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应对挫折

2023-0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如何培养孩子应对挫折

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挫折承受力的途径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人们所面对的各方面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为了孩子以后能够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应该从小注重孩子挫折承受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与家庭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格外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挫折承受力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孩子挫折承受力的途径。

【关键词】家庭教育;挫折承受力;途径

当今的孩子是娇声惯养的一代,他们在父母祖辈的关爱下,几乎遇不到什么挫折,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当他们真正遇到挫折时就会很容易低头气馁,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挫折承受力就显得尤其重要起来。挫折承受力就是指在人们遭遇到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能不能摆脱和排解困境从而使自己避免心理和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挫折承受力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而孩子更应该从小培养。

一、培养孩子挫折承受力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家长将挫折教育视为简单的挫折表演

由于现在的家长已经意识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也怕以后孩子长大了挫折承受力低而不能很好的适应这个社会,就让孩子去参加一些俱乐部、夏令营等活动,旨在培养孩子对挫折的承受力。但他们又担心孩子在那里吃不好,心疼孩子,就在送孩子去之前,在孩子的书包里塞满各种零食,甚至玩具,隔三差五就去看孩子,使孩子一直处于这种照顾关爱下,根本不能培养孩子真正的挫折承受力,让孩子在那里像是在做游戏,根本感觉不到挫折的存在,又如何培养挫折承受力呢?部分家长不能认识到挫折教育的实质,将挫折教育视为挫折表演,对孩子能力的提高起不到相应的作用。

2.父母对孩子的挫折教育过犹不及

一些家长认为不能过分疼爱孩子,对孩子的管教就应该严格对待,但严格的管教孩子也应该有个度,不能发展成家庭暴力。这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该打时就要打,只有这样才能磨练孩子的承受力。但挫折教育过了头,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这样只会适得其反,使孩子的心理受到影响。孩子偶尔做错事,就会遭到家长的暴打,这样的教育是不正确的,反而会使孩子出现一些心理上的问题,有些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被承认与被接受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不要孩子一犯错就想着去打孩子,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太过偏激,以为这样的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挫折承受力,殊不知这样的教育并不可取,应该对孩子讲道理,耐心的引导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

二、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挫折承受力的途径

1.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种品质。在家庭教育中应格外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则就成功了一半。孩子的自信心与家长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在孩子的考试成绩不好时,家长应该积极主动的为孩子分析寻找成绩不好的原因,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再接再厉。而不能选择斥责孩子,更不能打骂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气馁,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久而久之,对学习不再积极,失去信心。家长应重视孩子的自信心培养,为孩子在以后遇到挫折时能够充满信心更加勇敢的克服困难打下良好的基础。

2.树立应对挫折的好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形象在孩子心中的影响。孩子从出生就一直在家长的陪伴下,可以说家长的一举一动对孩子来说都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要想培养孩子的挫折承受力,家长方面应该注意在现实生活中扮演好应对挫折时的良好榜样,使孩子在从小的生活环境中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固定思想,在面对挫折时应该像家长那样勇敢坚强,这样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加深了孩子对家长的崇拜之情。

三、结束语

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孩子挫折承受力的培养已经不断的得到了重视,家长也在积极的寻找培养方法。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从小就对孩子的挫折承受力加以培养,以期孩子长大后能够更好的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家长应转变错误的教育观念,以合理科学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才能真正对孩子挫折承受力的提高有所帮助。培养孩子的挫折承受力有很多方法,并不局限于本文所提到的这些方法,这就需要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多投入些精力,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孩子的挫折承受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孩子的挫折承受力。

参考文献:

[1]宋慧鹏,康春花,曾平飞.小学生挫折承受力、自尊与父母教育观念的关系[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12(04):13

[2]周玉堂.后进生、问题生家教误区之“道德教育问题”(九)家教缺德是陷阱,诲淫诲盗葬顽童[J].好家长,2011,11(17):35-36

[3]李传英,李姗泽.顺境要EQ,逆境更需AQ教育——论家庭教育中对幼儿期的挫折教育[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10,10(00):24-25

作者简介:

肖雯(1979~),女,湖北襄阳人,学历:本科,专业:心理学,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作者:肖雯

第2篇:如何培养孩子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的勇气

摘要: 《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明确指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莹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用故事、诗歌中的人物事迹做榜样,学习他们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

在孩子受到挫折失败后,用积极、乐观、正面、温情,去支持鼓励孩子,让孩子有自信获得成功,有勇气去迎接新的挑战和目标。

关键词:勇气、面对挫折、克服困难、接受挫折教育、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认同感、归属感、榜样、积极、乐观、正面、自信等。

勇气是什么,勇气是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各方面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勇气是什么?勇气是一种胆识。在面对挫折时,怯懦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勇气才是唯一的出路!勇气是什么? 勇气是一种美德。在人的一生中,从小就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只有有勇气克服和战胜了种种困难,才会有自信,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才是精彩的亮点!勇气是什么?勇气是胆量,是智慧,是自信。对于孩子来说勇气是外在表现,是被尊重、被认可,被肯定和表扬,从而获得自信,感到自豪的表现,, 也是他们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认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需要勇气去调整每一次成功的转变,而且孩子的勇气会因各种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挫折是他们人生的一部分,接受它,就是接受成长。孩子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自信、独立、有勇气的人,必须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幼儿教师是孩子成长中的

一个重要角色,有权利和义务陪孩子经历各种成功的快乐,失败的痛楚,遇到挫折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牵着孩子的手鼓励和支持孩子面对挫折不惧怕,通过各种干预,多渠道进行教育培养,可以设置障碍,帮助幼儿面对挫折和困难,能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并在一次次的磨练中始终保持积极心态,形成做事认真、执着,有毅力的品质。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勇敢,越来越有胆量。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面对挫折、战胜困难的勇气,总结多年来的经验,我谈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 家庭教育应和幼儿园教育同,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明确指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自信来源于社会生活,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可见,家园同步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所以,我会告诉家长身教重于言教。从进入小班开始,我会通过家长会与家长交流,让家长知道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

