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农田水利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国家经济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建设,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师农民正常生产的保障,保护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水源,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尤其是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更应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保障灌溉能力,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1]。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农业生产农田水利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业生产农田水利论文 篇1: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视阈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研究

摘 要: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有利于农田水利设施市场建设机制的确立,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同时降低农田灌溉成本。而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转变需要创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机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市场化的农田灌溉模式。

关键词:生产经营体制;市场模式;农田水利设施

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成了细碎化的农业经营方式,不仅增加了农业基础设施服务的供给成本,也与统一的农产品市场需求相悖,使农业生产经营不能适应社会化大市场的需要。分散的农业经营方式增加了生产成本,直接导致了我国农地抛荒现象日益严重,解决“谁来种田”成为当前农业生产的基础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创新生产经营体制便成为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维系社会稳定的经济基础,因此农业生产经营创新需要建立在土地产权制度基础之上。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应用农业科技、优化农业结构和扩大经营规模的重要举措。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的要旨是将其融入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之中,而其前提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整合分散经营的土地,实现与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农产品市场的对接。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从未来的发展趋势上看,通过土地流转的方法实现耕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形式,它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还可以实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城镇化进程。但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机制有较大的影响,需要创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运营机制。

二、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影响

(一)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意愿与能力提高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本质上是发展适度规模的农业生产,它是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将细碎的土地耕作模式转变为具有适度规模的生产模式,形成农业生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组织。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可以形成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从而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农田水利设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为确保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意愿就会加强。此外,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的强大,使经营者积累更多的资本;组织的创新还可以将社会资本引入农业生产,与分散经营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相比,经营主体拥有更多的资金保障和人力支持,可以建立与农田水利的战略合作关系,衍生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单位与产业,增强其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能力。

(二)减少了农业经营者与水利单位的交易费用

以农业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生产经营主体成立以后,可以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将细碎的土地整合起来,通过组织的扩张,借助于组织对市场的替代,变市场交易为组织内的交易,减少了交易费用,避免了农田灌溉利益的纠纷。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还能够培育一批具有市场运作能力的经营者,在农田灌溉中,经营者可以利用规模效应,建立与供水单位的直接交易渠道,减少政府和其他中介组织的参与,实现交易成本的下降。

(三)降低了农田灌溉成本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形成土地的适度集中。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经营可以实现与农田水利灌溉的对接,有利于选择适合自然特点和农业种植的农田灌溉方式。农业生产经营者如果自建农田水利设施,如建设水井、池塘,则可以通过集中灌溉,提高水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单位灌溉成本;如果选择使用社会供水系统,如向水库等供水单位购买水,由于土地的适度集中,经营者为了节约用水,会修建和维护灌溉系统的终端沟渠,可以避免水资源的流失,而且减少了灌溉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田灌溉的经济外部性,这些都将降低农田灌溉成本。

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机制的创新

(一)加快农田水利交易的市场化改造

伴随着市场机制下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传统的政府主导下农田水利建设模式也必将发生转变,取而代之的将是建立在市场机制下的农田水利建设模式。在该模式下,需要培育具有市场经营能力的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形成合理的市场定价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为此,需要将一些具有商业价值的水库、塘堰和湖泊等设施通过经营改制,利用承包等经营方式,将其培育成为农田水利市场供给方,组建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田灌溉公司,开发适合农田灌溉的交易渠道和平台,并引导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市场交易方式进行农田灌溉。鉴于农田水利设施具有形成垄断的条件,而且因为自然环境、农业种植因素,其价格机制极为脆弱,为确保农业生产,需要建立确保粮食安全和体现水资源价值的政府主导型定价机制。而作为水利主管部门,不再从事具体的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责任,只须负责大型水利设施、水网、渠道等设施的建设管理,而且在相对农田灌溉中还可以发挥市场监管作用,制订农田灌溉指导价格,维护市场公平交易。

(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下,以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经营者通过土地的适度集中,利用土地、人力和机械等资源的规模利用优势,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率,由于经营者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的能力增强,也有意愿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确保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还需要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弥补政府投资的不足和效率的低下。针对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特点,对于水库和大中型湖、塘、堰等设施,可以吸引具有建设能力和经营能力的单位参与承包建设;对于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可以建立专业的打井引水公司、农田灌溉公司等,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农田灌溉服务;为形成有效的农田水利市场,还可以组建专业的农田灌溉中介组织,建立供水单位与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联系,活跃农田灌溉市场,提高灌溉效率。

(三)建设适合规模农业生产的农田水利设施系统

农田水利与其他基础设施不同,由于水权无法在经营者之间实现清晰的分割,导致经济外部性产生。创新了农业生产经营机制以后,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实现土地的适度集中,与细碎的家庭承包土地制相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田灌溉成本。土地适度集中方式下的农业规模生产对农田水利设施要求不同,它要求对农田灌溉水利系统进行重新规划,使其适合农业生产的需求;而从另一方面讲,完善的农田水利也有利于促进土地的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生产,从某种程度上讲,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系统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的前提。为适合规模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政府可以通过农田水利设施系统的改造,如建设直接通往经营者承包土地的渠道,或布置适合土地规模经营的灌溉水网,降低农业经营者的灌溉成本;而在土地承包范围内,经营者可以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设计与建设灌溉沟渠,提高农田灌溉效率,确保农业生产。

参考文献:

[1] 尹成杰.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2,(4).

