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023-02-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谈幼儿教师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摘 要:责任心的培养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任务,幼儿教师要在教授其他知识的同时,注意贯穿责任心意识的培养,让孩子明白责任心的重要性。本文探讨了培养幼儿责任心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从几个方面探讨幼儿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关键词:责任心;培养;幼儿园

责任心是人很重要的一种品质,这种品质的培养要从小开始培养,也就是说,幼儿园要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纳入教学计划里,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潜移默化,帮助孩子在以后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人。

一、幼儿责任心培养的意义

责任心是一种优秀品质,这种品质要从幼儿期开始培养,在孩子的脑海留下一种潜在影响,让孩子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能够时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从长远角度来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意义深远。

1. 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可以塑造孩子完美的人格。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孩子知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可以让孩子改掉一些坏毛病。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处于认知懵懂阶段,可塑性强,模仿性也强,对事物好坏的辨别能力差,所以,小朋友有时会有一些不良习惯。比如欺负其他小朋友,随便拿其他小朋友的东西,随手乱扔垃圾等。这些行为,侧面反映了小朋友责任心不强的现象。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小朋友慢慢开始懂得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任,慢慢改掉那些坏习惯,塑造完美的人格。

2. 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有助于社会稳定。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在他们还在温室的时候,就给他们正确的养分,让他们健康成长,在他们长大后,会是祖国最美的花朵。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他们从很小就在心里有责任心的潜意识,责任心的意识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做出正确的抉择,从某种程度来说,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3. 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是社会道德的呼吁。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文明国度,国家也提出“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抓,责任心的培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责任心的培养,人人都需要参与,这是社会道德的一种呼吁,所以,幼儿园也应加强孩子的责任心培养。

二、幼儿责任心培养的实施方法

责任心的培养,是一种精神建设,无影无形,如何让小朋友意识到“责任心”这个抽象的东西,成为了现代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点解决对象。幼儿的责任心培养,相比成人责任心的培养,要困难很多。幼儿教师要抓住孩子的特点来实施责任心培养。幼儿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不可能有敏锐的语言感知与思维能力,所以对“责任心”的教育不要成人化、小学化,而要结合形象的比喻、生动的事例、实在的榜样来引导他们,感化他们幼小的心灵。

1. 化抽象为具体,让孩子理解“责任心”。

“责任心”三个字,对于一个4、5岁的孩子来说,完全没有概念,所以,在培养孩子责任心的过程中,帮助孩子认识“责任心”是第一步。小孩子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因此,幼儿教师要将责任心转化成小朋友可以看到的东西。比如,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其他小朋友们都在认真参与活动,有一个小朋友拉着另外一个小朋友在讲话,这时,老师可以告诉讲话的小朋友,人的心分很多盒子,有一个盒子里装的是责任心,当你上课讲话,是对老师,对其他小朋友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时你装责任心的盒子就空了,责任心没有了。一般情况下,小朋友会非常害怕,于是马上会问老师怎么办,这时老师就可以跟小朋友讲责任心的重要,下次上课不讲话,责任心就会慢慢回到盒子里。用这样的形式,可以让孩子接受并重视责任心。

2. 开展“责任心”收集活动,让孩子学会负责

孩子们认识了责任心后,需要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责任心的认识。那么,老师可以鼓励孩子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收集哪些行为是有责任心的表现,长期积累孩子们收集到的“责任心”,定期为孩子们举办一个责任心分享活动,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责任心,认识责任心,并说出责任心。这种活动其实是对孩子们的潜移默化,让孩子们不自觉地就有了责任心的意识。

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 我们可以在活动室边设一个责任心小明星专栏,将孩子们推荐的小明星的照片挂到专栏里,甚至将他所做的事情也用照片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其它孩子就可以有一个直观的仿效,形成互相学习的氛围。我们还可以讲一些富于爱心和责任心的童话故事,让孩子在想象中感知责任心。通过观察和想象接触事物是幼儿心理的重要特点,这样孩子才容易理解责任心。

