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会议上的讲话

2022-05-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业农村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措施,认真总结2017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安排部署2018年重点工作,努力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新局面,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省直有关部门、部分中央驻豫单位应邀出席会议,充分体现了大家对农业工作的关心支持。刚才,杨海蛟副厅长宣读了人社部、农业部《关于表彰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7位同志代表全省农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上台领奖,洛阳、安阳等有关单位作了典型发言,会议还要组织讨论,进一步听取意见,交流经验,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準确把握新时代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农业部门牢固树立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四优四化”为突破口,扎实推进结构调整、绿色发展、改革创新、产能提升,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实现了稳中向好、稳中有新,为全省改革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登上新台阶

五年来,累计建成高标准粮田5899万亩,新增产能150亿斤,达到1250亿斤。2017年,全省粮食总产量1194.64亿斤,同比增加5.38亿斤,是历史第二高产年;其中夏粮产量710.8亿斤,同比增加15.5亿斤,是历史最高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肉蛋菜果等产量稳居全国前列,预计油料产量650万吨,同比增长4.8%;蔬菜产量8300万吨,同比增长6.7%;水产品产量128.2万吨,与上年持平。

(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创新局面

省政府出台了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两个行动方案。“四优四化”开局良好,2017年夏收优质小麦实现产量、品质、效益三提升,秋播优质小麦840万亩,同比增长40%;发展优质花生1908.53万亩,同比增长12.8%;优质林果1259万亩,同比增长9.5%;调减玉米249.9万亩。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986家,实现年营业收入2.36万亿元、利润183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6%、4.4%,全省规模以上加工业三分天下有其一。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520个,销售收入约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半壁江山。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21家,其中国家级60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6万个,带动从业人数34.3万。

(三)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新提高

农业科技发展成效显著,小麦、玉米品种选育水平名列全国前茅,花生远缘杂交育种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全省农业领域获得国家科技奖励3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2项,居全国前列;集成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融合示范技术136项,制定地方标准107套,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1%。农机装备更加优良,2017年全省农业机

械总动力达1.02亿千瓦,同比增加330万千瓦,大中型农机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8%,提高1.7个百分点。“互联网+现代农业”有序推进,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示范,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通上线。农业影响力持续提升,2017年农产品出口额达149.2亿元,同比增长16%。高水平承办了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首届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第二十届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投洽会,组织参展中国国际农交会、首届中国国际茶博会、中部(长沙)农博会等展会,集中展示了我省现代农业新成就。农业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效,信阳茶叶、灵宝苹果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信阳毛尖入选全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排名第二;正阳花生、新乡小麦、郑州黄河鲤鱼、南阳黄牛入选全国百强区域公用品牌,首次发布了河南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

(四)农业绿色发展有了新进展

持续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37%,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37.7%,提高0.8个百分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25.6%,提高1.3个百分点。去年秋季秸秆禁烧首次实现卫星监测零火点,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7%,提高2个百分点。建设大中型农村沼气工程54处,超额完成我省民生十件实事确定的工作任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向好,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3597个,同比增长21%。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241个、国家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县2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达到20个。南水北调水源地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有效推进。

(五)农村改革展开新布局

全省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实测耕地面积11284.7万亩,占应确权面积的112.7%,新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基本实现应发尽发,我省这项工作在全国农业工作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我省呈报的工作报告上作批示给予肯定。省委、省政府出台“三权分置”实施意见,农村土地经营权进一步放活,农村土地流转3853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38.6%。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总量达24.7万个,同比增长12.3%;全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1.7万人,总数达到53.4万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第一批国家级改革试点全面完成,第二批6个国家级和18个省级试点进展顺利。农垦改革有序推进。积极贯彻新《农药管理条例》,努力对接赋予农业部门的新职能。

(六)产业扶贫工作实现新提升

认真编制落实《河南省“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协调投入中央及省级农业财政专项资金7.9亿元,支持53个贫困县发展7大扶贫产业,覆盖153.2万贫困人口;在贫困县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76万个,其中参与带贫的主体达9864个,覆盖带动100.5万贫困人口。推介236个农业产业扶贫典型模式,实现贫困村农技服务全覆盖。农业系统涌现出一批扶贫典型,驻滑县北李庄村第一书记宋伟同志入选全国驻村第一书记标杆人物和2017河南十大年度扶贫人物。

(七)作风行风建设展现新气象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四个意识”。扛牢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开展“以案促改”,推动作风持续转变。扎实开展农业法治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创建农业综合执法示范窗口2个、服务型行政执法示范点10个。持续推进“放管服”,取消行政职权9项、下放8项。坚持管行业必管行风,集中开展了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专项监督治理。切实维护农民权益,通过督导检查,发现涉农负担问题311起,查纠涉农资金6957万元。积极完善信访工作机制,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实现了农业系统的安全稳定。

2017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719.18元,比上年增长8.7%,增长率比全国高出1.4个百分点,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我们的体会是:始终紧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令旗走,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始终抓好大事要事,引领改革发展;始终传承团结协作精神,依靠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机制,同心合力推进工作;始终贯彻从严从实要求,争创一流业绩。2017年工作成绩和经验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位推动,离不开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全省农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和农民群众的顽强拼搏。在此,我代表省农业厅,向关心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省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农业科教工作者、农民群众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敬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习近平“三农”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主要体现在: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定位,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坚持以农民增收和精准脱贫为重点,大力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坚持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坚持以构建三大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坚持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习近平“三农”思想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进一步创新丰富了习近平“三农”思想。中央召开了高规格的农村工作会议,出台了“1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总体部署;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对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具体要求,释放出了鲜明的重农强农信号,标志着我省“三农”发展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进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

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农业发展也面临许多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不平衡,农业的质量发展不充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不平衡,农业的效益实现不充分;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平衡,农业产业体系发展不充分;农业的生产与生态功能不平衡,农业的生态功能发挥不充分;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不平衡,强农带农作用发挥不充分;农业设施发展不平衡,现代装备技术发展不充分。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我们要始终强化“四个意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任务时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我们要始终强化担当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推动农业全面转型升级。我们要始终强化风险意识,注重安全生产,抓好风险管控,科学防范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安全风险,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我们要始终强化公仆意识,增强科学观念,加强“三农”干部队伍建设,以更加从严从实的作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担当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二、深入推进九项重点工作

2018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大力推动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稳定提升粮食产能

我们必须肩负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尤其是口粮安全的政治责任,持续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提升粮食综合产能,确保需要时产得出、供得上。

一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就是要处理好产量和产能、增产与增收、生产和生态的关系,强化产能意识、增收意识和生态意识,树立大食物观安全理念,坚守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条红线,坚持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同向发力。

二要稳定口粮面积。重点是小麦面积稳定在8200万亩左右,水稻面积保持在900万亩以上,确保粮食生产能力持续保持在1200亿斤以上。要落实好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制、小麦最低收购价保护、粮食生产大县奖励等政策,调动地方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三要持续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动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深入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力争今年新建500万亩;已建好的要抓提升、抓管护,确保长久发挥稳产保粮的核心作用。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用好补贴政策,力争每3年深耕深松1遍;大力推广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提升基础地力。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一批试验示范基地,带动推广节本、高产、高效技术。

(二)深入推进“四优四化”

从目前的进展情况来看,“四优四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市场需求量大的优质品種占比不高;二是产销衔接不够紧密,产业链条短、稳定性差,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形成;三是精深加工能力弱,精深加工产品仅占20%;四是政策支持体系还不够完善有力。

一要强化示范带动。在发展优质小麦方面,去年秋播,我们安排8800万元建设22个示范县,每县建立10万亩示范区,推行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标准化生产和订单生产;今年秋季要种植1200万亩,示范范围扩大到30个县,各试点市县要同步抓好本级示范区建设。要提前谋划秋播,结合粮食功能区划定,优先在高标准粮田内布局,逐县、逐乡、逐村落实面积、落实地块、落实品种。在发展优质花生方面,协调落实好花生示范县项目资金,今年要创建20个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的优质花生示范县,带动全省发展优质花生2200万亩。重点抓好正阳等10个高油酸花生示范县建设。在发展优质果蔬方面,大力发展耐储运品种,着力提高设施化水平,稳定发展反季节蔬菜。以水果、蔬菜、茶叶为重点,创建3个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建设10个瓜菜集约化育苗基地,打造20个优质果蔬示范县。

二要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行“四优”生产设施、过程和产品标准化,分类完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加大“四优”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力度,指导农民按标生产。在优质小麦示范区率先推行标准化,去年秋播的84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已全部上图入库,今年的1200万亩也要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精准化管理。加强与粮食等部门协作,继续推行优质小麦专种、专收、专储、专用。以贯彻落实《河南省“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为抓手,制定实施细则,加大对老旧果蔬设施的改造力度,引导发展高标准温室大棚,拉长蔬菜上市期,推动果蔬产品标准化生产。

三要做强“四优”产业。各级农业部门要用好用足现有政策,并强化和发改、财政、金融等部门衔接,聚焦“四优四化”和高效种养业、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两个行动,进一步完善好财政、金融、保险等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四优”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发展优质小麦为重点,推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组织用粮企业、金融部门和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优质专用小麦联合体,提高产销一体化程度;改造一批大型主食生产加工配送中心和中央厨房。力争将我省建成全國最大的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规模最大的工业化主食加工及方便食品生产基地。以优质花生为重点,推进油料产业转型升级。建好正阳花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一批年处理5万吨以上的高油酸花生油加工项目,努力打造两到三个现代化花生加工产业集群,力争将我省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花生生产加工基地。以优质林果为重点,推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优质果蔬、茶叶等优势产区建设,今年要发展优质林果1300万亩,重点支持果蔬产业集群发展和果蔬精深加工,大力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发展产地冷链、储藏、烘干等设施设备,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林果基地。

四要深化产销对接。在全省范围内举办1次大型的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和4场专题产销对接会。各地也要举办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提高“四优”产品订单率和履约率,实现优质优价。继续推动与大型粮油企业的战略合作,力争把我省打造成全国最大的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采购基地。重点抓好与茅台集团、中粮集团、鲁花集团等战略合作协议的落实,对接好企业需求,在息县、新蔡、邓州、唐河等地新建一批茅台专用有机小麦基地;在周口、新乡等地建设一批中粮专用优质强筋小麦基地;在周口、驻马店等地建设一批鲁花专用优质花生基地。同时,积极引导支持鹤壁淇花、开封富莱阁等省内加工企业建设一批原料基地。鼓励发展农产品直销,以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等为抓手,推进“四优”产品直接进批发市场、进超市、进社区、进学校。

(三)深入推进质量兴农

当前,我省农产品品种丰富,但多而不优;农业品牌众多,但杂而不响。我们要开展好“农业质量年”活动,坚持产管并举,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推动我省农业由数量品种优势向质量品牌优势转变。

一要强化农业标准化建设。优质安全的农产品首先是产出来的。抓好标准制修订,积极配合省质监局筹建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制我省地方农业标准制修订规划,力争新制订小麦、花生、果蔬等50项地方标准。抓好标准化管理,各地要编制本地标准生产实施规程,从规范生产记录台账抓起,重点监督龙头企业、获证农产品生产企业落实“五有一追溯”要求,力争年内实现4000个以上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按标生产。抓好标准宣传推广,开展“放心农资下乡”“农产品专项整治”“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让更多农业从业者了解标准、采用标准。

二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也是管出来的。健全监管机制,结合食品安全省建设,重点提升乡镇监管站功能,力争3年内实现村级协管员全覆盖;加快追溯体系建设,在6月底前实现省级追溯平台试运行,各地也要加快建设本级追溯点,对接好省级平台,力争今年追溯示范点增加到500个。加强质量监测和抽查,构建完善从龙头企业到规模化种养基地,从常规区域到问题易发区域的例行监测和预警体系,强化水果、茶叶、水产等产品的专项监测、风险评估,今年监测样品要超过6000个,力争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加大“检打联动”执法力度,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农资打假巡防督查活动,强化与公安、法院等部门协作,加大对问题农资、不合格农产品处置力度,推动建立信用档案和“黑名单”制度。全面深化质量安全县创建,今年所有县区都要开展创建工作,争取9个国家安全县和17个省级安全县挂牌,指导南阳、平顶山和商丘创建省级安全市,力争到2020年“菜篮子”大县全部达到国家安全县标准,所有县区达到省级安全县标准。

三要强化农业品牌建设。开展农业品牌提升行动,研究出台我省加快农业品牌建设意见,各地也要制定实施方案。今年继续遴选发布河南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力争区域公用品牌达到40个,企业品牌达到90个,特色农产品品牌达到270个。结合“三品一标”创品牌,引导重点项目向“三品一标”认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各地要制定完善奖补措施,力争今年“三品一标”认证增长10%以上。要着力加强证后监管,维护好品牌公信力。重点办好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投洽会,组织参加好中国国际农交会、外交部河南全球推介活动等展会,提升我省农业品牌影响力。

(四)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当前,我省农业过于依赖化肥农药,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绿色发展任务艰巨。去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这是第一个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文件,具有标志性意义,我省有关贯彻落实意见也将出台,各地要抓好落实。

一要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重点是继续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抓好“控水、减肥、减药”,推动农业节本增效。控水方面,在旱区大力推广集雨补灌、蓄水保墒技术,在灌区实施水肥一体化集成模式示范,重点在长葛、汝州、渑池建设4700亩示范区。减肥方面,以精准施肥、调整化肥结构、转变施肥方式、有机肥替代4大技术为抓手,确保农作物化肥用量年增长率降到0.8%以下。重点在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产区推进精准施肥,在优质果蔬产区扩大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示范,支持开展统配统测统施等社会化服务,力争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提高到38%以上。减药方面,要推进精准施药、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重點建好25个国家级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8个果菜茶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区、30个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力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提高到27%以上。各地要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扶持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购买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加大政府购买统防统治服务力度,力争主要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超过37%,农药利用率提高到38%以上。

二要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好平顶山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推广“千头猪百亩田”农牧结合模式,适时组织现场观摩。推进果菜茶沼畜种养循环发展,创建认定30个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稻区建设国家级示范区4个、省级示范区10个,带动全省稻渔种养42万亩,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切实加强农膜生产使用新国标宣传,研究制定我省农膜新标准及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解决地膜回收治理缺标准问题。今年秸秆禁烧重点是巩固成果,防止反弹。要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督导检查,用好1.9万个“蓝天卫士”,实现人防技防高水平结合。各地要行使好《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赋予农业部门对焚烧秸秆的执法权,强化依法监管。推进秸秆“五料化”利用,继续抓好整县试点项目,力争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

三要推进农业环境治理和养护。认真做好第二次农业污染源普查,重点推进丹江口库区典型流域面源污染治理试点项目。开展清洁土壤行动,制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并组织实施,建设好驻马店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在新乡和驻马店选取两个产粮大县开展试点。加强渔业资源养护,继续落实黄河、淮河、长江干支流3个月的禁渔制度,持续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

(五)深入推进创新驱动

实现农业现代化,最根本的出路在于科技。必须坚持科教兴农,强化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实现农业科技由主要推动高产向带动农业革命性突破、产业格局重大调整转变。

一要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争取新建西甜瓜、奶牛等10个产业技术体系,引导创新力量聚焦高效种养业、绿色食品业开展协同攻关,力求在智慧农业等重要环节上实现新突破。突出“四优”发展,今年争取制定发布产业技术标准、规程29项,集成示范推广新成果25项。引导企业整合资源,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支持企业申报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推动农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解决科研和产业“两张皮”问题。谋划建立全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提高成果转化应用效率。落实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规划,充分发挥生物育种中心、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中国(河南)小麦玉米联合研究中心作用,抓好南繁基地建设,打造生物育种高地。积极开展商业化育种,加大对“秋乐”等企业扶持力度,提升种子企业竞争力。

二要加快完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完善四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加快构建“一主多元”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继续抓好中牟县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加强1031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乡镇)站规范化管理,开展星级服务创建活动。持续优化科教兴农“一三五五”工作机制,推动“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和“百站包万家”服务常态化,对接服务好16个农业产业化集群、1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带动小农户实现科学种养。探索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技推广联盟,建好216个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和274个农技推广示范基地,开展各类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确保全省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不低于95%。

三要加快信息进村入户工作推进力度。3月中旬完成3.76万个益农信息社的建成运营和验收,到年底基本实现全省每个行政村都有1个益农信息社和1名村级信息员。推行“政府+运营商+服务商”模式,开展好公益、便民、电子商务、培训体验“四类”服务,助力公益服务下行和农产品“触网”上行,实现农民进“一家门”办“百家事”。完善省级信息进村入户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对接省电子政务平台和涉农部门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

