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组织学试题

2023-0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行政组织学试题

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问题探讨

[摘要]非正式组织作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在一项重要内容,对行政组织的管理实践产生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行政学对组织问题的研究一般把重点放在正式组织即行政组织上,对行政组织中实际存在的非正式组织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对待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必须采用科学的辩证法,行政领导者在目标设置、组织文化、人事管理方面,应采取科学的管理对策。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对非正式组织的特点进行阐述。进而探讨非正式组织对行政组织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行政组织;非正式组织;组织行为;影响;管理

[作者简介]邱玉婷,广东金融学院公共管理系助教,广东广州510507

[

[文献标识码]A

[

“非正式组织”的概念是人际关系学派的奠基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通过霍桑实验于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来。社会系统学派创始者巴纳德在总结吸收梅奥非正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系统组织理论”,并把非正式理论引申到行政组织之中,使之理论化、系统化。巴纳德所理解的非正式组织是无形的,不具备正式的组织结构及其清晰的共同愿景和目标,只是因为工作关系而偶然接触和联系,从而形成共同的习惯、规矩或引起思想共鸣、行为默契而最后结成松散的联合体,他认为非正式组织对行政组织目标的达成起促进、限制和阻碍三种作用。巴纳德的非正式理论在现代行政管理学中。具有深远的启示作用。

一、非正式组织的特点

所谓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它是行政组织中的成员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出于共同的情感或利益需要,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松散的非正式群体,因而它的组织特征带有鲜明的人身依附和利益关联。非正式组织在行政组织中作为一种群体集合体,它所呈现的特点与正式组织有显著的不同。

(一)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是一种网络结构

网络化组织的组织形式既不同于市场,也不同于科层,它不是市场和科层的一种组合,而是一种独特的、具有自身统一逻辑的经济活动组织形式,即网络组织。网络化组织具有两个特征:第一,网络化的组织形式的社会脉络是由持续的互动形成的交换方之间稳定的关系模式。我国行政组织内的非正式组织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关系本位”观念的凸显,人际关系在非正式组织的运行中发挥着首要作用。第二,这种关系模式下的制裁和约束力往往体现为规范而非法律,行政组织内的非正式组织运行的原则恰恰也是感情、互惠或人际关系。因此,我国行政组织内的非正式组织的组织结构既不同于市场,也异于西方国家的行政科层,而是一种网络化的组织。

(二)非正式组织具有很强的群体规范。群体效率高

非正式组织一般都具有自己的组织规范,它从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共同利益、共同需要、共同情趣和爱好出发,规范非正式组织成员的行为,调节内部关系。这些规范反映了组织成员的集体利益和要求,虽然不成文,但非正式组织的规范的作用往往大于行政组织明文规定的规则,那些违反了规范的人往往受到很大的压力,要求其纠正自己的行为。这些制度和与手段,保证了非正式组织活动的效率很高。

(三)非正式组织自然形成领导核心

非正式组织的领导一般是内生的、自然的,他的产生以依靠个人的人格魅力或者其他个人特质而自发形成。非正式组织虽然没有上级任命的领导,但实际上每个非正式组织都有自己的“领导”。这些人虽然没有组织赋予他们的职务、地位和权力,但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如知识丰富、技术水平高、办事公道、待人热情等等,故对其他成员具有特殊的影响力。他们在行政组织的非正式组织中具有权威性,发挥着维护群体的相对稳定性和提供行为规则等作用。由于自然形成的领导在非正式组织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成员的拥戴程度比正式组织高、号召力强。

二、非正式组织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非正式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既可以促进正式组织的发展,也可能给正式组织带来不良的影响。它在帮助完成一个行为的同时,也能破坏它,在传授有用信息时,也可能在散播谣言,一个非正式的组织可以帮助员工在工作中取得成绩,相反,同样是这个组织,它可以抵制、扰乱、排斥其他员工,严重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在大多数非正式组织中,正负两面效应同时存在。

(一)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1 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有利于增强行政组织内部的合作与协调,增强行政组织的内聚力

由于传统行政组织存在着条块分割、等级分明的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组织内部的协调合作。而非正式组织的成员构成往往不受部门与级别的限制,他们通过在非正式组织中的相互接触和了解,产生合作精神,这种合作精神带到行政组织的工作中,有利于增强行政组织内部的横向联系和沟通,增强合作和协调,使行政组织产生较强的内聚力。

2 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有利于对信息进行双向交流,是完善行政组织的意见沟通的途径

行政组织中的意见沟通途径往往显得较为有限且内容也较为正式,沟通时多须遵循一定程序,同时,基于控制的需要,信息的流动是单向的。员工有关企业的信息主要来自于上级,而在信息从上级一步一步地向下级传递的过程中,信息量是逐级递减的。而非正式组织的沟通不受这种限制,可以通过其网状体系迅速遍布于行政组织的每个角落。尤其是一些难以确定的事情、意见、疑问,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以及行政组织的某些改革设想等,如果通过行政组织的正式渠道来传递或沟通,其效果往往不会太好,甚至会引起对抗和冲突。而非正式组织可以通过“明星式”的或“全通道式”的沟通途径来弥补行政组织的这一不足。

3 非正式组织有利于弥补行政组织正式命令的不足

行政组织的一项正式命令下达后,由于时间仓促或考虑不周,容易发生缺失。此时非正式组织会迅速作出反应,迫使管理阶层改变措施,消除成员的不满情绪,促进组织的稳定。比如行政领导在制定机关制度上考虑不周,有些框框不切合实际,导致机关工作人员怨声载道,这时往往会有非正式组织的领导人物向组织反映大家的所思所想,行政机关的领导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调整思路,完善制度。

(二)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

1 非正式组织可能阻碍行政组织目标的顺利完成

在一般情况下,当行政组织的目标和政策影响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利益和需求时,它们有可能集体抑制,使其不能顺利实现。如果非正式组织与行政组织的目标大相径庭,甚至是针锋相对,那么此时的非正式组织就会与行政组织发生目标冲突。非正式组织成员可能会为了维护非正式组织的利益而放弃行政组织的利益,他们就会成为行政组织实现其目标的重大障碍和异己力量,从而不利于实现目标。

2 非正式组织降低行政组织工作效率

从霍桑实验中。我们已经发现非正式组织限制

个人自由,减少个人努力程度,强求一致,从而使工作效率大打折扣。此外,每个社会成员在作为正式组织成员的同时,也是一个或几个非正式组织的成员,每个非正式组织都有自身的利益,它有可能和行政组织的利益或者其他非正式组织的利益相冲突,这些矛盾冲突以及维护所属非正式组织的利益而产生的自私自利,有时强大到降低工作激情和满意度,最终造成生产力低下,从而使行政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以及成员个人的利益同时遭到损失。

3 非正式组织容易滋生形成一些不良的组织氛围

情感性和非规范性是非正式组织的重要特征,非正式组织很容易因为情面问题而破坏行政组织的规章制度,导致出现“公事私办、私事公办”的人情买卖;由于非正式沟通网络中信息来源的不可信或难以辨伪性,因此准确的消息与虚假的谣言一起在非正式组织沟通网络内传递。这些不准确的消息因其重要程度不同而对行政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个“重磅”型谣言,哪怕仅仅只有一个,都可能在行政组织内引起恐慌,导致“小道消息满天飞”。

三、非正式组织对行政组织管理的启示

综上所述,非正式组织既可能促进行政组织的发展及其目标的实现,也可能阻碍甚至破坏行政组织的发展及其目标的实现。因此,对行政管理人员来说,探讨如何管理非正式组织显得非常重要。

(一)将非正式组织目标与行政组织目标统一于一体

非正式组织的某些目标可能和行政组织目标毫不相干或没有必然的联系甚至相冲突,这样就必须强化非正式组织对行政组织目标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比如,可以根据某个非正式组织的具体特点,有意识地让他们独立地去实现某一行政目标。这样做,既可以有效化解行政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目标冲突,使非正式组织及其成员在心理上和行动上融入行政组织目标之中,还可以分担领导者的任务,这是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当然这种强化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组织行为,由于环境和非正式组织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必须运用不同的方式,但总的来说,还必须考虑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两方面的因素。另外,在行政组织的目标设置方面,也可考虑科学的目标管理方法,MBO的目标管理是将非正式组织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于一体的有力手段。MBO的目标设置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并且是双向的,它提供了一种将组织的整体目标转换为组织单位和每个成员目标的有效方式。MBO的目标有一个层次结构,目标虽然有大小之分,却无方向之别。某一层的目标与其前后目标环环相扣,使得非正式组织不得不考虑其在整个目标链中的地位。纵然他们有另外与总目标背向的目标,他们也会对选择的危害程度作更为慎重的斟酌。如果在其目标与组织目标不是不共戴天的情况下,非正式组织也会因为MBO的实施对组织目标作更多关注。

(二)加强行政组织文化建设.摧毁非正式组织的小集体主义

非正式组织与行政组织之间的冲突本质上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是行政组织文化与非正式组织亚文化之间的冲突,一般而言,非正式组织内部的文化强度要大于整个组织。组织应该建立接受程度和承诺大的基本价值观来加强自身文化的强度以抵御非正式组织强文化对其内部成员施加的不利于组织发展的亚文化。因而,要想使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真正协调一致、和平相处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来影响、引导和改变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使之与正式组织的目标协调一致。一是用“协作”造成同化。协作状态使得建构的连续性紧密,从而模糊了非正式组织的界限。使得非正式组织在组织的协作链条上无暇或较少思考其内部的“文化建设”,从而向组织的一统文化靠拢。二是将组织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强有力地向非正式组织渗透,把组织性格强加于非正式组织,进而同化之。

(三)善于把握中层管理者。把握住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

首先是中层管理。中层管理人员作为高层和基层的桥梁,担负着沟通、执行、控制的角色,对完成行政组织的变革目标十分重要。行政管理中,经常存在这样一种管理方式,部分中层管理人员为强化自己的管理职能,通过采用笼络员工的方式来培育自己的亲信,增强管理效力,客观上已形成了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这类行政部门,从长期发展来看非常不利,造成了不良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结果是行政部门或行政人员缺少创新精神,工作效率低下,优秀人才逐渐流失,不再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成员要么刻意奉承,要么被约束。这就要求行政组织在完善组织结构的严密性和有效性的同时,要改变和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因此,行政领导者要定期评估考核部门内部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效果,防止管理人员的个人行为而导致组织控制力下降。

其次是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非正式组织中的核心人物的思想和行动直接影响着非正式组织的思想和行动,行政领导者学会识别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是很重要的,应该对非正式组织中的核心人物的影响给予高度重视,积极谋求与他们在各个层面上的沟通。可以主动邀请他们参加组织的重要活动或者出任正式职务,这不仅具有榜样示范作用,而且还可以利用非正式组织为行政目标服务,避免非正式组织成为实现行政目标的障碍,从而变潜在的阻力为现实的动力。

[责任编辑:周志华]

作者:邱玉婷

第2篇:授权组织抑或受托组织 兼谈行政主体理论的缺陷

摘 要:行政主体理论形成之时是为便宜行政诉讼被告的确立而借用的,但随着实践的发展,行政主体理论反而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确立的羁绊。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确立了规章授权组织的行政主体资格,并在司法实践中通过对公安机关车辆管理所定性为“规章授权的组织”,赋予其行政诉讼被告资格,最终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赢得了法院与行政机关的角力,获得了实质意义上的胜利。规章授权的组织作为行政主体之一将深化或扭转人们对行政主体理论的认识。

关键词:车辆管理所;行政主体;授权组织

车辆管理所究竟属于“规章授权组织”还是“受委托执法组织”?这个问题的提出与回答与我国行政主体理论密切相关。现实中规章条文对“授权”和“委托”词语的滥用,造成授权组织和受托组织的区分艰难,从而使“规章授权的组织”是否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考量纳入理论和实务界的视界。

一、冲突:行政主体理论和司法实践的碰撞

在我国,行政主体是指依法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能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职权以及独立参加诉讼,并能独立承受法律责任的组织[1]。根据《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等单行行政法律,我国的行政主体的范围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不包括规章授权的组织。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车辆管理所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内设机构[2] 。车辆管理所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规定,行使各项车辆管理职权,办理各项车辆管理业务。 在司法实践中,如王启浔不服九江市公安车辆管理所汽车过户手续案等[3],各级车辆管理所却得以成为行政诉讼中的被告。在这些案件中,法院认定:车辆管理所是《机动车登记规定》、《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下文简称《两规定》)两规章授权行使车辆行政管理职权的专门机关。据此,车辆管理所被法院方认定为规章授权的组织,成为能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能对外承担法律责任的行政主体,从而突破了现有的行政主体理论。透过该现象,可以发现司法权实质性的突破行政主体理论的内在原因,即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博弈。

二、博弈:行政权与司法权的角力

(一)行政机关和法院对公安机关车辆管理所的不同定性

我国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将行政执法主体划分、公布为三类:一是法定机关,比如公安机关;二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比如交通警察管理部门等;三是受委托的执法组织,而各级车辆管理所无一例外被归属到第三类执法主体,即将车辆管理所定位为“受委托执法组织”[4] 。而在司法实践中,车辆管理所却被各级法院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认定为“规章授权的组织”。

