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为保证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健康、顺利地开展。必须对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从而构建起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1:

心理健康教育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健康教育的意义

【摘 要】随着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不断增多,留守儿童因与父母长期分离,心理方面会出现任性、脆弱等问题,因此,给予留守儿童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迫在眉睫。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小学 留守儿童 德育教育

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传统的农村生产结构受到影响,为了更好发展进行了调整,农民谋求新的出路发财致富。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纷纷涌入城市,将儿童留在农村,留守儿童或单独生活,或与亲属生活。这一群体的不断扩大,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相关部门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类群体孩子因缺乏父母的陪伴,普遍存在缺乏热情、心理敏感脆弱、成绩不佳等问题。如何调整留守儿童的这种心理状态,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的年龄普遍为7~14岁左右,该年龄段为儿童的性格、品德、情感初步发展以及形成时期,对于儿童而言,这是一段重要时期。而作为留守儿童,这时期只能自我发展,没有父母的陪伴,周围的孩子甚至会对其进行侮辱、歧视,导致留守儿童产生消极和自卑心理、缺乏热情、无安全感,极易形成偏执性格。这样的性格存在一定的缺陷,会影响儿童未来的健康发展。根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调查某地的留守儿童,结果一些留守儿童,有抽烟、喝酒、偷窃等不良习惯,因此,给予留守儿童必要的健康教育,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 给予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在农村地区,学校在家长以及孩子的心里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认为其是一个最正规、最值得信赖的教育场所,农村学校作为教育留守儿童的一个关键机构,应充分发挥其教育以及管理作用。学校以及教师应在生活以及学习方面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及爱护,为其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教育环境,促进其健康成长。

1.学校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第一,学校可先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资料,并调查统计留守儿童父母的工作地、联系方法,儿童代养人的住址、电话,将这些具体资料信息进行统计备案。并建立畅通的学校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沟通机制,学校应多与留守儿童的父母以及代养人进行沟通,彼此共同关注儿童,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也可以建立帮扶制度,督促并辅导儿童学习,并多与他们进行沟通,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督促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儿童感受到关注、关怀。

第二,定期开展留守儿童的家长见面会或必要的短期培训,让孩子的监护人了解儿童的学习情况,了解如何更好地与儿童进行沟通,改进教育方法,调整之前固有的教育方法及教育观念。父母可通过电话联系或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子女的关注,从精神方面重视鼓励孩子学习。同时学校可采取有效的手段、方法,针对存在思想方面问题的孩子进行教育座谈,并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更好地配合给予儿童教育。

第三,学校可组织一些手拉手互助小组活动,选择一些有担当、有责任心、有爱心的老师组织孩子们,积极参加活动。留守儿童多存在一些明显的心理特征,通过组织互帮互助小组活动,增进孩子们之间的感情,让孩子们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彼此分担快乐、烦恼以及疑虑,这样有利于有相同经历的留守儿童之间产生共鸣,情感方面相互支持,消除其不良的消极心理情绪。

2.老师方面应采取的心理教育措施

第一,开办关于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让农村教师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相关临床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其焦虑以及敌对性明显强于一般儿童,同时不能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不能有效疏解心理的不满、不快,儿童心理会产生不满,积聚的心理问题导致产生偏执的人格,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儿童未来的健康成长。针对儿童的这种心理状态,教师应掌握产生的原因,并了解如何给予儿童有效的心理护理,排解儿童的不满情绪,帮助他们进行适当宣泄,有利于其良性性格的健康发展。

第二,教师应不断加强自我心理卫生保健,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注意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以自我积极乐观的心态影响学生。在学校教学工作中,避免自我的不良心理情绪影响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与尊重,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学习氛围。

三 总结

作为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不管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应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和谐、关爱的氛围,同时这也是一个社会性问题,社会方面也应发挥其教育作用,营造一个有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环境,以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井坤.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4)

[2]袁梅.农村小学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神州(下旬刊),2012(1)

[3]马骊.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3)

