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教案幼儿园教案

2022-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冬天教案幼儿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冬天教案幼儿园教案

如何编写系统的幼儿科学活动设计教案

摘 要: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我们应以科学素质早期培养为宗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因此,教师要在使用幼教教材时,强调系统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导入、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并善于捕捉幼儿科学教育的契机。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更系统、更有效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关键词:幼儿科学活动;设计教案;教学内容;教学导入;教学设计

多样的幼儿教师指导图书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正确剖析适宜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教师指导教材,能够在理论上丰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教师指导行为研究,在实践上为幼儿园教师更加有效地指导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提供借鉴。在参与河北省重点课题《系统性玩教具对幼儿科学素养和能力培养的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蒙诺幼儿科学探究乐园·教师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从理论和实践上展开了系统的研究。

幼教指导教材既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关键点,也是教学活动的难点,无论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还是幼儿的发展,幼教教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本解读的方法从“幼儿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合理性”、“幼儿教师导入设计的科学性”、“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步骤安排的有序性”几个方面来研究《手册》的实用价值。

一、幼儿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合理性

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的载体,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及教育结果。在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存在内容涵盖过多,缺乏重点;强调预成性,忽视生成性等问题。因此,教师应注意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范围,注意内容选择的科学性与启蒙性、可接受性与趣味性;注意预成性和生成性的结合。

(一)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重要性分析

教育内容反映教育价值观:在过去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我国幼儿园课程体系中并没有以“科学教育”为名称的课程存在,只有“常识课”涉及部分科学知识。这种情况正是当时教育价值观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表现。这种教育价值观导致幼儿园课程体系沿袭了小学课程模式,课程教学(特别是知识类课程)的目的是要让幼儿学习科学知识,而科学体系的复杂程度又是幼儿所无法企及的,所以,只有在常识课中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的内容让幼儿理解。

当代学前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开始转向帮助幼儿建构自身的认知体系,教学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追求科学知识的数量,而是要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鼓励幼儿主动求知,培养其基本的科学素养。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取向因而有了巨大转变: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并不是某个教师或幼儿园随意选择的结果,而是在某种教育价值观变革中发生的整体变化。因此,教育内容是教育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二)《手册》内容的合理性分析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是教师指导行为的先导,《手册》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从大世界入手,带领幼儿由自然界的动植物以及自然现象,逐渐走近自身,从探索世界的神奇到探索自身的奥秘,从观察能力逐步提升到动手能力,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内容简单易学,符合幼儿的兴趣点和接受过程,避免了传统幼儿教育过分追求内容的繁复、新颖与有趣,而忽视了内容选择的依据及对教育对象的研究。

幼儿生活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科学内容遍布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中也充满可供探索和学习的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感兴趣、想探索的内容都适合选作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尤其是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应注意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引导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选择幼儿可以理解的内容,将难以理解的科学知识融入科学现象的探究之中;选择幼儿可以直接探索的内容,让幼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学科学。《手册》将日常生活中的内容加以趣味性编排,并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演示,能够使幼儿在看似平常而又普通的日常事物中产生有益学习。

科学性和启蒙性是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科学性是指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符合科学原理,不违背科学事实,《手册》中所选内容都有科学的依据,对幼儿能够起到正确引导作用;启蒙性是指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是粗浅的而不是系统的知识,不能超越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手册》特别注意从外界和自身两方面让幼儿从世界中了解自己,又让自己认识世界。科学性和启蒙性都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提出来的,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龄班的特点是不同的,每一个年龄段科学探究的程度值得考虑,《手册》分为三级,由浅入深,由观察到动手,循序渐进,让幼儿从自然的接受过程中得到教育。《手册》强调不一定非要给幼儿一个所谓正确的结论,而是应更多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孩子从中尝试解决问题,同时体验发现的快乐,重在科学探究,重在科学启蒙。

二、幼儿教师导入设计的科学性

美纽斯认为:“开头虽显得无关紧要,但是却具有巨大的亲力量。”在15~20分钟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开头几分钟尤为重要。对于幼儿而言,导入环节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为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可能,可以说导入环节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石。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幼儿园教师由于缺乏对导入环节功能的认识,固守旧的教学思维定势,急于求成地加快教学进程等原因导致了幼儿园教学活动导入环节问题丛生。

幼儿园小班教学活动教学导入时所使用的常用方法有:日常话题导入法、直接导入法、衔接导入法、材料导入法、演示导入法、故事导入法、音乐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问题导入法、幽默导入法、猜谜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情景导入法、表演导入法等。但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悬念导入和衔接导入两种导入方法的使用频率几乎占所有导入方法的一半,而其他13种导入方法却使用得很少,尤其是演示导入法、表演导入法这两种方法没有被使用到,而情境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这些本该常用的方法却用得很少。

《手册》中,将各种导入方法清晰地介绍给各位幼儿教师,甚至直接将导入内容作介绍,每个课程都设计两种导入方式供教师选择。例如一级的第一课《快乐的水娃娃》中采用了两种导入的方式,一是谜语导入:“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好不好?老师念谜语,大家猜一下谜底是什么。‘不洗倒干净,洗了不干净。不洗有人喝,洗了没人喝’(教师可边说边通过模仿水流动力的动作来表示,引导幼儿思考并猜出谜底是水。)”。二是采用单元动画导入:“教师:(播放动画)小朋友们,你们渴了要干嘛呢?你们都在哪里见过谁呢?仔细想一想?(组织幼儿讨论,引导幼儿积极发言。)”

《手册》中有意引导教师使用多种导入方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导入环节组织策略的选择与恰当的使用是教师专业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幼儿园教师创造性地将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及个人风格等因素与具体教育情境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根据教育活动内容的不同,导入时使用的组织策略就可能会不同。

导入环节是幼儿园小班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许有人认为,幼儿园教学活动导入环节就那么短的时间有什么可研究的,但笔者却并不这么想,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由于他们是以无意注意占主导,自我控制能力又不强,教学活动导入环节就成为幼儿园教师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一项重要的武器。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使幼儿从教学活动伊始就积极地参与到其中。那么,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从一开始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更加有效地学习。而《手册》正是利用了幼儿心理特点,从导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从而达到幼儿教学的科学性。

《手册》以幼儿园课堂的导入环节为重点,从实践环节对幼儿园教学活动导入环节的具体功能进行阐述,为进一步探究幼儿园不同年级类型导入环节的组织策略提供了一些有益参考。

三、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步骤安排的有序性

(一)遵循幼儿课程内容组织原则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有顺序性、连续性、整合性。所以,安排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时,必须遵循以上三个原则,以符合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出发点,达到的思维水平和加以努力能达到的思维水平之间的差距。

(二)把握非正规活动契机,进一步延伸正规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为一次有限的集体教学时间,是难以照顾到孩子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的千差万别的。”教师也要立足于幼儿日常生活,把握好科学教育的契机,挖掘幼儿内在潜力资源,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已知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正规活动开展前或结束后,适当安排非正规活动作为正规活动的延伸,采用个别、小组、自由结伴、集体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思考、动手做实验等,给幼儿以充分的时间,强调幼儿积极参与操作,转变教师组织者、传授者的角色。

如《手册》二级第八课《热空气向上升》中导入方法选择已有经验导入,引导学生把一个塑料袋充满空气,并松开手引导学生发现松开手后塑料袋落下去。就此已有经验,教师马上组织学生动手活动,用吹风机吹满冷热空气,引导学生发现冷热空气充满塑料袋的不同效果,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温度对气球的影响。幼儿的发现和探索能力也启发了教师,因此,教师正好反过来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从而活跃了幼儿的思维,使幼儿能发挥较大的积极性,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普遍提高。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并遵循了幼儿科学教育的客观规律,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三)关注幼儿兴趣,抓住偶发性活动时机