3. 带孩子亲身体验,在实践中承担责任

对责任心有了认识,下一步,则是让孩子能在日常生活中拿出自己的那颗责任心,去对待身边的人,事,物。老师可以给孩子们布置一些任务,可以让孩子们回忆自己以前有没有弄坏了别人的玩具却没有承认等事情,让孩子主动寻找,并主动去改正,让孩子主动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比如我们可以把孩子带到校园的一角,让他们看看哪些地方特别脏,哪些地方特别干净,让他们感知整洁的环境带给我们的舒适感受,也理解不讲卫生、乱丢纸屑对环境的破坏,进而让他们分组将地上的脏东西收拾干净,并表扬做得好的孩子。这样孩子的责任心就慢慢在行动中得到升华。

我们可以定期开展责任心评比,给前五名的小明星带上小红花;还可以通过家校通平台给家长道一声喜:您的孩子今天……这种有责任性的表现与您平时的家教是分不开的,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责任心是人人必备的优良品质,在幼儿教育阶段也需要列入教育计划。责任心是优秀品质的源泉,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帮助孩子辨别对错,明辨是非,在未来,成为国家的骄傲。幼儿教师要意识到孩子责任心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责任心教育融入到幼儿教育中,培养孩子强烈的责任心,为孩子们以后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每课大树在萌芽阶段就找到正确的方向,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燕. 如何培养幼儿的责任心[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 (05).

[2] 丁晓梅. 浅谈幼儿责任心的培养[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3] 李小青. 培养幼儿五种品质[J]. 榆林科技. 2007(05).

[4] 张晶.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责任心[J]. 幼儿教育. 2000(04).

作者:董香娣

第2篇: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摘 要:自我管理能力是一个自我自律和自我内生的过程,主要依赖于一个人的全面认知和领悟力。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至关重要,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管理者需要正确且科学的方法、耐心的指导和深入的实践。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相当一部分家长的教育方法又相对简单,再加上独生子女的骄纵问题,造成近些年一年级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小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习惯、理解、能力等参差不齐,只有借助自我管理推动小学生的自我学习,提升其学习能力。因此,学校适当干预并加以方法上的引导迫在眉睫。对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展开具体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明确:“教是为了不教。”其教育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本质上看,在教育管理中要将学生作为自主管理的主人,开展自我管理教育,继而提升其自主管理能力。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缺少自我管理能力,这也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地方。一年级小学生因为刚进入小学阶段,小学的一切对他们来讲都是陌生的,他们内心既会新奇又会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做。小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习惯、理解、能力等参差不齐,只有借助自我管理推动学生的自我学习,提升其学习能力。接下来,本文就对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展开具体分析。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初入校园的一年级孩子大多丢三落四,不能有条理地整理自己的书包,一定程度影响了自己走入小学第一步的自信心,甚至带来了挫败感。有的家长会关注到这个问题并教一些方法,但是不够优化;有的家长会认为这是一件不用教就会的事情,时间长了就慢慢会了,结果经常状况百出;有的家长干脆自己承包了孩子在家的书包整理任务,结果到了学校一切又回到了原点,家长感到很无奈[1]。所以一年级孩子拥有良好的书包整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深化其动手操作能力,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主题班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演讲会“我是小小主人翁”等活动,注重自我管理意识的渗透,以此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此外,教师要与家长强化交流,让家长监督学生独立整理书包,家校合力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包整理习惯[2]。一年级学生在听课姿势、写字姿势、读书姿势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某种意义上导致了青少年视力下降,儿童近视比例上升的情况,教师要向家长通过分享培养孩子“三姿”的指导方法,通过家长、学校监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灌输给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有利于其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二、在相互监督中培养自我管理的习惯

儿童教育大师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3]。所以怎样让孩子养成的好习惯落地生根,并且让孩子主动且兴趣盎然地执行这些习惯,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工程了。而针对每项习惯并分时间段和孩子一起制作习惯惯例表就显得尤为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拥有良好的倾听能力的孩子,在课堂上就更容易成为主人,不能进行连贯倾听的孩子,就会成为课堂的游离者,逐步成为班级的后进者,不利于其长远发展。为了让小学生真正成为适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必须让其认识了解自我,形成集体观念、分工协作关系,这离不开小学生的班级自我管理[4]。小学生班级自我管理的是责任、合作,学校可以科学设计“我的周成长”活动,对学生的自我成长进行记录评价,制定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机制。通过设置不同的表彰标准,评选“自我管理之星”,以此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让其“从自律走向自觉”[5]。