四要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河南农业大数据中心和“互联网+现代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创建一批“互联网+精准农业”示范园和物联网应用示范点,加快“二维码”等技术在生产、加工等环节的应用,开展智能节水灌溉、饲料精准投放等精准化、可视化作业。积极推进新郑“好想你”等国家数字农业试点。开发利用好测土配方施肥手机APP服务终端,率先在全省100个“四优”示范县开展服务。持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力争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3%。建设好全省农机智能调度平台,探索农机定位耕种作业方式,抓好20个省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建设。

(六)深入推进产业融合

目前,我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总体水平不高,产业链条不够完整、利益联结不够紧密,迫切需要构建新型工农关系、产业关系,推动农业多产业、多功能、多链条融合发展,实现产品竞争向产业链条竞争转变。

一要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重点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接好一产和三产,着力构建一二三产业互联互融互通的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好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建立优质项目库,在财政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力争今年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1:2.5,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覆盖率超过25%。强化龙头企业培育,突出做强肉制品,做优面制品,做精油脂制品,做大乳制品,做特果蔬制品5大行业,培育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高的龙头企业。发挥好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改组上市等形式实现强强联合。支持五得利、克明面业等企业在2475个高标准粮田万亩方建设面制品加工基地,支持鲁花、金龙鱼等企业在优质花生产区建设食用油和花生食品加工基地,支持科尔沁牛业、焦作蒙牛、花花牛等企业在优质草畜主产区建设加工基地,实现就近生产、就地加工转化、就近供应。加快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利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资金,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立贮藏窖、保鲜库和烘干设施,力争新增农产品初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用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资金,在抓好17个试点县基础上,重点推广加工企业延伸型、新技术新业态渗透型等模式,采取竞争立项办法,新增一批整建制推进县。各试点市县要抓好项目落实,为后续全面推进树立可复制样板。

二要深化链条融合。重点是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各产业链条之间的深度融合。以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为引领,力争创建5个以上国家级先导区,优先将“四优”示范区、农产品初加工项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资金、益农信息社等布局在先导区,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以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载体,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建立融合发展联盟,重点培育速冻食品、猪、奶、牛、禽、果6大类产业化联合体,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发展壮大产业化集群为抓手,聚焦产业链条的核心环节、薄弱环节,广泛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延链补链,上连原料基地、下联消费市场,形成产业链条闭环,推动从单一加工链条向种养加销全产业链发展。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带动,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N+农户”模式推动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带动小农户进入产业链、分享利益链,拓展农民增收新空间。

三要深化农业多功能融合。推动出台《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实施意见》,因地制宜编制各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强化与金融部门对接,扩大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合规采取多种融资模式投资休闲农业。积极会同发改、财政、工信、旅游等有关部门,着力发展“互联网+”新业态,开展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建设试点,推动实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工程,新建10个示范县和30家示范基地、企业,促进名特优农产品“线上”交易。着力发展“旅游+”新业态,以实施农耕文化保护传承工程为抓手,积极创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大力开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工作,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重点打造创意农业、分享农场、共享农庄和农家乐,为农村聚人气聚财气。着力发展“生态+”新业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观光牧场、康养基地,打造农村生态宜居新空间。依托现有农业产业园区、种养基地等资源,整合创建一批创业创新园区(基地),推动农村“双新双创”。

(七)深入推进农村改革

农村改革是“三农”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寶。目前,我省农村改革的“四梁八柱”已搭建好,关键在于抓好落实,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活力。

一要持续推进农村承包地制度改革。我省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要高质量做好扫尾工作,通过一村一策、建立台账等措施,加快解决遗留疑难问题。加快数据的质检、合库汇交等工作,尽早建成国家、省、市、县互联互通的农村土地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拓展确权登记成果在土地流转、“两区划定”、规模化经营等方面的应用。开展专题调研,着手研究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措施。要贯彻好我省“三权分置”改革实施意见,探索和丰富具体路径和办法,积极承接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等试点。重点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既要抓好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等土地集中型规模经营,又要抓好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型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农村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我们要统筹兼顾,在培育新主体和扶持小农户上双向发力,重点实施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工程,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将各种政策、资金和金融、保险等要素往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发挥在产业兴旺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我省农民合作社是新型经营主体的大头,要注重抓好分类指导和规范提升,推动开展联合与合作,增强带农帮农富农能力。

二要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好试点任务落实,6个国家级试点,上半年要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年底完成所有试点任务;18个省级试点,年底要基本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资格界定等工作。全面铺开清产核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指出,这是一项技术性工作,也是面上改革的第一场硬仗,一定要下定决心做好,确保按期向中央交卷,到二十大时成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一个亮点。这项工作上半年全省要整体启动,2019年7月底基本完成。各地要迅速行动起来,将清产核资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成立工作组,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宣传培训,全力以赴推进。要强化农村集体资产规范化、信息化管理,这项工作要贯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全过程,重点是建立成员登记、股权登记和“三资”监管平台,实现与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确权登记信息运用平台的互联互通。要着手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证书登记,这是农业部门的一项新任务。今后,每个村都要登记一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证书,赋予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法人主体和财政扶持资金的承载主体。

三要持续推进农垦改革。农业部门是牵头部门,要持续抓好改革任务落实,到今年底基本完成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任务。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对接,加快省属农场改革步伐,尽快出台黄泛区农场、正阳种猪场改革方案。各地农业部门要加强向当地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汇报,争取支持,确保在企业化改革、办社会职能改革、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落实企业养老保险政策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推动做大做强农垦经济,未出台改革实施意见的市(县)要尽快出台。要层层分解任务,开展分级督导,对结果进行通报,对排名靠后的进行约谈。

四要持续推进农药管理体制改革。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把原来三个部门的职能全部交由农业部门负责,各地要承接好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监督管理职能,尽快推动核定农药管理机构、职能和编制,确保有机构办事,有人管事。积极与同级财政部门沟通,确保将农药监督管理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要全面启动农药生产经营许可,各级农业部门要对照条例依法履行好各自职责。加强农药监管执法,实行跟踪监管,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农药安全生产,扩大监督抽查覆盖面。依托中国农药数字监督管理平台,加快提升覆盖全省农药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八)深入推进载体建设

抓工作,关键要有抓手、有载体,各类“园”“区”建设就是农业部门推动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工作载体,必须努力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要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好16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好想你”等4个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建设,探索开展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做好正阳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指导、监管等工作,与省财政等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管理等方面形成合力。推动出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力争把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试验示范的排头兵。

二要抓好“两区”划定工作。根据国家安排,我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划定任务分别为7580万亩、1000万亩。上半年,28个试点县要完成“两区”划定上图入库、建档立册,建立“两区”数字化地图和数据库,形成一张可查证、可监测的种植结构图;按照农业部要求,今年底,要基本完成水稻和小麦生产功能区划定,各地要充分用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等现有成果资料,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全面抓好划定工作,力争把“两区”建设成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主力军。

三要抓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重点建好信阳茶叶、灵宝苹果2个国家级特优区,指导落实建设规划纲要,突出地域、品牌、文化特色,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现代加工基地和仓储物流基地,打造信阳、灵宝特色优势产业。要聚焦中药材、食用菌、铁棍山药等特色鲜明、聚集优势明显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域,争取再创4个以上国家级特优区。同步启动省级特优区建设认定工作,争取今年认定4个。

四要抓好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加大对平顶山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支持力度,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支持济源市、长葛市、清丰县、鹿邑县和黄泛区农场等创建国家试验示范区,打造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样板田。

五要抓好中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1月30日,农业部已经正式批复我省建设中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提出了“全国一流,世界领先”“高标准规划、高效率建设、高水平建成”的目标,这是全国首家。我们要按照农业部的要求,积极协同省直有关部门和地市,研究好产业园发展规划,加快推动园区建设。要对照国际先进的标准、技术、管理体系,加快完善好产业园基础设施和各项配套政策,吸引国际国内大企业、大投资商、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向园区集中集聚,做强一批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将产业园打造成我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国际競争新优势、中国农业对外开放新高地。

六要抓好“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落实《河南省农业对外合作发展规划》,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对外开放优势区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计划首批认定省级“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各5家,作为推荐国家级备选项目,并给予资金补助,为农业走出去、引进来搭建试验、创新、服务平台。

(九)深入推进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是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我省今年要实现33个贫困县110万贫困人口脱贫,农业产业扶贫的任务很重。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全力以赴,确保顺利完成扶贫任务。

一要政策优先。对接制定好农业产业扶贫年度目标任务,持续抓好落实。加大投入力度,将中央和省级农业结构调整、一二三产业融合等资金项目优先向贫困县倾斜。要加大技术支持,将农业科研试验和农技推广示范基地优先往贫困县布局,实现贫困村“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和“百站包万家”科技服务全覆盖、常态化,让农业科技人员发挥技术优势,帮着贫困户种出优质产品。优先建好管好贫困村的益农信息社,发挥好供需对接作用,推动贫困地区电商发展,让贫困户种植的产品卖得出去,卖出好价钱。

二要聚焦“四优”。利用好优质农产品市场需求这个最大“致富点”,将各类“四优”示范县优先向贫困县布局,重点抓好贫困地区优质小麦、优质花生示范县建设,优先落实订单生产,推动粮油企业与贫困县签订购销合同,完善企业和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最大程度克服“种多、种少,买难、卖难”问题。充分调动企业和贫困户发展“四优”产业的积极性,激发贫困户的脱贫内生动力,变“要我富”“要我带”为“我要富”“我要带”,提升产业带贫效果。

三要主体带动。充分发挥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产业扶贫中的带动作用,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以折股量化到贫困户的方式,投入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和贫困户之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户稳定增加收入。整合合作社示范社、龙头企业评定等政策资源,重点向带贫作用大的主体倾斜。要推广新农直报平台,动态掌握新型主体生产经营状况,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扶贫作用明显的主体,解决担保难、融资贵、应对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继续抓好带贫模式的总结推广,新增1000例农业产业扶贫范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四要招商助推。各地要抓好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落实,立足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和市场前景选准培强地方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围绕两个转型升级行动支持发展的产业,突出特色农产品产业、优质粮食产业、设施农业产业、乡村旅游产业、特色加工产业等7大扶贫产业,充分利用各级招商平台、展会资源,吸引企业到贫困县贫困村办厂兴业。大力引导支持企业将贫困户带入产业链条,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就业、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方式,让贫困户实现全链条、全过程增值收益。

三、着力强化五项保障措施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各级农业部门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明确新任务,把握新要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强化工作保障,提高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能力水平,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一)强化廉政作风保障

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推进农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贯彻省纪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两个责任”,牢固树立“管行业必须管作风”理念,持续巩固中央八项规定成果,继续整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种新表现。要聚焦新时代农业领域的新特点,加大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项目资金监管跟踪问效,坚决防止跑冒滴漏、吃拿卡要、权力寻租,坚决纠正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要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制度,持续推进农村“三乱”治理,选取群众反映强烈的一至两个突出领域开展专项治理,选取部分农民负担问题突出的地方实施重点监控,确保农民该得到的实惠一分也不能少,不该掏的钱一分也不能掏。要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服务型执法,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结合业务工作和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等下沉一线,把准农业工作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

(二)强化人才保障

抓好工作落实关键在人。当前,我省农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重点加强“四支队伍”建设。一要加强农业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围绕20字好干部标准,着力增强干部八种执政本领,更加注重严管厚爱,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要在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大潮中考察干部,在农业改革创新和攻坚克难中识别干部,在推进农业重点工作中凭实绩选用干部,切实把优秀农业管理干部选好用好。二要加快培育农业科技研发队伍。加强农科教协同,形成领军人才、骨干人才、转化人才、后备人才的完备支撑体系。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打造20类以首席专家为核心的多层次、全链条产业技术创新团队。三要加快培育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立高层次农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制定我省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任职资格申报评审办法,积极探索县以下专业技术人员“特岗特设”办法,大力开展农业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用3年时间把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人员轮训一遍,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四要加快培育农业生产经营服务队伍。重点实施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探索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举办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大赛。今年要培训职业农民20万人。

(三)强化资金保障

要加强沟通衔接,积极争取加大财政资金支农力度,承接好中央财政“大专项+任务清单”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结合推动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争取省财政支持,整合有关存量资金,争取扩大增量投入。各级农业部门也要争取当地财政加大投入,将各级财政资金管好用好发挥好作用。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各级农业部门要强化与金融部门的沟通衔接,争取进一步扩大信贷支持规模,创设适合新时代农业发展的信贷产品,推动降低农业贷款成本;要会同财政等部门发挥好农业信贷投资担保公司的作用,重点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政银担保投”,合力创新融资担保和风险防控机制,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担保难、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要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在落实好国家现行农业保险政策的同时,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会同财政、保险等机构,围绕“四优四化”加大补贴力度,扩大大灾保险试点覆盖区域,力争实现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生产示范县高保障保险全覆盖;积极研究创新保险产品,鼓励开发价格指数保险、“保险+期货”“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等新产品,推动尽快开展小麦价格保险试点。要积极争取设立两个转型升级投资基金,通过资本纽带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合与合作,加快构建全产业链条。

(四)强化安全保障

农业安全工作是稳中求进的稳压器,任何时候都大话说不得、责任松不得、手腕软不得。必须牢固树立“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总要求,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管控好潜在安全风险。要注重防范自然灾害、生物灾害,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应急预案,加强与财政、气象等部门协调,通过政策、技术、预警、保险多管齐下、协同发力,积极应对极端天气灾害和突发性病虫灾害。要注重加强农机作业、渔业生产、沼气建设使用、农业试验实验等重点领域安全,深入排查隐患,堵塞监管漏洞,落实安全措施。要强化市场风险防范,一方面要研究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进口量与生产量动态关系,利用各类信息和研究成果,把握价格规律,降低价格风险;另一方面要强化与金融部门的对接合作,加大农业保险力度,增强市场风险应对能力。要加强信访维稳工作,积极探寻农业领域信访规律,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依法稳妥处置信访事件。要落实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明确责任主体,杜绝重大事项盲目决策。

(五)强化协同保障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各级农业部门要立足农业,放眼全局,聚力聚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多请示、多汇报,当好参谋,发挥好农业部门职能作用。要主动加强与农办、发改、财政、国土、水利、粮食等部門的沟通协作,将多方力量、各种资源要素向农业工作聚集;各级农业部门内部也要强化责任,加强协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要充分发挥各类新型主体、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风好扬帆正当时。同志们,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我省迈向现代农业强省的重要一年,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宋虎振

第2篇:省农委副主任于强在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工作,安排今后尤其是当前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要求,鼓足干劲,奋发有为,扎实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

与会同志现场参观了敦化市6个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刚才延边州、敦化市、洮南市、四平市铁东区和农安县的陈家店村分别作了经验介绍。通过现场参观和经验交流,我们不但看到了全省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增强了信心,鼓舞了斗志,同时还总结推广了先进典型,树立了新农村建设标杆,明确了努力方向。各地要认真学习、积极借鉴,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增强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三化”统筹战略,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统领,紧紧抓住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两大重点,强化领导、科学规划、周密安排、强力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2010年开始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新农村建设步入了大规模、高水平建设轨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呈现出以下七个显著特点:

一是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省级50多名领导分县(市、区)包片抓联系点,各市(州)和县(市、区)主要领导亲自抓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到了高度摆位、高位谋划,各乡(镇)和村干部全力以赴推进新农村建设,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领导共抓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局面。

二是共建氛围越来越浓。全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市带县、城帮乡的推进机制,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措施,形成了军民共建、村企合建、社会捐建、干部回乡援建的帮扶制度,全社会共建新农村的合力越来越强,促进了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益事业向农村覆盖,初步构建了新型的城乡关系,统筹城乡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三是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三年时间,全省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31.9亿元,其中各级财政专项投入16.1亿元,占12.2%;各级部门和单位帮扶投入5.6亿元,占4.3%;整合项目资金47.5亿元,占36%;社会和个人捐助投入1.1亿元,占0.1%;村集体和农民投入61.6亿元,占46.7。农民投工投劳累计达到151.79万个。较好地解决了资金投入的瓶颈问题。

四是建设内容越来越丰富。全省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努力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不仅农村各个产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而且还加大了农村民生改善力度,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建了一批农村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围墙大门、村部广场、垃圾排水、绿化美化亮化等建设也成为了新的亮点。

五是建设标准越来越高。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打造示范村,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样板村群,实行了整县、整乡镇、整村改造提升村容屯貌,全省新农村建设呈现出递次推进、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特点。到2012年末,全省1000个示范村,创建标兵村350个左右,先进村400个左右,占示范村总数的75%。以市(州)为单位,打造集中连片、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样板村群28个。

六是建设方式越来越灵活。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推广了旧村整治、新村建设、迁村并点、生态移民等分类改造建设模式;形成了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等发展形态。全省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坚持以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和环城郊区“三线一环”为重点部位,以整修农村道路、修建排水沟、新建院墙大门、搞好绿化美化亮化为着力点,建立起城管下乡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促进了环境整治工作向制度化、常态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初步改变了过去前清后乱、前建后脏、前管后弃的状况。

