说认为,只要存在组织行为和实行行为的分工,就有组织犯的存在空间。因此,一般的共同犯罪、狭义的团伙犯罪、犯罪集团中均存在组织犯[19]。狭义说认为,组织犯只能存在于犯罪集团之中。笔者大体上赞同狭义说的观点,但是在狭义的犯罪团伙中是否存在组织犯仍需要具体讨论。

首先,一般的共同犯罪的组织和实行的分工不属于组织犯意义上的组织行为。正如广义说的学者指出的那样,一般的共同犯罪也存在实施组织、领导或者策划的行为人。但是对犯罪事实具有支配性是组织犯的本质,作为犯罪活动的关键人物,组织犯的命令和行为决定犯罪的具体实施和走向。而一般共同犯罪的组织行为并不具备这一特性,对于犯罪的实施仅仅具有引导作用,组织和实行的分工也具有偶然性。例如,广义说学者所举的抢劫银行提款员的例子[20]。虽然论者认为B不仅策划了抢劫的实行,还对实行人K的实行进行了指挥,其行为性质超出了帮助犯和教唆犯的范畴。但是B的指揮、策划行为并未对K产生精神上的强制,B和K处于平等的关系之中,这种行为的分工与教唆和帮助的分工没有什么不同。而我们之所以将组织犯处以正犯之刑,在于其教唆和帮助所等价于实行行为对犯罪实施的支配性。而在缺乏组织结构的共同犯罪中,共同犯罪人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临时性的分工并不能产生组织犯意义上的支配性。

其次,狭义的犯罪团伙是否存在组织犯需要讨论。一般认为狭义的犯罪团伙是指三人以上为了多次实施犯罪而聚集起来的、组织结构较为松散的犯罪组织形式[21]。与犯罪集团相比,狭义的犯罪团伙的组织程度较低,稳定性较差。虽然狭义的犯罪团伙不是专业的法律术语,属于一般的共同犯罪中的一种类型,但与偶发的、临时的组成的一般的共同犯罪不同,狭义的犯罪团伙中存在一定的领导和被领导关系,具有多次实施犯罪的目的,组织内部存在较为明确和固定的分工。狭义说的学者认为由于组织犯的支配性本质,此类组织结构松散,组织者对犯罪事实的控制力达不到支配的程度,因此犯罪组织中不存在组织犯。但笔者认为出于打击犯罪的需要,对于某些实施严重犯罪的犯罪团伙可以考虑对组织犯进行扩张,承认组织犯在犯罪团伙的存在空间。组织者的支配程度和组织化程度都是难以准确衡量的因素,在狭义的犯罪团伙和犯罪集团都以多次实施犯罪,且组织内部存在明确分工和组织结构的前提下,过度强调二者的区分是不现实的,况且狭义的犯罪团伙是犯罪集团发展的初步阶段,刑法提前对狭义的犯罪团伙的组织行为的规制,对于防止特定犯罪集团的产生具有积极意义。因此,狭义的犯罪团伙不宜一概的否认组织犯的存在可能,需要结合组织的犯罪行为的性质的不同进行具体的讨论。

2.组织考试作弊行为的存在范围

组织考试作弊的组织对象是违法行为,与前述学者讨论存在正犯的组织犯还是有所不同的,在处罚上,组织犯要按照犯罪集团所犯全部集团处罚。组织犯对其并未参与实施的犯罪行为负责背后的原因在于组织犯对犯罪集团所实施行为的支配性。因而,组织犯对组织化的要求程度较高。但是组织考试作弊的行为处罚仅仅是其组织行为,因而组织考试作弊行为广泛存在在一切具有组织结构的犯罪组织之中。具体来说,在犯罪集团和复杂的共同犯罪组织中均有存在空间。复杂的共同犯罪中各犯罪人之间存在明确的分工。其中,狭义的犯罪团伙属于复杂的共同犯罪的一种。从考试作弊犯罪的现状来看,考试作弊的犯罪团伙大量存在,将此类行为排除在组织考试作弊罪的适用范围之外会造成处罚上的漏洞。考试作弊的犯罪存在着固定性和变动性共存的特点,组织者的稳定性和固定性较强,而其它成员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流动性较大。加之考试作弊的犯罪组织并不是固定在一种考试中实施作弊行为,随着考试类型的变动,就需要变换拥有相应的知识和水平的替考者,除了核心成员,考试作弊犯罪组织的成员一般难以固定。例如,在杨某、赵某、陈某等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一案中,考试作弊的组织者陈某采取的就是招募社会闲散人员,雇佣其参加考试拍摄试题的方式[22]。

(二)组织行为的理解

关于组织行为的含义,有学者是从刑法总则意义上进行考察的,也有学者从刑法分则意义上进行考察。一般认为,总则意义上的组织行为是指组织、领导、策划、指挥犯罪实施的行为。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这里的组织是将分散的人或事物汇集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具体包括建立犯罪组织和在犯罪活动中纠集、分配人员和事物的行为;而领导是引领犯罪团伙的成员实施犯罪的行为,包括制定犯罪集团内部规则,安排犯罪活动等;策划是制定犯罪计划、选择犯罪方案的谋划行为;指挥是在实施犯罪时发布命令,进行部署的行为[4]65-67。而刑法分则意义上的组织行为的含义,根据具体犯罪侵害法益的不同有不同的解释。比如,组织卖淫罪是指以招募、雇佣、强迫、引诱、容留等手段,控制多人从事卖淫的行为。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是指领导、策划、指挥他人偷越国(边)界或者在首要分子的指挥下,实施拉拢、引诱、介绍他人偷越国(边)界的行为。同时,也有学者从整体上进行考察,主张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把握组织行为,广义的组织行为是以生活意义上的行为为认知基础的,所有与狭义的组织和领导有等同作用的行为均可纳入该范畴。狭义的组织行为是在复杂的共同犯罪中,犯罪人所为达到一定的犯罪目的所采取的发起、策划、部署等旨在促成具备一定的结合程度的犯罪集合的行为[23]。从以上定义来看,笔者认为组织行为的核心效应主要有两种:整合和支配。整合是指将分散的人员、事物汇集、协调,使犯罪组织从无到有,从碎片化向系统化发展;支配是指组织行为对犯罪实施的控制性的影响力。因此,无论具体的行为方式如何,围绕以上两种效应的行为,都应该属于组织行为的概念范围。

关于组织考试作弊罪中的“组织”的具体含义,需要结合组织考试作弊犯罪的现实特点进行具体的界定。有学者认为组织考试作弊罪中的组织行为指筹建、募集人员、制定犯罪计划、进行分工和部署、控制和协调犯罪行为的具体实施,包括募集人员、获取试题和答案、购买工具和器材等[24]。笔者认为这个定义较为准确,但论及具体的行为类型时似乎忽视了组织和帮助行为的区分。组织获取试题和答案、购买工具和器材的行为单独来看是属于帮助行为的范畴的,只有组织者将试题和答案汇总后传输给考生,才属于组织行为的范畴。组织行为应该同时具有聚合和支配的效应,具体到组织考试作弊来看,是指行为人将考试作弊的相关的人(考生、实施作弊的人员、帮助作弊的考试工作人员等)、事(获取试题、制作答案、安排替考、伪造身份证件等)、物(购买作弊工具)等因素汇集在一起并进行整合和统筹安排的行为,同时行为人的意思要对各因素的分配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只是单纯的执行他人命令而实施的行为不宜认定为组织考试作弊行为。因此,募集考试作弊组织人员、安排实施具体的考试作弊行为,购买考试试题或者作弊器向考生传输答案等行为都属于组织考试作弊的行为。

事实上,从现有的判例来看,司法实践对于组织考试作弊行为的认定较为宽泛,在周某甲、康某某、赵某甲等组织考试作弊案中,周某甲在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前夕,通过互联网购买试题答案及作弊器材,向考生兜售牟利。被告人康某某、赵某甲,在周某处购买试题答案及作弊器材,向考生兜售牟利。周某乙幫助周某甲出售作弊器材和答案。四人均适用《刑法》第284条之一第1款,构成组织考试作弊罪参见(2015)长净开刑初字第118号判决书。。在杨某某、宋某某、杭某某组织考试作弊案,杨某某购买作弊器材并向考生兜售牟利,同时伪造身份证件替考向考场外传出答案,指使宋某某、杭某某通过作弊器材将试题答案传输给考生。杨某某、宋某某、杭某某都构成组织考试作弊罪参见(2015)长净开刑初字第122号判决书。。笔者并不认同上述案例所持的立场,判决将组织行为做了扩大的理解,似乎将向多数考生传播答案的行为都认为是组织行为。将购买作弊器材传送答案的行为,和仅仅听从他人指令利用作弊器传送答案的行为都认定为组织考试作弊,显然不合适。考试作弊组织的大部分成员都以组织考试作弊罪进行论处,处罚范围过广。事实上,不能否认的是杨某某、宋某某、杭某某的行为性质和影响都明显不同,在这种立场下,组织行为的具体内容到底指向什么让人感到困惑,将部分帮助行为都纳入组织行为的范围之后,帮助行为是否还有存在的空间也同样令人担忧。

笔者对组织考试作弊罪的概念界定要小于前述司法实践中判决所持的立场。或许有人会担心在笔者的这一概念下,组织考试作弊行为的范围过小,不利于对该类犯罪行为的打击。事实上,从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来看,不需要对组织行为进行过于扩张的解释,因为:一方面,对考试作弊的组织化、集团化的打击重点是组织者这一考试作弊组织的关键人物,如杨某某、宋某某和杭某某,组织考试作弊案中的宋某某、杭某某只是听从杨某某的安排实施犯罪的行为人很难说具有组织者的身份;另一方面,即使有必要对宋某某、杭某某进行处罚,也没有必要对组织行为扩大解释的方式,适用《刑法》第284条之一第1款的规定,而可以认定为协助组织作弊或者非法提供试题、答案的行为。这样既保证了处罚上的周延,又避免了刑法的过度扩张。

另外,关于组织的对象不做限定,考生、考生家长都可以纳入其范围。《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一稿》中规定的是“组织考生作弊的”,而在其后的《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二稿》和现在颁布的《刑法修正案(九)》中则修改为“组织作弊的”,这正表明了立法者希望组织考试作弊罪能将更多的考试作弊的相关群体囊括在内,避免处罚上的漏洞的意图。事实上,组织考生家长、老师作弊的行为并不少见。这一立法上的改变很有必要。关于组织者的人数并没有限定,但是被组织者的人数不同的组织型犯罪的要求不同。一般认为,从组织行为的本质含义出发,被组织者的人数应是多人。但在有些组织型犯罪中也有人主张组织行为本身的危害性就极大,不需要对被组织者人数进行限定[25]。那么组织1人进行考试作弊属不属于本罪的规制范围?笔者认为组织多人考试作弊才能成立本罪。本罪保护的是考试的正常秩序,组织1人考试作弊无法对考试的正常秩序产生实质的侵害,没有适用刑法进行规制的必要性。正是由于考试作弊的组织化、集团化,考试作弊模式从点对点向点对面发展,相应的考试作弊的影响也随着呈几何性的增长,产生了适用刑法进行规制的现实需要。因此,遏制组织多人考试作弊的行为才是立法者设置本罪的目的。

(三)帮助组织考试作弊的解释

对于帮助组织考试作弊行为的刑法规制问题,在组织考试作弊犯罪化的前提下,立法上一般将其视为组织考试作弊罪的帮助犯,按照共同犯罪的原则进行定罪和处罚。但是《刑法修正案(九)》并没有采取这种立法模式,而是特别规定:“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关于这一立法选择有许多问题亟待回答:应该如何评价这种立法选择?将帮助组织考试作弊行为单独处罚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这种处罚的必要?如何协调与刑法总则关于共同犯罪规定的关系?《刑法》第284条之一第2款为组织考试作弊的帮助犯设置了单独的法定刑,这一立法模式在我国《刑法》已有先例,强迫劳动罪在第2款规定了协助强迫劳动的行为:“明知他人实施前款行为,为其招募、运送人员或者有其他胁迫他人劳动行为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帮助恐怖活动罪在第2款也有类似的规定:“为恐怖活动组织、实施恐怖活动或者恐怖活动培训招募、运送人员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一般认为,在刑法分则中将共同犯罪中的帮助行为规定为犯罪,并设置单独的法定刑,就是帮助犯的正犯化。那么上述立法是否属于帮助犯的正犯化?应该如何评价这种立法选择?笔者认为《刑法》第284条之一第2款的规定并不属于帮助犯的正犯化。