[2] 张晓山.创新农业基本经营制度 发展现代农业[J].农业经济问题,2006,(8).

[3] 金高峰.大户经营: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有效模式[J].农村经济,2007,(7).

[4] 杨明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演进[J].中国农村经济,2002,(10).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ield water facilities under the view of

the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system

BAO Chun-sheng

(Nanyang Normal college,Nanyang 473061,China)

Key words: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market model;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责任编辑 王 莉]

作者:鲍春生

农业生产农田水利论文 篇2:

小型农田水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分析

摘 要 国家经济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建设,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师农民正常生产的保障,保护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水源,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尤其是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更应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保障灌溉能力,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1]。简述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分析了其作用及如何最大化地发挥其作用,进而为农业生产服务。

关键词 小型农田水利;管理;农业生产

1 小型农田水利概述

作为一项惠农利农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农村的农业生产区,用来灌溉农作物,提高农业生产区的生产能力,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小型农田水利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方面,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有利于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2 小型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

2.1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老化

从目前的调查情况发现,小型农田水利的基础设施存在老化的现象,例如,一些设施零件出现老化或者松动的问题,这就给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一些老化的设备,由于年久失修更加阻碍了小型农田水利的合理灌溉。加之一些工作人员根本不懂水利设施的修理和维护,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整个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停滞,不利于农田的及时灌溉[2]。

2.2 小型农田水利缺乏基础设施管理

从目前的实际调查中发现,小型农田水利中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管理。在进行农田水利灌溉的时候,并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水利灌溉的监管,这就容易造成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出现损坏的现象。而且,由于缺少必要的管理,灌溉人员在自己使用完之后,根本不会去注意水利基础设施的保护,甚至是出现问题也没有人去维修。实践证明,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这些水利基础设施很容易出现问题,并且使用寿命十分短暂。

2.3 小型农田水利灌溉方式落后

小型农田水利还存在着灌溉方式落后的问题,首先,大部分地区在农田灌溉的时候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一些地区的村民认为只有通过大水漫灌的方式,农作物才可以吸收充分的水分,才可以保证农业种植的良好进行。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灌溉思想,才导致了小型农田水利灌溉方式落后和不科学的现象。

2.4 小型农田水利后期管理不科学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在灌溉完毕之后,必须要加强后期管理,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后期管理存在不科学的问题。例如,地区农民的水利设施保护意识差,虽然农业是他们的生计来源,但是很少人具备水利设施管理的意识。因为大多数人会认为水利设施是国家负责的公共设施,一些责任都由国家负责,和个人没有任何关系,正是这一错误思想使小型农田水利后期管理不科学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除了农民保护意识差之外,由于后期管理资金的缺乏,许多有问题的水利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这就使小型农田水利后期的管理出现严重滞后。

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在农村农业中的作用

3.1 解决农业生产的灌溉问题

农业生产与发展中不能缺少灌溉,作为农村农业发展的难点与重点,要想有效地解决好农村农业灌溉问题,就需要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于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缺水地区的农业生产能力低,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提升当地的农村农业生产能力,就需要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根据农业区的水资源情况,建设科学合理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灌溉系统,满足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村经济生产力[3]。

3.2 提升当地的蓄水能力,节约水资源

农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可以提升当地的蓄水能力,节约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灌溉效率,解决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浪费问题。

3.3 有效抗击旱涝灾害

在农业生产中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以有效对抗旱涝等自然灾害,提高农作物的生长和质量,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稳定和谐,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

3.4 调节水量的空间分布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以把相对集中在水库、河道、湖泊中的水资源输送农田中,保障农业生产,实现水资源的异地输送,确保作物的生长、牲畜等的用水需求,维护生产的稳定。

4 如何发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作用

4.1 提高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于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做好宣传,使大家都能意识到其重要性,使农民资金的爱护农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为了充分发挥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除了提高农民的意识,国家还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大政府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用的发挥。

4.2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做好农村农田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需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选拔一批适合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人才,做好他们的培训组织工作,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根据他们自己所擅长的专业知识,进行工作的合理安排,使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充分发挥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4]。

4.3 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

根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情况,划定管理权限和范围,明确产权关系,健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利用制度规范管理,做好管理不仅可以减少维修费用,还可以延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为农业发展做出更长远的贡献。

