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系统

2022-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系统

浅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审计

摘要:该文基于工作经验,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审计的现状,指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审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着重介绍了明确审计目标,充实审计内容,改变审计方法,培养审计人才,提高审计技术,重构审计体系等多种应对措施及其具体运用。希望给相关人员一些启迪和思考,在这方面深入探索和研究,积极寻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审计的新思路,促进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审计的科学化并以此来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审计

随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深入发展,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审计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重要手段。虽然近几年来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审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进行医疗制度的改革才能推动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和进步。这是提高我国农村医疗水平的必然要求。

1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审计的现状

1.1 审计目标明确化欠缺,审计内容不够充实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发展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信息系统的建设,这是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审计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审计目标不明确和审计内容不够充实就是这当中的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审计目标不太明确主要体现在,相关部门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主要以基础设施控制为重点审计目标而忽视了对运营维护控制的审计,这就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审计无法实现全面的审计,在对信息系统的审计中难以建立科学的审计制度从而导致相关工作无法正常的开展。除了审计目标没有明确外,审计内容不够充实也是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审计中的一大难题。审计内容不够充实主要是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运行中出现的相关数据没有及时的进行审计。一方面是业务流程方面的控制审计没有从医疗体制本身的特点来进行审计分析,另一方面是数据控制本身还存在着相关的信息不全的问题因而审计难以进行。

1.2 审计方法较少,审计人才缺乏

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审计来说,合理科学的审计方法是促进审计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手段。但是,当前在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审计中存在着审计方法较少的问题。审计方法较少主要体现在对当前审计的特点没有充分的认识到位。座谈法是进行信息系统审计的一种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但是其本身带有个人的主观思想倾向因而难以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系统文档审阅法是进行利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本身的信息资料来进行审计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考虑到了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但是难以通过联系实际和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来进行全面的审计。审计人才缺乏则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审计中出现的另一个难题。由于人才的缺乏审计工作无法有序高效的进行。审计人才往往需要对审计方面的多样的专业知识有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然而这正是大多数审计工作者所不具备的。由于人才的缺乏因而审计工作难以正常的开展。

1.3 审计技术落后,审计体系不太完备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审计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极其重要的工作。要做这方面的审计工作要特别重视审计技术,而我国的审计技术落后的问题却一直存在于审计工作的发展中。审计技术落后主要表现在审计没有充分的利用网络技术在信息和数据处理中的强大作用,由于在这方面的技术运用比较落后因而难以取得较大的发展。信息系统数据追踪分析法就是建立在对网络技术的运用的基础上形成的信息处理方法,这种方法在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具有高效、安全、全面和自动化的优势。除了审计技术落后外,审计体系不太完备也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审计系统不太完备是因为许多管理者对于审计工作并不重视而相关审计工作人员也没有积极的对审计工作进行科学的变革,因而难以形成较为科学的管理模式且存在着运行机制不合理的问题。审计系统不太完备还与审计目标不明确审计内容设置的不科学等因素联系在一起,由于审计系统不太完备因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难以有序的发展。

2 如何提高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审计水平

2.1 明确审计目标,充实审计内容

为了提高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审计水平应该要从明确审计目标入手。只有明确审计目标才能以合理化的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审计工作。基础设施控制方面的审计是审计工作中重点审计的目标但是对运营维护控制的审计也不容忽视,只有针对当前信息系统中审计的重要目标进行全面细致的进行审计才能促进审计工作的正常发展才能推动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当然,在明确审计目标的过程中还应该要完善审计内容,只有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对审计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和进步。完善审计的内容首先要从业务流程方面的控制审计着手,要在审计工作的整个推进工作中对每个细节和每一种方式进行全面而又针对性的研究并加以充实。在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要以新农合管理文件为审计的核心内容要将模块维护控制审计作为审计内容不断充实的主要手段。只有通过审计目标的明确审计内容的完善才能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审计水平的提高。

2.2 改变审计方法,培养审计人才

针对审计方法较少的问题,相关人员应该要积极寻找科学且多样化的方法。对于比较常用的座谈法应该要利用其合理的一面,可以改善审计的思路并将审计的方向予以转换。观察法是一种比较基本的审计方法,其主要特征是利用对合作医疗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并根据经验来寻找审计的突破口。计算机系统文字描述法则是另一种比较理想的审计方法,其优势是利用了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和信息分析能力对计算机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并以此来开展审计工作。除了要改变审计方法外,培养审计人才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培养审计人才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对人才的专业知识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对从事信息系统审计的工作人员进行具体的培训。高水平的审计人才往往要具备过硬的现代审计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审计经验。在培养审计人员的过程中还要结合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现状来灵活的变通。

2.3 提高审计技术,重构审计体系

信息技术对于信息系统审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审计的过程中还应该要提高审计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对于审计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系统数据追踪分析法就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审计方法,这种审计方法在处理大量信息和数据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相关人员在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数据的分析。有些审计工作并不适合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操作,所以要灵活的变通。当然,重构审计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重构审计体系要在各地形成相对统一的模式,不能使差异较大也不能过于僵化。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过程中,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因而信息系统审计也有着较大是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要合理的运用现有的信息与数据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系统以此来促进审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3 总结

总而言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审计是促进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手段,相关人员要积极采取措施根据我国农村医疗信息系统管理的特点来进行审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发展。虽然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审计工作面临着相当多的问题,但相信在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工作一定能去的较大的发展并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群,郑佩玉,林雪松.从合作医疗基金审核中存在的问题看基金管理的重要性[A].浙江省第十二届农村医学暨乡镇卫生院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

[2] 岳高峰.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监理模式[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制造业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

[3] 李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06.

作者:张元林

第2篇: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县级管理平台建设

摘要

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水平,以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和方便农民为出发点,建立与新农合制度发展相适应的较为完备和高效的新农合信息系统县级管理平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本文主要从理论和技术角度分析探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县级管理平台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建设要求、需求描述、功能实现、系统架构和软、硬件配置,对目前各地的实际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信息系统 县级管理平台 建设

正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县级管理平台,是以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和方便农民为出发点,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实现网上在线审核结算、实时监控和信息汇总分析等功能,建立符合新农合制度发展要求的较为完备和高效的新农合信息系统。

一、建设目标

建立新农合信息系统县级管理平台,建设中心机房和数据中心,并建立起新农合管理部门、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等其他部门之间的计算机网络联接,以新农合组织、管理与运行的基础信息收集和业务管理为主,在辖区内医疗机构HIS实时向新农合信息系统传输相关业务数据的基础上,实现以县为单位的在线费用审核、即时结算和实时监控等功能;同时,实现与省级新农合信息系统联网运行,通过省级管理平台获取参合农民省内异地就诊数据信息,完成异地就诊者医药费用的审核、补偿和结算,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各级医疗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二、基本要求

1、建设县级新农合中心机房和数据中心,集中管理全县新农合数据。中心机房及数据中心建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新农合经办机构。

2、所有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必须同步、及时建立满足新农合管理需要的医院信息系统(HIS)。

3、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必须与县新农合数据中心网络互联,HIS必须与新农合信息系统实现无缝对接。

4、要实现与省中心数据库的通讯与传输,县级管理平台必须与省级管理平台对接,最终实现全省联网运行。

5、严格遵循卫生部统一制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基本规范》、省级平台网络互联标准和协议,以及与相关系统间的信息交换接口标准。

6、县级平台初期建设规划到乡镇级,远期规划将向村级延伸。

三、系统描述及功能实现

(一)网络架构与系统集成

采用全县联网、数据集中的管理方式,通过VPN技术实现互联互通。

1、县数据中心建设

县数据中心以新农合组织、管理与运行的基础信息收集和业务管理为主,并与辖区内医疗机构HIS实时传输相关业务数据,从而提供一个新农合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省级管理平台之间传输数据的信息平台。

2、定点医疗机构网络互联

县直定点医疗机构可根据自身情况采用10M光纤,通过VPN技术,连接到县数据中心。

乡镇、村级定点医疗机构可采用2M(1M)及以上ADSL方式,通过VPN技术,连接到县数据中心。

(二)硬件需求描述

1、新农合中心机房主要设备

服务器:2台(注:实行双机热备)

磁盘阵列:1组

VPN:1台

防火墙:1台

交换机:1台

UPS主机及电池组、电池柜:1套

光纤线路:1条(注:10M及以上)

选用IC卡(或磁卡、条形码等)的县,应在中心机房配置制卡设备,并在定点医疗机构配置相关读卡设备。

2、县直定点医疗机构主要设备

多数县的县直定点医疗机构,基本上已建立医院信息系统,硬件环境已经存在,继续合理利用。没有建立的可以参照相关县级医院信息系统硬件建设条件进行配置。

3、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主要设备

服务器(或高档台式计算机替代服务器):1台

电脑:根据自身业务需要确定,一般3台左右

打印机:1台

ADSL线路:1条(注:2M及以上)

4、村级定点医疗机构主要设备

电脑:1台

打印机:1台

ADSL线路:1条(注:1M及以上)

(三)软件需求描述

1、新农合信息系统

(1)总体目标

系统应遵循卫生部颁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基本规范》。以县为单位,在辖区内医疗机构HIS实时向新农合信息系统传输相关业务数据的基础上,实现在线费用审核、结算及实时监控等功能;并与省级管理平台对接,通过省级管理平台获取参合农民省内异地就诊数据信息,实现异地就诊者医药费用的审核、补偿和结算,将在本县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省内县外就诊者就诊数据信息上传省级管理平台和数据库。同时向县级财政部门预留接口,以便查询新农合各项数据。

(2)系统结构

系统结构建议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多层架构C/S/S模式。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系统结构模式。

(3)功能模块

①基础信息;

②资金管理;

③补偿管理;

④信息交互;

⑤综合查询;

⑥统计报表;

⑦系统管理。

(4)至少应包含的数据字典

①药品目录

②诊疗项目目录

③ICD-10疾病编码

④最高限价目录

(5)用卡建议

积极推广IC卡(磁卡、条形码等)的使用,卡、证配套,持证或刷卡均可办理,方便参合农民就诊或结报医药费用。

2、医院信息系统(HIS)

(1)总体目标

所有县内定点医疗机构HIS应遵循卫生部制定的《医院信息系统(HIS)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并实现与新农合信息系统县级管理平台无缝对接。

(2)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至少应具备的功能模块

乡镇定点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HIS的功能模块,一般模块至少包括:

①药品管理

②门诊收费

③住院收费

④护士工作站

⑤院长查询

⑥系统维护

系统应主动与当地新农合信息系统接口,接口模块开发费用由医疗机构承担。

(3)下一步发展

①逐步建立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的门诊收费系统,与新农合信息系统县级管理平台实现无缝对接。

