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产护理分析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究先兆流产护理中应用行为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期间接收的42例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均分成实验组(n=21)和对照组(n=21),对照组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在次基础上开展行为干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药物流产护理分析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药物流产护理分析论文 篇1:

未婚妇女药物流产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 要】目的:探讨减轻未婚妇女药物流产过程中心理问题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我院收治的80名接受药物流产的未婚妇女为观察组,同期80例接受人工流产的未婚妇女为对照组,采用自身提供的症状自评量表分析系统SCL-90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CL-90评分为21.25士12.01,低于对照组31.17士1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明显好与对照组。结论:有效缓解未婚妇女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促进身心康复。

【关键词】未婚妇女;药物流产;心理分析;心理护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观念的变化,人们的性观念也正逐渐开放,过早的性行为所导致的婚前怀孕、早孕、早育或流产呈不断上升趋势,而且当前的年轻人普遍发育成熟早,但结婚较晚,在性行为及生殖方面难以得到正确的信息和必要的指导,是导致未婚妇女妊娠的重要原因。我们现通过80例未婚妇女来院行药物流产的年龄、籍贯、住址、有无家人陪伴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来院后给予饮食、安全、心理疏导以及健康教育,减轻其紧张、恐惧心理,提高她们心理应激及心理承受能力,使之认识到药物流产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映会对身心带来严重损害,从而降低未婚妊娠的发生率。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来我院进行药物流产的80例未婚妇女为观察组,年龄最大25岁,最小16岁,平均20岁,其中初次妊娠52例,两次以上妊娠28例。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80例接受人工流产的未婚妇女为对照组。孕妇经门诊医师检查停经最短36天,最长48天,平均42天。B超确诊为宫内妊娠,并确定胚胎的大小和胎盘的位置。全身体格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阴道分泌物无滴虫、霉菌、脓细胞(+)以下,本人自愿药物终止妊娠,无禁忌症。两组患者年龄、孕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给药法 第1天早饭后2h口服米非司酮50mg,晚饭后2h口服米非司酮25mg,第2天服用方法同第1天,第3天早饭后2小时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至孕囊排出。未见孕囊排出的及时检查原因,必要时行清宫术。

1.3 存在的护理问题:本组80例未婚妇女,普遍缺乏生殖保健避孕知识,担心家人、熟人知道、焦虑、担心发生并发症等。对此应先对患者进行心理问题分析,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存在的健康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導,使病人处于接受药流手术及康复的最佳状态。

1.4 观察指标:应用症状自评量表分析系统SCL-90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未婚妇女药物流产前心理状态分析

2.1 羞怯、紧张 在意外初次怀孕女青年身上尤为明显。这类孕妇年龄普遍较小多在19-21岁之间。因羞于启齿和情绪紧张,在医生询问时往往报的是假信息,对末次月经日期回答也不一定准确。她们普遍怕遇到熟人,来药流时很少有人陪同。

2.2 焦虑 怀孕对未婚女性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思想压力大、心情焦虑,流产要求迫切,恨不得立即终止妊娠。当服用米索前列醇4-6小时后胚胎未排出就焦虑不安、怀疑药物、情绪低落。

2.3 恐惧、悲观 患者普遍缺乏生殖知识,对药流术的不了解怕疼痛而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对男友或多或少不负责任的对待暗自哭泣、后悔的消极悲观心理。

2.4 生理改变和身体不适使未婚妇女精神不振、身体衰弱、自暴自弃。

2.5 部分未婚先孕者不止一次地进行药物流产,表现出满不在乎,缺乏自我保健意识。

3 心理因素导致的不良后果

焦虑、恐惧的任何不良心理都可能对机体生理机制造成影响,引起体内迷走神经、内分泌等功能的紊乱,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腹痛加剧难以忍受、烦躁不安、心悸、药流术后点滴出血时间延长,增加了宫腔操作机会,造成了药流后月经紊乱。若不及时有效进行疏导、缓解,势必使药物流产对妇女心理、生理的不良影响进入恶性循环。

4 心理护理对策

4.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来院后,热情接待,通过与患者的交谈了解终止妊娠的原因及目的,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态度和蔼、举止大方、关心患者的疾苦、耐心聆听其倾诉,满足其心理需要,运用真诚的语言或微笑,使其获得安全感、亲切感和信任感。

4.2 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首次做药流者,多由于环境陌生怕疼痛出血,不了解过程及术后康复情况等,常表现为精神紧张、不知所措、恐惧、焦虑等,护士应亲切劝慰,在药物流产前耐心细致地向其介绍药流的方法、疗效、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优越性和按时定量服药的重要性、服药方法不当的危害、治疗过程中怎样自行观察出血量、阴道流出物的方法、可行的补救措施,以及应对疼痛的特殊技巧等,护士应运用婉转的语气进行知识宣教,如采取避孕措施的必要性,可行的避孕方法,术后相应的休息随访等。