三、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小学生自我管理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管理自己与班级的主人翁。班主任是小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要积极创新工作方法,结合小学生的具体特点,开展各种各样的班队活动,形成极具特色的班级管理特点。这可以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6]。此外,班级学生自主管理不仅可以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增强其集体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通过不断完善学生自主管理机制,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过程中提升其自主组织、自主调节、自主认识、自主评价等能力[7]。要注重对小学生在自我管理中所肩负的岗位任务责任,提升其自我评价能力,要让小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管理实践中,并学会在老师的主导下开展班级工作,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合作、创造、组织能力,继而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在岗位责任中提升学生自我管理水平

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师要推行岗位责任制,以此提升小学生自我管理水平,按照学生的具体认知特点,科学设置岗位责任,将具体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比如可以设置“课前备品监督员”“书桌堂监督员”“纪律监督员”等岗位,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实践中,更好为同学服务,继而不断提升自我管理水平。小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翁,班主任的职责就是要指导学生如何做好班级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制定开放民主的班级管理体制,使管理工作常态化发展。班级开展岗位责任制,可以让班级形成完整的管理网络,比如学生课前备品的摆放、班级垃圾桶的清理等[8]。在班級内形成“人人有事做”的自我管理机制,有效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此外,班主任还要注重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让其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好本职工作。在班级日常事务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教会其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及时跟踪指导。比如,在值日完成后,要指导卫生员检查班级卫生情况,看哪些地方仍需加强。如果卫生管理员发现不了问题,班主任就要及时进行指导,培养其管理评价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掌握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应用跟踪指导深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从侧面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9]。

五、借助家庭教育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素养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肩负着重要的监督职责。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意识,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小学生不断走向自主学习,有针对性地培养其创造、求知意识。要想提升小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家长必须坚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复习、完成作业的能力。另外,家长要发挥监督作用,注重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10]。因为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单纯应用说理教育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要将抽象的道理与生动形象的社会案例有机结合起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让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养成生活自理习惯。

目前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动手能力比较差,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习惯。但是,现实生活的竞争十分激烈,孩子离开父母的庇护后难以生存,严重的话甚至会被社会淘汰。鉴于此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而且是家长的重要职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学生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充分应用家庭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就要向家长建议给其分配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比如刷碗、扫地、整理书柜等,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理所当然要为家庭分担家务。与此同时,借助家庭教育中的“自我教育”的渗透,幫助家长开展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学习,开阔其教育视野,推动家、校教育形成合力,继而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比较系统的工程。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讲,他们的年龄比较小,而且刚刚迈进小学的校门。所以,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牢牢把握教育契机,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优越性,借助培训、指导等手段,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有针对性地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教师还要注重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让其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好本职工作。在班级日常事务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教会其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及时跟踪指导。要想提升小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家长必须坚持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复习、完成作业的能力。除此之外,家庭教育在小学生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充分应用家庭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就要向家长建议给其分配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

参考文献:

[1]李仁强.教学模式建构与课堂智慧开发:农村县域学校人本走向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7(13):70-71.

[2]高杏,綦聪.打造农村学校数学智慧课堂:衡山县岭坡乡数学教研联组风采[J].湖南教育C,2017(10):29-31.

[3]程俊东,陈本茂.内外合力修炼心灵:谈如何培养三年级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J].语文课内外,2020(1):357.

[4]郭宏谚.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J].甘肃教育,2019(21):47.

[5]周云仙.浅谈一年级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9(7):31-32.

[6]田雪琴.中职一年级学生自我管理小议[J].文教资料,2019(2):158-159.

[7]徐梦懿.从一个小学一年级教师的视角反观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6(7):10-11.

[8]张玲.一年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2015(26):44.

[9]黄旭璟.最美的声音:培养一年级学生场合意识主题班会分析[J].家长(下半月),2018(8):40.

[10]曾秀英,叶成香.培养低年级住宿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J].新课程导学,2017(2):10.

