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2022-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名师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什么是周长(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及简析】:教材44-45页(周长的认识)

《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内容,是新课标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与测量"的内容。在

一、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此外,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周长也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主要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边线、一周、封闭"这些词,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 【课前预设】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本课我准备采用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实际这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本课我打算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践探索,理解新知;操作实践,巩固新知;实践训练,深化新知;归纳总结,完善认识五个环节,通过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量一量、围一围;想一想、算一算、练一练;说一说这些活动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具】

1、电脑课件、展示台

2、学具袋(光盘、直尺、细绳子或皮卷尺、水彩笔、树叶、作业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大树爷爷告诉我:小蚂蚁特别喜欢练长跑,瞧!一只蚂蚁把一片漂亮的树叶当作运动场,它正准备沿着树叶的边跑一周,你觉得它应该怎么跑?(现在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跑的?)根据学生看蚂蚁爬过树叶的动画,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提示: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我们再看看是不是这样跑的。小蚂蚁爬过一周的长度是树叶的什么呢?

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周长的认识) 【设计意图】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枯燥的空间与图形的数学内容还不是很感兴趣,所以通过一个童话故事引入新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二、实践探索,理解新知

1、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感知周长

(1)课件出示各种封闭与不封闭图形,问:哪些图形是有周长的? (2)画几个自己喜欢的封闭图形。

(3)展示学生作品,并指出图形周长,进一步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体验周长 (1)描一描

A、课件出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周长

B、描一描光碟的边线,问光碟的内部线是它的周长吗? (2)摸一摸(44页摸一摸)

让学生用手分别摸一摸数学课本封面的边线及文具盒面的边线,与同桌交流认识周长 (3)走一走

怎样走才是教室的周长?怎样走才是操场的周长?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以及各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中循循渐进的掌握知识。

三、操作实践,巩固新知

1、量一量(44页实践活动) (1)测量自己的腰围与头围

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量出结果并记录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测量过程; (2)测量树叶的周长

自选测量工具,测量树叶周长,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方法

2、围一围(45页第1题)

让学生描出图形的周长,结合课件让学生知道可以有不同的起点,但是只能描一周,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 【设计意图】

让学生与同学合作量一量身边的一些物体的周长,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实践训练,深化新知。

1、想一想

如果要知道三角形的周长应该怎样量?四边形呢?为什么?

2、算一算(45页第2题)

课件出示几幅图形,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活动,鼓励学生用多种计算方法正确算出图形的周长

3、练一练(45页第3题)

运用课件,通过测量、移动的方法,直观的比较两组图形的周长,从而深化知识 【设计意图】

练习题由易到难,从基础题到拔高题,层层深入,这样既顾及到全班好中差三个层面的学生,又为尖子生补充了"营养"。

五、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小就能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与整理,并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板书】

什么是周长(周长的认识) 封闭平面图形

绕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边线 一周

【反思】

《什么是周长》是一节帮助学生建立周长概念的一节课,这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认识平面图形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为后面的测量周长,计算周长以及周长的应用做好铺垫。同时也为日后学习面积的相关知识,区分周长与面积的概念打好伏笔。基于以上的认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两点:

(一)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周长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重点放在让学生亲身感悟。首先我通过蚂蚁爬树叶的情境让学生看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通过对"一周"的强调初现周长概念。再让学生通过比、画、摸、走、描几种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周长都是沿着图形的"边线"进行的,也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充分感受"封闭平面图形"、"一周"、"长度"这三个关键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形的周长,从而抽象出周长的概念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我知道仅靠以上的体验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我接着让学生围一围、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练一练来加深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整节课我都注重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有效的活动中全方位的感受、探索周长的含义。

(二)在练习中让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得到升华。

数学课堂离不开练习,而有梯度的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而且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因此我在最后的练习题中设计了这样两道题:第一道题是把一个长方形分成甲、乙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为什么?第二道题是比较一组中几种图形的周长是不是一样长?学生回答之后我总结出:"周长一样的图形大小(面积)不一定相等;反之,大小不同的图形周长可能一样。"

第2篇:《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周长。

3、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数学思考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问题解决

明白学习周长的必要性,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周长。

情感态度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周长的含义,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具:

课件、树叶、碟片、扑克牌、直尺、彩线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孩子们,大家好,老师有一个消息要告诉大家,蚂蚁家族要举办一场运动会,邀请小朋友们去观看,你们想去吗?不过想去的话是需要入场券的,看大屏幕,答出这些题你就有入场券了。(出示口算题找同学回答)

孩子们,你们很棒,取得了观看运动会的入场券,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看这只小蚂蚁把一片漂亮的树叶当做了运动场,请注意观察它在树叶上做了什么?是怎样做的?(课件出示小蚂蚁围绕树叶爬了一周的情景)

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观察后看出: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了一圈。

小蚂蚁从哪里出发又回到了哪里。

孩子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小蚂蚁有一句话要告诉我们:我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叫做树叶的周长。

师拿出一片树叶,根据小蚂蚁的话谁能指一指这片树叶的周长?(根据学生指的情况强调从一点出发再回到这点)

像这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周长

(1)、刚才我们对周长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看这幅图你能指出出它的周长吗?