②鼓励县外定点医疗机构的HIS与新农合信息系统对接,加入新农合信息系统县级管理平台。

3、系统间的数据传输与交换

(1)新农合与定点医疗机构的数据交换

医疗机构HIS为新农合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来源,是新农合信息系统必需的配套系统,必须保证系统各自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在此基础上设立新农合与定点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接口功能,完成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

(2)县级管理平台与省级管理平台的数据传输

县级管理平台必须将本县数据中心的全部数据统一、规范地传输到省级管理平台数据中心。

(3)跨县参合人员数据交换

省内跨县就诊的参合病人就诊时,HIS将该病人就诊信息传输到本县新农合信息系统平台,县级管理平台再将该病人的就诊原始数据传送到省级管理平台。

省内跨县就诊的参合病人回病人所在县办理补偿手续时,该县新农合信息系统应能根据参合人信息自动判别该病人是在县外就诊,并自动连接至省级管理平台,提取该病人在县外就诊的原始数据,并自动进行审核和结报。

数据的传输均使用中间件实现。

(4)注意事项

新农合与HIS对接后,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①医院进行直报时,结报费用的计算和审核必须至少有一项是在线进行的,并且是在新农合信息系统中完成的,而不应全部在HIS系统中完成。

②HIS中药品、诊疗项目等在与新农合规定的药品目录、诊疗目录等进行比对和判别时,必须由软件自动进行,而不应由人工比对判别或人工维护设定。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网上审核、即时结算和实时监控,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药品费用、服务行为和基金运行的监管,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或事中控制。

4、数据安全

配置两台服务器,一台为主服务器,另一台作为备用服务器,实现双机容错。采用磁盘阵列柜方式,实现数据热备份。

系统软件要求使用正版,主要有:

①操作系统软件

②数据库系统软件

③中间件软件

④防病毒软件

⑤备份恢复软件

四、建设原则

在新农合信息系统县级管理平台的建设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资源共享。各地应充分考虑未来发展需要,优化设计新农合信息系统,尽可能利用已有的计算机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合理选择和制定适宜的技术方案、投资规模和阶段性目标,实现与当地综合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2、互联互通。各地在建设新农合信息系统的同时,要同时建立各定点医疗机构(不含仅承担门诊工作的医疗机构,以下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新农合信息系统必须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基本规范》和新农合业务管理规定,设计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供各定点医疗机构HIS联结;各定点医疗机构HIS要按照该接口标准主动开发接口模块与新农合信息系统无缝对接;无法实现无缝对接的HIS应予以更换。

3、确保安全。各地新农合信息系统县级管理平台和数据库应建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或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和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批准,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转移、公布和使用新农合相关信息,更不能用于商业目的。要建立完善的新农合信息系统管理制度,严格遵守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购买和使用正版软件,采取安全保护和保密措施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

作者:胡丹丹

第3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在2003年抗击非典过程中严重地暴露出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存在的许多薄弱环节。农村卫生事业投入严重不足,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很不健全,运营困难;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机制不活,设施陈旧,人浮于事,效率不高;农村卫生技术人才匮乏,服务水平和质量低下;农村合作医疗随着农村经济转轨几经曲折,全面萎缩。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目前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农民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传染病、地方病等仍严重危害着农民健康。全国乙型肝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有1亿多人,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感染者有84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万人,大部分在农村。血吸虫病在局部地区有复发之势。一些地方病发病率仍然很高。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所有这些不仅严重威胁着农民的健康,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制约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因此,进一步解决新形势下的农村医疗卫生问题,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摘自国务院副总理吴仪2003年12月4日在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农村医疗——被人们遗忘的角落

在非典流行期间,许多人在为农村捏着一把汗,幸亏非典只是随着流动人口在大城市中肆虐。如果在农村中传播开,后果不堪设想。此时,人们才意识到平时几乎完全被忽视的农村医疗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9亿,但是他们大多数缺乏最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不容乐观。

在2000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在对全球191个成员国国家卫生系统的业绩做出量化评估后,对这些国家的卫生绩效进行了排名。中国在“财务负担公平性”(卫生绩效评估中的一项指标)方面排名188位,与巴西,缅甸和塞拉利昂等国一起排在最后,被列为卫生系统“财务负担”最不公平的国家。而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由于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在广大农村建立了各种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使卫生状况显著改善、居民期望寿命显著增加,而被世界银行誉为成功的“卫生革命”。为何在中国经济高速向前发展的时候,我们的农村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却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何以反差如此之大?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的农村医疗到底怎么了?

在刚结束的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方廷钰委员就大声疾呼,各界要关注农村公共卫生问题,他在题为《切实改善乡村医疗卫生条件》的发言中就指出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主要存在的几个问题:

投入严重不足,运转日见艰难

公共卫生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的责任,决不是卫生部门的“独角戏”。卫生部门的任务很明确,一是制定政策,实行监督管理,二是提供优质服务,而卫生经费的投入毫无疑问应该以政府为主,决不能将其向社会或市场一推了之。但现在政府对基层农村卫生经费投入的现状如何呢?答案是人均不到城市的四分之一!他举出调研中的一个例子:一个30万人口的县级市,农民占了20万人。全县总卫生经费投入300多万元,15个乡的全部卫生经费投入为147.70万元,其中,退休人员的工资就占了126万,剩下的21万元还要维持232位在职人员的工资生计,结果举债800万元,其中欠药款300多万元,欠基建费200万元,欠工资55万元,欠集资款48万元,令人费解的是,他们竟然还欠世界银行的贷款100万元,有4个卫生院因无力偿还债务被起诉。有一个县全部乡(镇)卫生院在职人员工资差额补贴仅为29.19%,业务经费更是少得可怜,有就给一点,没有就让卫生院自己去挣;一些卫生院矛盾尖锐,上访频繁,已经影响到了社会安定。

网络破损,卫生资源分散

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是农村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用基层的话说“县是龙头,乡是枢纽,村是网底”。目前,县医院的日子还过得马马虎虎,但作为为农民提供基本预防和医疗保障的乡、村两级卫生机构,“枢纽不灵,网底不牢”的现象已经很严重了,再不好好管管,整个网络都有可能瘫痪。虽然有的地方已将乡(镇)卫生院的人员工资、业务经费划到县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但历史欠账仍旧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许多卫生院实际上已经破产;村卫生所的情况更糟,要么承包给了个人,要么名存实亡。基层的卫生干部还反映,农村的计划生育和医疗卫生工作分属不同单位管辖,但许多计生办也在开展医疗服务,他们经费有保障,又有自己的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条件往往比卫生院还强,结果造成房屋、设备、人员等资源的重复浪费。

人才设备匮乏,重医轻防突出

方廷钰委员在某省进行调查时,发现那里的乡(镇)卫生院,有21%不能开展“三大常规”检查,23.7%不能开展婴儿接生,34%没有X光机,许多仍然靠血压计、听诊器和体温表“老三样”看病。有的卫生院房屋破旧,耗子成灾,七角钱一天的住院费也没人来住;有的卫生院各种检查化验还用手工操作,连一台半自动生化仪也买不起。调查还发现,大多数卫生院里,中专毕业生占多数,乡医中无学历的也有不少,最大的问题是人才不愿来,来了留不住。有所卫生院本来大专生有7人,由于工资低,条件差,又调走了4人,至于本科生更是稀少了。长此下去,乡、村卫生院(所)靠什么维持?基层的同志还反映,“非典”时期,乡、村两级卫生机构都倾尽人力物力,培训人员,调查巡诊,对疫区来的人进行隔离观察,全都是无偿的,后来也末见补偿,有的地方连一人5角钱的卫生预防保健费都取消了。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两级卫生网不得不把工作重点从预防为主转向治疗为主,重医轻防的现象突出,但农民又看不起病,门诊和住院率低,卫生院为了生存只能走以药养医的道路。

断裂的社会与统一的医疗市场——农村医疗不能承受之“重”

农村基本医疗保障恶化的症结何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先生在他的《断裂社会中的农村医疗》一文中指出,断裂的社会与统一的医疗市场的并存是症结的关键。这种断裂的表现之一就在城乡之间。按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1995年36个国家的资料,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6,只有3个国家超过了2,中国是其中之一。在此后的几年中,我国城乡之间在收入上的差距更是有增无减。按照有关部门公布的资料,目前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是3倍,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个课题组的研究是4倍多,而权威部门未公开发表的研究结论则是将近6倍。如此之大的城乡差距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巨大的收入差距事实上已经使得城市和农村成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

问题在于,在这样一个断裂的社会中,医疗市场却是统一的,医药和医疗的价格是依据城市的标准制定的。甚至诸如什么是疾病、什么样的疾病是可以治疗或不能治疗的、什么样的疾病要进行何种方式的治疗等问题,也是由这个以城市为标准的医疗系统界定出来的。绝大多数农民享受不到医疗社会保障且缺少最基本的医疗条件。与此同时,大量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里。在1999年,我国卫生总费用第一次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最低标准即占GDP的5%。也就是说,目前我国每年在医疗卫生上的总花费大约是5000亿元,平均每人约400元。但稍微分析一下就可以知道,在这5000亿元中,大部分是属于国家财政投入到城市或由城市居民自己支付的。因此,如果单算城市部分,城市居民的人均卫生医疗费用会大大超过400元或GDP的5%(这个比例可能是畸高的),而农村居民会远远低于这个数字。这种医疗资源的配置不仅直接造成资源分配的不平等,而且由于拉高医疗市场中的价格而进一步恶化了贫困群体的就医条件。

更重要的是,断裂的社会与统一医疗市场的并存,不仅使得农民看不起病,而且也使得任何在农村建立医疗社会保障的措施失去可能。无论是合作医疗制度还是其他医疗社会保障制度,除了国家财政可以提供一些补助之外,大部分费用仍然需要农村自己承担。而在城乡过大的收入差距与统一医疗市场并存的背景之下,这样的合作医疗或医疗社会保障制度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承担这个由统一的医疗市场所决定的价格而带来的经济重负的。如果再考虑到另外两个因素:一是中国人口中的70%左右在农村,农村人口的绝对数在9亿左右;二是由于体制的以及其他的种种因素,造成医疗价格的畸高。可以说,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任何农村医疗社会保障制度都会被这个市场中的价格所压垮。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玲认为,问题主要出在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分配和供给方面。

