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与人民币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国内金融市场现有的外汇金融衍生品还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与此同时,与人民币在岸市场相比,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迅猛,部分阻碍了在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外贸企业与人民币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外贸企业与人民币论文 篇1:

人民币升值对外贸企业的影响与对策

在不同的时期,中国根据社会和国际的实际,采取不同的汇率制度,最后确定了并沿用到今天的以市场需求做调节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显著升值开始于2005 年,该年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调整,在各国的压力下,人民币如今依然呈现出升值的趋势,而且速度还将更快,人民币的升值对企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为了使外贸企业能有效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人民币升值现状及对外贸企业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一、人民币升值的现状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当日19时起,美元对人民币交易基准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升值幅度约为2%,自此以后,人民币开始持续升值。尤其是2010年金融危机暴发以来,美国实行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再加上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1%,最近又是连续13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涨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涨至6.19:1,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像是一把利刃,时刻悬在外贸、航运、货代等外向型企业头上。

二、人民币升值对外贸企业造成的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对外贸企业的正面影响

1.有利于外贸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优化资源配置。对于一些以进口为主和需要境外投资的企业,如石油、钢铁、航空等企业,人民币升值会降低他的采购成本,形成利好。因为这些行业需要对外大量进口原材料来满足生产需要。人民币升值将会使采购成本大大降低,使得企业的利润增加,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2.有利于外贸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变,提高国际竞争力。中国以廉价的劳动力闻名于世,劳动力聚集型企业在中国大量集聚,本土加工业也异常发达,但是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这些产业不得不进行转型,为了生存,大量企业或者开始寻找境外投资的机会,这就使得中国品牌可以进入国际市场;或者转型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只有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才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人民币升值,无疑加速了中国外贸型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二)人民币升值对外贸企业的负面影响

1.生产成本的增加,出口产品收入减少,企业盈利能力降低,企业利润下降,甚至破产。人民币升值,会使企业要么提高产品价格,降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要么在成本上缩减,降低质量。但无论哪种结果都不可避免地给企业造成困难。有分析表明,如果人民币升值5%,中国的大量出口企业将会大批死亡。企业的持续破产又势必导致大量工人失业。

2.汇率加剧波动呈不确定性,加大涉外企业的经营风险。人民币的升值和汇率变化出现了不确定性的波动情况,这必然会给涉外企业,特别是出口型企业带来汇率风险,外贸企业将遭受出口量减少造成的损失以及出口收入转化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例如交易风险、经济风险、会计风险等,汇率波动幅度过大会造成不稳定的预期,影响投资者信心。

三、外贸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应该认识到出口生意难做并非因为市场萎缩,而是由于我国出口主要是低附加值的来料加工产品和日用消费品及粗加工的产品,成本升高且很难降下来。所以,国内大多数出口企业的出口遭遇瓶颈是因为价格高,丧失了低价优势。外贸企业要在严峻的形势下生存并发展壮大,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一)提高产品档次,创建自主品牌

在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提供的质优价廉的原料和设备的基础上,提高产品档次(出口的产品要升级),改变“中国制造”低档的传统形象。做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出口结构从简单的制造业到附加值高的制造业),争取有自己的专利,努力打出企业自己的品牌,提高议价能力。

以产品创新、材料创新和营销创新作为突破口,向附加值高的产品要效益。新设计的产品(色彩、款式、风格等),要满足国际买家的需求。比如本届华交会上出现的新品:印着卡通图案的漂亮玩意儿,竟然是肥皂;凳子的坐垫看着像个轮胎,再一看居然是个钟面;而厨房里的砧板,甚至马桶盖都有了更眩目的款式。又如韩国某企业,开发了可产生负离子、防辐射、有很强吸附作用和抗菌功能的环保服装。尽管价格较高,但颇受外商欢迎。研制出珍珠面料时装衫,具有护肤、抗紫外线和吸湿透气功能,出口前景非常看好。自主知识产权的芳砜纶面料,用其制成的防火服具有耐高温的阻燃功能,很受市场欢迎。因此,产品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核心竞争力。

(二)增强汇率意识,规避汇率风险

1.利用远期结售汇,锁定汇率变动的风险,进行套期保值交易。目前外贸企业的出口结算币种中,有70%~80%的订单都选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目前,中行等多家银行也推出了远期结售汇业务。通俗来讲,就是出口企业可以和银行约定未来结算的汇率,锁定利率变动的风险。这种方式也可以帮助企业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如果有金融人才,可以利用外汇期权、外汇套期等手段规避汇率风险。