七是项目管理越来越规范。省政府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纳入到对各市(州)政府绩效管理范畴,省财政强化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绩效考核,省新农村办加强了项目村申报、乡镇把关和省、市、县三级审核,省专项资金委员会审查审批的工作程序,并建立了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分级分类管理、公开公示、招投标、预决算、工程监理、进度和质量检查、竣工验收、建后管理等各项制度,确保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安全使用,项目管理科学规范。

以上七点,既是我们取得的主要成绩,也是我们多年探索的工作思路,积累的经验,各地一定要认真研究,不断发展和完善,以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富有成效。在此,我代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工作在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级新农村办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省正处在统筹城乡和推进四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处在改革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处在加速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攻坚时期,新一轮城镇化发展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动摇,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双轮驱动、协调推进;新一轮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为强化城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力改善农村民生、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我们要乘势快上,努力把新农村建设这篇文章做大做强;新一轮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调整,大力发展规模、效益、特色、安全、生态、智慧型农业,大力推进家庭农场、大户、联户、专业合作社等规模化经营,大力推广高光效等重大农业增产技术,新农村示范点应该成为先进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的典型代表,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最活跃、最积极的促进因素。同时,也应该看到新农村建设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了,小康的进程就缩短了,两者相互依存、互为促进。因此,我们一定要清醒看到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和积极有利因素,增强做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把新农村建设推向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更高标准的层面,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二、明确重点任务要求,努力做好各项新农村建设工作

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部署,以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实施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一批示范作用强、辐射带动作用大、引领推动作用好的标兵村和样板村,实行集群发展、连片提升、整体推进,努力实现农村经济有新发展、农民收入有新突破、基础设施有新加强、社会事业有新改善、党的建设有新进展、精神文明有新提高、社会和谐有新进步,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再上新水平、再登新台阶,开创新局面。重点工作任务有五项:

(一)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切实增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增强新农村自主投入、自我发展的能力,新农村建设才能不断迸发活力、保持持久动力。围绕强化示范村产业支撑:一是发展专业化生产。按照“一村一品”、“一屯一特”的要求,加快推进示范村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棚膜蔬菜园区、畜禽养殖小区、特产业种养殖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区、商贸工业区等建设,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同时,要强化劳务输出,做大区域劳务经济。二是推进规模经营。充分发挥示范村干部能力强、农民群众思想活跃的特点,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行集约经营,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大户和联户经营,发挥统一经营的优势,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效率和综合效益。大力推广高光效、膜下滴灌等增产增效明显的现代农业技术,进一步挖掘规模经营效益,增加示范村农民收入。三是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盘活农村集体土地、林业、草原、水面、矿产、企业等资源,加强农村资源、资产、资金“三资”管理,通过实施开源节流等综合措施,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增强新农村建设投入能力。要加大对薄弱村和落后村集体经济发展政策扶持,注入动力,增加活力。

(二)加强农村民生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民生建设,是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任务,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第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重点围绕示范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道路桥涵、排水排污、安全饮水、清洁能源、村部和休闲广场、卫生厕所、垃圾集中处理、标准化养殖小区、绿化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村屯要科学布局和改造提升,东部重点是抓好空心村庄治理,20户以下的村庄要积极引导迁村并屯,中部重点是建设中心村,抓好旧村庄改造,西部重点是抓好危房改造,有条件的也可集中建设新村,城郊重点是按照城镇化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行统建农民新村。第二,社会事业建设方面。示范村社会事业建设要先行一步,成为改善农村民生的样板。紧紧围绕示范村综合建设,进一步加强校舍建设、校车安全保障、适龄儿童学前教育,搞好农村创业职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强示范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村卫生所就医、新型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等服务保障。抓好农村低保、五保户统一供养和农民养老保险,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切实加强村部、农家书屋、文化大院、休闲健身文化广场等基础建设,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丰富和活跃农民文化生活。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乡镇创建活动,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新风尚。

(三)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创建环境优美的魅力乡村。一是抓好农村环境清洁。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以清垃圾、清柴草、清粪堆、清院落、清沟渠、清卫生死角和消灭老鼠、蟑螂、蚊子、苍蝇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清洁工程。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和环卫人员经费保障机制。二是抓好人畜分离。要科学建设畜禽养殖小区,实施“退户入区”工程,引导牲畜、家禽由分散饲养向规模饲养、集中饲养、标准化饲养发展。开展畜禽粪尿综合治理,实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形成减排能力。三是抓好围墙大门改造。按照统一规划、整齐美观的原则,对村屯内围墙大门实施统一改造,修建铁大门,修建砖墙、水泥墙面、水泥柱栏杆、铁栅栏,有条件的可建设生态榆树墙,绿篱围墙等。四是抓好小流域治理。村屯内的小流域和流经的河流,沟和河岸两侧砌浆砌石,河道清理干净,河岸上边要绿化美化,铺好人行道。五是抓好农村垃圾处理。要加强农村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村里要建设垃圾集中堆放点,乡里要配置转运车,积极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六是抓好绿化美化。充分利用“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绿色家园”活动的有效载体,推进道路两侧及村屯四周、荒山、荒坡、荒滩、荒沟种植树木,巷道两侧及庭院前后有序种植花、草和树木,有条件的打造村屯景观带。同时,要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生态村、无害化卫生厕所、科学化储粮仓、土地整治等项目建设,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创建“环境优美、村容整洁、生态环保、文明向上”的魅力乡村。

(四)不断增强建设合力,加大新农村投入力度。新农村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共同责任,必须聚集各方面力量,合力攻关。要明确落实帮扶责任,继续落实好全省1000名领导、1000个部门单位、1000户企业,按照一对一的要求,对第二批1000个示范村实行重点帮扶。要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多方面支持和帮助,增强 “造血”功能。要加大各级财政专项投入力度,有效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实行打捆使用,集中向示范村投入。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完善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工作体系,要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强化目标、狠抓落实,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向前推进。建立健全各级新农村建设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保证工作经费,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强化新农村建设考核评比工作,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和持久动力。各级新农村办要紧密结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围绕解决“四风一顽症”问题,切实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对事业高度负责精神,履行职责、尽职尽责、竭尽全力做好各项作风改变工作。新农村建设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拼搏进取、奋发有为的良好风气,坚持求真务实、勇于负责的工作作风,坚定不移、锲而不舍的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经常深入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开拓新思路、探索新办法,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群众满意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衡量标准,把群众得实惠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做到心中装着群众,肩上扛起责任。

三、全面抓好当前工作,巩固发展新农村建设成果

新农村建设社会关注程度高,涉及到农村改革发展和农村民生改善,必须引起我们各级新农村办的高度重视。我们要继续努力、再接再厉,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地抓好当前各项工作,做到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全年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加快项目建设。今年第二批示范村项目建设,不仅要求所有的项目在年底之前全面竣工,达到规定的建设规模,而且还必须注重项目质量,充分发挥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特别是今年省政府绩效考核、省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核,都要求必须在年内实现3个100%,即100%完成项目建设,100%项目验收合格,100%项目资金兑现到位。现在距离年底有效施工时间只有3个多月,因此,各地务必下大力量,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今年项目不留尾巴,全面竣工,全部验收合格。为此,省里提出如下要求:凡是今年确定的建设项目必须在11月底前完工,各地要搞好全年项目验收工作,按照省规定的项目绩效管理的要求,形成专门的绩效报告报省;同时,要求所有的建设项目,不准有不开工的,不准有当年不完成的,不准出现项目调整的,不准出现质量不合格的,这“四不准”是铁的纪律,必须严格要求,贯彻执行,要求落实到示范村和具体项目上,责任落实到人。

(二)做好绩效考核工作。省政府绩效考核要求每个市(州)设立专项资金100万元以上,长白山管委会50万元以上,这一点要认真落实,不能打折扣,其他的从示范村项目建设情况、万村环境整治情况和工作组织推动方面来考核。省财政对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绩效考核,具体分为两个层次,县(市)负责示范村项目绩效管理、省里负责县(市)绩效管理。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精心组织实施。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切实加强绩效管理的组织领导,建立绩效管理工作组,指定专门人员,统筹做好新农村建设和绩效管理工作。二是健全工作制度。要推进绩效管理工作与项目管理、检查督查、专项资金管理、示范村分级分类、政务公开等业务工作相结合,建立健全绩效数据采集、跟踪检查、考核验收、分析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规定和政策,实现绩效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保证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三是把握程序标准。绩效管理在定性基础上更加注重定量分析、数据分析以及工作反馈,必须坚持工作程序和执行标准,工作一步跟着一步,环环相扣。四是提供充足材料。县(市、区)要提供7个方面的材料,包括绩效报告、整体绩效目标申报表、项目验收及绩效评价表、评价报告、佐证材料、相关会议记录等,亦要纳入到新农村建设档案。示范村要提供9个方面的材料,包括示范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决定、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通过的建设项目会议记录;各种公示材料;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书;项目预算;招投标手续(包括招标书、投标书)、合同或协议;项目决算表;项目建设图片影像资料;验收报告,村级验收单;收支票据等复印件。年底前,县(市、区)和示范村要备齐上述材料。五是强化工作整改。市、县年度绩效考核后都要提出整改意见,凡是整改不到位或不进行整改的,省里将根据绩效管理的要求,实施惩罚措施。

(三)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专项资金监管越来越严格,管理越来越规范,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从加强管理入手,确保专项资金安全使用,项目建设规范运行。一是健全制度。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管理公开公示制度、项目招投标制度、项目工程监理制度、项目进度和质量检查制度、项目验收制度、项目建后管理制度等。凡是需要进行招投标的项目必须招投标。要按照相关规定,规范项目实施程序,完善项目相关手续,确保各项制度完善,发挥制度约束、促进和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二是规范管理。专项资金要专款专用,及时拨付,不准挪作他用,更不准将专项资金转化为工作经费、职工福利等;在项目建设上,既要注重工程进度,更要注重工程质量,防止出现工程质量不达标的问题;在建设主导上,要坚持以农民和村两委为主,乡镇和有关部门积极提供支持和帮扶,但不准插手干预工程和项目建设。三是监管到位。各地要严格按照专项资金分级分类管理意见的要求,对示范村专项资金和项目监管必须做到100%到位,不能有任何的纰漏和打折扣的地方。希望各级新农村办要切实承担起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监督管理责任,保证项目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安全,确保万无一失。

(四)平稳推进大型秸秆气化站和太阳能路灯建设。近年来,全省建设了一批大型秸秆气化站和太阳能路灯项目,不仅节约能源,而且方便实用,有效地保证了农村高品质的用能需求,促进了农村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如人意的问题,要引起重视。一是抓好大型秸秆气化站管理和建设。无论是续建项目,还是没有完成建设任务的,年底前必须完成;需要进一步改造的,年底前要完成改造;需要进行检修和整改的,年底前完成检修和整改。新建项目购置的设备要走政府采购程序。要全面落实安全运行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深入排查安全隐患,杜绝设备带病运行,及时检修和维护设备和管道,发现问题立即排除。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要推进大型秸秆气化站的健康、正常运行,切实发挥投资效益,防止出现资产闲置和损失浪费问题。要求所有的大型秸秆气化站,在明年6月1日前必须全部投入运行。二是抓好路灯项目建设。有关市县两级新农村办公室要积极督促、组织或带领示范村搞好路灯项目考察,按照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的原则,选择正规厂家、合格产品,严把质量关、价格关,切实履行好项目建设和专项资金监管责任,确保路灯项目实施平稳有序向前推进。

(五)做好帮扶对接工作。省里对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已经做出了全面安排,下发了文件,召开了专门的会议,各地要抓好落实。当务之急是请各位领导、有关帮扶部门和单位到帮扶点进行对接,落实资金项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帮扶工作不削弱、不流于形式,收到比以往更大的成效。

(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当前,我省已经进入了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互为支撑、双轮驱动的新阶段,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面临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加强调查研究,着力破解难题。比如:如何实现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共进、双轮驱动;如何有效集聚农村人口建立社区化管理模式;如何在现代农业建设中推进规模经营和集成应用重大农业技术;如何利用现有“三资”条件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等等。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我们要深入思考,加以提炼,取得成果,指导工作。

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各级新农村办要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敢于作为,善于作为,努力作为,积极作为,真正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骨干力量,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务求实效,巩固和发展新农村建设大好形势,为实现科学发展,振兴吉林,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做出新贡献。

(省新农村办 供稿)

第3篇:省农委主任任克军在全省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部署,突出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加强领导,全面提升全省新农村建设水平,为实现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通化市一直是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地区,多年来,在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上认识高、思路新、措施实、成效大,尤其是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强力推进,新农村办求真务实、主动工作、努力作为,使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昨天,我们集中参观了辉南县、梅河口市8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典型村,刚才又听取了通化市、梅河口市、德惠市、敦化市和四平市铁东区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经验介绍,总的感觉这些典型具有较强的示范、引导作用,希望各地要认真学习、积极借鉴、取长补短、全面提高,进一步开创全省新农村建设新局面。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不断增强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六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强力推动下,各级新农村办公室精心谋划、全力组织、科学实施,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展示新的成效。全省先后对“百镇千村”和10个整体推进县进行了村屯改造和环境整治,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六年全省累计新修农村道路5.3万公里;修建围墙1800万延长米,新建大门19万个;修建排水沟和村屯小流域治理2939万延长米;改造农村泥草房和危房82.7万户;修建村部4283个、卫生室4494个、农家书屋7021个,建科普画廊2850延长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现了全覆盖;修建卫生厕所44万户;修建垃圾站点3.6万个;新建休闲健身文化广场2012个;建设畜禽养殖小区8052个;新建大型秸秆气化站26个,户用沼气池8.36万个;安装路灯5.19万盏;植树1.6亿株,完成村屯绿化美化23.4万公里;建设乡村旅游景点495个;改扩建农村商贸市场1799处;等等。同时,还实施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农村面貌大为改观。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科学谋划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村民生。因此,全力开展好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关系重大、影响深远。

(一)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是确保城乡居民生活更加美好的重要体现。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孙政才书记明确指出:吉林正处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统筹城乡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支撑推进的关键节点。在这一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突出“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提出了“科学发展,加快振兴,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目标要求。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城乡二元结构比较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缩小城乡差距,切实改善农村民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繁重艰巨的任务。这样的省情就决定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民生这把金钥匙,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改变农村脏乱差的落后状况,创建清新整洁、优美靓丽的农村人居环境,这不仅是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的迫切问题,也是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重要抓手。因此,当前我们只有抓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这个着力点,才能更好的谋篇布局,做好“民生”这篇大文章,明显改善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二)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是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体现了党在新形势下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统筹推进的现实要求,也表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尽管如此,但在实践中大家普遍感到,抓好村容整洁仍然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能起到攻其一点牵动全局的作用。比如说:农村道路修好了,就有了“路路通、百业兴”,生产就能发展,农民生活就能宽裕;再比如:我省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的好、农村环境整治的好,那里农民的思想观念、思维意识、生活习惯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就搞得丰富多彩,出现了农民走出厨房进课堂、离开牌场上广场的可喜现象,这些都是促进乡风文明、实现移风易俗、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体现;还比如:开展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能够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主人翁的积极性,广大农民群众参与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热情高涨,新农村怎么建、建什么、建后怎么管,都由农民群众自主决策、民主管理。可以说,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就是农村民主管理的实践过程。

(三)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是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建新农村的重要载体。新农村建设是“三农”工作的统领,也是新时期党在农业农村工作上的总抓手,其地位作用日益凸显,逐渐成为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热点,工作合力不断增强。而村容整洁更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各级财政对农村公共品投入的倾斜力度逐步加大,促进了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益事业向农村覆盖,对农村环境改善客观上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投入力度日益加大,新时期从各个渠道对农村环境方面的项目投资和资金支持超过以往任何时期。比如:环保部门有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生态村建设任务,林业部门有绿化美化村屯建设任务,交通部门有农村道路“村村通”、“屯屯通”建设任务,水利部门有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任务,卫生部门有农村卫生厕所改造任务,农电部门有支持农村电网新建和改造任务,同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百万亩棚膜蔬菜建设项目、农村安居工程、水库移民、兴边富民以及扶贫脱困等专项资金都对农村环境整治方面有实际的项目支持。社会各界对农村环境投入的热情也很高,军民共建、村企共建、社会捐建、干部回乡援建的很多帮扶项目,都是帮助村里修路、修桥、绿化美化等,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明显改善。因此,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就能够凝聚各方面力量,汇集各方面资源,合力建设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四)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是农村面临的一项艰巨的重要任务。由于我省农副产物多,加之冬季漫长而又寒冷,给农村环境综合工作带来了难度。另外,我省中部和西部的一些村屯交通条件还远没有改善,据2007年普查结果表明,全省尚有砂石路35481.35公里,土路96070.84公里,虽然这几年农村公路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不少的村屯存在着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全省尚有20户以下零星自然屯765个,这些自然屯成为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老大难;我省现有的农村砖瓦房大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翻建起来的,到现在已使用20—30年,既不保暖美观,又到了需要修缮和改造的时候;同台湾、韩国比较,我省农村地下排水管网几乎没有,清洁能源建设刚刚起步;同时农民环境卫生意识和传统的生活习惯也亟待改变和加强等。总之,目前农村需要改造和建设的点很多,面很大,任务很重,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下定决心,下大力量,努力解决好农村环境问题,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二、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全面落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