4.4 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验收工作

首先,应做好建设工作,选择一支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的建设队伍,优秀的施工队伍是工程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础。其次,要做好工程验收工作,选择一批经验丰富、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监督队伍,该队伍中除了质量监督员、监理人员,还要有业主代表,共同监督工程的每个细节,确保工程可以长期发挥作用,促进农业的发展。

4.5 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与保养工作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平稳运行,离不开后期的维护与保养,在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上,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制定维护与保养制度,明确维护与管理责任,定期进行巡查,及时处理发现的险情,定期更换易损消耗零部件,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状态良好。

4.6 加大水利的行政执法力度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为了农民的生产活动建设的,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如发现破坏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行为,应严厉打击。因此,要整合执法力量,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对盗取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等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5 结语

做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提升农业的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生产的增质增收。今后,在农业生产中,一定要加强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科学、高效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更好地为农村农业经济服务,确保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学强.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4):26-27.

[2]奇张庆.论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中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33):76.

[3]王威.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6(3):17-18.

[4]孟红.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7):36-38.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冯正星

农业生产农田水利论文 篇3:

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指出目前在农田水利建设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合理、高效的解决对策。与此同时,就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养护、治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完善方案。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水利建设; 问题;对策

1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工程建设不规范

没有遵循必要的流程和统一的建设标准,盲目建设工程比比皆是,不合理的开发而严重浪费资源,同时也损害了经济利益。如小型灌区在没有经过专家评估就开始修建、加设水利项目等。不科学的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且难以解决实际的灌溉问题,不但不能发挥水利工程应有的作用,处理不当还会导致水泛成灾。

1.2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混乱

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考察,工程重复建设多,交接工作不当导致“烂尾”工程。施工的质量缺乏保障,技术较为落后,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部分水利工程项目没有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某些未完工的工程项目被置之不理,存在众多工程隐患。

1.3未构建统一的治理标准

由于地方政府往往对农田水利工程资金投入少,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的准入门槛低,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而建成后缺乏科学的管理以及必要的维护,很多水利设施失去实用价值,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损害人们的利益。

1.4水利工程建设养护不到位

在新建水利工程的同时忽略了工程的养护,没有跟进水利工程的实施状况,部分年久失修的水利工程拉低了农业生产水平的同时,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

2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改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一方面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也推動了农业不断向现代化发展,不断建设和改善农田水利工程,势在必行。要做到合理规划工程方案,确保施工的质量与治理的高效性,贯彻统一规范的治理制度,同时以完备的监管体系确保工程的有序进行。

2.1提高治理水平,贯彻统一规范的治理制度

用合理科学的制度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严格遵循治理流程,实行统一治理,不断规范水利设施的建设。

2.2建立和完善工程招标制度以及资质制度

以审批工程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对实际用人单位的需要,聘请需要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利工程单位参与工程建设的准入门槛,剔除无资质的单位与个人。引进竞争机制,综合全面的考核预选单位的实力与资质,规范施工治理,所有的建设单位要经过反复的筛选,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

2.3建立和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的审批制度

做好前期的规划工作,为以后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统筹全局,整体规划,设计与实际需求相符的建设方案,充分利用资源,确保工程的高效性,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把需要建设的水利工程先申报给相关的部门,再进行逐级审批,能够优化建设方案,避免水利工程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4加强施工准入门槛及监管力度

施工单位要配备一定的资质才能够参与到水利工程的施工中,要求其施工的条件、技术以及施工人员的素质达到一定的标准。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时必须配备专业的质监员,同时施工人员要配合质监员的各项监管安排,以便于质监员全面记录各项施工项目的情况,做好资料的细致收录与整理,在需要提交相关资料进行鉴定时,能够提供完整有效的数据与资料。

2.5严抓施工质量,实行奖惩制度

在水利工程竣工后,相关部门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对于不合格的水利设施建设要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未验收以及验收不合格的单位不允许最终结算款项。通过这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烂尾”工程,推动整体水利建设的进程。对于年内建设的新水利建设工程进行综合评定,作为评选出年度“优质工程”的依据,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的奖金进行褒奖,树立行业榜样,同时加大宣传的力度,以优质的工程建设推动良好的社会风气。与此同时,对于未按要求施工,甚至违背施工准则的施工单位要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与整改,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罚,令违规施工单位意识到违规施工的后果,能够从源头上减少“豆腐渣”工程,推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

3结语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暴露了在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中的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促使我们去思考和解决目前水利建设中存在的不足。用科学合理的制度和体系去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真正做到水利工程建设造福于人民,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

参考文献

[1]吴治蓉.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探讨[J].价值工程,2010,29(08):103.

[2]陈春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的探讨[J].水能经济,2015,(07):56.

作者简介:何奇,中专学历,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王斐,本科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李蕊彤,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

作者:何奇 王斐 李蕊彤

上一篇:安全会议总结(通用3篇)下一篇:党员活动总结(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