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

2022-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

省新农村办主任董国权在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设和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扎实组织好太阳能路灯项目建设

太阳能路灯项目是今年新设立的项目,设立的初衷是满足一些示范村在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相对完备后,对街路、广场进行亮化的要求。年初各地申报项目,对申报太阳能路灯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为了扎实推进太阳能路灯项目建设,前一个时期,省新农村办汇同省财政厅就太阳能路灯建设的有关情况,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通过现场了解、与基层干部群众座谈、向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咨询,对太阳能路灯建设的有关技术环节、市场开发、使用效果等情况,有了初步的掌握。之所以进行深入调研,省里有两个方面的担心:一个是担心太阳能路灯技术产品不过关,使用几年之后大批废弃,给国家资产和村集体经济带来损失;一个是担心太阳能路灯在推广环节产生利益问题,把基层干部陷进去,在全省产生连锁反应,对新农村建设事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省里在推广太阳能路灯这个项目上持积极慎重的态度。

据调查,太阳能路灯一般由LED灯头、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和灯杆五个基本组件组成,而LED灯头、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控制器是最主要的组件,决定LED太阳能路灯的质量、性能和使用寿命。一是LED灯头,现在好的厂家选择了德国技术、韩国灯芯产品,具有体积小、照射面积大、散热性能高、光衰慢、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有的产品使用可达10年以上,甚至更长。但是,目前市场LED灯头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光衰严重的LED灯头,半年时间就有可能衰减50%光照度,达不到使用要求。二是蓄电池。在蓄电池选择上,有的产品适合东北地区推广,具有防冻、能够抗零下30℃低温,使用寿命达到3~5年。而有的产品不防冻,当年安装当年冬季就冻坏,比如:有的南方的产品因没有考虑防冻问题到青岛就无法使用,有的华北地区的产品在东北就不能正常使用。关键是解决好蓄电池防冻和保暖问题。选择蓄电池,不仅要防冻,还要注意防水、防盗和质量,特别是有的劣质蓄电池,使用一年、甚至半年,就出现充不满电的问题,只能充到原有的50%左右。当前在我省应用较为成功的是胶体蓄电池,具有抗冻、防水、防盗、质量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的特点,保证使用寿命达到3~5年,蓄电池以旧换新,每个需支付300 ~ 500元。三是太阳能电池板。目前,一些企业采用国内先进技术、无粉尘进行生产,保证了电池板内无粉尘、无气泡;采用无铁玻璃,透明度好,转换效率高;采用优质硅片,光电转换效率在17%以上,电池板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而有的拼装起来的太阳能路灯,由于太阳能电池板与其他组件不相匹配,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很难解决。四是控制器。LED太阳能路灯要求通过的电流稳定,通过控制系统,保证控制器电压、灯头电压和供电输出电压相一致,才能达到省电、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如果是拼装的太阳能路灯,三者的电压不一致,就容易导致相关部件的烧毁、无法使用,甚至无法维修。

太阳能路灯是低碳环保产品,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来说,应该积极推广。但是,由于太阳能路灯问世时间较短,属于新型产品,特别是目前国内生产的厂家众多,产品质量不一,在选型和推广上要积极慎重,多做调查研究和实际考察的工作。今年全省批复了120个村的太阳能路灯建设项目,批复资金达到2412万元,加上村里自筹和社会帮扶,今年投入的资金是比较多的。推进太阳能路灯项目建设,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注重建设顺序。示范村要在全面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可以进行亮化工程,根据实际需要上太阳能路灯建设项目。二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尽管太阳能路灯具有一次性投入、多年使用节省电费的特点,但也有一次性投入大、算好经济账的问题。目前,一盏太阳能路灯都在4500元以上,而安装LED电能源路灯在3000元左右,电能源路灯每年电费150元/盏,安装电能源路灯节省的费用1500元,可支付10年的使用电费。但是,电能源路灯在一些经济条件差的村,由于支付电费比较困难,成为了“事灯”和“节灯”,就是村里有红白喜事的时候、赶上节假日灯才能亮起来,农民感觉很不方便。综合以上因素,省里将太阳能路灯项目拓展为太阳能路灯和电能源路灯项目。就是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可以上电能源路灯;在东部山区比较寒冷的地区,由于太阳能路灯蓄电池容易冻坏等因素,也应积极采用电能源路灯。三是选好产品。首先,要进行实地考察。不仅要考察厂家,还要深入到产品使用的村屯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灯头有无光衰、蓄电池是否耐用抗冻、整个系统质量是否安全可靠、售后服务是否及时到位,等等。对于群众反映有问题的太阳能路灯,坚决不能选用。要求今年批复的120个村,村村都要考察,先考察后定产品,对于没有考察就选定产品而出现问题的,省里将追究责任。其次,要选定正规产品。应该选择专业生产厂家、正规型号的产品,并且保证是防冻的蓄电池。对于作为附属产品生产、型号不规范、组件购买拼装的、蓄电池达不到防冻标准的产品,坚决不能选用。第三,要注意价格。好的太阳能路灯,每盏都在4500元以上,华灯达到1万多元,降价的空间很小,对于价格较低、降价空间较大的产品,有可能是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一旦采用就容易出问题。第四,要注重售后服务。正规厂家有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在省内和重点地区有售后服务网点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售后管理和服务,及时维修产品,保证产品正常运行。四是严肃纪律。由于省里批复的太阳能路灯点多、面广、资金额度较大,必须加强专项资金管理,防止出现人情路灯、腐败路灯、劣质路灯问题。第一,路灯采购由村单独自己运作,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县级和乡镇有关领导、部门和工作人员不准插手、干预、指定有关厂家和产品,但也要正确引导、严格把关,防止村在采购产品过程中出现问题。第二,不准出现牟取利益问题,由于太阳能路灯生产厂家相对比较集中,村级采购出现牟取利益问题,就容易引起连锁反应,波及到整个地区甚至全省,对全省的新农村事业造成很坏的影响,对村级干部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在太阳能路灯采购中,不出现经济利益问题,要作为一项铁的纪律,严格自律,加强检查,认真落实。哪个地方出现问题,按照省绩效考核的有关规定,就大幅削减甚至取消一年哪个地方的专项资金。

二、全力实施好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

省里设立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以来,由于其投资大、受益面广,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与其他项目相比,大型秸秆气化站建设资金筹措、技术设备选型、项目建设施工、农民民主决策参与等难度较大,特别是其易燃性、易爆性,给后续运营、安全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我们必须以对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精神、以高度政治敏感度组织实施好。

(一)我省大型秸秆气化站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06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启动实施以来,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人居环境等各方面建设蓬勃兴起,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和进步。但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有效改善农村环境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我们。全省一些地方在这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建设实施模式主要有大型秸秆气化站、大型沼气池、秸秆固化、户用秸秆气化炉、户用沼气池等方式。2009年,在辽源市召开的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东丰县横道河子镇合力村大型秸秆气化站良好的建设运营效果,得到与会领导和代表的充分肯定,也引起省里的高度重视。为了积极回应全省各地要求开展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的呼声,也为探索我省新农村建设清洁能源建设途径和模式,2010年开始以试点性质设立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安排13个项目,2011年安排13个项目。项目设立实施两年多来,进展迅速,成效明显。一是重视程度高。承担项目的市(州)、县(市、区)和省级示范村都将秸秆气化站项目作为民生建设的重大举措,集中人力,集中财力,精心组织,科学设计,全力实施。大部分县(市、区)财政都对项目进行了配套投入,甚至有的县(市、区)按照项目资金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全面补齐,减轻村里的资金压力。靖宇县委、县政府将秸秆气化站项目作为推进生态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的重大民生项目,高度重视,前两年建设了4个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全部做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今年计划再建设3个大型秸秆气化站,在省里支持基础上县财政全部配套补齐,同时考虑项目日常运营管理,靖宇县还对每个大型秸秆气化站给予每年5万元的补助,用于人工、维护及原料支出。二是实施进展快。省里两年批复26个项目,除有2个项目进行调整外,到目前已完工并投入运营的项目有15个,占62.5%;已开工计划今年完工的项目有9个,占37.5%。三是建设效果好。各地在项目建设中着力保证项目建设科学性,科学选定厂家和设备,扎实组织实施,确保了建设一座,成功一座。靖宇县赤松乡岗顶村是因核电站项目整体搬迁村,在综合考虑省里已有项目实施经验,选定了辽宁省鞍山的厂家,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全部完成项目设计、土建工程、设备安装、管线铺设、验收运营。除岗顶村外项目还覆盖邻近的一个村,管线最长15里,受益农户700多户。辉南县样子哨镇太平沟村将秸秆气化集中供气与生产机制木炭结合,采取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村与农户入股进行投入建设,年可产木炭600吨,木焦油15吨,创收百万元左右。不仅满足供气需要,还开辟了新产业和农民增收渠道。

(二)当前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建设面临的新挑战。为了保证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建设积极稳妥向前推进,前一段时间省新农村办与省财政厅对过去两年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调研,总的感觉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建设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建设成本迅速上升。自2009年下半年,随着物价上涨和CPI高起,各类生产资料价格、劳动力成本都直线上涨,受此影响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建设成本上升过快,一个项目的总体造价由2008年140~160万元,上涨到目前200~250万元,不少的达到300万元以上,增长近1倍,给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带来了很大困难。二是运行成本大幅增加。在中西部地区,由于大量糠醛厂投产后对玉米芯产生大量需求,每袋玉米棒成本由过去2元增加到15元,每天投料20袋费用在300元左右,每年的燃料费用就达到10万元左右,加上人工管理和维修,每座秸秆气化站的运行成本在15万元以上,有的村负担不起。现在有的开始购置20~40万元不等的秸秆固化设备,同时还要安装动力电,秸秆气化站建设费用进一步增加。三是项目未来改造压力大。东丰县横道河子镇合力村秸秆气化站已用5年,需要改造锅炉、储气罐和部分管线,投资需要74万元。我们了解早期建设的吉林市昌邑区大荒地村等多个项目大体如此,一般完好使用只在5年左右,如果之后不进行改造,扔下的就是厂房和设备,影响新农村建设形象。四是安全管控难度大。由于秸秆燃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以及生产工艺的高温高压特征,易发生爆炸、泄漏等安全事故,是农村安全生产的重点部位。大家知道,秸秆燃气是利用生物质通过密闭缺氧,采用干馏热解法及热化学氧化法后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这种气体是一种混合燃气,含有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由于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特别是燃气没有像我们城市使用的煤气加过臭,一旦出现泄漏,不易发现,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据调查,目前全省村级大型秸秆气化站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分早期设备陈旧、技术不过关,属于秸秆过滤焦油,除焦问题无法解决,导致停产;有的设备年久失修,出现管道爆裂和气体泄漏,安全隐患严重;有的没有安装防气体泄漏和报警切断装置,设备不配套,防范手段缺失,一旦出险难以及时发现,容易引发大的安全问题;有的地方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管理责任没有落实到位;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措施,积极加以解决。

(三)明确加快推进大型秸秆气化站建设的具体要求。针对新的形势,未来一个时期省里总的想法是:今年重点安排几个改扩建项目之后,明年开始原则上不再安排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并采取试点方式,少量布点地开展一些秸秆固化配套项目建设,确保前三年新上的大型秸秆气化站,满负荷运营,收到实实在在的效益。今年要着力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无论是前两年没有启动的,还是正在建设的项目,以及今年新开工的项目,都要抓紧项目实施,加快选址、设备选型、场地平整、房罐建设、设备安装和调试等一系列工作,确保在年底前要全部建成投产。凡是新建的项目,县里都要配套一定额度的财政资金,满足项目建设需要。要搞好设备的考察、选定和招标工作,保证所选的设备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防止出现设备选型和采购出现的质量不过关和营私舞弊问题。二是配全安全生产设施。大型秸秆气化站房内必须使用防爆型电器开关,并要安装有声响型燃气报警器,配专人24小时值班,村干部要有专人负责。重点防范气化站干料棚、储料间、上料装置发生火灾,机组、贮气装置、输气管网发生泄露爆炸,农户和燃气生产维修人员中毒及人为破坏事故的发生。燃气生产设备的电机、电开关,采用具有防爆功能的产品,电闸开关严禁裸露。气化站要修建围墙,设有安全防火标志,并备有消火栓、水池、沙箱等消防设施。三是搞好设备的使用维护。气化机组是秸秆气化站的心脏,要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操作使用,经常性进行维护清理,使之运行状态良好,保证产气正常。要按设备使用要求定期检查和更换安全和消防等防护设施、设备。设施、设备完好率均应达100%,杜绝设备带病运行。四是加强安全制度建设。要加强对操作人员、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定期检查。要建立严格的安全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要建立安全事故及时上报制度,在发生事故第一时间将有关情况上报县(市、区)党委、政府、安监部门和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建立形成一支既熟悉日常业务管理,又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训练有素的队伍,保障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各级新农村办公室要加强大型秸秆气化站安全管理工作,经常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扎实开展好专项资金的绩效考核管理工作

开展预算绩效评价管理是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强化支出责任和效率,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大举措。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开展了14个部门支出绩效管理试点,在总结两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今年转为开展全程绩效管理试点,范围扩大到所有预算部门单位,并将省新农村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9项专项资金纳入考核管理范围。扎实启动并开展好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对于我们各级新农村办是新的挑战,必须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准确把握工作程序、标准和要求,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下大力气抓紧抓好。

