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药物使用分析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通过分析当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找出其使用不合理原因,探索抗菌药物合理性使用方法与规范化管理措施,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抗菌药物;管理;合理性;监督抗菌药物的出现为保障人类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头孢菌素药物使用分析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头孢菌素药物使用分析论文 篇1:

2014~2015年我院外科头孢菌素类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本院外科住院部是否优先使用头孢菌素类基本药物的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2015年外科各科室所有静脉用头孢茵素类药物的患者,对其用药金额、用药例次和用药合理性等相关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头孢菌素类基本药物金额占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总金额的比例2014年为15.13%,2015年下降到11.51%,头孢菌素类基本药物例次比例2014年为38.54%,2015年下降到34.06%,用药合理性比例2014年为83.78%,2015年上升为89.95%。结论:用药合理性有所提高,但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例次比例较前降低,应加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培训及执行力度,推动医生合理、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关键词:基本药物;头孢菌素;合理性

基本药物是指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保证供应、剂型适宜、价格合理、国民能够获得的药品,也是同类药物中疗效、不良反应、质量、稳定性等方面综合比较最佳或最有代表性的药品。为了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管理,促进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有利于提高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减轻患者药品费用负担,对保障患者安全、有效用药和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国家发布了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制度嘲。为了了解临床执行情况,对2014~2015年本院外科住院部头孢菌素使用的情况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备配药品有1296种,其中有601种基本药物,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比例是46.37%。我院有头孢菌素类药物共15种,属于基本药物的有6种,占40%。通过初步调查,我院外科住院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中静脉用的比例占99%以上,所以选择静脉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具有代表性。静脉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有头孢唑林钠、五水头孢唑林钠、头孢硫脒、头孢呋辛钠、头孢替安、头孢曲松钠、头孢地嗪钠、头孢噻肟钠和头孢吡肟,其中头孢唑林钠、头孢呋辛钠和头孢曲松钠是基本药物,五水头孢唑林钠在本院列为非基本药物。资料来源于我院PASS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和电子病历查阅系统提供的2014~2015年外科科室的相关数据,包括使用以上药品的所有病历、使用例次和使用金额。

1.2方法

以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广西增补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本院现有基本药物目录为据,利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算2014年、2015年头孢菌素类基本药物使用金额及使用例次。

1.3合理性点评的依据

根据药品说明书、《基本药物处方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加强全区公立院医疗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通知》(桂卫医[2012]6号)及本院《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制定评价标准。

2结果

2.1使用金额

头孢菌素类基本药物使用总金额及占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总金额的构成比详见表1。

2.2使用频次

头孢菌素类基本药物使用例次及占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总例次的构成比详见表2。

2.3使用头孢菌素的合理性评估

2014年用药合理病历为5019份,合理比例为83.78%(5019/5991),2015年用药合理病历为5009份,合理比例为89.95%(5009/5569),不合理使用的情况详见表3。

3讨论

由表1可知,我院2014年、2015年使用头孢菌素类基本药物总金额占比由15.13%下降到11.51%。3种基药的金额占比较低,并且2015年均下降。究其原因有以下3點:首先,临床在选择用药时没有做到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其次,2015年本院头孢曲松钠供应不正常,经常缺药;再次,五水头孢唑林钠是否纳为非基本药物,有待进一步的讨论。

由表2可知,使用例次较高的为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第三、四代头孢菌素使用例次较少。3种基本药物的使用例次2015年均下降,其中头孢唑林钠和头孢曲松钠下降明显。非基本药物五水头孢唑林钠及头孢硫脒的使用例次较高,并且所占比2015年均上升。

由表3可见,不合理使用病历中围手术期预防选药不当为突出的问题。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原则是:临床围手术期选药结合手术部位常见的正常菌丛与致病微生物,一般选择一线有针对性的药物、价格低廉、不良反应较轻的药品。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力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本院外科存在较多选用限制药物,价格较高,这也是导致基本药物使用金额比例偏低的原因之一。另外,本院外科在围手术期预防没有无指征用药,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控制7种Ⅰ类切口手术的药物使用。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未优先使用基本药物的情况在该院是存在的,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为更好地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医院应加强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的培训,强化基本药物的使用与监管,推动医生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作者:廖霄玲

