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工作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小学德育工作论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当前教学体制不断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它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的重要阶段,作为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将德育工作重视起来。本文就从这一问题出发,结合当前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篇:小学德育工作论文

小学德育工作管理探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学教育发展目标在不断提高,一方面需要教师传授多种文化知识,一方面需要对学生开展道德素质教育,推动学生发展。教师承担着管理教育职责,因此在管理工作中要渗透德育教学,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制定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优良品德。本文主要阐述对小学德育工作管理途径探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管理途径

在小学时期,学校领导和教师需要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保证学生能够在小学形成社会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德育工作是我国建设文明国家的基础工作,因此需要加大管理德育力度。教师在教学中要顺应时代发展,使学生对德育教育有着正确认知,满足学生需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小学德育管理中存有的问题

德育工作作为一个教育活动,对学生们一生成长与发展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心理观念并不成熟,自身充满着极为强烈的好奇心理。因此,德育教育对于学生们的成长而言十分重要,而且对学生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占据着重要的价值。现阶段,在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科技水平快速提升的背景下,学生们能够通过多种路径,来接收社会中的信息资讯,一部分不良的信息会为学生们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下述文章就如今德育教育工作存有的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管理内容不全面

在如今的小学德育教育中,大部分学校都高度重视对于学生们的德育管理工作,但是还有一些小学学校忽略了德育管理对学生们而言的重要程度,并未足够重视德育管理工作,依旧重视对学生们讲授基础知识的教育,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并没有关注小学生良好个人习惯的形成,从而使得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养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时也并未拟定完善的德育管理机制,从而导致小学德育管理的内容不完善,不能对小学生展开良好的德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们的全方面发展,导致学生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小学学校德育教师专业素养较为薄弱

教师的德育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德育教育的水平,若是德育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专业素养较为薄弱,则直接影响到学生们良好品德观念的形成。因此,作为学校的教师,需要具有极高的专业素养,如此才可以培育出具有良好道德品格的人才。因此,小学德育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德育教育对于学生而言的重要程度。但是,就现阶段的小学德育教育情况来讲,大多数教师并没有深刻理解到德育教育的真谛,而是为了德育教育而向学生们展开德育教育的培养,一些德育教师并未真正理解德育教育的根本目标,而对学生们盲目展开德育教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让小学生们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受到消极的影响。

二、小学德育教育管理的有效路径

(一)走进学生生活,拉近师生距离

小学生年纪小,尚未形成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因此对外界事物的理解能力差,需要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时,加强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增加师生互动次数,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对待学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以真诚的方式对学生开展德育教学,让学生懂得珍惜生活、热爱生活,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管理工作中,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角度出发,尊重其个性化生活。对待经常犯错误的同学需要真诚的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关爱,使学生更加愿意接受教师的意见。教师对待表现优良的同学也要进行赞扬,从而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帮助其形成道德习惯。

(二)构建德育氛围

学生的成长环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今后发展,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个性化发展。学校是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需要学校领导和教师营造德育氛围,构建校风校貌,使德育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教师可在校园内打造专门的德育宣传栏和德育长廊,同时在楼道内张贴名言警句,好人好事等,熏陶学生,为其营造德育氛围,使学生在校园内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以优秀的同学和教师作为榜样,提高自身德育素养,完善人格。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学校可通过讲台、板报等阵地为学生构建德育环境。通过诗歌、书画等文化形式创建高雅的氛围。通过组织兴趣小组、举办学术讲座的方式,创造优良的风气。同时也要保证卫生清洁,为学生创造育人环境,调动学生参与性,使学生养成优良的文化氛围。学校也可开展校园和家庭合作,突出家庭关系,使家校合作推动学生茁壮成长。教师和家庭要加强沟通和联系,以家访或家长会议的方式加强合作,让教师对学生的生活情况有着更全面的了解,让家长对学生的在校表现有着更清楚认知。并且也要使家长对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认识,改善自身不良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确保德育教育在家長的配合下能够有效开展。班主任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时,可渗透德育知识。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德育熏陶,从而形成良好的规范行为。若是教师一味的说教,则无法获得理想化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才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完善德育管理制度,丰富德育活动

学校若想健全德育管理工作,则应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健全德育评价模式,使教师能够主动参与德育管理工作,保证德育工作开展有章可循。当学生在开学时,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德育管理制度,需要让学生懂得哪些事情可以做或不可以做,规范学生自身行为,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德育教育中,也可为学生播放实际案例,加强学生的交流和讨论,从而落实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学校也要将德育教育工作和教师薪资待遇结合,定期考核教师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使教师能够积极主动的开展管理。教师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中,要按照学生的生活情况帮助学生打造校园德育活动,使学生被多样化的德育活动熏陶,提高自身道德品质。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德育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小学教师在开展德育管理时,应先对德育教育有着充分了解,帮助学生形成道德规范,学习有关德育知识,增加德育管理方式,规范学生行为,把控德育工作发展方向,完成德育教育目标,使学生能够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方吉庭.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J].学周刊,2016(33):126-127.