伴随着我省“三化”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入了攻坚阶段,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城乡统筹和突出村容整洁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以“四清四改两化”为重点任务,以“三线一环”为重点区域,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全面推进“万村提升”工程,着力加强道路桥涵、排水设施、垃圾处理、污染治理、清洁能源、绿化美化等建设,从根本上完善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创建优美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六条原则:坚持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打造示范标杆;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实行合力建设多元投入;坚持规划指导、科学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建章建制、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奋斗目标是:深入实施“万村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在此基础上,今后三年重点抓好“3个1000”,即:抓好现有1000个省级示范村的提高工作,力争打造成环境综合整治标兵村;抓好明年启动的1000个省级示范村的突破工作,力争打造成环境综合整治先进村;在提升村中按照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的原则,重点抓好1000个跟进村的推进工作,力争打造成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村。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要切实加强10个方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工作。

(一)加强农村道路桥涵建设。道路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整治农村环境的重要基础,对于支撑农村民生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十一五”以来,全省乡镇和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分别达到100%和94%,初步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成绩是非常突出的。目前,农村道路建设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在普及“村村通”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村屯内主干道和巷道全部硬化的问题,实现“屯屯通”和“户户通”;另一个是着力解决好中西部农村道路建设滞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此,各地要将道路建设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和利用国家和省里项目投入,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建管并重、确保质量”的原则,集中力量,加快建设。要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主干道,后支道,再巷道,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到“十二五”末,全省所有乡镇、行政村和自然屯通水泥(沥青)路,具备条件的实现户到户、屯到农田通水泥(沥青)路。同时要抓好农村桥涵建设。

(二)完善村屯排水设施。实践表明,排水排污设施不完善,生活以及畜禽养殖污水不能及时排掉,往往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污染地下水;道路排水沟不完善,在季节变化的冻融作用和夏季雨水的冲刷作用下极易损毁,降低使用寿命;未经疏浚整治的河流,排水不畅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必须把农村排水设施建设纳入规划,作为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要加强农村道路排水沟渠建设和小流域治理,确保排水通畅,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条件的地方,根据规划统筹布置污水管网、排放口和处理设施;要利用原有水坑、泡塘等,兴建村屯污水氧化塘,推广户用污水氧化池,或接入城镇排污管线,实现农村污水无害化处理。

(三)推进安全饮水工程。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农民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结合新农村建设,省委、省政府把安全饮水列为全省重大民生实事之一,累计投资26.6亿元,优先解决了严重影响群众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的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高铁锰水和污染水及局部地区的严重缺水等问题,使428.74万农村群众及12万学校师生用上了安全水。“十二五”期间,省里计划再解决480.3万农村居民及64万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同时,要解决好畜禽粪尿、建筑垃圾、化学药品等污染地下水和饮用水源地等问题。积极发展农村饮用自来水。

(四)持续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是农村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充分利用我省丰富农作物秸秆等资源、保护自然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2006年以来,在国家农村沼气项目、“以电代材”项目等支持下,特别是在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支持的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下,各地对清洁能源建设认识普遍提高,建设热情高涨,大型沼气池、秸秆固化、户用秸秆气化炉、户用沼气池、开发地热能等在全省一些地方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今后,我们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推进清洁能源开发,使之成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取得实效。

(五)开展街路庭院综合整治。这次现场会议,大家看到辉南县、梅河口市农村环境建设突出的亮点是街路庭院综合整治,他们在清理柴草垛、清理粪堆垃圾的基础上,对村屯街道和庭院进行了统一规划,集中修建了街路、院墙、大门、排水沟,并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达到了整齐划一,美观靓丽。各地要积极学习通化市街路庭院综合整治的做法,加快村屯改造步伐,建设魅力村庄。

(六)加快卫生厕所建设。长期以来,我省农村厕所多以旱厕为主,非常简陋,粪便很难做到无害化处理,对水源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2004年之后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省掀起了新一轮农村改厕高潮,目前最适合于我省推广应用的就是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一般情况下,砖瓦结构的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投资在1000元左右,国家补助500元,省补助200元,农民自筹200元,村里筹集100元,就可以把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建起来。同时这种厕所还具有无臭味、蚊蝇无法滋生、切断寄生虫、病毒和细菌传染源的优点,一举多得,特别适用。各地应积极争取卫生和爱卫会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快普及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实施整村整屯改造和建设。

(七)加强垃圾集中处理。农村垃圾得不到有效收集处理,已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顽疾。主要原因是:农民卫生环保意识不强,乱丢、乱倒垃圾;农村垃圾处理方式较为单一,普遍以填埋为主;农村保洁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环卫队伍没有建立起来,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备设施缺乏等。针对这些问题,我省首先在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开展了垃圾综合处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从今年开始,我省被国家列为第二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计划到2013年投入14亿元用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对地域空间上相对集聚的多个村庄实施同步、集中治理,标志着我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步入了系统管理、综合治理、全面提升的新阶段,为有效处理农村垃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各地可试行推广 “3+5”垃圾处理模式,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3”代表3个责任主体,分别指农户、保洁员、村委会。农户负责门前三包,对垃圾分拣后定点放置;保洁员负责公共场所清扫、垃圾清运和回收;村委会负责保洁日常管理。“5”指5种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方式。例如,剩余饭菜等易腐类垃圾倒入沤肥池或沼气池,变成有机肥料或清洁燃料;秸秆类垃圾可作燃料或还田;金属、塑料、橡胶、纸等可利用垃圾,送回收站回收;土建垃圾铺路填坑;废弃电池、医药垃圾、废弃化学品、化纤类垃圾等有毒有害垃圾,运送指定地点无害化处理等。要逐步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工作机制,着力推进垃圾点、垃圾转运车、垃圾转运站和垃圾填埋场等设施建设,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经费保障机制,实现日产日清、常态保洁。

(八)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是畜牧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畜牧业生产的标志。这种方式不仅满足了现代畜牧业要求的科技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生态化发展要求,也顺应了农民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一次变革。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加大建设力度和步伐,尽快实现人畜分离,加快建设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解决好畜禽粪尿污染环境问题。

(九)持续提高绿化美化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绿化美化要跟进,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2009年全省启动开展“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绿色家园”行动,到去年底,全省绿化美化村屯4189个。各地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力度,持续提高绿化美化水平。要按照“乔灌搭配、高低错落、针阔混交、见缝插绿、露土栽花”的原则,大力开展全民增绿添绿活动。加强村屯周边、道路两侧、塘坝水库、沟渠、荒滩荒山以及文化场所的绿化美化,实现“公路绿化、村庄美化”,让我省农村掩映在绿树鲜花美景之中。

(十)积极推进路灯建设。路灯建设是一些村屯在其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相对完备后,对街路、广场进行亮化的新要求。今年省里将太阳能路灯和电能源路灯项目纳入省级专项资金支持目录,从操作看,各地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帮助基层选择好质量合格、适合寒冷地区需要的太阳能路灯进行安装,确保这个项目平稳健康向前推进。

三、进一步搞好探索创新,科学选择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途径和模式

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涉及领域宽、涵盖范围广、工作内容繁杂系统工程,由于地域不同、经济基础不同、产业结构不同、民俗文化不同,因而建设的标准、要求和途径也有所区别,只有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突出特色,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建设模式,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找准切入点,在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从我省实践看,具体有以下8种模式可供借鉴和推广。

(一)“三线一环”整治推进模式。加强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和环城镇周边的“三线一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近年来各地普遍采取的主要模式。重点任务是抓好“四清四改两化”,即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绿化、美化。当前,“三线一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有些地方还没有完全启动起来,主要是领导推动不够、投入不足、发动不到位,必须改变这种现状。抓好“三线一环”环境整治,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起码要求,这项工作没有到位的,要抓紧启动、集中攻坚、迅速突破,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成效。

(二)整体改造推进模式。主要是指整乡、整村、整屯进行推进。各地要依据投入能力,确定建设规模,能整乡推进的就连片开花,能整村推进的就全面打造,能整屯推进的就实行重点建设。整体推进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要以配套基础设施为重点,全面加强路、水、电、气、房、排水、垃圾处理等各项建设,整体改造,全面达标。

(三)功能分区推进模式。主要是按照功能分区的思路,以《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为依据,从现有的地域特点、产业基础、民俗文化、人口布局、发展潜力出发,统筹布局各项建设。就一个行政村来说,具体要建设好工业集中区、农业高效示范区、棚膜特产园区、畜禽养殖区、农民居住区、休闲健身区、村务办公区、商贸服务区,具备乡村旅游条件的,要开发好乡村旅游区等。按照功能分区建设,有利于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有利于农村持续健康发展。

(四)旧村改造推进模式。主要是针对现有村屯进行改造的模式。按照一般规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先修道路,再修排水沟、围墙大门和绿化美化亮化。旧村改造推进模式,就是在上述改造建设的基础上,由街路向庭院和房舍推进,庭院全部实行硬化,房屋进行房瓦、墙壁、塑钢窗、保温层、吊棚、地面等全面改造,这方面敦化市官地镇、雁鸣湖镇闯出了新路,各地要积极借鉴、进行推广。

(五)农村社区推进模式。主要是针对城镇郊区村屯的改造建设,核心是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吉林市九座村、大荒地村、梨树县霍家店村、农安县陈家店村和梅河口市福利村等都采取了统一建设农民住宅楼、农民享受社区和物业等各项公共服务,目前这种建设模式在南方发达地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我省在城市、县城、中心集镇的郊区可进行推广。采取这种模式,既可整理出大量的宅基地,用于发展工业、商贸和现代农业,同时又促进了农村土地的集约化、专业化、合作化经营,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现代农业、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

(六)生态村推进模式。为了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环境,近年来国家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建设生态村,对农村环境进行连片整治。核心是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是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和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等与村庄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整治措施。各地要把生态村建设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结合起来,达到互促共进、相得益彰。

(七)旅游村推进模式。旅游兴村,是我省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模式之一。各地要积极开发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区、历史遗迹景观区、独特自然风景区、民俗风情展示区等,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不断发展旅游村的运输、种植、农产品加工、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打造环境,完善服务,提升品质,做大做强乡村旅游。

(八)移民村推进模式。结合开展的扶贫移民、生态移民、水库移民工程,把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生态位置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农民,以整组、整屯、整村的形式移民搬迁,建设农民新村。在建设过程中,各地要统筹推进住房、道路、水电、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安置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满足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增强移民村自我发展能力和提高移民村农民的收入。

四、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努力构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从根本上治理农村脏乱差问题,建设清新整洁、优美靓丽的新农村,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帮扶,建立长效机制,强力推动各项工作。

(一)精心组织,强化领导。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役。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当成一件大事和中心任务牢牢抓在手上,加强研究,强化部署,科学组织,深入动员。要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真正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变成各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坚持实施农村环境整治月活动,进行集中整治、突击攻坚、重点突破。各级新农村办公室要积极当好参谋、主动站位,切实发挥好综合协调、规划指导、政策研究、督导检查的职能作用,有力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二)加大投入,强化支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高、任务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各地要积极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重点围绕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安排。要充分利用国家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民生改善投资的有利契机,多争取和谋划一批农村道路、水利建设、房屋改造、清洁能源、绿化美化等建设项目,加快环境整治步伐。要加强涉农资金项目整合,实现集中投入、重点建设。要切实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解决好等靠要思想,真正体现农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

(三)合力共建,强化帮扶。实践证明,通过整合领导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整合社会投入,建立帮扶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我们要切实发挥好帮扶部门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地要继续完善和加强已有的帮扶工作制度,明确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帮扶责任和目标,加强帮扶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确保帮扶工作深入持久地展开。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建设,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通过捐赠物资、捐建、捐款、提供志愿服务等形式,将人才、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等要素积聚到农村,形成多元投资、多元建设格局,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四)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各地要从长远建设需要出发,以村屯为单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要建立起专兼结合的村屯保洁队伍,配备垃圾箱、垃圾转运车、小铲车等必要的清运工具和垃圾处理设施。要建立保洁制度,落实农户包保责任,保证街路、巷道、庭院、村屯整体干净整洁。要完善村屯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要探索建立城管下乡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向制度化、常态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前清后乱、前建后脏、前管后弃的局面。

(五)协同推进,强化配合。近几年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和省里对农村环境方面的项目投资和资金支持和以前比有了明显增多,多个部门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都有资金和项目支持。各地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大对现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的投入,加快农村环境改造步伐。要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及时解决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各地要与项目实施部门做好沟通、协调和配合,总揽全局,摆布项目,集中投放,打造亮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六)统筹兼顾,强化落实。今年是我省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十分重要的一年。第一批千村示范即将结束,第二批1000个示范村建设开始启动,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要统筹把新农村各项工作落在实处。要着力推进项目建设,今年的项目建设要确保双达标,即项目建设100%竣工要达标,项目建设100%质量合格要达标;要全面完成万名村干部培训任务;要切实加强项目监管和专项资金管理,确保新农村建设平稳健康向前推进;要扎实做好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做到周密部署、认真安排、规范操作;要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做好9个方面档案资料的归档立卷;要抓好第一批示范村验收和第二批选点布局;要加强新农村建设的考察和调研工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思路和政策措施。(省新农村办 供稿)

第4篇: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自成 2010年3月5日

同志们:

这次全县农村工作会议,是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三农”工作,为开好这次会议,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此前进行过专门研究,听取了工作汇报,分析了当前形势,研究了政策措施,明确了工作任务。刚才,会议表彰了农业产业化建设、粮食生产等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春让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就今年的“三农“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安排,请大家按照要求,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要在分析形势中提振信心

分析形势是为了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进一步提振信心。全县上下一定要认真研究形势,明确努力方向,把握政策机遇,放大政策效应,积极为推进全县“三农”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

首先,中央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扶植力度,

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围绕“三农”工作连续七年出台“1号文件”。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以“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为中心,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贡献的总体思路。在国家投入方面强调“三个优先”;在农业补贴方面明确“三个扩大”;在金融支持方面出台“三个措施”;在现代农业建设方面突出“三个重点”;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凸显“三个亮点”。这一系列含金量高、措施强、力度大的惠农政策,为我们发展农业、做大做强农业提供了机遇。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政策,找准政策与本地实际的结合点,尤其要抓住中央1号文件关于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补助资金的政策机遇,积极申请成为全省产粮大县,争取得到上级更多的政策支持。

其次,通过县委、县政府近几年特别是去年在“三农”工作上所作出的努力,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臵,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农业大县地位不断巩固。特别是2009年,县委、政府政府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集中解决农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县“三农”工作呈现出“增长加快、”“亮点增多”的喜人形势,得到了上级的认可、群众的认同。2009年我县粮食总产首次突破40万吨大关,正式被确定为全国粮食主产县,同时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县,被列入全国小农水工程重点县和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行列,成功举办了全国强优势杂稻交现场观摩会;现代农业开始破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农业实现新的增效,农民得到了更多实惠。这些在“三农”工作上做出的有益探索和取得的成绩,为我们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稳定、提高农民收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我县“三农”工作存在的问题,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拓宽了发展空

间。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今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县“三农”工作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所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小觑:我县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亟待增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有产量优势但无产业优势;农民持续增收困难,与先进地区、甚至兄弟县市的差距仍有较大差距。严峻的形势需要积极应对挑战,存在的的差距蕴含着发展潜力。这给我们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拓宽了空间。我们一定要对溆浦产业的现状与优势进行重新审视,对“三农”工作的地位与作用进行重新定位,切实防止忽视和放松对“三农”工作的倾向,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

二、要在把握要求中突出重点

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必须按照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收

入,确保“三农”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1、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农民的主体作用、政府的支持作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要认真抓好规划布局和基地建设。重点要围绕粮食生产主要是水稻生产,进行万亩片、千亩片、百亩片的规划布局和基地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机耕道路等条件,努力实现基地效应最大化;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坚持“一乡一品、一村一业,多乡一品、规模连片”的思路,搞好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基地建设。要实行先进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要加大对生产大户、公司、专业合作社的扶植力度,引导它们做大做强,推动全县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要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实行统一生产品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质量、统一销售,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溆浦的农民善于接受新型农业科技,无论是在新品种研发上,如翠玉猕猴桃、金银花、柑桔的品种改良;还是在农技推广上,如杂交水稻、良种玉米的积极推广,都能证明这一点。涉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科

