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案

2022-04-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陋室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

教学目标

1. 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辨识“之”“焉”的不同用法。 2. 理解作者不慕荣华、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的启示。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陋室不陋”的含义。 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读品结合。

2.学生能以朗读能力的提高带动听、说、写能力的发展,形成自主的阅读能力。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我们发现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这些客观之物就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如松、竹、梅,如高山、名川、清风、明月。一所简陋的房屋也可以寄托作者的志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刘禹锡的传世佳作《陋室铭》。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官至监察御史。他和柳宗元辅佐王叔文执政,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最终招致失败,受到达官权贵的排挤、打击,但始终不屈。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题解: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有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题解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朗读 教师提示: 2听读课文

3生放声自由朗读课文 4名学生朗读 看谁读得好 5.重点词语的读音

四、研读课文,把握文意

1.结合注释,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2 解释词语的意思 3 翻译下列句子

三、赏析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

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为什么这样写?

• 从山水写起,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以不高的山、不深的水比“陋室”,以“仙”、“龙”比“德馨”,暗示陋室不陋。陋室因为主人的“德馨”而“不陋”,从而点明短文主旨。

2第

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 用山水比兴,引出陋室

3、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 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找出相关文字,依次作解释。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室环境—清幽 (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人物—不俗(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生活情趣—高雅(事)

4、作者以陋室比古圣贤的居室用意何在?

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圣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的原因。

5、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引用孔子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 陋室铭 》全篇的旨意是从“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生发而来,作者只引用后一句,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更突出了作者高洁傲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并与开头照应。

六、领悟思想,拓展延伸

1 品读赏析 分析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托物言志就是借某一具体事物来表达某种情操、志向或思想感情 托物---(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言志---(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 贫乐道的情趣。)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巩固练习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

5、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 《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它的显著特点就是文辞蕴藉、语言精辟。采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对偶工整,对比鲜明,互相衬托,虚实相生,引经据典,言志如诗,我们不但感受到作者坦荡乐观、洁身自好的文人情怀,而且品味到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读来如行云流水,文气通达起伏,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 八.作业: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给你的家,你的卧室取个有深意的名字,也学一下刘禹锡,为你的家描上一笔,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第二篇: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

一、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2、了解“铭”的特点,朗读、背诵并默写全文;

3、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高尚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全文。

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常言安居乐业,其实居亦有别。有人住轩敞华屋,楼阁台榭;也有人身居斗方之室,蓬门荜户。人生在世,若得前者,不免令人欣喜;偶遇后者,又将如何自处?今天,让我们一起赏读经典铭文《陋室铭》,品味蕴藏于文字背后的哲理情韵、志士情怀。

二、解题

陋室,简陋的屋子。2、铭,是一种文体。古人作铭,常以身边的物件为题,如鼎、镜、剑、杖等,并把它们刻在器物上。根据器物和写作目的的不同,刻在墓碑上,记述死者生平,以颂美追思,叫“墓志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的,时时提醒,以自警自戒,叫“座右铭”;刻在名山大川和建筑物上,纪功颂美,以劝勉世人,叫“山川风物铭”。不过,它们虽内容不同,形制有异,但语言的特色,却并无二致。不仅文辞简约优美,像本文,尽管只9句81字,但却是铭文中的长篇;而且全文押韵,如诗如词,琅琅上口。请同学们小声朗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找出韵脚词,韵脚词,也即“句末韵母相同或相近的词语”用红笔勾画出来。

三、初读,感受铭的形制特征

1、读准字音

朗读,最起码的要求是读准字音。哪位同学朗读一遍,帮助大家一起来正一下音:

吾(wú)德馨(xīn)苔(tái)痕

鸿儒(rú)调素琴(tiáo)案牍(dú)

2、注意押韵

韵脚词,也即“句末韵母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找出来了吗?哪位同学明确一下:

本文韵脚词:名ing

灵ing

馨in

青ing

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3、读出节奏

一韵到底,让文章回环往复,琅琅上口;韵脚词均在偶数句,又让句子两两呼应,

形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请大家根据这一句式特点,再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朗读节奏,即根据音节或意义进行的有规律停顿。