[2]浦娟.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6.

作者:林美华

第二篇:《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将成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

编者按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全文请关注教育部官方网站),引起了教育一线普遍热切的关注。作为一线德育工作的实操性指导性文件,《指南》是基于什么考虑研究起草的?《指南》是如何指导中小学构建德育工作体系的?中小学如何根据《指南》把德育工作落到细微之处?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为您进行最精准的解读。

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日前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德育T作指南》(教基[2017]8号)文件(以下简称《指南》)。下面我就有关情况向大家做一个介绍。

《指南》起草的背景和过程

研究制定这个《指南》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

第一,落实党和国家对德育工作的新要求。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中小学德育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对中小学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指明了方向。特别是2016年l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第二,适应德育工作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表现积极健康向上,同时我们也看到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重知识传授轻实践养成,德育工作各学段之间还没有形成有效衔接,德育工作的方法途径单一,德育工作的体系不够完善,德育工作还缺乏常态有效的开展机制,等等。因此,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T作格局。

第三,回应基层教育部门的期盼。一些基层教育部门和学校反映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还涉及家庭、社会,希望教育部能出台一个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德育工作指南,明确中小学德育工作“做什么”和“怎么做”,将德育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出台《指南》就是为中小学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一个基本遵循,也作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督导、评价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指南》的研制分三个阶段:一是深入调研。2016年6月,教育部专门组建了课题组,开展《指南》的研制工作,邀请高校德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地方中小学德育干部、学校德育工作者参与,在全面梳理政策文件、调研摸底地方情况、分析归纳各地德育工作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指南》基本框架。

二是研究论证。2016年下半年,教育部将文稿向高等院校的学者、中小学校长、党组织书记、班主任及品德课教师征求意见,对《指南》的基本结构、呈现方式、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实施途径、保障条件等进行认真研究和论证,形成《指南》征求意见稿。

三是修订完善。2017年上半年,教育部就文稿先后征求了中央宣传部、团中央等相关部门、专家学者、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长教师、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的意见。在多次修改完善的基础上,《指南》经教育部党组会审议通过后于8月17日正式印发。

《指南》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关键在于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为中小学生的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指南》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实施途径和要求、组织实施六个方面的内容。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指南》,可以用“—二三四五六”来概括:

构建德育工作的“一个体系”。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大力促进德育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

深化德育工作的“两个结合”。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特点,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

抓好德育工作的“三个关键点”。从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出发,中小学德育工作要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为抓手。

坚持德育工作的“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正确方向。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主导权,保障中小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二是坚持遵循规律。要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注重学段衔接和知行统一,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三是坚持协同配合。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四是坚持常态开展。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创新途径和载体,将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求贯穿融入学校各项日常工作当中,努力形成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明确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五项主要内容”。《指南》着眼为学生一生的成长打好思想基础,着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明确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同时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教育规律,按照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学段、高中学段四个阶段,《指南》提出了分层次的德育目标,既强调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又突出德育工作的有机衔接和逐级递进。

按照这样的目标设计,《指南》明确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指南》对各方面内容都作了具体的描述。

创新德育工作的“六大实施途径”。德育工作重在落实,要把德育目标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落实到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的各方面和各环节中,在总结提炼各地德育工作的主要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突出了可操作性。

一是课程育人。从严格落实德育课程、发挥其他课程德育功能、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等方面,强调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

二是文化育人。从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建设网络文化等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的场所,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作用。

三是活动育人。利用节庆纪念日、仪式教育活动、校园节(会)、跚队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

四是实践育人。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是管理育人。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从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细化学生行为规范、关爱特殊群体等方面,将中小学德育工作贯穿落实到学校管理的细节之中。

六是协同育人。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构建社会共育机制,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的德育工作。

