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孕成功经验

2022-1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备孕成功经验

台湾农会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摘 要】台湾农业成为“小农”现代化的成功典范,农会组织的作用至关重要。台湾农会是“农有、农治、农享”的公益社团法人,其宗旨是“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知识技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生产收益、改善农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农会全方位为农服务,设有供销部、信用部、保险部、推广部等,建立了产前、产中和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了小农的规模经济,将“小农”聚拢成“大农”,促进了农业的市场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农会是半官方半民间组织,是政府农业政策的执行者、政府与农民的桥梁。农会既得到台湾岛内广泛认同,也获得很高的国际赞誉。台湾农会的成功做法,特别是农技推广、市场营销、金融保险、社会服务等功能,正是大陆当前新农村建设所亟需。基于相同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小农环境, 大陆立足实情、借鉴经验,开展综合农协试点,颇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台湾农会;成功经验;启示;政策建议

台湾农业现代化程度高①,2010年农业增加值68亿美元,占GDP的16%,与发达国家一致,远低于大陆的102%;人均农业增加值133万美元,是大陆的10倍;农产品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依存度高达59%,远高于大陆的8%。台湾之所以迅速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生产效率与国际竞争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农会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台湾农业不断调整升级,现代化水平居世界前列

台湾省农业走过了与发达国家相似的历程:农业产值与就业比重大幅下降,农业效率与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市场化与国际化程度高。2010年台湾农业人口300万,占总人口的13%;农村就业52万人,占总就业的47%,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70%以上。

(一)台湾农业现代化的三步曲

台湾农业与时俱进②,大致经历了“恢复与发展—停滞与调整—转型与升级”三个阶段。

1恢复与发展阶段(1945-1968)。1945-1952年,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劳动生产力年均增长63%,生产年均增长13%。此后随着 “耕者有其田”的农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年均增长55%,土地生产力年平均增长46%,1952-1969年农产品出口累计293亿美元,占外汇收入的一半以上;③农业人口转移到非农业部门达80多万人,占同期非农部门新增加劳动力的47%,④有力地支持了工业起飞,因而也是“以农业培养工业”的阶段。⑤

2.停滞与调整阶段(1969-1989)。1969年是台湾农业的分水岭,农业首次出现负增长,开始走向衰落并“功成身退”,成为三大产业中最小的部门,农民收入中农业净收入比重也从487%降至264%。为此台湾注重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种植业产值比重下降到41%左右;渔业、畜牧业比重分别提高到28%、32%左右。同时,台湾提出了第二次土地改革⑥、扩大农场经营规模,以及发展“精致农业”⑦,“提高农民所得”、“农业综合调整”等方案,虽然农业增长速度仅2%左右,其中多年为负增长,但农业净收入所占比重却开始回升,从1980年的296%上升为1990年的352%。这一阶段也是工业开始反哺农业、农工并重的时期。

3.转型与升级阶段(1990-现在)。为适应入世后的贸易自由化及生态保护的世界趋势,台湾农业现代化加快,加快从“量”的发展向“质”的提高转变,1990年提出“农业零成长”口号并出台“农业综合调整方案”⑧,发展“生产、生活、生态”良性互动的“三生农业”。着力发展体验经济,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安全农业”、“无毒农业”、“一乡一品”及“一县一品”⑨,致力于建设“富丽农村”⑩。政府大力推动“策略联盟”,将“小农”整合成“大农”。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2003年提出在全岛建设5个农业生物技术园区,如台南的兰花园区、嘉义的香草药草园区及宜兰的海洋园区等。园区的规模经济明显,比如兰花产量的60%来自于台南的兰花园区。推广和谐永续的农业经营,发展休闲农业、永续农业。可以说,台湾的现代农业已步入特色化、精致化、生态化、休闲化的快车道。

(二)农业效率持续提高,与世界发展规律一致

台湾农业的相对地位降低与效率提高并行,这首先表现在农业产值与就业比重不断下降。1952年台湾农业产值占GDP的36%,就业占56%,农产品出口占95%。60年代中期,台湾工业产值和出口值双双超过农业。随着台湾60-80年代快速工业化,工业比重从26%提高到1987年45%的历史高点,而农业比重持续下降,从28%下降到现在的16%,农产品出口占台湾出口的比重仅为14%左右。

台湾农业的就业人口从1952年的164万人下降到2010年的52万人,下降了2/3以上,转移就业112万;同期农村就业占总就业比重从56%下降到47%左右。同时,农村人口从70年代的650万下降到目前的300万人左右,下降了一半多,同期农村人口比重从40%下降到13%左右。 

虽然80年代后台湾农业在整个GDP、就业和出口中的份额下降到微不足道的位置,但是农业对台湾经济起飞的贡献是不容抹煞的。现在台湾省全社会仍然高度重视农业的重要地位,普遍认为农业不仅能满足经济需求,而且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与农业比重下降对应的是,台湾农业效率不断提高。尽管80年代以来农业产值基本上是零增长,但农业劳动生产率(产值/就业)从1984年的136万新台币/人提高到2008年的34万新台币/人,提高了25倍,年均增长率达36%。尽管台湾目前的粮食自给率降为32%B11,但其主食大米过剩,还有21万公顷的休耕地,主要进口小麦、玉米、黄豆、甘蔗等“杂粮”,并且由于其食物结构改变且在世界粮食进口中的份额很小,并未危及其粮食安全。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来源于科技。台湾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结合,在新技术研发、品种改良、食品加工、农业设施、自动化技术等方面国际领先,至70年代农业机械化程度达90%以上,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为70%左右,与发达国家持平。据专家测算[1],1991-2006年台湾农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平均为726%, 2000-2006年高达105%,表明台湾农业已由劳动密集型转为了资本技术密集型,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

(三)农业国际化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

1970年,台湾农产品贸易首次出现66万美元的逆差,此后有所扩大,从90年代初的25亿美元扩大到现在的90亿美元左右。但由于台湾农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仅15%,台湾外贸仍有200亿美元左右的顺差,并未影响台湾的总体贸易平衡。

大陆与台湾相比,外向度明显偏低。虽然2010年大陆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220亿美元,是台湾的76倍;其中出口4941亿美元,是台湾的124倍;贸易逆差为2314亿美元,是台湾的26倍。但台湾农产品的国际化程度高,外贸依存度从90年代初的150%提高到现在的250%左右,明显高于大陆20%左右的水平。台湾农业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把“有为”的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国际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比如其兰花出口。

台湾农业出口有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兰花出口。新世纪以来台湾园艺业发展迅猛,十年间花卉出口翻了三番,从1999年的4800万美元跃升至2010年的15亿美元。以兰花为例,其亩产达14万元,高居各类农作物之首,兰花出口从2004年的4000万美元升至2010年的12亿美元;2005年台湾省超越荷兰、泰国等传统强国,兰花出口跃居世界第一,世界每两株兰花就有15株来自台湾,成为全球的兰花霸主,被称为“兰花王国”。

总之,台湾农业现代化水平、科技贡献率、国际竞争力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且,台湾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民逐步减少,但没有出现农民工问题;农村经济比重逐步下降,但没有出现农民贫困问题;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但基本没有出现污染和社会两极分化问题。台湾农业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执政理念、土地制度、农业政策、科技投入等都起了重要作用,但非常关键的原因在于其发达健全的农会组织B12。

二、基本经验:完全为农服务、联结“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农会

台湾农会建立在尊重知识和科学的顶层设计上,其建立受到中、日、美三方面文化的影响B13,其历史可追溯到1900年的日据时期,迄今已有112年B14,经历了从官治到自治的转变。二战后台湾回归祖国,国民党政府对农会进行改组,将农会分为政治功能的农会与经济功能的合作社。1950年台当局聘请美国康乃尔大学安德生博士来台研究农会改进办法。安德生的主要观点是:农会应以农民为主体,为农民服务,并从会员构成、机构权责及农会与政治关系等方面设计了一整套制度;时任“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主任”的蒋梦麟及台湾当局察纳雅言,采纳了《安德生报告》的基本主张,结合在大陆时办农会的经验,进行大规模的农会改组,此后又颁布了《农会法》等一系列法规,把农会建成了“农有、农治和农享的公益社团法人”,具有经济、教育、社会、文化和政治等多重功能,特别是营销、金融、技术和中介服务等经济功能。

(一)农民自己的协会。台湾农会集农民职业团体、经济合作组织、社会组织与政府委办机构等性质于一体,是特殊的法人,既非企业法人也非社团法人,而是“公益社团”法人,无法用一般法律来界定,因此台湾在合作社法、财团法人法和社团法人法之外专门设立了农会法,用特殊法律来界定这一特定的社会组织。2010年台湾农会会员182万人,占农户数的99%。农会按省、县、乡镇三级而设,实行“一个乡镇一个农会”。各级农会既是独立法人,又与上级及其他农会互相配合,下级接受上级农会指导,共同组成一个农会网络系统。乡镇农会按实际需要设农事小组,作为基层推行单位,小组内可再分班作业。目前共有农事小组4711个。2010年台湾共有团体会员287个,其中省农会21个,乡镇农会266个;个人会员182万人,其中省农会7418人,县市103546人;基层农会1709862人(见表1)。农会的功能和机制体现了农民的主体地位:表1. 台湾省农会层级及会员个数和人数

——“农有”:指农民自己拥有和主导的职业团体。《农会法》规定,会员分为正式会员与赞助会员;只有直接耕作的农民才能成为正式会员,每户限一人参加,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非农民如依法登记的农业合作组织、公司、工厂只能成为赞助会员;赞助会员可当选监事,没有其他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各级会员代表、理事及监事中,均应有2/3以上的自耕农、佃农及雇农。目前农会会员、理事、监事中自耕农比例分别为918%、964%和394%。重大事务投票表决时,实行一户一票制,不以财产和土地多寡为依据,保障普通小农权益。农会财产主要来自于信贷等经营收入、政府补贴与奖励、募集的事业资金和少量的会员费等四个方面,信贷收入占90%以上,入会会员费只是象征性的,约1000台币左右。农会财产属于法人财产,也被称为“社会资产”、“集体资产”或“组织制度资产”B15,归全体会员所有。比如南投县信义乡农会总资产就有3亿多新台币。涉及重大财产处分等事宜,需要全体会员2/3以上同意才可执行。台湾农会体现了发源于民间、自下而上、从农民中产生、以农为核心等特点。

——“农治”:指农民自己进行民主和科学管理。农会能够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壮大,现代管理体制是一个关键因素。农会治理结构实行“权能分开”,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相分立,分别为理事会、监事会、总干事的职能;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总干事负责制,会员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休会期间由理事会根据会员大会决议策划业务。农会干部分为选任与聘任两类:理事、监事由农民直接选举产生,都是义工,不拿工资,选任人员必须每四年选举一次;总干事及工作人员都是聘任,属于雇员,量等定薪。总干事是政府资格审查合格后、由理事会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其选择是开放式的,可以是本乡人、也可以是外乡、外县、外省人甚至外国人;总干事对理事会负责,执行任务时如违反法令、章程甚至损害农会时,应负赔偿责任。这样,农会的决策、管理与监督权都真正掌握在农民手中,真正成为专业化的职业农民团体,形成了保障农民权益、实现农民自治的机制。台湾省农会组织系统见图1。——“农享”:指为农民提供全面服务,收益由农民共享。农会的宗旨是“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知识技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生产收益、改善农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为了这一宗旨,《农会法》从政治、经济、教育和社会四个方面规定了农会的21项任务。它不仅要求农会保障农民权益、传播农事法令及调解农事纠纷,还要协助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营销,甚至要代理公库及接受政府或公私团体之委托事项等。农会经费主要来源于会费、事业资金、农业推广经费、金融盈余、政府补贴、农会各项事业盈余及政府委托事项收入等。特别是社会服务功能健全,比如保障农民权益,包括政策、法令的宣讲、沟通;接受政府委托,做粮食代理、土地划分、代发老农津贴等工作;推进农民社会福利、医疗、健康、文化等社会事业。农会既不是一个纯公益性组织,也不是一个纯营利性组织,农会服务不以盈利、而以助农增收为目的,多数业务活动收费甚少或全部免费,如推广业务都是免费活动。农会内部有健全的再分配制度,以收补支,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互补,将收益向社会事业转移支付,实现财务总体平衡,略有盈余。农会盈余具体分配如下:(1)农业推广、文化、福利、互助及训练费70%,这是最大一块;(2)法定公积金15%;(3)公益金5%;(4)理事、监事及工作人员酬金不得超过10%。每个乡镇农会都有自己的办公大厦、运销公司、超市、培训中心等巨额资产,农会的财产都属于“集体财产”B16,收益由集体共享,所以没有农民愿意这些财产私有化或“明晰产权”。事实表明,农会内部的再分配比外部的政府直接转移支付更有效。 

(二)经济及金融服务功能完善。台湾农会是多功能、综合性的有机经济体,设有供销部、信用部、保险部、推广部等,将“小农”组织成了“大农”,把小农户带入了大市场。

——“供销经营”是台湾农会的首要职责,联结了小农户与大市场,实现了以销定产,扭转了单个农户的市场弱势地位。农会的运销体系发达、运行高效快捷,达到了产前、产中、产后的无缝连接,使生产者无任何市场方面的后顾之忧,实现了产业化经营。运销体系包括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直销店、产销班等,花卉、蔬果、肉品、鱼货等鲜活农产品主要通过批发市场来交易。投资兴办会员和农民个人力所不及的设施设备和生产项目,包括各类加工企业、碾米厂、榨油厂、加工厂、仓库、物流、农机具等,有偿提供农民使用。在城市繁华地带打造“希望广场”这样的多功能综合平台,为农会会员的产品促销、为会员间交流提供及时的服务。农产品生产和交易是免税免费的,在农会的超市里销售产品和购买生产资料,没有大陆多如牛毛的收费。会员的农产品绝大部分是经过农会销售,主要形式是在拍卖市场对农产品进行拍卖,也实行期权交易。经农会销售的农资与农产品的市场份额为:水果、蔬菜77 %,粮食65%,化肥、农药54%,家禽70%,园艺、花卉83%,水产品57%,茶叶73%,农产品出口份额占全台的50%以上。农会是信息交换处,农民的市场、价格、技术、教育等信息都在此获得。农会以“市场为师”,营销手段先进,比如实行分级包装,我们参观的新北市树林区农会,仅大米就有100多个品种,价格相差2-3倍;自2006年起每年评选“百大精品”,在雅虎电子商务网站“真情食品馆”、生活空间网等进行推销,并在大陆许多城市展销,各农会还相互帮助解决滞销产品;让产品“时尚化”、“礼品化”,开展“故事行销”、“文化行销”,与台湾知名平面媒体《商业周刊》合作出版《一亩田总裁》,介绍精美农产品背后的生动故事以打动消费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产销班,它既负责产前、产中的种植、加工技术普及,也负责产后的农产品收购、分级、包装、运销等业务。产销班是以合伙或股份制形式组建的合作组织,具有民营性质与公用事业的双重特征;它是农民根据生产和销售需要,依据种植品种的不同,以骨干农户牵头,由10户左右的农户组成。农会在每个里(村)都设有各具特色的产销班,目前全台湾共有7000多个产销班。产销班班长由各地的农技推广中心等有关部门培训,他们再把各种种植、加工、运销技术传播到千家万户。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以产销班为手段的运销制度,是其农业成功的重要原因。

——“金融服务”是农会生存发展的关键,是农会的强大支撑,是农民经济的血液,保障了农村的各类资金需求。台湾有句话:“有钱存农会,没钱农会借”。乡镇市区级农会设有信用部,信用部下又遍设分支机构,目前农会信用部有277家,办理信用业务之分支营业点847处。农信部非常重要:一是农会的经济支柱。其盈余占农会总盈余的90%以上,是农会的主要收入来源。1982-2001的20年中,信用部总盈余达108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农会的生存发展与农村的发展。二是农民的主要资金来源。信用部从事存、贷款及代理业务,存款可来自会员、赞助会员和其他非会员,放款对象则不限于会员。农民向农会贷款可以包括农地在内之土地、房产和山林做抵押,这对资金不足的农民是巨大的帮助。2012年5月底农会信用部存款达15373亿元,占台湾总存款的484%;到6月底贷款达7819亿元,占台湾总贷款的36%,其中2809亿元贷给了农民,占农信部贷款额的36%。一个万人乡的农会农信部,自有资金就有几亿,每年贷款上百亿元。三是政府补贴农民的渠道。农会对会员贷款利率很低,仅15% , 2011年遇到低温、大风、水灾等时贷款利率仅125%,远低于其他国家小额贷款利率20%左右的水平B17。与市场利率的利差由政府给予补贴,2010年政府仅对农业政策性专项贷款的利息补贴就超过43亿元,农业发展基金支持的贷款累计达3186亿元。四是农民自己的金融。农信部是为农服务的,因为农民小额贷款只有农会才愿提供,约1/3乡镇只有农会提供贷款业务,而商业银行不会在边远地区设网点。农信部收益在提取50%以上的事业公积金后,余额全部拨充为农会总盈余,主要用于农业推广教育、农民文化福利事业、农产品营销与加工、支持策略联盟及提高农民素质等服务。农会保险部门也是经营性的,提供家畜保险、健康保险等服务,一般年份都能盈利。农会既管金融又管产销,金融必须支持产销,金融是心脏、产销是脾胃,是一个生命有机体。这与大陆农村金融的“只存不贷”、“资金倒流”、“以穷帮富”等现象,受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双重盘剥,实乃天壤之别。