第一,城乡之间医疗保健资源分配不均等的状况加剧。1998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每千人口的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医生数和护师护士总数分别增加了20.7%、49.5%和199.5%。可是农村人口从上述增长中享受的好处极为有限。全国第二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1997年我国农村年人均医疗费226.8元,与1992年相比,每人门诊费用增加了3.3倍,住院费用增加了2.1倍,远远超过同期农民收入增长。难怪国家在此期间虽然对农村三级卫生网投资不少,农民还在抱怨就医不便药品太贵。这说明,仅仅是由于投资没有完全落到农民最需要的地方,这类项目就难以收到预期的社会效果。

第二、政府对药品销售环节管理监督不力难以遏制肆意违规加价的行为。在药品涨价速度高于农民收入平均增长速度的情况下,低收入人群的医疗服务可得性必定下降。农民反映说:“现在家里人生病只能小病硬扛,大病等死!”这种强烈的愤慨听来令人震撼。

第三,公共卫生机构的运行主要依赖于收费由于医疗服务定价偏低,促使医疗机构和医生为了追求自己的收入滥用处方权从而诱导患者过度消费药品。至于村庄里的个体乡村医生,尽管多半就是原来的卫生员或赤脚医生,但由于其收入直接与医疗服务供给和药品销售挂钩,也不再能胜任一些具有社会目标的职能。原因在于他们对利润的追求既与群体预防和健康教育一类的公共保健活动目标不相容,又与村民对低价高效医疗技术的需求相冲突。

第四,疾病预防项目的公共投资不足加之预防保健网的部分私有化和市场化,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不力。自经济改革始,政府的防疫防病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逐年缩小。减少的趋势以1978年—1993年期间最为明显,从0.11下滑到0.04。就预防经费的绝对值而言,1978年为全国人均1元,1993年不过人均1.3元(World Bank,1997数据)。如果考虑到此间通货膨胀的因素,这实际上呈现的也是下降趋势。

近20年来,由于人口流动增加、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变化以及环境恶化等原因,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已扩展到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无论何等人家,但凡有人患此类疾病,多半都会使全家生活水平因连续不断的医药支出而下降,有些家庭还因此陷入贫困。倘若患者恰恰是主要劳动力,那就连维持家庭正常收入水平都成了问题。这正是近年来贫困问题研究中时常提到的因病致贫的情形。这些疾病的发生率原本可以通过保健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而降低,但由于政府设定的预防工作投资重点依然局限在防疫活动范围,并未延伸到非传染病预防领域,农村健康教育的经费无保障,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又不足,故而难以开展有效的卫生宣传咨询活动。

路在何方?——走出农村医疗困境的探讨

孙立平先生认为重建农村公共医疗体系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建立一个低价格运行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运行机制。对如何建立起这样低价格运行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运行机制,他认为首先这个机制以及在这个机制基础上建立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没有国家的投入是决然建立不起来的。改变政府医疗投入在城乡之间严重失衡的现象,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

如何使政府的这种投入能够产生预期的效果?他提出这样几种设想:第一,建立一种半商业性质、半社会保障性质的农村居民医疗保险,部分解决农民的大病医疗问题。第二,直接向农民发放医疗券。这种医疗券可以按照一定数额每年向农民发放。农民在就医时可以用医疗券支付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对于医疗券本身,可以全家合起来使用,如果年内没有用完,可以跨年使用。第三,以基金项目运作的方式,改善农村的公共卫生条件,解决包括饮用水、厕所等在内的对农民健康有直接影响的环境问题。

而在市场方面,应当考虑这样几点:第一,建立用于农村医疗的药品的集中采购制度,形成对农村的药品专供系统。正如许多研究所表明的,目前我国药品价格畸高的现象是不正常的,许多药品的成本和出厂价很低,药价是在流通的过程中上去的。实行这种集中采购制度,无疑可以使药品的价格下来一大块;第二,在农村地区真正实行医药分离的制度,以消除推动药品价格不合理上升的动力;第三,鼓励私人医生开业,形成竞争性的医疗市场,从而使医疗价格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上。同时,应当考虑发挥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组织和农村社区组织在农村医疗方面的作用。其中,在制度和政策上鼓励发展致力于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民间非政府组织,包括为国外有关非政府组织在这方面的工作提供方便;鼓励制度化的志愿者活动,包括鼓励医生下乡,为农民提供医疗服务;发挥农村社区组织的作用。

朱玲则提出“需要通过调整供给组织、规范医药市场和加强社会救助等干预手段来改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即保障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使所有社会成员都可以方便地获得质量可靠的服务)与可得性(即规范医药机构行为、遏止医药价格飞涨。并实行收入再分配,使全体国民尤其是低收入者有能力购买这些服务)。第一,实施对政府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督。加强对药品生产、销售环节和医疗机构的监管,第二,重建村级公立卫生室并促进其服务水平的提高,通过立法保证村级公立卫生室像村庄小学一样有稳定的财政支持。第三,投资于村卫生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现有村卫生员的技能并培育医术更高的后备力量,改善服务质量。第四,增加对农村防疫防病、健康教育和营养及生活习惯干预项目的投资。第五,实施医疗救助计划,缓解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现象。”

苏州大学苏南发展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林闽钢博士在《合作医疗制中国农村度的公共政策分析》一文中指出,在今天在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加大,城乡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公,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断流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增加农村基层公共卫生支出而使政府投资向农村倾斜。并提出了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对策。第一,国家应尽快出台农村合作医疗保健方面的法规,以指导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建设。第二,国家应把农村合作医疗明确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去。第三,国家应把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各级党、政的重要议事日程。第四,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组织。第五,要建立政府、集体、个人共同投入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机制。第六,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卫生扶贫工作。

基本医疗服务广泛的可及性和政府对群体预防活动的强有力支持,曾经是中国农村健康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基本医疗保健服务供给领域所出现的问题,可以说是部分地丢失这一传统的结果。这表明,预防医疗保健是一个不能简单听凭市场调节的领域。在既不缺医又不少药的情况下,这些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对这一产业的有效治理,即对基本医疗保健服务领域进行有效率的监管和操作。

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迈开第一步

没有健康,就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就没有全面小康。9亿农民的“看病难”、“因病致贫”问题深深地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为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善乡村卫生条件,积极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对贫困农民的医疗救助。

2002年10月29日,建国以来第一次由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也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决定》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从2003年到2010年中央及省、市、县级人民政府每年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要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包括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经费,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资金等。

200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修订草案)》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定于2003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修订的《农业法》明文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农民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和其他医疗保障形式,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2003年1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意见》提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从2003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要选择2-3个县(市)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到2010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2003年12月4日,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吴仪要求全国上下“扎扎实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2004年1月13日,针对各地组织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所反应出来的问题,国务院转发卫生部等11个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其实,早在2002年10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颁布以后,在从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选出的浙江、湖北、云南和吉林四个省份,一个由政府组织,农民自愿参加,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的帷幕已经拉开,而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来源是:农民每人每年拿10元;地方财政给每人每年补助不低于10元;中央财政给每人每年补助10元。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全国的农村居民。

2003年初,云南省政府把启动全省20个试点县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作为年内重点办好的八件实事之一来抓,使云南省的试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按照部署,云南省选择了分布在16个地州市的20个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省政府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协调领导小组,落实了主办、协办副省长及责任单位、责任人、督办人。省级财政年初就按20个试点县应参加合作医疗人口总数预留了3904万元的合作医疗专项补助金,并安排了600万元贫困医疗救助基金,120万元启动经费。各地州市也积极筹措配套资金,保证了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省级财政安排5960万元,建设240所乡镇卫生院、500个村卫生室;地、县两级筹资5493.4万元,用于311个乡(镇)卫生院和1087个村卫生室的基本建设。20个试点县也因地制宜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运作、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等制度,制定了农民群众就诊、转诊、用药、减免补偿等管理办法,对住院等大病给予医疗费用补助外,对一些小病也给予一定的补助,甚至没病的每年还可享受一次免费常规健康体检。

湖北省是全国4个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单位之一。该省首批试点为武穴、长阳、谷城、老河口、公安、丹江口、云梦、大冶等8个县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政府、集体、个人共同筹集资金,人均筹资年标准为中央10元,地方10元,个人10元。该省试点工作自2003年7月1日启动以来,各试点县市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农民个人缴费标准。其中,长阳、丹江口、老河口的农民个人缴纳经费标准为10元,其余5县市均为15元,筹资标准均低于当地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0.5%。同时,省、县市两级严格兑现承诺,及时拨付专项资金,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及时得到医疗费用的补助。据了解,湖北省8个试点县市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达241.9万人,占应参加人数的65%。

吉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的肯定。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14.5万农民加入试点。2003年初,吉林省在九台、蛟河、公主岭、敦化、镇赉、扶余等6个县(市)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截至去年年底,6个试点县(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214.5万人,累计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6709.7万元。吉林省卫生厅厅长李殿富表示,今年吉林省将在10个市(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基线调查,涉及农村人口达680万,占全省农村总人口的45.9%。

浙江省有27个试点县共有842.64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试点县农业人口的80%。各级政府财政对每个参保农民的补助基本达到省政府提出的不低于15元的要求,最高的达到55元。27个试点县实际到位合作医疗资金3.34亿元。其中,省财政根据各试点县实际参保人数和试点启动时间,2003年已补助1497.06万元,2004年预算又安排了5000万元;地市级财政补助155.08万元;县财政补助7884.79万元;乡镇财政补助6561.14万元;村集体经济资助3667.56万元;农民个人缴费1.36亿元。27个试点县的实施方案,对每个参保农民的筹资水平平均为每人每年47元。其中,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试点县的筹资水平绝大部分在人均50元以上,最高的达到80元,农民个人出资人均20—40元;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试点县的筹资水平一般在人均30—40元,农民个人出资人均10—20元。

各试点县都采取多种措施来方便农民结报。萧山、镇海等地的参保农民在办出院手续时同时给予报销补偿;开化等县由经办机构通知报销农民到附近金融机构取款;秀洲等地由联村干部将报销款送至农民家中,避免了参保农民为报销而往返奔波,试点工作实施半年多来,各地已为71562人次的参保农民报销住院医药费和门诊指定病种大额医药费8545.27万元,占参保农民实际医药费的四分之一。各试点县都以县级大病统筹为基本方案,从农民住院医药费500元-1000元开始起报,部分县实现了零起报。封顶线一般在2-3万元,最高的达到5.6万元。2003年,嘉兴市秀洲区参保农民结报得到2万元以上的有6人,最高为3.5万元。