《指南》为德育有效实施明确五大保障

《指南》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如何保障中小学德育工作有效实施提出五项明确要求: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二是加强条件保障。将德育工作经费纳入学校的经费年度预算,提供德育工作必需的场所、设施、图书、仪器设备,等等。三是加強队伍建设。重视德育队伍人员的选拔、培养,优化德育队伍结构,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四是加强督导评价。将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学校督导的重要内容,建立区域、学校德育工作评价体系。五是加强科学研究。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指南》是基础教育领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文件,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各地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对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将发挥重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狠抓工作落实,着力推动《指南》在各地各校落细、落小、落实,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召开一次部署会议。今年教育部将召开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验交流暨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对《指南》的贯彻落实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二是制定实施手册。组织编写《指南》的实施手册,汇集各地的典型案例,给大家提供一种更加具体的操作参考,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三是加强宣传解读。邀请一批中小学德育领域的专家和校长撰写解读文章,在网站和相关媒体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范围。四是纳入校长教师培训。将《指南》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提高校长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五是开展督导考核。将《指南》作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进行管理、督导、评价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

作者:吕玉刚

第三篇: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探讨

摘要:在当前教学体制不断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它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的重要阶段,作为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将德育工作重视起来。本文就从这一问题出发,结合当前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问题;对策建议

我们知道,德育教学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学来说,实现良好的德育教学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德育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进而确保学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就要深入分析,剖析当前德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进而改进教学方式以及方法,实现德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小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德育教学过程中来自社会的影响因素。德育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抵御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在当前情况下,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相对复杂,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诱惑,对于小学生来说,面对这样的大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影响,例如有些学生走进了游戏室、网吧、歌厅、迪吧等,染上了不良习气。与此同时一些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网络游戏,无法自拔,甚至因为无钱上网而去偷、抢,走上了犯罪之路。这些无不和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开展德育教学就要认识到这一点。

2、家庭教育的缺失。德育教学工作不是仅仅依靠学校依靠课堂就能够取得实效的,它是一个系统化的教学过程中,其中家庭教育在这中间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每个学生的成长都是和父母和家庭紧密相连的,父母给孩子传达的思想都会对其言行造成影响,尤其是在孩子成长的初期,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长是孩子最愿意模仿的人,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让自己的不良生活、行为习惯烙在孩子童真无邪的心灵上。在新时期,家庭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其中一些父母对于还是的要求常常有求必应,对其百般呵护,这样一来就在很大的程度上造成孩子娇生惯养,自私甚至任性等,进而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此外,对子女放任不管也是家庭教育缺失的一项主因。主要表现为父母忙于自身的工作、应酬等,无暇顾及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感受,也不过问子女的学习和冷暖。家庭的关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如果孩子长期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时间一长便与父母在情感上疏远了,在沟通上也出现了障碍。甚至形成抑郁、敏感多疑、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等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由于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与刺激下,很容易产生错误的行为,甚至误入歧途。

3、学校教育。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许多人心中,学校是一片净土,小学生每天生活在校园里,成了植根于这片净土上的花草和树苗。作为学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对于学生心灵成长意义重大,但是在这方面,当前一些学校做的还不够,甚至在教育工作上部署的不够科学合理,进而导致一些学生厌恶学校,进而导致厌学情况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是承担有相应责任的,除此之外,一些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未能及时进行帮教引导,导致学生身上的问题沉积。教师的言行举止也需要更加注意,因为这些都可能会对学生带来影响。

二、对于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

针对当前教学体制的改革,在新情况以及新的形势下,加强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完善就要针对以上所提到的相关问题,全面入手加以解决。这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中,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认清德育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之间的关系,要明确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进而有意识的加强德育教学的管理,其次教师需要改变以往教学的一些陈旧观念,革新思想,针对新时期涌现出来的一些新思想和新问题,以更加包容的姿态去面对,同时对于一些不好的行为及时的进行引导和教育。除此之外,还要懂得抓住时机,及时组织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在具体的实践当中更好的开展德育教学工作,使其真正的落到实处。

1、加强对网络的理解和认识,积极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宣传。进入新时期,网络已经实现了较大范围内的普及,进入信息化时代,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很大一部分就是来源于网络,因此作为教学工作者也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认识到网络的重要性以及其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开展良好的信息化教育,构建以网络为基础的交流互动平台,积极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展德育管理,把正面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2、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的联系和合作。德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方都联合起来,开展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德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单单依靠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因为它和家庭的教育、社会的影响息息相关。在新时期新的形势下,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要注意加强和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和家长多多交流与沟通,争取家长的全面支持和配合,共同来开展德育教学。当然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懂得言传身教,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让孩子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