偶发性活动是针对偶然发生的事进行科学教育。如,幼儿都喜欢的玩具易坏,遇到这种情况,以往教师就把它扔了,而现在教师会耐心地关注幼儿的兴趣,抓住教育时机,启发幼儿想办法自己修理,看能提出几种修理方案,并让幼儿尝试实施自己设计的修理方案,或拆卸一些带有机器的玩具,并使它发出声响,改变形状,这样就将以往的消极教育行为转化为积极的教育行为。

又如,夏天雨过天晴,有时小朋友会高兴叫起来“快看,天上有座彩色的桥。”按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课”才是学习的时间,以前教师会忽略幼儿偶发事件中提出的问题和想法,现在教师能及时抓住偶发性活动的契机,不嫌麻烦,立足幼儿日常生活,重视随机引导,及时果断地处理偶发事件,告诉小朋友“那不是桥,是彩虹。因为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组成,太阳光照到这些水雾里,小水滴会把太阳的七种颜色折射出来。下雨后,空气中有无数细小的水滴,太阳光照到这些小水滴上,就出现了彩虹。”并且当场做实验,使幼儿能越来越多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幼儿潜力很大,把握时机,“教”得适时,比课堂上言语教授效果好得多。

无论是正规科学活动,还是非正规科学活动或者偶发性科学活动,三者的教育目的是共同的,教师的指导平衡点都是要落到幼儿身上,都是为了幼儿科学素质的培养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但三者又有区别,三者中正规科学活动的可控性较强,开放性较弱,而非正规科学活动及偶发性科学活动的开放性较强,可控性相对较弱。可控性和开放性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结合。

我们应“从幼儿的发展规律中了解‘怎么学’,在引导幼儿的发展中把握‘教’。”什么时候教师介入是指导?什么时候介入是干扰?这都需要教师学会把握一个度,在深入开展幼儿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矛盾。

这点正是笔者认为《手册》中应该完善之处,应多设定几种儿童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计划多种教学模式,更好地做到让学生自然而非刻意获得知识。

总之,幼儿园中的科学教育活动是以幼儿为中心开展活动,要求为幼儿提供可变化的情形以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在应用教材探索的同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幼儿对事物进行细致耐心的观察。对未来情况作出预见,帮助幼儿验证预见,并提出问题彼此交流。同时还应让幼儿回过头来反复比较、思考、研究他们已经完成的活动。

在参与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充分地意识到一份系统优质的科学教案会给教师和幼儿带来极大的帮助,正是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幼儿加深了科学活动的体验,奠定了未来一代人的科学素养的基础,是培养新时代科学家和技术人才的有力保障。

作者:刘丽娜 杨杰

第2篇:欧美两种课程模式与我国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案书写要素的提出

摘 要:本文在借鉴欧美学科与语言融合教学和保护性教学两种课程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案书写应具备的五大要素。期望通过此研究,使幼儿园英语浸入式实验教师能够在备课时就开始思考英语浸入式教学中融合学科内容和语言教学之核心特点,并真正将此特点落实在教学中,提高备课水平及授课技巧。

关键词:幼儿园英语浸入式 教案书写要素 学科与语言融合教学 保护性教学

英语浸入式教学是一种崭新的外语教学模式,它与传统或其他外语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学科教学内容与英语语言教学的有机融合(convergence),使学科教学与英语教学有效整合(integration)在一起进行[1],达到英语学习的最佳效果。

中国广东地区有两所英语浸入式实验幼儿园。A园是公立幼儿园,实验教师全部是本土培养的英语教师(native Chinese);B园是私立幼儿园,实验教师全部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International teachers)。笔者从2005年起为这两所幼儿园的实验教师提供教师培训和教学指导。经过6年实践,实验教师的英语浸入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及评课等方面提高很快,在教学中有许多大胆的创意和创新尝试。但是两所幼儿园的实验教师都不同程度存在教案书写不规范、教学设计所覆盖的内容不能体现出浸入式教学“学科教学与语言教学的融合性”特点、学科目标与语言目标没有分别列出,还有,教学目标用词笼统、活动目的不清晰、没有评估方式,无法确定学生是否掌握所学内容等问题。

正如Harmer所指出:教案“不仅是对将要进行的教学进行规划,也是课堂已进行教学行为的记录”[2]。如果教案没有体现浸入式教学的特点,可想而知在教学实施中实验教师落实该特点的力度。即使在教学实施中有显示该特点,至少说明实验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出于无意识,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上述现象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就是根据我国浸入式教学研究的发展情况,最好确定出既符合英语浸入式课程特点又符合我国英语浸入式教学实践的教案书写要素。如果实验教师能够在符合英语浸入式教学理念的教案要素指导下进行备课及教案书写,那么在课堂实践中就会凸显“学科知识教学与语言教学”融合的特色,在实践中涉及相关教学策略,使教学实验更趋于科学、有效。

为此,笔者查阅了我国关于英语浸入式教学的文献,发现极少涉及教案书写要素方面的内容,仅在强海燕和赵琳教授主编的《中外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研究》一书中曾提及“怎样才算一节好的英语浸入式实验课”,但也没有涉及教案书写要素。那么,我国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案书写应该涉及哪些要素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欧美等国学校也有学科内容和语言内容相融合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探索,并总结出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以下简称CLIL)[3]和SI(Sheltered Instruction,以下简称SI)等课程模式。CLIL课程模式有很多种,其中在幼儿园阶段最典型的模式即“浸入式”[3]。它在国外浸入式实验中被使用并被证明取得成功。

CLIL课程模式通过4C框架将学科内容与语言进行融合,它代表学科(Content)、交际(communication)、认知(cognition)及文化(culture)[3]。学科教学的重点在于学习者的认知发展,那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成了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语言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语言交际能力。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包括三种类型:language of learning, language for learning 和language through learning。第一种指围绕学科主題及基本概念所确定的语言教学目标;第二种指功能性“鹰架”语言(scaffolding language),如学习者为了使用目标语言进行讨论、提问、比较时所需要的功能性语言。鹰架语言促进了学科内容学习相关联的语域(speech acts)的发展,对学习任务的有效进行非常关键。鹰架语言需要教师备课时予以充分考虑。而以母语进行的学科内容学习则无需考虑这一点。第三种语言指教师在课堂上捕捉到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产生的随机语言。根据这个定义,随机语言通常是不能提前预测的[3]。但是学习者一旦有了表达想法的需要,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时机进行输入,促进学习者语言学习的发展。文化是CLIL课程设计要考虑的最后一个因素,也被称为“被遗忘的C(forgotten C)”[3]。根据4C框架,CLIL的教案包含的要素有:学科、认知、交际、文化、评估标准[3]。

SI课程模式指的是保护性教学(Shelter

ed Instruction,以下简称SI)。它是母语为英语的国家(尤其是美国)针对越来越多的外国移民所进行的英语教学课程。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或完全不懂英语(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或英语水平 (Limited English Proficiency)极其有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兼顾这种多样性,在教授学科内容的同时,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以保证所有学习者在学业上的成功[4]。研究表明,这种课程模式可以提高学习者在学科内容理解、认读及写作等方面的能力[4]。加拿大在80年代进行的法语晚晚期浸入式(大学阶段)教学实验所采取的便是“保护性专业课教学”课程[5]。根据SI课程模式,教师教学需要涵盖八个方面涉及的30个特点[4],包括备课、背景知识建立、可理解性输入、教学策略、互动模式、练习及运用、上课、复习及评估等。虽然其教案书写格式多样,但主要涉及六大要素:(1)学科内容目标和语言目标分别列出;(2)核心词汇;(3)教材;(4)建立背景知识;(5)有意义的学生活动;(6)复习和评估。

从上述内容可见,这两种课程模式对我国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学的教案书写要素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有效整合CLIL和SI课程理论及教学策略,再结合我国幼儿园英语“浸入式”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案书写可以包括学科领域(或主题)、学科内容目标和语言目标、可理解性输入教学策略、有意义的活动和看得见的评估等五大要素。