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同时,父母要成为孩子的“顾问”和他们学习的榜样。比如,向孩子讲一讲自己在工作、生活中也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时自己又是怎样解决的。并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不在孩子面前持有抱怨、消极、颓废的言语和情绪。

其次有意设置障碍,培养抗挫折能力。在家庭生活中为孩子创设难度适中的挫折情境,既让孩子获得挫折的适应能力,又让孩子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体验。如让孩子做一些家务活,完成后父母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别是错的要严肃批评,该“狠”的时候,还要决不心慈手软。

第三要及时疏导,正确面对挫折,当孩子真的遇到挫折时,父母不能置之不理,采取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态度或者指责、挖苦、讽刺、谩骂孩子,而应耐心、细致地帮助孩子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正确的方法战胜挫折。同时还应让孩子认识到挫折本身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敢于面对挫折。如孩子在幼儿园里受到老师批评、或向你诉说种种委屈和失败时,父母就要同孩子认真沟通,帮助分析,给予鼓励、指导或批评,这样孩子就逐渐学会忍受暂时的焦虑与不安,加强对困难和挫折的抵抗力,并且能正视挫折,有勇气面对失败,在挫折面前勇于进取,不怕失败,从而下决心去克服困难。

二、用故事、诗歌中的人物事迹做榜样,教育孩子学习他们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

在教育教学中我经常选择励志的故事,帮助孩子挖掘故事人物有勇气的个人品质,树立学习榜样,激励孩子积极向上,努力进取。如小班时我选择了一首儿歌《小豆芽钻泥巴》,通过理解儿歌我让孩子用身体动作表现种子从地里破土而出的艰难挣扎,接受出土后适应风雨的洗礼那种无助,还是战胜了重重更困难勇敢的活下来的那种喜悦,让小班孩子明白只要坚持、努力就会有勇气获得成功。中班时我选择了身边的人物杨善洲,挖掘他小时候的故事,长大后为人处事的各种勇气的品质,让他们从中感悟到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战胜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让孩子知道和杨善洲爷爷比起来,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实在是小之又小,不值一提,如果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了要不退缩,积极面对,战胜困难,不断进步。再如:中班故事《老鼠和钟》是一个很能激励孩子在故事中感受小老鼠紧张害怕的心理,然后自己面对挫折,克服困难勇敢的走出洞觅食,变成了一只有勇气的老鼠。通过理解与学习勇气的种种表现,我班孩子学会了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会坚持,通过努力一天天有勇气了。比如用游戏活动教育孩子,培养孩子面对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孩子进入大班了,需要孩子自己面对很多的问题,主动承担任务,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求助,我通过社会活动《胆小的小鸭子》、《做个勇敢的孩子》等主题活动激励孩子做个勇敢自信的人,一日生活中当孩子有求于我时,我会判断他们的求助经过努力能否自己独立完成,适当给予指点和帮助,坚决不包办代替,坚持了一段时间后

他们不再随便求救了,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勇敢了。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任何形式的心理活动最初总是在游戏中进行的”。我认为,游戏活动有这样的好处,它既有挑战性,能培养孩子持之以恒地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个问题,并努力地去弄清楚问题。游戏还可以培养孩子动手动脑解决问题,锻炼意志,发现和体验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胜任感与成就感。如用积木搭建筑物,孩子在搭建的过程中,经历倒塌,再建,最后搭建成功。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孩子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恒心,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并能享受成功的快乐;带孩子跨栏时孩子怕摔跤、跨不过时时,我会牵着孩子的手给予鼓励:"别怕,老师带你一起跨,你真勇敢!这样孩子就会在一次次摔打中树立起信心,战胜困难。利用接力赛的游戏协同作战,互相配合,并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完成任务的特点,让孩子在体验接力赛的胜负中,同时抗挫折力、意志力、团队精神得到了培养。

四、在孩子受到挫折失败后,用积极、乐观、正面、温情,去支持鼓励孩子,让孩子有自信获得成功,有勇气去迎接新的挑战和目标。

困难和挫折是每个人生活必须经历的一道坎,我们要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但是孩子小,他们不明白,需要家长和老师去引导和陪伴,和他们一起去面对和战胜,帮助他们一起成长。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我会用适合他们接受能力的方式和方法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勇气。比如:每届中班的冬运会拍皮球比赛,要让一

个个连球都抱不稳的孩子去比赛拍皮球,起初训练时孩子都会抱着皮球不知所措,有的孩子皮球拍下去一次次满地滚时就会信心全无,我会仔细观察,只要能坚持一次次捡起球继续练习的孩子,我会说“你真棒,加油!坚持练习拍皮球就会乖乖的跳起来了!”再教给孩子一些控制住球的技能,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后孩子能坚持了,会拍了;对于多次尝试都没有成功的孩子我会把孩子抱在自己前面握住她的手,大手带小手一次次和他们一起练习帮助孩子找到方法,每天坚持,会拍球的孩子越来越多;这时,我加大难度开始用拍铃鼓控制速度的方法训练拍球的速度,让孩子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培养孩子坦然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拍球比赛时我班的孩子个个信心十足,沉着冷静的拍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大班时,我们幼儿园冬运会都要有个人跳绳比赛,这是一项全身肢体协调配合的运动项目,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连贯地跳绳,对于孩子来说更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运动,刚开始的时候除了动作协调性较好的幼儿能一下一下跳外,多数幼儿都不会跳,越来越没有自信,我会带着孩子分解动作练习,掌握甩绳过头顶,双脚何时跨过绳,如何连贯跳的技巧,带幼儿一步一步克服困难,树立自信,每天进步一点点,当他们不经意间能连贯跳绳时,就会欣喜若狂,欢呼雀跃的跑来告诉我:“老师、老师我会跳绳了,我会连起来跳绳了。”这时,我都会给他们一个拥抱,在集体面前宣布又有一个小朋友会连贯跳绳了,和他们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给了孩子最大的肯定和满足,就这样每天都有孩子