2.直接以人民币进行结算。对于香港、东南亚的客户,外贸企业可以使用人民币结算方式,这样能够有效规避汇率波动风险。但是对于欧美客户,对人民币结算不太认可的情况下,尽量避免美元结算,应采用欧元等硬通货结算。

(三)外贸企业要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坚持走出去,积极开拓海外市場

人民币升值降低了对外投资的成本,有利于我国企业进行国际投资,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发展跨国经营,而且外贸企业所需要的大量原材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为了减少贸易磨擦必须进行跨国经营,所有这些都要求外贸企业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实施“走出去”战略。在该战略下,外贸企业可以通过绕开贸易壁垒,享受许多优惠政策,但企业必须要遵守国际规则,遵循国外法律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法,注重树立讲信誉的良好形象,有效改善我国对外贸易条件,从而增强产品竞争力,最终扩大外贸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有率。

在各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要求人民币升值和承担更大责任的呼声在今后仍不会减弱,贸易摩擦和汇率争夺将会升温。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外贸企业只有因时因势而动,才能在世界贸易中分得一杯羹,并逐渐发展壮大。

作者简介:张启英(1978-),女,山东泰安人,会计师,从事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财政局)

(责任编辑:袁凌云)

作者:张启英 孙秀芝

外贸企业与人民币论文 篇2:

推出人民币指数期货业务的论证分析

摘 要:国内金融市场现有的外汇金融衍生品还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与此同时,与人民币在岸市场相比,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迅猛,部分阻碍了在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由此,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应尽快推出在场内交易的人民币指数期货产品,让各类投资者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外汇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套利和投机性交易,以满足避险和获利的需要,同时,进一步发挥外汇市场的资源配置、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功能,更好对冲和吸收内外部汇率波动的冲击、抑制外汇市场大幅波动,维护国内金融安全。

关键词:人民币指数期货;外汇期货市场;汇率市场化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21.09.004

一、问题的提出

(一)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时代背景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使近些年来已经增长乏力的全球经济陷入难以复苏的困境。与此同时,随着大国间的贸易摩擦增多和国际经贸形势日益复杂,全球政府债务不断上升,越来越多国家的货币政策利率正逐步接近零利率甚至负利率。2019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境内和境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降1000点,汇率突破7关口;2020年5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触底反弹后开始呈现强劲上升趋势;2021年6月,经过一年多的持续升值,人民币汇率突破6.4大关①。可见,当前汇率大幅波动已成为常态,且波动的幅度有进一步加大趋势。

国际经贸形势复杂多变和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使得我国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的需求急剧上升。外贸企业迫切需要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以防范外汇风险。然而,外汇套期保值功能在国内金融市场中难以有效發挥,目前,现有的外汇金融衍生品已不足以满足企业套期保值和避险的需要,国内企业面临着外汇对冲难、对冲贵的局面。

(二)人民币离岸市场蓬勃发展

据国际清算银行2019年调查数据,虽然人民币在全球最活跃货币中位列第八位,但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人民币的活跃度名列第一。2016年,全球人民币日均外汇交易额约为2020亿美元,仅用4年时间就升至2020年的2840亿美元①。在人民币日交易量中,离岸远期和期权交易约占全部交易量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说,就人民币外汇交易量而言,离岸市场是在岸市场的两倍。

目前,离岸人民币市场经过十多年的迅速发展,具有金融市场发达、流动性好、交易门槛低等显著优势,已成为较为成熟的多品种体系市场。共有14家境外交易所正在进行人民币期货的交易,其中新加坡、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的三地交易所的交易量之和占全球人民币期货市场总交易量的99%以上。

我国虽推出了远期、掉期等外汇衍生品在人民币外汇的在岸场外市场交易,但仍有大量外贸企业的套期保值需求和个人投资者的投机性交易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为无论从市场准入、交易成本或交易便捷度来看,在岸外汇市场都难以与离岸外汇市场相比,这也导致了境内地下非法炒汇市场长期存在。因此,在总体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进在岸外汇期货市场建设,以弥补外汇期货套期保值机制的缺失,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三)国家层面支持推出外汇金融衍生品