(二)行政机关和法院对车辆管理所的不同定性内隐着行政权与司法权(审判权)的博弈

行政机关作为执法机关,执行法律关于行政管理目标的规定,其执法依据为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是对属于法院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法院进行的解释。根据行政法学界关于行政法渊源的理论,作为行政法重要渊源的法律解释可成为行政机关执法的依据。理论上将法律解释分为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司法解释,现行《立法法》规定的法律解释仅指立法解释,具有与法律相同的法律效力。那么,司法解释能否作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依据?现行《立法法》对于司法解释的效力层次及适用范围未明确规定,致使争论不断。有人认为司法解释不应成为行政机关的执法依据,据此理解,《两规定》作为公安部制定的部门规章,是车辆管理所的直接执法依据,公安等行政机关不是据最高法的司法解释将车辆管理所认定为“规章授权的组织”是有理由支持的。既然规章不能对一个组织包括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进行授权,那么有关行政机关将车辆管理所归类为“受委托的执法组织”也有合理之处。

若行政机关不将司法解释作为执法依据,那么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在司法监督阶段,人民法院依据司法解释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时,会置“有异见”的行政机关于法律上的不利地位。比如:行政机关将车管所定性为“受委托组织”,而在审判阶段却被法院认定为“规章授权的组织”。车辆管理所的定性之争,实为法院和行政机关的博弈之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之规定已在最终意义上为车管所定性为“规章授权的组织”提供了终局性的支持。

三、症结:行政主体理论的不足

车辆管理所到底属于“规章授权的组织”还是属于“受委托组织”?此种疑惑以及法院依据最高法的司法解释单方面将车辆管理所定性为“规章授权的组织”的做法实际上体现着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博弈,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国对行政机关和法院的执法(司法)依据缺乏同一性的规定,归根结底,这些问题的出现及其产生的不适是由我国目前行政主体理论的缺陷引起的。因为判断“授权组织”和“受托组织”的目的在于认定其是否具有行政主体地位,并进而确立行政诉讼的被告。就公安机关车辆管理所而言,行政机关将其公示为“受委托的执法组织”,而法院将其定性为“规章授权的组织”,这一迥异定性的出现可归咎于行政主体理论自身的不足性。

(一)行政主体理论范围不明确

我国的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但现有行政主体理论并未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明确的内涵界定,致使其与相近术语难以澄清区别,比如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规章授权的组织、受委托执法的组织的区别尚待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国规章数量众多,规章授权的组织大量存在,这种组织到底属于行政主体的范畴,还是超出行政主体范围之外属于“受委托的执法组织”,现行的行政主体理论应当给出答案和解释。按照现有的行政主体理论,规章授权的组织不属于行政主体,但由于“我国行政主体概念一经提出就与行政诉讼的被告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要判断某一组织能否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首先须确定该组织是否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凡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组织就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5] 这就为司法实践中行政诉讼被告的确立造成较大困难,影响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和行政诉讼起诉人的利益实现。经分析可以发现,现有的行政主体理论已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成为兹待再造或修补的阻滞司法实践的障碍,也为最高法司法解释突破行政主体理论埋下现实需求理由。

(二)行政主体理论的操作性不强

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为被告,实际上承认了三类规范性文件授权组织的行政主体资格,但何为“授权”,判定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目前学界给出的答案并不一致。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对具体条文的规定很难让人精准地识别出一个组织到底是授权组织还是受托组织。立法中常见的表述用语有:“负责”、“授权”、“组织实施”、“交由”等,同样是“负责”的表述用语,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被归类为“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条第一款:“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而车辆管理所却被归类为“受委托的执法组织”,如《机动车登记规定》第二条第二款:“直辖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车辆管理所、设区的市或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车辆管理所负责办理本行政区内机动车登记业务。”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用词不慎、用语较滥,致使法律用语混淆不清,为有目的地进行区分平添几分困难,进而影响人们对一“组织”身份的识别。

四、结论

行政主体理论从形成之时是为便宜行政诉讼被告的确定而出现,但随着实践的发展,行政主体理论反而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确立的羁绊。最高法通过司法解释确立了规章授权组织的行政主体资格,推动了行政主体理论的发展,但最高法院此举因被认为越权而饱受诟病。现有的行政法律印证的行政主体理论排斥“规章授权的组织”究竟是基于对行政权桀骜不驯的恐惧(行政机关可以制定行政规章以扩张权力),还是对我国缺失有效的司法审查制度的忧虑?如果将为制约行政权而禁止规章授权看作传统行政主体理论正当性的一种思路,那么,最高法以司法解释的形式确立了“规章授权组织”的被告资格,强化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似乎是发展行政主体理论的另外一种思路。我们能否容忍司法权的大胆超越以修补行政主体理论的缺陷,从而借助“实践决定认识”的认识规律来推动转型期的行政主体理论的变革?车辆管理所到底是属于行政主体范围内的“规章授权的组织”还是属于行政主体范围之外的“受委托的组织”?有无必要将一个组织人为地区分为“授权组织”或“受托组织”?尽管从一定角度理解,上述问题属于不证自明的问题,但该争论的实质还是能够引起人们反思行政主体理论的问题。转型期的行政主体理论变革的路径如何,是循序渐进的修补还是大胆革新,都是值得关注和付出努力的。公安机关车辆管理所定性之争及其伴随的若干理论问题为人们学习行政法理论和参与行政法治实践增添一些迷雾,澄清迷雾,实待行政主体理论及相关理论与时俱进,响应实践的呼唤。基于此,笔者暂且支持规章授权的组织属于行政主体的定位,但随着相关理论的新陈代谢,“规章授权组织”、“受委托组织”的表述及区分需要还会存在吗?

参考文献:

[1] 章剑生.反思与超越:中国行政主体理论批判[J].北方法学,2008,(6):68.

[2] 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湖南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湖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

编制规定》(湘政办发[2001]3号)[EB/OL],(2001-01-11)[2012-10-09]http://www.110.com/fagui/law_203546.html.

[3] 北大法意:王启浔不服九江市公安车辆管理所汽车过户手续案[EB/OL],2012.10.27.http://www.lawyee.net/Case/Case_Display.asp?

RID=20994;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张凤琴诉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车辆管理所交通行政登记案[EB/OL],2012.10.09,http://www.

110.com/panli/panli_75601.html.

[4]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行政执法主体和依法接受委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单位的通告[EB/OL],2012.10.09,http://www.zhengzhou.

gov.cn/sitegroup/root/html/fdae9f5d2880d70e012880f0621c0083/20110402161644315.html.

[5] 佑启.论公共行政之发展与行政主体多元化[J].法学评论,2003,(4):60.

[责任编辑 柯 黎]

作者:赖锴

第3篇:试论行政组织法治下的行政体制改革

[摘要]行政体制改革作为整个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行政编制的政策调整转向法律调整,明确政府职能的目标与定位,健全政府组织法体系,重新调整和配置行政权力,使其合乎法治化的要求,破解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深层次体制性障碍,防止行政体制改革失范与无序。

[关键词]行政组织;法治;行政体制改革

前言

目前我国仍然面临法制不够完善的问题,现实的法律与政府的自身改革经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张力。不受约束的国家权力迅速地非制度化增长,无法有效制约和抵制这种随意性的国家权力对社会的侵害。因此,在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宪政和法治的精神、原则,以法律的方式进行制度重塑,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对制度的完整性、确定性与规范性进行重新界定,使其合乎法制化的要求,才能破解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深层次体制性障碍,防止行政体制改革失范与无序。

一、社会主义法治是动态发展的体系。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基本经验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统一,不仅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社会文明进步的内在要求,更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法治保障,还是建立统一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法律基础。

法制统一具有多层含义。一般而言,法制统一主要是指法治意义上的一致性或共同性,是指国家将法治确定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并通过严密的法律体系来安排国家的重要制度体系,依法实施治国理政行为,达到立法、司法、执法以及法律监督行为基本一致的状态。

我国《立法法》明确规定,国家的所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中央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规章制定及修改和废止都要依据《立法法》的规定进行。而从我国立法权配置可知,法律体系是一个由不同层次法规构成的庞大体系,不同层次法规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和产生效力。

二、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

近几年来,行政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果。按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机构的职能进行调整、定位,进一步转变了政府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得到提高,市场监管机构和职能得到加强;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得到科学分类,与政府的关系得到规范和理顺,市场化程度得到提高。不过,改革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和繁重,特别是关于行政改革权以及改革的具体内容等基本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许多关涉改革的法律需要制定、修改和完善。

(一)行政改革权

行政改革权是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只有解决好行政改革权的相关问题,我们才能顺利地推动行政改革,并巩固改革所取得的成果。笔者认为,行政改革权是关于行政改革的权力,特指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享有的重新界定配置行政权、调整行政组织结构和规模以及完善公务员制度的权力。它实际上是一种行政体制改革启动权,属于国家权力的范畴。

(二)行政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

一般而言,行政体制包括政府职能、政府组织和职权、行政编制、行政程序等。不过,我国现行的《国务院组织法》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基本法律规定过粗,在规制政府行政组织的权限上缺乏明确细致的规定,导致行政机关的设置和职权划分较为混乱,政府职能界定不清,政府职能一定程度上存在“越位、错位、缺位”等问题。而作为行政体制改革客体的行政机关编制问题,应当尽快实现行政编制的政策调整转向法律调整,制定行政编制法,将其纳入法治的轨道。

另外,行政体制改革要重新调整和配置行政权力,必须借助行政程序对行政权力进行规范。行政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应该主要包括明确政府职能的目标与定位、健全政府组织法体系、加快行政程序制度建设等方面。

三、行政体制改革的法律体系

法治政府的运行,从每一个程序上都需要法律的调整和维系,法律规范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制度性保障。为使行政体制改革法治化,就要建构完整的相关行政体制改革的法律规范体系。

(一)行政组织法

我国现行的行政组织法存在着不健全、简单、粗糙等种种弊端。为确保行政体制改革法治化,需要构建科学完整的行政组织法体系,首先要制定《行政组织基本法》,从整体上规定行政组织法的基本原则、行政组织形态、行政主体制度、行政组织程序、违反行政组织法的责任等基本问题。修改《国务院组织法》,适时制定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和各直属机构的组织条例。其次,就地方组织法而言,应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分开,分别进行立法,并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省、市(县)、乡(镇)以及各自治地方人民政府的组织法及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组织条例。还要要完善行政编制立法,使行政组织法体系化、系统化。

作为专门规范组织行政活动的行政组织法,可以根据社会的发展创设新的行政改革权力,或对宪法的原则性规定做出具体的阐述。行政组织法主要对行政机关的形式及权限等进行规定,它是为行政改革服务的。在今后,我们应该把它作为行政改革权行使的直接法律依据,一切未遵循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进行的行政改革都是不合法的,其主要责任者的违法行为应该受到法律追究,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行政改革法

行政改革法是规定诸如改革方案提出的途径与程序、生效条件、落实的保障等内容的法律。在我国,历次行政改革虽然都由全国人大通过一个关于国务院行政改革的决议。但该决议并非是专门规范行政改革权和行政改革行为的法律法规。它仅仅为经过全国人大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只针对国务院的某一次机构改革,实施完毕后即自动失效。而行政改革法则具有长期性、普遍性和根本性的规范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在国务院办公厅所制定的不具有法规性的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为改革设置基本的规范,即行政改革法。

(三)行政体制改革相关的程序法

在我国历次改革中,政府并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程序性法律规范,造成改革过程中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应当创建在法律主导之下的行政体制改革之路,把改革放在法律的框架之中,建立健全程序法律规范,通过程序,规范行政权力的配置与运行。同时,有必要制定《举报法》,加快制定《财产申报法》、《行政监督程序法》、《新闻法》等专门法律,为强化行政监督提供法律制度支撑,为行政体制改革提供程序法律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石佑启.论行政体制改革与宪政的契合.《广东社会科学》,2008(09).

[2]戴小明,法治.行政體制改革的基本路径与制度保障——《论行政体制改革与行政法治》述评.《社会主义研究》,2010(03).

[3]王作全.论我国法制统一的内涵、价值及实现途径.《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01).