挑战新的跳绳记录,在冬运会比赛是取得了好成绩,突然你会觉得孩子们长大了,他们一个个自信满满,有自信和勇气去迎接新的挑战和目标,比如:花样跳绳、双人跳绳。

五、培养幼儿勇敢的在集体面前表达,讲故事是培养孩子面对挫折,战胜困难的最好途径。

语言是孩子获得信息,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工具,一个人有胆量在陌生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见解时,你才有勇气去获得信息,完成任务。所以我很注重培养孩子语言交往和表达的能力。从小班开始我就鼓励家长每天睡前给孩子讲故事,从几句话的简短故事开始讲,让孩子获得大量的故事信息;中班开始配合幼儿园的校园的校园小广播讲故事,每期我都会在班里开展小小故事会选拔讲故事小能手,代表班级去校园广播讲故事,我会亲自为孩子选故事与家长取得联系,教家长如何辅导孩子讲完整的故事,先让孩子给父母讲,再面对全班讲,再面对全园讲逐步提高要求,循序渐进帮孩子树立讲故事的胆量,有勇气面对团体讲故事。我总是这样告诉孩子:你有勇气讲一次,胆量就会越来越大,接下来就什么都不怕了。所以当同伴在台下磨磨蹭蹭不敢上台讲故事时,彼此都会像老师一样互相鼓励,孩子的经历传递比教师的鼓励更有效,我每天餐前,睡前都会开展故事会,轮流讲故事。到大班时,班里从小班时没有一个人有勇气上台讲故事,到敢大胆、自信、自觉主动要求给大家分享故事。他们经历了一次次的磨练,从老师的陪伴、肯定中成长,有勇气面对众多的人讲故事,

与人交往,自觉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在全园开展的各种大型活动中,我班孩子都会有勇气大胆举手抢答,表现出色,我真的很欣慰。

六、通过批评、忽视等方式,使孩子接受挫折教育。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个个都是优生优育,自然是聪明伶俐,并且在各种活动中父母总是让孩子胜利,做事情总是表扬孩子做得最好,结果使孩子争强好胜、自以为是,偶尔接受批评,便会沮丧、恼怒或丧失信心。作为教师要正确看待问题,分析原因,一视同仁,在幼儿园只要发现孩子有错我会作出批评或适当的惩罚,指出其缺点和不足。还要要求家长和教师配合,利用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中的过错进行严肃批评,给以适度的惩罚,取得一些进步时也不要过多的表扬,让孩子体会受挫折、坦然的感觉,树立是非观,为正确的事情而坚持。

总之: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磨难和挫折最能锻炼人的品质与意志,它们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经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他们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学会自强自立。 是我们幼儿教师和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只要我们正确引导,给予肯定,真情陪伴孩子成长,他们一定会坚强、自信、勇敢的面对挫折,有勇气迎接一次次挑战,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幼儿园工作规程》,《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教育》等。

作者简介;杨德梅,女,1969年2月10生,1988年8月参加工作,至今在

施甸县幼儿园做一名幼儿教师,曾担任幼儿园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长工作。现担任大四班教师,承担语言、社会领域教育教学工作和游戏,生活等保育工作。

联系电话;18987509022

如何培养孩子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的勇气

施甸县幼儿园 杨德梅

2016年8月

第3篇:挫折应对与意志力培养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

(一)

讨论:请写出近一年来遇到的对自己影响最大的10次挫折,并标明当时的反应方式,然后按反应强度和持续时间长短排序,客观分析这些反应方式在应对挫折时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探讨个人应对挫折的最佳方式。

互动教学

(二) • 题目:从蛋到人

• 目的:如果把人生比作五步的话,我们开始都是平等的“蛋”,但一轮过去了,赢的长成小鸡,输的仍然是蛋。做小鸡的想继续升级,做蛋的想变成小鸡。在游戏中最郁闷的莫过于在猴变人那一关被打回蛋。因为只差一步就可成功了,到最后却又得从头再来,会有种前功尽弃的感觉。这样让大家体会到挫折的感觉,而且不是自己所能够掌控的挫折。

• 操作方法:开始时,大家都处在“蛋”的状态,然后,每两人一组,进行猜拳,赢的升为“小鸡”,输的继续在蛋的状态。接着,赢了的队员再两两一组,进行猜拳,赢了的升为小鸟,输了的回到蛋的状态,和同样处在蛋状态的队员猜拳……依此类推,直到连赢五次,经历完从蛋—小鸡—小鸟—猴—人的“五步曲”,才算胜利。

• 然后分组讨论,当我们付出很多努力,却不得不从头再来时(就像在游戏中那样),你是否依然有勇气?如果你在生活中真的碰到这种事情,你会采用什么办法?再接再厉还是就此放弃,或者还是用其他的办法?

第4篇:如何应对挫折教育教案

如何应对挫折

目的:通过讲授,使官兵正确理解挫折的心理学含义,了解挫折产生的原因,掌握应对挫折的主要方法和途径,经得住各种挫折的考验,使新兵正确对待连队生活中的各种挫折,顺利渡过新兵“第二适应期”。

时 间: 地 点: 授课人: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就像大海有潮涨潮落,人生也是由失败与成功、不幸与幸运交互堆叠而成的过程。尤其是在充满竞争和各种欲望的现代社会中,挫折更是不可避免。但是面对挫折,有的人镇定自若,坦然面对,有的人却惊慌失措、逃避放弃;有的人愈挫愈勇,在逆境中奋起,有的人却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有的人能做到时过境迁、重新再来,有的人却耿耿于怀,难以忘却。因此,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做到始终以健康向上的心态、百折不挠的意志,经受各种挫折的考验,在挫折中丰富自我,在挫折中完善自我,在挫折中战胜自我,是我们经常遇到而又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挫折的含义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是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比如有人因入党未成、考学落榜而苦恼,有人因仕途坎坷而沮丧,有人因情场失意、夫妻反目而灰心,有人因升职晋级落空、评功评奖榜上无名而意冷,有的因误解而感到委屈,这时我们就说他受挫折了。

