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2022-12-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全县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省新农村办主任董国权在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设和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扎实组织好太阳能路灯项目建设

太阳能路灯项目是今年新设立的项目,设立的初衷是满足一些示范村在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相对完备后,对街路、广场进行亮化的要求。年初各地申报项目,对申报太阳能路灯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为了扎实推进太阳能路灯项目建设,前一个时期,省新农村办汇同省财政厅就太阳能路灯建设的有关情况,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通过现场了解、与基层干部群众座谈、向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咨询,对太阳能路灯建设的有关技术环节、市场开发、使用效果等情况,有了初步的掌握。之所以进行深入调研,省里有两个方面的担心:一个是担心太阳能路灯技术产品不过关,使用几年之后大批废弃,给国家资产和村集体经济带来损失;一个是担心太阳能路灯在推广环节产生利益问题,把基层干部陷进去,在全省产生连锁反应,对新农村建设事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省里在推广太阳能路灯这个项目上持积极慎重的态度。

据调查,太阳能路灯一般由LED灯头、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和灯杆五个基本组件组成,而LED灯头、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控制器是最主要的组件,决定LED太阳能路灯的质量、性能和使用寿命。一是LED灯头,现在好的厂家选择了德国技术、韩国灯芯产品,具有体积小、照射面积大、散热性能高、光衰慢、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有的产品使用可达10年以上,甚至更长。但是,目前市场LED灯头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光衰严重的LED灯头,半年时间就有可能衰减50%光照度,达不到使用要求。二是蓄电池。在蓄电池选择上,有的产品适合东北地区推广,具有防冻、能够抗零下30℃低温,使用寿命达到3~5年。而有的产品不防冻,当年安装当年冬季就冻坏,比如:有的南方的产品因没有考虑防冻问题到青岛就无法使用,有的华北地区的产品在东北就不能正常使用。关键是解决好蓄电池防冻和保暖问题。选择蓄电池,不仅要防冻,还要注意防水、防盗和质量,特别是有的劣质蓄电池,使用一年、甚至半年,就出现充不满电的问题,只能充到原有的50%左右。当前在我省应用较为成功的是胶体蓄电池,具有抗冻、防水、防盗、质量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的特点,保证使用寿命达到3~5年,蓄电池以旧换新,每个需支付300 ~ 500元。三是太阳能电池板。目前,一些企业采用国内先进技术、无粉尘进行生产,保证了电池板内无粉尘、无气泡;采用无铁玻璃,透明度好,转换效率高;采用优质硅片,光电转换效率在17%以上,电池板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而有的拼装起来的太阳能路灯,由于太阳能电池板与其他组件不相匹配,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很难解决。四是控制器。LED太阳能路灯要求通过的电流稳定,通过控制系统,保证控制器电压、灯头电压和供电输出电压相一致,才能达到省电、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如果是拼装的太阳能路灯,三者的电压不一致,就容易导致相关部件的烧毁、无法使用,甚至无法维修。

太阳能路灯是低碳环保产品,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来说,应该积极推广。但是,由于太阳能路灯问世时间较短,属于新型产品,特别是目前国内生产的厂家众多,产品质量不一,在选型和推广上要积极慎重,多做调查研究和实际考察的工作。今年全省批复了120个村的太阳能路灯建设项目,批复资金达到2412万元,加上村里自筹和社会帮扶,今年投入的资金是比较多的。推进太阳能路灯项目建设,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注重建设顺序。示范村要在全面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可以进行亮化工程,根据实际需要上太阳能路灯建设项目。二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尽管太阳能路灯具有一次性投入、多年使用节省电费的特点,但也有一次性投入大、算好经济账的问题。目前,一盏太阳能路灯都在4500元以上,而安装LED电能源路灯在3000元左右,电能源路灯每年电费150元/盏,安装电能源路灯节省的费用1500元,可支付10年的使用电费。但是,电能源路灯在一些经济条件差的村,由于支付电费比较困难,成为了“事灯”和“节灯”,就是村里有红白喜事的时候、赶上节假日灯才能亮起来,农民感觉很不方便。综合以上因素,省里将太阳能路灯项目拓展为太阳能路灯和电能源路灯项目。就是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可以上电能源路灯;在东部山区比较寒冷的地区,由于太阳能路灯蓄电池容易冻坏等因素,也应积极采用电能源路灯。三是选好产品。首先,要进行实地考察。不仅要考察厂家,还要深入到产品使用的村屯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灯头有无光衰、蓄电池是否耐用抗冻、整个系统质量是否安全可靠、售后服务是否及时到位,等等。对于群众反映有问题的太阳能路灯,坚决不能选用。要求今年批复的120个村,村村都要考察,先考察后定产品,对于没有考察就选定产品而出现问题的,省里将追究责任。其次,要选定正规产品。应该选择专业生产厂家、正规型号的产品,并且保证是防冻的蓄电池。对于作为附属产品生产、型号不规范、组件购买拼装的、蓄电池达不到防冻标准的产品,坚决不能选用。第三,要注意价格。好的太阳能路灯,每盏都在4500元以上,华灯达到1万多元,降价的空间很小,对于价格较低、降价空间较大的产品,有可能是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一旦采用就容易出问题。第四,要注重售后服务。正规厂家有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在省内和重点地区有售后服务网点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售后管理和服务,及时维修产品,保证产品正常运行。四是严肃纪律。由于省里批复的太阳能路灯点多、面广、资金额度较大,必须加强专项资金管理,防止出现人情路灯、腐败路灯、劣质路灯问题。第一,路灯采购由村单独自己运作,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县级和乡镇有关领导、部门和工作人员不准插手、干预、指定有关厂家和产品,但也要正确引导、严格把关,防止村在采购产品过程中出现问题。第二,不准出现牟取利益问题,由于太阳能路灯生产厂家相对比较集中,村级采购出现牟取利益问题,就容易引起连锁反应,波及到整个地区甚至全省,对全省的新农村事业造成很坏的影响,对村级干部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在太阳能路灯采购中,不出现经济利益问题,要作为一项铁的纪律,严格自律,加强检查,认真落实。哪个地方出现问题,按照省绩效考核的有关规定,就大幅削减甚至取消一年哪个地方的专项资金。

二、全力实施好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

省里设立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以来,由于其投资大、受益面广,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与其他项目相比,大型秸秆气化站建设资金筹措、技术设备选型、项目建设施工、农民民主决策参与等难度较大,特别是其易燃性、易爆性,给后续运营、安全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我们必须以对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精神、以高度政治敏感度组织实施好。

(一)我省大型秸秆气化站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06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启动实施以来,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人居环境等各方面建设蓬勃兴起,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和进步。但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有效改善农村环境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我们。全省一些地方在这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建设实施模式主要有大型秸秆气化站、大型沼气池、秸秆固化、户用秸秆气化炉、户用沼气池等方式。2009年,在辽源市召开的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东丰县横道河子镇合力村大型秸秆气化站良好的建设运营效果,得到与会领导和代表的充分肯定,也引起省里的高度重视。为了积极回应全省各地要求开展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的呼声,也为探索我省新农村建设清洁能源建设途径和模式,2010年开始以试点性质设立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安排13个项目,2011年安排13个项目。项目设立实施两年多来,进展迅速,成效明显。一是重视程度高。承担项目的市(州)、县(市、区)和省级示范村都将秸秆气化站项目作为民生建设的重大举措,集中人力,集中财力,精心组织,科学设计,全力实施。大部分县(市、区)财政都对项目进行了配套投入,甚至有的县(市、区)按照项目资金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全面补齐,减轻村里的资金压力。靖宇县委、县政府将秸秆气化站项目作为推进生态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的重大民生项目,高度重视,前两年建设了4个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全部做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今年计划再建设3个大型秸秆气化站,在省里支持基础上县财政全部配套补齐,同时考虑项目日常运营管理,靖宇县还对每个大型秸秆气化站给予每年5万元的补助,用于人工、维护及原料支出。二是实施进展快。省里两年批复26个项目,除有2个项目进行调整外,到目前已完工并投入运营的项目有15个,占62.5%;已开工计划今年完工的项目有9个,占37.5%。三是建设效果好。各地在项目建设中着力保证项目建设科学性,科学选定厂家和设备,扎实组织实施,确保了建设一座,成功一座。靖宇县赤松乡岗顶村是因核电站项目整体搬迁村,在综合考虑省里已有项目实施经验,选定了辽宁省鞍山的厂家,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全部完成项目设计、土建工程、设备安装、管线铺设、验收运营。除岗顶村外项目还覆盖邻近的一个村,管线最长15里,受益农户700多户。辉南县样子哨镇太平沟村将秸秆气化集中供气与生产机制木炭结合,采取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村与农户入股进行投入建设,年可产木炭600吨,木焦油15吨,创收百万元左右。不仅满足供气需要,还开辟了新产业和农民增收渠道。

(二)当前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建设面临的新挑战。为了保证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建设积极稳妥向前推进,前一段时间省新农村办与省财政厅对过去两年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调研,总的感觉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建设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建设成本迅速上升。自2009年下半年,随着物价上涨和CPI高起,各类生产资料价格、劳动力成本都直线上涨,受此影响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建设成本上升过快,一个项目的总体造价由2008年140~160万元,上涨到目前200~250万元,不少的达到300万元以上,增长近1倍,给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带来了很大困难。二是运行成本大幅增加。在中西部地区,由于大量糠醛厂投产后对玉米芯产生大量需求,每袋玉米棒成本由过去2元增加到15元,每天投料20袋费用在300元左右,每年的燃料费用就达到10万元左右,加上人工管理和维修,每座秸秆气化站的运行成本在15万元以上,有的村负担不起。现在有的开始购置20~40万元不等的秸秆固化设备,同时还要安装动力电,秸秆气化站建设费用进一步增加。三是项目未来改造压力大。东丰县横道河子镇合力村秸秆气化站已用5年,需要改造锅炉、储气罐和部分管线,投资需要74万元。我们了解早期建设的吉林市昌邑区大荒地村等多个项目大体如此,一般完好使用只在5年左右,如果之后不进行改造,扔下的就是厂房和设备,影响新农村建设形象。四是安全管控难度大。由于秸秆燃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以及生产工艺的高温高压特征,易发生爆炸、泄漏等安全事故,是农村安全生产的重点部位。大家知道,秸秆燃气是利用生物质通过密闭缺氧,采用干馏热解法及热化学氧化法后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这种气体是一种混合燃气,含有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由于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特别是燃气没有像我们城市使用的煤气加过臭,一旦出现泄漏,不易发现,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据调查,目前全省村级大型秸秆气化站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分早期设备陈旧、技术不过关,属于秸秆过滤焦油,除焦问题无法解决,导致停产;有的设备年久失修,出现管道爆裂和气体泄漏,安全隐患严重;有的没有安装防气体泄漏和报警切断装置,设备不配套,防范手段缺失,一旦出险难以及时发现,容易引发大的安全问题;有的地方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管理责任没有落实到位;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措施,积极加以解决。

(三)明确加快推进大型秸秆气化站建设的具体要求。针对新的形势,未来一个时期省里总的想法是:今年重点安排几个改扩建项目之后,明年开始原则上不再安排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并采取试点方式,少量布点地开展一些秸秆固化配套项目建设,确保前三年新上的大型秸秆气化站,满负荷运营,收到实实在在的效益。今年要着力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无论是前两年没有启动的,还是正在建设的项目,以及今年新开工的项目,都要抓紧项目实施,加快选址、设备选型、场地平整、房罐建设、设备安装和调试等一系列工作,确保在年底前要全部建成投产。凡是新建的项目,县里都要配套一定额度的财政资金,满足项目建设需要。要搞好设备的考察、选定和招标工作,保证所选的设备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防止出现设备选型和采购出现的质量不过关和营私舞弊问题。二是配全安全生产设施。大型秸秆气化站房内必须使用防爆型电器开关,并要安装有声响型燃气报警器,配专人24小时值班,村干部要有专人负责。重点防范气化站干料棚、储料间、上料装置发生火灾,机组、贮气装置、输气管网发生泄露爆炸,农户和燃气生产维修人员中毒及人为破坏事故的发生。燃气生产设备的电机、电开关,采用具有防爆功能的产品,电闸开关严禁裸露。气化站要修建围墙,设有安全防火标志,并备有消火栓、水池、沙箱等消防设施。三是搞好设备的使用维护。气化机组是秸秆气化站的心脏,要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操作使用,经常性进行维护清理,使之运行状态良好,保证产气正常。要按设备使用要求定期检查和更换安全和消防等防护设施、设备。设施、设备完好率均应达100%,杜绝设备带病运行。四是加强安全制度建设。要加强对操作人员、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定期检查。要建立严格的安全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要建立安全事故及时上报制度,在发生事故第一时间将有关情况上报县(市、区)党委、政府、安监部门和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建立形成一支既熟悉日常业务管理,又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训练有素的队伍,保障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各级新农村办公室要加强大型秸秆气化站安全管理工作,经常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扎实开展好专项资金的绩效考核管理工作

开展预算绩效评价管理是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强化支出责任和效率,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大举措。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开展了14个部门支出绩效管理试点,在总结两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今年转为开展全程绩效管理试点,范围扩大到所有预算部门单位,并将省新农村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9项专项资金纳入考核管理范围。扎实启动并开展好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对于我们各级新农村办是新的挑战,必须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准确把握工作程序、标准和要求,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下大力气抓紧抓好。