作者:罗潇

第4篇:《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国开行管专科网络核心课程《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形考任务一

一、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 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对

2.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不成熟­—成熟理论”。对

3.斯蒂格利茨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错

4.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公平理论。错 5.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动态平衡组织理论对 6.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罗森茨韦克。错 7.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

8.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 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对

9.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内部环境。对 10.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外部环境。对

11.“组织”一词,源自希腊文,1873年,哲学家斯宾塞用“组织”来指涉“已经组合的系统或社会”。对

12.与个别行政组织的决策转换过程相关联的更具体的力量被称为行政组织的工作环境。对 13.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非正式组织。错

14.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规范性组织。错 15.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互利性组织。对

16.规范地讲,行政组织是追求行政权力的组织。错

17.韦伯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错

18.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对 19.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法约尔,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 对

20.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错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

21.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力》和《工作与人性》等著作中,提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___。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22.西蒙指出,决策有两种极端的类型____。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23.里格斯指出,“棱柱型社会”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____。重叠性形式主义异质性

24.里格斯在他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中,将社会形态划分____。棱柱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5.巴纳德认为,组织不论其级别高低和规模大小,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___。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意愿信息的联系

26.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_____。外部环境内部环境

27.邓肯从组织环境的___两个维度对影响组织的环境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静态与动态简单与复杂 28.依据学者们的研究,组织的环境分析过程主要包括____等基本阶段。全选 29.伯恩斯和斯塔克将组织结构划分为___。有机式组织结构机械式组织结构 30.行政组织环境的基本特点为_____。全选

31.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透视组织,给予不同的定义,目前学界对组织界定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____。全选

32.依据邓肯的环境模式理论,从简单与复杂、静态与动态两个维度,组织存在的环境状态分别是:___。全选

33.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人们把组织分为____。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34.美国学者艾桑尼以组织中人员对上级服从程度、上级对下级权力运用的关系,将组织划分为_____。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强制性组织

35.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划分为_____。全选

36.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大体都发挥三种功能:____。 “释放”功能“聚合”功能“转换”功能

37.组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权责体系,构成组织权责体系的三大要素为____。职责职务职权

38.世界银行在其199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以下几项基础性的任务处于每个政府使命的核心地位,这些使命包括___。保护环境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保持非扭曲的政策环境建立法律基础 39.古典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___。泰勒韦伯法约尔

40.韦伯对行政组织理论的建构是从权力分析开始的,认为存在着下列纯粹形态的合法权力,它们是_____。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理性——法律的权力 标记黄色已更改为正确答案

形考任务二

一、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地方各级政府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对 2.省级政府每届任期4年。错

3.中国当前的城市,在行政级别上分为4个层次。对

4.市级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并接受国务院的统一领导。对 5.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县和民族乡三级。错

6.在影响组织的各种因素中,信息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对

7.人的行为首先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内在的愿望与冲动,即产生需要。对 8.赫茨伯格的双因素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对

9.期望理论中的激励力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的综合作用。对 10.决策是领导者的最基本职责。对

11.组织结构垂直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对

12.领导者通过及时调整各种关系,使各项工作、各个部门、各种人员之间能够和谐地配合,顺利完成组织任务,达成组织目标,这是领导者在履行其监督职能。错

13.行政组织结构横向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分部化。对

14.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称之为管理级别。错 15.在单位和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为正比例关系。错

16.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为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或部门,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处理事务,不受上级机关干涉的组织结构体系为分权制。对

17.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行事的组织结构体系为集权制。对 18.国务院是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错 19.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错

20.秦朝的郡县制奠定了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行政建制。对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

21.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其他生物的和机械的系统的结构都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____。全选 22.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可划分为____两大类。组织的“显结构”组织的“潜结构” 23.组织结构的“潜结构”的构成要素包括_____。全选

24.组织结构分化的方式和途径为____。平行分化垂直分化 25.促进组织活动一体化的手段和途径主要有___。全选

26.组织设计中应注意组织设计的程序问题。一般来讲,组织设计的程序可有两种____。归纳设计演绎设计

27.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____。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产生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 28.我国省级政府包括___。自治区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直辖市政府省政府 29.乡级政府行使的职权有___ 。行政管理权行政执行权行政保护权

30.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_____。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立法权独立的地方财政权 31组织管理心理主要由____组成。个体心理组织心理群体心理 32.人的行为机制主要包括_____。全选

33.下列因素中属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的是____。工作富有成就工作本身的重要性 34.推行目标激励理论的主要困难是____。目标的公平合理目标量化目标难度的确定 35.群体发展大致经历的阶段有____。全选

36.群体意识主要包括_____。群体归属意识群体促进意识群体认同意识 37.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是______。全选 38.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______。全选 39.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____。全选

40.勒温将领导者的作风分为____等类型。专制民主放任

形考任务三

形考任务四

一、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每小题2分,共40分) 1.行政组织决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共同利益。对 2.行政组织决策是以行政权力为后盾。对 3.风险型决策的决策后果无法预测。错 4.确定目标是行政组织进行决策的起点。错 5.中枢系统是行政组织决策的中心。对

6.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被认为是决策理论研究的开创者。错 7.在决策理论研究领域,杜鲁门提出了团体决策模型。对 8.现代观点认为,冲突既具有建设性又具有破坏性。对 9.组织中最佳的冲突状态是没有冲突。错

10.解决冲突的基本策略中具有“治本”性的是正视策略。对

11.合作意向都很高,宁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对方达到目的的冲突处理模式为协作型。错 12.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是一种正式沟通。对

13.信息的发讯者和受讯者以协商、会谈、讨论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意见反馈,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这种沟通形式为双向沟通。对

14.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为平行沟通。对 15.在组织管理中,书面沟通方式要优于口头沟通。错 16.作报告、发指示、下命令等属于单向沟通。对

17.20世纪90年代初陈国权开始研究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并提出了组织学习系统理论(OLST)。对

18.行政组织学习是一种全员学习。错

19.知识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经验、事实、判断以及经验法则。对

20.行政组织学习不是组织内部成员个人学习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社会过程。对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

21.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的可靠程度的不同,决策可分为____。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确定型决策

22.正确的决策目标应该具备的条件是___。定量化要明确责任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23.西蒙的决策过程包括___。全选

24.冲突的特性有_____。客观性主观性程度性

25.符合现代冲突观点的是____。冲突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有些冲突对组织具有破坏性有些冲突对组织具有建设性

26.根据冲突发生的方向,可将冲突分为___。横向冲突直线/职能冲突纵向冲突 27.回避策略中,解决冲突的方法包括___。限制忽视分离 28.减少冲突的策略主要有____。全选

29.从组织沟通的一般模式和组成要素来看,组织沟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_____。全选

30.以组织结构及其运行程序为依据和标准,组织信息沟通的形式和类型可划分为以下几种:___。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

31.根据沟通是否需要第三者中介传递,我们可将沟通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_____。间接沟通直接沟通

32.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会形成和出现不同的沟通结构形式,这便是沟通的网络,一般来讲,组织沟通网络可分为两大类:___。非正式沟通网络正式沟通网络

33.戴维斯在《管理沟通与小道消息》一文中指出,口头传播方式的非正式信息交流渠道或形式主要有___。全选

34.在组织沟通中,由信息传递的媒介形式引起的障碍主要有____。语言障碍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

35.组织沟通中存在的客观性障碍主要有____。信息过量引起的障碍空间距离所引起的障碍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

36.组织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改变,分别是___。组织体系的改变组织成员认知的改变行为的改变

37.行政组织学习的类型可分为___。三环学习双环学习单环学习 38.行政组织学习的途径包括___。全选

39.行政组织学习途径之一的试验,可分为___。示范性试验持续性试验 40.行政组织学习过程中领导人应该作为____。教师公仆设计师

形考任务五

一、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每小题2分,共40分)

1.根据行政组织文化产生的时间,行政组织文化可以分为传统行政组织文化和当代行政组织文化。对 2.行政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它能把组织成员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我们把这种功能称为控制功能。错

3.行政组织文化相比于正式的组织规章制度的控制作用,它具有软约束性的特性。对 4.行政组织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对 5.行政组织绩效就是指的行政组织活动的成果。错

6.经济性指标一般指行政组织投入到管理中的资源,其关心的是行政组织的投入。对 7.效果通常是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其关心的是手段。对

8.效率就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其关心的是手段问题。对 9.组织变革不是一个持续循环与发展的过程,因为要考虑到组织的稳定。错

10.组织发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调查反馈方法和实验室培训运动。它的先驱是法国心理学家烈文。对

11.1957年麦格雷戈应邀到联合碳化公司与公司人事部门联合成立顾问小组,把实验室训练的技术系统地在公司使用。这个小组后被称之为“T训练小组”。 错

12.作为一套极有系统的组织发展方案,格道式发展模式的目的在于使组织达到一种最佳状态。此模式创立者为布莱克和默顿。对

13.系统变革模式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技术、结构、人员和任务四个因素构成,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牵动和引起系统的变化。系统变革模式的创始人为利维特。对

14.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薛恩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系统变革模式。错

15.罗宾·斯特克兹认为,组织变革的方式取决于组织成员的技术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的组合,提出了渐进式变革模式。错

16.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指出:“世界上没有贫穷的国家,只有无知的国家”。 对

17.知识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知识成为组织根本的生产要素。对

18.组织理论家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认为,未来的组织将更趋向于动态和灵活。对 19.战略管理的核心是问题管理。错

20.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科技运用于行政组织的管理,建立“节约型政府”已经成为各国的一个普遍趋势。错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

21.根据其在行政组织中所占有的地位,行政组织文化可以分为___。主文化亚文化 22.我国行政组织文化正在向_______方向迈进。全选

23.行政组织绩效的外延,除了内部的管理绩效,主要还包括:____。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政治绩效 24.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以下构成要件:___。全选 25.绩效指标包括的要素有____。考评标度考评标志考评要素 26.在选择绩效评估指标时应遵循的原则是:__。全选

27.组织变革并非凭空产生,它是有原因的。组织变革的动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把组织变革的动因分为两大类:_____。内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

28.对组织管理和变革发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包括:___。一般环境因素特殊工作环境

29.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心理学教授利维特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这些因素有:____。全选 30.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成三种:___。分权独权授权

31.罗宾·斯特克兹于1972年提出情境变革模式。他认为,组织变革的方式取决于组织成员的技术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的组合。根据这种不同组合,他提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变革型态:_____。全选

32.组织变革要取得预期的成效,必须遵循科学的、合理的变革步骤或程序。美国学者凯利认为,组织变革需经过以下步骤或程序:____。诊断执行评估

33.心理学家勒温(K.Lewin)从人的心理机制的变革角度,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变革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_____。 “改变“解冻“再冻结”

34.根据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组织变革阻力产生的原因为:____。全选 35.以资料为基础的组织发展技术包括:____。职位期望技术调查反馈法

36.组织中的工作和绩效,都要通过人的行为来完成。以行为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_______。全选

37.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对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使工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以此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工作再设计的途径和方案为:___。工作扩大化工作轮换工作丰富化

38.由于团队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不同,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比较常用的团队建设的方式或模式有:___。全选

39.组织诊断是组织变革的重要步骤和必要环节。组织诊断一般着眼于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___。全选 40.知识管理的主要活动包括:___。全选

第5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行政组织学试题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组织 组织: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 组织 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 行政组织: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行政组织 3.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 非正式组织 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正式组织 5团体意识 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是维系组织存在与 团体意识发展的灵魂 6.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他们的学说是从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 霍桑实验 到 30 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霍桑试验从 1924 年开始到 1932 年结束,历时 8 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 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 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7.“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创立的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 “需要层次论” 机进行了深人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 5 个基 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 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入手,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 极性. 8帕森斯 帕森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 帕森斯 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成若干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一个 最大的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在本质上是由组织成员的行为关系所构成.因此,在研究组织时,应重点研究这些行为活 动及角色关系.帕森斯认为,各种社会组织都面临适应、目标达成、内部整合和模式维持等四个基本问题,组织存 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透过决策阶层、管理阶层和技术阶层去完成 9.“成熟一不成熟理论” “成熟—不成熟”理论是研究人的个性和组织关系的一种理论,美国的阿吉里斯认为, “成熟一不成熟理论” 在人的个性发展方面有一个过程,就是从不成熟到成熟,最后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个性。 10棱柱模式理论 是由里格斯创立的。里格斯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 棱柱模式理论: 棱柱模式理论 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11.组织环境 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组织环境 12.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指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内部环境 13.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是指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外部环境 14.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就是组织管理者对组织的环境进行研究,感知和了解环境及其变化,从而制定相关的策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 略,适应环境的变化,乃至最终有效地创造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环境的过程 15行政组织结构 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 行政组织结构 16.行政组织结构的层次化 行政组织结构的层次化:就是将行政组织系统纵向划分为若干个层级,每一层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 行政组织结构的层次化 但管辖范围和管理权限从高到低逐级缩小 17行政组织结构的分部化 行政组织结构的分部化:就是将行政组织按照不同的功能、活动范围横向划分为若干个职能