1 学科领域(或主题)——What (subject/domain)do I teach in English

学科领域(或主题)是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师在书写教案时首先考虑的问题。在这两所实验园中,A园实行单科教学,包括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等五大领域,B园则实行学科领域整合的主题教学。无论是哪一种课程框架,都需要教师在授课前确定所授内容是属于哪个学科领域或主题。学科领域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但我搜集到的两所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案,都没有明确写出学科领域(或主题)。这样即使在课堂上实验教师努力用英文进行各种学科领域教学,大都随意性很强。我们需要在备课的环节上把这种潜在意识变为显性意识,使教学内容更明确的出现在教案里。

在CBI和SI的课程模式中并没有提出此要求,这是因为欧美教师在学科领域上不需要进行选择,而是自己任教什么学科就教什么学科。而在中国进行的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案却需要明确这一点,因为大部分浸入式教师是英语语言教师。根据传统外语教学的观点,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任务就是教授语言知识,即:我要教什么英语单词(句子或语法)。而浸入式教师在备课开始时就需要明确一个问题:“我这节课要用英语教哪个学科(领域或主题)?”笔者从实验教师的教案中可以清晰的看出,通过英语教授学科领域知识的理念并未在每位实验教师备课过程中内化及体现,所以希望该要素的确定让实验教师更加明确英语浸入式课程特点并随之设计相应课程。

2 学科学习目标及語言学习目标——what will my students be able to do after the lesson

在CBI和SI的课程中均要求学科学习目标和语言学习目标要分别列出,在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案中尤其需要包括该要素。因为浸入式中“语言教学与认知教学并行[6]”的教学原则决定了这一点。学科目标确保幼儿认知发展,语言目标确保幼儿英语语言的发展。我采用“学习目标”而非“教学目标”,主要是鼓励教师在备课时思考:“学生会学到什么内容(What will my students learn)”,或“学生学完后会做什么(What will my students be able to do)”,而不是:“我要教什么(what I will teach)”。

实验教师之所以要分别列出这两个学习目标是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以确保实验教师促进学习者在认知水平和语言这两个方面的共同发展,而非仅仅是语言。同时,在确定语言目标的时候,教师不仅要考虑围绕学科主题及基本概念所涉及的语音目标(language of learning),同时也要考虑确定功能性“鹰架”语言(scaffolding language)目标,可以促使小朋友利用这些语音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这一点和传统的学习目标有区别。

3 可理解性输入教学策略(strategi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How do I make sure the kids understand what I do and say in class

如果说,第一、第二要素解决了教师要教什么的问题(what),那么,可理解性输入教学策略则是教师达到教学目标的途径(how)。这是我国浸入式实验教师的短板,也是CBI和SI课程模式中最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内容。

Krashen[7]指出可理解性输入教学策略包括:提供语境线索(创设情景);提供非语言线索(手势,表情),平衡所知语言与未知语言的关系,语言调整(语调,重复,讲话清晰,放慢语速等),利用学习者已有的学科知识和经验等。对于幼儿学习者来说,教师要充分利用学习者已有的学科知识和经验(prior knowledge),使背景知识与新授内容有联系。

而这两所幼儿园的实验教师的可理解性输入教学策略就显得单一。大部分教师通常选择图片,卡片来介绍实物,但是遇到抽象的词或概念则显得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在没有母语(中文)的帮助下,快速让小朋友明白所讲的内容。此外,教师普遍有这样的看法:幼儿英文水平极其有限,英文还在学习,怎么还可能用英文来完成学科内容的学习呢?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利用有效的可理解性输入教学策略,教师可以让小朋友理解所讲的任何学科内容。笔者曾经在实验园听过一堂科学课,教师就通过自己设计制作的教具、自己画的画、图表及示范等途径,让小朋友触摸,观察及实验明白了“无论吹泡泡的工具是什么形状,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这个科学现象。整堂课用英文,可以看出小朋友完全明白所教授内容,在教师的带领下,不仅学了英语,同时也训练了小朋友猜测和验证的认知能力。通过可理解性输入教学策略,精心设计输出语言,教师只需简化语言目标而无需降低学科认知的难度。这一点正是英语浸入式的实验教师要攻克的教学技巧难题。通过这一要素的设定,提高教师对可理解性输入重要性的意识,积极探究实验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最终提高英语浸入式的教学水平。

4 有意义的活动—— Can the kids learn and have fun in the designed activities

活动的重要性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毋庸置疑。教师通过各种可理解性输入途径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能够理解新授内容之后,随后主要通过有趣的游戏及以玩为主的活动来进行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以,我认为活动一定要有目的,不能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根据幼儿特征,设计的活动最好有趣及互动。同时,教师要考虑四个因素:活动内容,目的,步骤,互动方式。活动内容有时以学科知识为重,有时以语言知识为重。目的则分为巩固知识,确认理解或评估;在讲解步骤的环节教师要特别简化语言,多用可理解性输入策略,以确保幼儿理解活动流程;通过互动方式的记录,提醒教师采用多种课堂互动方式,互动方式有教师对全班(T-W),教师对个人(T-I),两人一组(P)和多人小组(G)。如果教师每节课或每个活动的互动方式只有一种,通过看记录,教师就可以自我反思,意识到课堂互动方式更加多样。所以,这一要素在教案书写中不可或缺。

5 可以观察得到的评估(observable assessment)—— How do I know that the kids have learned

评估也是教案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幼儿来说,无论是教授学科内容或是语言,教师都无法通过试卷来进行评估。评估方式的特点应该是“可以观察得到”,教师利用提问、活动或任务设计等途径了解小朋友的理解和反应,以确保达到教学目标。评估方式可以分为教师观察和搜集学生作品两个方面。教师观察内容包括活动进展是否顺利,幼儿是否能完成任务(认知及语言任务),幼儿行为及幼儿反应。教师观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课后可以把学生所做的各种活动材料收集,建立学生学习档案,也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另一种方式。

评估要素在教案书写中是留白的,要等到教师上课之后再书写,也可以看作是教师的课后反思。在收集的教案中,实验教师极少涉及评估这一要素,这说明教师在备课中很少思考“怎么才能看出幼儿已学到了所教授的内容”这个问題。通过这个要素的书写,可以促进实验教师备课时要考虑教学的效果及课后反思。

笔者认为上述五点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案书写要素,符合我国英语浸入式在幼儿园这个特定阶段的特点,具备可操作性。该教案书写要素并未把CLIL课程模式中的文化作为一个单独的要素列出,原因是在幼儿园阶段,文化的概念无需明确提出,而是融入到课程的主题或领域中涉及。另外,在SI课程教案书写中有提到教材要素,而在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案中则无需列出。原因是我国幼儿园阶段不属于义务教育,并没有规定的统一的教材。目前大部分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师原意整合不同的教材或教学资源进行备课,所以在教案中无需也无法列出所使用的教材情况。

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案书写要素的提出是笔者数年来对实验幼儿园浸入式观察、研究和思考的结果,目前已在两所实验幼儿园中的部分实验教师中尝试。当然,限于笔者的水平,这里只是初步提出了一个粗略的框架,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亦有待于各家的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 强海燕,赵琳.浸入式教学创举及英语浸入式教学实验[M]//强海燕,赵琳.中外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研究.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2] HARMER,J.英语语言教学的实践[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3] COYLE,D.,HOOD,P.,MARSH,D.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

[4] ECHEVARRIA,J.,VOGT,M., SHORT,D.J.Making Content Comprehensible for English Learners The SIOP Model.USA[J].Pearson Education,2008.

[5] 强海燕,Linda Siegel.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发展概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7).

[6] 迟延萍,主编,赵微,李闻戈,等.英语浸入式教学研究论文集[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7] 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London:Pergamon,1982.