2012年,国家在金融业“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积极稳妥发展外汇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2014年10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推出两种交叉外汇期货产品的仿真交易(欧元对美元、澳元对美元),然而,由于当时正在经济转型,金融市场非常敏感,波动有被助推加大的趋势,考虑到蕴含的市场风险,外汇期货并没有正式推出;2015年9月,央行宣布,即期、远期、掉期、期权等各类外汇交易可以在国内场外市场无额度限制的开展进行;2018年5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指出,外汇管理将逐步扩大与拓展外汇市场的投资功能和交易功能,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市场需求强劲、风险管理良好的外汇衍生品,继续推动非银行机构参与国内外汇市场,并为境外机构积极参与国内市场提供便利;2021年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叶海生表示,要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提升国内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促进资本项目安全有序开放。

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日益规范化发展,各类投资者结构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投资者对期货交易方式不断熟悉,监管层对市场管理经验逐步积累,场内交易的外汇期货产品的推出时机与时点把握也日趋成熟。而且,人民币现货市场交易活跃,汇率双向波动预期增强,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这也将带来对人民币期货工具更为迫切的需求。

二、建立人民币期货市场的意义

(一)建立人民币期货市场是企业避险的需要

目前,我国人民币场外交易市场提供的套期保值工具存在交易成本高、套期保值效率低等问题。因此,企业在很多情况下只能被动接受汇率,一旦市场形势不利,双边询价的场外交易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风险有可能大幅上升,这使得国内企业在跨境投资和跨境贸易过程中容易遭受巨额汇兑损失。

随着2005年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汇率逐步趋向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也随着市场化定价交易而逐渐加大,这不可避免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了新的风险源,国内企业的汇率风险显著增加,许多大型企业纷纷借助于外汇衍生品来避险或博取对冲收益,有些因为经验不足或无法预计的市场冲击造成了重大损失。而当前人民币升值又造成了国内出口企业增收不增利的问题,其中的中小企业更容易暴露在汇率波动的风险之下。

外汇期货是在国内正规交易所交易的标准化合约,对金融机构、实体企业和个人投资者不存在价格歧视,外汇期货的价格由市场决定,公开交易、连续竞价和透明规则的特点优势可以显著降低长期套期保值成本。

(二)建立人民币期货市场是民间资本保值增值的需要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使居民对境外金融资产的价格是否稳定以及是否可预测产生了担忧。国际上,无论是机构投资者或是个人投资者,一般将标准化的期货合约等加入自己的投资组合进行资产配置,才能沉着应对和抵御汇率风险。因为期货对现货有价格引导作用,且影响很快、冲击持久,现货市场也可以迅速地将期货市场带给它的信息冲击通过走势反映出来。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我国民间私人外汇占款持续增加,然而我国人民币外汇期货的场内交易机制的缺失,会使对外资产的持有者因缺少对冲渠道而无所适从并产生恐慌心理,不得不寻求地下非法交易市场。所以,如何通过外汇期货工具有效管理我国涉外的民间资本,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保值增值的投资初衷,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三)建立人民币期货市场是维护我国金融稳定的需要

银行在进行远期交易时,只选择具有一定信用评级的大公司作为交易对手。因此,小型外贸企业只有寻求其他途径,如依托日益增多的在我国境内建立的诸如国际外汇期货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然而,投资者在选择和使用平台时,面临着许多潜在的投资和交易风险,甚至会遇到不少的欺诈风险,这些情况都使投资者无法得到最低限度的财务安全和金融保护,再加上很多投资者自身对外汇期货缺乏应有的了解,许多中小企业与个人散户资金损失惨重,而且如果要进行对外诉讼又面临诸如法律规则复杂、诉讼费用高等较大的现实困难。如果有场内交易的标准化人民币期货市场,就可以通过设立保证金制度和逐日盯市制度来为各投资方提供充分换手的交易平台,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对各方参与者较为公平,因此市场的规模、参与广度与深度都将会远超场外远期市场。

此外,由于海外外汇衍生品市场具有市场化程度高、流动性强、不用受实际需求原则限制的特点,以及大量的人民币跨境流动客观存在,离岸人民币市场通过显著的汇率预期传递机制对在岸人民币市场的汇率价格造成了较大影响,甚至传导弥散到整个中国金融市场。因此,为避免离岸人民币交易的快速发展对国内对于人民币全球定价权的不利影响,我们应尽快推出场内交易的外汇期货产品,保证我国对于人民币定价权的真正掌控与主导,确保国内金融安全,更好地实施金融安全发展战略。

