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小学德育教育论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功能除了包括为学生的后续教育打好基础,还蕴含德育教育的功能。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教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通过对现阶段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改善策略。

第一篇: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加强小学教育管理?推进小学教育创新

摘 要: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对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小学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作为学校、班级管理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是各个学校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比如管理方式单一,管理理念老旧等,严重阻碍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全新的教育理念,加强对小学教育的管理,推进小学教育创新。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创新;管理模式

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对于帮助他们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的教育管理模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注重教学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识水平进行了重点关注。本文从当前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小学教育管理的创新策略展开探究,以期能够促进教学管理效率的提升,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当前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胡主要问题

1.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不够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也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且应当处在思想变革的最前沿。这就要求学校的教育管理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当前我国小学教师的整体教育水平和教学素质虽然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在教育管理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却比较短缺,教育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并不高,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小学。这就导致了很多学校用人机制和淘汰机制都不够完善,存在着工作岗位和个人才能不相符的情况,严重阻碍了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2.教育管理模式落后

教学管理涉及到小学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学管理模式的落后则会对小学教学的总体水平造成直接的影响。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各个学校也能够积极响应,但是大多数学校改变的只是教学内容,教育管理模式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教育管理手段方面依然行政管理手段作为主要的方式,虽然行政手段的强制性、权威性在曾经的教育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育改革的逐渐舍内,这种管理手段已不再适应当今小学教育的发展。(2)在小学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人文关怀,使得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教师的个性和学生的诉求都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发展,一切都以规章制度为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师生的行为提供了规范性指导,但是却严重阻碍了师生创造性的发挥。

3.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不足

小学阶段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小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过于强势和面面俱到的管理,不仅会扼杀小学生学习的灵性,还会降低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不利于小学生今后的成长的与发展,另外,现代家庭对于孩子过于宠爱,为了不耽误他们的学习,替孩子做了一切能做的事情,也见解阻碍了小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发展。

二、加强小学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1.提高教育管理者的自身综合素质

(1)转变教育管理者的管理理念

观念的更新是一切工作的先导,没有一个正确、先进的思想理念,就不会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管理工作。所以,作为教学管理者应当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学管理者要积极的开展有关教育管理的理论知识,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管理理念。首先,教师要深刻的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目标。其次,教育管理者要对教师的内在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创造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并建立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评价模式,保障师生在教育教学发展中能够充满活力的发展。

(2)提高教育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所以,要加强小学的教育管理,就要提升教育管理者的专业杜洋和管理能力,从而将积极、创新的教育管理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首先,學校要为教师的学习创设适宜的条件。比如为教师订购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杂志、邀请教育管理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定期组织教育管理者进行专题探究活动等,从各个方面对教师管理能力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其次,学校还要重点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实现新老教师的优势互补,提升青年教师的成长起点,也使老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得以传承,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学校教育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2.改革教育管理机制,注重校本管理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这就要求小学教育管理者既要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还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而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的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制定出具有一定预见性和前瞻性的教育管理规划。首先,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应当改变传统教学管理中死板、生硬的管理制度,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符合本校实际发展情况且能够规范运作的教育秩序。其次,学校还要不断的完善管理主体的用人机制以及淘汰机制,以教育改革的发展作为导向,支持更多有能力、高素质的管理者走上学生的管理岗位,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最后,教育主管部门要适当的将管理权力下放给学校,给予学校充足的自由和权力,使学校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实际的情况来确定自身的资源分配、管理机制,优化学校的教育资源,提升学校的管理质量和教育质量。

3.建立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完善教育激励与竞争机制

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往往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基础,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实践能力的考察,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所以,要加强小学教育的管理,实现小学教育管理的创新,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学习和自我管理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自主管理理念。可见,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要注重对学生的连续性考察,将对学生课业考察的关注转移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对学生采用开放性的评价方式,比如建立学生的个人成长记录袋、进行行为观察、情景测验等评价方式,建立健全能够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评价机制。此外,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处于主体地位,也是对学生进行直接管理的主体。学校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公开招聘制度以及择优聘任的制度,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优秀管理人才。然后,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进行综合测评,实施差异性的工资分配制度,引导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去。实践证明,只有在管理的过程中为教师提供能够发掘其潜能的制度环境,才能够实现教育管理质的飞跃。

总之,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仅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还关乎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教育管理者要积极的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小学教育管理体制,不断的完善管理团队,使小学教育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龙.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31-32.