作者:张燕

第3篇:教案本所有权与教案著作权该归谁

[案例回放]

高某,原为某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4月,为了撰写论文和总结教学经验,高某要求学校退还其于1990年至2002年期间所上交的48本教案。但学校仅返还了4本,其余44本未返还。此后,高某多次要求学校归还教案本未果。

2002年5月30日,高某以“侵犯教案本所有权”为由,将学校告上法庭。该案经历了一审、重审、二审、再审,最终法院以原告不享有教案本的所有权为由,驳回高某的诉讼请求。

2005年10月,高某改变了诉讼请求,以侵犯著作权为由将学校告到法院。法院经审理认为,4册教案本中记载的内容主要是原告高某独立创作,具有独创性,应属于作品;而另外44册教案本,因被告学校错误地进行了销毁或变卖处理,法院推定44册教案本所载教案具有独创性,属于《著作权法》上所称作品。涉案的教案作品属于一般职务作品,著作权由作者即原告高某享有,被告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法院判决被告私自处理高某教案原稿的行为侵犯了其著作权;赔偿原告高某经济损失5000元。宣判后,学校提起上诉。因其未预交诉讼费,法院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2006年3月2日,双方代理律师领取了撤诉裁定书。至此,这起长达4年的全国首例教案维权官司,以高某胜诉而告终。

[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主要涉及到附载有教案内容的教案本即教案载体的所有权的归属、教案是否属于作品及其著作权归属、处理教案载体是否构成侵犯教案著作权等问题。下面根据现行法律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

一、附载有教案内容的教案本的所有权属于学校。

空白教案本是学校统一购买后发给教师的办公用品,而教师根据学校教学及教学大纲要求在空白教案本书写教案后,附载有教案内容的教案本成为具有智力成果的新物。附载有教案内容的教案本的所有权为什么属于学校?这就涉及到所有权的取得问题。

所有权的取得方法有多种,其中加工就是一种常见的方法。所谓加工,就是对他人之物加以工作或改造,而形成具有更高价值的新物的活动。如将白纸印刷、绘画或书写,就是一个形成新物的加工过程。一般而言,加工物之所有权,属于材料所有人。但因执行职务加工形成的新物的所有权则应属于雇主,而不属于受雇人。案例中,高某在空白教案本上书写教案,记载下自己的经验和智慧,这个空白教案本最终质变为具有智力成果的作品的过程,就是一个加工创造的过程。因为附载有教案内容的教案本系高某根据学校教学及教学大纲要求書写的,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是一种职务(工作)行为,所以,附载有教案内容的教案本的所有权应归属于高某所在学校,而不属于高某个人。

另外,《民法通则》第72条第2款规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后,财产所有权从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据此规定,在法律没有规定、当事人也没有约定的情况下,财产所有权的转移时间为交付之时。所谓交付,是指所有人对财产的实际控制权利的转移。交付即意味着占有的转移,但单纯转移占有,并不一定会导致所有权的转移。没有当事人之间转移所有权的合意(指当事人之间达成的协议),仅仅是占有的转移,并不会导致所有权转移的财产交付。案例中,学校仅是将空白教案本交给高某备课使用,双方之间没有转移空白教案本所有权的合意,也没有转移附载有教案内容的教案本的所有权的合意,国家法律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还没有对教案本的归属做出明确规定。因此,无论是空白教案本,还是附载有教案内容的教案本,其所有权均未发生转移。要求返还教案本或者赔偿损失,首先必须证明其对教案本享有所有权。而无论空白教案本还是附载有教案内容的教案本,高某均不享有所有权,故以“侵犯所有权为由”请求返还教案本或者赔偿损失,就没有法律依据。这也正是高某在以“侵犯所有权为由”的诉讼中败诉的原因。

二、涉案教案著作权属于教师。

(一)涉案教案是否属于作品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案例中,学校返还给高某的4册教案本所载教案属于社会科学领域创作的范围,是高某为进行教学活动以文字的具体形式所撰写的,教案内容能够固定在教案本这一有体物上并能复制使用,而且4册教案本中教学过程等栏目中记载的内容主要是高某独立创作而不是剽窃、抄袭他人的现有成果。因此,高某撰写的4册教案本所载的教案符合我国著作权法第2条规定的作品构成条件,应受著作权法保护。

高某现存的4册教案本所载教案属于作品,是否可以由此推定已不存在的44册教案本所载教案也具有独创性,属于著作权法上所称的作品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5条对拒不提供证据的情形作了不利推定的规定,即“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案例中,高某主张的事实发生的可能性很高,即教案一般都具有独创性,而且学校错误地处理了其所持有的记载高某教案的唯一载体44册教案本,导致高某丧失了证明其主张的直接证据,因此,根据上述民事证据的规定,应推定高某的证明主张成立,即已不存在的44册教案本所载教案也具有独创性,属于著作权法上所称的作品。既然涉案教案属于作品,那么,其著作权属于谁?

(二)涉案教案著作权属于教师,学校有权在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

首先,涉案教案不属于法人作品,学校不享有著作权。

《著作权法》第11条第1款、第3款分别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案例中,高某的教案包含着高某本人对本门课的教学经验和对某些问题的独特的见解,是一种很个性化的东西。它不是在学校的主持下完成的,也不是由学校来承担教案的著作权责任,因此,教案不符合法人作品的构成要件,不属于法人作品,其著作权也就不应属于学校。

其次,涉案教案属于一般职务作品,其著作权属于作者高某。

根据《著作权法》第16条规定,职务作品分为一般职务作品(普通职务作品)和特殊职务作品。职务作品的种类不同,其著作权的归属也不同。

一般职务作品的著作权由作者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业务范围内有优先使用权。《著作权法》第16条第1款对此做了规定,即“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本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

涉案教案属于一般职务作品,其著作权由作者高某享有,但学校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该教案,如学校将其作为示范文本供其他教师作为教学参考等。

三、学校处理涉案教案载体是否侵犯作者的著作权?

作品与作品的载体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作品在借助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往往要附于某一物品上,该物品即为作品的载体。基于作品,权利人享有的是著作权;基于作品的载体,权利人享有的是所有权。這两种权利的主体一般是重合的,但也有发生分离的场合。如案例中学校享有教案载体即附载有教案内容的教案本的所有权,而作者高某则享有教案的著作权。特定载体的所有权与著作权是两种各自独立的权利,学校对教案载体物享有所有权,只具有物权意义,并不影响著作权的归属与利用,因为教案著作权的客体(作品)作为特定信息具有共享性,即同一作品可以被并存于多个时空,如写在空白教案本上、电脑文件上、刻在光盘上等。由于教案著作权的客体(作品)具有共享性,作为智力创作成果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所以,一般情况下,所有权人对作品载体的处理只会导致作品载体本身灭失,并不会导致作品也随之灭失。但是,当教案著作权的客体(作品)与其载体之间存在唯一对应关系时,所有权人对作品唯一载体的处理不仅会导致作品载体本身灭失,也会导致作品随之灭失。《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在行使各自的权利时都不得损害对方的权利。案例中,学校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教案本是记载高某教案唯一载体的情况下,却私自处理,已经构成对高某教案著作权的侵犯,应承担赔偿责任。

回顾并分析这起“教案官司”,笔者认为,它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个案本身。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在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进程中,它应当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方面,它唤醒了普通教师,敢于运用法律这个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它告诫我们的教育领导干部,不管是基层学校的还是行政机关的,不管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都必须树立法制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而不能违背法律,侵犯教师的合法权利。

(作者系山东省高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法律研究员、律师)

作者:解立军

第4篇:幼儿园冬天教案冬天是什么

文档仅供参考

冬天是什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植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2、继续了解冬季的各种自然现象,体验冬天的美。 活动准备:幼儿已经了解一些冬天的现象,PPT 活动过程

一、说说冬天:

1、现在是什么季节来到了?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哪里看出来的?

2、你是怎么过冬天的?

二、欣赏散文:冬天是什么?

·想不想知道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请你仔细听一听:

1、欣赏散文第一遍:[幼儿园教案网 ] 提问:(1)小动物过冬的方式一样吗?