(四)推出人民币指数期货可以有效助力上海金融中心建设

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崛起,世界经济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上海正肩负着成为可与纽约、伦敦媲美的强大国际金融中心的责任。上海的目标应是成为未来国际金融市场的人民币定价中心、重要的资本枢纽和资本聚集地。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处于金融市场产业链顶端、近十年来发展最快的金融衍生品市场。

近年来,上海成功推出原油期货、黄金国际版、自由贸易账户等创新业务和产品,这些创新产品在金融市场的交易体量逐渐放大,功能和作用也逐步完善,上海的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步伐也相应加快,成为中国内地对外开放的窗口。国家先后推出了IF、IH、IC等多种金融期货指数产品,这为其他金融期货的推出提供了借鉴路径,具有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的示范意义,但目前唯独还缺少以汇率为基础的人民币指数期货产品。人民币指数期货不仅可以提高人民币汇率价格发现功能,还可以提高人民币的全球影响力,上海完全可以依托人民币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市场,充实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进程,进一步加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促进金融开放。

三、尽快推出人民币指数期货的可行性研究

(一)必要性分析

1.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中国企业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的数量都显著增加。因为外贸企业面对的是全球市场,人民币不仅有与美元等主流货币的汇兑风险,与欧元、日元等一篮子货币之间也有交叉汇率风险,另外,新加坡新元、俄罗斯卢布、越南盾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小币种与人民币之间也存在汇兑风险,但国内人民币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标的产品主要针对的是人民币兑七国集团的货币,这样就造成避险工具无法一一对应,无法有效覆盖使用不同海外国家币种进行套保避险,而且各个小币种国家场外的人民币期货市场较为分散,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出现流动性严重不足的情况。

因此,借鉴美元指数期货的成功案例,推出人民幣指数期货交易就成为当下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当务之急,人民币指数期货可以提升汇市的双向交易频率、量化交易也会相应增加,这不仅可以为套期保值提供充足的流动性供给,还可以进一步丰富我国人民币衍生品市场的产品系列,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和预期,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长远发展。

2.用美元指数期货套期保值存在弊端

在中国的贸易伙伴结构中,东盟、俄罗斯、非洲等次发达国家的贸易比重近年来不断提高。东盟在2019年拿下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位置后,一直保持至今,2021年一季度,我国对东盟进出口增长26.1%,美国则从排名第一掉到现在的第三①。

许多新兴市场企业更倾向于以本国货币结算,因此国内企业也被动选择以当地国家的货币进行结算。然而,由于美元指数与小币种的走势基本上是负相关的,国内很多企业为了规避小币种汇率波动的风险,纷纷转向美元指数期货等各种外币指数期货,由于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规避人民币对小币种汇率风险的产品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因此企业将美元指数期货作为替代选择也是无奈之举。

然而美元指数并不是理想的套期保值方式,因为影响汇率的因素多种多样导致两者的相关性可能会减弱,甚至发生根本性改变,而且即使小币种兑美元的汇率风险能够得到有效规避,企业同样还需要解决美元兑人民币的外汇风险问题,这又要借助另外的工具或手段进行风险对冲。

3.人民币国际化走向深水区

由于中美贸易额巨大,美元一直是我国计价结算的主导货币。为了降低美元升值过多影响人民币汇率指数,2016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调整了人民币汇率指数的构成,其他货币的比重相应增加,以降低指数中美元的权重占比和影响因素。但如果要从根本上摆脱人民币在国际外汇交易市场上对美元的依赖,只有加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才能实现。

人民币汇率日益成为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和国内金融市场的重要因素,要想成为国际货币,就必须加强人民币的支付和储存功能。在境内的交易时间内,境内投资者一般按照每天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进行交易,此外,还应存在一个被全球各国市场认可的、具有代表性的、同时可比价可操作的价格,不仅是作为境内非交易时间段的有效补充,也是一国货币真正国际化的标志,人民币指数期货就是引导汇市大盤价格发现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的金融衍生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人民币指数期货的推出有利于促进人民币汇率从市场交易中自发形成价格,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世界上的使用和认可范围,更有利于助推形成人民币汇率全球定价机制新格局,人民币将会因为人民币指数期货的推出而逐步成为国际贸易货币。