[2]雷云芬.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分析[J].学周刊,2019(07):166.

[3]梁元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探索[J].内蒙古教育,2019(02):19-20.

作者:杨顺华

第二篇:小学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小学德育教育能够对小学生展开全面培养,其中包括道德层面、文化层面以及精神层面等,在当今小学生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先分析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并研究小学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中的渗透措施,对小学生的发展进行正确引导。规范学生思想,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最终提升学生的内在精神水平。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小学课堂;思想行为

良好的小学德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目前在实际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所以本文将重点研究如何在小学课堂中渗透小学德育教育。

一、小学德育教育现状

目前在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小学德育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够,许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能将小学德育教育与小学课堂充分融合,进而影响最终小学德育教育质量。学生在该种环境下,不能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进而无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整个小学德育教育趋于形式化。第二,小学德育教育方法不科学,许多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只是简答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学生无法充分理解其中包含的内在含义,整个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并没有采用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无法理解德育教学中的内容,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1]。

二、小学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措施

1.确定正确的小学德育教育理念。

要想将小学德育教育与小学教学课堂充分结合,就需要先确定正确的教学理念,认识到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学校的任务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例如,学校在组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将德育教学作为主体,让班级定期开展德育活动,真正将小学德育教育与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相互结合,进而建立一条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小学德育教育途径。并将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理念应用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实现小学德育教育与课堂的全面结合。

在教师方面,需要不断提升教师师德建设水平,只有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水平,才能以身作则,对学生展开良好教育。因此,学校可以定期对教师展开师德训练,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职业道德水平,进而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质量[2]。

2.为小学德育教育建立教学情景。

为小学德育教育建立相应的教学情景,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德育教学质量。教师可以根据德育教学目标,建立相应的教学情景,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要想充分理解文章内容,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进入到作者建立的教学情景中,小学德育教育也一样。让德育教学中的内容映射在学生实际生活中,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出学生的真实情感,这时教师对其展开教学引导,就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德育教学中的内涵。教师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可以播放悲伤的音乐,烘托出悲惨气氛,并利用图片,展示出小女孩穿着单薄的衣服,站在雪地中卖火柴,从视觉角度上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并通过视频,展示出小女孩临死之前的想法,进而引发出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利用这一故事,学生能够感受到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情冷暖,通过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衬托出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让学生更加珍惜当下,进而对学生的思想展开正确引导[3]。

3.紧密结合教材。

教材是整个教学中的基础,因此在将小学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课堂中,也需要将教材作为载体,实现德育教学。在分析理解教材的过程中,需要找到教材与学生生活的相交点,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共鸣甚至是精神共鸣,进而将小学德育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在将小学德育教育渗透到英语课堂时,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从文明、礼貌以及尊敬师长等方面入手,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在对话练习中加入hello等礼貌用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针对高年级的同学,可以从实践方面出发,例如保护动物、遵守社会制度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入手,通过英语课堂中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实现小学德育教育与课堂的良好渗透[4]。

4.对知识展开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课堂知识,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例如,在将小学德育教育与小学数学课堂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使学生养成不放弃的品质,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思考过程,最终将其体现在纸上,这一过程就是学生顽强学习精神的体现,并且养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这是数学学科中需要的精神,也是在实际生活中需要的精神。另外,将数学知识应用在学生实际生活中,能够提升实际问题的解决效率,通过这种方式养成良好的成本节约意识,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条件。通过以上分析能够看出,在将小学德育教育渗透在小学课堂中时,需要从各个角度出发,保证德育教学渗透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并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展开有效培养。育人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多的是道德品质的培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5]。

结束语

将小学德育教育渗透在小学教学中,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展开全面有效的培养,本文通过设置教学情景、将教材作为载体以及对知识进行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中的渗透效果,将小学德育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体现出来。对学生展开正确引导的同时,促进我国小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爱萍.德育应从赏识与信任开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分析[J].名师在线,2019(17):74-75.

