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史高中历史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多,教师除了将课本基础性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还应将历史乡土课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渗透给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将乡土资源融入其中,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还可以发挥出历史乡土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价值,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蓬勃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土史高中历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乡土史高中历史论文 篇1:

让乡土史点亮高中历史课堂

[摘 要] 乡土史是中国历史的细胞,也是中国历史的缩影。每个地区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乡土史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和乡土情味,学生对此有亲切感、认同感,对优秀的地方文化遗产有自豪感。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穿插使用乡土历史资源,让学生从身边的现实感受历史,不仅可以使抽象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具体、形象、生动,也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趣味盎然,充满活力,而且也可以对学生起到一个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 乡土史 历史教学 直观教材

所谓乡土史即家乡的历史,包括本地方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状况等。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标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照本宣科地陈述过去,还应该关照现实,并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立足点与历史课的价值。而合理地运用乡土史来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无疑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方式。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认为:传统课程最明显的弊病就是与儿童的个人生活与经验相分离,若要激发儿童在学习知识上的兴趣,必须消除他们的实际生活与课程之间的脱节现象。融入乡土史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在杜威所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中,历史教育就是从社区、乡土历史开始的。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历史新课程推行后,中学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了解新课程不够、教学手段单一和忽视潜在课程资源利用的现象,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由于时空的间隔,历史仿佛是“故纸堆”,好像只是一串串历史年代、事件和人物的集合体,因而学生记得困难,缺乏学习的热情。怎样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呢?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穿插使用乡土历史资源,让学生从身边的现实感受历史,可以使抽象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具体、形象、生动,也使课堂趣味盎然、充满活力,还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笔者在教学中根据高中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和历史阶段特征,引入黄桥乡土历史材料以充实教材内容,实现从“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一、穿越历史,感知历史,化枯燥为生动

诚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通常来说:“教学最好是从实地实物的考察入手,这就要把乡土和学校周围的事物补充到一般的教科书里面去,使这教科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笔者在讲授必修三宋明理学时,通过课件展示顾孝子墓和何氏宗祠的图片。我们每个土生土长的黄桥人对此都很熟悉。顾孝子名昕,明代人。顧孝子墓位于黄桥镇西寺桥外。他对母亲非常孝顺,每天早晨起床后总要问问母亲有什么需要,五十年如一日,从不懈怠。当母亲患病后,他日夜服侍,衣不解带。当母亲眼睛失明后,他日夜号泣,直到治愈后停止。当朝皇帝明成祖听到他的孝行后,作诗两首并附了序。讲到这里请学生思考:为什么顾昕是黄桥第一个被列入国家志的人?何氏宗祠是何氏一族为纪念先祖、教化后人而建立的祠堂。何氏为黄桥的一大家族,明清时代,黄桥何氏先后出了4名进士(何家祠堂的大厅堂就是明弘治十五年进士何斐任御史时所建),10名举人,30名贡生,300名秀才,且任职官员中多为正直廉洁之士。就一座古镇、一个家族而言,有此成就较为鲜见。祠堂正中悬挂何氏先人十条家训。为什么何氏家族取得如此辉煌成就?这得从当时的官方哲学宋明理学谈起。

理学家以“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理学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精化,形成了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以“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理学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这就不难理解顾昕为何成了当朝皇帝表彰的对象,不难理解黄桥何氏官员的正直廉洁了。

哲学原本就是非常抽象的,如果光就教材讲述宋明理学,学生难以深刻掌握,更何况这是高考频率相当高的知识点。笔者把这两则生动的学生熟知的乡土史引进来,缩短了历史与学生的距离,由抽象的说教变成具体的感知,学生更好理解。

二、直观教材,有益补充,窥一斑知全豹

目前历史教学还主要以统编教材为主,现行教材注重全局的安排,不可能面面俱到,难以拉近与不同地区学生的距离。乡土历史是生动的直观教材,是对中学历史课本有益的补充。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恰当开发与运用乡土历史资源,可以弥补现行中学历史教材内容只偏重历史学科、呆板教条、单调枯燥等缺陷。