首先,刑法分则条文对帮助行为设置单独的法定刑并不都属于帮助犯的正犯化的现象。张明楷教授总结我国的刑事立法,认为刑法分则为帮助行为设置法定刑,存在三种情况:一是帮助犯的绝对正犯化,帮助犯已被完全提升为正犯行为,对于犯罪的认定可以脱离正犯而存在。比较典型的犯罪是资助恐怖活动罪。二是帮助犯的相对正犯化,帮助犯的正犯化不能一概而论,存在正犯行为时需要依附于正犯行为的实施进行判断。没有正犯行为时,取决于帮助行为的法益侵害性是否达到了科处刑罚的程度。协助组织卖淫罪是典型的帮助犯的相对正犯化。三是帮助犯的量刑规则,帮助犯并没有被提升为正犯,只是处罚上不再适用刑法总则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而是适用刑法分则规定的法定刑。强迫劳动罪的帮助犯的规定就是帮助犯的量刑规则[26]。可见,对于帮助犯的正犯化不能简单的从形式上判断,而是需要根据共犯从属性的原理、具体犯罪的法益内容、行为侵害法益的程度等因素進行综合的判断。从上述观点可知,帮助犯的正犯化的实质是帮助犯的定罪和量刑能够脱离正犯而单独存在,因而考察的重点应该是帮助犯自身是否有独立的法益侵害性。没有正犯行为,帮助犯对法益是否能产生相当的侵害性。

其次,《刑法》第284条之一第2款的规定属于帮助犯的量刑规则的规定。帮助组织考试作弊行为脱离了组织考试作弊行为无法对考试犯罪的法益产生侵害或者侵害的危险。如果行为人甲卖给乙一定数量的作弊器材,但是乙未实施任何作弊或者组织作弊的行为。甲出售作弊器材的行为根本没有影响到考试的正常秩序。甲的行为当然无法构成本罪。既然帮助组织考试作弊的行为对于正犯的行为具有依附性,刑事立法为什么不在共同犯罪中对其进行处罚而为帮助组织考试作弊的行为设置单独的法定刑呢?笔者认为立法者之所以将帮助行为处以与正犯相同之刑,是为了避免适用共同犯罪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规定,导致处罚上的畸轻。近年来,连续发生的组织化、集团化的考试作弊行为涉案人数之广令人震惊,特别是在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大型考试之中实施的组织作弊行为,严重侵害了考试秩序及其蕴含的公平公正价值。正如前文所述,仅通过作弊器向考生发送答案一类考试作弊形式,组织作弊的行为人就需要完成收集考生资料,寻找目标市场,购买作弊器,获取考试试题和答案,向考生发送答案多个环节。更不要说替考、贿考等更为复杂的考试作弊形式。考试作弊流程的复杂性使组织者无法一人完成,帮助组织考试作弊的存在因而当然的是考试作弊犯罪中的常态。正是由于这些行为的常态化,在组织者实施了组织考试作弊的情况下,其对于犯罪行为的实施和影响具备了与组织考试作弊行为的相当性,因而刑法将其处以与组织行为相同的法定刑。

再次,将《刑法》第284条之一第2款的规定理解为帮助犯的量刑规则处罚的范围更为适宜。有学者认为帮助组织考试作弊属于帮助犯的正犯化,并主张设置单独的组织考试作弊罪[27]。笔者并不赞同这种观点,将本条规定理解为帮助犯的量刑规则更为合适。如果认为帮助组织考试作弊属于帮助犯的正犯化,那么在处罚上的范围将过大。帮助犯的正犯化之后,帮助犯的帮助犯、教唆犯都会作为共犯的一种受到处罚。而组织考试作弊罪本来就属于作弊行为的组织犯,加之组织犯的帮助犯已经受到处罚,还要处罚组织犯的帮助犯的帮助犯,在考试犯罪本身并不属于严重的犯罪的前提下,很难说明离实行行为如此之远的行为处罚上的必要性。在这一处罚逻辑之下,除了考生自己之外,所有的参与考试作弊的人员都将纳入了刑法的处罚范围,会导致考试行政法事实上的虚置,不符合刑法的谦抑性的精神。相反,作为帮助犯的量刑规则规定,帮助组织考试作弊的成立依附于组织考试作弊行为的实施,其本身的共同犯罪的存在也同样依附于组织考试作弊行为。与帮助犯的正犯化不同,帮助犯的量刑规则并没有改变帮助犯的性质。因此,帮助犯的帮助犯,没有对正犯产生帮助作用的,不处罚。帮助犯的教唆犯,对于正犯而言属于帮助犯,成立帮助犯[28]。在处罚范围上得到了一定的限制。同时,帮助组织考试作弊行为按照组织考试作弊的法定刑论处,也不会轻纵帮助犯。这一解释与《刑法》的现行规定也并不冲突,《刑法》第284条之一第2款虽然针对帮助行为规定了单独的法定刑,但是却对第284条之一第1款、第2款设置了统一的组织考试作弊罪的罪名,这就避免了类似协助组织卖淫罪和组织卖淫罪切分和适用上的若干问题和争议[29] 。

最后,帮助组织考试作弊行为的处罚并不是完全排除刑法总则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刑法分则规定了单独的法定刑之后,数人共同帮助组织考试作弊的,在行为人内部仍需要区分主犯和从犯,适用刑法总则的相关规定。同样,对于组织考试作弊行为来说,其帮助犯分离出去之后,组织行为的教唆犯和数人共同组织的情况,刑法总则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仍有存在的空间。因此,不论是帮助组织考试作弊还是组织考试作弊都仍有可能存在共同犯罪,司法实践也认可这种观点。在周某甲、康某某、赵某甲等组织考试作弊案中,法院经审理认为周某乙帮助周某甲销售考试答案和作弊器材,在共同犯罪中其辅助作用,犯罪情节较轻参见(2015)长净开刑初字第118号判决书。。从这个判决中可以看出,组织考试作弊罪中仍可以适用刑法总则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

三、结语

组织考试作弊罪是在刑法治理考试作弊行为,完善考试法治的社会背景下增设的罪名。从目前司法实践适用的现状来看,如何克制本罪扩张适用的冲动,合理进行解释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组织考试作弊罪的组织行为应做限制解释,组织行为应该同时具有聚合和支配的效应,具体应理解为行为人将考试作弊的相关的人(考生、实施作弊的人员、帮助作弊的考试工作人员等)、事(获取试题、制作答案、安排替考、伪造身份证件等)、物(购买作弊工具)等因素汇集在一起并进行整合和统筹安排的行为。同时,行为人的意思要对各因素的分配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只是单纯地执行他人命令而实施的行为不宜认定为组织考试作弊行为。另外,对于帮助考试作弊行为的规定应理解为帮助犯的量刑规则,不应扩大处罚范围。事实上,组织考试作弊罪在实践中仍存在其他问题:比如两法边界的模糊化,仅刑事立法无法有效解决。用刑法规制考试行为只是考试法治的一环,未来完善考试前置法,推动《考试法》立法是考试法治建设的必需步骤,更有利于厘清考试行政法和考试刑法的关系和边界。

参考文献:

[1]叶小琴,刘彦修.积极刑法立法观的司法检视与反思:基于组织考试作弊罪 158 个案例的实证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74-81.

[2]李立丰,陈妍杉.考试作弊犯罪最新司法解释的针对性检视:基于实证分析的反思[J].中国考试,2020(2):36-43.

[3]路军.组织犯概念诸学说介评:从组织犯刑事立法出发的思考[J].当代法学,2005(3):86-91.

[4]赵辉.组织犯及其相关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5]谢望原,简琨益.论恐怖组织犯罪中的正犯责任:基于共犯二元论立场的思考[J].人民检察,2015(15):17-23.

[6]西原春夫.犯罪實行行为论[M].戴波,江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81.

[7]陈家林.外国刑法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544.

[8]方加亮.论德、日刑法中的“组织犯”[J].中州学刊,2002(2):188-190.

[9]克劳斯·罗克辛,劳东燕.正犯与犯罪事实支配理论[J].刑事法评论,2009(25):28.

[10]廖北海.德国刑法学中的犯罪事实支配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192.

[11]向朝阳,邹佳铭.论组织犯及其刑事责任[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4):30-35.

[12]师亮亮.抽象性和支配性: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的行为本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8(S1):192-194.

[13]路军.论组织犯[A]//吴振兴.犯罪形态研究精要Ⅱ.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471.

[14]董桂文.人体器官犯罪的刑法规制:对<刑法修正案(八)>第37条的分析解读[J].法律科学,2013(1):191-200.

[15]刘志月.博士夫妇开公司为884人考研作弊,起底助考流程[N].法制日报,2016-04-05(8).

[16]张兆曙,王建.行业性失范是如何发生的:基于市场、国家和社会的三维解释[J].学术研究,2014(4):30-37.

[17]阮方民,王晓.有组织犯罪新论:中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防治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68.

[18]张国平.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社会学分析[J].现代交际,2012(5):213-214.

[19]赵辉.略论组织犯的存在范围[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825-828.

[20]赵辉.组织犯及其相关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91.

[21]何秉松.犯罪团伙、犯罪集团、黑社会性质组织、黑社会组织、有组织犯罪集团辨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7-45.

[22]潘从武.考试作弊犯罪过程竟被流程化[N].法制日报,2016-03-29(8).

[23]刘博.刑法中“组织、领导”行为类型探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75-85.

[24]朱丽欣.《修正案(九)》组织考试作弊罪解析[J].中国检察官,2015(11):6-8.

[25]潘家永、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中:组织的人数不必3人以上[N].检察日报,2009-05-12(3).

[26]张明楷.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J].政治与法律,2016(2):2-16.

[27]赵秉志,刘志伟,袁彬.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新增及修改罪名的意见[J].法学,2015(10):1-10.

[28]张明楷.论《刑法修正案(九)》关于恐怖犯罪的规定[J].现代法学,2016(1):23-36.

[29]郑伟.就这样动摇的共同犯罪的根基:论组织卖淫罪与协助组织卖淫罪的怪异切分[J].法学,2009(12):82-91.

(责任编辑:蒲应秋)

作者:姜子倩

第4篇:《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国开行管专科网络核心课程《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形考任务一

一、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 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对

2.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不成熟­—成熟理论”。对

3.斯蒂格利茨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错

4.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公平理论。错 5.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动态平衡组织理论对 6.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罗森茨韦克。错 7.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

8.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 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对

9.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内部环境。对 10.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外部环境。对

11.“组织”一词,源自希腊文,1873年,哲学家斯宾塞用“组织”来指涉“已经组合的系统或社会”。对

12.与个别行政组织的决策转换过程相关联的更具体的力量被称为行政组织的工作环境。对 13.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非正式组织。错

14.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规范性组织。错 15.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互利性组织。对

16.规范地讲,行政组织是追求行政权力的组织。错

17.韦伯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错

18.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对 19.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法约尔,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 对

20.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错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

21.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力》和《工作与人性》等著作中,提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___。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22.西蒙指出,决策有两种极端的类型____。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23.里格斯指出,“棱柱型社会”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____。重叠性形式主义异质性

24.里格斯在他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中,将社会形态划分____。棱柱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5.巴纳德认为,组织不论其级别高低和规模大小,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___。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意愿信息的联系

26.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_____。外部环境内部环境

27.邓肯从组织环境的___两个维度对影响组织的环境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静态与动态简单与复杂 28.依据学者们的研究,组织的环境分析过程主要包括____等基本阶段。全选 29.伯恩斯和斯塔克将组织结构划分为___。有机式组织结构机械式组织结构 30.行政组织环境的基本特点为_____。全选

31.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透视组织,给予不同的定义,目前学界对组织界定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____。全选

32.依据邓肯的环境模式理论,从简单与复杂、静态与动态两个维度,组织存在的环境状态分别是:___。全选

33.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人们把组织分为____。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34.美国学者艾桑尼以组织中人员对上级服从程度、上级对下级权力运用的关系,将组织划分为_____。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强制性组织

35.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划分为_____。全选

36.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大体都发挥三种功能:____。 “释放”功能“聚合”功能“转换”功能

37.组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权责体系,构成组织权责体系的三大要素为____。职责职务职权

38.世界银行在其199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以下几项基础性的任务处于每个政府使命的核心地位,这些使命包括___。保护环境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保持非扭曲的政策环境建立法律基础 39.古典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___。泰勒韦伯法约尔

40.韦伯对行政组织理论的建构是从权力分析开始的,认为存在着下列纯粹形态的合法权力,它们是_____。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理性——法律的权力 标记黄色已更改为正确答案

形考任务二

一、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地方各级政府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对 2.省级政府每届任期4年。错

3.中国当前的城市,在行政级别上分为4个层次。对

4.市级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并接受国务院的统一领导。对 5.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县和民族乡三级。错

6.在影响组织的各种因素中,信息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对

7.人的行为首先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内在的愿望与冲动,即产生需要。对 8.赫茨伯格的双因素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对