(学生指,教师展示并进一步明确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孩子们做的很棒!看看下面这幅图你能指出它的周长吗?(出示正方形,找学生指出周长)

师总结:是啊,无论从哪一点开始,只要绕图形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师:孩子们,我们最亲密的伙伴------数学书,它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边指边说出它的周长吗?同桌相互说一说。孩子们说得可认真了,谁愿意站起来给全班的同学们演示一下。(声音真响亮,说得很准确)对,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课件显示)孩子们,举起数学书,咱们一起来一边说一边指出它的周长。(老师领着说)

(3)、(举起手中的三角形)这是什么形状?你能说出它的周长吗?学生描、说。

2、描周长。

大家做得很好,下面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孩子们请看,这些平面图形,老师描出了它们的周长,老师描的对吗?

(进一步明确描周长时的注意事项。)

刚才孩子们已经找到了不同图形的周长,那你能一笔描出不同图形的周长吗?请孩子们上台试一试。我们看看他们描得对吗?

小结:原来必须要一周的长度才是它的周长。

3、理解封闭。

孩子们真棒,那老师要考考你们了,下面这个图形你能找出它的周长吗?为什么没有?和之前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生:有个缺口、不能从起点饶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

师:不能从起点绕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没有封闭,所以这个图形没有周长。前面的这些图形都是封闭的,因此它们才有周长,为了让周长的概念更完整更清楚,我们在这前面加两个字------封闭。(板书)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孩子们读得真响亮,现在请孩子们来找找,下面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4、师:其实图形的周长指的就是它一周的长度,也就是它所有边长度的总和。所以,量周长要用什么单位?(长度单位)

三、探究求周长的方法。

孩子们已经能找出一个封闭图形的周长,那你能量一量、算一算封闭图形的周长吗?

现在每个小组坐好,课前老师发给小组长的学具拿出来,每个小组都有两个物体,碟片和扑克牌,请你们先找出他们的周长,然后用手里的工具去量一量、算一算。

汇报,你们测量碟片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1:用绳子围出它的周长,再量出绳子的长度。

测量扑克牌用的什么方法。

生1:用直尺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生2、量出两条边的长度,就知道对边了,然后再加起来。

小结:通过刚才的结论我们发现:如果物体的边是直的,我们可以直接用直尺来量,如果物体的边是弯曲的,我们就用绳子围出它的周长,再量出绳子的长度就可以了。

五、拓展运用。

孩子们,刚才小蚂蚁又传来了一个消息,由于参观的人太多,前排的座位只能留给聪明的人,我们一起去智慧小屋看看吧!(课件出示智慧小屋的练习题)

六: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孩子们,周长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我们买裤子,要知道腰围,也就是腰的周长。我们操场上的围栏的长度就是操场的周长,孩子们,课后去我们的身边找一找,看那些地方还用到了周长的知识。

七、课下小实践

老师留了这样一个小实践的题,大家一定要认真去做呦!

第3篇: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刘春英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渗透化曲为直、平移的数学思想。

3、 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和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细线、直尺、皮尺、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楼梯形、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理解周长

(一)感受一周

1、2008年是奥运年,小蚂蚁和小瓢虫也在做运动呢!(出示课件)

2、仔细观察,两只小动物沿树叶爬行的路线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一周。

3、请学生摸一摸树叶的一周,教师强调起点在哪终点也就在那。

(二)感受周长的长度

1、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课桌面的一周,告诉学生像数学书封面的一周的长度、课桌面一周长度在数学上有个名字叫做周长。板书(周长)

2、比较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和课桌面的周长有什么不同?今天这节课和老师一起来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认识)

(三)感受封闭图形 揭示周长的概念

1、图形王国里今天来了一些好朋友,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

2、通过学生观察后,师告诉学生什么是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

3、让学生描一描自己喜欢的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活动结束后告诉学生刚才描的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师板书周长的概念。)

4、让学生齐读周长的概念。

5、师举例说明:像月牙形一周的长度就是月牙形的周长,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四)巩固周长

找一找数学练习本的周长、板凳面的周长在哪?找到后摸一摸。

二、合作探究

计算周长

(一)设疑激趣

1、出示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楼梯形提问“你认识谁?”