头孢菌素药物使用分析论文 篇2:

浅谈抗菌药物在医院中合理使用与规范化管理

【摘 要】通过分析当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找出其使用不合理原因,探索抗菌药物合理性使用方法与规范化管理措施,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抗菌药物;管理;合理性;监督

抗菌药物的出现为保障人类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但随着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致使细菌耐药性逐年增加,尤其是氟喹诺酮类药物[1]。据报道我国医院临床用药中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79%,是发达国家的2倍[2],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在我国约有25%-65%[3] ,其主要是由于无指征预防用药、盲目联合用药、品种选择错误、过量用药以及用药方案不合理等原因导致。为了规范化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合理性以及结合国家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本文从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管理途径、过程管理和信息化监控等方面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进行了探讨。

1 目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1.1 抗菌药物使用量过大。据调查显示[4],通过对不同等级的医院抗菌药物使用量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三级医院使用率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同时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在30%~70%,手术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0.76%,预防性用药占66.72%,治疗性用药仅占33.28%,表明一级医院、手术患者以及预防性用抗菌药已占主导地位,但是否是有指证的使用,以及是否一定须使用抗菌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1.2 药物的选择无确切依据。如对于一般性感染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不根据患者的用药史以及身体特征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经验用药以及菌群未做微生物检查而选择用药[5];选择经济利益较大的药物或者新上市的抗菌药等。

1.3 药物的使用不合理。如未重视部分处方的首次剂量加倍,复方新诺给药是2次/天,首次剂量加倍,12小时后血药浓度趋于稳定,方可有效杀灭病原菌。还有如药物的溶媒选择不当,药物更换频率较高以及药物的使用疗程过长等。

1.4 盲目联合用药。目前临床上联合用药比较普遍,但是是否必须联合使用还存在一定问题。在没有临床依据以及确切指证前提下的联合用药,如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与氧氟沙星等,易导致患者的二重感染或增加细菌耐药性。

2 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

2.1 抗菌药物管理依据

为了防止产生细菌耐药性,增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国家或省级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这些文件或指导原则为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其中包括《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

2.2 抗菌药物的管理途径

2.2.1 抗菌药物管理组织与制度的建立

首先必须改革医院医师自由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模式,并建立抗菌药物从采购到临床使用一体化的管理机制。成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由医院负责人统筹,各个科室负责人监督和组织落实,并定期对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整理和公布,对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同时建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制度和实施细则,为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纲领和文件指南。

2.2.2 加强各部门的管理与协作

⑴发挥药剂科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开展临床药学研究、提供药物咨询服务、不良反应监测、定期对医院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评价以及对处方进行点评并进行临床合理用药实例分析、各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为临床提供药学信息。

⑵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职能。明确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指征,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限制医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控制新型广谱抗菌药物应用,停用或淘汰临床使用无效或出现广泛耐药的抗菌药物,落实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将临床科室各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标作为医疗质量综合评价内容,纳入全面医疗质量管理。

⑶加强微生物检验科对病原菌的检测。微生物检验科应当定期向全院公布主要耐药菌、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并对ICU、血液科、小儿科、神经内外科等重点科室主要病原菌进行公布,使临床医师能根据病原菌针对性选用抗菌药物。

⑷其他部门的管理。如医务科和财务科根据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及费用比的量化考核,结合平时的质控检查,制定经济奖惩制度,对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进行公布,并处以罚金以强化管理;与质控科协作,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等;与病案室协调,对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病历进行审核,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或做出相应处罚

2.2.3 深入医务人员的管理

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是一项涉及制度、管理和人员的系统工程,涉及医院的方方面面,以及各级医师、护士、药学、检验、管理人员等,如提升医师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临床药师参与处方点评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测;加强其他医务工作者的参与和配合等

2.2.4 落实抗菌药物的管理

2.2.4.1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

卫生部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3级,即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医疗机构应该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包括抗菌药物使用范围和医师的处方权限。

2.2.4.2加强抗菌药物过程监控

抗菌药物的过程监控是指从抗菌药物的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等各个环节进行监控,确保抗菌药物使用全过程得到有效监督。

2.2.4.3定期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根据病原菌的统计、抗菌药物使用品种和用量、药敏试验和临床不良反应等,对医院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