挫折这一概念包括三方面的含义:挫折情境,指需要不能获得满足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等情境状态或情境条件,如考核不及格,比赛得不到名次,受到讽刺打击等等。这是造成挫折的情境因素;挫折认知,指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这是个体的主观反应;挫折反应,指伴随着挫折认知,对于自己的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愤怒、焦急、紧张、躲避或攻击等等。当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三者同时存在时,便构成心理挫折。但如果缺少挫折情境,只有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这两个因素,也可以构成心理挫折。

挫折认知既可以是对实际遭遇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也可以是对想象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例如,有的官兵总是怀疑周围的战友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他会因此而形成与战友关系上的挫折感,产生紧张、烦恼、焦虑不安等情绪反应。

二、挫折产生的原因

引发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既有现实的,也有想象的;既有突发的,也有长期的;既有共同的,也有个别的。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环境。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人际关系日趋复杂,人们的心理压力增大。部队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生活于其中的官兵必然会感知到来自社会上的各种压力,并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同时,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官兵将承受较之其它行业人员更大的心理压力。如有的官兵家属下岗,担心自己今后的出路;有的无一技之长,担心将来难以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从而造成心理的矛盾冲突,引发挫折感和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上的困扰。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强烈的军地反差也对官兵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当官兵以地方工作的同学、朋友作为“参照系”。比收入、比发展时,部分人就会感到工资低、待遇差,受到的限制多,“吃亏”心理严重。加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官兵对荣誉和军人价值的认同感削弱,这些都可能造成心理失衡,引发挫折感。

第二,职业特点。在远离人群的高山雪原、戈壁沙滩、深山哨所都有军人驻防,在洪水、烈火、地震、应急救援等危急关头军人也总是冲在前头。所以,某种程度上说,军人所经历的引发心理挫折的外在因素远比一般人更多、强度更大。具体表现为:

危险性大。军事和应急救援等活动充满了危险性。在战时,每个军人要冒着生命危险参加战斗;在平时,军人要执行急难险重等任务。危险因素的存在使军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和应激状态,容易产生挫折感。

负荷过度。如高强度训练、连续作战、身负重物、睡眠不足等,不仅使军人的体力负荷过重,而且心理负荷也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水平,容易引发挫折感。

现实困扰。由于环境和角色的特殊,军人面临的现实问题很多。如干部、士官的职务晋升、转业安置、两地生活、家属就业、子女入学,战士考学、入党、转改士官,新兵入营后的不适应,边防、海岛、高原、潜艇部队官兵的压抑感,院校学员毕业分配地域差异造成的心理落差,大龄官兵婚恋上的苦恼等问题,新兵入营后对环境的不熟悉等会导致官兵产生忧虑、困惑等心理问题和不同程度的挫折感。

第三,个体因素。由于受自身生理、心理的缺陷和个人能力等主观因素的限制,会使官兵在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中产生挫折感。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生理条件。这是指个体生理上的先天不足、缺陷、疾病以及容貌、身材等方面对达成目标所带来的限制,容易使官兵产生挫折心理。如有的官兵在训练中由于视力、身高或身体反应能力、协调能力较弱,往往落在其他官兵后面,考核成绩不理想、训练成绩不合格。

自我评价。官兵的个人评价常出现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妄自菲薄,二是自命不凡。前者常对自己多有不满,孤独苦闷,缺乏自信,因此比常人更脆弱,挫折感的体验也更深、更持久。后者对自己的能力水平估计过高,目空一切,常去追求一些无法实现的目标,往往难以如愿以偿,产生心理落差和挫折感。 个性心理。心理学家总结了容易引发挫折的七种个性因素:缺乏自我意识、自信心不足、情绪反应过度、行为偏执极端、意志品质不健全、人际交往恐惧、依赖性过强、性格过分内向。虽然这些个性本身并不直接产生挫折,但却是加重挫折感和臆造挫折的温床。因为这类个体的内心世界比较脆弱,承受意外变故和困难的基础差,容易悲观失望,产生挫折感。

动机冲突。日常生活中,每个官兵都有多种多样的需要和动机。但由于条件所限,这些并存的需要和动机不可能同时实现,而必须做出取舍,于是动机冲突便产生了。如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双趋冲突,前怕狼、后怕虎的双避冲突,“鸡肋在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趋避冲突等。如果这种矛盾处理不好,持续强度大、时间长,就可能引起挫折感。

自我评估与抱负水平过高。官兵自我评估和抱负水平过高,容易产生一些按自己目前条件与实际能力根本无法实现的需要与目标。因而即使再努力,需要也难得到满足,于是便产生挫折感。这种挫折感的存在,往往使官兵怨天尤人,一味埋怨别人或客观条件,而不从自身方面去找原因。

三、应对挫折的方法与途径

人们习惯于成败论人,而成与败的真正分水岭,在于能否在挫折与不幸的心理困境中自救。著名心理学家特罗茜·罗尔在谈到人们陷人“心理困境”时说:“正因为它是我们自己构筑的,我们就有能力用自己的双手打开枷锁,把自己解放出来。”善于自救者,即使在生活的泥沼中也可以趟出一条平坦的路,由山穷水尽走向柳暗花明,拥有健康的身心,赢得幸福的人生,取得事业的成功。面对种种挫折,官兵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应对方法:

首先,培养和建立正确的挫折观。受到挫折后,在不同程度上人都会有许多不理智的反应、不正确的行动,如对人对物进行攻击或损害,破罐子破摔、消沉、堕落等,都与缺乏对挫折的正确认识有关。因此,我们应当培养和建立正确的挫折观。