(二)可行性分析

1.人民币指数期货具有现实需求和示范效应

就像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其他各类金融指数产品市场一样,当股市、债市等基础市场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就会顺应市场需求出现相应的指数产品,因为指数产品具有其他金融产品无法发挥的重要功能。美国洲际交易所(ICE)美元指数的成功可供借鉴,该指数的推出,对跨国公司对冲各种货币汇率风险、降低对冲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拿股票市场举例,一个股票指数一旦在期货市场上市交易后,这个指数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就会迅速上升,美国标普500指数期货的知名度就快速赶上了道琼斯指数,而中国的沪深300指数的知名度现已与上证综指并驾齐驱。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和汇率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市场上需要使用外汇指数金融产品进行风险对冲的需求普遍存在且呈现急速上升趋势,特别是在人民币进入持续强势周期、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更应关注人民币汇率指数,迫切需要推出人民币指数期货并引导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交易来应对当前的改革转型形势。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多年前就已推出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这两个金融期货产品,且都运行平稳。这些金融指数产品的成功实践为人民币指数期货的推出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人民币指数期货不仅可以填补国内期货市场的一大空白,还可以为后续各种不同特性的以基础金融市场为基础的期货产品推出积累经验。

2.人民币指数期货合约设计保证其具备较强的抗操作性

由于期货市场的巨大杠杆效应,少数人就会想利用人民币指数期货作为杠杆工具来谋取巨额利益,如果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影响人民币指数的走势,那么这个产品的推出不仅不能提供价格发现功能、不能起到规避风险的作用,而且会给市场带来巨大的风险。

一般来说,作为指数期货的标的指数,权重集中度是投资者最重要的反操纵指标,因为如果权重过于集中,期货走势就存在较大的被操纵风险。因此。人民币指数期货的货币成分中,首先应纳入全球主要结算货币,如美元、日元、欧元等,但同时权重可以设置的分散一些,并相应限制美元权重占比,同时考虑“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及企业“走出去”需要,赋予相关国家的货币一定的权重,以提高指数期货的货币覆盖率。

在计算方法上,应采用几何加权平均法代替算术平均法,这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几何加权平均法不存在上升和下降不对称的问题;二是对于汇率而言,每一个汇率的变化都不是独立的,必然会对其他货币产生影响,而几何加权平均法可以显示所有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三是几何加权平均法对单一汇率波动更为敏感,保持指数不变的难度更大。

只有将人民币指数期货的权重集中度设定在合理水平,科学安排计算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人民币指数期货的反操纵作用,任何权重的货币波动都不能对指数产生决定性影响。随着产品交易量的扩大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加快,人民币指数期货的反操纵功能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3.人民币指数期货助力完全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只有外汇市场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有足够的流动性和良好的流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外汇市场的资源配置、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功能,更好地对冲和吸收内外部汇率波动的影响,抑制外汇市场的大幅波动。而标准化人民币指数期货的推出,才能解决以上措施的动力源及形成机制,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才能达到完全市场化的终极目标。

因此,应充分利用交易各方不同的风险偏好,扩大市场交易主体范围,为交易提供流动性便利,此外,还须致力于扩宽人民币期货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即打破在岸和离岸外汇市场的互相封闭状态,随着分阶段推出的“沪港通”和“沪伦通”等对外开放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进国内人民币期货市场与纽约、伦敦等离岸外汇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流动性互补等功能建设。

4.结合国内多种金融产品解决各类对冲需求

产业投资者可以根据汇率变化情况选择合适的标准化人民币指数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投机者也可以根据汇率走势建立跨市场对冲套利方案,在规避贸易风险的同时从期货交易中获利。

股指与汇率的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与中国股市价格走势存在同向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将推动中国股市的上涨,反过来,中国股市走势将对人民币汇率走势产生反应。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对中国股市涨跌的引导作用更加明显,这是因为汇率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阻力趋于减小,汇率机制更加市场化。随着我国外汇市场机制的完善与成熟,这一关系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股指与大宗商品的负相关关系。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预期将由市场提前预测和反映,这是因为国内期货市场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有一定的预期,因此国内期货价格能够稳定一部分国际价格,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弱于国际价格。但现行汇率制度限制性较小,灵活性较强,这意味着未来人民币是进入贬值周期还是继续升值还不确定,因此,人民币指数期货将成为判断国内期货乃至全球期货走势的重要指标。拿原油期货举例,随着“石油美元”流向全球金融资产,原油本身所具有的金融属性特别是其货币现象也愈发凸显,NYMEX原油期货合约与美元指数在2000年以后由无明显相关逐渐演化为负相关关系。

