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背诵唐诗

2022-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为什么要背诵唐诗

为什么一定要背诵

背诵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一个人会不会背,背后记住的东西的多与少,就是能力的体现。甚至可以说,一个人背诵的功夫能决定他一生的成就。鲁迅先生就是因为读得多,记得牢,才编成了中国第一部小说史。现在许多同学,阅读分析能力不强,表达能力不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脑中无“米”,说起话来、作起文来当然困难。将来做学问、搞研究,也只有积累的知识多了,才能融会贯通,才容易产生新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新观点。背诵能力,此时就转化成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转化成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国著名考古学家谢里曼就曾采用“完全背诵法”学习外语,并取得了显著成绩。靠这种方法,他学会并精通了法文、荷兰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等15种语言。 学语言有一个从“死”到“活”的过程。“死”的东西多了,熟能生巧,慢慢就会变“活”。死记硬背到一定的时候,便会“死”去“活”来。所谓“死”,就是原始的语言积累,创建个人的语料库,语料库丰富了,一旦掌握了运用技巧,就能随意提取,运用自如,死的语言材料便“活”起来了。学语言就是这样,无捷径可走。记忆是智慧之母,培根(Bacon)也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当代法国人又总结了一个公式:记忆=成才。事实上,许多英语大家在学习初期都有记忆背诵的经历。许国璋先生在《回忆学生时代》一文中,谈到他在嘉兴秀城中学学习外语时:“寒假在家,出书试读,再读,在梦中背书。开学,起立大声背书,一口气即是5页。”“英文课重名篇朗读”,“易懂之段即时读即时背”。

背诵的几个要点:1.在精力充沛时背。2.重复。有些人说一个单词我为何就是背不过呢?——你重复的太少了。要想背诵不但要重复,还应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复。比如,背100个单词,你在第一天晚上背一遍,然后第二天早上再重复一遍,第二天中午再重复一遍……几个轮回下来,这100个单词一定就背下来了。3.理解了再背 4.用中文帮助背诵。 背诵对英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夸张一点说,一个人背诵了什么水平的文章,他的英语就将可以达到什么水平。你背过了莎士比亚,很可能有一天你就会写出莎士比亚式的文章:起初你或许只是在模仿,但经过一个阶段,你就会写得很娴熟了。你背过了一个伟人所有的演讲,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也具有了他的思维方式,他的语言风格,他的逻辑结构……有句名言说,要想成功就要站到巨人的肩膀上。背诵是英语学习中站到巨人肩膀上最好的方法。因此,你一定要去记忆和背诵。

第2篇:语文,为什么要背诵

人,只要活着,就要动脑筋想,张开嘴说,拿起笔写。想什么,怎样想,有个内容和思路的问题;同样,说和写也有个材料和条理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解决得比较好,光靠自己拍脑袋不行,得向前人、旁人虚心学习。一切从零开始,既没必要,也不可能。

就拿遣词造句来说,不能因为狼比狗坏就把“狐群狗党”说成“狐群狼党”,你不能胡编乱造;“说相声”不能说成“讲相声”,“说”和“讲”虽是同义词,你不能乱搭配。老舍由师范毕业当了小学校长以后,对母亲说:“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从有关描写看来,他母亲没有回答他的话,只留下一串串的眼泪。这一情景怎么表达?老舍在《我的母亲》中是这样写的:“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读来觉得简洁、真切、生动。你要提高自己遣词造句的水平,非向别人学习不可。

怎样学习?光看不行,非读不可;光读不行,还得靠背,通过背把它记熟记牢,把别人想的内容和思路,说与写的材料和条理一一印入自己的心田,在不知不觉中流向你的舌头和笔头。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读再读反复读,自然就背熟了。“万卷”,是极言其多,并不是非九千九百九十九卷加一卷不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的是三百首,也无非是讲要多“熟读”一些。总之,会背的诗文得有一定的数量,太多,时间不够;太少,如雨落大海,起不了什么作用。当然,背的一定得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如此,才会真正受益。

