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引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集体、政府多方筹资,以统筹大病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论文 篇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基于对哈尔滨市香坊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情况的实地调研, 深入分析香坊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从农民、政府和医疗机构三个方面来维护参保农民的切身利益、提高制度运行绩效、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现状;对策

A

Key words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Operation;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2年下半年发布了进一步增强农村卫生工作力度的相关文件,文件中明确指出:“国内各级地方政府要积极推行农村合作医疗机制,鼓励并指导农村居民参入到合作医疗体系中来,其目的在于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现象”[1]。为进一步实行与展开该项举措,2003年,国务院办公室发布了卫生部门、财政部门和农业部门等联合编制的关于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制度,指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村居民自愿参与,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面融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居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当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推进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3-4]。笔者基于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情况的实地调研,深入分析了香坊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推动香坊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香坊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现状

香坊区是哈尔滨市的开埠地和最早的市政区之一,是哈尔滨市四个中心城区之一。香坊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按照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做好2015年新农合相关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规定, 实行个人交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香坊区政府及合作医疗机构认真贯彻实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了农村居民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调查涉及香坊区的3个镇和1个乡,参合人数为82 015人,参合率达到99%。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每个乡镇抽取两个样本村,并对每个样本村的所有住户进行随机抽样,对抽到的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调查的人群中,男女比例相当,年龄结构合理,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上,抽样样本能够代表香坊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的整体情况。

1.1参合农民缴费的情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金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总额的80%左右,参合农民的缴费与其他一些社会团体出资占到总额的20%左右。2015年香坊区的农民个人缴费为90元,政府补助达到360元。调查发现,91.35%的被调查者认为能够承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缴纳的费用。

1.2参合农民就医的情况

1.2.1参合农民的就医经历。

由表1可知,随着年龄的增大,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人员比例有所增加。18岁以下参合农民没有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可能由于自身身体素质较好没有就医;除了60岁以上参合农民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比例较高外,其他年龄段参合农民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比例都没有超过20%,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比例不高。

调查发现,农民没有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主要原因为:①没有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界定的疾病,其中多数为青壮年农民。②由于外出务工或探亲等原因不能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而到其参合地以外的地点就医,以青壮年居多。③经济方面的原因。农民就医时发生的医疗费用在报销前需要参合农民事先垫付,部分参合农民由于经济条件差,无法事先垫付,导致拖延就医或不能就医。

1.2.2参合农民的就医费用。由表2可知,定点医疗机构的就医费用比同级非定点医疗机构的就医费用高。59.63%的调查对象认为医疗费用较贵,18.61%的调查对象认为大致相等,仅有0.68%的调查对象认为就医费用降低,另有21.08%的调查对象不清楚定点与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费用的高低。调查中有农民的亲身经历是:在县级定点医院住院8天,仅住院费用(不包括最开始的检查、诊疗费用等)至少要2 200元,费用报销后,个人承担850元左右,医院承担1350元。而在同等条件下的非定点医院,个人大约仅承担750元。可见,参合农民就医费用未降,反而增加,同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1.2.3参合农民就医转诊的情况。由表3可知,21.36%的被调查者认为到当地的定点医院就医后再转诊会很困难,这类转诊大多为县级定点医院向省市级医院的转诊;13.57%的被调查者认为转诊有点困难;6.59%的被调查者认为比较容易,这类转诊一般为在乡镇定点医疗机构向县级定点医疗机构的转诊;58.48%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就医转诊的难易程度不清楚,其原因可能为被调查者没有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经历,或有就医经历但并没有转诊经历。

1.3参合农民就医补偿的状况

1.3.1参合农民医疗费用报销难易程度。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始建立试点时,医疗费用报销困难是主要问题,但是该问题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逐渐得到了解决。调查表明,仅有19.8%的人认为医疗费用报销不方便,说明当前医疗费用报销难易程度并不是主要问题。认为报销方便的主要原因为:只要符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的报销条件,凭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与医疗费用单据就可以在定点机构报销。认为报销不方便的主要原因为:就医时医疗费用需农民先垫付,出院后报销,当参合农民急需用钱时,垫付的费用不能及时报销,会给参合农民带来困扰。

