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校本课程

2022-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培智学校校本课程

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调查研究*

【摘 要】本调查的目的是想了解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结果表明开发校本课程已经成为培智学校课程发展的一个趋势,教师和校长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校本课程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但同时,调查结果也表明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条件普遍较差,开发过程不很规范,校本课程的特色不明显,重复雷同多。

【关键词】培智学校校本课程

近几年,随着轻度智力残疾学生大量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培智学校招收的生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许多学校已经开始从招收轻度智力残疾学生为主转向以招收中度(也有重度、多重残疾)学生为主。中重度学生与轻度学生相比,无论从残障程度,还是从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都有质的区别。原国家教委针对轻度智力残疾学生颁布的八七年课程计划和九二年教材显然已不适应中重度学生的教学需要。而国家教委1994年颁发的《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只规定从生活适应、活动训练(包括大小肌肉、运动能力训练、体育、美术、音乐、手工、游戏、观察认识世界等)和实用语算三个方面来设置课程。该纲要内容过于简要,课程目标不具体,无教材教参配套。在这种状况下,广大培智学校实际上形成了无合适课程和教材可用的局面。为了适应培智学校教育的新形式,配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国家教委也启动了特殊教育的课程改革,但目前培智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尚未研究开发出来。

同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学校拥有了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资源编制课程的权利。校本课程由国外引入我国并已经成为普教研究的热点,特殊教育各界也在积极关注校本课程。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为培智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培智学校纷纷展开了有关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工作。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們有必要对教育实践中这一热点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以揭示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面貌和规律。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为参加2006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研讨会的培智学校。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使用的是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按照方便取样的原则共在与会学校中发放问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39份,有效率为86.7%。调查的学校涉及10个省3个直辖市。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个别学校进行了访谈。

二、结果及分析

1.校本课程开发比例及原因。

由表1可以看出,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校本课程的培智学校占所调查学校的77%,还有10%的学校准备开发,由此可见,开发校本课程已经成为培智学校课程发展的一个趋势。那么,培智学校为什么要开发校本课程呢?在对有校本课程的30所培智学校的调查显示,80%的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最根本的原因是“原课程不适应学生”。访谈资料还显示,许多学校把校本课程的开发纳入到了学校各级课题的研究中去了,以课题的形式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成为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突出特点。

2.校本课程的面貌(涉及的学校仅为有校本课程的学校,共30所)。根据被调查学校所列举的校本课程名称和访谈所获得的信息,按校本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可以分为:基础学科类(如实用语文、实用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生活适应类(如生活自理、生活、生活适应、安全、健康、心理健康、休闲娱乐、社区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类(如综合主题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职业技能训练类(如职业陶冶、职前教育、刺绣、缝纫、中国结艺),艺体活动类(如钢琴、小木琴、文体、乒乓球、游戏),康复训练类(如思维训练、认知、感觉统合训练、蒙氏训练课、学具训练、语训)、地方特色类(如乡音)。有些类别的课程虽然包含的具体课程名称不同,但是课程内容往往大同小异。

根据被调查学校所列举的校本课程名称的数量,我们还可以发现在有校本课程的学校中,93%的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不止一门,有47%的学校明确表示学校开设的课程基本上都属于校本课程。

由上可以看出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呈现出课程内容广,课程数量多的整体面貌。

3.各学校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人员(涉及的学校仅为有校本课程的学校,共30所)。

由表2可以看出,在有校本课程的学校中,教师是各校默认的校本课程开发人员,此外,还有97%的学校校长亲自参与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和校长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

4.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涉及的学校仅为有校本课程的学校,共30所)。

由表3可以看出,在有校本课程的学校中,在课程设计上,有87%的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前有课程论证、形成了课程目标,但是仅有70%的学校有课程大纲(纲要);在课程的管理上,有87%的学校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来领导校本课程的开发,但仅有53%的学校形成了较完备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规章制度;在课程实施上,有93%的学校能在实施的过程中灵活的进行调整以符合学生的需要;在课程评价上,培智学校较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有80%的学校对学生学习校本课程效果进行了评价,但仅有63%的学校有对教师的评价,在课程评价方式上以学校自我评价为主,63%的学校有针对校本课程本身质量的自我评价,但仅有27%的学校有校外的机构和人员对本校的校本课程进行评价;校本课程的对外交流合作不够,仅有57%的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上有和外校的交流或合作。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培智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5.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涉及的学校仅为有校本课程的学校,共30所)。

