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022-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健康教育对产妇产后不良情绪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应用于产妇产后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拟于医院分娩的88例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于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分别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况;于产后六个月通过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对其产后性交疼痛、阴道阻力、性欲强弱及阴道润滑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经过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下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性交疼痛、阴道阻力、性欲强弱及阴道润滑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可有助于改善初产妇产后不良情绪,促使其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加速其产后康复。

关键词:全程健康教育;初产妇;不良情绪;护理;产后恢复

尽管妊娠、分娩是女性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但对于初产妇来说,其无怀孕过程的经历,受身体体型变化、饮食、睡眠质量差等影响而致其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一系列不良情绪均会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和分娩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产妇产后出现抑郁等症状,给其产后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并影响产后身体康复。以往临床护理主要以疾病护理为主,从而致使护理效果不理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护理质量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当前护理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为更好地满足患者所需,医院不断对当前护理模式进行改进和更新。全程健康教育则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贯穿于产妇分娩前后,有助于为产妇提供更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将2016年1-12月拟在医院分娩的88例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纳入标准:均为单胎、头位、初产妇、骨盆各径线值处正常范围内,无剖宫产指征,孕周37~42周。排除精神疾病、文盲、意识障碍、心理疾病、交流障碍或理解障碍者、妊娠合并症等。对照组:年龄20~34岁,平均为(25.3±2.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3例、高中及中专12例、大专及以上9例;孕周:37~41周,平均为(39.2±0.3)周。观察组:年龄21~34岁,平均为(26.1±2.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5例、高中及中专10例、大专及以上9例;孕周:38~42周,平均为(39.3±0.4)周。两组初产妇孕周、文化程度、年龄等资料进行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指导;待产妇入院后,护士可及时给其讲解医院相关制度及住院环境,并讲解相关分娩知识,如何配合助产士分娩等。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减轻其陌生感和恐惧感,告知家属协助产妇进行适度的训练,如走楼梯等,以加速其分娩。积极与产妇交流、沟通,了解其心中疑虑,并耐心为其解除疑虑。给产妇及其家属讲解产后婴儿护理知识及早吮吸的重要性。耐心倾听产妇对分娩的要求,并尽量满足其需求。产后加强营养干预等。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孕妇于医院产检时即可实施健康教育干预,自产妇孕6周起开始实施,直至分娩结束出院。孕6~12周给其讲解孕期生理现象及饮食方法,树立良好的健康行为。孕6周至分娩,可告知产妇保持良好情绪对胎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孕20周期起可指导孕妇学会胎儿监护的方法,如听胎心音等。孕28周后指导孕妇使用清水擦洗乳头,每日1次,乳头凹陷者孕37周后再予干预,以免诱发宫缩,甚至引起早产。

指导孕妇做好产前各项检查,了解无痛分娩的相关知识,可通过组织孕妇参与孕妇学校或孕产知识讲座的学习。根据孕妇实际情况给予集中授课或个别咨询,增加其疾病预防保健知识。术前孕妇及其家属正确的生育观念,加强生育观的宣传力度,做好家属们的思想工作,树立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摒弃传统老旧封建思想。待孕妇入院后,可及时了解其心理状态,积极收集孕妇相关资料,完善产前各项检查。给产妇讲解分娩基础知识,让其掌握分娩过程中如何配合医生,试产期间可安排专人陪护其身旁,并给予安慰和鼓励,减轻其不良情绪。产后专人护送其进入病房,并告知家属母子平安,给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让其给予产妇生活方面更多照顾、关心和帮助,保证其有充足睡眠时间。积极做其丈夫的思想工作,告知其需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给产妇讲解不良情绪可影响乳汁分泌,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护理人员操作期间要保持面部微笑,并做到自然、亲切,帮助家属照料新生儿,并指导其掌握新生儿护理及照料知识,严密观察新生儿各项体征。

1.3观察指标

分别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评价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其中SAS>50为焦虑;SDS>53为抑郁。于产后4个月通过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对其产后性交疼痛、阴道阻力、性欲强弱及阴道润滑度进行评价,每项评分为0~10分,其中产后性交疼痛、阴道阻力得分越低表明疼痛、阻力越低;性欲强弱及阴道润滑度得分越高说明性欲越强,润滑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

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初产妇干预后恢复状况

观察组产后性交疼痛、阴道阻力、性欲强弱及阴道润滑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孕妇于妊娠期时,其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明显升高,同时孕妇甲状腺激素和皮质类激素均出现不同程度增加,当孕妇分娩后,其体内各激素水平将快速下降,此时会致其脑内及内分泌组织儿茶酚胺减少,最终影响其高级脑活动而易出现不良情绪。文章实施的全程健康教育自孕妇妊娠期间开始,这样有利于医护人员全程了解孕妇身体及胎儿状况。实施全程健康教育不仅可及时对其不良情绪进行干预,同时还可通过健康教育,让其掌握相关分娩知识,有利于了解保持良好情绪的重要性,促使其更好地配合护理人员工作。文章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下降,说明实施全程教育可弥补当前护理的不足,可全方位为孕产妇服务,为其提供孕产期所需的各项服务,同时通过开展孕妇培训等来增加分娩知识,增强分娩自信心,减轻内心压力。产后性生活受心理及身体情况的影响,因此采用该指标作为产妇产后恢复评价指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恢复均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可有助于提高促进产妇产后恢复,这主要是因为产妇受到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家属在经护理人员沟通后,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丈夫为其分担更多压力,如照看孩子等,有利于促使其保持愉悦心情,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张敏,易琼,丁敏,等.全程健康宣教在产后抑郁防治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9):149-151.

[2]郑翠霞,朱希慧,袁坤,等.个体化健康教育与行为指导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30(6):94-95.

[3]向玉清.配偶纳入健康教育路径在初产妇围产期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3):1161-1163.

[4]郭胜斌,江秀敏,刘秀武,等.产程体位干预配合视频宣教对枕后位产妇分娩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0):1199-1202.

[5]洪梅,吴冰,朱树贞,等.产褥期康复健康教育对产妇产后康复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9):4716-4718.

[6]吴显荣,温艳红,张玉桃,等.家属授权式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术后疼痛护理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3):3981-3983.

[7]张秋君,史云菊.健康教育在无痛分娩产妇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364-365.

[8]王茜,王晓晶,秦瑛,等.住院产妇摇晃婴儿综合征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3):2917-2918.

[9]陈普艳,杨年红.健康教育对产妇自理能力以及照顾新生儿能力的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9):1369-1370.

[10]金华芬,董建凤.健康教育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1):124-126.

嵊州市妇幼保健院 浙江嵊州 312432

作者:周静霄 屠裕萍

第2篇:心理素质对中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

摘 要:本研究采用简化版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社交焦虑量表和流动中心抑郁量表来研究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交焦虑和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三变量间显著相关且社交焦虑在心理素质和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中介作用;心理素质;社交焦虑;抑郁情绪

抑郁是一种消极情绪,长时间的抑郁可能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对个体身心健康有不良影响。

青少年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抑郁情绪的易感时期。研究发现,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在12-13岁之前非常低,但是到13-18岁时抑郁症的发病率开始增加,随着年龄的增加表现出规律的上升趋势,并在14-15岁达到顶峰。青少年抑郁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成年人抑郁症的发生率。因此研究青少年抑郁症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素质基于个体生理条件,与人们的适应、发展和创造行为密切相关,对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保护作用。当有负性事件发生时或面临某种压力情境时,具有较高或者较健全心理素质水平的个体发生抑郁情绪的风险更低。

社交焦虑对青少年的抑郁情绪有重要影响,它是指个人在人际关系中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包括一些紧张、恐惧或不安的情绪反应。高社交焦虑的青少年,情绪调节功能教差,这可能导致他们无法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导致抑郁情绪。另有研究表明,社交焦虑也受心理素质的影响。心理素质越高,社交焦虑就越少。因为心理素质较高的青少年往往具有较好的认知能力、积极的个体品质和较好的适应性能力,而这些心理品质都能有效降低个体的焦虑水平。

综上所述,現有研究还未探明中学生心理素质、社交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关系。为预防青年抑郁症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1)中学生心理素质、社交焦虑和抑郁情绪之间两两显著相关。

