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与农业推广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绿色消费,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课题,本文对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价值、农业生产中绿色植保技术应用的主要手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与意义。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业生产与农业推广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业生产与农业推广论文 篇1:

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与应用

农业属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型产业之一,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持与运用,农业生产活动也能够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来做到智能化监督管理,借助于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和记录分析相关数据,依靠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来实现自动化生产管理,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与应用。

1 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意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也逐渐成为评价一个国家或民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指标。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与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信息化可以说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农业朝着现代农业的转变,过去那种粗放型的农业逐渐开始朝着集约型发展,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动力,有效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实现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更多贡献。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与应用,还有助于促进构建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社会。

2 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

2.1 计算机模拟系统

从现阶段的具体应用情况来看,农业涉及到种植业以及畜牧业等,在计算机模拟系统中能够借助于调查系统以及定位系统的一些关系来建立一个抽象化的模型,该模型是借助计算机实施编写的,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实验,进而对实际性能予以评估和测试,从而得到更加科学的决策。现阶段西方很多发达国家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都已经广泛运用计算机模拟系统,借助于对农作物实际生产状态的模拟来得到更加科学有效的生产管理方案,从而有效促进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同时计算机模拟系统还能够模拟气象种植,将各种可能出现的气候条件模拟出来对农作物进行种植实验,从而有效预测农作物的耐寒性、抗旱性等,科学指导农业生产。

2.2 气象的信息化预测

气候环境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借助于信息技术能够对气象数据实施准确预测,了解天气变化情况,进而为农业生产做好准备。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计算机农田温室系统,其主要功能是依靠传感器来测量温湿度,调整符合农作物生长需求的温湿度,为农作物提供一个更好的生长环境,对室内温湿度等参数予以自动调节,进而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2.3 畜牧业养殖

对于畜牧养殖而言,育种、饲料配方等都能够应用信息技术,依靠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处理好畜牧业发展中的遗传育种以及饲料配方设计问题。国内畜牧业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起来即便表现出发展较晚、资金不充裕、先进技术缺乏等问题,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信息化养殖模式是值得进一步推廣普及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养殖户在养殖时能够依靠手机或计算机直接下达管理命令,有效减轻了其工作负担,同时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过度消耗,现阶段信息技术逐渐运用到很多大型养殖基地,促进了养殖业的蓬勃发展。

2.4 计算机信息服务系统

计算机信息服务系统从本质上来说即是依靠职能程序所集合而成的专业服务,其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较多,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很多问题。借助于人工智能可以获得丰富的农业知识,再将这些知识数据整合形成问答系统,做到信息共享。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户能够依靠该系统来辅助农业生产,解决选地、播种以及栽培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该系统也能够提供一些常见病虫害的防治与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农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应当进一步推动转变过去那种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格局,依托于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发挥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价值与功能,实现农业生产活动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在实际工作中应当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为我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

作者:赵文寅

农业生产与农业推广论文 篇2:

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与意义

摘要:“绿色消费,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课题,本文对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价值、农业生产中绿色植保技术应用的主要手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与意义。

关键词:绿色植保技术;农业生产;推广应用;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作物食品的食用标准也越来越高,市场经济下种植户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对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往往超标。化学和农药的残留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减少农作物的化学残留污染问题迫在眉睫,生产健康无公害的农作物产品,保护当前的生态环境,成为当今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

1 绿色植保技术简介

绿色植保技术是指通过物理防治、生物控制、生态治理、农林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来控制农业有害生物的一种环保型的植物保护技术。“绿色消费,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所研究的课题,加速推广这一技术可实现在农业生产中少用或不用化学农药,杜绝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而引起的农产品残留、农药超标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让老百姓吃上“绿色放心的农产品”,实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是重中之重。我国政府对农产品食品的安全重视和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要求,使得绿色植保技术已开始在我国全面推广应用。但受我国农业推广技术体制的影响,降低了这一技术的推广进程,致使目前大部分乡(镇)级及县级地方政府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导致许多地方在防治农业有害生物方面只能沿用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生态环境污染或农产品残留农药超标的现象时有发生,加速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成功的经验,对我国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价值

绿色植保技术是农业技术发展引来的新兴技术,目的是采用科学的植保技术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降低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加强餐桌上食品的安全。具体来说,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农产品中农药残留,使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农业生产标准,提高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使农产品在国际市场销售中更具竞爭力,解决了传统的化学农药植保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农药植保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减少农作物及土壤中的重金属成分,增加各种微量矿物质,减少环境污染。实行绿色植保技术,可以革新植保人员的观念,改变传统的被动防治思想,实现主动预防,从整体上提高植保技术水平,最重要的是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3 农业生产中绿色植保技术应用的主要手段