由表4可以看出,在有校本课程的学校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普遍较差。本调查显示,在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技能方面,仅有36%的学校认为本校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技能“好”,57%的学校认为本校教师的校本课程技能“一般”,有7%的学校认为本校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技能“差”。但是在普遍认为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技能不理想的情况下,仅有63%的学校对教师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技能的培训,许多学校的教师是在无课程开发技能和经验的情况下边干边学;此外,教师从事校本课程开发的时间和精力不是很充沛,在“充沛”、“基本充沛”、“不充沛”三个选项中仅有3%的学校选择时间和精力“充沛”,87%的学校选择的是时间和精力“基本充沛”,还有10%的学校选择的是时间和精力“不充沛”。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物质条件差,仅有50%的学校形成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库,仅有57%的学校有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专项资金支持。但是从访谈中了解到在实际开发中广大教师还是想方设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廉价资源。图书报刊、网络、自然环境、社区都是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常用到的资源。

6.校本课程的实践效果(涉及的学校仅为有校本课程的学校,共30所)。

由表5可以看出,校本课程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有校本课程的学校中,87%的学校认为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大,63%的学校认为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实际帮助程度大,93%的学校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业务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还有待提升,只有57%的学校认为校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好。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首先,校本课程开发丰富了培智学校的课程类型。校本课程成为培智学校新的课程生长点,校本课程促进了培智学校课程的发展。但美中不足的是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的特色不明显,重复雷同的多,造成了资源浪费。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培智学校校本课程交流合作少是导致校本课程低水平重复开发的重要原因。

其次,校本课程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三,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还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具体而言,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还不是很科学规范,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客观条件差,资源少,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不利因素势必会导致培智学校校本课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而实践中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却呈现出课程内容广,课程数量多的面貌,过重的课程开发压力耗尽了培智学校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

鉴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2.建议。

(1)国家相关部门要建立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的审查和管理制度。目前培智学校的校本课程是边开发边使用,在校本课程質量的控制上、在课程评价上,以学校自我评价为主,在学校评价中又偏重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缺乏对校本课程的全面评价,缺乏校外的机构和人员对本校的校本课程进行评价。这就使校本课程的基本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建立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的审查的管理机构,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培智学校校本课程进行调查、评价,为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质量控制。

(2)建设跨校跨地区的培智学校网络课程资源库。为了避免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低水平重复,整合现有资源,有关部门可以联合培智学校创办跨校跨地区的网络课程资源库,做到校本课程资源的开放与共享。这样做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条件差、资源少的限制。同时,由于培智学校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大,任何单一固定的课程都无法满足学生的多元性需要,因此,建立网络课程资源库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组织和创设课程内容。

(3)开发特色课程。校本课程的生命力在于课程的特色,有特色、有质量的校本课程才是培智学校对培智教育有价值的贡献。培智学校一般规模比较小,培智学校的实力决定了培智学校不适合大规模的开发校内课程,有时即使勉强开发出来,由于条件的限制也往往质量不高、使用效果不好,而且还会给学校和教师增加过重的负担,影响学校其他工作的开展。对于一些需要的课程,培智学校可以首先通过引进校外较成熟的课程的办法避免重复开发,在此基础上集中学校的人力物力打造学校的特色课程。

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技能,开发校本课程已经成为培智学校课程发展的一个趋势。培智学校教师需要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培智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直接决定培智学校校本课程质量,直接左右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主观体验。培智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课程开发讲座、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鼓励教师参加课程开发实践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杨龙立.校本课程的设计与探讨[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3]王辉.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研究案例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4,(9):41-46.

作者:吕雯慧

第2篇:浅谈培智学校劳动技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目前,多数农村特殊教育学校开设了一些劳动教育的课程,但由于尚无相应的课程标准及配套的教材,所以学校在劳动技能教育的内容上容易忽视智力障碍儿童学习过程的特殊性,盲目照抄、照搬健全人的课程计划,缺少创新性、灵活性、适应性,不符合农村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特点与生活环境。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儿童进行劳动技能教育,既符合他们的身心特点,又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学科特点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发劳动技能校本课程势在必行。

一、劳动技能校本课程开发

1.以生活为导向,突出实践体验

劳动技能校本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提高智力障碍残疾儿童的独立运动生活能力,促进其平等参与社会,使他们拥有尊严、获得幸福、实现人生价值,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程设计以生活为导向,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家庭、学校、社区等生活为场景,以劳动项目为载体,充分利用有效生活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体验和实践,获得服务自我、服务他人、适应社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1],在动作的内化过程中促进学生智力、技能、情感、个性的发展。

2.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培智学校学生残疾程度不一、类型多样,课程应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每位学生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参与、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充分挖掘其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3.以时代为标杆,满足学生需求

