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不断地对自己的形象和外观气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尤其人年轻一族开始对眼部进行整形美容。但是,随着眼部整形美容手术进行,许多患者出现了不同的心理特征,本文从多角度多方面详细地分析了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特征以及其在执行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以期为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患者进行眼部整形美容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手术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手术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篇1:

面部整形手术患者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干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面部整形手术患者心理、情绪各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分组对比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68例/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护理,在常规手术护理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生理指标、手术指标、心理指标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部整形手术患者多数存在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针对此种情况,则需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面部整形手术;心理特征;心理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9月进行面部整形手术的136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68例/组。对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下:男性21例,女性47例;年龄区间为22~45岁,平均年龄为(32.01±2.15)岁;行面部除皱术15例,行面部瘢痕修复术12例,行隆鼻术28例,重睑术13例。观察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下:男性22例,女性46例;年龄区间为21~46岁,平均年龄为(32.17±2.24)岁;行面部除皱术16例,行面部瘢痕修复术11例,行隆鼻术29例,重睑术12例。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手术类型进行统计和对比,发现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可进行临床对照研究。

1.2研究方法

术前体检及术中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护理,具体如下:在手术开始前,向患者介绍面部整形手术的相关信息,包括手术时间、麻醉用药等各项情况。术后,保持病房内干净清洁,保持床单整洁,定期通风,保持病房空气畅通。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面部改善。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忌烟酒、浓茶,少食多餐,多吃水果、蔬菜,减少盐分摄入,建立科学、合理、规律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在常规手术护理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增加心理护理干预:首次就诊接受访谈时:术前交谈,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请患者学习深呼吸放松法,并训练至熟练暗示法缓解疼痛指导向受术者说明疼痛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而减轻。手术当天:亲自带领受术者进入手术室,让其放心接受手术。保持观察受术者表情、身体语言等以判断是否疼痛和当时的紧张度及时询问受术者是否疼痛,解释造成疼痛的原因,运用深呼吸放松法、转移注意力、暗示等技巧来缓解疼痛,同时避免谈论与手术有关事情手术完成后,搀扶受术者离开手术室,陪伴其在休息室等待直至可自行离开。

1.3统计学分析

将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各項研究数据准确的录入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平均年龄、血压、心率、麻醉等待时间、手术时间、HAMA评分、HAMD评分、人格评分)描述为( ±s),检验方法为t检验;计数资料(性别、护理满意度)描述为[n(%)],检验方法为x2检验。若P<0.05,代表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数据间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生理指标对比分析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分析

观察组麻醉等待时间(min)为(13.78±5.54)、手术时间(min)为(78.65±8.57);对照组麻醉等待时间(min)为(14.98±6.47)、手术时间(min)为(76.45±9.67);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麻醉等待时间、手术时间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HAMA评分、HAMD评分对比

护理前,观察患者的HAMA评分为(21.17±3.22)、HAMD评分为(32.52±2.84),对照组HAMA评分为(22.52±3.66)、HAMD评分为(33.34±2.97),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为(7.43±1.17)、HAMD评分为(9.61±1.24),对照组HAMA评分为(15.62±3.27)、HAMD评分为(15.75±2.34),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心理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整形患者心理上处于一种较高的审美状态,他们对畸形或外貌异常的心理反应比较复杂,特别是受求职、求学、恋爱等因素的影响,常常因容貌上的缺陷而忧虑不安、悲观失望,有时受社会诸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情绪障碍,如易怒、悲观、懊恼、急躁,甚至出现焦虑症、强迫症等。因此,该类患者对手术期望值较高,急切盼望自己容貌的美化,以调节自己心理的不平衡。既往的临床观察发现整形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他们的就医动机和术后的满意情况。

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结果表明,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各项指标评分,提高护理质量与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敏.心理护理干预在门诊面部微整形手术就医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10(4):501-501.

[2]路富荣.整形美容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9(7):166-167.