各试点县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加强县级经办机构建设。目前,27个试点县中有16个县(市、区)已正式成立了由同级机构编委批准建立的县级经办机构,落实工作人员63人,平均每县3.6人。落实经办机构专项经费670.5万元,平均每县24.83万元。并在资金监管、医疗服务管理、方便参保农民结报、事务公开等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主要举办形式为县级大病统筹,嘉兴市各县还以乡镇级统筹解决小额住院医药费用和门诊费用为补充。大部分试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卫生部门确定负责承担,部分试点县还积极探索由社会保障部门、商业保险公司经办。

问题——不容忽视

首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一年来,某些地方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现象:某些基层干部为追求政绩,或者为扩大农民参合率以保证基金支付,强迫农民参加合作医疗;或者盲目追求试点数量、定指标、赶进度,向乡村干部搞任务包干、向农户搞摊派;有的强迫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甚至民办教师代收代交;有的未征得农民同意就向企事业单位或金融机构借贷垫付等。如湖南省桂阳县实际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仅占农业人口的5.85%。为了提高合作医疗覆盖率,要求各乡镇在2003年9月20日前务必使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农业人口的40%,许多乡镇因不能完成县提出的40%的指标,采取了未完成指标的部分由乡镇干部与卫生院先垫资上缴、再继续动员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做法。据核实,到9月20日止,在各乡镇上缴县合作医疗基金帐户的资金中,有29个乡镇共垫资2629930元;截至10月22日,仍有28个乡镇垫资1968340元,核减垫资后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实际人数应为168615人,比桂阳县政府9月20日上报的人数少98417人。

其次,农民对合作医疗到底能走多远还缺乏足够的信心.卫生部此前对2960户农民的调查显示,有1/3(897户)不愿意参加合作医疗,在陕西省旬邑县原底乡对301户的调查对象中,只有36%的农户对合作医疗满意或比较满意,44%的农户愿意参加合作医疗,56%的农户不愿参加。导致农民对合作医疗这种多元化的价值判断因数很多,但合作医疗的起起落落,以及农民对合作医疗的组织者不太信任无疑也是重要原因.农民很难淡忘在既往的合作医疗中干部及其家属往往多拿药,拿好药,带头欠费,而一般村民享受不到同样的待遇。另外,近年来基层政府在工作上的失误以及基层政府自身的困境所形成的积怨更不容忽视,目前,许多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三金欠款,财产保险资金强制性向人身保险金转移”等历史旧帐还没有彻底清理完毕,都不同程度地导致农民对合作医疗缺乏信心。

第三,在资金筹措上遇到了一些两难的问题,如供求双方都会出现“逆向选择”,无论在哪个村庄,都是高危人群拥护建立合作医疗制度,健康人群却不愿参加,一些村委会通过实行以户为单位参加、按各户人口缴款的规定暂时解决了这个难题。但一旦出现慢性重病患者,就可能由于集资所得注定主要用在这些人身上而使其他人家不再愿意缴款。不过,含有公共补贴的合作医疗既然是村庄提供的福利,就没有理由排除任何村民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以损失制度为代价而使组织者得以解脱。还有就是患病人群和低收入人群不相重合,在按人头平均收费和只报销部分医药费用的情况下,即使对低收入人群设定较低的报销起点和较高的补偿封顶线,由于收入较高的人群一般比低收入人群更多地利用卫生资源,还是可能受到低收入人群的补贴。但倘若根据收入水平缴款,一方面由于必须确认居民户的收入而增加村委会的筹资成本,另一方面还会因此引发农户和村委会之间的纠纷。而如果放弃部分补偿医药费的原则,则难以防止患者的过度消费行为。

第四,目前农村合作医疗停留在政策层面,缺少法律保证,筹资存在不稳定因素,在实践中工作难度较大。农民个人缴费部分的资金收缴,仍然采取由村或乡镇负责收取的办法,依靠行政手段推动的成本较大,易受人为因素影响,缺乏长效、规范、有效的筹资机制。从试点情况来看,各试点县的实施方案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各试点县的启动时间、资金收缴时间不一致,多数没有与财政年度接轨,给后续管理增加了难度,部分试点县在参保农民的费用结报上限制较多,如起报线较高、自付比例负担较重、封顶线过低、参保农民得不到更多实惠,而合作医疗基金据预测有较多沉淀;部分试点县把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混淆,从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5-10%的资金作为医疗救助基金,削弱了保障水平。不少试点县“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医疗服务格局尚未完全形成;部分试点县对加强本地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的措施不够有力,以致当地农民患病后转到上级大医院的病人较多;各试点县对到县域外就诊的参保农民普遍缺少有效的费用控制办法。

第五,对于农民工的医疗保健问题也应引起重视,浙江省人大代表张力成在《关于尽快建立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制度的议案》中说“仅在浙江瑞安市人民医院,去年就有200多名病人因无力支付医药费而一走了之,欠下医药费用70多万元,他们中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流浪者和贫穷无助者。”目前我国外出务工的农民已接近1亿人,他们属于第三人群,既不完全属于农民又不属于城市居民。因为高强度的劳动,以及恶劣的居住条件,所以疾病的发生率非常高。如果他在城市里发生疾病到农村去报销,那会给农村的医疗保险资金带来较大的压力,而且在城市里发生的疾病叫农村的乡亲来承担,这有欠公平。所以对农民工的情况应该制定一些补充的保险措施。

正如吴仪副总理强调指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制约因素多,具体工作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决定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和思想准备,既不能操之过急,又不能有畏难情绪,要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突破难点,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搞好试点,探索出有效办法和成功经验,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推开,为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链接: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演变

我国农村正式出现具有互助性质的合作医疗保健制度是1955年农村合作化高潮时期,山西、河南等省农村出现了一批由农村生产合作社举办的保健站,采取由社员群众出“保健费”和生产合作公益金补助相结合的办法,由群众集资合作医疗,实行互助互济。1956年,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中规定,合作社对于因公负伤或因公致病的社会要负责医疗,并且要酌量给以劳动日作为补助,从而首次赋予集体介入农村社会成员疾病医疗的责任。1959年11月在山西省稷山县召开了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1960年2月2日,中共中央转发了卫生部关于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的报告及其附件,并要求各地参照执行。到1976年,全国已有90%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从而基本解决了农村人口在医疗保健方面缺医少药问题。在此基础上,1979年有关部门发布了《农村合作医疗章程》(试行草案)。但是20世纪80年代由于集体经济组织的瓦解,收入分配机制随着农业生产家庭承包制的实施而发生变化,合作医疗制度迅速衰落。根据1985年的调查,全国实行合作医疗的行政村由过去的90%猛降至今5%。1989年统计资料表明,继续坚持合作医疗的行政村仅占全国的4 8%,自费医疗制度再次成为农村主导地位的医疗制度。

作者:陈宏宇

第4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相关操作说明

一、参合农户信息设置

1、增加

a、新增农户

选择要新增的农户所在的村,点击主界面上的“新增农户”按钮,依次录入农户信息,点击“保存”。 b. 新增个人

选择农户后,点击主界下的“新增个人”按钮,依次录入个人信息,点击“保存”。

2、修改 修改户主信息

选定要修改的农户后,点击主界面上的“修改”按钮,修改完成后,点击“保存”。

修改个人信息

选定要修改的个人后,点击主界面下的“修改”按钮,修改完成后,点击“保存”。 提示:每项信息录入完毕后,按回车键跳到下一个输入框。在录入亲属代码时,先按空格键,选定后,按回车键。

3、停用 停用农户

选定要停用的农户后,点击主界面上的“停用”按钮,系统会提示用户该农户里的所有个人都将会被停用,停用后该农户将不能继续参与报销业务。

停用个人

选定要停用的个人,点击主界面下的“停用”按钮,系统会提示用户该农户里的这个人被停用,停用后此人将不能继续参与报销业务。

4、启用

当农户或个人被停用后,因有特殊原因可对农户或个人进行启用。启用农户后,点击主界面上的“启用”按钮;启用个人时,点击主界面下的“启用”按钮。

5、串户

在门诊没有缴费的情况下,如有串户,按如下方法操作: 先将串户的农户信息停用(串户证号如:04038888,04039975)。然后查找到该农户的正确信息,将串户农户信息并入原始信息里。(点击主界面上的“新增个人”,依次录入信息,点击“保存”,完成并户操作。) 提示:查找串户农户信息时,可参考各乡镇原始录入数据。打开原始录入数据,点击“编辑”菜单中的“查找”,输入要查找人员姓名,点击“查找下一个”。

如果缴费后发现串户,可按如下方法操作:

先将此农户所缴费用以户为单位退掉,用负数冲平。 操作方法:在缴费类别中选择“农户”,缴费时间选择为2006.1.1,输入合作医疗证号,依次录入相关信息,按回车键,在缴费区段中选择“其它”,在缴费金额中输入负数,按回车键,收款人选择为各乡镇合管办。单击“添加”,点击“保存”,缴费完成。进行缴费审核。

再进行并户操作,新增农户或个人信息。

最后按正常程序缴费。操作方法:在缴费类别中选择“农户”,缴费时间选择为2006.1.1,依次录入相关信息,按回车键,在缴费区段中选择“一年”,按回车键,选择收款人,单击“添加”,点击“保存”,缴费完成。 提示:各乡镇应首先将参合农户数据核对准确,可以避免在录入过程中出现串户、并户、退费等情况的发生,也可提高录入速度、准确性。

二、报销登记

1、门诊报销登记

操作方法:点击登记录入,选择医疗机构(指患者就诊的医疗机构)。输入合作医疗证号,按回车键,选择患者,录入就诊时间(统一定为每月21号至下月20号之间,门诊如有漏报,就诊日期改为当月日期。)录入总费用和报销费用(如有透支,只录入门诊余额)。点击“保存”,录入完成。 提示:选择医疗机构时,要严格区分卫生院与卫生所患者进行第二次费用录入时,系统会提示:当前录入报室。门诊不需选择报销公式及年份。医生姓名和疾病可不填。

销费用+未审核报销费用﹥家庭帐户余额,是否继续保存?在没有透支的情况下,点继续保存。如有透支,扣除透支部分后,再点继续保存。

2、门诊报销制单

点击“门诊报销制单“,查看报销人次、总费用、报销费用是否与登记表相符,核对无误后,填写制单时间,责任签名,选择制单医疗机构,点击”保存制单“。 提示:当录入一定的数据后,需核对一下人数与金额是否准确。如果需要修改登记表,修改完成后,录入下一户费用时,可将主界面刷新,重新点击“登记录入”,可减少掉数据的情况发生。制单时间统一定为每月的月底,制单医疗机构统一定为各乡镇卫生院。