请一位同学明确一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⑫。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当然,在朗读时,不仅要注意这些,还要根据内容、情感调整语调、语速、重音等。

同桌互读,倾听并纠正。

四、再读,理解铭的基本内容

1、反复地朗读中,想必大家对文章的大意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不过,文言阅读能力的提高,仅仅能说出大意是远远不够的。直译中对词句的准确把握,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预习作业中,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同学们尝试翻译了全文;翻译中,你一定有自己的体会和理解,也许还有疑惑和盲点,现在,小组讨论,完成下面四项任务:

Ø在小组中,朗读自己的译文给同伴听,在相互对照中,取长补短,纠正补充,

完善自己的译文;

Ø在组内寻求帮助,尝试解决你在翻译时遇到的字、词、句理解方面的问题;

Ø仍然未能解决的问题,把它记录下来;

Ø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朗读他完善后的译文;

2、一起来朗读大屏幕上的译文。

也许受到一些教辅资料的启发,也许是有意为之,我们很多同学的译文都像上面的一样,呈现出了这样的特点:押韵!而且上下句字数基本一致,句式整齐,很好地兼顾了原文的特点。

3、但是,正因为要兼顾铭文句式工整和偶句押韵的特点,也就不得不在直译的基础上,兼用意译的方法。这样,一些重点词的用法及意义就被有意或无意地掩盖了、模糊了。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或者说在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哪些重点词语?谁来给大家做重点词的强调?

名,闻名,出名。

则,副词,就。

斯,代词,这。

惟,副词,只。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上。

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金经,指珍贵的佛经。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烦乱;扰乱。

案牍,指官府公文。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云,说。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4、你还有字词句理解方面的问题吗?

五、披文入情,一起走进刘禹锡的心灵世界

1、粗读课文后,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或者:你认为陋室简陋吗?)

明确:何陋之有?

文末,作者借用孔子的话,用反问的语气表达强烈的肯定意味:陋室不陋并板书:陋室不陋

2、“陋室”为什么“不陋”?

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在这8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

明确:德馨并板书在“不陋”之后的括号中。

4、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或者问:文中用哪些句子体现了“德馨”?)

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从哪个字、哪个词、哪个句子读出了“陋室不陋”的意味?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然后明确: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一绿,一青,色彩鲜明,彰显“苔”“草”的色泽,也映衬出陋室环境的幽雅;“上阶”,“入帘”,化静为动,写出“苔”“草”的神态,也将外景引入室内,为下文写室中人、室中事做好了铺垫。

板书景——幽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来的人多吗?不多!但却都是鸿儒,是博学之士,儒雅之士。既然谈笑的、往来的都是些知识渊博的贤友,“陋室”主人的德才之高,自然不言而喻。如果说,前面是借苔痕、草色写陋室环境的幽雅,那么,这两句则借来往之人写陋室的儒雅。

板书人——儒雅

《礼记·中庸》上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小心谨慎地独处,是儒家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方法之一,所以,要看一个人,只要看他独居时干什么,即可如尝鼎一脔,一叶知秋。

那刘禹锡在朋友走后,独处时,又做些什么?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琴棋书画,皆是文人雅事。刘禹锡,可做的,有演奏素琴,阅读佛经;没有的,是嘈杂的扰乱,官府文书的繁冗。一正,一反,正反结合,写出作者身居陋室的雅趣,可见其行事高雅。

板书事——高雅

5、景,幽雅;人,儒雅;事,高雅:此五句不言德馨,但却时时都在渲染德馨;一字未言“不陋”,但在作者笔下,陃室岂止不陋,简直是贝阙珠宫、雕梁画栋啊!这所房子真的如此吗?

先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①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判官,和州策知州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只给了刘禹锡三间小屋,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策知州,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想看看他如何再观白帆。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然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三次搬家,而且越搬越差。刘禹锡想,你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

出于故意刁难的初衷,策知州所给的一间小屋,又怎能不简陋!简直简陋到了极点!然而,即使如此,刘禹锡仍然快乐面对,从容生活,在贫穷的境遇中,乐于坚守自己的信仰。就像我们熟悉的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是那种典型的“安于贫而乐于道”者(孔子语)。所以,陋室不陋,并非真的不陋;或者说,陋室陋在外观、物质,而美在精神、追求。

所以说,开始回答“陋室简陋”的同学,也不完全错,只不过关注点稍微失之偏颇而已。

板书:安贫乐道

7、但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明确:诸葛亮,三国时蜀国丞相,著名政治家;子云,即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他们都是历史上名声显赫的人物,一个在政治上建立奇功,一个在文学上很有造诣。

作者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

比自己,不正是表明想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的愿望吗?他没有隐居,他也并不消极,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板书:远大抱负

8、再读文章开头,是否豁然开朗?

