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数控技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一体化教学已成为当今中职学校教学模式的新趋势。本文就一体化教学的定义以及我校机械专业开展课程一体化应做的工作;具体实施的方案;一体化教学开展的关键所在以及开展一体化教学应避免的几个误区进行了分析探索。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一体化教学数控技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体化教学数控技论文 篇1:

刍议数控车床编程加工中一体化教学的应用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其中的数控车床编程加工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包含的内容有数控车床结构和工作原理,其次讲解了按图纸制定加工工艺路线,还有建工程程序的编写等内容,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程,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全面地掌握数控车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掌握数控车床加工工件的操作技能。

關键词:数控车床编程加工;一体化教学;应用

Key words: CNC lathe programming;integrated teaching;application

0 引言

观察现今中职院校数控车床编程加工课程教学,就会发现大多数的教师都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有让学生实训的教学环节,但是开展的程度并不好,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还是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而且在理论知识教学课堂中,教师处于教学课堂的主体地位,将教学的知识“灌输式”的传授给学生,学生在教学课堂中处于被动接受教学知识的状态,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课堂中基本没有任何的互动交流,数控车床编程加工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训练是脱节的,而在数控车床编程加工教学课堂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就可以将数控车床编程加工教学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进行融合,现在很多教师也已经意识到教学中的问题所在了,积极地将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在数控车床编程加工教学中,更加有效的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1 数控车床编程加工中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数控车床编程加工一体化实验室

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在数控车床编程加工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建立数控车床编程加工一体化实验室,因为数控车床编程加工这门课程在教学时,是涉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训练相结合的教学课程,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大量的数控车床编程加工知识还需要学生通过实践理解掌握。但是在数控车床编程加工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忽视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教师一般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开展,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课堂中,不可避免地会感到枯燥乏味,学生主观能动性被遏制,这样开展的数控车床编程加工教学课堂,教学效率没有办法得到很好的提升,学生的数控车床编程加工理论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实践技能也得不到很好的提升[1]。

1.2 教学缺乏数控车床编程加工一体化教材

教师开展数控车床编程加工教学,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环节设置,都是来源于数控车床编程加工教材,更好地开展数控车床编程加工一体化教学,编写适合一体化教学的校本教材是重要的前提条件,在过去中职学习开展数控车床编程加工课程使用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只适用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分段式教学,然而开展数控车床编程加工一体化教学应用的是模块化教学的模式。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下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已经不适于现在开展的数控车床编程加工教学,现阶段又缺少一体化教学的校本教材。

1.3 一体化教学“双师型”教师资源缺乏

对于开展数控车床编程加工一体化教学,关键还是在于教师,但是现今的学校一体化教学“双师型”教师资源缺乏,所谓的“双师型”教师就是指能够将理论教学知识和生产实践实现结合,并且能够高效地开展教学的教师。但是在现今的数控车床编程加工教学中,教师还是会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没有具备极强的综合职业的能力,导致不能够解决在数控车床编程加工理论与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5]。

2 数控车床编程加工中一体化教学措施

2.1 建立一体化实验室

建立一体化实验室,在实验室进行数控车床编程加工教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实现数控车床编程加工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在真实的数控车床环境中开展教学,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还能够及时地进行互动交流,教师讲解到重点知识的时候,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学生在教学中遇到问题也可以及时的提升。例如,在开展华中HNC-21T数控车床实操技:实训如下所示:

2.1.1 坯料選择

根据图样尺寸要求,并综合考虑装夹、加工质量、加工余量、加工效率、市场所供材料和生产成本等因素可知:选用?准50mm的45钢棒料,并锯成l00mm长,数量为150根。