(一)深刻认识绩效管理的意义和内涵。所谓资金绩效是指投入资金要达到的产出和结果。二十世纪末,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政府支出规模扩大和公共支出管理透明度的提高,绩效管理在西方国家应运而生。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它强化政府预算为民服务的理念,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要求政府部门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和质量,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实事,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使政府行为更加务实、高效。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增强单位支出责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节约公共支出成本。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构建和谐社会,促进高效、责任、透明政府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二)省对市、县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考核指标要求。绩效指标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实行100分制度,其中共性指标赋50分,个性指标赋50分。

共性指标50分,主要包括项目决策10分、资金分配10分、资金拨付10分、资金管理10分、项目管理10分等。按照相关要求,全部达标的得满分,分项全部未完成或部分未完成的,按比例扣减分数。

个性指标50分,主要是产出和效果指标,共六项。一是数量指标7.5分,项目建设全部完成得满分,高于60%按比例得分,低于60%不得分;二是质量指标7.5分,全部合格得满分,高于60%按比例得分,低于60%不得分;三是经济效益指标12分,其中省财政专项投入乘数6分,放大1倍得0.4分,放大15倍以上得满分;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分,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个百分点得0.6分,高于10个百分点以上得满分;四是社会效益指标12分,其中建设水平提升情况6分,按实际达标率的比例得分;标兵村、先进村提升情况6分,标兵村、先进村占示范村比例每提高1个百分点得1.2分,提高5个百分点得满分;五是环境效益指标6分,按示范村环境整体人居环境整洁达标率的比例得分;六是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5分,抽查不少于示范村总数20%,按满意率的比例得分,满意率低于60%不得分。

(三)把握好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程序步骤。省对市、县专项资金整体绩效考核,分四步进行操作:第一步,市、县制定上报绩效目标和指标。市、县新农村办、财政部门在组织本地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时,同时上报项目绩效目标和指标,于每年3月底前汇总报省新农村办和省财政厅。今年由于刚开始操作,要求8月底完成。第二步,项目建设中进行跟踪绩效检查。各级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指导问题整改和绩效评价。要求11月底完成。第三步,市、县年末项目阶段验收和年度绩效评价。预算执行结束后,市县新农村办、财政部门要于预算年度终了3个月内,完成对项目实施单位提交绩效报告的审核工作,并于下一个年度2月底报送省新农村办。第四步,省对市、县进行绩效评价。省新农村办对市、县报送的绩效报告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对重点项目或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在此基础上,对专项资金整体支出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形成专项资金整体支出绩效报告,于年度终了4个月内,将专项资金整体绩效报告、具体项目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报送省财政厅。

(四)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根据得分结果划分四个评价级次,其中总分为90~100分(含90分的)项目为“有效”;75~90分(含75分)为“基本有效”;60~75分(含60分)为“一般”;低于60分的为“较差”。市、县项目评价结果被确定为“有效”和“基本有效”的,在分配以后年度专项资金时,对该市、县申报项目给予优先保障和重点支持;市、县项目评价结果出现“一般”级次的,在分配以后年度专项资金时进行重点审查,可视情况适当削减市、县专项资金分配数额。市、县项目绩效管理中发现问题、达不到绩效目标,或项目评价结果出现“较差”级次的,责令限期整改,不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视情况减少示范村数和取消该市、县1年项目申报资格。

(五)扎实推动绩效管理工作深入展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切实加强绩效管理的组织领导,建立绩效管理工作组,指定专门人员,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措施。要与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建立绩效管理协调联接机制,将相关部门的检查、审计、验收等情况、数据以及意见作为绩效的重要依据,积极探索实现绩效监督、绩效审计、绩效问责、预算绩效管理与政府绩效有机结合的方法和机制。二是健全工作制度。要推进绩效管理工作与项目管理、检查督查、专项资金管理、示范村分级分类、政务公开等业务工作相结合,建立健全绩效数据采集、跟踪检查、考核验收、分析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规定和政策,实现绩效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保证绩效科学性、合理性。三是把握程序和标准。绩效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讲,改变了以往“抓大堆”的工作方式,在定性基础上更加注重定量分析、数据分析以及工作反馈,必须坚持工作程序和执行标准,工作一步跟着一步,环环相扣。四是加强培训宣传。各地要加强对示范村干部绩效管理专业知识培训,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绩效管理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五是强化工作整改。市、县年度绩效考核后都要提出整改意见,凡是整改不到位或不进行整改的,省里将根据绩效管理的要求,实施惩罚措施。

整体操作按照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吉乡财字〔2012〕169号)、《2012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方案(讨论稿)》施行。具体说来,就是市、县对示范村进行绩效考核,省对市、县进行绩效考核,省里汇总后报省财政厅。关于市、县对示范村考核的目标、步骤和要求,要严格按照《工作方案》执行。

四、统筹做好今年各项工作

今年是我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十分重要的一年。第一批千村示范即将结束,第二批1000个示范村建设开始启动,农村环境整治将进入全面攻坚阶段。因此,今年全省的新农村建设要认真贯彻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体方针,以实际成果落实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和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高标准推进示范村建设。今年的全省新农村建设要继续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努力培育亮点,实行连片、集群、组团建设。要重点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公益事业配套、产业发展基础雄厚、农民文化生活丰富的标兵村,今年全省着力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完善配套、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农民收入有大幅提高、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的新农村建设标兵村,总量要达到400个以上,每个县(市、区)都要创建6~8个标兵村,有条件的可以多打造一些标兵村。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以市(州)为单位精心打造样板村群,每个市、州要打造示范作用强、建设标准高、辐射带动面广的样板村群3~5个。对于过去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力度大、建设基础好的县(市、区),今年要继续加大投入,提高建设标准和覆盖面,力争建成一批在全省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二)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按照年初省财政厅下发的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办法的要求,凡是今年申报的建设项目全部纳入绩效考评范围,只要是当年未开工、未完工、工程质量不合格的,一律削减专项资金支持规模,或取消专项资金支持。今年申报的建设项目,已得到省专项资金委员会的审批,这次会议已经将项目单子发给大家,希望各地要组织示范村抓紧启动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完成。同时,今年省里根据各地提出的申请,对前几年个别的调整项目给予批复,各地要按照批复的项目,认真实施,争取在8月底前完成调整项目的建设任务。所有实施的项目,既要保证数量规模,不能抽条缩水,又要保证质量标准,不准出现质量问题。

(三)加强资金项目监督管理。适应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绩效考核管理需要,根据各级加大对涉农惠民资金检查和案件查办的力度,今年省里出台了新农村建设项目分级分类管理意见,省、市、县三级共确定了166名新农村建设项目督查员,开展全省新农村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希望各级新农村办公室和各级新农村建设督查员要切实承担起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监督管理责任,要深入各示范村,督促项目开工,查看项目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在项目完工后督促示范村建账立册,保证项目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安全,确保万无一失。要防止串项使用专项资金的情况发生,坚决杜绝甲村项目乙村实施、甲类专项资金乙类项目实施等问题的发生,各地如果发现此类情况必须立即予以纠正。对于在资金监管和项目建设“不作为”或“乱作为”的,要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对于发生严重违纪违法案件,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从今年开始,省里不再对各类项目进行调整,哪个示范村串项使用专项资金的,就追究哪里的责任。在这里省里要明确一下,示范村的建设项目,道路和桥涵项目按照省里的要求必须进行招投标,其他项目如休闲文化广场、院墙、边沟等,也可以不进行招投标,但必须有项目实施合同和项目预算、决算,购买红砖、砂石、水泥、钢材、木材原材料要有正规的完税发票。还有,农民出工的劳务费可以入账,但必须有工资单、发放金额、领取人签字或手印。

(四)狠抓村屯环境综合整治。今年全省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要在彻底整治上下工夫,防止“前清后脏”的现象发生。要加强村屯道路、路边排水沟、院墙、大门的统一整治,达到整齐美观。要加强农村绿化、净化、美化和亮化,建设魅力村庄。要加强农村垃圾清理,实现统一收集、转运和填埋,大力推进城镇环卫下乡。要大力推广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发挥其卫生环保、减少蚊蝇滋生,进一步净化农村环境。要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完善村屯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整治农村环境要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土地整理、推行村屯绿化工程、普及卫生厕所活动及推广清洁能源等项目紧密结合、联手运作,努力在综合整治、联合整治、集中整治上实现新的突破。

(五)适时启动第二批省级示范村。对于2010年启动的第一批1000个示范村的验收,省里将按照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区建设、环境整治、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要求,尽早拿出验收办法和工作方案,本着拾遗补缺、缺啥补啥的原则,全面完成建设任务,达到示范村建设标准。今年下半年,将启动第二批1000个示范村的选点工作,要求示范村具有经济基础好、投入能力强、管理水平高、村班子过硬等条件,同时也要考虑区域、民俗、文化、旅游等相关特点,既要照顾面,又要重点考虑打造交通便利、建设水平高、组团发展并可能打造成为样板村群的一些村,这样选点布局更有利于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有利于示范和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六)全力做好帮扶工作。今年要继续强化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5月29日省里刚刚开完新农村建设帮扶会议暨指导员培训班,刘延春副秘书长作重要讲话,任克军主任做辅导讲话,在会议上对1000名领导、1000个部门单位、1000户企业帮扶1000个示范村的工作责任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省里对省(中)直115个部门和单位帮扶工作进行了通报表扬。会后,我们已经把2012年的新农村建设帮扶分工下发到了各市(州)和县(市、区),各地可以根据最新的帮扶分工与联系领导、帮扶部门单位和企业积极进行对接,积极协调资金,谋划项目,争取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比如,梅河口市兴佳房地产公司的老板张鼎凡,致富不忘家乡,今年拿出400多万元给双龙村修道路和新建村部,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对该村的投入力度,改善村容村貌。各地要坚持实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广泛参与,以及村企共建、军民共建、社会捐建、干部回乡援建新农村的工作制度,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出智,进一步形成帮扶工作合力,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七)建立完善新农村档案。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新农村建设要建立档案,保存相应的历史资料、工作凭证和相关账目等。各地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示范村的建设档案,新农村建设档案应包括9个方面内容,分别是:相关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决定、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通过的建设项目会议记录;各种公示材料;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书;项目预算;招投标手续(包括招标书、投标书)、合同或协议;项目决算表;项目建设图片影像资料;验收报告,村级验收单;收支票据等复印件。通过建立健全示范村的各类档案,推动新农村建设各门类档案收集齐全、保管安全、规划管理和有效利用。要求县(市、区)和示范村都有相应的档案,市(州)对各村的项目建设情况,也要建立档案,适时督促。

(八)进一步抓好宣传培训工作。今年在宣传培训方面,要下足功夫,务必取得实效。要高标准完成万名村干部培训工作,今年计划培训5期,培训2000名,其中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1423名,2011年省委组织部选聘大学生村官577名。目前,第一期培训班已经结束,各地要做好参加培训村干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确保培训顺利进行。要广泛开展新闻媒体宣传,总结和推广一批新农村建设典型。要加强对新农村成果的展示宣传,今年要继续加强对示范村标语口号粉刷、立牌标识和对街路、桥涵、广场、人工湖等重要建筑的命名工作,每个示范村至少要立1个醒目的标牌,粉刷2~3条标语,所有的建筑都要命名。四平市铁东区石岭镇哈福村开展了千米文化长廊建设,标语口号应刷尽刷,宣传氛围浓郁,各地要积极借鉴学习。要组织好赴台湾新农村建设考察学习工作,目前设计第一批赴台考察人员为20人左右,希望各地要组织好报名,力争在8月下旬成行。同时,各地要积极到省内、省外考察学习。

(九)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今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起点高、任务重,我们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全力以赴合力攻关,保证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省、市、县要积极筹备召开好各级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观摩先进典型,部署各项政策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深入展开。要积极落实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和工作经费,今年延边地区、通化地区、吉林地区和四平地区增加的幅度较大,各地也要积极努力争取,多设立专项资金,多争取工作经费,切实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瓶颈问题。要加强考核评比,今年省政府已将新农村建设工作列入到对各市(州)政府和长白山管委会绩效考核内容,省财政厅和省农委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加强领导,层层抓好落实,确保考核评比工作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要加强廉政建设,各级新农村办和示范村,要严格廉洁自律,不准将专项资金胡花乱支,不准转为工作经费或牟取个人利益,一经发现,严厉查处。

同志们,今年的新农村建设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希望大家能够抓住有效的这几个月建设时间,沉下身子,深入基层,履职尽责,尽职尽责,扎实工作,务求高效,努力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省新农村办 供稿)

第2篇:省农委主任任克军在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一、五年来新农村建设工作回顾

2006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重大部署,突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重点,协调推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协调和汇聚各方面力量,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主要成果和工作集中体现在七个方面:

(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总产在500亿斤阶段性水平基础上向600亿斤目标迈进。同2005年相比,2009年全省畜牧业产值、林业产值、园艺特产业产值、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825.5亿元、643亿元、555.9亿元和2150亿元,分别增长88.4%、167.1%、126.9%和114.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66元,比2005年增长61%,实现连续7年两位数增长,人均纯收入和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村屯改造步伐加快 “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农村村镇建设总投资达到227.06亿元,共完成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环境整治建设项目2.3万个,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4205个。在2006—2007年试点阶段,全省重点建设了108个试点镇、1276个试点村;在2008—2009年深入实施阶段,全省又启动建设了10个整体推进县(市、区)和2055个推进村;2010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利用3年时间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展开。