作者简介:苏书明(1979.03—)女,汉族,河南许昌人,本科,中小学高级语文教师。

编辑 冯志强

作者:苏书明

第3篇:关于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能力的研究

【摘 要】 家庭教育为人生总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为初级学习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保证孩子在学习阶段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下面列举了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对孩子进行哪些方面能力的培养,为孩子未来的生活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家庭教育;幼儿教育;能力培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将孩子比作一块大理石,家庭、学校、集体、本人、书籍、偶然因素都会对孩子的成型产生影响,在所有影响孩子形成完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因素中,家庭教育排在第一位。俗话说“三岁看到老”,就近年来高考成绩趋势分析,家庭教育良好的学生不仅成绩优秀,在课堂之外表现也十分优异,思想行为品德端正。家庭教育作为孩子学到的第一课,应该让孩子学到优秀的品质,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一、教会孩子自理自立

“少年当自强”,家庭教育教授的不仅是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面对激烈的竞争,学习能力在学校与社会中的比重有所降低,自强自立的孩子更受欢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在监护人不在的情况下独立处理问题,面对危机时也不慌张是所有家长共同的心愿。为了教会孩子打理自己,独自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让孩子学会自立。一、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开始,成功就给予鼓励,失败就耐心教导,直到孩子能独立自主完成事情。二、当孩子面对困难时不要急于上前帮忙解决,有时候孩子摔倒了,如果家长再跟前他会哭闹吸引家长注意,如果没有人在跟前,他可能拍拍灰就自己爬起来了。所以当孩子刚开始面对问题时,家长可以观望,引导孩子独立解决问题。三、家长向孩子作出榜样,与孩子一起分担家中事物,让孩子亲身体验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感受。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给予他们时间与空间。

二、教会孩子阳光快乐

在漫长的人生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遭受挫折。性格开朗、乐观的人不仅在生活中更受欢迎,在面对挫折时也不会轻易放弃,成功的机会更大,也更会享受生活中点点滴滴的阳光。无论是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阳光开朗,积极向上都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心灵应该是洁白无瑕的。但是当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甚至是黑暗的环境时,孩子很可能受环境的影响变得消极。家庭是孩子的遮风港,父母不可能为孩子阻挡所有压力,所以父母要教会孩子乐观地面对生活中存在的挫折,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像向日葵一样面向太阳,用自己的实际经历,身体力行地告诉孩子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快乐阳光的生活将更加轻松。乐观的心态在生活中形成,并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坎坷中不断完善,良好的心态对于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帮助。

三、教会孩子敢于负责

在风雨飘摇之际,周恩来曾经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无论何时责任都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基本准则。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就,对他人负责的人才可能获得信任。拥有不同的身份就要负担不同的责任,责任意识的培养从小时候就要开始渗透进生活中,孩子幼时需要让他明白对自己负责,自己的事自己完成是一种责任;孩子学习时要让他知道学习是对自己负责;当孩子稍大时,要让他明白自己身上背负的社会义务,责任与义务本是一体,要让他知道对自己对他人负责是对一个人的基本要求。大部分孩子因为年龄因素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经常闯祸,给他人带来麻烦,这时候父母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孩子明白负责在生活中所处的地位,犯了错就要敢于承担责任,明白责任对自己对他人有何意义。

四、教会孩子慈善感恩

善良是存在于每个人心底璀璨夺目的宝石,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可以教导如何感恩。当其他小朋友与孩子分享玩具时要教孩子說谢谢;当同学指导孩子如何解决课业上存在的问题时要教孩子说谢谢;在街上迷失方向向别人问路时要说谢谢……感恩是一种美德,面对生活中的善意,每一次道谢,每一次感恩都是美德的分享。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在家庭教育中起着榜样的作用,孩子心地单纯,很多时候他们不经意的行为都让父母十分感动,当孩子的行为帮助了父母时,父母不能忘记说谢谢,家庭教育正式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

五、教会孩子耐心宽容

好动可以说是孩子的天性,教会孩子耐心能够使孩子的意识得到质的提高,耐心的人在面对问题时不易慌张,能够更加沉稳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家长脾气暴躁,做事慌慌忙忙,孩子自然难以养成沉稳的性格,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用温和的态度面对孩子,孩子总是会不自觉地模仿家长的言行,如果家长能够沉得下心,孩子自然不会过于毛躁。面对问题不仅要耐心,更要学会宽容,小肚鸡肠的人在生活中并不受欢迎,对人对事学会宽容以对,心里自然也就不会有过多的负担,可以说宽容是一种智慧,不仅安慰了他人的无心之失,也让自己过得更加轻松。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要更加有耐心,不要因为孩子不受管教,过于活泼就对他大吼大叫,面对孩子的过失也不能过于苛责,用自己的器量影响孩子的行为。

