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服务单

2022-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运维服务单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单频网“智慧运维”平台建设

【摘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当前,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因为对人类未来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条件。当前,在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发展中,也是在科技水平的背景下不断进步的,在一大程度上也弥补了传统模拟电视的不足之处,现如今在电视广播中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单频网在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中,是非常关键的组网部分,且对社会效益的整张影响较大,但在当前发展中,单频网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需进行优化调整。基于此,本文就当前地面数字广播单频网的现状问题,利用分布式部署技术来完善“智慧运维”的平台建设理念。

【关键词】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单频网;智慧运维

1. 地面數字电视广播单频网概述

1.1 单频网结构

在当下的地面数字点数广播单频网系统的应用现状来分析,基本的构成部分主要以分配传输网、辅助发射站、中心发射站为关键。在这三个构成部分中,发射站是比较基础的设备,要想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工作,还需配置相应的设备装置,例如发射机、微波、光纤、网络适配器等,确保单频网组网在平稳健康的状态下进行运行作业。

1.2 单频网特点

在往常的传统地面模拟电视广播运行发展期间,并不能很好的规避多个线路频道的干扰,与此同时还会导致电视信号无法正常传输内容,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正常工作效率。当前,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盛行得到了行业的欢迎,且使用率逐渐提升,同时对于大众的生活及社会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中,单频网作为关键的组网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且具备以下几点特点:首先是频谱的利用率会一大幅度上有所提升,统一频道广播中可设置多个节目,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频率资源的节约,也可以表示为频率的可使用空间扩大;其次是整体运行功率较小、消耗量较低,能够缓解各分值站点的管理工作及建设作业,进一步提升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建设作业的质量;第三点是能够实时掌握现代城市建筑、特殊地理条件等盲区位置,达到全面覆盖的效果,完成组网布局的全面系统化的完善;最后是控制发射机成本的消耗,通过对发射网络进行改进调整,将小功率发射机发挥其最大的效果,弥补大功率发射机覆盖范围问题等,使得信号的稳定性逐渐提升。

2. “智慧运维”平台目标

文章所分析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智能运维平台,主要是将传统单独台站的运维管理方式进行思维方面上的转变,并在省级及地市级地面数字电视网络的覆盖信号采集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分析的是关于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的同步情况,实时了解网络的工作状态。当出现网络问题时,能够实时的掌握到网络异常问题,并进行记录报告,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智慧运维”的平台背景下,使得无线广播电视的服务工作有所提升。

3. “智慧运维”平台技术方案

3.1 平台架构

“智慧运维”平台的分级主要是按照、省、市进行的。省级平台的管辖范围时全省地面数字电视电网的覆盖信号,该数据信息的获取是通过各地市平台提供的;对于市级平台而言,其管辖的范围时市区内地面数字电视网络的覆盖信号,信号的采集是通过各个运行采集点进行管理的,信号分析是通过地市平台进行管理分析的。

平台需要从一个地区的同个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网络作为单位进行创建,也就数将统一地区的相同单凭网进行运维单位的组件,相对于覆盖范围较大的单频网(跨市或跨省),其运维的单位则要创建多个单位来组成,通过统一的运维信息数据处理系统来进行调控,并有多个运维单位组成较大的运维网络进行管理。

按照逻辑架构的分析来看,单个的运维单位需要一套运维分析系统和各个运维采集节点而组成;按照物理架构进行研究,运维单元的不同,那么运维采集节点的功能需要通过一个物理设备为承担完成。运维单位的运行目标是为了根据获取到的数据来分析某个地区的DTMB单频网的工作状态,由此来看,同一的运维单位当中,每个运维采集节点采集的信号都是相同频率的DTMB信号。各个运维单位中,每个获取节点所采集的相同指标需要上报给运维系统进行研究分析,然后运维系统会按照所获取的节点位置的特征,进行关键指标的选取,然后对其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研究,实时来了解开路信号状态,进一步了解网络信号的覆盖现状以及网络发射机的运行状况。

3.2 平台的运维信息采集能力

文章所阐述的智慧运维平台主要是对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中的型号进行获取收集,实时了解网络的运行状态,分析DTMB单频网的同步现状,通过对信号异常进行实时了解分析,并研究分析其中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

根据以上的分析研究,对于运维采集节点中,需要具备这几个实时采集功能,分别是信号强度;锁定状态、误包率、信噪比、S码流SI/PSI表格分析、TR101290一级错误监测。

另外,运维平台和发射机状态监测系统进行对接,需要掌握以下几点发射机采集监控数据能力,主要由发射功率、反射功率、TS输入告警状态、DTMB10MHz信号告警状态、DTMB1PPS信号告警状态。

在运维平台当中,根据每个运维采集节点所传输的数据内容,并结合每个才几点的位置特征,对DTMB网络信号出现的异常进行分析,主要分析的异常问题是:(1)某个发射台站发射功率降低,导致开路信号出现问题;(2)当多个或一个发射台站中的GPS信号问题导致单频网出现失步;(3)采集点的大功率信号问题使得某地区的信号出现异常。

在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中,网络信号同步异常问题一直是管理工作中一个问题因素。在本文的方案建设当中,智慧运维平台则会根据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信号覆盖问题,使得单频网同步问题得以解决。对于单频网所产生的同步原理而言,简单来讲,通过不同的发射站台,在相同时间下输送相同的比特。所以,造成单频网失步的因素主要有这两种,分别是(1)不同的发射台站所发射的DTMB信号中TS流信息内容不同,那么就会使得台站不能完成DTMB单频网的建立;其次是当重叠覆盖的DTMB信号强度相似,以此同时,不同发射台站的同一比特在到大覆盖区是,其时间延误直接超出了理论保护间隔,而这也使得信号间的会形成较大的干扰,使得单频网出现失步现象。所以,此次方案中的运维采集节点是按照分布式进行部署,着重部署位置,实现单频网网络同步状态判断。

3.3 平台采集节点的部署位置

对于理想采集节点位置的选取需要遵循的原则有:

宜多不宜少:相同类型的覆盖区域,采集节点越多会发挥效果越好,节点数量的怎多,能够控制性问题的出现,在简单的投票机制的,对个别采集节点所出现的故障问题及干扰问题得以排出;

宜远不宜近:相同类型覆盖区域中的信号采集点,需要对部署的位置,选择较远的位置,进一步减少突发故障问题对相同区域采集节点的影响,方便某一地区信号干扰问题解决;

宜高不宜低:对于采集节点地点部署选择范围比较开阔的地点,比如高楼楼顶,才能够保证信号多个路径是较为简便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运维分析系统可以实时了解到发射台站的故障问题。

对于采集节点部署位置的选择,对于运维分析系统的数据结果的影响较大。所以,相关技术人员则要合理的应用专业计算软件工具进行分析,对于没有得到覆盖的信号,而进行地点的部署,这样会直接影响对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对于采集位置的计算和分析如下可知:(1)软件试算:通过频率规划软件的方式来计算该地区的信号内容,判断不同区域的范围;(2)实际勘察选点:根据当前区域所覆盖网络区域进行实勘选点,通过室外定点测试、路测的方式,确定信号的采集位置,详细的思路内容主要由:A.当发射台站信号处于关闭状态,那么就要对各个发射台站进行关闭,但每次都会留存一个发射台站信号,按照规划试算及路测的数据进行对重叠覆盖区域进行确定,选点的范围时在覆盖区内进行,通过全向天线确定发射台站信号差值;B.当发射台站信号无法关闭时,需要按照规划试算以及路测结果对重叠覆盖区的确定,开阔地点在覆盖区选择高楼楼顶,可利用定向天线,并将天线一致只想发射台站,及时测量接收功率,保证发射台站信号的差值。

4. 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建立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单频网“智慧运维”平台,在发展建设中转变了传统模式中单个发射台站的运行体系,通过网络构架以及思维重构的方式吗,完善运维工作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下基层广播电视发生台站的运行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智慧运维”平台的建设,为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大经济效益的获取,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蓉.地面无线数字电视系统传输覆盖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9,[4](22):241-242.