挫折具有普遍性。挫折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人都会遇到。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自然、社会中的万事万物,无一不是在曲折中前进,螺旋式上升。一帆风顺、直线发展的事情几乎是没有的。纵观古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大都是在逆境和坎坷中磨砺过来的,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无不经历挫折与失败。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293名著名文学艺术家的传记,发现有127人在生活中遭遇过重大的挫折。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挫折具有两重性。大文豪巴尔扎克曾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挫折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从而成熟起来。挫折的积极作用,就在于它可以激发人的进取心,促使人为改变境遇而奋斗;它能磨练人的性格和意志,挖掘人的创造能力和智慧,使人对面临的问题能有更醒、更深刻的认识,增长人的知识和才干。因此,面对挫折,我们可以适当地变换思维的角度和方式。例如,别人的嫉妒和谣言中伤会给我们带来痛苦,但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人际关系的复杂性。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改进自己,帮助他人,可以使我们在调整和处理人际关系上学到许多东西。

其次,不断磨练承受挫折的意志品质。苏东坡说:“古今成大业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够经得起磨练,才能在困难挫折和意外打击面前不灰心、不泄气、不悲观,并不屈不挠地和逆境做斗争。作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应该具有吃大苦、耐大劳、战胜任何逆境和挫折的意志品质。而我们有些战士,刚入伍还充满新鲜的神圣感,时间一长就觉得站岗放哨平凡乏味;一开始雄心勃勃,几天训练下来就叫苦连天;有的一开始还信心十足,想当“神枪手”、“神炮手”、“技术能手”,遇到几次困难就悲观泄气;有的官兵因失恋、考军校落榜、提干人党未能如愿等挫折而一蹶不振、怨天尤人,甚至精神崩溃。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缺乏勇敢面对和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因此,要想在军营有所作为,青年官兵必须注意磨练坚强的意志品质,做到进步受阻不失意,始终保持进取向上的心态;荣誉失去不彷徨,始终保持坦然面对的心态;愿望落空不悲观,始终保持努力拼搏的心态;受到批评不沮丧,始终保持主动反思的心态。这样才能够面对困难挫折不屈不挠,锐意进取;面对各种压力宁折不弯,勇往直前;面对人生波折勇于挑战,自强不息。

再次,积极寻求社会支持。个体受挫后,由于内心的苦闷和烦恼,常常对自己和他人采取否定性态度和对抗性行为,把自己闭锁在孤立无援的生活空间。这是非常有害的。积极的做法是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社会支持,消除或减轻挫折带来的精神紧张状态,增强挫折承受力。有益于个体战胜挫折的社会支持结构主要包括:家庭、朋友、社会、事业、娱乐。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最大的来源是配偶、父母亲以及家庭其他成员;朋友的安抚、理解和同情,有助于受挫者控制激动的情绪,满足被爱的需要。朋友的点拨和建议有助于受挫者正视现实,最大限度消除不合理想法,理性处理创伤事件;工作单位、上级领导作为事业形成的社会支持结构,对个体应对困难和挫折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可以丰富个体的精神生活,扩大社会信息交流,对培养良性情绪、抵御挫折有积极的心理意义。

官兵远离家庭和父母亲人,并且大多数青年官兵还没有结婚,过着部队的集体生活。因此,融洽的战友关系、上下级关系和良好的集体氛围,是军人获得社会支持的最大来源。战友之间要相互关心,干部要爱护战士,战士要支持、协助干部工作,官兵共同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集体大家庭,这是抵抗挫折的强大精神支柱。

最后,修定和调整奋斗目标。遭受到挫折之后,是否就放弃原来的目标呢?这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如果经过分析以后,觉得自己制定的目标是合理的,那就应该坚持。但在很多遭受到挫折的事件里,目标定得不恰当是非常普遍的原因,而且常常是定得太高的缘故。目标定得高,可以激发官兵的潜能,为实现目标不断努力,但是却常常会因为达不到目标而产生挫折感。因此,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为自己确立适宜的奋斗目标是官兵消除或避免挫折感的重要方面。

官兵在确立目标时要考虑两个方面:首先,目标的确立,要考虑自身的条件。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在文化程度、个性特点、能力水平、身体素质、军事技能等方面的现实基础。如果总是一厢情愿,好高骛远,盲目追随别人或社会时尚,不但不会获得成功,还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其次,目标的确立,要考虑客观现实条件。作为军人,必须把个人的追求同部队建设需要结合起来,把事业的成功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把追求未来同现实需要结合起来。只有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才能够实现理想,建功立业。

孙中山先生说:“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新时期的军人更应以此激励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挫折,在战胜挫折中把自己锻炼得更加成熟与坚强。

思考题:

1、联系个人的成长经历,分析挫折对个人的成长进步有哪些积极作用?

2、联系实际,谈谈青年官兵常遇到的挫折有哪些?如何有效应对?

第5篇:读《如何对待受挫折的孩子》有感

近几年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总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很

久没有静下心来,完完全全的把一本厚厚的书读完…… 暑假开始,我给自己布置了一个任务,一定要把书架上那几本很久没动的书好好的读完,等儿子睡下后,我拿起书看了起来,这一看便越看越来劲,完全没了睡意……

“如果孩子能够在失望与绝望中不断超越自我,它的人生才会色彩斑澜,我们大人如此,孩子又何尝不是呢!”这是陶红亮的 《如何对待受挫折的孩子》这本书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话。

我们的孩子,和现在的学生,常常喊苦喊累,想想他们是很忙碌,但那绝不是苦。现在每一个家庭,多个家长为了让孩子安心读书,什么活、什么困难都大包大揽,再大的苦也是自己扛着,从不让孩子知道,认为完全没那必要,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

可是这样真的就够了吗?也许孩子在我们的带领下,可以安全在过马路,可以在闯祸之后进行道歉并做出弥补,但这是完全不够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不可能顺顺利利的,许多家长自己虽然经历了各种困难挫折,磨练了信心和能力,但剥夺了孩子的机会。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转变观念,从生活中的点滴开始,为孩子制造一些障碍,锻炼他们的能力,让孩子经历风吹雨打,不再是温室里的花草。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

没有人能顺顺利利地走过一生,生活的路上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纵然我们不喜欢处在逆境,但教给孩子用良好的心态面对逆境,学会在逆境中寻找机会,激发斗志,学会自己爬起来,让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越战越勇,快乐的生活下去。做为母亲我会在日后的日子里,以此来教育我的孩子。作为老师,

