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管理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富管理论文(精选5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国际金融危机背景2007年初,美国次级房贷风暴刮起。2008年第二季度,全球资本市场惶惶不安,美国准官方房贷机构房利美与房地美发生财务危机,“二房风暴”在官方接管下平息。同一时间,印地麦克银行也被美国政府接管,这是自1984年以来,美国本土所发生的最大一起银行倒闭事件。

第一篇:财富管理论文

财富管理与财富传承的新时代

2020年5月28日,举世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获得表决通过,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背后渗透的权利理念和相关制度,将会对我国每一个家庭的财富管理与传承带来深远的影响。

我国《民法典》在立法中秉承了传统的婚姻家庭价值观。《民法典》对婚姻家庭的保护与尊重,将会使我国社会以家庭为单元充满持久的财富创造活力,也将会为社会提供合格、心理正常的劳动力资源。同时《民法典》也弘扬了健康、平等、文明的家庭精神。中国传统家庭的男尊女卑、封建家长制、一夫多妻等落后习俗造成了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缺乏关爱、难以协作、活力窒息等问题,出现了家庭财富传承“富不过三代”的普遍现象。只有具有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精神的家庭才会聚合全体家庭成员的智慧和能力,才会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和家庭财富,才会使家庭财富更好地传承下去。《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条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家和万事兴,稳定健康的婚姻家庭关系是财富传承的基石,《民法典》倡导的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的理念将会增进亿万个家庭的幸福感,促进财富的有序传承。

毋庸置疑,受到法律保护的财富才能传承下去,《民法典》第二百零七条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民事权利的确权与保护是财富传承的前提,有恒产者有恒心,《民法典》從法律的角度赋予对私人财富与国家、集体的财富平等保护的权利,这对增强私人对于财富的安全感、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民法典》具有“定分止争”的功能。民事主体一定要按照民法典的上述规定,合法确定自己财产的权属边界以及行使权利的边界。合法区分家庭财产与企业财产、合法区分夫妻共有财产,合法行使企业股权、物权、债权等民事权利,合法行使居住权、亲属权等新型的权利,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财富管理,使财富发挥更大的功用并传承下去。

现代社会正经历从“身份到契约”,再从“契约到信赖”的深刻转变。从“身份到契约”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但在监护、婚姻、收养、继承等涉及亲属关系的领域,单纯从契约的角度来分析上述亲属关系中的财富管理与传承法律关系并不合适,因为彼此之间并不是民事行为能力对等以及信息对等的契约双方,而是建立在一定亲属关系基础之上的忠实关系。而建立在信托法、公司法、代理法、合伙企业法、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在内的广泛的民商事财富管理关系,由于委托人本身能力不足或者时间不允许,需要借助信任的专业人士,需要“受托人”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这种法律关系被称为信义关系,要求受托人履行信义义务? 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善管注意义务)。我们可以将上述基于亲属关系与信任关系形成的财富管理关系称为广义的信义关系。

在信义关系中,无论当事人如何事无巨细地约定财富管理受托人的义务,也无法使受托人的义务确定化。如果受托人不遵守忠实和勤勉义务,不承担不尽责后的损害赔偿义务,处于弱势一方的相对人利益就会受到侵害。基于此,《民法典》率先作出对基于亲属关系基础之上的财富管理人承担忠实和勤勉义务的规定,保护了弱势一方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建立我国基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财富管理关系中的“信义制度”具有借鉴和示范作用。

《民法通则》刚刚施行时,我国的居民还很穷,《民法通则》调整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功能还没有发挥出来。而在《民法典》时代,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人均一万美元,迈向了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居民和家庭的财富管理与传承需求非常旺盛,《民法典》的问世正逢其时,将会对居民和家庭财富的保护、增长与传承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韩良

第二篇:五行财富·财富管理品牌绽放三晋

外贸信托“五行财富·财富管理”品牌和山西分部自2012年2月落地龙城后以其优势鲜明的品牌、精准细分的营销、特色差异化的服务在三晋大地上茁壮成长。

据了解,外贸信托山西分部自成立以来,以“委托人意愿至上”作为他们的服务宗旨,将中国传统的五行理念、总部财富管理标准与晋商文化相结合更是其一大创新亮点。在 “五行财富·财富私塾”增值服务体系下,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同时,深化在金融投资、健康关怀、子女教育、收藏鉴赏、时尚运动等方面的服务深度,为客户提供了更为全面升级的差异化服务。广大山西地区的高净值财富人群将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方舟,外贸信托也成为他们专业稳健的财富管理的首选品牌之一。同时,山西分部发挥当地的优势,积极开发信托产品,与金融机构及企业开展了合作,提供工商企业、房地产企业、权益类资产融资业务、信托贷款和资产转让业务等多种金融服务,为今后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业务基础。

在“中秋、国庆”两节即将来临之际,外贸信托山西分部于2012年9月21日晚18:00-20: 30,在太原润玺·四季会所举办了“五行财富·财富私塾之水暨‘秋色景韵 澜月中秋’客户答谢酒会”。

分部王大为副总经理代表外贸信托致辞,在两节前为客户送上温馨的节日祝福,感谢新老客户对分部成立以来的信任与支持。王总表示:“外贸信托山西分部将坚持专业化和差异化的经营策略,不断丰富“五行财富·财富私塾”增值服务体系和提升自主投资、项目开发的能力,将在现有跨及证券投资、PE投资、房地产、矿产能源、消费信贷等多个市场领域,针对特定客户的需求及其拥有的资源条件来开发不同风险收益配比、不同期限结构的产品体系(如富荣、富祥、汇金、汇富、鑫欣、善水、鼎鸿等)的基础上,潜心修炼产品设计和客户服务内功,从而满足山西客户投资、融资和财富管理的全方位需求。