〔责任编辑:高照〕

作者:蒋志平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2:

我对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点看法

摘要:为保证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健康、顺利地开展。必须对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从而构建起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看法

1999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2年8月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要求。农村中小学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的限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是农村教育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许多农村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在教师的观念中。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学校领导、班主任、德育工作者或心理辅导员的事。与自己的教育教学无关,可做可不做;即使搞心理健康教育精力也有限。仅仅解决少部分学生身上发生的心理问题。认为对心理健康的学生没有必要搞心理辅导。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提到议事日程。落到实处。

2.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许多农村小学校长,教师包括心理辅导教师,缺乏应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在实际的心理辅导过程中常常采用品德教育的方式,以批评教育、惩罚教育为主要教育方法,在客观上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学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还有教师由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不能及时发现和正确判断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地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因于品行问题,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措施,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部分教师不能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本身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3.学生的心理问题突出。农村小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成就动机与耐挫力、渴望交往与心理闭锁的矛盾。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了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①认知上的问题。主要是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方面的问题。②情感上的问题。很多小学生在情感调节上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喜怒无常,一会儿兴高采烈,一会儿悲观失望。情感调节有问题的学生。对沉重的打击可能无动于衷,而受一次小小的挫折却悲痛欲绝。这类学生情感淡漠,甚至对同学对朋友对亲人冷漠无情,以至表现为长期情绪低落、忧郁和莫名的焦虑。③应考综合症问题。学校、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期望值过高,学生在考试前后由于过度的紧张和疲劳往往会出现头晕、心悸、心慌、胸闷、情绪紧张、焦虑、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不敏捷、思想混乱、思路不清、再认与回忆发生困难,甚至还有口干、腹泻、恶心、呕吐、痛经、双手发抖、大汗淋漓等现象,严重时会发生晕厥现象。④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当前农村的小学生人际交往情况却不容乐观,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冷漠古板、心胸狭窄、怯于交往,由于人际关系紧张。带来情绪上的失落和苦闷并影响学习。

二、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社会、家庭因素的影响。当代社會竞争加剧,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社会上的不良因素对小学生的心理影响极为严重。社会上的不正之风、黄色书刊、色情网站、低级庸俗的生活方式都给小学生心理健康带来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家庭因素也是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动因。目前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过高。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苦闷和压力;父母关系的不和、离婚、对孩子漠不关心或过分溺爱、过分严厉,都会造成孩子不健康的心理。

2.学校认识偏差。一些农村小学对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出于上级要求、形势需要,所以消极等待简单应付,即使是名义上开展了一些活动。如开设心理辅导课、建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辅导热线、建立心理健康信箱、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但由于忽视了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缺乏正确的认识,最终也只能流于形式。有些学校,为应付检查,甚至弄弄虚作假,名不符实地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学生本身心理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有些与遗传、体质、突发事件有关。大多数情况都是逐渐积累而成的。家里有心理障碍患者,或产期大脑受过损伤、感染、孕妇营养不良、孩子出生时窒息缺氧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心理上的问题。更多的情况是孩子在社会适应或人际交往过程中心理的冲突和矛盾。由于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需要得不到满足。无法达到预定目的,使他们感到失望、悲观,心理受到严重挫折。

作者:尚海芸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3: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校本实践研究

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发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做出了明确的阐述,其中特别强调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面向不同学段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笔者工作于农村小学,通过对近年来农村小学学生的观察与研究发现,在目前的形势之下,对农村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倒不是说农村小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想强调通过对农村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成长,而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引导教师更多地关注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样就可以在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合力。由于农村不同地区差异较大,教育文化发展不平衡,如果采用大一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路,未必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建设校本课程是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最佳途径。本文就从笔者实践的角度,谈谈如何在农村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实践研究。