三、查询

1、门诊报销登记查询

⑴、查询各乡镇当月门诊录入情况

操作方法:选择医疗服务单位(按空格键,输入各乡镇拼音码第一个英文字母,按回车键),选择制单时间,点击“查询”。

⑵、查询乡镇所有门诊录入情况

操作方法:选择制单医疗机构,点击“查询“。 ⑶、查询某一农户的门诊录入情况

操作方法:选择医疗服务单位或制单医疗机构,输入合作医疗证号,点击“查询“。

⑷、查询某一个月的门诊录入情况

操作方法:选择医疗服务单位或制单医疗机构,选择就诊时间或当月制单时间,点击“查询“。

2、住院报销登记查询

⑴查询本乡镇住院病人情况

选择医疗服务单位或制单医疗机构,选择制单时间,点击“查询“。

⑵查询所有住院病人(含外乡镇)情况

选择医疗服务单位或制单医疗机构,在行政区划里选择为421122,选择制单时间,点击“查询“。

⑶查询某一个人的住院情况

选择医疗服务单位或制单医疗机构,输入合作医疗证号,行政区划选择为421122,点击“查询“。

提示:如需打印门诊、住院报销单据,点击“预览“。

3、缴费查询

输入合作医疗证号或农户姓名,选择缴费时间,点击“查询“。

四、住院退单

在录入错误而且已经制单的情况下,可按以下方法退单。 操作方法:在住院报销审核里选定要退单的信息,点击“退单“,然后在住院报销制单里选定退单信息,点击“退单”,再转到住院登记录入里修改数据。

第5篇:附件4 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省级平台系统操作指南

1、 用户登陆:

1) 设置浏览器安全选项:

打开IE浏览器选中工具栏下的Internet选项如下图所示

在安全选项卡中选择‘受信任的站点’后选择‘站点’按钮

把农合省级平台软件地址添加进来,注意不选择https验证方式。

2)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http://61.178.83.54:7001/sjpt,按回车键进入登陆界面,然后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注意:区分大小写),如下图所示:

- 2鼠标左键单击“机构维护”,右边对话框显示机构维护列表,如下图所示:

2.1、机构维护:包括:医疗机构维护、参合机构维护、地区维护。 点击“医疗机构维护”,如下图所示:

1)、医疗机构维护:

在医疗机构维护中,可以进行县级、乡级、村级医疗机构的增加、修改和删除操作。 增加或查询县级部门,直接点“新增部门”; 增加或查询乡级部门,需要先选择乡,然后点“新增部门”;增加或查询村级部门,需要选择村,然后点“新增部门”。 点“新增部门”,弹出如下图所示对话框:

输入和选择医疗机构基本信息之后,点确定就可以了。 修改和删除机构如下图所示;

首先查询出医疗机构,然后手表左键点击某一条记录,这一行就变成绿色,然后可以点“修改部门”和“删除部门”进行操作。

2)、参合机构维护:

在参合机构维护中,可以进行县级、乡级、村级参合机构的增加、修改和删除操作。 增加或查询县级部门,直接点“新增部门”; 增加或查询乡级部门,需要先选择乡,然后点“新增部门”;增加或查询村级部门,需要选择村,然后点“新增部门”。

点“新增部门”,弹出如下图所示对话框:

输入和选择参合机构基本信息之后,点确定就可以了。 修改和删除机构如下图所示:

首先查询出参合机构,然后手表左键点击某一条记录,这一行就变成绿色,然后可以点“修改部门”和“删除部门”进行操作。

3)、在地区维护中,可以进行乡级、村级地区的增加、修改和删除操作。

增加或查询乡,直接点“新增地区”; 增加或查询村,需要先选择乡,然后点“新增地区”;增加或查询组,需要选择村,然后点“新增地区”。

点“新增地区”,弹出如下图所示对话框:

输入地区基本信息之后,点确定。 修改和删除地区如下图所示;

首先查询出地区,然后手表左键点击某一条记录,这一行就变成绿色,然后可以点“修改地区”进行操作。

2.2、字典维护:包括:药品维护和疾病维护。 1)、药品维护:

药品维护中,省级合管部门只能维护省级药品和项目,市级只能维护市级药品和项目,县级只能维护县级、乡级、村级药品和项目。 点击“药品维护”,如下图所示:

直接点击“查询”按钮可以查询出所有县级的药品和项目,在助记码后面的对话框中可以输入药品助记码,可以查询出相应的药品和项目。

点“新增药品”,可以增加所选级别的药品和项目,如下图所示:

输入和选择药品和项目基本信息后,点确定。 修改和删除药品,如下图所示:

需要先选择一条记录,然后进行操作。 2)、疾病维护同药品维护操作。

2.3、参数维护:包括:系统参数维护。如下图:

- 89103)、角色管理:

点“角色管理”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可以新增、修改、删除、设置角色的权限。 点“新增角色”,弹出如下图窗口:

输入角色名称和备注,点确定即可。

修改、删除、设置权限,需要选择一条记录,然后记性操作。 点“权限设置”弹出如下图所示窗口:

在所模块名称前面打勾,点确定即可。

3、 门诊管理:包括:门诊补偿、门诊补偿冲正、门诊补偿清算、门诊审核。

3.1门诊补偿: 点“门诊补偿”,如上图所示。

输入医疗证号,点查询或按回车键,会在家庭成员名单下拉菜单中显示家庭成员,然后选择某个成员,如下图所示:

- 13141516171819 -

第6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系统刷卡操作规程 新农合刷卡操作步骤详解 新农合刷卡步骤

新农合刷卡操作规程

(院合发20110610)

一、设备:

1、 主机;

2、 显示器;

3、 平台软件;

4、 鼠标、键盘、刷卡器。

二、登陆:

1、 本平台使用村新农合专网;

2、 首次登陆后,需更改密码,以确保该密码为本室专有;该密码对应操作员并产生权责。

3、 双击平台图标,选择套帐为“村卫生室帐套2011”,输入本室“用户”号码后,鼠标点

击其他区域,“名称”自动显示,再输入“口令”,即“密码”,点击登陆,即应登陆至该平台。

4、 登陆后如提示升级,则确定升级后,如未自动升级,还需点击一下“升级”按钮。升级

成功后,平台自动重新登陆并打开。

三、操作:

1、 本平台目前支持“参合号录入”、“卡号录入”、“刷卡录入”、“姓名简拼查找”、“卡号查

找”、“高级查找”、“制单”等操作;今后只保留“刷卡录入”、“刷卡查找”、“制单”等。

2、 进入“门诊报销”平台刷卡时:

1) 刷卡器摆正,使指示灯在左侧。

2) 鼠标点击“刷卡”。

3) 磁卡磁条一面朝向指示灯这一侧,从右向左匀速刷卡。绿色指示灯亮,表明数据读

取成功;若读取失败,则刷卡器蜂鸣器会报警,平台也会弹出提示告知刷卡失败。

4) 若刷卡失败,需重点“刷卡”并重复操作。

5) 刷卡成功,弹出磁卡对应参合信息,以鼠标点选该户名下姓名为当前门诊就诊者姓

名。

6) 核对门诊处方、病员身份无误后,做好手工台帐记录。其中,手工台帐,需当时有

服务对象签名、操作员签名。若发现处方、病员、磁卡记录不符,则不可继续操作,并告知服务对象原因,直到三者统一为止。

7) 继续余下操作,以完成报销。

3、 制单:

1) 按院规定时间通过本平台进行门诊报销的“制单”;

2) 核对平台数据与手工台帐数据是否一致;

3) 如数据一致,可以于指定时间“上传”数据。

4、 维护:

1) 不建议本电脑连接互联网(外网),以免被骇客攻击、中毒、中木马。

2) 如有连接外网,建议安装金山毒霸、金山卫士(支持免费下载并永久免费)。

3) 定期做垃圾清理、缓存清理。

4) 雷雨天气注意关电停机;

5) 建立维护日志及时记录维护、报修、故障及排查事件。遇本室不可修复故障,需在

做好相关日志的同时,报院信息化管理办知情。

本操作规程自即日执行,至下一规程下发时废止。

2011-06-10

第7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背景:

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在1974年5月的第27届世界卫生大会上,第三世界国家普遍表示热情关注和极大兴趣。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在1980~1981年年报中指出,中国的“赤脚医生”制度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了初级护理,为不发达国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供了样本。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把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

合作医疗在将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的萌芽阶段、50年代的初创阶段、60~70年代的发展与鼎盛阶段、80年代的解体阶段和90年代以来的恢复和发展阶段。面对传统合作医疗中遇到的问题,卫生部组织专家与地方卫生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际,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已表明,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

“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面临的问题:

一、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模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医疗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自愿参保”为原则。虽然人均10元的缴费标准不会给农民带来太大的经济负担,但是健康的青壮年人群患大病风险较小,参与积极性较低,风险较大的高危人群则倾向于参加,这样逆向选择极容易导致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入不敷出。在政府投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提高缴费标准将是维持新农合基金运转的唯一选择,但是费率的提高必定使农民的参合率下降,导致新农合基金最终崩溃。同时,“只报销大病”容易诱发农民将“小病当成大病医”的道德风险,造成医疗支出的急速上升。此外,和大病相比,对农民健康威胁更为普遍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1998年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表明,农村约有37.7%的病人发病后并未及时就医,很多农民的大病都是由于耽误对小病的治疗而形成的。只负责大病统筹而疏于对小病的防治和保健工作,必定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医疗保障状况。

二、相同的人均缴费标准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有失公平。在新农合开展初期,制定统一的缴费标准是操作起来最简便的方法,但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之间收入差距较大。收入较高的农户往往愿意参合,因为在大多数地区,只需缴纳10元就可获得部分“大病”医疗保障,回报率较高。而对于很多人均纯收入不足百元的贫困农民群体,10元参合费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缴纳后不能马上见到实效,因而参与积极性较低。结果就是——富裕的农民获得了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而贫困的农民仍然没有得到任何保障,这显然违背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初衷。

三、农民自愿参合的积极性不高。农民自愿参与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行的基础和根本保证。虽然统计数据显示试点地区农民的参合率大都达到70%以上,但是这些试点一般都

是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地区,农民的支付能力较强,而且当地政府为了产生示范带动效应,加强了宣传投入力度,有些地方为了高参合率甚至出现在强制参合的现象。然而现实情况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对参加新农合的积极性普遍较差。以欠发达的江西赣州为例,调查结果显示50%的参合农户是在干部到家中说服后才交的,20%的农户只是盲目地“别人交,我也交”。在已参合的农户中,70%的人不了解参合知识,绝大多数农户对农村合作医疗的目的和意义一知半解,普遍对缴纳的10元参加的新农合抱有较高期望值,希望能马上得到回报,然而现实状况(大病统筹)又使农户积极性受挫,参合率自然不高。