(三)社会事业全面加强,民生得到显著改善 全省各地、各部门集中力量,充分利用国家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有利政策,全面推进农村路、水、电、气、房和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文化体育、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人口计生、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项建设。过去五年,全省完成农村公路建设4.6万公里,已由实现“乡乡通”、“村村通”开始转向“屯屯通”和“户户通”;解决了428.74万农村人口及12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全省告别了饮用高氟、高砷水的历史;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8.36万个;新建农村变电站146座、10千伏以上线路4000多公里;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58.9万户;新开通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4871个;实现“乡乡通宽带”,建设开通行政村宽带互联网5254个;建设开通了“12316新农村热线”、12582农信通短信平台;建设村部、农民夜校、卫生室、农家书屋等共计1826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全面免除了232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1252.54万人,占在乡农业人口总数的96.7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80万人,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880元;全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参保率61%,为13.6万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发放了基础养老金。同时,围绕整治农村环境,全省还建设室内水冲和户外卫生厕所、公共厕所等38.5万个,修建垃圾处理场(点)3.3万个,完成村屯绿化23365万延长米,安装路灯5.05万盏,改围墙82969万延长米,修建排水沟2939万延长米。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四)专项投入不断增加,资金带动效应明显 2006年省里设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亿元,2007年增加到2亿元,到2010年累计投入9亿元。五年来,省级专项资金带动了各级财政投入16.32亿元、各级各部门单位投入14.74亿元、整合项目投入46.43亿元、社会捐助投入3.9亿元、乡村集体投入51.55亿元、农民自主投入94.12亿元,带动各方面投入是省投入专项资金的25.23倍。

(五)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 根据不同阶段的任务,省里不断研究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措施。2006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实施了《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2008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2009年制定了《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同时,省委、省政府还制定了帮扶责任落实、重点部门责任分工、派驻指导员工作等一些重要文件。这些文件明确了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奋斗目标、工作任务,深化了统筹城乡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等各方面政策措施。同时,各地、各部门也从本地、本系统的实际出发,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帮扶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新农村建设。

(六)广泛开展培训活动,提高干部工作能力 五年来,省里先后举办了地厅级领导干部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组织了全省60个县(市、区)县委书记和县(市、区)长到中央党校参加新农村建设培训,省新农村办和省委组织部联合对全省624个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从去年开始,由省纪检委、省委组织部、省农委和省民政厅共同组织实施了万名村干部培训工程,利用5年时间,对1万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选聘高校毕业生(选调生)进行系统培训,每年培训2000名。同时,省里还组织3期90人的韩国新农村建设培训,组织5期近200人到长三角、珠三角考察新农村建设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学习、考察和培训活动,提高各级干部对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经验,增强了抓好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七)领导组织体系健全,完善帮扶工作机制 2006年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领导任副组长,省发改委等60个省直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根据省领导变动情况,省委、省政府对领导小组进行了及时调整。按照省里的要求,9个市(州)和长白山工委会、60个县(市、区)全部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新农村建设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在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上,全省明确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单位和大专院校、1000家企业帮扶1000个示范村,全面推行了村企共建、军民共建、部门帮建、社会捐建和干部回乡援建新农村。组织这么强的领导力量、这么多的部门单位,连续多年集中推进一项工作,在我省还是少有的。

二、“十二五”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

“十二五”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整体推进,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继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突出示范村功能建设,科学谋划村镇布局,构筑城乡联动的新型村镇布局体系;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构筑城乡一体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突出提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型产业,构筑结构合理的新型产业支撑体系;突出人居环境建设,整体推进村屯环境整治,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生态建设体系;突出精神文明、民主法治和党的建设,构筑和谐稳定的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系。

推进示范村建设。“十二五”期间,在完成现有1000个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再启动1000个示范村,全省示范村建设总量达到2000个。进一步强化示范村吸纳人口、聚集资源、发展产业、活跃流通、社区管理的功能,使之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社会服务健全、文化生活丰富、管理民主规范的农村新型社区。

大力实施万村提升。全面完成以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绿化、美化为内容的“四清、四改、两化”综合整治任务,村屯绿化覆盖率达到25%以上,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十二五”期间要重点突出以下七项工作任务: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突出增加农民收入。重点围绕建设粮食大省、牧业大省、林业大省、北方特产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大省,农村经济强省的奋斗目标,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速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重点是全力实施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食工程、百亿斤肉工程、百万亩棚膜蔬菜工程、百户龙头企业建设工程、人参、鹿业、林蛙、木耳、中药材等新兴战略产业工程和林业产业工程。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发。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期间,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着力强化以下十个方面。一是农村道路交通建设。新改建农村道路2万公里,力争实现所有的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具备条件的实现户到户、屯到农田通水泥(沥青)路。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66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100%,启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三是农村电力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总投入45.2亿元,着力解决农村生产用电不足问题,促进农村电力由村屯向农田延伸。四是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秸秆气化炉和大型秸秆气化站建设,新增户用沼气池10万户,大中型沼气100座,秸秆气化站100个。五是农村房屋改造。全面完成74万户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实施好农村“暖房子”工程,逐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因地制宜推行农村统一建楼和社区化管理,提高建设标准,改善居住条件。六是农村医疗设施建设。行政村都要办好标准化卫生所,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七是农村教育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全面建成6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达到10000个,村村建有文化大院、文化(图书)室和文化休闲广场。进一步加强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八是农村广播电视建设。全面完成833个20户以上自然村屯广播电视“盲村”建设任务,三年对1000个示范村普及农村广播“屯屯响”;新建开通行政村宽带互联网1405个,实现全省行政村宽带互联网通达率100%。 同时,继续对旧村部进行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功能。九是农村卫生厕所和垃圾处理场点建设。到2015年,全省建设61.4万座无害化农村卫生厕所,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农村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十是农村消防设施建设。按照“一乡(镇)一站一车”和“一村一队一泵”的标准,加快农村消防站点建设步伐。

(三)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升学率达到100%,实施职业教育城乡联动;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新农合的补偿封顶线达到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加快实施科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科普惠农视频网、农村电影放映、农村文化大院、新型人口生育文化园区、农民夜校和农家书屋等重点科技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灾害救助、五保供养和医疗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努力提高农村救助水平;全面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避灾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推进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加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农资连锁店、农民放心消费连锁店、便利店20000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500个,现代流通网络覆盖、辐射全省70%的乡镇村屯;进一步完善农村文体活动、餐饮娱乐、洗浴、邮政、托老托幼等便民服务。

(四)综合整治村屯环境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村屯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发动农民群众自己动手创建环境优美、院舍整洁、健康和谐的人居环境。对全省现有行政村、国有农林牧渔场、林区和矿区1万多个村级单位,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村屯环境整治。全省所有村屯脏乱差得到有效治理,完成“四清、四改、两化”综合整治任务,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村容屯貌明显改观,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加快农村人畜分离步伐,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切实解决好农村粪便污染地下水、空气和生活环境问题。完善村内给排水设施和垃圾处理场点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废弃物等得到有效处理,改善居住和生活环境。鼓励和引导粮食主产区农民建设标准化粮仓。

(五)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以深化和拓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为实践载体,扎实开展建设村“划档分类、升级晋位”工作,加大对矛盾问题突出村、财务管理混乱村、民主管理难点村、经济发展薄弱村的整顿建设力度,推动农村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紧紧围绕察民情、解民忧、传民声、聚民心,积极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体系。强化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增强村干部岗位吸引力。注重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乡镇后备干部,继续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紧紧围绕实施“富民工程”,深入推进“项目支书”计划和农村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不断壮大农村致富先锋群体。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管理,提高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水平。

(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要通过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增强农民创业和转移就业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十二五”期间,全面加强农村文化基础教育和农民职业技能教育,综合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继续实施万名村干部培训工程,积极开展“阳光工程”、“春风工程”和绿色证书培训,深入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七)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扎实开展文明村镇、信用村、信用户和和谐村镇、和谐村组、和谐家庭等创建活动,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三、明年工作总体部署

2011年是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党的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省委九届十次全会通过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城镇化建设、实施富民工程三个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认真搞好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道路、饮水安全、环境整治、清洁能源、住房改造、信息畅通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战略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奋发有为,努力奋斗,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确保明年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新突破。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提升示范村建设标准 重点抓好以下四点:一是大力发展主导产业。要立足资源优势,找准自身定位,发挥各自特色,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构建“一村一品”、“一屯一特”的产业新格局。二是加强项目建设。要及早谋划明年的建设项目,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选择农民群众最为关心、最为紧迫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深入研究,充分论证,多方筹措,力争多上项目,多为农民办实事。要通过项目建设,提升示范村建设水平。三是增强投入能力。各地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示范村建设,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整合资金、以物抵资等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有效增加建设投入。明年市(州)、长白山工委会和县(市、区)都要争取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采取项目补助和表彰奖励的形式,激励和推动新农村建设。四是积极打造样板村。要突出示范村的示范带动作用,高标准地完成建设任务。明年每个县(市、区)都要下大力气集中打造3-5个样板村,每个市(州)要打造2-3个集中连片的高标准样板村群,提高标准,配套设施,完善功能,以点带面,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二)切实搞好村屯规划布局 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要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农村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以及其他社会资源和劳动力就业创业,实现节约建设成本、提高服务承载能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明年新农村建设规划主要是抓好四项工作:一是抓好村屯建设方向定位。当前,我省在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呈现出“四集中、四化”的新趋势,即产业向园区集中,实现产业发展园区化;土地向大场大户集中,实现土地经营集约化;居住向中心村和城镇集中,实现居住社区化;产业经营向合作社集中,实现组织合作化。我们要积极顺应统筹城乡发展这种大趋势、大变化,相互学习,主动站位,借鉴经验,扎实推进。二是抓好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前几年,我们已经完成了28个县(市)镇村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了农村道路、河流、产业、村屯、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建设的总体布局,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基础性保障作用。2011年我们还要引导地方投入,对于没有完成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的,力争在近两年内完成规划编制任务,进一步增强新农村建设前瞻性和科学性。三是抓好示范村规划。今年,全省各地已经启动了1000个示范村规划,主要是做好总体规划、经济规划、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等 “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编制工作,目前总体上已经完成70%。明年各地和有关部门要继续推进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没有启动的要抓紧启动,正在编制和审定的要抓紧完成。四是注重功能分区建设。各个村要按照生产、生活、商贸、休闲等功能分区建设的思路,调整完善建设规划。居民生活区要按照不同面积、不同单元统一规划,实现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讯、广播电视、秸秆燃气的“七通”,规范建设节约土地、设施配套、座落有序的农民新区。

(三)大力实施农村“暖房子”工程 实施“暖房子”工程是非常重要的民生问题。现在,城市和城镇的“暖房子”工程已经开始实施,农村的“暖房子”工程也应该提上日程。据调查,我省冬季砖瓦房保温防寒效果较差,室内平均温度仅能达到10℃,比城市楼房低8~10℃,同样用煤取暖,农村要比城市多耗煤一倍以上。加之我省农村幅员面积大,人口比重较多,农村实施“暖房子”工程,任务更重,要求更为迫切。实施农村“暖房子”工程,必须加快农村改厨、改炕、改窗、改建筑结构的步伐,积极推行使用塑钢门窗、吊炕、地火龙、吊顶,应用新型环保节能墙体材料,做好外墙保温层,新建住房要推广新式农居,提高房屋保温防寒能力。采取上述措施之后,住房温度可以提高5~8℃,效果十分明显。要开发利用新兴能源、生物质能源、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新建居民区有条件的可开发使用地下热水和地源热泵取暖,大力推广和普及大型秸秆气化站供气、秸秆气化炉取暖、大型沼气池和户用沼气池以及户用太阳能热水器等。去年,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之后,各地对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今年新农村支持建设的大型秸秆气化站就达到13个。实践证明,实施上述“暖房子”工程项目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取暖增温难的问题,有利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而且还能减少农村环境污染,实现清洁环保,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加强农村“暖房子”工程的示范引导,省里确定的1000个示范村可以先行先试,到2012年争取1/3的示范村保温房建设取得较大进展。要加强政策扶持,强化宣传、示范和引导,调动农民群众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的积极性,加快农村“暖房子”建设步伐。

(四)狠抓村屯环境综合整治 2011年,各地要把整治农村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摆上重要位置,硬化措施,强力推进。一是组织开展环境整治月活动。在春秋各集中1个月时间,突击攻坚,重点对柴草垛、屯内垃圾、牲畜粪便、边沟污泥、乱堆乱建、卫生死角等进行清理。要做到全面组织、全面发动、全民动手,打一场环境卫生治理攻坚战。二是狠抓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农村道路、排水沟、院墙、植树、栽花、种草、亮化、垃圾处理场点、卫生厕所等设施;建设畜禽养殖小区,搞好人畜分离;加快农村秸秆气化站、气化炉、大型沼气池、户用沼气池建设步伐,综合利用秸秆和畜禽粪便;积极推广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或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促进畜禽粪便综合开发,增值增效,减少环境污染。三是推行集中连片整治。今年,梅河口市、柳河县都投入几千万元,集中搞了公路沿线院墙和排水沟的建设,成效非常突出,做到了环境整治连片成网。各个市(州)和长白山工委会也都抓出了各自的环境成片整治的典型,效果也非常明显。明年,各地在环境整治上,仍要继续突出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整治,突出连片整治,突出整村整治,突出整体推进。只有这样,村屯面貌才能大为改观。四是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完善村屯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要建立保洁制度,落实农户包保责任,保证街路、巷道、庭院、村屯整体干净整洁。