——“技术推广”是农会的核心职能,加速了台湾农业技术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台湾农业技术创新快,全岛有农业博士600多人,专门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农会有大学毕业生2626人、硕士博士253人,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农技推广体系,三级农会分别设置了推广组、推广课、推广股,既承担农业技术推广教育,又承担妇女和农村青少年教育,主要从事农事(后为产销班)、家政(农村妇女的组织)、四健(农村青年的组织)三方面的农事推广。农会注重培训成年农民,着重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的教育与辅导,配合各大学的农业推广委员会及农业改良场的学者专家,开展各项咨询服务。如2006年农业推广部门共办了产销班8739个,177万人;家政班7638个,近20万人;青少年的四健会(手、脑、心、身)3153个,84万人。农会推广业务主要包括:推广优质品种、种植技术、耕种方法、土壤改良、水土保持、森林保护、优良种子、肥料和先进农业技术,办理农民的教育培训、文化福利事业,协助执行农业政策等。《农会法》规定农会收入的60%以上必须用在农技推广,农会由此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农事推广体系,特别是以产销班为主体的推广网络,各地产销班班长把各种种植、加工、运销技术传播到千家万户,使农业技术研制出来后在很短时间便能推广普及B18。比如产销班在产前要求按统一的技术标准生产,不按标准生产的会员将受到农会的严厉处罚。政府对农推效果好的农会还要给予经费补助或奖励。

——“质量安全”是农会的生命线,是所有会员共同维护的目标,是打响农产品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的重要手段。台湾农产品质量要求严格,质量安全由农委会、卫生署、标准检验局三个部门负责,职责明确;有健全的法规和标准体系,如《食品卫生管理法》、《农药残留检测要点》、《蔬菜安全管理办法》等,大力推行GAP、GMP、ISO、HACCP等质量认证,以便追根溯源,直接找到生产者与责任人。台湾检测体系完善,市场准入严格,比如要对20种不同作物、289种农药、1149种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检验。对违规者处罚很重,供应农残超标果蔬者要负法律责任,重者将判刑。所以,台湾农会的质量安全意识很强,将质量安全标准与创造农会名牌相结合,告知每个会员并要求严格遵守。每个农会使用统一的品牌、包装和质量可追溯系统,没有品牌的农产品很难被市场接受。政府、农会及产销班共同打品牌,运用政府公信力来打知名度,品牌营销效果很好。品牌是每个会员的共同财富,农民都非常珍惜自己农会的品牌。

三、民办官助、政府扶持的半民间半官方组织

台湾省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农会发展,可以说没有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就没有农会的今天。农政部门虽然对农会倚重,但尊重其主体地位,不直接干预,对农会不是指令或主导,而是辅导与服务,力促其健康发展。

(一)政府对农会大力扶持。台湾省政府对农会的支持既体现在从内部加强农会的人员管理、培训与规范,也体现在从外部给予政策、法规与经费的支持:

一是政策支持。台湾省支农惠农政策无不应时之需、与时俱进,从“以农培工”到“以工补农”,从“土改”、“二次土改”、“农业综合调整”到“精致农业”、“富丽农村”、“三生农业”、“休闲农业”等,都反映了其灵活性与针对性。政府对农会的政策支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特许。让农会代理公库及接受政府或公私团体的委托事项,2010年农会从政府委托事项中收入21亿新台币。为农会开拓业务而特开绿灯,如5个以上农会共同组织股份有限公司,不受《公司法》有关条款的限制。二是免税。农会举办各项事业,免税部分参照农业发展条例及合作社法有关规定办理,免税范围由行政院另行制定。三是经费补助。政府每年都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给予财政补助,在中央和地方预算中,编列农会补助费,规定农业金库、农业金融机构每年应将一部分收益用于补助农会。对农事推广给予财政补贴,对基础设施、公益性建设等进行直接支持。四是专项支持。如对30年农业贷款实行免抵押和担保,利息很低,由政府提供补贴;办一个农产品展会,农渔会出一半,政府出一半,专款专用,部分盈利用于农事推广;农会保险部在大灾之年遇到困难,政府会采取特殊措施拯救;为推动“富丽农村”建设,政府2009年开始投入500亿新台币发放农业专门贷款,通过电子网络分配给农民,让30万人受益;政府为应对入世而大力推动“策略联盟”,提高抵御国际市场风险、应对外部冲击能力。

二是法律保障。台湾基本实现了“依法治会”,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1952年颁布《改进台湾省各级农会暂行办法》;1970年制定了“加速农村建设九项重要措施”;1974年颁布《农会法》,共10章51条,同时颁布了《农会法实施细则》以及选举、罢免、人事、财务、考核等10多个配套法律法规,操作性极强,促进各级农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比如政府在总干事的遴选与考核上“用心良苦”。根据2008年修订的《农会总干事遴选办法》,总干事虽由理事会选聘,但候聘人的资格审查、成绩评定、面谈等,应经过审查评定小组和遴选小组。召集人由主管机关首长指派,成员由政府相关部门及学者专家共7-9人组成,这样政府就间接把好了人事关。农委会辅导处还通过省农会,统一组织全省农会新进和晋职人员考试,严把农会员工的“进人关”和“升职关”;《农会考核办法》规定了农会考核项目、记分标准、成绩评定以及奖惩等事项,考核和评估农会经营实绩。27年来,《农会法》应时之需而不断修正,最新一次修订为2009年,已累计修订了12次。《农会法》的实施、修订与不断完善,使各级政府走上了依法行政的轨道。

三是金融支持。由于农业金融具有期限长、季节性、区域性、零碎性等特征,单一的农、渔会信用部规模小、净值低,业务受区域及范围限制,在整体金融系统内没有竞争力,风险也比较大。70年代“综合养猪”导致农民家庭现金链断裂后,农村经济一片萧条,政府出台了金融补贴政策。亚洲金融危机后,农会信用部受的冲击大,出现挤兑与银行接管事件。为此政府于2003年颁布了《农业金融法》,并成立了农业金融局,设立了农业金库,构建了一个以农渔会信用部为基础、“全国”农业金库B19为母行的、两级制的、独立的农村金融体系,增强了农会的生存发展能力。近年来,还重新恢复了被银行承接的34家农信部的26家。对此台湾学者丁文郁高度评价:“《农业金融法》的制定与施行,不但是台湾农业发展史上重大事件,更是金融史上划时代的新纪元。”2010年发放政策性农业专项贷款384亿元,受益农民67万户。2010年农业信用保证基金帮助43万农民,获得贷款225亿元,到2012年5月,累计帮助44万农户、信保融资3536亿元;推动农信保基金以来,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送保比例大幅提升,从2005年的465%提高到2012年5月底的94%左右。

(二)农会与政府的特殊伙伴关系。农会作为政府扶持、民办官助的多功能、综合性组织,具有准公法人、准私法人、准企业法人、准社团法人的特质,体现了公法人与私法人的有机结合、民办与官助的有机结合、公民自治与政府引导的有机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

——农会的法律地位是公法社团,由国家和农民双重赋权,具有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和国家助手的双重功能,其显著的综合性与一定的行政性是其他组织难以替代的B20。台湾农会的法律性质与依据“农业协同组合法”设立的日韩的百年农协一样,是法定机构和公法社团,而不是经济性质的合作社法人和一般社会组织性质的社团法人。这类法定机构和公法社团由国家和农民双重赋权,同时作为农民自主选举的职业团体,既发挥了合作金融、共同运销、社会福利等为农民提供乡村公共服务的功能,又发挥了在三农工作中的国家助手作用。所以,这种公法社团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一定的行政性,其综合性体现在经济、社会、文化的多功能整合上,行政性体现在配合行政区划设置组织与接受政府委托、代行政府职责上,这种作用是一般的经济合作组织和社会公益组织无法比拟的。

——农会是政府农业政策的执行者、协助者、代理者,是政策体系的末稍或终端,扮演着政府“公共服务传输”功能,成为协助政府推动农村现代化的主体。各级农会配合行政区划而设,长期扮演着政府的“农业政策的基层执行单位”或“政策代理者”、“政策传送网络”的角色,成为农民与政府联系的重要中介与桥梁,是政府推行农业政策的得力助手与伙伴,发挥着政府政策的延伸功能。台湾农会专家陈聪胜认为:“政府的一切政策计划透过农会组织下达于农民,遂使政府在农业及乡村发展计划上,处于政策拟订、计划编制与技术指导,而将实际执行之责任交付与农会,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以行政区域为其组织区域的农会,不仅是政府在推动与执行农业政策不可或缺的机构,甚至可说是到了唯农会是赖的地步。”[2]36而且农会执行农业政策的效果更佳,因为农会人员的当地特性,例如讲相同的语言、类似的成长背景与文化素养,使农会能与当地很好地融合,与农民联系紧密、交情笃深、信任感强,农民把农会当家人、亲人,发展出独特的“社会资本”。与官僚机构直接实施农业政策相比,农会往往事半功倍,既使政府政策效果更好、负担减轻,也让农会收入增加、作用增强,实现了双赢,成为农村政治稳定的基石。

——农会与政府之间形成了独特的“公私伙伴关系”,创造了政府机构—中介组织—公民社会的“平权治理模式”,受到国际组织的广泛推崇,成为发展中国家学习的典范。三级农会与同级政府形成了明确的治理关系。农会原来由“内政部”和各地政府主管,1984年整合到“农委会”统管,不但事权统一,而且经费更充裕,大大强化了农会的政策执行力。农委会专设辅导处,各县、乡设辅导科,专门辅导农会的推广教育等工作。政府还兴办农会理监事、总干事讲习班,贯彻权能分离的制度。在基层,县市政府是农会的管理机关,而乡镇不是。农会取代了基层政府的经济功能,基层政府可以更好地关注公共服务。可见,台湾政府与农会的关系不是行政性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辅导者、监督者与操作者的关系;不是指令或主导的模式,是辅导与服务模式,体现了尊重农会、协助农会的理念,形成了社会治理中的伙伴关系。

尤其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农会是政府的帮手而不是对手,是执行组织、协作组织、良性互动组织,而不是对立组织、捣乱组织、更不是造反组织。这与大陆革命年代的农会截然不同,根本不必谈农会而色变。为此我们仔细咨询了多位台湾专家,他们观点基本一致,并反复阐明:“农会是‘官制民营’组织,农业都靠政府”、“从社会阶层分析,农民最保守、最安土重迁、最倾向不变,农会一般都支持现有社会,是农村政策的工具,是执政党最忠实的票箱,是执政党的政治动员机制”、“农会只有配合政府,才能发挥法律上的影响力,没有政府支持就会消退,经济功能要有政治功能的保护。农会与政府关系非常紧密,只要政府强大有力,给农民资源多,政府的威信更大,农民没有不听的道理”、“农会既是民间机构,也按法律严格管理,非常严密、审慎地运转,都由政府掌控着,大框框是政府在抓,绝对权力在手,可通过遴选、考核、政策支持等多种手段,对总干事‘招安’,出不了如来佛手掌心,100年也没出过大事情”。专家们还补充道,日韩与欧洲的农民组织也大致如此,并不是反政府力量,而是政府的帮手与助手。

据台湾专家们介绍,农会也面临一些问题:如信用部曾出现呆坏账偏高;正式会员比重持续下降、会员老化、后继乏人;农会在都市化程度高的地方,金融色彩浓厚;规模偏小、选举政治影响农会的健康发展等。但自《农业金融法》颁布以来,农会目前尚无明显的困难。下一步农会的可能走向:2013年将成立“全国农会”,省农会将并入,仍为三级;由职业团体改为综合功能的合作社,恢复股金制或发展公司制;由权能分开的理事长、总干事分设制改为权责合一的“理事长直选制度”; 扩大基层农会规模,加强垂直整合与水平合并,建构实质性的农会系统,增强整体合力;加强同业异业策略联盟,提升核心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引导消费者与农共生、让农村成为全民的“共同故乡”等。 

(三)台湾农会的作用受到广泛赞誉。台湾农会打造了具有台湾特色、现代化的“小农”农业模式,在台湾现代化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说土改使台湾产生了“小农”,那么是农会又让“小农”变成了“大农”。这既避免了农业由大财团控制和小农破产(如菲律宾),也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适应能力,让农民有能力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生存发展。

1.推动农村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台湾在50年代是典型的小农社会,人地比例很低,属于世界上以传统农业谋生的落后地区。正是由于农会的改组及相关政策的执行,长期维持农会辖下的新型家庭小农经营制度,奠定了台湾产业升级和高速成长的社会基础,使台湾克服多次危机,自80年代后跨入世界发达地区行列,2010年人均GDP超过18万美元,按IMF的购买力平价法则超过35万美元,居世界第20位。

2.推动农业的组织化和产业化。农会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将小农户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之路,将土地、劳力、技术、社会资本等集聚起来走规模化、产业化之路。农会注重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及高新技术化。目前台湾约有40%的农业生产采取专业区方式,形成杂粮、水稻、香蕉、凤梨、蘑菇、花卉、茶叶等数十个生产区域,形成多区域多形式的特色农产品布局。农会通过产业化生产和打造农会特色品牌,提升了农产品价格,增强了农民市场定价能力、抵御国际市场冲击的能力,保障了生产、价格和收益的稳定性。

3.推动农业的市场化、国际化。农会的经营功能强大,是专业农户共同经营的组织者、农产品大宗进入市场的运销者、国际市场的开拓者、收益风险的共担者,有效连接了产前、产中和产后,发挥了对小农的组织、协调、推广教育与合理分配的诸多功能。在农会的帮助下,台湾自70年代以来发展高科技、高层次的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年出口40多亿美元,农业外贸依存度高达246%,是大陆的10倍以上。总体上看,台湾农业的生产与市场都与国际接轨。

4.推动社会的均富、稳定与和谐。台湾农会是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纽带,在社会整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会巩固了台湾的土改成果B21,特别是农地农有、农地农用,以及非农地“涨价归公”、土地增值用于“民工房”等政策,使城乡差距缩小,不少农民比城市人生活好。即使在工业化加速的1964-1996的32年间,基尼系数最高也才0321,最低时为0277,农民收入仅比城市居民低30%左右,远低于大陆70%以上的差距和05左右的基尼系数。农民有农会作依靠,不会有冤无处伸、有苦无处诉,生活平安富足,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农会的积极作用获得各界好评。台湾农会作为农民自己的利农、便农组织,深受农民的爱戴,是农民心中的依靠和骄傲,农民把农会当家人、亲人。台湾农民总结道:“有事找农会,没事农会坐;有货卖农会,没货农会买;有钱存农会,没钱农会借;有险找农会,没险农会买”。台湾学者描述道:“台湾农业发展所缔造的奇迹,是经历无数挑战与奋斗的成果,全台湾农民最重要组织的农会之改进和加强,与政府密切合作,发挥了关键性的功能与影响力,实为其重要因素之一。台湾以往的经验体认出,只有透过农民自有组织的努力,农业发展与乡村发展计划始能有效推动”。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台湾农会受益对象不以会员为限,而以整个农村为范围……农会实属造福农民并由农民享用其经济成果”、“没有农会就没有台湾的现代化”。

总的来看,台湾农会与大陆上世纪20-30年代的农会及现在的合作社不同,它既不是政治团体,也不是经济功能单一、只有部分农民参与的专业合作社,而是农业者的公会,是集农民职业团体、经济合作组织、社会组织与政府委办机构等性质于一体的特殊法人,兼具经济、教育、社会、文化等多重功能,具有组织设置的普遍性、组织功能的多样性、组织业务的互补性,通过内部再分配实现了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互补,是“农有、农治、农享”的职业团体,而且是农村唯一合法的农民团体。这种综合性农会,通过生产互助、生活互助、共同交流、共同购销、共同消费等,极大地改变了小农户孤立无援的状况,成为农民的利益共同体。农会既是农业政策的代理者和政府的伙伴,也是农民自己做主、真正依靠的组织。