四、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由于农民对新农合了解甚少,自愿参保积极性很低,为了保证较高的参合率,很多工作人员不得不挨家挨户进行宣传、说服工作,大部分的参合额都是工作人员一个一个谈出来的。再加上农村地区农民居住非常分散,交通不便,更增加了筹资成本。另外,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低下也是导致高筹资成本的重要原因。赣州市的调查显示,只有30%的工作人员主动学习合作医疗知识,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宣传讲解工作,办事效率自然就低。据了解,60%的农民对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不满意,进一步挫败了农民的参合积极性。

五、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现行的新农合基金管理模式主要有独立管理模式、银行(信用社)管理模式和保险公司参与模式三种。大部分试点地区采取的是“小而全”的独立管理模式,即各地区建立一套完整独立的、自上而下的管理系统,并配合一整套软、硬件措施。这样做虽然相对简单,但是它造成了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相互不能兼容的局面,成为各级地方财政的沉重包袱。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这种浪费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部分地区采用了在银行(信用社)设置基金帐户,做到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虽然这样充分利用了银行庞大的业务网络,在收入和支出两个环节降低了管理成本,但是银行(信用社)的介入只是部分的,介入层次也很低,并不能真正提高新农合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率。少部分地区在新农合基金的管理中引入了保险公司。虽然保险业参与有利于控制新农合的运行风险,有利于节约政府成本,但是保险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对医疗机构的管控力度偏弱,对医疗费用上涨的控制还不够,而且引入保险公司又增加了保险公司与政府有关部门、医疗机构和参合农户的协调难度。

六、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未有机地结合。医疗救助制度是由政府统筹协调,民政部门组织实施,卫生、财政部门配合,对患大病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的医疗费用按一定标准给予适当补助,以缓解其因病致病的一种制度。虽然医疗救助和新农合都是为了共同解决农民看病就医问题,但二者各有一套独立的筹资渠道、主管部门和工作对象。医疗救助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和地方预算、福利彩票的销售和社会捐助等,新农合资金则是由中央、地方和农户个人各负担1/3。医疗救助制度的运行依靠各地民政部门建立的管理机构,而新农合工作的开展则依赖于政府指导建立的单独的组织协调机构和经办、监管机构。总之,医疗救助和新农合在农村地区是完全割裂运行的,二者在机构设立、人员配备上存在大量的重叠,导致财政支出的巨大浪费。

七、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低。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基本上都实现了乡镇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但是由于医疗设备条件差,医务人员素质低,并不能满足参合农民的医疗需求。以安徽省16个“新农合”试点县为例,尽管在乡镇卫生院就医可比乡外就医多报销20%的医疗费用,但由于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太低,60%的农户不得不选择在费用更高的县及县以上的大医院就医。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农村基层医疗机构限入了“缺人才——发展缓慢——经营困难——更缺人才”的恶性循环。据四川省卫生厅统计,四川全省乡镇卫生院中无专业学历的医务人员占40%,本科、专科学历的人员仅占9.8%,乡村医生中大专学历为1%,无专业学历的为72.5%,农村医疗人才匮乏已成为阻碍“新农合”长期安全运行的重要隐患。

八、农村医疗机构服务监管不完善。目前,新农合医疗费用报销基本上限于公立卫生系统,

并选择定点医疗单位时也没有引入竞争机构,这就保护了落后的公立卫生机构,不利于医疗机构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有调查显示,很多医院被新农合选为定点医疗单位后,次均住院费和门诊费用上涨较快,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问题比较突出,农民从报销中得到的实惠被不断上升的医疗费用抵销了,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医患双方共同欺骗新农合组织,骗取医疗补助的现象。

“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对策:

一、加强农民的思想宣传工作。通过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办事效率,转变粗放型的宣传工作,让广大农民意识到这种制度既不是政府的一项恩惠,也不是农民的一项负担,而是在政府的帮助、主导下的一项农民互助共济保障制度。

二、改善农村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加强对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引进先进设备,改善医疗环境,从硬件设施上保障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

三、探索建立稳定的合作医疗筹资机制。要在农民自愿基础上,探索建立形式多样、简便易行的农民个人筹资方式;同时进一步完善财政补助资金的拨付机制,规范和完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资金拨付管理办法;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根据自身财力和农民收入增长情况,相应提高筹资标准,探索建立稳定可靠、合理增长的筹资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医疗保障水平。

四、形成科学规范的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统筹补偿方案是新农合制度的核心,目前要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想方设法逐步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试点中,许多地方采取了住院统筹加家庭账户的统筹补偿方案。有些地方增加了健康体检,门诊大额补偿,慢性病、地方病和住院分娩补偿等,扩大了受益面;有些地方利用医疗救助和基金结余进行二次补偿,提高了受益水平。还有许多地方探索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从机制上探索进一步扩大受益面和提高受益水平。起付线、封顶线和补偿比例也直接关系到受益面和受益水平,各地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做出一些调整。统筹补偿方案要与基金的规模相适应,提高受益面和受益水平不能超出基金的承受能力,也不能因为盲目担心基金透支,未经科学测算,人为地缩小受益面,降低受益水平。要科学研究、合理确定基金的结余比例,提高基金使用效率,既要避免结余过多,也要切实防止基金透支,在此基础上调整统筹补偿方案,逐步扩大受益面,提高受益水平。

五、加强合作医疗基金运行管理和经办能力建设。随着新农合的全面推进,基金规模越来越大,监管任务越来越重,财政部、卫生部要研究制订财务会计制度,各地区要不断规范基金监管措施,健全基金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 审核报付作为基金运行中的重要环节,要不断予以改进,切实做到方便参合农民。采取参合农民就医时先付费后到新农合经办机构报销的地方,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参合农民就医时由医疗机构垫付费用,医疗机构定期到新农合经办机构兑付的办法。这种办法既方便参合农民,也便于对医疗机构的监管,还有利于精简经办机构的人员。同时,要积极推行计算机网络即时审核报付办法,提高审核报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六、加强对医疗服务和医药费用的监管。加强农村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疾病检查、治疗、用药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及行之有效的自律机制。有效开展农村医疗机构及其服务行为的外部监管,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基本诊疗和药品目录以及收费项目和价格,严格监管医疗机构服务行为;采取单病种定额付费、按人头预付、医药费用清单制、加强结算审核和补偿报销情况公示等,有效监管收费行为,切实控制医药费用。对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农村药品零售价格和进药渠道。

七、整合相关资源,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其次,要着力整合相关制度、政策和社会

资源,协同推进新农合制度发展,实行新农合制度与医疗救助制度的有机结合。2003—2006年,中央财政共投入18.5亿元支持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困难农民无力参合和无力支付大额医疗费用的问题。一些地方开展的补充商业医疗保险,红十字会开展的贫困农民医疗救助,又进一步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事实上,还有许多在农村推行的政策,比如计划生育,扶贫开发,“降消”项目,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和地方病等方面的防治政策,都可以通过部门协调,与新农合制度有效衔接。

第8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10年新农合工作总结

访问次数: 14850 作者:点军区卫生局 发布日期:2010-12-10

信息来源:点军区卫生局 字号:[ 大 中 小 ]

2010年我区新农合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参合农民的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新农合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参合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保障了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了和谐点军的建设。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运行情况

(一)参合农民人数逐年增长。2010年我区为做好新农合工作,通过采取加大宣传力度、延长个人缴费时限等措施,使我区参合率逐步提高,参合率为96.54%,基本实现了农村人口应参尽参。

(二)新农合基金规模再度扩大。2010年,农民自筹新农合基金243.63万元,截止11月31日,中央、省、区共补助新农合基金956.815万元。为提高参合农民医疗费用补助比例奠定了基础。

(三)参合农民受益程度稳步提高。截止2010年11月31日,新农合基金支出989.7136万元,受益131561人次,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率61.07%。

由此可见,新农合制度是解决广大农民看病就医问题的重要举措,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得到了基本缓解,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深受广大农

民欢迎。

二、工作措施

(一)抓好宣传发动,提高农民参合率。2010年基金征收工作期间印发宣传资料3.5万余份发到每家每户,使老百姓了解、掌握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政策;乡镇村组干部走村入户,做耐心细致的宣传工作,取得了农民的信任,提高了农民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筹资中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

(二)科学确定标准,提高参合农民受益率。根据上级相关政策,结合近年农民住院医药费用和我区新农合基金承受能力,及时调整补偿标准、起付线及住院补偿比例,将严重慢性病门诊补偿由最初的9种增加到15种,扩大受益面,让农民从新农合制度中最大限度受益。

(三)进一步加强监管,提高基金使用效益。一是按基金管理要求,严格封闭运行,加强财政、审计监督力度,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二是根据新农合工作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良倾向,制订和完善相应的管理规定及制度,进一步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责任和管理意识,引导医务人员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使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不断规范。三是实行医疗服务承诺制,因病情需要做特殊检查和使用自费药品时,医院必须履行告知义务,尊重患者和家属的知情权并签字同意。

(四)优化服务措施,提高参合群众满意率。一是充分考虑农村困难群众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难的实际情况,对全区农村低保户、五保户、特困优抚对象凭有效证件给予取消住院起付线,最大程度地缓解农村困难群众住院医疗费用负担。二是针对我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一些外出务工人员常常因看病、补偿等问题,不能充分享受合作医疗制度优越性。因此,对外出打工的参合农民享受本地同级别的补偿比例。三是针对艾家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及服务能力相对薄弱,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情况,为方便艾家镇参合农民就医,艾家镇参合农民可直接到仁和医院住院,无需办理转诊并适当降低起付线。

(五)方便住院患者,实施市级即时结报。根据《宜昌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宜昌市新农合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开展即时结报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宜卫函〔2010〕16号),为方便参合农民在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及时获得医药费用报销,我区已于3月与市中心医院、市一医院、市中医院签订了市级即时结报服务协议,目前我区参合农民在这三家医院住院后,出院时都可以即时结报,极大地方便了参合农民。