四、人民币指数期货合约构建

如果要在中国境内设立一个标准化的人民币指数期货合约的交易场所,关键在于合约的具体构建,因此,在人民币指数期货合约设计中,应广泛调查国内金融机构、实体企业乃至重要个人投资者的具体套期保值需求和风险对冲目标,并在合约设计和交易制度上借鉴成交活跃排名靠前的离岸人民币指数期货的经验教训,充分征求行业内外专家意见,根据我国外汇期货市场建设战略目标和阶段性发展要求,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币指数期货产品。■

(责任编辑:夏凡)

参考文献:

[1]冷丽莲.论新常态下外汇期货市场对金融稳定的作用[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8(5):31-36.

[2]许炎文.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国内市场期货价格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8(34)90-91.

[3]杨博睿.中国股票市场人民币汇率变动研究[J].西部皮革,2020(3):103-107.

[4]杨德森,吴弘.论人民币汇率改革与人民币外汇期货的关系[J].现代管理科学,2016(2):72-74.

[5]姜哲.外汇期货市场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金融与经济,2019(6):65-70.

[6]卢静.沪深300指数作为中国股指期货标的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8.

[7]贺坤.汇率改革对建立人民币外汇期货市场的影响探讨[J].中国商论,2016(12):84-86.

[8]石波.离在岸人民币外汇期权价格差异及交易决策[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6.

作者:顾远

外贸企业与人民币论文 篇3:

出口退税政策分析和建议

出口退税是为国际贸易理论所肯定的、符合国际贸易惯例和WTO协议的出口促进措施,因此出口退税将在国际贸易和中国出口促进实践中长期存在。但不同的出口退税政策造成的效应是有很大差别的。本文分析中国历次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效应,研究出口退税率变化与人民币升值的数学关系和政策选择,并对今后出口退税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和改革提出建议。

中国2004年前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效应

中国2004年前实行的出口退税政策的效应主要是:

1、它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外贸出口,支持中国逐步成长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2、它不但加大了企业的出口动因,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地方政府支持出口的热情。

3、中央财政负担沉重,出口退税款拖欠严重。

4、地方政府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的动因不强。

增值税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中央享受75%,地方留成25%。由于出口退税是由中央政府全额负担的,因此地方政府在出口中有大约25%的增值税净收入,地方政府鼓励、支持企业出口的热情在2004年出口退税新政策实施之前始终很高。同时,由于多支出了25%的出口退税,由于独立承担了出口骗退税的风险,中央财政负担沉重,出口退税款拖欠非常严重。

2004年出口退税新政策的实施效果

为解决中央财政负担沉重,出口退税款拖欠严重的问题,自2004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主要是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减低3个百分点左右;同时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政策,从2004年起,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由中央与地方按75∶25的比例分别负担。

以下跨地区出口经营在过去是正常的、没有问题的,但在实施出口退税新政策后,却造成了地方利益的冲突和矛盾;

1.本地生产企业购买本地原材料加工自营出口,或本地外贸企业收购本地产品出口,由于生产企业购买原材料和外贸企业收购产品均在本地缴增值税,又在本地退增值税,地方财政承担出口退税超基数部分25%的出口退税,只是将增值税属地方25%的部分用于退税,不增加地方财政负担,但相对于老的出口退税政策,地方少收入用于退税的增值税。

2.本地生产企业购买外地原材料加工本地出口,或本地外贸企业收购外地产品出口本地出口,由于生产企业购买原材料、外贸企业收购产品的原材料和产品均在外地缴增值税,却要在本地退增值税,地方财政没有得到出口产品原材料和产品25%增值税收入,却要承担出口产品25%出口退税,其超基数部分非常不合理地表现为出口地政府对供货地政府的财政补贴。

3.外地生产企业购买本地原材料外地出口,或外地外贸企业收购本地产品外地出口,本地地方财政不承担出口退税超基数部分25%的出口退税,而却享有生产企业原材料和产品增值税25%部分,不但不增加出口退税负担,反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也非常不合理地表现为出口地政府对供货地政府的财政补贴。