(2)中学生的社交焦虑在心理素质和抑郁情绪间起到中介作用。

1 方法

1.1 被试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选取某中学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获得学校和学生的知情同意后,共发出800份问卷(回收789份,回收率为98.63%),有效727份(有效率为92.14%)。其中381名男生,初一84人,初二136人,初三96人,高一164人,高二126人,高三121人。平均年龄为15.70±1.80岁。

1.2 研究工具

1.2.1 简化版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

选用胡天强等修编的简化版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共24个问题,包括认知、人格和适应性三个维度。问卷使用Likert五级评分,总分越高,被试的心理素质越高。本研究的Cronbach'α系数为0.92。

1.2.2 社交焦虑量表

中文版社交焦虑量表共28个问题。关于主观苦恼和行为回避的问题均有14个。采用“是-否”评分方式,若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得0分。总分越高,表示社交焦虑水平越高。本研究的Cronbach'α系数为0.85。

1.2.3 流调中心抑郁量表

采用Radloff等的流量调节抑郁量表中文修订版作为研究工具。共20个项目,4点评分。要求受试者根据上周的实际感受来判断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抑郁感受数量,其中0为“没有或几乎没有”,1为“少有”,2为“常有”,3为“几乎一直有”。将反向题重新记分,然后进行加总,总分越高表示抑郁倾向越强。本研究的Cronbach'α系数为0.88。

2 研究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common method biases)的控制与检验

为避免共同方法偏差,本研究采用匿名制调查,且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共提取了17个主成分,特征值解释的最大方差贡献率为16.58%,小于40%。

2.2 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2.3 中学生社交焦虑在心理素质与抑郁情绪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为探讨是否建立了中学生心理素质与抑郁的社交焦虑中介模型,本研究采用偏差校正的自举法(抽样5000次)对中介模型进行检验,如果置信区间内不包含0,则表明该路径成立,否则即不成立。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对抑郁情绪的直接效应显著(c’ =-019,SE=0.02,p<0.01,95%置信区间为[-0.23,-0.16],SE是标准误)。中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SAD预测CES-D的间接效应显著(a* b = -0.05,SE = 0.01,p < 0.01,95%置信区间为[-0.07,-0.4]),见图1。

3 讨论

3.1 中学生心理素质、社交焦虑与抑郁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探讨了中学生心理素质、社交焦虑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

首先,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社交焦虑之间显著负相关。该结果与已有研究一致,即心理素质越高,中学生的社交焦虑越低。这可能是由于心理素质越高的青少年往往在认知、个性和适应性三个方面的表现都会比较好。根据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合理的认知可能是解决很多问题的根源,那么在遇到一些人需要认知调节的人际交往问题的时候,积极的认知会避免个体在与人社交时因认知偏差而导致自我怀疑,从而有利于减少社交焦虑。此外,积极的个性和良好的适应性也能有效降低个体的焦虑水平。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对青少年社交焦虑具有抑制作用。

其次,心理素质与抑郁情绪之间显著负相关,即心理素质越高的青少年,其抑郁情绪越少,该结果与以往研究一致,即心理素质越高的青少年在面对挫折时,不但不容易受到外界负性生活事件影响,并且还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减少抑郁情绪的困扰。

最后,青少年社交焦虑越高,抑郁情绪也越高。该结果也与以往研究一致,社交焦虑是影响个人心理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社交焦虑会伤害个体的情绪调节系统,从而导致抑郁的发生。

3.2 中学生社交焦虑在心理素质与抑郁情绪之间的中介效应

中学生社交焦虑在心理素质和抑郁情绪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该结果表明,一方面,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通过影响其社交焦虑从而对抑郁情绪起到作用;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可以直接影响抑郁情绪,是抑郁情绪发生的内在诱因。此外,具有较高心理素质的个体在认知、个性和适应性等方面都表现较好,而在社交情境下,良好的认知、个性和适应性可以让个体有效应对与人交往中的压力事件,也会对个体适应不同的人际环境具有促进作用,继而拥有较好的同伴关系,并且这种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给中学生带来积极的人际交往体验,对于减少其社交焦虑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减少社交焦虑将避免在社交场合中因焦虑引起的社交退缩行为,从而促进青少年建立与他人的良好关系,获得更多的同伴和朋友,减少抑郁发生的风险。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减轻中学生的社交焦虑,从而减轻他们的抑郁情绪。

本研究结果丰富了关于中学生心理素质、社交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相关文献。我们在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减少中学生抑郁情绪时,除了通过开展心理素質教育来达到减少中学生抑郁情绪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促进人际交往的素质拓展活动来鼓励中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对中学生的社交焦虑进行发现和疏导,以减少中学生社交焦虑情况,从而使他们拥有更多的人际支持和更健康的心理。

本研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例如,本研究样本的分布和被试的作答态度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样本的代表性可能不足。

4 结论

中学生的社交焦虑会在心理素质和抑郁情绪间起到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冯正直,张大均.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02):11-13.

[2]刘凤瑜.儿童抑郁量表的结构及儿童青少年抑郁发展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02):58-62.

[3]张大均,苏志强,王鑫强.儿童青少年心理素质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15(01):3-11.

[4]苏志强,张大均.8~12岁儿童心理素质与抑郁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5,(02):72-77.

[5]李璇,侯志瑾,黄敏儿.社交焦虑大学生元情绪评价、情绪调节方式的探索及指导[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02):231-233.

[6]童媛添,邱晓雯,连帅磊,等.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25(03):498-501.

[7]刘广增,张大均,莫文静,等.青少年心理素质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4(02):91-96.

[8]胡天强,张大均,程刚.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的修编及信效度检验[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02):120-126.

[9]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10]陈万芬,张大均,潘彦谷,等.青少年父母依恋与抑郁的研究: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6,39(06):1282-1289.

[11]张娟,梁英豪,苏志强,等.中学生心理素质与正性情绪的关系:情绪弹性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5,(09):71-76.

作者简介:罗念(1992-),女,布依族,贵州贵阳人,研究生,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刘远(1998-),女,仡佬族,贵州遵义人,本科,从事心理健康研究;

唐丹丹(1986-),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研究生,讲师,从事心理健康研究。

作者:罗念 刘远 唐丹丹

第3篇:心理护理对骨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骨科患者施以心理护理,观察对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纳入的骨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法对60例患者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施以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焦虑及抑郁指标。结果:观察患者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患者施以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情绪,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有效改善,且能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心理护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骨科;焦虑英语;满意度

骨科患者疾病复杂,骨折是其中的常见疾病,发生骨折与高空坠落及重物砸伤具有相关性[1]。患者在发病后,肢体无法正常活动,加之骨折导致患者剧烈疼痛,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在疼痛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发生焦虑及抑郁心理,不良心理状态下,容易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负面情绪对患者的康复治疗产生影响,自心理功能影响到患者躯体功能,对此,针对骨科患者情况,还需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研究将我院纳入的骨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心理护理取得显著效果,以下为详细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纳入的骨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法对60例患者分组,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龄在22-63岁,平均年龄(42.46±4.31)岁;观察组男18例,女13例,患者年龄在23-64岁,平均年龄(42.84±4.96)岁。患者均为骨折患者,包括车祸及重物砸伤、建筑事故等,组间一般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基于X线片及CT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观察患者骨折位置情况,患者均滿足手术指征。患者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干预,在患者住院活,护理人员完成自我介绍,对病房及科室环境进行描述,并带领家属熟悉环境。针对无法下床活动的患者,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创伤大小便的方法,在术前,告知患者家属应当注意的问题,包括禁食及禁水等。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皮肤进行处理,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及康复指导[2]。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为患者施以心理护理。①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患者,并积极与患者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观察患者的语气,对患者的状态进行分析。若发现患者存在负面心理,护理人员应当耐心与患者交流,通过专业化的语言,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告知患者疾病治疗的成功率,避免患者发生严重的负面心理。②骨折患者发生焦虑及抑郁心理的原因与自身疾病认识不足相关,对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当为患者展开认知干预。护理人员主动为患者展开健康教育,使用通俗的语言与患者沟通,为患者讲解骨折的原因及治疗过程,告知患者手术方式的安全性。指导患者术前及术后应当注意的问题,让患者具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为患者施以认知干预,提升患者疾病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及护理各项工作顺利进展。③情感护理,部分患者内心相对脆弱,担心疾病及手术效果,针对骨折位置诱发的疼痛,患者会感到非常痛苦。针对此类问题,护理人员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价,采取合理化的干预措施,缓解患者机体疼痛感。此过程中,以温柔的语言与患者沟通,从而安抚患者的情绪,告知患者负面情绪可能诱发的问题,提升患者对负面情绪的重视,为患者施以足够精神鼓励,为患者列举本院成功治疗的案例,提升患者疾病治疗信心。为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过于烦闷,要求家属及亲朋好友积极鼓励患者,陪伴在患者身旁,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干预后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进行评估,选择SAS及SDS量表综合评估,分值高表示患者负面情绪严重。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及满意、不满意三项指标,患者在出院前打钩。