(六)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新农合规范化管理。按照《点军区卫生局关于印发〈点军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点卫发〔2010〕26号)要求,为加快我区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区卫生局、区合管办多方争取资金,购置电脑49台,配备条码枪、刷卡器49套,设计制作点军区新农合就诊卡3万余张,用于村卫生室新农合管理系统的建设。投资5万元为各(镇、街办)合管办安装了宽带,将新农合宽带由原来的2兆扩容到现在的8兆,满足了新农合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基本完成了我区新农合信息化管理四级联网,达到了网上监控、网上审核、即时结算的目标,为今后实现一卡通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投入不足。由于区财政经费紧张,新农合工作启动至今,4年来,仅划拨人员、工作经费41万元,用于新农合启动、每年宣传、基金征收、信息化建设、外伤调查、日常办公、人员工资和福利等,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新农合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我区的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在区政府和卫生局的支持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相关定点医疗机构由于人员匮乏,造成软件操作人员队伍不稳定;村级医生年龄老化,计算机操作培训难度较大;少部分村不通宽带,无线上网增加了村卫生室经济负担等,不利于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医疗服务能力不强。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我区经济基础薄弱,对卫生投入长期不足,区、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技术人员严重匮乏,基本服务项目不全等问题,导致大量参合患者和基金流向区外医疗机构。区外定点医疗机构普遍存在“三高一低”现象(即人均住院费用高、目录外用药比例高、检查费用高、补偿比例低),增加了参合农民住院费用负担和合作医疗基金风险,直接影响了全区的整体补偿水

平。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提高区内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降低区外转诊率。加大对区内定点医疗机构的经费投入及合理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高基层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满足更多的参合农民选择区内就医需求。严格执行转诊制度,控制病源的不合理外流,提高区内卫生资源和合作医疗基金的利用效率,降低参合农民的医药费用负担,防范合作医疗基金超支风险。

(二)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加强定点医疗机构费用监管,有效制止门诊转住院、“小病大养”等导致住院率不合理增长现象的发生;加强对大型检查的审核,严格控制目录外用药,进一步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责任和管理意识,引导医务人员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确保基金安全。

(三)推进信息网络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今年新农合信息化建设,省政府将其作为全省医改的“亮点”工作加以推进。目前,我区新农合信息化软件处于边试用、边修改的阶段。各级定点医疗机构要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完善系统设置。明确信息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提高责任意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整个新农合工作过程中,尤其是经费的管理、使用、审核、报销、清单打印等环节上,使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助推全区新农合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四)加强门诊基金管理,稳步推进门诊统筹。按照省政府提出的要求,我区已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开展门诊统筹。由于我区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不能有效对门诊补偿情况进行监管。我区将于2011年1月1日起对区内门诊统筹实行卡管理,村卫生室医生看病只要开具电子处方,通过刷卡和条码枪扫描药品,药费就能自动计算出来,加强对门诊基金的监管和村卫生室卫生医疗行为的督查,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发挥门诊基金效益

第9篇:农村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情况汇报

农村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汇报2007-02-18 09:45:1

3公安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边缘,荆江南岸,版土面积平方公里(其中水面占),辖个乡镇,个村,万户,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万)。去年全县亿元,财政收入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个(其中村级卫生机构个,乡镇卫生院个,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个,其它医疗机构个),从业人员人,病床位张。卫生系统有职工人(在职人,离退休人,分流人员人)。其中,乡镇卫生院人(在岗人,离退休人);全县现有总资产亿元,其中:乡镇卫生院资产万元,县直医疗卫生单位资产万元。去年,

卫生系统共完成门诊任务万人次(乡镇卫生院万人次,占),住院治疗人次(乡镇卫生院人次,占),手术台次(乡镇卫生院台次,占),年创业务收入亿元。全县总业务收入亿元,其中:乡镇卫生院万元(占),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万元。在岗人员年创业务收入万元。其中:县直医疗单位人年创业务收入万元,乡镇卫生院人年创业务收入万元。人均分配万元,其中:乡镇卫生院人均万元,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人均万元。医疗卫生单位负债万元,负债率为。其中:乡镇卫生院负债万元,负债率;县直医疗卫生单位负债万元,负债率。

一、关于农村卫生工作

从某年起我们就着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管理体制和人事用工分配制度的改革,加强了乡镇卫生院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健康地发展了农村卫生事业。

(一)理顺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加快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县乡镇卫

生院人员、业务、经费管理权于年移交给乡镇政府,针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县政府于年将人员、业务管理权上收到县卫生局。乡镇卫生院的经费由县财政局下达预算计划,乡镇财政支付。某年,我县实施卫生改革,县政府决定将乡镇卫生院的经费上收到县卫生局按职责管理,有力地保证了财政补助的足额及时到位。

适宜调整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农村卫生资源。某年,随着乡镇行政区划调整,适时撤并了个乡镇卫生院,并按改革方案压缩、调整了被撤销乡镇卫生院的人员规模和服务功能。改制重组个地名卫生所,裁减人员人。名有执业资格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疗服务设施与当地村卫生室整合重组。

实施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先进县项目建设,共投入资金多万元,先后对斑竹当镇、藕池镇等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业务用房改造,改造面积多平方米,添置设备台(件),有效改善了乡镇卫生

院的基础设施,增强了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功能。

(二)、加强农村卫生组织建设,大力推行农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自《卫生部关于推行农村卫生管理一体化的通知》下发后,结合我县实际实施了以“五统一”管理为核心的农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模式。一是机构统一设置。全县共有个村,现设置村卫生室个;达到甲级村卫生室标准的个,占。二是人员统一管理。乡村医生的执业资格通过考试、考核重新认证后,以乡镇为单位由卫生院统一调配到村卫生室上岗;全县现有村卫生室执业人员人,其中卫生院下派人,择优聘用乡村医生人。三是药品统一代购。村卫生室药品代购配发率已达到以上。四是业务统一安排。村卫生室的业务工作特别是预防保健任务、突击性指令性任务等均由乡镇卫生院统一安排、统一检查。五是财务统一监管。村卫生室实行自负盈亏、单独核算,接受卫生院的监督管理。

(三)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积极稳妥推行全员聘用制。某年,我们在全县卫生系统推行了全员聘用制。全体干部职工先退出原有的身份和岗位,然后按照“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竞争上岗。把卫生人力资源配置逐步推向市场化、社会化。一是合理设置岗位。设岗时充分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单位的发展,人才结构和人才培养等多种因素。二是明确聘用范围。凡属医疗卫生单位在职在编干部职工均属聘用对象,经资格审查合格者均有竞争上岗的权利。因病或负伤在规定医疗期间,或者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或者军转干部在单位工作时间不满两年的暂不参加全员聘用。三是公开公平竞争。在进行全员聘用前,将岗位设置及其聘用条件张榜公布。应聘者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竞争。通过个人申请、资格审查,考试考核,竞职演说,民主评议,择优聘用。聘用后,单位法人代表与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四是妥善

安置落聘人员。根据落聘人员的不同条件采取一次性安置、离岗学习、转岗安置、病休、离岗退养、待岗等七种安置办法。五是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按照卫生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作特点,制定量化考核要素,建立健全适合各类不同岗位的简便易操作的考核评价办法,对聘用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全面考核,作为续聘、晋级、分配、奖惩和解聘的依据。同时,推行了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按岗、按绩、按责定酬。据卫生部门统计,经过这一人事用工制度改革,乡镇卫生院在职职工由原来的人,减少至人,共分流人(向村卫生室下派了名有独立工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分流人员占在职职工总数的。清退了名临时工。

四加强人才培养,实施对口支援,增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去年起,我们实施了五年人才培养计划。到年底,在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医生岗位工作的必须达到本科以上学

历,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在乡镇卫生院医生岗位工作的必须达到专科以上学历。临床医生、护士具有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护士资格。每年送上级医院离岗学习人数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必须达到以上,乡镇卫生院必须达到以上,培训时间在个月以上。现已离岗培训人。同时开展了继续教育、在职函授学历培训等多个途径的人才培养方式。

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经费,根据国家关于教育经费管理和支出标准的规定,按单位业务总收入的提取。人才培养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或挪用。县卫生局每年对单位进行责任经济审计时,对人才培养经费进行专项审计。

从今年起,我们又采取有效的措施,实施了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支援农村的活动。规定县直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生在晋升中、高级技术职务以前,必须在乡镇卫生院工作一年以上;已经取得中、

高级技术职务的医生(男年满周岁以下、女年满岁以下)必须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个月。不完成下派任务的单位,单位负责人不得参与评先,个人三年内不得晋升、续聘、评先、提拔。到基层工作人员,除了为当地群众进行医疗卫生服务外,还要结合实际,制订规划,推广新技术,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发展,解决至个实际问题。今年将有名医生下派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从业务技术上扶持乡镇卫生院的发展。

二、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我县合作医疗从某年月日起实施,已经近两年了。两年来我们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规范管理、强化监督、不断创新,健康持续地发展了农村合作医疗。

(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建立符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有各级党委、政府

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还要有适应合作医疗自身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⒈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某年我县被列为全省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列入到县、乡两级政府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工作内容。县、乡两级政府分别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的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村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小组。县编委审定批准成立了县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核定编制人,各乡镇相应地设立了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按参加合作医疗人数:的比例配备;在村卫生室设立了核算员,由乡村医生兼任。县合管办人员和工作经费由县财政按行政事业人员经费标准列入财政预算,去年列支万元。乡镇经办机构人员经费按预防保健人员经费标准纳入卫生事业经费预算,去年县财政列支万元。此外,今年还增拨改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费用万元,由县财政列入预算。

⒉建立工作责任考核体系。试点工作坚持县、乡(镇)两级政府“一把手”负责制,强化政府主要责任人的领导责任和政府的引导责任,农民的合作医疗政策知晓率、参合率纳入政府和主要责任人的述职和考核内容。为明确合作医疗有关部门工作职责,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县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县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乡镇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县财政局合作医疗工作职责》、《农业银行公安支行合作医疗工作职责》、《县农业税务管理局合作医疗工作职责》等。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责任,规范行为,促进合作医疗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进一步理顺合作医疗管理体制,实行“管办分离”。从今年起实行乡镇和县直定点服务医疗机构合作医疗专职管理人员考试考核聘用上岗。合作医疗专职管理人员在全县卫生系统公开招聘。由个人申请、单位推荐,经县合管办组织

考试、考核后择优录用,发给聘用证书。聘用的专职管理人员工资待遇由县合管办考核发放,在县合管办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合作医疗专管员在业务上与所在单位彻底分离,不在医疗机构兼职,独立行使监督职能。合管办专职管理员实行岗位工资制,专职管理员月工资核定~元,略高于同等岗位水平,年底再根据全县在职职工分配水平调整发放水平,就高不就低。县合管办依照《合作医疗专职管理人员考核办法》,每年对合作医疗专职管理人员进行两次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作为其个人待遇和先进个人评选的依据,连续两年不合格的予以解聘。

⒊建立信息网络体系。为达到合作医疗工作快捷、方便、高效运转的目的,建立了公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站,通过公众网络运行。合作医疗各项政策、工作动态、补偿公示等,点击网站就可查询或下载。网站开通以来,点击人数已达余人次。对定点服务医疗机构、乡