技研发,积极推进品种改良,加快农技推广,充分依靠科技成果转化来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要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要围绕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来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使乡镇特别是涉农部门更好地为农民、农村、农业服务。要正确处理好乡镇和县直业务主管部门的关系,防止出现“两张皮”想象。要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探索建立在农业机械化、机防植保、土壤测肥、水利灌溉、气象灾害等方面实行一体化服务。要打响农业品牌。要扩大溆浦农业的影响,关键要有独一无二的品牌支撑。一直以来,溆浦没有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只有做出品牌,产生品牌效应,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多元化发展。今后我们要研究制定积极的奖励政策,对获得省以上品牌的农产品,要加大奖励扶持,确保做大做强。

2、要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切实改善民生。关键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力,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一是要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我县农业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相对较少,从而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增收潜力不足。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将越来越多,必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善农村就业结构。要鼓励农民外出务工

经商,引导他们有序进入

二、三产业,融入到小城镇的发展大潮之中;要积极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在贷款、用地、税费、工商登记等方面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能人返乡创业,以此带动就业。二是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发挥资源优势、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途径,千方百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三是要不断提高农民素质。要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和科技支农活动,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依靠科技进步,增加农业效益,依靠一技之长,增强就业能力。四是要不折不扣落实惠农政策。要及时发放各种惠农补贴,严禁用补贴资金抵扣税费尾欠,严禁以任何形式克扣、截留、挪用补贴资金,严禁将补贴资金强行用作村内公益事业建设,农民补贴存折严禁在村干部手里滞留。同时,要积极建立农业保险机制,使农民因自然灾害、病虫害、市场疲软遭受的损失尽量降低。

3、要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以项目建设带动农业建设,是促进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要通过加强项目的包装储备及加大争取跟踪力度,上一批符合产业

政策、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项目。一是要抓住策机遇上一批好项目。要善于跟踪国家的产业政策,了解国家支持和扶持的重点,立足本地实际用足用好政策,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里盘子。二是要围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抓项目。重点要围绕我县优质稻、生猪、优质水果、油茶、金银花、工业原料林等优势产业和枣子、溆浦鹅等地方特色产业,谋划和抓好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产业基地建设、农副产品深加工、休闲生态农庄等项目。三是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项目。要着力抓好溆水大型灌区、小农水建设、除险加固工程、河道堤防整治、标准粮田建设、国土整治等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好长防林建设、石漠化治理、绿化造林、农村沼气等生态环境项目,推进良种苗木繁育、农业机械化、农技推广体系等项目建设。

4、要全力抓好造林绿化,改善生态环境。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荫及子孙的大事。全县上下要以打造生态溆浦为目标,以机制创新为动力,迅速掀起造林绿化的高潮。要全力抓好人民公园建设。要坚持高起点规划,在规划正式确定前,要采取各种方式向社会征求意见,广泛接受群众评议,真正使规划既有专业性,又有群众性。要坚持高

标准绿化,首先苗子要好,采购苗子要严格标准,确保质量;其次成活率要高,在挖穴整地、培土施肥、苗木栽植等各个环节要严格技术规范,确保成活率达到100%;再次要突出绿化重点,当前重点要栽好公园内的行道树和景观树。要坚持多渠道筹资,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公园建设的影响,动员老百姓积极捐资,并及时开辟自愿捐资渠道,千方百计破解公园建设资金瓶颈。要栽好公路两旁的行道树。这些年,我们也栽了一些行道树,但效果不是很好,基本处于“年年栽树、年年不见树”状况。今年我们要把栽好行道树作为“三边”绿化的一项重点任务来抓。对应栽未栽的地段要尽快完成栽植工作,既要保证栽植数量,又要确保苗木的规格、品种达到规定标准。要切实抓好验收移交后的管理养护,坚决防止人为损坏情况,确保绿化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林业是“三分种七分管”,这要求我们一手抓造林,一手抓管护,始终坚持依法治林,确保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增长。要突出抓好森林防火,强化火源管理,加大监管力度,坚决遏制森林火灾的发生。要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实行群管群护,将封山育林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管理轨道,切实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三、要在强化措施中加强领导

要深刻认识到“三农”工作始终是我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臵,切实加强领导,狠抓任务落实。

第一、要加强领导,合力推进。“三农”工作涉及面宽、政策性强、头绪很多。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不仅分管领导要直接抓,而且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体现在工作部署、资金投入和干部配备中。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解决“三农”问题绝不仅是乡镇和农口部门的事,而是全县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各涉农部门要在调整农业结构,指导农民生产,帮助农民增收上多出思路,做好文章;建设、交通、林业、国土等部门,要在村镇规划、城镇建设、道路建设等方面加强指导,积极帮扶;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部门,要在农民生产、劳动技能的培训以及文体设施建设上倾斜政策,提供支持;新闻宣传、计生、气象、电力等部门要积极参与支持农业和农村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

第二,要创新机制,强化保障。要建立健全促进土地流转的机制,加快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推进规模生产。要健全完善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整合有关涉农项目资金,对重点项目、重点基地予以重点支持;大力发展小额信贷服务,探索发展多种形式担保的农村信贷服务;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和企业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切实增加对“三农”的投入。要建立激励机制,出台以奖代补政策,把奖励重点放在科技示范带头人上,放在现代农业组织形式做得好的专业合作社、大户、公司上,鼓励支持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特色产业。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对农村工作特别是重点项目,继续纳入领导干部绩效问责范围,定期开展督查,对工作拖沓、效果较差的,严格按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要真抓实干,改进作风。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始终坚持把农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农民群众的困难作为第一要事,把农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考虑,把农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帮农民所需,着力解决“三农”工作的突出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亲历亲为,带头办点示范,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农民的选择,不搞强迫命令,

不搞形象工程,努力创建一批示范片、示范场、示范园、示范户,以此带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大发展。

同志们,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大局定;农民富,经济强。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努力做到方法上有新改进、作风上有新气象、工作上有新突破,为全面开创我县“三农”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第5篇:市委书记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委书记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2月10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孝感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一五”时期及2011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表彰在2011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周书记亲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同志们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把握形势,坚定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十一五”时期,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现代农业,狠抓新农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各项改革,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和风险,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农业产业结构布局明显优化、农业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全面实施优质稻、畜牧、林果、特色蔬菜板块基地建设,形成具有安陆特色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农业产业布局。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涌现出一大批名特优农产品品牌。粮食总产37.1万吨,生猪出栏90万头,分别比期初增加4.2万吨、46.8万头。二是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稳步推进以“三清五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我市被列为全省整市推进“清洁乡村工程”示范市。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五年共实施中低产田

1

改造8.3万亩,农业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8.5万亩;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70%,农机总动力达到28.5 万千瓦。三是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经营方式加快转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关系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建成市、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农村土地适度经营规模明显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已成为带领农民与市场对接的重要组织。四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民得到实惠最多。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大关,年均增长10%以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农民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2011年,面对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严峻考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克难攻坚,有效应对各种挑战,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民生逐步改善,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30.5亿元、农业增加值23.6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3 %、4.9 %;粮食总产37.1万吨、生猪出栏90.3万头、家禽出笼2000万只、禽蛋产量8万吨、水产品产量4.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7 %、2.5 %、24.7 %、1.6 %、9.6 %。打工经济稳步发展,劳务输出14万人,劳务收入突破30亿元。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新增回归项目183个,回归资金5.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000多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78元,较上年增长16.9%。

二是特色板块农业不断提升。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狠抓基地建设,农业“三品一标”认证达53个,白花

2

菜获原产地标志认证。农机装备总量不断提高,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创建示范市”。粮食、畜牧两大支柱产业发展迅猛,我市被列为全省33个产粮重点县和全省畜牧大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快建设,总规模达10平方公里,宝迪、美时园、钰龙白酒、潮汕食品创业园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专业园区落户园区,市农产品加工园区被列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4家,神丹公司成长为全国最大的蛋品加工企业,禾丰公司在全省同类企业中排名第二。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以功能镇、中心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整市推进“清洁乡村工程”,成效明显。完成村级建设规划72个,对316国道、烟应线、金李线100个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下水道130公里,架设路灯2200盏。全市消除危房、土坯房310户,建成通乡通村道路169公里,完成27个重点村、30个中心村提档升级,创建省级生态村2个,建成精品村10个。完成农田水利建设680处,赵冲等7座小Ι型水库和幸福水库除险加固基本完工,新建骨干塘堰428口,增加蓄水630万方,解决农村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4540户,兴建沼气池3500口,成片造林绿化3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96万亩,我市被评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单位”。

四是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形式多样,流转面积达8.85亩,占耕地总量的19.7%。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注册登记达54家,基本实现行业全覆盖。认真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全市共向农民发放各项补贴资金6687万元。扎实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和林业系统内部改革,水

3

管部门运行体制和服务体系进一步理顺,成功承办孝感市“林业系统抓基层、打基础”工作现场会。巩固农村综合改革成果,“三村”产权制度创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五是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五项社保参保率达99.3%,新农保参保率达89.7%,新农合参合率达98.2%,6.49万名60岁以上农村老人首获养老金,全省新农保试点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成功举办“湖北省科技县长安陆行”活动,我市被省科协命名为“2012—2015全省科普示范市”。教育投入不断加大,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现场会在我市召开,计生局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计生服务中心、赵棚计生服务站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站”。社会管理不断优化,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棠棣李园社区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王义贞福利院被评为“全国模范敬老院”。突出积案化解,信访总量持续下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加强,第三方调解中心运行良好,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有力领导的结果,是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通力合作、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全市上下热情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特别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涉农部门的同志,长期奋斗在工作第一线、基层的最前沿,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今天即将受表彰的对象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4

发展的成就令人欣慰,取得的经验弥足珍贵。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市“三农”工作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特别是水利设施老化严重,效益衰减;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还不够完整;农民市场意识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在农资价格上行压力加大、生产用工成本上升的双重制约下,农民持续增收面临严峻挑战;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彻底打破,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任务艰巨;农村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农村社会稳定压力仍然存在。当然,在看到矛盾、困难和问题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一是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大气候”前所未有。中央连续8年的1号文件出台,夯实农业基础、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大,支农措施进一步增强。二是随着国际投资向国内转移,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加速,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将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三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各级各部门形成支农强农共识。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努力在应对挑战中把握机遇,在战胜困难中赢得主动,在开拓进取中增创优势,统筹谋划,整体联动,全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三个翻番”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对于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孝感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根本,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

5

狠抓生产保供给,大兴水利强基础,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主要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5%。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今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发挥特色优势,构筑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实施“特色产业提升工程”,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围绕“保粮增渔强蔬菜、抓林促菌壮畜牧”的思路,着力抓好“一区三带”建设。“一区”即农产品加工园区;“三带”即以安京线、大安线沿线的陈店、李店、雷公等乡镇为重点的畜禽优质稻产业带,以烟店、南城、棠棣、巡店、辛榨等府河沿岸乡镇为重点的特色蔬菜产业带,以王义贞、孛畈、接官、赵棚等乡镇为重点的山区林果产业带。畜牧生产坚持以养殖小区为主体,突出抓好生猪和蛋禽生产,稳步发展奶牛生产,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今年要着力建成省级标准化养殖小区14处、万头以上猪场10个。优质稻坚持从品种定向、种子市场管理、企业订单生产等方面入手,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无公害生产、免耕栽培、配方施肥等新技术,建成优质稻板块基地40万亩。做大做强食用菌、特色蔬菜两大产业,建设府河西岸沿线10万亩蔬菜产业带,抓好吉阳大蒜、南乡萝卜、白花菜3个万亩基地、800万棒食用菌基地。继续建好8万亩银杏、淮山药、金银花等种植基地。渔业生产以低碳循环、生态高效为主攻方向,着力抓好10万亩生态水产养殖基地建设。

二是实施“加工龙头培育工程”,拉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十二五”时期重点推进产业化经营“266工程”,即:着力发展壮大畜禽、林果两大产业集群,力争实现产值60亿元(其中畜禽产值50亿元、

6

林果产值10亿元),农民人均从中增收6000元。围绕上述目标,坚持以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培育壮大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为重点,通过“壮二促一带三”,拉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形成完备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点完成发展二路、金秋大道北延和园区横贯道路建设及水电配套。龙头企业培育壮大重点加大宝迪二期、美时园等项目的服务协调力度,力争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以上。以宝迪、神丹、欣华禽业、安能、禾丰、午时药业、瀚思生物科技为龙头,建设畜禽、秸秆、粮食、中药材四大农产品产业化发展链。加大龙头企业新产品、新装备、新工艺开发扶持力度,努力提高精深加工水平,着力打造50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100亿元农产品加工县市。

三是实施“精品名牌创建工程”,提高农产品国际知名度。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核心竞争力,是做大做强的重要条件。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做好农业品牌的培育、整合、保护和推介工作,集中力量打造神丹蛋品、安药、德安府香米、宝迪冷鲜肉等农产品品牌,争创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以推进农业标准化为突破口,突出产地环境监测、投入品质量监管、生产技术规范及市场准入等关键环境,引导实行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合同、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形式,为生产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服务。2012年,力争新增精品名牌1个、著名商标2个,神丹申请为中国驰名商标。

(二)加快城乡统筹,营造生产生活新环境

7

坚持把统筹城乡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破除制约城乡融合的传统体制,解决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是重点突破功能镇建设。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思路,以烟店、王义贞、雷公、伏水、巡店、棠棣、赵棚、李店等8个特色功能镇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的原则,着力建设旅游带动型、工业主导型、县域副中心型、工贸并举型功能镇。牢固树立“经营集镇”理念,走以地生财、聚集城镇建设资金的路子,吸纳社会资本和力量参与小城镇建设。依托区域特色产业,充分挖掘城镇资源,依托产业确立城镇功能定位,因势利导发展功能镇建设与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到“五个一”,即:建好一个综合性群众广场、一条商业特色街、一座水质达标自来水厂、一座简易污水处理厂和一个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实现“六个有”,即:有完善的镇级卫生服务体系、有公共文化活动中心、有福利院或敬老院、有品牌连锁超市、有农产品交易市场、有汽车客运站。2012年,启动伏水居住人口5万人的副中心城镇试点建设,力争伏水镇、王义贞镇进入全省100个示范功能镇行列,烟店镇进入全省100个旅游名镇行列,王义贞、雷公、巡店、棠棣、赵棚、李店进入全市功能镇建设示范行列。

二是着力抓好中心村建设。围绕“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功能集成”目标,实行中心村建设与村庄整治、灾后重建、征地拆迁等有效结合,推广小区创建型、旧村改造型、城镇开发型三种建设模式。市确定的27个重点村和35个中心村,要立足全市抓提升,着眼孝感做示范、面向全省建试点,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致力于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文明相

8

互支撑、一二三产业整体联动、城乡一体有机链接,建设生态家园、秀美乡村。中心村建设要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拆旧建新”的规定,引导农民集中居住,促进村庄布局优化,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享率。严格控制农户建房新占耕地,鼓励进行旧村改造,对开展宅基地治理的村,市委、市政府统一实行“以奖代补”。“十二五”期间,全市完成100个中心村的建设任务,2012年每个乡镇街道各选择2—3个条件相对成熟、有工作积极性和推广价值的村先行试点。 三是深入推进清洁乡村工程。以“三清五改”为主要内容,着眼全面覆盖、功能提升、长效保洁,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村庄垃圾无害化处理、生产生活污水净化治理技术的推广应用,支持乡镇、有条件的村兴建垃圾处理场,逐步建立“户集、村收、乡(镇)运、市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在全面完成27个重点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全力抓好汉十高速公路、316国道四里三角岛至伏水段、平伏线、安京线、大安线、烟应线、汉丹铁路复线和白兆山、钱冲银杏谷景区沿线、城镇周边的村湾环境整治,并逐步从单个村湾向整体连片整治推进。加快清洁能源建设,推进人畜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支持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建设沼气工程,2012年完成3000户清洁能源入户工程,带动农户改厨、改厕、改圈。烟店镇作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要先行探索。其他乡镇也要培植2—3个整村推进的示范村,每个村要选取1—2个自然湾作为整湾推进的示范湾。2012年,力争创建省级卫生乡镇3个、卫生村9个、生态村3个,建设绿化示范村40个。 四是继续落实部门结对帮扶制度。今年,我市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队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从市直机关部门中,选派熟悉

9

农业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组建77支驻村帮扶工作队,派驻到3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队要着重帮助所驻村发展富民产业,理清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制定发展规划;搞好基础设施、村庄规划、农田水利建设;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协助村“两委”做好驻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化解;按照“五个基本”、“七个体系”的要求,帮助驻村加强村级班子队伍建设,协助抓好村级民主制度、村民议事会、村务公开等方面的工作。今年,每个工作队对所驻村的帮扶资金仍然不得少于3万元,资金直达到村。资金帮扶要选好项目,确保为当地做一件或几件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驻村单位还要发挥行业优势,千方百计帮助所驻村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补贴资金,力争每个重点村都有1个新项目。今天会后,市新村办要迅速组织各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到所驻村报到。