(五)深入开展宣传培训工作 新农村建设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基层干部群众关注程度高,广泛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宣传培训工作,有利于提高全社会认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创造性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吉林农业杂志、吉林农网和新农村简报等多种媒介,全方位宣传我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要紧密围绕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宣传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帮扶工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要宣传农民的主体作用,切实解决好部分干部群众消极情绪和“等靠要”思想。要继续实施万名村干部培训,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带头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能力。要及时组织各级新农村办、基层干部群众到省内外考察学习,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增强干劲。近一、二年,我省各地涌现出一批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值得参观学习,希望各地要搞好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互促共进,共同提高。

(六)切实加大工作推动力度 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之后,各地普遍加强了领导,特别是一些市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新农村建设组织推动力度明显加大,开创了新一轮新农村建设高潮。2011年,我们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一是要召开好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明年5~6月份现场会议在吉林市召开,力争做到高规格、大规模、重质量、求实效。二是建立完善领导组织。进一步落实省、市、县三级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工作责任制。三是继续强化帮扶工作。主要是加强工作培训和指导,加强督促和调度,加强衔接和落实,加强检查和考评。四是积极推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视察和观摩新农村建设工作。

四、加强办公室建设工作

各地新农村办作为党委、政府指导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协调部门,承担着协调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必须切实履行好部门职能,尽职尽责,高效率开展工作。因此,各地必须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办自身建设,打造一支能力强、作风硬、干劲足的队伍,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坚持高度摆位 新农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是统筹城乡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立足点。因此,抓好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也是我们各级农业部门的首要任务。各级新农村建设工作部门的主要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到摆位要高,谋划到位,推动得力,切不可出现抓的不紧、组织不到位、成效一般化的问题。分管领导要拿出主要精力,全力以赴推动新农村建设。

(二)健全工作机构 建立一个相对独立、职能明确、组织有力、省市县三级配套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构,一直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今后,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级党政主要领导重视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切实加强机构建设,充实和配备精干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交通工具和现代化办公条件。同时,省里将各地机构建设情况纳入年末综合考评,以利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实施万名村干部培训之后,村干部普遍反映学到了知识,增强了本领,强化了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能力。而我们各级新农村办的工作人员,还没有这样系统学习的机会,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量大,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必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明年,省里将对全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市(州)和长白山工委会每年也要举办一次工作人员培训班,提升素质和能力。

(四)加强工作谋划 各地新农村建设工作能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在于我们各级办公室的超前谋划和精心设计。从这次各地汇报情况看,采取召开现场会议、举办培训班、组织人大政协视察、开展县(市、区)之间联检互检、到外地专项考察、工作督查督导、请领导到点指导工作、实施帮扶工作对接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各地要积极运用和借鉴,定期举行新农村建设相关活动,不断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展开。

(省新农村办 供稿)

第3篇:在全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部署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非常重要,有两个议题:一是总结交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经验;二是研究部署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2009年8月,国务院召开会议部署新农保试点工作,当时考虑到新农保制度建设的创新性和复杂性,曾设想先行试点,再稳妥推进,逐步实现全覆盖。试点工作开始后,效果和各方面反映非常好。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参保积极性很高,没有试点的地方也迫切要求试点,工作进展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27个省、自治区838个县(市、区、旗)和4个直辖市的大部分区县纳入试点范围,其中有9个省区市实现了制度奎覆盖。全国已有1.9亿人参保。领取基础养老金的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了5170万人。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决定加快新农保试点进度,并决定从今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从现在开始,两项工作同步推进,今年内覆盖面都达到60%,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这是党和政府的又一重大惠民政策,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大步骤。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解决城镇非从业居民养老保障问题,与两年前我们建立新农保逐步解决农村居民养老保障问题一样,都是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制度建设。

首先,建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没有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就很难说建成了小康社会。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重点是建立覆盖不同人群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制度从无到有的问题,同时对已有制度进行完善、提高保障水平。一是新建立了几项重大制度,如城镇居民医保、城乡医疗救助、新农合、新农保等。二是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如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保问题、老工伤待遇问题、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问题等。三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连续七年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在新医改中大幅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标准等。

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城乡居民低保、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是最重要的三项制度,前两项都实现了全覆盖,现在我们就要着手解决养老保障全覆盖问题。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从建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开始的,经过一段时间探索,在90年代后期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而全面推开,近年来又进行了一些重要调整和改革。2009年建立了新农保制度并在全国部署试点,现在开始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进行试点,加上已有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构成了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是开创性的。有了这两项制度,可以说,几千年来中国人“老有所养”的愿望,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里就能初步实现。建立这两项制度,标志着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制度都建立起来了,朝着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重大进展。

第二,建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拳措。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今年是建党90周年。无论是过去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和流血牺牲,还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开辟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了让人民平等地过上富裕幸福的美好生活。《礼记·大同》中讲:“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描绘的就是一幅社会化保障人们生活的图景。建立社会化的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就必颓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两年前我们部署新农保试点,主要目标就是要构建一个逐步消除城乡差别、人人平等享有的养老保障制度,这次部署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并提出两项制度试点同步推进,也是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的努力。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性制度。不仅可以为人民生活一视同仁地公平提供基本保障,同时也是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覆盖的人群大都是低收入群体,通过这两项制度建设,可以把公共资源更多地向他们倾斜。更好地促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第三,建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要求。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要建设和谐社会、保持社会安定,最根本的就是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城镇非从业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低而且很不稳定,有的甚至没有收入,靠个人积累养老十分困难,政府有责任建立一套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分担他们养老的经济风险。这一方面可以增强老年人经济自立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增强他们生活的自信心和对社会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子女赡养的经济负担,在相当程度上避免因经济利益引发的家庭矛盾,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和更为和谐的家庭关系。当前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农村劳动力走规模转移,社会成员就业不稳定、流动性大,客观上要求我们尽快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业化、城市化顺利推进,降低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风险。

应当看到,我们已经具备了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良好基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级财政能力大大增强,各方面承受能力普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有了更高要求。可以说,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中央有决心、群众有期盼、财政有基础、社会有共识、实践有经验。我们一定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这项试点的重大意义,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扎实做好试点工作。

二、试点工作需要把握好的几个要点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都是由政府主导建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社会保险制度的性质、政府责任和基本国情考虑,我们提出了12字的基本原则,即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这既是建立健全这两项制度的基本思路,也是工作要求。这里我强调四个方面:

第一,坚持低水平起步、广覆盖,重在制度建设。这是这些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一条基本经验。社会养老保险必须与国情和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国家和城乡居民的承受能力相适应,这样才能做到可持续,人民群众才能真正得实惠。我国

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还比较低,而且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国家和绝大多数居民并不富裕,随着户籍制度放宽,每年都有上千万人进入城市,如果把保障标准定得过高,不仅财政压力大,城乡居民缴费也有困难,保障面就难以扩大。因此,当前重点是先把全民养老保障制度建起来,解决制度全覆盖的问题,为全体人民提供公平的制度环境和选择空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再逐步完善制度和提高保障水平。

特别要强调一点:就是要坚持群众自愿参保,不搞强迫命令。要认真总结新农保的经验,运用好财政补贴这个政策引导措施,搞好经办服务,吸引更多居民参保,努力扩大覆盖面。

第二,坚持政府和个人共担责任,政府要确保责任到位。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都是政府和个人及家庭共同承担责任的制度。现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有不同模式,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政府包办的福利型养老保障;一类是分担责任的社会养老保险。这两类制度最大的区别是筹资方式不同,即资金来源不同。我国明确要实行的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特征就是个人及家庭、政府、企业分担责任,而且要明确划分各自责任。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覆盖的城乡居民没有用人单位,责任就由个人及家庭、政府两方分担。个人获得保障的基本前提是承担缴费义务,因此首先要调动个人及家庭缴费的积极性。每个人从年轻时起就要为养老积累资金,承担起应负的责任。政府的职责主要是建制度、保基本、扶贫弱。

保基本,就是保证向所有参保的老年人提供基础养老金,保障他们晚年的基本生活。同时,政府要承担基金“兜底”责任,缺口部分由财政补贴。现在两项制度初建,对达到60岁的老年人,由政府发放基础养老金,对将要达到60岁的人也提出了解决办法。扶贫弱,就是对无力承担个人责任的困难群体,由政府代他们缴纳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帮助他们参加保险.确保他们晚年养老的权益。即使将来国家更加富裕了。政府的责任也只能是保基本、扶贫弱,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保障标准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现在中央规定的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都是每月55元,地方可根据实际适当上调标准,但不能低于这个水平。对于个人缴费部分,地方政府要给予适当补助。一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地区压力会比较大,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宁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确保这方面的支出。在两项新制度初建阶段.政府责任必须首先到位,否则制度就建立不起来,建立了也无法正常运行。个人要享受高于基础养老金的养老保障待遇,必须依靠本人及家庭早缴费、多缴费、多积累。现行制度已为不同人群搭建了制度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个人及家庭多积累。

第三,坚持城乡统筹,搞好制度和政策衔接。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是在新农保取得经验基础上实施的,基本制度和主要政策与新农保基本一致。这样做的考虑:一是与当前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相统一,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二是顺应城市化发展趋势,有利于城乡居民身份转换、参保衔接。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后,与新农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道,共同构成了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主体框架。这三项制度之间如何衔接转换,特别是两项新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之间如何衔接转换,要深入研究、总结经验,积极稳妥地探索提出具体办法。此外,还有一些涉及养老的制度和政策,例如城乡居民低保、农村“五保”、社会优抚、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也要在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推进过程中做好衔接工作,以提高社会养老资源利用效率,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权益。

第四,坚持多层次、多渠道解决养老问题,继续发挥好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积极作用。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现在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78亿,预计“十二五”期间将超过2亿人。为老年人提供更好保障,不能完全靠政府,个人、家庭和社会各方面都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在社会养老保险之外,还要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建立个人和家庭养老计划,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挥好家庭在经济供养和情感慰藉等方面的作用。还要充分发挥社会慈善在养老保障方面的重要作用。总之,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种方式的保障措施,让老年人更加幸福地安度晚年。

三、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工作

两项制度试点覆盖面今年都要达到60%,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已经建立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这两项试点工作,各地也要抓紧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领导体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试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按照中央部署,制定具体试点计划,排出工作进度,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保证按时完成试点任务。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二要确保财政补助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到位。试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关键要看政府补助能否及时到位。资金不落实,其它工作就难以落到实处。中央财政对两项试点的补助资金已经作出了安排。地方政府也要根据试点工作进度要求作出相应的财政安排,保证资金及时拨付到位,不打折扣。两项新制度都没有历史包袱,一开始就要把个人账户做实,财政补助要到位,同时要加强基金监管,决不允许借支、挪用,还要研究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为制度长期健康运行夯实基础。

三要加强经办管理服务能力建设。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是一项长期的日常工作,量大面广,涉及参保群众的切身利益,也会直接影响群众参保积极性。要大力推行社保卡,方便参保人缴费、领取养老金和查询本人参保信息。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要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纳入“金保工程”建设,对参保人要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试点地区要合理整合现有社保管理服务资源,加强工作力量,但不能盲目扩张机构和增加人员。充分发挥商业金融机构作用,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经办工作经费要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保险基金中开支。

四要注意总结工作经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实行属地管理,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政策,地方因地制宜地制定实施办法。在试点过程中会发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会涌现不少好做法、好经验,各地各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广大城镇居民对养老保险可能有一个认识、认可的过程,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引导,特别要让群众看到实惠,引导他们积极参保。

同志们,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创新,扎实工作.确保两项试点工作顺利进行。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

作者:温家宝

第4篇: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刚才,县政府范县长作了一个很好的讲话,县委农工部、水利局、民政局、扶贫办、农业局、林业局分别作了发言。范县长对过去五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客观总结,比较深入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对今年的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作了很好的安排部署,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请大家结合乡镇、部门的实

际,认真抓好落实。各部门的发言,站在业务主管部门的角度,对今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作了安排,请大家一并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做好今后的农业农村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要真真切切地认识到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结过去五年,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下,我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就,无论是从经济总量讲、综合实力看,还是城乡面貌、群众生活的改变,和过去相比,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都真正感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这些成果的取得,取决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也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大家到市赴省进行项目跑办争取,克服了许多困难,做了大量的工作,迎得了上级对我们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更是前所未有,有了很大的跨越。但由于我们自然条件的限制,基础较差、底子比较薄,坐下来冷静的一分析,从经济总量看,从发展的质量看,我们都还是粗放型的。我们的经济总量仍然很小、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财政收支矛盾还十分突出,2010年我们的县本级财政收入才4300万元,仅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二十分之一,特别是农业农村基础还十分薄弱,贫困人口多、群众增收难的问题仍然突出,与群众的期望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说到底,我们近年来取得的快速发展,主要还是靠争取各级的项目支持,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项目经济”。作为一个农业大县来讲,农业农村这块占到了县域经济总量的绝大比重,如果这一块跟不上,不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扯了“后腿”,那么要总量、要速度就很难。所以说,我们今后发展的根本基础和最大潜力仍然在农村、仍然在农业。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清醒认识全县发展的形势,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农业农村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权重,站在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高度,抢抓新一轮历史机遇,高度重视和认真谋划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扎扎实实抓好落实。