1.4统计学处理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计量资料标准差±表示,t值检验,计数资料概率%表示,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焦虑及抑郁情绪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焦虑及抑郁情绪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伴随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护理工作的价值不断凸显,伴随护理理念发生变化,过往的单一生理护理无法满足需求,逐渐朝向更为深入的心理护理方向发展,将患者作为护理中心,为患者提供全面服务[3]。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疼痛及功能减退是常见病症,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最终影响患者的疾病治疗依从性及积极性。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上施以心理护理,对患者展开心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服务。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焦虑及抑郁情绪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此,骨科患者护理过程中施以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玥,黄世杰,刘丽丽. 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康复效果及焦虑、抑郁情绪影响[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21,16(03):271 -273.

[2]穆芬,贾萌萌. 心理护理对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 贵州医药,2020,44(11):1823-1824.

[3]吴积,姜琴,李翠瑶,余月英. 探讨认知心理护理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16):2678-2680.

作者:赵佳佳

第4篇:锻炼对情绪心理健康的影响

“运动与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关,它能减缓抑郁和焦虑症状。”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似乎是一个广泛流传的常识。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可以减缓或消除焦虑、抑郁类心理疾病,纠正人的心理缺陷,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 一.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效应 1.改善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体育锻炼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大学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的竞争以及对未来工作分配的担忧而产生持续的焦虑反应,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使自己的焦虑反应降低。 2.促进智力水平的发展。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功能,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记忆、反应、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这些非智力成分对人的智力功能具有促进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和改善部分人的意识和记忆模糊、朦胧,出现错觉和幻觉等智力上的障碍。 3.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

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意外的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锻炼者越能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也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从锻炼中培养起来的坚强意志品质能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4.消除疲劳

疲劳是一种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的情绪消极,或任务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大学生持续紧张的学习压力极易造成身心疲劳和神经衰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参加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则可以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 5.治疗心理疾病

由体育运动的竞技性和群体性为人际交往提供了机会,使人与人之间在激烈竞争的同时,形成提供了一种亲和力。在体育运动中不必用言语即可相互交往,亦可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他们可以通过一个手势,一个活动等直接或间接地沟通信息,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情感,并能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另外,一些体育集体活动项目本身就对参与者提出了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相互鼓励的要求,人们只有密切配合,互为默契,发扬团队精神,才能使比赛获取得好的成绩。对那些性格怪癖、郁郁寡欢

的学生,体育活动不仅能使他们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还能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树立自信心,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只有适宜的体育锻炼才能促进心理健康,相反,如果所采用的锻炼方法和手段不科学,不仅会损害身体健康,而且还会给心理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心理耗竭和锻炼依赖性。心理耗竭是指锻炼者在锻炼中因长期无法克服的运动应激而产生的一种耗竭性心理生理反应,是一种锻炼心理症状。该症状不仅会损害锻炼者的心理健康,还可能直接导致其退出锻炼;锻炼依赖性是指锻炼者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和生理依赖,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有积极锻炼依赖性的人能够控制锻炼行为,在运动后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运动量组别对大学生的体、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因子等有显著性差异。有消极锻炼依赖的人在锻炼后往往会产生更多的应激、抑郁、焦虑和愤怒等情绪体验。

第5篇:积极情绪的诱导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现代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因而自己和他人的各种期望给人们造成巨大的压力,对人的情绪产生各种消极影响。同时,社会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注重智商的同时,更加强调情商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人们有着积极的情绪,而不是被消极情绪所左右。然而,中小学生还处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情绪极易变化,且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及时加以诱导,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类从出生到3岁之间,情绪的发展是逐步分化的。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经验越来越复杂。青少年在情绪经验及情绪表达方式上,随着生活经验的不断增加而逐渐改善。 首先,中小学生情绪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外露性和内隐文饰性相结合。起初,中学生还是比较外露的。纯洁天真单一是他们情绪活动的基本方面。遇到高兴欢乐的事,他们无遮无拦,开口大笑;遇到困难伤心的事,他们双眉紧锁,哭丧着脸。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外露情绪会随着内心秘密的增加而变得复杂起来。这时文饰内隐的情绪活动增多,情绪活动的闭锁性将部分替代外露性。而且,此时他们能根据一定的条件或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形成外部表情与内心体验的不一致性。 第二:情绪体验的易变性和延续性﹑丰富性﹑特异性并存。在初中阶段,其情绪如"疾风骤雨"般,在反应时间上的特点是情绪体验迅速。他们的情绪反应来得快,平息得也快,维持的时间相对较短。

情绪体验迅速,意味着其情绪反应能很快达到激烈的程度。越是意外的突然出现的诱发因素,导致的情绪反应越强烈,不管它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无一例外。 但是,到达高中阶段,情绪爆发的频率减低,延续时间加长;再加上情绪的控制能力提高,情绪体验的时限延长,稳定度提高。

高中生正处于多梦的年龄,几乎人类所具有的情绪种类都可以在高中生身上体现出来,并且各类情绪的强度不一,有不同层次。另外,在情绪体验的内容上,已是千头万绪,丰富多彩。 第三:情绪活动的两极波动性。对同一事物,中学生可能会同时出现两种对立的内心体验。例如,面临考试,他们既感到兴奋又感到不安,兴奋的是,带有跃跃欲试的心情,不安可能是因为有一些担心。一旦考试完毕,学生感到一种轻松,而在轻松的同时,难免对成绩好坏产生担忧。这种快乐与悲哀,愉快与忧愁,肯定与否定的情绪体验,从性质上说应该是相互排斥﹑绝对对立的,然而在中学生的情绪活动中却同时表现,而且显示出协调与统一的一面。 综合中学生以上情绪特点,我们可以知道,中学生的情绪并未稳定,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如果加以积极的诱导,可以帮助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绪,进而可以有效预防一些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 然而,什么是积极情绪呢?

积极情绪就是指个体由于体内外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它可以表现为当事情进展顺利时,你想微笑时产生的那种好的感受。孟昭兰(1989)认为“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情绪的认知理论则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所产生的感受”。总之,积极情绪能够激活一般的行动倾向,对于认知具有启动和扩展效应,能够建设个体的资源,撤销消极情绪产生的激活水平,能够促进组织绩效。积极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身体健康具有促进作用。积极情绪对于个体的适应具有广泛的功能与意义。

积极情绪的功能

(一)积极情绪促进认知,扩展认知范围。根据积极情绪的拓展-塑造理论和神经心理学理论,积极情绪会拓宽认知范围,提高认知灵活性。积极情绪比如快乐、兴趣、满意等能扩展个体的瞬间思维活动序列[2,8,9]。消极情绪一般会缩小个体的瞬间思维活动序

列,缩小个体的认知范围,让个体在当时的情境下只产生某些特定的行为,动员个体身体能量应对特定的环境挑战。而积极情绪却能在一般条件下促使个体冲破一定的限制而产生更多的思想,能够扩大个体的注意范围,增强认知灵活性,能够更新和扩展个体的认知地图。研究发现,积极情绪与注意范围的拓宽相联系。弗瑞克森利用电影诱发四种情绪状态:快乐、满意、愤怒、焦虑,并且用一种中性情绪作为控制条件,然后用整体-局部性知觉加工任务来评估被试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注意范围,研究发现在两种积极情绪状态下的被试比中性状态下的被试有更大的注意广度[18]。

