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统计学作为一门重要而又实用的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许多三本院校统计学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不理想。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了目前三本高校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进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论文 篇1:

案例教学法在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非统计专业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过程中,易出现学习兴趣低、对统计学知识难以理解等问题,从而影响教师教学效果,而案例教学法能够解决非统计学学生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案例教学在统计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统计学案例教学在非统计专业教学中的优越性,并提出了具体教学措施,以期提升非统计专业统计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 统计学 非统计专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数据获取越来越便利,而人们也逐渐认识到通过分析数据找出内在规律的重要性。大数据的飞速发展,使21世纪俨然成为统计学时代。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统计学已成为许多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程。然而,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尤其是文科类专业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薄弱,专业相关性较低,因此在统计学学习中会遇到较大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统计学教学时,应着重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将统计学与自身专业学习相结合。而案例教学法正好可以满足如上需求。本文首先介绍了非统计专业学生在学习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最后讨论在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措施及注意问题。

一 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难度大

在许多非理工类高校中,存在大量文科类专业,这些专业对数学要求较低,只学一部分甚至完全不学习高等代数的内容。此外,一些专业则招收的是文科类学生,在高中时期数学知识储备较差。而统计学是基于数学的学科,其中大量定理、分析方法都需要用到数学、概率论、数理统计等理科知识。因此,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尤其是文科背景的许多学生看到数学就会产生厌烦心理,久而久之便会缺乏学习信心,甚至对统计学出现排斥情绪。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深入浅出地介绍统计学理论知识,有意识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2.学生学习兴趣不大

有许多非统计专业学生认为统计学的学习难度较大且内容枯燥,迫于教学计划的要求而学习,实际上却缺乏学习兴趣。一方面,如上所述,统计学对数学基础要求较高,薄弱的数学知识致使学生学习困难,从而缺乏兴趣,以致最后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一部分非统计专业的学生认为统计学用处不大,自身专业和统计的距离比较遥远,所以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造成这种距离感的原因,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认为统计学与自身专业无关,与未来职业发展无关;也有来自授课方式的原因,教师未能对学生学习态度进行引导,未能充分说明统计学的重要性,使学生忽略、轻视统计学学习。

3.教学内容过于死板

统计学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基本上是每章介绍一个统计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根据书本内容讲解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实施步骤,而对方法本身在各个领域中的实际作用未能进行详细阐述,导致学生对统计方法的学习过于枯燥,即使学完也不知如何在实际中运用这些统计学方法;或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统计计算方法,却对计算结果不能给出很好的解释,甚至忽略统计方法的前提假设条件。这种与实际脱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形成统计就是数学的思想,从而无法起到让学生学会用统计的教学目的。

4.与相关专业融合不够

許多非专业学生由于意识不到统计学与自身专业的联系,因此轻视统计学学习。事实上,统计学是很多领域常用的分析工具,其价值也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才能得以体现。在传统的统计教学实践中,许多例子被教师大量引用,但大部分例子只是为了演示计算方法,或是给学生做习题,且相同的例子反复地运用到不同的专业。如一个广告收入分析的例子运用于营销专业是合理,然后还反复运用于工程类、文化传播类专业,则与相关专业结合不够,难以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学与本专业的联系。

二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有助于学生对统计学概念的理解

综上所述,非统计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大问题便是由于数学基础薄弱,从而对统计学理论理解有困难。许多学生认为,统计学困难之处在于许多概念与实际不挂钩,难以理解,如假设检验、显著性水平、回归平方和等。传统教学是将这些概念以数学学习的形式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理解困难,甚至认为统计学等同于数学,更甚者会产生消极、厌恶的心态。而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解决统计理论难以理解的问题,课堂上不再是“填鸭式”的灌输理论知识,而是通过一些生动形象、与专业相关的案例来讲解这些统计学上的抽象概念,使学生明白这些理论的实际含义以及这些概念在相关专业中的应用。

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统计学几乎可以运用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找到大量案例,使教学更生动,更能激发学生兴趣。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能使统计学与学生专业有效结合,通过教师的讲解,提高了学生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能力。这些案例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也是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调动了学生了解统计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兴趣,也让学生认识到统计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通过案例,学生不仅能了解到统计学及本专业知识,还能学习其他专业相关知识,了解当前实事,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如教师在介绍统计指数时,可以就消费价格指数进行详细讲解,并结合学生消费感受及目前实际,讲解一些与消费价格指数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引导学生互动、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有助于培养学生个人能力