我会把这种教育观念转达给更多的家长,并适时的加到我的班级教育中,尽我最大的努力使我的学生们形成坚强、乐观的品质。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

作为父母,作为老师,为了让孩子早一天自强,早一天去拥抱世界,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大胆地放下“保护伞”,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成长,从小就体验必要的挫折,经历失败,吃到“苦头”,懂得生活的艰辛,以便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生存能力去迎接未来。

第6篇:如何让孩子从挫折中学到东西

Emma Vanbergen

生充满了挫折。成长就是要学着去面对挫折、接受挫折,克服挫折以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更顺利。不应该让孩子在成长的的过程中害怕和逃避挫折,而应该学会与挫折怡然共处,并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历练自己并学习成长。在此过程中孩子所获得的挫折管理能力会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受益匪浅。

必益教育

2012至2013学的一次活动上,牛津国际公学(Oxford International College)常州学校的学生在拔河。

许多中国家长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在孩子面临挫折时,往往会过于保护,认为挫折就是失败,是不能容忍的。在我工作中,我也曾遇到过有些家长因为担心孩子考试的成绩太差而不让孩子参加考试。这令我非常震惊!但我猜想这种举动的产生可能是因为80年代以来的独生子女政策,财富和生活水平的差异,让家长总是希望唯一的孩子少受伤害。

现在的家庭,一个小孩通常会有5-6个大人的照顾,每个大人都会竭尽所能去爱孩子,给孩子营造绝对安全的环境,并尽量避免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受任何的困难和挫折。我赞同家长想要给孩子最好的初衷,但同时也很担心家长的过度溺爱会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面临的挑战更大。试问这种温室长大的花朵要如何在离开了父母的羽翼后在风浪中生存呢?

和其他人一样,我的童年也伴随着七零八落的挫折:输掉体育比赛,不尽人意的考试成绩,没能从众人中脱颍而出当选学生领袖。然而,当我回想起自己如何学会克服人生中的困难时,脑中浮现出的是改变我人生的第一次挫折。当时我是全校的尖子生(一所美国公立学校),一直在全年级700名学生中名列前茅。因此,当我被梦想学校华威大学拒绝时,那种挫败感是前所未有的。接到拒信后的两三天我哭肿了眼睛,担心所有的英国学校都会这样回复我,心中充满了无助,并萌发了再也回不了欧洲的绝望!

必益教育

一个学生在比赛前鼓励同学。

我的父母一直陪伴我并默默地支持我。他们理解我当时的境遇,但却始终能够站在一个更客观的角度帮我指出进入其他英国大学和美国大学的机会。我重新振作起来,寻找学校的其他机会,最终争取到去往欧洲学习一年的奖学金。这次挫折彻彻底底地改变了我的人生!在英国的大学生活中,我遇见了我现在的丈夫。要不是我在失败后努力“重新振作”,赢得了奖学金并去往英国学习,这一切也就无从发生了。

在工作中,我有很多的机会看到我的年轻客户遭遇挫折。我总是给他们设定很高的学校目标,希望看到他们通过努力去获得成功。然而,即使有着坚定的决心,做了充足的培训和精心的准备,也偶尔也会有学生遭到心仪学校的拒绝。因为自己经受过类似打击,有从中恢复并随后获得成功的经历,我很能理解他们的挫败感,并最终引导他们走出了逆境。在过往的工作中,我也总结出以下关键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从挫折中学习和成长。

1.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切身感受:这是管理挫折的第一步。孩子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认同和理解。我也会经常和学生们谈起自己受挫的经历,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会面临挫折而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承受这一切,从我的个人经历中,孩子也慢慢了解了有时候挫折也会有完美的结局。我强烈建议家长们多多使用这一策略。孩子们总认为父母是“完美”的,当知道爸爸或妈妈在成功之前也遭遇过大大小小的挫折,这会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自己当下遇到的困境。 2. 不论结果如何,一定要肯定孩子在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和积极的态度。在比赛或生活中,没有人会样样出色,事事拿第一。因此,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勤奋、努力、和积极的态度对于结果的影响至关重要,甚至有时比最后的结果还重要。当然父母们需要首先自己相信这一点,不要过于看重“第一”的位置。否则,孩子们还是会有对失败产生不安,甚至造成无法弥合的心灵创伤。

必益教育

该校小学部的一位老师安慰学生。

3. 要客观地看待问题。有时一些挫折会让孩子产生“世界末日”般的悲观情绪。他们很难会从长远的视角看待这次失败,所以每当挫折发生时,都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彻底“完了”。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就必须有效地介入,帮助孩子打开眼界,看到更长远的目标,要让你的孩子意识到,在可控范围内他们还有很多种别的选择,并引导他们专注于问题的解决。其实通往某种预期结果的途径会有很多,而孩子需要客观地认识到这一点,并重新专注于新的预期目标。

我想要指出我们有些家长在面对失败时,也会跟孩子一样,认为世界都要结束了。但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表达出这样的负面情绪,不然只会给孩子增加更多的压力和挫败感。家长也要成长,要学会管理挫折,并在给孩子们提供任何建议之前,自己能客观冷静地看待问题。

4. 从失败中学习。挫折最初的刺痛过去后,孩子也许在谈到挫折的时候没那么敏感。我建议家长针对孩子所面临的困难跟孩子一起理性地分析。请与孩子一起讨论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以及是什么因素造成的这一挫折。对于其中一些因素,我归纳为“可控和可预防因素”,包含因培训得不够、练习不够、表演前过于紧张、临场才准备、睡眠不足等等而导致的挫败感,如果家长能帮孩子找到准备过程中的问题,让他们意识到这样做会导致失败,他们就会很快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以后遇到重要的活动、比赛或学术竞赛时克服以上并全力以赴。