当今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劳动技能课程也应该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教学资源应体现时代特点,应以生活实际为基础,顺应当代科技发展,在学习必需的劳动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利用现代科技及辅助手段将先进的生活科技知识运用于课程内容及教学中,引领学生适应时代发展,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4.以实际为依托,体现地域特色

根据地域特点和学生生活背景,让课程实施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具等方面体现地域特色。校本课程需采用环境分析的方式,分析学生在当地社会环境中的需求和面临的问题,课程目标和教学活动设计根据当地社会环境、文化、民俗生活习惯和学校特点编写,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培智教育的目的是“ 学以致用”,教学内容应尽量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2],因此,劳动技能校本课程内容选择要符合智力障碍儿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努力使智力障碍儿童在劳动技能课中学会生存和生活的技能。培智学校的劳动技能校本课程内容构成:①生活自理技能;②家务劳动技能;③简单劳动技能;④制作劳动技能;⑤物流劳动技能;⑥服务技能[3]。

二、劳动技能校本课程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1.合理安排课时,有序推进教学开展

劳动技能课程作为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一般性课程,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将劳动技能课程开齐、开足,依据不同学年段培智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课程内容及目标,对不同学年段劳动技能校本课程合理安排,其中低学年段每周应安排课时4节,占周总课时的7%,中学年段每周安排课时6节,占周总课时的10%。同时将每次的劳动课程安排成两节连上,这有利于教学的连续性,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2.深化教学改革,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1)实施单元主题教学。劳动技能校本课程实施单元主题教学时首先全面规划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过程以及评估标准,然后按单元主题教学的整体目标要求,确定分年级、分阶段、分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最后根据内容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主题教学。

(2)采用“小步子、大循环”教学方法。对智力障碍儿童而言,他们的短时记忆力极差,学过的知识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忘记,为了让他们较长时间地保持所学知识,在教学时必须采用“小步子、大循环”的教学方法。具体操作是首先把教学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一步一步分成细小的步子,然后按步骤进行学习和消化,最后达到相应的目标。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教师要回过头来有步骤地先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当唤起他们的回忆之后,再学习少量的新内容,并巩固,最后复习前面的内容,采取这样一种将学习和复习有机结合的循环教学方法。

(3)重实践,多操作。改变采用“黑板上教‘养殖’,教室里教‘种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减少课堂理论说教,建立劳动技能实践基地,多让学生动手实践,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性,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缺陷补偿,寓教于乐。智力障碍学生抽象思维发展迟缓,学习接受能力差,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好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智力障碍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并通过多视觉提示、语言引导、动作模仿等加深学生记忆,帮助其理解。同时将劳动任务寓于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游戏中掌握劳动技能。

(5)坚持“走出去”战略,加强校外实践。我们不仅要在学校对学生开展劳动技能训练,而且要经常走出校园面向社会,可每学期组织几次校外公益劳动,如社区服务、打扫街道等,同时还应积极寻求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将来走进社会生存提供锻炼机会。

3.构建保障机制,有力促进课程实施

一是制度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劳动教育课程的管理;学校积极推行一系列规章条约确保课程实施。二是物质保障。学校保证开展劳动技能教育经费的投入,为劳动技能教学设备的采购、建设、完善提供充足的资金。三是师资保障。学校要积极为劳技课教师创造学科培训及进修活动,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同时聘请校外专家进校园现场指导。

4.建立评价体系,有意完善课程实施

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评价的过程不是为了奖罚,而是一个反思提高、学习发展的过程,目的在于导向和激励、发展和完善,重点应放在“ 过程”上。因此我们主张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①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内容要全面多元,既包括劳动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又包括劳动技能综合应用的能力现状,也包括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养成情况。②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不局限于教师,还应包括社会、学生、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等。教师既要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还要引导学生做自我评价,促进其自我进步和自我改进;家长通过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与学校形成合力,共同提升教學质量。③评价标准多样化。对学生劳动技能的评价要多样化,既要注重结果也要注重过程,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形式。④评价方式灵活多样。通过操作展示、成果展示、作品评定,日常观察、阶段考核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Z].2016-11-25.

[2]邹冬梅.以生活为导向,有效整合培智学校教学品质之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1(1):20-22.