案例教学不仅需要有统计学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其他专业知识、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有助于以后的职业发展。此外,有统计学的案例比较,学生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同学之间要统一协调,需要有组长组织小组工作,成员还需要查找资料,互相配合。这种合作能提升学生的领导能力及合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此外,在小组完成案例分析后,还要进行全班讨论。此时,学生需要在课堂上围绕自己的观点认真组织好发言,这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 案例教学具体实施方法

1.统计学案例教学法的课前准备

首先,应对授课内容、授课目的及学生专业有所了解,为案例收集做足准备。其次,教师应基于授课内容及学生专业进行案例收集、准备。通常案例可根据复杂程度分为小案例与大案例,小案例可以作为课上例子进行讲解,大案例可作为学生课后作业或贯穿于多节课进行详细讲解。最后,在案例教学之前,教师应熟悉教学案例的背景及要点,理顺案例分析思路。具体应做以下准备:对案例背景及相关理论知识充分了解和把握,对超出案例的延伸内容加以了解;充分认识案例分析问题,对多种不同的分析方法有所了解;准备教学实施方法,对案例的引入做好充分准备,提前布置学生预习,做好课时分配工作等。

2.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组织工作

首先,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案例背景,提出问题,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个人通过阅读案例,获得自己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就进入到小组讨论阶段。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对案例看法、见解的机会,并引导学生将统计学方法运用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其次,可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将统计学方法运用到实际数据中进行实证分析,形成分析结果或案例分析报告,并让学生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结论、意见,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组织学生进行班级讨论。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阐述统计学方法及最终结果。全班讨论结束后,教师应鼓励有不同观点的学生阐述看法,让其余学生自由提问或是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同一案例,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案例讨论中去,提高积极性。

3.案例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案例分析后,学生希望对自己所用方法好坏有所评价,以提升自己的水平。因此,教师应对各组案例分析方法进行点评,并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作方向性的指导,充分鼓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挖掘。此外,教师还应对本次案例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此次案例教学法效果的优劣,如有不好的环节,往后应如何改善和提升,做得较好的部分应继续沿用。课后总结经验教训,能更好地推动以后案例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 统计学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强调案例与学生专业的契合性

统计学方法几乎在社会科学所有领域均有应用,虽然各高校专业众多,但搜集与学生专业相契合的统计案例是完全可行的。通过讲解与学生专业相关的统计学案例,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统计学与所学专业的关联,从而引起学生重视,提高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在教授统计学知识的同时,讓学生进一步巩固自身专业知识,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2.引入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

如今,统计分析已不再依赖人工计算,而是基于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可适当引入计算机软件教学,如Excel、SPSS等,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软件的学习,不仅能提高案例分析效率,同时也能让学生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为学生未来工作、研究夯实基础。同时,统计软件的学习也符合案例教学中以统计方法应用为主的教学理念。

3.注意案例的积累与更新

案例教学是一种可延续多年使用的教学方法,因此,对案例进行积累有助于减轻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分别编写,既能与书本知识紧密联系,同时又能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统计学理论、方法的同时,巩固专业知识。在进行第一次案例教学后,如教学过程并无问题,则该案例可持续使用。其次,还应对案例进行不断更新。有的案例时效性较强,一段时间过去后,数据、方法可能已不再使用,此时应做好案例更新工作,及时更新数据或更换案例,以免使用过时案例反而产生反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来栓.财经院校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法探讨[J].内蒙古统计,2013(6)

[2]田爱国、田地.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比较研究——基于《统计学》教学的思考[J].金融教育研究,2013(1)

[3]杜玉林.浅析案例教学法在财经类《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3(30)

[4]白日荣、苏永明.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教育,2007(12)

[5]袁诚.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统计教育,2006(4)

[6]吕小宁.浅议财经类院校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0(4)

〔责任编辑:林劲〕

作者:范雅静

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论文 篇2:

三本高校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摘 要】统计学作为一门重要而又实用的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许多三本院校统计学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不理想。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了目前三本高校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三本高校 非统计专业 统计学教学