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这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道理。仙之于山、龙之于水既如此,则人之于室亦当如此,是以室虽陋而有德者居之,则不陋矣。作者以类比立论,概括全文主旨,也表现了自己的一番豪情。

板书:类比

9、表明自己的志向,作者却并不直白地表述,而是以“陋室”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样的写法叫做什么?

明确:托物言志

板书:托物言志

小结:

这就是《陋室铭》,文辞简约,意蕴丰厚。它不仅是一个落魄文人郁郁不得志时的自我沉醉、自我安慰,而且是一篇特殊的战斗檄文。官场的险恶、人情的冷暖并没有浇灭刘禹锡心中的战斗之火,他潇潇洒洒地提起笔,对炎凉世态、坎坷仕途作出了最昂扬、最诗意的回答。

房子很狭窄,但是他的心——很开阔。

环境很嘈杂,但是他的心——很宁静。

生活很单调,但是他的心——很饱满。

经历很坎坷,但是他的心——很坚强!

同学们,让我们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怀着对刘禹锡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再次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1、进一步巩固《陋室铭》的背诵和默写;

2、查找刘禹锡的诗,选择最喜欢的一首,抄录下来并背诵;

3、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器物,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仿照《陋室铭》的格式,写一篇铭文表达自己的某种志趣和追求。可参考的题目有:《教室铭》《宿舍铭》《吾家铭》《朋友铭》《学习铭》《旅游铭》等。

第三篇: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朗读课文。 2. 能正确译讲课文。 3. 能背诵并正确默写课文。

学习过程:

一、介绍本课的作者及写作背景引入本课板题。

二、出示目标:

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2.3

实现这个目标,主要靠大家自学完成,比谁学得好。相信大家一定可以顺利达标。(有信心完成目标的学生请举手)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比读准字音。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听录音,给生字注音。 听完后,比谁能正确朗读课文。 读准下列字音:

德馨(xīn)

苔痕( hén )

鸿儒(rú) 案牍(dú)

西蜀(shu)

学生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的顺畅,读出感情,有错即停,其他学生正音,师及时表扬声音响亮,读得正确流利的学生。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比正确译讲。

过渡句:师:大家已经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了,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自学,出示自学指导:

边小声读课文,边结合课下注释和补充注释,练习翻译。如有疑难,可问同学,老师或工具书。四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 

1、在:动词,在于。

2、名:这里用为动词,出名。 

3、灵:灵验,神奇。 

4、斯:指示代词,此,这。 

5、惟:只。

6、劳:劳累,形容词用作使动词,即“使……劳累”的意思。 

7、形:形体,身体。 同学们准备,老师巡视。

师:4分钟时间到,准备好的同学请举手, 出示译讲方法:

每人译讲一句,结合屏幕,先读一句原文,再解释重点字词(画线内容为重点字词),最后翻译句子。(人名、地名、时间不必解释)。

出示课文,学生自由站起来翻译。

出示译文,大家都翻译对了吗?会译的请举手。

师:下面再给大家2分钟时间,请大家回顾课文内容,看是否还有不会的译讲的地方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比背诵课文。 出示自学指导:

请按“背诵提示”一层一层,反复记忆,三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背诵。 出示“背诵提示”:

师:同学们背得非常好,下面我把提示语去掉,大家敢试试吗?抓紧时间2分钟准备,谁背会谁站起来。

师:2分钟时间到,开始检测。 出示背诵提示:

六、当堂训练(满分100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每个4分,共32分)

陋室(

)

铭(

)

德馨(

)(

) ....调素琴(

)

案牍(

)

鸿儒(

)(

) ....