部门,各职能部门 行政组织结构的分部化 的工作性质不同,但行政地位、管辖范围和权限是平行和相同的.18.组织的“显结构”:是指构成组织结构的外在因素的集合 组织的“ 组织的 显结构” 19.组织的“潜结构”:我们把组织当中人的目标价值、观念、态度、气质、情感等方面的相互关系称之为组织 组织的“潜结构” 组织的 的“潜结构”或“潜结构”因素 20.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为组织系统中纵向划分的管理层级的数额; 管理层次 21.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为一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 管理幅度 22.集权式组织结构 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 集权式组织结构 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 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的组织结构体系 23.分权式组织结构 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将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 分权式组织结构 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的处理事务,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分别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 有处理其 事务的全权,并不受上级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结构体系. 24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结构设计:是指组织管理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因素,规划、选择、建立一种适合本组织自身特点的、结构 组织结构设计 优良、功能齐全、运转灵活的组织结构的过程或活动 25.总理负责制 总理负责制: 25总理负责制:是指总理对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具有最后决策权,并对这些决定以及其所领导的全部工作 负全面责任 26.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 26.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 主管理、民主监督 2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指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 使自治权. 28群体 群体: 28群体:是指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29群体归属意识 群体归属意识:29.群体归属意识:是个体自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有了这种情感,个体就会以这个群体规范为准则 而活动,自觉地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并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表现出相同的情感、一致的行为 以及所属群体的特点和准则. 30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 30.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程度和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 31.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 31.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所确定的行为标准群体规范主要有风俗、文化语言、舆论、公约、时尚等行为规范及各 种不同的价值标准. 32.领导 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领导 33行政组织领导 就是指行政组织中的领导者依法运用国家公共权力,通过决策、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控 行政组织领导: 行政组织领导 制等方式,引导和影响所属成员达成公共目标的活动过程. 34领导影响力 领导影响力:就是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有效改变和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领导影响力 35.权力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又称为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等.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 权力性影响力 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 36非权力性影响力 也称非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来源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魅力,来源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 非权力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 的相互感召和相互信赖 37冲突 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之间,由于目标、各自的特点和利益的不同,所产生的对立态度或行为. 冲突 38工作冲突 工作冲突:当人群和部门之间在工作上相互依赖或密切相关而出现职责分歧和工作矛盾时,就可能产生工作冲 工作冲突 突 39.直线/职能冲突 直线/ 直线 职能冲突:主要发生在任务单位与职能部门间的冲突,焦点常在资源分配上或职能部门干预任务系统的 决策方面40仲裁解决法 仲裁解决法:是指当冲突发生以后厂通过协商已无法解决时,这就需要第三者或较高阶层的专家、领导出面调 仲裁解决法 解,通过仲裁,使冲突得到解决 41.组织沟通 组织沟通:是指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

间、上下级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情感、 组织沟通 观点和交流情报、信息,以期达到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实现组织和谐有序发展的行为和过程. 42.正式沟通 正式沟通:是指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正式沟通 43.非正式沟通 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选择沟通渠道 非正式沟通 44单向沟通 单向沟通:是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 单向沟通 45双向沟通 双向沟通:是指信息的发讯者以协商、会谈、讨论的方式对受讯者发出信息之后,及时听取反馈意见,发送和反 双向沟通 馈可进行多次,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46知识 知识:是一种流动性质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结构化的经验、价值以及经过文字化的资讯;此外,也包含专家独特 知识 的见解,为新经验的评估、整合与资讯等提供架构. 47学习 学习:学习是一个使相对持久的变化在经验引起的潜在行为中发生的过程. 学习 48.组织学习 组织学习:是指组织成员不断获取知识、改善自身的行为、优化组织的体系,以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保持 组织学习 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 49.行政组织学习 行政组织学习:以行政组织为主体,是指行政组织为应对环境变化,提高治理能力而进行的系统化、持续的集体 行政组织学习 学习过程,行政组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并创造出新知识,从而带来行 为和组织绩效的多方面改善以及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 50单环学习 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以使组织绩效保持 单环学习 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 51.双环学习 双环学习:是重新评价组织的本质、价值和基木假设双环学习也被称为“变革型学习”. 双环学习 52三环学习 三环学习:是指组织应该学习如何学习,并将之命名为再学习或次级学习这是最深程度的学习. 三环学习 53.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 组织文化 的价值观念、心理意识、行为规范、活动准则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54.行政组织文化 行政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行政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 行政组织文化 可和接受的,对组织及其成员具有持久影响力的行政价值观、行政意识、行政规范和行政思维模式的总和. 55.示范法 示范法:即通过总结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发挥党员和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表彰先进人物等方法,使行政 示范法 组织文化成为组织成员行政行为的导向. 56激励法 激励法:即运用精神与物质的鼓励或者两者相结合的鼓励,通过开展评比、奖励、提口号、提目标、提要求等 激励法 活动,给先进以荣誉、让先进得实惠,激发全体组织成员的事业进取心,促使他们主动努力工作,并把自身的行政工 作成就建立在有利于国家、社会和组织发展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在生活方面关心他们,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生活 上的实际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57.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就是通过对行政组织绩效标准的设定、实施和对完成情况的评估、反馈来改进和优化竹理. 绩效管理 58标竿管理 标竿管理:就是从分析本行业的标竿的行为着于 · ,学习其成功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绩效的一种绩效管理力法 标竿管理 标竿管理最早由美国的施乐公司提出,现在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重要方法 59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就是用事先确定好的指标和标准来衡量绩效实践状况,以确定绩效实践水平的活动 绩效评估 60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是指组织系统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组织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调整,改变旧的管理 组织变革 模式,建立新的组织管理形态,以维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并借此提高组织效能的一个过程或行为61组织发展 组织发展:是指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合理地设计组织的结构与体系,妥善地 组织发展 运用、调整组织的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对组织释理的模式和人的行为实施变革,从而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活 力,实现组织效能的一种过程 62工作再设计 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对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使工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以此

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 工作再设计 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 63.斯坎隆制 斯坎隆制:斯坎隆制度是以它的创始人斯坎隆命名的一种管理制度在斯坎隆的创议下,制定出劳资合作的管 斯坎隆制 理办法,推行民主化的组织变革他所提出的管理制度被许多工厂效仿,成为西方一种“民主化’的管理制度.64.过程咨询 过程咨询:过程咨询就是用一系列的顾问活动,来帮助变革人员认识、了解和处理周围环境所发生的事件 过程咨询 65.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团队建设就是依靠群体成员自己来提高群体效率的计划性活明,其目的在于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 团队建设 分析和处理群体内存在的问题,协调和改进群体内部的关系,发挥群体效率,提高组织效率66敏感性训练 敏感性训练:敏感性训练又称敏感度训练或“T 组训练”,是一种在实验室进行的训练方式就是通过群体间 敏感性训练 相互作用的体验,提高受训者的社会敏感性和行为的灵活性,帮助提高受训者对自己、 他人、 群体和组织的认知能 力和理解力,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技能. 67调查反馈法 调查反馈法:调查反馈法主要是利用问卷向一个组织来收集有关组织与成员的资料,组织成员以这些具体资料 调查反馈法 为基础来共同诊断组织存在的问题并拟定解决问题的具体计划. 68行政组织决策 行政组织决策:行政组织决策是指行政组织系统为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就面临所要解决的行政问题而制定和选 行政组织决策 择活动方案,做出各种决定的过程、 69.行政组织决策程序 行政组织决策程序:行政组织决策的程序是指行政组织在决策过程中所必须经过和遵循的工作次序和工作步 行政组织决策程序 骤 70.组织决策科学化 组织决策科学化:组织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行政决 组织决策科学化 策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 71.行政组织决策体制 行政组织决策体制就是指进行行政组织决策的体系,它是用制度形式固定了的承担行政 行政组织决策体制: 行政组织决策体制 组织决策任务的机构、人员设置、职权划分以及运行关系的模式

第6篇:2006年1月自学考试行政组织理论试题

自考网络培训班(http://net.thea.cn/zk/kc/)-精品课程在线免费试听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行政组织理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组织诸要素中,属于组织赖以产生、发展的基础和原因,也是组织存在的灵魂的是(

) A.人员

B.经费 D.目标 C.物资设备

2.人口增长过快是一普遍现象,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为此许多发展中国 家都采取了不同方式的控制人口增长政策。这说明,行政组织具有(

) A.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B.经济功能 D.社会功能

3.古罗马共和国时期,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的是(

) A.营造官 C.检察官

B.保民官 D.执政官

4.在西方,行政体制长期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是(

) A.德国

C.美国

B.英国 D.法国

5.1912年3月,确定按照三权分立原则设计政府、规定实行内阁制的法律文件是(

) A.《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国民政府组织法》

6.一般而言,我们常常把我国地方政府中的民政部门归类为(

) A.政法管理部门

C.综合管理部门

B.经济管理部门

D.经济和社会的监督部门

7.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学者是(

) A.泰罗

B.法约尔 D.西蒙 C.马克斯·韦伯

8.雷格斯认为,影响公共行政最主要的生态因素是生产力水平和(

) A.政治制度

B.社会结构

联展自考网(http://net.thea.cn/zk/ks/)-中国最好的自考辅导资料网站 自考网络培训班(http://net.thea.cn/zk/kc/)-精品课程在线免费试听

C.社会经济机制

D.意识形态

9.重视在组织内追求人际关系和谐的学派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0.孙中山最早系统提出地方自治思想的文件是 A.《建国方略》

B.《建国大纲》 C.《北上宣言》

D.《护法宣言》

11.行政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

) A.职责

B.职权 C.职位

D.权责

12.容易形成条条分割的行政组织横向分工是(

) A.按业务性质分工

B.按管理程序分工 C.按管理对象分工

D.按地区分工

13.集权制、分权制和均权制的正确运用,实际上是正确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

A.权力分配关系问题

B.职责分配关系问题 C.利益分配关系问题

D.责任分配关系问题

14.在中央行政组织中实行委员会制的典型国家是(

) A.瑞士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15.创立城市行政组织新体制一市经理制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16.我国国务院的工作部门财政部属于(

) A.综合性管理机关

B.辅助机关 C.专门性管理机关

D.信息机关

17.根据我国政府组织法,广东省人民政府实行(

) A.议行合一制

B.首长负责制 C.委员会制

D.合议制

18.我国各级政府的统计局属于(

)

联展自考网(http://net.thea.cn/zk/ks/)-中国最好的自考辅导资料网站

)

自考网络培训班(http://net.thea.cn/zk/kc/)-精品课程在线免费试听

A.决策机关

C.执行机关

B.咨询机关 D.信息机关

19.权力集中于首长,并呈自上而下的链条关系的行政组织模式叫做(

) A.传统领导模式

C.集权领导模式

B.现代领导模式 D.多向沟通模式

20.行政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深层环境是(

) A.自然环境

C.经济环境

B.社会环境 D.政治环境

21.认为行政首脑的权力来自世袭的行政文化是(

) A.血统论

B.家族论 D.法治论 C.天赋人权论

22.决定行政组织有无内聚力的关键是(

) A.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C.组织中一般成员的关系

B.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D.领导者与上级部门的关系

23.行政组织内部的各个职位之间进行责权划分的制度称之为(

) A.组织制度

B.人事制度 D.岗位责任制度 C.检查监督制度

24.目标管理是行政组织自身管理的方法之一,其最早提出者是(

) A.泰罗

C.德鲁克

B.法约尔 D.弗雷德里克森

25.传统理论时期的行政组织建立原则是(

) A.整体原则

C.开放原则

B.授权原则 D.激励原则

26.在行政组织的管理中,运用协调、沟通、参与方法的管理叫做(

) A.规制型管理 C.市场化管理

B.情感型管理 D.民主化管理

27.行政组织编制设计的第一个原则应是(

) A.职位设置原则

C.精简节约原则

B.依法管理原则 D.职能设置原则

联展自考网(http://net.thea.cn/zk/ks/)-中国最好的自考辅导资料网站 自考网络培训班(http://net.thea.cn/zk/kc/)-精品课程在线免费试听

28.以“管理和人事局”负责行政组织编制工作的国家是(

) A.美国

C.日本

B.英国 D.德国

29.行政组织以人治为主转向以法治为主称之为(

) A.行政组织职能作用领域的变革 C.行政组织职能行使方式的变革

B.行政组织职能作用性质的变革 D.行政组织职能作用广度的变革

30.行政组织加强咨询、信息和监督部门的建设,使之与决策、执行部门平衡,这叫做(

) A.权力结构的变革

B.纵向层级结构的变革 D.行政职能的变革 C.横向部门结构的变革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由国民党中央执委会选任的有(

) A.国民政府主席

C.行政院院长 E.立法院院长

32.巴纳德认为,组织作为一个协作系统,必须具备哪几个要素? (

) A.共同的目标 C.协作的意愿 E.信息

33.下列国务院机构中,属于按照管理对象分工的部门有(

) A.外交部 C.交通部 E.铁道部

34.根据行政组织中的同一层级各个部门所隶属领导的不同,行政组织体制可分为(

) A集权制 C.分离制 E.完整制

B.分权制 D.均权制

B.农业部 D.财政部

B.经费 D.权责结构

B.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D.行政院副院长

联展自考网(http://net.thea.cn/zk/ks/)-中国最好的自考辅导资料网站 自考网络培训班(http://net.thea.cn/zk/kc/)-精品课程在线免费试听