[2]魏景奎.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同频干扰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19,[4](10):136.

[3]张启.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组网技术及应用实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9,[4](16):255-256.

[4]乐栎砾.时延对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保护间隔作用区域影响的研究与实践[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9,46(02):75-79.

[5]刘同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8,[4](21):197-198.

[6]李庆,郑战.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单频网适配器原理与实现[J].信息與电脑(理论版),2018,[4](15):180-182.

作者:段琪

第2篇:IT运维服务企业如何构建完善的运维服务体系

2012-12-28 16:30 王财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我要评论(1) 字号:T | T

从事IT运维服务的相关企业如何构建完善的IT运维服务体系,并通过ITSS评估。本人结合2012年ITSS运维服务能力第一批和第二批评估经验,就IT运维服务企业如何构建完善的运维服务体系及如何保证ITSS评估,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随着IT运维服务行业的逐步成熟,IT运维服务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套基本的服务框架和较完整的服务产业链条,而且IT运维服务已经成为了IT产业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11月5日正式下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12年第28号 )》,公布ITSS中的《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1部分:通用要求》(简称:通用要求)、《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2部分:交付规范》以及《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 3项国家标准颁布实施,国家标准号分别为:GB/T 28827.1、GB/T 28827.

2、GB/T 28827.3,实施日期为:2013年2月1日。

从事IT运维服务的相关企业如何构建完善的IT运维服务体系,并通过ITSS评估。本人结合2012年ITSS运维服务能力第一批和第二批评估经验,就IT运维服务企业如何构建完善的运维服务体系及如何保证ITSS评估,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符合通用要求及企业自身特点的IT运维服务目录

企业的运维服务目录大类要与IT运维服务目录 标准一致,其中一级服务目录包括基础环境运维服务;硬件运维服务;软件运维服务;安全运维服务;运维管理服务及其它运维等六大类,二级包括如网络运维服务;主机运维服务;应用软件服务等十三小类。要求IT运维服务企业为甲方提供的运维服务目录要细化到二级,且要根据实际的提供的运维服务内容进一步细化。在IT运维服务目录中要详细介绍每种服务的具体服务内容、服务方式、运维过程中的交付成果、成

果交付的频度等参数。甲方一般只需要参照IT运维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目录选择需要的运维服务项目即可,并按照选择IT运维服务项支付相应的服务费用。运维服务企业在与甲方签订的《IT运维服务协议》中要明确具体的IT运维服务项及每种服务的具体服务内容、服务方式、运维服务过程中的交付成果、成果交付的频度,服务人员能力要求,运维服务水平评价标准,备品备件的提供等方面,并有可量化,可评价等属性。

(二)依照企业的IT运维服务目录和运维服务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为给甲方提供规范、安全、可靠的运维服务,IT运维服务企业需制定一套科学、完整、详细、且与IT运维服务目录相匹配的运维服务管理制度。包括完善的管理组织结构,明确的岗位职责、人员素质能力要求、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如人员管理规范,资源管理和储备规范,事件响应规范,问题管理规范,监督管理规范,质量管理规范,信息安全管理规范,知识库(财富库)管理规范,服务台管理规范等。另外还包括在实施运维服务项目过程中所需的各类模板。如运维服务计划,监督管理计划,培训计划,服务报告,季度报告,事件报告单,问题处理单,满意度调查单等。

在实践中,IT运维服务企业以管理制度为保证、以运维服务计划为依据为甲方提供良好的运维服务保障。IT运维服务企业若要参加IT运维能力(ITSS)评估还需要参照《ITSS通用能力评估申请表》中要求提交的18个文件。

(三)规范运维服务合同

构建完善的运维服务体系还需从IT运维服务合同着手。IT运维服务企业要规范要求与甲方签订的运维服务合同,合同中不仅要规定服务的内容,合同价格,还应该依据运维服务目录和客户的运维服务要求,起草包括详细服务条款的《运维服务合同》附件。一般包括服务内容(服务项),服务方式,每项服务的服务质量要求的关键量化指标,服务质量报告的提交方式,提交的频度,服务评价基准等方面。合同是运维服务方为甲方提供合格运维服务的依据,所以运维服务企业要在甲方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细化服务指标,至少应细化到服务目录中所展示的级别。

(四)明确组织内成员的岗位职责

依据运维服务目录和运维服务项目要求制定完善的岗位职责制度,包括管理岗位和运维服务岗位两类。一般包括明确的岗位职责说明,清晰的岗位考核指标体系和对应的监督和考核机制。

(五)有监督服务机制

为保证运维服务企业给甲方提供优质的运维服务,运维服务企业需要建立两级监督服务体系。第一级是项目级监督。项目经理对项目成员的工作进行监督,项目成员之间也可相互监督,保证运维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出现问题时能按照问题的应急预案及时解决。第二级是组织级监督。组织级主要是公司高层主管领导和有关的管理部门,公司高层主管领导及有关的管理部门应该对运维服务项目的状态进行监督和控制。保证运维服务项目按照计划执行,同时在项目层和组织层的监督范围内。组织级的监控主要集中在服务台,服务台的工作主要包括日常的事件受理、派单、回访等,还包括满意度调查等。

(六)有服务台

服务台是运维服务的中央处理器,用以接收客户的事件报告并及时予以处理、回访,接收客户投诉等。IT运维服务企业要建立服务台,并有服务台管理机制。服务台接到的事件报告后,常规事件通过服务台直接解决,非常规事件或无法通过服务台解决的事件,服务台要按照相关制度派发工单,安排运维工程师到现场解决。 服务台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客户就运维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并通报有关部门和成员。

(七)建立PDCA机制

运维服务管理体系中包括策划、实施、监督、改进等环节。PDCA机制应覆盖到运维服务的各环节,各方面。如运维服务管理制度、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服务能力、资源、技术等。

IT运维服务企业构建完善的IT运维服务体系,要从制度、流程、人员、技术、资源等方面入手,力争做到制度全面,流程规范、清晰,人员职责明确,技术成熟,资源能满足运维需要。若从ITSS评估的角度来看,目前大多数运维服务企业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流程不够规范,制度落实不到位,实际中以人治为主,法治为辅;人员岗位职责不详细;备品备件类资源储备不达标;缺乏有效的监督