(一)深刻认识绩效管理的意义和内涵。所谓资金绩效是指投入资金要达到的产出和结果。二十世纪末,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政府支出规模扩大和公共支出管理透明度的提高,绩效管理在西方国家应运而生。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它强化政府预算为民服务的理念,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要求政府部门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和质量,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实事,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使政府行为更加务实、高效。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增强单位支出责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节约公共支出成本。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构建和谐社会,促进高效、责任、透明政府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二)省对市、县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考核指标要求。绩效指标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实行100分制度,其中共性指标赋50分,个性指标赋50分。

共性指标50分,主要包括项目决策10分、资金分配10分、资金拨付10分、资金管理10分、项目管理10分等。按照相关要求,全部达标的得满分,分项全部未完成或部分未完成的,按比例扣减分数。

个性指标50分,主要是产出和效果指标,共六项。一是数量指标7.5分,项目建设全部完成得满分,高于60%按比例得分,低于60%不得分;二是质量指标7.5分,全部合格得满分,高于60%按比例得分,低于60%不得分;三是经济效益指标12分,其中省财政专项投入乘数6分,放大1倍得0.4分,放大15倍以上得满分;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分,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个百分点得0.6分,高于10个百分点以上得满分;四是社会效益指标12分,其中建设水平提升情况6分,按实际达标率的比例得分;标兵村、先进村提升情况6分,标兵村、先进村占示范村比例每提高1个百分点得1.2分,提高5个百分点得满分;五是环境效益指标6分,按示范村环境整体人居环境整洁达标率的比例得分;六是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5分,抽查不少于示范村总数20%,按满意率的比例得分,满意率低于60%不得分。

(三)把握好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程序步骤。省对市、县专项资金整体绩效考核,分四步进行操作:第一步,市、县制定上报绩效目标和指标。市、县新农村办、财政部门在组织本地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时,同时上报项目绩效目标和指标,于每年3月底前汇总报省新农村办和省财政厅。今年由于刚开始操作,要求8月底完成。第二步,项目建设中进行跟踪绩效检查。各级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指导问题整改和绩效评价。要求11月底完成。第三步,市、县年末项目阶段验收和年度绩效评价。预算执行结束后,市县新农村办、财政部门要于预算年度终了3个月内,完成对项目实施单位提交绩效报告的审核工作,并于下一个年度2月底报送省新农村办。第四步,省对市、县进行绩效评价。省新农村办对市、县报送的绩效报告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对重点项目或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在此基础上,对专项资金整体支出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形成专项资金整体支出绩效报告,于年度终了4个月内,将专项资金整体绩效报告、具体项目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报送省财政厅。

(四)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根据得分结果划分四个评价级次,其中总分为90~100分(含90分的)项目为“有效”;75~90分(含75分)为“基本有效”;60~75分(含60分)为“一般”;低于60分的为“较差”。市、县项目评价结果被确定为“有效”和“基本有效”的,在分配以后年度专项资金时,对该市、县申报项目给予优先保障和重点支持;市、县项目评价结果出现“一般”级次的,在分配以后年度专项资金时进行重点审查,可视情况适当削减市、县专项资金分配数额。市、县项目绩效管理中发现问题、达不到绩效目标,或项目评价结果出现“较差”级次的,责令限期整改,不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视情况减少示范村数和取消该市、县1年项目申报资格。

(五)扎实推动绩效管理工作深入展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切实加强绩效管理的组织领导,建立绩效管理工作组,指定专门人员,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措施。要与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建立绩效管理协调联接机制,将相关部门的检查、审计、验收等情况、数据以及意见作为绩效的重要依据,积极探索实现绩效监督、绩效审计、绩效问责、预算绩效管理与政府绩效有机结合的方法和机制。二是健全工作制度。要推进绩效管理工作与项目管理、检查督查、专项资金管理、示范村分级分类、政务公开等业务工作相结合,建立健全绩效数据采集、跟踪检查、考核验收、分析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规定和政策,实现绩效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保证绩效科学性、合理性。三是把握程序和标准。绩效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讲,改变了以往“抓大堆”的工作方式,在定性基础上更加注重定量分析、数据分析以及工作反馈,必须坚持工作程序和执行标准,工作一步跟着一步,环环相扣。四是加强培训宣传。各地要加强对示范村干部绩效管理专业知识培训,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绩效管理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五是强化工作整改。市、县年度绩效考核后都要提出整改意见,凡是整改不到位或不进行整改的,省里将根据绩效管理的要求,实施惩罚措施。

整体操作按照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吉乡财字〔2012〕169号)、《2012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方案(讨论稿)》施行。具体说来,就是市、县对示范村进行绩效考核,省对市、县进行绩效考核,省里汇总后报省财政厅。关于市、县对示范村考核的目标、步骤和要求,要严格按照《工作方案》执行。

四、统筹做好今年各项工作

今年是我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十分重要的一年。第一批千村示范即将结束,第二批1000个示范村建设开始启动,农村环境整治将进入全面攻坚阶段。因此,今年全省的新农村建设要认真贯彻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体方针,以实际成果落实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和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高标准推进示范村建设。今年的全省新农村建设要继续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努力培育亮点,实行连片、集群、组团建设。要重点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公益事业配套、产业发展基础雄厚、农民文化生活丰富的标兵村,今年全省着力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完善配套、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农民收入有大幅提高、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的新农村建设标兵村,总量要达到400个以上,每个县(市、区)都要创建6~8个标兵村,有条件的可以多打造一些标兵村。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以市(州)为单位精心打造样板村群,每个市、州要打造示范作用强、建设标准高、辐射带动面广的样板村群3~5个。对于过去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力度大、建设基础好的县(市、区),今年要继续加大投入,提高建设标准和覆盖面,力争建成一批在全省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二)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按照年初省财政厅下发的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办法的要求,凡是今年申报的建设项目全部纳入绩效考评范围,只要是当年未开工、未完工、工程质量不合格的,一律削减专项资金支持规模,或取消专项资金支持。今年申报的建设项目,已得到省专项资金委员会的审批,这次会议已经将项目单子发给大家,希望各地要组织示范村抓紧启动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完成。同时,今年省里根据各地提出的申请,对前几年个别的调整项目给予批复,各地要按照批复的项目,认真实施,争取在8月底前完成调整项目的建设任务。所有实施的项目,既要保证数量规模,不能抽条缩水,又要保证质量标准,不准出现质量问题。

(三)加强资金项目监督管理。适应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绩效考核管理需要,根据各级加大对涉农惠民资金检查和案件查办的力度,今年省里出台了新农村建设项目分级分类管理意见,省、市、县三级共确定了166名新农村建设项目督查员,开展全省新农村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希望各级新农村办公室和各级新农村建设督查员要切实承担起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监督管理责任,要深入各示范村,督促项目开工,查看项目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在项目完工后督促示范村建账立册,保证项目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安全,确保万无一失。要防止串项使用专项资金的情况发生,坚决杜绝甲村项目乙村实施、甲类专项资金乙类项目实施等问题的发生,各地如果发现此类情况必须立即予以纠正。对于在资金监管和项目建设“不作为”或“乱作为”的,要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对于发生严重违纪违法案件,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从今年开始,省里不再对各类项目进行调整,哪个示范村串项使用专项资金的,就追究哪里的责任。在这里省里要明确一下,示范村的建设项目,道路和桥涵项目按照省里的要求必须进行招投标,其他项目如休闲文化广场、院墙、边沟等,也可以不进行招投标,但必须有项目实施合同和项目预算、决算,购买红砖、砂石、水泥、钢材、木材原材料要有正规的完税发票。还有,农民出工的劳务费可以入账,但必须有工资单、发放金额、领取人签字或手印。

(四)狠抓村屯环境综合整治。今年全省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要在彻底整治上下工夫,防止“前清后脏”的现象发生。要加强村屯道路、路边排水沟、院墙、大门的统一整治,达到整齐美观。要加强农村绿化、净化、美化和亮化,建设魅力村庄。要加强农村垃圾清理,实现统一收集、转运和填埋,大力推进城镇环卫下乡。要大力推广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发挥其卫生环保、减少蚊蝇滋生,进一步净化农村环境。要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完善村屯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整治农村环境要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土地整理、推行村屯绿化工程、普及卫生厕所活动及推广清洁能源等项目紧密结合、联手运作,努力在综合整治、联合整治、集中整治上实现新的突破。

(五)适时启动第二批省级示范村。对于2010年启动的第一批1000个示范村的验收,省里将按照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区建设、环境整治、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要求,尽早拿出验收办法和工作方案,本着拾遗补缺、缺啥补啥的原则,全面完成建设任务,达到示范村建设标准。今年下半年,将启动第二批1000个示范村的选点工作,要求示范村具有经济基础好、投入能力强、管理水平高、村班子过硬等条件,同时也要考虑区域、民俗、文化、旅游等相关特点,既要照顾面,又要重点考虑打造交通便利、建设水平高、组团发展并可能打造成为样板村群的一些村,这样选点布局更有利于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有利于示范和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六)全力做好帮扶工作。今年要继续强化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5月29日省里刚刚开完新农村建设帮扶会议暨指导员培训班,刘延春副秘书长作重要讲话,任克军主任做辅导讲话,在会议上对1000名领导、1000个部门单位、1000户企业帮扶1000个示范村的工作责任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省里对省(中)直115个部门和单位帮扶工作进行了通报表扬。会后,我们已经把2012年的新农村建设帮扶分工下发到了各市(州)和县(市、区),各地可以根据最新的帮扶分工与联系领导、帮扶部门单位和企业积极进行对接,积极协调资金,谋划项目,争取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比如,梅河口市兴佳房地产公司的老板张鼎凡,致富不忘家乡,今年拿出400多万元给双龙村修道路和新建村部,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对该村的投入力度,改善村容村貌。各地要坚持实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广泛参与,以及村企共建、军民共建、社会捐建、干部回乡援建新农村的工作制度,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出智,进一步形成帮扶工作合力,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七)建立完善新农村档案。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新农村建设要建立档案,保存相应的历史资料、工作凭证和相关账目等。各地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示范村的建设档案,新农村建设档案应包括9个方面内容,分别是:相关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决定、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通过的建设项目会议记录;各种公示材料;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书;项目预算;招投标手续(包括招标书、投标书)、合同或协议;项目决算表;项目建设图片影像资料;验收报告,村级验收单;收支票据等复印件。通过建立健全示范村的各类档案,推动新农村建设各门类档案收集齐全、保管安全、规划管理和有效利用。要求县(市、区)和示范村都有相应的档案,市(州)对各村的项目建设情况,也要建立档案,适时督促。

(八)进一步抓好宣传培训工作。今年在宣传培训方面,要下足功夫,务必取得实效。要高标准完成万名村干部培训工作,今年计划培训5期,培训2000名,其中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1423名,2011年省委组织部选聘大学生村官577名。目前,第一期培训班已经结束,各地要做好参加培训村干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确保培训顺利进行。要广泛开展新闻媒体宣传,总结和推广一批新农村建设典型。要加强对新农村成果的展示宣传,今年要继续加强对示范村标语口号粉刷、立牌标识和对街路、桥涵、广场、人工湖等重要建筑的命名工作,每个示范村至少要立1个醒目的标牌,粉刷2~3条标语,所有的建筑都要命名。四平市铁东区石岭镇哈福村开展了千米文化长廊建设,标语口号应刷尽刷,宣传氛围浓郁,各地要积极借鉴学习。要组织好赴台湾新农村建设考察学习工作,目前设计第一批赴台考察人员为20人左右,希望各地要组织好报名,力争在8月下旬成行。同时,各地要积极到省内、省外考察学习。

(九)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今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起点高、任务重,我们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全力以赴合力攻关,保证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省、市、县要积极筹备召开好各级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观摩先进典型,部署各项政策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深入展开。要积极落实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和工作经费,今年延边地区、通化地区、吉林地区和四平地区增加的幅度较大,各地也要积极努力争取,多设立专项资金,多争取工作经费,切实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瓶颈问题。要加强考核评比,今年省政府已将新农村建设工作列入到对各市(州)政府和长白山管委会绩效考核内容,省财政厅和省农委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加强领导,层层抓好落实,确保考核评比工作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要加强廉政建设,各级新农村办和示范村,要严格廉洁自律,不准将专项资金胡花乱支,不准转为工作经费或牟取个人利益,一经发现,严厉查处。

同志们,今年的新农村建设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希望大家能够抓住有效的这几个月建设时间,沉下身子,深入基层,履职尽责,尽职尽责,扎实工作,务求高效,努力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省新农村办 供稿)

第2篇:省农委主任任克军在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一、五年来新农村建设工作回顾

2006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重大部署,突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重点,协调推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协调和汇聚各方面力量,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主要成果和工作集中体现在七个方面:

(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总产在500亿斤阶段性水平基础上向600亿斤目标迈进。同2005年相比,2009年全省畜牧业产值、林业产值、园艺特产业产值、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825.5亿元、643亿元、555.9亿元和2150亿元,分别增长88.4%、167.1%、126.9%和114.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66元,比2005年增长61%,实现连续7年两位数增长,人均纯收入和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村屯改造步伐加快 “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农村村镇建设总投资达到227.06亿元,共完成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环境整治建设项目2.3万个,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4205个。在2006—2007年试点阶段,全省重点建设了108个试点镇、1276个试点村;在2008—2009年深入实施阶段,全省又启动建设了10个整体推进县(市、区)和2055个推进村;2010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利用3年时间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展开。