(2)散文里说有哪些小动物过冬?

(3)它们过冬的方式一样吗?它们是怎么过冬的?

2、再次欣赏散文,了解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提问:(1)哪些小动物要冬眠的?什么叫冬眠?(青蛙、蛇、小熊)

(2)燕子、杜鹃和大雁是怎么过冬的?

(3)松鼠、兔子和绵羊是怎么过冬的?

(4)小蚂蚁在冬天做什么?

3、小朋友在冬天做些什么?

三、了解冬天不怕冷的植物:

1、冬天到了,小植物有什么变化?

2、有没有冬天不怕冷的植物?哪些植物不怕冷?(腊梅、水仙花、松树)

四、你们怕冷吗?有什么办法不怕冷? (跑跑跳跳、多做运动不怕冷)

五、结束活动。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宝宝不怕冷

背景分析:

天气冷了,许多幼儿怕冷都迟迟来园,而且很少出教室参加运动,活动起来也不积极,总是怕冷,心理作用使他们不敢到教室外面去。衣服穿得过多,使幼儿容易感冒生病,身体抵抗力下降,影响幼儿的健康,家长也不太放心幼儿早到幼儿园。幼儿带感冒药到幼儿园吃的人数也多了一些,给老师们增添了一些心理负担。要使幼儿少生病,就要培养他们去适应环境,多去感受天气的寒冷,还要多多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让幼儿健康发展。本主题采用幼儿喜欢的活动内容及形式来吸引幼儿参与户外运动,并通过引导幼儿去发现和感受冬天的乐趣,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幼儿勇敢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 案例描述: 案例一:

“今天早上来的时候,我觉的好冷哦,我的手都好冷,不信你碰下?”吴帆拉着张乐乐的手说着。

“真的好冰哦,不过早上来的时候也很冷的,我爸爸给我戴了手套了,所以一点也不冷的。”“戴手套手就不冷了,那我的耳朵很冷的怎么办呢?”

“耳朵冷就戴耳套咯,我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漂亮的耳套,上面还有一个小白兔的,很暖和的哦,你也叫你妈妈去买一个呀。”袁令容很得意的说道。

案例二:

在上了“怕冷的恐龙”和儿歌“晒太阳”后,孩子们又开始发现不同于保暖的取暖方式,他们开始慢慢的有了尝试不同的思维的意识,有的幼儿甚至会在出去做操前说我们要去晒太阳/要去运动了!而不仅仅是我们要出去做操。一天上午在外面活动中,我听到了他们的对话:袁令容小朋友边跳边说:“晒太阳啰!”,顾嘉皓小朋友立刻就背出儿歌“晒太阳”。我也及时进行了鼓励。在运动之前我提醒他们回忆故事里的大恐龙是怎样取暖的。运动之后又及时地问他们是否觉得换暖和。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他们更加的爱上了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运动,了解了可以用儿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也变得不再怕冷,学会了好多不同的取暖方式。

分析:

对于小班的幼儿,他们能通过自己的亲生体验来感受天气的变化。他们能根据平时爸爸妈妈给他们的穿戴来感受冬天的到来。对于冷了怎么办,他们已经很有经验了。通过互相的交流与沟通,幼儿之间能相互学习。因此在区角中,我投设了很多围巾、帽子等冬天的物品,增强幼儿对于冬天的感知与培养幼儿不怕冷的情感。

尝试提供不同的答案和时间,在老师及时的引导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经过提醒,孩子会比我们想象的更优秀,他们不仅会懂得运动能取暖这个简单的道理,还会借物抒情,用儿歌来抒发自己的理解。我想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这将是个很好的开始……

孩子们通过自身的亲身体会,了解一些常用的防寒保暖的方法,让幼儿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愉快地参与各项活动。现在,孩子们已经越来越喜欢运动。

文档仅供参考

第5篇:幼儿园冬天教案冬天来了

文档仅供参考

冬天来了

随着冬季的到来,幼儿逐渐感受到了肌肤的寒冷,从而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气候的变冷。孩子们发现幼儿园里的大树飘落了许多树叶;绿绿的草地变黄了;地上结冰了;早上出门,爸爸妈妈都要给自己带上帽子、手套、口罩,系上围巾,还要穿上厚厚的羽绒衫。在孩子们自身感知和体验的过程中,主题“冬天来了”也随之悄悄应运而生。让我们满怀欣喜迎接冬天,并把它作为引导幼儿主动发展的机会吧!

一、内容与要求:

1、初步感知冬季明显的季节特征,愿意参加暖和身体的活动。

2、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感受新年的欢乐气氛,知道自己过了年长大一岁了,变得更能干了。

3、通过各种活动,感受长大的变化,看到自己的进步,萌发自信心。

4、鼓励幼儿在音乐中尽情游戏,并试着遵守游戏规则。

二、主题环境的创设:

(一)、提供一些活动器具,鼓励幼儿去室外活动、游戏。

(二)、去小区看一看冬天里人们的各种活动,利用幼儿园这学期提供的韦你软件《冬天来了》《过新年》开展活动。

(三)、墙面环境一:

“冬天里暖宝贝”(亲子收集保暖用品)。 小画廊“冬天来了”。 雪花伞。

张贴“冬天里不怕冷的人”照片。

墙面环境二:

墙面布置幼儿从小到达成长变化的照片,使幼儿清晰地看到人的成长过程。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不同大小的事物,比较,感受大小的相对性。

与家庭密切配合,鼓励幼儿自己吃饭,走路,收拾玩具,穿衣叠被等,培养幼儿的生活独立能力。 在主题墙面上布置一幅妈妈的照片,题为“我给妈妈送甜蜜”以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宝宝长大了,会帮助妈妈做一些事情的愿望。

娃娃家增添角色扮演的内容,提供各种材料供幼儿扮演成人角色,满足其模仿成人活动的需要。

(四)、区角环境: 共同生活: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提供冬天的服饰,为娃娃、小动物们改变衣着。 给小兔、小猫穿毛衣(绕毛线)

放入一些现成的或自制的成人用品,如帽子,眼镜,领带,围巾等,满足幼儿扮演成人的愿望。 点心吧:在自助点心屋中,利用立体的环境,大块面的环境,制作成立体的“点心吧”的环境,在环境中引发幼儿自主选用饼干,自助点心的愿望。

表达表现: 小画廊“冬天来了”

提供各类有关冬季特征的图书。

提供冬季特征的贴绒小图片,供幼儿贴贴说说。

提供一些能明显看到长大变化的,并易于养育的植物,小动物。如:葱,蒜,小兔子等。

探索世界:

提供冬天的保暖用品,供幼儿观察比较。 不同大小,种类的画笔。

提供放大镜及羽毛,树叶,花生等小物品,供幼儿观察,感受物体由小变大。

分类放置纽扣,回形针,贝壳等小东西,供幼儿排序。套筒:让幼儿从小到大排列或按序套合。拼摆小动物卡片等。

(五)家园共育: 多带孩子到阳光下活动。

选个易结冰的日子,家长和孩子一起拿一个容器盛上水放置室外,第二天结冰后一起来玩一玩。 鼓励孩子天冷也要坚持上幼儿园,天气好时坚持户外锻炼 提供护手霜等,切实做好防寒防燥工作。

孩子穿戴过多会活动不便,过少则会着凉,请家长根据孩子体质,合理调整着装,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亲子收集保暖用品。

在家中尽量给予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使他体验“我长大了,我真行”等感受。能看到孩子的长处,并给予肯定与鼓励,从而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要包办代替,应给予他们独立做事的机会,如自己穿脱衣服,整理玩具等。

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大”和“小”的事物以及由小变大的事物,有意识地让孩子观察气球吹大,虾片膨胀地过程。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宝宝不怕冷

背景分析:

天气冷了,许多幼儿怕冷都迟迟来园,而且很少出教室参加运动,活动起来也不积极,总是怕冷,心理作用使他们不敢到教室外面去。衣服穿得过多,使幼儿容易感冒生病,身体抵抗力下降,影响幼儿的健康,家长也不太放心幼儿早到幼儿园。幼儿带感冒药到幼儿园吃的人数也多了一些,给老师们增添了一些心理负担。要使幼儿少生病,就要培养他们去适应环境,多去感受天气的寒冷,还要多多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让幼儿健康发展。本主题采用幼儿喜欢的活动内容及形式来吸引幼儿参与户外运动,并通过引导幼儿去发现和感受冬天的乐趣,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幼儿勇敢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 案例描述: 案例一:

“今天早上来的时候,我觉的好冷哦,我的手都好冷,不信你碰下?”吴帆拉着张乐乐的手说着。

“真的好冰哦,不过早上来的时候也很冷的,我爸爸给我戴了手套了,所以一点也不冷的。”“戴手套手就不冷了,那我的耳朵很冷的怎么办呢?”