六、教会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在影响孩子未来性格的几个因素中,家庭、孩子所处环境都十分重要,家庭作为孩子长期所处的特定环境,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有着不可逆转的影响。如果家长爱卫生、爱整理,孩子有样学样自然也会清理自己的东西。相比学校教育与社会影响,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最为连续,最为漫长的教育模式。日常生活就是课堂,家长在生活过程中要有意识控制自己的行为避免对孩子做出不好的示范。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习惯的是在生活中逐渐养成的,习惯拥有强大的力量,好习惯受益一生。

七、教会孩子正直诚信

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宁。就个人而言,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就家庭而言,诚信是家人之间相处的协调剂,只有讲究诚信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对孩子的承诺,无论事情的大小只要答应了就不能轻易毁约,正直诚信的人将受到人们的尊重。生活中可能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想要保持诚信并不容易,但是良好的品质必将帮助孩子坚持自己并战胜困难。

家庭教育是人生接受的最初教育,家长要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要教育孩子学会自强自立,在生活中养成诚信、友善、宽容等优良品质,让孩子能够积极快乐阳光地面对生活。

作者:石吕

第4篇:学生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生活的起点。责任是孩子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基本担当。尤其对学生家长来说,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对社会的责任感,都是在家庭生活中和与社会的接触中吸取有价值的,宝贵的营养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父母应该用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去浇灌孩子的责任感。学生家长应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有利条件,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1、让孩子料理自己份内的事。

当前,有些孩子做事缺乏责任感,在家做“小皇帝”,父母、祖父都围着“小皇帝”转,这样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如:做完作业,学习用品乱摆;起床后,被子不叠;书包像杂货袋„„,最后都由父母收拾、整理,这些都是孩子不负责的具体表现。如果孩子从小就有这种不负责的不良习惯,长大了走上工作岗位,势必影响其工作质量。因此,父母对孩子必须严格要求,做任何事都要负责任。孩子对自己做的事要负责,作好功课后,有责任整理好学习用品;起床后,要有整理床上用品的责任,有收拾自己房间的责任。总之,责任感的培养首先要从孩子自己的事情做起。

2、顺应孩子的合理愿望。

人的一生将会经历无数困难和挫折的。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你还小”、“你不懂”、“你不行”,可根据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给孩子一定的锻炼机会。孩子们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远远超出成年人的想象。在家庭中给孩子分派适当的、力所能及的任务,如打扫卫生、长期取报、取牛奶、负责给花草浇水、施肥、松土等,通过这些有益的劳动,使孩子意识到有自豪感和被尊重感,从而自觉主动地参与劳动。使学生意识到,完成别人交给的任务是一种责任,是守信用的表现。

3、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只有那些年纪很小的孩子,或是社会化程度化较低的人,才会选择逃避责任。一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

责任感是做人成才的基础,是心理健康的前提,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将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到教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从而使学生确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让我们的孩子具备身心健康。

第5篇: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看到本期论坛一下子感觉到这个题目好难。许多人是这样认为的:孩子那么小,懂得什么是责任心吗?责任心是成年人才会拥有的。但是,这个观点早就被否定了。其实很多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对于孩子的交流及培养他的责任心未能给予重视:认为孩子就是孩子,他什么都不懂,等他长大了再说吧!殊不知,等他长大了之后不会听你那一套了,或者不等他长大已经是满身坏毛病。等父母后悔已为时已晚。

没有责任心,没有正确价值观的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便会感到迷惘,从而失去创造成就得动力,容易为其它一些物质性的轻浮的事物所吸引,并且沉溺于其中。