从经济功能看,农会推动台湾成功避免了城乡二元对立,其农享功能体现了自愿、普惠的原则,其规模覆盖到全省各个乡村,其运销功能成功地将“小农户”带进了“大市场”,其金融功能成为三农的强力支撑,其技术服务功能提升了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农会强大的组织能力,让广大农民不再是单打独斗的个体户,而是团结成社会分工发达、服务体系健全、产业化与市场化程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统一而强大的法人组织,让小农变成了大农,从弱势变为了强势。农会让整个农业成为农民的产业,农村金融由农民控制、农业收益由农民获得,增强了农业的自我发展能力,避免了工业化进程中农民被边缘化与两极分化,走出了一条适合小农经济发展的成功道路。

四、台湾农会的国内外简要对比

世界上的农会主要有三种模式:即日本模式、欧美模式和以色列模式。台湾与三者各有异同,但主要类似于日本的综合模式。

(一)日本模式——综合合作社。日本的农协、印度的合作社等均属于综合合作社,其特点:一是职能范围广。从生产到流通,从婚丧嫁娶到生老病死,凡与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有关的方面,都是农协的事业范围。日本80%的农副产品由农协销售,9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由农协提供。二是组织严密。日本农协采取中央—县级—基础农协的三级组织体系,区域性的专业化分工以及功能、效率都很高;三是金融信用为核心。农协可自办信用,为农户提供绝大部分资金。四是与政府关系密切。在依法治社的基础上,政府把农协作为发展农业的组织措施,对其大力扶持,使之成为政府调控市场的中介组织。农协领导人完全由选举产生,农协对政治候选人发挥重大的影响力。

(二)欧美模式——专业合作社。欧美农民合作社历史悠久,虽然各国在政府介入程度、服务内容与范围等方面不同,但仍有共同特征:一是专业性强。如奶牛合作社、养猪合作社、小麦合作社、销售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等。合作社往往是超级大企业。如“丹麦皇冠”屠宰合作社年屠宰生猪2200万头左右,占全国屠宰量的90%,成为欧洲最大的生猪屠宰合作社、世界最大的猪肉出口企业B22;二是市场导向强。顺应市场规律,组织机制随市场灵活变化,减少自然、人为与市场风险。以共同销售为主,特别注重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和提升附加值。三是集中程度高。合作社规模一般比较大,往往覆盖全国。四是法制完备。政府少干预、多扶持,通过立法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三)以色列模式——生产合作社。基布兹和莫沙夫是以色列农业合作社的标志,其特点:一是社会主义特征明显。农业人口绝大多数生活在基布兹、莫沙夫之中,前者属公社制组织,后者是合作制组织,二者在农业及经济发展、国防事务安全、移民安置、社会保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以生产为基础不断扩展事业领域。在发展专业合作的同时,不断调整和改革,注重社区性的综合服务。三是坚持“民建、民管、民享”原则。以民主管理为主,政府一般不直接干预合作社的经营,同时提供法律与经济支持。

(四)台湾农会与三种模式的比较。台湾农会由于其功能目标多位一体、各级组织严密且相对独立、半民间半官方形式、农民的话语权大等特点,基本上属于日本的综合模式。与日本比,台湾农会的市场化程度、公司化运作偏弱,公益性作用、业务内容相对较少,政治上的自主性与影响力偏小。与欧美比,台湾农会的综合功能更强、涉及面更广、政府参与更多,服务小农的特点突出,注重保护农民权益,但组织灵活性、市场开拓水平略为欠缺,企业化特征弱。与以色列比,政府作用更大,经济综合功能更全,但社会功能较小。

(五)与台湾比,大陆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明显落后。大陆走过了从严格禁止农民组织到逐步允许专业经济组织的漫长历程,2007年才颁布《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现有农民组织仍然十分落后,尤其缺少能真正代表农民利益、为农服务的组织(下节将详细阐述)。总的来看,大陆特别是东部越来越需要建立综合功能强的农民组织。而台湾农会是综合性的,大致包括了大陆的农村信用社、供销合作社、基层农技站、基层粮管所、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功能,正好可弥补大陆之短。

五、启示:让农会成为大陆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从历史角度宏观地看,台港澳是170年来中华民族追求现代化、汇入国际主流、赢得国际尊重、发挥自身影响力的试验场,是法制民主社会的试点,是中华文明转向现代文明的大特区、大试验区。如不积极借鉴其成功经验推动大陆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将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台湾农会走出了一条适合小农经济的成功道路:让农会掌握在农民手中、强大的国际化能力、经济与社会功能互补、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统一的大农委制、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关系等都是成功经验。台湾先向我学土改、办农会,其成功经验反而举世瞩目。基于相同的民族文化基因,以及相同的小农环境,台湾农会的经验对大陆颇具借鉴价值。

从大陆农村组织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内涵的农会,建国后不复存在,融入了新政权之中。建国初实行土改和农民分田,提高了农民积极性。但分散的小农生产方式效率不高,后来很快搞合作社、互助组。合作社与农村公社是政企合一,基层政权既是政府、也像企业,实行计划经济,采取割资本主义尾巴、挣工分等“左”的政策,极大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随着集体化特别是大跃进、农村公社的推进,出现了饿死上千万人的悲剧。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包产到户,重新焕发了农村活力,短期内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但承包后也存在规模不经济、农民进入市场难等弊端。特别是随着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和向国际市场开放,单枪匹马的“小农”在面对“大市场”时,其弱势地位与脆弱性日益明显。解决这一矛盾的国际普遍经验是通过农民/农业合作组织,大致可通过农会/农协、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将农民重新组织起来,提高组织化、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水平,共同应对市场风险和获取市场利益。但是,我国的“政府组织农民怕、农民组织政府怕”现象,是相当长时期内政府与农民关系的真实描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基本上经历了从严格禁止农民组织到逐步允许专业经济组织发展的漫长历程。直至2007年才颁布《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迅速发展,2009年底达246万家,入社农户约2100万。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具有农村组织特点的单位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工商企业。

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来看,这些组织仍然十分落后,尤其缺少能真正代表农民利益、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组织:一是发育程度低。数量较少、覆盖面低、规模不大、地区发展不平衡,跨地区、全行业性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缺乏,全国参与的农户比重仅占98%,跨县组建的仅占6%。特别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集中在种养业,占67%,加工运输业仅占18%,销售领域的比重更低。二是农民自己组建的少。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创办主要有基层政府、农业部门、供销社、科协、企业等多元主体,真正由农民自己兴办的少。由于每一主体都有特定的利益动机,难以与农民结成亲密关系,这也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慢的重要原因。三是内外管理均不规范。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低,地方行政主管部门不明确,组织指导的行政强迫过重,政府服务水平低。协会内部也存在加入和退出手续不全、产权划分不清,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财务独立性与公开性不够等问题,部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要么受大户或公司控制,要么为其他外部力量控制,不能充分体现成员的利益。四是资金严重不足。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主要是农民自筹和各种混合出资,其中信用资金主要来自农村信用社,只能提供小额贷款,远远不能满足业务拓展需要,而东部地区自主发展的、应急的民间信贷尚无合法地位。资金短缺成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最突出问题。五是功能过于单一、有限。主要以技术信息服务为主,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2/3,能够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综合服务的不到40%,可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增值的不到10%。特别是受有关政策制约,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严格限定在“专业”范围内,多停留在生产过程,产后加工、保鲜、销售、信息服务等还尚未发育,功能明显有限。这样,农户依然是小农户,市场弱势地位未见好转。

从企业主导的模式看,即我们宣传的“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诚然带动了部分农民致富,但实际上仍有三大缺陷,容易滑入失败的菲律宾道路B23:一是不能农享。小农不可能和资本家阶层结成同盟,因为资本的天性是追逐垄断收益。该模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关系问题,难以做到“有福同享”与“患难与共”,一旦有风吹草动,吃亏的往往是弱势的农民,农民还得承担生产风险与市场风险。日韩台三地都立法规定企业不允许进入农村的产业,农民的剩余只能由农民自己的自治组织获取和支配。这个规定日本到2001年、台湾到1999年才通过修订法律予以废除。原台湾农委会主任委员陈希煌先生就坚决反对这种模式:“大陆在推行农业企业化(公司+农户)时要特别小心。农业企业化应该是农民有企业家精神,而不是企业家经营农业。大陆推行企业家经营农业,是会出大问题的”。B24二是覆盖面小。其带动的农民比重特别小,全国明显不到5%,但量大面广的其他农民咋办?三是功能偏窄。比如刘永好的希望集团,它只能管养猪,不可能提供一条龙服务,顾及不到农村其他的方面,难以满足农民的多种需求。因此,培育和发展真正代表农民利益、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组织,显得尤其必要。应把农民组织起来作为未来发展农业、繁荣农村的重要抓手。

事实上,我国重建农会的想法由来已久、渐成共识。重建农会的认识呈各方汇流之势。从高层看,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就明确支持湖北重建农会B25;1985年杜润生向邓小平同志建议恢复农民协会,小平说可以考虑,先看三年,真的需要即可筹办B26;朱镕基1999年4月访美时也曾表示,要考虑成立农民协会。B271989年以来全国“两会”代表几次提议重建农会。从实践看,80年代初湖北省普遍建立了农会组织,并成立过省农会B28。新世纪以来基层探索新农民协会的事例较多,如2004年山西永济市农民注册了全国第一个农会B29;中国社科院2008年在湖北建始县开展县、乡两级新农协试点B30;始创农村合作金融的四川仪陇县也成立了乡村发展协会。从学界看,近年来,研究“三农”的经济、社会、政治学者大多数赞成建立农会,且呼声日趋强烈。[3]

总的来看, 政府借助农会来支持农业,作用就会更大、效果也会更好。为借鉴但不照搬台湾经验,大陆可立足国情,针对我国有66亿农村人口与27亿农民工的特点,决定了今后50年甚至100年小农与农村仍是个大问题,适宜走台日韩的小农现代化道路;针对地区差异较大、农村合作组织刚刚发育等特点,可开展分类指导,让三种农村组织有序推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工商企业要继续发展,但特别需要建立综合功能强的农民组织,实现多种农业合作组织齐头并进。为充分借鉴台湾经验B31,大陆农村组织可以从下述方面探索:

(一)解放思想,允许发展综合性的农民组织。中国农民革命的时代早已过去,农会取代基层政权只是革命党所为,是一种非常态的社会政治结构。在常态社会,农会是疏导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法制民主社会的要件。我国农村改革大致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放活农民,让农民可以自由流动:第二步放活农村组织,激发农村组织的功能;第三步放活基层政府,变成一个农民参与、服务于农民的政府。为此,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从固有的政治思维中跳出来,认清农会、农协、合作组织等是保障农民根本利益的世界普遍经验,认清综合性农会对我国“三农”的重要作用,让农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提高各级政府对发展农会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大力开展宣传与培训教育,在基层干部和农民中普及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知识,宣传成功典型和优秀带头人物,不断增强农民的合作意识。

从社会学角度看,推动我国从“政府—国民”的两极不稳定结构,转向“政府—中介—公民”的稳定调节结构,建设公民社会,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其重点在于建设包括农会在内的更多、更强的中介组织,建立政府与国民的缓冲带,避免二者之间的直接对抗,特别是可以通过中介组织增强权利意识与契约意识,学习权责对等、平等协商、妥协退让、互利共赢等现代品格;通过农会中的演练与学习,培养权责清晰的公民社会,进一步跳出对立斗争、毫不妥协、坚决彻底的战争思维与文革遗风,走出顺民与暴民的恶性循环,建设法制民主的软件,不为空头口号所累所害,为我国的长治久安和民族复兴作出贡献。

(二)立足人多的国情,在农会试点的基础上让多种农村组织齐头并进。大陆66亿农村人口与27亿农民工、农村低收入人口众多的实情,决定了今后50年甚至100年小农与“三农”仍是个大问题,适宜走台日韩的小农现代化道路。我们在考察中,台湾三级农会专家普遍认为,“大陆太大,发展阶段、地域差别大,应多元并存,没有哪一个模式绝对正确,都可以试,综合农协、合作社、企业等均可存在,但公司化不太好”;办农协不难,要试点,让农民有甜头;政府应有一套立法,大量训练干部,把法律、管理知识教给他们。

针对大陆地区差异较大、农村合作组织刚刚发育等特点,开展分类指导,三种农村组织有序推进。第一,积极开展农会改革试点。可借鉴台湾经验,尽快开展农会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建议在两岸经贸合作中,将农会合作列为重要议题,纳入ECFA合作内容,率先开展两岸合作建设农会试点。试点地区的选择可优先考虑两地:一是海峡西岸,这里离台湾近、对台经贸关系密切;二是湖北、四川、重庆,前者有农会经验,后二者小农数量众多,宜于组织综合性的农会。这既可加速我国农会发展,也可缩小两岸统一的制度、文化差异,打牢民族复兴的根基。第二,农村专业经济组织要加快发展。在全国各地继续推进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发展,扩大覆盖范围,强化合作功能,特别是运销功能,直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第三,农工商企业要规范、稳步、有序推进。公司+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要特别注重保护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收益权,尽量减少失地农民,对农民要有妥善的、制度性的长期安排,特别是要让农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生活来源。对于地广人少的西部部分地区,可以更多地发展这一模式。

(三)强化农会的金融功能,增强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金融改革滞后、中小及民间金融落后,明显拖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后腿。当前农村金融面临四大银行淡出、农发行功能弱化、信用社等合作金融“不合作”、邮政储蓄“吸农村血”及非正规金融的高利贷等问题,“多存少贷”甚至“只存不贷”导致农村资金严重外流、信贷不足、利率畸高。B32比如现在农村资金需求的3/4都得不到满足,只能承担高利息的民间金融,农户借贷行为的60%是民间借贷,农户放款的90%都是在亲朋好友间进行。农村金融落后导致“贫困的恶性循环”。农村金融是劳动合作、生产合作、消费合作的基础,是整合农村各种资源、实现农民产权、让农民分享整个农业收益、支撑农民组织运转的途径。

改革的方向应是将农村资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建议把合作金融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的主要形式,在试点地区率先将储蓄机构、农村基金会与农村信用社合并,归于综合性农会。在试点农会设立保险部门。放开对民间金融的控制(目前国内四川、东北、浙江等地出现了一些农民资金合作社,但政府不给登记),使其合法化、正常化。

(四)加快法制建设,强化政策支持。小农难以自发组织起来,政府要有所作为。大陆可立足现状,采取专业与综合并行的合作经济模式,既要继续支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也要支持发展综合性强的合作组织。特别是覆盖面广、功能全面的综合性农民组织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这些都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和体制支撑。尽快制定《农会法》,保障农会的法律地位。出台《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促进法》等,明确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法人地位及注册登记机关,理顺内外部管理体制,明确主管部门并统一服务职责。制定《民间金融法》,将所谓的“非正规金融”依法转“正”。各地可视具体情况制订地方性政策法规,出台因地制宜的扶持措施。积极出台信贷、财税、市场开拓、交通运输以及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对农村市场、农民组织、农村企业实行减免税政策。倡导农民创办多样化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扩大规模,推动现有的农技协、合作社、供销社、信用社的合作,走联合或兼并之路,由“小、散、弱”向“大、紧、强”发展。

(五)完善内部机制,强化科学管理。明确政府角色定位,坚持“民办、民管、民惠”原则, 以农民自愿、农民受益为出发点,对合作组织既要推动又不强迫,扶持而不干预,参与而不包办。提高服务水平,为农民提供及时、可靠的科技、经济和市场信息,强化人才培训。指导其内部制度建设,建立规范的章程,加强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等“三会”建设,健全议事、监事制度及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完善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强化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六)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改革配套。农会建设将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需要长期规划、不断完善、循序渐进。将农会建设纳入整个三农问题的前瞻性、综合性研究,特别是要考虑农民的出路,大致可分为两方面:入城能变市民、有户口、有居所、有公平;留乡能干事业、有收益、有组织、有社保,在城乡都能安居乐业,逐步消除二元结构。结合国际经验与中国实际,结合国内外专家与农业官员两方面的长处,开展农会与三农的顶层设计,综合考虑放活农民、放活农村组织、放活基层政府的步骤,推动农会试点改革,将农村综合改革、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村民自治制度与土地林地产权制度与发展农会结合起来,建立具有经济、社会、教育和文化功能的综合性的农会组织。

注释:①台湾省经济发达程度明显高于大陆: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4305亿美元(136144亿新台币),虽然只有大陆的7%,但人均GDP18603美元,是大陆的42倍;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6∶314∶670,已完成了工业化;而大陆为102∶468∶430,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台湾货物和服务出口依存度为74%,比大陆高34个百分点。