(三)社会事业全面加强,民生得到显著改善 全省各地、各部门集中力量,充分利用国家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有利政策,全面推进农村路、水、电、气、房和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文化体育、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人口计生、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项建设。过去五年,全省完成农村公路建设4.6万公里,已由实现“乡乡通”、“村村通”开始转向“屯屯通”和“户户通”;解决了428.74万农村人口及12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全省告别了饮用高氟、高砷水的历史;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8.36万个;新建农村变电站146座、10千伏以上线路4000多公里;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58.9万户;新开通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4871个;实现“乡乡通宽带”,建设开通行政村宽带互联网5254个;建设开通了“12316新农村热线”、12582农信通短信平台;建设村部、农民夜校、卫生室、农家书屋等共计1826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全面免除了232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1252.54万人,占在乡农业人口总数的96.7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80万人,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880元;全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参保率61%,为13.6万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发放了基础养老金。同时,围绕整治农村环境,全省还建设室内水冲和户外卫生厕所、公共厕所等38.5万个,修建垃圾处理场(点)3.3万个,完成村屯绿化23365万延长米,安装路灯5.05万盏,改围墙82969万延长米,修建排水沟2939万延长米。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四)专项投入不断增加,资金带动效应明显 2006年省里设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亿元,2007年增加到2亿元,到2010年累计投入9亿元。五年来,省级专项资金带动了各级财政投入16.32亿元、各级各部门单位投入14.74亿元、整合项目投入46.43亿元、社会捐助投入3.9亿元、乡村集体投入51.55亿元、农民自主投入94.12亿元,带动各方面投入是省投入专项资金的25.23倍。

(五)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 根据不同阶段的任务,省里不断研究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措施。2006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实施了《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2008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2009年制定了《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同时,省委、省政府还制定了帮扶责任落实、重点部门责任分工、派驻指导员工作等一些重要文件。这些文件明确了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奋斗目标、工作任务,深化了统筹城乡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等各方面政策措施。同时,各地、各部门也从本地、本系统的实际出发,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帮扶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新农村建设。

(六)广泛开展培训活动,提高干部工作能力 五年来,省里先后举办了地厅级领导干部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组织了全省60个县(市、区)县委书记和县(市、区)长到中央党校参加新农村建设培训,省新农村办和省委组织部联合对全省624个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从去年开始,由省纪检委、省委组织部、省农委和省民政厅共同组织实施了万名村干部培训工程,利用5年时间,对1万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选聘高校毕业生(选调生)进行系统培训,每年培训2000名。同时,省里还组织3期90人的韩国新农村建设培训,组织5期近200人到长三角、珠三角考察新农村建设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学习、考察和培训活动,提高各级干部对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经验,增强了抓好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七)领导组织体系健全,完善帮扶工作机制 2006年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领导任副组长,省发改委等60个省直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根据省领导变动情况,省委、省政府对领导小组进行了及时调整。按照省里的要求,9个市(州)和长白山工委会、60个县(市、区)全部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新农村建设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在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上,全省明确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单位和大专院校、1000家企业帮扶1000个示范村,全面推行了村企共建、军民共建、部门帮建、社会捐建和干部回乡援建新农村。组织这么强的领导力量、这么多的部门单位,连续多年集中推进一项工作,在我省还是少有的。

二、“十二五”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

“十二五”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整体推进,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继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突出示范村功能建设,科学谋划村镇布局,构筑城乡联动的新型村镇布局体系;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构筑城乡一体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突出提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型产业,构筑结构合理的新型产业支撑体系;突出人居环境建设,整体推进村屯环境整治,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生态建设体系;突出精神文明、民主法治和党的建设,构筑和谐稳定的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系。

推进示范村建设。“十二五”期间,在完成现有1000个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再启动1000个示范村,全省示范村建设总量达到2000个。进一步强化示范村吸纳人口、聚集资源、发展产业、活跃流通、社区管理的功能,使之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社会服务健全、文化生活丰富、管理民主规范的农村新型社区。

大力实施万村提升。全面完成以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绿化、美化为内容的“四清、四改、两化”综合整治任务,村屯绿化覆盖率达到25%以上,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十二五”期间要重点突出以下七项工作任务: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突出增加农民收入。重点围绕建设粮食大省、牧业大省、林业大省、北方特产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大省,农村经济强省的奋斗目标,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速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重点是全力实施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食工程、百亿斤肉工程、百万亩棚膜蔬菜工程、百户龙头企业建设工程、人参、鹿业、林蛙、木耳、中药材等新兴战略产业工程和林业产业工程。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发。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期间,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着力强化以下十个方面。一是农村道路交通建设。新改建农村道路2万公里,力争实现所有的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具备条件的实现户到户、屯到农田通水泥(沥青)路。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66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100%,启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三是农村电力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总投入45.2亿元,着力解决农村生产用电不足问题,促进农村电力由村屯向农田延伸。四是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秸秆气化炉和大型秸秆气化站建设,新增户用沼气池10万户,大中型沼气100座,秸秆气化站100个。五是农村房屋改造。全面完成74万户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实施好农村“暖房子”工程,逐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因地制宜推行农村统一建楼和社区化管理,提高建设标准,改善居住条件。六是农村医疗设施建设。行政村都要办好标准化卫生所,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七是农村教育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全面建成6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达到10000个,村村建有文化大院、文化(图书)室和文化休闲广场。进一步加强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八是农村广播电视建设。全面完成833个20户以上自然村屯广播电视“盲村”建设任务,三年对1000个示范村普及农村广播“屯屯响”;新建开通行政村宽带互联网1405个,实现全省行政村宽带互联网通达率100%。 同时,继续对旧村部进行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功能。九是农村卫生厕所和垃圾处理场点建设。到2015年,全省建设61.4万座无害化农村卫生厕所,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农村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十是农村消防设施建设。按照“一乡(镇)一站一车”和“一村一队一泵”的标准,加快农村消防站点建设步伐。

(三)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升学率达到100%,实施职业教育城乡联动;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新农合的补偿封顶线达到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加快实施科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科普惠农视频网、农村电影放映、农村文化大院、新型人口生育文化园区、农民夜校和农家书屋等重点科技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灾害救助、五保供养和医疗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努力提高农村救助水平;全面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避灾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推进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加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农资连锁店、农民放心消费连锁店、便利店20000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500个,现代流通网络覆盖、辐射全省70%的乡镇村屯;进一步完善农村文体活动、餐饮娱乐、洗浴、邮政、托老托幼等便民服务。

(四)综合整治村屯环境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村屯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发动农民群众自己动手创建环境优美、院舍整洁、健康和谐的人居环境。对全省现有行政村、国有农林牧渔场、林区和矿区1万多个村级单位,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村屯环境整治。全省所有村屯脏乱差得到有效治理,完成“四清、四改、两化”综合整治任务,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村容屯貌明显改观,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加快农村人畜分离步伐,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切实解决好农村粪便污染地下水、空气和生活环境问题。完善村内给排水设施和垃圾处理场点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废弃物等得到有效处理,改善居住和生活环境。鼓励和引导粮食主产区农民建设标准化粮仓。

(五)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以深化和拓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为实践载体,扎实开展建设村“划档分类、升级晋位”工作,加大对矛盾问题突出村、财务管理混乱村、民主管理难点村、经济发展薄弱村的整顿建设力度,推动农村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紧紧围绕察民情、解民忧、传民声、聚民心,积极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体系。强化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增强村干部岗位吸引力。注重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乡镇后备干部,继续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紧紧围绕实施“富民工程”,深入推进“项目支书”计划和农村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不断壮大农村致富先锋群体。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管理,提高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水平。

(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要通过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增强农民创业和转移就业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十二五”期间,全面加强农村文化基础教育和农民职业技能教育,综合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继续实施万名村干部培训工程,积极开展“阳光工程”、“春风工程”和绿色证书培训,深入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七)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扎实开展文明村镇、信用村、信用户和和谐村镇、和谐村组、和谐家庭等创建活动,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三、明年工作总体部署

2011年是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党的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省委九届十次全会通过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城镇化建设、实施富民工程三个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认真搞好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道路、饮水安全、环境整治、清洁能源、住房改造、信息畅通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战略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奋发有为,努力奋斗,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确保明年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新突破。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提升示范村建设标准 重点抓好以下四点:一是大力发展主导产业。要立足资源优势,找准自身定位,发挥各自特色,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构建“一村一品”、“一屯一特”的产业新格局。二是加强项目建设。要及早谋划明年的建设项目,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选择农民群众最为关心、最为紧迫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深入研究,充分论证,多方筹措,力争多上项目,多为农民办实事。要通过项目建设,提升示范村建设水平。三是增强投入能力。各地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示范村建设,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整合资金、以物抵资等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有效增加建设投入。明年市(州)、长白山工委会和县(市、区)都要争取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采取项目补助和表彰奖励的形式,激励和推动新农村建设。四是积极打造样板村。要突出示范村的示范带动作用,高标准地完成建设任务。明年每个县(市、区)都要下大力气集中打造3-5个样板村,每个市(州)要打造2-3个集中连片的高标准样板村群,提高标准,配套设施,完善功能,以点带面,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二)切实搞好村屯规划布局 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要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农村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以及其他社会资源和劳动力就业创业,实现节约建设成本、提高服务承载能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明年新农村建设规划主要是抓好四项工作:一是抓好村屯建设方向定位。当前,我省在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呈现出“四集中、四化”的新趋势,即产业向园区集中,实现产业发展园区化;土地向大场大户集中,实现土地经营集约化;居住向中心村和城镇集中,实现居住社区化;产业经营向合作社集中,实现组织合作化。我们要积极顺应统筹城乡发展这种大趋势、大变化,相互学习,主动站位,借鉴经验,扎实推进。二是抓好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前几年,我们已经完成了28个县(市)镇村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了农村道路、河流、产业、村屯、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建设的总体布局,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基础性保障作用。2011年我们还要引导地方投入,对于没有完成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的,力争在近两年内完成规划编制任务,进一步增强新农村建设前瞻性和科学性。三是抓好示范村规划。今年,全省各地已经启动了1000个示范村规划,主要是做好总体规划、经济规划、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等 “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工作,目前总体上已经完成70%。明年各地和有关部门要继续推进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没有启动的要抓紧启动,正在编制和审定的要抓紧完成。四是注重功能分区建设。各个村要按照生产、生活、商贸、休闲等功能分区建设的思路,调整完善建设规划。居民生活区要按照不同面积、不同单元统一规划,实现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讯、广播电视、秸秆燃气的“七通”,规范建设节约土地、设施配套、座落有序的农民新区。

(三)大力实施农村“暖房子”工程 实施“暖房子”工程是非常重要的民生问题。现在,城市和城镇的“暖房子”工程已经开始实施,农村的“暖房子”工程也应该提上日程。据调查,我省冬季砖瓦房保温防寒效果较差,室内平均温度仅能达到10℃,比城市楼房低8~10℃,同样用煤取暖,农村要比城市多耗煤一倍以上。加之我省农村幅员面积大,人口比重较多,农村实施“暖房子”工程,任务更重,要求更为迫切。实施农村“暖房子”工程,必须加快农村改厨、改炕、改窗、改建筑结构的步伐,积极推行使用塑钢门窗、吊炕、地火龙、吊顶,应用新型环保节能墙体材料,做好外墙保温层,新建住房要推广新式农居,提高房屋保温防寒能力。采取上述措施之后,住房温度可以提高5~8℃,效果十分明显。要开发利用新兴能源、生物质能源、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新建居民区有条件的可开发使用地下热水和地源热泵取暖,大力推广和普及大型秸秆气化站供气、秸秆气化炉取暖、大型沼气池和户用沼气池以及户用太阳能热水器等。去年,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之后,各地对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今年新农村支持建设的大型秸秆气化站就达到13个。实践证明,实施上述“暖房子”工程项目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取暖增温难的问题,有利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而且还能减少农村环境污染,实现清洁环保,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加强农村“暖房子”工程的示范引导,省里确定的1000个示范村可以先行先试,到2012年争取1/3的示范村保温房建设取得较大进展。要加强政策扶持,强化宣传、示范和引导,调动农民群众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的积极性,加快农村“暖房子”建设步伐。

(四)狠抓村屯环境综合整治 2011年,各地要把整治农村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摆上重要位置,硬化措施,强力推进。一是组织开展环境整治月活动。在春秋各集中1个月时间,突击攻坚,重点对柴草垛、屯内垃圾、牲畜粪便、边沟污泥、乱堆乱建、卫生死角等进行清理。要做到全面组织、全面发动、全民动手,打一场环境卫生治理攻坚战。二是狠抓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农村道路、排水沟、院墙、植树、栽花、种草、亮化、垃圾处理场点、卫生厕所等设施;建设畜禽养殖小区,搞好人畜分离;加快农村秸秆气化站、气化炉、大型沼气池、户用沼气池建设步伐,综合利用秸秆和畜禽粪便;积极推广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或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促进畜禽粪便综合开发,增值增效,减少环境污染。三是推行集中连片整治。今年,梅河口市、柳河县都投入几千万元,集中搞了公路沿线院墙和排水沟的建设,成效非常突出,做到了环境整治连片成网。各个市(州)和长白山工委会也都抓出了各自的环境成片整治的典型,效果也非常明显。明年,各地在环境整治上,仍要继续突出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整治,突出连片整治,突出整村整治,突出整体推进。只有这样,村屯面貌才能大为改观。四是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完善村屯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要建立保洁制度,落实农户包保责任,保证街路、巷道、庭院、村屯整体干净整洁。