本次活动山西分部邀约高净值客户近百名莅临参加。活动以红酒品鉴、民乐表演、客户答谢活动、冷餐的形式开展,为客户提供了一次高端优雅的增值服务,增强了与客户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围绕热销的产品对客户进行了推介。通过本次活动,山西分部将公司的品牌和实力、企业文化、财富管理理念、五行财富的特色以及即将发行的产品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在高净值客户中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

对于外贸信托山西分部来讲,今后将发挥财富私塾的窗口作用,以形式更为丰富的高端活动,搭建客户增值服务体系, 将“五行财富·财富私塾”品牌打造成为服务于山西高净值人群物质财富与健康和精神财富相结合的盛宴。

公司简介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中文简称外贸信托,英文简称FOTIC)1987年9月30日在北京成立,是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旗下从事信托业务的公司,是少数几家受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管的中央级信托公司之一。成立20多年来,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信托业内具有良好品牌知名度、综合经营实力稳居行业前列的信托公司。

外贸信托注册资本为22亿元人民币,公司股东分别是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化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秉持“创造价值,追求卓越”的价值观,坚持“稳健思变,诚客礼才”的理念。通过专业化运营和业务创新,致力于为社会各界客户提供优质、专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以营销服务为支撑的主动型自主资产管理模式。

近年来,外贸信托不断加强产品创新,推出了大量风险可控、收益较高的优质产品,产品种类与结构不断丰富。目前,公司已拥有包括富荣、富祥、汇金、汇富、鑫欣、善水、鼎鸿等在内的多款系列产品,跨及证券投资、PE投资、房地产、矿产能源、消费信贷等多个市场领域,构建了包括不同风险收益配比、不同期限结构的产品体系,契合了不同高端客户的投资需求。与此同时,2011年外贸信托在信托行业中率先推出了外贸信托财富管理品牌,专注于为高净值客户提供财富管理及增值服务,开启了信托公司财富管理的先河。

凭借在理财市场的卓越表现,外贸信托的品牌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肯定,连续多年在《上海证券报》主办的“诚信托”评选中获得“卓越公司奖”。2011年,在《中国证券报》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阳光私募金牛奖”评选中,外贸信托荣获“金牛阳光私募信托公司奖”;在“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年度评比活动中,外贸信托荣获“年度最佳财富管理信托公司”奖,公司品牌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认可。

第三篇:台湾财富管理业务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

2007年初,美国次级房贷风暴刮起。2008年第二季度,全球资本市场惶惶不安,美国准官方房贷机构房利美与房地美发生财务危机,“二房风暴”在官方接管下平息。同一时间,印地麦克银行也被美国政府接管,这是自1984年以来,美国本土所发生的最大一起银行倒闭事件。2007年1月,股价曾经高达170美元的贝尔斯登投资银行,14个月之后的2008年3月,以每股仅2美元的低价,遭购并而贱卖给摩根大通。2008年9月,雷曼兄弟投资银行宣布破产;素来有“美国珍贵资产”、“等同美国价值”美誉的美国国际集团,因为筹资不利而主动向美国国会求援获准。于投资银行与私人银行领域经营逾百年的美林证券,也于2008年9月被美国银行收购,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生态一夕丕变,欧美几家金融机构,因为连锁性的流动性资金不足而告急,冰岛与阿根廷政府也传出濒临财务危机,国际金融环境起了很大的变化,金融海啸剎时之间波及了全球,甚至形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紧接着,曾经富可敌国的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花旗银行,营运至今已将近200年,总资产近2万亿美元,竟也于2008年11月面临财务窘迫:11月20日当天股价重挫26%,市值于三天之间缩水了三分之一,而2008年全年,花旗银行股价跌幅超过了80%。百年一见的金融海啸冲击之下,就金融服务产业而言,习于高杠杆营运且一向位居结构性与衍生性商品最上游的投资银行首当其冲,以信用为营运基础的国际大型商业银行,值此信用危机之中,普遍受伤颇深,当然也冲击了台湾的金融产业,仅仅雷曼兄弟在台湾金融机构与个人投资人之曝险金额,就高达800亿元新台币(所有金融机构曝险400亿元,约5万名投资人则曝险400亿元)。过去多年以美国为首的自由放任、鼓励创新的金融监理观,在美国与欧洲的投资银行面临经营困境、改制为商业银行或收归国有,也冲击了不少大型跨国商业银行乃至于国家的信用,也屡屡传出自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以来的最严峻的不利消息。之后,现在正在改写全球金融监理与金融业者营运的蓝图。

台湾财富管理业务现状

曾经令台湾银行业者与整体台湾社会重伤且不安多日的“双卡风暴”─信用卡与现金卡大量违约与逾期缴款,创造了55余万持卡人逾期缴款3个月以上的“卡奴”,由消费者与银行之间单纯的借贷关系,演变成为风波与纷争不断的社会事件,更让所有经营双卡业务的消费金融银行,付出数年亏损连连的代价,好不容易于2007年末,台湾双卡风波方息。现在国际性的金融海啸扑来,台湾金融市场从业人员此刻一个重要的提问是:于金融海啸之前,双卡风暴发生之前与同时间,台湾红火数年的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业务,未来的发展与面貌将会如何?