艾森(Isen,1999)采用多种方式,如给被试糖果、阅读卡通书、听到成功反馈等手段诱发被试的积极情绪,进行了一系列考察积极情绪与认知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积极情绪比中性状态下的被试,采用包含范围更广的分类方式;有更灵活、更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19](pp.180~181)。

同样,Fredrickson 等[9]让大学生观看引发快乐、满意、中性、愤怒和焦虑状态的影片,然后对观看不同情绪影片后的注意范围和思维活动序列进行了测量,研究发现,相对于中性状态,快乐、满意积极情绪扩展了注意范围和思维活动序列;相对于中性状态,愤怒、焦虑消极情绪缩小了思维活动序列。在成人与儿童的实验室任务和应用情境任务中,研究都表明积极情绪能促使人的记忆功能和提取更多的积极材料,使个体在解决问题时更加灵活、完整、有效地进行思考和判断。

而Isen 等研究发现积极情绪比中性状态下,个体表现出更高的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效率更高,决策更全面[10,11]。积极情绪之所以能够促进个体的创造性、成功的问题解决和决策的效率,主要是因为积极情绪对于认知活动有三方面的影响:即积极情绪为认知加工提供了额外的可利用的信息,增加了更多的可用于连结的认知成分;积极情绪扩大了注意的范围,导致更综合的认知背景,增加了相关于问题的认知要素的广度;积极情绪增加了认知灵活性,增加了认知连结的多样性。即在积极情绪状态下,个体的思维更开放、更灵活,能够想出更多的问题解决的策略。

(二)积极情绪会撤消消极情绪体验和自主性生理反应。消极情绪发生时产生的一个显著改变是生成特定的行动倾向,而另一个显著改变是会导致个体各种相关的生理唤醒处于一种高水平的激活状态,使得有机体动员生理能量应对特定环境的挑战,这样就会使得有机体的体内生理活动水平暂时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消极情绪所造成的体内生理活动的不平衡状态的恢复就需要积极情绪过程的参与,积极情绪能够撤销和恢复消极情绪导致的各种心血管活动的激活状态,使其恢复到正常的基线水平。同时,弗瑞克森认为积极情绪产生在安全的环境中,一般不会象消极情绪那样产生具体的行动倾向(如恐惧引发逃跑,愤怒引发攻击),所以积极情绪可以通过取消对具体行动的准备,有效地撤消生理唤醒,因而将此称为撤消假设(undoing hypothesis)[20]。

在弗瑞克森的一项研究中,采用压力任务,使被试产生焦虑体验,同时有心率、心血管活动和血压升高这样的生理反应。之后,用电影诱发被试三种情绪:欢乐、满足、悲伤。结果发现,在两种积极情绪条件下(欢乐和满足)的被试,心血管活动恢复到基线的速度要明显快于控制条件下的被试,而在悲伤条件下,被试的心血管恢复速度最慢[21]。

积极情绪的撤销效应不仅表现在对于生理唤醒的撤销方面,同时也表现在对于消极情绪所造成的狭小的思维活动序列予以撤销,使得思维活动序列恢复到正常的水平,能够缓解消极情绪造成的紧张。尽管这方面没有直接的研究支持,但研究表明主观报告积极情绪水平高的个体表现出更灵活的、更建设性的应对方式,表现出更抽象的、更持续的思维水平[13]。研究也表明参加幽默干预活动的被试与控制组被试比较,报告了显著低的焦虑和抑郁[14]。

(三)积极情绪提高了应对压力的能力,提升主观幸福感。比其他人更容易产生积极情

绪的人被称为弹性个体。弹性个体会从压力和消极情绪体验中迅速有效地恢复,并灵活地改变以适应环境,就象弹性金属那样伸缩、弯曲,但却不会损坏[22]。采用高压力性任务来诱发被试的消极情绪,发现高心理弹性的个体在压力性任务前和任务中报告了更多的愉快、兴趣这样的积极情绪[23]。积极情绪扩展了心理活动空间,扩展了个体的瞬间思维活动序列,而心理活动空间的扩展增加了个体对于后来有意义事件的接受性,进而增加了体验积极情绪的机会和可能性。积极情绪体验不仅促进了挑战的应对,缓解了消极情绪,而且积极情绪的反复体验,增加了个体的心理弹性,提高了社会关系的质量,能够增进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大量的有关压力与应对的研究发现[16,17],积极情绪促进了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策略的运用,而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策略能够促进压力的有效解决,进一步提高积极情绪的水平,促进主观幸福感。用“情绪体验取样法”研究也表明,在日常生活中报告的积极情绪或心境高于消极情绪或心境的个体具有更高的心理弹性,更有活力,生活得更幸福。

(四)积极情绪的表达能够促进心理健康,从而对预防心理疾病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所有积极情绪共享一种表情符号即杜兴(Duchenne)式微笑——嘴角上翘并伴有眼周肌肉收缩。Keltner和Bonanno研究了在对死去的同伴进行描述时发现杜兴式微笑的人和非杜兴式微笑的人相比,前者报告了更少的消极情绪和压力,特别是更少的愤怒;同时他们报告了更多的积极情绪,特别是喜欢[18]。研究结果表明,杜兴式微笑减少了人的痛苦而且使人能够更好的调整自己。Harker和Keltner在对女性情绪研究中发现,20~21岁时照片上多杜兴式微笑的女性在30年后感到更多的幸福[19]。许多研究也表明情绪表达对健康有显著的促进功能,特别是把积极情绪的内容写下来时,如运用积极情绪词汇记录比较温和的压力和创伤,有利于个体面对创伤和压力,使个体感受到更多的积极气氛和更少的抑郁心境。

(五)积极情绪有利于身体的康复,并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因而能够促进生理健康。 研究表明乐观和希望对于健康非常重要,在心脏移植手术后,积极的期望预示着更佳的健康

[20]。外科手术和其他疾病之后也发现乐观者比悲观者恢复的更快[21]。在对失去配偶的人研究中发现,能发现生活意义,有积极情绪的人更能战胜以后的困难,生活的时间更长[22]。 积极情绪可以提高人的免疫系统功能,这主要体现在对主观幸福感以及笑和幽默的研究中。众多研究表明,人的主观幸福体验能够通过影响人的免疫系统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与那些缺乏主观幸福感的人相比,一个主观幸福感体验更强的人,其免疫系统的工作也更为有效,更能确保人的身体健康。关于笑和幽默的研究表明,笑能增加人的积极情绪[28]和增加免疫系统功能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这种免疫系统功能的改善是通过积极情绪的主观体验来调节的,尤其对于老人[29]。这表明通过笑这种行为产生的积极情绪能促进健康。而生理的健康,又可以提升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从而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间接有利于心理健康。

由此可见,利用好积极情绪的诱导这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可以及早地预防中小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而对于已遭受心理疾病的学生来说,也可以通过积极的诱导,帮助其走出困境,更好地生活和学习。

第6篇:孕期心理卫生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孕妇抑郁情绪对胎儿健康的影响及调解读

序号: 编码:

大学生课外科研立项 申 请 书

项 目 名 称: 孕期心理卫生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孕妇抑郁情绪对胎儿健康的影响及调节方法

所 属 学 科: 教育 申 请 者 姓 名:

申请者所在单位: 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固 定 电 话:

移 动 电 话:

电 子 邮 箱: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所在单位: 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共青团燕山大学委员会

二○一○年三月制 说 明

1、申报者应在认真阅读此说明各项内容后按要求详细填写。

2、申请书及《课题论证》活页请用A4纸双面印制,一式两份。申请书左侧装订。活页夹在申请书内即可,无需装订。

2、作品分类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3、学科领域请按照作品发明点或创新点所在类别填报。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4、申请书必须由第一申请人按要求填写,第一申请人为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工作者。