35.以行政职权的大小为标准,可以把行政组织分为(

) A.决策机关

C.执行机关

E.监察机关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6.简述梅奥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的主要思想。 37.简述邓小平关于行政组织必须加强法制建设的思想。 38.在行政组织中,怎样才能增强群团的内聚力? 39.简述指导行政组织建立的职能原则的具体要求。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0小题12分,第41小题10分,共22分) 40.结合实际,谈谈行政组织要怎样才能创建良好的经济环境? 41.试述行政组织编制总体设计的依据。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l小题,14分) 42. 某报1998年5月份的一则消息报道:我国西北某县拥有16万人口,地处高寒山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但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因为经济比较落后,上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足1000元人民币。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许多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工商企业面临停产停工或半停产半停工的困境。于是,人们纷纷找门路挤入党政机关。当地两任党政领导从稳定大局出发,指示各政府部门尽量安置。县政府也设置了50多个工作部门,不但保留了计划经济时代的许多职能部门,而且还因应开发当地的矿产资源,增设了一些专业职能部门,以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管理。县政府及其部门因为要照顾多方面的关系,尽可能设置新职位,许多人靠关系顺利进入政府机关工作。结果许多部门官多兵也多,如冶金工业局就有局长、副局长8人、股级干部一大批,工作人员50多人。

当地党政领导原以为人多好办事,但结果适得其反,如处理一件涉及几个部门的事情,非得有关主要领导协调不可。因机构多人员多,财政更不堪重负。这种状况,也使得现任领导深深感到政府机构非改革不可。面对1998年开始的新一轮行政机构改革,县领导既喜又愁,喜的是改革正是时候,有上级的支持,愁的是不知从何处下手才好。 问:(1)促使该县政府进行机构改革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是什么? (2)请你对该县的行政机构改革提出建议。

B.统率机关 D.被统率机关

联展自考网(http://net.thea.cn/zk/ks/)-中国最好的自考辅导资料网站 自考网络培训班(http://net.thea.cn/zk/kc/)-精品课程在线免费试听

联展自考网(http://net.thea.cn/zk/ks/)-中国最好的自考辅导资料网站

第7篇: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组织理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9年1月自考行政组织理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行政组织职位配置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A

)1-4 A.职能目标

B.行政环境

C.行政资源

D.行政效率

2.行政组织是由若干要素按照一定的目标结构、层次结构、部门结构、权力结构组成的权责分明、协调有序的有机整体,这体现了行政组织具有(

C

)1-7 A.社会性 B.法治性

C.系统性 D.阶级性

3.古罗马共和国时期,负责召集和主持元老院会议、人民大会的是(

D

)2-26 A.检察官 B.营造官

C.保民官 D.执政官

4.中国历史上最早开始按职能设官定制的是(

B

)2-39 A.春秋时期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5.16—18世纪,德意志、奥地利的一些财政及行政改革家和学者,由于彼此观点接近而形成(

D )3-55

A.改革学派

B.改良学派

C.重商学派

D.官房学派

6.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是(

A

)4-89 A.孟子

B.孔子

C.庄子

D.老子

7.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立五权分立的原则,谋求建立一个(

C

)4-95 A.廉洁政府

B.有限政府

C.万能政府

D.法治政府

8.下列属于行政组织的外部目标的有(

D

)5-124

A.管理好组织资源

B.推动组织发展

C.成功进行绩效管理

D.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9.认为目标管理是“一套广泛的管理系统,以系统的方式整合诸多管理的关键活动,有意识地引导组织与个人目标的有效完成”的是(

A

)5-135 A.韦里奇

B.杜拉克

C.奥蒂奥纳

D.帕森斯

10.在实现组织发展的同时又尽可能地回避风险,在过去信息的基础上逐渐改变现状,实现组织的未来目标,这是制定组织目标的(

C )5-137 A.目标分解法

B.目标综合法

C.目标滚动法

D.环境适应法 11.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和细胞是(

B

)6-147

A.职责

B.职位

C.职能

D.职权 12.实行分权制较为典型的国家是(

B

)7-170 A.法国

B.美国

C.中国

D.日本

13.行政组织阶级性质发展变化的最后根源是(

B

)8-194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C.国际关系的变化 D.政党制度的变化 14.直接决定着一国行政组织的阶级性质的是(

A

)8-197 A.国体

B.政体

C.政党制度

D.文化制度

15.行政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中最大量、最经常的关系是(

C

)9-230 A.行政领导者与一般行政人员之间的关系

B.行政领导者相互之间的关系 C.一般行政人员之间的关系

D.行政人员与行政环境的关系 16.行政组织管理中一个最根本的、最具全局性的大问题是(

D

)9-227 A.物资设备问题 B.图书资料问题

C.人际关系问题

D.制度问题

17.目标管理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是(

A

)10-269 A.制定目标

B.执行目标

C.检查成果

D.反馈信息 18.行政组织编制管理中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

D

)11-276 A.职能管理

B.机构管理

C.部门管理

D.人员编制管理 19.早期政府行政组织的职能主要是(

B

)12-313 A.经济职能

B.政治职能

C.民主职能

D.社会职能 20.西方国家中,推行市场化行政改革最早的国家是(

C

)13-343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行政组织与企事业组织、群团组织的区别包括(

ABCD

)1-8/9 A.管理对象不同

B.活动的依据不同

C.活动的目的不同

D.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同

E.行政组织不具有社会性 22.古雅典行政组织的特点有(

ABCE

)2-25 A.行政官员非专业化、非职业化、无报酬

B.强调依法行政

C.行政职能简单

D.公民担任公职期限比较长

E.具有原始民主行政特征 2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有(

ACE

)4-94 A.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产生较早,起点也较高

B.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具有系统性

C.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有很多值得今天借鉴的内容

D.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比不上外国同时期的行政组织思想丰富 E.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源远流长,内容极为丰富

24.行政组织要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就必须(

ABCDE

)8-216 A.树立新的行政道德意识

B.树立民主意识

C.树立法律意识 D.树立双向沟通意识

E.树立政绩意识

25.行政组织产生摩擦的客观原因包括(

ABCE

)9-234/235 A.组织结构与体制不合理

B.角色摩擦

C.信息沟通渠道受阻

D.目标与利益不同

E.资源短缺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先判断对错,然后说明理由。判断对错1分,说明理由2分,不判断或判断失误,全小题无分。 26.人类最早的行政组织产生于原始社会。()2-24 答:人类最早的行政组织产生于奴隶时期。

27.雷格斯认为,衍射型行政组织模式具有三种特征:异质性并存、形式主义、重叠性。()3-74 答:雷格斯指出,棱柱型行政模式具有三种特征:(1)异质性或异种性并存。(2)形式主义。(3)重叠性,即结构上或组织上的重叠性。

28.商鞅的行政组织思想主要强调礼法结合。()4-91

答:商鞅主张“以法为本”,且特别重“法”。他认为:法是行政组织活动的准绳。 29.地理环境决定着经济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8-210

答:地理环境对行政组织有着重要影响,但这决不能与“地理环境决定论”相混淆。“地理环境决定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一种政治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是地球的产物,因此地理环境决定着人的一切方面。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价值观念,乃至人的个性,都是由地理环境所决定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0.简述目标管理的优点。5-143 答:(1)奖励作用明显。由于目标具有较强的时限性与可测量性,因此,可以充分激励组织成员努力以较高的效率实现组织目标,从而获取奖励、避免惩罚,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热情。

(2)管理成本低。目标管理的思路是通过民主参与、自我管理来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性与才能,减少不必要的组织领导干预,倡导结果取向,这样就可以节约管理成本,减少组织冲突。

(3)资源配置效率高。如果没有明确的组织目标,以及围绕组织目标进行的组织资源配置,组

织资源就无法根据效率原则得到合理配置,组织内部会展开激烈的资源争夺。通过将组织目标与组织资源进行统筹配置,可以确保组织资源围绕自助目标得到有效率的配置。

(4)有利于组织发展。通过目标管理,组织可以发现自己拥有了哪些能力,实现了哪些目标,从而有助于组织合理规划可行的未来发展目标,使组织在稳定中实现发展。否则,行政组织无法得知自己 已经具备的能力和所处的位置,组织会处于无序状态。 31.简述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的标准。6-150/151 答:(1)任务与组织平衡。

(3) 各个组织、人员之间按比例配置。 (3)分工明确,合作良好。 (4)适应环境,具有弹性。

总之,良好的行政组织结构应该是以职能为中心,在数量上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在质量上相互协调适应,呈现出一个有机的、充满活力的网络整体。

32.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关系.。7-173/174

答:(1)市场经济对政府职能总的要求,即决定了政府具有宏观调控的职能、维护市场的职能和各种保障职能。

(2) 市场经济要求中央政府具有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

(3) 市场经济要求地方政府在中央统一法制规范下主要负责实施本地区的各种保障职能。 (4) 中央适度集权与地方适度分权相结合即均权制的优越性。 33. 简述行政组织编制总体设计的依据。11-283/284/285

答:(1)职能种类。职能决定原则是确定编制的第一个原则,也是确定编制的基本依据。职能的种类是确定各级行政组织机构多少、规模大小、员额多少的基本因素。

(2)人日数量、质量与人口密度。 (3)地域面积及地势地貌。 (4)经济发展水平。 (5)行政区划。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4.试述未来行政组织变革的趋势。12-328/329/330 答:(1)组织结构的扁平化。

(2)组织形态的网络化。

(3)组织边界的柔性化。

(4)组织形式的多元化。

(5)组织规模的小型化。

35.放松规制是美国当代行政组织改革的重要特点,请结合中国行政组织改革实践,对其进行评述。13-336/337

答:(1)美国行政组织改革以放松规制为其突出特点,但放松规制的改革规制不利于行政组织自我控制的一面,对放松规制提出了质疑。同时放松规制本身也不可能解决官僚体制所固有的一切问题。因而,放松规制的改革仍是一个实践尝试。即便如此,美国放松规制的改革对各国行政组织改革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2)放松规制的改革为私营部门的管理理念的导入提供了空间,如成本与效益、竞争、顾客至上等意识。随着政府规制的放松,也激活了政府的创新元素,为各国行政组织改革开拓了新的思路。

(3)美国放松规制的改革适应了信息时代政府管理的需求,也是解决规制过多过滥的问题的必然选择。但应看到,美国经过长期的实践,各级政府组织和公务员都基本上养成了按规制行事的方式和习惯。因此,放松规制不是不要规章制度,放松不必要的规章制度仍是以必要的规章制度为平台的,只有这样,才不会导致随意性的泛滥。

(4)但是,在有些国家,情况就不一样。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许多政府管理的规章条例还未形成体系,已有的规制还没有内化为公务员的信念,还没有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因此,各国不能盲目地跟在美国后面喊“放松规制”。只有当本国的规章制度已形成完备的体系、已内化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并使公务员养成自觉遵守规制的行为时,再进行以废除没必要的规制为内容的行政组织改革才是可行的。

(5)美国放松规制的改革,并不是放松或废除所有的规制。美国放松的只是那些对社会经济领域和行政组织自我管理的过细过滥的规制,而不是所有的规制。对那些社会政治统治方面的规制不是放松了,而是有所加强;对那些公共服务的职能不是减弱了,而只是转变那些过时、陈旧的规制的同时,还在根据行政管理中的新问题不断制订新的规章条例,如公共安全方面。对我国来讲,放松和取消的规制只能是那些与计划经济相适应、对现在已不必要的规章条例,而应大力加强的则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规制。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6.近年来,为打造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效率,某市对政府职能部门中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进行整合,设立市“公共资源中心”,并专门颁发文件规定该中心是统一为公众提供服务的行政组织。该中心下设公共工程招投标中心、市民投诉中心、政府采购中心、行政服务中心、人力资源中心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六大分中心。该中心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派员进驻,为社会与公众提供“一条龙”服务,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办事程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但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有的政府部门质疑该中心的设置缺乏法律依据,行政职能定位不清晰,因而不愿配合其工作。该中心对进驻的服务人员的管理也感到棘手:如果归中心管理,但他们不属于中心职员;如果不归中心管理,又有可能会因服务不好招致市民的投诉,影响中心形象。此外,由

于“公共资源中心”的设立是该市所独有的,没有对口的上级部门,在工作的协调与沟通方面受到体制的束缚。凡此种种,影响了该中心的有效运作。 问题:

1、结合相关的行政组织理论,分析该市“公共资源中心”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12-307 答:(1)各部门的工作既有重复,又有遗漏。

(2)设置缺乏法律依据,行政职能定位不清晰。 (3)政出多门,秩序混乱。

2、试结合行政组织设置的效能原则,谈谈如何才能推进该市“公共资源中心”的有效运作。10-253 答:(1)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尽量精简。 (2)层级与幅度要适中。 (3)进行专业化分工。 (4)简化办事程序。

第8篇:行政组织学

1、行政组织文化包含哪些层次?这些层次之间有何关系?