5. “重温”失败。当学生们在学校安定下来,开始享受校园生活时(可能在遭受首次失败后的1-2年后),我通常会和他们回顾整个的准备工作和他们的心路历程。我认为,当孩子度过困难,处在安逸的顺境中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回顾逆境,并意识到曾经的那些挫折对于达成最后的目标来说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有时为一次小小的失败哭了一周的孩子,当他/她后来回想起来自己也会觉得好笑。我发现这是帮助学生们正视失败的有效途径。

对于家长来说,眼睁睁看着孩子在挫折中挣扎无疑是非常心痛的。但对于孩子来说,这却是他们人生当中的重要课程,而且最好在成长的早期就学到。让孩子学会如何独立地应对挫折,同时提供温暖的支持,能让他们感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家庭的力量支撑。当孩子能够正视挫折后,无论以后人生旅程中面对任何的曲折,他们最终都能够应付自如,揭开新的篇章。

(Emma Vanbergen是必益教育咨询部总监,指导了来自中国、香港特区、新加坡的学生进入世界顶尖学校。她出生在英国,在美国完成中学教育,在英国完成大学教育,并在法国、德国、中国各求学一年。)

第7篇:如何培养学生形成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

培养学生正确面对挫折

在日常生活中,挫折一词是指挫败、阻挠失意的意思。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正像古语“人之挫折十之八九”所说的那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虽然挫折情景很难避免,但是,怎样对待挫折情景以及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如何,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能忍受严重的挫折。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有的人遭遇挫折意志消沉,颓废沮丧,一蹶不振;有的人能忍受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严重挫折,但却忍受不了自尊心的伤害,等等。所谓挫折的耐受能力,又称耐挫能力,挫折承受力、挫折容忍力等,是指个体对挫折的可忍耐、可接受程度的大小。在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形成对挫折的正确态度。态度是指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它由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构成,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们认为,面对挫折,人们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的克服它;还是闻风丧胆,晃两枪就败下阵来,以致溃不成军;抑或是调整目标,改变策略,以“智取”代替“强攻”,这都有赖于人们是否具有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培养学生的耐搓能力,首先必须使他们形成对挫折的正确态度。什么是对挫折的正确态度呢?主要指面对失败的不屈性、面对厄运的刚毅性和面对困难的勇敢性。

一、培养学生面对失败的不屈性

对挫折的正确态度,首先表现在不怕失败所造成的挫折上。强者和弱者的区别,很大程度上就表现在他们面对失败的态度。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事业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而且,失败常常专与强者作对。原因很简单,期望水平低的目标容易达到,弱者胸无大志,几乎不经过什么失败就能如愿以偿;而期望水平高的目标难度大,失败的机会自然就多。有的人渴望成为强者,但却经不住失败的打击,他们进过一阵奋斗后,遭到一次乃至几次失败后,变偃旗息鼓,鸣金收兵,因而最终只能与一事无成的弱者为伍。 有些人认为,经受住数十,数百次失败的打击而精神不跨,大概需要超人的毅力,一般人难以做到,其实未必如此。坚强的毅力并不单纯来自忍受,而首先来自于明智和豁达。忍受失败的毅力,主要来源于对失败的科学认识和正确评价。强者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认识到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失败里面包含成功,因而对失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他们也认识到一次失败是一次经验的积累,因而能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曙光。被失败打到的人,与其说是害怕失败,毋宁说是对失败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把失败视为一种不幸和灾难,在事情刚开始之时,就报有“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想法,这不仅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明智的。俗语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仅是“兵家”,做什么事都会存在或胜或败两种可能性。在行动前只作成功的打算,不做失败的准备,这只会削弱对失败的耐挫能力,从而在失败面前变得十分脆弱。

许多人不懂得失败与成功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认识到失败从长远看很有可能是有益的。他们形而上学的认为,要么失败,要么成功。既然失败了,就不肯能成功。事实上,事情的结局并不是这样“三下五除二”的简单,介于“失败”和“成功”之间的情况是无穷无尽的,在“失败了”和“失败者”之间有天壤之别。况且,心理上的失败并不等于实际上失败,他就没有真正失败。所谓“功亏一篑”,亏就亏在心理上的失败,如果你在失败时,仍能表现得像一个胜利者,信心十足,充满干劲,那情况就大不一样。别人会认为,你的失败情有可原,你是一个成功的失败者,你会继续干下去,直至成功。由此可见,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成功者和失败者这几个字很难恰当的用在一个人身上,他只能特定某一时间、特定地点的情况。此时的失败可能连着彼时的成功;这项工作的失败也许正蕴含着另项工作的成功;如果你拒绝了失败,实际上你也就拒绝了成功。

如果你是一个害怕失败的人,如果你具有不怕失败的态度,不妨记住以下几位名人关于成败的语录:

莎士比亚:千万人的失败,都是失败在做事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差一步就终止不做了。

牛顿:如果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如何学的成功时,他会告诉你:“跌到了,爬起来.”便会成功。

拿破仑:避免失败的最好方法,就是下决心获得成功。

富兰克林:一个人成败的最大原因,是对自己的能力不能充分信任,甚至认为自己必将失败无疑

林肯:我所关心的,不是你是否失败了,而是你对失败能否无怨 罗斯福:我们无所畏惧,唯一畏惧的就是畏惧本身。

二、培养学生面对厄运的刚毅性

对挫折的正确态度,也表现在遇到困难、不幸和打击时,能够不灰心、不动摇、不悲观,顽强地与厄运抗争。生活中一帆风顺的事是绝少有的,当困难不幸、打击降临到我们身上时,该怎么办呢?唉声叹气,自叹时乖运蹇,这是一种态度。在打击和磨难面前,唉声叹气不会帮助你改变现实,这会削弱你与厄运抗争的意志,是你在无可奈何中消极的接受事实。悲观绝望,自暴自弃,这是一种态度。现实总归现实,并不因你埋怨诅咒而有所改变。遇有不幸就怨天尤人,尽管很容易,但却最没有用处。事实上,在诅咒之中,真正受到伤害的并不是诅咒对象,而是诅咒者自身。