(五)深入开展宣传培训工作 新农村建设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基层干部群众关注程度高,广泛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宣传培训工作,有利于提高全社会认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创造性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吉林农业杂志、吉林农网和新农村简报等多种媒介,全方位宣传我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要紧密围绕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宣传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帮扶工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要宣传农民的主体作用,切实解决好部分干部群众消极情绪和“等靠要”思想。要继续实施万名村干部培训,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带头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能力。要及时组织各级新农村办、基层干部群众到省内外考察学习,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增强干劲。近一、二年,我省各地涌现出一批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值得参观学习,希望各地要搞好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互促共进,共同提高。

(六)切实加大工作推动力度 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之后,各地普遍加强了领导,特别是一些市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新农村建设组织推动力度明显加大,开创了新一轮新农村建设高潮。2011年,我们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一是要召开好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明年5~6月份现场会议在吉林市召开,力争做到高规格、大规模、重质量、求实效。二是建立完善领导组织。进一步落实省、市、县三级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工作责任制。三是继续强化帮扶工作。主要是加强工作培训和指导,加强督促和调度,加强衔接和落实,加强检查和考评。四是积极推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视察和观摩新农村建设工作。

四、加强办公室建设工作

各地新农村办作为党委、政府指导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协调部门,承担着协调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必须切实履行好部门职能,尽职尽责,高效率开展工作。因此,各地必须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办自身建设,打造一支能力强、作风硬、干劲足的队伍,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坚持高度摆位 新农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是统筹城乡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立足点。因此,抓好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也是我们各级农业部门的首要任务。各级新农村建设工作部门的主要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到摆位要高,谋划到位,推动得力,切不可出现抓的不紧、组织不到位、成效一般化的问题。分管领导要拿出主要精力,全力以赴推动新农村建设。

(二)健全工作机构 建立一个相对独立、职能明确、组织有力、省市县三级配套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构,一直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今后,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级党政主要领导重视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切实加强机构建设,充实和配备精干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交通工具和现代化办公条件。同时,省里将各地机构建设情况纳入年末综合考评,以利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实施万名村干部培训之后,村干部普遍反映学到了知识,增强了本领,强化了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能力。而我们各级新农村办的工作人员,还没有这样系统学习的机会,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量大,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必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明年,省里将对全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市(州)和长白山工委会每年也要举办一次工作人员培训班,提升素质和能力。

(四)加强工作谋划 各地新农村建设工作能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在于我们各级办公室的超前谋划和精心设计。从这次各地汇报情况看,采取召开现场会议、举办培训班、组织人大政协视察、开展县(市、区)之间联检互检、到外地专项考察、工作督查督导、请领导到点指导工作、实施帮扶工作对接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各地要积极运用和借鉴,定期举行新农村建设相关活动,不断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展开。

(省新农村办 供稿)

第3篇:在全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部署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非常重要,有两个议题:一是总结交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经验;二是研究部署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2009年8月,国务院召开会议部署新农保试点工作,当时考虑到新农保制度建设的创新性和复杂性,曾设想先行试点,再稳妥推进,逐步实现全覆盖。试点工作开始后,效果和各方面反映非常好。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参保积极性很高,没有试点的地方也迫切要求试点,工作进展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27个省、自治区838个县(市、区、旗)和4个直辖市的大部分区县纳入试点范围,其中有9个省区市实现了制度奎覆盖。全国已有1.9亿人参保。领取基础养老金的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了5170万人。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决定加快新农保试点进度,并决定从今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从现在开始,两项工作同步推进,今年内覆盖面都达到60%,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这是党和政府的又一重大惠民政策,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大步骤。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解决城镇非从业居民养老保障问题,与两年前我们建立新农保逐步解决农村居民养老保障问题一样,都是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制度建设。

首先,建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没有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就很难说建成了小康社会。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重点是建立覆盖不同人群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制度从无到有的问题,同时对已有制度进行完善、提高保障水平。一是新建立了几项重大制度,如城镇居民医保、城乡医疗救助、新农合、新农保等。二是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如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保问题、老工伤待遇问题、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问题等。三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连续七年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在新医改中大幅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标准等。

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城乡居民低保、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是最重要的三项制度,前两项都实现了全覆盖,现在我们就要着手解决养老保障全覆盖问题。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从建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开始的,经过一段时间探索,在90年代后期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而全面推开,近年来又进行了一些重要调整和改革。2009年建立了新农保制度并在全国部署试点,现在开始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进行试点,加上已有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构成了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是开创性的。有了这两项制度,可以说,几千年来中国人“老有所养”的愿望,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里就能初步实现。建立这两项制度,标志着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制度都建立起来了,朝着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重大进展。

第二,建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拳措。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今年是建党90周年。无论是过去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和流血牺牲,还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开辟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了让人民平等地过上富裕幸福的美好生活。《礼记·大同》中讲:“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描绘的就是一幅社会化保障人们生活的图景。建立社会化的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就必颓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两年前我们部署新农保试点,主要目标就是要构建一个逐步消除城乡差别、人人平等享有的养老保障制度,这次部署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并提出两项制度试点同步推进,也是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的努力。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性制度。不仅可以为人民生活一视同仁地公平提供基本保障,同时也是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覆盖的人群大都是低收入群体,通过这两项制度建设,可以把公共资源更多地向他们倾斜。更好地促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第三,建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要求。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要建设和谐社会、保持社会安定,最根本的就是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城镇非从业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低而且很不稳定,有的甚至没有收入,靠个人积累养老十分困难,政府有责任建立一套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分担他们养老的经济风险。这一方面可以增强老年人经济自立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增强他们生活的自信心和对社会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子女赡养的经济负担,在相当程度上避免因经济利益引发的家庭矛盾,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和更为和谐的家庭关系。当前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农村劳动力走规模转移,社会成员就业不稳定、流动性大,客观上要求我们尽快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业化、城市化顺利推进,降低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风险。

应当看到,我们已经具备了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良好基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级财政能力大大增强,各方面承受能力普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有了更高要求。可以说,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中央有决心、群众有期盼、财政有基础、社会有共识、实践有经验。我们一定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这项试点的重大意义,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扎实做好试点工作。

二、试点工作需要把握好的几个要点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都是由政府主导建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社会保险制度的性质、政府责任和基本国情考虑,我们提出了12字的基本原则,即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这既是建立健全这两项制度的基本思路,也是工作要求。这里我强调四个方面:

第一,坚持低水平起步、广覆盖,重在制度建设。这是这些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一条基本经验。社会养老保险必须与国情和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国家和城乡居民的承受能力相适应,这样才能做到可持续,人民群众才能真正得实惠。我国

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还比较低,而且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国家和绝大多数居民并不富裕,随着户籍制度放宽,每年都有上千万人进入城市,如果把保障标准定得过高,不仅财政压力大,城乡居民缴费也有困难,保障面就难以扩大。因此,当前重点是先把全民养老保障制度建起来,解决制度全覆盖的问题,为全体人民提供公平的制度环境和选择空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再逐步完善制度和提高保障水平。

特别要强调一点:就是要坚持群众自愿参保,不搞强迫命令。要认真总结新农保的经验,运用好财政补贴这个政策引导措施,搞好经办服务,吸引更多居民参保,努力扩大覆盖面。

第二,坚持政府和个人共担责任,政府要确保责任到位。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都是政府和个人及家庭共同承担责任的制度。现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有不同模式,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政府包办的福利型养老保障;一类是分担责任的社会养老保险。这两类制度最大的区别是筹资方式不同,即资金来源不同。我国明确要实行的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特征就是个人及家庭、政府、企业分担责任,而且要明确划分各自责任。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覆盖的城乡居民没有用人单位,责任就由个人及家庭、政府两方分担。个人获得保障的基本前提是承担缴费义务,因此首先要调动个人及家庭缴费的积极性。每个人从年轻时起就要为养老积累资金,承担起应负的责任。政府的职责主要是建制度、保基本、扶贫弱。

保基本,就是保证向所有参保的老年人提供基础养老金,保障他们晚年的基本生活。同时,政府要承担基金“兜底”责任,缺口部分由财政补贴。现在两项制度初建,对达到60岁的老年人,由政府发放基础养老金,对将要达到60岁的人也提出了解决办法。扶贫弱,就是对无力承担个人责任的困难群体,由政府代他们缴纳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帮助他们参加保险.确保他们晚年养老的权益。即使将来国家更加富裕了。政府的责任也只能是保基本、扶贫弱,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保障标准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现在中央规定的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都是每月55元,地方可根据实际适当上调标准,但不能低于这个水平。对于个人缴费部分,地方政府要给予适当补助。一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地区压力会比较大,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宁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确保这方面的支出。在两项新制度初建阶段.政府责任必须首先到位,否则制度就建立不起来,建立了也无法正常运行。个人要享受高于基础养老金的养老保障待遇,必须依靠本人及家庭早缴费、多缴费、多积累。现行制度已为不同人群搭建了制度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个人及家庭多积累。

第三,坚持城乡统筹,搞好制度和政策衔接。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是在新农保取得经验基础上实施的,基本制度和主要政策与新农保基本一致。这样做的考虑:一是与当前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相统一,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二是顺应城市化发展趋势,有利于城乡居民身份转换、参保衔接。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后,与新农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道,共同构成了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主体框架。这三项制度之间如何衔接转换,特别是两项新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之间如何衔接转换,要深入研究、总结经验,积极稳妥地探索提出具体办法。此外,还有一些涉及养老的制度和政策,例如城乡居民低保、农村“五保”、社会优抚、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也要在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推进过程中做好衔接工作,以提高社会养老资源利用效率,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权益。

第四,坚持多层次、多渠道解决养老问题,继续发挥好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积极作用。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现在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78亿,预计“十二五”期间将超过2亿人。为老年人提供更好保障,不能完全靠政府,个人、家庭和社会各方面都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在社会养老保险之外,还要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建立个人和家庭养老计划,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挥好家庭在经济供养和情感慰藉等方面的作用。还要充分发挥社会慈善在养老保障方面的重要作用。总之,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种方式的保障措施,让老年人更加幸福地安度晚年。

三、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工作

两项制度试点覆盖面今年都要达到60%,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已经建立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这两项试点工作,各地也要抓紧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领导体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试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按照中央部署,制定具体试点计划,排出工作进度,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保证按时完成试点任务。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二要确保财政补助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到位。试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关键要看政府补助能否及时到位。资金不落实,其它工作就难以落到实处。中央财政对两项试点的补助资金已经作出了安排。地方政府也要根据试点工作进度要求作出相应的财政安排,保证资金及时拨付到位,不打折扣。两项新制度都没有历史包袱,一开始就要把个人账户做实,财政补助要到位,同时要加强基金监管,决不允许借支、挪用,还要研究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为制度长期健康运行夯实基础。

三要加强经办管理服务能力建设。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是一项长期的日常工作,量大面广,涉及参保群众的切身利益,也会直接影响群众参保积极性。要大力推行社保卡,方便参保人缴费、领取养老金和查询本人参保信息。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要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纳入“金保工程”建设,对参保人要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试点地区要合理整合现有社保管理服务资源,加强工作力量,但不能盲目扩张机构和增加人员。充分发挥商业金融机构作用,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经办工作经费要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保险基金中开支。

四要注意总结工作经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实行属地管理,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政策,地方因地制宜地制定实施办法。在试点过程中会发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会涌现不少好做法、好经验,各地各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广大城镇居民对养老保险可能有一个认识、认可的过程,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引导,特别要让群众看到实惠,引导他们积极参保。

同志们,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创新,扎实工作.确保两项试点工作顺利进行。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

作者:温家宝

第4篇: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3月20日)

同志们: 重”。2004年到2011年,中央连续8年出台刚才,我们表彰了2010年度包抓联建先了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进单位,签订了2011年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责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年春节前召开的任书,特别是县政府王县长作了一个很好的讲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提出了要牢固树立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重中之重”战略思想,要求把“三化同步”作为“十一五”时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多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遵循,种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等复杂局面,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农业增加值、乡镇企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农业特色产业开发深入推进,“1125”农业产业化工程顺利完成;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行政村通自来水的目标全面实现;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新村覆盖面持续扩大;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可以说,这五年,是全县农村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进步的时期,是农业发展最好、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年,也是我县农村改革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过去的这一年里,全县上下同心协力、奋力拼搏,战胜了暴雨洪涝灾害、大风降温极端天气和强雷雨冰雹等影响,保持了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对于“十一五”以及去年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成绩,县委、县政府是满意的,也是充分肯定的。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做好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再讲三个方面:

一、深刻认识做好“十二五”和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华亭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全县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机遇期,做好 “十二五”和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一是要从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高度认识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围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夯实农业基础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强农惠农政策,大幅度增加了对农业农村的投入。省、市也围绕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贯彻,出台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意见,这些都为我们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刻理解、全面把握,认识上不能有丝毫含糊,行动上不能有丝毫懈怠,工作上不能有丝毫偏差。二是要从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决策部署上认识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必要性。在去年召开的党代会上,我们在深刻审视县情、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出了

全县整体进入统筹城乡、科学发展新阶段的科学判断,提出了“十二五”期间要把华亭建设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总体目标。从我县发展实际情况看,截止2010年底全县人均GDP达到3900美元,工业化指数达到64.3%,城镇化水平达到42%,优势产业逐步形成,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具备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条件。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我县地处山区,立地条件差,农业基础薄弱,农村两极分化的现象十分突出,大部分乡村农民收入水平、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都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