2.1.2 定位和装夹方式

图样为典型的轴类零件,采用常用的“三爪自定心卡盘”即可满足定位要求;综合刚性和加工要求(72±0.037 mm),装夹时取坯料伸出长度为80mm。

2.1.3 刀具选择

鉴于可转位刀具的优点,本实训项目的加工将采用标准的可转位车刀。

2.1.4 工艺过程

①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住?准50mm毛坯约20mm左右,零件伸出卡盘约80mm。②安装磁性表座和百分表,低速起动主轴,对安装的毛坯找正,达到精度要求(同轴度小于0.02mm)后,夹紧零件。③起动主轴,手动切端面或MDI切削端面,背吃刀量为1~2mm。④取零件右端面中心为编程原点,对刀并输入刀具参数。⑤执行程序,依次粗车中46mm、中43mm、?准40mm外圆,留1mm精车余量。⑥执行程序,依次精车中40mm、中43mm、中46mm外圆至图样要求尺寸。

2.1.5 工序卡阶梯轴的加工工序卡

在一体化实验室完成这些前期的准备工作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实践,让学生验证加工方案是否合理,如果出现问题,让学生探究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且做出相对应的完善,要实现每次都要模拟、单段自动加工,直到学生加工出符合标准的工件,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经过了反复实践操作,可以有效地在数控车床编程加工教学课堂中实现各个环节知识的理解和操作技术的掌握,也增强了学生对于学习数控车床编程加工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学好这门课程的自信心。

2.2 编写适合一体化教学的校本教材

对于教学缺乏数控车床编程加工一体化教材生物问题,教师可以根据第一批国家示范校相近课程的优秀案例,开发一体化教学的校本教材,教师在出版教材的时候,应该是以学生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还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进行编写,这样编写的校本教材,要注重突出实用的属性,学生技能培养的部分一定要是重点内容,多使用图表和具体的案例编写。学校在开展数控车床编程加工教学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邀请能工巧匠和加工一线的优秀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编写实际工作中的经典案例,案例中标注数控车床编程加工教学相关的知识点,以及在操作时的操作技巧。例如,在零件轮廓加工教学的时候,学生需要完成任务一简单台阶零件加工的任务,首先就是相关的理论知识讲解,选择适合的刀具,确定加工路线,遵循先粗后精,先近后远的原则,然后进入指令的编程阶段,接着是技能的训练,一体化教学的校本教材是根据实例开展将理论知识和实操结合,学生可以得到一体化的训练。

2.3 培养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中职学校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学校规定教师每年到工厂的实践不得低于2个月,学校加强数控车床编程加工教学模式的学习,可以委派学校的部分教师去先进的学校交流学习,学习完毕之后在我校学习探讨会,将学习模式进行全面的传达,对于学校的一些骨干的教师,可以去企业进行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数控车床编程加工技术也在进行不断地更新,因此教学也要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更新教学内容,对于一些数控车床编程加工实践的教学,学习可以聘请社会上的能工巧匠和企业中的技术能手担任教学。例如阶梯轴零件加工,对于外圆尺寸的修调方法,运用磨耗值或刀尖圆弧半径补偿值修调尺寸,这些加工实操的内容需要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学校数控车床编程加工课程培养一体化教学,是实现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建立一体化实验室,建立数控车床编程加工一体化实验室,因为数控车床编程加工这门课程在教学涉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训练相结合的教学课程,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经过了反复实践操作,可以有效地在数控车床编程加工教学课堂中实现各个环节知识的理解和操作技术的掌握;编写适合一体化教学的校本教材,教师可以根据第一批国家示范校相近课程的优秀案例,开发一体化教学的校本教材,邀请能工巧匠和加工一线的优秀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编写实际工作中的经典案例,案例中标注数控车床编程加工教学相关的知识点;培养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在中职学校数控车床编程加工课程培养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是必要的措施,能够将理论教学知识和生产实践及时得实现结合。

参考文献:

[1]雷惠强.并行教学法在“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应用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20(48):311-313.

[2]郭文娟,郭宏平.一体化教学方法在可编程控制器(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20,51(10):132.

[3]祁百学.工学一体“六步教学模式”在《数控车削与实训》课程中的实践和体会[J].科技资讯,2020,018(003):142,144.

[4]燕峰.“互联网+”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群微课程建设与实践——以《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课程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 2020(003):45-47.

[5]王静.机械制图一体化在金属加工设备运行中的应用[J]. 世界有色金属,2020(001):49-50.

[6]谈文洁.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践——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09):174-175.