台湾金融服务业最重要的三大次产业:银行业、证券业与保险业中,其中只有一部监理精神几乎雷同的法令,横跨此三大次产业,也就是三大金融次产业都明确予以订定规范的,就是财富管理业务,反映在银行业、证券业与保险业办理财富管理业务相关办法之上。然而这并非出于主管机关的刻意安排与高瞻远瞩,而是来自于过去的几年之间,财富管理业务已经俨然成为可以整合金融服务业各个次产业相关金融商品销售业务的代名词,也是一个获利极高且无呆账之虞的前收(与后收)手续费业务,要直言财富管理业务,正是过去数年之间台湾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服务业的趋势业务,并不为过。

一连串的金融风暴袭来,台湾财富管理业务于银行及保险业都面临急冻,进入了严寒的冰河期,对于财富管理业务初初起步的证券业,更是极大的打击。全台湾的境外基金余额,于过去8个月中腰斩,由2万亿元锐减为不到1万亿元新台币,基金定期定额扣款的投资人,也自60万人锐减为50万人,有将近20%的定期定额投资人,选择于此刻黯然离开本欲长久投资的市场。连动债更是由近年来当红的热门商品,只因雷曼兄弟发生了发行人信用危机,就被妖魔化为理财专员不当销售的邪恶工具,几个月之间提前赎回金额约为台湾市场总额的30%,至少达3000亿元,投资人持有的余额还有6000余亿元。过去几年由台湾大型保险公司领军,不断推出极为畅销的与基金、连动债连结的投资型保单,大力吸金,一周之内以一张投资型保单吸金百亿都非难事,且于2008年初,还一再创下创新保单种类与销售总额新高记录,转眼之间竟也不再受投资人青睐。公营银行近日涌入新台币3000亿元以上的存款,资金去化不易恐成为业者骇人的滥头寸,让公股银行经营阶层动员起来,频频冲次放款。10月底,台湾银行业者定期存款科目项下增加为19.3万亿元,相较于9月底,仅一个月就增加了近5000亿元。2007年刷新产业获利新高记录——税后获利为新台币569亿元的人寿保险业者,目前已知的2008年可能亏损,已经超过了1100亿元,30家寿险业者的净值加总,只剩下新台币500亿元,是台湾金融服务业中财务杠杆最高的次产业。值此严峻的情势之下,保险公司不得不回归储蓄险与人寿保险的传统工具,握有资金且营运良好的业者,频频寻求可能的购并良机,几家资金匮乏且营运不佳的业者,若无法顺利增资强化其财务结构并满足监理要求,则到处寻找潜在的买家与合并的机会。证券业的财富管理发展,因为法令颁布与主管机关审慎的态度,本来就走在银行与保险业之后,现有18家领有财富管理执照的业者,看见了银行与保险业者的经营困局,与一再被媒体报导的大量的客诉事件(仅连动债申诉案件就高达5000多件),也都坐困愁城,于严寒之际龟缩思索,少有进一步具体的发展策略与行动。

台湾财富管理业务发展趋势

台湾横跨银行、证券与保险的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业务,于此次金融海啸的冲击之下,将会有新的面貌,且至少会有以下六种不同的面貌或是新的发展:

回归财富规划的本质与客户的需求

过去台湾金融业推动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业务,存在太多的不当销售,以及在业者高业绩的要求,与第一线从业人员高佣金的诱惑之下发动的热销行动,都将稍稍有所收敛,并质变回到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诉求(认识客户),并为客户进行一对一量身(财务规划)的本质。如果要细究前述不当销售与热销行动的型态,每一种都值得业者与从业人员深自反思,毕竟金融商品之提供,应该是财富规划结束之后的金融解决方案之一,或是为客户的资产组合进行适度调整时的选项之一,财富管理商品本身,实不应该成为热销与单一诉求的工具与筹码。一个简单的问券或是电子表格作为互动的工具,理财专员就可以帮助许多客户与准客户,完成一个简单的财务诊断,制作出简易却有意义的财务诊断书。而财务本是任何一个个人重要的隐私,客户与准客户当然可以选择不接受于金融业者与从业理财专员、私人银行专员面前,摊开个人的财务现况,但是这样的财务诊断邀约,早已经是较为成功的营运百年的私人银行与大型商业银行,于进行财富管理业务销售金融商品时的必要行动。台湾本于银行业、证券业与保险业相关管理办法的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业者,经过了这一次突如其来的震撼教育,将不得不深思财富规划的本质并郑重响应客户的需求,回到基本面来稳健地推动财富管理业务。

回归单纯易懂的商品

这一次的金融风暴中,于台湾全岛发行量极高的连动债(约1万亿元新台币),因为雷曼兄弟投资银行的破产,发生了台湾连动债市场(结构型金融商品市场)自始以来,第一次的发行人信用风险,使得许多投资人受到了惊吓,并造成相当多金融消费大众极不理性的恐慌性提前赎回。

其实金融商品的本质都是中性的,投资人的财富管理需要与否,才是业者与消费者应考虑的重点,且雷曼兄弟担任发行人之外的连动债商品,虽然发行人(多为银行)发生财务危机者有几起,但是目前都没有发生如雷曼兄弟之发行人破产,以致于完全无法履行原始契约的问题发生,台湾主管机关金管会也并不考虑停止任何连动债的发行,因为它就是一个现行管理办法明确、于法有据的结构型金融商品。然而台湾在此情境之下,因为媒体大量及错误、耸动的报导,连动债商品已经被彻底地妖魔化了,许多的投资人,是在无谓且过度的恐慌之中,将所拥有的连动债商品于未到期之前提前赎回,或是对银行提出于法律见解上绝不可能会胜诉的抱怨申诉与求偿行动。台湾银行公会理监事会,2008年11月决议的“连动债纠纷处理准则”中,就排除了本来就没有任何争议的连动债,而未来的财富管理业务所推出的金融商品,如果不是清晰易懂,恐怕都不容易销售。其实许多连动债本是清晰易懂,且也已经让部分投资人获利,并满足了其财富管理的目标,就在作者执笔近日,台湾还是有依原订条件获利出场的连动债产品,年报酬率高达22%,而余额超过了新台币1000亿元,发行档次也约有1000档的“与CMS利率(美元固定期限交换利率)连动之美元计价连动债”,也受惠于近日各国利率的不断走跌,而享有10%以上的年化报酬率,获利的台湾投资人至少有十万人。所幸迄今台湾金管会并未走回头路,严禁连动债之发行,此刻的监理措施将个人与法人可以购买之商品予以分类,以及对不当销售类型化,便于纠纷之和解之2项原则发展,也已有22家银行高层,联名要求金管会将雷曼兄弟发行之连动债与一般连动债切割处理,正是反映出连动债的本质与一般金融商品的本质,都一样是中性的,真正需要予以规范的是:发行人之信用风险、所连结之标的物——如资产抵押证券(ABS)的信用风险,以及金融机构对不当销售之管理。