(三)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农业装备新优势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今年中央和省委两个“1号文件”的主题都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中央决定,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1年高出一倍,这是继1998年长江防汛抗洪后的又一次重大投入。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专门制发文件进行部署。我们要按照文件要求,抢抓历史机遇,大力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切实加强防洪工程、堤防整治、除险保安、水源建设、改水工程、农村安全饮水、提水饮水、水土保持等八大工程建设,逐步实现水资源安全、可持续利用。抓住我市被列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市的机遇,完成徐家河、郑家河、清水河、解放山、幸福水库、三合水库等灌区的改造升级。着力抓好2012年

10

小型农田水利安花路项目区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安平南项目区规划设计。加大水源地保护和水质安全监测力度,高标准建设乡镇中心水厂和供水管网,强化供水设施管理维护,着力解决5.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高产农田建设,高质量完成烟店新农村试点等一批土地整理项目。

二是大力普及先进农业技术。以科技进村入户为抓手,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大力探索和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种养模式,力争全市农业实用技术入户率、到田率达到95%以上。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对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免费强制免疫,确保防疫密度达到100%。加强重大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巩固壮大植保机防服务队伍,努力实现联机联防,专业操作,有偿服务。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样板基地建设,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力争全年新增5个以上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巩固“平安农机”创建成果,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力争2012年新增农机总动力1.8万千瓦,综合农机化率达到75%。

三是切实抓好农村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路网建设,改造新建通乡道路28.6公里,完成大天线外迁,吉双线、周天线改造等重点工程,加强乡村断头路、循环路及机耕路建设。加快构建清洁实用的能源网,推动自来水、天然气管网向功能镇、中心村延伸,提高农村集中供水、供气普及率。加快农村生态建设,抓好天然林保护、水源涵养林保护、退耕还林、长防林等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低产林改造,积极发展木本生物质能源林,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2012年,全市植树造林2.5万亩,植树500万株,发展

11

木本生物质能源林5000亩。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联合”,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实现农村宽带网络入户率8%以上,光纤通村率90%以上,新增有线电视用户4300户、宽带网用户1万户。

(四)加快农村改革,建立乡村发展新机制

一是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按照政策要求,扎实做好各项惠农补贴资金的管理发放工作,确保各项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户。进一步完善村民“议事筹资”程序,加强农民负担资金和涉农收费监管,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认真落实水稻保险、能繁母猪保险等农业政策性保险,切实提高农业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和风险的能力。加强农村债务管理,建立村级债务档案,重点化解公益事业和“普九”债务。继续深化“三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试点工作,加强农村“三资”清理和监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完善“以钱养事”服务机制,加快推进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

二是加快推进农村经营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注重提高流转土地的投入强度和产出率,积极引导土地向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市场广阔的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种田大户和社会各界有经营实力的组织和个人集中,力争新增千亩以上种植大户10户。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建力度。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引导更多的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引导更多的组织和能人带头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2011年,力争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新增5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培植示范社10家。

三是稳步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技能就业计划”、“雨露计

12

划”、“青春富康行动”、“温暖工程”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加强信息引导和动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务协作,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推进新型农民培训,重点培训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领办人。2012年,完成1.1万人培训任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以上。大力实施“回归工程”,通过党委牵头抓回归、招商引资抓回归、培植特色抓回归、政策支持抓回归等办法,完善优惠扶持措施,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2012年,力争全市回归创业投资额在4.5亿元以上。

四是统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城乡教育事业,促进城乡师资力量的合理流动配臵,全面提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重点完成8所标准化中小学、4所标准化幼儿园建设。统筹发展城乡文化事业,完善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施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深入开展文明户、文明村、文明集市和文明广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立完善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妇幼保健等医疗卫生体系,实施九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探索城乡卫生资源整合的有效方式,努力形成“15分钟卫生服务圈”。建立城乡联动的人力资源体系和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城乡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把促进外来务工者融入城镇、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全面实行城乡一元化的户口登记制度。探索户籍管理新模式,推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六)突出春季生产,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13

一要抓好物资调配。针对春耕所需,认真搞好备种、备肥、备苗等物资筹备工作。全面加强种子质量监管。对全市所有杂交水稻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实行登记备案和质量抽检,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

二要抓好技术指导。农口各职能部门要组织广大技术人员,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搞好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新技术、新品种的到户率和到田率。全面加强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指导养殖户搞好春投春放春配春繁。着力抓好春季农业机械的维修保养和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搞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落实各乡镇水稻机插面积。

三要抓好春季植树。全市上下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迅速掀起春季植树造林高潮。突出低产林改造重点,细化工作方案,落实计划面积。除无林地的乡镇外,每个乡镇要拿出一定面积,创办试点。

四要抓好水利建设。按照去年的农田水利建设方案,凡是没有动工的,要迅速开工;已经动工没有收尾的,要抓紧收尾;所有工程都必须在汛期来临之前完工,绝不允许带险入汛、带险渡汛;突出抓好农村末级渠系和小塘堰、小泵站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抗旱能力。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真正把农业农村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做好新形势下的农业农村工作,关键在领导,根本在落实。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十分紧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各部门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健全工作机制,狠抓落实,确保今年“三农”工作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14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凝聚合力上下功夫。各级各部门都要充分认识到,农业基础仍然薄弱,还需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还需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还需加快。我们要切实做到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松劲,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对今年的“三农”工作,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尤其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各涉农部门要主动履行职责,该出台的政策措施要早出台,该批的项目要早批复,该下的资金要早下达,尽快发挥好效应,合力做好“三农”这篇大文章。各级干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努力把握“三农”工作规律,不断提高领导“三农”全市各级组织要切实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落实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大农业投入,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 “三个重点、三个确保”的要求,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采取四个方面的举措,积极支持农业农村工作。一是建立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按照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三个确保”的要求,今年在支农资金的安排上确保有较大幅度增长,重点对板块基地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实行扶持。二是树立“项目兴农”的理念,全市上下要认真研究中央、省、市的投资导向,着手策划包装申报一批涉农项目,挤进上级的计划盘子,争取更多的农业发展项目和资金,缓解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足的问题。三是提高金融行业服务农村的能力。落实好扶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优惠政策,对领办和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龙头企业

15

的社会团体和个人优先提供小额贷款和贴息贷款,切实解决农村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各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变观念,降低门槛,加大对农民群众的信贷扶持力度。

(三)创新工作方法,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深入推进“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加强村党组书记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乡镇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稳步推进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建立健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村务公开和管理民主,重点抓好“难点村”治理。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搞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创建活动,坚持群防群治,维护社会良好秩序,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同志们,加强农业基础,统筹城乡发展,增进农民福祉,是一项神圣的政治任务和历史责任,意义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锐意创新的精神,脚踏实地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克难奋进,锐意进取,扎实做好农业农村的各项工作,为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而努力奋斗!

16

第6篇:在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实施农业创新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众所周知,今年初中央下发了1号文件,对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解决“在农”问题的纲领性文件。为认真贯彻落实好这一文件,县委孙书记和县政府王县长带领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和思考,拿出了贯彻1号文件精神,实施农业创新工程的具体意见,经县委、县政府研究通过,在今天会上正式下发实施。应该说,这个意见高度高、思路新、措施明、目标具体,符合县情,是新形势下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规划、总指挥,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抓好实施。下面,在孙书记报告的基础上,围绕实施农业创新工程,发展农村经济,我再讲四个方面问题: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实施农业创新工程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应当看到,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临新变化问题和新任务,迫切地需要我们以全新的视角认识“三农”问题,以更大的力度实施创新工程。

第一,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昭示我们,实施农业创新工程是必然选择。这些变化在我县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目标从追求数量增长向追求质量和效益转变,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优质率明显提高,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和畜禽、水产吕比重也大幅上升,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发展十分迅速,可以说,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产品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二是农村劳动力就业格局从局限于传统农业向多领域就业转变,目前全县还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从事二产和三产,其中一大批农村劳动力离乡又离土,正在逐步转变为城镇居民、企业工人和工商业经营者,而且这一趋势还将延续较长时期。三是农民增收从单一渠道向多元并举转变,特别是务工收入已经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去年我县农民收入劳工收入占%,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超过%。四是城乡经济开始由二元向一元转变,农生产和城乡发展之间的关联度明显提高,城市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农村的发展也更加需要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五是农民生活水平从解决温饱向基本实现小康转变,人们不再简单地满足于有衣穿、有饭吃、有活干,而且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发展。这五个方面的深刻变化,既为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新气息、新机遇,也带来了不少新课题、新挑战。面对这五个方面的变化,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同步创新我们的思想和理念,切实摒弃过时的旧观念、老思路,住址实施好农业创新工程,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问题催使我们,实施农业创新工程是势在必行。最核心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不快。这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县域经济发展长期各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从农村自身看,主要是“四个不适应”:一是农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水平不高,不适应市场日益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二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不适应农民多渠道扩大就业和啬收入的需要;三是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罩农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高,农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刹于自然条件影响,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从农业农村与县域经济的来看,主要是“三个不协调”,一是农民太多,与三次产业比重不协调;二是城镇化太慢,与工业化进程不协调;三是投入太少,与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协调。解决这些问题,化解这些矛盾,靠什么?靠老思路,不管用;靠老办法,不能用。唯有与进俱进,结合新的实践,充分运用农业创新工程这个抓手,牵动“三农”工作全局,积极新的思路、新的办法和新的举措,才能从根本上清除制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和弊端。

第三,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任务要求我们,实施农业创新工程刻不容缓。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市委进一步提出了提前五年实现全面小康的要求。对我县而言,%么上的人口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的小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我县实际看,虽然近几年来县域经济稳步发展,基本实现了小康,实事求是地说我县的小康水平还不高、不平衡、不全面,而且差距主要在农村,主要体现在农业经济的总量、速度、效益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状况上,在这些方面,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迫切愿望相比,相去甚远,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确实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在这个关键时期,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农业创新工程,就是要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全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使之与县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相同步,与广大农民的期盼相一致,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对此,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高度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实施农业创新工程,推动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明确原则,牢固确立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县委、县政府《关于实施农业创新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这就是“围绕一个核心、形成两个布局、突出三个重点、推进四项工程、实现五个突破”。要使这个思路落实到实处,产生实效,必须坚持四个原则,即面向市尝因地制宜、注重规模、形成特色。

第一,要面向市常在当前农产品买方市场条件下,农业发展的首要目标是农业增效和农产品卖出去,并卖到好价钱。这就要求农业生产必须面向市场,彻底打破“有啥种啥、种啥卖啥”的传统农业经济模式,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什么赚钱就发展什

么,以卖得出、卖得好为硬道理,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业发展新路子。

第二,要因地制宜。我县山丘、洲圩兼而有之,各地农业自然条件不尽相同,因此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则。这方面,在农业创新工程中做了具体部署,明确提出了要重点发展生姜、丹皮、苗木花卉、畜禽养殖和生态旅游等优势产业的“山丘建设区”和企业发展优势粮、棉、油、无公害蔬菜和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等优势产业的“洲圩建设区”。各乡镇要结合本地的特定条件,认真思考和研究,进一步明确下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第三,要注重规模。规模化生产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要有生产规模,大力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胡偿的原则推进土地流转,使土地的大户集中,农民向雇工转变,生产向规模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要有流通规模,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对经营业绩突出、带动农户较多、纳税数额效大的专业流通协会、农民经纪人和远销大户,要予以大力表彰和奖励,促其尽快发展壮大起来。要有市场规模,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专业市场,特别是对有一定基础和气候的市场,要进一步增强、提升档次、扩大规模,提高其转向带动能力。同时,要高度重视农业虚拟市场建设,使其农网的龙头企业和大户延伸,让他们更多地捕捉市场动态和行情,更便捷地组织和出售,从而扩大营销规模和范围。

第四,要形成特色。就要要立足人无我有,在买方市场的大背景下创造卖方市场的小环境,这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从全县看,生姜和凤丹是我们的两大特色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完全有条件发展成为我县农业的重要特色产业。从各乡镇看,也有不少特色农产品,顺安马铃薯、汀洲大豆、兴圩萝卜等等,都是本县本市和周边市场的抢手货。对此,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认真谋划,集中一定的人力、财力、精力,迅速把特色农产品开放,使特色优势尽快地转变为经济优势。特别要按照农业创新工程的要求和部署,切实加大力度,把生姜和凤丹产业做大做强,使之真正成为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品牌形象。

第7篇: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省、市1号文件精神,总结2008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形势,安排部署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

会前,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讨论,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县委对今年的“三农”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明确了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希望同志们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把握形势,进—步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一是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农业总产值达14.59亿元,增长10.48%;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达35.54万吨,增长2.48%;大牲畜存栏20.65万头(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40元,增长15%。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完成马跳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启动了洒坝水库、大木桥水库和滑石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保田、新民两处烟水配套工程,解决灌面1.63万亩;新建水池、水窖4143口,解决了4.7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完成基本农田建设3000亩、配套小水窖建设920口,改造中低产田土4600亩,新增水浇地0.67万亩,改善、恢复灌面1.7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41平方公里;建成沼气池5000口,完成造林面积1.4万亩,林业生态得到有效修复;农村通信发展迅速,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三是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9.3%;杂交玉米、蔬菜、优质马铃薯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烤烟生产稳定。四是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共投入扶贫开发资金4729.1万元,重点实施了52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完成了1800户农村茅草房改造工程;“种草养羊”科技扶贫项目实施顺利,建成人工草场1万亩;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快。全年净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56万人。五是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共投入资金1500万元,对3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实施整村推进;47个省县乡三级试点村建设项目有序开展。六是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减免中小学生书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进一步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52%,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逐步建立和实施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了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初步形成了从制度上抑制返贫的新格局。人口和计生工作成果进一步巩固,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七是农村改革继续深入。积极推进乡镇机构、乡财县管财政体制、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等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行村务公开,实施民主管理,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2008年“三农”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坚定了我们做好2009年“三农”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对农村发展的牵引力减弱,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将从不同层面影响农业农村的发展。

三是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乡发展仍旧是“小城市、大农村”的格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拉大;按照新的扶贫标准,我县贫困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0万人,减贫任务依然繁重。四是我县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较差,择业渠道不宽,就业难度加大,因今年返乡农民工较常年多,就业压力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增收。五是农业生产资料仍高价位运行,农产品市场价格下滑,农资价格上涨,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难度大。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在看到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保持全县经济较快增长有不少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中央越来越重视“三农”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直补,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日益提高,对绿色、安全、生态农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并且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这些将有利于调动各方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三是我县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条件正在不断改善,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将逐年增加,境内企业多,“工业反哺农业”建设有序开展,这些都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四是大量农民工返乡,为充实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人力和技术,也是充实基层组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好机会。总之,危机蕴藏新的发展机遇,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既要保工业、保服务业增长,更要保农业增长,如果农业不发展,必然影响农民增收,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1号文件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和县里的部署上来。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科学谋划农业农村工作,善于在变化中捕捉机遇、在逆境中创造条件、在创新中谋求发展,确保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明确目标,把握重点,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第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省委、市委对今年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省委、市委1号文件精神,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巩固、完善支农惠农政策,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提高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加快工业反哺农业建设步伐,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改变农村面貌,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粮食总产量增长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5%,农业增加值增长6%;肉类总产量增长10%以上,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和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完成4.28万亩造林任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95万人。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着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和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实施好粮食丰产工程、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农业科技示范工程,今年要确保粮食作物播面在149.5万亩以上,产量达到36.25万吨,增长2%以上。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发展农业的基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耕地撂荒,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实施好粮食丰产工程、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强田间管护,提高单产水平和复种指数,充分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实现粮食丰收,确保粮食安全。