二要抓实抓牢事关大局的一些重点问题。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刚才范县长已经讲的很到位,我完全同意,在这里,我着重就几个具体问题作以强调。一是要抓紧完善农口“十二五”规划。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县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明确的“十二五”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尽快完善好本地本部门“十二五”规划中的涉农工作规划。在规划的完善工作中,各涉农部门要于近期到市赴省进行一次汇报,一定要把国家和省市的投资方向掌握准,结合县上的工作实际,完善好相关规划,既要宏观,又要在微观上便于实施和操作,特别是一些关系今后发展的指标问题,要站在有利于岚皋长远持续发展的角度,根据发展的需要和中省项目安排的需要,算好数字帐、算好系数评估帐,真正做到科学准确。二是要强化涉农项目的策划包装和跑办争取。今后,农业农村稳步突破发展的关键仍然将是项目的争取。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紧紧抓住现在中省涉农项目逐年增多的有利机遇,从现在起,就要多方灵通信息,认真研究政策,掌握好中省的投资方向,着手策划包装申报一批涉农项目,挤进上级的计划盘子,争取各级给我们更大的支持。农口部门在项目策划包装时,要建立项目编报会商制度,互通情况,从便于连片治理和区域开发的角度出发,在项目策划时就进行整合捆绑,集中力量解决一些重点问题。同时,要把项目实施好、管理好,只有这样,加快发展才有基础和条件。三是要高度重视业务考核。各涉农部门始终要把省市的相关考核指标牢牢抓在手上,从年初就要开始上手,制定出过硬的工作措施,不折不扣地完成好各项考核指标任务。同时,在此基础上,各级各部门要立足自身的工作实际,充分挖掘和培育工作亮点,创出特色,起到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的作用。四是要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要切实加强调研论证,充分借鉴外地经验,尽快制定出台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加快制定基础建设、城镇建设、产业建设、土地利用等一系列子规划。各乡镇和相关部门都要立足各自的实际,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这个目标和县上确定的统筹城乡发展“三大工程”,去谋划和落实好各项工作,特别是城关、花里两个试点镇,要有硬措施,尽快见成效、出经验,便于在全县推广。

三要制定过硬的措施保证完成各项任务。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业务主管部门,会后要迅速的将今年的各项任务进行分解细化,逐一落实牵头领?和包抓人员,切实将工作责

任层层夯实。特别是一些关乎全县大局的重点工作和各自确定的亮点工作、创新工作,更要层层签订责任书,制定出过硬的奖惩措施,切实将工作责任靠实靠牢。各业务主管部门要在元月30日前将今天会上确定的目标任务下达到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各乡镇、各部门都要围绕工作落实,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权责清晰、有效管用的责任体系,明确目标,细化任务,严格追究,形成

目标倒逼落实、时间倒逼进度的“倒逼机制”,真正形成人人有担子、个个有压力的落实氛围,以严格的责任来保障工作成效。同时,要创新工作方法,突出重点,抓点示范,强化宣传,在抓好面上工作的同时,选择基础好、见效快、立得住的样板,积极争取县上和各部门的支持,集中打造在全县、全市,乃至全省都有一定影响力的亮点工程。县委办、政府办要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工作的督查督办力度,根据每一个时期的重点,按月进行督查通报,严格考核奖惩,全力确保各项重点任务的圆满完成。

四要认真抓好当前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一是要迅速搞好全年产业发展规划和计划任务的落实,将魔芋、畜牧、林业经营等重点产业的计划任务进行分解,逐级落实到村到组到户到地块,重点要搞好产业示范带、示范园的布点和相关筹备工作。二是要利用冬季农闲和劳力返乡的时机,积极组织实施基本口粮田、人饮工程、堤防工程建设,抓紧修复“7.18”灾害水毁道路、河堤、堰渠等农田水利设施,确保明年安全度汛。三是要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落实领导责任和工作措施,强化火源管理,严格值班制度,严密防范和有效处置森林火灾。四是要妥善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切实帮助五保户、特困户、受灾户解决好过冬保暖的实际困难。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务必要在春节前将各类补助资金足额兑现到农户手上,确保群众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同时,要高度重视做好年底农村维稳工作,特别是涉及企业改制的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各种矛盾隐患的排查化解,做好本系统重点信访对象的稳控工作,切实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确保春节期间安全稳定。

同志们,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希望大家坚定信心,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为全县“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5篇: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讲话(精选)

同志们:

刚才,XX副县长总结了xxxxx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详细安排了xxxxx年的工作任务,讲得很全面、很具体,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把握方向,充分认清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发展形势

从大的环境看,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中央连续10年下发1号文件,相继出台

了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xxxxx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决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对农业有丝毫忽视和放松。12月22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上,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央下发的第10个中央一号文件,仍然锁定“三农”。可以说,上级对农业农村工作的要求明确,任务具体,措施有力,各项政策的含金量都很高,为我们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从我县发展实际来看,我县农业农村发展具有很多县份不可比拟的优势。近几年,我们通过着力加强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以水利化、科技化、机械化、合作化、产业化、市场化、城镇化和生态化为主要内容的“八化”建设,大力实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的强民富民措施,农村面貌明显改善,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过去的一年,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克服了诸多困难,在农业农村工作上取得了较好成绩。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县农业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农民群众和关心支持全县“三农”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农业农村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虽然我县农民收入连续多年持续增长,但人均收入仍然低于全国、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此外,近年来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上级强农惠农政策的拉动,农业本身效益仍然较低,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难度不断加大。二是农业产业化弱的问题。目前我县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比较粗放,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率还很低,大量的农副产品不能转化增值。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个头小、档次低,与发达地区的一个大企业相比,我们的总量还不及人家的一个零头。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弱、辐射效应低,农民进市场难等问题较为突出。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差的问题。尤其是去年受台风和秋季多雨的影响,我县大部分耕地表现出了涝不能排的问题,给农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导致农业增产农民不增收的现象出现,我县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四是部分农民存在小农意识的问题。我们绝大多数农民自身还没有掌握致富技术、缺乏致富项目、缺乏致富人才、缺乏经济带头人,单纯地靠国家补贴、免收农业税等政策性增收不可能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农村冬季还广泛的存在着“猫冬”现象。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一定要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在审视农业的眼界、发展农业的措施、扶持农业的政策等方面有所转变、有所创新,不断推动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发展新进步。

二、突出重点,全面落实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主要任务

(一)以现代农业建设为重点,推进粮食产能提升。党的十八大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的最重要工作,今年的1号文件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所以,我们要从打基础、增后劲、重长远和构建粮食高产稳产体系出发,以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为切入点,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实现粮食稳定增长。一是规划好项目。结合我县农业发展实际和稻米产业发展优势,从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带、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防灾减灾等项目着手,相关部门要协同配合,规划编制好项目,为长远提升粮食产能打基础。二是整合性投入。从中央出台的1号文件上看,国家对农业基础性投入越来越大。涉农各部门要改以往投资分散的问题,在资金使用上做到集中投入,发挥支农资金整体效应,努力提升项目区内耕地质量和生产条件,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水平。三是建设好设施农业。近几年来,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开展。设施农业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应对灾害、减少损失的有效途径。重点要从节水灌溉、抗旱除涝、棚室生产等方面着手,不断扩大农业设施的比重,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粮食损失。

(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一要培育优势主导产业。重点以稻米产业、畜禽养殖、特色经济、近郊农业、山区特产为重点,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引进稻米加

工、白酒酿造、畜禽屠宰、浆果饮品等龙头加工企业开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让农民从产品深加工上获得更多的收益,从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二要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中央1号文件提出,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这足以说明,国家在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的转变。我们要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土地规模流转、联户

经营等方面着手,解放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提高农民的非农业收入水平。三要提高农民自主经营能力。以培养懂技术、会经营、能创业、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为重点,全面提升农民自主从事农业种植、畜牧养殖、特色种植、劳务创收、家庭办企等方面的能力,增强创业本领和技能,以农民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农民家庭收入。

(三)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强化和谐农村建设。一要强化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农村教育、劳动力技能培训、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二要推进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强化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搞突击、不搞形式,纳入乡村两级常态化的管理范畴,通过抓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推进工作的开展。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以中心村为重点,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特别是要抓住城镇化整乡(镇)推进的机遇,启动星火乡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带动,为全县实施整乡(镇)推进城镇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将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一件大事,必须抓出成效、抓出经验。三要保持农村和谐稳定。当前备春耕生产已全面展开,这是当前的中心工作,但绝不能忽视农业农村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要积极排查和化解农村存在的各类矛盾,深入细致地解决好农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农村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强化保障,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要创新观念,拓宽思路。我们在电视、网络等传媒方面看到不少省内外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学习人家,真正地触动自己。当前,全县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重点就是要破除思想上的“小农意识”、物质上的“小富即安”、工作上的“小手小脚”和发展上的“小打小闹”,牢固树立“学先进、赶先进”的战略意识和“抓机遇、争速度”的竞争意识,发扬善于竞争、敢于攀登、勇于胜利、争创一流的精神,真正用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农业农村工作的大发展。

二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基层工作很难、也很辛苦,但只要端正态度、集中精力,也能成就一番事业。要严格执行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乡包村、党建联系点等推进机制。广大干部,特别是农村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有其为,扎扎实实沉下去,主动想事、谋事、干事,把事干好、把事干成。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力戒浮夸,力戒浮躁,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做表面文章,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扎扎实实推进“三农”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三要加强领导,合力推进。各乡镇要根据当前的发展形势,及时把工作重点调整到“安民心、富农民、强农业”上来,不仅分管领导要直接抓,而且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并体现在工作部署、资金投入和干部配备中。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绝不仅仅是乡镇和涉农部门的事,而是全县的一项重要工作,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都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要以开展“驻村”工作为载体,建立联动机制,谋划帮扶工作举措,着力提高农村贫困人群生活质量。

同志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县各级各部门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顺应广大农民群众的新期待,认认真真谋“三农”、踏踏实实抓“三农”、勤勤恳恳促“三农”,推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健康快速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幸福xxxxx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6篇:全县农村工作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一年之计在于春,不失时机抓“三农”。今天这次会议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三届七次、八次、市委十届五次、六次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3年、部署2014年全县“三农”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

一年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以列入全省城乡发展一体化试点县为契机,以推进整体移民搬迁为抓手,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实现“三农”工作全市综合排位“三连冠”,荣获七个方面的单项先进,为全市单项先进最多的县市。特别是探索了一条“以县为龙头、县镇村三级联动、县城带动镇村”的城乡一体化新路子,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全域规划、三级联动;整体搬迁、梯度安置;两分两换,综合推进”的新模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省委强卫书记、鹿心社省长先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将这一做法转发至全省各设区市XX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尚勇副书记、姚木根副省长、钟利贵副主席相继深入我县开展专题调研,先后有来自省内外的3个省、10个设区市、100多个县(市、区)到修水学习考察,全国扶贫搬迁工作交流研讨会、全省搬迁移民扶贫研讨会、全市搬迁移民镇村联动现场会相继在修水召开。“三农”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绩,为全县实现进位赶超赢得了主动、提供了支撑。明天将召开全市目标管理考评表彰大会,我们修水拿了第三名二等奖,“三农”工作的先进位置功不可没。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辛勤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才,立军同志传达了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治轩同志对去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紧密结合了我县“三农”工作现状,讲得实实在在,非常符合我县实际;张林同志对如何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要进一步巩固“三农”基础地位

中央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连续11年下发1号文件指导农业农村发展。今年把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七位政治局常委全部参加;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出发,高屋建瓴、深刻精辟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并就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履行政府“三农”工作职责等重点任务作出具体部署。刚才,立军同志传达了省、市农村工作会精神,从中也可以感受到省市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

修水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农村范围广,农业人口多,农村土地少,“三农”基础是否稳固,地位怎样,工作怎样,显得尤为关键,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强工兴城”作为赶超发展的重点,但是并没有削弱农业的基础地位。相反,这是从更高层次上、用更加有效的方法加强农业农村工作。农业基础是战略,怎样抓是战术。从全国或者实践理论来说,工业与农业历来是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材料,对工业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没有昨天农业打下良好基础,就没有今天工业化推进的可能;反过来,工业化为农村人口转移创造条件,为农业发展提供市场需求。从一个地方来说,工业化为农村面貌改善、农业条件改变提供财力支撑;工业化城镇化可以有效转移农民、减少农民,从而致富农民。发达地区也有“三农”问题,但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高,矛盾也就不突出,所以要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出路在工业化、城镇化同步统筹“三农”工作。我们一直强调要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的变化,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思维定势,坚持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理念统筹“三农”工作,在发展工业中做强农业、在建设城镇中繁荣农村、在减少农民中富裕农民;同时提出:用农民建房管理、土地流转助推工业化、城镇化,现在可以加上整体移民搬迁、城乡发展一体化助推。现在很多专家说,解决“三农”问题靠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和标准化,这话没有错,但农业的“四化”只是解决农业的问题,没有解决农民的问题,农民问题解决不了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修水要建成小康,农业、农村特别是农民富裕是最大的短板。所以,我们一定要清醒地看到,修水要强,农业必须强;修水要美,农村必须美;修水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主动把“三农”工作放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来谋划,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二、要牢牢把握“三农”工作重点