作者:罗欣

手术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篇2:

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心理特征与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不断地对自己的形象和外观气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尤其人年轻一族开始对眼部进行整形美容。但是,随着眼部整形美容手术进行,许多患者出现了不同的心理特征,本文从多角度多方面详细地分析了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特征以及其在执行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以期为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患者进行眼部整形美容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眼部;整形美容;心理特征;围手术期

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是指对于一些儿童如小睑裂、眼睑缺损等先天性病情,成年人在后天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上睑下垂、斜视等进行整形的手术。一般而言,眼部的整形美容具体指对人体眼睛关键部位的美容整形。通过眼部整形美容手术可以让手术者的双眼变的很对称,形成独特的睑缘,从而实现眼部功能与美容的完美有机融合。

围手术期是指患者在手术期这样一个范围内的时期,总体上,围手术期是病人有心理准备开始准备手术那一天算起,到手术治疗完成直至病人基本上达到康复这段时间。由于这段时期的特殊性,患者在围手术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特征以及不同的情绪特征,对于家属而言,我们必须做好在患者围手术期间的各项各种,包括他们的心理干预辅导、生活飲食状况、日常情绪特征的变化等。

本文从多角度多方面详细地分析了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患者的心理特征以及其在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以期为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患者进行眼部整形美容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实践指导。

1 心理特征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在日常生活中眼睛对于我们是多么的重要。眼部整形美容手术一方面通过目前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患者进行眼部的整形美容;在另一方面,还可以对患者的心理形态进行干预,让他们在对美的认识和认知上达到另一个高度。因此,深入的了解剖析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期间患者的心理特征、心理特点及其动态变化,将有助于患者进行更好的康复。

本文详细总结了眼部整形美容手术者的心理特征,如下:

(1) 缅甸自卑型

缅甸自卑型主要出现在青少年的群体中,其外表形体的丑与美对他们的心理影响很大,严重的造成心理阴影。他们严重与周围的生活环境脱节,从小心理就感觉到自己由于在本身形态形体方面不美,最终导致心理压力的增加,并长期生活在这种压力之下。在生活中,常常表现为自卑、不善于与别人交流、冷落别人等,随着年龄增长,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力求通过手术解决这种烦恼但是又怕得到别人的讥笑和嘲笑,往往他们通过非正规的渠道联系地下黑诊所等完成手术。但是,这种情况并不能保障他们就医的水平。

(2) 崇拜追星型

这部分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学生当中,他们的自身各项条件都是正常的,然而他们却认为自己很丑,时常与娱乐明星等对比。这部分中大多人都懂的运用现代交流技术手段与外界媒介交流。

(3) 恋爱婚姻型

这类人开展眼部整形美容手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首先,对于正常的谈婚论嫁的男女来说,眼部不应该成为阻止他们恋爱结婚的阻力,而有人这样做,只能说明他们在心理上存在着某些问题。其次,另外一分部者可能认为这是投资,为了找到一个好男友或者丈夫,他们担心自己目前的外部状况不能满足男方的期望要求,所以他们进行眼部整形美容手术。

(4)事业型

对于这部分人群,主要是由于自己条件的缺陷,某些工作必须要求眼部达到要求才能工作。如飞行员、当兵等,而他们从小就立志做该项工作,所以他们不得不选择进行眼部整形美容手术。

2 护理策略

针对上述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我们分别从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恢复期三个方面分析不同心理特征人群应该开展的护理测策略。

针对缅甸自卑型,要做到:(1)手术前,必须向患者说明在手术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同时说明手术的风险;(2) 手术中,主治医生必须时刻观察患者的表情以及在手术中出现的各种围观变化,如遇到手术者的情绪波动较大,医护人员要给予及时的关心和爱护; ( 3) 手术完成以后,康复期间要求患者注意生活起居习惯,并给予其心理辅导干预,让其密切配合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不定期的监护直至康复完成。