“耳朵冷就戴耳套咯,我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漂亮的耳套,上面还有一个小白兔的,很暖和的哦,你也叫你妈妈去买一个呀。”袁令容很得意的说道。

案例二:

在上了“怕冷的恐龙”和儿歌“晒太阳”后,孩子们又开始发现不同于保暖的取暖方式,他们开始慢慢的有了尝试不同的思维的意识,有的幼儿甚至会在出去做操前说我们要去晒太阳/要去运动了!而不仅仅是我们要出去做操。一天上午在外面活动中,我听到了他们的对话:袁令容小朋友边跳边说:“晒太阳啰!”,顾嘉皓小朋友立刻就背出儿歌“晒太阳”。我也及时进行了鼓励。在运动之前我提醒他们回忆故事里的大恐龙是怎样取暖的。运动之后又及时地问他们是否觉得换暖和。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他们更加的爱上了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运动,了解了可以用儿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也变得不再怕冷,学会了好多不同的取暖方式。

分析:

对于小班的幼儿,他们能通过自己的亲生体验来感受天气的变化。他们能根据平时爸爸妈妈给他们的穿戴来感受冬天的到来。对于冷了怎么办,他们已经很有经验了。通过互相的交流与沟通,幼儿之间能相互学习。因此在区角中,我投设了很多围巾、帽子等冬天的物品,增强幼儿对于冬天的感知与培养幼儿不怕冷的情感。

尝试提供不同的答案和时间,在老师及时的引导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经过提醒,孩子会比我们想象的更优秀,他们不仅会懂得运动能取暖这个简单的道理,还会借物抒情,用儿歌来抒发自己的理解。我想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这将是个很好的开始……

孩子们通过自身的亲身体会,了解一些常用的防寒保暖的方法,让幼儿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愉快地参与各项活动。现在,孩子们已经越来越喜欢运动。

文档仅供参考

第6篇:幼儿园冬天教案冬天来3

文档仅供参考

冬天来了

大班主题计划:冬天来了 (

12、7——

12、18) 教育目标:

本主题以冬天来了为中心,通过观察、故事、图片、谈话、及游戏活动,知道冬天来了,动植物过冬的方法,了解冬天人们的服装、用具的变化,知道冬天水要结冰等等,培养幼儿对动植物的兴趣,鼓励幼儿天冷我不怕,坚持天天在外锻炼身体,不贪睡,不穿过多衣服,做个勇敢的孩子。 思想品德:

1、学习相互协商精神,自己解决小朋友间的矛盾。

2、分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3、学会做自己能做的事,并愿意为同伴、为集体服务。

4、鼓励幼儿不怕冷,坚持天天锻炼身体。 习 惯:

1、迅速穿脱衣服,进入睡袋,不乱动。

2、知道冬天洗手后及时擦干,懂得保护皮肤。 环 境:

师生布置衣服冬天的景物图 家长工作:

1、了解并引导孩子观察冬天的自然景色,学习用语言表达。

2、不要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 集体活动

活动:熊猫邮递员 (重点领域:语言 涉及领域:社会) 活动:长大要当解放军 (重点领域:艺术 涉及领域:语言) 活动:帽子 (重点领域:语言 涉及领域:科学) 活动:乒乒乓 (重点领域:艺术 涉及领域:语言) 活动:你会怎么办 (重点领域:社会 涉及领域:语言) 活动:滚雪球 (重点领域:语言 涉及领域::会) 活动:红绸舞 (重点领域:艺术 涉及领域:社会) 活动:夹包跳 (重点领域:健康 涉及领域:社会) 活动:看三幅图学习5以内的加法(重点领域:科学 涉及领域:语言) 活动:看三幅图学习5以内的减法(重点领域:科学 涉及领域:语言)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活动:尖利的东西会伤人 (重点领域:健康 涉及领域:社会) 活动:欣赏:年年有余 (重点领域:艺术 涉及领域:语言) 活动:窗花 (重点领域:艺术 涉及领域:健康)

活动:动物怎样过冬 (重点领域:科学 涉及领域:语言) 活动:奇妙的透镜 (重点领域:科学 涉及领域:语言) 游戏活动

区域游戏:美工区:雪花 重叠剪纸 语言区:看图说话 认认读读 科学区:动物怎样过冬 音乐区:唱唱跳跳 结构区:拼拼搭搭

说 话:单韵母d t n l 练习书写d t n l 体育游戏:大型器械 过小岛

角色游戏:娃娃家 医院 玩具小工厂等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宝宝不怕冷

背景分析:

天气冷了,许多幼儿怕冷都迟迟来园,而且很少出教室参加运动,活动起来也不积极,总是怕冷,心理作用使他们不敢到教室外面去。衣服穿得过多,使幼儿容易感冒生病,身体抵抗力下降,影响幼儿的健康,家长也不太放心幼儿早到幼儿园。幼儿带感冒药到幼儿园吃的人数也多了一些,给老师们增添了一些心理负担。要使幼儿少生病,就要培养他们去适应环境,多去感受天气的寒冷,还要多多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让幼儿健康发展。本主题采用幼儿喜欢的活动内容及形式来吸引幼儿参与户外运动,并通过引导幼儿去发现和感受冬天的乐趣,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幼儿勇敢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 案例描述: 案例一:

“今天早上来的时候,我觉的好冷哦,我的手都好冷,不信你碰下?”吴帆拉着张乐乐的手说着。

“真的好冰哦,不过早上来的时候也很冷的,我爸爸给我戴了手套了,所以一点也不冷的。”“戴手套手就不冷了,那我的耳朵很冷的怎么办呢?”

“耳朵冷就戴耳套咯,我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漂亮的耳套,上面还有一个小白兔的,很暖和的哦,你也叫你妈妈去买一个呀。”袁令容很得意的说道。

案例二:

在上了“怕冷的恐龙”和儿歌“晒太阳”后,孩子们又开始发现不同于保暖的取暖方式,他们开始慢慢的有了尝试不同的思维的意识,有的幼儿甚至会在出去做操前说我们要去晒太阳/要去运动了!而不仅仅是我们要出去做操。一天上午在外面活动中,我听到了他们的对话:袁令容小朋友边跳边说:“晒太阳啰!”,顾嘉皓小朋友立刻就背出儿歌“晒太阳”。我也及时进行了鼓励。在运动之前我提醒他们回忆故事里的大恐龙是怎样取暖的。运动之后又及时地问他们是否觉得换暖和。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他们更加的爱上了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运动,了解了可以用儿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也变得不再怕冷,学会了好多不同的取暖方式。

分析:

对于小班的幼儿,他们能通过自己的亲生体验来感受天气的变化。他们能根据平时爸爸妈妈给他们的穿戴来感受冬天的到来。对于冷了怎么办,他们已经很有经验了。通过互相的交流与沟通,幼儿之间能相互学习。因此在区角中,我投设了很多围巾、帽子等冬天的物品,增强幼儿对于冬天的感知与培养幼儿不怕冷的情感。

尝试提供不同的答案和时间,在老师及时的引导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经过提醒,孩子会比我们想象的更优秀,他们不仅会懂得运动能取暖这个简单的道理,还会借物抒情,用儿歌来抒发自己的理解。我想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这将是个很好的开始……

孩子们通过自身的亲身体会,了解一些常用的防寒保暖的方法,让幼儿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愉快地参与各项活动。现在,孩子们已经越来越喜欢运动。

文档仅供参考

第7篇:幼儿园冬天教案快乐冬天(精选)

文档仅供参考

快乐冬天

小班音乐教案:快乐冬天

作者: 嘉定区叶城幼儿园

活动目标:

愿意倾听不同的声音并且能大胆地用肢体动作来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体验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制作、小兔子,小猪,大象的挂牌、七步舞进阶、篮子。

活动过程:

一、 热身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许多的客人老师,我知道你们肯定很高兴!但是客人老师不认识你们,我们来介绍下自己的名字吧!