镇合管办实行了计算机联网管理,工作质量和服务行为得到动态实时监测,减轻了工作强度,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失误,堵塞了漏洞。同时开发了实用性较强的《公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用系统》,运用于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

(二)坚持封闭管理,确保基金安全,建立科学有效的基金管理和筹资机制

实施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基金的筹集、管理与使用的效率和效益。

⒈积极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筹资机制。为有效解决筹资难,降低筹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防止个别地方借合作医疗筹资捆绑收费、搭车收费、甚至截留挪用农民参合资金;避免合作医疗信息漏登、错登、重登,避免农民年初登记,年尾不交钱,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发生,我们改革登记方式,将今年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实行边登记、边

签合同、边缴费、边发证的“四边”工作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一次性完成。今年开始在全县试行,共有万多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门收缴率为。

⒉规范基金管理、确保发挥最大效用。保障合作医疗基金安全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我县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严格实行“收、管、支”三分离模式,并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代理银行农业银行网上银行系统,加强对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农民个人门诊基金纳入合作医疗基金统一管理,分乡镇核算。乡镇建立了农民个人门诊帐户台帐,分村记帐,明细到户,精确到人。农民个人门诊帐户可随时到乡镇经办机构查询,做到了县、乡镇、村、农户“四对口”。住院补偿基金通过政策调整,预测不会出现亏损或过多的沉淀。

⒊推行住院补偿“三级结算审核制”。参合农民因病在定点服务医疗机构

住院治疗,住院时由其进行资格审查,出院时合作医疗补偿部份由定点服务医疗机构直接补偿,并负责对补偿金额进行审查;乡镇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或定点服务医疗机构合管科负责对定点服务医疗机构的补偿情况进行复审,审查出来的问题由其负责处理;县合管办负责对乡镇经办机构或定点服务医疗机构合管科上报结算资料进行审核,审核不符合规定的不予补偿,由并责令乡镇经办机构或定点服务医疗机构合管科限期整改。

(三)坚持从农民利益出发,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切合实际的运行模式

从农民的利益出发,按照农民的意愿调整合作医疗政策,让农民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得到更大的实惠。

⒈适时调整政策,扩大补偿范围。为规范补偿行为,县合管办与参合农户签订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合同。合

同通过书面形式明确了合作医疗供方、需方和管理方“三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在以收定支、保障适度的原则指导下,先后次调整了有关政策。一是调整住院“起付线”标准。在乡镇定点服务医疗机构住院治疗“起付线”由元调整为元,地市级医院住院起付线由元上调至元,引导病人合理分流;二是扩大补偿范围。将地方病血吸虫病、住院分娩、非人为或不可抗力因素所致的意外伤害等纳入合作医疗补偿范围;三是将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恶性肿瘤、肺结核等七种慢性病实行门诊限额补偿。四是采取积极的政策和措施,支持和鼓励中医药参与农村合作医疗,扩大补偿面,降低医药费用。中医医疗机构、组方中药饮片、自制中成药、适宜技术均纳入合作医疗补偿范围。去年有人次得到住院补偿,补偿金额万元,列支慢性病补偿、大病救助、二次补偿、健康体检等万元,大病统筹资金节余万元,大病统筹资金有效使用率达到。

⒉不断探索,努力扩大受益面。去年,为进一步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和受益程度,对门诊补偿方式进行了试点。埠河镇实行的是“镇级统筹,合医不合药”的办法;麻豪口镇采取的是“镇级统筹,既合医又合药”的办法。半年多来,两个乡镇进行了两种不同门诊补偿模式的探索,虽然制度本身还不够完善,运行也欠规范,但却初步体现了“农民互助、政府补助,大病大补、小病小补”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特点,得到农民的认可。

⒊尊重需方意愿,让参合患者自主择医。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患者在本县范围内各县、乡(镇)、村定点服务机构就诊,不需办理转诊手续,合作医疗一证“走”全县。住院治疗直接补偿,门诊属地报销。让参合农民充分行使自由择医权,防止层层设卡截留病员,消除医疗隐患。同时,通过科学设置不同等级医院的住院起付线和补偿比,调节和引导病人合理分流,降低病人医药费用,

促进了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的良性竞争。

⒋实施公示制度,让农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我们将《合作医疗服务项目结算标准》、《手术项目结算标准》、《湖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参合住院患者结算流程》、《参合农民权利和义务》等规范性的文件制成公示牌,挂在定点服务医疗机构补偿结算处,方便参合人员对照结算。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到月初时,将上月在其单位获得合作医疗住院补偿的基本情况及补偿金额上墙公示,接受监督。县合管办将接受补偿人员的详细情况按月分别在县、乡、村予以公示,让农民知道同村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因病在县、乡、村接受住院、门诊治疗补偿情况。这样,让参合农民直观地感受到了合作医疗的优越性,同时,还有利于农民群众对农村合作医疗补偿的监督。

⒌推行住院医疗费用封顶,补偿保底制度。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涨,从今年月日起,对合作医疗定点服

务医疗机构实行了参加合作医疗农民住院医疗费总额控制制度,凡参加合作医疗人员因病住院人均医疗费超过控制总额的,超过部分由定点服务医疗机构承担。县合管办每半年按控制标准与定点服务医疗机构结算一次。各级定点服务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总额控制标准为: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人均医疗费控制在元以内;县二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皮防医院人均医疗费控制在元以内;乡镇卫生院人均医疗费控制在元以内。

为使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享受到合作医疗制度最大的优越性,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从今年月日起,对参合农民住院医疗费实行保底补偿。即:在乡镇卫生院住院补偿金额未达到本次住院发生的医药总额的,补偿保底到;在县二人民医院、县皮肤病防治院住院补偿金额未达到本次住院发生的医药总额的,补偿保底到;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住院补偿金额

未达到本次住院发生的医药总费用的,补偿保底到;在县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金额未达到本次住院发生的医药费总额达不到的,补偿保底到。

(四)坚持服务行为的公平性,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增长,建立和完善积极的控制措施

控制医药费用的增长速度,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补偿,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医疗服务机构服务行为的公平与规范管理摆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败的重要位置,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强化监督管理。

一是严格合作医疗用药目录以外的药品使用比例和药品价格的监督。合作医疗用药目录以外的药品使用比例乡镇定点服务医疗机构控制在以内,县级控制在以内,市级控制在以内,超过规定比例的由定点服务医疗机构承担,从补偿基金拨款中扣出。同时,严格执行

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住院病人在医院住院治疗时,就诊医院必须将住院病人一日消费卡送到床头,让病人明明白白地消费。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严格执行了药品招标采购,乡镇卫生院实行了实价进药,村卫生室的药品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配送,药品销售价格一律实行顺价销售,销售价格公开、公示。

二是实行医疗服务项目限额结算。试点工作开始后,我们结合实际,制订了《公安县合作医疗服务项目结算标准》和《手术项目结算标准》,实行医疗服务项目最高限额结算制度。凡超过规定服务项目结算标准的部分,农民不缴,合管办不补,由定点服务医疗机构承担。共核定常用医疗服务项目结算标准:一级甲等卫生院项,二级乙等医院项,二级甲等医院项;核定手术项目结算标准:一级甲等卫生院项、二级乙等项、二级甲等医院项。。

三是加强时实监督。监督工作坚持做到巡查到科室,核对到床头,实行“四

查四看”。一查病人,看是否人、证相符;二查病历,看记录和医嘱执行是否真实;三查处方,看用药是否符合规定;四查服务、手术、检验、药品、材料,看收费是否符合规定。县合管办工作人员经常到定点服务医疗机构监督,检查指导合作医疗政策的执行、资金的补偿、服务合同的履行和合作医疗财务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对违纪违规行为,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截止今年月,共查处冒名顶替行为起,扣减违规收费、违规补偿金额元,处罚定点服务医疗机构个。

三、困难和建议

在新时期,我县卫生工作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也给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努力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共卫生运行成本逐步增高。近几年来卫生工作,特别是公共卫生工作任务不断增加,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艾滋病的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等都成为卫生部门无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卫生部门为了人民的健康,为了社会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承担了巨额的经济负担。形成了工作量不断增加,而经费不增加或增加力度不大的不合理局面。据测算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参合率达到时,人均费用达到元,全县费用达到万元左右。尽管县人民政府在卫生经费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合作医疗工作经费也倾其所力,但卫生部门仍然承担了应该由政府承担的经济压力,运行成本在卫生部门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长此运行下去,没有上级的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撑,势必会影响到卫生事业自身的发展。

二是卫生工作的实际与政策的距离继续拉大。当前的卫生政策与卫生工作的实际的距离越来越大。如卫生改革,近几年来理论上没有什么新进展,实践中你搞你的,我搞我的,比较混乱。是下面等上面的政策,上面等下面的经验。

医疗机构体制改革更是如此,今天说医院要买,明天就叫停。卫生改革在没有上面新的政策支持下,难以再向前推进,只有停留在机制改革上。为了增强医疗卫生单位的活力和后劲,我们决定在全县医疗卫生单位中开展第二轮全员竞争聘用上岗。再如医疗服务价格、药品价格问题,卫生部门背了不少黑锅,这些不仅制约了卫生事业的发展,也给有关部门带来了不顾实际,钻政策空子的机会,致使医疗卫生单位有苦难言。社会关注的健康公平、基本医疗服务公平的政府责任问题,至今仍不能明确,再不能继续由卫生部门来承担。

三是农村卫生专业人员匮乏的局面将会加剧。由于人才流动的市场化作用,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人才缺乏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一方面是中专无人读,大专毕业生引不来。多数乡镇卫生院近年来没有大中专生进入,足以构成一个人才断档期。另一方面是培养成才的想跳槽。

乡镇卫生院条件差、环境不好、待遇低,留不住人才。解决总人数的农民基本医疗服务,首先要解决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问题。培养、支援、改善待遇等问题,是当前应迫切需要研究和实施的政策问题,更是真正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的方向问题。

四是村级卫生组织建设亟待加强。村级卫生组织是农村卫生工作的网底,在实施初级卫生保健,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对村级卫生机构建设、管理,对乡村医生的待遇、激励、约束等方面,国家没有政策,地方没有规定,以致成为卫生政策的盲区。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落实,农村居民经济条件好转,村级卫生机构建设和乡村医生的水平,已经远不能适应农民的医疗保健需求。国家应制订相关政策,对村级卫生机构的建设给予投入,对乡村医生的培训给予给予投入。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体会下一篇:学校宣传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