9.期望理论中的激励力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的综合作用。对 10.决策是领导者的最基本职责。对

11.组织结构垂直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对

12.领导者通过及时调整各种关系,使各项工作、各个部门、各种人员之间能够和谐地配合,顺利完成组织任务,达成组织目标,这是领导者在履行其监督职能。错

13.行政组织结构横向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分部化。对

14.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称之为管理级别。错 15.在单位和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为正比例关系。错

16.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为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或部门,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处理事务,不受上级机关干涉的组织结构体系为分权制。对

17.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行事的组织结构体系为集权制。对 18.国务院是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错 19.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错

20.秦朝的郡县制奠定了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行政建制。对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

21.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其他生物的和机械的系统的结构都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____。全选 22.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可划分为____两大类。组织的“显结构”组织的“潜结构” 23.组织结构的“潜结构”的构成要素包括_____。全选

24.组织结构分化的方式和途径为____。平行分化垂直分化 25.促进组织活动一体化的手段和途径主要有___。全选

26.组织设计中应注意组织设计的程序问题。一般来讲,组织设计的程序可有两种____。归纳设计演绎设计

27.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____。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产生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 28.我国省级政府包括___。自治区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直辖市政府省政府 29.乡级政府行使的职权有___ 。行政管理权行政执行权行政保护权

30.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_____。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立法权独立的地方财政权 31组织管理心理主要由____组成。个体心理组织心理群体心理 32.人的行为机制主要包括_____。全选

33.下列因素中属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的是____。工作富有成就工作本身的重要性 34.推行目标激励理论的主要困难是____。目标的公平合理目标量化目标难度的确定 35.群体发展大致经历的阶段有____。全选

36.群体意识主要包括_____。群体归属意识群体促进意识群体认同意识 37.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是______。全选 38.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______。全选 39.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____。全选

40.勒温将领导者的作风分为____等类型。专制民主放任

形考任务三

形考任务四

一、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每小题2分,共40分) 1.行政组织决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共同利益。对 2.行政组织决策是以行政权力为后盾。对 3.风险型决策的决策后果无法预测。错 4.确定目标是行政组织进行决策的起点。错 5.中枢系统是行政组织决策的中心。对

6.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被认为是决策理论研究的开创者。错 7.在决策理论研究领域,杜鲁门提出了团体决策模型。对 8.现代观点认为,冲突既具有建设性又具有破坏性。对 9.组织中最佳的冲突状态是没有冲突。错

10.解决冲突的基本策略中具有“治本”性的是正视策略。对

11.合作意向都很高,宁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对方达到目的的冲突处理模式为协作型。错 12.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是一种正式沟通。对

13.信息的发讯者和受讯者以协商、会谈、讨论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意见反馈,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这种沟通形式为双向沟通。对

14.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为平行沟通。对 15.在组织管理中,书面沟通方式要优于口头沟通。错 16.作报告、发指示、下命令等属于单向沟通。对

17.20世纪90年代初陈国权开始研究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并提出了组织学习系统理论(OLST)。对

18.行政组织学习是一种全员学习。错

19.知识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经验、事实、判断以及经验法则。对

20.行政组织学习不是组织内部成员个人学习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社会过程。对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

21.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的可靠程度的不同,决策可分为____。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确定型决策

22.正确的决策目标应该具备的条件是___。定量化要明确责任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23.西蒙的决策过程包括___。全选

24.冲突的特性有_____。客观性主观性程度性

25.符合现代冲突观点的是____。冲突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有些冲突对组织具有破坏性有些冲突对组织具有建设性

26.根据冲突发生的方向,可将冲突分为___。横向冲突直线/职能冲突纵向冲突 27.回避策略中,解决冲突的方法包括___。限制忽视分离 28.减少冲突的策略主要有____。全选

29.从组织沟通的一般模式和组成要素来看,组织沟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_____。全选

30.以组织结构及其运行程序为依据和标准,组织信息沟通的形式和类型可划分为以下几种:___。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

31.根据沟通是否需要第三者中介传递,我们可将沟通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_____。间接沟通直接沟通

32.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会形成和出现不同的沟通结构形式,这便是沟通的网络,一般来讲,组织沟通网络可分为两大类:___。非正式沟通网络正式沟通网络

33.戴维斯在《管理沟通与小道消息》一文中指出,口头传播方式的非正式信息交流渠道或形式主要有___。全选

34.在组织沟通中,由信息传递的媒介形式引起的障碍主要有____。语言障碍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

35.组织沟通中存在的客观性障碍主要有____。信息过量引起的障碍空间距离所引起的障碍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

36.组织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改变,分别是___。组织体系的改变组织成员认知的改变行为的改变

37.行政组织学习的类型可分为___。三环学习双环学习单环学习 38.行政组织学习的途径包括___。全选

39.行政组织学习途径之一的试验,可分为___。示范性试验持续性试验 40.行政组织学习过程中领导人应该作为____。教师公仆设计师

形考任务五

一、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每小题2分,共40分)

1.根据行政组织文化产生的时间,行政组织文化可以分为传统行政组织文化和当代行政组织文化。对 2.行政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它能把组织成员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我们把这种功能称为控制功能。错

3.行政组织文化相比于正式的组织规章制度的控制作用,它具有软约束性的特性。对 4.行政组织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对 5.行政组织绩效就是指的行政组织活动的成果。错

6.经济性指标一般指行政组织投入到管理中的资源,其关心的是行政组织的投入。对 7.效果通常是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其关心的是手段。对

8.效率就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其关心的是手段问题。对 9.组织变革不是一个持续循环与发展的过程,因为要考虑到组织的稳定。错

10.组织发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调查反馈方法和实验室培训运动。它的先驱是法国心理学家烈文。对

11.1957年麦格雷戈应邀到联合碳化公司与公司人事部门联合成立顾问小组,把实验室训练的技术系统地在公司使用。这个小组后被称之为“T训练小组”。 错

12.作为一套极有系统的组织发展方案,格道式发展模式的目的在于使组织达到一种最佳状态。此模式创立者为布莱克和默顿。对

13.系统变革模式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技术、结构、人员和任务四个因素构成,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牵动和引起系统的变化。系统变革模式的创始人为利维特。对

14.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薛恩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系统变革模式。错

15.罗宾·斯特克兹认为,组织变革的方式取决于组织成员的技术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的组合,提出了渐进式变革模式。错

16.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指出:“世界上没有贫穷的国家,只有无知的国家”。 对

17.知识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知识成为组织根本的生产要素。对

18.组织理论家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认为,未来的组织将更趋向于动态和灵活。对 19.战略管理的核心是问题管理。错

20.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科技运用于行政组织的管理,建立“节约型政府”已经成为各国的一个普遍趋势。错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

21.根据其在行政组织中所占有的地位,行政组织文化可以分为___。主文化亚文化 22.我国行政组织文化正在向_______方向迈进。全选

23.行政组织绩效的外延,除了内部的管理绩效,主要还包括:____。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政治绩效 24.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以下构成要件:___。全选 25.绩效指标包括的要素有____。考评标度考评标志考评要素 26.在选择绩效评估指标时应遵循的原则是:__。全选

27.组织变革并非凭空产生,它是有原因的。组织变革的动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把组织变革的动因分为两大类:_____。内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

28.对组织管理和变革发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包括:___。一般环境因素特殊工作环境

29.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心理学教授利维特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这些因素有:____。全选 30.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成三种:___。分权独权授权

31.罗宾·斯特克兹于1972年提出情境变革模式。他认为,组织变革的方式取决于组织成员的技术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的组合。根据这种不同组合,他提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变革型态:_____。全选

32.组织变革要取得预期的成效,必须遵循科学的、合理的变革步骤或程序。美国学者凯利认为,组织变革需经过以下步骤或程序:____。诊断执行评估

33.心理学家勒温(K.Lewin)从人的心理机制的变革角度,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变革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_____。 “改变“解冻“再冻结”

34.根据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组织变革阻力产生的原因为:____。全选 35.以资料为基础的组织发展技术包括:____。职位期望技术调查反馈法

36.组织中的工作和绩效,都要通过人的行为来完成。以行为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_______。全选

37.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对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使工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以此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工作再设计的途径和方案为:___。工作扩大化工作轮换工作丰富化

38.由于团队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不同,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比较常用的团队建设的方式或模式有:___。全选

39.组织诊断是组织变革的重要步骤和必要环节。组织诊断一般着眼于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___。全选 40.知识管理的主要活动包括:___。全选

第5篇:行政组织学 华工 考试资料 随堂练习

行政组织学- 17.实行总统制最为典型的国家是( C ) C.美国 3. 3政府行政组织职能变革的中心是( A )A政治职能 8.美国的白宫办公厅属于( D ) D.总统直属机构 1. 1下列属于美国总统的直属机构的是( C )C白宫办公厅 9.法国掌握最高行政权的是( A )A. 总统 2. 2英国地方行政组织不包括( B ) B州 10.我国古代的郡、县两级地方行政组织始设于( A秦朝) 3. 3推行市场化行政改革最早的国家是( B ) B英国 11.隋唐时期,州的长官是( D ) D. 县令 4. 4英国现代行政组织改革始于( B ) B 1979年 12.柏拉图的代表著作是( B ) B.《联邦党人文集》

13.主张削弱立法权,加强行政和司法权的学者是( D 泰罗)

二、多项选择题 14.《行政学研究》的作者是( C法约尔 ) 31.行政组织的物质要素包括的( ABD ) 15.提出组织管理的十四项原则的学者是(C韦伯) A.人员 B.经费 16.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C ) C.巴纳德 C.目标 D. 物资设备 17.提出组织管理七要素(POSDCRB)学者是( A高斯) E.权责结构 18.认为组织成员不仅是经济人,而且还是社会人的组织理论是( A ) 32.三公九卿制的“三公”是指( ABE ) A.人际关系组织理论

A.丞相 B.太尉 19.商鞅的行政思想核心是( A ) A. 礼 C.节度使 D.钦差大臣E.御史大夫 20.提出“明主治吏不治民"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 D ) D.墨子 33. 宋朝的地方行政组织有( CDE ) 21.主张任人唯贤,提出“尚贤”组织原则的古代思想流派是( D墨家) A. 道 B.府C.路 D. 州E.县 22.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行政组织体制是 ( B ) B.委员会制 23. 实行总统制的典型国家是( D ) D.美国 24.美国白宫办公厅隶属于( C ) C.总统的直属机构 25.美国地方行政组织不包括( D )D.社区 26.我国国务院部门设置数量达到最低点是在( B ) B.1970年 27.提倡以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行政组织成员行为的管理方法是( A ) A.规制型管理 28.行政组织编制工作规范化的条件不包括( A ) A. 政治化 29.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掌握实权的是( C )C.总统 30.九寺五卿制确立于( B ) B.隋、唐 1. 1 外国奴隶制最典型的国家不包括( C )C 古巴比伦 2. 2 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最高权力机关是(C )C 元老院 3. 3 资本主义时期英国最高行政机关是(B ) B 内阁 4. 4 美国联邦行政机关中最重要的行政机关是(D ) D 部 5. 5 法国地方行政组织不包括( A )A 州 6. 6 中书省逐渐成为最高权力机关的朝代是( C )C 宋元 1. 1 行政思想史上第一个论述过国家行政组织管理原则的人是( D ) D 马基雅维利

2. 2 西方行政学的创始人是(A )A 威尔逊 3. 3 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B )B 韦伯 4. 4 霍桑试验的开始时间是(C )C 1924年 5. 5 西方现代组织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是(B 巴纳德 ) 6. 6 下面不属于雷格斯行政组织模式的是(C 放射性) 1. 1实行三权分立制度最为典型的国家是( C )C美国 2. 2 1954年宪法规定,我国实行的行政组织体制是(C混合制) 3. 3实行首长制的典型国家是( D ) D美国 4. 4 下列不属于集权制的优点的是( B ) B激励下级 5. 5 市场竞争机制的功能不包括( A )A公平分配 6. 6下列不属于孙中山行政组织思想的是( D ) D“议行合一” 1. 1下列属于辅助机关的是( A )A人事局 2. 2下列属于综合性管理机关的是( C )C财政部 3. 3国务院是(A )A决策机关 4. 咨询机关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行政组织结构模式是(B 现代领导模式) 5. 5地方行政机关不能行使的职权是( B ) B外交权 1. 1经济体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下列不属于经济体制的是( C )C社会经济 2. 2行政文化隶属于( B )B社会文化 3. 3法治论的行政文化认为,行政首脑的行政权力来自于( C 人民委托) 4. 4推行了土司制度的时期是( D ) D明朝 5. 5属于国际社会环境的是( A )A战争与和平 1. 1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管理方法是(C )C市场化管理