固定收益商品是许多投资人的期待

台湾部分报端一窝蜂“现金为王”、“存款才是真正王道”的说法,其实是言过其实或并不精准,应该予以正名为:金融海啸之中固定收益商品才是理财王道。因应金融海啸所引发的经济危机,各国政府均连番降息,过去一年美国降息8次,联邦基准利率已经降到1%,主要国家利率都向下直探1%甚至于0%,看来将要步向日本零利率多年的后尘,而相当多数的台湾一般金融消费大众,在未来一二年之内,将会难以接受银行存款牌告的低利率,而转向寻求较一般活存与定存利率稍高一些的固定收益型商品。2008年之后台湾主要的财富管理银行的商品主轴,就是:到期时有着固定收益的各种保险契约(例如6年期的储蓄寿险,报酬率约为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的二倍以上)、以不同货币之汇率与利率对应变化为基础的“双元定存”,原因就在于此——金融海啸之中,固定收益商品才是王道。

本质为结构型金融商品的连动债,也极可能在此客户大量需求的情况之下复活,只不过不太可能再称作「连动债」,也不可能再连结了许多遥远而看不清本质的金融工具,短期之内可能会以结构型商品、固定收益项目或某某金融机构保证项目的类定存商品型态出现,连结到波动最为稳定的台湾货币市场指数,甚至于连结到一篮子定存或是活存利率,且其保本的机制设计将会非常地明确,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色彩亦会淡化。

此刻透过总代理制度,于台湾合法销售的近一千档各国资产管理公司发行之境外基金,也会更多强调固定收益与稳定配息。以美国政府政策为主因而受惠的金融商品,例如于2008年11月决议斥资6000亿美元,购买由其房贷机构所保证或发行的房地产抵押债券,使其与公债之间的利差大幅缩减,让本质原为固定收益类型商品的金融资产证券化基金,其后市颇被看好(惟基金本身当然仍有净值之涨跌)。当然,以设计暨发行结构型商品见长且引以为核心能力的金融业者,想必会思索自己的下一步,是固守结构型商品设计本业期待市场回春?或是趁此海啸机遇快速转型?耕耘台湾市场已久且专擅结构型商品设计与发行的业者,已有表态坚持本业且认为市场将会再度接受此类商品。只是在全球投资人完全遗忘这一次的高度金融恐慌之前(一般而言,当市场回春之际,投资人的确都是非常容易健忘的),所有高度波动且复杂的金融商品,应该让拥有专业研究团队协助的法人机构进行判断与选择,自然人如果要以其作为财富管理工具,应该都要审慎三思。

金融商品应该愈来愈趋多元化而不能走回头路

对于前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所偏爱乃至于推崇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以及使用了各种类型的选择权工具组合而成的结构型商品,其可能发生的风险,当然会经过重新定义,然而对台湾金融市场来说,一般的金融商品若是越趋开放,对所有台湾人民越加有利。台湾金融商品的多元程度,相较于金融先进国家本就不足,产品的种类也少得多,台湾政府若是因这一波金融海啸而选择因噎废食,刻意限制了新种金融商品上市的数量与速度,对台湾人民理财之多元选择与金融产业之健全发展,都是相当不利的。相反地,金融商品之多元化,不仅可以增加消费者的选择,满足个人与法人的财富管理需求,更是能够帮助金融市场正常且健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投资人的属性本有许多种,愈多元化的金融商品,将愈能满足各种类型的投资人,于不同生涯阶段中的财富管理需求,这一点已经自不待言,而在更多元的金融商品的快速流通之中,金融市场─包括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也会因为商品的多元化与投资人的素质普遍提升,因而更加健全。一个社会整体投资人的素质提升,又是促进金融商品良性发展重要的原动力,以致于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商品多元化——投资人素质提升——商品多元化……。2008年8月,台湾券商公会所委托的一份专题研究《开发新金融商品研究报告》,就罗列了四大类与14种台湾尚未引进或研发的金融商品,分别为:(1)组合式权证(包括台指50组合式差价权证、台指50组合式牛熊权证、台湾加权股价指数组合式牛熊权证、台湾加权股价指数可赎回组合式牛熊权证、台湾高股息指数组合式红利权证);(2)组合式保本权证(包括台湾一篮子保本型组合式保本权证、连结亚洲三大指数组合式保本权证、大中华三大指数组合式保本权证);(3)外汇选择权(包括台湾挂牌欧式日元选择权、台湾挂牌英镑选择权、欧元兑新台币挂牌外汇选择权);(4)能源期货选择权(包括台湾挂牌原油期货选择权、台湾挂牌天然气期货选择权、台湾挂牌能源连动选择权)。

台湾金融控股公司旗下证券商与资本额较大之独立综合券商,一般均设有“新金融商品部”,专司新金融商品之研究发展,以及并不算新颖(如一般认购与认售权证)的金融商品之量产以营利,是台湾银行业、证券业与保险业等金融服务次产业中,商品研发功能较强的单位。台湾的金融商品发展,此刻不须因大浪卷来的金融海啸而走回头路,大力限缩金融产品之种类与型态。相反地,只要纳入有效的监理与业者之自律与管理,由市场机制决定产品被消费者青睐与否即可,则财富管理产业幸甚,台湾金融业发展也将走在一条金融愈趋开放的正确的道路上。