1.3.2参合农民医疗费用报销比例。

不同级别的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不同,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报销比例可达90%;区级定点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为75%;市二级以下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为70%;市三级定点医疗机构比例为65%;省级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为45%。调查发现,58.26%的被调查者认为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不合理,该类报销者多享受的是60%以下报销比例,他们认为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偏低,当前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同时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比非定点医疗机构高,尤其是起付线与封顶线的设置,使农民实际上要承担超过40%的医疗费用,负担较重;有41.74%的被调查者认为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合理,原因之一是报销比例比较高,他们认为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相比,个人缴费的金额少得多,而报销的比例基本持平;还有一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参合缴费本来就不高,也不能期望报销比例有多高。

1.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现状

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的评价主要包括就医是否方便、医疗费用的报销是否方便及时两个方面。调查表明,被调查者认为管理效果好、管理一般、管理混乱的比例分别为34.8%、26.3%、7.5%,其余参合农民由于没有就医经历没有发表意见。笔者在走访中发现,认为医疗报销方便、没有出现延期现象的农民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管理很好;没有就医经历的农民持有不清楚、无法评价的态度;出现就医过程、报销过程中跑了“冤枉路”等情况的农民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管理混乱。

2香坊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存在的问题

2.1保障病种范围较小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病种以保大病为主,一些常见病与多发病不在保障范围之内,然而农民负担常见病与多发病的医疗费用较高[5]。农民参合缴费后,希望所有的医疗费用都可以报销,但现有的保障范围过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较窄的保障范围影响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现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不能完全解决农民看病的问题,保障水平还比较低。

2.2就医和转诊制度不完善

一般情况下,参合农民要获得医疗费用的补偿,必须到指定的医疗机构就医,否则不能获得补偿。外出务工的参合农民在外地发生的住院医药费用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转诊手续,并提交证明,以及回乡需要的交通费用,都加大了外出务工人群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就医成本。政府在设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时没有给予外出务工人群在外就医的优惠、便利政策,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广大农民提供医疗保障的目标相矛盾。

参合农民转诊主要有两种情况:参合农民在乡镇或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不能满足就医需求,要向市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转诊;参合农民由于外出务工、探亲等原因就医转诊,医疗费用报销就面临困难。此外,有些定点医疗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情愿让参合农民转诊,更增加了转诊的不便。是否需要转院治疗,大多情况下是医生靠经验来判断,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人为因素较多。政府在制定转诊制度时,并没有针对该问题的详细说明,有些参合农民宁愿放弃合作医疗费用补偿而到自己相信的医院就医。转诊困难会导致一批患大病和急病的农民不能享受合作医疗代理的好处。

2.3医务人员量少质弱

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呈现出明显的学历低、医疗技术差、待遇低、年龄偏大的特点。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大多不愿意到乡镇卫生院就业,即使是来自农村的医学院毕业生也不愿意再回到农村,此外,农村的医务工作者长期得不到培训,很难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因此,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务人员的素质存在一定的困难。

2.4医疗条件差、设备落后

乡镇卫生院由于财政困难导致医疗设备投入不足,缺少药品周转资金,致使许多定点医疗机构基础条件较差,缺乏基本医疗设备,医疗技术水平提升缓慢,在大病医治方面的能力不足,直接影响到农村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

2.5医患信息不对称

在医患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部分定点医院对病人诊治时,并没有按照最有利的方案去开展,普遍存在多开药、开贵药、过度消费等医疗服务现象。不仅增加了合作医疗服务的支出,也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没有真正地发挥作用。

2.6监督与管理不力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始实行时,按照规定各地都设置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但普遍存在着人员配备不足、经费不足等问题,很多监督与管理人员素质低而且缺乏监督与管理的经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效果不理想表现为对新型农村合疗的医疗基金使用管理混乱,由于缺少第三方机构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过程进行监督,会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效果大打折扣。在组织管理上,存在权责不清、监督不力、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

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监督工作中,应以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的监督为主,但实际上监督工作是由政府和医疗部门进行的。监督体制不完善、管理机构不健全使个别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的人员明显不足、人员工作效率低,再加上缺乏激励机制,导致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运营上的不足。

3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建议

3.1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范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界定为以大病统筹为主,从而使参合农民的医疗保障范围较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对象及金额应该按外部性、公共性进行界定,而不应按照“大病”还是“小病”来界定,“大病”的具体病种范围也很难确定。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就医制度时,应把农民的基本医疗考虑在内,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应该受到重视,让所有参合农民能够感受到合作医疗带来的好处。不同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情况不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具有较为明显的经济依赖性。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农村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规模大,医疗费用补偿的比例较高[6];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的筹资规模小,医疗费用补偿比例也较低。因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存在多种合作医疗模式是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可以放宽医疗保障范围,“保大病”的同时又可“保小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则可以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如果筹资数额能够明显提升,应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范围,参合农民的意外伤害等也都应列入保障范围,同时应适当放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用药限制。建议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状况,地方政府以医疗费用为依据,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大病”医疗费用的起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2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医转诊制度