作者:张平香

第3篇:新课程背景下培智学校校本教材的研究与开发

摘 要:培智课程改革要求“提高智障学生的生存能力,遵循智障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生存的需要,挖掘智障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国家统一的培智教材为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弱智学校试用教材,有些内容陈旧、抽象,已经不太适应智障学生的发展。要想提高智障学生的生存能力,使智障学生最终回归主流社会,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教材的开发刻不容缓。

关键词:课程改革;校本教材;以生为本

培智课程改革要求“提高智障学生的生存能力,遵循智障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生存的需要,挖掘智障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智障孩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智力障碍,他们在阅读理解、沟通交流、动作技能、心理调节等方面的能力发展缓慢,普通孩子很容易获取的生存常识和有关信息,他们掌握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国家统一的培智教材仅为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弱智学校(班)试用教材,有些内容陈旧、抽象,已经不太适应我校智障学生的发展。要想提高智障学生的生存能力,使智障学生最终回归主流社会,就必须突破现有教材的编排,对教材里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不易被学生理解的内容进行删减,以学生为本,以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存需求为中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生活化的主题作为教材内容。自2008年以来,我校开始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展开特殊教育教学生活化的探索实践。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地研究、思考与总结,我认为如果能更好地培养与提高智障学生的生存能力,除了需要通过特殊、系统的强化训练和引导,更需要探究适合智障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能促进他们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贴近学生立足社会的需要,更符合教育改革的实际。

一、校本教材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以生为本”的生本主义教育理念

培智课程改革要求遵循“提高智障学生的生存能力,遵循智障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生存的需要,挖掘智障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念,即培智教学必须做到以智障学生为根本,促进智障儿童的生存和发展。智障儿童也是社会的一个独立个体,要想在社会生存,就必须要有生活自理能力、自主管理能力和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生存于社会。因此,培智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应以智障学生为本,以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简单的家务劳动能力、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核心,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使每一个智障学生都能健康成长,从而使他们也能自觉地、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二)“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思想

由于智障学生智力相对低下,其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行为能力、概括、抽象水平等都相对较低,在学习经验的迁移上存在较大困难,所以离开了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就不为他们所理解,也不会被他们能力所接受,也就谈不上能够促进他们的发展。同时,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智障学生学会生活,因此,我们必须把书面的抽象的内容变为生活的直观的内容,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让智障学生在具体的形象的生活环境中,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以生活为核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摄取生活、联系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

(三)“一切为了残疾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的培养目标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除了要教育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能够独立在社会上生存的公民。所以,培智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应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内容。一切为了残疾儿童的生存和发展,做到传授知识与补偿缺陷的有机结合,将学生最终培养成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公民素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一个有发展的独立的社会公民。

与此同时,培智学校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开发还要兼顾科学性原则、个别化教育原则、趣味性原则和可读性原则。

二、校本教材开发的具体内容

(一)低年级校本教材的开发注重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会自理提供更多可能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简单地说就是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自己大小便,自己刷牙洗脸和洗澡洗脚,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物,自己独立进餐,自己背书包上下学、自己整理书包、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知道冷暖和饱饿,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等等。低年级智障学生年龄比较小,同时由于智力低下的原因,以上所说的这些最基本的能力他们一般都不具备,所以低年级校本教材的开发应以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将以上各种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内容,组织学生学习,为学生学会自理提供更多可能。我们采用单元主题的形式来设计教材内容,一个单元一个主题,并将每个主题穿插在不同的科目之中,即不同的科目承担同一主题的不同部分的教学。例如,在“个人卫生”这一主题单元中,我们设计了“刷牙”系列课,包括认识牙刷、牙膏、杯子,学习有关句子:我用牙刷刷牙……(语文课),动手学习刷牙(生活适应课),数数一共有几支牙刷、牙膏……(数学课),牙刷、牙膏的分类(常识课),用笔画出牙刷、牙膏、口杯(美术课),学唱刷牙歌(音乐课)……这样的设计既遵循了系统性的原则,又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二)中年级重在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提供更多可能

当学生基本掌握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后,就应该开始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处的角色及其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必须遵守的规则。如,生活中防火、防盗、防中毒等安全意识,买卖东西的常识,待人接物做客的礼仪,道路交通知识,通信、储蓄、就医等常识,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社会常识,才能更好地指导智障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例如,外出时大家都会有乘坐交通工具的机会,只有了解了乘车乘船等交通工具的基本常识,才能有助于出行,避免意外和交通事故的发生。所以,在中年级的校本教材中,我们设计有“安全出行”“商城购物”“医院看病”“社交礼仪”等主题单元。例如,在“安全出行”这一主题单元里,我们通过语文课,教给学生认识各种交通工具、交通信号的名称,在数学课上计算买几张车票要多少钱?在生活适应课上学习如何乘车、乘船……如何安全出行。在常识课上,认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在美术课上学画汽车、轮船、飛机……在音乐课上学唱交通安全歌……通过一个主题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适应社会。