机制;缺少完整的实施记录;缺少改进机制;缺少内审等。建议企业从基础抓起,做好内部审核,构建完善的运维服务体系。

第3篇:运维服务

1.服务概述

随着IT技术的发展,当前企业的IT应用越来越多,架构也越来越复杂,涉及的软硬件产品众多,而好多企业从人力、技术、管理等方面并不能保证自己单位的IT系统的正常运维工作,东鼎公司基于ITIL的管理理念,结合自身多年的运维经验,组织专业的技术团队,从系统基础架构、网络、服务器系统、应用软件等多个方面为这些用户提供专业运维外包服务。

2.服务内容

数据中心运维:保障机房内设施的正常运行,对机房环境相关的电力、空调、消防照明等系统提供的技术保障和维护工作。

网络系统运维:是指对局域网、广域网、Internet等网络设备及线路的正常运行所提供的技术保障和维护工作。

主机存储系统运维:是指对服务器、小型机、磁盘阵列等数据核心应用为基础的系统环境及设备所提供的技术保障和维护工作。

数据库、中间件:是指基于用户业务需求,对数据库、中间件的设计、开发、测试、应用培训、运行维护全生命周期的磁盘阵列等数据核心应用系统基础设备及系统环境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保障,面向用户对数据库的开发应用需求开展的各项工作。

安全系统运维:是指对以防火墙、IDS、自防御系统为核心的网络安全系统正常运行所提供的技术保障和维护工作。

3.服务流程

客户提出IT外包申请

客户提出外包服务申请;咨询电话(0571-56761880)

高级服务工程师现场考察企业IT环境,针对客户IT系统环境进行全面勘测

确定IT外包服务解决方案

根据客户具体需求,提出IT外包服务解决方案

与客户共同商量确定最终IT外包服务解决方案

签署相关协议,客户支付IT外包服务费用

双方签定《IT外包服务合同》和《IT外包商业保密协议》

客户根据合同支持IT外包服务费用(可按季付、半年付或年付)

根据合同实施IT外包服务

定期对客户重要数据进行备份

定期为客户进行系统专业知识培训

及时有效的为客户提供IT行业动态与技术咨询

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客户提供有效的行业方案建议与设计规划

接到客户的故障电话后,在规定时间内赶到现场为客户排除故障

定期为客户进行系统巡检,并提交巡检文档报告

为客户做IT资产清查

后期跟踪服务

建立客户档案管理体系(基本信息管理, 跟踪管理,级别管理,合同管理、服务支持管理)

定期登门或电话回访客户、听取客户反馈与建议

第4篇:运维服务体系

整理编辑:

一、运维服务体系建设原则

运维服务体系建设的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完善的运维服务制度、流程为基础。为保障运行维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应制定相对完善、切实可行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和规范,确定各项运维活动的标准流程和相关岗位设置等,使运维人员在制度和流程的规范和约束下协同操作。

二是以先进、成熟的运维管理平台为手段。通过建立统

一、集成、开放并可扩展的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对各类运维事件的全面采集、及时处理与合理分析,实现运行维护工作的智能化和高效率。

三是以高素质的运维服务队伍为保障。运维服务的顺利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运维服务人员,因此必须不断提高运维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才能有效利用技术手段和工具,做好各项运维工作

二、运维服务体系的总体架构

运维服务体系由运维服务制度、运维服务流程、运维服务组织、运维服务队伍、运维技术服务平台以及运行维护对象六部分组成,涉及制度、人、技术、对象四类因素。制度是规范运维管理工作的基本保障,也是流程建立的基础。运维服务组织中的相关人员遵照制度要求和标准化的流程,采用先进的运维管理平台对各类运维对象进行规范化的运行管理和技术操作。

三、运维服务体系建设内容

1.运维管理制度建设

总结现有的运维管理经验,相关运维标准,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统一制定运维管理制度和规范。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促进各项制度规范在数据中心的贯彻落实,从而建立起全辖统

一、规范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方式。同时,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也要确保各项制度的及时更新。制度体系内容要涵盖机房管理、网络管理、资产管理、主机和应用管理、存储和备份管理、技术服务管理、安全管理、文档管理以及人员管理等类别。各类制度具体内容因需要而定,如网络管理制度需覆盖网络的接入管理、用户管理、配置管理及网络日常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理等。安全管理制度需覆盖包括机房设施、网络、主机、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数据信息的安全管理、其他机密资源和人员的安全管理以及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等。 2.运维技术服务平台

运维技术服务平台由运维事件响应中心、运维管理系统、运维知识库和运维辅助分析系统构成。 3.运行维护管理流程

为加强对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运行维护体系高效、协调运行,应依据运维管理环节、管理内容、管理要求制定统一的运行维护工作流程,实现运行维护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自动化。通过建立运维管理流程,可以使日常的运维工作流程化,职责角色更加清晰,从而使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实现知识积累和知识管理,并可以帮助运维部门进行持续的服务改进,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运行维护流程包含的环节有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及配置管理。 (1)事件管理

所谓事件,是指发生的对IT体系某一环节运行造成影响的事件,包括系统崩溃、软件故障、任何影响用户业务操作和系统正常运作的故障、以及影响业务流程的情况,事件也包括一个用户的请求。

对日常性运维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即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平台自动发现并产生的告警事件)和由用户/维护人员报告的事件会转入事件管理流程。 (2)问题管理

问题是指导致事件产生的原因,许多事件往往是由同一个问题引起的。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已经处理的事件,经过回顾分析后,可能形成一个问题;②重大事件,虽然经过紧急处理恢复服务,但未找到根本原因,也形成一个问题;③对于趋势性事件的分析,并形成问题。

问题管理流程可以按照不同领域的问题(如网络、主机、中间件、数据库、应用等)由相关领域的技术支持专家来处理。原则上这些专家可以是二线支持专家,他们在负责接受来自一线支持人员的支持请求的同时,也负责对以往事件进行分析,找出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确定解决方案,消除这些根本原因,最终使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另一方面,也要从发生的事件中找出事件的发展趋势或潜在可能发生的问题,主动提供预防性措施,提高系统可靠性,降低运维成本。 问题管理流程着重于消除事件或减少事件发生,确定事件的根本原因,其流程如下:首先,定期分析事件,找出潜在问题,调查问题以找出其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变通方法或提出预防性措施,以消除产生原因,或在重发时使其影响力最小化。其次,记录解决方案、变通方法、预防性措施,根据需要添加到知识库中。再次,提出变更请求,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通过提出变更请求以对该方案进行测试和实施。最后,问题必须进行事后回顾以找出改进机会或总结预防性措施,包括改进事件监测、找出技能差距和文档资料改进等。 (3)变更管理

变更请求通常由于问题的解决方案中需要对生产环境进行某些改变而产生,变更请求来源于问题管理环节或由用户提交。变更管理通过一个单一的职能流程来控制和管理整个信息系统运行环境中的一切变更,范围可包括软件,硬件,网络设备和文档等的变更,其流程如下。