背诵,对很多同学来说是一件“苦事”。为了完成任务,往往死记硬背,像挤牙膏一样,想一句背一句,甚至想一个字背一个字,结结巴巴,不但原文的情味在他的背诵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且背过很快就会忘记得干干净净。这样背书,益处不大。背书应当自然成诵,像流水一样自然而然地流泻出来,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书上的文句都是我自己嘴里说出来的话语似的,书上的意思都是从我自己心里生发出来一般。只有自然成诵,才能把书上的营养真正化为自己的血肉,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值得背诵的文章,一般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自然成诵的过程就是不断体验名家名篇思想感情的过程,不断领悟名家名篇语言魅力的过程,也就是使自己变得“文质兼美”的过程。自然成诵的名家名篇多了,你的思想境界、语言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背诵,除了多读、熟读,固然没有什么“秘诀”;但也不可不讲究方法。其一,先求理解,懂了就比较容易背。不懂就背,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事倍功“无”。在背之前,文意、段意、句意、词意应当有个较为准确、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全文的脉络、结构和一些关键性语句及其上下文之间的关系都得了然于胸。像朱自清的《春》第二自然段开头的“一切”概括下文所描写的山、水、太阳、小草、树木等等,懂得了“一切”的所指,下面的文句就比较容易背。又如最后三个自然段,由“娃娃”而“小姑娘”而“健壮的青年”,春天就像这样在“生长”着,懂得了作者的这一思路,比死记硬背要快要好。其二,必须读对。字音、句读、语气、句调等如果读得不对,即使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你背熟的也是错的东西,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其三,不能心急,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一段一段地背;一段之中,要一句一句地背,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如操之过急,反而容易忘记。试背的时候,如果背不下去了,不要马上翻课本,要反复追忆,实在想不起了,再看,就会记得更牢。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讲的方法都是辅助性的,最要紧、最根本的还是多读、熟读,不是为了背而去读,而是一遍又一遍用“心”去读。古人早就说过,“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用“心”去读,读它七八十遍甚至上百遍,最后你即使不把注意力集中于背诵,书上的语句也能从你口中顺顺畅畅地倾泻而出。这样,当你说话、写作时,你所背文章中语词、句式就会自然而然地涌向你的舌头和笔头,你的所思所感也会逐渐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实际上,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宋代朱熹就特别强调“自然诵”。问:“书如何读?”曰:“读书无甚巧妙,只是熟读。” 工夫本自熟中出。读书之法,先要熟读。须是正看背看,左看右看。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复玩味。“熟”须是“十分烂熟”“烂泥酱熟”,为此,“读书者须将此身葬在此书中,行住坐卧,念念在此”,从而进入进“不忍舍去”的“悦”的境界。古人还强调“记遍数”,“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遍数究竟多少?他未作规定,只是说“但百遍时,自是强五十遍时;二百遍时,自是强一百遍时”。一般地说,看和读都是由读物的言语形式通向它的思想内容的途径,读从言,和看不一样,必须发出声音,默读、阅读是后起之义。读把无声文字还原为有声语言,在这还原过程中就有可能比看更容易、更快捷、更全面地把握它的思想内涵,特别是进入它的情感状态、精神世界。当然,只有“熟读”“背得”才能把书中的营养化为自身的血肉,将所知化为所有,使其附着、渗透于自己的心理结构。

读书背书是一生一世的事情,但少年却是最佳时期,因为这时记性特好,背下来的书到老都不会忘记。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直到暮年还每天读书抄书,但是他说:“随抄随记随忘记,偏记儿时读过书”。著名作家、诗人邵燕祥在回忆他是怎样学习语文的文章中写道:“年纪大了,记忆力日衰。但早年记诵的一些断章警句,还时时浮上心头。我因为背书不愿意出声,记得不牢,吃亏不少。……背诵,不仅有助于理解、领会,对于音调铿锵的诗文,这更是整体审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巴金说他少年时熟读《古文观止》,“这两百多篇文章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老师。”茅盾在年轻时能够流畅地背诵整部《红楼梦》,这于他后来的写作确实大有裨益。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一大串。我们当然不必像茅盾那样把整部《红楼梦》都背出来,但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诗文,将使我们终生受益,这一点确实是无庸置疑的。

此文出处:http://1262.eduol.cn/archives/2007/369098.html

第3篇:背诵范围100首唐诗

简单(30)

1 《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鹿柴》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 《杂诗》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5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 《静夜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 《江雪》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9 《登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0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1 《八阵图》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12 《草》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3 《游子吟》 作者: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4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6 《春望》作者: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7 《凉州词》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8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9 《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0 《早发白帝城》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2 《乌衣巷》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3 《渭城曲》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4 《出塞》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25 《出塞》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6 咏柳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7 《黄鹤楼》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8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9 清明 作者: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0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普通(40)

31.王维: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

32.王昌龄: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33刘长卿: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34 李白:子夜四时歌: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35 李白:子夜四时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36 李白: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

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37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8 王维: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39李白:长相思二首之一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40《登岳阳楼》 作者: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1《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42《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43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4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5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6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馀钟磬音。

47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8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9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50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51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52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53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4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5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56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7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8李白: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59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0李商隐: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61贺知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2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3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4岑参: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65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66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7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68杜牧:赤壁

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

69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0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困难(30)

71崔涂:巴山道中除夜有怀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於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72祖咏:望蓟门

燕台一去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73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竟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74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75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76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77杜甫: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78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79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80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81皇甫冉:春思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天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82卢纶:晚次鄂州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83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84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二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85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6李商隐: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

87温庭筠: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88秦韬玉: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89孟郊:烈女操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90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1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浔言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92《终南别业》 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93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

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

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94王维: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95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96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97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98王维: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99王维: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100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上一篇:执法示范单位申报下一篇:秋季预防疾病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