(三)高年级职业教育的开展,为学生今后就业提供更多可能

无论哪类学生,最终必将走向社会。为了使智障学生既能生活自理又能自食其力,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把职教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放到重要地位,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加强高年级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高年级的校本教材我们设计了十字绣、丝网花、插花、厨艺、园艺、家居保洁、电子元件简单装配、勤杂等内容。例如,“家居保洁”这方面的就业面在我县来说非常广阔,所以在这一主题中,根据家居保洁的基本程序,从开窗通风换气、铺床叠被、摆放物品,到擦洗家具用品,最后清洁地面。我们在教材中安排了居室的整理、擦拭、清扫三大环节的内容来进行教学。如清扫,目前家庭装修中,人们普遍采用木材、金刚板、花岗岩、大理石、地板砖等材料作为居室、厨房、卫生间的地面。要清扫好地面就要了解不同地面的清扫知识,所以,我们还设计了不同地面的清扫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培训,轻度智障以及大部分中度智障学生都能掌握家居保洁的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产品进入家家户户,电子产品虽然科技含量高,但是,一些电子元件的加工只需要简单操作就可以,因此,我们在校本教材的职业技术教育中也渗透到了这些行业。

三、校本教材的教学实践

在校本教材的教学中,我们打破各学科之间的界限,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变单科内容为综合内容,使学生在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使各种实用知识系统化、整体化,以符合智障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切实需要,从而有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教学时,我们还做到解除封闭,注重课堂内外的交流沟通,组织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投身于更广阔、更丰富的生活天地,优化课程形态,加强课堂与生活的沟通。例如,我们把教学地点移到功能室、厨房、车站、超市、医院、社区等等,让教学从单纯的课堂走向“生活”。教学时,我们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尽量激励学生去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让每个智障学生能够亲身感知与体验。摒弃以往通过图片或模具进行教学的方式,通過实实在在的生活物品和实物来刺激学生的感官知觉,让学生自由选择认识事物的方式,由浅入深地学会感知环境、学会生活,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最后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从而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高。

我校校本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知识,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促进了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职业技术能力的提高。虽然我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各种能力相对低下,但通过采用教师手把手先教,然后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方式锻炼他们的能力,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生存能力。特别是我校的宿舍文化已形成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宿舍干净整洁,学生所有生活用品,如被子、枕头、衣服、鞋子、毛巾、牙刷他们都能按统一的要求进行整理和摆放。此外,结合学生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我校还充分发掘学生潜能,打造了5项传统优势体育项目(篮球、滚球、羽毛球、轮滑、乒乓球),形成了一定的学校特色,我校学生参加市、省、全国,乃至世界特奥会成绩优异。

注:本文系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发展基金资助立项课题《“生本教育”在培智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TSJY20140402941)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邱贵蓉

第4篇:学校校本课程工作小结

太平小学校 2015年3月

一、活动目的

为传承中国古典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我们就把《三字经》、《论语和》“古诗文诵读”定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并且针对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认真实施,下面就对我们这个学期的实施进行总结。

一、整合古诗,统一内容。

由于以前古诗教材不统一,每个班自选教材,不利于学生系统学习。为了使以后校本课程更好的开发和利用,本学期我们组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出适合我们学生背诵的古诗,确定了教学内容。即:一至二年级背《三字经》、三年级“古诗文”、四至五年级《论语》、“四季歌”、“古诗文”。

二、采用多种形式教学

我们在进行古诗诵读教学中,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老师教为主,第二阶段以学生自学为主。在第一阶段中我们主要采取“入境+吟诵”的方法:既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在意境中使学生享受到古诗画面的美,并让学生粗略了解诗的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学习吟诵古诗,从吟诵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我们在指导学生学古诗的时候,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教学生一些朗诵技巧,比如朗读的节奏语音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以及朗读的语感情变化和朗读重音的把握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吟读的能力,强化记忆背诵。长此之后,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日益高涨。因此我们及时把课程进行到第二阶段,开展《我做小老师》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查找喜欢的古诗,理解意思,并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教给其他学生。这样的活动形式深深吸引着,孩子们踊跃展现着自己的古诗才华。我校自开设校本课程以来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师生都大有收获,深入体味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诵读活动已成为我校具有深远意义的传统活动形式,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每班基本保证每天课前3--5分钟的诵读时间。每周背四句三字经,一首古诗。

2、为了使学生收获颇丰,我们师生利用板报、专栏,营造一个良好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熟悉唐诗宋词,为诵读创设了氛围。

3、校本课程的开设,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当然,我们在鼓励学生背诵的同时,不忘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有一定意义的句子,使学生学到千古美文中的道德原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4、对每一篇必背古诗文的通过,我们都经过自背、学习小组检查、全班抽查的方法,确保背诵质量。

