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护理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分析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 摘要 ] 目的 分析并评价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以2019年6月~2020年10月为研究区段,以该区段本院收入的6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为探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其划分为常规组(n=30)和干预组(n=30)。接受基础护理者纳入常规组,接 受个性化心理护理者纳入干预组,比较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常规组显著较低,P<0.05。与常规组比,干预组躯体功能、生理能力、社会领域等生活质量因子得分显著较高,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取个性化心理护理效果可观,有益于舒缓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并发症,促进预后改善,患者满意度高。

[ 关键词 ] 多重耐药菌感染;心理护理;生活质量;并发症

多重耐药菌感染是指机体被多重耐药性病原菌侵袭,此病症病情迁移速度较快,诊疗难度大,常常需要高级抗菌药予以诊疗,使患者心理负担加重。近年来统计显示,多重耐药菌患病人数正以逐年增长趋势呈现,形势严重[1]。为此,国内颁发了关于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工作文件,防止医院产生多重耐药菌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成为临床诊疗难点,采取护理干预积极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2]。个性化心理护理属新型护理手段,能够依据患者心理特征实施针对性干预,加速机体康复[3-4]。本研究对2019年6月~2020年10月接治患者开展研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6月~2020年10月,本院收入的60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为探究对象。纳入标准:经反复药敏试验、微生物试验确诊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知情研究且签订知情书;意识清晰且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全身性急性感染;脑外科昏迷;非自愿参与研究。按照双盲法分组,可将其划分为常规组(n=30)和干预组(n=30),常规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3~75岁,平均46.50±8.24岁;干预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4~75岁,平均46.57±8.28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P>0.05,存在可比性。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方法

入院后,两组均采取多种耐药菌测定及报告,及时采集病原学标本送检,以控制暴发。在此情况下,常规组行基础性护理,如基于无菌操作原则上实施所有护理工作,与患者主动沟通,控制疾病进展,必要时帮助患者护理,选择单间或是同种病原菌床的方式加以隔离,提高消毒效率,同时对医疗器械展开灭菌和消毒处理。

干预组立足于常规组基础采取个性化心理护理。①健康宣教:对医护人员开展积极宣教工作,坚决按照无菌原则操作,提高其手卫生依从性,减少交叉感染;向患者、家属讲解健康宣教开展的必要性,获取其信任及理解,自觉隔离。

②心理护理:提高与患者的交谈频率,密切注视其心境变化,第一时间予以疏导。宣讲多重耐药菌感染因素、防治方法等,协助患者构建信心,使其保持心情愉悦,自觉面对疾病,增强依从性;条件允许下,将年龄近似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中,这样做可减少患者孤独感,增进病友间关系,介绍 既往康复病例,诱导患者主诉,尽可能满足其需求;依据患者喜好布置病房,保持病房内卫生清洁干燥,定时开窗通风,维持温湿度适宜,适当摆放绿植及鲜花,营造和谐温馨氛围。限制人员访视,降低细菌侵袭风险。③生活指导: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反应,一旦有异常表现,及时处理。在采取抗生素诊疗时,应执行抗生素使用制度,以防抗菌药不合理运用引致耐药菌株形成;实施自理能力训练,合理饮食,防治并发症;对于长期卧床者,病情稳定后鼓励其下床运动,自觉隔离,并使其形成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

1.3观察指标

①焦虑、抑郁情绪。参考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对两组干预2周后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程度进行测评,SAS、SDS量表均包含20个条目,各条目分为1~4级评分,分值越低越好。②并发症:主要有尿路感染、血流感染及交叉感染等。③生活质量。干预后3个月,采取健康调查简表(theMOS36-itemshortformhealthsurvey,SF-36)进行两组躯体功能、生理能力、社会领域及精神健康等指标的评价,采取百分制,分值越高越好。④满意度:以问卷调查方法对两组护理满意度展开评价,分为很满意(90~100分)、一般满意(75~89分)和不满意(74分及以下),满分100分,发放问卷60份,回收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牵涉资料均通过版本为SPSS24.0的统计学软件实施处理分析,其中焦虑、抑郁情绪等计量资料以t检验,表示为均数±标准差(x±s);并发症等计数资料则用x2检验,表示为率(%),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2周后,干预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常规组显著较低,P<0.05,见表2。

2.3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躯体功能、生理能力、社会领域及精神健康相比于常规组明显高,P<0.05,见表3。

2.4两组满意度对比

干预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见表4。

3讨论

多重耐药菌感染通常为院外引进的社区感染,院外用抗生素频率提高,使社区感染率升高,危重患者人数愈加增多[5]。资料显示,患者发病后机体免疫力会显著下降,防御机制异常,医院为病原菌常聚集之地,加之院内一些检查为侵袭性操作,极易形成多重耐药性感染[6]。另外,在诊疗过程中若未合理运用抗生素,亦能引起多重耐药菌感染[7]。感染疾病后,患者需长期住院诊疗,心理负担较重,多存有焦虑、恐惧及抑郁情绪,应及时干预。心理护理有益于减轻、舒缓患者因疾病等因素所形成的焦虑等不良情绪。本次研究中,两组于干预前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较常规组低,P<0.05,提示个性化心理护理能够减轻不良情绪,考虑是与患者主动沟通,经明确其不良情绪来源后予以针对性疏导,并借助既往成功诊疗案例增强患者康复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护理,促进康复。本研究中,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常规组显著较低,P<0.05,提示心理护理有益于弱化应激效应,减少并发症,考虑是心理护理后,患者认知水平发生变化,能够自主配合护理及治疗,规避感染发生,降低交叉感染。此外,本次研究中,与常规组比,干预组躯体功能、生理能力、社会领域等生活质量因子得分显著升高,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干预组高于常规组,P<0.05,提示心理护理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经过心理护理,患者不良情绪得以改善,结合实际状况予以用药、饮食及运动指导,促进生活质量提高,减少住院周期。蒋春梅[8]的研究与本研究结果接近,证实本研究具真实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蒋春梅.呼吸内科耐药菌感染的护理对策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9):122.

[2]来学梅,蒋丽艳.护理干预用于创伤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分析[J].心理医生,2018,24(34):272-273.

[3]王静.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析与护理干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8,6(13):200-201.

[4]赵芳.心理护理干预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8,16(10):124-125.

[5]胡胜辉.心理护理对骨折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二次入院中老年患者出院后感染控制的作用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4):154-156.

[6]李雪梅,李文燕,许芬美.集束化综合护理方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7):131-134.

[7]邓春蕾,彭娜,马廉亭,等.标准化护理在神经外科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0,25(5):321-323.

[8]肖丙莲,吴淑琴,李东静,等.心理护理干预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2):379-381.

上一篇: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碳金融下一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