答:行政组织文化的结构内在地包括思想性的行政组织文化、制度性的行政组织文化和心理性的行政组织文化三个层次。

行政组织文化结构中的三个层次,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有其必然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同一性联系和差异性联系两个方面。同一性联系就是思想性的行政组织文化、制度性的行政组织文化和心理性的行政组织文化三层次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构成了一个无穷无尽的相互作用的网络

(1)思想性的行政组织文化是制高点:(2)心理性的行政组织文化是基础:(3)制度性的行政组织文化是中介:

差异性联系根源于三层次运动的不同步性。这种不同步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各层次自身特征和功能的差异造成的。

行政思想层次是行政组织文化结构中变动性最大、活跃性最强的层次,任何行政组织文化的变革都是从这一层次开始的。行政心理层次恰恰相反,变动的过程最为缓慢,一旦形成,就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它代表着行政组织文化的保守性与惰性,不一定随行政思想和行政制度同步运行,是行政组织文化发展变化的阻碍因素。行政制度层次的运动既受到行政思想和行政心理两层次的制约,又从与行政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中的直接交往中获得自身的规定性,产生与行政思想、行政心理两层次不同步的运动。

2、面对不确定的环境,行政组织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答:组织应对不确定性的内部策略主要包括:

1、资源的储备;2.平衡策略;

3、预测和计划策略;

4、平抑以及定量配给的策略

5、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组织应对不确定性的外部策略:

1、竞争策略;

2、合作策略;

3、参与管理;

4、公共关系

3、行政组织执行试点的作用及步骤有哪些?

答:⑴是为了保证行政组织执行的有效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而先对部分执行客体实施行政组织决策方案,获得全面推广的初步经验和评估资料;通过试点以获得检验决策方案是否有效以及进一步了解实情况的真实性与可行性,便于行政组织决策方案的有力执行或修正与改善。

⑵科学有效的试点安排有利于减少行政组织执行风险,使决策执行失败带来的损失减少到尽可能低的程度,有利于降低组织执行成本;

步骤:⑴选取典型部门、典型地区或典型单位作为试点对象, ⑵制定合理的试点方案,并进行各方面试点的情况摸底与测试分析。 ⑶根据试点情况进行科学总结,试点结果要求实事求是、综合调查、深层发掘和系统思考。

4、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的标准是什么?

答:(1)任务与组织平衡。 每个职位、单位、部门,一级行政组织的设置,刚好与所要行使的职能、任务相平衡。既能充分满足工作的需要,又能使每个组织和个人工作量饱满,使事有人做,人有事做,人与事得到最佳配置。(2)各个组织、人员之间按比例配置。 按照各个单位之间、各人员之间的工作衔接关系及其工作量的比例关系来设置单位和人员,使整个行政系统工作的流程能够畅通地、按比例地协调发展,没有因工作量设置不佳而使工作流程中断的现象。(3)明确分工,合作良好。分工的目的,一是使各个具体职能能够得到最好的执行,使各个工作人员能在专的基础上精深;二是为了更好地合作,使整个行政组织的职能因分工而又得到更好的、密切配合的执行。因此,如在相关业务隶属关系上,就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合作。对非隶属关系而又需要相互配合的平级单位,则要考虑建立一个协调委员会或者由某行政组织首脑来负责协调。(4)适应环境,具有弹性。 现代行政组织是一个适应环境的开放系统,组织系统能否适应环境,并且具有弹性,这是衡量组织结构是否合理的又一标准。任何组织都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适时地加以调整,使结构具有适

应性、伸缩性和应变性,以适应变化了的新环境的需要。

5、行政组织决策的法制化如何保证?

答:决策法制化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策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特别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组织决策的民主权利,并使组织领导者的决策权利受到法律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决策法制化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证。要实现决策法制化:

1、理顺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

2、决策程序法制化;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

6、矩阵组织结构有何特点?

答:矩阵组织结构的特点是:联系紧密,配合默契,专业化,效率高,灵活性应变性强。

7、行政组织管理未来有何趋势?

答:

1、行政组织的环境将更为动荡和复杂;

2、知识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3、战略性管理的重要。

4、利用信息科技,创新服务形态与治理形态;

5、更为弹性、有机式的组织机构。

1、行政文化对行政组织有何影响?

答:⑴行政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行政组织。⑵行政文化对行政组织产生聚合力量。⑶政文化对行政组织运作产生影响。

2、完善我国的行政组织监督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答:(1)健全监督独立机制,提高监督主体的法律地位。(2)建立监督协调沟通机制,提高监督主体的信息沟通和监督聚合力量。(3)强化权力制约机制,提高监督机关的权威性。要以权力制约权力,就必然要求制权力的监督权应大于或至少应独立地平行于被制约的权力,(4)完善行政组织监督的法律条例,加强行政组织监督和廉政建设的法律地位。(5)落实监督教育机制,提高监督人员素质。(6)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提高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行政组织激励有何特点?

答:(1)激励以公务员的心理作为出发点。(2)同一激励产生的行为表现在某一个公务员身上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受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表现也有所不同。(3)同一激励导致的行为表现在不同的公务员上有不同的反映,在不同的公务员身上诱出的行为表现则可能需要不同的激励。(4)激励的目的是调动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公务员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但这种调动和发挥不是无限的,它受公务员的主客观条件如知识能力、体力、年龄等的限制。(5)激励是要计算投人产出比率的。激励归根到底是为组织实现某种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它不能凌驾于目标之上,当激励需要支付的代价大于它所能产生的效益时,它就是不切实

际的。

4、在行政组织结构中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如何?

答: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研究表明,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某一特定规模的行政组织内呈反比关系。管理层次多,则每一层行政机构的管理幅度就窄;反之,管理层次少,则每一行政机构的管理幅度就宽。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结构。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窄的行政组织结构呈高金字塔型,是“尖型结构”;而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宽的组织结构则呈扁金字塔型,是“扁平结构”。不同形态的组织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特点。

1、行政组织结构发展的趋势有()A:扁平化B:弹性化C:网格化D:虚拟化

12、行政组织发展的内部动力因素包括( )A:行政组织目标和价值取向B:行政组织文化C:行政组织管理D:行政组织技术E:行政组织结构

11、行政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是()B:职能变革C:结构变革D:权力关系变革

10、行政组织文化按作用的领域来分,可分为()。C:总体行政组织文化D:区域行政组织文化

9、马斯洛按照需要的重要性和发生的前后顺序,将人的需要分为(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社交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

8、行政组织沟通按信息流向可划分为()A:上行沟通B:平行沟通C:斜行沟通D:下行沟通

7、行政组织外部监督主要包括( )A:国家权力机关监督B:政党监督C:司法监督D:社会监督

6、行政组织监督的内容包括()A:行政组织B:行政职责C:行政程序D:行政措施E:行政行为

5、行政组织监督的主体有()B:法定监督主体C:法律、政策的授权主体D:委托监督主体

4、冲突的类型主要有( )A:利益冲突B:目标冲突C:制度冲突D:道德冲突

3、决策方案设计的类型主要有( )A:例行设计B:类比设计C:渐进设计

2、按照行政组织决策主体的人数和决策权力分配的情况,可以把行政组决策分为()A:群体决策B:集体决策C:个人决策

10、按纵向层次的多少,可以把行政组织分为( )A:金字塔型B,扁平型C综合型

5、提出"在等级组织中,每一个成员都趋向于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层次”这一观点的是

()。A:彼得

6、生态行政组织理论的基础是()。C:环境理论

7、新公共行政学派的行政组织理论主张()。B:公平优先

8、马克斯・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应是()。C:官僚制

9、在下列行政组织理论流派中,特别重视研究行政组织中人的因素的是( )。B:行为科学

10、英国学者帕金森在《官场病》中指出一个机关趋于腐败时的征兆是()。D:豪华的办公大楼和考究的办公环境

11、根据雷格斯的生态行政组织理论,工业社会的行政组织模式是()。C:.衍射型

12、以梅奥为代表的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的人性假设是()C:社会人

1、社会组织中规模最大、管理范围最广的是( )。C:行政组织

2、下列组织中属于狭义的行政组织是()D:.国务院

3、行政组织在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被称为()。C:行政组织功能

4、行政组织高效运转的关键是()。D:权责体系

1、行政组织纵向分工的基础是()。B:层级制

2、我国各级政府的统计局属于()D:信息机关

3、按管理程序对行政组织进行分工易于造成()。C:割裂管理对象间的相互联系

4、行政组织结构的灵魂和核心是行政组织的()B:权力分配关系

5、在行政组织结构中,人、目标与权责的最初结合,构成了() A:.职位

6、行政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深层环境是()C:经济环境

4、行政组织的静态研究主要侧重于研究()A:组织结构C:组织体制D:组织类型

6、秦汉时期实行的三公九卿制中,三公是指( ) A:.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

5、西方行政组织理论发展阶段有( )A:统治行政时期C:管理行政时期D:服务行政时期

7、西蒙的组织影响论中认为组织的外部影响包括( )A:命令B:建议C:信息D:培训

7、决定行政组织的具体形式和地位的是()D:政体

8、影响行政组织生存与发展的一切要素的总和,构成了行政组织的() A:.环境

9、行政组织在创建良好宗教环境的措施中,其核心是()C:政教分离

10、期望理论是由()提出的。B:弗鲁姆

11、行政组织变革最大的阻力来自()。B:行政组织自身 “ 经济人 ” 特征

12、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 A:政务院

13、行政组织规模过度膨胀的主要原因是()B:官员自身利益追求

1、行政组织和特征是()A:权威性B:法制性C:系统性D:发展性

2、下列属于当代各国行政组织的社会功能的有()A:提供社会保障B: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D:环境保护

3、行政组织的无形要素包括()A:目标B:权责结构D:团体意识

8、巴纳德认为:组织作为一个协作系统,必须具备的要素有( )。A:共同的目标B:协作的意愿C:信息交流

9、行政组织分部化的方式有()A:功能分部化B:程序或设备分部化C:服务对象分部化D:地区分部化

第9篇:行政组织学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行政组织学网上作业题 第一章 行政组织概述

一、名词解释

1、组织

2、行政组织

3、非正式组织

4、强制性组织

5、功利性组织

6、规范性组织

7、互利组织

8、服务组织

9、政治组织

10、经济组织

11、正式组织

12、文化组织

13、群众性组织

14、霍桑试验

二、填空

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是(

);

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认为的设计而产生 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 );

3.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 ); 4.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行政组织是追求( ); 7.( )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8.1911年,泰勒发表了( )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 9.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

10.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了( )理 论;

11.在( )的基础上,奥梅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系统地阐 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三、选择题

1.“组织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有意识加以协调的活动或效力的系统”,对组织的界定给以上述表述的学者是(

) A 法约尔 B 巴纳德 C 穆尼 D 卡斯特

2.“组织是开放的社会系统,具有许多相互影响共同工作的子系统”,对组织的界定给以上述表述的学 者是( )

A 法约尔

B巴纳德 C 穆尼 D卡斯特 3.国家行政组织的本质特征是( ) A 权威性 B 阶级性 C 时代性 D 法制性

4.一切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行政功能的组织阐述的是组织的( ) A 狭义定义 B 广义定义 C 动态定义 D 静态定义 5.狭义行政组织是指( ) A 部门 B 科室 C 厂矿 D 政府系统 6.国家行政组织权威性的突出特征是( ) A 社会性 B 权威性 C 法制性 D 强制服从 7.从纵向看,行政组织的层级结构是( ) A 漏斗型 B 马鞍型 C 矩形 D 金字塔型 8.行政组织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 A 组织目标 B 机构设置 C 法律制度 D 团体意识 9.行政活动的支点是( ) A 行政人员 B 行政制度 C 行政组织 D 行政权力 10.行政组织的基础是( ) A 行政机关 B 行政科室 C 行政部门 D 行政机构 11.提出社会分工是国家行政组织存在基础的是( ) A 柏拉 B 卢梭 C 亚里士多德 D 洛克 12.组织理论之父是( ) A泰罗 B 韦伯 C 法约尔 D 德鲁克 13.提出“社会人:理论的是( ) A 泰罗 B 韦伯 C 法约尔 D 梅奥 14.提出“有限理性”决策原理的是( ) A 西蒙 B 孔茨 C 法约尔 D 梅奥 15.最早提出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美国学者是( ) A 圣吉 B 科恩 C 帕金森 D 韦尔奇

四、简答题

1、行政组织的含义

2、统治行政含义和特征

3、组织的构成要素

4、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5、行政组织的特性

6、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

7、行政组织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8、行政组织的性质

9、现代行政组织的特征

10、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

五、论述题

1、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

2、行政组织在政治、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行政组织与经济发展

第二章 组织理论

一、名词解释

1、需要层次理论

2、帕森斯

3、理性——法律权利

4、成熟——不成熟理论

5、棱柱模式理论

6、组织环境

7、内部环境

8、外部环境

9、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

10、环境的不确定性

11、行政组织结构

12、组织结构的分化

13、行政组织结构的层级化

14、行政组织结构的分布化

15、组织的“显结构”

16、组织的“潜结构”

19、组织本质论20、组织环境论

21、组织平衡论

22、组织要素论

23、组织沟通论

24、组织责任道德论

25、领导职能论

二、填空

1.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

);

2.( )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3.马斯洛在其代表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 ); 4.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 )理论; 5.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 6.( )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7.( )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

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 面; 8.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诸要素为( ); 9.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 ); 10.组织界限之外和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称为组织的( ); 11.在单位和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为( );

12.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为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 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处理事务,不受上级机关干涉的组织结构体系为( ); 13.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 机关处理时无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行事的组织结构体系为( );

14.20世纪60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书为( );