农业农村工作内容很广、任务很多,必须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这次会上,县委、县政府专门下发了工作意见;刚才,治轩同志对今年的“三农”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张林同志提出了明确要求。这里,我就不再面面俱到,主要强调七项重点工作。

1.要抓统筹。城乡一体化是我们正在探索的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所以在统筹抓好“三农”上,一方面,要继续推进整体移民搬迁、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2013年我们只搞了县城安置的试点,2014年要出台县、乡(镇)、村三级梯度安置政策,同步启动乡镇安置和中心村建设试点,形XX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发展局面。今年乡镇安置的试点主要选在渣津镇,要把中心村建设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刚才,治轩同志对中心村建设作了具体安排,这里我就重点谈谈,“为什么要实行县镇村三级联动,特别是中心村建设?”我想有以下几点理由:①是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在农村唯有靠消费支撑,而要促进消费,唯有把农村人口聚集起来,我们现在很多乡镇1-2个村合在一起养不起一个理发室,根本无消费可言,所以我们要搞中心村建设;②是节约基础投入的需要;③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需要;④是节约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需要;⑤是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需要;⑥是提升农村形象,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甚至是生活方式的需要。我们全县共规划了125个左右中心村,今年要启动建设30个左右,各乡镇要按照“全域修水、凸显特色、三个集中”的原则,按照户主申请、村乡(镇)申报、县级审批的程序,每个乡镇申报1个中心村进行试点建设。中心村建设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因势利导,科学设计,尽可能少占耕地,根据地形地貌,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来布局;②要大力推广新户型;③占地面积不宜过大。最后提醒一点,中心村建设主要领导必须亲自过问,确保稳定。在操作过程中要注重与打造特色相结合,与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相结合,与农村建房管控相结合,真正打造一批示范带动力强的中心村。另一方面,要抓好示范镇建设。集镇处于城市和乡村的中间地带,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桥梁与纽带。要按照“有发展基础、有特色产业、有文化底蕴”的要求,大力推进示范镇建设,统筹解决好用地和资金问题,打造一批“建设一流、环境优美、商贸繁荣、管理有序”的新型集镇,使其成为吸纳农民进城镇居住和从事二三产业的载体,成为扩大内需启动农村消费的平台,成为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科技服务等方面的便民利民中心。这里再次强调,一般集镇原则上不能扩张规模,要按照全域规划要求,采取镇村联动的模式,将集镇的整治提升与中心村建设结合起来,做精做美做特集镇。

2.要抓基础。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重要保障。目前的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特大干旱、低温寒潮、严重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我们要抓住国家持续加大“三农”投入,特别是大兴水利的重要机遇,下大力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今年可以全面完成“十二五”中小河道治理任务,基本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现在最关键的是如何尽快让水渠之间连通,让“毛细血管”延伸,缓解农业靠天吃饭的问题。今年要启动建设17座省一般小㈡型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规划内13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抓好11个乡镇的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同时要加强农村山塘的维修和管理,消除安全隐患。二要加快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农田建设是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的必然之路。这几年上级有政策支持,群众有实际行动,我县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大桥镇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效果很好。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扎实推进几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基础。

3.要抓产业。产业既是城镇发展的支撑,也是农村发展的支撑,只有加快产业发展,才能富裕农民,繁荣农村。如果不能形成覆盖农户、连接市场的产业化的生产组织模式,农业发展就只能停留在“提篮小卖”的水平,不仅难以创造新优势,就连我们曾经引以为荣的优势也会逐步丧失。我县农业产业有基础、有特色,关键要彰显特色,扬优成势。一要彰显产业特色。要按照“加快发展茶叶、巩固发展蚕桑、保护发展林业、审慎发展畜牧业”的总体要求,彰显产业特色,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茶叶产业:①扶龙头。由龙头企业制定产品标准;统一包装;整合小规模的茶叶加工企业;加大宣传推介;大力开展市场营销。②

扩大加工企业生产规模。③扩大茶叶基地。由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种植茶叶的积极性,从而扩大基地规模。④提升技术含量。推广科技种茶;打出有机茶、生态茶的牌子。⑤挖掘茶叶文化。巩固发展蚕桑产业:①要积极推进小蚕工厂建设,减少蚕农需要掌握种养技术程度;②要扶持龙头,鼓励创新,推广鲜茧缫丝等先进技术;③

要推进蚕桑综合开发利用。要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搞好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二要注重因地制宜。要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和特色,统筹考虑所有流转土地、山林的土质,老百姓的耕种习惯,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切实做到宜林则林、宜茶则茶、宜桑则桑,绝不能以砍伐林山、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产业发展。三要扶持龙头企业。一个知名的农业龙头企业能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我们要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采取政策扶持、信贷支持的方式,重点扶持能够推动桑、茶、林、畜等主导产业的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参股、联合等方式,整合资源要素,发展成为规模化、集团化、整体竞争力强的行业领军企业。四要加快土地流转。有规模才有效益,有规模才能赚钱。我们一定要通过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现在外出务工青年很少回到农村种田,在家种田的大都是50—60岁的老人,广种薄收、效益低下,部分耕地长年抛荒。各地要把外出务工和进城农民的田地,在“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下,通过租赁、转包、转让、互换、入股等形式,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种养能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新型经营主体;鼓励整村整组或集中连片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4.要抓保护。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一要保护好青山。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切实抓好“刀口留树、火口留树、虫口留树”等各项工作。①要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县林业局要对乡镇申报的封山育林面积进行定期检查,每季度向县委、县政府报告情况,确保全县300万亩封山育林面积稳中有升;沿修河、高速公路、主干道可视范围内实行全面封山;鼓励全乡(镇)、全村、全组和联户等多种形式的封山。②要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县委、县政府将出台政策,支持植树造林,鼓励老百姓自发造林;大力推进“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围绕村庄、集镇、行道、县城抓好植树造林工作。③要巩固林业秩序整顿成果。县林业局和森林公安局要严厉打击乱砍滥伐、偷砍偷伐、非法贩运林木等违法行为;对原有案底的犯罪嫌疑人要追究到底,新发案的要坚决打击;对保留下来的木材加工厂要规范管理,杜绝新上木材加工厂。④要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利用“三冬”工作分配任务,以乡村为责任主体,建好防火隔离带;通过植树造林灭掉山下和路边的茅草,从源头上消除森林火灾隐患。二要保护好绿水。要加大对河道采砂、涉河建房和向河道填土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河道及周边生态环境不遭受破坏;要加强对已整治河道和水库山塘的维护管理,这几年我们投入河道整治和水库险加固的资金在3个亿以上,如果后续管理跟不上,这笔资金将会“打水漂”。三要保护好耕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各级党委政府责无旁贷。我们要严防死守耕地红线,划定保护“高标准农田”红线,坚决杜绝乱占耕地的开发建设行为。

5.要抓管理。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说实话,目前乡镇农村管理这一块基本流于形式,乡镇与职能部门主要围绕招商、财税、稳定等方面展开工作,也忽视了对农村的管理,从而导致农村乱象丛生,房屋乱建、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杆线乱拉、坟墓乱葬、耕地乱挖的现象相当普遍。比如,房屋乱建的问题,虽然我们出台了很多文件,加大了打击力度,占地占河建房的少了,但沿路挖山建房的现象仍屡禁不止,新户型也建得不多。为此,我们要扎实开展以“房屋乱建、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杆线乱拉、坟墓乱葬、耕地乱挖”为重点的农村“六乱”治理工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关于房屋乱建、坟墓乱葬的问题我们早已安排,希望乡镇和相关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抓好落实;其他“四乱”问题,请农工部和相关部门尽快拿出解决办法,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同时,管理好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的政策、法律、“一票否决”都没有变。要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路口乡实施关爱留守老人“五个一”工程,对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进行有益探索,其他乡镇也要积极寻求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的新途径、新办法。

6.要抓扶贫。解决贫困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实施移民搬迁。这一方面,我们进行了多年的有益探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当前这个办法不可能一时半会解决所有的贫困人口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面上的扶贫工作,要按照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用足用活用好国家的扶贫政策。要加大县直部门和单位包村帮扶力度,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加大扶贫投入,把移民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智力扶贫、保障扶贫等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构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7.要抓改革。当前影响和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突出表现为“三个不适应”:一是分户经营、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要求越来越不适应;二是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生产、小批量产品与市场经济的大批量需求越来越不适应;三是农业服务体系的不完善与农业的规模经营越来越不适应。为此,我们必须以更大力度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要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切实做好宅基地、房产登记准备,积极开展农民房屋产权调查登记工作,确保年底前完成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地籍调查。要继续推进土地、山林经营权的规范有序流转,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全面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的服务工作。要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的问题,特别要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做到“农技推广有人管、有人干、有钱做”。

三、要强化“三农”工作的组织保障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关键在领导,根本在落实。全县上下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创新举措、真抓实干、形成合力,确保农业农村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要强化领导。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党政

“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齐心协力抓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今年是农业农村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我县城乡一体化中心村开始试点的启动年,同志们更要重视“三农”工作,熟悉农业、了解农业,多到农村去走一走、多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真正了解农民诉求和期盼,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领导“三农”工作的水平。

二要加大投入。对“三农”的投入主要有五个渠道:①财政补助;②整合政策;③向上争取;④积极自筹;⑤引入社会资金。各乡镇、各部门要掌握好政策、实施好项目、管理好资金。相关部门要加大整合力度,把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用到中心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最需要的地方去,最大限度加大对“三农”的投入。

三要形成合力。昨天召开了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乡村两级要以深入开展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大调研力度,全面掌握目前农村的现状、农业的需求、农民的期盼,并结合各自实际,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提升服务“三农”工作的水平;要全面了解村级组织建设现状,对软弱涣散的后村进村班子要求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要坚决予以调整;要强化乡镇党委对村(居)党支部的领导,如果连“下级服从上级”组织原则都不要的村(居),不管什么情况,都要坚决予以调整。农村工作综合部门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指导服务职能;有关部门要增强兴农、强农意识,始终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三农”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扬鞭催骏马,奋力正当时。大家一定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全县经济社会赶超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7篇: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从今年开始到2013年,省委、省政府将对我县等6个省级重点欠发达县实施特别扶持。在保持原有政策不变的基础上,省里每年安排2个亿三年共6个亿的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推动重点欠发达地区群众加快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下面就加快推进三年特扶工作的实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先讲三点意见:

一、三年特扶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扶持重点

这次省里出台三年特扶政策,主要目的是使重点欠发达县在“十二五”时期能够跟上全省的发展步伐,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围绕这个目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规格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特扶工作,并通过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对我县三年特扶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即:通过特扶项目的实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00元以上;家庭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农户基本消除;80%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社会事业主要指标明显提高。

在去年12月召开的省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工作会议上,省主要领导又提出“三年规划、两年完成”的工作要求,并决定对提前一年完成规划任务的欠发达县,在第三年将另行安排补助资金,目的是使重点欠发达县能够获得更多、更大的扶持。为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任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此项工作,根据“省定框架,县选项目”的原则,编制了《**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规划》,确定了3大类17个方面40个项目作为我县实施三年特扶工作的扶持重点,计划总投资15.25亿元。2011年40个项目全部启动建设,计划投资7.99亿元。

(一)扶贫开发类。包括5个方面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22亿元。一是产业帮扶项目。包括扶持低收入农户发展特色种养业、来料加工业和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以及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扶贫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增强带动农户发展能力。二是就业帮扶项目。通过对低收入农户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让有劳动力和就业愿望的低收入农户实现转移就业。三是金融扶贫项目。通过支持扶贫小额信贷扩大规模,发展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资金互助组织,促进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开展创业。四是社会救助项目。实施最低生活保障提标扩面,从今年开始,将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2500元、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户最大限度地纳入保障范围。五是结对帮扶项目。通过深化“山海协作”,健全职能扶贫和结对帮扶机制。

(二)产业发展类。包括5个方面2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5.53亿元。一是现代农业项目。包括龙顶茶、清水鱼、油茶、竹、蔬菜、食用菌、蚕茧、吊瓜和粮食等9个农业产业。二是来料加工项目。结合下山脱贫小区建设、中心村培育和村庄整治,建设一批来料加工场所,发展一批来料加工专业村。三是生态旅游项目。包括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沿线景观营造和旅游产业发展等项目。四是集体经济项目。对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1万元以下的187个村的运转经费给予补助,并对这些村通过土地流转、合作开发、发展物业经济等方式给予奖励。五是产业平台项目。包括**四个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和华埠、工业园区的2个民工公寓项目建设。

(三)公共服务类。包括6个方面12个项目,计划总投资8.5亿元。一是生态乡村建设项目。包括中心村培育、村庄整治、沿线成片提升、村庄景观林带、农家乐等5个项目。二是农民异地搬迁项目。把******,作为5个县级下山搬迁小区。三是教育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小学建设和**迁建两大项目建设。四是卫生设施建设项目。主要是实施人民医院迁建一期工程建设。五是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包括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村级重点综合性文化室建设。六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是实施****的城市道路建设。