[2]于晓亮,王海燕.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机融合[J].文教资料,2019(15):145-146.

[3]王子荣.充盈生命 绽放光彩——小学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82-83.

[4]沈少珍.不忘初心 立德树人——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13-14.

[5]肖世強.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39.

作者:王初平

第三篇: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思考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功能除了包括为学生的后续教育打好基础,还蕴含德育教育的功能。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教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通过对现阶段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改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问题;策略

小学教育是学生的教育启蒙阶段。语文教学作为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除了包括听、说、读、写等基础技能外,还蕴含了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民族精神、爱国精神等内涵,从而使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德育教育引入其中,在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没有重视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应试教育的短板越发突显,在传统教育过程中,学校、教师以及家长都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现阶段,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将德育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白白浪费了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方式缺乏灵活性

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生硬,缺乏灵活性,从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还没有对教材进行透彻的研究,从而没有将教学内容中的德育知识与语文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以致在教学过程中只能一笔带过,而没有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内涵。

(三)缺乏健全的德育教育渗透评价机制

德育教育主要是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因此,很难像文化课程那样通过具体的分数成绩来加以评价。如果单纯将传统的评价方式代入到德育教育评价中来,反而会改变德育教育的性质,同时也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使其降低对德育教育的兴趣,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难以突显其教育成效。这就需要学校与教师合理构建德育教育的评价机制,如利用情景评定法或者行为观察法等方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水平进行科学评价。但是这些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耗费时间较长,很少有学校和教师能够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德育教育评价机制中去,也没有合适的机构来监管德育教育评价机制,因此难以对德育教育成果进行有效评价。

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策略

(一)深度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同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更容易激发学生对生活、生命的感悟。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从而实现在语文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教授《开国大典》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我国的抗战历史以及发展历史加入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明白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也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國人的自豪感,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效果。

(二)根据不同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缺乏社会经验,认知能力具有局限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不可一概而论。例如,在教授《在金色的海滩上》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烈日下的沙滩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如火的骄阳是多么难耐,在烈日下小女孩为了帮助画家叔叔看管衣服被晒有多么辛苦,进而感受到小女孩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的精神是如此难能可贵,趁机对学生展开诚实守信的德育教育。再例如,在教授《索溪峪的野》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张家界的迷人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感悟。例如,在教授《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自己与父亲之间难忘的事,通过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和爸爸都发生过哪些难忘的事呢?”利用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事,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最后再进入到所要教学的课程中,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感悟课文所体现的父子亲情,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联想到自己与父亲之间的亲子深情,再深入理解父爱的伟大,进而向学生展开孝顺父母的德育教育。

(四)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也是拓宽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语文课本,教师往往还会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从而促进学生的字、词、句等素材积累,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课外读物内涵丰富,资源广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外读物的开放性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课外读物参差不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爱好以及认知能力等多方面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选择内涵丰富,并具有鲜明德育教育内容的课外读物进行阅读,从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领悟到德育内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突显德育教育的成效。

(五)在写作练习中渗透德育教育

写作练习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学生抒发自身情感、表达自身思想态度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写作练习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的写作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对于在写作练习中弘扬正能量,表现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并以此为榜样,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对于写作中透露出悲观情绪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对其进行正面引导,避免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秉承先进的教育理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与语文技能,同时还需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培育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宋贵.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02):57.

[2]窦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J].课外语文(下),2015(04):188.

[3]聂国凤.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04):93.

作者:黄秋平

第四篇:小学教育与德育教育

经常能听到许多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太难教了,说不得、管不得、更骂不得。面对这一问题,是许多教育工作者正在苦苦摸索,却终不得解得难题。想来也是,现在每个家庭几乎只有一个孩子,每一个都是“掌上明珠”,想要天上的星星绝不会有人给摘月亮的小公主或小王子,又如何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更不要说批评或建议了。而我所在的地区很多孩子又都是留守儿童,想要让家长配合学校教育更是难上加难了。那么,面对这一切现状又该如何解决?在这里我提出一些浅薄的观点。

想要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必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在这里我将着重介绍一下学校的德育教育。