发行人信用风险将会有发行机制与监理办法予以确保

这一次雷曼兄弟事件,反映在其担任发行角色的金融商品发行人信用违约,并造成全球个人与法人投资机构的巨额损失,就风险管理观点观之,正是一个典型的发行人信用风险。过去多年以来,全球投资人乃至于政府官员,对于大型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的(太大了以致于不会也不可能倒闭)的迷思,因为雷曼兄弟破产事件,乃至于花旗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的财务危机,主动要求并接受了政府的疏困计划,让政府成为金融机构的股东或是债权人,都有了全新的体悟。因此未来所有金融商品发行机构之发行机制,以及政府有关的监理法令,都将正式进入一个“后雷曼兄弟时期”。发行人之信用风险,若是没有发行机制的确保、产品发行契约的明文规范,乃至于监理办法的明订,恐怕将不易为各国投资人所接受。结构型金融商品,或是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设计与发行,过去多年以来都为国际间大型投资银行所掌控,且被视为重要的金融技术与金融创新,因而位居金融产业链与整体产业生态系统的最上游。以美国为首,拥财务工程技术之投资银行业者,多年来普遍受到美国金融监理机关的低度管制,甚至于是高度的鼓励,而其所衍生出来的风险,主要就由位居金融产业链的最下游,也就是世界各国的金融机构与其消费者所承受,正如新加坡与香港的雷曼迷你债投资人,以及台湾的雷曼连动债的投资人,还有购买雷曼公司债、迷你债与连动债的金融机构,都是金融风暴发生之后第一波的受害人。未来前述现象与金融生态将不复见,尤其是高毛利的商品设计超额利润的现象,更会回到较为正常的状态,其中一部分过去的超额利润,就要用来支付与建立健全之发行机制的成本。而各国金融主管机关纷纷实行较为严谨的监理办法,也将迫使各个金融发行机构,设计出对于投资人较为有利的发行机制。

信用危机之中,信用保险或类似的机构可能异军突起

作者曾经带领并参与发行台湾第一档与第二档,至今仍是金额最大(2.55亿欧元)与次大(2.4亿欧元)的房贷债权抵押证券化跨国发行(信评AAA、欧元计价),二度亲赴伦敦、巴黎与马德里,面对欧洲专业金融法人,均约有20倍的超额认购。此产品邀请了美国信用保险公司AMBAC其企业愿景为,扮演信用强化者的重要角色,也是所有投资人于一篮子近一万笔房贷为担保所发行的证券化商品中,其中任何一笔房贷违约个案发生时的最佳保障。未来台湾所有基金、保险、外汇,与台湾境内证(证券、股票)、期(期货)、权(认售与认购权证)以外的金融商品,只要存在商品之发行人(应该仍为大型之跨国金融机构或其子公司、孙公司),应该都要考虑信用保险机构的信用强化,以提升全球各地所有投资人的信心。只是此波金融海啸袭来,全球前三大信用保险公司也损失不訾并纷纷遭到降等,信用保险产业经过重组或是小幅整并之后,将以新的信用评等方法论再出发,为全球金融机构作金融商品发行之信用保险、保证服务。

对于台湾的金融消费者而言,银行、保险与证券等金融机构彼此之间边界的模糊化,早已反映在金融机构销售各项金融商品的现况之上:银行可以卖保险,也可以依法兼营证券商而承作经纪业务,更可以透过信托机制,有近千档经过主管机关核备的境外基金、逾千档的境内基金,以及各种量身订制的结构型商品供消费者选择,保险公司可以销售与银行定存性质雷同的保险契约,也可以合法经手证券商投资强项之下的与期货、选择权连结的金融工具,例如投资型保单,证券商除了台湾境内股票经纪业务、承销与自营本业之外,透过复委托机制,也可以合法销售境外金融商品─主要国家的股票与基金、ETF,也可以销售保险,更可以设计多种附有权证与选择权的新种金融商品,乃至于与存款性质雷同的货币市场固定收益型产品。本文所述的金融服务业三大次产业:银行业、保险业与证券业,反映在营运时所销售之金融商品性质之营运边界模糊化,其实正是台湾所有金融消费者的福音,因为既可增加金融产品的选择性,亦可适度满足消费者不同生涯阶段均不尽相同的财富管理需求。

(作者单位:台湾金鼎证券集团)`

作者:罗旭华

第四篇:财富管理的私人定制

理财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机构盯上了高净值人群这一“香饽饽”,几乎所有的理财公司都在用个性化、全方位的资产管理服务,全力争夺“富人市场”。到底,如何进行私人财富管理?它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风险?

高净值人群规模已超100万人

一份《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1千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规模已超100万人,全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112万亿人民币。据报告,这些高净值人群普遍看好金融投资。超过50%的高净值人群预计未来一到两年会考虑增加金融投资;另有约43%的受访者表示会保持现有金融投资规模。

波士顿咨询公司曾在《中国新一代消费推动力》报告中称,未来5年,中国新富群体的消费额将占中国总消费的35%和全球总消费的5%。

近100万的高净值人群,他们的投资需求如何?一份胡润研究院关于中国高净值人群投资理念的调查结果显示,32%的受访人表示自己是属于“积极投资”的一类人,31%的受访人表示选择“看情况”,这说明国内的高净值人士在实际投资中较为灵活机动,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一部分人的投资较缺乏规划;选择规避风险的比例为25%,排名第三,低于前两者,但远高于只占比 8% 的冒险投资,这说明传统资产配置和投资理念现在依然在发挥作用;比例最低的是被动投资,仅有4%。

高净值人群手中握有高达112万亿的可投资产,如何把这些资产分配到理财市场上?鉴于此,高净值人群俨然已成各类财富管理机构的目标人群。除了财富管理的行业主力军—银行外,基金管理公司、券商、保险公司纷纷积极拓展业务,以诺亚财富、恒天财富等为代表的第三方理财机构也在近年来迅速崛起,杀入高净值人群争夺的战场。