2、翻译下列句子(每个句子8分,共32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云:“何陋只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课文。(共36分,每错一个字扣3分,扣完为止)

第四篇:《陋室铭》教案

一、导入新

1、关于写秋的诗词;

2、走近作者;

3、解题。(2分钟)

2、提出学习目标并齐读。(1分钟)

二、围绕目标,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一,(独立完成)(2分钟)

1、读文,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2、展示朗读

3、扫清字词障碍。

自学指导二(四人小组合作完成))(11分钟)

1、听音频示范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2、四人小组确定本小组的朗读方案,本小组内试读3遍。(分)

3、小组展示(展示--小组评--老师指导示范---小组再读)(6分)

在展示过程中还有老师指导,重点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自学指导三------译

1、自学分钟

2、展示3分钟

自学指导四----翻译全文

读一句,解释重点字词,译一句。

1、自学3分钟

2、展示4分钟

3、学生齐读齐译。3分钟

3、练一练3分钟

三、背诵文。3分钟

第五篇: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

教学目标:

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个? 生:我选择后者,因为……

师: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

2、简介作者、解题,揭示目标。

3、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主要目的是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本文是属于哪一种呢?(称述什么功德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1、学生自由读。(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的老师教学生读书的情景,使学生知道大声朗读是学习古文的方法。要求学生大声朗读)

2、指名读(注意正音、句读)。突出指导学生读好下列读音、句读。

3、范读。(突出古人读书的韵味,但不必做出古人读书的姿态。)

4、齐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能粗译课文。

1、自由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遇到疑难,互相讨论。时间:5分钟。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3、指名粗译课文(告诉学生:中国语言具有含蓄美,许多意思和意境都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所以大家在翻译时,不求十分精确,只求大致理解。)

4、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

四、出示思考题,理解中心、写法。

1、陋室,陋室,陋在何处?(看图画、看课文:不放过任何一个词──咬文嚼字) (空间小、景致少、人来少、摆设少:从图画上看,房子确实很小,一个人坐着弹琴,室内就觉得拥挤,可见其小;文章内所提到的景致,只有‚苔痕‛、‚草色‛,可见其少;自古读书穷人就少,能成为鸿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阶绿‛了,更见来客少;室内陈设历历在目,其‚少‛一目了然。)

2、陋室,陋室,真的陋吗?(思维角度:主人、环境、客人、生活──换角度想 :同样一篇文章,刚才读,读出陋室简陋,现在却要读出不简陋。这不是自相矛盾,这需要换角度想。 ) (讨论板书:人品高尚(德馨)、景色清幽、来人不俗、生活高雅) 片段一

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是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

生:这句话先说由‚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师:(课外拓展)老师这里有一句话,看看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什么地方?

(投影)透过窗户看天空,透过天空看历史,透过历史看人生……

生: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人生‛,它是通过‚窗户‛、‚天空‛、‚历史‛而引出的。……

师:这种由此及彼的表现手法叫做——兴。 投影:赋、比、兴,古诗文常用表现手法。兴,一般用于一首诗的开头,‚以引起所咏之词‛,常含有联想、象征、寄寓、烘托、渲染等意味。 片段二

师:那么,本文还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生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里是写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

生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这里是写陋室主人的情趣…… 生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里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俗……

生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这里作者援引西汉扬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有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片段三

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在头脑中再现一下那陋室的自然环境。(创设情境)那青苔是怎样应了作者的心意,一点一点地慢慢地爬上那斑驳的石阶的?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们聚集在一起,映入竹帘,飘入室内的? 生1:它们从石缝中钻出来,探出她们可爱的小脑袋…… 生2:她们聚集在一起,在主人的窗下起舞…… 生3:我认为这两句的描写绘色绘声。你看‚青‛、‚草色‛状其色,‚谈笑‛状其声。 片段四

师:同学的发言很精彩。请大家想像一下,倘若室内有王叔文、柳完元等人,他们在谈些什么,这些人在一起,又会碰撞出哪些思想的火花?(让学生分别把自己想像成刘禹锡、王叔文、柳宗元等。)

生1:他们个个学识渊博,心忧天下。 生2:柳宗元在吟诗作画。

生3:王叔文在煮酒纷论当今时代英雄。 生4:韩愈在扼腕长叹。

生5:刘禹锡持一杯香茗,侧耳倾听窗外雨打芭蕉的声音…… 生6:柳宗元沉吟:‚‘沉舟侧帆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转身对刘禹锡说:‚梦得,今日有幸拜读,真让我折服,让我感动奋发!‛……

师: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啊!哪里还有什么为那狗皇帝当差去收刮老百姓的民脂民膏的‚劳形‛与痛苦!