②台湾光复前,日本殖民者实行“工业日本、农业台湾”政策,台湾省也是典型的二元社会,农村和农业衰败。

③以1963年为例,台湾洋菇芦笋出口占世界市场60%的份额。同年由于国际糖产量大幅下降、价格飙升,而台湾甘蔗却大丰收,台湾食糖出口一年就创汇40亿美元。台湾糖与洋菇芦笋几乎统治了欧美市场。

④台湾的劳动力转移伴随着身份转变,循着“农民—工人—中小业主”的主轴演进,关键体现在:一是无身份排斥。60年代后,农民、工人和小业主之间的身份转换频率加快,70、80年代后两大劳动阶级越来越分不清,目前农业人口中有90%是兼业农民。二是职业教育的兴起,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比例,从50年代的6∶4转变为80年代的3∶7,使得乡下青年学到更多更好的技术,便于在城市找到工作。不像目前大陆那样,处处是身份导致的不平等待遇,农民到了城市也只能从事一些脏、苦、累、险工作,虽久已是工人了可身份还是农民(工),中老年后还得回农村。

⑤台湾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没有土改,则没有农业的发展;没有农业的发展,便没有工业的进步”。

⑥台湾经历了三次土地改革:50年代的第一次土改是和平土改,通过“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耕者有其田”三步曲,解决平均地权问题,可以说是将土地“化整为零”,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次改革非常成功,是世界典范。70-80年代的第二次土改,主要是改革小土地私有制,通过农地重划、耕地转移合并、辅导小农转业等措施,推广共同经营,专业化经营和委托经营,促进农业集约化、专业化、市场化和机械化,可以说是将土地“化零为整”,提高农业规模效益。但由于农民多不愿主动出售耕地,规模化的目标难以实现,商品化、专业化、机械化的成效仍较大。90年代的第三次土改,主要是为了地尽其力,放宽农地农用限制,允许农地转为非农地,解决岛内农地市场化问题。在“市地重划“中,农民在交给政府“抵费地”后,自己留下了相当数量的城市建设用地,随着市地开发价值飚升,可以一夜暴富,因此台湾失地农民是富豪。但也存在农地自由买卖为黑金政治开方便之门的缺点。

⑦80年代中后期,台湾为应对贸易自由化的冲击,提出了发展“精致农业”的目标。精致农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农业体系,依托农业技术进步,以生产高品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为目标,以特色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主要抓手,促进农业加速升级和现代化。精致农业先后进行了2期,第1期为1985-1988年,投入近30亿台币,第2期为1990-1992年,又投入了3亿多台币。2009年5月,台湾“农委会”提出了发展六大新兴产业——“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

⑧80年代后期台湾农业面临农业人口老化、经营规模太小、农民所得偏低、环境污染、外部自由化冲击等压力,为此农委会1990年研订出“农业综合调整方案”,1991年7月至1997年6月实施。主要内容包括:(1)调整农业结构,推动生态农业,发展高附加值产业;(2)配合“国家”建设需要,规划移出农地转用;(3)辅导农民转业,加强农村青年职业训练;(4)发展养殖渔业与养猪业,作调节性外销等。

⑨台湾历史上以盛产大米、甘蔗为主,自上世纪70年代起积极推出农业综合调整方案,以县、乡为单位,按不同区域条件,积极鼓励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一乡一品”、“一县一品”,即每个县、每个乡都生产一种有特色、有优势的农产品。台湾农业生产已形成相对集中、优势明显的区域化生产格局。

⑩1991年,台湾依据“经济建设六年计划”确立的均衡区域建设的总方针,提出了以“发展农业、照顾农民、建设农村”为宗旨的“富丽农村”建设目标,旨在缩小城乡生活质量的差距。“富丽农村”把三农(农业、农民、农村)和三生(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联系起来,涵盖了“经济”、“文化”和“自然”三方面,深化了农村建设新理念。2001年为应对入世的新形势,台湾把“富丽农村”目标定位为“建设农村新生活圈、塑造农村新风貌”,生态、生活、生产三个圈互相联系、协调发展,构建与城市生活相适应的现代化乡村。

B11日本粮食自给率为40%,英国为60%,瑞士为50%,韩国为25%、荷兰为20%、冰岛为0%。粮食自给率与饮食结构、自然条件、国家大小等因素相关,自给率低并不等同于粮食不安全。如台湾每人每年大米消耗从1981年的98公斤降到现在的48公斤,面粉消耗量则从23公斤增加到36公斤。台湾制订了2020年粮食自给率达到40%的目标。

B12台湾农业合作组织可分为三类:农会、农业合作社以及9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产销班。后二者主要是以产品为纽带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部分产销班属于农业合作社,产销班与合作社共组织了近100万农民,占台湾农民的1/3左右。农会则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最为完善、功能最齐全、运行十分规范的农民组织。

B13台湾农会的组织性格最初受到日本的“合作”原理影响,即当时日本的“产业组合”;1950年根据农复会邀请的美国康乃尔大学安德生博士的报告,将美国的“权力制衡与权能分开”精神纳入农会组织之中;国民党政府大陆时期农会为“职业团体”也渗透入农会之中,从而取消了日据时期的股金制度,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互助”精神。

B14台湾农会于1900年创立于台北县三峡镇,已有112年历史,经历了官治、绅治、自治等阶段,最终成为农民自己真正的组织,只为农民利益服务的组织。

B15参见廖坤荣2004年的《台湾农会的社会资本形成与政策绩效》、2008年的《两岸乡村治理比较》、2011年的“台湾农会组织制度资产与变革专题讲座”等论述。

B16李昌平:《台湾农业考察之行》。他认为了解了台湾土地制度之后,感觉大陆关于“国有制、集体所有制、私有制”等争论,显得太过于意识形态化和抽象化了。台湾农会有很多的财产,用大陆的话语应该叫“集体所有制”。他经常不厌其烦地追问台湾朋友,“集体所有”的这些“公产”为什么不卖给个人?台湾的朋友总是不解地望着他、却坚定地回答:怎么能卖给个人呢?李不完全知道他们为什么坚定地认为不能卖给个人,台湾朋友也不完全知道他为什么对卖给个人感兴趣。这个问题需要后续深入地探讨。

B17远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小额贷款利率20%左右的水平。茅于轼先生在山西的小额贷款试点,利率也升至25%。尤努斯的格莱珉银行小额贷款利率也超过20%。

B18例如,“圣诞红”花卉是在欧洲受欢迎的圣诞礼品,但过去花季不对而无法占领欧洲市场。台湾科技人员调整花期,从而打开了欧洲市场。又如,台湾开发了一种插秧机,速度为人工的24倍,是适用于家庭农场的小型农机。插秧机推广后使台湾水稻各个环节的机械化程度都接近100%。

B19台湾“金库”一词来源于日本,相当于“母行”、“总行”的意思。如农业金库的英文是“Agriculture Bank”,即农业银行;合作金库的英文是“Cooperative Bank”,意为“合作银行”。依据《农业金融法》,中央农业金库为股份公司(与日本农林中央金库为合作组织不同),资本总额不低于200亿新台币,政府出资49%,满三年后逐步降至20%以下。

B20此段参考了中国社科院杨团研究员的最新成果。

B21台湾50年代土改分为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和耕者有其田三块内容,体现了“均田”思想;70、80年代的《农业发展条例》和“第二次土地改革”,改善使用结构;注重保护农户的经营规模,运用法律、经济手段保证经营规模不随人口增加而缩小,每户稳定在1公顷左右,几十年基本没变;若以每个农业劳动者经营的土地规模而论,还从1952年的057公顷上升至1996年的103公顷。台湾的土地制度的“均田”与“涨价归公”,是世界公认的学习典范。它分为土地农用制度、农地转非农地制度、土地非农用制度,农地转非农地要一半的土地“充公”、非农地增值后要征高额累计税并“涨价归公”。

B22丹麦第一个屠宰合作社创办于1887年,二战前后发展到60多个,60年代中后期大量联合与合并,到1980年减少到18个,2001年底仅有2个,形成了垄断格局,目前丹麦963%的生猪屠宰及加工由合作社完成。同时,合作社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丹麦皇冠合作社与瑞典拉奥合作社实现了跨国合并。2001底,占国内市场份额75%的“丹麦皇冠”(Danish Crown)与占157%的“斯帝夫—郝伯格” (Steff-Houlberg)合并为新“丹麦皇冠”屠宰合作社,成为欧洲最大的生猪屠宰合作社、世界最大的猪肉出口企业,几乎垄断了丹麦生猪业及其加工品市场。丹麦皇冠集团公司拥有26家生猪屠宰场,6家熟食加工厂,雇员20400人,带动养猪农户2万户。2004年公司共屠宰生猪2170万头,占全国屠宰量的90%。

B23参见李昌平:《中国农村将彻底走上菲律宾道路》。主要观点是:发展“公司+农户”的现代农业,依靠“资本下乡”改造小农和农村,是难以走通的道路。从理论上讲,“公司+农户”模式不是农民的组织:主导者不是农户,是公司;代表公司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农民利益最大化;难以成为农民和市场的纽带、农民和政府的桥梁;潜伏着巨大的经济政治风险。同时,这一模式将迫使农民从加工业、运输业、流通业、储藏业、生产资料生产和销售、农村金融、土地“农转非”收益等领域退出,让位于资方,农民只能搞种植业和养殖业,无法增收。从实践来看,人口密度大的农业国家,如果选择资本消灭小农的道路,风险很高,国际典型案例是失败的菲律宾模式。如今菲律宾有3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每10人中就有一个背井离乡,约800万人在海外打工,仅香港就有70万受过高等教育的菲律宾女佣。大陆将土地“流转”给公司,让农民做农工或“股东”,和菲律宾近似。相反,对人口众多的小农社会来讲,成功的是日韩与台湾的农会模式。故他建议:从战略上看,要增加农民收入、避免两极分化,应打破“公司+农户”模式,纠正扶持“龙头企业带小农”政策,大力扶持新型的合作经济和集体经济,扶持“合作社+农户”或“村集体+农户”或“农会+农户”模式。

B24参见李昌平、周婷:《台湾三农经验对大陆的启示》中的第一部分“台湾农业的三个阶段及对大陆农业发展的启示——访问陈希煌”。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ews/1/71124shtml,2006-3-30。文章认为:“企业加农户的农业发展模式很危险”。如台湾学习美国的经验,对猪进行企业化的综合养殖,企业把小农打垮了,影响其生计。1975-1980年台湾农民非常苦。参见陈希煌:《没有农会就没有台湾的现代化》,凤凰网,http://entifengcom/phoenixtv/73003186922717184/20061221/907643shtml,2006-12-21。

B25王任重《在接见参加湖北省农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八省、区代表时的讲话》(1982年2月7日),湖北省档案馆,SZ-31-2-56。转引自郭圣福《贫下中农协会述论》,载《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6期。胡耀邦说:“这个事情省委完全有权作主,反正你不增加编制,不要钱,你省委怎么没有权作主呢?你贫协改成农会,是顺当的事情嘛!是正确的事情嘛!省委决定搞,就可以搞嘛!”

B26参见马国川:《伟大的创造——杜润生访谈录》,载《经济观察报》2008年12月1日。原文是:“我现在脑子里面有两个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放心不下:第一个是怎样减少农村人口……第二个是农民缺乏自己的代言人。全世界的经验,最好建立农民协会。八十年代中期我曾向邓小平提出,可否恢复农民协会,作为农民代言人?小平说,你的这个意见很重要,我要考虑。先看三年,如果三年后,大家都同意,你再提出来,我一定批。但是到了三年的时候,‘八九风波’来了,顾不上这件事了。2003我90岁生日时说,我希望在十五年内解决这个问题”。现在9年过去了,还有6年时间。

B27参见美国《远东经济评论》,2001年第8期; 张英洪:《中国农会的历史考察》;台湾《工商时报》,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wto/cn_wto/880413a6asp,1999-04-13;党国英:《恢复农会的意义》,中评网, 2001-8-19。1999年4月,朱镕基总理访美时在参观芝加哥的一个农场后说,中国有工会,但没有农会。他邀请美国农场局主席访华,向中国介绍经验,以便中国研究如何建立农会,来代表农民的利益。美国的报道见Stewart Truelsen Good Day On The Farm For Chinese Leader “When the premier found out that Farm Bureau is the key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in the US;that we are organized in all 50 states and Puerto Rico down at the grass roots level, he said, ‘I am going to extend an invitation to you to come to China’In essence he said,‘We need that We don''t have that, and bring people along who know how to work at the farm level’” http://wwwfborg/indexphp?action=newsroomfocus&year=1999&file=fo0419html

B281979年12月5日湖北省委向中央呈送《关于建议成立农会的报告》,建议中央成立全国性统一的农民协会,并附上代拟的《中国农会章程(草案)》。1980年4月湖北省武昌县农会正式成立,这是改革开放后成立的全国第一个县农会。到1981年11月底,湖北省普遍建立了农会组织。1982年2月湖北省正式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农会。

B292004年6月7日,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寨子村的郑冰(女)在市民政局正式注册“永济市蒲州镇农民协会”,这是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个正式注册的农民协会。

B30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自2003年开始探索这类新型农民合作组织。2008年推动湖北省建始县进行县、乡两级综合农协与乡村治理试点。在建始县县委县政府支持下,由农民自主选举设立了建始河水坪地区新农村建设综合发展协会,简称新农协。农协下设总干事,率领团队建立信用部、服务部、办公室,为农民提供了小额贷款、农药合购与集体喷洒、健康促进和暑期儿童夏令营活动等。

B31新农村建设除发展农会外,还需要在土地、户籍制度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以工补农方面加大政策支持等。

B32资料来源:张建平:《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中国农村金融网, http://wwwcrfn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6226,2008-08-15;殷武:《论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3944,2004-10-18。

参考文献:

[1]赵志燕台湾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分析[J] 福建农业科技,2009(5)

[2]丁文郁,胡忠一台湾农会史:上册[Z]台湾农民团体干部联合训练协会,2012-04

[3]张英洪中国农会的历史考察[N]中国改革报,2007-4-17

[4]杨团借鉴台湾农会经验 建设大陆综合农协[J]社会科学,2009(11)

[5]李昌平大气候:李昌平直言三农[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

[6]李昌平,周婷台湾农业发展对大陆的启示[J]改革内参,2006(19)

[7]于建嵘农会组织与建设新农村——基于台湾经验的政策建议[J]中国农村观察,2006(2)

[8]李东,温铁军综合农协:“三农”、“三治”脱困之路[J]绿叶,2010(1,2)

[9]郝志东,廖坤荣两岸乡村治理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0]刘清榕,刘怡君台湾农会发展与功能:评价、借鉴与反省[J]农民组织学刊,2005(7)

[11]赵玉萁,文贯中,主编台湾的启示:土地改革研讨会记详[M]纽约东方新闻出版社,1992

[12]李昌平中国农村将彻底走上菲律宾道路[EB/OL] http://newsifengcom/opinion/200810/1007_23_819272shtml2008-10-07

[13]陈希煌没有农会就没有台湾的现代化[EB/OL]http://entifengcom/phoenixtv/73003186922717184/20061221/907643shtml2006-12-21

[14]廖坤荣台湾农会的社会资本形成与政策绩效[J]政治科学论丛,2004(22)

[15]杨团建设新农村需要明确基本战略[EB/OL]中国社会学网[2012-02-14]http://wwwsociologycasscn/shxw/shzc/t20060814_9477htm

[16]杨团中国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若干思考[J]天津社会科学,2010(2)

[责任编辑 郭彦英]

作者:杨正位

第2篇:日本智慧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

摘 要:近年来,中国将智慧旅游列为重点发展与积极拓展的领域。研究日本智慧旅游所采取的利用ICT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推进、制定智慧观光城市项目、利用网络数据掌握游客动向、借助旅游线路信息掌控游客行动、开办艺术旅游社交网站等措施,特别是日本智慧旅游典型城市函馆市建设SAVS(Smart Access Vehicle System)智慧交通系统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学习。

关键词:日本;智慧旅游;函馆;经验

DOI:1014156/jcnkirbwtyj202006003

中国新常态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不断促使旅游业要尽快实现全面转型升级,从而推动旅游业由低水平供需平衡提升到高水平供需平衡。国外学者韦斯纳和里奇曾指出,旅游业特别是新式旅游,正处于广泛使用互联网以及在线交易的热潮中[1]。