教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介绍呢?

幼儿:开火车,

教师:那请火车加点油,今天你们想开到哪里去?那待会要听好音乐,用好听的声音说出自己的名字,车厢接接好,也请客人老师看看那节车厢最干净、漂亮!

(游戏:开火车)

二、 猜猜不同的声音,模仿动作表演

教师:宝宝们,你们喜欢冬天吗?为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出示冬天的Flash图片,让幼儿来欣赏美丽的冬天,(树上,地上,都铺上了一层白白的雪)

教师:冬天真美丽啊,你们听听是谁来了?(先请幼儿猜一猜再播放音乐)

(第一个动物:小猪)

教师在幼儿猜出来之后,请幼儿学学小猪睡觉的样子,然后和幼儿一起来进行歌表演。

2、大象

教师:你们听还会有谁也来了?(播放音乐,用表情和动作来引导幼儿猜想)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教师:你们怎么知道是大象,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教师请出大象,请幼儿一起来模仿下大象的样子。

3、小兔

教师:已经来了两个朋友了,还有一个朋友也要来了,我们一起来听听他是谁啊?

(听音乐)教师: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子来了呢?(音乐是跳跳的、听上去很快乐的……)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小兔吗?(出示多媒体)

幼儿听着音乐模仿小兔动作。

教师:我这里有两个乐器宝宝,你们来听一听,哪个乐器像大象,哪个像小兔?

(教师还可以用乐器打出节奏)

三、 和小动物一起玩动物园

教师出示黑板:教师:今天一共来了几只小动物啊?

教师和幼儿一起来数一数。

教师:这三个小动物请我们的宝宝一起去动物园玩?你们想和哪个小动物一起去呢?

(让幼儿说一说,并上来在篮子里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挂在牌子里。)

教师:到动物园玩,你们的照相机准备好了吗?

(教师引导幼儿一起来带好照相机,准备好胶卷,在小动物出现后再拍照。)

先和幼儿坐着一起来试一试照相机,然后和幼儿一起去动物看小动物,拍照。

四、 活动结束。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宝宝不怕冷

背景分析:

天气冷了,许多幼儿怕冷都迟迟来园,而且很少出教室参加运动,活动起来也不积极,总是怕冷,心理作用使他们不敢到教室外面去。衣服穿得过多,使幼儿容易感冒生病,身体抵抗力下降,影响幼儿的健康,家长也不太放心幼儿早到幼儿园。幼儿带感冒药到幼儿园吃的人数也多了一些,给老师们增添了一些心理负担。要使幼儿少生病,就要培养他们去适应环境,多去感受天气的寒冷,还要多多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让幼儿健康发展。本主题采用幼儿喜欢的活动内容及形式来吸引幼儿参与户外运动,并通过引导幼儿去发现和感受冬天的乐趣,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幼儿勇敢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 案例描述: 案例一:

“今天早上来的时候,我觉的好冷哦,我的手都好冷,不信你碰下?”吴帆拉着张乐乐的手说着。

“真的好冰哦,不过早上来的时候也很冷的,我爸爸给我戴了手套了,所以一点也不冷的。”“戴手套手就不冷了,那我的耳朵很冷的怎么办呢?”

“耳朵冷就戴耳套咯,我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漂亮的耳套,上面还有一个小白兔的,很暖和的哦,你也叫你妈妈去买一个呀。”袁令容很得意的说道。

案例二:

在上了“怕冷的恐龙”和儿歌“晒太阳”后,孩子们又开始发现不同于保暖的取暖方式,他们开始慢慢的有了尝试不同的思维的意识,有的幼儿甚至会在出去做操前说我们要去晒太阳/要去运动了!而不仅仅是我们要出去做操。一天上午在外面活动中,我听到了他们的对话:袁令容小朋友边跳边说:“晒太阳啰!”,顾嘉皓小朋友立刻就背出儿歌“晒太阳”。我也及时进行了鼓励。在运动之前我提醒他们回忆故事里的大恐龙是怎样取暖的。运动之后又及时地问他们是否觉得换暖和。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他们更加的爱上了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运动,了解了可以用儿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也变得不再怕冷,学会了好多不同的取暖方式。

分析:

对于小班的幼儿,他们能通过自己的亲生体验来感受天气的变化。他们能根据平时爸爸妈妈给他们的穿戴来感受冬天的到来。对于冷了怎么办,他们已经很有经验了。通过互相的交流与沟通,幼儿之间能相互学习。因此在区角中,我投设了很多围巾、帽子等冬天的物品,增强幼儿对于冬天的感知与培养幼儿不怕冷的情感。

尝试提供不同的答案和时间,在老师及时的引导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经过提醒,孩子会比我们想象的更优秀,他们不仅会懂得运动能取暖这个简单的道理,还会借物抒情,用儿歌来抒发自己的理解。我想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这将是个很好的开始……

孩子们通过自身的亲身体会,了解一些常用的防寒保暖的方法,让幼儿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愉快地参与各项活动。现在,孩子们已经越来越喜欢运动。

文档仅供参考

第8篇:幼儿园冬天教案冬天的小路

文档仅供参考

冬天的小路(小班)

一、活动目标

感知冬天雪景的美妙,感受小动物热心、聪明的美好心灵。

理解和学说动词:"推、铲、扒、扫等。"

二、重点与难点

感知小动物扫雪动态,形象化地理解不同动物的典型特征学说相关动词。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课件

2、制作道具:猪鼻子,象鼻子,鸭嘴巴,松鼠尾巴,狐狸尾巴等。

四、设计思路

作品描写了美妙的雪景和美好的心灵,巧妙地将动物各自的特征与动物扫雪的自动态融为一体,既能使儿童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又能认识动物的不同特征,更 能领略小动物们热心、聪明的美好心灵。

第一,本设计首先以故事为蓝本,观察图片,展开讨论,对重点部分适当扩充内容以强化感知。

第二,结合小班认知特点,运用道具在活动中通过形象化的动作来体会动词的含义如铲、推、扒、扫等

第三,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欣赏故事,提高幼儿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五、活动流程

谈话--游戏--欣赏--扩展

谈话:

(1)观看课件

教师提示:一天早上,小动物走出家门一看,都感到很奇怪,小路怎么没有了?小路到哪儿去了?