片段五

师:再看室内的陈设,文章重点突出了哪些物件?由此你产生怎样的联想?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生1:‚素琴‛、‚金经‛……

生2:由此我想到了主人读书情趣的高雅。

生3:我们要有选择地读书,读名人名著。比如:我最近在读《子夜》……

生4:还有《读者》……

〃文中是怎样描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的?先找出文中原话,再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作者的陋室充满文化气氛,来客全是饱学之士,与主人兴致盎然地谈古论今,可以想见其妙语连珠。意趣横生的场面。客人去后,主人焚香弹琴,或翻阅经书,参悟妙理,可以想见其安逸潇洒之风度。居住在陋室,远离尘嚣纷争,心情平静清畅,不受官场羁绊,免于劳体伤神,落个心静体闲。

3、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联系点:‚铭‛这种文体的特点。)

①(陋室简陋狭小,陈设简单,确实简陋,而斯是陋室,有景可观,安静清幽,有鸿儒谈笑来往,可抚琴读书,无乐音乱耳,无公文劳累身心,因此,作者身在陋室,却不觉陋室之陋。 ②联系‚铭‛这种文体,一是警戒自己,二是称述功德,。 (启发:抓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等句子,体会作者不愿追逐名利,光宗耀祖,扬名立万;不愿高官厚禄,安贫乐道的思想境界。)

中心意思:这篇铭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板书: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

③小结写法: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4、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五、集体背诵。

六、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称颂的是:人品(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是高尚的。 批评的是:逃避世俗,脱离劳动人民,缺少为国为民的奉献精深。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抵制腐败,不能培养自己的意志(----周恩来在人群嘈杂的闹市区读书)这种人在现代生活中,简直不能生存。

小结: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这而从制,岂不善而改之。因此,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七、作业。 课外练笔。 文章美不美,托物言志的写法妙不妙?仿《陋室铭》的文体,练习写一篇《 铭》的文章,可写文言文,也可用现代文。还可以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阅读古文的看法和体会等。

八、板书设计:

人品高尚 托物 陋室 景色清幽 不陋 来人不俗 生活高雅

言志 德馨: 不慕荣利 不求闻达 安贫乐道

《陋室铭》助学方案

背景介绍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被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字词助译

山不在高:在,动词,在于。 苔痕上阶绿:上,动词,这里是长到、蔓到的意思。 谈笑有鸿儒:鸿,通‚洪‛,大。可以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是弹奏的意思。 无丝竹之乱耳: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庐:简陋的房屋。 无案牍之劳形:劳,劳累,形容词用作动词,即‚使……劳累‛的意思。 亭:形状像亭子的小房子。 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 莲 说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

2、理解借物喻人 3了解对比烘托

4、背诵本篇文言 重点难点

理解借物喻人 了解对比烘托

课堂导入:教师先出示鲁迅先生七律《莲蓬人》中的四句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并解释大致意思,然后顺势启发:濂溪先生是谁?莲蓬人为什么要向他表白自己的心志呢?从而导入新课。

一、 课堂结构(四大板块)

第一板块:点读课文,说字词句段意思(10分钟)

1、 要求学生‚点‛着课文课文注解,逐字逐句地读课文,读通课文,读懂意思。

2、 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讨论,共同翻译字词句 第二板块:诵读课文,说句式语言特点(10分钟)

1、 学生听课文录音,要求重点听语音语气语调。

2、 学生对照课文录音,自由诵读课文两遍。

3、 教师要求学生说句式语言特点。学生说的内容可能有以下几点: 句式多样,或骈句。或散句;或长句,或短句;或排比句,或独词句。

②语气多变。或陈述,或疑问,或感叹。

③节奏和谐。‚蕃、丹、染、焉‛,‚直、枝、植‛等韵脚交错分布,出落有致。④表达方式多样。百字短文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一个‚爱‛字连缀全文,文笔简练,情感丰富。

第三板块:品读课文,说课文运用手法(15分钟)

(一)说借物喻人手法。

1、 教师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莲花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不可亵玩焉。)

2、 教师要求学生说说这些句子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赞美莲的?