2. 2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是(B )B情感型管理 3. 3属于行为科学时期的行政组织建立原则的是(A 以人为本的原则 ) 4. 4中国古代主张“亦善亦恶”的人性假设的学者是( D ) D世硕 5. 5目标管理的提出者是( C )C德鲁克 1. 1行政组织编制的内容不包括( C )C物资管理 2. 2行政组织编制的性质不包括( C )C权威性 3. 3行政组织编制管理工作规范化不包括( D ) D法律化 1. 1 行政组织职能的变革的规律是( D )守夜警察?万能政府?有限政府

2. 2美国行政学者雷格斯在《行政生态学》一书中提出的社会形态不包括( D ) D后工业社会

34.美国的联邦行政机构有( ABCD ) A.总统直属机构 B.行政部 C.独立管理机构 D.内阁 E.联邦法院 35.行政组织自身管理的一般方法有( ABE ) A. 规制型管理 B.情感型管理 C.法理型管理 D.道德型管理 E.市场化管理 31.国家组织包括( ABE ) A.行政组织 B.立法组织 C.事业组织 D. 企业组织 E.司法组织 32.清朝的地方行政组织有( ABDE ) A.省 B.道 C.州 D.府 E.县 33.规制型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ABD ) A. 组织标准化 B.工作秩序化 C.管理市场化 D.管理规范化 E.组织法制化 34.邓小平行政思想中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的“四化”标准是指( ABCE ) A.革命化 B.年轻化 C.知识化 D. 现代化 E.专业化 35.我国行政组织建立中的统一原则包括( ABE ) A.机构设置统一 B.领导指挥统一 C.计划统一 D.层次与幅度统一 E.权责统一 1. 1 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包括(AB ) A 物质要素 B 精神要素 C 文化要素 D 政治要素 2. 2 行政组织功能的内容是指(ABCD ) A 政治功能 B 经济功能 C 文化功能 D 社会功能 3. 3 行政组织的一般性质包括(ABCD ) A 静态的组织结构 B 动态的组织过程 C 生态的组织环境 D 心态的组织意识 31.行政组织的功能包括( ABDE ) A.政治功能 B.社会功能 C.宗教功能 D. 文化功能 E.经济功能 32.行政组织编制的性质包括( CDE ) A.统一性 B.多样性 C.政治性 D.服务性 E.系统性 33.英国地方行政组织包括(ACDE ) A.郡 B.州 C.教区 D.社区 E.区 34.墨子的行政组织思想有( ABD ) A.“尚同” B.“节用” C.礼法结合 D.非乐 E.法 35.英国当地行政组织改革的内容有( ABCDE ) A. 部分政府职能市场化 B.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C.改革内部管理体制 D.加强中央宏观调控 E.改革人事制度 31.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是( ACE ) A.人 B.司法组织 C.目标 D.行政组织 E.人际关系 32.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中央机关组三大组成部分是( ABC ) A.元老院 B.高级长官 C.人民大会 D.总督 E.执政官 33.英国的中央行政组织主要有( BDE ) A. 众议院 B.枢密院 C.参议院 D. 内阁 E.政府各部 2

行政组织学- 3(1) 强化中央集权,皇帝集立法、行政、司法、军事大权于一身,使(3) 分工明确,合作良好。 国家权力的垄断者,形成高度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集权程度,大大超过(4) 适应环境,具有弹性 中世纪的欧洲各国。 总之,良好的行政组织机构应该是以职能为中心,在数量上保持合理的比(2) 中国古代行政组织的特点呈前后因袭、循序渐进的特点。 例关系,在质量上相互协调,呈现一个有机的、充满活力的网络整体。 (3) 中国古代行政组织结构严谨,分工精细,层级节制,集中统一。

41、试论克服组织变革阻力的方法。 具有强烈的宗法色彩。 (1) 克服利益本位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无畏的精神积极推进

37、简述巴纳德的组织理论的内容。

行政组织的变革 (2) 广泛宣传和深入动员,造成有利于变革的强大舆论(1) 指出组织的本质是一个协作系统 声势,并有针对性地克服心理障碍(3) 发动群众,民主参与改革:①引(2) 提出了组织的三要素理论。一是共同的目标;二是协作的意愿;导大家共同认识现行组织体系的问题,共同分析其原因,求得共识。②引三是信息。 导大家共同认识变革后的好处。③引导大家参与决策方案的讨论,为变革(3) 提出了权威来自接受的思想。 献计献策。(4) 尽量减少损失和代价,从而减少阻力,变消极因素为积(4) 提出组织平衡理论,认为组织作为一个写作系统,能否持续存在,极因素。建立专门研究行政组织变革的高层次议事机构。让人民团体积极取决于能否保持组织的内外平衡。 参与国家事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阐述了非政府组织理论。 40、试论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如何正确处理中央政府与地

38、简述行政组织体制中完整制的优、缺点。

方政府权力配置关系。 (1) 优点:第一, 在同一级政府内权责集中、指挥统一,可令行禁止,答: ①市场经济对政府职能总的要求:调控宏观经济职能;维持市场秩序、防止迟缓推诿第二, 在同一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相互合作、协调配合,可以减少单位间的摩擦与冲突,并避免单位间的工作重复。 (2) 缺点:第一, 全力过分集中的地方政府,易形成一级行政首长的个人专权。第二,易形成地方本位主义,不利于上级方针政策的过彻落实,不利于中央政府对全国的宏观调控。

39、简述美国联邦行政组织架构。

(1) 总统直属机构。又称总统府,直接受总统领导,是总统的咨询、参谋、辅助机构。其中白宫办公厅与行政管理和预算局是地位最重要、历史最悠久的单位。 (2) 内阁和行政部。内阁是总统和部长集体讨论政府事务的机构,部是联邦最重要的象征机关。 (3) 独立行政管理机构。为某一专门目的而设立的一种重要行政组织。其特点:①专业性强;②独立性;③行使混合权力;④办事效率高。

36、简述行政组织功能的主要内容。

(1) 政治功能。指政府防御外来的入侵与渗透,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打击犯罪活动,进行民主建设,其核心问题是巩固国家政权。 (2) 经济功能。保护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 文化功能。一是进行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二是进行科学文化教育。 (4) 社会功能。包括提供社会保障;促进公正的收入分配;控制人口增长;环境保护。

37、简述规制型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 (1) 组织标准化。①分工专业化②工作指标化人员统一化 (2) 工作秩序化。①强调组织内部各要素、环节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使相关组织之间相互协调、密切配合。②理顺组织内外的各种关系。③彻底清除人的随意性和传统组织的杂乱无章。 (3) 管理规范化。①组织成员间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坚决排斥一切人为的、情感的、偶然的因素,尤其排斥不良的人际关系。②对所有人一视同仁③明确组织成员的职权范围和协作方式④精确计算组织成员的工作成果,以业绩做奖惩的尺度。

38、简述行政组织体制中混合制的优、缺点。

(1) 优点:同时兼有首长制和委员会制的而避免两者的弊端;既利于权责统一又便于集思广益;既可避免个人独裁,又可避免无人负责 (2)缺点:运用不当,会见由首长制和委员会制的弊端;一方面个人专断,以权谋私;另一方面则权责不清,争功诿过。

39、简述行政外部环境的构成。 (1)自然环境。指在行政组织界限之外、未经人工制作而存在的事物。包括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两个方面。①宇宙环境包括宇宙天体的运行、太阳黑子的干扰、日月蚀等宇宙现象;②地球环境则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地理环境因素,以及水力、风力、土地、矿藏、生物等环境因素 (2) 社会环境。①国际社会环境,包括国际关系格局、重大国际事件、战争与和平、国际组织与国际法及其他各国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等。②国内社会环境:政治、法制、经济、科技、教育、民族、宗教、文化、阶级与群团、人口等

四、论述题 40、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构建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 (1) 任务与组织平衡。每个职位、单位、部门,一级组织的设置,刚好与所要行使的职能、任务相平衡。既能充分地满足工作的需要,又能使每个组织和个人工作量饱满,人与事得到最佳组合。 (2) 各个组织、人员之间按比例配置。

纪律的职能;各种保障的职能②市场经济要求中央政府具有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 ③市场经济要求地方政府在中央统一法制规范下实施本地区的各种保障职能 ④中央适度集权与地方适度分权相结合即均权制 的优越性。(评分细则:答卷时应有所发挥,否则酌情扣分。)

41、结合实际,试论如何为行政组织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 答:①树立民主意识; 只有由民意产生的政府,才是合法的政府;政府的权力只能来自人民的委托。②树立法律意识;法律要反映民意,人民要服从法律。树立法律意识就是要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思想,任何人、团体都要服从法律。 ③树立双向沟通意识; 一方面,社会各界的人民大众要广泛地、经常地参与行政组织的输入活动,以向政府表达自己的意见,并监督政府的行为;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向人民大众宣传、解释自己的方针、政策,引导人民的活动。④树立政绩意识;行政组织的职权分配以个人的成就或政绩为标准,而不能看个人出身及其与领导者的特殊人际关系。 ⑤树立新的行政道德意识。与民主行政相适应的行政道德标准,应该是爱国、民主、服务、创新、廉洁。 40、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为行政组织创建良好的经济环境。 (1) 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 (2) 建立健全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体制 。例如我国建国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开始对其进行改革,逐步实行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则正式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充分调动一切人、财、物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① 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② 合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 ③ 建立科学的微观控制机制; ④ 建立科学的宏观调控机制。

41、试论当代我国行政组织改革的背景。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要求行政组织进行相应的改革。2:民主化政治体制的改革为我国行政组织的改革提供了广阔空间。3:传统的行政组织体制,是行政效率低下,导致社会公众不满,为行政组织改革提供了社会动力。4:国外行政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给我国行政组织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借鉴。5: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我国的行政组织该机构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40、试论述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1:国家之间的密切交往,影响各国行政组织的职能、政策、及机构。 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这种相互依赖和制约的关系首先影响各国政府的政策、职能;进而影响各国政府行政组织的设置及该组织在政府中的地位。 2:重大国际事件的发生,会促使一些国家专门设立处理这些事件的临时性机构。如美国政府在海湾战争尚未结束就设立了重建委员会,专门负责战后中东的重建工作。 3:国际社会中 共同问题,是各国政府都相应设置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职能机构。如生态环境污染、关税保护、邮政通讯、外层空间开发、禁止贩卖人口,打击国际贩毒和救济国际难民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各国政府都相应设立行政组织来进行处理。 4:国际组织的出现,使各国政府产生了与之相对应的职能及其机构。 5:国家行政组织的活动还要受到国际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的约束和调整, 受到规范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法所制约。

41、试论该如何有效地解决组织摩擦。 4

行政组织学- 5圳市对重大战略性问题、重大宏观决策问题研究不够的缺陷。 管理行为,抓好一批窗口地区和行业整治,公开评价一批市政府部门,重 向香港特区政府学习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设多个带“署”部门。 点整治一批旅游景点环境,严厉打击制假贩假行为,整治一批扰乱社会生 令人关注的是,此次深圳机构改革调整方案新设了多个带有“署”的产生活秩序的突出问题。通过这些努力,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政务运部门,以此来区分决策部门和执行部门,如行业协会服务署、事业单位建行机制,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发展环境最好的地区。 筑工务署等,这些部门带有香港特区政府“痕迹”。

(本案例选自《半月谈》2001年第19期) 问:根据行政职能原理,分析深圳市这次的行政机构改革 问:试评价重庆市政府的职能过程。 答:分析: 答:

(1)行政职能是政府机构改革设置和机构改革的重要依据。政府机构(1)市政府职能“越位”和“错位”,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另一方面又的改革包括:科学分解。确定政府各机构职能,合理划分机构权限,调整、是政府职能“缺位”,该管的事没管好. 设置政府机构,合理配置和使用人员,转变机构运行方式,改革机构办事(2)深化政府职能改革 手段,完善机构运行机制,精简多余机构和人员等。 (3)重新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

(2)深圳市第七次行政机构改革不是简单的机构增减裁并,通过改革,

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重庆开始了政府职能的转换:在市场经一些内设机构。职能和人员相对薄弱的部门得到了充实和加强,这说明改革真正把转变职能、提高绩效放到了重要位置。深圳市通过加强协调,强化监督,力图建立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新机制,其核心是实现从“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角色转换。 42. 阅读案例,谈谈加强行政组织伦理建设的途径。

据《华商报》报道: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一些乡镇的农民反映,几年来有人一直将国家的退耕还林补助粮高价出售,然后将补偿给村民的粮食按折低价进行兑付,从中牟取私利,村民却始终见不到一粒补助粮。 的重中之重,并且相继出台了一些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和措施。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不仅仅为了封沙,也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长久之策,农民能够理解。国家的经是好经,却让基层的干部给念歪了,既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又伤了农民的心。