(2)

设问:小动物怎么啦?怎么会摔跤的?然后可插入孩子们和小动物对话。例如:"小猪快爬起来,不要哭"等。

(3)

讨论:他们是怎么扫雪的?然后学说动词:铲、推、扒、扫。

2、游戏

引导孩子学小动物扫雪。

可让孩子自选道具,如猪鼻子,鸭嘴巴,松鼠尾巴,狗抓子,学着小动物扫雪,游戏结束后,说说怎么扫雪的。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宝宝不怕冷

背景分析:

天气冷了,许多幼儿怕冷都迟迟来园,而且很少出教室参加运动,活动起来也不积极,总是怕冷,心理作用使他们不敢到教室外面去。衣服穿得过多,使幼儿容易感冒生病,身体抵抗力下降,影响幼儿的健康,家长也不太放心幼儿早到幼儿园。幼儿带感冒药到幼儿园吃的人数也多了一些,给老师们增添了一些心理负担。要使幼儿少生病,就要培养他们去适应环境,多去感受天气的寒冷,还要多多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让幼儿健康发展。本主题采用幼儿喜欢的活动内容及形式来吸引幼儿参与户外运动,并通过引导幼儿去发现和感受冬天的乐趣,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幼儿勇敢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 案例描述: 案例一:

“今天早上来的时候,我觉的好冷哦,我的手都好冷,不信你碰下?”吴帆拉着张乐乐的手说着。

“真的好冰哦,不过早上来的时候也很冷的,我爸爸给我戴了手套了,所以一点也不冷的。”“戴手套手就不冷了,那我的耳朵很冷的怎么办呢?”

“耳朵冷就戴耳套咯,我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漂亮的耳套,上面还有一个小白兔的,很暖和的哦,你也叫你妈妈去买一个呀。”袁令容很得意的说道。

案例二:

在上了“怕冷的恐龙”和儿歌“晒太阳”后,孩子们又开始发现不同于保暖的取暖方式,他们开始慢慢的有了尝试不同的思维的意识,有的幼儿甚至会在出去做操前说我们要去晒太阳/要去运动了!而不仅仅是我们要出去做操。一天上午在外面活动中,我听到了他们的对话:袁令容小朋友边跳边说:“晒太阳啰!”,顾嘉皓小朋友立刻就背出儿歌“晒太阳”。我也及时进行了鼓励。在运动之前我提醒他们回忆故事里的大恐龙是怎样取暖的。运动之后又及时地问他们是否觉得换暖和。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他们更加的爱上了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运动,了解了可以用儿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也变得不再怕冷,学会了好多不同的取暖方式。

分析:

对于小班的幼儿,他们能通过自己的亲生体验来感受天气的变化。他们能根据平时爸爸妈妈给他们的穿戴来感受冬天的到来。对于冷了怎么办,他们已经很有经验了。通过互相的交流与沟通,幼儿之间能相互学习。因此在区角中,我投设了很多围巾、帽子等冬天的物品,增强幼儿对于冬天的感知与培养幼儿不怕冷的情感。

尝试提供不同的答案和时间,在老师及时的引导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经过提醒,孩子会比我们想象的更优秀,他们不仅会懂得运动能取暖这个简单的道理,还会借物抒情,用儿歌来抒发自己的理解。我想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这将是个很好的开始……

孩子们通过自身的亲身体会,了解一些常用的防寒保暖的方法,让幼儿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愉快地参与各项活动。现在,孩子们已经越来越喜欢运动。

文档仅供参考

第9篇:幼儿园冬天教案七彩雪花

文档仅供参考

七彩雪花(小班)

活动目标

1、 学习随意把纸撕成大小不同的碎片,巩固撕纸的能力。

2、 巩固对红色、黄色、绿色的认识,认识新颜色蓝色。

3、 能积极参与活动并体验活动的愉悦。 活动准备

1、 各种颜色的彩纸。

2、 课前学会歌曲《小雪花》。

3、 人手一个操作盒。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小雪花》

老师:宝宝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老师:你见过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

老师:对了,冬天还会下雪,那我们前几天唱过的《小雪花》你们还记得吗? 老师:那现在跟着小胡老师来唱一唱,好吗?

老师:某某宝宝,雪花是怎么从天空中飘下来的,你能学一学吗? 老师:某某宝宝,你见过的雪花是怎么从天空中飘下来的,你也来学一学? 老师:现在我们宝宝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学雪花飘,好吗?

2、引导幼儿学习用撕纸的方法表现雪花 老师:宝宝们,雪是什么颜色的?

老师:小胡老师却见过七彩的雪花,你们看! (这时老师洒出七彩雪花,并说下雪了) 老师:这些雪是什么颜色的?

老师:哦,有很多颜色的,所以是五颜六色的,是七彩的雪花。 老师:宝宝们,你们想不想也来下雪?

老师:那我们要先来做雪花,先看看小胡老师都为你们带来了那些颜色的纸来做雪花? 老师:这是什么颜色的?这是什么颜色的?

(依次出现颜色,重点认识蓝色)

老师:好了,现在先来看小胡老师是怎么来做雪的?

老师:对了,是撕的,看看小胡老师是怎么撕的,从盒子里面拿一张你最喜欢的颜色的纸,然后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纸,一个手用力往下撕,这样一片雪花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就撕好了。

老师:现在宝宝们也开始撕雪花吧!

3、玩“下雪了”的游戏 老师:宝宝们,撕完了吗?

老师:好了,现在把剩下的纸放在中间的盒子里,然后端着你的操作盒到小胡老师身边来,我们一起来下雪。

(师生一起玩下雪了的游戏结束)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宝宝不怕冷

背景分析:

天气冷了,许多幼儿怕冷都迟迟来园,而且很少出教室参加运动,活动起来也不积极,总是怕冷,心理作用使他们不敢到教室外面去。衣服穿得过多,使幼儿容易感冒生病,身体抵抗力下降,影响幼儿的健康,家长也不太放心幼儿早到幼儿园。幼儿带感冒药到幼儿园吃的人数也多了一些,给老师们增添了一些心理负担。要使幼儿少生病,就要培养他们去适应环境,多去感受天气的寒冷,还要多多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让幼儿健康发展。本主题采用幼儿喜欢的活动内容及形式来吸引幼儿参与户外运动,并通过引导幼儿去发现和感受冬天的乐趣,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幼儿勇敢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 案例描述: 案例一:

“今天早上来的时候,我觉的好冷哦,我的手都好冷,不信你碰下?”吴帆拉着张乐乐的手说着。

“真的好冰哦,不过早上来的时候也很冷的,我爸爸给我戴了手套了,所以一点也不冷的。”“戴手套手就不冷了,那我的耳朵很冷的怎么办呢?”

“耳朵冷就戴耳套咯,我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漂亮的耳套,上面还有一个小白兔的,很暖和的哦,你也叫你妈妈去买一个呀。”袁令容很得意的说道。

案例二:

在上了“怕冷的恐龙”和儿歌“晒太阳”后,孩子们又开始发现不同于保暖的取暖方式,他们开始慢慢的有了尝试不同的思维的意识,有的幼儿甚至会在出去做操前说我们要去晒太阳/要去运动了!而不仅仅是我们要出去做操。一天上午在外面活动中,我听到了他们的对话:袁令容小朋友边跳边说:“晒太阳啰!”,顾嘉皓小朋友立刻就背出儿歌“晒太阳”。我也及时进行了鼓励。在运动之前我提醒他们回忆故事里的大恐龙是怎样取暖的。运动之后又及时地问他们是否觉得换暖和。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他们更加的爱上了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运动,了解了可以用儿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也变得不再怕冷,学会了好多不同的取暖方式。

分析:

对于小班的幼儿,他们能通过自己的亲生体验来感受天气的变化。他们能根据平时爸爸妈妈给他们的穿戴来感受冬天的到来。对于冷了怎么办,他们已经很有经验了。通过互相的交流与沟通,幼儿之间能相互学习。因此在区角中,我投设了很多围巾、帽子等冬天的物品,增强幼儿对于冬天的感知与培养幼儿不怕冷的情感。

尝试提供不同的答案和时间,在老师及时的引导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经过提醒,孩子会比我们想象的更优秀,他们不仅会懂得运动能取暖这个简单的道理,还会借物抒情,用儿歌来抒发自己的理解。我想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这将是个很好的开始……

孩子们通过自身的亲身体会,了解一些常用的防寒保暖的方法,让幼儿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愉快地参与各项活动。现在,孩子们已经越来越喜欢运动。

文档仅供参考

上一篇:汽车修理店商业计划书下一篇:水务清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