学生可能说品质、形态、仪表等方面。教师随机点拨:这些语句对莲花作了生动逼真,尽善尽美的描绘,揭示了莲纯洁、高尚、正直、刚强、清濂、庄重的特点,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莲花的倾慕之情。

3、 教师启发:联系下段中的‚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两句,你们觉得作者仅仅只是在描写莲,赞美莲吗?当然不是,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这七个分句句句写花,又句句写人,这种手法叫借物喻人。

4、 教师要求学生用‚‘───────’一句比喻君子的──────‛句式具体说说借物喻人的用法。参考说法:‚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为世俗所污;‚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在优越的环境中不媚于世;‚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性格正直,纯正无邪;‚香远益清‛比喻君子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亭亭净植‛一句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坚守节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句比喻君子端庄严肃,被人敬仰。

(二)说对比烘托手法。

1、 教师提示: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2、 学生读课文中有关菊花、牡丹的句子后说用意:①开头以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 引出‚予独爱莲‛的主旨。②作者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莲的高洁。③结尾由三种花写到三种人:爱菊者少,爱莲者更少,而爱牡丹者很多。以此感叹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很多。

3、 教师小结:文章通篇以菊花为旁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守身如玉的生活态度。

第四板块:背读课文,说背诵文言技巧(5分钟)

让二至三名优秀学生当堂背诵,然后结合本篇课文,说说背诵文言文的技巧。学生可能说:根据语气语调背;根据表达方式背;根据音韵节律背;根据邻头字句背等等。只要方法可行,教师就给予充分肯定,以总结背诵文言文的经验方法。

第六篇:陋室铭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科 《陋室铭》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掌握相关的文言字词,朗读、翻译并背诵课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感知文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疏通文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

1、熟读成诵。

2、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 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熟读课文,识记字词;根据课文内容,构思文章意境。

一、导入:

二、 解题

铭,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炼,有韵脚,读来铿锵有力。铭的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本文虽有81字,却是铭辞中的长者。

三、 作者作品介绍

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贞元九年中进士,官授监察御史。他热心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四、 整体感知

1、 课件展示删除标点符号的课文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停顿,朗读课文。这一步骤,调动学生思维,初步理解课文。

2、 字词读音:德馨(xīn)

鸿(hóng)儒

案牍(dú)

西蜀(shǔ)

苔(tái)痕

3、 对照课文标点,学生再次朗读课文。

4、 课件展示相关实词,检查预习情况: 有仙则名:著名

.有龙则灵:灵异

.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只是;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帘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有学问的人 ..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5、 在理解实词的基础上,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6、 再读课文,根据课文,思考问题:

全文是围绕哪一句展开的?也就是说,哪一句是课文的中心句、主旨、论点? 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前文引出主旨,后文是对主旨的阐述。

五、 研讨品读

课件显示问题,学生思考,并写在随堂练习本上: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如何引出课文主旨的? 明确: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道理,作者是通过山水的“有仙则名”“有龙则灵”起兴,类比立论,以山水引出陋室,“陋室”有贤者居之则不陋。

2、后文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从三个方面写了“陋室”,分别是哪三个方面? 明确:作者写了陋室的三个方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之清幽宁静,不染浮华;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生活情趣之高雅: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室主超凡脱俗。

3、作者在课文最后引用了“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什么目的?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引用孔子的原话:“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上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已经包含“君子居之”之意,再一次证明,自居之陋室不陋,从而表明自己超凡脱俗的胸襟,同时又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显得意蕴含蓄,发人深思。

六、 托物言志,明确主题

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作者的心情,感受作者的抱负和情操。

主题明确:借陋室以言志,表达自己不贪恋富贵荣华,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七、 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八、 作业布置:

1、 翻译全文,并正确默写。

2、 预习《爱莲说》:

(1)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课文重点字词; (2) 作者借“莲”这一物,言了什么“志”?

上一篇:煤矿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论文答辩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