在农村医疗条较差件和农村人口快速流动的情况下,参合农民就医转诊的情况逐年增多。因此,必须完善就医转诊制度。首先,要从制度设计上确定转诊的合法性,消除各定点医疗机构因维护一已私利阻碍参合农民转诊的情况发生;其次,使全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联网,便于识别参合农民的身份,减少定点

医疗机构之间转诊的阻碍,并建立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时的病历、检查结果、医疗费用单据互认制度,降低参合农民的就医成本;第三,不同地区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灵活的转诊制度。制度要确保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发挥服务功能,不延误参合农民的病情。

尤其是参合农民在距离定点医疗机构较远的情况下可以就近就医,并能在转诊后,不延误医疗费报销。

3.3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医疗卫生人员的服务能力差。即使投入了好的医疗设备,也需要有能力的医务人员操作和使用。因此,必须建立吸引人才的有效机制。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增加培训经费,加强对乡镇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医疗水平。同时,培训农村需要的医护人员,鼓励优秀的医学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3.4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经费的投入

资金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关键,政府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投资者,只有政府才有财力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投入,才能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中出现的保障病种范围受限、医疗条件较差等问题[7]。因此,政府要提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比例以及人均筹资额,重点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对已有的筹资渠道进行完善,使筹资制度化、扩大化。政府可适时适当地拓宽资金来源,用以补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金;在个人缴费方面,农民的个人缴费一直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基本保障。政府应保证农民的参合率,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使其意识到疾病带来的风险以及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此外,要激励集体扶持,大力提倡定点医疗机构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扶持;最后是应当开通捐赠渠道,使其制度化并形成稳定的筹资机制,通过媒体广泛宣传,鼓励企业或个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捐赠,并给予其税收优惠政策。

3.5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与监督经费的投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混乱、监督缺位现象易导致参合农民发生道德风险、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水平较差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在监督和管理方面的成本支出较少,致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设施配置不全、人员安排不当,不能适时进行人员培训,从而降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监管力度[8]。因此,必须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和管理经费的投入,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设施建设,恰当的安排人员并对其进行培训。政府

需根据不同地区经济水平的情况制定相

应的制度,以规定地方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与管理经费的投入,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监督与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3.6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与管理

首先,建立参合信息处理系统、电子病历信息系统、监管报销服务系统等医疗服务体系,将信息化系统应用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监督与管理工作中,不仅能减少人工工作量、提高服务质量,还可以对药品价格和医疗费用进行监控,有效地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使用进行动态监控。电子病历信息系统有助于约束定点医疗机构医生的服务行为,促使其更好地为参合农民提供医疗服务。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服务系统的目的,就是给医生的诊断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并且方便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与监督,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其次,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行为监督。全方位的监督定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行为,减少或避免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生诱导参合农民接受不必要的检查、治疗,从而降低诱导需求和“医患合谋”的道德风险发生。应采用社会公示的方式,遏制医药费用的过快增长,定期公示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收费、药品价格等;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人员进行道德教育,尤其是医德教育,以约束不道德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1997(2):3-9.

[2]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2-10-30.

[3] 乌英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9):57-58.

[4] 陈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4(26):9201-9202,9227.

[5] 郑惠彬.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分析[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 2005 .

[6] 王芳.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

[7] 李文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研分析与绩效评价[D].沈阳:辽宁大学, 2013.

[8] 顾涛,石俊仕,郑文贵,等.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相关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J]. 中国卫生经济, 1998(4):42-43.