3.1 建立健全病虫害防治系统

建立健全的病虫害防治系统,是推广绿色植保技术、保证农业生产的基础手段。植保人员要准确了解农业害虫的为害程度、种类等,并根据害虫的危害性采取科学手段,治理病虫害的问题,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业生产中损失,增加农户的收入。

3.2 加强科学培训,提高植保人员技术水平

农业部门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对植保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植保人员专业知识,提升其工作能力。要在引进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先进技术的科研人员,加强植保工作人员之间的学术及技术交流,提高植保人员的积极性,推动绿色植保技术更好的开展。建立具有高水准的绿色植保专访队,并且不断扩大队伍建设,吸纳更多农户加入,向农户普及绿色植保知识,并且指导农户使用绿色植保技术。

3.3 加大资金投入,注重技术研发

国家的农业部门要加大对资金技术的投入,鼓励发展绿色植保技术,建立农业生态示范基地,让农民充分了解绿色植保技术的使用过程。要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替换老旧的设备,为植保工作提供物质基础。同时,植保工作人员集思广益,注重对绿色植保技术的钻研,并将物理植保技术与化学农药植保技术充分结合起来,要将书面理论与现今实际的问题结合起来,保证绿色植保技术能够切实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3.4 普及绿色植保技术,加大宣传力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作物食品的食用标准也越来越高,农业部门可以采用新媒体技术加大对植保技术的宣传,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拓宽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及时准确的向农民传递绿色植保技术的重要性。开阔农民的视野,让其能够准确了解使用农药的危害性,指导农民科学合理正确的使用农药,将绿色植保技术切实的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产品质量,从而保证农业生产效益,使农民的收入得到提高。全球气候的变暖,为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生存空间,这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农民要想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实现增产增收,就必须应用绿色植保技术,科学的使用农药化肥,减少农作物及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推动我国农业向着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实现“绿色消费,持续发展”,达到生态文明建设和食品安全。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推动我国农业向着科学化、专业化,持续化的农业发展。

4 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作物食品的食用标准也越来越高,市场经济下农户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对于化肥的使用往往超标,化学和农药的残留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极大危害,减少农作物的化学残留污染问题迫在眉睫,生产健康无公害的农作物产品,保护当前的生态环境,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开朗,潘勇,咸阳,谷爱娣,冯亚军.绿色植保主要技术措施及取得的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4,(21).

[2]张丽琼,靳生杰,韩斌杰.推进“公共植保、绿色植保”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建议[J].甘肃农业,2014,(17).

作者简介:姚亚非,大专学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作者:姚亚非

农业生产与农业推广论文 篇3: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在衡水农业生产中的试验与推广

摘要: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一项农业物理技术,在促进作物的增产、增收方面具有巨大促进作用,文章通过对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原理及其在衡水农业生产中的实验和推广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等离子种子处理技术的巨大经济效益。

关键词: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衡水;农业生产;试验与推广

0 前言

衡水市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在历史上以“水路通达,风水衡存”而得名。全市农业人口357.8万,耕地面积870万亩,人均2.43亩,高于河北省平均水平。粮、棉、油人均占有量均居全省第一,是全国、全省的粮食生产基地、棉花生产基地和京津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近年来,衡水市的蔬菜产业更是取得了长足发展,截止到2009年底,衡水市蔬菜面积150.7万亩,年产量540万吨,全年实现产值68亿元。随着耕地逐渐减少和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保持粮食稳产增产高产成为农业生产的目标方向,因此增强农业生产中的科技贡献率,寻找新的增产途径势在必行。

1999年,大连博事等离子体有限公司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该项科研成果通过验收和鉴定时,项目专家和评审委员会认为:“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为国内首创,增产效果显著,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及改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达到国际同领域先进水平”。在多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衡水市农机技术推广站于2006年引进一台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DL-2型),分别在邓庄高新科技园区、桃城区彭杜乡、深县白家庄、故城科技示范园区等地进行了农业生产试验示范工作,前后利用将近四年的时间进行了规范严谨的农业生产试验,试验面积达100余亩。

1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原理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一项农业物理技术,其工作原理就是仿照太空的部分等离子环境,形成一个具有光、电、磁及活性离子的局部环境,植物种子通过该环境处理,加速植物酶的转化,激活种子的生命力,增强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从而使作物从种子萌发到成熟结果,整个生长周期都具有生长优势,以达到增产目的。