[7]邓自清.一体化教学在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中的应用[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5(1):44-45.

[8]郭军利.基于一体化教学的中职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策略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17):80.

[9]何飞翔.图式理论在数控车一体化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读书文摘,2016(33):374-375.

[10]卓健燕.中职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的优化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7.

[11]汤国宝. 数控车床编程与实操有效教学的实践[J].东方教育,2014(9):66.

[12]李玮.三维数控仿真实验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上海:东华大学,2009.

作者:陈燕燕

一体化教学数控技论文 篇2:

浅谈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建设

摘要:一体化教学已成为当今中职学校教学模式的新趋势。本文就一体化教学的定义以及我校机械专业开展课程一体化应做的工作;具体实施的方案;一体化教学开展的关键所在以及开展一体化教学应避免的几个误区进行了分析探索。

关键词:课程一体化;具体方案;关键所在

众所周知,技工院校如何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满足企业需求,是我们学校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如何让机械专业实训与其他专业理论课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应该是当 前课程体系改革关键的一个环节,为此,近年来,我们主要在机械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一体化的定义

要讲一体化,首先要定义什么是一体化,我认为一体化教学就是 理论、实习教学按照课程、课堂的实际需要成一定比例有机融合的整 体。针对一门课程有一体化教学,对一节课而言也有一体化教学,只是根据教学需要所占比例不同而已。教学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一体化教学,将本专业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课融合到每个课题,每个项目中,重点实行项目教学法。如铣工专业课程,它不再有数学、专业英语、机械制图、金工、编程与加工工艺、数控加工实习等,而是只有某个项目,如台阶轴的制作,那就包括识图、选择材料,制订工艺以及制作的全过程等。狭义的一体化教学包括课程一体化教学和教师一体化教学两种。所谓课程一体化教学就是由不同教师分别担任理论性强的教学和实习操作要求高的教学。而教师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与实习合二为一,即与教学、与课程相关的所有授课内容均由一位教师 担任。这要求教师能对理论与实习进行有效的结合、融会贯通运用得体。可见,教师一体化对教师的全面要求相应比课程一体化要求高。目前,在我校教师一体化素质还不高的前提下,建议采用教学课程一体化,实习项目模块化的模式,创造条件使专业课和专业实习课率先 实现一体化。

二、我校机械专业课程一体化应做的工作

在学校机械专业场地、设备、师资等基本条件具备一体化的前提下,怎么样有效的开展专业课程一体化,是摆在我们技师学院机械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作者根据近十几年来机械铣工专业理论与实习教学的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认为具体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逐步开展工作:

1)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明确一体化教学课程。

我们学校理论课的教学计划和实习课的教学大纲是具体指导我 们开设课程、开设课时、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实行一体化,必须从源头有一个根本性的文件。为确保该文件的科学性,我们必须 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教学 的目标,认真调研市场对毕业生的专业需求,及时走访毕业生的就业 反馈,结合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和我校具体的实习条件,由机械系牵头,学科带头人负责,联合铣工专业理论与实习教师,讨论并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新计划可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将这个课程分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实行一体化教学,并且明确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中哪些课程可以合并成为一体化课程(或称之为模块),如《车工工艺学》和普车实习,《铣工工艺学》和铣床实习,《数控加工工艺学》和数控车铣加工等这些课程基本可以实现一体化。同时,还必须明确每门课程讲叙哪些基本内容,高技班和中专班内容区别在那里。

2)专业教师负责统编一体化课程的教材或是讲义。虽然市面上铣工专业一体化教材颇多,含金量也较高,但是它不一定是适合我们学校实情的最合适的教材。反到我们自己的专业教师

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并借鉴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编写一套适合于实施 一体化教学的新教材。这套教材要求专业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 则,将重点放在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上,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职教思想。有了自编教材,理论与实习之间的授课不再 会出现重复或是出现理论滞后于实习的尴尬局面,同时教师之间也能 借助教材互相学习、互相过渡,为教师的一体化作好准备,而学生则 能够做到将理论教学中贯穿实习当中,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理 论分析来解决,达到相互渗透和补充的功效。