古镇黄桥的历史虽已有上千年了,但让黄桥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还是一场著名的决战——黄桥战役。人教版必修一抗日战争部分只有很宏观的讲述,过程很简洁。它总共分为四部分:日军侵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全民族的抗战、国内和国际两大战场及抗战的胜利及意义。如果只注重现行的教材,学生就感受不到战争的血与火,也达不到情感的升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把黄桥战役穿插其中能让学生加深对当时情境的了解。黄桥战役发生在1940年,当时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加紧进行反共军事磨擦,将磨擦中心由华北移向华中。中国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确定了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陈毅、粟裕奉命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主力部队挺进苏北,在黄桥地区建立了根据地。黄桥战役是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新四军以7000余人几乎全歼韩德勤部3万余人,狠狠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嚣张气焰,奠定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黄桥决战的胜利与黄桥人民的无私支援是分不开的。名扬全国的名小吃“黄桥烧饼”,与著名的黄桥战役是紧密相连的。当时镇外战火纷飞,镇内炉火通红,当地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烧饼送到前沿阵地,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凯歌。时隔30余年之后,即1975年5月,粟裕将军重返黄桥,黄桥人民仍用黄桥烧饼盛情款待他,将军手捧烧饼,激动地勉励大家说:“从黄桥烧饼我们看到了军民的鱼水深情,我们要继续发挥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尽管我们是黄桥老区人,黄桥战役也已经搬上了银幕,但现在是和平年代,对于那段战争岁月感觉有点遥远。把乡土史补充进来,既拓宽了学生学习视野,使历史显得更加饱满,又达到了以家乡的 “一斑”来窥看宏观大历史的“全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是立体的,学生的状态是兴奋的、积极的,课堂无疑也是高效的。

三、古今变化,民族缩影,爱家更爱国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说过:爱国主义并非空泛的口号,爱国必先爱家,只有了解了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才能热爱她建设她,进而热爱我们的祖国。乡土史蕴含着家乡的辉煌过去,是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灵魂的一个缩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只有让学生亲身去看、去听、去感受家乡的古今变化,体验家乡的沧桑岁月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黄桥建镇于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和具有丰厚底蕴的文化名镇。现有东、南、西3片传统古街区,总面积近30公顷。有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古街巷24条、古寺庙3座、宗祠7座,还有大批唐宋明清石刻、木匾。黄桥又是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著名的黄桥战役之地,至今仍保留着不少革命历史遗迹遗址。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为江苏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并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远的不谈,近现代以来,古镇孕育了很多非常杰出的人物,例如: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丁文江,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的民国中将朱履先,既是世纪老人也是华夏奇人韩秋岩,著名戏剧家丁西林等。学生会发现生养自己的这块土地,积淀着厚重的历史内涵。如今的黄桥镇是泰兴市的经济、文化、商贸、交通“副中心”,泰州市重点小城市,江苏省“扩权强镇”试点镇。自2009年以来,南伸北延、东进西扩,形成“四横四纵”的城市主干道路网体系,2015年由国家發改委等部门联合开展的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全国共有90个建制镇被列为试点地区,泰兴市黄桥镇也位列其中。如此前景怎不令我们每一个黄桥人热血沸腾?

对家乡历史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为家乡曾经的辉煌成就而骄傲,为家乡曾经的艰难历程而伤感。家乡是每个人最熟悉的港湾,对于家乡的一草一木,大家都有着深刻的情感。当学生在逐步了解家乡的历史时,他们对家乡的情感也是与日俱增的,对家乡的热爱能激起他们更为广博的爱,那就是对祖国的热爱。

丰富的乡土资源充实了历史课程的内容,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史积极性,又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理解历史的素材。要把乡土史灵活有效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搜集、积累乡土史的资料,发掘乡土史与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目的、有计划、有历史课堂的效率。但是目前乡土史教学仍是个薄弱环节。我们应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一般情况下,乡土史是教学内容的辅助性材料,不应喧宾夺主,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要与教材有机结合,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认知。乡土史教学绝不能只限于课堂教学,而应积极创造条件,可以采取参观博物馆与历史遗迹、收集老照片、人物采访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践活动。要注意鉴别乡土史料的真伪。教师在运用乡土历史资料时,应该对其加以分析和鉴别,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诸多理由让我们相信开展乡土史教学很有必要。乡土史能使历史教学材料丰富,能演绎出一个个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的课堂教学场景,从而使学生喜欢历史但是不喜欢历史课的状况得以改观。我们的历史课,才真正让学生能学到一点儿知识,认识一些人物,懂得一些道理,受到启发,这样的历史课才是有效的,这样的历史课堂才能照亮学生前进的方向。

[ 参 考 文 献 ]

[1] 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学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 罗国干.中学历史教育:乡土历史教学方法之我见[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6).

[3] 林壬申.黄桥名人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4] 方伟君.乡土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12).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作者:张翠平

乡土史高中历史论文 篇2:

乡土史资源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多,教师除了将课本基础性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还应将历史乡土课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渗透给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将乡土资源融入其中,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还可以发挥出历史乡土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价值,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乡土史资源;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根据、有选择地挖掘和运用乡土史资源,一方面可以拉近历史知识与实际学习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让他们从乡土历史真实的情况与质朴的情感中,增强对历史内容的情感,促进自身的进一步学习与提升。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乡土历史资源与教学活动进行了全面融合,使学生无论从学习体验还是学习积极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乡土史资源的概念