首先,责任心是从家庭培养出来的。家庭没有这种基础,那对社会对别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便不知从何而来。现在,在我们中国,实行的还是计划生育,这个政策时至今日有利有弊。“利”在于控制了我国人口的膨胀,尤其是上海等部分地区出现了负增长,有效缓解了中国整体的温饱等问题。但结合今日之主题,其“弊”也是显而易见的,也可以说它间接导致了我们的孩子成为“小皇帝”。每个孩子的身边围绕着6个大人,所有大小事情都会由大人准备好。由于现金的物质文明比以前丰富了,造成了6个大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宠溺孩子。我们的“80”“90”后,在他们的身上就看到了问题—缺乏责任感,缺乏团队精神,以自我为中心等等。因此,家庭对孩子的责任感的培养是一切良好品德的基础,是最最基本的。要从小事抓起,锻炼孩子自行记住一天该做的事情,可以让小朋友做一个计划,按照计划完成每件事情。比如刷牙,我会对孩子说,刷牙是对自己牙齿负责,不刷干净小虫子住在里边就会吃掉你的牙齿,牙齿会痛。 当孩子犯错误或做一件事情而没有成功的时候,我们不应该用言语和行动向他们证明他们的失败,我们应该清楚,父母有责任耐心的指导他们。作为父母,应该培养孩子敢于犯错误、敢于失败的行为,孩子和大人一样有能力去为所犯的错误进行纠正。敢于犯错和勇于改正是相当珍贵的。只有这种鼓励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当一个孩子拥有了这一切,他的责任感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虽然说说写写很简单,但是当这些教育落到了现实中,的确并非那么容易。这其实不是单纯的在培养孩子,也是对我们家长提出了相同的要求。父母没有责任心有何谈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教育尤为重要。

希望我们这一代新世纪的孩子都能有一个良好的性格。

陈韵麟爸爸

2011-5-29

第6篇: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马库吏小学

李新英

班风,指班级的作风、风气。学生要规范,班级就要有严明的纪律,浓厚的学习氛围,良好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班风是集体大多数成员思想、情感、意志的综合反映,优良的班风对学生的一切道德行为、良好的表现为一种支持、肯定和鼓励,对一切不道德的行为表现会造成一种强大的压力,促使其转化,这种转化不是教师的强制,也不是学生的哄起而攻之,而是舆论,是班风的陶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认为在抓班级建设,建立良好的班风过程中,班主任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必须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认识到个人在班级建设中有着不可推御的责任,学生有了这种责任感,就会产生极强的内驱力,激发一种自我完善的欲望,由“他律”逐渐变为“自律”,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 以爱育爱,在爱的氛围中孕育责任感 情感因素的核心是“爱”.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培养学生对家庭,学习的责任心,每当一年级新生入校时便在校门口挂上这样的标语:“热爱你的妈妈吧”。可见,“爱”是责任感的基础。一个热爱自己、他人、家庭、国家、学习的学生自然就会对这些产生责任感。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就必须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以爱育爱,让他们在爱的氛围中孕育责任感。实践中能体会到,教师是影响学生责任感形成的主要人物,要把自己的心血、才智、温柔、激情都凝聚成对学生的爱,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用这种细致而高尚的爱,激励学生去拼搏,去爱我们这个世界。孩子们在“被爱”中学会“爱”,便会在爱的氛围中奠定责任感的良好基础。

二、相机诱导,在具体实例中引导学生感知责任感 学生在具体可感的实例中弄清什么是责任感。在具体操作中,我考察到低段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的年龄特点,避免词语解释式的生硬讲述,而是列举出许多具体事例来说明,如农民辛勤劳动,种好庄稼是他们责任感的表现、工人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是责任感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自己举例,学生发言踊跃。最后,我问“学生的责任是什么”?学生都能回答出“认真学习”,进而我又问:在我们这个集体中,你认为还应尽哪些责任?学生们纷纷答出“关心集体”、“为集体争光”,“帮助同学”等。接着,我又问:在家里你又该尽哪些责任呢?学生又能答出“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孝敬父母”“孝敬老人”等,由此可见,学生理解了什么是责任感,并且知道自己有哪些责任。

三、榜样激励,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责任感 美国心理学家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的品德行为往往是通过观察,模仿示范者榜样而学习得来的。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越小,他的生活经验越有限,那么生活鲜明的形象对他的影响就越强烈”。因此,榜样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最终外化为一种行为表现出来。教育者是第一榜样,自身的行为往往比语言对学生有更强的感染力,因而,必须以身作则,榜样示范,用自己高度的责任感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即“以性格培养性格,以心灵塑造心灵”。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身教和言教,做好学生的表率。以一种榜样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觉到“我们教师责任感真强”从而产生我们也应该这样的念头。