统计学是研究数据的方法论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实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历来都很重视统计学和统计学教育。在国内,统计学和统计学教育也越来越受重视。2002年教育部高教司确立了包括统计学在内的9门课程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统计方法已成为各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然而,大多数三本高校的学生对统计学理论和技能的掌握并不乐观。并不是他们不重视统计学的学习,而是目前的统计学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并不适合他们的需求。如何根据三本高校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学的实用性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一 三本高校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特点

1.三本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

1999年,中国高等学校开始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逐渐告别精英式教育,实现向大众化教育过渡。目前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已从精英人才转向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三本高校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三本高校办学层次为本科,其生源质量通常情况下介于二本学生和高职等专科学生之间,其培养方案也应介于两者之间。

三本高校的目标是培养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结合其生源的实际情况,降低理论要求,把重点放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学中以“宽基础、强能力、应用型”为人才培养方向,以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办学层次定位,着力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是作为三本高校的现实选择。

2.三本高校学生的特点

三本高校的学生是通过第三批本科录取的,从近几年河南省高考录取分数线看,第三批录取分数线比第二批低40~100分不等(2012年第三批理科分数线比第二批低90分)。从整体上看,知识基础(特别是理科基础)相对薄弱。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更全面地分析三本高校学生的特点。

第一,从总体上来讲,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但思想活跃、动手能力比较强。三本高校学生文化基础总体较差,这是由其生源决定的。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差异很大,大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很难集中精力于学业,缺乏刻苦学习精神,学习习惯与方法相对较差。抽象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来讲也较弱,但这些学生思维比较敏捷,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动手能力普遍较强。

第二,在学习过程中过于注重技能,普遍轻视对理论基础的学习。除了极少数学生为了更好的未来选择考研之外,绝大多数学生毕业之后选择直接就业。这些学生大多认为理论没有用,只有实在的技能才对将来的工作有所帮助。故而,他们更重视技能方面的学习和培养,而对于理论性较强课程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而已。重视技能是正确的,但不打好理论基础,技能的学习只能是空中楼阁。

第三,不能正确看待批评,心理承受力较差,但有主见,更看重个人喜好。一般来说,三本高校学生家庭的经济情况较好。部分学生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下成长,其心理承受能力和调整能力相对较差。同时,经济条件优越的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和实力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他们往往有个人主见,更具有创新能力。

二 三本高校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三本高校将办学层次定位于应用型本科,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规格是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但由于长期以来对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目的认识不清,教学中往往采用与普通本科统计学专业相同的教材,在统计学课程的讲授上过于强调理论教学的重要性,过于注重统计方法的数学推导。如此反而会让学生失去对这门课的兴趣,同时也削弱了这门课在学生心中的重要性。由于学生数理知识基础较差,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很多在实践中产生的现代统计学的新方法没有讲授,导致在实践中可用上的统计学知识很少,使学生难以明确统计学课程学习的意义,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偏离了三本高校以应用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2.教学内容过于偏重理论,缺乏实践应用

目前,大多数的三本高校,每学期上第一节课时,老师都会通过各类例子和故事告诉学生统计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学生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对这门课充满好奇和兴趣。然而在后续的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却更加重视理论知识,对于实际应用甚为匮乏。统计学的学习过程比较枯燥,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体会不到统计学在将来的作用,同学们对统计学的兴趣逐渐消失,反而认为统计学既难学又没用。他们没有学到自己想学的内容,也没有学好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论知识。

同时,由于统计学的内容较多,老师们大多勉强将课本理论讲完,根本没有时间添加更多的软件操作。对于这门本应是广泛学习和应用的工具学科,却陷入如今的理论不愿学,软件又不让学的尴尬境地。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缺应用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善于运用统计学的理论、思维和科学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教学方法不科学

对于三本高校知识基础较差、渴望学到更实用的知识的学生来讲,目前采用传统单一讲授法为主的课堂教学,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样的教育方式过于单调,类似于填鸭式教学,教师总是刻意引导学生朝自己预先设计的方向发展,忽略了学生的主觀能动性,不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不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统计学习的意义和用途,甚至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

由于受到计算机硬件设备、课时、师资力量等条件的限制,目前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课件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手段,而忽视了统计案例教学和统计软件的应用等十分有用的内容。这就使得统计学在学生心目中成了“难学而无用”的课程。