4.外贸企业将收购外地商品出口改为委托代理出口,由于委托代理出口征税和退税均在外地,不增加本地财政负担。但外贸公司为争做代理,通常自告奋勇地要求在外贸公司所在地退税;这种代理制大量存在并且又非常不合理地造成出口地政府对被代理企业所在地政府的财政补贴。

为了自身利益,深圳等市的地方政府的出口奖励政策将收购外地货源出口排除在奖励范围之外;一些地方政府限制当地企业采购外地产品和外地原材料。例如,天津摩托罗拉公司采购江苏一家企业的原材料,过去是直接采购,现在则应天津当地政府的要求,要求江苏的企业先把原材料出口香港,天津企业再从香港进口,用这样乙蝗沼斡的方式避免为江苏征收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由于这种行为大量存在,中国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面临分割、分裂的危险。

5.加工贸易更受地方政府青睐,并且来料加工比进料加工更受到推崇。加工贸易出口与一般贸易出口相比,不但出口企业税收负担较轻,地方财政负担的退税压力相对要小。来料加工由于不征不退,因此地方政府不存在退税的担忧。

这种效应是对出口贸易结构的反优化。

6.地方政府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的动因强烈。

7.出口退税率下调,对相关商品的出口有消极影响,但总体上影响不大,出口商品结构反而有所优化。

2005年后出口退税新政策的实施效应

为解决出口退税中,地方财政负担过于沉重牙口不公平问题,国家进一步改革出口退税政策,决定自2005年1月1日起,调整中央与地方出口退税负担比例,超基数部分中央与地方按照92.5:7.5比例共同负担;同时改进出口退税退库方式,出口退税由中央统一退库,地方负担部分年终专项上解。

该项最新政策的实施效应主要表现为:

1.增加了出口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出口企业打消了对出口退税的后顾之忧,有利于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出口退税由中央统一退库,地方负担部分年终专项上解的办法使得出口企业不再担心地方政府的财力问题。

2.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明显减轻,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得到缓解。

3.中央财政负担加重。即使在超基数部分,中央财政也要担负出口退税的92.5%,该比率远高于征税比率75%。但由于出口退税率平均水平下降了3个百分点,中央财政的负担并不象想象中那样大。后面的分析将会说明,将出口退税率减少4.25个百分点,理论上可以消除中央财政在出口退税上的净亏损。

4.地方政府对促进出口的热情有所恢复,但仍有限制出口的行为。过去,地方财政部门有很多同志主张限制出口,新政策实施后很少听到这样的说法。由于仍然担心地方退税负担,一些地方政府仍然拒绝在当地注册外贸流通企业。

5.地方利益的冲突和矛盾得到极大地缓解,但矛盾仍然存在,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仍面临分割的危险。上节所分析的出口地政府对供货地政府的财政补贴现象依然存在,只是幅度大为减少。一些地方政府的出口奖励政策仍然将收购外地货源出口排除在奖励范围之外;一些地方政府仍然限制当地企业采购外地产品和外地原材料。

6.地方政府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的动因较强。

7.目前新政策的实施总体上效果良好,既缓解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和地方的矛盾,又有效地促进了外贸出口。

出口退税率变化与人民币升值的数学关系和政策选择

一般地,设原出口退税率为s,原汇率为h1,出口退税率降低t个百分点后,新汇率为h2,则为达到同样的出口效益,有:

(1+s)h1=(1+s-t%)h2

所以,(h2-h1)/h1=t%/(1+s-t%)

即,出口退税率每减低t个百分点,为达到同样的出口效益,人民币必须贬值t%/(1+s-t%)。因此,降低出口退税率可

以按确定的数量关系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如取s=17%,即按17%的退税率计算,则出口退税率减低t个百分点后,人民币需要贬值U(117-t)。例如,出口退税率减低4.25个百分点,则人民币需要贬值3.8%

考虑取消出口退税,即按t=17计算,为达到同样的出口效益,人民币需要贬值17%。所以,取消出口退税可以基本上消除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以牺牲人民币升值来替代出口退税是不可取的,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维持较高的出口退税水平来换取人民币的升值。因为,在制定适当的出口退税等政策从而不影响出口竞争力的前提下,人民币升值等同于国家和国民财富的升值,进口、境外消费、旅游等经济活动的效益将随之提升。