解决,势必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延缓全县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进程。因此,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全力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三是要从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定位上认识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紧迫性。华亭经过多年来的发展,2007年全县基本实现了总体小康。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到2015年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建成甘肃第一县。我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0%,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全县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否率先在2015年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取决于能否实现农村的小康。而目前我县农村的发展,从纵向比,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从横向比,与全市其他县区还存在较大差距。要在全市率先实现小康,我们要做的工作艰巨而繁重。尤其是农村消费、住房、教育和社会保障水平等一些指标还没有达到小康的最低标准。尤其是农民收入增速缓慢、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低,这两项工作成为制约全面小康建设的主要因素。加之全县尚有2.86万人处在贫困线以下,实现这一目标压力更大。因此,要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把农村作为主战场,把农民增收作为突破口,把农业发展作为硬任务,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努力实现“十二五”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良好开局

今后五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一城五区”的战略布局,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统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深入实施以工哺农战略,全力保供给、促增收、强基础、惠民生,加快建设全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区、特色鲜明的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努力推进现代农业突破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率先在全市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基础。这个思路,是在系统总结“十一五”农业农村工作经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紧密结合华亭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提出的。希望大家围绕这个总体思路,认真谋划好本单位、本部门“十二五”的工作。我感到,“十二五”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要更加注重做好五个方面。

一是要更加注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近年来,我们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作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核桃、草畜、蔬菜、药材四大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局面。截止2010年底,四大产业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55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这是一个不小的成绩,也充分体现了特色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主导地位。今后,要在继续促进粮食稳定增产的同时,持之以恒地抓好农业特色产业开发。要抓住全省深入实施促农增收“六大行动”和全市“四个百万”农业产业增收工程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扩张基地规模,提升产业效益,加快建设平华路、固华路、神水路

核桃产业经济带,汭河、黑河、策底河流域蔬菜产业区,关山林缘区药材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县特色产业实现适宜区全覆盖。要立足产业优势,着力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产业开发的层次和水平。

二是要更加注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农业基础脆弱特别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我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最大制约。要以中央出台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为契机,把水利设施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全力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后河水库建设等水利工程,加快城乡防洪基础设施、汭河黑河流域治理、病险水库加固等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提高水利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修复生态的保障能力。要大力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重点突出村社硬化路、产业路的建设,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全面实现村社水泥硬化路全覆盖、乡乡通公交和80%的村通产业路的目标。要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农网供电的可靠性,推进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用电。要深入推进“一池三改”沼气生态示范户、养殖小区沼气工程、村级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到2015年,使全县60%的农户用上沼气,80%以上的养殖场(户)建成沼气工程。

三是要更加注重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我县农村发展比较滞后,农民群众生活并不富裕,尤其是关山林缘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仍然十分艰苦。因此,我们要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用好扶贫开发的政策机遇,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具体要积极探索“五条扶贫路子”。一是要积极探索观念扶贫之路,把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帮助贫困户增强信心,激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要积极探索技能培训扶贫之路,让贫困农户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培养致富能力,为稳定脱贫奠定坚实的基础。三要积极探索产业化扶贫之路,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四要积极探索金融扶贫之路,拓宽融资渠道,满足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五要积极探索医疗扶贫之路,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总体要求是,到2015年,稳定解决温饱人口1.8万人,贫困面下降16个百分点,为实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目标奠定基础。

四是要更加注重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发展,必须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要积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引用本地成功范例,引导农民以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股份合作、订单、承包等方式推动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依法规范林地和林木流转,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建立健全责、权、利明晰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要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积极领办和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促进大型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产业大户“农超对接”,构建畅通的农产品物流配送服务体系。

五是要更加注重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投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 “三个重点、三个确保”的要求,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采取四个方面的举措,积极支持农业农村工作。一是要建立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从今年开始将支农资金由年财政收入的13%提高到15%,全部用于农业农村工作。二是要树立“项目兴农”的理念,多方掌握信息,认真研究中央省市的投资导向,着手策划包装申报一批涉农项目,挤进上级的计划盘子,争取更多的农业发展项目和资金,确保农业农村投入不断加大。三是要提高金融行业服务农村的能力,落实好扶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优惠政策,对领办和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龙头企业的社会团体和个人优先提供小额贷款和贴息贷款,切实解决农村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尤其是各个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变观念,降低门槛,加大对农民群众的信贷扶持力度。四是要继续坚持县直部门、驻华单位、企业包抓联建新农村的工作机制,积极动员社会团体、各界人士以多种方式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开发,形成全社会支持农业农村工作的良好局面。

关于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刚才王县长已经讲得十分全面、十分到位了。在这里,我着重就几个具体问题作以强调。一是要提升产业开发的层次水平。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适宜区全覆盖”的原则和“扩量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继续抓好核桃、草畜、蔬菜、药材四大特色产业开发。要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在抓好核桃基地规模扩张的同时,扎实开展果园管理,全面落实管护

措施,确保果园早挂果、早丰产。要以养殖小区建设为依托,继续抓好黄牛改良、玉米秸秆青贮等基础性工作,加快牲畜交易市场建设,力争将我县建成全省养牛大县。要抢抓国家加大“菜篮子”产品生产的重大机遇,创新经营体制,扩大蔬菜基地规模,有效增强商品生产力和市场供给力。要大力推广地膜川芎等药材栽培新技术,积极开拓药材销售市场,解决药农后顾之忧。要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年内建成砚峡利源、策底茂源蔬菜保鲜库,完成宏源畜牧公司万头肉牛屠宰及熟食品加工生产线续建工程,实现我县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的重大突破。二是要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要围绕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完成黑河、汭河、南川河部分河段治理,实施西城区山洪灾害防治工程,不断完善防汛减灾体系;要解决好偏远山区农户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安口镇区水质改善工程,加快建设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县。要加快通村水泥硬化路建设,拓宽、整修产业路,提高农村道路通达能力。要稳步推进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塌陷治理、移民搬迁、农村沼气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开展“三清四化五改六有”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加快村镇、面山绿化步伐,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三是要持续推进“一园三区”示范基地建设。去年,经过有关乡镇、部门的共同努力,“一园三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初具规模,效益逐步显现,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了全县农业农村的发展。今年,基地建设进入关键时期,东华镇、砚峡乡、西华镇、策底镇、神峪乡、上关乡要继续发挥主体作用,通过政府扶持、企业帮建、个人承包等多种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加快进度,提升效益。农口各部门要积极配合,认真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将项目资金向园区倾斜,共同把基地规模做大、管理做精。四是要扎实开展“五村联创”活动。今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开展“五村联创”活动,这是对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诠释,我县新农村建设方式方法的重大创新。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今天会上下发的实施意见,分工协作,紧密配合,确保活动取得预期效果。县委农办要在协调组织好活动的同时,善于发现典型,树立样板,积极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总结成功经验。各乡镇要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加强指导,确保达到创建的标准要求。县上将把创建活动作为季度重点工作检查的重要内容,并作为打分测评的基本依据。五是要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农村和谐稳定,关系党和政府形象。县委、县政府将这项工作作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各乡镇、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准确掌握强农惠农政策,研究制定相应工作措施,抓好贯彻执行。要克服麻痹和侥幸心理,坚决杜绝挪用、截留惠农资金的现象,切实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要加大政策落实的监督力度,不论是哪一级组织和单位,在贯彻落实政策措施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偏差和失误,必须及时予以纠正,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今年我们将支农扶持资金从13%提高到15%,全县各方面投入农业农村的资金将突破3亿元,县上要抢抓农时,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发挥应有效应。六是要积极探索农民教育的长效机制。长期以来,我们对农民群众在科技知识、致富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比较经常,但在国家大政方针、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还做得不够。而我县个别村社农民群众观念落后,整体素质不高,影响了政府决策的有效落实。个别乡村积极向上的群众性活动开展较少,赌博等社会不良习气有所抬头。今年,我们要把农民教育工作由过去单一科技、技能培训,拓宽到党的方针政策、省市县决策部署和各项法律法规的教育上来,增强农民群众法律意识和政策观念,更好地支持乡镇工作,支持全县项目建设,自觉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宣传部、工商局、妇联等单位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美德新风进农家”、“好媳妇、好婆婆”、 “十佳孝子”、“诚信农户”、“五好文明家庭户” 等评选活动,引导农民群众不断规范思想行为,树立新风正气,逐步在农村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健康的社会风气。

三、以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农业农村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做好“十二五”和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在基层,关键在干部,根本在落实。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有力保障。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要着眼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积极开展乡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试点,合理使用各年龄段的干部,及时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切实增强工作活力。要以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采

取万元年薪公选、下派机关干部、选派大学生“村官”等方式,选好配强村级班子,着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乡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要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和“一事一议”制度,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推进村级基层民主建设。要把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落脚点放在推进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集中突破上,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农村第一线展示才华、大显身手,以一流的工作业绩体现创先争优的成效。二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定期研究农业农村工作,及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农口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转变工作作风,创新服务方式,在产业引导、信息服务、技术指导等方面要有更大作为。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圆满完成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三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变化,我们的工作方式方法也要随之而变。要坚持经常性深入农村一线,了解基层情况,听取群众意见,凝聚各方智慧,使我们的决策更加贴近农村实际,更加符合社情民意。要坚持干学结合,及时了解掌握国家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注重研究市场、把握市场,自觉运用市场规律指导农业农村工作。要坚持以民为本,着力从农业、农村、农民最直接、最迫切、最需要的问题入手,尊重民意、珍惜民力、爱惜民财,竭尽全力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享受到农业农村发展的成果。尤其是乡镇班子多思考本乡镇的发展,多研究干工作的方法,主动赢得上级的支持,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确保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同志们,做好“十二五”和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一定要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标准、更足的干劲,扎实开展工作,全力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建设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县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5篇: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

回良玉

20xx年12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题为《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讲话,以下为讲话全文:

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xx年12月28日) 回良玉

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20xx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xx年工作,着重研究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国务院常务会对会议文件进行了专门研究,对会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开好这次会议。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农业和农村形势,努力保持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

20xx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年,也是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出台了一系列更明确、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农村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好形势,展现出许多喜人景象。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全国粮食总产量预计9389亿斤,比上年增产775亿斤,是建国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二是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比上年增加314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三是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村税费改革进入取消农业特产税、减免农业税和配套改革的新阶段,农业税收制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取得重要进展。国家财政开始越来越多地向农村倾斜,农民享受公共服务的状况有了积极变化。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发展加快。五是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贫困人口有较大减少,是近五年来数量减少最多、幅度下降最大的一年。六是干群关系出现可喜变化。中央采取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顺民意,得民心,深受广大农民的拥护。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是20xx年农村发展的显著特点,也是宏观调控的突出亮点。粮食产量的恢复性增长,有效地避免了因粮食供求矛盾可能引发的物价大幅度上涨;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有效地扩大了国内市场需求;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的好形势,是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政策好、人努力、粮价高、天帮忙等多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根本上说,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支农强农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具体明确、操作性强,其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落实之快、受益面之广,是多年来所没有的。其中不少新出台的重大政策措施,是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同志多年期盼的,也是广大农民群众长期渴望的。一是首次对种粮农民实行普遍的直接补贴。中央决定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100亿元,直接补贴13个主产省(区)种粮农民。全国共安排直补资金116亿元。扩大良种补贴的范围和规模,安排专项资金对部分地区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给予补贴。二是首次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中央确定在黑龙江、吉林两省开展全部免征农业税的试点,河北等11个粮食主产省(区)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其他地区降低1个百分点。同时,取消了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还有一些省(市)自主进行了免征农业税试点。征收了21年的农业特产税已经终结,千百年来农民种地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正在改变。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因税费负担引发的恶性案件大幅度下降。三是首次在全国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在前几年主销区放开的基础上,20xx年全面放开了主产区的购销和价格,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四是首次制定并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规划。选择一部分有基础、有潜力的粮食大县和国有农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家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发展粮食加工转化。五是首次明确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规定市、县将不低于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的15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增辟了农业资金来源。六是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清欠农民工工资和征地补偿款。

第6篇: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

回良玉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2004年12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题为《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讲话,以下为讲话全文: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4年12月28日

)回良玉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2004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05年工作,着重研究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国务院常务会对会议文件进行了专门研究,对会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开好这次会议。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农业和农村形势,努力保持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2004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年,也是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出台了一系列更明确、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农村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好形势,展现出许多喜人景象。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全国粮食总产量预计9389亿斤,比上年增产775亿斤,是建国以来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二是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比上年增加314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三是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村税费改革进入取消农业特产税、减免农业税和配套改革的新阶段,农业税收制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取得重要进展。国家财政开始越来越多地向农村倾斜,农民享受公共服务的状况有了积极变化。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发展加快。五是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贫困人口有较大减少,是近五年来数量减少最多、幅度下降最大的一年。六是干群关系出现可喜变化。中央采取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顺民意,得民心,深受广大农民的拥护。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干群关系明显改善。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是2004年农村发展的显著特点,也是宏观调控的突出亮点。粮食产量的恢复性增长,有效地避免了因粮食供求矛盾可能引发的物价大幅度上涨;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有效地扩大了国内市场需求;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的好形势,是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政策好、人努力、粮价高、天帮忙等多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根本上说,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支农强农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具体明确、操作性强,其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落实之快、受益面之广,是多年来所没有的。其中不少新出台的重大政策措施,是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同志多年期盼的,也是广大农民群众长期渴望的。一是首次对种粮农民实行普遍的直接补贴。中央决定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100亿元,直接补贴13个主产省(区)种粮农民。全国共安排直补资金116亿元。扩大良种补贴的范围和规模,安排专项资金对部分地区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给予补贴。二是首次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中央确定在黑龙江、吉林两省开展全部免征农业税的试点,河北等11个粮食主产省(区)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其他地区降低1个百分点。同时,取消了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还有一些省(市)自主进行了免征农业税试点。征收了21年的农业特产税已经终结,千百年来农民种地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正在改变。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因税费负担引发的恶性案件大幅度下降。三是首次在全国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在前几年主销区放开的基础上,2004年全面放开了主产区的购销和价格,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四是首次制定并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规划。选择一部分有基础、有潜力的粮食大县和国有农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家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发展粮食加工转化。五是首次明确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规定市、县将不低于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的15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增辟了农业资金来源。六是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清欠农民工工资和征地补偿款。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企业限期发放拖欠的农民工工资,限期兑现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费,并着手建立