2、让学生估一估哪个图形周长长?

3、当学生想法不一时,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

(二)小组活动

测量周长

1、出示活动要求,学生观看。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指导。

3、汇报交流 教师评价。

4、小结:像一些规则的图形用直尺直接测量出图形的周长,像一些不规则的图形可以用细线、皮尺绕图形的一周然后再测量出图形的周长。

三、运用周长

解决问题

1、测测你的眼力

让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为什么相等。(出示课件)

2、量一量

填一填

小组合作量一量同学的头围、腰围、胸围。

第4篇: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药家湾小学

冯小花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39~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难点:对周长含义的理解。计算出周长。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涉新知

昨天老师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今天特地带过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蚂蚁爬树叶的过程)。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看到蚂蚁在树叶上爬呢,在树叶的哪儿爬呢?刚才蚂蚁沿着树叶的边边整整爬了一圈,爬过的红色印记我们把它叫做树叶的边线(板书:边线),把这个弯曲的边线拉直变成一条直直的线段,小蚂蚁告诉我们,我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二、观察操作,认识周长

1、谈一谈,初识周长

认识了周长,老师考考大家你们到底有没有理解什么是周长?现在我们把学习知识的好伙伴(数学课本)拿出来,指出它的边线,看看老师指的,指出数学书封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小组讨论:指边线时应注意什么?(1)、从这点出发最后还要回到这一点,这才是整整一周。(2)、要紧贴数学课本的边。

2、找一找,摸一摸

这有一张正方形纸,伸出你的小手,指出它的边线,这个边线就是正方形的周长,现在会不会指边线了?现在小组合作,自选一种物体或图形,指出它的边线,并且说一说什么是它们的周长,告诉给你的同桌。判断这四个图形哪个是它的周长?

3、描一描、说一说

学会了指图形的边线,现在拿出你手中的平面图形,描出它们的边线,也就是周长。描之前,先想一想描边线的时候,我们又该注意什么呢?强调直边可以用尺去描,弯曲的边只能慢慢沿着图形的边去描,看看老师也描了几个,让你描喜欢描哪个呀?为什么?(从学生的发言中引出边线有曲有直,有长有短),出示周长的概念,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共同读一遍)出示判断哪个是图形的周长?

4、量一量、算一算

(1)求这个平面图形的周长就是求几条边的长,怎么求?)一口报出它的周长,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测量树叶的周长

提问:刚才我们测量了规则图形的周长,那如果让你测量一个不规则图形呢?比如说课前我们看到的树叶,谁来说一说怎么测量,你有什么好方法。拿一根细线沿着树叶的周边绕一圈,再用刻度尺量这根细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智慧小屋:

1、2题

四、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第5篇:《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双滦区双塔山镇中心小学

邹海波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孩子通过美术课也理解了“边线”“轮廓”这些词的含义,因此教材让学生在“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的基础上来理解周长的含义,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周长、理解周长概念,培养其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2、鼓励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测量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会测量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的周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一周”和什么是“封闭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个人,他种了非常多的蔬菜,每天勤奋的浇水、施肥,就等成熟之后留到过冬的时候吃。可有一天他却遇到了大麻烦……

师: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的蔬菜不被动物吃掉呢?生:…… 师:这个方法听起来不错,可围栅栏应该怎么围?你有没有什么要提醒他的?

生:要挨着菜地围、要围成一周不能留缺口。

师:像这个栅栏一样每条边的首尾都连在一起,没有缺口的图形,在数学中叫做封闭图形。

二、自主探究

1、举封闭图形的例子

师:你还知道有哪些图形是封闭图形吗? 生:长方形、正方形……

师:(为什么长方形是封闭图形?指一指)看来只要沿着图形一周的边线是连在一起的就是封闭图形,有时候我们可能看不到这条线,但你能想象出来吗?我们身边物体的表面有没有封闭图形?