理想的出品退税政策

综合以上各种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效应以及人民币升值因素,理想的出口退税政策应该有助于达成如下效果:

1.出口企业及时享受出口退税,出口产品报价不含有国内增值税,不会被在国内外两次征收增值税。出口是公平的和有竞争力的。

2.不会出现某地方财政为另一地方财政征收的增值税退税的情况,从而保护地方的出口积极性,维护中国统一的市场体系。

3.中央和地方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的动因都很强烈。

4.中央财政有足够财力来支撑出口退税。

5.不以减少出口退税来抑制人民币升值

中国目前实行中央与地方分享增值税的税制,在这种税制下,要想制订能达到以上效果的理想的出口退税政策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退税由地方与中央分担,则势必出现某地方财政为另一地方财政征收的增值税退税的情况;如果退税全部由中央承担,同时出口退税率维持在与增值税征收比率差不多相同的水平上,则中央财政在出口退税上是净亏损,很难保证中央财政有足够财力来支撑出口退税;如果退税全部由中央承担,同时显著降低出口退税率,虽然理论上可以消除中央财政在出口退税上的净亏损,但出口产品的报价中势必包含相当部分的国内增值税,中国出口产品在公平贸易基础上的竞争力将受到影响。

如果要达到理想的出口退税实施效果,只有改革现行税制。改革现行税制可以有两种办法:

方法一:增值税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分享转变为中央独享,同时中央在所得税、进口商品增值税等方面相应地允许地方分享。出口退税由中央全额负担,出口退税率维持在与增值税征收比率差不多相同的水平上。

方法二:将生产环节的增值税转变为最终消费环节的增值税或消费税。对出口免征增值税或消费税。

改进和完善现行出口退税政策的建议

在不触动现有税制的前提下,相对理想的出口退税政策是

将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在04年减低3个百分点左右的基础上继续减低1.3个百分点,使出口退税率平均水平比增值税征收率减少43个百分点。中央财政承担全部的出口退税,出口退税由中央统一退库。建立地方政府对于出口退税骗税的风险承担机制,骗取出口退税的案件一经查实,出口企业所在地财政要划拨相当于骗税金额的款项给中央财政。

将出口退税率减少4.25个百分点,理论上可以消除中央财政在出口退税上的净亏损。因为中央财政增值税征收率为17%*75%=12.75%,所以如果出口退税率减少(17—12.75)=4.25个百分点,则退税额基本上与中央财政增值税征收额相等,这时中央财政能够承担全部的出口退税。实际操作上可以取减少43个百分点。由于04年出口退税新政策已经将出口退税率减低了3个百分点,因此目前只需要将出口退税率再减调1.3个百分点即可。

将出口退税率再减调1.3个百分点,可以抵消现行出口退税政策中地方政府承担的7.5%出口退税。由于(17—3)%*7.5%=1.05%,因此理论上只要把出口退税率下降1.1个百分点就能免除地方政府的负担。

地方政府由于不需要承担出口退税,促进出口的积极性将大增,出口退税也不会导致新的地方保护主义,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得到维护。由于规定地方财政要为当地出口企业的骗税案件买单,又由于中央财政要为没有发现的骗税买单,中央和地方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的动因都将很强烈。

该政策的缺陷是出口产品报价将含有4.25%的国内增值税,这降低了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微观上,将导致一些出口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在宏观上,将导致人民币升值速度的延缓和升值幅度的减少。

但该政策对出口企业所造成的经营上的困难是非常有阳的,因为04年以来出口退税率平均水平已经减少了3个百分点,实践证明并没有对出口造成显著影:向,本政策只是进一步减调1.3个百分点,减幅很小。同时,我们在第四节已经分析,出口退税率减低4.25个百分点,则人民币需要贬值3.8%。目前存在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调减出口退税率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必将被人民币延缓升值的效应所抵消。例如,原本人民币应该升值6%,则减低出口退税率4.3个百分点后,人民币将只升值(6%-3.8%)=2.2%左右。因此调减出口退税率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将最终转化为对人民币升值幅度的抑制。由于该政策的设计中,降低出口退税率的目的是用来消除中央财政的净亏损,并没有故意用降低出口退税来抑制人民币升值,因此该政策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币升值的利益。

(作者单位:苏州市外经贸局)

作者:王志明 郭慧宁

上一篇:基础英语教学模式论文下一篇:合作演讲稿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