①由用户或问题管理环节的维护人员提出变更申请,由运维负责人检查和完善其内容,并进行风险等级、优先级的初步评估。

②通过分类,确定是否为重大变更、紧急变更,如果是常规变更请求,则由运维负责人安排实施;如果是风险等级为“重大”的变更请求,则应上报变更管理小组。

③根据特定的变更请求成立特定的变更管理小组,成员包括对该变更申请有批准权的人员、对该变更的评估和批准提供参考意见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评估内容包括变更的技术可行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对现有服务的影响、对资源的需求等。

④变更管理小组评估后决定是否批准变更申请。变更请求得到批准后,运维负责人安排相应资源进行变更的计划、测试,并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实施时间表,分配相应资源,通知请求人。

⑤相应岗位实施变更,运维负责人监视实施过程,并在必要时进行协调。

⑥定期回顾变更管理流程以提高效率和效能,在实施变更流程不久之后,可以进行第一次回顾,以确保流程得到正确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对发现的问题必须追根溯源并尽快解决,之后可以定期举行回顾。 (4)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是服务管理的一个核心流程,能确保应用系统及其运行环境中所有IT设备/系统及其配置信息得到有效完整的记录和维护,包括各IT设备/系统之间的物理和逻辑关系,从而为实现有效服务管理奠定基础。 配置管理流程着重于管理生产环境中所有必须控制的组成元素,并为其他相关流程(如事件管理等)提供信息,使这些流程更有效地运行,从而确保应用系统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其主要流程内容如下。

①识别和维护配置元素:确定需要进行配置管理的元素及所有必需的配置属性,并指明与生产环境中其他配置元素之间的关系。对配置管理数据库提供日常维护。

②配置状态汇总:根据需要定期产生配置管理报表,并能使相关人员进行相关配置的提取、查询,定期产生配置项的状态报告,并能反映配置项的版本和变动历史。

③审计和确认:定期审核全部或部分配置数据库中的配置项,确认其和物理环境的一致性,从而确保配置信息的完整性。

④计划、回顾和改进:定期制定计划(如半年),以明确下阶段配置管理工作;定期回顾流程和审核结果,找出需要改进的配置项。

⑤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配置管理数据库由配置识别活动来定义,配置识别活动不但要定义配置项,还需定义配置结构及配置项的相互关系。 4.运维项目管理流程

项目管理模块主要管理IT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从立项准备、立项、采购、实施、验收、收尾各个阶段的任务和参与人。从功能上理解项目管理类似于发布管理流程

(1)系统开发。

开发管理流程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标准化,特别是文档管理、测试和版本管理方面需加强。同时,加强开发计划管理,根据立项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需求调研,提出短期和长期的开发计划,并编写需求分析报告。根据需求分析报告对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包括经济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操作可行性分析三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编写可行性报告。根据需求分析报告进行系统设计,同时根据系统设计进行系统实施。

(2)系统测试。首先,应制定出详细的测试计划和方案及测试数据和测试案例,并形成测试大纲。其次,根据测试大纲对系统反复进行测试并做详细的测试记录。为确保系统的正确无误,应对系统进行实地试运行,试运行应选择多个环境且需求比较复杂的机构进行。

应比照设计方案对新应用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彻底测试和考核,并形成量化的运行报告。 (3)外部资源管理。外部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推动分行信息技术的发展重要因素,分行的外部资源主要包括设备供应商、软件供应商等。 5.运维知识库系统

运维知识经验的总结、维护和共享是提高员工运维技能水平、增强单位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把宝贵的经验教训从支持人员头脑逐步沉淀、固化的重要方式。知识维护既要鼓励员工积极提交知识,防止知识库变成“空库”;同时又要及时进行审核和维护,防止知识库变为“垃圾库”。

(1)知识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级运维支持人员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二是知识管理员总结、导入的经验。知识管理员研究、获取外部的知识和经验后,定期或随时整理这些知识,导入到知识库中,供所有用户共享。知识的获取、维护是信息网络管理员的重要职责之一。

(2)知识提交审核。各个系统管理员提交知识到知识库之后,需要经过知识管理员的审查、修正,才变为正式发布状态,以减少知识中的谬误和差错。知识管理员定期(每季度一次)检查所有的正式知识,逐条进行核实、修正和优化。修正和维护操作与审核新提交知识草案过程相同。

(3)知识检索和使用。在知识变为正式的发布状态之后,可以供各类用户随时检索引用。用户可以研究学习这些知识,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地检索。知识记录维护用户阅读次数和用户引用解决问题次数的计数器,引用和阅读次数越多,该知识的价值越大。 6.运行维护队伍建设

(1)队伍组建。针对目前信息系统IT资源现状以及对技术支持的需求,组成各类别维护人员的专家队伍,集中的开展运行维护工作。

(2)人员管理。对各级运行维护人员尤其是高级运行维护人员的管理,应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包括人员配置、职责划分、人才库建立、人员培训、人员考核、人员待遇等。通过科学的管理办法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级运行维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为做好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打好基础。

第5篇:IT运维服务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原来在企业中默默无闻的IT运维逐渐崛起,为广大信息系统集成企业的发展带来了福音。文章对IT运维服务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IT运维服务;信息系统集成;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文章对IT运维服务现状进行了介绍,对IT运维服务的优势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促进IT运维服务发展的有利条件进行了探讨。

二、IT运维服务现状分析

1.不同企业IT运维方式大不相同。由于不同地域,不同行业计算机应用发展水平不同,造成不同企业的管理模式大不相同,比如银行系统,由于计算机普及应用较早,地域分布较广,计算机应用及运维发展较快;而某些大型企业,由于管理者偏重主营产品,忽视在IT基础设施及应用系统上的投入,因而IT运维服务处于较低水平。

2.同一个企业IT运维方式也存在差别。同一企业,如果规模较大,二级单位较多,由于管理方式差别,运维模式也有较大不同。比如有些企业维护人员多,有些少,有些企业采用传统方式运维,有些企业则重视应

用先进的管理系统等,这些原因造成同一企业内部的差别。

三、IT运维服务的优势

目前,云计算和虚拟化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重新定义着IT系统构建方式和IT能力交付方式。在经济持续下行的趋势下,市场上的虚拟化技术迅速由概念层面转换到应用层面。在当前的中国市场,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逐步尝试服务器虚拟化的道路。由于很多企业只是热衷于虚拟机的部署,而没有系统地考虑虚拟机的管理问题,因此很多企业在部署了大量的虚拟机之后,遇到了严重的管理问题——系统构架越来越庞大、业务运行负担不断增加、作业流程越来越难以监控。

其次,由于早期采用服务器虚拟化的用户主要是大型企业,但如今中小企业在升级或者部署新的服务器时,不少都将虚拟化列为必选的设计范畴。随着中小企业开始大规模加入到服务器虚拟化的行列中,由于缺乏规范的IT管理规范,部署在虚拟服务器上的技术将会影响现有的基础架构管理工具和日常运营流程。很多IT运维的新问题接踵而至。