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出台文件,支持旅游产业特别是智慧旅游的发展。如2015年1月,国家旅游局首次出台《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中国智慧旅游发展定下基调[2]。2016年12月國务院出台《“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也将“智慧旅游”列为着重发展、拓展的新领域,其发展前景备受看好[3]。2017年4月,《文化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数字艺术展示与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公共艺术相结合,与智慧旅游、城市综合体、特色小(城)镇相结合,打造数字艺术展示品牌活动,发挥数字艺术展示在拉动地方消费、提升地区形象、提高文化品位等方面的作用。鼓励文化文物单位运用馆藏文化资源,开发数字艺术展示项目”[4]。2018年3月,国家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彰显了国家不断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决心。2018年4月,文旅部联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在旅游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鼓励和支持政府与社会资本方采取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开展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旅游数据中心、旅游基础数据库等建设[5]。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中指出,要推进“互联网+旅游”,强化智慧景区建设,实现实时监测、科学引导、智慧服务。推广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合理确定并严格执行最高日接待游客人数规模。2019年10月,习近平在“中国国际数

字经济博览会”中强调:“中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6]。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提出《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景区景点开发数字化产业和服务[7]。预计2022年,5A级国有景区全面实行门票预约制度[8]。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普通旅游逐步转向智慧旅游的趋势锐不可当。那么,究竟何为智慧旅游?国内外究竟做了哪些研究?日本为促进智慧旅游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日本的经验对我国发展智慧旅游有哪些启示?本文尝试进行此方面的探究。

一、智慧旅游理论梳理与内涵及研究综述

(一)国外智慧旅游理论梳理

国外对于智慧旅游概念的提出和理论阐释起步时间较早。2000年12月,加拿大旅游业协会的戈登·菲利普斯最早提出智慧旅游(Smart Tourism)这一概念,他在一次演讲中将智慧旅游定义为:采取全面、长期、可持续的方式进行规划、开发、营销旅游产品和经营旅游业务,并在旅游所承担的经济、环境、文化、社会等每个方面进行卓越努力[9]。他认为智慧旅游需要2种技术:一是智慧的获取和使用管理技术,其中包括在可能的情况下对游客需求进行管理并在必要时使用这些管理成果;二是智慧营销技巧,包括在正确的时间针对正确的客户,将产品和行程规划打包,并有针对性地通过向顾客提供精确信息进行营销[10]。

2009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杰弗里·李普曼将智慧旅游的特质确定为清洁、绿色、道德和质量4个方面。相比之下,英国对智慧旅游的解释则简单许多,即认为信息技术手段与旅游产业结合可称之为“智慧旅游”[11]。2012年,美国圣十字学院助理教授莫勒兹将智慧旅游定义为使用移动数字连接技术创造更智慧、更有意义以及可持续的游客与城市之间的关联。莫勒兹认为智慧旅游代表更广泛的公民深度参与旅游的形式,而不仅仅是一种消费形式。

综上可见,发达国家将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旅游业由来已久,他们不仅超越了仅从经济或市场角度考虑智慧旅游的阶段,而且更多地从可持续发展高度,关注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深层次关系,进而探索智慧旅游带给旅游业的整体利益。

(二)国内智慧旅游理论梳理

自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首次提及“智慧旅游”概念后,中国专家学者也开始了对智慧旅游的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智慧旅游概念逐渐受到官方认可:2014年,国家旅游局确定了“美丽中国:智慧旅游年”的年度旅游主题,这标志着智慧旅游发展到达了一个新阶段。

从研究内容看,中国智慧旅游研究主要集中于智慧旅游的概念研究、相关信息技术研究、智慧旅游景区研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及评价研究、智慧旅游负面影响等5个方面,尤其以概念研究、智慧旅游景区以及智慧旅游公共服务评价研究这3个方面为重[12]。

在智慧旅游概念研究方面,包括姚国章[13]、颜敏[14]等在内的众多专家学者均对智慧旅游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概而言之,智慧旅游的定义可以总结为:智慧旅游是一种以旅游信息化为基石、面向未来的全新旅游业态,其依托大数据、移动互联技术、VR/AR、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以移动终端为核心高度整合一切有用的资源,为游客“衣食住行购物娱乐”提供更好服务与创造更大价值的旅游形态。

在智慧旅游景区研究方面,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智慧旅游的智能景区导览系统设计、智慧旅游景区综合管理平台、智慧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等。

在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及评价研究方面,中国学者大都关注某个智慧城市、智慧景区或者智慧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包括对部分省份和城市基于智慧旅游大环境自身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智慧景区研究对象主要是4A、5A级智慧景区,智慧乡村旅游研究与旅行社发展对策研究同样也是近年来关注的焦点[15]。

中国虽然对智慧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依托国家在信息通讯技术上的不断进步,特别是4G、5G技术已成为全球行业标准,中国也越来越多地从技术角度切入,专家学者并不囿于概念性研究,而是更多地从实践角度为智慧旅游的发展做出更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研究。

(三)智慧旅游的内涵与特点

智慧旅游的内涵包括4个方面:(1)基础设施现代化。发展智慧旅游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包括物联网感知网络、基础数据库、信息资源目录与交换体系以及信息安全体系等。(2)信息服务广泛化。智慧旅游通过感知体系主动感知游客需求,为游客提供餐饮娱乐消费导引、远程资源预定、自导航、自导游、电子门票、电子支付、社交网络等多种信息服务,提升游客在每个旅游消费環节的附加值,满足游客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3)业务管理智能化。智慧旅游将为政府部门与其他用户提供实时、精确的旅游行业相关数据,通过数据统计和智能分析,实现对旅游行业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通过对游客信用进行评估,加强行业监管水平,通过共享旅游信息,提高行业快速响应与应急管理能力,通过专家系统和数据挖掘,实现旅游管理科学决策。(4)产业发展集约化。智慧旅游将借助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旅游业,创造旅游新业态,实现网络精准营销,提升旅游品牌与文化价值,为旅游企业提供完整的电子商务服务,改善旅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促进旅游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变[16]。

智慧旅游具有3个特点:(1)基于物联网技术,通过在各类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设施中敷设多种类型的传感设备感知旅游资源的各类信息。(2)通过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结合感知、传递或控制各类信息。(3)结合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机技术,整合各类感知信息,进行数据分析等,实现旅游智能化的决策、控制和个性化服务[17]。

(四)智慧旅游的国外研究综述

关于智慧旅游,国外学者更侧重于智慧旅游的宏观研究,主要从其内涵、与软件行业的关联度、大数据应用、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关于智慧旅游的内涵,费森麦尔与郑指出旅游业发展至今,其目的已经不仅是对大量信息、数据的收集,还在于智能储存、加工、整合分析并基于数据对旅游行业的运营、旅游服务进行设计以及业务创新等诸多方面[18]。此外,从旅行目的地视角出发,他们认为智慧旅游的核心在于信息技术发展对旅行目的地所产生的影响与改变。

关于旅游业与软件行业发展之间的关联,格雷茨等认为,随着计算机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普及,旅游者的需求可以更为容易地被计算机所识别,与此同时计算机可以为旅游者量身定制一套旅游建议[19]。这是人类正在步入“智慧旅游”时代的证据之一。帕克等以伯克的叙述框架为理论基础,分析日本东京职业旅游者的需求,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支持的信息和通信协议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可行性指导[20]。

针对大数据分析在智慧旅游中的广泛应用,博伊德与克劳福德认为,相较于传统收集与分析模式,大数据分析提高了企业对消费市场规模、范围、深度变化的理解能力[21]。运用大数据分析,商家得以针对消费者的特定喜好,量体裁衣,推出适合不同人群的营销方案。唐泽与希和松井久美子在“遗产旅游”领域利用多媒体应用程序在标本和最先进的成像技术方面吸引游客,其将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博物馆活动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跨学科效应[22]。

谈及智慧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费森麦尔与郑认为智慧旅游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对大规模、协同效应以及技术性基础设施的战略投资,提高旅游景点的创造力、资源配置效率、资源可持续性以及人类生活水平[23]。

关于智慧旅游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艾纽尔与格雷茨指出,智慧旅游存在隐私安全问题,其主要表现在旅行过程中需要开启定位服务,这已成为困扰消费者的主要问题之一[24]。此外,针对在大数据分析过程中所产生的知识认知困境以及归纳推理困境,对于数据驱动方法(比如数据挖掘技术)的批评与质疑也逐渐增多。批评者认为,大数据分析颠覆了科学研究基础,可谓“科学已死”。

(五)智慧旅游的国内研究综述

中国学者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相比国外较晚,主要侧重于智慧旅游概念及意义。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广大学者逐渐开始运用量化分析、大数据分析等方法为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建议,相较于国外学者研究更加微观与务实。

关于智慧旅游的概念,曾祥辉等运用内容分析法,构建了智慧旅游概念特征类目系统,其将智慧旅游概念界定为以智慧技术为支撑,实现旅游资源与信息资源等社会各项资源整合、共享与高效利用,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的旅游形式[25]。

针对智慧旅游对旅游景区承载力所产生的影响,袁箐等将旅游景区承载力进行了分期,通过分析不同时期承载力理论与智慧旅游、智慧景区之间的关系,认为应加强旅游景区承载力研究进程,应加强以服务为研究导向的地位[26]。

戴文等基于南京市智慧旅游大数据检测平台的旅游流数据,研究南京市旅游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在空间上以游客旅游路线角度偏好出发,研究最优线路,为指导城市旅游目的地旅游空间结构优化、旅游营销、线路设计等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27]。

于莹等通过对智慧景区泰山登山中路游客关于景区标识系统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并对标识系统影响因子的权重及游客满意度进行分析整理,提出了完善泰山登山中路标识系统服务设施、丰富解说内容以及优化造型等建议,为今后智慧景区标识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28]。

二、日本发展智慧旅游的措施

日本发展智慧旅游是实现智慧城市的一项内容。智慧旅游本质上是旅游信息化发展模式创新的快速提升阶段,其根本目的是为旅游者提供便捷旅途、个性需求和游程体验等服务,同时通过系统整合和深度开发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激励旅游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并提升行业管理与服务水平[29]。日本发展智慧旅游采取的措施主要表现在利用ICT技术推进旅游业 ICT是信息、通信和技术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其为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技术领域。、制定智慧观光城市实施项目、利用酒店网络预定数据进行分析、汇编旅游路线信息以及开办艺术旅游社交网络等。

(一)利用ICT技术推进旅游业发展

日本北陆地区能登半岛是利用ICT技术推进旅游业的典型地区,该地区于2015年春季北陆新干线开通之前,全面提升观光服务质量。为此,北陆地区的企业界与教育界携手合作,创办了ICT奥能登协会。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北陆地区观光部各部门开展了面向智能手机使用者提供观光信息服务的模拟试验。北陆地区的智慧旅游模拟试验包括如下5个方面:一是ICT奥能登协会实施ICT活用计划,推进“奥能登智慧观光项目”;二是面向智能手机用户,提供AR(现实增强技术)和多语言(四国语言)支持的观光内容;三是通过使用智能手机体验观光乘车旅游的汽车游览项目;四是通过游客的旅游活动收集大数据,根据大数据信息分析游客动向、停留时间和集中度,再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引导游客的旅游行为;五是计划在能登半岛的七尾市实施“ICT街道推进事业”,利用ICT技术为老龄人群与外来人员创造宜居城市。北陆地区通过智慧旅游模拟的试验结果,获取了一手集约地图分析数据,进而制定了改善北陆地区观光体验的具体方案。

(二)制定智慧观光城市实施项目

日本制定实施智慧观光城市项目城市以青森县的弘前市最为典型。弘前市自然环境非常优越,世界自然遗产——白神山的岩木川流经市区。弘前市制定了建设智慧观光城市计划,并计划在2020年实现该计划。弘前市建设智慧观光城市项目,旨在与其他地区联结起来促成观光信息和交通机构的ICT化。同时,为了从环境方面为观光城市提高其附加价值,弘前市推进和导入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次世代汽车。下一代汽车除了能够在观光季为游客提供便利之外,在平时还可以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和推进低碳生活。

弘前市智慧观光城市项目主要包括4方面内容:(1)通过ICT技术发布旅游信息。弘前市拥有很多旅游资源,因此弘前市计划将这些旅游资源通过手机终端进行信息发布,目的是希望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国籍的游客,均能在初次到弘前市旅游时,拥有一个自由安心的旅游环境。(2)实现公共交通智能化。弘前市通过ICT技术发布公共汽车定位系统信息,并将该项技术运用到IC卡结算方面,提高游客出行旅游的便利性,鼓励观光游客和市民能够积极利用城市公共交通。(3)营造“绿色”旅游的良好环境。将GPS终端技术运用到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上,旨在满足游客需求,提供便捷的出行环境,增加可选择的出行方式。(4)建立区域性的“知识与智慧”档案馆。为更好地对外进行旅游宣传,展示弘前市魅力,弘前市在存档方面将“知识性”作为城市魅力加以宣传,并以此作为对外展现地域魅力的工具。弘前市实施智慧观光城市项目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地区进行试点,发送网絡信息;第二阶段是利用移动终端,实时发送存档后地区信息。

(三)利用网络数据掌握游客动向

近年来,日本通过ICT技术的发展和联动末端的高性能服务器进行网络预约服务,其中在旅游业中最为常见的是酒店住宿的预约服务。在未开发网络技术以前,要想调查住宿设施情况,只有通过实地问卷才能进行,然而即使这样也难以掌握游客动向和偏好,而利用网络预约数据,则可能解决这一难题。

通过网络数据结果分析比对,能够提示游客各种选择偏好特征,游客可以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预约方案。如果通过网络定期且持续地收集游客信息,就能够主动把握游客的动向。在这个融合社会中,现实社会信息被投影到网络空间,在网络空间中通过解析和模拟,将对人、物信息特征反馈到现实社会中,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新的价值,因此研究网络数据驱动的信息服务是很重要的[30]。在发展智慧旅游过程中,可以收集网络空间积累的大量酒店预约等生活数据,进而推断游客行动,制定观光政策。除此之外,还能够掌握游客在线住宿情况、预测旅游业的收益情况、掌握游客对住宿费的偏好、掌握灾害发生地区的住宿状况,以及探索应急性住宿可能的设备,等等。

(四)借助旅游线路信息掌控游客行动

旅游路线最能够反映游客价值观和感性特征,也是最能够影响旅游政策制定的最重要信息。若能够分析清楚旅游路线,就有可能通过各种旅游线路掌握游客的旅游动机。各城市的旅游协会和商业街均以旅游路线信息为基础,基于此开发新的旅游业、发展已有的旅游业,包括交通线路的城市再开发等,均有利于塑造旅游城市。日本学者莲池隆等曾指出:在对游客旅游行为进行精密解析的基础上,收集掌握游客行动信息,继而施行符合游客行为的旅游政策,构筑数据驱动型的信息体系非常重要,特别是制定可以反映游客价值观与游客行动特点的“游客行动汇编”更是非常必要的[31]。

迄今为止,日本不断收集旅游信息和旅游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定点观测所得到的重要信息,也包括详细记载观光者个人行动的调查信息,它包涵了游客进行旅游的价值观和感性认识,旅游研究多基于这些统计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价值。然而,对依靠上述方法收集到的旅游信息所进行的解析,多为掌握旅游市场情况的一般性手段,其缺陷是无法更接近个人感性认识,因而无从研究个人的旅游价值观。在发展智慧旅游背景下,通过对游客个体行动进行汇编,积累相关数据,制定能够为每位旅游者提供非常细致、必要信息的旅游政策。从建设旅游城市角度来看,基于旅游地住宿和交通预定数据,可以推测各旅游路线上的游客流,进而有利于发挥游客汇编的多元价值。

(五)开办艺术旅游的社交Web网站

每年11月,日本北海道游客数量下降,亟待开发新的旅游资源,而作为一种新的旅游资源,北海道开始将野外雕刻作为艺术内容,开发艺术旅游这一新的旅游题材,并成立了艺术旅游研究项目。北海道艺术旅游研究项目包括3个方面:(1)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包括艺术旅游如何灵活运用IT技术。(2)野外雕刻。研究野外雕刻的具体活动。(3)信息发布。尝试发布艺术旅游信息。

为支持艺术旅游,北海道开发了野外雕刻照片与区域信息结合的社区网站,通过社区网站支持艺术旅游相关活动,进而朝着智慧旅游的方向迈进。北海道艺术雕刻智能化包括3个方面:(1)建立数字档案。数字档案技术是一种可以半公开的应用信息技术,它能够将宝贵的文化遗产半永久性保留下来Okamoto A,et al.The possibility of the 3dimensional digital archives in cultural property conservation[J].IPSJSIGTechnical Report,2002,vol.CH02056006,pp:1-8.。如将北海道大学附属图书馆北方资料室所收藏的北方古地图做成数字档案,但是,野外雕刻不是集约性信息,故难以将其数字档案化。(2)建立野外雕刻照片的数字档案。北海道以野外雕刻摄影家仲野三郎拍摄的2100件野外雕刻作品为例,将这些拍摄照片添加了雕刻作品名称、作者姓名、展示场所等信息,构筑了数字信息,并开发了能够提供与区域信息紧密联系的旅游信息社区网站,即“北海道雕刻网站”。(3)在社区网站中添加HSW模块。所谓“HSW”模块是指野外雕刻摄影机能(Hokkaido Sculpture Web,简称“HSW”)。如表1所示,HSW模块包括作者、雕刻、展示场所、雕刻照片和其他等,每种类型又分别包括不同机能。在北海道开办社区网站的助力下,艺术旅游获得发展,由此也可以感知到日本发展智慧旅游的成效。