4.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承担三本高校统计学教学的教师大多是统计学科班出身,这类教师统计学知识相对较为扎实,对统计学学科发展动态也较为关注,但在教学方法及课堂组织上不如师范类学校毕业的教师,有的教师心理学知识相对薄弱。针对三本高校突出应用性,学生自律性较差但思维活跃的特点,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课堂组织能力、教学方法的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有坚实的统计学基础,还要对相关专业有一定了解。部分老师不能与时俱进,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在讲授过程中仍按自己陈旧的统计学知识体系来讲解,没有结合授课对象调整内容框架及授课重点。

5.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陈旧

课程的考核形式及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有着直接影响。现有期末成绩考核形式仍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学生为了拿到相应学分只能机械地记忆公式。然而,这些公式在半年后会被忘得干干净净,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也几乎用不上。在这个数据量爆炸的时代,统计软件的应用十分广泛,而对于这些有用的技能,课堂上讲授的不多,即使有老师讲授了,也只是仅有极少数学生认真学习。

三 三本高校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改进建议

目前,三本高校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使得现有教学效果不佳。对于经济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论文大多要与各类数据打交道,如何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如何在文章中设计出标准又漂亮的统计表格,都是他们要学习并应用的。此时的他们第一次体会到了统计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然而,这时已经不会再有人详细系统地讲解了。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对统计学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1.因材施教,教学内容应依据学生所学专业进行调整

课程相同,但专业不同,教学培养目标也就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力求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最佳结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大批精通本专业知识并善于将所学知识合理地运用于实践的,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应用创新型复合人才。三本高校非统计专业应以应用为导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理论和应用有效结合。以理论为基础,以应用为核心。适当进行理论讲解,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重点加强应用案例教学,强化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统计是一种方法论思想。教师的教学内容首先要围绕培养学生统计意识展开,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案例,以案例为主线展开教学的主体框架。对于知识基础较差但思维活跃的三本高校学生来说,单纯地讲授统计学理论知识效果不佳。但结合不同专业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讲授统计方法的应用,并解释其中涉及的统计学原理,所产生的效果要好很多,也减轻了学生对统计学的厌恶情绪。

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统计思维的形成,尽可能地减少理论推导,结合案例增加对现代统计方法和技术的介绍,以应用为重点安排教学内容,重点展开统计学的实际意义、应用条件和方法的介绍。在内容的讲授过程方面,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侧重点不同的内容,把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2.减少手工计算的练习,增加统计软件的应用

现有课堂上不同公式的記忆,大量数据的手工计算,使学生对数据的处理产生抵触情绪。统计学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统计软件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培养学生利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数据的观察和处理能力,统计软件的学习尤为重要。SPSS统计软件具有完整的数据输入、统计分析、表格和图形制作等功能,是非专业统计人员的首选统计软件。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适度去掉烦琐的理论证明、推理和计算,增加SPSS的使用方法,将统计学的教学重点从理论传授转向处理数据、分析统计结果,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统计软件,并解决比较复杂的现实问题。

3.调整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统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师应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丰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巧妙地设计问答,引导学生探索答案;放手让学生上台讲课;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都可以成为启发式教学的一些可行方法。

多媒体教学是统计学教学中普遍被用来播放教师课件,而其优越性不仅表现在可以克服板书的局限,演示一些篇幅较长的实际资料,通过多媒体教学还可以介绍一些基本的统计软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多媒体教学也可以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师可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选择一些真实材料来训练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针对三本高校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现状,在教学中要传授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督促学生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即授之以渔。针对学生自控能力不强的特点,适当加强教学管理,通过规章制度来加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同时,教学过程要兼顾学生素质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同时也要清楚认识与普通本科学生的差距,树立正确的统计学习观念,提高统计素质,使学生有正确的统计学习目标,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科学的统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统计学习习惯,发掘统计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完善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体系。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师资队伍的加强对于统计学的教学极其重要。首先,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科发展新动态,及时收集新的统计方法、新的统计软件。其次,教师要学习授课对象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明确授课对象培养目标,进而能结合不同的专业,选择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分析。再次,努力加强与统计实践部门的项目合作,如专业的数据调研公司、民意调查中心等,在实践中加强自身对统计应用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与理解。最后,适当学习心理学内容,以期更好地把握学生心理,深入分析教学对象,掌握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最终更好地实现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学校管理部门应从制度上入手,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三本高校教师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6.完善课程考核机制