在虚拟化环境下如何提高机房管理的安全性、高效性,成为各企业日益突出的工作重心,而KVM集中远程控制解决方案无疑是一套有效的管理手段。KVM技术是虚拟化技术演变过程中的最新动向,该技术使得服务器在不同用户之间的分享变得更为轻松和高效,并利用Linux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为Linux和Windows运作负载提供企业级的,同时兼具成本效益的虚拟机管理平台。

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不仅成为了虚拟化的先行者,还尝试了KVM管理技术。为了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决定将工作负荷从物理服务器转换至虚拟机。作为生产系统的一部分,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手机银行系统大胆地使用了虚拟化平台。这套手机银行系统是全国农信系统的一个共享平台,由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承建,服务于全国农信系统的各个成员单位。通过在IBMB1adeCenter平台上采用RedHat企业虚拟化解决方案,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充分利用系统资源向全国31个农村信用合作社提供支付与清算服务,支持他们的快速成长。

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运行保障部总经理助理姚春杨表示:“使用包括KVM技术的虚拟化解决方案,彻底解决了我们以前开发、测试等多套环境在一套系统下使用所造成的互相干扰情况,既提高了项目开发速度和质量,同时又降低了项目管理难度,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而且灵活性大增。

四、促进IT运维服务发展的有利条件 1.标准出台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在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信息化基础建设初级阶段的完成,使企业对IT运维服务的需求急剧提升,旨在保证企业IT系统稳定运行,助其发挥极大效益的IT运维服务迎来了发展机遇。不过,由于整个市场缺乏统一标准与规范,用户无法明确传递服务需求,也不能清晰衡量定义服务价值和质量,再加上服务商服务水平良莠不齐,极大制约了我国的IT服务产业的发展。因此,国家出台IT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势在必行。

2009年4月23日,为规范和引导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在京成立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

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信息系统建设、信息技术运维、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信息技术治理、软件即服务(SaaS)、软件应用服务等方面的标准需求,研究并建立我国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体系,制定信息技术服务领域的相关标准。

据悉,此次标准制定工作在借鉴ISO20000、ITIL等国际标准和规范的同时,还结合了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提出了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体系。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表示,在我国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出台后,他们可能会借鉴我国的标准。这是国际对我国即将出台的信息技术服务标准的高度认同。

2.IT运维服务标准或打头阵

在系统集成资质十周年大会上,《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白皮书》(第一版)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IT服务标准进入了标准出台前的准备阶段,信息技术服务业标准缺乏的局面将逐步改善。 据悉,用户呼声最高,进展颇为顺利的IT运维服务标准或有可能率先推广认证。此次IT运维服务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牵头,神州数码集成服务SBU作为运维专业组组长单位,组织相关国内龙头企业及产学研用多方编写制定。该标准围绕用户和服务商在运维服务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从IT运维服务组织准入条件和相应能力,交付管理、服务响应、数据中心规范、桌面及外围设备规范等方面着手展开。用户可参照标准选择和评价服务商的IT运维服务能力及水平,明确服务内容和价值,确保服务满足自身IT运维服务需求。

五、加强企业IT运维服务的措施 1.着力提高信息服务能力

以电子政务平台为基础,以强大的运维技术团队为支撑,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具有表现形式多样、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为业务部门和人员量身定制电子政务工具、展示或传播业务信息、提高业务效果和工作效率,让业务人员切身感受到应用电子政务给业务工作带来的便捷和效率的提高。

2.建立电子政务培训机制

建立电子政务培训机制,加速信息与业务融合过程的技能培训,对提高业务工作效率和效果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通过有组织的培训和个性化的引导,提高业务人员对电子政务应用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帮助业务人员更有效地驾驭信息系统,变被动使用为主动应用,对促进信息与业务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3.构建电子政务考核体系

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考核管理机制,通过行政管理手段为电子政务与业务融合提供必要的机制保障。考核电子政务信息数据录入不真实、不准确的问题,促进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和实效性;考核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提高和加强信息安全意识。

4.形成螺旋上升发展态势 通过电子政务工作人员贴身服务机制,运维工程师与业务人员密切接触,深入了解业务实际工作流程,并将其整理转化为新的业务需求,为下一阶段的规模性开发建设积累经验,形成螺旋式上升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

结束语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企业对于IT运维服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这也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因此,信息系统集成企业应该在IT运维服务下更多的功夫才行,不要错过这个商机。

参考文献

[1]章斌.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基础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刘向晖译.IT管理框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王仰富,刘继承.中国企业的IT治理之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第6篇:运维服务质量保障措施

XX公司作为一家致力于为行业客户提供专业数字化应用与技术服务的综合型IT企业,主要业务主要涉及移动互联网应用、云计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软件设计开发与维护、物联网应用、数字化教育、数字化校园、安防监控、智能化、IT运维服务等多个领域。凭借自身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及良好的商业信誉,恒峰公司通过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广东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服务资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二级资质认证,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双软企业认定,广东省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维修资格一级认证,ISO9001:2008国际质量认证,ISO 20000IT服务管理体系认证,国际软件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L3级认证,广州地区信息行业诚信企业,并且“网上阅卷系统”、“网上报名系统”、“教学质量分析系统”、“学籍管理”、“手机信息发布”、“扫描识别”等二十七个应用软件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自主知识产权证书。

为了保证客户能得到有质量保障的运维服务,我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服务制度和拥有专业的运维服务团队。我公司整合运维服务资源,规范运维行为,确保服务质效,形成统一管理、集约高效的一体化运维服务质量保障体系,从而保障客户购买的产品或服务能安全、稳定、高效、持续的运行。

1、服务目标

保证用户现有的信息系统的正常动作,降低整体管理成本,提高网络信息系统的整体水平。同时根据日常维护的数据和记录,提供用户信息系统的整体建设规划和建议,更好的为用户的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服务关键指标建设

运行维护服务所涉及到的核心能力参数,在本部分中主要体现在人员、资源、技术、过程四个方面。我方将从以上四个指标出发作为我方运行维护服务能力的有力证明。

2.1 人员

目的

确保提供运行维护服务的人员具备应有的能力。

为保证故障响应、解决问题和交付结果可控,我方会在人员管理、岗位结构和人员的知识、技能、经验、安全意识等方面达到应有的水平。

人员管理 我方从以下方面着手人员的管理: a) 人员储备

建立与运行维护服务相关的人员储备计划和机制,确保有足够的人员,以满足与需方约定的当前和未来的运行维护服务需求。

b) 人员培训

建立与运行维护服务相关的培训体系或机制,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识别培训要求,并提供及时和有效的培训。

c) 绩效考核

建立与运行维护服务相关的绩效考核体系或机制,并能够有效组织实施。 岗位结构

有专职团队负责运行维护服务的工作,对运行维护服务中的不同角色有明确分工和职责定义,为了保障运行维护服务交付的顺利实施,需方也应提供必要的接口。

一个完整的运行维护服务团队应包括管理、技术支持、操作等主要岗位: a) 管理岗职责:

1) 在运行维护服务中负责管理运行维护服务;

2) 与需方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准确地将需方的需求传递到运行维护服务团队; 3) 规划、检查运行维护服务的各个过程,对运行维护服务能力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范围、过程、信息安全和成果负责。

b) 技术支持岗职责:

1) 在运行维护服务中负责技术支持,包括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开发、硬件、集成、信息安全等;

2) 对运行维护服务过程中的请求、事件和问题做出响应,保障信息安全并对处理结果负责。

c) 操作岗职责:

1) 在运行维护服务中负责日常操作的实施;

2) 根据规范和手册,执行运行维护服务各过程,并对其执行结果负责。 知识

保证服务人员在学历教育基础上具备运行维护服务相关知识,包括: a) 基础知识

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基本知识。 b) 专业知识

从事运行维护服务所必备的知识,具有较为系统的内容体系和知识范围。如网络技术人员应具备网络专业整体的内容体系和知识。

c) 综合知识

与运行维护服务相关的组织和行业知识。 技能

在运行维护服务过程中关注运行维护服务人员的技能,包括: a) 确定运行维护服务人员在运行维护服务中所必备的能力; b) 要求运行维护服务人员具备从事相关运行维护服务的资格; c) 特殊环境运行维护服务人员应具备相关资格。 经验

在运行维护服务过程中关注运行维护服务人员的经验,包括: a) 运行维护服务人员具备所从事运行维护服务活动的经验; b) 具备一定的从事运行维护服务活动的经验。

2.2 资源

目的

具备提供足够资源的能力,以满足与需方约定的及需方未来的运行维护服务需求。 运行维护工具

使用有效工具实施和管理运行维护服务,包括:

a) 监控工具,对运行维护服务对象进行数据的采集和监控,评估可能导致运行维护服务对象故障的因素;

b) 过程管理工具,按照商定的SLA管理运行维护服务的交付过程,过程管理工具宜包括日常运行维护管理、记录、测量、监督和评估等功能;

c) 专用工具,根据服务要求配备的安全工具和用于特殊要求的工具。

服务台

使用有效手段和方法受理需方的运行维护服务请求,及时跟踪服务请求的处理进展,确保实现SLA要求,包括:

a) 设置专门的沟通渠道作为与需方的联络点,沟通渠道可以是热线电话、传真、网站、电子邮箱等; b) 设定专人负责服务请求的处理; c) 针对沟通渠道整合服务过程,建立管理制度,包括服务请求的接收、记录、跟踪和反馈等机制,以及日常工作的监督和考核。

备件库

具备并有效管理运行维护服务活动所需的备件资源,为所运行维护的设备或系统提供备件服务,按照SLA要求恢复设备或系统的正常运行。

对备件库的管理包括:

a) 备件响应方式和级别定义,能够满足SLA所约定的备件支持;

b) 备件供应商管理:能够规范备件的采购过程,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和评价; c) 备件出入库管理:能够对入库备件进行标识,规范备件的使用和核销,备件物品的帐务管理;

d) 备件可用性管理:能够定期对备件状态进行检测,以确保其功能满足运行维护需求。 知识库

具备运行维护服务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以保证在整个组织内收集、共享、重复使用所积累的知识和信息,包括:

a) 针对常见问题的描述、分析和解决方法建立知识库; b) 确保整个组织内的知识是可用的、可共享的; c) 选择一种合适的知识管理策略;

d) 知识库具备知识的添加、更新和查询功能;

e) 针对知识管理要求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进行知识生命周期管理。

2.3 技术

目的

确保供方具备与运行维护服务策划相适应的技术和手段。

在运行维护服务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问题(如硬件故障)、风险(如安全漏洞)以及新技术和前沿技术应用所提出的新要求,我方会根据需方要求或技术发展趋势,具备发现和解决问题、风险控制、技术储备以及研发、应用新技术和前沿技术的能力。

技术储备

a) 根据业务和市场分析,制定研发规划,包括新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应用、技术储备等; b) 配备与规划相适应的研发环境; c) 配备与规划相适应的研发队伍。

发现问题的相关技术 a) 具有信息采集和监控的手段; b) 具有诊断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相关的技术 a) 解决问题的技术指标或标准; b) 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手册; c) 测试环境、测试标准和方法。

2.4 过程

为了确保客户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我方会建立以下的服务管理能力并发挥其效能,具体如下:

a) 服务级别管理; b) 服务报告; c) 事件管理;

d) 问题管理; e) 配置管理; f) 变更管理;

g) 发布管理; h) 信息安全管理。 服务级别管理

确保通过定义、签订和管理SLA,满足需方对服务质量的要求。 a) 建立服务目录; b) 与需方签订SLA; c) 等;

d) 在SLA评估后制定改进内容及改进措施。 关键指标

服务级别的关键指标包括: a) 服务目录定义的完整性; 根据需方的考核评估要求,建立SLA考核自评估机制,包括SLA完成情况、达成率b) 签订SLA文件的规范性; c) SLA考核评估机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服务报告

通过及时、准确、可靠的报告与需方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为双方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a) 与服务报告过程一致的活动,包括建立、审批、分发、归档等; b) 服务报告计划,包括提交方式、时间、需方接收对象等; c) 服务报告模板,包括格式、提纲等。

事件管理

确保具有检测事件、尽快解决事件的能力。我方根据事件管理的过程建立:

a) 与事件管理过程一致的活动,包括事件受理、分类和初步支持、调查和诊断、解决、进展监控与跟踪、关闭等;

b) 事件分类、分级机制; c) 事件升级机制;

d) 满意度调查机制;

e) 事件解决评估机制,包括事件解决率、事件平均解决时间等。 问题管理

通过识别引起事件的原因并解决问题,预防同类事件重复发生。我方会根据问题管理的过程建立:

a) 与问题管理过程一致的活动,包括问题建立、分类、调查和诊断、解决、关闭等; b) 问题分类管理机制,包括问题的影响范围、重要程度、紧急程度并确定优先级; c) 问题导入知识库机制;

d) 问题解决评估机制,包括问题解决率、问题平均解决时间等。 配置管理

运行维护服务对象的必要记录,并保证配置数据的可靠性和时效性,关联支持其他服务过程。我方会根据配置管理的过程要求建立:

a) 与配置管理过程一致的活动,包括识别、记录、更新和审核等; b) 配置数据库管理机制; c) 配置项审核机制。

变更管理

通过管理、控制变更的过程,确保变更有序实施。我方会根据变更管理的过程建立: a) 建立与变更管理过程一致的活动,包括请求、评估、审核、实施、确认和回顾等; b) 建立变更类型和范围的管理机制; c) 对变更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未经批准变更数量及占比、不同类型的变更数量及占比、不成功的变更数量及占比、取消的变更数量及占比、变更关联的配置数。

发布管理

为确保一个或多个变更的成功导入,我方会根据发布管理的过程建立: a) 建立与发布管理过程一致的活动,包括规划、设计、建设、配置和测试等; b) 建立发布类型和范围的管理机制; c) 制定完整的方案,包括发布计划、回退方案、发布记录等;

d) 对发布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发布成功率、发布及时率、是否更新配置管理数据库等。