5、表内项目填写时请以小4号楷体打印在A4纸上。务必保证上交材料格式工整,不符合要求一律发回修改。

6、申请书序号、编码由校团委统一填写。

7、其他参赛事宜请向校团委咨询。 联 系 人:李飞虎

联系电话:8057103(上班时间) 8062370(每天19:30以后) 申请人承诺

我保证如实填写本表格各项内容。如果获得立项,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燕山大学大学生课外科研立项管理细则》,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成果。坚决杜绝抄袭等弄虚作假行为。如果成果发表或发布,我将注明是燕山大学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 申请人(签字):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承诺

我保证如实填写本表格各项内容。如果获得立项,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燕山大学大学生课外科研立项管理细则》,认真指导学生按时保质完成科研立项工作,并检查学生独立完成写作工作情况。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一、项 目基本

资料

项目名称 孕期心理卫生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类 别

自然科预科学技期 论文

发明水制平 作A类

哲学社会科学论文

科国技内发领明先 制作B类

学 科 K

A机

械与领 域

控制 B信息技术 C数理

D生

命科学 E能源化工

F哲学 G

国国际际领先先

内先进

社会 H经济 I法律 J管理 K教育

胎教是近年来被准父母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其中孕妇的心理卫生及其相关因素以及其对母婴健康状况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抑郁的心理会通过相关的生理、内分泌、免疫等中介机制来制约全身各系统、各器官的功能,直接影响孕妇的心身

健康,增加妊娠病发症的几率影响胎儿发育。孕期的心理障碍会对胎儿出生后的睡眠有持续的影响,而且对其以后的生长发育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帮助孕妇有目的有计划地为胎儿健康发育采取一系列的卫生措施尤为重要。 摘要(研究内容创新点和意义,150-200字)

A. 发表预期成果 B

论文

B.研究报

项目起止时间

二、申请组基本资料

申请 者及 项目 组主 要成 员

告 C.科技制作实物 D. 专利 E.其他

2010年9月6日至2010年11月

姓名

性别 年联学学专项级 系位 院 业 目

电分话 工

09

信息学院

教育技术

09

信息学院

教育技术

09

信息学院

教育技术

于泽洋 男

09

信息学院

教育技术

第一申请人详细资 料

刘璐

姓名

电子

性别

邮箱

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育电 专业

技话 术

曾参加过校科相关 协举办的大学生职

经 历 业规划大赛,以及(100字学院组织的暑期实以内)

践小分队活动。

三、指导教师基本资

指导教师基本资料 (1)

姓名 单位

文冬 燕山大学

申报理由(指导教师填写本

项。请说明该项目

研导职称 电究教话 方师

向 签

是否有项目支撑,是否有较高的科技价值等。)

四、项目具体内容(与《课题 论证》活页内容同

1、项目的立项依据1.1 选题的研究意义

(研究意1.1.1 科学意义

义、国内外研究现胎教是最早实施的状及发展家庭教育。科学的胎教无疑对胎儿的动态分析,需结生长发育是有意

的,但现在的有些合科学研究发展趋胎教的方式方法却势来论述大大脱离的既定目科学意标,商家为谋求利义;或结益大肆宣扬音乐胎合国民经教、光照胎教、拍济和社会打胎教等,这些未发展中迫经过试验验证的方法到底能带来利弊

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呢,没有依据的又怎么会起到好的效果呢?科学的胎教并不是直接作用与胎儿,而是把孕妇作为胎教的主体,通过调节孕期准妈妈的心理状态,为其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生活条件。 所以了解孕妇孕期生活事件的发生和心理压力水平,探讨引起孕妇抑郁心理的主要来源并分析其相关因素 1.1.2 应用前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现如今国内对胎教的认识正在逐步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更加重视母亲在怀孕期间对胎儿的早期教育。然而国内对胎教的认识还是比较晚的在很多方面都还没有专业的了解,有些胎教的方法对于

胎儿的发育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有的甚至达到了相反的效果。起初国内许多研究者认为胎教是唯心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是随着有关胎教的研究实验,发现胎教组和对照组比较在以下几方面的表现能力都优于对照组:情绪稳定,识哄,识逗,好安慰;视听注视能力优秀,眼睛亮而有神;手的握力及四肢运动能力强;扶坐时颈部肌肉张力佳,抬头、吮手能力强;对音乐敏感.然而胎教在国外发展的比较早,尤其是音乐对于胎教的重要影响。通过多项实验证明父母可以通过声音和动作与胎儿联系。因此他们认为胎儿在母亲体内已经有了听力,能够感受刺激和动作反应并且能分辨不

同声音,更有科学家提出大胆猜测,认为胎儿在6个月时已经有了意识和记忆力。

1.3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2、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此部分为重点阐述内容) 2.1项目的研究内容

孕妇在怀孕期间心理情绪发生巨大的变化,甚至变得脆弱。

孕妇生理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出现皮肤松弛,头发脱落等妊娠带来的心理心理机能的退化。此外,由于怀孕给孕妇带来行动不便,尤其是日常行为都受到严重的影响。这些都会引起孕妇心理情绪的波动。担心胎儿长的不好,担心自己生病影响胎儿,担心不是怀孕的最佳时期……这些情绪

反应都是妊娠期间的心理不适引起的,在妊娠早、中、晚期都会出现。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技术蓬勃发张,信息流汹涌澎湃,因而对人的高级神经活动提出的要求日益增高,以及噪音、拥挤等环境污染的加剧,心理负担也随之加剧。传统文化结构和生活方式改变也同样作用于孕妇的身上。因此,新社会更应注意心理卫生的保健。

心理卫生保健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

一、 孕妇在自我意识和心态上要保持积极向上、心态平和的状

态。在日常生活中是心情愉悦,情绪放松,不断的修身养性,陶冶自身的生活情趣,提高情操与个人修养。同时准爸爸及其他家庭成员应为孕妇创建一个轻松愉悦的生活坏境。尽量避免生活琐事,杜绝争吵,要理解、

疼爱、忍让。

二、 洁净的生活环境和合理的营养搭配。孕妇生活的环境应清洁卫生,空气清新,色彩清雅柔和,杜绝有害气体及刺激气味。饮食搭配也应注意,要在保证健康饮食的基础上照顾孕妇口味,做到好

吃、营养。

2.2研究目标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合探索,了解外部刺激和内在因素对孕妇心理状况的影响。同时从物质方面深入到精神理论,明确心理卫生保健在孕期对母体及胎儿的重要性。基于所查阅的资料和对孕妇心里的认识探究出一系列调节孕妇精神状态的方式方法,进而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2.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让人们,特别是准父母正确认识到胎教的主体是孕妇,胎儿并不能直接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只有让准妈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降胎教进行到底。

为准妈妈提供一个较为正确的缓解压力,调节心情的方法,避免错误的胎教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3、拟采取3.1拟采取的研究的研究方方案(包括有关方案及可行法、技术路线、实性分析。

验手段、关键技术等说明)

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对于本研究我们搜集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主要以图书馆查阅书籍以及网上 信息检索的方式来进行的。通过我们一个小组进行分工并定期汇总讨论,并且在导学的指导下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3.2可行性分析(从学术思想、研究队伍和研究条件三方面进行介绍和

分析)

本课题通过我们小组共同努力利用了学校丰富的图书馆资源查阅了广泛的资料,还有网上的一些好的权威的资源,使得课题的内容充足,贴近论文,给课题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同时 在老师及导学的帮助下,为本课题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4、本项目胎教的主题是孕妇的特色与而非胎儿,胎儿只创新之处

能间接的获得影响。

孕期准妈妈的心理状况十分重要。

5、每周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包括拟组织每周几次的交流活动、与老师和导学以及本学期第二周开始进行课题任务

第二周:大概确定主题,小组成员各自为营查阅胎教的相关资料,然后组内讨论4次,

其他组或者其他专业师生合作与交流计划等) 与导学交流一次,以此明确研究课题,研究内容,并书写项目申请书的草稿。

第三周:上交项目申请书的草稿,征求老师意见。同时明确分工,小组成员按照自己的任务去查阅资料,周末作进一步的总结规划。

第四周:详细记录、总结自己的任务,进一步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周末与导学交流,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第五周:小组成员交流2次,阐述个人收获并进行修改完善,整理好自己研究模版的内容。