(六)函馆市建设SAVS智慧交通系统

为从经济、交通、能源、环境、安全等方面建设宜居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北海道函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于2011年成立了NPO组织NPO是英文“nonprofit organization”的缩写,即非营利组织。。函馆建设智慧城市时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将函馆观光业作为主要产业并与智慧城市发展结合起来。函馆市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建立以交通为中心的服务协作体系,通过发展交通、医疗和旅游解决城市生活和环境问题;通过发展经济解决少子老龄化,进而结成一个有机系统,力求建设一个整体性的宜居城市(图1)。

函馆建立了被称之为“SAVS”(Smart Access Vehicle System)的智慧交通系统。SAVS通过互联网对函馆市内数百台乃至数千台的交通工具进行集中管理,并与其他城市服务相互协作,开发实现高效率运输系统,力求使所有公共交通均对应相应需求发车。目前,日本公交车采取固定路线和固定时间表,需要乘客按照公交车路线和时间表决定个人出行,而出租车虽然能够满足乘客需求,提供任意一点到任意一点的移动服务,但是作为日常交通工具存在运营成本高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函馆SAVS智慧交通系统可以做到不按照固定路线和固定时刻表自由运行,出租车可以通过增加同乘人员数量减少之前由于效率下降带来的高成本问题。SAVS交通系统通过计算机计算出最佳方案,实现合理配車,减少公交车与出租车的差别,通过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定员车辆,在需求较少的地区或者需求多的小范围区域内使用大型车辆,进而实现最合适、最高效的配车。函馆通过改变交通系统模式,相应也带来了需求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函馆首先在小范围内进行小规模实验,观察其运行效率和需求变化,进而逐渐扩大规模。日本在函馆试行智慧交通系统的初衷就是先在小城市试点,取得成功后再将智慧交通系统移植到大城市中去(图2)。

函馆利用国家投入的开发资金,支持城市生活的信息技术开发,通过SAVS交通系统实现函馆城市智能化,创造以移动技术为中心覆盖医疗、观光、购物等方面的协作系统。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函馆智慧交通系统支撑了智慧旅游的建立与发展。

三、日本智慧旅游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在制定大数据战略,实施开放数据战略,发展智慧城市以及智慧旅游方面有很多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中国应借鉴日本经验,努力在如下几个方面做好智慧旅游平台的建设:(1)应建构智慧旅游云服务平台体系,通过公共云、政务云、企业云等,建立云交换和云搜索,构建云管理体系、云安全体系和云维持体系。(2)建立具有简洁化操作界面、流程简易并注重网站细节的旅游网站。(3)搭建面向游客的虚拟现实旅游平台,使游客能够更切实地体验或者获得真实场景的旅游印象。(4)做好基于移动终端的游客信息服务,从旅游线路规划、航空酒店服务、出租车服务到二维码电子门票,再到移动电子导游等各种智能化的旅游服务。(5)建设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包括旅游行政服务系统、旅游监测预警系统、旅游服务管理系统、旅游安全保障管理系统及旅游决策支持系统等。(6)学习借鉴日本对入境游客消费记录的大数据收集与存储。日本海关对所有进出日本的免税单消费均有记录,通过对境外游客消费的大数据分析能够有效掌握消费者行为,并可以进行针对性技术创新与升级。(7)加强汇编旅游路线信息和开办艺术旅游社交网站等方面的建设。

[参 考 文 献]

[1]WERTHNER H, RICCI F. Ecommerce and tourism[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04, 47(12): 101-105.

[2]国家旅游局. 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20-08-20].http://www.cnta.gov.cn/zwgk/tzggnew/gztz/201506/t20150625_429641.shtml,2015-01-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EB/OL].[2020-08-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2/26/content_5152993.htm,2016-12-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文化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20-08-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2/26/content_5152993.htm,2019-12-3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在旅游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EB/OL].[2020-08-20].http://zwgk.mct.gov.cn/auto255/201804/t20180424_832578.html?keywords,2018-04-19/.

[6]新华网.习近平向2019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致贺信[EB/OL].[2020-08-2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10/11/c_1125091565.htm,2019-11-23/.

[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0-11-18]. http://zwgk.mct.gov.cn/auto255/202011/t20201124_902907.html.

[8]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EB/OL].[2020-08-0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8/23/content_5423809.htm,2019-12-30/.

[9]PHILLIPS G. The tourism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Canada [EB/OL].[2020-11-20].http://www.slideshare.com, 2000.

[10]李云鹏.智慧旅游:从旅游信息化到旅游智慧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90.

[11] TRANOS E,GERTNER D.Smart networked cities?[J].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2012, 25(2), 175-190.

[12]許明.国内外智慧旅游研究进展[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7(3):17-22.

[13]姚国章.“智慧旅游”的建设框架探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7(2):13-16.

[14]颜敏.智慧旅游及其发展——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12(7):75-77.

[15]许明.国内智慧旅游研究进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63-69.

[16]陈涛,徐晓林,吴余龙.智慧旅游物联网背景下的现代旅游业发展之道[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8-19.

[17]黄羊山,刘文娜,李修福.智慧旅游:迈向游客的应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14.

[18]FESENMAIER D R, Z XIANG. Designing tourism places [M]. Vienna: Springer, 2016:26.

[19]GRETZEL U, SIGALA M,ZHENG X, KOO C. Smart tourism: foundations and developments [J].Electronic markets, 2015,25(3):179188.

[20]JAEHYUN PARK, YOKO OGUSHI, KWANGSOO PARK.Seasonal nomadic visitors in Tokyo Japan: a smart travel design perspective using Burkes narrative framework[J/OL].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19(15):1-11[2020-10-18]. https://www.tandfonline.com/loi/rapt20.

[21]BOYD D, CRAWFORD K. Critical questions for big data: provocations for a cultural [J]. Communication & Society, 2012,15(5):662679.

[22]唐沢與希,松井久美子.国天然記念物に“触れる”:地方博物館における貴重標本のマルチメディア活用[J].化石,2020(9):3-10.

[23]Z XIANG, FESENMAIER D R. Analytics in smart tourism design concepts and methods[M]. Switzerland:Springer, 2017:299-307.

[24]ANUAR F I,GRETZEL U. Privacy concerns in the context of locationbased services for tourism[EB/OL].[2020-11-25].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837506ac6065ea5a823c3cc717984646&site=xueshu_se,2011.

[25]曾祥輝,郑耀星,张泰.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智慧旅游概念探析[J].旅游资源,2015(10):1246-1249.

[26]袁箐,陈楠,程川.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旅游景区承载力研究综述与启示[J].旅游论坛,2016(3):65-87.

[27]戴文,丁蕾,吴晨,等.基于大数据的旅游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9(2):38-44.

[28]于莹,陈东田,郝腾飞,等. 智慧旅游视角下的泰山登山中路标识系统影响因子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50.

[29]黄羊山,刘文娜,李修福.智慧旅游:迈向游客的应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1(序言).

[30]一藤裕,曽根原登.宿泊施設のWeb予約データに基づいた観光行動分析[J].日本オペレーションズ·リサーチ学会秋季研究発表会アブストラクト集,2013(9):92-93.

[31]蓮池隆,片桐英樹,椿広計,等.観光経路情報を利用した観光者行動コーパス構築への一考察[J].日本オペレーションズリサーチ学会秋季研究発表会·アブストラクト集,2013(9):88-89.

[责任编辑 王雅坤]

Japans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Tourism

LI Bin1, WANG Guanyu2

(1Znstitute of Japanese Studies,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6, China; 2Institute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

Key words:Japan; smart tourism; Hakodate; experience

作者:李彬 王冠宇

第3篇:美国电子政府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合肥 230039)

[摘 要]美国电子政府发展成熟度较高,其成功之处体现在完善的立法体系、权威的管理体制、清晰的组织架构、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体系、良好的运营模式以及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借鉴美国电子政府的成功经验来完善中国的电子政府建设,就要从五个方面着手,即加强电子政府立法、优化服务以人为本、提高机构间信息共享水平、采取市场运作模式及注重电子政府的绩效评价。

[关键词]美国;电子政府;信息;公共服务

[

随着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电子政府(E-Government)”日益成为一个广泛实践的概念。联合国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组织(UNDPEPA)给电子政府的定义是,“利用因特网和万维网向公众提供政府信息和服务”。众所周知,政府信息化程度直接影响到政府的竞争力,并成为衡量国家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根据爱森哲(Accenture)咨询公司就2000年电子政府在22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所作的调查表明,美国电子政府发展成熟度较高,处于创新领先的地位。联合国在《2008年度全球电子政府调查报告:从电子政府到整体治理》中指出,美国在电子政府公民参与程度方面位居世界首位。鉴于此,深入研究美国电子政府建设历程和经验,可以取其精华供我国借鉴。

一、美国电子政府发展历程

美国的电子政府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3年的总统国情咨文《建立更为有效的政府:通过信息技术再造政府》报告,首次对电子政府进行了较为全面地描述。这一报告为政府机构通过信息技术,改进政府流程和服务方式,与公众建立起以客户为导向的新型关系提供了政策基础。1994年12月,美国政府信息技术小组(Gover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发布《政府信息技术服务的前景》报告,提出要利用信息技术协助政府与客户间的互动,向公众提供更多获得政府服务的机会和途径。1995年,美国政府对《文书削减法(1980)》(Paperwork Reduction Act of 1980)进行修正,制定了规范电子信息管理的具体政策,包括跨机构信息技术创新的法规、标准以及信息技术投资指南。1996年,美国政府对《电子信息自由法》(EFOIA)进行修正,进一步明确对电子记录的管理,把公民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力,从访问政府机构的记录扩大到包括电子格式信息和网络在线信息。同年的《克林杰—科恩法案》(Clinger-Cohen Act of 1996)以法律形式要求每一个政府机构设立首席信息官(CIO),负责本机构的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技术规划。

2001年秋,在总统管理委员会(President’s Management Council)的批准下,行政管理和预算局(OMB)及联邦各机构确定了24项电子政府重点项目,具体包括代理福利机构(GovBenefits.gov)、国内税收服务免费文件(IRS Free File)、电子政策制定(E-Rulemaking)、危机管理(Disaster Management)、电子拨款(Grants.gov)、电子信息培训(E-Training)、一站式招聘(Recruitment One-Stop)、电子薪金系统(E-Payroll)等。在联邦各个机构的支持和贯彻下,这些项目为公民报税、联邦法律制定及信息培训等提供了高质量、易管理的共同解决途径,使得包括公民、企业、联邦雇员在内的人受益。2002年6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了《电子政府法案》(E-Government Act)。该法案规定:行政管理和预算局设立一个电子政府管理者职位,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以促进政府机构间的电子政府创新。

2001年“9•11”事件的发生,促使美国政府对信息安全问题重新审视,新设立的国土安全局以及颁布的与国家安全相关的一系列法案强调对政府数据库进行整合,增强机构间的合作与协调,鼓励不同层级和不同职能机构之间进行数据共享。同时,美国政府重新审核网上公布的信息,对可能敏感信息的访问采取限制制度。2004年春,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宣布成立LOB(Line of Business)特别工作组,其任务是对联邦政府的业务结构进行整体分析,提供解决业务机构重复交迭、提高运作效率的解决方案和途径。到2006年,美国电子政府在六个应用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建立了全民性、集成性的电子福利支付系统,发展了全国性、整合性的网络接入和信息内容服务,构建了全国性的执法和公共安全咨询网络,完善了跨各级政府的纳税申报及交税处理系统,形成了国际贸易资料系统和联邦政府机构电子邮件系统。

二、美国电子政府成功经验

1.完善的立法体系

美国电子政府的全面实施具有强有力的立法背景。早在1993年,美国政府颁布的《政府绩效和结果法》(GPRA),要求在所有联邦政府机构中发展并使用绩效评估技术;1996年颁布《克林杰—科恩法案》(Clinger-Cohen Act of 1996),目的是增强信息技术在政府机构的角色;1998年颁布的《政府文书无纸化法》(Government Paperwork Elimination Act of 1998),强化政府利用信息技术向公众提供服务;2002年颁布的《电子政府法案》(E-Government Act)更加明确电子政府的政策和措施。这四部法律基本涵盖了政务公开、网上服务、资源共享、政府内部办公电子化以及提供安全保障各个方面。其后,美国政府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完善电子政府的法律和文件,具体可以分为五大类:一是实施电子政府的基础性法律和文件;二是以信息公开和隐私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和文件;三是以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和文件;四是以计算机安全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和文件;五是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和文件。这些法律和文件从整体上构成了美国电子政府的法律基础和框架。可以说,美国电子政府正是构建在这样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之上的。强有力的立法背景为美国电子政府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权威的管理体制

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政府的建设,总统亲自倡导、领导联邦政府电子政府建设,并为此建立了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美国电子政府管理工作主要由下列机构和人员组成:(1)美国总统管理委员会作为最高管理机构负责电子政府的宏观协调,包括研究、规划和实施,专设机构——政府信息技术小组负责全国的电子政府建设指导工作,包括技术推动、政策法规建议、投资管理、改善服务和业绩评估等。(2)总统行政办公室、行政管理和预算办公室是两个执行机构,行政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作为主要的执行机构,负责电子政府具体项目实施。其中,专设一个副主任负责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的日常事务。副主任直接对主任负责,主任则向总统管理委员会报告事务进程以及获得相应的授权。(3)各级政府机构的信息管理机构主要由各机构的首席信息官、首席财务官、采购总监和人力资源委员会成员组成。首席信息官(CIO)全权负责本机构的电子政务建设。2005年,联邦政府各机构又设立了机构高级隐私官,目的是加强美国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机构高级隐私官可以由该机构的首席信息官兼任,或指定一名副部级官员担任。①

3.清晰的组织架构

美国电子政府的组织架构条理清晰,联邦政府的26个子系统构建在一个统一的架构之上——“联邦政府组织架构”(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FEA)。FEA由5大参考模型组成,包括绩效参考模型PRM、业务参考模型BRM、服务构建参考模型SRM、数据参考模型DRM和技术参考模型TRM,是系统分析政府业务流程、服务能力、组织构件与所用技术的基础,目的是共享联邦政府IT投资、实现政府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FEA大大提高了电子政府水平,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信息孤岛和效益低下等问题。

4.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体系

美国电子政府核心是以客户为导向,向客户提供更快捷的公共服务。它按照客户的不同分为四大类型:(1)政府—公民(G2C):目的是借助互联网技术直接面向公民提供一站式在线服务,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如建立全国性教育平台以提供教育培训、在网站上发布就业信息向公民提供工作机会、允许公民通过网络报税系统申报个人税务、允许公民通过网络办理驾照等证件、向公民提供政府信息等服务。(2)政府—企业(G2B):目的是整合数据库资源,大量削减冗余数据,通过网络系统提供电子采购与招投标、企业信息咨询及电子报税等服务,为企业获取相关政策法规信息、提交申请及下载表格提供快捷顺畅的一站式服务。(3)政府—政府(G2G):目的是整合和共享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的数据资源,如对各级政府的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电子公文系统、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电子培训系统、绩效评估系统、审批系统进行整合以便共享,并运用一站式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对政府的关键行为(如突发性危机)及时做出反应。(4)政府内部效率和效能(IEE):目的是借鉴企业界的先进经验,更好地改善政府机构内部的行政管理,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效率和效能。如使用电子薪金系统支付雇员工资、使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支持政府决策、使用电子认证系统提供一个安全可信赖的权威标准体系等。

5.良好的运营模式

信息技术(IT)外包已成为美国电子政府运营趋势。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和市政府越来越倾向于雇用专业IT公司承担业务工作,部分外包日常IT运行工作,如桌面系统、LAN管理和WAN管理,政府工作人员只承担行政管理职能、信息加工分析、提出为公众服务项目的需求。实践证明,这种IT外包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一方面,政府获得了专业化服务,提高了行政效率;另一方面,政府无需专门培养专业技术人员,节省了开支,精简了人员。