二、相关实施意见及配套政策的主要精神

三年特扶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主体是群众,但政府的推动作用至关重要。之前,县委、县政府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深入调研,广泛听取乡镇、部门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多次论证相关政策可行性,并经县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可以说,此次出台的农业产业发展、整村搬迁和退宅还耕、生态乡村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等四个方面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针对性强、含金量高,与周边县市区比较扶持力度大。

(一)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转型,结合三年特扶项目的实施,对我县农业产业发展政策作了新一轮的调整,有的进一步加大了扶持力度,有的新增了扶持内容,有的取消了原有政策的一些限制性条件和不适应发展形势的政策内容。总之,从基地建设到种子种苗、机械加工、市场流通、土地流转、大户培育等各方面都有相应的补助政策。调整后的政策共有30条,主要包括5个方面内容。

1、大力扶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政策的引导方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鼓励引导农民发展一些投资少、见效快,在我县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农业特色产业。如,对发展名茶取消了原连片5亩以上的要求;新增了新发展油茶基地连片50亩以上,一次性补助每亩300元;对清水鱼发展,新开挖坑塘建造永久设施并进行标准化养殖,一次性补助12元/㎡;对发展蔬菜产业,在规划范围内连片发展山地蔬菜标准化基地30亩以上,一次性补助由原来每亩300元左右提高到每亩500元;新增了新发展吊瓜一次性补助每亩200元。其中对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补助标准在全县面上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再提高50%。二是鼓励引导农民和市场主体通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广优质新品种和先进的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我县农产品品质,增加农产品综合效益。如,新增了对极品****标准化茶园改造,分两年共补助每亩500元;新增了对首次引进栽培食用菌新品种的,当年一次性补助每袋0.3元;对毛竹、油茶劈草深挖施肥的,以专用肥的形式予以补助,分别从原每亩100元、80元补助提高到了每亩120元、100元;在蚕桑产业方面,新增了对购买使用方格簇养蚕、饲养雄蚕的,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每片0.5元、每张15元。对集中建设小蚕共育室5间以上,且每间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上,一次性补助每平方米40元。同时,还对标准化茶厂、黑木耳生产用房、标准化油茶加工厂以及林道建设等方面都给予相应补助。三是鼓励引导农民种粮,在省定政策的基础上,对粮食生产小型农机具购置、农业机械化作业和统防统治等,予以一定标准的补助。

2、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新增五个方面政策。一是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的,经申报核定后,予以基准利率50%的贷款贴息。

二是对专业合作社从事种植业、养殖业需搭建临时建筑的,允许按程序办理临时用地。三是鼓励专业合作社开展机械化生产。对专业合作社因生产需要,购置小型农业机械的,按照项目核定的投资额的30%予以补助。四是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对联结本县农户或带动县内基地发展种植业,以及联结农户提供苗种开展特色养殖达到一定规模,并按保护价收购的,予以适当的奖励。五是对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吸纳本地在家劳动力从事规模化农业产业生产经营,达到一定人数的,予以适当的奖励。

3、大力扶持农业市场体系建设。一是对在市外开设专卖店或设置窗口定点销售我县农产品的,予以一定标准的奖励。对新开设专卖店或进入连锁超市,年销售额在2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新设置窗口,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2万元。二是鼓励市场主体不断扩大贩销我县农产品的规模。对贩销我县农产品达到200万元以上,且较上一年有较大幅度增长的,按三个档次予以奖励,每年对每个主体的奖励总额最高可达到35万元。三是鼓励长期贩销我县农产品的市场主体提高贩销能力,对其新购置用于农产品运输的专用农用车辆,按购置价格的50%予以补助。对以上3个方面政策包括前面提到的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特色种养业的政策,要求主体必须联结本县农户50户以上或县内基地200亩以上,在申报奖励时还必须按照要求提供订单合同、按保护价收购的证明、收购清单、销售发票等相关凭证。

对农业市场体系建设的扶持,除上述政策外,还包括扶持外向型农业发展、鼓励竹木精深加工、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等三个方面内容,其中在品牌建设方面,在原有政策基础上增加被确认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通过国际论证的奖励,提高国家绿色食品以及企业、协会制定农业系列标准的奖励标准。

4、大力扶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政策。一是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继续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行以奖代补。二是努力改善农村环境。对整治村、提升村、农村垃圾处理、农村能源建设、省级绿化示范村建设等项目予以一定标准的补助。三是加快森林景观建设。为推动生态县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结合全县大景区的景观营造,将绿化造林的政策从主要引导用材林建设转移到既重视用材林又重视景观林建设上。对景观林、珍贵树木基地造林和阔叶林比例在50%以上的针阔混交林造林,每亩分别予以300元和200元的补助。

5、大力扶持农业科技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七个方面政策。一是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二是鼓励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根据不同的培训科目和培训内容,按相关规定予以相应的补助。三是对低收入农户、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和我县农村户籍大学生发展农业产业予以基准利率100%的贷款贴息。低收入农户可申请贷款额度在5万元以内的扶贫贷款,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和我县农村户籍大学生可申请贷款额度在10万元以内的创业贷款。四是鼓励发展来料加工业。对新建300平方米以上来料加工场所的,一次性补助每平方米600元;对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将村集体闲置的旧房修缮后用于发展来料加工的,按照申报项目核定的投资额予以适当补助;对被认定为来料加工专业村(社区)的,一次性予以村(社区)集体2万元的工作经费奖励;对来料加工经纪人发放来料加工费达到50万、100万、200万元的,分别予以1万、2万、3万元的奖励。五是鼓励加大土地流转工作力度。由原来的对流出户进行补助转变为对流入户进行补助,同时新增了对在整村搬迁范围内流转土地(指水田)的,一次性予以流入户每亩200元的补助;对流入户吸纳流出户在家劳动力就业达到30%以上的实行奖励;对乡镇、村流转储备水田连片100亩以上的,一次性予以乡镇、村每亩各100

元的工作经费奖励。六是鼓励加强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七是鼓励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

(二)关于推进整村搬迁与退宅还耕的若干政策。

1、整村搬迁的范围、安置地点和安置对象。整村搬迁的范围是指县域范围内3户以上的自然村。整村搬迁的安置地点为5个县级脱贫小区,如安置到5个县级脱贫小区之外的政策由各乡镇根据政策另行制定,并报县政府同意后实施。政策对安置对象也作了明确规定,对已享受下山转移政策的农户等7类人员不能享受本政策。

2、整村搬迁的安置方式。本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采取以公寓房安置为主,结合联排房安置和货币安置的方式。其中东城、华锋、园区3个小区全部采用公寓房安置,后山、星口2个小区采用公寓房和联排房相结合的方式安置。公寓房实行统建,由政府根据建设成本统一定价,搬迁对象每户限购一套。联排房要按照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建造,占地面积不得超过90平方米。选择货币安置的,对在县城规划区范围内新购买商品房且放弃在集体土地上建房权利的农户,再按28000元/人给予补助。

3、整村搬迁与退宅还耕的补助政策。对安置对象的补助政策包括下山脱贫补助、整村搬迁的补助、拆除原住宅的奖励补助、宅基地收回的奖励补助、安置过渡费补助等5大类,选择公寓房安置的,还可以享受一次性公寓房安置补助。据测算,按照一家四口人、住房100㎡、砖混结构计算,选择公寓房安置的,在东城小区可享受补助总额达到99300元,就算在星口、后山小区也可享受补助79300元。

为鼓励乡镇、村加大整村搬迁和建设用地复垦的工作力度,政策还从组织复垦、增加耕地面积等角度对乡镇、村予以较大力度的工作补助和奖励。如,对村一级的奖励办法是:在复垦面积扣除新安置地面积和奖励指标面积后,按10000元/亩标准给予奖励。

4、安置小区的管理和原生产资料处置的有关政策。主要包括户籍管理、行政管理、生产资料处置、集体资产分配等方面内容。

(三)关于加快生态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1、明确了生态乡村建设基本目标、布局和内容。立足我县“山好水好空气好”的生态优势,明确以“生态乡村”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具有**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建生态乡村,享品质生活”的基本要求,以村镇科学规划布局美、生态经济发展产业美、人居环境改善家园美、农民创业增收生活美、特色文化繁荣人文美、农村和谐稳定乡风美的“六个美”为目标,以农村美化、洁化、亮化、绿化、文化、产业化的“六化”工程建设为主抓手,以“一线两环多点”为基本建设布局,大力实施“农村产业富民推进行动、农民创业增收能力提升行动、农村生态村镇建设行动、农村生态文化培育行动、农村生态人居提升行动、农村和谐社会创建行动”六大行动,打造一批产业鲜明、景观优美、具有**特色的美丽乡村。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重点建设内容:一是培育中心村、重点村,规划建设一批服务平台型、特色产业型、生态自然型、休闲旅游型、搬迁新村型、民俗文化型、古村古韵型的特色精品村、样榜村。二是实施村庄整治和沿线连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三是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四是实施绿化彩化工程,开展重点区块“七彩美化”、沿线村庄景观林带彩化改造和河道溪流综合治理。五是规范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开展农家乐特色村(点)创建和农家乐特色村(点)

综合提升改造工程。

2、明确了生态乡村建设的补助标准。对实施“生态乡村”创建的行政村,根据创建项目不同给予不同标准的资金补助。对实施中心村培育、重点村建设的村每村给予100万元左右的以奖代补资金;环境整治村每村给予21-25万元的以奖代补资金;农家乐提升村每村给予10-2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 农家乐创建村每村给予30-4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农家乐特色点每个点给予3-6万元以奖代补资金。沿线环境综合改造提升村通过村级申报、乡镇初审、县级审定,按工程实际验收情况实行以奖代补。沿线景观林建设按项目申报实施。同时,对“生态乡村”建设重点片区内的一些重点村,在扶持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

(四)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1、鼓励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对开发新景区、新景点,租赁景区、景点经营权,或者建设星级酒店的,根据建设投资情况按比例予以一定标准的补助,并从财政税收方面予以鼓励支持。对县内旅游公司为增强旅游运输能力,提高运输安全保障,而新购置的旅游车辆,经核定后,予以一次性10%的补助。

2、鼓励提升旅游业配套服务水平。对县内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游餐馆升级、升星的,根据不同的级别予以相应的奖励。对旅行社做强、做优的,根据其接待游客的数量或获得荣誉的级别予以相应的奖励。对引进规模以上的公务、商务会议的,对引进单位或个人予以奖励。对开发销售旅游商品上规模的,根据销售额予以奖励。对旅游从业人员参加由县旅游部门组织的行业培训,按培训费的50%(不含考察费)予以补助。对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和具有国导资格证的专业导游,在我县服务时间达到一定标准的,予以相应的补助。对开设符合旅游发展规划、有利于促进旅游休闲区块形成的旅游特色商店、休闲茶吧、酒吧等,每年按经营面积予以每平方米50元的补助。

3、鼓励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对景区(点)、旅行企业加强对外营销宣传,参加县政府统一组织的各类旅游交易会,给予展位费100%的补助。对旅游企业在电视、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发布营销广告,推介**旅游产品、线路的,给予版面广告费30%的一次性补助。

三、进一步强化项目实施的工作力度和工作措施

1、落实责任,立即行动。会后,各乡镇、部门和村当务之急是加强对政策的学习、研究、宣传。要对乡镇、村干部进行专题学习和研究,让干部自身先全面掌握政策内容。要大张旗鼓地开展政策宣传,让更多群众了解支持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工程,让他们自己选择力所能及的发展项目。同时,要加强领导,按照“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机制、一抓到底”的要求,成立相应的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分解细化年度目标任务,以责任书的形式落实到科站室、乡镇、村一直到具体工作人员,加强督查考核。要实行项目进展月报告制度,县委、县政府督查室每月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及时掌握和反映项目工作进展情况,督促各责任部门和乡镇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问题,确保各项工程建设如期推进。尤其是刚获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做好此项工作是兑现当选承诺、接受工作检验的一次大机遇,要各显神通,结合此次会议精神,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抢争时间,真抓实干。整个特扶项目“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我们等不起、慢不得、坐不

住。各相关部门和乡镇、村要按照年度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的要求,倒排时间,抢抓进度。绝对不能出现因某一个单位、某一个项目、某一个环节的问题,而影响整个特扶工作的推进。对具有很强季节性要求的扶贫开发类和产业发展类项目,要不等不靠,尽早启动,争取在最佳时间内全面完成发展任务;尤其是脱贫小区、学校医院迁建等基础设施类建设项目,要抓紧落实建设地点,特别是土地征用报批、规划设计、土地平整、项目招投标等前期工作,一环扣一环,要抓紧启动,把各项工作做在前,加快进度,最迟在5月底前全部完成征地工作,9月1日前全面启动主体工程建设。

3、紧盯目标,合力推进。特扶项目涉及方方面面,我们一定要紧紧盯牢目标,合力合心,全力推进。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群众渴求致富的愿望非常强烈,但与乡镇、部门的信息不对称,对扶持政策内容不了解。希望农口部门要充分发挥在人、财、物方面的资源优势,整合项目、政策资源,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新闻单位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开拓市场,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增收致富。