第六周:组内讨论3次,试着修改完善项目申请书的相关内容,并请 导学监督、帮助。

第七周:组内交流2次,计划整理出完整的研究报告。

第八周:内容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研究模块,加以整合并制作PPT,以供讲解用。

第九周:上交完整的项目申请书、研究报告及PPT成果,做到每个成员都对研究项目有深入的了解。

6、申请经费预算

预算支出科目

五、审

计算金

根额

据 及理由

批意见

申 请 者

所在单位

学院团委(签章): 年 意见 月 日

学院“领(签字) 年 月 导小组”日

组长意见

燕山大学大学生主管单位 课外科研立项办

公室

燕山大学(签章) 年 月 大学生课日 外科研立 项办公室审批意见

六、审批结果登记

(校团委填写)

项目名称

批准编号

批准日期

备 注

第7篇:教师性格的情绪特征对学生的影响

北京教育学院崇文分院 康春荣

全教会指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的素质高低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其中,教师的性格在教师的整体素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影响教师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影响教育教学效果以及教师工作的成败,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性格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一生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将人的性格分为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四个组成部分,而性格的情绪特征表现为情绪的稳定性、自控性、持久性等品质。作为教师,情绪稳定、富有同情心、热情而宽容、心情舒畅、善于与学生相处、对学生的情绪容易同感、有忍耐心、善于在偶发事件中镇定自若地处理问题并能以热情持久的情绪对待、处理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等都是教师良好的情绪特征。研究表明,教师性格的情绪特征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一、教师性格的情绪特征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智力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充满情感的交流过程、心灵碰撞过程。课堂上,教师的喜怒哀乐总是感染着学生,不同的情绪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愉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积极思考,记忆迅速,有利于智力活动的进行;而情绪不佳时,如焦虑、惧怕、反感等,思维则迟钝,记忆困难,不利于智力活动。而教师具有良好的情绪特征,就能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个氛围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一个心理环境,课堂上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氛围,是紧张愉快而生气盎然的还是沉闷压抑无活力的,教师的情绪可以说负有极大的责任并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生数学时,遇到学生不开窍就发脾气并大声训斥学生:怎么这么笨,你们从一年级开始上得了„„结果往往使学生不知所措。这位教师在学习了有关性格教育理论后,遇到类似情况,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和颜悦色地说:别着急,慢慢地想„„后来学生说:老师,只要您别着急,我们就不紧张,就能想明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上常常有学生说:老师,您先别讲,让我们自己思考„„可以看出,教师的情绪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它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教师的思想、愿望、要求:而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的情绪表现领会教师的思想倾向。作为教师,情绪稳定并善于利用自己良好性格的情绪特征为学生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发展。

教师用自己良好的情绪特征感染学生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这种感染作用,一是表现为“以情育情”,即教师用自己良好的情绪情感感染学生,使之产生相应的情绪情感并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如学生对某一学科不感兴趣,但教师对这一学科的执着追求并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激昂的情绪进行教学,久而久之,就会改变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态度。二是“以情动人”,即教师以自己的情绪情感去打动学生,提高学生对教师言行的接受性,这体现在教师富有感情地情绪稳定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自然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学。

二、教师性格的情绪特征影响学生相应性格的形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它的形成是受多方面影响的,包括先天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社会与文化传统因素„„而学校教育因素在人的性格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教师的性格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学生良好性格的过程中,用自身良好的性格特征去塑造学生尤为重要。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某个教师待人热情,开朗外向,这个班的学生也往往朝气蓬勃,助人为乐,积极向上。如果某个教师脾气暴躁,爱发火,情绪不稳定,他所带的班的学生也比较爱打闹、吵架,小干部在管理班级时也往往办法简单、急躁。如某班班长在课间操检查排队时,发现一名同学没站好,于是走过去,冲同学的脚踢过去,以示意他要排好队。事后问班长为什么这么管理时,他答到:我们班主任就是这样管理的。可见,教师的急躁情绪,粗暴的办法,无形之中成了班干部模仿的榜样。另外,在调查中,当问学生“你最不喜欢老师的哪一点”时,很多学生谈到:“最不喜欢老师发火、训斥我们,最不喜欢因一个人错就批评全班”等等,可见,教师的情绪稳定与否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

三、教师性格的情绪特征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心理的发展水平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国学者所 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由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学历、知识水平和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且学生的年龄越小越容易受到教师性格的影响。而教师性格的情绪特征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无数的教育实践向我们证明,教师用自己的宽容、富于同情心、情绪稳定持久使品行上有污点的孩子重放光彩,使自卑又怯懦的孩子昂起了自信的头,使孤僻多疑的孩子绽开了笑脸,使暴躁易怒的孩子有了平和的心态··„相反,教师的情绪不稳定甚至喜怒无常,脾气暴躁会使学生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例如,学生写了错别字,老师一怒之下,罚写几十遍甚至上百遍,造成了学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学生说:老师罚我写 100遍,我宁可写 99遍,写 101遍也不写 100遍··„尸,教师在盛怒之下,不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而是以惩罚为目的,其结果不仅造成了学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也降低了教育效果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尊敬,有时教师一时的情绪发泄,缺乏教育的艺术,往往会对学生造成终生的影响。例如,一位内向的小女孩由于上课走神而被老师提问,诚’惶诚恐地站起来而不知所答,被老师劈头盖脸地训斥而吓得尿了裤子。从此,这个孩子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并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孤僻心理,而这仅仅由于上课走了一会神儿,仅仅由于回答不出老师的一个简单提问„„马卡连柯说:“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是的,教师是学生眼中真善美的化身,宽容、富有同情心、情绪稳定的教师不会体罚学生,不会用学生的错误惩罚学生,也不会用自己的错误惩罚学生。

四、教师性格的情绪特征影响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发挥角色作用,更好地作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之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智慧、理智和道德的典范..„尸作为教师,要赢得学生的热爱与信任,重要的一点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研究表明,教师热情、宽容、富有同情心、情绪稳定、善于理解学生等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情绪特征,教师具有这些特征,首先为师生交往创设了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身心愉悦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学,在心理上产生了“亲其师”,必然会出现“信其道”的效果。其次,教师具备这些情绪特征,能使教师更客观地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从而使学生乐于接受、信服。再次,教师情绪稳定,心态平和,也能使教师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并以自己良好的情绪特征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方。师生关系融洽与否,关键在教师的性格。例如,一位班主任老师虽然课讲得不错,对工作也很认真负责,但脾气暴躁,不善于控制与疏导自己的情绪,学生写不完作业就罚抄书 10遍,抄不完第二天乘 2,第三天乘 3.··„甚至罚跑步 30圈、 50圈„„学生有了错误,老师不是当着全班讽刺挖苦、骂学生是猪,就是罚站、写检查,致使学生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跟老师对着干,师生关系僵化、对立。而新的班主任居然在一个星期之内使原来顽皮捣蛋的孩子顺从了。他有什么魅力呢?学生们说:“他从来不在大庭广众批评人,你犯了天大的错误,他也不点名,只是走到你的座位旁,用手指在桌上敲三下,提醒你..„他批评人的时候都是讲道理,从来不会骂你、侮辱你„„课下和我们打羽毛球、聊天„„完不成作业一定要补,但不会罚你,把你赶出教室„„老师对我们好,就一定要报答他,不能给他捣乱..„尸学生们不仅认真听讲,完成作业了,而且在学校里,这位老师的自行车最干净,不停地有学生去擦„„

两种不同性格的老师面对同样的学生,教育的效果却是惊人的不同,其中重要的因素是教师性格的情绪特征的差异。有人通过调查上千名学生,发现学生不喜欢的教师的品质是:经常责骂学生,讨厌学生,对学生没有同情心„„从一个方面也反映了学生对教师性格的要求。