6.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参考模型(PRM)是美国政府各机构阐明电子政府绩效目标的基本参考标准,它将电子政府的绩效评价划分为6个度量领域,即技术、人力、其他资产、流程与活动、使命与业务成果、顾客成果。值得注意的是,该模型通过价值链的形式将六者整合在一起,形象地表明了电子政府从投入到产出各个环节之间的推动促进关系,通过这种关联,可以有效地帮助评价者分析出导致问题的根源所在。美国的电子政府绩效评估是一种“以公民为导向、以结果为目标”的全方位评估,它将提供网上服务作为出发点,着重于网上业务处理能力的全面测评。在评估中,既注重全方位的特点也注重微观层面的分析,将公众纳入其中,并将

其作为指标度量的主要依据,同时也侧重于对电子政府服务的特殊对象的评估。

三、美国电子政府建设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1.加强电子政府立法

我国电子政府立法程度较低,目前主要是条例、办法、规定,如《计算机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电子签名法》等,与美国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电子政府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涉及到政府管理的方方面面,必须先行立法,构建一个包括实施电子政府的基础性法律、信息公开和隐私权保护法律、电子商务法律、计算机安全法律和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政府法律体系,依法保证电子政府的发展。

2.优化服务以人为本

以公民为中心、面向效果、基于市场,是美国电子政府的价值导向。反观我国,不少政府机构仍只是将电子政府视为一种新技术,“重电子轻政务”,以为只要有了硬件设备就算建成了电子政府,有些地方虽建立了门户网站,却从建成之日起就没有更新过。鉴于此,我国的电子政府建设要转变观念,以人为本,服务于公众。要将公众视为政府的“客户”,将“客户关系管理”引入到电子政府之中,从而建立起新的、更好的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3.提高机构间信息共享水平

目前,我国政府机构间信息共享水平比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由于传统的按职能权力对政府进行的条块分割使得各个机构独占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成为各个机构寻租的基本资源和来源,而共享可能会削减该机构的经济利益。其二是各个机构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随意地确定自己的空间建设标准,难以实现多元、异构、异质数据的流通和共享。因此,要做好我国的电子政府建设就要解决好机构间信息共享问题。首先要在信息归属、管理、使用及费用预算方面立法,通过法律约束和引导政府机构的行为。其次要加快建设电子政府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实现信息资源融合、共享提供空间平台。

4.采取市场运作模式

从经济、效能的角度来考虑,IT服务外包是大势所趋,针对我国政府机构纷纷建设自己的网络与应用系统,而技术力量又过于分散的现状, 可以通过采取委托代理的技术外包模式。这样不仅服务的专业性可得到保证,还能够节省人力、劳力并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5.注重电子政府的绩效评价

美国电子政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评价体系的支撑和保障。因此,我国建立电子政府的绩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同时重视几个方面问题:(1)要注意将公众纳入对电子政府的评估,因为公众的参与可以准确地度量网上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让政府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空白和不足,有利于更好地调整战略和策略。(2)要加快建立内部评估制度,加强对政府财政预算的监督和制约机制,逐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评估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体系。(3)在评估中要侧重特殊对象。电子政府在每个国家都不可避免“数字鸿沟”挑战,而我国的偏远山区人群、残疾人等特殊对象中对电子政府认识几乎为零,评估工作应特别关注这些对象的知识普及和保障,只有评估点发生变化,评估结果才有完善的可能。

美国作为电子政府研究和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为我国电子政府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是一个国家电子政府的发展有其一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不能对其照搬照抄。因此,应参考其成功经验,探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政府建设道路,才能推进我国电子政府步伐。

[参 考 文 献]

〔1〕Report to Congress on the Benefits of the President’s E-Government Initiatives〔R〕.http://www.whitehouse.gov/omb/inforeg/e-gov/e-gov_benefits_report_2006.pdf

〔2〕〔美〕G•戴维•加森.公共机构信息技术:政策与管理〔M〕.刘五一,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7-99.

〔3〕刘永祥,汤俊,李晖.电子政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88-189.

〔4〕李成智,周华.美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对我国的启示〔J〕.电子政务,2006,(12):71—73.

〔5〕杨建生,廖明岚.美国电子政务立法及启示〔J〕.社科纵横,2007,22(3):91.

〔责任编辑:李晓丽〕

作者:周立卓 汪传雷

第4篇:备孕男孩成功经验

尽管现在人们的意识都比较超前,对于生男生女并没有那么地在意,但是依旧还是有很多人想要生一个男宝宝。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现在的独生子女比较多,今天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位女性备孕男孩成功经验吧,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很久之前,人们的观念迷信,觉得生男生女是天注定的,现在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也开始意识到了,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也是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来决定胎儿性别的。

备孕男孩成功经

验如下:

第一,想要生男

孩儿,就要尽量将身

体内的环境制造为碱

性,这是由于碱性环

境有利于Y精子的存

活。所以,想要男宝

宝的女性可以尝试着

在备孕期间喝一杯浓

茶,尽量要坚持哦。

第二,可以吃些

热干面,因为热干面

的碱性比较大。

第三,想要生男孩的话,要尽量要少吃肉,这是很多备孕男孩成功经验之一。

第四,事实上,女性也可以买一些苏打水来洗一洗阴道,但是次数不宜过多。

最后,清宫表也可以做为辅助,可以对照着时间进行测算,然后决定房事时间。

在备孕男孩成功经验里,最为有效的就属于排卵试纸,

在例假过后的十多天,

每天进行测试,如果测到的“中长对”,就可以说是最有利的时机了,但是,在此之前最好可以禁房事。

这些也都是一些网友们的备孕男孩成功经验而已,希望大家不必过于在意。事实上,生男生女都一样,现在已经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希望不要太过于迷信孩子的性别哦。备孕注意事项有哪些,想要孕育生命的朋友们也可以去进行一下了解。

第5篇:备孕成功经验分享

许多怀孕过的妈妈都有过一段时间的备孕经验,有的备孕时间长,有的备孕时间短,下面,收集了几个网友的备孕成功经验,以供备孕期女性的参考。

备孕成功经验:网友一

我也把我的怀孕成功经验同JM们分享,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我丰常理解没有好孕的JM们,体会期间的焦虑烦躁,可越是这样,越要放心情,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压力越大越不容易怀上,这也是经验之一。我们前面几个月是准备的好充分的可是没有中的,好孕的这个月因为我要出厂家驻厂,实际上就是在月经后第18天晚上AA了一次,也没有用pL试纸测过。之后在20号和21号又AA了二次,事后总结,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和老公都没有做指望,之所以成功,与本月不抱太大希望比较放松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心情也很重要,一定要自我调节好自己的心情。还有一个就是AA物理原因,有好多姐妹们都说AA后流出来了。其实这也有很大的原因,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都是一次命中,这纯是不负责的的。那有容易哟,所以我和老公每次AA后我都用忱头垫高,有时做完了没事,我还玩会倒立呢,不过不可能一直倒立啦,只是说这个也很重要,所以这个方法各们JM们也一定执行。

最后还有一条,就是我看到有别的姐妹写过,停止服用叶酸,可能并没有普遍性,但是我服用叶酸确实出现强烈的小腹不适。并且看了老中医,医生让她停服叶酸,多吃蔬菜,说叶酸量过大可能导致流产,我不知道上个月备孕不成功和这个月备孕成功之间与叶酸有多大关系,但是事实是停服叶酸一个月后我备孕成功了。这个有可能是个体差异,这个看姐妹们,不过我想老中医说的应该没有错,因为我是最相信中医的。

备孕成功经验:网友二

8月开始备孕,8月、9月都很相信pLSZ,我的YJ周期差不多28天,按照说明书每次都从第11天开始测pLSZ,但每次都没有测到强阳,而下次YL的前14天也都快过去了,所以只好在14天的前后隔天AA,结果两个月都没有好孕。10月这次,从YL第一天10月13日开始,每天早上坚持测试基础体温,结果在YL的第十天基础体温突然上升了0.3度,起来上厕所时,突然感觉有一股东西从YD滑出,掉在护垫上,晶莹透明,用手一摸,竟然全部离开了护垫,像果冻一样,可能这个就是白带拉丝吧,黏在手指上很有弹性。于是马上拿出pLSZ一测,竟然显示强阳,怪不得以前都没有测到强阳,呵呵。早上上班来不及了,本来23号也是周五,赶紧跟LG商量好下午早点下班做功课。于是就在这天晚上做了功课。感觉这次应该命中率很高了,于是接下来我们就没有再做功课了,直到11月6号用了ZZY,一开始也只有一条线,有点失落,不过我的习惯是用的的SZ都留着的,过了一个小时后,竟然隐隐约约能看出第二条红线,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让老公和婆婆一起看,他们也说是的。于是迫不及待的在11月8日周日去了医院检查,HCG54.37U/L,虽然值还很低,但是医生很肯定的说有了。真是非常的开心啊!

所以从我的经验来看,测基础体温是最有效的;每个人的排卵时间可能有所不同,一味使用pLSZ可能已经错过了自己的排卵日期。另外,就是要结合白带拉丝,这样机会就很大啦,我们就做了这一次功课,就好孕了哦。希望各位备孕的MM也快快好孕哦。

备孕成功经验:网友三

在这里潜水很久了,今天终于有机会说说我的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我在备孕一年未孕的情况下于2008年10月做了输卵管造影,结果是输卵管双侧通畅,只是形状迂曲上举,医生说这种情况可以怀孕。结果在第一个月也就是11月份的时候我就怀孕了,但是当时没有经验,流产了,那时我还不知道网易有这个栏目,也不知道先兆流产不能吃辣椒,最好少爬楼,最后没保住。

今年4月份又开始积极备孕,但那个月压力太大,天天想着怀孕的事,结果很失望。于是5月份我调整心态,尽量不去想这件事情,顺其自然吧,对了,我从4月月经干净后的第一天起就连着吃7天的黑豆,黑豆是补黄体铜的,通过三个月的观察我发现我的基础体温不高,连续高温超不过12天(正常应该高温超过14天才),而且排卵后体温上升很慢,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排卵后的第一天体温就很快升高才对,而我每个月都需要3-4天的时间才能升至比以前高出0.3-0.5度,从网上查的结果就是黄体铜不足,可以通过吃黑豆来补充黄体铜,于是我从4月份开始吃黑豆还有每天都喝豆浆(也是补黄体铜的),我的末次YJ是5月9日,26日排卵,我在测排卵时用pLSZ从来没测出过强阳,一直是弱阳,我分别于22日、24日、26日、28日、30日AA,AA时我尽量将腿抬高些,这样精子可以射的深些,AA后在屁股底下垫一个小枕头,什么时候醒了再拿开。

6月2日时感觉RT刺痛,6月7日时开始有想睡觉的感觉,很容易犯困,6月8日早上测基础体温达到36.91度,当时就感觉应该是怀孕了,因为我的体温从来没有达到过这么高的时候,晚上用ZZY试纸测出弱阳性,当时很激动,很久才入睡,和LG测算预产期是明年的大年初三,呵呵。我现在还在每天用ZZY试纸,颜色一天比一天深,体温也一直挺高的。我根据我的情况总结了我怀孕的原因:

1、心态很重要,以前没有意识到,真的不能天天想着怀孕的事,越想怀上越不好怀,我这两次怀孕都是因为工作太忙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怀孕这件事,结果就怀上了;

2、黑豆和豆浆给我带来好孕,我连着吃了2个月的黑豆(月经干净的第一天起连着吃7天,每天吃50粒,前一天晚上用水泡好,第二天再煮),豆浆每天都坚持喝,黄豆和黑豆豆浆换着喝,现在仍然在坚持喝;

3、排卵期AA后垫一个枕头,我认为也是有道理的。

备孕成功经验:网友四

2008年11月5号:月经第一天,腰很酸,经期6天(5号——10号)周期32天,每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早上喝一杯豆浆,一直坚持到确定怀孕。

11月13号:月经干净后的第3天,早上喝了一杯红糖姜水,胃有点不舒服,想吐,不过到中午就好了,中午喝了猪手黑豆红萝卜汤,一斤的猪手+一两黑豆+一个红萝

卜,煲了一个钟,味道不错,我喝了三碗。

11月11号——-

11月15号:早上空腹喝了5天的红糖姜汤。

11月17号体温36.3:喝当归母鸡汤。

11月18号体温36.5:白天发现白带增多到了晚上就变成蛋清样,虽然离正常的排卵时间还有5天左右,不过為了不错过时机,用碳酸氢钠水冲洗**道后还是和老公做了功课。

11月19号体温:36.4

11月20号体温:36.4早上左下腹跳痛了几下之后转到右下腹跳痛,每个月排卵时都有这种感觉,体温没有变化,晚上用碳酸氢钠水冲洗**道后和老公做功课。

11月21号体温36.5:今天煮了一碗很浓郁的猪脚姜醋吃。

11月22号体温36.4感觉左下腹有隐隐约约的账痛。

11月23号体温36.6:左下腹账痛断断续续,.晚上做了功课。

11月24号体温36.5:白带蛋清样拉丝。这几天心里一直有个疑问,到底我是在几号排卵的呢?如果是排卵了体温為什麼没有很大的变化?是不是只有排卵时白带才会拉丝?

11月25号体温36.7:晚上做了功课

11月26号体温36.8:左下腹胀痛,喝当归母鸡汤。

11月27号体温36.8:左下腹胀痛

11月28号体温36.7

:看了清宫生男生女图,说准确度达90%,算到我是生女儿。

11月29号体温36.8

11月30号体温36.8:左下腹间断性胀痛,早上测了一下早早孕,显示**性,想来也不会这麼快就知道结果的,可是心里还是忍不住要测。

12月1号体温36.9

12月2号体温36.9:基本上每天左下腹都有间断性胀痛,今天喝黑豆母鸡汤,主要是补血的功效。

12月3号体温36.9:晚上喝羊肉汤,晚10点早孕试纸5分钟后显示弱阳性,兴奋得晚上都失眠了。

12月4号体温37.0:晨尿测试也是5分钟后显示弱阳性,80%机会是怀孕,今天买了雅培喜康素孕妇奶粉喝,美国原装进口,大可放心喝吧。

12月5号体温37.0

12月6号体温36.9:

早孕试纸阳性,和同事借了防辐射衣服,因為每天上班都要对电脑几个小时,為了宝宝能在前三个月健康的发育,尽一切努力做到最好。

12月7号体温36.9

:今天左下腹胀痛加重了,有时会突然的跳痛一下,是不是宝宝正在稙入子宫壁才会有这种感觉呢。

12月8号体温36.9:

早孕试纸强阳性。

12月9号:确定好孕,取消测体温,开始怕冷。其实我确定好孕的时间还是很早的,在3号那天就知道了,正常如果来月经应该在7号,别人很多都是要从下一次来月经那天算起超过7天才能验出好孕,我之所以可以早确定好孕可能排卵的时间真的是在8—9号之间,就是月经干净算起的第8天。

本文详细的摘录了四位网友的备孕成功经验,希望对正在备孕中的女性有所帮助。

第6篇:备孕成功的经验分享

备孕成功的经验分享,好孕经历

终于好孕了,开心呢。各位MM要努力哦。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好孕经历吧。

我是今年二月开始备孕的,第一个月什么都没测,自己算的排卵期,做功课,但是自己没有很积极的,没有很上心的,2月20号大姨妈来了,2月21号,来帮里,在这里有好多姐妹一起备孕,而且有好多方法,测排卵啊,测体温啊。这回有动力了,在网上买了PLSZ,在月经过后5天左右开始测的,还测体温了,用的是水银的那种,早上含在嘴里,结果3月初的某一天的早上,我把水银咬碎在嘴里了,很怕中毒的,使劲嗽口,还喝了好几袋牛奶。妈妈把我说了,妈妈说不要这么紧张,搞这么多乱乱的事,要是出事了怎么办,顺其自然就好。

三月份,心情不佳,在PLSZ的监测下,测到了阳,然后有做功课的,但是3月24号,大姨妈又来啦。失落啊。听帮里的姐妹们说用两种以上牌子的测,会比较准一些,我又买了两款PLSZ。

四月份说起来更坎坷啊。妹妹的同学因为生了小孩,家里的小狗要送人,妈妈说拿过来养几天,可是我去接狗狗那天,知道了那个新生的孩子智力有问题。我的心啊,咯噔一下,我想是不是跟养狗有关