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有助于学生对统计学理论知识的记忆及理解,但仅仅能反映出学生对统计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应用为导向,决定了要着重提高学生对统计学的应用能力,即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明显,这种单一形式的考核方式在检验学生实际的应用能力上有所欠缺。因此采取多元化综合考核的形式很有必要,即将考核方式分为知识考核和应用考核两部分。知识考核部分沿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应用考核则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某一专题,开展统计调查,通过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写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统计分析报告,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统计思想在学生的选题、问卷设计和数据搜集中得以反映;学生利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的能力通过计算机操作得以体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撰写统计分析报告中得以检验。

参考文献

[1]王春生.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才智,2010(26)

[2]郑葵.独立学院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书育人,2010(18)

[3]李立清.独立学院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16)

[4]王积瑾.独立学院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现状与改革[J].统计教育,2005(10):26~28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石芳

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论文 篇3:

关于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一些见解

摘要:统计学的学习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大学在校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调查整理数据必须的一种重要工具。针对统计学教学的问题,提出学生如何学习统计学以及教师如何提高统计学的教学质量这两个方面的建议:学生们应消除刻板印象、及时复习、训练思维、相互合作、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以及教师应“营造每个学生都优秀的”氛围、为讲解统计思想做好充分准备、教师与学生合作、准备两套教学大纲、加强综合能力的考核。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 教学质量 能力培养 思维习惯

统计学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各高校将统计学设为非统计专业的必修课程。统计学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大学本科生或者专科生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各个领域调查整理数据必须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工具。

然而,统计学对于大多数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门较为艰涩难学的课程,很多学生不仅对统计学不感兴趣,而且还常常出现考试不及格的现象。教师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学生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學习统计学、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学生之间不够互动、学生没有很好地将统计学应用到自己的专业中、教师在教学上对统计原理挖掘地不够深刻、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够互动、教师没有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以及教师没有加强对统计学应用方面的考核等等。面对这些问题,笔者想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一下如何能够使得学生学好统计学,并且教师同时也能够提高统计学的教学质量。

1 对学生们学习统计学的建议

(1)学生们要消除刻板印象,认为自己能够学好这门课程。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者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刻板印象常会产生消极作用,例如,黑人与白人的智商没有多少差别,但是黑人从小就被灌输白人比黑人聪明的思想,这种心理定势的力量很强大,这致使黑人到了高中阶段,成绩下滑的现象尤为严重,并且大多数黑人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这个结果。事实上,黑人和白人在智商上并没有多少差别,导致黑人成绩下滑最根本的原因是黑人从小就被灌输的黑人比白人笨的思想。同样的道理,学生们在没有开始学习统计学之前,就已经从上一级的学姐或者学长那里了解到了统计学难学的信息,这便产生了一种排斥心理,在某种程度上也扼杀了很多同学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况且,很多学生又特别迷信基础,他们认为自己以前的数学基础不好,估计统计学也学不好,这便在心里有了消极的自我暗示,为后续的统计学的学习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学生们要树立信心,不要迷信基础,消除刻板印象,坚信自己能够学好统计学。

(2)学生们应该按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让思维得到应有的训练。大学里要学的课程很多,如果想对每一门课程做到课前预习也许是不现实的,但是,对学完的课程及时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是可以做到的。及时复习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如果时间隔得长了再去复习,那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并且学习效率低下。及时复习的学习方法,听起来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很多同学没有做到这一点。有的同学把几次课上讲的内容一起去复习,这样做不但学起来吃力,而且降低了效率。作业要独立完成,并且要自己先思考,让大脑得到思维的训练,积累多了才能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学生之间要学会相互合作。如果某个学生经过冥思苦想后,有些问题还是没有搞明白,那么这个时候不妨去主动请教其他的同学,这样做不仅自己可以得到提高,而且帮助讲解的同学也得到了提高。不仅如此,这也加深了学生之间的友情,促进了情商的发展。学生之间的合作不仅表现在请教问题上,而且学生们可以分为小组研究某一问题、共同进行课堂发言、共同撰写论文、以及同伴之间相互评价等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使学生真正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4)学生应阅读非必修的书籍。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的、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战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他就可以被人们认为是个死人。我们周围不乏读死书并且非常痛苦的学生,他们一直被书本奴役着,而没有成为书本的主人。如果一个学生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统计学课程上还有他所学的其它课程上,而不去阅读其它的书籍,那么学习对他来说很有可能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合理的阅读时间应将其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教科书上,大约三分之二的时间用在非必修的书籍上,这样做才有可能让自己的大脑变得善于思考,从而才会有新的认识和新的发现[1]。这也就是说,学生们必须广泛阅读课外的书籍,这样才能够使得自己的思维开阔,提高悟性,提高创新能力,继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学习状态,培养出具有创新型的人才[3]。