信息安全管理

我方会建立运行维护服务过程中的信息安全管理过程:

a) 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满足需方对运行维护服务过程的信息安全需求和供方本身信息安全需求;

b) 建立与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一致的活动,包括识别、评估、处置和改进等。

3、运维服务相关支持计划说明 3.1 运维服务体系说明

为更好的执行项目的服务工作。我公司建立基于ISO/IEC20000IT服务管理体系的流程化管理,并予以文档化。推进“计划、实施、监控、评审和改进服务交付和管理”,持续改造完善服务流程,持续优化不断提高效率,打造专业服务团队。

XX公司致力于在IT服务领域做出业界领先的业绩,基于过去自身长期的IT服务实践的经验,在学习参考ITIL最佳实践理论的同时,遵循ISO/IEC20000标准的要求,来建立和实施标准化的IT服务管理体系,达到以合适的成本向客户提供稳定一贯服务质量。

3.2 运维服务流程

为项目的服务工作能严谨科学的执行,我们制订了贯穿整个维护过程的服务流程,这个流程将是服务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有效的将人力和事件融合到流程中,用流程贯穿整个过程,将有效的提高服务质量。针对项目,我方将采用以下流程,并固化到服务台中,以更好地提供服务,保障项目服务水平达到项目要求,流程图包括: 服务台及现场服务流程图 应急服务流程图 健康检查服务流程图 第三方服务流程图 其他服务流程图  服务台及现场服务流程图

为保证现场服务实施的质量能够稳定并不断有所提升,保障客户需求能够得到有效满足,保障现场服务实施团队为客户提供统

一、标准化的服务支持,并为客户设立专门的客户服务专员,对进行全程跟踪,提升服务实施专业性,制定服务流程: 服务台及现场服务流程图用户服务台技术支持服务经理1.提出服务需求2.受理并记录服务请求服务受理3.事件分类4.远程解决现场服务未解决未解决服务处理解决派发现场服务单解决服务升级服务支持5.满意度回访解决遗留问题有无原因调查及诊断服务支持服务结束结束  应急服务流程图

建立应急服务流程,主要是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设计应急的方案,以控制和规避突发事件带来的集中性风险,从而降低设备集中性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制定以下流程图:

应急机制处理流程图用户提出服务需求受理并记录服务需求工程师分析故障联系处理结果携带配件现场处理未解决驻厂经理沟通用户负责人报告故障进度、结果项目经理解决报告总经理录入后台数据库提供故障技术报告结束 健康检查服务流程图

监控检查服务过程包括5个阶段:准备阶段,现场交流与采集阶段,巡检问题现场处理阶段,技术交流与培训阶段,数据分析处理与报告生成阶段。基本流程参见下图:

开始客户联系人准备阶段健康检查计划相关设备表现场交流与采集阶段采集数据访谈信息采集数据健康检查问题现场处理阶段硬件处理流程软件处理流程访谈信息采集数据问题处理信息技术交流与培训阶段日常维护说明健康检查服务报告访谈信息采集数据问题处理信息数据分析处理报告生成阶段健康检查总结报告结束公司后台数据库 第三方服务流程图

流程中制定了需要第三方实施厂商配合完成的工作内容和进度的相关要求。

第三方服务流程图服务需求受理并记录服务需求是否需第三方服务Y联系第三方供应商N解决工程师现场修复第三方工程师现场处理未解决满意度回访提供解决方案厂商技术支持结束  其他服务流程图

为了更好的监控服务过程,同时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降低项目实施风险,我方在进行服务内容以外的操作(例如系统在巡检时可能需要对设备箱进行操作)时,必须取得甲方同意后方可进行操作,现制定以下流程:

其他服务流程图用户提出服务需求记录和分析用户需求工程师现场检测与处理处理结果同意执行方案提供可行性方案解决项目经理征求用户同意用户需求负责人同意录入公司后台数据库结束 3.3 运维服务方式

为了保证项目所有软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我方提供了灵活的服务方式,可以充分满足项目的需求,服务方式有以下几种:

服务台——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请求受理、任务分派、意见受理、客户服务专员快速通道、服务查询等服务。

远程支持服务――为终端用户提供远程技术维护服务。

现场服务――为远程未能解决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现场维护服务。  服务台

延伸了服务的范围,使业务流程与服务实施相结合,服务台人员对所有用户提交的服务请求、故障和问题等在服务系统进行记录、分派等操作,服务台提供以下的服务:

对问询服务电话实时应答 直接处理简单的请求和投诉 记录事件/服务请求到服务管理系统 对所有事件进行初始化分析和设计解决方案 首先尝试解决事件再寻求二线支持 对所有事件监控与升级管理 提交服务管理报告

 远程支持服务

我方为甲方提供远程支持与协助服务,由远程技术支持工程师负责对终端客户的服务请求进行解答、指导和远程操作。

电话支持

通过电话的方式协助用户完成设备故障排查、优化配置等工作。

邮件支持

提供技术支持邮箱,可以通过邮件沟通,解决用户邮件咨询的问题。

远程软件支持

通过远程协助软件,运用远程直接访问的方式,远程协助用户操作并解决问题。  现场服务

我方将按事件处理的流程,分派专业的技术工程师到现场提供服务。现场服务工程师必须严格履行合同中的各项指标承诺,为提供项目的软硬件安装、配置、调试、维护等服务,对故障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及系统硬件、系统软件及网络中断的维护巡检工作。 3.4 服务质量监控

在所有服务实施过程中,服务工程师均需如实填写详细服务记录,并由客户签署意见后,提交公司备案。

3.5 服务文档

 日常监控记录

按照设定的监控时间,分时段记录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异常状况分析,及备案解决情况。  故障报告

记录与故障有关详细情况,包括:故障提交人、部门或公司、故障现象、解决方案等。  系统性能报告

记录系统性能情况,如:设备Ip地址,CPU、内存、存储等运行状况。以及第三方软件系统运行状况。

 业务处理成功率分析报告

对业务处理成功率进行分析,包括发生数据,成功/失败接收数据,原因情况。  备用设备与零件管理

按约定的比例配置成套备用设备与备用零件,设立服务中心备品备件库: 1) 备品备件库由服务部统一管理;

2) 服务中心备品备件库由服务中心统一管理;

3) 服务中心建立专门的备用设备与零件保管规定,由行政助理负责管理; 4) 服务中心建立专门的备用设备与零件使用与审核制度,并严格执行;

5) 服务中心建立备用设备与零件使用档案,随时记录所有备用设备与零件使用记录。 6) 服务中心每月统计备用设备与零件使用与库存情况,形成备用设备与零件使用情况报告,经理确认后,传真到公司。

7) 公司根据服务中心上报的备用设备与零件库存情况,每月一次进行补充,保证服务中心始终保存规定的库存备件。

 建立档案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最终用户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我们为最终用户建立一份详细的档案。