一、基于实际需要的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实践

校本研究的第一出发点就是实际需要,农村小学的差异主要来自地域影响,不同地域的人口成分与比例,决定了这个地域小学生的具体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个专业性较强、针对性较强的教育过程,如果忽视了一个小学具体的学生特点、教师特点乃至于学校特点,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就很难服务学生的需要。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立足校本、找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从而形成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新途径和新方法,全面构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体系,从而全面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既然实际需要是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实践的基础,那么作为实践及其研究者,首先就要研究当前农村小学生所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就笔者的研究而言,主要有这样两点(考虑到校本性与推广意义的兼容,笔者尽可能在宏观与微观上面进行良好的融合):

其一,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引起的自我意识薄弱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部分农村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愈发重视,由于农村家长自身受教育的水平相对不高,因此这部分家长会将学习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因此对孩子从小的教育都比较严格。这类学生如果在学前教育当中已经被“驯化”,那进入小学之后,“乖孩子”这一表面现象之下,可能就隐藏着学生自我意识薄弱、主体地位缺失等问题。他们对外界的要求往往是完全接受,而且努力去达到这样的要求。这类学生的文化成绩往往都比较理想,但是从成长的角度来看,隐患在于一旦主体地位缺失,引起了自我意识缺乏,那就不利于学生在面对具体事情的时候有自己的主观见解。长此以往,就有可能形成心理问题。

其二,外界教育失范引起的自我放纵问题。

另一类情形是,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相对是比较宽松的,大多数家长都没有将孩子培养成精英的意识,因此对孩子往往是所谓“放养”的态度。这类学生在班级以及学校往往是不引人注目的中等生和个别的学困生,这类学生在学校教育当中也容易被边缘化,因此相对而言这类学生所接触的外界教育往往是失范的,其结果就是学生容易形成自我放纵的意识,他们不关心自己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甚至还会形成一些不良习惯。很显然,这类群体应当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对象。

二、在具体实践研究中

总结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策略

面对上述两点分析结果,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要分门别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当然,强调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的针对性,并不是忽略宏观的基本原则,在这里笔者特别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要致力于让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得到提升,要培养学生体验爱、表达爱、传递爱的健康生活能力;在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上,教师应当创新积极心理剧晨会课、心理艺术融合课等新课型。

针对上述第一种情况,笔者的操作策略是对学生进行主体性意识的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当中,主体性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客观上也是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奠基性的影响要素。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可以结合农村学校的特点,通过文化学习与农村生活,让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家长在孩子参与农活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去表达,去体验。学生在表达过程中,无论出现什么样的观点,教师都应当尽可能进行积极评价;学生在农活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导家长进行纵向比较,以发现孩子的进步。事实证明只要做到这些,那么这些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就能得到培养。

针对上述第二种情况,笔者的操作策略是让学生所接触到的外界教育能够科学化、规范化。作为学科教师,一定要养成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的习惯,小至具体学科学习中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大至学科知识结构的建构以及劳动技能的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对家长施加积极影响。坦率地讲,农村小学的文化成绩考试评价压力相对较小,因此教师和家长有更多的空间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去施加教育。相对于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言,这种由教师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好地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果来评价这两个教育策略,笔者认为这两个策略具有显著的針对性,与农村小学的基本特点相匹配。这种校本特征很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既具有学校特色,也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三、在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校本实践研究中总结经验

农村小学在我国的小学教育序列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农村小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遇时,意味着后者在前者当中不能缺席。由于教育理念所限,由于师资力量所限,在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出现一些挑战是正常的,而且从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角度来看,面向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完全寄希望于一两个心理健康教师身上。动员学校的所有力量,形成校本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思路与实践,是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实践研究的重要收获。

校本意味着针对性,同时也意味着差异性,针对性与差异性的结合,是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众所周知,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是教育适应学生的重要体现。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是必要、明智的选择。对于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来说,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础之上,教师要一方面从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当中汲取理论智慧,另一方面在校本化的实践当中总结实践智慧,只要做到这两个方面的综合,那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能够迎来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作者:杨柳

上一篇:城管个人总结优选3篇下一篇:小组讨论法中仓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