三、选择

1.法约尔一般组织管理理论的核心是(

) A 管理幅度 B 十四项原则 C 科学管理 D 官僚组织 2.官僚制也称谓( ) A 幅度制 B 泰罗制 C 分权制 D 科层制 3.提出组织本质是一个协作系统的是( ) A 圣吉 B 科恩 C 巴纳德 D 韦尔奇 4.生态学理论的基础是( ) A 系统理论 B 馄饨理论 C 协同理论 D 突变理论 5.组织结构垂直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

);

A 层级化

B 分部化 C 平行化 D 垂直化 6.行政组织结构横向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 )

A 层级化

B 分部化 C 平行化 D 垂直化

7、组织结构的“潜结构”的构成因素包括(

)

A 目标认同程度 B 价值趋同程度 C 气质协调程度 D 能力互补程度

8、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可划分为(

)。

A 组织的“权利结构”

B 组织的“智能结构” C 组织的“显结构” D 组织的“潜结构”

9、组织结构分化的方式和途径为( )

A 交叉整合

B 职能分解 C 平行分化 D 垂直分化

10、伯恩斯和斯塔克将组织结构划分为(

)

A 机械式组织结构

B 矩阵式式组织结构 C 平行式组织结构 D 有机式组织结构

四、简答

1、传统组织理论的评价

2、系统和权变的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

3、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

4、现代组织理论的特点

5、组织分析的标准

6、美国管理学会所提出的“良好组织十准则”

7、传统和古典的组织理论科学管理学派的组织观点

五、论述

1、贝克哈特认为良好组织的判断标准

2、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评价

3、权变组织理论

4、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主要观点

5、试论行政组织结构设计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章 组织结构

一、名词解释

1、管理层次

2、管理幅度

3、集权式组织结构

4、分权式组织结构

5、直线式组织结构

36、直线职能是组织结构

6、事业部式组织结构

7、矩阵式组织结构

8、组织结构设计

9、国务院办公厅

10、总理负责制

11、村民委员会

12、民主区域自治制度

二、填空

1.组织结构垂直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

); 2.行政组织结构横向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 );

3.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称谓( ); 4.国务院是由(

)组织产生; 5.国务院是最高国家( );

6.秦朝的裙县制奠定了以( )为特征的行政建制; 7.我国地方各级政府是( )的执行机关; 8.省级政府每届任期( );

9.中国当前的城市,在行政级别上分为( )各层次;

10.市级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并接受( )的统一领导; 11.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 )、和自治县

12.( )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产生,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

三、选择

1.行政组织结构最典型的形态是(

) A 综合型 B 金字塔型 C 层级型 D 部门型 2.最早提出事业部制是( ) A 韦尔奇 B 福莱特 C 法约尔 D 斯隆 3.网格化的基本逻辑的载体是( ) A 部 B 产品 C 社区 D 层级 4.垂直分化也称谓( ) A 部门化 B 扁平化 C 弹性化 D 层级化 5.行政组织最早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是( ) A 职能制 B 部门制 C 扁平制 D 直线制 6.事业部制最早提出是在( ) A 美国 B 英国 C 日本 D 中国 7.分部化最简单的含义是( ) A 协作 B 分工 C 程序 D 层级 8.通过减少中间管理层次、裁剪冗员建立起的一种紧凑组织结构称为( ) A 部门化 B 扁平化 C 弹性化 D 层 9.网格化产生于(

) A 20世纪90年代 B 20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60年代 D 20世纪40年代 10.矩阵组织肇始于( ) A 英国

B 日本 C 德国 D 美国 11.我国省级政府包括(

)

A 特别行政区政府

B 自治区政府 C 直辖市政府 D 12.县级政府包括(

)

A 自治县

B 市辖区 C 自治旗 D 旗 13.乡级政府行使的职权有(

)

A

B 行政执行圈

C 行政管理权 D 行政保护权 1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

)

A 自治区

B 人民政府 C自治州 D 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 15.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

)

A 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B 独立的地方财政权 C D 立法权 16.组织管理心里主要由(

)组成。

A

B 个体心理

C 组织心理 D 群体心理

四、简答

10、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

2、首长制,委员会制

3、完整制和分离制

4、集权制与分权制

5、我国行政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

6、垂直管理及其利与弊

五、论述

1、论述现阶段中国政府间职责配置——职责同构

2、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与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第四章 组织设计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组织结构

2、工作再设计

3、行政组织领导

4、领导影响力

5、行政组织决策体系

二、填空

1.20世纪90年代初陈国权开始研究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并提出了( )(OLST)。 2.组织学习的研究开始于( )。

3.行政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起源于( )的影响。

4.行政组织文化主要包括行政制度文化和行政领导文化,但是受( )的客观影响。 5.根据行政组织文化产生的时间,行政组织文化可以分为( )和( )。

6.行政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它能把组织成员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汇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我们把这种功能称为( )。

7.行政组织文化相比于正式的组织规章制度的控制作用,它具有( )的特征。

三、选择

1、组织设计中应注意组织设计的程序问题。一般来讲,组织设计的程序可有两种( ) A 计划设计 B 演绎设计 C 归纳设计 D项目设计

2、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对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使工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以此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工作再设计的途径和方案为( )

A 工作轮换 B工作系统化 C 工作扩大化 D 工作丰富化

3、促进组织活动一体化的手段和途径主要有( )

A 目标手段 B 政策手段 C 组织手段 D 信息沟通手段

4、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其他生物的和机械的系统的结构都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 )

A 稳定性 B 层级性 C 相对性 D 变异性

5、.组织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改变,分别是( ) A 行为的改变 B 组织体系的改变 C 组织成员认知的改变 D 组织人员结构的改变

6、.行政组织学习的类型可分为( ) A 循环学习 B 双环学习 C 单环学习 D 三环学习

7、.行政组织学习的途径包括( ) A 组织学习 B 试验 C 外部咨询

D 经验学习

8、目前在理论界,对行政组织文化的理解主要有( ) A 大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B 小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C 辩证综合的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D 选择吸收的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四、简答

1、简述组织结构整合或一体化的途径与手段?

2、简述行政组织设计的程序与步骤?

3、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遵循哪些原则,选取怎样的途径?

4、拟定方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论述

1、试论行政组织结构设计及影响因素分析

2、论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障碍及其改进方式。

第五章 非正式组织

一、名词解释

1、非正式组织

2、正式组织

3、群体归属意识

4、群体凝聚力

二、填空

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是分工关系的组织为( )

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认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 )

3、社会组织中规模最大的是( )。

4、行政组织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者,具有( )

5、保护环境属于体现为行政组织的( )

6、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 )。

7、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

三、选择

1、行政组织是追求( )的组织。

A 个人利益 B 公共利益 C 群体利益 D 集团利益

2、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人们把组织分为( )。 A 正式组织 B 非正式组织 C 经济组织 D 公益组织

3、我国行政组织文化正在向( )迈进。

A 法治型文化 B 开放型文化 C 参与型文化 D服务型文化方向

4、.以资料为基础的组织发展技术包括( ) A 调查反馈法 B 资料收集法 C 职位期望法 D 信息筛选法

5、.组织中的工作和绩效,都要通过人的行为来完成。以行为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 A 职工事业发展计划辅导 B 敏感性训练 C 团队建设 D 过秤咨询

6、世界银行在其199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以下几项基础性的任务处于每个政府使命的核心地位,这些使命是( ) A 保持非扭曲的政策环境 B 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 C 最求利益最大化 D 保护环境

四、简答

1、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2、非正式组织的形成

3、非正式组织的正向功能

4、非正式组织的反向功能

5、非正式组织的运用

6、认知非正式组织的有益性和危害性的特点

7、简述正式组织及其特征

五、论述

1、试述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

第六章 组织冲突

一、名词解释

1、冲突

2、工作冲突

3、直线/职能冲突

4、仲裁解决法

二、填空

1、合作意向都很高,宁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对方达到目的的冲突处理模式为( )

2、缓解策略比回避策略更(

)。

3、冲突属于( )性行为。

4、( )是管理冲突的基础。

5、行政组织冲突产生的客观原因是( )。

6、根据群体的成因分类,可把群体分为( )和( )。

7、(. )是一个中性的概念。

8、(. )是领导者的最基本职责。

9、从某种意义上讲权力是一种( )。

10、领导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为( )的研究。

三、选择

1、现代观点认为,冲突(

)。

A 具有建设性

B 具有破坏性 C 既具有建设性又具有破坏性 D 具有消极性

2、组织中最佳的冲突状态是(

)。

A 适度冲突

B 高度冲突 C 低度冲突 D 没有冲突

3、解决冲突最基本的策略是(

)。

A 缓解策略

B 回避策略 C 正视策略 D 引起策略

4、冲突处理的模式有( ) A 回避型 B争斗型 C 克制型 D妥协型

5、冲突的特性有( )

A 客观性

B 主观性 C 妥协性 D

6、符合现代冲突观点的是( )

A 冲突越少对组织越有利 B 冲突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C 有些冲突对组织具有破坏性 D 有些冲突对组织具有建设性

7、根据冲突发生的方向,可将冲突分为

A 横向冲突

B 纵向冲突 C 双向冲突 D 直线/职能冲突

8、回避策略中,解决冲突的方法包括( )

A 忽视

B 分离 C 限制 D 隐藏

9、减少冲突的策略主要有( )

A 谈判

B 设置超级目标 C 第三方介入 D 结构调整

10、根据冲突的内容可把冲突分为(

)

A

B 权利冲突

C 认知冲突 感冲突

11、冲突经历的阶段包括(

)。

A 潜代阶段

B 认知阶段 C 行为阶段 D 产生结果阶段

四、简答

1、冲突的意义

2、冲突的根源和表现形式

D 情

3、冲突模式

五、论述

1、布朗关于处理冲突的对策

2、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

3、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引起冲突

第七章 行政组织类型

一、名词解释

1、领导组织

2、业务组织

3、幕僚组织

4、事务性组织

5、内部管理组织

6、技术型组织

7、咨议性组织

8、监督性组织

9、顾问组织

10、决策组织

11、信息组织

12、派出组织

13、分支组织

14、中央行政组织

二、填空

1 下列属于狭义上的行政组织的是( )。

2 在古埃及掌握着立法、行政、司法、军事大权的是( )。

3 在我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中,主管全国人事的是( )。

4在我国历史上提出政权和治权相区别,主张实行“五权分立”的是( )。

5职位是( )。

三、选择

1、行政决策的特征主要是(

)。

A 主体的他特殊性 B 决策内容的特殊性 C 决策依据的特殊性 D 决策人员的特殊性

2、宋朝的地方行政组织有( )

A 路 B 州 C 区 D 县

3、行政组织的物质要素包括的( )

A 人员 B 经费 C 物资设备 D 方案

4、三公九卿制的“三公”是指( )

A 尚书 B 丞相 C 太尉 D 御史大夫

5、行政组织自身管理的一般方法有( )

A 规制型管理 B 情感型管理 C 强制性管理 D 市场化管理

四、简答

1、领导组织的主要职能

2、业务组织的类型

3、幕僚组织的性质

4、行政决策的特点

5、如何建立行政决策的制度环境

6、行政监督的分类

7、信息组织的种类

8、国务院的组成部门

9、地方行政组织的类型

五、论述

1、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联系实际,试论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外策略。

第八章 组织关系

一、名词解释

1、信息处理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

3、协调

4、组织沟通

5、正式沟通

6、非正式沟通

二、填空

1.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此种形式的信息沟通为(正 式沟通)。

2.信息的发送者与接收者以写实、会谈、讨论的方式进行的交流与信息反馈,直到双方共 同了解为止,这种沟通形式为(双向沟通)。

3.组织中的成员、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与决策层进行的信息交流,如下级向上级定期或不 定期汇报工作,进行情况或问题的反映等,这种沟通形式为(上行沟通)。

4.组织中自上而下进行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如上级意见、文件、政策的下达等,这种沟通 形式我们称之为(下行沟通)。

三、选择

1、从组织沟通的一般模式和组成要素来看,组织沟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A 动态性 B 互动性 C 不可逆性 D 环境制约型

2、以组织结构及其运行程序为依据和标准,组织信息沟通的形势和类型可划分为以下几种 ( )。

A 下行沟通 B 上行沟通 C 平行沟通 D 平型关图

3、根据沟通是否需要第三者介入传递,我们可将沟通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

A 直接沟通 B 间接沟通 C 跨领域沟通 D 双向沟通

4、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会形成和出现不同的沟通结构形式,这便是沟通的网络,一般来 讲,组织沟通网络可分为两大类( )。

A 链式沟通网络 B 网状沟通网络 C 正式沟通网络 D 非正式沟通网络

5、根据国外组织行为研究者的试验和探究,正式沟通网络有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

A 链式 B Y式 C 星式 D 全通道式

6、戴维斯在《管理沟通与小道消息》一文中指出,口头传播方式的非正式信息交流渠道或 形式主要有( )。

A 单线式 B 流言式 C 偶然式 D 集约式

7、在组织沟通中,由信息传递的媒介形式引起的障碍主要有( )。

A 语言障碍

B 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 C 语言介质障碍 D 发出信息者障碍

8、组织沟通中存在的客观性障碍主要有( )。

A 时间错差引起的障碍

B 空间距离引起的障碍 C 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 D 下行过量引起的障碍

四、简答

1、沟通在组织中的作用

2、沟通的障碍

3、沟通的改善

4、美国管理协会提出的“良好沟通的十项建议”

5、正式信息沟通网络结构

6、协调的类型

7、协调的改善

8、合作的条件

9、合作的种类

10、合作的制约因素

11、合作的改进

12、简述非正式沟通其优缺点?