第7篇:运维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确保公司提供的运维服务满足客户所需的服务质量,寻找公司服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为服务改进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目标和方向,保证组织的服务质量稳定可控并持续提升,特制订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过程适用于运维服务实施全过程的检查与审计。

3 职责 3.1 公司高层

(1)负责审批年度服务管理计划。

(2)定期对服务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对服务实施过程的改进进行审批。

(3)负责公司运维服务体系的管理评审,以确保运维服务能力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3.2 质量管理部

(1)负责公司运维服务体系的定期内部评审,对内审中不达标项的处理进行跟踪记录。

(2)负责运维服务的组织级质量保证。 (3)对公司运维服务业务的质量进行监控。 (4)负责组织级客户满意度的调查。 (5)负责改进措施的监督及检查。

3.3 技术服务中心

(1)全面管理公司运维服务业务,负责制定总体的服务质量管理计划。 (2)监控运维服务质量, 定期组织质量分析会议,对运维业务开展情况进行评估。

(3)对重大投诉进行原因分析、处理和回访。 (4)对每年运维服务报告进行审查。

3.4 运维服务部

(1)负责对所管辖的业务质量计划的制定。

(2)负责对所管辖的业务进行质量控制,对质量管理部和服务台提供的客户服务质量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

(3)定期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 (4)跟踪客户投诉的处理过程。

(5)定期编写总结报告,持续改进完善维护服务能力和质量。

3.5 服务台

(1)负责监控服务的处理过程。 (2)对每个处理事件进行客户回访。

(3)接收和处理客户投诉,重要的客户投诉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处理。

(4)负责保证备品备件供应的及时性和完好性。 (5)负责服务数据的统计,并报送给相关部门。

3.6 运维服务人员

包括项目经理、技术支持工程师、现场工程师等相关人员,按照运维岗位职责的要求、工作流程及质量要求,实施具体运维服务任务,并将过程形成记录。

4 质量管理内容 4.1 高层的质量管理活动

(1)制定管控指标:根据市场情况、技术发展和公司自身变化,制定并周期性的评审公司运维业务的方针策略和目标,评审服务目录、管控目标,评审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

(2)管理评审:管理评审的目的是通过对公司服务体系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确定公司服务体系的改进方向。

(3)服务改进规划:根据市场情况、技术发展和公司自身变化,周期性

3 的评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评估批准整改措施;评审现有流程执行的差距和改进措施,更好地适应服务需求;通过服务改进管理,提高运维服务工作的适应性和管理水平。

4.2 质量管理部的质量管理活动

(1)组织级质量月报:通过定期或事件触发地收集组织内所有服务项目的质量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质量月报,并送达到组织内所有相关人员(包括高层管理人员)。

(2)服务质量管控指标的分析:通过阶段性(月度、季度)的服务工作总结,对公司服务业务发展过程的问题和偏差做出有效评估,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内审和管理评审:公司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每年一到两次的内审和每年一次的管理评审,来评价公司的运维服务能力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4)客户满意度调查:公司质量管理部负责每年一次对客户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对相关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对重大质量问题进行跟踪和督促。

4.3 运维部门的质量管理活动

(1)签订服务协议:运维服务部门经理协助销售部门与客户签订服务级别协议SLA(或包SLA服务合同)。

(2)质量计划:运维服务部门经理或项目经理制定服务项目的质量保证计划,以确保服务目标的实现,服务风险的降低。

(3)服务执行:从项目开始实施至结束,项目经理监督、控制服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事件、配置、变更、发布、信息安全,按合同要求形成服务报告,在报告中详细列明SLA达成情况。服务台管理员及时回访客户,调查服务满意度。

(4)质量分析:运维服务部门经理对本部门的各项目质量进行管理,包括数据统计、分析、预警、跟踪。检查各项运维服务指标达成情况,并与SLA的要求进行对比,对未达标项提出改进措施,形成项目质量分析报告。

(5)质量改进:由技术服务中心总经理组织相关人员,通过阶段性(月度、季度)的服务工作总结,对公司服务业务发展过程的问题和偏差做出有效评估,并进行调整和优化,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并根据客户的意见或建议进行改进,保证年度运维服务目标的实现。

5 运维服务质量管理要求 5.1 客户满意度调查要求

(1)客户满意度调查工作由服务台和公司质量管理部完成,其中,服务台负责项目级客户满意度调查,质量管理部负责公司级客户满意度调查。

(2)项目级的客户满意度调查是对每个已解决的事件在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确认工程师是否成功解决问题,了解客户对处理结果的满意度。

(3) 公司级客户满意度调查应每年最少进行一次,采用问卷填写,客户满意度调查内容必须与SLA(或服务合同)内容相一致,应注意调查样本的比例及覆盖范围,以降低抽样的风险。

5 5.2 项目的质量管理要求

(1)项目经理必须严格按照SLA(或服务合同)的要求,为客户提供运维服务。同时及时监控服务过程,以确保达到SLA的要求。并定期向客户和部门总经理提交服务报告。

(2)服务台管理人员及时对已完成的项目进行客户回访,以获取客户的满意度评价,同时形成满意度报告提交给部门总经理。

(3)服务台经理根据SLA(或服务合同)制定指标体系,按月进行指标统计,形成质量报告,报送给相关部门及项目经理。

(4)运维部门经理每月须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回顾和总结月度质量计划完成情况,提出下阶段的改进措施,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指标考核。

5.3 体系的质量管理要求

5.3.1内审要求

(1)内审要求每年度执行一到两次,安排在每年年中、年底进行,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策划审核频次。由IT运维质量部来负责组织内审计划、实施和报告,但必须得到管理者代表的批准。

(2)内审的范围是运维服务涉及的所有部门,包括运维服务的主要实施部门和支持部门。内审要对GB/T 28827.1-2012中人员、资源、技术和过程都进行审核。

(3)内审需要制订内审计划、检查表,内审员在审核过程中要详细记录审核内容;审核完成后需要对不合格项进行整改;编写内审报告。 5.3.2管理评审要求

(1)管理评审要求每年必须执行一次,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实施。 (2)管理评审的参加人员要包括:公司领导、管理者代表、各运维服务部门的负责人、质量部负责人、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财务部负责人、运维管理体系负责人、技术研发负责人、行政负责人等。

(3)管理评审的主要内容为:年度能力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汇报、各项KPI的完成情况、客户满意度调查汇报、各运维服务部门的工作汇报、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内审报告、客户投诉报告、持续改进情况等。

3.2.4 管理评审需要先制定管理评审计划,收集相关材料,根据管理评审结果制定管理评审报告,如果在管理评审上发现问题,需要对问题进行跟踪、

6 相关文件

《月度总结报告》 《内部审核报告》 《管理评审报告》 《客户满意度调查表》

7 支持规程

 运维服务实施方案  服务能力管理改进计划  服务级别管理程序  服务报告管理程序

7  事件管理程序  问题管理程序  配置管理程序  变更管理程序  发布管理程序  信息安全管理程序  知识库管理程序  备品备件管理规定  客户沟通机制

上一篇:脱硫塔选型与设计下一篇:加强学习是提升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