作者:李琳 陈志英 王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论文 篇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集对策研究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发展的一种理性制度安排,是符合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的选择,满足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路线的需要,特别在为农村居民提供人身安全利益保障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分析了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就如何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路线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作为农村医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村居民提供人身安全利益保障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在我国部分地区实行相关政策时,令当地农民医疗受益,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如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发展趋势良好,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农民的医疗受益条件。但是,现实的个案和反馈的数据显示与我们所期待的结果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实施政策过程中虽然出现不少的问题和困难,在社会舆论、政府指挥、资源配备、个人组织方面暴露了太多的弊端和矛盾。针对这些现状,笔者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进行细致分析,提出解决问题和完善矛盾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国家提倡、政府引导、自愿有偿、服务优先、因地制宜、保障健康”的原则指导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是一种符合我国人民群众基本生存生活需要、政府负责牵头号召参与、群众个人自愿主动参加、服务设施优先供应、根据每个地方不同特点进行不同安排的一种人性化保障制度,是一项经过深谋远虑,联系实际辅助卫生组织系统延伸出来的民生工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是在顾全大局、高瞻远瞩、实事求是,符合一定的客观发展规律下产生的以大病统筹为主,符合多数农民的利益和需求,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农村卫生医疗保障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总结我国农村传统合作医疗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各种案例分析和数据收集,并通过反复实践验证后确认是适合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一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紧张情况,减轻了医疗卫生系统的各个关节的压力和威胁,这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显而易见,由于每个区域的需求和供应不一样,导致片面强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覆盖率超过了实际数据,出现了对上“弄虚作假”和对下“强制缴费”的不良情况,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的管理和执行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面对暂时的困难和实施不到位,我们必须坚持走实事求是的路线,坚持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彻底落实到农村民生工作当中,坚持为城乡居民争取落实切身的个人健康安全保护。因为它与农民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它在实行的过程中以最少的社会资金和最大的医疗卫生条件保障了广大农民群众自身生命财产安全。

二、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的公信性和重要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保障制度,为了让城乡居民能够更彻底放心地享受相关的权利与义务,这就需要法律的强制性来约束利益授权人和保护利益被授权人。只有健全的基金监管法律体系才是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安全的根本。面对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我们必须善用法律的武器去弥补和修正,在公众面前树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的公信性和号召性。

三、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的投入性和控制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是以合理保险、规避风险为主要内容,实行“只保大病,不保小病”的保障原则,使绝大多数农民在交付参保费用后,生了小病就得不到实惠,只有在大病出现时才能帮助支付一定数额的费用。而在人力物力投入过程中,医疗卫生保障机构无法及时得到组织大量的支持和帮助,由于基金筹资总数低,起付线高和结报比例低,使农民在急需病资时无法得到合理赔偿,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因病致贫的根本性问题。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应该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的投入性和重要性,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的综合功能和影响力,构建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为主导,其他医疗救助、卫生保健为辅导的新型运行机制,制造和谐交流、平等对话的平台,进一步明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在政府、集体、个人身上应承担的责任和意识,强化合理分配公共资源,搞好农村基础医疗设施建设。

四、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的责任性和影响性

在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的责任性和影响性。强调医疗卫生系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强化服务意识和道德意识,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建立医德考核与评价制,建立健全激励奖惩机制,既要承担起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又要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合理利用,树立其重要的影响地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下属分支,不但要扮演好社会公众角色,还要引导农民群体端正参与心态和矫正错误的认知思想,不将自我的情绪和偏见带到日常生活工作中去,有难点和疑点应当面对面提出和解决,不倡议以个人武力和纠集公众群体进行挑衅和开战。在科学发展观里,相关管理部门必须以身作则,一视同仁,不偏袒不走关系,不因个人小利而置国家集体利益不顾,不因手段不同而置农民群体的利益于脑后。

五、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的管理性和监督性

按照国家合作医疗管理办法规定,为了更好地监管和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实施,将相关的管理部门做出合理的调整和分配。另外,由于合作医疗基金只设一个账户,基金收支都由卫生部门经办。参与的部门和人员过于单一和笼统,为了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的管理性和监督性,在医疗基金管理方面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时刻针对敏感地带进行监控和检测,建立了物资监督、人员监督、服务监督、社会监督及人民监督等多项辅助措施,实行管办分离操作,同时加大监督医疗基金管理力度,不分区域大小不论数目多少,科学性、预测性与规避风险性地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强化和重视监督手段和检测结果,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安全可行地执行到底。

六、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鼓励合理筹集与科学管理医疗资金,积极确立科学筹资与补偿标准,绝对防止资金透支,鼓励合理增加合作医疗受益面,制定适宜的补偿比例,面对群众发问和信访时,要照顾到农民的基本考虑和觉悟水平,配合相关管理部门,加强筹资与补偿比例的科学测算,做好实施方案;加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重视;提升农民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的兴趣度与感知度,分清其中的利弊关系,明确自己是直接的利益受益者,有责任有义务履行缴费权利。