4.3 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对于未婚先孕患者,她们在家庭中难以取得充分的支持和理解,有的还受到指责和嘲讽,以致一旦怀孕均采取回避态度,不对人说,常处于孤独无助的境地,一般处于多重的应激中,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她们心理复杂,既害怕别人知道,又期望得到朋友的关心和帮助,不知如何应对。护士应热情接待,不可歧视患者,不能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她们,主动与其交流、关心、体贴,以友善的态度和行动,取得患者的信任。尊重患者及其家属,对其遭遇表示同情和理解,为患者保守秘密,不得随便泄漏患者的隐私,并善于用崇高的道德去引导她们,对其说明药物流产对身体的危害以及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劝导她们自尊自爱,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使其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4.4 应用心理防卫机制,缓解心理压力。人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别人的同情和帮助是需要的,但真正走出困难关键是靠自己,药物流产所带来的心身痛苦更是如此,是别人无法取代的。所以我们应教会患者应用心理防卫机制的方法,如转移、幻想等,以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同时要争取社会支持系统,在药物流产过程中一定要留一陪护,给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护士更有责任、有义务成为其可靠的有利的支持系统。

5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CL-90评分为21.25士12.01,低于对照组31.17士1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明显好与对照组。

6 讨论

本组80例未婚先孕药物流产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多年龄偏小,有些还是在校学生,性卫生知识普遍缺乏,不敢公开化,术后往往得不到很好地休息,由于害羞,对药物流产并发症不能及时治疗,身心创伤可能会持续很久。虽然不提倡婚前性行为,但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加强了对她们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护理”,尽量减少药物流产术对其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在整个临床护理过程中我们发现未婚妇女有强烈的了解避孕知识的愿望,很多病人还希望了解术后营养、保健等知识,我们护士解决这些问题将责无旁贷,通过我们全程护理和人文关怀,主动提供多方面帮助,给予适当的情绪疏导和情感支持,对于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促进药流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盛莉 未婚妇女药物流产心理护理 医药世界 2006.11

[2] 陈伟月 药物流产患者婚姻状况及心理护理对策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12.

[3] 王征宇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上海精神医学 1984 2

作者:薛佩娟

药物流产护理分析论文 篇2:

行为干预护理在先兆流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摘 要】目的:探究先兆流产护理中应用行为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期间接收的42例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均分成实验组(n=21)和对照组(n=21),对照组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在次基础上开展行为干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以及保胎成功率上,实验组全部优于对照组,差异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兆流产护理中应用行为干预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保胎率。

【关键词】行为干预护理;先兆流产;不良情绪

在临床妇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为先兆流产,主要是孕妇在妊娠28周后产生下腹痛、阴道少量流血症状,若患者未排出妊娠产物、胎膜未破、未有宫颈口开放现象则继续妊娠希望较大[1]。当产妇出现先兆流产后,心理和情绪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临床中除了予以其药物治疗外,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提升治疗效果。因此对先兆流产护理中应用行为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展开了研究。详细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期间接收的42例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均分成实验组(n=21)和对照组(n=21)。其中实验组患者年龄28-31岁,年龄均值为(29.5±2.1)岁,初次怀孕例18,既往流产生史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8-33岁,年龄均值为(30.1±2.2)岁,初次怀孕例19,既往流产生史2例。以上患者之间临床常规资料差异较小,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在次基础上开展行为干预护理,详细内容如下:①由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并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掌握其日常生活习惯,并为其纠正不良习惯。同时为其安排舒适的病房环境,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期消毒病房和更换被褥,增加患者舒适感;②选择专业知识能力较高的护理人员为其及进行健康教育,为其讲解先兆流产的诱发因素、治疗方式、注意事项,使其对自身疾病有一定了解,增加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同时也加强成功保胎信心;③患者病发由于各种因素会出现情绪不稳、心理恐惧等问题,因此就需要选择沟通能力较好的护理人员和其交流,动态掌握患者心理变化情况,以便对患者护理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同时认真倾听患者主诉,并为患者排忧解难、解答疑惑等,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乐观积极态度[2]。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叮嘱患者家属一些护理注意事项,让家属多关心、开导患者。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护理前后情绪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同时记录患者保胎成功率。

1.4统计学处理

选择统计软件SPSS17.0处理此次实验数据,用[n(%)]代表计数资料,以χ2检验;用均数±平方差代表计量资料,以t检验,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对比42例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

在SAS评分、SDS评分上,护理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对比42例患者护理后保胎成功率

实验组保胎成功率为90.48%(19/21),对照组保胎成功率61.90%(13/21),以上组间对比差异较大,呈统计学意义(χ2=4.725,P=0.030)。