五、教师性格的情绪特征影响教育学生的效果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情感丰富、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善于思考,有理想,有抱负,有个性,有强烈的自尊心和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教育他们是一「〕深奥的艺术。特级教师魏书生说:“人在发脾气、愤怒时,是智能较低下的时候,往往做出愚蠢的判断和荒唐的决定,要做好工作,为了集体,为了国家,也是为了学生,更是为了自己,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少发或不发脾气。”其实,教师的情绪特征反映了教师的教育价值观、教育思维方式、教育行为技艺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喜怒哀乐要掌握分寸,高兴时不能得意忘形,生气时不能横眉冷对,要善于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善于识别、体察和感受学生的情绪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即使面临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教师也要注意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性,自觉控制情绪的波动,力争将每一事件变成教育学生的契机。尤其当教师面对的是后进生时,教师的宽容、热情、善于与学生沟通、富有同情心等良好的情绪特征,再加上教师公正公平的态度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往往会使后进生获得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而有的教师不能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把严厉的训斥,尖酸刻薄的讽刺挖苦甚至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语言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从而大大降低了教育的效果。即使教师是为了教育学生,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正确的,但情绪的稳定性、自控性差,处理问题感情用事,也不能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相反,极有可能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发展。

总之,教师性格的情绪特征有着多方面的深远影响,每个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某些教师职业角色所需要的性格特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自己良好的性格感染学生,同时努力克服自身性格中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可以肯定地说,教师性格的自我完善与调节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加强性格修养是每一位教师终生的课题,教师注意用自己良好的性格影响学生,会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学与管理》 2001 年 12月 15日

第8篇:情绪调节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情绪是人类心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情绪包括有快乐、惊奇、愤怒、悲伤、恐惧、厌恶、羞涩羞愧、蔑视、内疚等。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 , 注重个性表达 ,情绪体验丰富 ,情绪波动起伏的时期。大学生情绪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情绪的丰富性。从自我意识的发展看 ,大学生出现较多的是自我体验 ,自尊心的需要强烈 , 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大,同学、朋友及师长之间交往频繁,有的大学生开始了恋爱,情绪表现得更细腻、更复杂。

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大学生的情绪活动往往强烈而不能持久 ,情绪活动随着认知标准的改变而改变。喜怒哀乐无常、阴晴雾雨变化是大学生情绪常见的现象,风平浪静之后可能就是疾风暴雨,大学生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情绪呈现不稳定状态。

同时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他们已具备在一定的情景下压抑控制自己愤怒、悲伤等情绪,而将真实的情绪掩饰起来的能力,形成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不一致的特点。他们会根据一定的条件来表达情绪,如对一件事情或对某人明明是厌烦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可能表现出较好的或不在意的态度,也会因一点小事振奋不已,豪情万丈。

作为天之骄子的我们,作为国家的希望,未来的人才,应是充满信心和蓬勃朝气的。但是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大,面临的心理负荷却越来越重。情绪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心理疾病也在逐年上升。

目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对环境适应问题。经过数年的寒窗苦读,刚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常常会“自我感觉良好”,但是, 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 发现“天外有天”、“强者更有强中手”之后,不仅自我感觉一下子消失,还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有些学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方式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和习惯,会产生失眠健忘、精神恍惚、沉默寡言等问题。这样在长期的心情压抑、无精打采、情绪低落下最终会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其次是人际关系协调问题。当代大学生个性比较强 ,强调自我意识 ,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人际交往的技巧与原则,处理问题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要求严,对自己要求松。有的大学生不愿与人交往 , 孤芳自赏 ,缺乏全局意识和团队精神,不善于同他人开展合作,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差。

再次是承受挫折能力问题。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大部分没有经历过挫折。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父母的掌上明珠。多数学生只能接受表扬和赞许,而无法接受来自身边人的批评。当他们面临学业、生活、感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挫折时 ,就会显得无所适从 ,不知所措 ,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甚至会怀疑人

生。贫困学生在独立性、未来感、自由感、自信心等方面更容易受挫折。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自我评价正确; 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意志健全;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调节、平衡各方面的心理冲突;能够从心理上接纳自己;勇于面对现实;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学习方法得当等。

情绪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最大,作用最强烈的因素,强烈的负性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现代医学证明,精神状态不佳、情绪不稳定, 可能导致不少疾病,如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情绪问题不仅会使大学生身体上会出现病症反映,还会导致学习能力降低。

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积极的调节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而消极调节则会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且消极调节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更为显著。所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特点,尝试进行情绪自我调节。

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呢?

1、自我控制。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当某些消极情绪被激发起来后 ,就要先冷静下来,有意识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 ,先要仔细考虑采取这种行为的利与弊,然后选择

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2、注意转移。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情境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情绪调节方法。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 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或暂时避开令人伤心的地方。如: 外出散步,看电影,打球,找朋友聊天等,这些活动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

3、自我安慰。这种情绪调节方法主要是当一个人追求某个事物而不能实现,为了减少内心失望,找一个借口或理由,以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失望情绪。人不可能处处顺心事事顺利, 学习、就业、人际交往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在经过最大努力仍不能改变状况时,可适当地进行自我安慰,要说服自己适当让步,将不成功归因于客观条件和客观现实,同时要勇于承认并接受现实。摆脱烦恼,缓解矛盾冲突,消除抑郁和失望,达到总结经验教训的目的,有助于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

4、适当发泄。当情绪发作时,人体内潜藏着一股能量,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积聚起来有害身心健康。大学生有焦虑、烦闷、抑郁等负面情绪时,也不能一味地把不良情绪藏在心底,进行适度的宣泄。如找个僻静地方大声叫骂、抨击使人恼怒的对象;或是通过体育运动、劳动;或是通过写日记的办法将负面性情绪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尽情发泄一旦发泄完毕,心情也就随之平静下来,负面性情绪得以缓解。

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负面性情绪时,要有一定的自制力 ,

不能随便发泄,要采取正确的方式,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 要把握“放松自,利己利人”的原则

第9篇:浅析驾驶员情绪因素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车辆的日益增多,交通的迅速发达,道路交通建设日新月异,这些变化无疑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一步的要求,新手司机的逐渐增多、视道路交通法规如空气的人大有存在、斗气车赌气车等等这些复杂情况考验着司机们技术和素质两方面能力。但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多样化、复杂化等种种不确定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驾驶员的心理压力。

在行车过程中,某种突发的不确定因素也会对驾驶员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接下来我将从疲劳驾驶、不良心态、侥幸心理以及应当如何应对这三种情况,将举例具体说明,揭示以上三点对我们行车安全的影响。

关键词:不良心态 情绪因素 安全 驾驶

1

目录

内容摘要 ......................................................................................... 2

一、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惨案 ...................................................... 4

1 、产生疲劳驾驶的主要原因 .............................................. 4 2 、通过真实案例分析疲劳驾驶的严重后果 ....................... 4

二、不良心态所引发的交通事故 .................................................. 5

1 、不良心态的微作用 ........................................................... 5 2 、通过案例讲解开“斗气车”存在的危害 ....................... 5

三、存在侥幸心理或不遵守交通法规情况下出现的交通事故 .... 6

1 、侥幸心理的作怪 ............................................................... 6 2 、侥幸心理—酒后驾车的严重后果 ................................... 6

四、改善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对策 .................................................. 7

1、必须具备良好的驾驶习惯 ................................................. 7

2、驾驶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 7

3、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 7

4、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 7 参考文献 ......................................................................................... 8

2

一、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惨案

1.产生疲劳驾驶的主要原因

有过长期驾驶经验的老司机应该有所体会,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这也是许多老司机说的,驾驶不是一件简单的操作技能,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一方面要调集全身的神经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所以会在行驶中偶尔出现适度疲惫状态,心理素质也会因此发生相应变化;另一方面,周边急速变化的行车环境、道路、车辆以及行人等,也经常会给驾驶员造成紧张气氛。驾驶员在这种时而紧张时而疲惫的心理状态下长时间或长距离行车,特别容易引起心理或生理机能的失调及全身机能下降等疲劳现象。更直白的说此时驾驶员的反应就是疲劳驾驶。刚刚特意百度百科仔细查找了有关疲劳驾驶的定义;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出现疲劳。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

疲劳驾驶的反应顺序首先会出现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其次是四肢酸懒,哈欠连天,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行动迟缓,手脚不听使唤;最后为情绪低沉,烦躁不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厌倦心理,心理情绪常常不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2.通过真实案例分析疲劳驾驶的严重后果