4、加强管理,规范实施。要进一步强化对招投标、工程建设和质量的全程监管,对项目建设设计,要进行科学论证,充分吸收群众意见,努力打造一批设计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要对专项补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封闭运行,确保资金的使用安全。要加强对项目实施情况的绩效评价,特别是省里要求对项目实施前后的变化情况要通过摄影、录像等手段建立影像资料档案,拍照摄像时要求前后都要用同一个视角,形成直观的视觉效果,同时也便于上级的检查验收。

第8篇: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滕祁源

(2009年3月4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县农村工作会议,是我县“三农”工作的一次总结会、动员会和部署会。开好这次会议,对于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新一年的“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刚才,文辉同志传达了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仕圣同志就去年全县农村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并对今年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会议还通报表彰了一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桂林镇等4家单位还结合各自实际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会后,希望各乡镇、各部门按照会议的部署和要求,一件一件抓好落实,一项一项抓出成效。

过去的一年,正像刚才仕圣同志总结的那样,是我县“三农”工作迈出新步伐、取得新业绩、实现新突破的重要一年。这些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三农”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辛勤战斗在农村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和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表示衷心地感谢和亲切地慰问!向今天会议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地祝贺!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做好今年“三农”工作,强调以下四个方面问题,也就是“四个务求”。

一、要在深化“三农”工作认识上务求更大提高

“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歙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三农”工作更是全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很可能是我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也很可能是我县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最大的一年,同时也是“三农”工作面临挑战最大的一年。从大环境看,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进一步加深,外出务工农民将面临用工需求减少和工资水平下降的双重压力,农民靠务工增加收入的难度加大;受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快速下降的影响,国内农产品价格呈普遍下降态势,今年农产品市场有可能面临需求萎缩、供需失衡、价格低位徘徊的严峻形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面临压力,农民靠提高农产品加工附加值增加收入将受到严重制约。从我县农业看,还存在“三低”、“三落后”问题。“三低”,即: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传统产业比重偏大,二三产业比重偏低,农民与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联系不够紧密,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三落后”,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发展水平落后、农民思想观念和科技意识落后。农业经济主要“靠天收”,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薄弱。从新农村建设看,虽然年年都有新成效,但整体而言,农村面貌变化不明显,村庄整治工作不理想,缺少“亮点”、“闪光点”,拿不出像样的“特色村”。少数乡镇和县直部门,在思想上对“三农”工作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服务“三农”、支持“三农”的措施力度远远不够,与群众的要求和工作的需求差距甚远,不知道为农民服务什么,自己应该干什么,工作不深入,一本“糊涂账”。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发展思路不清,缺乏带动群众致富的本领,甚至还存在少数村干部欺民、扰民等不良现象,等等。“农村落后、农业脆弱、农民艰苦”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性转变,农村工作仍然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辛的努力。对此,大家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估计,把困难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对策考虑得更周密一些,善于洞察机遇和挑战的两重性,善于敏锐地从挑战中发现机遇、捕捉机遇,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奋力实现农村经济工作的新突破。

要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出台了6个涉农1号文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快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春节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围绕提高农民收入、夯实农业基础、改善农村民生,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强农惠农政策,大幅度增加了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又强力推出了“四个用于”、 “四个扩大”、“四个提高”、“四个取消”等28条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出台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发出的政策信号之强前所未有。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研究形势,明确用力方向,抢抓政策机遇,放大政策效应,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积极条件。 要深刻认识到,生产要素加快向农村转移,为我们借力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我们主动承接江浙沪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促成了许多大项目好项目的签约落地和开工建设,为又好又快发展积蓄了能量,增添了后劲。我县地域较广,发展空间较大,在特色农业、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占据着明显优势。特别是今年三季度后即将开工建设的京福客运等三条铁路将大幅改善我县综合交通条件,为促进我县农业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加快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作为全市的农业大县,歙县农业大而不强、农民多而不富、品牌散而不精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表现在农业比重较高,但人均较少;特色资源貌似面广,但规模偏小;规上企业看似很多,但品牌不响、产业链较短;农民人均纯入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82元,等等。对此,各乡镇务必要正确认识,自我加压,主动作为,发挥比较优势,优化投资环境,筛选包装投资项目,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类生产要素源源不断地涌入乡村,为加快我县农村发展提供助力。 要深刻认识到,加快新农村建设,是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载体,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近年来,我们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加大科技注入为动力,以村庄整治为抓手,以“三清”、“四改”为突破口,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我县的新农村建设有特色、有亮点、有突破、有成效,农民群众普遍得到了实惠,参与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主体作用日益突出,涌现出汪乃威、汪智利、刘秋星等一批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带头人,等等,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采取措施,切实把农民群众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引导好、保护好、发展好,既要加快推进,又要量力而行;既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又要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积极性,力争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断闪现新亮点。

总而言之,当前我县农业农村工作既面临着严峻挑战,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抢抓当前有利时机,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一刻不松,一着不让,借势发力,锐意进取,奋力做好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这篇大文章。

二、要在加速现代农业发展上务求更大进展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性产业。今年我县农业发展的任务非常繁重,希望各地、各部门要从各自实际出发,以更大的力度、更灵活的措施,扎实推进现代农业进程。

要做大特色基地,在发展优势产业上取得新突破。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关键要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推动连片发展、聚集发展,促进主导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大力培育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在特色基地建设上,按照把产业做出特色,把特色做成规模的思路,在制定政策、示范带动和优化环境等方面狠下功夫;职能部门要全力扶持搞示范,整合各项涉农资金,重点扶持“一村一品”特色经济的发展,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开阔思路,大胆致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企业要发挥带动作用,围绕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连基地、带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订单”方式带动农户发展和基地建设,引导农户主动调优结构、改良品种、扩大规模,强力打造农产品加工“第一车间”。同时,积极实施省农业产业化“532”工程和市产业化“1122”行动计划,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重点加大对汪满田茶业、薇薇茶业、同乐养殖、诚鑫丝业等龙头企业的帮扶力度,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更新设备,改造工艺,对现有滞后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进行挖潜改造,逐步提高农产品加工的深度、精度和幅度,推动产品效益不断提升,力争2009年规模农业企业达38家,营销收入超10亿元。

要强化质量管理,在打造品牌建设上取得新突破。质量是品牌的保证,品牌是解决农业发展效益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的重要抓手。打造品牌,一方面要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坚持用工业发展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把农业标准化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措施来抓,从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和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两方面入手,严把基地生产关与上市销售关,努力实现农产品无害化生产、品牌化上市和健康化消费。要抓紧出台鼓励企业争创农业品牌的措施,以“汪满田牌黄山毛峰”、“顶龙牌山核桃”、“洪立安牌满天翠绿茶”等现有农业品牌生产基地为龙头,加强对品牌的宣传、包装、策划、运作和保护,实行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管理,不断提高品牌农产品的质量、信誉和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抓好特色农产品市场营销。加快城区茶叶批发交易中心及菊花、山货等专业市场建设,形成布局比较合理、辐射面积较广、影响力较大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要加快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实施“农产品进超市”工程,搞好农产品流通。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到大中城市兴办贸易公司,开设销售窗口,发展连锁经营、直供直销、配送经营,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要继续积极赴北京、上海等地参加和举办各种形式的农产品展销会,营造声势,扩大影响,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要重视农业项目招商,在项目带动和劳务富民上取得新突破。今年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项目建设推进年”,农业项目如何搞突破,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各乡镇及涉农部门要增强机遇意识、项目意识和发展意识,把争取农业项目资金作为全年工作的重头戏,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市政策走向,抓紧筛选、规划、论证、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并积极做好对接和争取工作,力争有更多的农业建设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盘子。要积极抓好农业项目招商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加大在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建设、乡村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等方面的招商力度,不断探索农业招商引资的新渠道、新办法,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招商主体作用,力争多上项目、上好项目,把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快更大。要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加强沟通联系,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加快推动农村劳动力的“双向流动”,促使更多的农民从“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把更多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城市文明带回家乡,投入新农村建设。

三、要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务求更大突破 新农村建设事关农业农村长远发展,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八个一批”的部署,坚持从最核心的环节抓起,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最有条件的地方起步,确保全县新农村建设达到“面上巩固、亮点展示”的目标。

坚持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结合市委“新农村建设巩固扩展工程”,立足资源和产业优势,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型、“一村一品”型、生态观光型示范点,充分发挥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真正达到以点带面、以点促面、整体推进的效果。今年要集中力量抓好宋村、范村等20个示范村建设,立足优势、围绕特色、分类指导,做到“一村一策”,确保达到“十有”阶段标准,同时对已达标的示范村要增加建设内容,实现巩固提升,确保已达标村上水平、争创村上台阶、规划达标村变面貌。

坚持整合投入、打造亮点。没有亮点,对外难以展示新农村建设成果,对内则没有典型,形成不了经验,发挥不了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要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观摩点的培植,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尤其在新村建设、产业发展、村庄整治等方面要有大手笔、大跨步。在这里,我再次强调两点,一是新农村建设,规划必须先行。只有规划好了,才能克服“想怎么搞就怎么搞”的随意性,防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盲目性,从根本上改变“年年建新房,不见新村庄”、“村村像城镇,镇镇如农村”的怪现象,确保资金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率。二是新农村建设,必须整合涉农资金。要严格执行《歙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和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形式,集中攻坚,强力推进,全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坚持关注民生、促进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当前,要把扩内需、保增长与解决好全县农民的民生问题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快实施30项民生工程,让广大农民享受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促进农村和谐稳定。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加快建设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有关政策,巩固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加快乡镇文化站和农村书屋建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四、要在领导服务“三农”工作上务求更大转变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狠抓落实,进一步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要创新观念,拓宽思路。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成败。前不久,由光华书记、吴俏县长带领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及10个示范村的主要负责同志,赴我市部分兄弟区县考察学习新农村建设,相信考察的同志感受很深,触动很大。其中外区县在新农村建设中那种敢于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敢于变通走边缘,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当前我县新农村建设中,就是要重点解决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发展思路,破除思想上的“小农意识”、物质上的“小富即安”、工作上的“小手小脚”、发展上的“小打小闹”,树立“学先进、赶先进“的战略意识和“抓机遇、争速度”的竞争意识,发扬善于竞争、敢于攀登、勇于胜利、争创一流的精神,用思想的解放推进思想的统一,以统一的思想推进更大的发展。

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现在乡镇工作很难、也很辛苦,但只要集中力量还是能干成一番事业。县委、县政府一直在政治上、经济上非常关心在乡镇工作的同志。我们广大农村干部要始终怀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有其为,切实增强服务“三农”、干事创业的能力与激情,以更新的观念、更高的标准、更足的干劲,扎扎实实沉下去,主动想事、谋事、干事,把事干好、把事干成,不断提高领导“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切实增强对群众的“情怀感”,对事业的“责任感”,对岗位的“光荣感”,对名利的“境界感”。要把亲民落实在“亲农”上,热爱农村工作,贴近农民群众;要把亲民落实在“亲贫”上,关心困难群众生活,扶持困难群众发展;要把亲民落实在“亲访”上,进村入户察民情,走村串户解难题。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力戒浮夸,力戒浮躁,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做表面文章,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扎扎实实推进“三农”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要加强领导,合力推进。“三农”工作涉及面宽、政策性强、头绪很多。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根据当前形势发展,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农民、转移农民、保障农民、富裕农民”上来,不仅分管领导要直接抓,而且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并体现在工作部署、资金投入和干部配备中。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解决“三农”问题绝不仅是乡镇和农口部门的事,而是全县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党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各涉农部门要在调整农业结构,指导农民生产,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上多出思路,做好文章;建设、交通、林业、国土等部门,要在村镇规划、城镇建设、道路建设等方面加强指导,积极帮扶;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部门,要在农民生产、劳动技能的培训以及文体设施建设上倾斜政策,提供支持;新闻宣传、计生、气象、供电等部门也要积极参与支持农业和农村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

要夯实基础,强化保障。要把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治本之策,以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为契机,在全县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六大工程”,即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实施以“先锋村”、“先进村”、“特色村”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堡垒工程”,在村“两委”班子中实施以增进团结共事、带领群众发展致富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旗帜工程”,在基层党员干部中实施以带头创业、带领创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主要内容的“标兵工程”,在外出流动党员中实施鼓励回乡创业、返乡任职为主要内容的“引凤还巢”工程,实施以政治上关怀、思想上关心、精神上激励、物质上帮扶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温暖工程”,实施以推广“支部+协会”工作模式为主要内容的“金桥工程”,不断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同时,进一步健全农村矛盾纠纷的预防、发现和化解机制,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平安,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团结一致、埋头苦干,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开创我县“三农”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第9篇:同志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 志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2月 日)

同志们:

这次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全县“三农”工作情况,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形势,安排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刚才, 同志传达了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县农业局、水利局、临沭镇、青云镇的负责同志分别作了表态发言,提出了各自的工作目标和思路措施,讲得都非常好。下面,我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分析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去年以来,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坚持以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和思路,紧紧抓住全县新农村建设大会召开的有利契机,以“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为着力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局面。

一是农业效益与农民收入同步增长。克服严重自然灾害

上一篇:高处作业防护应急措施下一篇:安全教育班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