同时,组织管理部门还要尊重农民的参合意愿,提高参合预期回报,积极制定科学的农村医疗服务方案,合理规划资源,使其发挥最大作用;配合医疗卫生系统主动鼓励发展医疗技术,添置适合发展的医疗设备,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响应国家“以人为本,重视人才”政策,不断壮大医疗人才管理队伍,提升相关医务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增强医疗服务团队的战斗力与凝聚力,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服务大众。

七、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的信息性和服务性

目前,由于我国某些地区还没有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造成资讯落后和信息堵塞的怪像。原因是因为我国相关合作部门还没有形成一套操作便捷的、规划完整的、往来性强的社会保障信息化操作系统,导致社会各界的有效信息无法在第一时间准时到达获取人手上,更难以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

很多地区由于没有普及互联网办公网络,甚至还在沿袭过去手抄或复印的方式进行重要信息的传递,这是非常不符合社会主义国情发展需要的,因为你会发现很多重要资讯因为年代久远而遗失和删改,资金数字方面也会因为时间过长而模糊失色,非常难于长时间的保存和安置,不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的有效管理及实时监督。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难题,不及时做出部署上的调整,就会影响医疗保险基金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为了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金制度监管,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我们应该积极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善配套的服务功能综合系统,通过开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操作系统软件,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集资金、审核手续、反馈结果、核算资产、分析事件、筹备对策和监督医风等等。

另外,可以确定专业人员检查相关大型医疗机构计算机信息化服务客户端,统一收集数据和网点,在最短时间段内将大众需要的资料以短信、信息或微信报告等形式实现网上数据传输和实时网上审核报账,对大至每一个省份、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县镇、每一个乡村,小至每一位领导和市民,都可以得到及时反馈的建议和投诉。在国家宏观统筹和全局指挥的前提下,通过这种科学有效的方式确保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减少了基金风险的产生,有效地规范了医疗服务机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的信息化建设是合作医疗基金制度管理信息性的普及度和服务性的细致度得到完美体现的综合体,有利于进行细节化工作、精简性服务和提高工作效率,可避免人工操作易出现舞弊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规模,加快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的发展,合理规避了基金风险,降低了农民对制度的错误理解和过激抵触,保障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及制度的完善细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矛盾、不断突破挑战关卡、不断解决麻烦棘手的研究与探索的过程,要在统领全局,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精益求精,不怕苦不怕累,不断尝试新举措去弥补之前还存在不足的地方,促进农村往更新更好更优的方向发展。我们要按照广大人民群众路线出发,一切制度为人民服务至上为最高准则,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工作,以坚定的意志和认真的态度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不断加强参与者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进行创新改革和沟通交流,扩大监督和考察渠道,必须保证为相关管理部门和农民个人提供办理相关流程方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才能保持长期性、稳定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谯鸿斌.宜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

[2]李加明.安微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制度运行状况可持续性研究[D].安微财经大学,2011.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儿童医院)

作者:董音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论文 篇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务管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务管理,发现其存在筹资力度低、基金使用不合理、财务监管不到位、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和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大筹资力度、完善基金配置、建立健全财务监管体系、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提高信息化程度等措施,以便更好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务管理.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医疗改革以及相关制度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政府提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更是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更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财务进行管理,更是影响着农民的切身利益,但是,我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务管理起步相对较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务管理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其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务管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中国首次明确提出是在2002年10月,其主要以大病统筹为主。截止到2009年,中国对医药卫生体制进行改革,进一步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当作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日前,各级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均补助均有提高,大大提高了医疗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是通常所说的“新农合”,其主要靠政府进行组织和引导,并提供支持,农民则凭借个人意愿参加,筹资主要依靠个人、集体和政府,本质上是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其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是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务管理主要是指在新农合的整体目标下,按照财务管理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依照财务管理的一系列原则,对新农合的财务活动进行组织,并处理相关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筹资力度低

筹资力度严重影响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作,曰前,筹资已经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并且,不同的筹资力度直接影响着参与者的收益程度。由于农村存在特殊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背景,尤其是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即便获得了政府的资助,其也很难获得持续性的资金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进一步开展,筹资力度低逐渐成为阻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高效运作的巨大瓶颈。除此之外,目前的筹资顺序主要是由农民个人逐级向上,具体如下:首先,农民需要按照规定缴纳合作医疗参保费,这些参保费主要缴纳给基层政府;其次,通过县级、市级和省级财政的依次配套;最后,依据农民和地方财政的资金,进一步申领中央财政下发的补助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活动的结束的标准是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是否到位。在这个筹资过程中,首先就需要农民个人先出钱,由于农民往往对这种筹资意识比较低,会对筹资活动产生一定的误解,严重影响了农民参与筹资的积极性,进一步造成筹资力度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作。