用最直观案例就是山西“11.144”沁源特大交通事故—这起事故也是建国以来最悲痛的交通事故,2005年11月14日,山西沁源县郭道镇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一辆大货车冲向路边跑操的学生,造成21名师生遇难,堪称建国以来最悲痛的交通事故,震惊全国。在货车撞向学生的一瞬间,青年教师姜华舍身把两名学生推向路旁,学生因此获救了,而姜老师却英勇牺牲了。在宣布本次事故调查结论时山西沁源县委宣传部部长杜天云沉痛地说,11.14沁源特大交通事故最直接原因是司机疲劳驾驶。据悉,事故发生时肇事司机李孝波处于完全睡眠状态。

此次事故中得到的教训,李孝波续处于严重疲劳驾驶,中途未停车休息,造成驾驶时精力不集中,反应和判断能力下降,在完全熟睡的状态下无法避让跑操

3 学生,事故过后我们冷静的分析一下,如果货车司机能够遵守道路交通法规,确保自己在驾驶机动车四个小时就在路旁停歇一会,有效采取一些防范措施,那么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不良心态所引发的交通事故

1.不良心态的微作用

当驾驶员踏入驾驶室的一刻起,他们的心情起伏就影响着整个车辆的微弱变化,例如当驾驶员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不顺心事,当然这些不顺心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情,决定他们在驾驶机动车的时候是以何种心态驾驶的。另一方面,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外界因素以及人为因素这些都会直接影响驾驶员行驶。例如,当与道路上的斗气司机开斗气车的时候,驾驶员承受着某些心理负担,就会有情绪逐渐增强的紧张反应,同时伴随着暴躁易怒的直观心情。驾驶过程中出现这种心理反应,容易导致驾驶员对其他过往车辆、行人的行动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估计与判断,容易误解对方或做出对对方不满的表现,比如强行超车、会车等。而他在没有准确判断情况下的强行超车行驶,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险,最终导致车辆相撞,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信看过红路灯的司机朋友们都深深知道一个道理,交通路面上如果铭记退一步海阔天空,只要对方不是故意为之,我们又何必不依不饶?即使遇到挑衅,就一定要用生命去争个高低吗?冤冤相报何时了,放平心态、做好自己、包容他人,这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

2.通过案例讲解开“斗气车”存在的危害

在这里我要与大家探讨的另一个案例就是因为司机开斗气车最终导致酿成交通事故,在一条单向双车道的高速公路上,由于右侧有连续大货车,一辆赛拉图始终在占据左侧车道行驶,后方的RAV4急于超车无奈始终没有找到机会,期间RAV4司机打开左侧转向灯示意前车,当右侧车道不再有连续大车时,赛拉图让出了左侧车道,随后RAV4将其超越,但压抑了半天的丰田司机此时做出了一个万万不该的举动,故意别了一下赛拉图,受到惊吓的赛拉图司机慌忙之中撞向了中间的隔离带,RAV4扬长而去。事故的发生我们在分析到双方司机都存在过

4 错的同时,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丰田司机开斗气车占了事故的大半个缘由。长时间占据左侧车道行驶的赛拉图导致后面速度更快的RAV4无法超车,我们能够理解丰田司机此时的焦急情绪,我们姑且不去讨论此时赛拉图的车速是否过低,单就说右侧车道被连续大车占据这个原因,丰田司机也应该给与理解,况且在驶过大车后,赛拉图很快就向右并线让开了左侧车道,而RAV4司机仍旧心怀歹意并实施报复,结果导致车祸的发生。从事后网友的人肉结果中我们得知,驾驶赛拉图的司机为一名女士,而RAV4的司机则是普洱市质监局副局长王维雄,此人不仅拒绝道歉、赔偿,而且还声称“不管在哪里都摆得平!”又是一起仗势欺人的恶性事件。

三、存在侥幸心理或不遵守交通法规情况下出现的交通事故

1.侥幸心理的作怪

行车过程中的任意妄为会使驾驶员形成侥幸和紧张心理。有的驾驶员不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去按照操作要领驾驶车辆,遇到可能发生车祸的情况,或是预感到可能要发生问题时,不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避免,而是怀着侥幸心理去“碰运气”。超速超载、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严重违章行为的潜在危害,但由于侥幸心理的存在,他们或许觉得自己运气很好或许并不能被交警查到,在侥幸心理的作祟下,这一类人对违章做法根本不予重视。

2.侥幸心理—酒后驾车的严重后果

可以告诫大家的典型案例就是南京“6.30”酒后重大交通事故,2009年6月30日晚,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金盛路发生一起醉酒驾车导致5人身亡, 4人受伤的重大交通事故,事故的最终原因无疑落在了“酒后”两个字身上, “酒后驾车,害人害己”。 然而,就是这样每每被大家挂在口边的话语,还是有很多人把这些话当成了耳旁风。事件回顾到 30日晚8时15分许,家住江宁区东山街道金盛路的张明宝与他人在金盛路一饭店吃饭并饮用白酒后,驾驶苏ATH900牌号黑色别克君越轿车在金盛路由南向北行驶时,车辆失控后沿途先后撞倒9名路人,撞坏6辆路边停放的轿车。江宁公安分局岔路派出所民警巡逻途中发现车辆异常情况后,随即与群众一同将其逼停,将张予以控制,并带回派出

5 所进行审查。经抽血化验鉴定,张明宝的血液中酒精含量为每百毫升381毫克,属醉酒驾驶,目前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四、改善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对策

1. 必须具备良好的驾驶习惯。

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文明驾驶。并线超车,要留有足够的空间,并要打灯提示别人。不要开“霸王车”,不强行超车、并线。在一些狭窄路段,先让对面的车过去。在行车中,充分尊重你的驾驶员同行,尊重他人,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如果人人都能文明驾驶,礼让三先,交通事故一定会大大减少,道路拥堵也会大大缓解,驾车出行会更加方便快捷。

2.驾驶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帮助纠正驾驶员不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信念、习惯,约束行为,可以调整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照顾交通弱势群体的利益。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很低,并且许多道路是汽车与非机动车、汽车与行人混行。绝大多数中国人无车可驾,他们也要出行,也要上路,而道路是有限的。因此,每一名驾驶员都有义务和责任,平等对待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这一交通弱势群体,与他们和平共处。

3.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当驾驶员疲劳过度,患有疾病时就会出现血压不正常,心脏功能不全,遇到紧急情况就会心理紧张甚至昏厥,这是非常危险的。《红绿灯》的一次节目中大巴司机在高速中突犯心脏病,但在危急关头还是踩下刹车保住全车人员生命财产安全。这是好的情况,假如司机没能及时刹车,那么后果又是令人不敢想象。所以,驾驶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在行车过程中保持精力充沛,和从容不迫地应付行车中各种异常情况和突发状况。

4.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驾驶汽车要求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操作准确,反常心理活动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后果。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司机会错把油门当刹车,这就是心理素质低下,当出现一点小情况小混乱的时候,驾驶员手忙脚乱不知道采取什么

6 措施,想踩刹车但是由于过度紧张导致酿成惨祸。驾驶员在行车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当发现自己情绪不稳定时,要进行自我调解和疏导,用各种方法缓解消极情感,尽量减少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提高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反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调节能力,养成不为情绪左右,不为外界事物分散精力,能够正确敏捷的在短的时间内迅速、果断处理交通情况。

行车安全关乎着我们每一位公民的家庭幸福,所以当我们踏入机动车的那一刻起,请时刻牢记安全警钟。用文明的驾驶习惯教导每一位驾驶员平安上路,和谐交通。坚决杜绝疲劳驾驶、不良心态、侥幸心理等不文明驾驶习惯,将和谐之风带给每一位驾驶员,让我们的道路交通更加通畅,和谐之花处处开满人间。

参考文献:

【1】陈允文.浅谈驾驶员安全行车之体会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

【2】陈成衔.浅谈驾驶员如何做好安全行驶工作2010年(1)驾驶紧张心态的直接原因。如在路面狭窄、坡陡弯急、行人、车辆处理措施. 【3】 姚久庆.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城市公共交通.多、交通秩序混乱的情况下,往往容易造成驾驶的紧张心理,许多交 2011年8 【4】王晓林.汽车指导驾驶员培训教材.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

7

上一篇:精准扶贫述职报告下一篇:走访老党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