2 教师们在教学方法上需要改革的内容

(1)教师们应该营造一种“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氛围和校风[2]。很多学生缺少自信,觉得自己的努力是没有价值的,从而妄自菲薄,放弃自己的奋斗目标。教师应该鼓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渴望。学校如果营造“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的氛围和校风,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到这样的氛围之中,并崇尚和鼓励这种精神,学生就会有一种自豪感并认同这一理念,从而向着自己的目标而奋进。

(2)教师们应让学生们深刻理解统计思想,要理解,而非死记!如果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们记住这条规则,那么教师们应首先努力做到使得学生深刻理解这一规则的实质。很多教师在教授统计学的时候,往往注重强调讲解统计学的步骤或者统计学的结论,他们并不注重讲解统计学的思想以及前后的逻辑关系,这样致使学生们不能透彻地理解,更不容易记住所学的内容。教师们要让学生们充分思考,不要只获得表面上的知识。当学生们透彻理解了这一规则后,教师们再提出一系列的例子让学生去反复理解和反复思考,学生们在思想里运用这条已经很好地理解但是还没有完全记住的原理来解释一些案例。学生们的思想越是深入地集中在案例的分析上,经过他们的意识思考过的案例越多,那么这条统计学原理则会在记忆中保持地越牢固。

(3)教师要与学生之间互动。教师首先要做到具有亲和力,使学生们感到老师是很容易接近的。否则,学生们很难接受这位老师,并且极有可能不会喜欢听这位老师讲课,进而更不会和这位老师有更多的沟通。因此,要想做到和学生之间有很好的互动,首先要让自己被学生肯定。教师在课堂上要适当地提问以及让学生们讨论,不要一味地自己讲授内容,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外,教师也可以定期指定答疑时间,让学生能够及时解除疑惑。教师可以参加学生们的课外活动,学生也可参与教师的学术活动或者研究项目等。

(4)教师最好制定两套统计学教学大纲。当教师在教授统计学時,也许大多数老师感到时间不够用,同时学生们也常常学习统计学有困难。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减轻学生的劳动呢?如果教师能够认真地分析一下统计学知识的内容,把其中那些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和长远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明确地划分出来,那么这对学生来说,他们对于统计学的学习就比较明确了。然而,学生要牢记的公式、定理、结论和规则等越多,那么学生们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过许多并不需要识记的材料。阅读应该和统计学的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如果学生们通过阅读、练习,以及实践,他们能够深入思考各种统计学原理和思想,那么这些阅读、练习以及实践就可以有助于识记。因此,教师可制定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点;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资料的来源。

(5)统计学的考核方法应加强综合能力的考核。以往的统计学考核主要是围绕书本中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进行闭卷考试,学生们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希望取得高分。当考试结束,学生们对所学的统计学内容会很快忘记,以后遇到了实际中的问题也不知道如何应用。不能学以致用,这和统计学考核的导向有密切的关系。统计学的考核可以是闭卷,还是以笔试为主,但是也要考察学生应用统计软件的能力。学校应特别重视实习,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与校企应紧密合作[4]。笔试主要围绕对基础理论的考核,包括基本概念、统计思想、常用的统计方法等,考察统计软件的能力可通过查找搜集数据撰写分析报告来考察,有条件的可用上机考试来考察[5]。

3 结语

统计学的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以及教师把问题讲清楚。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注重对统计思想的挖掘、缩短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距离,促进学生完善知识结构,让学生能够产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学以致用。以上是笔者对统计学教学的一点启发和见解,仅供读者参考。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王嘉毅 詹妮特·弗悌娜,美国高等学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七条对策,高等教育研究,28(3):100-105,2007.

[3]王盛水,从美国高等教育的特点看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校教育管理,2(6):65-71,2012.

[4]郭际 吴先华 陈斐,美国高等教育对中国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启示,文教资料2:91-93,2008.

[5]冯冰,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探讨,经济师,1:137-138,2013.

作者:邓海松

上一篇:教育局党建工作总结三篇集锦下一篇:大学生认识实习报告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