2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在衡水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四年来,通过应用该技术对小麦、玉米、花生、蔬菜(包括樱桃西红柿、尖椒、天鹰椒、西葫、长豆角,韭菜等)进行了生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在农业生产应用中增产效果明显,其中蔬菜增产效果尤为明显。在生产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几大特点:

2.1 种子发芽率明显提高、发芽势增强

等离子体处理技术通过激发种子的活力,小麦、玉米、蔬菜种子处理后对比发芽率均有明显提高。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发芽率提高1-3%,蔬菜种子出苗期提前1-2天,出苗整齐度好,植株长势旺盛。以豆角为例,经等离子处理过的豆角出苗率为98%,未处理的豆角出苗率为93%,且处理过的豆角长势突出,幼苗平均高度比未处理的高出1cm,苗期提前2天(详见表1)。

表1 豆角苗期调查表

处理 测点 行距(cm) 穴距(cm) 出苗数 苗高(cm)

未处理的豆角 1 75 23 29 4.5

2 74 22 29 4

3 75 23 30 3.8

4 76 23 30 4.2

5 75 22 28 4

平均 75 22.4 29.2 4.1

处理后的豆角 1 74 22 31 5.3

2 75 23 30 5.2

3 75 21.5 31 5

4 75 22.5 32 5.2

5 76 23 29 5.3

平均 75 2204 30.6 5.2

注:作物品种:早豇35播种日期:2008年4月14日

测定日期:2008年4月23日

2.2 能促进作物根系生长,生育期提前,长势旺盛

处理后的小麦、玉米、蔬菜根系发达(表现为长、粗、多),可促进多吸收养分和水分,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抗倒伏和抗旱能力。经处理过的作物一般表现为分蘖提前,分蘖数量多,叶片较大,苗高茎粗,色正光泽,长势旺盛。以小麦为例(附表2)。

表2 小麦越冬前生育调查表

试验

场地 处理方式 调查时间(2008年) 亩蘖数

(万/亩) 苗高

(mm) 单株分蘖数

(个) 单株次生根

(条) 地中茎长度

(mm)

农科所

试验地 未处理种子 12、07 85.6 155 1.8 3 17.8

1.0A处理种子 12、07 105.6 158 1.9 2.8 22.6

1.5A处理种子 12、07 86.7 164 2.5 3.1 19.9

2.3 抗逆性增强,病虫害减轻

去年越冬期间和今年春天,衡水市气温相对偏低,热量条件严重不足,在这种气候条件下,被处理过的小麦种子大部分显示出抗逆性,与对照田相比,表现出出苗好、根系发达、色泽好、病害少等特点。在同样遭受病虫害的情况下,处理后的受害程度相对减轻,蔬菜生产抗病性表现明显,因病虫害减轻,可以减少农药的施用量,有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

2.4 可促进作物果实早熟,蔬菜收获期提前

一般蔬菜可提早3-5天左右上市,蔬菜品质也得到改善,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5 增产增收作用明显

经过对比试验,小麦、玉米增产率分别为7%和6%;长豆角、西葫、樱桃西红柿、尖椒增产率分别为39.0%、22.9%、26.0%、23.1%,实验蔬菜平均增产27.8%。以樱桃西红柿为例附表3。

表3 樱桃西红柿的采摘记录表

采摘日期 采摘重量(斤)

未处理(33株) 处理(33株)

2009年 3月 13 28

2009年4月 36 46

2009年5月 46 53

2009年6月 38 49

2009年7月 40 47

2009年8月 23 24

采摘总重(斤) 196 247

3 等离子体技术应用经济效益分析

3.1 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分析

衡水市粮食种植面积845.8万亩,总产66.9亿斤,如果普遍应用该项技术,增产率按6.5%计算,每年全市粮食可增收4.3亿斤,每斤按0.8元计算,全市可增收3.44亿元;蔬菜种植面积150万亩,总产量538万吨,平均增产率按27.8%计算,每年全市蔬菜可增收149.6万吨,每斤按0.3元计算,可实现增收8.98亿元。

3.2 等离子种子处理技术经营效益分析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使用220v普通电源,耗电功率最大不超过1.2kw;机器重量60kg,运输方便;运行无机械磨损,使用寿命长;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每公斤种子收费04-0.6元,每天处理种子5t,收入2000-3000元,效益十分可观。

4 小结

实践证明,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科技含量高,实用性强,综合优势多,投入产出效果好,无任何化学物质残留,大大保护了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作者简介:李文平(1981-),女,就职于衡水市农机技术推广站,研究方向:农机新机具新技术。

作者:李文平

上一篇:环保局考核意见下一篇:班主任竞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