5、我们坚持以学校领读为主体,以家庭助读为辅助模式,使我班校本课程开设比较成功。

如今,每班的古诗文诵读逐步走向深入,已融入学校的肌体,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引发着学校由内而外的变化,对学校儒雅风气的形成,学校文化的重建,学生的成长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开设校本课程诵读古诗文,是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一大功德无量的事。我们将义无返顾地把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铸人铸魂的功德事业坚持下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太平小学开出花、结出果。

第5篇: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总结

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满足全体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校开发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全面教学,至今已经开课三个学期,全面步入了正确的运行轨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推进下步工作,现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计划的精心编制,促进了校本课程的有序运行。

为了正确引领和有效促进校本课程有序运行,健康发展,我校于学期初依据新课改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就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与学期教学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和具体做法:

1、继续完善文本教材的修订与编写工作。

首先要抓紧一切时间尽快完成校本教材教师用书的编写印刷工作,为任课教师提供坚实可靠的教学文本保障。

其次要抓紧时间,创造条件,对主教材进行重新修订。

2、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将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课堂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

首先要定期组织课程实施专题工作会议。

其二要组织必要的教师教材教法专题培训。

其三要定期深入基层学校对全体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必要的业务调研和技术指导。

3、各基层学校学校期初要编写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末

要做好专项教学工作总结。

4、各基层学校要组织任课教师学期初要制定学期学科教学计划,学期末要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要求撰写一定量的专题经验总结、案例或论文。

5、任课教师要认真规范地编写教学预案。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校本课程教学,一是要背诵,二是要熟练地朗读,即容易背诵的背诵,不容易背诵的要熟练朗读。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将定期深入各校检查验收。

6、各基层学校要把本项工作作为一项日常工作纳入教学议事日程,扎扎实实,加强课程管理与教学指导。

二、认真全面执行学期教学计划,保证了校本课程的全面发展。由于计划制定切合实际,指导性强,保证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促进了校本课程全面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注重课堂教学研究,探究校本课程教学方法。

1、立足课堂,加强校本课程教法研究。

课堂是学生学习积累古典文化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古诗文积累的方法,教者不但要探索教法,还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积累。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就总结出了“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吟诗句,背诗文”的古诗教学四步法。

2、关注方法,加强古诗诵读指导。

掌握良好的诵读方法对学生学好古诗文有很大帮助。本学期中心小学教师就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总结出了“知诗人——解诗意——体诗情”的古诗词学习三步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二是联系扩充法。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可指导学生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 的名诗,杨万里的《新柳》。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进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三是想象入境法。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如学习《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内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1、古诗卡学习达级活动。

以古诗卡中的古诗词为基点辐射,连带出其他相关的古诗来学习。采用自由背诵,注意等级差异。在古诗词背诵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潜

力,积极背诵古诗词。每背过八首古诗词,便可获得相应等级的称号,依次为诗客、诗侠、诗仙、诗神、诗圣,学生们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热情参与。家长们也热情配合,学习气氛高涨。有的学生甚至背过了《明日歌》《琵琶行》等难度大的诗词。

2、组织诗朗诵会。根据各年级所学内容,从所学古诗词中精选20首,让各班选出代表参加比赛,通过配乐朗诵,背诵,表演等活动形式,评选出优胜小组和背诵大王。这些活动开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诵读热情,学习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于必背的篇目教师们能做到严格把关,确保质量。每一首古诗词的通过,教师们都经过学生自背、家长检查、学习小组检查、课堂抽查的方法,确保背诵质量。

二、困惑与设想

(一)尽管我们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是仍难免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与困惑。

1、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现象。如校本课程究竟与国家课程在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思路上有什么异同,校本课程究竟要讲到什么程度才是合适状态。

2、教材问题。现在,学生手里没有教科书,原因是资金问题,学校承担不起,又不能向学生收费。

(二)下步设想。

1、加强教师培训,加强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的探索与研究。

2、努力探索资金解决途径,力争尽快让学生拿到实验教科书。

第6篇: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郑州市第七十九中学

一、指导思想

我校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

我校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一)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花林阔

副组长:于炳修 娄鹏 任成功 宁海涛 弓丽红

(二)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任成功 宁海涛 副组长:教研组长

组员:音乐、美术、体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相关教师

四、课程内容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拟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六大类课程:

1、体魄锻炼课程

2、文学艺术课程

3、科技创新课程

4、特长培养课程

5、人格成长课程

6、实践探究课程

五、实施办法

(一)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对教师及其提供的课程材料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开设科目和开设时间。