第7篇:###在全镇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镇长在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由镇村两级干部、各经办所负责人不同层面同志参加的大会,是通过镇党委会精心策划召开的,本次大会是落实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县机关干部会议及党建工作会议精神,部署我镇本重点工作任务,为又好又快地发展我镇经济献计出力。刚才,宋镇长就我镇的农村工作、林改工作、护林防火等工作进行了部署,矫镇长就我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任务指标进行了分解,贺镇长就全镇计划生育工作分析了面临的形势,马镇长就全镇民生工作做了具体安排,王书记就全镇党建工作“三项工程”做了全面部署,并且为完成好我镇的多项重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切实可行,我完全赞同,我们要不折不扣地兑现、执行,望各村、包村干部和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全面完成县里下达我镇的多项工作任务。

下面,就2010年工作作以简要回顾

2010年,是###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较好成绩的一年。一年来,镇党委团结和带领全镇的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大局,强化措施、全力攻坚,全面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4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实现8.6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931.6万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212元,其它经济和社会 协调发展。在工作中我们重点强化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 狠抓项目建设,紧紧围绕本镇资源和区位优势,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推进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效果,全年招商引进 落地企业9户,发展总部经济,引进注册企业6户,向上争取资金,包装申报项目23个,已获批准并已当年完工7项,总投资1300万元,已批准的正在组织实施的6项:一是土地整理一期项目投资1300万元;二是###流域内一拉溪农业综合开发投资3000万元的土地整理项目;三是总投资600万元的莲安村“千村示范,万村提升”首批示范村项目;四是国家无偿投资于###公司的1000万农发项目;五是投资1200万的###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六是投资3000余万的###线供电高压线路改造项目。申请待批的镇区给排水,垃圾处理场等项目10项,申请资金总额为6635万元,包装申请项目5项,总投资7800万元,石油天然气项目,##48井钻井,取得喜人成果,还将进一步钻探。神彩钼业

投资200万元的钼、铜勘探项目已进入电子扫描

阶段。中新食品区项目进展顺利,有9个养殖园区 落户在一拉溪镇,现已完成防疫检测土地预案,环境评价和选址等工作。今年5月1日,即将启动;二是千方百计着力改善民生,年初确定的目标及践行科学发展观承诺的民生实事均如期兑现,泥草房改造完成305户,发放各级补贴196.1

万元,农村引水工程完成了3村四处,投资280万元,3000名群众受益,发放城乡低保户补助资金216万元,低保户及边缘户大病二次救助220人次51万元,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40万元,为农户发放救济补助金286万元,发放粮食风险基金2327.2万元,家电汽车下乡补贴100万元,投资100万元完成了###小学校舍的安全改造,投资500万元修建了20公里村路,投资80万元修建了##和##两座大桥,投资50万元进行了镇区和##社区供热改造,年内输出劳务12174人,为群众增收5000余万元。积极开展了手足口病和甲流的防控工作,开展了平安镇创建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受到市县两级高度评价,认真落实信访工作。圆满完成了“两会”国庆等重要敏感时期社会稳控任务,全镇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三是加强党的建设,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在全镇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了“三项工程”。加强了领导班子水平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2011年工作思路,2011年是实现县委提出的三年总量再翻一番,四年争取实现“双十”目标最为关键之年,也是保持我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学发展的攻坚年,总体工作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十二届六次会议精神和全县党建会议精神,以实现“双十”为目标,突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重点,围绕五大优势,打造五个

亮点,实现四个突破,加快发展速度,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围绕经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建设为全镇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引导、精神动力、组织保证和良好环境。

2011年全镇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是:

社会生产总值实现9.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招商引资额3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必保6200万元,民营经济主要业务收入5.5亿,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千万元,粮食产量达到19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6670元。

具体的工作思路是围绕五种优势,打造5个亮点,进而实现四个突破。

一、抓住项目建设不放松,招商引资收到实效 一季度收入实现201万元,实现首季开门红,招商引资呈现良好势头,已有4户企业落户,到位资金8600万元,预计全年招商引资工作将有新的突破,规模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呈现积极向上的态势。下一步将对重点项目实施全方位服务,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实行落实责任,分解任务,奖惩分明的工作责任制,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二、强化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在保证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并做好农产品的初步加工和综合利用基础上,适应增加特色产业苏子的种植面积和蔬菜、小杂粮种植面积,建立绿色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打造

我镇绿色品牌。

三、围绕中新食品园区建设发展我镇畜牧业生产,做好我镇9个大型养猪养殖小区建设和辅助区各项服务产业建设。

四、做好民生民利工程,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计划生育工作:完成本人口计划政策生产率91%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9%以内。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方针,严格落实各级领导干部维稳、信访工作责任制,继续实行一票否决制。

信访工作:加大矛盾、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力度,完善预防、排查、化解和稳控机制,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和恶性群体事件的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民政工作:做到稳妥有序,低保户的评定、泥草房改造,多类扶助救济资金的发放要保证公平、公正、公开。

林改工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惠民工作,在充分尊重百姓意愿基础上,稳步推进,完成任务。

交通工作:在养护绿化美化好172.028km原有道路基础上,力争再修涉及4个村44km的水泥路。

城建工作:重点做好清理违章建筑,楼房建筑以及林业站、农业站平房改建工作。

文化、卫生、教育: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建设5家文化

大院和5家农家书屋,

4、5月份对全镇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新农合参与率达到90%以上,完成25中和一拉溪小学的楼房建议,改善改善学生的生活条件。

劳务输出: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镇劳动就业保障所要多方联系可靠就业岗位,积极培训外出务工人员,尽可能多的推荐本地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五、依托活动载体,党建及精神文明上水平

2009年,全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按照镇党委的部署,发挥职能优势,服务第一要务,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党建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解放程度低,学习不够,能力不强,作风不实,破解难题的招法不多,适应不了快速发展的工作需要;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农村党员老、少、穷的问题还很突出;个别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够主动,自我要求不严,甚至发生违纪违法行为;个别单位主要领导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强,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党务知识懂得不多,开展组织活动、教育管理党员的方法落后,不能与时俱进,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全镇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要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围绕经济抓党建、抓

好党建促发展”的思想,努力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三年总量再翻一番,四年争取实现双十”目标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精神动力。

组织工作,突出抓班子、选干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为快速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宣传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明新风唱响发展的主旋律、占领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在全社会倡导新文明、树立新风尚。要深化“做体面永吉人”时间按活动,开展“精彩永吉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在机关,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组织”评选活动;以创建“省级文明城”活动为载体,开展文明市民、文明机关、文明村屯、文明家庭评比活动,提升城乡形象品味和文明程度。加大外宣工作力度,展示和提升我镇对外良好形象。强化对内宣传,宣传在快速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先进经验。

纪检工作,要强化标本兼治,惩防并举,为快速发展、科学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紧贴中心,主动服务发展大局,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用发展的理念谋划党建工作,自觉地把经济工作的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相互促进,同步发展。要把党建工作纳入全县工作的大局中去考虑、去谋划,保证各项工作始终与全县中心工作相一致。

同志们,永吉正处在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加快发展、推动跨越的关键时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振奋的精神,开拓进取,务实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一拉溪镇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第8篇:在全镇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龙伟)

同志们:

中央已连续6年以1号文件来阐述和布臵农业工作,今年,省、市也以1号文件强调分解农村工作,充分说明各级对农村及农业工作的重视。安居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农业和农村工作是我镇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天,到会的都是各村(社区)的书记、主任,是我们农业及农村工作的最终执行者,在此,我就我镇今年的农业工作做以下几点建议:

一、立足抗旱保苗,抢栽抢管保大春。

自08年11月20日小春点播结束至今,未下一场透雨,4个月降雨量不足120mm,占年总降雨量的13%,且工程蓄水也是历史最低年份,冬囤水田80%开裂,塘、库、堰蓄水不到到往年的60%,导致大春育苗困难,移栽难度加大,高温烧苗、死苗高于常年。严重的旱情给农业生产、人畜饮用水已经造成严重威胁。

虽然面临严重旱情威胁,但我镇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首先,我镇地处琼江白马河沿岸,跑马滩水库下游,水资源相对丰富,坝地村占12个,半沟半坝村占4-5个,加之冲击土保水性较好;其次,我镇农业提灌设施配套利用率相对较高;再次,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大,农业用水量大为减少。 立足优势,面对严峻旱情,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用科

学态度应对旱灾对农业的影响,坚持以抗旱保苗为中心,实施“科学制旱,以早制旱,以多制旱,以调制旱,以旱制旱”确保大春满栽满插,增加复种指数,提单产,增总产。

1、科学制旱:推广良种、地膜育苗(水稻推广旱育秧;玉米推广肥团,方格育苗;红苕全膜两段育苗;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均在本镇积极推广运用。

2、以早制旱:水稻、玉米、红苕均在3月25日“春分”前后育苗结束。

3、以多制旱:多育30%预备苗,确保大春满载满插,为抗旱奠定基础。我镇农资准备充足,目前已补育玉米、水初苗达到30%。

4、以调制旱: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因地制宜,须根作物种低台位土,直根作物种二台土,坚持水路不通走旱路。要早下决心早规划,对我镇高塝田、望天田,土干田要下决心走旱路。疏通排水沟,作好规划,油菜收获后,抢种玉米、红苕、棉花。

5、以旱制旱:全区普及旱育秧,地膜栽培、玉米集雨膜侧栽培 ,水稻复膜强化栽培技术。利用麦壳、菜籽壳对脱水田撒施,减少水分蒸发,做到以旱制旱。

6、具体作物:

(1) 水稻

一是坚持“三个一”标准,规范高产栽培技术。二是抢

水栽秧,推广节水栽培技术。冬囤水田在4月底移栽结束,撒施麦、芽壳浅水栽秧。三是推广“三带”即带药、带泥、带肥移栽保证,移栽质量。四是推广配方施肥,全层施肥,重底早追,增加基本苗培育多杆状秧,搭好丰产架子。五是加强田管,做好水稻螟虫,稻瘟病防治工作。

(2)玉米

一是推广“双座”移栽,即座水、座肥保全苗。二是推广玉米膜侧集水技术,普及节水栽培。三是扩大夏玉米种植面积(油菜收获后抢时抢天直播带药玉米保全苗)四是推广配方施肥---重底(30%)早追(10%)猛攻( 60%)苗施肥重量达到200-250公斤。五是加强田管,做好玉米螟虫,纹枯病,大小斑病防治。

(3)红苕

一是加强苗床管理,培育壮藤早栽。二是小麦、油菜收获后抢打苕厢,为早栽做准备。三是抢天栽苕,力争不栽“七一”。

二、紧抓小春田管,严防病虫害。

1、小麦:

(1)锈病:今年发病较严重,目前防治基本结束。(2)赤霉病:小麦抽穗扬花期遇到降雨要抓紧时间立即防治。(3)蚜虫:麦穗蚜在4月中下旬每100株蚜量达到500头要立即防治。

三、增强防控意识,严防疫病发生。

我镇是养殖大镇,但形成规模的养殖户不多,且部份养殖户防范意识不强,加之圈舍建设规范化程度不高,给安全生产带来一定隐患,防控形势较为严峻。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就发生过多起因疫病造成的家畜死亡的事件,损失惨重,教训深刻,因此全镇上下必须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感和防控意识。

春季防控的重点是家禽类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家畜类的口蹄疫。各村组织人员认真学习市、区、镇关于动物防疫的工作文件,利用各种途径做好宣传。动员农户增强防控意识,积极支持和配合防疫工作。同时要号召养殖户积极开展消毒灭源,切断病源传播途径。全镇要完成养殖大户的免疫工作,散户强制免疫要在月日前完成。

四、加大工作力度,严防森林火灾。

由于久不下雨,天气干燥,且春季气温回升,森林防火工作形势严峻,今年以来,已发生山火近10次。因此全镇上下务必保持高度警惕,时刻绷紧森林防火这根弦,增强森林防火工作的紧迫感,要充分认识森林火灾是一种破坏性、危险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具有很强的突发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一场大火,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各村、社区、镇直各部门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将火源堵在林外,将火灾隐患降至最低程度。

回去后,各村、社区要利用会议、广播、板报、宣传栏等方式大力宣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使森林防火工作引起广大干部群众的重视,使森林防火工作成为全民自觉的行动。同时,要积极完善制度,加强护林防火管理,一是以严格的管理制度约束各类违规用火行为;二是加大巡查力度;三是强化防火值班及信息报送反馈;四是认真做好防火灭火物资的储备。

五、依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是近段时间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镇特殊的地理位臵又决定了我镇的整治工作是全区工作的重点。前段时间整治工作的重点是在城区,通过前段时间的整治工作,大家也能感受到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大家工作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城区街道整洁了,秩序规范了,一些困扰了多年的卫生问题也得到了缓解,但是整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下一阶段整治工作将向全镇范围内所有农村村全面铺开,希望大家继续发扬前期工作中“不怕苦,舍得干”的精神,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以农村“五创”、“两池六改六清”、“五化三优一畅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工程,重点治理农村“五乱”,努力实现“四化”目标。