针对崇拜追星型人群,由于他们本身的外观条件是与正常人完全一致的,所以其围手术护理要做到,(1) 手术前,患者应该明确地向医护人员表达其手术的目的,这样有利于对其进行专一化的整形;(2) 手术中,主要是对手术者进行心理的辅导,让其不要对手术有恐惧;( 3) 手术后,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明确表达手术的准确性以及成功性,同时也需要对其进行说明,勿盲目的崇拜。

针对恋爱婚姻型人群,(1) 手术前,主要是集中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医护人员之间与患者之间开城交流,引导消除他们对手术的恐惧感;(2)手术中,对他们进行引导,树立信心;( 3) 手术后,在康护过程中,向其说明注意问题,说明在回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生理变化和心理准备。

针对事业型,这类人群开展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是为了提升其素质,在围手术期间做到:(1) 手术前向其表明手术的风险,让其保持乐观心态;(2)手术中,根据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方式的手术;(3)手术后进行精神上支持,减少患者的担忧。

3 结束语

总之,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人群开展眼部整形美容手术会出现不同的心理特征。这对于我们分析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患者的心理特征变化及其围手术起护理具有特别意义。

参考文献

[1] 詹琼琼, 叶浩华, 戴菲菲. 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心理特征与围手术期护理[J]. 实用临床医学,2008,9(6).

[2] 黄向莹, 陈晓洁, 刘小芬. 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心理特征与护理干预[J]. 现代护理, 2006, 12( 14) : 1281 - 1283.

[3] 李烨, 刘畅, 安彩珍. 整形美容求美者围手术期护理心理需求调查[J] .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10(14).

[4] 陈金芳, 雷岳崇. 整形美容术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护理版) , 2006, 2( 5) : 73.

[5]黄海玲,刘宏伟,佘文莉,等.整形美容受术者术后心理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及其意义[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4):675-677.

作者:童大潮

手术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篇3:

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选择心理护理方法对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进行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03月收治的72例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确定护理方式期间,对照组(36例):选择基础护理方式展开护理;观察组(36例):选择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方式展开护理;最终就两组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疼痛率以及消极情绪评分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疼痛率(30.56%)展开对比,观察组(8.33%)获得明显下降(P<0.05);同对照组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消极情绪评分展开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下降(P<0.05)。结论:护理人员选择心理护理方式对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进行干预,在降低患者疼痛发生率以及改善消极情绪方面可以获得理想效果,从而对于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术后预后以及快速康复做出充分保证。

关键词:高龄耳鼻喉手术;心理护理;临床效果

耳鼻喉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在确定治疗方案期间,主要体现为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两种。但是因为手术产生的疼痛感等系列影响,会使得患者于生理以及心理方面呈现出应激反应的现象,并且往往因为消极情绪的出现,对于术后恢复造成阻碍[1]。在此种形势下,基础护理的临床应用,无法做到将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改善,对此通过开展心理护理对患者给予针对性干预意义显著。本次研究将确定最佳方法对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此通过心理护理,促进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03月收治的72例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确定护理方式期间,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分布范围为65岁~81岁,平均年龄为(79.59±3.29)岁;体重分布范围为59kg~81kg,平均体重为(67.62±5.82)kg;观察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分布范围为67岁~83岁,平均年龄为(79.62±3.31)岁;体重分布范围为57kg~82kg,平均体重为(63.59±5.25)kg;此次研究均获得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对于知情同意书,所有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以及家属均完成签署;对两组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性别、年龄以及体重进行比较,结果呈现出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在进入医院后,确定护理方式期间,对照组:选择基础护理方式展开护理;观察组:选择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方式展开护理;对于对照组,要求护理人员认真完成术前准备工作,对于术前备皮以及体格检查均需要认真进行,并且护理人员就耳鼻喉手术系列知识对老年患者进行普及[2]。手术过程中,合理完成手术器械准备工作,并且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工作。对于观察组:

1.2.1 对患者给予手术前心理护理干预

在准备对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前,患者表现出的消极情绪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在此种状态下,患者的手术进程、手术效果以及手术预后均会受到对应影响,对此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了解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的心理情况,针对性展开心理护理,以确保患者的恐惧情绪与消极情绪获得最大程度消除,将患者针对手术治疗产生的信任感显著提升,以确保对于临床手术可以积极应对,并且利用其他途径将患者注意力充分转移[3]。

1.2.2 对患者给予手术中心理护理干预

在对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进行手术过程中,需要合理展开心理护理干预,以对于高龄耳鼻喉手术的顺利进行做出保证。此外术中需要做好患者鼓励工作以及陪同工作,并且将家庭关怀力度充分加强,以此使得老年患者的手术信心得以显著增强[4]。

1.2.3 对患者给予手术后心理护理干预

对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完成手术后,护理人员在其生活方面需要给予帮助以及关心,并且对患者休息环境的良好做出保证,对其饮食合理进行建议,并且配合采用系列方法将注意力进行转移,将患者的精神负担以及精神压力显著减轻,对于患者良好状态的保持做出充分保证,以确保患者可以保持最佳心态促进患者术后康复[5]。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疼痛率以及消极情绪评分。

1.4 判断标准

1.4.1 疼痛程度判断标准

0级: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经过治疗后,未表现出疼痛感;1级: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经过治疗后,表现出轻微疼痛感,患者能够忍受;2级: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经过治疗后,表现出明显疼痛感,患者无法忍受,无法保证睡眠质量;3级: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经过治疗后,表现出剧烈疼痛感,患者无法耐受,需要依靠药物才能够睡眠[6]。

1.4.2 消极情绪判断标准

主要选择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完成两组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消极情绪评分,最终评分同对应消极状态表现为正比[7]。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所有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护理结果展开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疼痛率)组间对比以%形式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疼痛情况)组间对比以形式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疼痛率对比

同对照组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疼痛率(30.56%)展开对比,观察组(8.33%)获得明显下降(P<0.05),见表1。

2.2 消极情绪对比

同对照组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消极情绪评分展开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下降(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伴随着老龄化现象的严重化,老年耳鼻喉患者例数呈现出较为显著增加。对于老年人而言,诸多呈现出较差的身体状况以及较差的手术耐受性。临床对于高龄耳鼻喉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以手术方式的采用较为普遍,但是因为此类患者手术位置较为特殊,同大脑较为接近,从而会对老年患者造成严重心理刺激现象,并且手术后会呈现出程度不同疼痛感,进而在对患者造成心理刺激的过程中,会使得患者呈现出生理应激反应的现象。此外手术后患者表现出消极情绪的概率较高,进而对于患者手术康复会造成严重影响。

本次研究中,确定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护理方式期间,对照组:选择基础护理方式展开护理;观察组:选择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方式展开护理;最终发现同对照组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疼痛率(30.56%)展开对比,观察组(8.33%)获得明显下降(P<0.05);同对照组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消极情绪评分展开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下降(P<0.05),从而证明心理护理的针对性实施,能够对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专业分析,之后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针对性干预,最终通过对患者给予关心、鼓励、照顾以及家庭关怀,对于高龄耳鼻喉手术的顺利进行可以做出充分保证,避免患者因为消极心理的影响呈现出系列应激反应,对于最终手术的顺利完成以及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做出充分保证,充分证明对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行性。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对于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以及消极情绪方面,获得的效果极为理想,从而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做出充分保证,最终通过将患者预后质量改善,促进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黄丽萍.高血压合并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效果分析[J].中西醫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4):151- 151,153.

[2]安广彩.分析心理护理在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8):1483-1484.

[3]张艳丽,王华.心理护理结合人文关怀应用于高龄耳鼻喉患者的疗效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6): 2274-2276.

作者简介:张丹,女,出生年1978.4,籍贯:湖北省.武汉,学历:本科,现在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职称或职务: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管理和耳鼻喉临s床护理。

通讯作者:张庆玲,女,1972.9.29,湖北武汉,本科,副主任护士。

作者:张丹 张庆玲

上一篇:初中教师演讲稿下一篇:美食节目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