3 讨论

抗菌药物在医院中的使用频率最高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抗菌药物的管理体系较复杂,医疗机构根据国家政策,制订本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该细则涉及到医院的各个部门、各个医务工作者以及各个部门和工作者间的协作与沟通。目前我国临床药学和微生物检验人才力量较为薄弱,医疗机构需要重视人才培养,发挥临床药师和检验人员在抗菌药物使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根据细菌耐药性和医疗情况的变化,不断对临床用药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和补充,以促进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合理化。

参考文献:

[1] Fraimow H S, Tsigrelis C.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mechanisms, 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specific pathogens[J]. Crit Care Clin,2011,27(1):163-205

[2] 孙成林,马骏,张玉英.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0:53-54.

[3] 徐潜,孟贵英,等. 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2):930-932

[4] 石海鸥,王力红,张京利,等. 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干预前后对比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04):428-430

[5] 田中革,李延兰,马燕萍. 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回顾性调查与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02):335-336

作者:谢菲

头孢菌素药物使用分析论文 篇3:

我院儿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我院儿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 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300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300例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我院儿科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 结果 300例患者中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的为120例(40.0%),明显低于国家卫生部制定的50%指标,与国际卫生部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用的抗感染药物为头孢菌素类,占11.3%,其次分别为青霉素类、植物类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类、硝基咪唑类;使用1种抗生素药物治疗的占35.3%,联合用药率为4.7%;使用抗生素治疗的120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用药不合理,占14.0%。 结论 当前我院对儿科抗感染药物的使用仍存在一定不合理现象,临床上治疗医师要严格根据患者病情、药物适应证等合理用药,从根本上保证用药安全。

[关键词]儿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Anti-infection drugs; Usage; Analyze

因儿童还未形成完善的免疫力,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等感染,通常表现是患者病情发展速度快,治疗中对患者使用抗感染类药物对控制病情感染有重要意义。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抗感染药物的类型也随之更新,所以临床治疗中选取抗感染药物的随意性较大,致使不合理运用抗感染药物现象时有发生,抗感染药物的不合理运用不仅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还会威胁幼儿的正常发育[1]。为研究我院儿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300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300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67例,女133例,年龄0.2~12岁,平均(5.3±1.1)岁。300例患者中包括急性扁桃体炎患者74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9例、肺炎患者32例、支气管炎患者25例、肺炎患者22例、急性肠炎患者37例、哮喘患者24例、其他疾病患者17例。300例患者治疗时间在1~25d之间,平均(7.25±1.33)d。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状况、治疗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患者及时经过临床表现、影像检查或者实验室检查确定患者病情。按照患者实际病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抗生素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的主要药物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植物类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大环酯类药物等。未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的患者主要按照病情接受相应的平喘、止咳、止痛等药物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2]

由科室主任带头选取我科室3~5名医务人员组成分析小组。主要记录300例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抗生素名称、种类、用药方式、用药数量、用药时间等。观察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抗感染药物的联合用药使用率,包括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三种药物联合使用以及三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观察不合理用药情况,包括无指征用药、重复用药、用药时间不合理、频繁换药、选取药物不合理。

2 结果

2.1 抗感染药物用药情况分析

经分析后发现,300例患者中使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的有120例,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40.0%,有180例患者未使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占60.0%。临床上抗感染使用药物是表现医院医疗质量以及用药水平的重要指标,我院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40.0%,明显低于国家卫生部制定的50%指标,与国际卫生部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感染药物类型包括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植物类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类、硝基咪唑类。见表1。

2.2 联合用药情况分析

研究后发现,使用抗感染药物的120例患者中使用1种抗感染药物的有106例,占所有受研究人员的35.3%;两种抗感染药物的为9例,三种抗感染药物的为3例,三种或者三种以上的为2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有关要求指出,临床上联合用药前提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联合用药只使用在少数情况中。见表2。

2.3 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研究发现,使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中,有42例用药不合理现象,占14.0%,其中包括无指征用药10例、重复用药10例、用药时间不合理9例、频繁换药7例、选取药物不合理6例。见表3。