同志们,200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和区委二届八次全会战略部署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的攻坚之年。希望大家在今年的工作中,继续发扬攻坚克难,和谐共进的精神,以“1253”工作思路为指导,积极落实镇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意见,把我镇农业和农村工作推上新台阶。

第9篇: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张 世 华 (2010年2月2日)

同志们:

这次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中央、省、黑河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五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安排部署2010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突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落实各项农业提质增效措施,加快新农村建设,努力将北安打造成为我省北部城乡一体化发展先导区。

下面,我就做好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重点讲两方面意见:

一、2009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基本经验

2009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农业战线干部职工和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努力战胜了多重自然灾害,大力挖掘增收潜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依然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市粮豆薯总产实现2.88亿公斤,农业总收入实现12.3亿元;通过抗灾自救、拓宽增收渠道,大灾之年农民仍取得了较好收入。我市被确定为全国粮食高产创建县,全省现代农业整县推进县,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

一是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快。通过政策激励、合作社拉动、局市共建等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46.2万亩,规模经营面积达到35.4万亩,为历史新高。秋整地达到165万亩,其中深松整地85万亩,完成黑河市下达任务的103%。完成跨区作业面积20.5万亩。积极开展了高产创建活动。建成100万亩优质

大豆产业基地,30万亩优质玉米产业基地,10万亩优质水稻产业基地和1万亩强筋小麦产业基地。强化绿色食品生产,全市无公害产品生产面积达到138万亩,三年来认证种植业和渔业各类无公害品种411个。建成通北镇、城郊乡、二井镇三个棚室蔬菜基地,棚室生产面积达12.6万平方米,年供应蔬菜1095吨。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80万亩,辐射带动60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标准化生产面积已经达到132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55.8%。畜牧业平稳发展。预计全市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18.04万头只,同比增长8.7%。牧业产值和人均牧业收入占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的比重已达到17%和21%,同比增长10%和7%,全年交售鲜奶3万余吨。特色产业发展迅速。渔业养殖面积7.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800吨;河蟹养殖面积达到7025亩,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40亩;落实“北药”面积1200亩,放养柞蚕75把;林产经济快速发展。北药种植达到了1200亩,鹿、貉、狐、野猪等特色养殖2000头(只),山野菜采集50万公斤、地栽木耳10万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新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4个,全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已达到96个,同比增长了33%。劳务经济不断壮大,全市已转移农村劳动力47200人,新增5660人;实现劳务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18%。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承保面积达到15万亩,有效地减少了农民种地的风险。

二是涉农项目争取工作效果明显。总投资2500万元的海圣饲料加工项目、总投资3800万元的北龙良种奶牛场建设项目、总投资2600万元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建设项目竣工投产或投入使用。总投资3.2亿元的翔龙汉麻加工项目、总投资2.04亿元的现代农业整县推进

试点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的中储粮黑龙江省分公司北安直属库项目等在建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投资124万元的东胜乡东胜村垃圾处理项目已顺利完成,新建占地13000平方米垃圾场一处,维修道路4.2公里,设臵垃圾收集点15个。向上争取水稻、大豆、玉米、小麦四大作物良种补贴1587.7万元,全部发放到经营主体。向上争取到省新农村以将代投资金485万元,全部用于新农村试点、示范村建设。向上争取到扶贫、生产救灾、农技推广、沼气、劳动力转移等方面资金1630万元,重点用于农村建设和农民培训。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入资金1281万元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建设了海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工程投资535.07万元,总工程量为4.3万立方米,修建各类水利工程25处。实施海星镇岚光村高效节水项目,新增旱田节水灌溉面积8750亩。开展了闹龙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工程,5个村屯的生活垃圾及牲畜粪便治理工程全部竣工。维修加固小水库2座,打灌溉水田补水井30眼。打农村饮水井20眼,解决11600余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投入资金1432万元,完成土地、农业科技、产业化等农业开发项目6个。投资3139.5万元硬化农村公路89.7公里,6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村公路硬化。我市被列为黑河市村改社区试点市,建成农村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3处造林绿化稳步推进,全市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5600亩,村屯绿化完成132个;8月18日,黑河市春季造林绿化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开展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建设完成30家,日用杂品连锁店15家、农资连锁店15家。

四是新农村建设晋升新阶段。今年我市集中财力,重点打造示范村。投入资金4600万元,在赵光镇东丰村进行了高标准的新村建设,一期工程131户主体工程和附属设施基本完工。投入资金265万元,

在海星镇治安村建设了18栋农民新居,该村二屯36户居民搬入新居;城郊乡建民村投入资金60.6万元,硬化、加宽道路各1条,保温节能住房、太阳能路灯安装、洗浴中心、便民超市等工程今年都已启动实施,并投入资金47.5万元,推进村内节点景观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城乡教育网点布局,打造市区、通北镇“两大教育中心”,今年撤并学校30所;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事业等配套设施,村级设立标准化卫生所,试点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均达95%以上;农村文体设施进一步完善,今年建成综合性文化大院11个,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我市被列为黑河市村改社区试点市,建成农村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3处。农村消防建设取得新突破,在通北镇组建了专业消防队,配备了3台消防车,所有行政村全部配备了手摇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等各项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优抚群体抚恤补助和医疗补助水平逐步提高。借鉴第一批新农村试点的包扶帮建工作经验,挖掘社会资源,整合各方面力量, 形成了合力建设新农村的工作格局。包扶帮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总数已达到110个,包扶帮建资金达到 万元。城郊乡被评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乡镇,海星镇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城郊乡建民村被列为全省文明示范村,赵光镇东丰村被列为全省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之首。

五是城乡一体化进程有效推进。以市委全委扩大会议的形式,对城乡一体化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成立了领导组织,并抽调专人成立了办公室。制定下发了《北安市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实施意见》、《北安市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试点工作方案》,对我市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工作进行了总体定位。确定3个城乡一体化试点乡

镇和12个试点村,全面开展了各类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了村镇体系规划。各试点都已制定了发展规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各成员单位对照所承担任务,加以推进落实。市领导小组针对农村户籍改革、进入城镇后农民保障等五个方面突出问题,分别由市领导牵头,逐一研究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制定了对赵光、通北两个试点镇的扶持政策。组织开展了“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主题实践动员活动,市委书记对全市500名干部进行了专题辅导。全市200余名包村领导和干部深入到62个行政村,利用7天时间走屯入户,直接与村民零距离接触,对农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种植业调整、整屯搬迁、农民增收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调研,为镇村解决实际问题50余件,提出今后我市发展思路7方面 措施,为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由于我市城乡一体化工作启动早、措施实、效果明显,得到了省、黑河市的充分认可。

回顾2009年,我们战胜了农业遭受春旱、夏涝、作物秋倒伏以及虫、雹等多重自然灾害,经受了金融危机引发的农民工返乡、农产品市场价格低迷等多重考验,取得农业稳定发展、农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新成绩。这些主要来源于:

一是准确把握住了农村发展的脉搏,在统筹发展上进行了新的定位。在2008年末召开的农村工作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构筑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格局的要求。市委十五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以一个专题的形式,再次明确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并把“把我市打造成为我省北部城乡一体化发展先导区”作为战略目标,部署了八项重点工作。这是鲜明而具体的工作定位,适应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突出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主题,使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脉路越来越

清晰。

二是找到了解放农村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在释放农村发展活力上有了新的举措。2009年我们把推进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解放农村生产力的突破口,在全市大力推动土地合理流动,加快场市共建,促进各类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创造出新有益于连片经营的6种模式,使35万亩土地实现了规模化经营。这即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又拉近了与农场先进耕种方式的距离。同时,使农村一半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走出来创业发展,更激发了农民在自主增收上的活力。

三是加大了农村建设力度,在扩大农村发展空间上增添了新的基础。积极加强重点村建设力度,以东丰村新村建设为标志,集中财力,合力推进落实,展现了新农村风采。以建设通北镇“商贸大镇”、赵光镇为“工业重镇”为重点,在全方位进行规划的基础上,对部分重点项目加以推进,使我市“三点一线”的城镇化布局更为突出。切实加强了中心村路、水、能以及环境建设,为促进农村向城镇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凝聚了各方加快农村发展的力量,在推进农村建设上形成了新的动力。四大班子领导和全市110个部门、企业和部队包扶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建设,出思路、落措施、给资金,有力地支持了农村发展。年末前开展的城乡一体化主题实践活动,62个工作队深入村屯、农户,宣传政策、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在全市引起积极的反响,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的欢迎。乡镇、村干部切实肩负起引领一方发展的责任,在指导生产上殚精竭虑,在发展民生上不辞劳苦,树立了公仆形象。社会各界支持农村、关注农民,形成了强大的助推合力,这种合力,也是我们在今后加快农村发展的新动力。

总的看,去年全市的“三农”工作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措施扎实,亮点不少,成效明显。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各方面大力协作、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工作在农业战线上的干部群众、向关心和支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省直单位、市直部门、市属企业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虽然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去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不能忽视所面临的问题。一是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力度仍需加大。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首要前提,目前我市在这方面工作虽然有了不定的基础,但从全面解放农村劳动力,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角度来说,现有的规模是远远不够的,面积需要扩大,质量需要提高。二是农业结构仍需优化。种植结构仍然单一,长期以来一直以大豆为主,重迎茬、药害现象严重,地力下降,导致农产品增产困难、品质下降;畜牧业发展速度不快,奶牛产业受市场等因素影响下滑;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渠道不宽。三是农业龙头企业仍然偏少。对农业产业化起牵动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不多,尚未形成企业群,在推进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为特点带动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四是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多年来,虽然我市加大了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但在今年的自然灾害面前,仍然表现出抵御能力弱的一面。在今年发生的春旱中,南部乡镇的水稻产区,发生了泡床难的问题,主要是现有小水库蓄水量不够,区域内大型水库供不上。在夏涝过程中,我市大豆大面积受灾,这里有气候上的原因,也有我市农田水利工程不能与农业发展相适应的问题。在泥草房改造、饮水安全、新能源应用以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五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仍需提高。农村与城市社会保障不均等,公共服务没有完全实现共

享,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下步工作中,加以解决。

2009年岁尾,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重点研究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政策措施。提出了毫不松懈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推动菜篮子产品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建成一批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抓好农业机械装备建设,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落户问题,推进城镇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等一系列举措,这给我们加快农业发展,旗臶鲜明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在机遇面前,及时进行观念更新,思路调整,落实具体措施,以时不我待和迎难而上的工作态度,扎实工作、埋头苦干,来推动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关于201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安排和推进措施

2010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黑河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五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为中心,以把我市建设成为我省北部城乡一体化先导区为目标,紧紧围绕建设粮食生产大市、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强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以政策支持和典型带动,加大现代农业、中心村镇、农村环境等方面建设力度,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城市支

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能力,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努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全面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主要预期目标是,粮豆薯总产达到3.9亿公斤,增长35.4%;农业总收入实现14.7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496元,增长6%。农村城镇化水平达到60%以上。

按照上述要求和目标,重点抓好8件事:

第一,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解放农村劳动力

把加快土地流转和规模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前提,进一步扩大流转和规模面积,在提升农业标准化、现代化水平,提高单产、总产的基础上,释放农民创业潜能。一要创新流转模式。要发挥好我市大型现代化农机作业合作社作用,购进一批大马力机械,积极推进土地向农机合作社集中,实施规模经营。要有序组织农民把土地向市域内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重点大户和种田能手流转,形成规模效益。要创新流转形式,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原来从事工商业的大型企业,开发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土地向有实力、正在转型的大企业流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要探索土地向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瞄准市场,扩大效益好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打造品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要充分利用农垦打造5000万亩“影子垦区”契机,加强对接,积极推进我市农村土地向农场流转,推动标准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今年在赵光镇、海星镇各选一个村进行试点。通过上述几种流转模式,明年土地流转面积要达到60万亩,同比增长28%;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0万亩,同比增长55%;每个村规模经营面积达到5000亩,整村、整屯推进的村分别达到 个和 个,面积达到

万亩。二要拓宽流转途径。切实加强对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工作的宣传,引导农民提高思想认识,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促进农民自主地对土地进行流转。要在市、乡、村三级加快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立信息网络,为农民土地流转提供服务。规范流转行为,维护农民和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各乡镇要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及时发布相关数据信息,确定土地流转价格导向,推进土地流转合理、科学、有序。要加强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主体的扶持,按照《北安市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实施方案》要求,抓好措施落实,兑现奖惩。要加强政策引导,探索建立风险基金制度,解决农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后顾之忧。三要加强经营主体建设。以整县推进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实施我市现代农业整县推进试点项目五年发展规划,力争到2013年,示范区内百万亩耕地全部达到旱涝保收田标准,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达到设施标准化、机械现代化、种植科技化、土地经营规模化,实现粮食产量提高20%目标,建成集旅游、观光、展示、科技为一体,产、供、销相结合的高效农业示范区。协调各方力量,加快场库棚建设等方面建设,确保扩建、新建工程9月末竣工,发挥在加快土地规模经营是作用。力争规模经营的土地面积超过20万亩,每个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都建立一处规模经营展示田。要加强现有农机合作社建设,重点在整地、春种、中耕、收获等环节上发挥作用。要全力推进实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形成一大批专业合作社群体和向上争取和落实项目的平台,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达到70个。加强对农业专业协会的规范,增强协会服务功能,解决农民生产资金紧缺、信息不灵、销售