2.基金使用不合理

个人、集体和政府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基金来源。由于曰前的筹资力度相对较低,导致现有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金数量有限,此外,由于基金的使用不合理,进一步造成了现有基金不能很好地满足很多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的需求。针对基金的不合理使用,必须充分分析这种现象,并研究如何才能高效合理的利用基金,最大程度上发挥这些基金的作用。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以后,很多相关配套机制还不健全,这就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其一,很多医疗机构过分的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经常会出现开高价药、不实际的药,引发了一系列用药问题;其二,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在生病以后,经常想换取补偿基金。

3.财务监管不到位

日前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务监管还不到位,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地区并没有严格监督地方结报点和一些定点医疗结构,造成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过低,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一些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投机取巧的机会,造成很多的医疗补偿存在黑箱操作,报销额度及范围也存在很大问题。伴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逐渐展开,这就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体系中严重缺乏合适的绩效考评和奖惩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很多管理人员消极的工作态度,进而给财务管理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4.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全新的医疗机构,其对财务管理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这种新组建的基金管理单位中,很多的工作人员主要来白于当地的卫生院以及乡镇财政所等。这就造成了很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甚至有一部分工作人员还没有接触过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此外,由于农村等地区的各项设施及资源的匮乏,对员工的培训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能及时的提升财务管理人员你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导致了基金财务管理水平的低下,在很大程度上给基金财务管理留下了很大问题。

5.信息化程度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对象是农民,伴随着其不断的深入与扩大,参与的农民也在逐渐增加,这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务管理有个更高的要求。由于业务量的逐渐增加,这就亟需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但是,日前整体上农村的信息化程度低,这就制约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务管理的措施

1.加大筹资力度

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力度低,为了更好地加大筹资力度,可以进一步规范基金的收缴方式。采用科学合理的统一基金收缴方式,排除不合理的收缴方式,并建立起含有多方参与的资金筹集机制,进一步结合协议委托等方式,使收缴金额主要来源于农业补贴的其他应发基金中,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减少了筹资成本,而且也减少了一些农民抵制缴费的情况,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实时核销和实时到账,很好地解决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理过程中的不足,如办理流程长和金不安全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规范缴费方式在加大了缴费力度的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2.完善基金配置

由于日前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不合理,所以,就必须加强基金的使用与分配,进一步完善基金配置。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其一,从制度层面上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并立足于现有的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医疗机构的办事流程,合理使用基金;其二,以合作医疗的基本药物日录为依据,制定相关措施,明确界定处罚的标准,加大对采取投机套利于获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行为的处罚力度;其三,相关部门应该经常到已经签约的医疗机构进行严格的检查,详细了解这些医疗机构的政策执行力度以及财务管理等问题,确保基金的收支平衡。

3.建立健全财务监管体系

财务监管不到位给财务管理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建立健全财务监管体系。日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覆盖了农村地区的很多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务管理关系到很多农民的切身利益,建立健全财务监管体系,首先必须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内部机构,然后逐步建立健全财务的外部监管体系,不仅要包含行政部门监督,而且还必须加强社会监督,成立财政部、审计部和基金监督委员会等一套体系。

4.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提高其专业素质,而且还要提高其道德品质、从业道德等。为了更好地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可以经常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知识,并积极鼓励其进行自我学习,提高处理专业知识的能力。要积极宣传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道德素养,并设立模仿榜样,形成标杆,鼓励大家一起学习。此外,为了更好地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素养的积极性,把个人的工作表现融人到绩效考核中,间接促使财务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5.提高信息化程度

从分利用本地资源,合理利用资金,购置必备的相关信息化基础设施,合理购买医院管理软件以及财务管理软件。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可以高效便捷的收集病人的基本信息,并对一些财务数据进行更好地处理,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提高了数据的正确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务管理能更好地帮助理解日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大筹资力度、完善基金配置、建立健全财务监管体系、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提高信息化程度等措施,以便更好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关翠竹浅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务管理问题[J].中国科技投资,2013(34):350

[2]徐南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的探索[J].农业经济,2011(10):63-65

作者:姬燕菊

上一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下一篇:假账的治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