乡土史资源通常指与学习者生长的地区有关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历史沿革、社会变化以及民间风俗、民情、地方语言等相关内容。小到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到文化社会中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成为乡土史资料的组成部分。乡土史资源并不以具体物质资源的方式加以体现,它们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我们身边,充分体现了当地的社会发展与人文气息,对于历史教学具有很高的价值。人类总是依靠前人遗留下的历史印记作为他们辨别历史真伪、考查历史典故的重要凭证,学生主要依靠教师课上的教学以及课本内容去了解、学习历史知识,但是仅凭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面,而乡土史是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的,存在于身边的真实历史资源,只要他们用思想去感受,用心去体会去了解历史,就可以有所收获,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与历史体验是大有裨益的。

二、乡土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以高中历史教程为依据,科学开展教学活动

新课改的实施推动了高中政治教学课堂的改革,作为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创新与实践的过程中,应谨记以课程标准作为历史教学的理論依据,在全面分析与严格筛选的前提下,将最好的课程资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乡土史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作为最能使学生贴近历史资源的一种方式,其教学内容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鼓励教师寻找更多富有时代特性,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力求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初,就要以教学要求为立足点,选取与本堂课知识点联系度较高的乡土史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通过课下的小组调研、资料内容的查阅来加深自己对家乡历史的了解。

2.以学生熟悉的乡土资源为切入点,实施教学活动

乡土史从学生家乡的名人轶事、历史典故等方面展开,好似一部长篇历史剧集在学生面前娓娓道来,这样的学习方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体检,也容易使他们感到亲切真实,这种教学方式为日常教学中平铺直叙的教学形式增添了许多的光彩,也更好地刺激了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热情与兴趣。这种教学模式比单纯的文字或者冰冷的数据分析表更有吸引力,教学效果也更理想。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其发展与变革本身就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教材,因此,可以运用乡土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解放战争》相关内容时,我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说一说自己能想到的与家乡相关的历史事件,有的学生想到了西路军古浪县城攻守战,那场战斗惨烈、战况激烈的大规模战役。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讲解了这场战役对于宣传党和红军的抗日主张,播撒革命火种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学生听到我的介绍之后,激发了内在的探究欲望,也深受感动。我以此为切入点,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本节课知识与当地文化紧密联系,推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探究意义,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以乡土史资源为基础,转变课程实施方式

教育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是极为紧密的,教学工作者应重视二者之间的联系,有意识地去为学生创设互通的途径,而不是人为地加以阻隔,教育就是与经验学习、重新优化或改造创新的活动,历史教师可以以乡土史资源为教学基础,多维度地推进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教学《宋明理学》相关内容时,我先请学生说一说甘肃知名的佛教石窟,班里的学生都积极发言,向大家介绍了被喻为“石窟鼻祖”的天梯山石窟以及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莫高窟,接下来我请学生思考为什么甘肃有这么多知名的石窟,在我的引导之下有些学生想到了和丝绸之路有很大的关联。于是我趁热打铁,将丝绸之路对于我国本土文化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将乡土史资源融合到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历史综合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

参考文献:

[1]蒋艳.基于地方史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结合问题的分析[J].学子(理论版),2015(12).

[2]魏薇.乡土历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8(3).

注:本文为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521)《课改背景下乡土域史资源融入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探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系列论文之一。

作者:刘立勤

乡土史高中历史论文 篇3:

探析谷城县乡土史课程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利用

摘 要:随着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的出版使用,如何开发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特别是乡土史资源, 在历史教学中落实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每一位一线历史教育者的重要课题。谷城作为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乡土资源类型多样,且涵盖多个历史阶段。因此,以谷城为例,从课内课外两方面探析乡土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历史教学 乡土史资源

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并依此标准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这给我国历史教学带来了新变化。与此同时,新教材及新标准的变化促使高中历史教师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教材内容多,课时少,开发课程资源比较困难”“五大核心素养不知如何培养”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历史教育者,部分教师陷入教学的迷茫期,有再次回归传统教学模式之势。如何应对这种新变化?开发利用乡土史资源不失为一个良策。乡土史与学生生长生活的地区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乡土史资源,可以有效补充和拓展教材内容,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帮助他们理解教材上的抽象概念,同时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培养五大核心素养。接下来,将以谷城县为例,谈谈乡土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运用。

1 谷城县丰富的乡土史课程资源

谷城历史悠久,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乡土史课程资源。下表为列举的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以下简称《纲要上》)的部分内容与谷城县部分乡土史资源的对应关系。

2 在课内外活动中运用谷城乡土史资源的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乡土史资源就是这样一份“刺激性”材料,它是学生身边的历史,与宏大的历史相比,学生对其更易产生兴趣。但乡土史资源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材料,教师在运用时一定要适当取舍,不要随意夸大地方史地位或把国史讲成了地方史,本末倒置,从而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接下来,将具体谈谈谷城县乡土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1 运用乡土史资源设计课堂教学