(二)初评通过的校本课程科目及教师名单,推出校本课开设科目菜单供学生询问和选择。

(三)加强校本课程的计划性。开学初始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学工作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展开,做到认真备课、上课、考核,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四)选择有特长,有事业心、有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定期组织他们学习“课程理论”,掌握校本课程的管理原则和实施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实践水平。

(五)重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过程,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客观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六)在开展课程研究的过程中请有关专家和上级领导及时指导、帮助,以使课题研究获得成功。

六、课程评价

(一)对课程的评价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听取任课教师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及时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时,要对实施的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关注学生喜好的程度,也听取学生乃至家长、社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

(二)对学生的评价

在该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一是建立成长档案袋,让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过程中反映自己成长的资料,如学习时收集到的故事、照片,办的剪贴报,写的采访日记、调查报告,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的评价等。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表,随时进行评价。最后在一学期结束时,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评价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体现多样性。

(三)对教师的评价

一是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每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完成后,认真进行反思总结。二是教学督察评价:学校重点检查备课、教师收集的资料及课堂教学。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学习、发展、成长的过程。我们愿继续努力,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开拓、去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篇章。

第7篇:学校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为传承中国古典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我们就把《三字经》和“古诗文诵读”定为我们一二年级的校本课程。

并且针对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并认真实施,下面就对我们这个学期的实施进行总结。

一、整合古诗,统一教材内容。

由于以前古诗教材不统一,每个年级自选教材,不利于学生系统学习,也给期末的总结及汇报带来了不便。为了使以后校本课程更好的开发和利用,本学期我们组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出适合我们学生背诵的古诗,编写了《一二年级校本课程》一书,确定了教学内容。

二、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古诗

我们在进行古诗诵读教学中,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老师教为主,第二阶段以学生自学为主。在第一阶段中我们主要采取“入境+吟诵”的方法:既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在意境中使学生享受到古诗画面的美,并让学生粗略了解诗的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学习吟诵古诗,从吟诵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我们在指导学生学古诗的时候,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教学生一些朗诵技巧,比如朗读的节奏语音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以及朗读的语感情变化和朗读重音的把握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吟读的能力,强化记忆背诵。长此之后,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日益高涨。因此我们及时把课程进行到第二阶段,开展《我做小老师》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查找喜欢的古诗,理解意思,并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教给其他学生。这样的活动形式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孩子,孩子们踊跃展现着自己的古诗才华。我校自开设校本课程以来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一年来,师生都大有收获,深入体味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诵读活动已成为我校具有深远意义的传统活动形式,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我班基本保证每天课前3--5分钟的诵读时间。每周背四句三字经,一首古诗。

2、为了使学生收获颇丰,我们利用板报、专栏,营造一个良好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熟悉唐诗宋词,为诵读创设了氛围。

3、校本课程的开设,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当然,我们在鼓励学生背诵的同时,不忘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含义

深刻的,有一定意义的句子,使学生学到千古美文中的道德原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4、对每一篇必背古诗文的通过,我们都经过自背、学习小组检查、全班抽查的方法,确保背诵质量。

5、我们坚持以学校领读为主体,以家庭助读为辅助模式,使我班校本课程开设比较成功。

如今,我班的古诗文诵读逐步走向深入,已融入学校的肌体,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引发着学校由内而外的变化,对学校儒雅风气的形成,学校文化的重建,学生的成长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开设校本课程诵读古诗文,是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一大功德无量的事。我们将义无返顾地把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铸人铸魂的功德事业坚持下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王官营小学开出花、结出果。

第8篇: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校本课程是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开发的课程。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学生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正是本着这一原则,中华美德故事、古文学鉴赏课中我们搜集了许多经典的故事及名著片断,让学生赏析、品味人物性格的特点,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接受民族文化的

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使之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中,低年级重视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中年级我们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理解能力的培养。高年级主要学习以后在社会上生存的知识、方法。总之,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各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我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我们在各年级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需求,设置了不同的课程内容,满足了不同学段的发展要求。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5、学校安排专职教师,做到有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阶段总结、跟踪纪实等材料。

六、校本课程开发框架: 领导小组: 组长:倪福艳 成员:各班主任

(三)校本课程开发要求:

1、每学期按15课时开发,有总体目标。

2、每课有课题、教学目标(必须有情感目标),最好设有习题

3、按每学期订一册,有课本封皮、目录。

4、单元题目为小一号字,课题为小三号字,其他为四号字。

七、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按要求撰写校本课程教案、计划。

2、任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第9篇:学校校本课程书法特色材料

华文思源

翰墨书香

------------修武县五里源乡东水寨中心小学书法教育开展材料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片沃土之上孕育出了一朵朵璀璨的文明之花。书法,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隐隐飘溢出墨香的汉字,一点一捺都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怀着对祖国文化的崇敬之心,我校选择将书法教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