3、大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师生关系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没有有效的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对此作为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工作,避免一些教师因为偏见或者其他原因对学生有不同的管理,作为教师要一视同仁,不能够任意的打击学生,要以自身的言行为标榜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不要以一个道德完善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应该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这样才有利于德育工作开展。

4、避免德育工作过于单一。传统的德育工作常常是在课堂上进行,学生总是扮演听众的角色,教师则是演讲者,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轻视了行动的重要性,使德育工作变得很无力。学生在德育工作中总是被动的接受教育,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旦学生离开教师,离开学校,没有了监督之后,行动上就难以体现德育工作的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情况下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社会发展与学生成长的需要,进入新的时期,德育教学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的程度上也促使着我们的教学工作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和完善,进而形成更加系统和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实现德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取得实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查有良系统科學与教育[M]教育出版社,2009,8

[2]刘泽浩关于农村小学德育教学的探究与分析[J]教育园地,2008,9

作者:黄小敏

第四篇:小学班级德育工作的探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教育成功‘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认真学习做好德育工作的政策。

一、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德育教学局限于课本

在小学班级德育教学中,书本是教学的范本。德育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书本上,书本安排的内容只是用来给教师教学时提供参考的范例。在德育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如何教育学生去认识“德”,学会“德”。如果只是口头上将共产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内容生硬的灌输给学生,不如向学生引入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和他们自身息息相关的道德文明事例,这样会更能激起导致学生的兴趣,才会让他们学会“德”,将学到的道德思想转化为道德行为,而不是对思想道德产生抵触心理。

2. 教师不能完全应对孩童贪玩调皮的天性

在学校,很多科任教师觉得德育工作主要是班主任和德育老师的工作,自己把任教课程教好就好。又因为现在小孩子天性爱玩,难以管教。只有全校教育工作者共同为孩子的德育工作负责,团结协作,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否则在老师的这种“管不了就不教”的教育模式下,会使孩子的德育教育成果为零,甚至因为教师的教育态度,导致孩子走向道德的负面。

二、解决小学班级德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1. 以实践为主

王廷相曾说:“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徒讲而不行,则遇事终有眩惑。”因此,为了克服德育脱离现实生活的弊端,做好小学班级德育工作,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去外面广阔的社会进行实践。实践出真知,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学校可以开展一些能发展德育的活动,如开展原生态体验的德育课、“一帮一”活动、献书活动、“日行一善,周明一理,月养一习”道德长跑活动等。同时,在学生班级里建立互相监督、互相帮助的考评制度,让学生互相督促,互相成长。教师也要及时看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且加以表扬,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

2. 明确责任,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小学班级德育工作要做得好,必须明确德育工作者的职责,提高对德育工作的重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在小学班级德育工作中,校长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好《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小学德育纲要》,了解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建立落实小学班级德育工作的目标,明确的对全体教师职工进行分工,做到人人参与,打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作为德育教学的教师,要树立能做好德育工作的自信心,清楚的认识到德育不是速成的,而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工作。要全面认识我国德育课程的改革,多查阅资料,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要客观的面对学生的进步,不能急躁,要有耐心,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

3. 抓典型,重视学困生等类型学生

小学生处于低年龄阶段,明辨是非能力低,也总喜欢模仿别人。因此,在一个班级里,要注重某些道德观念缺失的学困生,关注他们的德育教育,以免造成其他孩子“跟风”。做好小学班级德育工作,就要采取与众不同的方法,要坚持教育的多元化,一方面德育工作者对班级全体开展思想品德课,另一方面要对发现品德素质有缺失的学困生单独进行咨询与引导,了解问题学生的家庭情况、个人状况,与他们多进行交流,帮助他们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班级里,通过对学生关心关爱,帮助学生走入正确的人生轨道,是现在德育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班级里,人人守纪,互相友爱,慢慢的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德育风气。这种做法对于小学班级德育工作的效率性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4. 更新德育工作观

學校教育不但要抓好智育,还要抓好德育,摒弃德育是软工作的错误观点,改进现在落后的德育工作方式,克服形式化的“德育首位”。德育工作者要着眼于现在社会主义人才市场对人才的素质的需求,明确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人格的社会化,树立发展学生个性和健全学生人格的现代德育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今后教育打下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学生成为一个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信念。要建设一个精神文明的德育校园环境,优美的学习环境,高雅文化氛围,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学生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陶冶情操,发展德、智、体、美、劳,健全自身人格。

责任编辑邱丽

作者:谭婉媚

第五篇: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第三条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第四条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坚持从本地区实际和青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遵循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整体规划中小学德育体系。