四、因势利导,让学生在件件小事中形成责任感 马卡连柯说:“无论在生产上,课堂上或学校里,无论在混合小队里,都需要有责任心,这是很重要的。”而且,我觉得对小事的责任心是对大事的责任心的基础,即强烈的责任感是在小的责任心基础上逐步积累起来的。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责任感就得抓紧小事不放松,以便日积月累,瓜熟蒂落取得成果。 在学生明白了什么是责任感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平常的学习、活动中发现闪光点,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如班上一张椅子倒在地上,挡在路中间,上课铃声响了,很多同学都绕它而过,没想到把它放好。这时一个女生主动把椅子移开摆正,我抓住这一件小事,在班上热情表扬了这位同学,称赞她有极强的责任感。又如,班上每天的值日生,在工作完成优秀的情况下,我总要及时夸赞他们责任心强,能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之后,班上出现了很多喜人的现象,关心集体,关心同学的人越来越多。

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责任感 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责任感在具体的行为情景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在良好的班级氛围形成之后,学生产生出一种表现的欲望,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行为情景。在班上我推行了“班级自动化管理”方案,设了常务班长、值周班长、值日班长(全班同学轮流任值日班长),还设了其他如学习委员、中队长„„.岗位,这些岗位,都可通过竞选上任。几乎班上所有学生都表现出了参与竞选的意向。竞选之时,很多学生克服了自身胆小、怕羞的弱点,勇敢地走到讲台前朗读了自己简短的甚至不大通顺的演讲稿,我对所有登台的学生都给予了肯定,大多数学生都进入了班委会,在后来的工作中,也表现出认真、主动、负责的特点。此外,推行各种委员负责制度,如“五分钟岗位劳动”,做到人人有岗位。我把教室按空间分划到每位同学身上,让教室的每个地方有人管,每个人有事管,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班级工作实行小队轮换制,以小队为单位,定期出黑板报,班级小报,各自有分工。根据班级工作需要设科代表,报刊发行员、图书管理员等,学生在具体行为情景之中,责任感得到良好培养。 事实证明,要使学生真正养成一种做事负责的习惯,应不断练习道德行为规范的正确做法和重复道德行为的实践指导,对学生的教育不仅需要认识的反复提高,更应重视行为的反复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责任感。

六.建立反馈机制,让学生在评价中强化责任感 学生责任感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应当做到及时反馈,经常评估,以便让学生及时了解情况,巩固成绩,克服缺点和错误。学生责任感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积累起来的。如果及时反馈,便于积累;同时,经常评估,有利于巩固责任行为,消除不负责的作风。

总之,学生的责任感不是通过一件事、两件事就能形成的。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怀着对事业的高度责任心,在具体的实例中引导学生理解责任感,以身示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责任感,在一件件小事中实践责任感,在活动中强化学生责任感,相信我们的孩子不久的将来会成为有责任心的栋梁之才的。

第7篇: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我认为要从一些小事做起,在生活做到以下几点

1,经常交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独立完成。

2,鼓励孩子做事有如有终,督促、评价孩子的做事成果,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家庭状况,知道一些父母的难处,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是家里的一分子。

4,鼓励孩子犯了错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道谦,教孩子怎么样弥补自己的过错。

5,父母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

6,家长要重过程,轻结果,学会等待。让孩子尝试做事的过程最重要,允许孩子的不完美,允许孩子犯错。

第8篇: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现在,学校放暑假的时间比较长,一般都有两个月左右。家长应该怎样让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呢?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陪孩子,孩子就天天呆在电视机前,或者泡在网吧里打游戏,实际上这对孩子的身心成长都是不好的。有的家长不管孩子同意不同意,给孩子报了大量的辅导班、培训班,让孩子像没有放假时一样天天去“上课”,结果也往往是事倍功半„„我们认为,家长可以利用首先首先首先首先,要想让孩子有兴趣来读书要想让孩子有兴趣来读书要想让孩子有兴趣来读书要想让孩子有兴趣来读书,就要让孩子有求知的欲望就要让孩子有求知的欲望就要让孩子有求知的欲望就要让孩子有求知的欲望。