13、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原则?

五、论述

1、群体凝聚力的主要作用?

第九章 组织环境

一、名词解释

1、组织环境

2、组织的一般环境

3、行政的具体环境

4、组织的内部环境

5、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

二、填空

1、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诸要素为( )

2、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 ) 被称为组织的内部环境

3、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 )

4、影响行政组织的外部环境的诸方面中,最基本的方面是( )

三、选择

1、行政组织环境的基本特点为( ) A 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B 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 C 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 D 行政组织环境的相互作用性

2、.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 )

A 内部环境 B 政治环境 C 外部环境 D 经济环境

3、邓肯从组织环境的( )两个维度对影响组织的环境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A 简单与复杂 B 静态与动态 C 横向与纵向 D 单向和双向

4、组织的环境大致可以分为( )和( ),他们都不同程度的对组织的管理带来影响。 A 经济环境 B 一般环境 C 外部环境 D 工作环境

5、依据邓肯的环境模式理论,从简单与复杂、静态与动态两个维度,组织存在的环境状态分别是( ) A 静态—简单的环境 B 静态—复杂的环境 C 动态—简单的环境 D 动态—复杂的环境

四、简答

1、行政组织的环境

2、行政组织的具体环境

3、艾德奇的关于行政组织环境的维度

4、组织的一般社会环境

5、团体社会环境

6、利克特关于组织气候的七个变数

7、优等系统二十个指标

五、论述

1、组织应对不确定性的内部策略

2、组织应对不确定性的外部策略

第十章 组织变革

一、名词解释

1、组织变革

2、团体意识

3、组织发展

4、行政组织文化

二、填空

1、罗宾.特斯克兹认为,组织变革的方式取决于组织成员的( )和( )的组合,提出了情景变迁模式。

2、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按( )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

3、系统变革模式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 )、( )、( )和( )四个因素构成,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牵动和引起系统的变化。系统变革模式的创始人为利维特。

4、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薛恩在其( )一书中提出了适应性变革循环模式。

三、选择

1、.组织变革并非凭空产生,它是有原因的。组织变革的动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把组织变革的动因分为两大类( ) A 外部环境因素 B 经济环境因素 C 政治环境因素 D 内部环境因素

2、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成三种( )

A 独权 B 分权 C 揽权 D 授权

3、罗宾.斯特克兹于1972年提出情景变革模式。他认为,组织变革的方式取决于组织成员的技术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的组合。根据这种不同组合,他提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变革形态( ) A 自然性变革 B 指导性变革 C 合作性变革 D 计划性变革

4、组织变革要取得预期的成效,必须遵循科学的、合理的变革步骤或程序。美国学者凯利认为,组织变革需要经过以下步骤或程序( )

A 观察 B 诊断 C 执行 D 评估

5、.心理学家烈文从人的心理机制的变革角度,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变革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 A “解冻” B “缓和” C “改变” D “再冻结”

6、根据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组织变革阻力产生的原因为( ) A 心理上的抵制 B 经济原因引起的抵制 C 组织本身的阻力 D 社会的原因

7、组织诊断是组织变革的重要步骤和必要环节。组织诊断一般着眼于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 ) A 组织结构 B 组织程序 C 信息与控制 D 组织行为

四、简答

1、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的有计划的变革过程

2、怎样克服阻力

3、成功变革的条件和原则

4、我国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原则

5、简述格雷纳组织变革模式?

五、论述

1、试论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消除。

第十一章 行政绩效

一、名词解释

1、行政效率

2、绩效管理

3、绩效评估

4、标杆管理

二、填空

1.( )一般指行政组织投入到管理中的资源,其关心的是行政组织的投入。

2.效果通常是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其关心的是( )。

3.( )就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其关心的是手段问题。

4.在影响组织的各种因素中,( )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

5.人的行为首先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内在的愿望与冲动,即( )。

6.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 7.赫茨伯格的双因素包括( )和( )。

8.期望理论中的激励力量取决于( )和( )的综合作用。

三、选择

1、绩效管理有哪些主要活动 ( ) A 计划绩效 B 监控绩效 C 评价绩效 D反馈绩效。

2、在选择绩效评估指标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 目标一致性 B 可测性 C 独立性 D 差异性

3.行政组织绩效的外延,除了内部的管理绩效,还包括( ) A 政治绩效 B 计划绩效 C 社会绩效 D 经济绩效

4.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以下构成要件( ) A 计划绩效 B 监控绩效 C 评价绩效 D反馈绩效。

5.指标绩效包括的要素有( ) A 考评标准 B 考评要素 C 考评标志 D 考评制度

6.经济人假设理论的“经济人”又称( )

A 唯利人 B 实利人 C 双面人 D 唯利是图人

7( )属于人本管理机制

A 动力机制 B 约束机制 C 选择机制 D 保障机制

8.对人力资本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人力资本具有创造性 B 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 C 人力资本具有积累性 本具有收益性

9 (

)属于人力资本投资的特性

A 动态性 B 静态性 C 连接性 D 收益形式多样化

10 ( )属于人力资本投资支出

人力资 D A 实际支出 B 心理损失 C 直接支出 D 时间支出

四、简答

1、绩效管理的特点

2、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

3、绩效评估的意义

4、科学发展观

5、衡量行政效率的困难

五、论述

1、评析古典组织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

第十二章 行政组织中的决策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组织决策

2、行政组织决策的程序

3、行政组织决策体制

4、伊斯顿的系统分析模型

5、决策科学化

6、决策民主化

7、决策法制化

8、决策程序法制化

9、行政组织决策的中枢系统

10、参谋咨询系统

11、情报信息系统

二、填空

1、行政组织决策是以( )为后盾。

2、( )是行政组织决策的中心

3、行政组织决策的目的是为了( )。

4、(

)是行政组织决策科学化的基础。

5、( )的决策后果可以预测,需要冒一定风险。

6、( )是行政组织进行决策的起点。

7、在决策理论研究领域,杜鲁门提出了( )。

三、选择

1、现代行政组织决策体制包括( )。

A 中枢系统 B 参谋咨询系统 C 情报信息系统 D 管理信息系统

2、实现决策程序法制化,应该规范的程序由( )。

A 调查程序 B 方案设计程序 C 可行性论证程序 D 社会交流程序

3、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的可靠程度的不同,决策可分为( ) A 保险性决策 B 决定型决策 C 风险型决策 D 不确定型决策

4、正确的决策目标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 A 定量化 B 保质性 C 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D 要明确责任

5、.西蒙的决策过程包括( ) A 情报活动阶段 B 设计活动阶段 C 抉择活动阶段 D 审查活动阶段

6、.西蒙指出,决策有( ) A 程序化决策 B 非程序化决策 C 风险性决策 D 不确定性决策

四、简答

1、行政组织决策的特征

2、行政组织决策的方法

3、政府决策的全过程为渐进调整过程的根本原因

4、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科学化。

五、论述

1、行政组织决策的类型

2、行政组织决策的程序

3、组织决策的科学化

4、组织决策的民主化

5、组织决策的法制化

第十三章 国家结构形式

一、名词解释

1、国家结构

2、国家结构形式

3、单一制

4、管辖对象

5、管辖方式

6、单一制下的地方自治

7、联邦制

8、本源性权力

9、联邦国

10、中央集权的联邦制

11、行政区划

12、行政区域

13、地方行政单位

14、地方行政建制

二、填空

1 .组织发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调查反馈方法和实验室培训运动。它的先驱是法国心理学家( )。

2.1957年麦格雷戈应邀到联合碳化公司与公司人事部门联合成立顾问小组,把实验室训练的技术系统地在公司使用。这个小组后被称之为( ) 3.作为一套极有系统的组织发展方案,格道式发展模式的目的在于( )。此模式创立者为布莱克和默顿。

三、选择

1.下列因素中属于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有( ) A 工作富有成就 B 工作达到自身满足 C 工作本身的重要性 D 工作保证生活质量 2.推行目标激励理论的主要困难是( ) A 目标的难易程度 B 目标难度的确定 C 目标量化 D 目标质的规定 3.群体发展大致经历的阶段有( ) A 形成阶段 B 磨合阶段 C 成长阶段 D 成熟阶段 4.群体意识主要包括( ) A 群体归属意识 B 群体认同意识 C 群体冲突意识 D 群体促进意识 5.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是( ) A 时代性 B 权威性 C 综合性 D 执行性 6.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 ) A 法律 B 习惯 C 职位 D 暴力 7.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 ) A 才能因素 B 品格因素 C 情感因素 D 知识因素

8.勒温将领导者的作风分为( )三种类型。 A 转制 B 强制 C 民主 D 放任

9.费德勒提出的情景因素有( ) A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B 任务的结构 C 形象影响 D 职位权力

四、简答

1、国家结构形式的主要内容

2、现代国家结构形式的共同的基本特征

3、国家结构形式的分类

4、英国中央政府的主要职权

5、英国地方政府自治权管辖的事项

6、法国中央政府的职权

7、民主集中的单一制的内容

8、联邦制三个基本的构成要素

9、本源性权力的归属划分的三种类型

10、地方行政建制按其设置目的与功能分的类型

五、论述

1.论述21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

第十四章 政治制度框架

一、名词解释

1、国务院制度

2、立法机关

3、司法机关

4、司法体制

5、司法体制的一元制

6、司法体制的二元制

7、司法体制的多元制

8、大陆法系普通法院

9、英美法制普通法院

10、行政法院组织

11、司法行政机关

二、填空

1、1954年宪法规定,我国实行的行政组织体制是( )。

2、实行首长制的典型国家是( )

3、下列属于美国总统的直属机构的是( )

4、我国国务院部门设置数量达到最高点是在( )

5、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是( )

6、行政组织编制的性质不包括( )

7、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

8、三公九卿制始创于( )

三、选择 1.由于团队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不同,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比较常用的团队建设的方式或模式有( ) A 目标建立模式 B 问题分析模式 C 角色分析模式 D 人际模式

2.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透视组织,给予不同的定义,目前学界对组织界定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 ) A 静态的组织观 B 动态的组织观 C 生态的组织观 D 精神的组织观

3.美国学者艾桑尼以组织中人员对上级服从程度、上级对下级权力运用的关系,将组织划分为( ) A 强制性组织 B 功利性组织 C 规范性组织 D 公益性组织

4.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划分为( ) A 互利组织 B 服务组织 C 企业组织 D 公益组织

5.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大体都发挥三种功能( ) A “分散”功能 B “聚合”功能 C “转换”功能 D “释放”功能 6.组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权责体系,构成组织权责体系的三大要素为( ) A 职位 B 职务 C 职权 D 职责

四、简答

1、现代政府制度的分类

2、内阁制主要特征

3、总统制度主要特征

4、半总统制特点

5、中国国务院制度主要特征

6、立法机关的性质

7、两院制的各自优势

8、司法机关的演进

9、司法机关的认定标准

10、检察机关的职权

11、司法行政机关的主要职责

12、司法审查的范围i

五、论述

1、试述国务院的法律地位。

第十五章 现代中外行政组织

一、名词解释

1、英国责任制内阁

2、总统直属机构

3、独立行政管理机构

4、总理负责制

二、填空

1、法国确立“半总统制半议会制”是在( )

2、古罗马帝国时期,掌握最高行政权力的是( )

3、英国确立议会制的君主立宪政体是在( )

4、实行三权分立制度最为典型的国家是( )

5、确立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是( )

6、我国古代主管监察的御史台设立于( )

7、1949年我国最高行政机关是( )

8、马基雅维利的代表著作是( )

9、主张扩大行政部门权力的学者是( )

三、选择

1、以下属统率机关的有( ) A 图务院总理 B 省长 C 乡长 D 镇长

2、古典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 泰勒 B 法约尔 C 戴维斯 D 韦伯

3、韦伯对行政组织理论的建构是从权利分析开始的,认为存在着三种纯粹形态的合法权力,它们是( ) A 强制的权利 B 理性—法律的权力 C 传统的权力 D 超凡的权力

4、里格斯指出,“棱柱型社会”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 A 异质性 B 独特性 C 形式主义 D 重叠性

5、里格斯在他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中,将社会形态划分为( )三种基本模式。 A 农业社会 B 商业社会 C 棱柱社会 D 工业社会

四、简答

1、地方行政组织的职能

2、美国内阁和英国内阁的区别

3、总统的地位及职权

4、总理的地位及职权

5、市管县的弊端

五、论述

1.试论行政组织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上一篇:网络诈骗的案例下一篇:建筑劳务分包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