第五条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第六条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具体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实施途径等均遵照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施行。

第七条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注意同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紧密结合,要注意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促进形成良好的社区育人环境。

第八条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应当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

第九条德育科研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鄧小平理论指导下,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服务。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十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基本规章,宏观指导全国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校外教育工作、工读教育工作。

第十一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或确定主管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职能机构,地市级和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设立或确定主管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职能机构,也可由专职人员管理。

第十二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德育科学研究部门和学术团体的作用,鼓励德育科研人员与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中小学教师密切合作开展课题的研究,还要为德育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创造条件。

第十三条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定期开展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检查,建立切实可行的德育督导评估制度。

第十四条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实行校长负责的领导管理体制。中小学校长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主持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组织全体教师、职工,通过课内外、校内外各种教育途径,实施《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

第十五条普通中学要明确专门机构主管德育工作。城市小学。农村乡镇中心小学应有一名教导主任分管德育工作。

第十六条少先队和共青团工作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校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协助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第十七条中小学校应通讨书面征询。重点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了解社会各界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品德表现,不断改进德育工作。

第三章 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

第十八条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误是小学生和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包括:课本、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和图册、音像教材、教学软件等。

第十九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指导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课程建设;组织审定(查)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材。

第二十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指导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

各级教学研究机构中的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研员具体组织教师的培训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估,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有计划地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第二十一条中小学校必须按照课程计划开设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不得减少课时或挪作它用。中小学校要通过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考核,了解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常识的理解程度及其运用的基本能力。

第四章 常规教育

第二十二条中小学校必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及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严格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的通知》要求,建立升降国旗制度。

第二十三条中小学校每年应当结合国家的重要节日、纪念日及各民族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并逐步形成制度。

第二十四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切实保证校会、班会、团(队)会、社会实践的时间。小学、初中、高中每学年应分别用1-3天、5天。7天的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少年军校或其它适宜的场所进行参观、训练等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十五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校风。

第二十六条中小学应实行定期评定学生品德行为和定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中学)、优秀班集体的制度。评定的标准、方法、程序,依据《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施行。学生的品德行为评定结里应当通知本人及其家长。记入学生手册,并作为学生升学、就业、参军的品德考查依据之一。

第二十七条中小学校应当严肃校纪。对严重违犯学校纪律,屡教不改的学生应当根据其所犯错误的程度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并将处分情况通知学生家长。受处分学生己改正错误的,要及时撤销其处分。

第五章 队伍建设与管理

第二十八条中小学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力量。学校党组织的负责人、主管德育工作的行政人员、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团委书记和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是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中小学德育工作者要注重德育的科学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努力培养造就中小学德育专家、德育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要创造条件不断提高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二十九条中小学教师要认真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依法执教,热爱学生,尊重家长,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第三十条中小学校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除应具备国家法定的教师资格外,还应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较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从事德育工作的能力。

第三十一条各级教师进修学校和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要承担培养、培训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任务。

第三十二条中小学校要建立、健全中小学班主任的聘任,培训、考核、评优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应当给予奖励。

第三十三条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及其他专职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应当按教師系列评聘教师职务,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的政策要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有利于鼓励教师教书育人。在评定职称、职级时,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实绩应作为重要条件予以考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做出突出成绩的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给予表彰。

第三十四条中小学校全体教师、职工都有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责任。学校要明确规定教师、职工通过教学、管理、服务工作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职责和要求。并认直核杏落空。

第六章 物质保证

第三十五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为开展德育工作提供经费保证。

第三十六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不断完善、优化教育手段,提供德育工作所必需的场所,设施,建立德育资料库。中小学校要为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订阅必备的教学参考书、报纸杂志,努力配齐教学仪器设备。

第三十七条中小学校应在校园内适当位置设立旗台、旗杆,张贴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室内要挂国旗。校园环境建设要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

第三十八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建立中小学生德育基地,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场所。

第七章 学校,家庭与社会

第三十九条中小学校要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利用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媒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的科学常识;要与工会、妇联组织密切合作,落实《家长教育行为规范》。

第四十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争取、鼓励社会各界和各方面人士以各种方式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支持,充分利用社会上各种适宜教育的场所,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引导大众传媒为中小学生提供有益的精神文明作品;积极参与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工作,优化社区育人环境。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本规程自1998年4月1日起实行。

(本《规程》系教育部<原国家教委>于1998年3月颁发的教基[1998]4号)

上一篇:西方艺术赏析论文下一篇:现代农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