这就要求家长引导孩子多观察自然、观察社会,从而发现问题,产生疑惑,萌发求知欲望。家长要适当满足孩子对读物的兴趣取向,不要随便否定孩子的愿望。孩子走出校门以后,就不再想看校内学习用的课本或与教材密切相关的辅导书,很想读些“让人轻松”、“有欣赏价值”、“能扩展视野”的书,或者在孩子们中间流行的读物。家长就不应该强迫孩子在课外也要多读“对课内学习有帮助的”诸如《××科习题精选》之类的书。因此,家长为孩子订购图书、报刊时,要尽量采取指导、建议与商量结合的态度。孩子们大都喜欢故事、幽默、笑话、寓言之类的书,家长可订购《故事大王》、《幽默大师》、《少年寓言金库》等。当孩子有了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时,促使孩子养成天天自动读书的习惯才有了基本条件。家长还可以利用周末带孩子去新华书店或附近的书城,让他们自己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现在一般大的书店里都开放空调,外面天气炎热,里面既可以挑书读书、增长知识,又可以“避暑”,去书店也就成了一件一举两得的事。经常带孩子去社区或单位的阅览室、图书室,这对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家长要注意提高和保持孩子读书的热情家长要注意提高和保持孩子读书的热情家长要注意提高和保持孩子读书的热情家长要注意提高和保持孩子读书的热情。

据心理学分析,只有不断地利用外界刺激加以强化,兴趣才能保持持久和稳定。当孩子对某种读物产生兴趣时,家长最好采取主动参与的态度,对孩子的读书活动给予关注。如随时找机会让孩子讲讲书中精彩的内容,或讲讲他们的感想,也可以让孩子把他喜欢的读物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推荐给家长读。有时,家长还可以参与孩子讨论读后感。也可以结合孩子在语文课学过的有关内容“借题发挥”。这样做既强化了孩子的读书兴趣,使之坚持读书热情,又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读书的质量。

读书的成绩是孩子坚持读书的动力,也是强化读书兴趣最有力的刺激。每当孩子读了书、增长了知识,产生了感想,提高了能力,获得了进步,家长应及时给予肯定。最后最后最后最后,,,,家长要为孩子读书创造条件家长要为孩子读书创造条件家长要为孩子读书创造条件家长要为孩子读书创造条件,,,,优化环境优化环境优化环境优化环境。。。。外界环境条件是孩子读书的外因,父母的素质、住房的条件、家庭生活习惯、住地环境的氛围等诸多方面均是影响孩子读书的因素。忽视文化知识,抱有“读书无用”思想的家长,很难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因此,父母应起表率作用,多读书多看报,不断更新和增长知识,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生活习惯也要注意,如果孩子看书,家长应该压缩看电视的时间或放小音量,最好是放电视的房间与书房隔绝,避免声音对孩子读书的干扰;另外,给孩子创造一个小天地,有明亮而柔和的光线,舒适的桌椅,实用的书柜,有这样一个适宜放松的环境,使孩子感受到读书也是一种享受。

第9篇:别忽视了孩子责任感的培养

前不久,一个家长来找我帮忙,说:“老师啊,我家小宇校服不见了,这可是他最后一件校服了。他说没有校服穿,不敢去上学,那该怎么办?”我问她:“小宇的校服是在哪里不见的?他找过没有?”家长说:“他说找过了,就是没有。。老师,您看能不能帮忙补订几套啊?”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像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如班上时常有学生在教室拾获笔、橡皮擦、尺子之类文具,一问是谁丢的,却也一样很少有同学认领回去。但这些文具确实是在教室拾获的,一定是班上同学丢的,可他们就是不出来认领。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想这都是源于学生害怕承担丢失的责任,害怕被老师批评罢了!面对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责任感,家长和老师都很头疼。我们该怎样改变这一现状,重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捧在手上怕伤着,含在嘴里又怕化了。很多孩子都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上学放学,父母接送,书包父母背,作业父母陪着做,做完了父母检查,做错了事,父母善后。一些父母只让孩子尽情享受他们的权利,却没让他们了解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于是,现在的老师普遍有一个感觉——不敢批评学生。殊不知,在这种缺少惩罚和批评的教育中,孩子的责任感慢慢地消失了,心灵也变得十分脆弱。正如一些有识之士所说:“我们培养出来的青少年学生在

责任感方面有淡薄的趋势,他们的认识理想中缺少了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的责任,缺少了民族忧患意识”。我认为,他们还缺少为自己所做的事承担后果的勇气和责任意识。

上一篇:态度心态状态下一篇:纪检监察工作业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