答:分析:

(1)加强行政伦理教育。一是加大行政伦理建设的力度,提高公务员对行政伦理的认知水平,使公务员认识到良好的行政伦理是为政之本;二是加强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强化公务员的道德自律意识;四是行政伦理教育的内容应当体现时代精神,内在地显示时代的本质和历史发展趋势。

(2)强调行政伦理立法。行政伦理立法,是把伦理行为上升为法律行为,使伦理具有与上层建筑的政治、法律同等地位的监督、执法权力的法律效力和作用。为了保障行政伦理,还必须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通过以法制权,以权制权,以民制权,以德制权,从而使权力变成相对的权力,可以监控的权力。(3)发展公民社会对行政活动的干预和监督。在民主政治中,行政人员的公务活动是公共责任的行为,促进社会成员对公共决策的干预和参与,加强公民的政府责任意识。 43.运用行政组织管理方法的有关原理分析下述案例中“让‘破烂王’下岗”的建议。因为“破烂王”的存在,杭州市一部分废旧物资得以回收再生;同样因为他们的存在,公共设施偷窃者有了稳定的“回收点”。杭州有人就此提出建议:杭州应提前一步行动,让“破烂王”下岗。应当承认的是,确实是有一些收废品人员为偷盗者提供了“销赃”渠道,但也必须导致的潜在后果是,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同情意识、帮助意识会因此而下降。如果说市民的同情意识下降了,社会中的关怀意识变稀薄了,那建立在 此基础上的城市就难说是真正变得美丽了。希望市容市貌得到改善无可厚非,但市容市貌的改善不能以牺牲弱势群体的生计为代价、为前提。如果为了求取一些问题的解决,就动辄采用“铲除”、“消灭”的手段,那就不仅是管理办法简单的问题,更会导致对人的权利及民生构成伤害,就不能说是体现出了“以人为本”、“以民生为本”的服务意识,就是与全社会正在掀起的对弱势人群的关注、关怀背道而驰。 答: (1)行政方法是行政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要依靠行政机关、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继承和汲取本国传统的和国外行政管理方法的精华,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借鉴现代学科的理论予以补充、丰富、改进和完善。不同的行政方法,其作用也不同,各有得失利弊。行政方法的运用还受管理主体的知识、能力、情感等的制约,受管理对象的性质、特点、范围以及管理过程的时空等因素的制约。所以即使同一方法作用于不同对象,其效果可能差别很大。(2)由于行政管理对象具有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以及社会问题的复杂多变,决定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时,采用的行政方法也必须是灵活多样的。本案例中的建议试图采用单一的方法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显然不妥当。 42. 重庆直辖之后,百业待兴,但行政管理体制与直辖市的要求、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管理就是审批、权力就是收费”的观念没有消除,一些吃、拿、卡、要的现象仍然存在。不少兴致勃勃的投资者感叹:重庆手续多、收费多、罚款多、软环境差。 某地为了建一座大桥,盖了20多个章,跑断腿,磨破嘴,东找人,西找门,结果还是拖了一年多才办成。过去,重庆光市级部门设置的各种行政 从2001年9月起,重庆又拉开了旨在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的“发展环境整治行动”,继续取消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破除行政垄断,规范一批政务 济体制下,把市场能做的事“让位”给市场去做,政府退出不该管、也管不好的领域,从“大包大揽”转变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在“缺位”的地方“补位”。 42. 据《现代快报》报道,连日来,南京市区弥漫着一股莫名的恶臭,市民们被这股恶臭困扰着。而据说,从2003年8月南京遭遇第一次大面积恶臭投诉之后,恶臭问题日趋严重。照理说,面对这种情况,有关职能部门应当迅速出击,查清恶臭来源,并采取有效措施,还市民以清新空气。就这一点来说,如今其重视程度是可以想见的了。但是请注意,这是在“满城恶臭”的情况下才着手做的,那么,这又是为什么„„ [问题]:根据题中案例,分析我国行政组织应如何提高行政效率。 答:(1)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世界各国都把政府的高效廉洁作为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政府“提速”,即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和方法应因地制宜。(2)打破旧的习惯,树立新的效率观念,使得人人重视效率,事事讲究效率,让提高行政效率的观念在行政机关乃至整个社会蔚然成风。(3)中国入世首先是政府入世,要推进机构改革,合理划分权限,建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4)贯彻依法行政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日常工作制度,使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律化,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5)大力反对官僚主义,转变机关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顾客取向,积极推广窗口服务、上门服务、现场办公等“一站式服务”形式。(6)全面提高行政领导者及工作人员的素质,正确运用激励手段和竞争机制,完善公务员制度,充分调动行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行政管理干部队伍。(7)逐步实现管理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大力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工作的速度和质量。 43.根据行政组织领导原理分析下面案例,说明领导责任的内容及其追究。 《新京报》消息:出席“两会”的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认为,目前全国各地竞相上马轿车整车项目,掀起了一场风起云涌的“造车运动”,是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一个典型,国家应该采取措施,坚决予以遏制。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表明,轿车整车厂家中,去年年产量超过10万个人的险,正是一些领导干部敢于在决策上“挺而走险”,拥有极强“心理承受力”的缘由所在。正因为如此,对重大投资项目开展绩效审计,在重大项目的决策上实行问责制度并使之制度化非常有必要。只有如此,才能有效遏止盲目决策,乱花纳税人钱的行为。不但要在发生伤亡事故、腐败等问题上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也要在诸如投资项目的决策、认证等经济工作领域实行问责制度。只有让决策者个人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才能真正使其对自身行为负责,才能尽可能减少地方及百姓利益因盲目决策而受到的损失。领导干部掌握的权力使其每一决策所造成的后果都会是巨大的,因而也非得使他以对其 自身而言也是巨大的个人利益来作为他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抵押”。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决策者个人为决策失误付出代价并不冤枉。 答:(1)行政领导者的责任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由政治、工作、法律三个层面构成。(2)领导责任具有间接性的特点。但是,领导责任不是一句空话,不能成为搪塞责任。逃避处罚的挡箭牌。而一旦出了问题,依法依纪追究起来,有些领导往往拿出“集体决定”。“不是自己直接负责”等种种借口推卸责任。领导不负责任、出了问题推卸责任的不良习气,不仅不利于做好工作,而且还会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3)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人民给予的权力,认清权力与责任的有机融合和相互制约,尤其要重视责任对于权力的影响和制约,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对关系党和人民群众利益特别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危的事情,必须极端负责,极端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能有半点的马虎和敷衍。(4)当工作中出现了问题和失误的时候,领导干部要勇于承担责任。对一些领导干部在重大决策失误中应负的领导责任必须予以追究,而决不能姑息迁就。

第6篇:行政组织学四次作业考试参考[推荐]

行政组织学作业

1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共进行了6次政府机构改革,请你查阅料,把6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情况进行简单归纳,总字数不少于1800字。

第1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82年。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实行了干部年轻化。其成功点不仅在于精兵简政。这次改革的深远影响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打破了领导职务终身制,二是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四化”标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大批年轻知识分子走上领导岗位。

第2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启动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

这次改革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

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

第3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93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方案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共59个,人员减少20%。1993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办事机构由9个调整为5个。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此外,国务院还设置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第4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根据改革方案,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建的有4个部、委。更名的有3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截至2002年6月,经过四年半的机构改革,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共精简行政编制115万人。 第5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2003年3月10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以绝对多数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方案特别提出了“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协调的要求。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29个组成部门经过改革调整为28个,不再保留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其职能并入新组建的商务部。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组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属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同时,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以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以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机构安全、稳健、高效运行。

第6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2008年3月1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国务院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

具体内容包括: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能源管理机构。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组建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建环境保护部。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建设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明确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强调,到2020年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国务院这轮机构改革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体现了积极稳妥的指导思想。

一、名词解释

1.功利性组织:这种类型的组织是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的方式作为管理和控制部属的主要手段。

2.棱柱模式理论:里格斯创立了所谓的“棱柱模式理论”,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3.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4.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又称为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等。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

1、行政组织是追求(A)

A、公共利益的组织B、利润最大化的组织C、公共价值的组织D、行政权力的组织

2、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D)

A、罗森茨韦克B、卡斯特C、孔茨D、帕森斯

3、学者(A)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A、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B、罗森布鲁姆和法约尔C、帕森斯和里格斯D、斯蒂格利茨和巴纳德

4、上世纪六十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本书名为(A)

A、《战略与组织结构》B、《组织管理战略》C、《战略管理》D、《组织与战略》

5、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B)、和自治县三级

A、自治乡B、自治州C、自治市D、自治地方

6、个体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D)两方面的内容。

A、人的能力B、气质C、性格D、个性心理特征

7、领导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基础是领导者个人的品德修养和(A)

A、人格魅力B、个人形象C、个人履历D、个性特征

8、(A)是决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A、选择方案B、科学预测C、调查研究D、收集情报

9、群体凝聚力是一个(C)的概念。

A、褒义B、贬义C、中性D、创造性

10、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C)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A、《管理心理学》B、《人类动机的理论》C、《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D、《组织与管理》

三、多项选择题

1、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划分为(ABCD)

A、互利组织B、服务组织C、企业组织D、公益组织

2、行政组织环境的基本特点为(ABCD)

A、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B、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

C、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D、行政组织环境的相互作用性

3、县级政府包括(ABCD)政府

A、自治县B、市辖区C、旗D、自治旗

4、群体意识主要包括(ABC)

A、群体归属意识B、群体认同意识C、群体促进意识D、群体抵触意识

5、美国学者西蒙认为构成权力的基础有(ABCD)

A、信仰的权威B、认同的权威C、制裁的权威D、合法的权威

四、简答题

1、特别行政区长官行使的主要职权有哪些?

答:主要职权有:(1)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2)负责执行基本法和依照基本法管中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其他法律;(3)签署立法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政府备案;(4)决定政府政策,发布行政命令;(5)提名并报请中央政府任命各司司长、各局局长、各处处长等主要官员;(6)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级法院法官;(7)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公职人员;(8)执行中央政府就基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9)代表特别行政区政府处理中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他事务;(10)批准向立法会提出有关账政收入或支出动议;(11)根据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考虑,决定政府官员或其他负责政府公务的人员是否向立法会作证或提供证据;(12)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13)处理请愿,申诉事项。

2、简述双因素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答:双因素理论对我们的启示是:更多考虑人的社会性、情感性、心理性需要,充分重视人的成就欲

和事业心在调动工作积极性中的作用。特别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这点将越来越重要,要尽可能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的转化所导致的激励成本上升和激励手段减少。

五、论述题

1、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答: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点在于:(1)政令统一,不会出现乱出多门,分岐互异的现象;(2)统筹兼顾,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实现管理效能;(3)组织上、下形成一个层级控制体系,指挥统一,命令易于贯彻执行。

集权式组织结构的缺点在于:(1)组织目标、规划与决策偏重整体划一,容易忽视下层利益,刻板,缺乏弹性,不能收因地制宜之功效;(2)下级机关没有决策权,工切秉承上级的意志而行事,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例行公事,消极处事的工作作风,容易缺乏积极创新精神;(3)上下控制严密,容易形成公文件旅行推诿责任,贻误时机,缺乏效率的流弊;(4)在集权制下,重内轻外,“能密不能疏”、“知控制而不知纵舍”,一方面容易异致个人专断、独裁、滥用权力,压制民主的弊端,另一方面则会导致庸愚放无能,分崩破碎,分裂割据等问题。

2、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

答:所谓决策法制化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策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特别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组织、决策的民主权利,并组织领导者的决策权力受到法律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决策法制化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保证:1)理顺决策关系,完善决策规则;2)决策程序法制化;

3、)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

行政组织学作业3

以组织结构的方式为标准对信息沟通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与平行沟通三种方式。

一、请你分别详细分析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的优缺点。

(1)下行沟通:指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和沟通。

优点:

①领导把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意图传递给下属,从而给下属指明工作的目标,明确其职责和权力;

②领导可以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要求传达给下属,与下属协商解决,可以增强下属的归属感;③下行沟通可以协调组织中各层次的活动,增进各层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了解。

缺点:

①由于信息是逐级传递的,所以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信息的搁置、误解、歪曲,从而影响沟通的效果;②长期使用下行沟通,易形成一种“权力气氛”,影响士气;

③长期使用下行沟通,会养成下级依赖上级,一切听从上级裁决的权威性人格,从而使下级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上行沟通:指组织中的成员、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与决策层进行的信息交流,如下级向上级定期或不定期的汇报工作,进行情况或问题的反映,征求意见等。

优点:

①下级和组织成员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向上级和领导反映,能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能够增强下级的参与感;

②上级和领导可以通过上行沟通了解下级和组织成员的状况、存在的问题等,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

缺点:

①在上行沟通的过程中,下级因地位、职务的不同有一定的心理距离和障碍;

②下级往往害怕领导打击报复、“穿小鞋”,致使下级不愿反映真实情况;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上行沟通还有以下缺点:③管理层次过多,下级的意见不能及时反映到上面;④上行沟通的渠道不畅通,人民群众缺乏下情上达的机会与途径;

⑤领导作风不民主,存在压制下级意见、打击报复、官僚主义等恶习,致使人民群众敢怒而不敢言;⑥下级和下属的权威性人格使其缺乏参与感。

(3)平行沟通:又称横向沟通。是指在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优点:

①办事程序和手续简便,节省工序和时间,办事效率高;

②可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协调,消除相互之间的冲突、扯皮,增进团结;

③可以增进组织之间和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助,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克服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弊病。

缺点: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政府行政组织体制中的条块分割、职能交叉、部门林立、本位主义、相互扯皮、相互掣肘等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缺乏横向沟通和联系造成的,这也是我国行政组织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针对上述分析,结合你的工作实际,举实例具体分析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是如何进行的?在具体的组织沟通中,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是如何互为补充并发挥优势的?(可以举实例进行分析,也可以拟题写成一篇小论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1998年,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开展了“沟通宣传周”活动,向员工推出了众多的沟通方式:(1)“我建议”。这是上行沟通。通过这种沟通,可以使下级和组织成员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向上级和领导反映,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增强其参与感;同时,上级和领导可以通过上行沟通了解下级和组织成员的状况、存在的问题等,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

(2)“畅所欲言”。这是平行沟通。这种沟通方式可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协调,消除相互之间的冲突、扯皮,增进团结;还可以增进组织之间和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助,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克服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弊病。

(3)“报纸及杂志”。这是下行沟通。通过这种沟通方式,领导可以把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意图传递给下属,从而给下属指明工作的目标,明确其职责和权力;领导还可以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要求传达给下属,与下属协商解决,可以增强下属的归属感;还可以增进各层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了解。

一、名词解释

1.单向沟通 P190单向沟通是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如作报告、发指示、下命令等都属于单向沟通。

2.主文化 P228主文化是行政组织中上层管理人员或者领导人员所主导和支持的,与组织中正式的规章制度、组织战略和政策有较为紧密的联系的文化。它体现的是一种核心价值观,它为组织中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共享,在组织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组织中的主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代表,通常展现了一个组织特有的精神气质和风格心态.

3.单环学习 P212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显然,单环学习只有单一的反馈环,它是在当前的系统和文化框架下提高组织能力,完成已确定的目标或任务。这种学习的目标是适应环境,取得最大效率,学会如何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完成组织任务。

4.敏感性训练 P281敏感性训练,又称敏感度训练或“T组训练”(T-group training),是一种在实验室进行的训练方式。所谓的敏感性训练就是通过群体间相互作用的体验,提高受训者的社会敏感性和行为的灵活性,帮助提高受训者对自己、他人、群体和组织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技能。

二、单项选择题

1、( D )是管理冲突的基础。

A、提出解决原则 B、找出解决策略 C、形成解决方法 D、冲突分析

2、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此种形式的信息沟通为(D)。

A、非正式沟通 B、单向沟通 C、组织沟通 D、正式沟通

3、20世纪90年代( A )开始研究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并提出了组织学习系统理论(OLST)。

A、陈国权 B、曾士强 C、吴琼恩 D、张国庆

4、行政组织文化主要包括行政制度文化和( A ),但是受行政物质文化的客观影响。

A、行政精神文化 B、行政人员文化 C、行政领导文化 D、行政规范文化

5、行政组织文化相比于正式的组织规章制度的控制作用,它具有( D )的特性。

A、稳定性 B、实践性 C、强制性 D、软约束性

6、效率就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其关心的是( C )问题。

A、投入 B、结果 C、手段 D、质量

7、1957年麦格雷戈应邀到联合碳化公司与公司人事部门联合成立顾问小组,把训练实验室的技术系统地在公司使用。这个小组后被称之为( C )。

A、“团体动力小组” B、“拓展训练小组” C、“组织发展小组” D、“T训练小组”

8、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薛恩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 C )。

A、组织变革模式 B、有计划的变革模式 C、适应循环的变革模式 D、系统变革模式

9、缓解策略比回避策略更( B )。

A、退一步 B、进一步 C、不退不让 D、没有可比性

10、组织发展起源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的调查反馈方法和实验室培训运动。它的先驱是法国犹太籍心理学家( D )。

A、哈特地 B、孔茨 C、西蒙 D、烈文

三、多项选择题

1、行政组织学习途径之一的试验,可分为( AD )

A、持续性试验 B、稳定性试验 C、设计性试验 D、示范性试验

2、以资料为基础的组织发展技术包括( BD )。

A、统计法 B、调查反馈法 C、工作分析法 D、职位期望技术

3、从组织沟通的一般模式和组成要素来看,组织沟通具有( ABCD )等特点。

A、动态性 B、互动性 C、不可逆性 D、环境制约性

4、目前在理论界,对行政组织文化的题解主要有( ABC )等观点。

A、大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B、小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C、辩证综合的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D、多元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5、绩效指标包括的要素有( ABD )

A、考评要素 B、考评标志 C、考评对象 D、考评制度

四、简答题

1.简述格雷纳组织变革模式。 P266

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成三种:

(1)独权。在传统组织管理中,独权的领导方式往往是独裁式的,将权力集于一身。因此,组织变革也往往是由掌握最高权力者来决定,由下级来执行。在这种管理方式之下,组织变革有三种方式:

①命令式。最高权力者宣布变革决定,由下级人员执行。

②取代式。更换组织中不称职的重要职位者,以他人代之。

③结构变革。改变组织的设计与技术等结构的关系,以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

(2)分权。就是实行权力分享,让下级参与变革的决策。在这种情形下,有两种变革方式:

①团体决策变革方式。上司拟定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由组织成员共同参与决定选取一种变革方案。 ②团体解决问题方式。变革方案由团体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授权。是将权力和责任转交给下属,由他们自己去决定变革什么和如何变革。这种变革也有两种形式: ①个案讨论的变革方式。上司只对讨论作指导,而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团体。鼓励成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分析,由他们自己决定适当的变革方案。

②敏感性训练的变革方式。这主要是为了改变人际关系,从而增进工作的绩效。

格雷纳变革模式的侧重点在变革的权力方式方面。根据他本人的研究,他认为,组织变革的成功方式是采用分权式的变革,而不是独权方式或授权方式。

2.简述民主的基本价值。 P296

(1)民主有助于避免独裁者暴虐、邪恶的统治;(2)民主保证公民享有许多基本的权利,这是非民主制度不会去做也不可能做到的;(3)民主较其他可行的选择,可以保证公民拥有更广泛的自由;(4)民主有助于人们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5)只有民主政府才能够为个人提供最大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运用自我决定的自由,也就是在自己选定的规则下生活;(6)只有民主的政府才为履行道德责任提供了最大的机会; (7)民主较之其他可能的选择,能够使人性获得更充分的发展机会;(8)只有民主政治才能造就相对较高程度的政治平等;(9)现代代议制民主国家彼此没有战争;(10)民主的国家,一般会比非民主的国家更为繁荣;(11)在今天,民主的观念和价值已经超越了政治领域,而渗透和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参与民主正在把民主从政治领域扩大到日常生活领域。

五、论述

1. 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 P179

防止冲突的破坏性功能放大,力争减少或化解冲突。主要策略包括:

(1)谈判。这是最常用、最便当的方式,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总比两败俱伤的争斗更可取。谈判实质上是一种交易,一方先提出建议和要求,另一方作出评估和反应,反之亦然,直至达成协议。

(2)设置超级目标。当对立双方的目标不可调和时,可以考虑有没有设置双方一致的、更高层次的目标的可能性。

(3)第三方介入。在矛盾陷入僵持局面时,引入第三方力量有助于缓和紧张态势。第三方可以充当调停者、协调者或仲裁者的角色。

(4)结构调整。一种办法是对个别人员实行调整,把在冲突中起关键作用的人调离或者撤换。另一种方法是作机构重组,对人员、职责、资源等重新配置;或者设置一个综合领导,让冲突各方归并到其属下由其协调管理。

2. 试述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意义。 P251

行政组织绩效评估是指用实现确定好的指标和标准来衡量绩效实践状况,以确定绩效实践水平的活动。绩效评估作为绩效管理的中心环节对行政组织绩效管理以及组织自身都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

(1)绩效评估对绩效管理具有基础性作用。

①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中心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②绩效评估凸显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

(2)绩效评估是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机制。

①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提供了控制机制;②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监督机制;③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激励机制

第7篇:2006年1月自学考试行政组织理论试题

自考网络培训班(http://net.thea.cn/zk/kc/)-精品课程在线免费试听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行政组织理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组织诸要素中,属于组织赖以产生、发展的基础和原因,也是组织存在的灵魂的是(

) A.人员

B.经费 D.目标 C.物资设备

2.人口增长过快是一普遍现象,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为此许多发展中国 家都采取了不同方式的控制人口增长政策。这说明,行政组织具有(

) A.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B.经济功能 D.社会功能

3.古罗马共和国时期,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的是(

) A.营造官 C.检察官

B.保民官 D.执政官

4.在西方,行政体制长期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是(

) A.德国

C.美国

B.英国 D.法国

5.1912年3月,确定按照三权分立原则设计政府、规定实行内阁制的法律文件是(

) A.《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国民政府组织法》

6.一般而言,我们常常把我国地方政府中的民政部门归类为(

) A.政法管理部门

C.综合管理部门

B.经济管理部门

D.经济和社会的监督部门

7.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学者是(

) A.泰罗

B.法约尔 D.西蒙 C.马克斯·韦伯

8.雷格斯认为,影响公共行政最主要的生态因素是生产力水平和(

) A.政治制度

B.社会结构

联展自考网(http://net.thea.cn/zk/ks/)-中国最好的自考辅导资料网站 自考网络培训班(http://net.thea.cn/zk/kc/)-精品课程在线免费试听

C.社会经济机制

D.意识形态

9.重视在组织内追求人际关系和谐的学派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0.孙中山最早系统提出地方自治思想的文件是 A.《建国方略》

B.《建国大纲》 C.《北上宣言》

D.《护法宣言》

11.行政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

) A.职责

B.职权 C.职位

D.权责

12.容易形成条条分割的行政组织横向分工是(

) A.按业务性质分工

B.按管理程序分工 C.按管理对象分工

D.按地区分工

13.集权制、分权制和均权制的正确运用,实际上是正确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

A.权力分配关系问题

B.职责分配关系问题 C.利益分配关系问题

D.责任分配关系问题

14.在中央行政组织中实行委员会制的典型国家是(

) A.瑞士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15.创立城市行政组织新体制一市经理制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16.我国国务院的工作部门财政部属于(

) A.综合性管理机关

B.辅助机关 C.专门性管理机关

D.信息机关

17.根据我国政府组织法,广东省人民政府实行(

) A.议行合一制

B.首长负责制 C.委员会制

D.合议制

18.我国各级政府的统计局属于(

)

联展自考网(http://net.thea.cn/zk/ks/)-中国最好的自考辅导资料网站

)

自考网络培训班(http://net.thea.cn/zk/kc/)-精品课程在线免费试听

A.决策机关

C.执行机关

B.咨询机关 D.信息机关

19.权力集中于首长,并呈自上而下的链条关系的行政组织模式叫做(

) A.传统领导模式

C.集权领导模式

B.现代领导模式 D.多向沟通模式

20.行政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深层环境是(

) A.自然环境

C.经济环境

B.社会环境 D.政治环境

21.认为行政首脑的权力来自世袭的行政文化是(

) A.血统论

B.家族论 D.法治论 C.天赋人权论

22.决定行政组织有无内聚力的关键是(

) A.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C.组织中一般成员的关系

B.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D.领导者与上级部门的关系

23.行政组织内部的各个职位之间进行责权划分的制度称之为(

) A.组织制度

B.人事制度 D.岗位责任制度 C.检查监督制度

24.目标管理是行政组织自身管理的方法之一,其最早提出者是(

) A.泰罗

C.德鲁克

B.法约尔 D.弗雷德里克森

25.传统理论时期的行政组织建立原则是(

) A.整体原则

C.开放原则

B.授权原则 D.激励原则

26.在行政组织的管理中,运用协调、沟通、参与方法的管理叫做(

) A.规制型管理 C.市场化管理

B.情感型管理 D.民主化管理

27.行政组织编制设计的第一个原则应是(

) A.职位设置原则

C.精简节约原则

B.依法管理原则 D.职能设置原则

联展自考网(http://net.thea.cn/zk/ks/)-中国最好的自考辅导资料网站 自考网络培训班(http://net.thea.cn/zk/kc/)-精品课程在线免费试听