据了解,目前,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总数量已超过一万家,2015年总资产约为4.68万亿元,占整个市场份额的5%。

“不同的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显然,中国财富管理已然从储蓄时代步入财富多投的大资管时代,高端的财富管理需求与日剧增的同时,高净值人群投资项目也呈现多元化发展。

据相关数据显示,存款和不动产投资仍是高净值人群最主要的投资理财方式,98% 的高净值人士使用这两种方式进行投资理财。近80%富人计划增加海外资产配置。其中,45%高净值人士选择主要在中国香港地区配置海外资产,42%高净值人士主要在北美地区配置海外资产;其次是保险,90% 的高净值人士有购买保险的习惯;金融投资产品位列第四,选择该种投资方式的人占比 72%;另有31%的人投资艺术品,20%的人将钱投入 VC或PE。

为高净值人群提供优质高端理财服务的瀚亚资本,与胡润百富携手发布的中国国内首份《中国高净值人群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指出,投资方面,高净值人群开始瞄准新经济,互联网+、智能制造、消费升级、医疗健康、理财保险……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他们的投资格局是全球化资产配置,同时,他们的财富投资方式,则需要“量身定制”。

为此,财富管理公司均把“多样化”“定制化”作为吸引高端客户的王牌。在一家财富管理公司—复华资产的产品列表中看到,除了现金管理、固定收益类、权益类等投资品种外,还涉及房地产、外汇、私募股权等投资产品。“高净值客户不满足于一个投资方向,不限于国内市场。”复华资产总经理孟宪萌介绍,“比如,有客户想投资英国的房产,但对相关情况不了解,那么就由我们帮他们专门成立基金去收购房产,交由当地的专业机构管理运营,给客户相应的回报。”

“不同的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孟宪萌认为,“金融服务只是高净值客户需求中的一部分,在定制化之外还有更大的诉求,就是一站式。更多元立体的服务是资产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比如旅游、健康管理、移民等等,但同时这也是目前行业发展的瓶颈所在。”孟宪萌表示,如果单纯外包这些服务很难做到量身定制,影响客户体验;而自建则需要相应的成本、周期和人才。

这激生了一门新的行业—理财师的诞生。据了解,中国新富投资者中只有32%的人拥有自己的理财师,其中23%的人相信他们的理财师。剩下的9%新富投资者认为,理财师往往以佣金为导向,其收入跟产品的销售佣金相挂钩,所以一些理财师也就难免会打起自己的小算盘,“并不能真正为富人的资产负责”。

另一方面,理财师在制定理财方案中只能为客户推荐本机构的产品,这样无形中制约了理财的“广度”,同样,理财师也无法为客户挑选出市面上性价比高的产品。客观约束下,理财师做不到客观、公正和中立的为客户提供理财规划,就很难提升高净值人群的信任感。

由此可见,只有满足理财师和高净值人群双方对产品的需求,才能最终推动国内高净值人群投资圈的良性互惠生态。

财富传承比财富增值更重要

在高净值人群惯常的投资习惯中,购买理财保险产品是通常的作为。据了解,保险理财产品也称投资型保险,最早诞生于荷兰,投保者希望自己缴纳的寿险保单同时也能投资产生收益。简单的说就是通过购买相关的保险产品,达到对家庭进行风险管理和投资的目的。

早在2012年,中国人寿保险集团的上市招股说明书中明确提出公司未来以风险保障和财富管理并重为原则,积极布局财富管理领域。其中,“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在资产隔离、财产管理、税务规划等方面的功能,已越来越被大众特别是高净值人群所认可。国内知名险企—泰康人寿还专门建立了针对中高端人群的养老社区。2015年以来,多家保险公司纷纷推出为数众多的预期年化收益率高于6%的理财产品,明显高于近期4%-5%的银行理财。

为什么近年来中国保险市场呈现爆发性增长,尤其是大额保单爆发性增长?实际上,这与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目标变化相关。2011年,高净值人群依然把自己的目标放在赚更多的钱和过更好的生活这两点上; 2014年开始,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目标就已成为如何做到财富安全、财富传承上了。据调查,在保证财富安全上面,高净值人群的占比已经接近18%。

财富目标的变化反馈到理财市场上,为客户选择金融产品上带来更多的启示—高净值人群将会更加注意保证财富的安全,“如果不能守住财富,赚那么多钱是为了什么呢?”毕竟相对于其他理财产品,保险理财产品兼具投资、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功能。刚好切合了高净值人群当前的财富管理目标,“财富传承比财富增值更重要。”

目前说来,财富传承最主要的工具有三个,第一是遗嘱,第二是信托,第三就是人寿保险。人寿保险能够成为财富传承的重要工具,主要是依据保险法,能够长期有效合法地为各位高端人士提供更多财富的积累、安全的转移,以及财富传承的目的。李嘉诚曾说:“别人都说我很富有,拥有很多财富,其实真正属于我个人的财富,是给自己和亲人买了足够的人寿保险。

据了解,保单在传承资产上面是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第一就是它的传承的时间是由投保人来决定的。他可以自己确定在什么时候来做传承。同时保单上面列明的非常清楚,它有各种条件去给予他的保险金。所以当他在去做这样的保单传承的时候,他心里面是非常清楚,在哪一个时间段,大概会有多少的现金流,经由他这张保单流出来,到他指定的受益人的手中。只是限于《保险法》的规定,我们的受益人还只限于是直系亲属,并不能像国外一样,保单受益人是多元化的,可以跟保险人不是直系亲属的关系。像法国莲娜丽姿集团那个女掌门、女董事长,她大概留了超过1个亿欧元的保险遗产给了一位设计师好朋友。