3 讨论

先兆流产属于一种妇产科疾病,且近年来病发率逐渐提升,诱发因素主要包括免疫功能较弱、全身疾病、胚胎发育问题等,同时还包括女性生活压力等。临床针对该疾病常选择药物治疗,调节患者机体激素的分泌,增加孕激素,以起到良好的保胎作用[3]。为了确保胎儿生长发育,除了予以有效的临床治疗外,还需对其进行护理服务。而行为干预属于高质量心理干预手段,能够为患者树立正确认知行为,强化患者内心,改善不良情绪,有助于患者保胎。

此次实验结果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SAS评分、SDS评分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保胎成功率上,实验组为90.48%,对照组为61.90%,对比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表示予以患者行为干预护理,可稳定患者情绪,并增加保胎成功率。

总之,先兆流产护理中应用行为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不仅能消除患者不良情绪,还可提高保胎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顾春怡, 陆牡丹. 渐进性放松训练对先兆流产患者自我效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 2017, 30(4):575-576.

[2]戴小萍, 戴海青, 廖宝珊,等. 中医整体化医疗模式及临床路径在胎动不安(先兆流产)中的应用评价[J]. 世界中医药, 2017, 12(5):1175- 1178.

[3]張慧雯, 徐桂华. 团体干预和音乐放松疗法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先兆流产孕妇焦虑情绪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 2016, 29(6): 820-823.

作者:谭晓媛

药物流产护理分析论文 篇3:

无痛人工流产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

目的:

【摘 要】分析无痛人工流产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效果。选取于本院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66例,根据人流先后分组,每组各33例,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护理后,干预组患者SAS、SDS、VAS等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痛人工流产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效果较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改善患者负面情绪,还可及时预防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无痛人工流产;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疼痛

无痛人工流产是妇产科常见的一种人工流产手段,不仅能有效终止妊娠,还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但由于缺乏流产知识、担心人流结果,患者经常会出现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进而对人工流产造成许多不利影响,也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因此需要为行无痛人工流产者提供人文关怀护理模式,以此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和巨大精神压力,将手术对人体的损伤降到最低[1]。实验选取66无痛人工流产患者,分析其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效果,详细流程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于本院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66例,根据人流先后分组,每组各33例,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22—32岁,均值(27.63±3.45)岁。组间差异在性别、孕期等一般资料上无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具体内容:①术前护理:术前,护理人员需为患者讲解无痛人工流产方法、流程、注意事项等,采用亲切、和谐的语言询问患者病史、禁忌症等,并安慰、鼓励患者,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术前常规检查,术前需指导患者禁食6小时,并告知患者排空膀胱,进入手术室后需为患者开通静脉通路;②术中护理:手術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针对血压持续降低或呼吸困难者,需及时上报主治医生,针对呕吐者,需及时停止手术,并抬高患者头部,将呕吐物清洁干净,让呼吸道通畅,以便于继续手术;③术后护理:待患者意识清醒后,需为其提供一杯热牛奶,及时改善由禁食引发的不良反应,同时,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出血量和宫缩程度,并提供宫缩药物和抗生素,防止感染,另一方面,还需完成防护措施,预防患者出现坠床情况,待患者完全清醒后即可出院;④生活与出院护理:出院前,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严格按照易消化、清淡、营养均衡、高蛋白质的饮食,禁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时,需指导患者定时清洁外阴,每天采用温水清洁外阴1—2次,告知患者每天更换衣物和内裤,人流后30天内不可进行性生活,另外,还需通过电话、上门随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将术后注意事项、避孕知识装订成册,共同发放给患者。

1.3观察标准

采用SAS评分量表和SDS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得分越高表示负面情绪和疼痛感越严重,并计算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

1.4统计学分析

将两组护理效果输入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表述用(),表述计数资料用(%),检验行卡方,当P<0.05时,统计学差异成立。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SAS、SDS、VAS等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3 讨论

无痛人工流产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终止妊娠方法,具有无痛、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特点,但由于担心手术结局,缺乏人工流产知识,患者手术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到人工流产效果,不利于患者预后康复,为了将人流对人体的损伤降到最低,保证患者身心健康,需要将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合理应用在无痛人工流产护理中,即根据手术特点和患者身心状况,给予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生活和出院护理等服务,以此及时改善患者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和极大精神压力,让患者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关心,促进患者子宫收缩,及时预防和减少阴道出血等并发症,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3]。实验显示,护理后,干预组患者SAS、SDS、VAS等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总之,无痛人工流产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效果较好,能有效减轻疼痛,改善恐惧、焦躁等负面情绪,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超. 人工流产患者护理中人文关怀理念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21):4234-4235.

[2]黄小云, 黄惠斌, 莫潘艳,等. 人文关怀在人工流产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 14(10):151-152.

[3]陈焕平. 人文关怀在人工流产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7, 32(2):112-113.

作者:万宗华

上一篇:护士领导变革下一篇:企业社会责任内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