啊。我就开始郁闷啊,郁闷啊,狗狗在我家待到第三天晚上,我给妹妹送回去了。我怕弓形虫啊……这个月本来想弃权的,但是这是龙宝的最后机会了。狗狗送去后,我开始监测PL,在4月14号,我测到强阳了,开心呢。本来想晚上做功课的,可是老公他上网玩迟迟不睡觉啊,晚上的育之缘片2粒他也还没吃,说好的每天3次,每次两片,吃3个月,他都坚持不了,给我气的,晚上10点多的时候,我困的都不行了,所以在第二天早上才做了功课,然后用枕头把PP垫了起来,还把腿立起来一会儿呢。呵呵,15号晚上测,竟然还是强阳呢,可结果晚上又没来得及功课啊。我困的吊儿啷当的,然后在16号早上补的功课,还把腿举的高高的。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啊。4月23号开始,肚子感觉怪怪的,还点拉肚,我想不是大姨妈又要来啦。因为以前姨妈来的时候就会拉肚子的。25号用ZZY测了一下,有粉印,听说可能是假怀孕的,我等啊等,26号,27号,28号,连续测了,颜色一天比一天深,这时候差不多可以确认是中了啊。

4月30日,到医院又证实了一下,的确是宝宝来了,

大家加油吧,放松心情,一定会好孕的。

第7篇:备孕成功日记

怀着对做妈妈的激动与兴奋,也许你已经决定也要加入妈妈的行列了。可是第一次做妈妈,什么都不懂,甚至都不知道原来之前还要备孕的,怎样备孕更是让人揪心了。没关系,小编搜集了四位妈妈的备孕成功日记,希望她们的备孕成功经验可以帮助到你们。

备孕成功日记:妈妈的贴心分享备孕成功经验:我也把我的怀孕成功经验同JM们分享,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我丰常理解没有好孕的JM们,体会期间的焦虑烦躁,可越是这样,越要放心情,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压力越大越不容易怀上,这也是经验之一。

我8月开始备孕,因为5-7月份做了孕前检查医生让我吃三个月的叶酸,让老公吃育之缘口嚼片补充蛋白锌、蛋白硒和蛋白质,8月再做检查的时候,无论是老公的精子质量还是精子活力,我的卵泡发育,都很正常了。8月、9月都很相信PLSZ,我的了例假周期差不多28天,按照说明书每次都从第11天开始测PLSZ,但每次都没有测到强阳,而下次YL的前14天也都快过去了,所以只好在14天的前后隔天AA,结果两个月都没有好孕。

10月这次,从YL第一天10月13日开始,每天早上坚持测试基础体温,结果在YL的第十天基础体温突然上升了0.3度,起来上厕所时,突然感觉有一股东西从YD滑出,掉在护垫上,晶莹透明,用手一摸,竟然全部离开了护垫,像果冻一样,可能这个就是白带拉丝吧,黏在手指上很有弹性。于是马上拿出PLSZ一测,竟然显示强阳,怪不得以前都没有测到强阳,呵呵。早上上班来不及了,本来23号也是周五,赶紧跟老公商量好下午早点下班做功课。于是就在这天晚上做了功课。感觉这次应该命中率很高了,于是接下来我们就没有再做功课了,直到11月6号用了ZZY,一开始也只有一条线,有点失落,不过我的习惯是用的的SZ都留着的,过了一个小时后,竟然隐隐约约能看出第二条红线,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让老公和婆婆一起看,他们也说是的。于是迫不及待的在11月8日周日去了医院检查,HCG54.37U/L,虽然值还很低,但是医生很肯定的说有了。真是非常的开心啊!

所以从我的经验来看,做好孕前保健工作还有孕中测基础体温是最有效的;每个人的排卵时间可能有所不同,一味使用PLSZ可能已经错过了自己的排卵日期。另外,就是要结合白带拉丝,这样机会就很大啦,我们就做了这一次功课,就好孕了哦。希望各位备孕的MM也快快好孕哦。

第8篇:备孕3个月成功心得

备孕3个月成功心得 08年上半年开始考虑要宝宝,本来准备在9月怀上,下一年6月出生,比较符合大自然动物生产的规律:初夏时分,天气适宜,不容易感冒,而且接下来的夏天衣服不用准备那么多, 光着屁股也能活下去。同时考虑到以后上学的问题,9月以前出生的占优势。

于是从08年3月开始每月记录自己的例假周期(平均28天,很准),每天除了服用符合维生素外,增加了VE(增加生殖系统活力),让老公一起服用。同时让老公从08年5月开始戒酒(他以前抽烟,后来自觉戒了),8月份开始不避孕,失败了2个月以后,终于在第3个月怀上了,现在将经历和心得纪录如下。

2008年8月– 第一个备孕月份:骄兵必败

可能大多数人在第一个月备孕的时候都和我一样,觉得肯定一次成功,因为以前有过意外怀孕又拿掉的经历。所以第一个月只是测量了基础体温(后来发现并不准确,遂没有继续用,文章末尾会单独列一个基础体温的概念,测量方法及为什么基础体温不准和不建议采用的专栏,感兴趣的可以去看),28天的时候,例假没有按时到来,当时还窃喜,过了4天,红军杀到,于是人变得很失望。

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女人的情绪和状态会影响生理反应,比如我只是在纪录例假没有准备怀孕的时候,每个月的周期都非常准确。但是一旦开始不避孕了,开始准备要小孩的时候,例假会延长几天,延长的原因是排卵日延期了。因为排卵日以后的第14天,如果没有怀上的话,就会来例假(黄体的存活时间是14天,一天不多,一天不少)。

2008年9月– 第二个备孕月份:备战备荒

本来一直都很自信的我,第一个月备孕没有成功,打击不小。虽然老公觉得没有什么,而且鼓励我说,这样我们还有时间去打羽毛球啦。我自己的心理压力还是不小 – 都是自己给自己的。开始错误地“反省”自己,于是配置了一大堆东西,备战备荒。

配置一:孕妇奶粉

去超市买了一桶很贵的进口孕妇奶粉,每天都喝,象跟谁有仇似的。一个月下来体重增加了不少,人也胖了,不少见到的人都以为我怀孕了,结果没有,弄得人家(指我)很没面子。

误区解释:孕妇奶粉是怀孕以后喝的,提供了大量的热量,维生素和营养物质。对于准备怀孕的人来讲,多吃蔬菜,控制体重,心情愉快放松,才是最有效的催化剂。有些肥胖的女孩减肥以后才能怀上。

配置二:排卵试纸

看到网站上说排卵试纸有用,于是买了20元5片的排卵试纸2盒,例假开始日以后的第10天开始测试,在强阳的当天以及隔天都坐了功课,还用枕头垫了有半个小时。

结果例假又推迟了4天到来,让人很是郁闷。

2008年10月– 第三个月:吃黑豆,广种薄收,心情放松

经过2个月的努力,自己一下子变得不自信了,开始怀疑是不是因为自己过了30(已经32岁了),作为女性的机能下降,不容易受孕了。一度想去医院做个孕前检查,同时,和我一起准备怀孕的同学已经去医院检查了,她查出来是高泌乳。我自己从网站上看到一些黄体功能不足的信息,“深信”自己黄体功能也不足,所以“即使受孕了也不能养活受精卵,不能让它顺利着床”。

正在犹豫是否也应该去做个全面的孕前检查,这个时候爸爸的一个电话给了我很大信心。爸爸懂医,听了我的话以后不建议我去做那些浪费钱的孕前检查,只要周期正常,周期内没有明显疼痛(疼痛厉害的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如果超过1年还没有怀上,那可以去检查;我现在才2个月,着什么急啊。还有,一般怀不上的都是跟遗传有关,比如家族里面就有些不健康的人,我们的家族都很健康啊,DNA相当好的,根本不用担心!

听了他的一席话,我顿感信心倍增,也不管他是不是信心过头,还是鼓励我,我都觉得很受用。于是就没有去做孕前检查--- 如果要检查的话,需要早上7点不到就去华西医院排号, 挂的号还是下一周的,太麻烦了!

同时,我加入了育儿网准备怀孕的论坛,里面的知识也很有用。我知道了黄体不足可吃黑豆, 而且吃黑豆还可以增加子宫厚度,让受精卵顺利着床。

于是第3个月例假结束后开始,每天早上煮47颗黑豆吃。(超市买的,晚上数好个数,泡好)为什么是47颗呢?- 因为正好10克。

同时,还看到一个受孕的技巧,就是在例假结束后的第10日,12日,14日隔天做功课,因为精子可以存活3天,这样可以保证在排卵期一直都有精子在等卵子。老公从网上也学习到这个技巧,并且分别在第8日和第16日还补了课,他说要能达到薄种广收的效果。

在这个月初,还接到公司奖励优秀员工下月初港澳5日游的邀请,很是高兴。于是重心放在如何玩,如何买东西上,对怀孕没有放在心上。成天都很高兴,没想到居然成功了!

经验总结

建议做的事情

需要提前半年纪录例假周期和天数,这对计算排卵日很重要(排卵日为下一例假开

始日前14天);

男方至少提前半年戒烟戒酒

男女双方至少提前本年补充复合维生素,VE,VC。若女方在30岁以上还应该补充钙。

复合维生素里面一般都有叶酸,所以不用再增加叶酸片

男女双方若有肥胖的,需要提前半年开始减肥,这样受孕率才会高

排卵试纸可在准备怀孕的月份前3个月使用,一般进入开始月份建议不要用排卵试

纸。因为女性排卵受情绪影响很大,稍微有点不能放松,排卵日便会延后。如果用排卵试纸, 一旦没有等到强阳,可能会很着急 – 其实有时候强阳可能出现在不是你测试时间的时间里面。比如我第二个月用排卵试纸的时候是晚上测,但是排卵期某天早上6

点右侧卵巢部位抽动了几次,人醒了,马上去测,结果是强阳。到了当天下午再测,已经转为弱阳了。而且女人一般比较固执,没有看到强阳就有点钻牛角尖 –-- 钻牛角尖就表示情绪有波动,这样又会作用于生理反应--- 排卵日推迟,甚至不容易受精;

在例假结束后的第10日,12日,14日隔天做功课,且最好在女方先达到高潮后男方

再进行。因为阴道里面的环境是酸性,精子是碱性,一般来说精子的亿万大军还没冲到子宫府邸就在半路上被酸中和了。而女方达到高潮后,分泌的阴道粘液呈碱性,可以为精子的冲刺保驾护航。这也是为什么小别后容易受孕、偷情时候容易怀上私生子的原因吧 – 因为女方极度兴奋,达到高潮,成了受孕的催化剂。

若每月例假量少,而且日期超过5日,可在例假干净后开始煮黑豆吃,每日47颗,一

直吃7日。这样可以增加大豆类黄酮和子宫厚度,增大受孕机率。

保持好心情。这点其实非常重要,不要觉得要怀孕了就按照孕妇的方式去生活,本

来该穿高跟鞋的还是要继续穿,本来该化淡妆的要继续化,本来该吃什么还是继续吃,不要太苛刻,让自己每天至少有几个开心的时刻,这样心情好了,身体上才能加油。

男方要多关心和支持女方。看到杂志或网络上说,有些男人嘲笑老婆是“不下蛋的

母鸡”,还有的男人觉得怀孕期间的功课是“计划经济”,做起功课来不认真、觉得没有意思。这些言语和态度都会对女方造成很大的困扰。还有,不仅是备孕期间,整个怀孕期间,男方的关心和呵护都有助于准妈妈心情愉悦,宝宝健康成长。

不建议做的事情

基础体温不建议测量。原因是测量时候人的主观意念容易干扰纪录结果。基础体温

是指人熟睡6小时以上,醒来后不走动不说话的时候的体温。测量的时候人需要缓慢地找到温度计,测量约5分钟后纪录结果。由于测量体温的行为发生在每天人醒来的时候,

而且必须不能动,这种每天延续的行为会不知不觉让人变得很压抑 – 反正我是这样,我喜欢一醒来就伸个懒腰啦,哼哼几句,或者起来上厕所。压抑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越到排卵期,人的主观意念越希望体温下降 – 因为基础体温会在排卵日的前一天降到最低,排卵后开始升高约0.5度,如果排卵后连续14天持续高温,则表示怀上了。搞笑的是我在测量的时候,特别希望能怀上,排卵日过后的第10天,基础体温下降了,我觉得可能温度计时间没有够,于是又重新测了一遍,第二遍的结果表明还是高温,于是“掩耳盗铃”地记录下那个我希望的数字。如果确实想纪录基础体温的,建议买灵敏度和精确度都很高的温度计,我买的电子温度计每次测量的数值都不一样。

孕妇奶粉不建议喝。我在第二个月的时候购买了孕妇奶粉,喝完了人胖了5斤,还是

没有怀上。后来才发现孕妇奶粉最好是怀孕以后才喝,因为要提供大量的能量。怀孕前喝了,体重增加,反而不利于受孕

排卵日前可以进行运动,但是不要剧烈运动。如果长期不运动,想到运动可能能增

加受孕几率而盲目地在计划怀孕的当月进行剧烈运动的,非常不可取,因为剧烈运动会延迟排卵日,会将你的整个计划都扰乱。我在第二个月的时候就打了一场激烈的羽毛球,结果第二个月排卵日就推迟了,白浪费好多张排卵试纸和等待的心情.

第9篇:备孕一年成功受孕(个人心得)

7月28日末次月经,8月29日那天终于用早早孕试纸测到了弱阳。看到试纸上的那道红杠,我高兴了一个下午。因为盼了一年多,终于盼来了这一刻。下午到医院确定基本上是好孕了,。一年的艰辛备孕历程,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我心力交瘁,倍受打击。就在前几天,我还在跟老公商量,如果这次再怀不上,我们就是去做人工授精。我实在不想再受折磨了。想不到这个月就真的如愿以偿怀上了,真是天尽我意呀!静下心了,我仔细回忆了这一年的备孕经过,也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在此,写下来与正在备孕的姐妹们共享,也希望你们能早日怀上小宝宝。

1、身体健康是前提条件,男方一定要保证有健康的精子,并且精子活力是正常的,女方要保证每个月正常排卵,并且输卵管是通畅的。我当初备孕了半年后一直没能成功受孕,后来我就去医院看医生,医生给我做了全面的检查,还做了造影,结果身体情况都正常,输卵管也是通畅的。医生就建议让我先生去做检查。我先生到医院做了精液常规要分析,发现精子活力很差。A加B活力都不到30%。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我先生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了两个月的中药和西药,活力就起来了,医生还告诉我先生,现在的精子活力应该足以能怀孕了。就这样我们继续努力了三个月就怀上了。

2、掌握排卵时间。可以借助排卵试纸。

3、以前每个月月经结束后,有一段时间都会有白带拉丝,我在网上看到说这种情况就是排卵。每次到了这个时候我就会同房,但是却一

直没有怀上。后来我听一些姐妹们说用排卵试纸测排卵很准,在多次备孕失败后,我只好按照姐妹们教的办法买了试纸,到排卵那几天就测。去年测过一两个月,但是没有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直没有坚持。也没有仔细看过测试结果。一般是只要看到有个红色线,也不管深浅,以为就是排卵了,赶紧做功课。结果一直没有成功受孕。我想,可能就是这样子错过了排卵期的。上个月,我很勤快,也测得

很仔细,一天测两次。虽然没有测到强阳,但是基本上是接近强阳了。

3、同房时间和数量是关键。以前听说排卵期前后同房容易受孕,所以每次到排卵期了,看到有点点拉丝了,就同房一次,中间再同房一次。不知道是因为备孕太累了,还是人的压力太大了,一到排卵期就没兴趣同房了,基本上整个排卵期也就一两次。所以我先生一直笑我,想怀孕,就这么一两次能怀上嘛。后来我在网上看到姐妹们都是隔天同房,次数比较频繁。所以上个月排卵期我也是豁出去了,很认真的AA了三次。因为太累了,AA后的第二天就腰酸腿痛的,我那时才感觉到怀个孩子简直就跟打仗一样,要拼命的。不过这样的拼命也是值得的,只要能成功。

4、放松心情,一切顺其自然。刚开始备孕时,我感觉压力好大,每次失败后,我就是莫名的失落。后来人也变得麻木了,也没当回事儿了。因为曾经失去过一个BB,所以我一直担心自己这辈子不能再怀孕了。我有时候甚至还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再怀不上,就去做人工授精,或者抱养一个算了,有时候真是越想越可怕。先生也经常开导我,要放轻松一些,不要想那么多。渐渐地,心也平静下来了。虽

然身边的朋友们都很关心我,看到我一直没有怀孕,经常问起我。我告诉她们,这事儿急不来的,缘份的事儿,可遇而不可求。一切顺其自然为好。

5、最后附上我的备孕“武器”:排卵试纸图片(说明一下:我是15号下午三点钟测到差不多强阳了,因为15号凌晨AA过一次,所以测到强阳后没有再做功课了,然后就是16号下午13:00AA过一次,因为当时测到水印了,我想可能要排了或者已经排掉了,所以赶紧补了一次功课)

成功受孕相关知识http://

上一篇:常见错误信息下一篇:观看反腐倡廉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