28.以“管理和人事局”负责行政组织编制工作的国家是(

) A.美国

C.日本

B.英国 D.德国

29.行政组织以人治为主转向以法治为主称之为(

) A.行政组织职能作用领域的变革 C.行政组织职能行使方式的变革

B.行政组织职能作用性质的变革 D.行政组织职能作用广度的变革

30.行政组织加强咨询、信息和监督部门的建设,使之与决策、执行部门平衡,这叫做(

) A.权力结构的变革

B.纵向层级结构的变革 D.行政职能的变革 C.横向部门结构的变革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由国民党中央执委会选任的有(

) A.国民政府主席

C.行政院院长 E.立法院院长

32.巴纳德认为,组织作为一个协作系统,必须具备哪几个要素? (

) A.共同的目标 C.协作的意愿 E.信息

33.下列国务院机构中,属于按照管理对象分工的部门有(

) A.外交部 C.交通部 E.铁道部

34.根据行政组织中的同一层级各个部门所隶属领导的不同,行政组织体制可分为(

) A集权制 C.分离制 E.完整制

B.分权制 D.均权制

B.农业部 D.财政部

B.经费 D.权责结构

B.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D.行政院副院长

联展自考网(http://net.thea.cn/zk/ks/)-中国最好的自考辅导资料网站 自考网络培训班(http://net.thea.cn/zk/kc/)-精品课程在线免费试听

35.以行政职权的大小为标准,可以把行政组织分为(

) A.决策机关

C.执行机关

E.监察机关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6.简述梅奥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的主要思想。 37.简述邓小平关于行政组织必须加强法制建设的思想。 38.在行政组织中,怎样才能增强群团的内聚力? 39.简述指导行政组织建立的职能原则的具体要求。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0小题12分,第41小题10分,共22分) 40.结合实际,谈谈行政组织要怎样才能创建良好的经济环境? 41.试述行政组织编制总体设计的依据。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l小题,14分) 42. 某报1998年5月份的一则消息报道:我国西北某县拥有16万人口,地处高寒山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但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因为经济比较落后,上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足1000元人民币。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许多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工商企业面临停产停工或半停产半停工的困境。于是,人们纷纷找门路挤入党政机关。当地两任党政领导从稳定大局出发,指示各政府部门尽量安置。县政府也设置了50多个工作部门,不但保留了计划经济时代的许多职能部门,而且还因应开发当地的矿产资源,增设了一些专业职能部门,以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管理。县政府及其部门因为要照顾多方面的关系,尽可能设置新职位,许多人靠关系顺利进入政府机关工作。结果许多部门官多兵也多,如冶金工业局就有局长、副局长8人、股级干部一大批,工作人员50多人。

当地党政领导原以为人多好办事,但结果适得其反,如处理一件涉及几个部门的事情,非得有关主要领导协调不可。因机构多人员多,财政更不堪重负。这种状况,也使得现任领导深深感到政府机构非改革不可。面对1998年开始的新一轮行政机构改革,县领导既喜又愁,喜的是改革正是时候,有上级的支持,愁的是不知从何处下手才好。 问:(1)促使该县政府进行机构改革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是什么? (2)请你对该县的行政机构改革提出建议。

B.统率机关 D.被统率机关

联展自考网(http://net.thea.cn/zk/ks/)-中国最好的自考辅导资料网站 自考网络培训班(http://net.thea.cn/zk/kc/)-精品课程在线免费试听

联展自考网(http://net.thea.cn/zk/ks/)-中国最好的自考辅导资料网站

第8篇:自学考试《行政组织理论》2014年1月份考试重点

--行政组织的含义:广义的行政组织是指各种为了达到共同目的而负有执行性管理职能的组织系统。狭义的行政组织理论是指国家的行政机关,即根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行使行政权力、执行行政职能、推行政务、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机关体系,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

--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物质要素有:人员、经费、物资设备;精神要素有:目标、权责结构、人际关系。

--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管理对象不同、服务内容不同、活动的依据不同、活动的目的不同。

--行政组织功能的内容: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

--古埃及国王称为法老,是最高的统治者。古希腊,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古罗马元老院是最高的权力机关。美国是总统制、联邦制国家是三权分立最典型国家。 --雅典的行政组织特征: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官员非专业化、无报酬;行政职能简单。 --英国的中央行政组织主要有:枢密院、内阁(最高行政机关)和政府各部。

--法国: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总统无须对议会负责,只对选民负责)。

--我国奴隶制时期的行政组织实行的是“亲贵合一”的组织原则,带有强烈宗法色彩。 --隋唐时期三省为: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宋朝的地方行政组织有:路、州、县三级。 --孙中山五权并立: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倡导地方自治,提出均权制主张。 --柏拉图观点:社会分工、主张无学识者不能治国、主张教育为第一要务、依法行政思想。 --中世纪行政组织思想最有代表性的是16世纪(意)马基雅维利,及16-18世纪的官房学派。 --马基雅维利的行政组织思想:群众支持原则、组织内聚力原则、组织领导者必有超人的能力原则、持续存在下去的原则。

--洛克、孟德斯鸠都是重立法权,忽视行政与司法权;而汉密尔顿的“牵制与平衡”理论的主要用意在于削弱立法机关的权力,提高和加强行政与司法机关的权力。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思想:一是主张组织中管理者的管理职能与工人的作业职能分离;二是强调组织管理职能的专门化;三是强调组织工作要计划化、标准化、程序化;四是强调组织管理中的例外原理(即主张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将一部分权力放给下级管理者)。 --“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认为合法的权威主要有:一是基于习俗惯例的传统权威、二是基于领袖个人超凡魅力的超人权威、三是基于理性法规的法理型权威。

--“社会人”理论是梅奥提出的。赫伯特·西蒙是决策理论学派的创始人。

--最早将系统论运用于组织研究是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伯森斯,他的主要著作有 《社会系统论》、《现代社会的结构和进程》。

--雷格斯提出三种行政组织模式:融合型、棱柱型、衍射型。

--《彼得原理》认为不称职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每个组织都充塞着不称职者。彼得原理:在实行阶层登记的组织中,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趋向于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层级。 --孔子主张礼仪治国,强调治国要做到君、臣、父、子各守本分。孟子“民为贵,君为轻” --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小国寡民”。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组织的设置与运行必须贯彻精简、统

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原则。

--行政组织目标的特征:强制性、服务性、和谐性、复杂性、动态性。

--“千百万人才工程”属于战略目标。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培训等属于战术目标。 --提倡目标管理的有:杜拉克、奥蒂奥纳、韦里奇。

--目标执行的前提条件:组织及其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强;组织认同感强;组织目标得到组

织领导的重视;目标明确。

--宏观纵向分工特点:行政组织的层级越高,管辖地域的范围越广,其数量越少。 --中央政府设有:部、司/厅/局、处三个层级。省级政府设有:厅、处、科三个层级。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即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就越小。

--古典学派认为:最高管理者的直接领导人数是3-4人,而中低层管理者适宜的管理幅度是8-12人。

--法国-集权制代表;美国-分权制代表。

--根据行政组织中掌握坐高决策权的人数多寡,行政组织体制可分为:首长制、委员会制、混合制。

--根据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的各个行政部门所隶属领导的不同,行政组织体制可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完整制-南斯拉夫;分离制-中国)

--美国的总统制是首长制的典型;瑞士是唯一实行委员会制的国家(联邦制国家)。

--统率机关性质:即行政首脑,指具有决策、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与监督等权力的机关。 --辅助机关性质:指活动内容直接为行政首长和业务机关服务、间接为实现整个行政组织目标服务的机关。

--派出机关:指上级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在其所管辖区域内设立的代表机关。如行政公署、街道办等。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着行政组织的存亡和性质。

--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组织的基本性质。政体规定了行政组织的具体形式和地位。 --行政组织首脑权力的观念对行政组织的影响:血统论、唯意志论、法制论。

--民族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1.影响着政府的民族政策及相应的行政组织设置;2.影响着行政组织的体制;3.制约着行政组织权力的行使;4.关系着行政组织凝聚力的大小。

--人际关系影响行政组织的内聚力;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人际关系的好坏是决定行政组织有无内聚力的关键。

--群团:指行政组织中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集合体。

--组织摩擦产生的原因:组织结构与体制的不合理;角色摩擦;信息沟通渠道受阻;资源的短缺。

--正确处理组织摩擦的方法:订立平衡目标;增加沟通机会;设立共同而合理的竞争目标与规范;强调组织的整体效率和群团或个人对组织的贡献。

--效能原则: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精简;层级与幅度要;进行专业化分工;简化办事程序。 --行政组织自身管理的一般方法:规制型管理;情感型管理;市场化管理。

--目标管理最早由美国的P.F.德鲁克提出的。

--行政组织编制是国家机关中最庞大的组织编制。

--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内容: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

--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性质:政治性、服务性、系统性。意义:科学的编制管理有利于勤政廉政和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节省财政开支。

--编制管理手段的多样化: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

--行政组织变革的外部原因:1.社会形态的变迁引发行政组织的变革;2.经济类型的转换、经济体制的转轨导致行政组织的变革;3.政治制度的更迭导致行政组织的变革;4.社会发展程度促进或制约行政组织的变革;5.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影响行政组织的变革。

--从行政组织只能作用的领域看,政府只能是由以政府职能为重心逐渐以经济职能、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科技文化职能为重心转移的。

--行政组织结构的变革:横向部门结构的变革;纵向层级结构的变革。

--撒切尔夫人“竞争性政府”改革。布莱尔“合作型政府”改革。

--我国行政组织机构的改革有: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 --论述:企业家政府组织理论的背景及其主张。20%可能出。78

答:背景:当今社会环境瞬息万变社会需求多元化的情况下,那种传统的官僚制行政组织暴露出明显的弊端,如庞大的机构、集权式的管理、标准化的统一服务模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官僚主义、僵化死板、繁文缛节、低效率、高浪费等,已经到了令人不能容忍的地步。主张:从根本上改变政府组织的行为方式,希望政府组织能想今天的企业组织那样充满活力,能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做出快速的反应;企盼政府能像企业那样引入竞争机制,树立顾客一时,视服务对象为上帝;能简政放权,放松规制,从而建立一个花钱少、办事效率高的政府。

--简答:荀子的行政组织思想。90%可能考。90

答:1.礼法结合的行政组织思想;2.论述了社会分工与组织的重要;3.“义”是人类社会组织的行为规范,是组织存在的基础;4.选贤任能的用人思想。

--简答:邓小平的改革思想。105

答:1.行政组织改革的必要性;2.要改革行政组织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3.改革党政不分的问题,理顺党政关系;4.要改革政企关系,实行政企分开;5.要进行机构改革。

--简答:行政组织的外部目标。124

答:1.维护社会公平;2.提高社会生产效率;3.回应社会公众的要求;4.提供公共服务。

--案例分析:谈谈你对社会公平的理解及其维护。125

答:理解:社会公平是指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的统

一、生产行为激励机制和社会正义供给制度的有机统一。维护:1.通过这些公共管理事务服务的提供,行政组织可以为社会提供生产行为激励;2.为社会个体享有基本的生存权利提供制度保障,确保人的基本尊严与社会归属,向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个体提供帮助、改善他们的福利。

--大题:简述行政组织结构的功能。148

答:合理的组织结构1.能有效地满足行政组织目标的需要;2.有利于稳定工作人员的情绪,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3.能使组织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4.是提高微观和宏观行政效率的前提条件;5.有助于推动行政方式的创新。

--简答:分离制的优缺点。179

答:优点:1领导权力分散并相互牵制,可防止一级行政首长的独裁专断;2实行二元化领导有利于上级方针政策的有效贯彻,也有利于下级政府因地制宜地加以实施。缺点:1权力分散,容易导致多头指挥、政令冲突,使得任何一个领导机关指挥不灵;2政令多门,易导致下级无所适从,或利用矛盾为己所用。

--简答:自然环境对行政组织的影响。(与下一道题二选一)208

答:1.地球环境影响人类社会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制约着各国行政组织的发展模式;2.自然资源和国土面积影响各国的总和国力强弱,从而制约着其行政组织的财力基础与功能发挥;3.自然资源环境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与结构,从而制约着其行政组织的部门设置与功能体系。4.地理形状影响一个国家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与行政组织稳定状况;5.地理环境制约着政府的国际战略及其相应的功能组织。