生:数学书封面……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这些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板书课题、概念】

2、找找身边的周长

师:周长朋友一直就藏在你的身边,现在就跟同桌相互指一指、说一说身边的物体表面的周长。

3、叶子的周长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

师:我们认识了周长,怎样才能知道某个图形周长是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学具,利用手中的工具任选两种图形或实物并测量它们的周长。 (1)、先一起讨论测量方法,再动手测量。 (2)、合作时要分工明确,互相配合。

(3)、边操作边说说你是怎么做的,把语言组织好。

2、全班交流

师提问: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 量出四条边的长,再相加; (2) 量出名片的长和宽,再计算;

(3)用一根细线沿名片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线的长; (4) 把名片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

比较: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名片的周长,在这些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和树叶的周长的?(学生可能会用围或滚的方法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

追问: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币和树叶的周长,而要用围或滚的方法呢? 3. 小结。

提问:你学到了哪些测量周长的好方法?在测量周长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

谈话: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课堂练习

第6篇:《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周长的含义,能较准确的指出物体表面的周长,能测量出和表达物体表面周长的长度。

2、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周长,学生通过“说”“指”理解周长的含义。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二、学情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会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独立探究找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通过猜想,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验证猜想,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没有限定学生必须用哪一种方法,而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感悟不同的方法的适应性,所以,教师把引导的重点放在理解别的同学提出的算法,感悟每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

三、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周长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

建立周长的概念,会测量周长。

五、教法学法: 课件展示,教师讲解;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六、教具学具: 课件、小布艺、剪刀、皮尺、直尺、线。

七、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一年一次的森林运动会开始了,现在正在进行赛跑。谁会得第一呢?

生:猎豹是冠军。 师:为什么?

生:因为小动物们都是绕草地跑了一圈,猎豹最先跑完,所以它是冠军。

师:说的真好!小动物们都是从起点出发又回到这个起点,刚才绕草地跑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就是这块草地的周长。 师: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认识周长。 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过程,让学生初步直观的认识到什么是周长。

(二)操作实践,合作探究。

1、认识周长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表现非常好,现在我有一件事需要大家帮忙,老师有两件小布艺,一个是长方形,一个是近似圆形的,我想给这两个小布艺镶上花边,怎样才能确定每个小布艺的花边需要剪多长呢?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生:想。

下面我们就分组来找一找裁剪花边的方法。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在动手之前,请先听好老师的要求:

1、先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那些工具?

2、小组合作分工完成。(①、前后四人一起合作,找一找这两种布艺各需要多长的花边。②、在大家找到花边长度后,请大家在小花边上作一个记号。看看哪个小组想到的办法又巧又多又好。)

3、在操作中注意安全。好,开始,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造了主动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操作的过程中,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感悟周长的含义,让学生自主发现、共同交流,在活动中感受到探究数学问题的乐趣。

(三)汇报方法。师:好,请大家停一下。咱们看看哪一个组做得最好。来,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方法?

生1:我们用尺子先量了一下长方形的每个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知道了花边的长度。

生2:可以只测量长方形布料的一个长边,一个宽边。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再乘2就可以了。

生3:我们用花边直接沿着他们的边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出发点),就知道了花边的长度。 生4:我们量圆形时,是用线沿着边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出发点),知道的花边的长度„„

(四)讲授概念。

师:同学们你们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来量花边的长度,其实我们刚才测

量出的花边的长度就是小布艺的周长。

师:瞧,这就是小布艺的周长。它的边有多长,它的周长就有多长,这

个边叫做边线。那谁能说出数学书的边线?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师

指正。师示范摸数学书一周的边线,学生也摸数学书的边线。 师问: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线吗?学生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课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面的边线。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探究数学问题的乐趣。

(五)巩固应用。

师:只要我们知道了这些平面物体的边线有多长,就可以知道它的周长了。围绕物体一周的边线的长度就是物体的周长。平面物体的边线就是从起点出发又回到起点。从起点出发又回到起点我们也说成是封闭图形。那周长就是可以怎样说呢? 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师:刚才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周长是指围绕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板书完整)

师:这节课大家表现得都很棒,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智慧闯关”的游戏,看看你们大家谁能闯过我设的关卡,成为最后的智者。 第一关:请用皮尺量一量你同桌的头围,腰围你会量吗? 谁上前面测量一下? 祝贺你们闯过关啦! 第二关 测量树叶的周长 表现不错

第三关:这是一个街心公园示意图,张奶奶每天早晨都要绕着公园边的小路散步。

算一算:张奶奶走一圈是多少米? 祝贺你们成为最后的智者了!

(六)全课小结,体验成功。

师小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什么?(周长)周长。我们熟悉了周长,并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那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学生说出对周长的理解。

(七)课后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的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八、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花边的长度就是布艺的周长。 周长:是指围绕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上一篇:政协提案答复会办下一篇:协警员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