鲁迅先生说得好“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自己的不幸”。在我们生活中倘若遭遇不幸,就应该表现出这种胸怀,鼓起勇气,振作精神,以刚毅的态度与厄运进行不屈的斗争。在生活中的不幸面前,有没有刚毅的态度,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区别伟人和庸人的标志之一。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一个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却是一个万丈深渊。”总而言之,谁能以刚毅的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不幸,谁就能最终克服不幸;在不幸面前越是坚强,就越能减轻不幸事件的打击。贝多芬以他那辉煌的一生,给世界留下一句话:“用痛苦换来快乐。”他曾经鼓起无数人与自己的不幸做抗争。如果人们都能像他那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保持不屈的奋斗精神而扼住命运的喉咙,那他就是一个生活的强者,一个伟大的人。反之,如果在不幸面前垂头丧气,自暴自弃,那他就只能成为庸人和懦夫。

值得指出的是,没有一个人生而刚毅,也没有一个人可能培养出刚毅的态度。我们不必神化强者,以为自己成不了钢铁般坚强的人。其实,普通人的犹豫、顾虑、担忧、动摇、失望等,再强者的心理世界可能出现:鲁迅彷徨过,伽利略屈服过,哥白尼动摇过,奥斯特洛夫斯基自杀过,但这并不排除他们是坚强刚毅的人。换言之,刚毅的人不是没有软弱,只是他们能战胜自己的软弱而已。

三、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敢性

对挫折的正确态度,还表现在能否勇敢地面对困难上。有的人一般情况下,也是不怕困难的,但倘若遇到太多困难,感到“对手”太强大了,则往往被慑服。其实,他们之所以过不了困难关,是因为他们过不了自己这一关,他们怕累、怕苦、怕死、怕吃亏,加上懒惰、拖拉、急躁等人性的内在弱点和外在的困境交相呼应、内外夹攻,勇气和毅力岂有不瓦解之理。高尔基说“我觉得奋不顾身的精神能克服任何障碍,能在世界上创造任何奇迹。”确实有了这种奋不顾身的不怕困难的勇敢性,就有了征服困难的勇敢性,就有了征服困难的精神力量。

如果你是一个害怕困难的人,如果你想具有勇敢面对困难的态度,不妨记住歌德的这句话“你若是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很多;你若失去了勇气-------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因此对于困难,我们不必害怕,也不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勇敢迎难而上,在征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我们对挫折的心里承受力。

(一) 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的艺术

⑴强化耐挫折的心理准备

由于学生对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往往不足或根本毫无准备,因此,教师从制定工作计划开始,就应该给耐受挫折教育留一席之地。平时应利用班会等想适宜的场合,适当渗透这方面的内容。应该让学生具备以下观点:①挫折是任何人不可避免,具备普遍性、客观性;产生挫折的原因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③挫折是令人不快,但不快程度及其转化情况是由自己控制的,应使各种挫折成为锻炼自己成长的摇篮。这样,学生从小便能在自己头脑中储存下挫折的信息和做好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2)注意利用榜样进行抗挫教育

对于模仿为天性的青少年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教师要适时向学生提供用于战胜挫折的榜样,定能加深学生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上进的热情,进而转化为战胜挫折的信心、勇气和动力。挫折现象的普遍性决定了榜样的丰富性,①中外著名人物中战胜挫折的典型范例。如因遭受失学挫折而奋发成才的爱迪生、法拉第、蒲松龄②学生身边战胜挫折的同学榜样。③全国著名的同龄人中英雄模范。总之,只有当学生能自觉地用这类英雄模范人物的榜样作为测量自己的尺度时,其挫折就会成为新的努力的起点和新的成功的台阶了。 (3)利用各种挫折进行抗挫教育

青少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具体的、直观的、身边发生的事物容易引发兴趣,促发联想。基于此,对他们进行耐挫折教育就不能只讲空洞的抽象道理,而必须利用报刊杂志刊载的、现实生活中的,甚至是身边发生的挫折事件,不失时的进行教育,以达到在挫折中学会耐挫折的目的。这里所说的挫折主要包括三类:①自然环境挫折②社会环境挫折③个人需要挫折。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一个人常常为未来的目标而奋斗不息,以求达到人格各方面的和谐发展,这就是自我体现。开展耐挫折的教育的主题班会活动,关斩六将”,也要有“败走麦城”的心理准备。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学生的耐挫能力就会逐渐提高,从而做到宠辱不惊,成败坦然,将成功和失败都作为新的起点。

(4)在历史教育中渗透抗挫教育

教师可通过开展日历上的“红黑页”、近代的不平等条约回顾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形象化、立体的阅读近现代史,从而使他们认识到:一部近现代史浸润了辛酸、血泪,写满了挫折、艰难,当然更显现了挫折中的抗争,记录了刚性的民族精神。诸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诸如南京、天津、马关、辛丑等丧权辱国的签订,无不使民族遭受巨大挫折,蒙受前灾空难。但中国人民并未被挫折压倒摧垮,而是越挫越勇,发奋图强,奋勇前进。实验证明,在这种历史的、形象的、宏观的、广阔的教育背景中渗透挫折教育内容,说服力强,感染力大,震撼力猛,立足点高,理性意欲深,会收到显著成效。

(5)开展实践活动进行抗挫教育

许多研究表明,早年的挫折经验 对成年后的影响甚大。如有人用动物做电击实验,发现凡幼年受过刺激的动物,成年后对刺激就能表现出迅速而有小的反应;反之,则不仅反应迟缓,且有效性差。对人类来说也是如此。一个从小经过 逆境磨练的人,成年后更能有效适应环境。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等,都说的这个意思。为此,教师可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来为学生创设受挫情景。这类活动 颇多,如远足、野营、登山、军训等,从室内到室外,从单纯追寻安全保险到趋于承担风险,在“吃苦活动”中自讨苦吃。教师也可与家长取得联系,以团队组织为依托,开展“今天我当家”“怎么解决生活难题”等实践操作活动,以提高其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做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战的准备。

上一篇:识字一公开课教学设计下一篇:商标注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