3 讨论

3.1 抗感染药物的用药前提

临床治疗中儿科用药是当前医学研究中需要重点探讨和研究的领域,对儿童科学用药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因此对儿科患者合理用药有重要现实意义[3-5]。儿科治疗中常见的感染性疾病需要早期实施抗感染药物以及支持疗法进行治疗。抗感染药物在临床上是指有抑制或者杀灭病原微生物的疗效药物,可通过口服、肌注以及静脉滴注等方式对患者治疗。在用药治疗前必须要准确诊断患者病情才可有针对性的选取药物治疗[6]。

3.2 抗感染药物使用率分析

本次研究发现,300例小儿患者中使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的为40.0%,明显低于国家卫生部制定的50%指标,与国际卫生部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张成忠[7]学者研究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其中最常用的抗生素药物为头孢菌素类,占11.3%,其次为青霉素类(9.0%)、植物类抗病毒类(7.3%),其中头孢菌类药物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对细菌有较强的选择性,临床治疗中具有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过敏性低等优势,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感染药物。

3.3 抗感染药物联合运用分析

本次研究发现,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的120例患者中共有14例患者联合用药,单一用药率为35.3%,联合用药率为4.7%,总体上遵守了用一种药物可以治疗就不使用两种药物治疗的原则[8-9]。常见的抗生素药物联合包括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等,此种现象说明我院抗感染药物仍存在一定不合理现象。临床治疗中联合用药的原则是将抗菌疗效增加,但是不合理的联合用药通常会致使不良反应,比如菌群失调出现耐药菌株、二重感染、浪费医疗资源以及增加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传统治疗中认为大环内酯类抗感染药物可快速抑菌,而β-内酰胺类药物可在细菌繁殖期期间起到杀菌疗效,两者联合使用大环内酯类抗感染药物可将细菌蛋白质合成阻断,使细菌为静止状态,但β-内酰胺类药物的快速杀菌作用会相应减弱,所以临床治疗中不建议两种抗感染药物联合使用[10]。

3.4 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

本次研究发现,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仍有42例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占14.0%,本研究所的结果与其他学者所得结果基本一致[11-13]。临床治疗中因儿童患者尤其是新生儿患者,药理学以及生理学均有显著特征,如患者酶系统缺乏或者不足,药物代谢均会出现根本改变,如不合理用药会导致患者血液中药物浓度升高,对患者肾功能、心脏、肺脏以及脑智力等正常发育带来严重影响。所以对儿童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原则应该是选取副作用小、杀菌效果强的抗感染药物,临床中应选取头孢霉菌类、青霉素类药物使用,保证患者及时康复并健康成长[14-15]。

经上述研究发现,我院儿科的抗感染药物的使用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尤其是在无指征用药、重复用药、用药时间不合理、频繁换药、选取药物不合理方面中要重点改善。临床上治疗医师要严格根据患者病情、药物适应证等合理用药。同时医院有关部门要及时组织规范药物使用的讲座,将治疗医师的用药理论提高,在医院内定期开展医嘱评价,针对医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将不合理用药现象有效纠正[16]。加强我院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意识,从根本上保证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韩凤秋.2009年鞍山市铁西医院儿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2):104-105.

[2] 李晓娥.我院儿科抗感染药物用药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3):7034.

[3] 胡秀珠,余亚萍.儿科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2):1859-1860.

[4] 张志华,缪红军.200例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抗感染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3):33-35.

[5] 陈红岩.69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抗感染治疗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8):107-108.

[6] 陈荣玲.18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180-181.

[7] 张成忠.儿科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8):265-266.

[8] 王业民,刘小红.2010年门诊儿童处方抗感染药物的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6):1296-1298.

[9] 陈秀强.门诊处方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6):112-114.

[10] 袁国平.常用抗感染药物在儿科住院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24):34.

[11] 刘海丽.儿科门诊抗感染药物使用调查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3):436-439.

[12] 黄新艳,谢娟,许银燕,等.某院儿科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6):1-2.

[13] 胡秀珠,余亚萍.儿科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2):1859-1860.

[14] 陈海妍,朱防震,陈海旻.连州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1):64-65.

[15] 粟文堂,魏吉福.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3):115-118.

[16] 孙广枪,仝伟伟.儿科门诊抗感染与抗病毒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下半月),2013(10):314-315.

(收稿日期:2015-08-25)

作者:徐晓晖 刘婷婷

上一篇:高校基层保密科研管理论文下一篇:小学年度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