第二、推进结构调整,着力抓好“四大”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抓好“大种植、大养殖、大加工、大市场”,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市场经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战略决策。也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的重点,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一是认真抓好“大种植”。要因地制宜,在稳定发展粮食的同时,大力发展马铃薯、蔬菜、林果、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马铃薯产业要在优良品种选定、育种基地建设、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商品率上取得重大突破。今年的种植面积要达到68万亩,加大马铃薯产业的营销网络建设,提高马铃薯的商品率和产值,要加大力度支持*县马铃薯快繁中心建设。今年切实抓好1.5万亩高产栽培示范基地建设。蔬菜产业要以解决红果、城关两城区供应为重点,今年抓好9万亩蔬菜基地建设,新增商品蔬菜基地0.5万亩以上,并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反季节蔬菜、无公害蔬菜。要因地制宜发展烤烟、水果、茶叶、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加快烤烟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加快实施老茶园、低产茶园改造步伐,提高新茶园建设标准,加快形成新的区域性支柱产业。二是认真抓好“大养殖”。我县发展养殖业具有较好的优势和条件,要按照以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为重点,按照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村和养殖小区,重点扶持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提高规模养殖比重。今年计划实现大牲畜存栏22.3万头(匹),增长8%;肉类总产量5万吨,增长10%;实现畜牧业总产值7.78亿元,增长10%,种植牧草1.8万亩。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3%。认真组织实施“种草养羊”科技扶贫项目,加快畜牧商品基地建设,提高加工能力,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继续实施好优质肉牛、肉羊、肉猪、肉禽基地建设项目,认真兑现各种养殖补贴,扩大保险和覆盖面,抓好草畜配套、圈舍改造、品种改良、疫病防治工作。要发展大户养殖的示范带动作用,壮大养殖基地,建立完善养殖大户、养殖基地与农民的利益机制,引导更多农户参与大户养殖,增加收入,得到实惠。三是认真发展“大加工”。积极引导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完善和落实各项扶持措施,提供贷款担保、贴息等服务,培育壮大信友实业、玉祥系列风味食品、裕龙种业、凯迪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鼓励、引导和支持多种经济成分,重点发展粮食、畜产品、马铃薯、辣椒、茶叶、生姜、中药材等精深加工,逐步形成一批经营农产品的龙头企业,使其发展壮大,带动农民致富。四是认真发展“大市场”。积极培育农村市场流通主体,要千方百计提高农副产品的商品率。以建设高效畅通、城乡互动的市场体系为目标,畅通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消除城乡市场分割。要培育一批中小型流通企业、建设一批标准化中小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直销市场,形成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发展一批消费品、农资连锁经营店,推进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搭建工业品下乡进村、农产品出村进城的双向流通平台,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各类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在服务生产、搞活流通、开拓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三、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一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饮用水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工程性缺水和生产生活用水安全问题。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抓好白河沟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小”水利工程、烟水配套工程等项目建设。二要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实行建设用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加大中低产田土改造力度,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通过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石灰改良等措施改良耕地,实现用地养地结合,提高耕地质量。三要加强农村交通建设。加快红威、羊柏、柏火公路等在建工程的建设进度;加大通村公路的建设和改造力度,不断改善县乡道路通行状况,建立和完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机制,切实解决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不断增强交通引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四要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按照建成“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要求,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扩大造林面积,切实抓好红果环城绿化工程的管护,加强新造林的管护、抚育、除草、补植和灌木林地的保护,确保全县森林覆盖率增长1个百分点。同时,认真做好森林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强森林火灾监测预警和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矿区的植被保护、恢复与重建,积极探索建立矿区生态治理的长效机制。五要大力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抓好农村沼气池建设,有条件的乡镇要加强资金配套,积极鼓励支持养殖小区、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池,配套抓好改水、改厨、改圈、改厕工作,逐步改善农村环境。六要加强村寨环境整治。各级各部门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投入资金参与“百村文明”创建活动,力争建成一批布局基本合理、设施基本配套、功能基本齐全、环境较为整洁、村貌总体美化、社会治安良好、民族特色浓郁、融合现代文明的新村寨。七要认真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结合全省危房改造工作,实施好“千户安居”工程,整合各种资源,积极发动群众,组织实施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切实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八要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落实好农机补贴政策,加强农机服务,逐步提高主要作物、重点农时和关键环节的农机作业水平,努力扩大机耕、机播、机收面积,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第四,着力抓好农民培训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一是加强非农务工培训。建立和完善县、乡、村劳务输出组织体系,认真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民工就业培训等各项工程,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全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以劳务工资收入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认真解决境内农民工工资发放、子女入学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二是抓好“绿色证书”培训。立足新农村产业培育,认真开展“绿证”培训工作,提高农民运用农业科技和先进生产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为新农村产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三是抓好农民工培训。因去年金融危机造成返乡农民工较多,要引导回流农民工就近就业。本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优先就近使用当地农民工,引导回流农民工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参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乡镇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组织农民工培训;相关部门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按需择业开展培训。四是认真开展“工业反哺农业”建设。各有关乡镇要按照县委“1+11”系列文件要求,积极开展矿区新农村建设,在建设中要就近使用当地农民工,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的就业指导,激发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家乡的建设来,确保建设成效。

第五,着力抓好民生工作,构建和谐稳定的新农村。解决民生问题是整个社会的重点。要高度关注民生,千方百计解决好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农民的权益。一要解决当前热点难点问题。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每年集中精力办成几件好事、实事,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有很多是因为我们干部作风不实、工作不到位、对群众关心不够造成的。各级干部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要体现在事发之前,提前做好工作,防范于未然。一旦出现群体性事件,要在积极妥善处理、平息后,认真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解决群体性问题,基层是重点,领导是关键。领导干部要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组织干部下访,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营造良好的干群关系。二要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的建设力度,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促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坚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好全省“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县赛区的各项活动,带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三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要巩固“两基”成果,深入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在普遍免除学杂费的基础上,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覆盖面,切实解决农村子女“上不起学”的问题;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建设,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城市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四要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深入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参合率逐年提高。加强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积极防治职业病和地方病,加强妇幼卫生保健,改善农村缺医少药、农民看病难的现状,确保农民有良好的就医环境。五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则退”。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养老保险制度,做好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确保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六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完善扶贫工作机制,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抓好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按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实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的有效街接,使他们尽快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七要加强农村人口计生工作。扎实抓好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加大对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医学需要人工终止妊娠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确保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第六,着力抓好农村改革,增添发展活力。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土地是农民的根本,要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效等权利,确保农民拥有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在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做好外出农户土地流转,防止土地撂荒,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完善新农村建设的机制建设。坚持以政府为引导、农民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机制,加强对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业反哺农业建设的实践探索和总结,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1+11”系列文件,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和谐矿区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建设上取得新的发展;新农村建设中要集中整合资源和资金,重点建设,搞好典型示范示范,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三是深化农村其它改革。推进农村金融改革,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承担支持“三农”发展,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地区性中小银行,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制定完善各项后续配套政策措施,积极推进林木采伐管理,公益林补偿、林权抵押、政策性森林保险等配套改革。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完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三、加强领导,不断提高全县“三农”工作水平

要切实加强党对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领导,努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加强对“三农”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定期研究、经常督查,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向“三农”工作倾斜,确保农业农村工作时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在政策、资金、项目、人力上向“三农”倾斜,在推进工业强县和城镇建设中,要把重点放在拉动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就业,加快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联动发展。各级各部门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该出的措施早出台、该批的项目早批准、该下的资金早下达,真正为农业农村工作服好务。要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确保政策宣传到位、保障投入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真正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三创三强”,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把党组织建设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带领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加强农村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干部。积极认真开展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试点建设。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力度。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切实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加快作风和职能转变。

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要充分尊重农民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通过农村综合改革,转变职能,引导干部从直接干预农业生产转变到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要加大扶持引导力度,通过先行试点、典型示范、政策引导和资金、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和方法,促使农民自觉自愿地走到党委、政府倡导的方向和路子上来。通过各项措施,建立农民长期得实惠、干部经常受教育的机制,切实加强农村干部作风建设,培养和加深对农民群众的感情。要弘扬求真务实之风,精减文件、会议,提高工作效率。领导干部要带头走出机关,深入到条件差、困难大、问题多的地方调研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县直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自觉面向“三农”,强化服务职能,延伸服务层次,做到支农服务的点线不断、网络不断、运转不断、功能不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四)严格目标考核。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目标考核机制,将责任分解到乡镇、部门,明确目标任务、质量标准和完成时限。强化督办检查,要在总结往年考核经验基础上,由县农办牵头,县有关部门配合,完善“三农”考核办法,将2009年“三农”目标任务作为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目标责任考核和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鼓励大胆开展工作,创造工作亮点,实行绩效考核,层层建立责任制,严格兑现奖惩,确保农村整体工作平衡快速推进。2008县委县政府与各部门及乡镇签订的“三农”目标责任书已统一并入2008综合业务目标进行考核,因此不再单独进行考核。

同志们,农村工作事关全局,意义深远。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发展思路,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把各级党委、政府有关“三农”的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不断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8篇: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九届六次全会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发展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再添措施,再鼓干劲,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刚才,王常委代表县委、县政府做了一个很好的农业农村工作报告,总结安排全面、到位,我完全同意。**同志分别宣读了《学习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的安排》、《XX年农业生产建议指标》和《XX年农业产业建设扶持办法》,同时,会议表彰奖励了在农村沼气能源建设、山地苹果建园和服务“三农”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这些对于调动和推进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会儿,刘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XX年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XX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阴雨寡照天气、雨雪冰冻灾害、畜禽市场波动、金融危机影响等),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农业战线各级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积极应对,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农民增收方面。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71元,增幅达到17.1%,高于全省、全市的平均水平。农民收入中以菜、畜产业为主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到53%,工资性收入占23.5%,转移性及其它收入占23.5%,这充分说明农业产业经营为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大棚蔬菜生产方面。“海城模式”示范棚生产经验的成功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广大菜农生产的积极性。去年,全县建成“海城模式”示范棚292棚,单棚最高收入达到26000元,棚均收入15300元,高出全县大棚棚均收入(9300元)6000元,较XX年的大棚棚均收入(7200元)提高8100元。与此同时,我们在蔬菜工厂化育苗、大棚卷帘机推广、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成功经验,这对下一步促进大棚生产效益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是畜禽养殖方面。围绕建设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县目标,我们在种畜禽场、养殖大户的培育和引进上成效显著。下寺湾丰裕种猪场的建成投用,使全县种畜禽繁育场达到7个;彩虹种猪繁育、清泉饲料加工、利源种猪养殖等正在抓紧建设当中;9个高标准养殖小区全部建成投用,生猪和蛋鸡的饲养量均创历史新高,畜牧产业化发展势头方兴未艾。四是山地苹果产业开发方面。经过深入开展山地资源开发调研和组织群众外出参观学习,科学制定了山地苹果产业发展规划,完成了山地苹果建园3251亩,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五是新农村建设方面。我们采取因地制宜、旧村改造、企业共建等建设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符合群众意愿的发展路子。六是退耕还林、生态建设、扶贫开发、防汛抗旱、防雹减灾等方面。我们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特别是全年没有发生森林火灾、洪涝、冰雹等灾害损失,很好地维护了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保证了农业农村工作取得实效。

成绩值得肯定,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蔬菜生产方面,全县大棚生产总量较小,规模化效应不够明显,“海城模式”普及率不高,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难度较大,农民群众的认识水平低,依靠思想重,组织化生产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畜禽养殖方面,种畜禽繁育规模较小,饲料生产配套、产品加工销售等相对滞后,产业链条短,连带作用不强,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差距较大。二是农业产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弱。不论蔬菜生产,还是畜禽养殖,都缺少规模较大的加工型、营销型龙头企业,缺乏带动能力较强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菜畜产品的销售主要靠坐等客商,农产品附加值低,中间多数利润被商贩赚取,农业产业一旦遇到市场波动和冲击,就会滑坡。三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大棚蔬菜工厂化育苗、保温增温、节水滴灌等技术和措施普及面不广,防汛、防雹等设施还不够完善,遇有持续性低温寡照天气和突发性灾害天气,很容易造成农业灾害损失。四是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目前,我县农村青壮年劳力转移、流失严重,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农村“4050”人员,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潜在的、严重的本地劳动力短缺和“断档”问题。五是服务“三农”的社会化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目前,我们从事“三农”服务的各项工作,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和扶持,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很难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各类有偿服务、企业服务、科技承包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能有效地建立和运作起来,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不强。此外,各级政府如何切实转变职能,高效服务“三农”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突出问题。

二、XX年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必须落到实处

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理清思路,抓住重点,统筹推进。一是要始终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二是要紧紧围绕建设农业产业大县、陕北生态第一县、省级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县、陕北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县的目标;三是要深入实施好示范带动、科技带动、龙头带动、品牌带动战略;四是要积极争取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最终目的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按照上述要求,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全力抓好设施蔬菜产业优化升级。今年省政府制订印发了《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其中“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畜牧业收入倍增工程”都和我县的产业建设息息相关,这是我们推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机遇。目前,县农业和蔬菜部门正在向上积极争取“**县设施蔬菜育苗体系建设”项目,意义和作用非常重大。这不仅仅是1000万的项目资金,宝塔区、安塞都是蔬菜大县,但是项目落到**,对于决定**在全市蔬菜大县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对此,我们在设施蔬菜产业方面,重点要抓好五项工作。一是要全力以赴抓好“设施蔬菜育苗体系建设项目”的争取和落实工作。县农业、蔬菜部门要紧盯项目不放,抓早动快,趁热打铁,积极争取省、市业务部门的支持,力争该项目早日在我县落地。农、林、水、牧、扶贫开发包括电力、交通、经发、农机、广电等部门也要从自身工作出发,认真研究和掌握上面的政策措施、投资走向,全力开展项目和资金争取工作。二是要全力抓好“海城模式”示范棚生产经验的推广。各乡镇、各部门都要围绕大棚生产效益的提升,落实“改良棚、新优种、足施肥、勤管理”四项关键措施,积极宣传和推广城关镇安家坪村周万利、道镇甄家湾村郭小军等典型示范户的大棚种植经验,努力实现全县50%的大棚普及“海城模式”的目标。三是要全力抓好蔬菜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工作。新技术主要指大棚卷帘、秸秆生物反应堆等技术;新品种主要指近两年在我县试验、示范成功的一些黄瓜、辣椒、番茄等良种。各乡镇一定要通过优化区域布局,强化科技投入,打响绿色品牌,全面促进效益提升。县农业、蔬菜部门和有关乡镇要重点抓好安家坪、甄家湾两个设施蔬菜生产典型村的“包装、升级”,力争建成全市一流的高标准设施蔬菜生产示范村。四是要着力研究和解决蔬菜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茬”是导致蔬菜病虫害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针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各乡镇和蔬菜部门要从治本措施入手,在采取药物防治措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耕作倒茬的防范办法。县蔬菜局今年要在大棚蔬菜品种和茬口的区域性调整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力争寻求一个解决蔬菜病虫害防治的好办法。五是要继续壮大设施蔬菜生产规模。在巩固提高旧棚生产的基础上,全年200座新建棚必须保质保量,超额完成。六是要着手培育营销加工企业。从培育蔬菜销售经纪人队伍入手,大力培养**本土的销售大户,逐步培育发展后续专营蔬菜企业、加工企业,做大**绿色放心菜品牌,延长蔬菜产业链条,提升蔬菜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工作

一是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大,我们生产的**放心菜、“劳山村牌”土鸡蛋、土蜂蜜、豆腐干等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效益很高,但是土蜂蜜的生产原料得不到充足供应,豆腐干的生产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所以说扩大规模空间很大,也很有必要。这为我们传递了一个非常好的信息,在从中央到地方扩大内需、拉动增长的政策机遇下,我们的机遇大于挑战,优势多于困难,全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我们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和干部一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保持我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是要深入乡村,一线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勤政守岗、敬业创新”的要求,在全县上下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不断深化对新时期、新形势、新问题的认识,凡事多联系实际,多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根据群众的所想、所盼、所需,深化县情认识,进一步调整我们的工作思路,合理研究制定新的支农惠农政策,落实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决策和部署,把群众的“口碑”作为衡量我们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的一个具体标准。这次会后,县农业、林业、水利、蔬菜、畜牧、能源、农技等部门单位的技术力量必须全部下到一线,分片包干,落实责任,全力组织和指导好春耕生产。各包村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县委的安排,及时下到村队,与乡村两级干部共同谋划和实施好全年的包村工作。

三是要强化督查,严格奖罚。农业农村工作头绪多,要落实好每一项工作,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一是要建立专项督查和日常督查相结合的机制。县农业农村工作指挥部的领导,要结合各阶段农业生产实际,亲自带队,亲自参与开展工作督查。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和各业务单位要根据各项工作任务的安排和时限要求,搞好日常督促检查工作,把好的做法、经验以及存在问题向全县公开通报。二是要建立阶段性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机制。今年,要把阶段性考核作为一项硬指标,每一次阶段性考核的结果,都要打分、排名、张榜公示,年终统一纳入综合考核。县考核办和农工部、农业局要制定出台具体的考核办法和意见,便于考核工作的顺利实施。三是要建立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相结合的机制。光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就等于没有落实责任。今年,县上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已基本落实到了乡镇,各乡镇也要逐级细化分解,逐一落实到人、落实到具体事务上。对于涉及乡镇党政第一责任和部门主要领导直接责任的产业开发、安全生产、信访稳定、森林防火、封山禁牧、防汛抗旱等重点工作,必须奖罚分明。工作成效好的,要评优树模,以资奖励;工作落实不力、违反有关规定的,要坚决追究责任,轻者通报批评、考核扣分,重者坚决进行组织处理。

第9篇: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过去一年,是中央及各级政府扶持力度最大的一年,是农业大丰收的一年,也是农民增收幅度最高的一年,更是农口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创业,取得可喜成绩的一年。会上,给大家印了我的讲话稿,在这里,我就不照稿念了,结合着怎么样落实好今年市委提出的各项农业、农村工作任务,讲一些体会性的东西。有这么四点意见:

一、如何评价~年农业农村工作

有这么五点标志性的成绩:

一是非常好的贯彻和落实了国家政策。共减免农业税1485万元,减轻农民负担2600多万元,落实“两补”资金1240万元,农民人均受益154元,市委、市政府真正的为农民、为群众谋取了利益。

二是稳步推进了各项改革。①完成了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机关内设机构由改革前的28个精简为18个,精简35.7%,乡镇事业机构由改革前的49个精简为27个,精简44.9%。乡镇党政机构行政编制由291名精简为262名,乡镇工勤人员事业编制由41名精简为30名,事业性服务中心事业编制由324名精简为199名,分别精简10%、26.8%和38.6%。②完成了乡镇财政管理机制改革。按照“乡财乡用县监管”的要求,成立了乡镇财政管理局,将乡镇财税办29个行政编制上划到财政局,对人、财、物进行统一管理。乡镇财税办、市农业税收征收管理局和财政局乡财股的职能并入市乡镇财政管理局,进一步理顺了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为规范管理提供了可靠保障。③基本完成村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在坚持村级资金权属不变,对村级附加及补助既得财力总量不变,村级财务审批权不变等“三个不变”的基础上,将村干部补贴、办公经费和五保户供养经费由财政供给和管理。按照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规定实行预决算制度。完成了村级债权债务清理工作。争取村级债务化解补贴资金32万元。④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基本结束。将原有的14个中心校合并成11个,学校总数由183所调整为148所,共撤并中小学52所。完成了全市中小学校长及副校长竞聘上岗工作,全市教师竞争上岗工作全面展开。⑤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和集体公益事业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全市共有115个村启动“一事一议”,议成36项,争取省补贴资金123万元。比较好的解决了农村土地纠纷问题。去年全市解决土地纠纷61件,保持了稳定。同时,我们还在一些村进行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试点、涉农收费、价格制度这些方面的配套改革,而且XX市已经被省里批准为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待xx批复。

三是一些传统的富民产业都程度不同的有了新的发展。奶牛存栏量达到1万头、肉牛饲养量11.7万头;棚室菜面积达到320万平方米,露地菜达到6.8万亩,全年出口蔬菜1200万斤;食用菌突破7000万袋(块),拉动农民增收6300万元,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1.85万人,实现收入2.83亿元。

四是龙头企业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成功引进了完达山哈乳公司新上日处理鲜奶30吨的液体奶生产线。投资600万元建设了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的蔬菜交易市场。XX农场乳品厂投入100万元实施“双效”改造,鲜奶日处理能力由30吨提高到60吨。投资580万元开工建设了山产品综合交易市场。这些市场、这些龙头对于拉动经济、对于我们这些农民兄弟搞种植业、养殖业加了一道保险。

五是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服务力度。~年我市预算安排农业方面支出3233万元,同比增长44.3%,同时,在部门预算以外,市政府又挤出100余万元资金,用于农村自来水配套、劳动力转移和输出和秋整地补助以及蔬菜城建设贷款贴息。

更让我们觉得欣慰的是,过去的一年,XX市被评为全省的农村经济工作先进市,全省劳动力转移工作先进市、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市、全省农村人畜饮水工作先进市,牡市级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市和劳动力转移工作先进市。XX、长汀两镇列入全省农村经济百强乡镇。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对过去一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不能估价过高,因为这其中确实有很多客观因素所致。今天我们做的这些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与小康社会的目标,与老百姓致富的迫切愿望相比,还有较大距离。所以我们必须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从农民纯收入构成来看:~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628元,比~年增加了727.4元。727.4元中“一免”占89元,“两补”占64.9元,劳动力转移占202元,种植业占247元,牧业占11元,就是说真正的靠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或者是龙头企业拉动基地的数额并不大。具体有这么四个问题,我借这个机会把他说出来,大家一起来探讨。

一是重点工作突破力度不大。宁安、穆棱他们都引进了两、三个大的龙头,但是我们还没有这样的企业。很多主要基地面积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年我市产业化基地面积减少了约2-3万亩,其中,烤烟面积6100亩,减少了2000亩;黑豆4700亩,减少了500多亩;白瓜籽4.5万,减少了1.5万亩等等。

二是一些领导指导工作方法过于传统。包括我在内,我们引导老百姓致富、引导农村产业的调整方法还是过于传统,行政干预多、要求多,真的碰到问题,没有拿出更多、更好、更管用的办法。另外,非常遗憾的一个地方,我觉得就是这两年,特别温家宝同志当总理之后,对农业、农村有很多倾斜、扶持的政策,但是我们争取到的不多,有一些政策、有些项目、有些资金没有争取来。对形势研究的不够,对机遇也没有抓住。

三是作风不扎实。深入基层少,下去了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不能逐个产业、逐个农户剖析生产经营到底遇到什么问题,有哪些难处,如何解决。深入群众少,靠前指挥少,基层和群众不满意。

四是工作主动性不强。这个指的就是农口各部门,也包括农口的一些领导,不能及时的给领导提出建议、当好参谋,拿不出什么新见解、新点子、新主意。同时,向上争取不够、力度不大,越来越萎缩,~年农口向上争取资金比~年减少250万元。尤其让我们不能原谅自己的是,过去一年农业农村工作暴露出了很多严重的问题。我举七个例子,这七个例子都是去年产业化运作当中出现问题的地方。说责任、做检讨,首先从我这做起,但是这些问题,我必须在这个场合讲出来,叫大家引以为戒,叫大家共同来吸取教训。①黑豆产业出现了拔苗事件。原来全市号称万亩黑豆,而实际上不足5000亩。去年7月份的时候,有几个村的一些老

百姓干脆连黑豆果都不摘了,后来我们几个领导到现场做农民工作,又协调龙头企业,这个危机算过去了,但今年的收购合同还有没签,合同不签,农民心里没有底啊!②泼牛奶事件。初步统计去年全市奶牛养殖户共泼掉牛奶12吨,政府为了维护他们的利益,保持养殖的积极性,市财政拿钱对养殖户进行了补贴。③白萝卜被骗事件,被韩商骗了钱。④万寿菌绝种事件。历史最高时期达到1.2万亩,现在域内只有500亩。龙头企业把机械设备搬到鸡东去了,这里有市场经济的作用,农民什么挣钱干什么,但是不是有因为我们没有跟龙头企业协调好,没有把价格提高造成的原因呢?我想大家跟我的感受一样,就是这么好的产业,苦心经营了这么多年突然没了,也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⑤烤烟面积大幅下降。全市种植烤烟面积6100亩,降到了历史最低点,比历史最高时期减少1.4万亩,结果导致烟农丰年未丰收。⑥食用菌,到了收购季节,没有抱成团,还是各自为战,协会作用没有发挥好,没卖上好价钱。⑦山野菜造假案,央视曝光。前一段时间我们检讨也好,自我批评也好,都是在城市这个范围进行的,其实这是个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农业产业化的牌子一下砸掉了。通过在山市一些大户了解到,山野菜曝光之后,非山野菜类的商品,各个超市也都降价,这个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也不是短期的。我举了七个例子,也不要再说检讨的话了,就是我们大家共同来从这样一些现象当中找原因、找对策,怎么样精心地呵护我们的这些品牌。说句不吉利的话,如果我们再不改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XX的农业产业化可能还会出更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借这个机会说出来,大家一起来思考。

二、关于今年的农业农村形势

好的形势:从宏观上看,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政策金矿。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国家财政开始越来越多地向农村倾斜。将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将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财政收入中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大幅度增加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投入等等。从我们自身看,也有很多有利的因素,这么多年农民自发的一些产业,我们政府引导的一些产业被农民兄弟所认可,这是我们今年乃至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竭动力。

从不利方面看:①去年的政策性增长因素已经变成了分母,不是增量,而是存量,旧的增收的因素基本上都没有了,新的因素急需我们去挖掘。粮食价格下滑,按一般规律,靠粮食价格增收的可能性也不大。目前看,除水稻价格略有提高外(每斤0.84元,去年同期0.78元),粮食价格都低于去年同期,玉米每斤0.42元,去年同期0.5元;大豆每斤1.2元左右,而去年同期是1.5元,最高的达到1.7—1.8元。粮价的增长优势没有了,我们增收的渠道在哪?恐怕就得靠劳务输出,就得靠一些特色的种植业、靠食用菌。②区域内的产业化龙头、也就是竞争的制高点已被周边市县所占据。肉牛有皓月在穆棱、羊和鸡有草原兴发在宁安、流通龙头有中俄果菜批发市场在XXX、农副产品流通有绥阳木耳批发大市场在东宁。我们也在做,我们把完达山乳业引进来了,但还没有投产;山市的山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也没有运行。没有龙头,我们的农民兄弟搞基地就处于被动阶段,能挣多少钱刀把在人家手里抓着。我们也得想办法招商引资上一些自己的龙头。③富民产业农民受益面不多。真的靠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家致富的还是少数。多数还是靠种植业。湖区的二道、三道两个镇,如果这两年不搞食用菌他们有什么?还有几个农业大镇,真正的特色产业参与的面太窄了,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更多的农民都加入到搞特色养殖、种植当中来。④一免两补之后,特别是乡镇机构改革之后,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和组织农村工作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而我们现在的一些基层干部素质还难以适应,加之遇到一事一议、减抵债务、发挥两委会作用这些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课题,带来了新的难度。⑤农口的一些单位,转换机制、转变职能还是太慢,跟不上农业农村快速发展的形势,好多事业站所的事,逐渐地被一些大户和其他社会中介机构所取代,我都为你们的生存担忧!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考虑。如果分配制度不改革、服务方式不转变,不要说搞好服务,就是生存都成问题。

三、抓好重点富民产业

1、肉牛产业。一般来讲,肉牛的市场价格五年一个周期,近一两年正处在低谷,还是要挺住。两个办法,一是稳步抓繁育。这方面我们有基础,但现在看,一头牛一年最多收入1000元,费功夫、压资金、周期长。二是搞育肥。XX人几乎没有搞过,现在我们区域内有了皓月这个龙头,长胜村有十几个大户要搞育肥,镇里、市里包括信用社要扶持一下。他们难在哪呢?就是原来搞繁育的那摊事还没有处理好,欠信用社的贷款就要到期了,只能把搞繁育的牛处理掉,才有钱还贷款,这样他们这几年就基本上等于白忙活了。信用社能不能出台一些特殊政策,这些大户在小区里搞培育,给他们特别的贷款。现在看搞育肥效益比较有保障,购一头700斤的架子牛需要2200元左右,经过3个月的育肥达到1000斤,纯收入在500元左右。肉牛产业绝对不能放下,这是XX绝对具有优势而且有传统的产业。畜牧部门要加大为养殖户的服务力度。要抓好市乡村三级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畜牧“110”服务机构和服务热线,全天24小时为养殖户服务。

2、奶牛产业。奶牛产业发展形势不错,区域内有三个龙头,让农民自愿去选择,政府就是该贷款贷款、该贴息贴息,政府的政策绝对兑现。小区里的养奶牛户包括那些散户,一定要与龙头企业签定合同。因为牛奶的供应也有淡季、旺季,比如夏季存储就很难、运输也很难,只有用合同管他一年四季才行。

3、食用菌产业。在短短四年时间里,我市食用菌种植规模增长了3.5倍,总产量占XXX市地区的15%。一是要发挥协会的作用。没有协会要发挥村两委班子作用,把这些种植大户联合起来,一起采购原料,一起谈判,确保有个比较好的价格。二是要把猴头菌全国的基地搞好。我们已经出台了扶持的优惠政策。

4、黑豆产业。我们先算一笔帐,种植一亩黑豆,埋土、撤土、剪枝要12个工,每个工30元,共需要360元;摘果每斤

需要0.25元;农药、化肥、除草剂等需要90元,每亩成本700元,按每斤果1元钱、亩产1000斤计算,亩纯收入在300元左右。而种植一亩大豆,每斤按1.2元计算,亩纯收入与黑豆持平。这个产业还要增加比较效益。我们某一个镇某一个村黑豆苗都拨完了,这里就不点名了。国家拿了八九百万元搞了山区产业化基地项目,你给搞成这样?那么多农民辛辛苦苦经营了那么多年,我们政府投入了近2000万元,把完达山引进来,上了果汁生产线,结果我们没基地了。我们对谁说得过去啊,对国家、对农民、对龙头企业?所以说我们这些人包括我在内责任大着呢。怎么办,一是必须赶紧把订单签上。二是跟龙头企业协商把价格提高一点。三是加大技术扶持服务力度,指导他们加强田间管理,增加单产,提高品质。四是必要的、有条件的农户,应尽快更新品种。五是必要的时候,给予一定的补贴。因为这个产业的低潮是暂时的,如果我们拿出几十万把这个富民产业保下来,我看值得。另外乡镇领导还是要做好引导和说服工作。

5、有机稻产业。问题还是规模小,主要的客观因素,就是要按照国际标准操作,要认证、要转化,要有三年的转换期。再就是比较效益不高。产量要比普通稻低10%,成本每斤多2角,但是价格才1.1元,而我们普通稻0.84元。怎么办?一要积极与龙头企业协商,提高收购价格。二要引进龙头企业后,可以通过返税的方式给农民补贴,这样把产业做大。

6、蔬菜产业。现在种植的规模、种植水平、市场的影响力,与宁安等地比都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市委、市政府决心非常大,因为这个产业比较效益非常可观。这次出台的优惠政策,给了更多的贴息,更多的贷款,这个产业我们一定要搞好。特别是XX镇、海南乡、柴河镇要把他做好,不展开说了。

7、烤烟产业。烤烟产业是既给农民增收,又给财政增税的产业。正常年份亩平均纯收入1000元左右,亩可实现烟叶特产税210元。这么多年XX对烤烟的政策是非常优惠的,但是去年运行可能有些问题,我们还可以研究,包括不进财政体制的事,只要产业发展没有什么不可以研究的、没有什么困难。但是今年一定要把面积上去,要达到1.5万亩以上,XX镇不能少于1万亩。

8、甜叶菊产业。这个产业发展的还是不错的,收益非常可观。~年全市种植面积为1.1万亩,价格每斤3.5元,亩产量400斤左右,亩纯收入在800元左右。

9、万寿菊产业。企业与农户已签订了2000亩的合同,还是要协调好龙头企业的关系,继续为种植户搞好服务。

10、甜葫芦产业。~年发展到了1200亩。主要集中在长汀镇张明村,由于甜葫芦时令性比较强,从开花到结果仅18天,加之我们当地没有加工企业,农民只能将其分割成条,自然晾晒,时间集中、人员少导致每家种植的面积都不大,只有种2-3亩。现在看,关键还是要把龙头引进来。

11、劳动力输出和转移产业。这个产业我们各级组织都很重视,但确实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兄弟不愿意出去,怕累、怕孤单、怕被别人管束、怕南方热,怕蚊子咬。我们还是要多做思想工作,多宣传。还是走出去,一是挣的多,二是锻炼了孩子。另外政策也好,政府每年都拿出一些资金奖励,我们又成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在韩国、深圳等地建设了劳务输出基地,国家还给培训。各乡镇要高度重视这个产业发展。

四、各级党委、政府、农口各部门要切实改进和提高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要转变观念,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少下指标、少下任务,少行政干预,我们要提供好信息,让农民多一些发展中的选择。我今天讲了好多有引导性的话,我建议大家把我这些话再收一收,你不要向农民说哪个产业都好,要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到不是怕工作怎么样,关键是别给农民造成损失。另外,要提高我们工作层次,让大的加工龙头、大的销售龙头,大的科技推广机构到我们123个村去,来帮助我们,他们进入了我们农业产业经营的层次才能提高。

第二,农口各级干部,必须成为内行。你包扶哪个产业,你就要把哪个产业的技术原理、市场形势、管理要求和法规政策弄明白了。农民就是想从你这得到他不懂的或是他不知道的一些事,你必须得研究明白,包括乡镇、村的领导都要成为内行。

第三,要搞好服务。从市委、市政府到乡镇、到村,到我们各市直部门,都要以服务为最高原则、最大原则。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我们要建设6条全长45.5公里的通村公路。还将新建15个村屯人畜饮水工程,完成35个村屯的管网配套建设。二是大量地、及早地向农民、农户提供信息。要建好信息体系,将产业政策信息、市场信息、同类企业动态以及各地好的经验传授给他们。三是专业协会的作用无论如何要发挥出来。现在看不是很理想,遇到了很多问题,有的协会没有钱,而且有更多的协会的牵头人本身就是大户,他自已忙活自己的。能不能再想点什么办法,比如制定章程规范机制等,另外在农民自愿的情况下可以收取点费用,这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交钱可以获得服务嘛,这些问题要重点研究一下。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上一篇:乡镇禁毒工作汇报下一篇:小学辅优补潜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