第二,传承的对象是由传承人来指定,别人是取不到这笔钱的。比如说即使客户的孩子满了18岁,钱都不能打在孩子的银行卡上,一定只会打到客户的卡上。它就是一个隐藏的财富,资产转移到受益人名下的话,是不提供公开查询的,谁也没办法从这个保单、保险公司去查到他所拥有的保险资产究竟是有多少。同时他也有合理避税,可以避免遗产税和其他税费。

同时,投保人可以随时约束受益人对于财富实际的支配权,他完全有可能在保单的存续期间,以及在他自己生命存续的期间,对于这张保单做很多形式的变更和处理。

作者:张翠翠

第五篇:券商加速财富管理转型

2020年是券商财富管理转型全面加速的一年,国内券商正在竞相争夺这块蛋糕。

2010年,广发证券就率先成立了财富管理中心。2017年,華泰证券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2018年,中信证券将“经纪业务发展与管理委员会”更名为“财富管理委员会”。2020年,国泰君安亦将零售业务和分支机构管理委员会更名为财富管理委员会。

头部券商在财富管理转型道路上正全力以赴,中小券商亦不甘示弱。国金证券、兴业证券等早已纷纷布局,且目前成效凸显。华金证券、联储证券等小型券商各种转型动作不断。

今年以来,券商业务架构调整频现,各券商陆续推出财富管理平台和体系,加强金融科技实力。

“我们正处于财富管理转型发展的最好时机,本轮券商的财富管理转型将有望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兴业证券相关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

在这场全面转型之下,大券商利用天然的客户和资源优势继续抢占先机,借助科技手段打造财富管理平台;中小券商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打法,存在着弯道超车的机会。

“最终决定财富管理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不是谁的客户多、谁的托管资产大,而是谁能够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在公司内部实现财富管理业务的正向循环,这样的公司才是真正实现了财富管理转型的成功。因此,我们认为在这方面,大券商和小券商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上述兴业证券人士表示。

国民财富的积累、佣金下滑严重、资管新规等都在加速推动券商财富管理转型。发力财富管理转型成为业界共识,但要想成功并非易事,道阻且长,财富管理转型需要长期投入才能成功。

券商代销金融产品大增

经过几年的布局,券商的财富管理转型已初见成效,重要表现之一为代销金融产品规模的大增。根据中证协数据,2019年证券行业实现代理销售金融产品收入43.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15%。

具体来看,中信证券以8.3亿元的代销金融产品收入一骑绝尘,遥遥领先。财富管理基因浓厚的中金公司则以3.42亿元位列第二,国信证券位列第三,代销金融产品收入2.12亿元。

根据《财经》记者了解,由于受到上半年市场行情影响,券商代销金融产品结构中,股票型、混合型产品占比逐渐增加。

例如,国金证券上半年金融产品销售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6%,其中权益类销量同比增长272%,固收类同比增长33%;广发证券今年股票型、混合型产品的销售占比相比于2018年、2019年末均有大幅增长;兴业证券上半年产品保有、权益类产品销量也创历史新高。

“上半年,权益类产品最受欢迎。权益类产品相较现金类和类固收等其他产品而言,风险较高,客户需要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但预期收益也更高一些,尤其是在市场行情较好时段。”国金证券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

监管层也正鼓励券商的财富管理转型。日前,监管部门对券商分类评价规定作出了优化调整。7月10日,证监会修订的《关于修改〈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的决定》发布,新设了财富管理指标,投资咨询业务收入突出或者代销金融产品收入突出的券商将新获加分。

新增的财富管理指标为,证券公司上一年度投资咨询业务收入位于行业前10名、前20名的,分别加1分、0.5分;或者代销金融产品业务收入位于行业前10名、前20名的,分别加1分、0.5分,前述两项按孰高分值加分。

依照新修订的分类评价指标进行测算,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信证券等10家券商可获得1分的加分;国泰君安、平安证券、国金证券等10家券商可获得0.5分的加分。

7月10日,证监会修订的《关于修改<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的决定》发布,投资咨询业务收入突出或者代销金融产品收入突出的券商将新获加分。图/IC

产品销售可以侧面反映各券商财富管理能力的禀赋,以及向财富管理转型的阶段性成就。但两者终究存在差异。财富管理的内涵更为丰富,形成业务闭环所需涉及的链路更长。

“即便是以金融产品销售作为财富管理业务的基本盘,也需要进行投资研究与投资顾问等能力的培育,从而向以客户为中心、以资产配置为核心的财富管理业务模式进阶。”广发证券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

头部券商科技赋能驱动转型

代销金融产品大增的背后,是券商在财富管理转型方面的开花结果。实际上,一些头部券商早已开启了财富管理转型之路,它们的相同点是几乎都调整了业务架构、科技赋能、以客户为中心。

广发证券作为先行者于2010年在国内率先成立财富管理中心。在财富管理转型中,广发证券尤其重视研究的核心驱动力作用,打造多层次的财富管理研究能力和投资顾问服务能力。“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产品、人员、平台三大子战略为驱动,推进财富管理转型持续深化,在产品销售、产品保有、财富管理客户方面都维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广发证券人士表示。

2017年,中信证券搭建金融产品超市,提升交易与配置服务能力。2019年,中信证券建立了行业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财富管理业务系统平台。

华泰证券也早在2017年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目前,华泰证券借助科技手段,形成总部驱动的平台化发展模式。海通证券在2017年也确定了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战略目标。

国泰君安今年亦更改了机构设置。在获得业内首批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资格后,4月29日,国泰君安将零售业务和分支机构管理委员会更名为财富管理委员会,下设零售客户部、私人客户部、金融产品部、数字金融部等四部门。

从头部券商的转型逻辑看,几乎都是通过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数字化和智能化相结合,打造综合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以及资产组合。