依托乡土资源,巧设课堂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课程导入环节利用乡土史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对本节内容产生浓烈的兴趣,进而以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课堂活动。如,教师讲授《纲要上》“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一课时,可以利用谷城的沈垭天主教堂导入:雍正元年(1723)末,清政府下达了禁止天主教传播的诏令,随后各地政府开始大肆逮捕天主教徒。襄阳、安陆等地的天主教骨干逃至谷城,并于雍正三年(1925)在沈垭村建立一座简陋的礼拜堂。此后,天主教在鄂西北一带兴盛起来,其信徒规模不断壮大,最终引来清政府的注意,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清政府先后三次(1812年、1819年、1836年)拆毁此地的教堂并逮捕教徒,天主教在谷城的传教活动转入“地下”。但19世纪中叶,天主教再次在该地区公开活动,并斥巨资建立西式大教堂,招揽更多教徒。清政府对洋教的态度究竟如何?天主教为何在谷城得以重生?教师将沈垭天主教堂的发展历程与鸦片战争联系在一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造成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求成的心理悬念,以勾起学生释疑解惑的强烈欲望。此外,相较于鸦片战争,沈垭天主教堂更加亲切,将二者联系在一起,拉近了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利于他们理解《天津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配合教材内容,补充穿插乡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穿插一些乡土史资源,具体可参见上文历史教科书与谷城乡土史资源对应表。但在具体运用时,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利用中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对史料进行广度、深度、难度的合理调整和运用,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如,在讲授《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时,教师可补充谷城历史人物——伍子胥变法: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夺得政权后,很快在中原各国改革的影响下,进行了有限的改革。他任用从楚国逃至吴国的伍子胥为客卿,把楚国相对先进的技术传于吴,“立城郭,守设备,实仓廪,治兵库”。这极大地提高了吴国的综合实力,为吴王争霸奠定了基础。伍子胥是谷城家喻户晓的人物,教师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补充其变法史料,既弥补了教材相关内容的缺失,又能让学生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2.2 运用乡土史资源开展课外活动

开展参观见学,补充课堂教学。“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尽量放到感官跟前”,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实地体验式教学,将教材内容与地区历史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乡土史资源直观、形象的优势,让学生感受历史、触摸历史,在轻松愉悦中学到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家国情怀,使历史教学收到实效。例如,在讲授《纲要上》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薤山革命旧址群落,为其补充拓展相关知识:1930年5月,红三军军长贺龙率部队进入薤山开展游击战,期间帮助鄂豫边区特委在鄂北建立了唯一的地方武装——薤山红军游击队,组织了“石花暴动”,使得革命之火在鄂西北地区熊熊燃烧起来。1931年薤山成立了当时鄂西北唯一的红色政权——中共谷城县委和谷城苏维埃政府,打响了鄂西北地区中共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参观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谷城档案馆或网络资源收集相关史料,然后撰写小论文、考察报告等,引导他们将具体的感知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可以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提升自己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组织口述历史访谈,开展第二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环节,教师可适当延伸书本内容,以某一知识点为切入口,依托乡土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口述史访谈活动,引导他们发掘地方史料。如,在讲授《纲要上》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后,基于谷城三线建设主战场的地位,教师可开展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探究活动,组织学生采访三线建设的工作者,并以口述史的形式记录下来。但由于一些不可控的因素,采访者的部分回忆内容可能存在偏差,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甄别史料,剔除虚假成分,纠正错误信息,选取有效内容进行整合,得出相对客观全面的结论,做到“论从史出”。

举办专题讲座活动,系统学习乡土史知识。为了满足历史教学的需要,教师会在课程教学中补充穿插必要的乡土史资料,但它们过于零散琐碎,不利于学生整体感知家乡历史。因此,学校可利用周四下午公休时间举办地方史专题讲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家乡,从而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坚定以家乡人物为榜样、努力奋斗的决心。如,清明节前,学校可举办以英烈为主题的系列讲座,让学生了解先辈们为建设新中國所付出的代价,并在清明节时组织学生祭扫公墓,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向导,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丰厚、最真切的教学资源和学习题材”。教师要充分挖掘并合理运用本地区的乡土史资源,将历史教育融入社会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历史,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从而真正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参考资料:

[1] 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

[2] 杨力,邓广锐等.湖北谷城六朝画像砖墓发掘简报[J].文物2013.7.25.

[3] 刘和云.湖北襄郧属教史记略[M].第3页.

[4] 汉 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M].

[5] 管文娟.《一座教堂,一部历史——湖北谷城沈垭天主教堂历史初探》.[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5.9.

[6] 王翠.《新课程历史教学论》[M].河南大学出版社.2018.12.第171页,第81页.

[7] 【捷克】.扬·阿姆斯·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

作者:方娜

上一篇:会议接待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工程师评定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