--简答:物质条件对行政组织的影响。(与上一道题二选一)223

答:1.人员决定行政组织的生存、结构与活动效率;2.物资设备制约行政组织的活动及效率;

3.经费是影响行政组织活动的命脉;4.图书资料影响行政人员的素质及工作效率。

--简答:系统权变理论时期的行政组织设置原则。(90%可能考)248

答:1.系统的原则;2.整体的原则;3.开放的原则;4.封闭回路的原则;5.权变的原则。 --大题:规制型管理的优缺点。(20%可能考)258

答:优点:排除人的情感因素对组织运行的影响,尽可能地消除偶然性,使行政组织成为一种客观系统;这个管理方法力图在无序中建立秩序,适应了工业社会的需要。缺点:1.规制型管理造就了一种刚性的官僚系统,就像一部机器,没有灵活性和主动精神,只有齿轮之间的被动运转;2.采用标准化的管理和服务,忽视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3.排除了竞争的必要可可能,组织成员照章办事,墨守成规,以致造成得过且过、不负责任的结果。4.依靠条块分割的专业化单位来解决不断出现的新老问题,导致机构不断膨胀,职能交叉重叠。 --论述:行政组织编制总体设计依据。282

答:1.职能种类;2.人口数量、质量与人口密度;3.地域面积及地势地貌;4.经济发展水平;

5.行政区划。

--论述:行政组织变革的阻力。322

答:1.最大的阻力来自行政组织自身的“经济人”特征;2.资历较高者、年长着的阻力;3.人际关系的阻力;4.对变革后的科学、高效的新秩序和廉政、勤政的新作风不适应而产生的阻力;5.对陌生事物的疑虑、对变革后果不了解而产生的阻力。

--简答:精简机构的措施。

答:1.合并机构人员、精简人员,减少财政支出;2.设立创新基金;3.建立电子政府。 --简答:美国放松规制的措施有哪些?336

答:1消除陈旧规制;2改革预算制度;3简化政府采购方式;4改革人事制度。

第9篇: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组织理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9年1月自考行政组织理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行政组织职位配置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A

)1-4 A.职能目标

B.行政环境

C.行政资源

D.行政效率

2.行政组织是由若干要素按照一定的目标结构、层次结构、部门结构、权力结构组成的权责分明、协调有序的有机整体,这体现了行政组织具有(

C

)1-7 A.社会性 B.法治性

C.系统性 D.阶级性

3.古罗马共和国时期,负责召集和主持元老院会议、人民大会的是(

D

)2-26 A.检察官 B.营造官

C.保民官 D.执政官

4.中国历史上最早开始按职能设官定制的是(

B

)2-39 A.春秋时期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5.16—18世纪,德意志、奥地利的一些财政及行政改革家和学者,由于彼此观点接近而形成(

D )3-55

A.改革学派

B.改良学派

C.重商学派

D.官房学派

6.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是(

A

)4-89 A.孟子

B.孔子

C.庄子

D.老子

7.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立五权分立的原则,谋求建立一个(

C

)4-95 A.廉洁政府

B.有限政府

C.万能政府

D.法治政府

8.下列属于行政组织的外部目标的有(

D

)5-124

A.管理好组织资源

B.推动组织发展

C.成功进行绩效管理

D.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9.认为目标管理是“一套广泛的管理系统,以系统的方式整合诸多管理的关键活动,有意识地引导组织与个人目标的有效完成”的是(

A

)5-135 A.韦里奇

B.杜拉克

C.奥蒂奥纳

D.帕森斯

10.在实现组织发展的同时又尽可能地回避风险,在过去信息的基础上逐渐改变现状,实现组织的未来目标,这是制定组织目标的(

C )5-137 A.目标分解法

B.目标综合法

C.目标滚动法

D.环境适应法 11.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和细胞是(

B

)6-147

A.职责

B.职位

C.职能

D.职权 12.实行分权制较为典型的国家是(

B

)7-170 A.法国

B.美国

C.中国

D.日本

13.行政组织阶级性质发展变化的最后根源是(

B

)8-194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C.国际关系的变化 D.政党制度的变化 14.直接决定着一国行政组织的阶级性质的是(

A

)8-197 A.国体

B.政体

C.政党制度

D.文化制度

15.行政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中最大量、最经常的关系是(

C

)9-230 A.行政领导者与一般行政人员之间的关系

B.行政领导者相互之间的关系 C.一般行政人员之间的关系

D.行政人员与行政环境的关系 16.行政组织管理中一个最根本的、最具全局性的大问题是(

D

)9-227 A.物资设备问题 B.图书资料问题

C.人际关系问题

D.制度问题

17.目标管理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是(

A

)10-269 A.制定目标

B.执行目标

C.检查成果

D.反馈信息 18.行政组织编制管理中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

D

)11-276 A.职能管理

B.机构管理

C.部门管理

D.人员编制管理 19.早期政府行政组织的职能主要是(

B

)12-313 A.经济职能

B.政治职能

C.民主职能

D.社会职能 20.西方国家中,推行市场化行政改革最早的国家是(

C

)13-343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行政组织与企事业组织、群团组织的区别包括(

ABCD

)1-8/9 A.管理对象不同

B.活动的依据不同

C.活动的目的不同

D.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同

E.行政组织不具有社会性 22.古雅典行政组织的特点有(

ABCE

)2-25 A.行政官员非专业化、非职业化、无报酬

B.强调依法行政

C.行政职能简单

D.公民担任公职期限比较长

E.具有原始民主行政特征 2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有(

ACE

)4-94 A.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产生较早,起点也较高

B.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具有系统性

C.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有很多值得今天借鉴的内容

D.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比不上外国同时期的行政组织思想丰富 E.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源远流长,内容极为丰富

24.行政组织要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就必须(

ABCDE

)8-216 A.树立新的行政道德意识

B.树立民主意识

C.树立法律意识 D.树立双向沟通意识

E.树立政绩意识

25.行政组织产生摩擦的客观原因包括(

ABCE

)9-234/235 A.组织结构与体制不合理

B.角色摩擦

C.信息沟通渠道受阻

D.目标与利益不同

E.资源短缺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先判断对错,然后说明理由。判断对错1分,说明理由2分,不判断或判断失误,全小题无分。 26.人类最早的行政组织产生于原始社会。()2-24 答:人类最早的行政组织产生于奴隶时期。

27.雷格斯认为,衍射型行政组织模式具有三种特征:异质性并存、形式主义、重叠性。()3-74 答:雷格斯指出,棱柱型行政模式具有三种特征:(1)异质性或异种性并存。(2)形式主义。(3)重叠性,即结构上或组织上的重叠性。

28.商鞅的行政组织思想主要强调礼法结合。()4-91

答:商鞅主张“以法为本”,且特别重“法”。他认为:法是行政组织活动的准绳。 29.地理环境决定着经济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8-210

答:地理环境对行政组织有着重要影响,但这决不能与“地理环境决定论”相混淆。“地理环境决定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一种政治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是地球的产物,因此地理环境决定着人的一切方面。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价值观念,乃至人的个性,都是由地理环境所决定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0.简述目标管理的优点。5-143 答:(1)奖励作用明显。由于目标具有较强的时限性与可测量性,因此,可以充分激励组织成员努力以较高的效率实现组织目标,从而获取奖励、避免惩罚,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热情。

(2)管理成本低。目标管理的思路是通过民主参与、自我管理来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性与才能,减少不必要的组织领导干预,倡导结果取向,这样就可以节约管理成本,减少组织冲突。

(3)资源配置效率高。如果没有明确的组织目标,以及围绕组织目标进行的组织资源配置,组

织资源就无法根据效率原则得到合理配置,组织内部会展开激烈的资源争夺。通过将组织目标与组织资源进行统筹配置,可以确保组织资源围绕自助目标得到有效率的配置。

(4)有利于组织发展。通过目标管理,组织可以发现自己拥有了哪些能力,实现了哪些目标,从而有助于组织合理规划可行的未来发展目标,使组织在稳定中实现发展。否则,行政组织无法得知自己 已经具备的能力和所处的位置,组织会处于无序状态。 31.简述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的标准。6-150/151 答:(1)任务与组织平衡。

(3) 各个组织、人员之间按比例配置。 (3)分工明确,合作良好。 (4)适应环境,具有弹性。

总之,良好的行政组织结构应该是以职能为中心,在数量上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在质量上相互协调适应,呈现出一个有机的、充满活力的网络整体。

32.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关系.。7-173/174

答:(1)市场经济对政府职能总的要求,即决定了政府具有宏观调控的职能、维护市场的职能和各种保障职能。

(2) 市场经济要求中央政府具有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

(3) 市场经济要求地方政府在中央统一法制规范下主要负责实施本地区的各种保障职能。 (4) 中央适度集权与地方适度分权相结合即均权制的优越性。 33. 简述行政组织编制总体设计的依据。11-283/284/285

答:(1)职能种类。职能决定原则是确定编制的第一个原则,也是确定编制的基本依据。职能的种类是确定各级行政组织机构多少、规模大小、员额多少的基本因素。

(2)人日数量、质量与人口密度。 (3)地域面积及地势地貌。 (4)经济发展水平。 (5)行政区划。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4.试述未来行政组织变革的趋势。12-328/329/330 答:(1)组织结构的扁平化。

(2)组织形态的网络化。

(3)组织边界的柔性化。

(4)组织形式的多元化。

(5)组织规模的小型化。

35.放松规制是美国当代行政组织改革的重要特点,请结合中国行政组织改革实践,对其进行评述。13-336/337

答:(1)美国行政组织改革以放松规制为其突出特点,但放松规制的改革规制不利于行政组织自我控制的一面,对放松规制提出了质疑。同时放松规制本身也不可能解决官僚体制所固有的一切问题。因而,放松规制的改革仍是一个实践尝试。即便如此,美国放松规制的改革对各国行政组织改革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2)放松规制的改革为私营部门的管理理念的导入提供了空间,如成本与效益、竞争、顾客至上等意识。随着政府规制的放松,也激活了政府的创新元素,为各国行政组织改革开拓了新的思路。

(3)美国放松规制的改革适应了信息时代政府管理的需求,也是解决规制过多过滥的问题的必然选择。但应看到,美国经过长期的实践,各级政府组织和公务员都基本上养成了按规制行事的方式和习惯。因此,放松规制不是不要规章制度,放松不必要的规章制度仍是以必要的规章制度为平台的,只有这样,才不会导致随意性的泛滥。

(4)但是,在有些国家,情况就不一样。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许多政府管理的规章条例还未形成体系,已有的规制还没有内化为公务员的信念,还没有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因此,各国不能盲目地跟在美国后面喊“放松规制”。只有当本国的规章制度已形成完备的体系、已内化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并使公务员养成自觉遵守规制的行为时,再进行以废除没必要的规制为内容的行政组织改革才是可行的。

(5)美国放松规制的改革,并不是放松或废除所有的规制。美国放松的只是那些对社会经济领域和行政组织自我管理的过细过滥的规制,而不是所有的规制。对那些社会政治统治方面的规制不是放松了,而是有所加强;对那些公共服务的职能不是减弱了,而只是转变那些过时、陈旧的规制的同时,还在根据行政管理中的新问题不断制订新的规章条例,如公共安全方面。对我国来讲,放松和取消的规制只能是那些与计划经济相适应、对现在已不必要的规章条例,而应大力加强的则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规制。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6.近年来,为打造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效率,某市对政府职能部门中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进行整合,设立市“公共资源中心”,并专门颁发文件规定该中心是统一为公众提供服务的行政组织。该中心下设公共工程招投标中心、市民投诉中心、政府采购中心、行政服务中心、人力资源中心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六大分中心。该中心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派员进驻,为社会与公众提供“一条龙”服务,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办事程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但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有的政府部门质疑该中心的设置缺乏法律依据,行政职能定位不清晰,因而不愿配合其工作。该中心对进驻的服务人员的管理也感到棘手:如果归中心管理,但他们不属于中心职员;如果不归中心管理,又有可能会因服务不好招致市民的投诉,影响中心形象。此外,由

于“公共资源中心”的设立是该市所独有的,没有对口的上级部门,在工作的协调与沟通方面受到体制的束缚。凡此种种,影响了该中心的有效运作。 问题:

1、结合相关的行政组织理论,分析该市“公共资源中心”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12-307 答:(1)各部门的工作既有重复,又有遗漏。

(2)设置缺乏法律依据,行政职能定位不清晰。 (3)政出多门,秩序混乱。

2、试结合行政组织设置的效能原则,谈谈如何才能推进该市“公共资源中心”的有效运作。10-253 答:(1)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尽量精简。 (2)层级与幅度要适中。 (3)进行专业化分工。 (4)简化办事程序。

上一篇:骂腾讯客服下一篇:非洲桃花心木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