要开发一项地方课程,并不是简单的事情,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教材的问题。虽然当前书法字帖很多,也有很多字帖顶着小学生专用的噱头,可是我们认为,既然是把书法作为一项课程来开展,那么教材就不能是那些不知从哪里来的字帖,更不能是出自以营利为目的的某些作者之手。经过长时间的寻找和比对,广泛征求了本地书法爱好者的意见之后,我们最终选择了河南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编写的,《颜真卿《多宝塔》技法练习》作为我们的使用教程,这部书,是以年级为阶段,专门为小学阶段学生编写的书法讲义。我们通过书信,电邮的形式,联系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同志,他们给我们免费寄来了两套教材,是免费的。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开始了我们的书法教学活动。

解决了教材,接下来的是教师和教法的问题,因为是本校制定的课程,教师们对此不是很重视,学校领导为了引起教师的注意,带头在教职工中间开展书法练习展示的活动,每周都将自己的硬笔书法作品拿出来,让大家品评,并提供书法用具,提倡教师们每日练字,每个月都将教师的练字作品集中起来进行评选,优胜者给以奖励。很快,钢笔字练习已经不能满足教师们的兴趣,有人提出,教师课堂上最常用的是粉笔字,不如大家试试粉笔字功力。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很快我校教师中就掀起了书法热。

接下来,在学生当中开展书法教学活动,就顺理成章了。孩子们虽然习字时间不长,但是对于每天能看到的教师们放在校园里的书法小黑板还是很好奇的,他们模仿老师,并期待老师的肯定。很快,每个班级都有了学生们的作品,我们把这些作品每个月一期,制作成书法版面,在校园里展示,效果出奇的好。有一次开家长会,到会的家长们围着书法版面议论纷纷,颇有几个家长为自己孩子的书法作品能上版面而倍感有面子。

为了推动书法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多次举行书法竞赛,在全校范围内,定点,定时,定内容,让学生们现场展示书法作品,并隆重颁奖。

任何努力都是有回报的,很快辛勤的劳动就换来了丰硕的成果。2014年我校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书法大赛,并荣获“汉字书写大赛优秀组织奖”,这是我校建校以来首次获得的省级荣誉。校园沸腾了,师生学习书法的热情更高了,当自己的努力获得肯定的时候,每个人心里都充满了力量。

现在,每天我们的教职工都会自觉更新一期自己的粉笔字作品,这些作品都会在上午第一节课之前摆放在办公室的门前。学生们也会三三两两来到老师们的作品跟前,虽然他们说不出老师的作品好在哪里,可是他们就是喜欢蹲在老师的小黑板前边指指画画。学生们更期待的是每月一次的书法展示,在那张不大的版面上,有他们的希望和理想。

也许,书法是一种特殊的力量。当整个校园的人都去练习,都去探索的时候,校园的风气就会为之改变。写作业再也不是马马虎虎,潦草敷衍,因为也可能某一次的作业就会变成下一次展评的作品。每两周一次的作业展评,展示的可不仅仅是优秀生的作业,有时候后进生也能凭借工整的文字,整洁的文章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

现在,每位教师的办公桌旁都会有厚厚的一摞纸,那都是孩子们练字的足迹,老师们偶尔会拿出几张品评一下,或许有的还很稚嫩,有的还说不上是真正的书法,不过,那一笔笔深深的痕迹,一个个方正的字体,不正代表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稚气面容么。

当然,我们还有很多不足,比如,教师们的书法功底并不深厚,他们也仅仅是能够说一说浅显的书法技能,至于自己的水平可不敢说有多高。而且,我校还是缺少专职的书法教师,只有几位书法不错的老师兼职为孩子们上书法课。那是几位年级比较大的老教师,他们都练习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毛笔字,而大多数的青年教师,他们对钢笔字更熟悉,不过很遗憾,书法作品主要还是用传统技法。学生们的作品,更多的体现在基本的“横平竖直”阶段,真正能够领悟书法真谛的还非常少。但是,我们认为,教育的真谛并不是看到眼前丰硕的成果,而是要为那些后来者引路,为每一个有志于书法艺术的人铺下一块砖,引领他们看到通往前边殿堂的大门的路。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将书法教育开展下去,并将这项课程深深的融入到我们的一言一行当中。

上一篇: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下一篇:招标代理机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