三、我校铣工专业课程一体化实施的具体方案

操作流程主要为:根据教学大纲制订数控编程与操作一体化教学实施计划,编写出适用于一体化教学的实用性的教材。教师按数控 编程与操作一体化教学实施计划的要求编制授课计划,包括教學内容、教学时数、教学考核等。教学中应严格按计划进行。教师按授课计划编写教案,填写详细教学日志。教案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突出数控机床操作技能。这其中与传统教学模式最主要的不同的就是,我们所授的课程是介乎理论与实习之间的一体化课程,即专业课程课程均由原来的理论与实习课内容组成,教学系按照教学计划界定每学期各班的学习模块和具体时间、周数(该安排如同原来实习周数安排)。每个模块由理论与实习两个老师一起上课,这两个老师自己确定本模块各自的讲授内容与基本课时(该内容在制订教学大纲或计划已给出),相互搭配、相互学习。

四、实施课程教学一体化的关键

我校实施课程教学一体化的关键在于铣工教学的各位专业教师,整个课程一体化过程完全是他们自编自演,他们对铣工技术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其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制约本专业课程一体化能否实现、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当然,我们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课程一体化培养更多的 “双师型”教师,实现教师授课一体化,这样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因此,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在于有一支 师德高尚、理论过硬、技艺高超、教学理念超前、教学能力先进的“双 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总结

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必须以职业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它的目标必须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来确定。课程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领域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在铣工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是我们在近一段时间内,艰巨和需要探索的问题,相信经过不断探索和总结,定会使这一崭新的教学模式逐步得以完善和发展,成为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推动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王闯.技校机械专业教学改革谈.现代技能开发,2002,(10)

[2]林秀朋、杨汉斌.数控车削实训教程.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作者:陈玉琴

一体化教学数控技论文 篇3:

浅谈数控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优势

摘 要:一体化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整合,传统的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也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本文对数控专业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

关键词:数控专业课程; 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简单明了地说就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在单元教学时间里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为中心转变。在数控专业课程上选用较为先进的教学法,如项目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单科独进式专业课程体系,实行专业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根据企业用人的具体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组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数控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点

1.训练技能激发学习兴趣

技校生或许对普及教育阶段的灌输式授课有抵触心理,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数控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利用突出技能训练,充分发挥实物教学直观性强、学生易接受等特点,先让学生在技能训练教学中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再在需要理论支持的环节导入理论教学。例如特形轴的切削,通过认识轴实体,学生知道刀具需要做直线、圆弧、螺纹运动来完成加工,那到底怎样的刀具才能实现那些动作?当学生想要知道答案时,教师适时的引入G00、G01、G02/G03、G32等指令。因为要解决课题必须有理论知识做支持,所以理论的讲解由教师要教,变成学生的渴求,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最后再经过生产性技能训练来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

2.全面教育培养综合能力

数控实训一体化教学的目的是以数控职业为导向,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操作技能技巧为宗旨,让学生把与课题相关的各种知识、技能联系和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研究性学习。同时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根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工作能力、岗位转换能力、人际和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达到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二、数控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推动了课程建设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吻合的课程设置。职业学校的课程是学校围绕培养目标所设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的总和。具体体现为: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材。课程是集中体现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载体。

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将教学计划按三年制“2+1”模式制定,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分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编入课表,阶段性完成教学。同一模块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由一位教师主讲,同时实践教学还根据课程的需要安排一至两名专职实习指导教师辅助实践教学。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使数控专业的教学与数控实训基地的建设相匹配,着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要。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实现“教师一体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过硬的师资队伍。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高的,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更要具有创新综合能力,教学过程难以控制,教师很难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融会贯通。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体现以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有一支技高一等、艺高一筹的专业教师队伍。

四、结论

数控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进行合理的整合成一个课程科目,采用项目导向方式教学模式后,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产实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因为喜欢,所以要学”的氛围。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课的教学质量都大有帮助,能大大提高专业技能的考证率,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科技信息,2011年09期

作者:马兰

上一篇:项目工作汇报三篇下一篇:担保借款合同(3篇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