不畅等问题,提升协会应付市场各类风险能力。明年,通过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力争转移农村劳动力5.2万人,超过全市劳动力总数的一半,实现劳务收入6.46亿元。

第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标准化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我省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战略的有利契机,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建成100万亩优质大豆产业基地。在抓好优质大豆生产的同时,增加玉米种植面积,重点推广“德美亚”系列新品种,在每个乡镇建成至少5000亩以上的“德美亚”品种玉米种植示范区,全市玉米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通过引导、扶持,力争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强筋小麦面积达到5万亩,蔬菜面积达到10万亩,马铃薯面积达到10万亩,非大豆类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以上,通过三年的努力,力争使市属乡镇非大豆类种植面积达到总面积的50%,实现三三轮目标,解决重迎茬、地力下降、品质不高等问题。二是加快发展畜牧和特色业。要抓住乳业市场回升的机遇,坚定不移地发展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积极新建一批高规格、上档次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和托牛所。2010年,力争新建 个。加强对已建成养殖小区的管理,按照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建设要求改造升级,确保各个养殖小区见效益。支持乳品企业参与建立奶源基地建设,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奶业良性运行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机械榨奶项目资金支持,在5个小区进行机械榨奶示范,落实好新建300平方米榨奶间每平方米补助200元的优惠政策。全面推广性控冻精改良技术,尝试性控胚胎移植技术使用,加快奶牛繁育速度。加大外购、招引力度,增加养殖量。大力发展生猪、黄牛和家禽以及特色养殖,畜禽饲养总量达到

万头只,同比增长 %。组建青贮玉米合作社,推广使用青贮饲料,同时引进TMR技术。在二井镇、赵光镇、城郊乡、种畜场等地连片种植青贮玉米10000亩,推广青贮玉米饲料4.5万吨。抓好优质纤维饲料的供应,对天然牧场实行休牧、牧草收割收打包销售,对玉米秸杆进行揉搓打包处理,提高玉米秸杆的利用率和转化率,满足养殖户的纤维料需求。扩大金融对畜牧业发展贷款投入范围和资金额度投,为畜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落实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的疫情监测和强制免疫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发展林产经济,推进“五大”产业建设。发展水产经济,水产品总产量达到 吨;河蟹养殖面积达到 亩,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 亩。三是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进程,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各乡镇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建立面积不少于500亩的科技示范园区或科技长廊,村级要建立高产创建样板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重点推广垄上四行大垄密植栽培、小垄密植栽培技术、水稻大中棚育秧和新基质育苗等10项新技术。继续通过开展创建联检、田间博览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引导农民自觉应用农业新技术,提高他们科技种田整体水平。建成市级科技示范园区1处,乡镇级科技长廊9处,村级科技示范田62处,农业科技园区示范面积达到7万亩以上。加大农业执法力度,禁止各类高残留农药的经销和使用。成立农机合作社总社,抓好农机合作社扩建和农机具配套,完善管理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作业能力,新建3个以上现代农业大型农机作业合作社,完成秋整地160万亩,其中深松整地80万亩。

第三,推进小型自然屯成建制转移,拓宽农民发展空间 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基础上,支持小型自然屯成建制向城市、小城镇、中心村和农场场部、林业局所在地转移。2009年,每个乡镇都要选择自然屯进行成建制转移试点,在取得成功经验基础上逐步推开。

一是加强规划指导。要按照“不受行政区域限制、就近转移”原则,尽快编制村镇体系规划,科学指导村镇建设和整屯转移。要在全市组织开展一次可用于建设用地情况普查,摸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原有土地预留宅基地、闲臵宅基地和小城镇、中心村内或周边的废弃地、未利用地及废弃的村办企业、空闲地情况,为土地开发利用和整屯转移做好基础性工作。二是明确搬迁重点。采取多种模式,因地制宜加推进自然屯成转移。采取就近转移模式。要在土地资本运营条件较好的城市近郊区,探索“以宅基地臵换城镇住房”的臵换模式,集中建设新社区转移农民,推动整屯甚、整村向城区转移。今年力争在城郊乡双青村率先实现突破。农民住宅新区建设模式。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加强处于中心镇辐射区内的部分村屯向中心镇整体转移,建设住宅新区,使农民融入城镇生活。今年力争在通北镇的部分村屯搬迁农民新居上率先实现突破。向中心村集中模式。引导50户以下的小屯,中心村集中。对原村庄宅基地进行复垦,多余出来的用地指标拿到城市近郊臵换发展二三产业。今年力争在城郊乡建民村、东胜乡

村、杨家乡民主村、石泉镇

村、主星乡 村率先实现突破。对于自愿分散转移模式,每个都要有动作,而且有大的成效。三是给予政策支持。认真落实《北安市加快推进整屯搬迁的优惠政策》,通过财政投入一部分、整合泥草房改造等涉农资金支持一部分、税费减免一部分、农民自筹一部分的办法,帮助整屯转移村民集中建设住宅新区、迁入城镇。研究制定成建制转移涉及到的宅基地、搬迁补偿、闲臵宅基地开发利用和转移农民的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障、户籍等方面政策措施,确保整屯成建制转移工作顺利推进。

第四,加快村镇建设,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重点支持赵光镇“工业强镇”、通北镇“商贸大镇”建设和城郊乡“城郊经济圈”建设。推动赵光镇与镇域内赵光农场和红星农场共同引进、建设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做好细部功能划分,积极推进木制品加工经营区、化工经营区、农副产品经营

区、建筑材料经营区建设,做大做强化工、林木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建材工业四大产业。加强园区内各设施建设,搞好扩建后的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绿化等方面建设,为吸引投资创造条件。抓好项目争取工作,争取在引进农产品深精加工、建筑材料生产等较大企业有新的突破。加强镇内净水厂、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扩大建成区面积,通过招商引资,搞好楼房开发,促进农村人口向赵光镇流动,通过“工业强镇”建设,吸纳周边农村人口0.5万人进入城镇发展。支持通北镇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加快推进四个产业集聚区、八大专业市场建设。以通北对俄蔬菜出口基地为主体,着力打造蔬菜批发中心;以通北区位特点为依托,着力打造物流中心;以通北镇区规模为基础,加强镇内供热、供水以及服务机构建设,增强城镇吸纳功能,着力打造我市南部区域性中心强镇。通过“流通大镇”建设,吸纳周边农村人口0.8万人进入城镇发展。支持城郊乡发展城郊经济圈,积极发展工业配套、蔬菜生产、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产业项目,逐步把城郊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通过城郊乡“经济圈”建设推动本乡0.5万人进入北安市自主创业。支持城乡一体化试点村建设,积极推进赵光镇北乐村北药产业、北河村奶牛产业、二井镇建革村平菇产业等12个城乡一体化试点村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好对全市城乡一体化工作的示范引导带动作用。推进城郊乡建民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村建设,争取通过验收批准。逐步减少行政村设臵,加强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集聚力。

第五,积极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进一步促进我市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进行有序转移,减少从事农业人员,努力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为加快推进城乡经济一体

化建设步伐,奠定基础。一是确定转移方向。组织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向

二、三产业发展,通过开展特色种养殖、开小作坊、小超市等,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中心城市和小城镇转移,通过到市区、通北镇、赵光镇等乡镇周边城镇务工经商谋发展,打造围城经济,实现向小城镇转移。引导农村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重点是向环渤海、京津唐、长三角的地区转移,实现劳务输出。要通过劳务协会、劳务能人、劳务经纪人等的带动,每年都要利用农闲时间,开展有组织的规模化的劳务输出,特别是元旦、春节前要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搞反季输出,打时间差,以此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有序开展,以此形成多渠道、宽领域的转移途径,促进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计划转移农村劳动力5.2万人,其中:新增加5000人;力争实现劳务收入6.46亿元。二是强化技能培训。要利用职业教育中心、家政服务培训学校等平台,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开展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培训的重点是年龄在18周岁—45周岁的富余农村劳动力,对青年骨干、妇女干部、专业军人、初高中毕业生、劳务经纪人进行集中培训,重点培养。特别是要以就业为导向,针对不同行业、工种及岗位的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设臵培训课程,安排培训内容,坚持定点、定向培训。重点开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营销、餐饮、建筑、维修、制造等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中要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际操作能力。要突出品牌专业特点,努力实现培训与转移的品牌效应,打造劳务输出“品牌”。三是提高服务质量。定期向社会公布劳务市场供求状况。建立并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为富余农村劳动力就业创造条件并提供就业指导。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力

资源库,为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建设奠定基础。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效果评价制度,定期对输出人员做好回访,跟踪服务,帮助农村劳动力维护权利。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市里将专项安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主要用于开展引导性培训,凡是参加引导性培训农民一律给予免费。要建立托老所、托儿所,集中免费或少收费,以解决外出农村劳动力的后顾之忧。

第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打牢基础。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坚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以防洪抗旱、兴利除害为重点,加强旱田节水、水田灌溉、除涝、防洪等水利工程建设,不断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实施二井镇建革村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水源工程18处,灌溉面积4500亩。推进红农水库除险加固、闹龙河尾工等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加强闹龙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形成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农业措施相结合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治理面积 万亩。打井20眼,解决20个村屯 10000人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紧紧抓住国家推进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经济转型契机,大力开展造林绿化,落实好造林地块、苗木及造林资金,完成1.61万亩造林任务。探索组建专业造林公司,创新造林新模式,提高造林质量及效率。巩固林地清查成果,实行林地发包竞价制度,切实加强林地管理,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农村生态建设力度,支持农村污染防治、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环保宣传和环保监管能力等方面建设。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北安自然保护区建设。抓好草原清

理和湿地保护工作。三是强化农业综合开发。进一步搞好土地开发,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落实好海星镇治安、兴旺村,赵光镇东丰村2万亩麦豆轮作和赵光镇北胜村建设5000亩米豆轮作等项目,通过田间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管理规范化,做到稳步推进,依法规范。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力争做到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四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流通体系,积极发展农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逐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继续加强北方果菜出口交易中心,提高农产品吞吐能力。加强粮食批发大市场和农资销售市场建设,强化市场监管,活化粮食和农资流通。探索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配送产业。创新供销合作社服务方式,加速建立以农村供销社、村级服务社为网点,实行农资流通统一配送的连锁经营机制,确保城乡同价。

第七,协调发展农村各项事业,积极缩小城乡差距

积极探索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出台农村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打破“二元化”户籍管理模式,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对改变身份的农民,研究出台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解决进城后农民的教育、医疗、社保、低保等相应待遇问题。赵光镇、通北镇进行户籍改革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后为大面积推广户籍制度改革打下基础,以后对条件成熟的乡镇可逐步进行实施。积极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和保障体系均衡发展。进一步整合优化城乡教育网点布局,把各村小学撤并到乡镇中心小学,把市区和通北镇打造成为两大教学基地。2010年争取完成撤并27所学

校的任务。加强推进文体事业建设,完善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综合性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和健身场所的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整合行政区域内卫生资源,共享卫生资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扩大到100%,并逐步提高报销标准,使农民看病就医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逐步推开行政村建成农村新型社区,实现10个村管理社区化。推进合作共建,努力推动市域协调发展。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以农业合作共建为突破口,在文教、卫生、计划生育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共建。结合整屯搬迁和规模经营,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开展和垦区、林区的大协作、大配套,共同培育一批市域性主导产业。组建以农场管理为主的4个大型现代化农机作业合作社,逐步将其辐射区内的34个市属农机合作社资产注入4个大型农机合作社,组建4家大型土地规模经营公司,全面覆盖各乡镇农田,努力把北安打造成为我省北部的现代化农机作业服务中心。

第八,积极推进涉农项目建设,助力城乡协调发展

要紧紧抓住中央继续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尤其是加大城乡一体化推进力度的有利契机,围绕中央和省投资重点,有针对性地抢前抓早做好项目编制工作。一是围绕国家投资方向,积极向上争取具有牵动力的项目。今年中央投资以 亿万的力度支持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围绕建设产粮大市,积极向上争取国家优质粮工程、农机合作、水利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经济等方面的项目,带动农业快速发展。二是围绕提高政策性补贴,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今年国家对各类涉农

补贴投入达到 亿元,要充分利用机遇,积极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申报和争取工作。三是围绕国家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积极向上争取支持。今年城乡一体化是国家和省农村工作的重点。积极向上协调将我市赵光、通北两镇列为国家或省重点小城镇进行建设。要加强城镇和农村道路、供水、供热、沼气、绿化等方面的项目争取工作,通过项目的落实,提高村镇建设水平。四是围绕服务农村发展,建立农村融资服务机制。切实加大推进力度,从发展农村金融互助组织入手,逐步发展镇村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部门要研究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抓好推进落实。争取2010年在全市设立1-2个试点先行开展,发挥好示范推动作用。大力推广农业保险。力争明年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承保面积达到30万亩。五是围绕促进农村城镇化,加大市本级投入力度。凡是国家、省要求落到北安市的项目。需要市政府给予匹配资金的,都要匹配到位。同时,今年市政府安排900万元的资金,主要用于促进土地规模、深松整地、加快结构调整、实施整屯搬迁、畜牧小区建设和农业保险的政策性补贴等方面投入。有关部门要提前做好计划,由市政府统一安排资金。要加强上级和本级项目、资金的监理,确保项目按要求实施,资金使用到位,使项目真正起到助推发展的作用。

同志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的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切实肩负起加快农村发展的责任,为壮大和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的新型农村社会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小学德育的主要方法下一篇:爱的阳光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