“依托金融科技的迭代更新,充分運用金融科技手段为客户提供全面财富管理服务,深挖数据潜在价值,实现全价值链整合,正成为国内大型证券公司实现数字化转型、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和全新商业模式的必然选择,金融科技的应用将推动证券公司形成面向未来的发展新动能。”华泰证券表示。

中小券商另辟蹊径差异化竞争

头部券商凭借资源优势、借助金融科技布局财富管理转型,中小券商亦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形成不同的打法,提前布局,差异化竞争,且效果凸显。

例如,作为最早“触网”的传统券商,国金证券也较早将财富管理转型写入了业务战略,其转型包括借助科技力量优化财富管理服务路径、推出了个性化的资产配置组合方案和个性化的产品投资策略方案等。

兴业证券也于2018年底正式将经纪业务总部更名为财富管理总部。有别于中信证券的金融产品超市,兴业证券致力于搭建精品店,基于客户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都有相应的产品配置需求。

中泰证券正在加强建设IT系统和互联网移动客户端,搭建公司级客户关系管理平台,开创线上投顾互联网营销服务新模式,推进产品中心、综合金融服务中心及财富中心建设,促进证券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模式的转型。

2019年,天风证券启动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已初步完成相关业务组织架构调整,有序推进财富管理业务的开展。

在财富管理转型成为必然的趋势下,中小券商如何实现财富管理转型、抓住机遇实现差异化发展?

联储证券推出储宝宝,突出自身特色,走差异化、个性化发展道路。近期,其又推出“直播广场”。华金证券围绕其公司财富管理转型的发展理念和战略方向,对公司交易软件“优+理财”的理财商城进行了全面的升级,上线“小目标”定投、“基金严选”专区等。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大型券商财富管理业务的内涵更为丰富,除了普通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等产品代销,还有借助衍生品等创新业务为不同类型的客户设计个性化的产品,真正满足了资产配置的需求,而小型券商则基本仍停留在产品代销的层面上,对业绩的实质性贡献较低。”广发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陈福对《财经》记者表示。

不过,财富管理转型依然被一些中小券商看作弯道超车的赛道。实际上,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中小券商发展财富管理大有可为。

国金证券相关人士表示,券商规模可以助力财富管理转型,但这不是转型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真正能否成功实现财富管理转型的因素在于是否真正以客户为中心,且具备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是否具备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这是赢取客户信任的关键,也是财富管理转型获得胜利的关键。

财富管理业务属于零售业务,渠道布局非常重要,中小券商在本地拥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为客户提供面对面的高质量财富管理服务。

西部证券董事长徐朝晖认为,最终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竞争格局应和银行市场类似,呈现“哑铃型”分布。“哑铃”一头是头部券商提供综合性财富管理服务,另一头是众多中小金融机构,聚焦当地,提供特色化财富管理服务。

“中小券商如果能抓住财富管理机遇或许可以实现细分领域头部化,最终带动整体实力全面提升。因此中小券商财富管理转型不仅有可为,甚至大有可为。”徐朝晖表示。

漫漫转型路

实际上,券商财富管理转型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最早在2010年就有券商提出,但直到最近三年才有了实质性进展。

兴业证券人士认为,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此前投资者对财富管理理念的接受程度还不足,对于投资者财富管理理念的培育还需要时间;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资管新规的落地,理财产品净值化的趋势引导,以及刚性兑付的打破,给券商财富管理转型带来了发展机遇。此外,对外开放加快、海外资金的流入以及白热化的佣金战也加速了券商财富管理转型。

财富管理转型已成为券商共识。海外成熟资本市场的发展经验表明,未来券商业务发展将向个人业务财富化、交易业务机构化的方向转变。券商只有拥抱这一改变,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但转型之路并非一蹴而就,相反道阻且长。目前,券商业财富管理依然处于初始阶段,转型成功言之尚早。

当前国内券商的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仍是以传统交易模式与产品销售模式并行为主,真正来自财富管理业务的收入贡献占比较低,远远不及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和国内商业银行。

徐朝晖指出,与银行机构相比,国内券商在中高端零售金融服务领域起步较晚,大部分券商缺乏专业化、体系化、综合化的财富管理经验和能力,存在产品创新不足、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兴业证券相关人士也向《财经》记者指出,目前券商财富管理转型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最好时机,但在转型的过程中“理念”的转变将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而这种难题主要来自两方面,分别是客户理念和员工理念的转变。

“券商的客户通常会片面地认为券商的产品都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对于中低风险产品的配置,通常会更倾向于在银行购买。这对于券商的财富管理转型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兴业证券相关人士表示,客户理念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券商需要花比银行更多的时间来获得客户的信任。

员工理念的转变对财富管理亦十分重要。财富管理转型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相较传统经纪业务只追求股票交易佣金的工作压力要大得多。

广发证券人士也表示,当前券商财富管理转型面临着多重挑战。首先,业务转型仅停留在战略层面,内部投入不足,财富管理品牌尚未建立;第二,产品及服务供给丰富度不足;第三,经纪思路一定程度上禁锢了财富管理买方定位的发展,导致业务的盈利模式单一。

“总之,为了在财富管理业务发展中取得竞争优势,券商无论选择何种发展路径,均需要打造核心竞争能力,构筑业务‘护城河’。财富管理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客户需求的洞察能力、金融产品分析和筛选能力以及资产配置能力。”徐朝晖表示。

基金投顾业务试点也成为券商财富管理的重要转型之路。自2019年10月试点开始以来,已经有7家券商获得试点资格。兴业证券认为,券商在客户服务和渠道方面由于基金公司,在产品创设和组合策略设计方面优于银行,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大,或将为券商带来增量收入,也将提高券商作为基金销售渠道的比重。

作者:张欣培 杨楚滢

上一篇:高血压护理论文下一篇:多媒体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