中国有句古话“不孝不教”,孝居自行之先,只有孝顺的孩子加上学校的教育,才有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固此在学校的教育中应重视这一点,那么具体做法如下。

一、开展法制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师可利用国旗下的讲话、班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小就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先做到自己不违法、犯法,在现实生活中还要勇于同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邀请片区民警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座,以鲜活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明白违法犯罪的危害,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二、每周一节德育课

在这节课中应多向学生介绍一些在德育方面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物,供大家学习,加深学生对德育的了解与重视。第二点在课堂上热烈讨论,如何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的学生,如在学校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帮助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提高学习成绩,协助老师安排学生的纪律,在家中,多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体会出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生活中,自己都是一个只要参与者,树立“小主人”的心态。

三、在学生中间树立榜样

在学校,学生之间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团队,在中间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去学习,榜样并非单一的学习成绩好,应是在多方面都有优异的表现,特别是在德育方面,并在大会上进行集中表扬,好招全体学生向他们学习,以产生“榜样”的效应。

四、开展“孝顺父母”的行动

在我们很多地区都已经开展。叩拜伟大先知孔子以达到尊师重教的目的,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此我们也可以借鉴经验开展类似活动。如“为父母洗脚”或给远方的父母写一封信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并开展主题班会,畅谈在此次活动中的感受。

开展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出栋梁之材,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将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作为人民教师我们身负重任!

作者:高尧禹

第五篇:浅议小学德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

◆摘 要: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主题。而语文作为我国的精髓,因此语文课更是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小学生在认知事物时大多还处于懵懂阶段,正在向外部疯狂汲取知识,所以这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至关重要。而语文在小学课程中占的时间有比较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德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教育。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德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不能有效的施行。本文先是分析了小学德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的重要性,其次找出了小学德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小学德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语文;渗透

一、小学德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

德育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形成正确的三观。而小学生正处于对许多事物都保持好奇的阶段,他们不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因此把德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让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德育教育,有利于从小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三观,教学生怎么做人,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2.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阶段正处于疯狂汲取外部事物的时候,教师的教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语文课在小学课堂中占比又比较多,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很重要的。这会使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好的,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有利于小学生今后的发展

小学阶段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教育中,会让学生对许多事物有了正确的认知,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这为他们今后的发展避免了许多误区,不会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有了基本的道德观念,有利于小学生今后对各事物的看待与处理。因此小学德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二、小学德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存在的问题

1.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们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对学生的成绩比较重视,重视他们的升学率,往往忽略了德育教育,认为德育教育与高分数比起来无关紧要。这种“唯分数论”是影响小学德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就是教师们传统的“注灌式‘教法,把消息统统塞给学生,让学生慢慢消化,忽略了学生的接受程度,让一部分学生不理解,进而越来越失去认真上课的欲望,久而久之这种枯燥的课堂吸引不了学生上课的兴趣,导致小学德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教学达不到预期想要的效果。

2.教师的形式主义教学

即使学校提出要将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但是许多语文教师还是对语文课堂的德育教育重视度很低,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大多生硬的进行德育教育,没有好的融入到语文教育中去,教学内容过于形式化,一板一眼。这样的德育教育,教师的上课目标不明确,上课内容杂乱且不详细,会让学生认为德育教育并不重要,不在意课堂中德育教育的那部分。

3.学生的积极度不够高

语文课堂教的是学生,学生是教师教学的主体,所以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度直接影响了小学德育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渗透。学生如果积极的参与到语文课堂中去,主动的去学习德育知识,就能形成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但是教师没有巧妙的将小学德育与小学语文教育结合起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使学生上课积极度不够高,这不利于小学德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

三、小学德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的對策

1.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乐于助人观念

乐于助人也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而乐于助人却是现今小学生所缺少的观念。由于时代的发展,还有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其优越的生活条件以及父母进行的照顾,让他们在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时,秉持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没有乐于助人的观念。因此教师在教授相关课文时,就要注重在课文中渗透乐于助人的观念,让学生变得乐于助人。例如在讲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课时,就可以讲出雷锋的乐于助人的光荣事迹,写出人们对他的思念,进而让学生们认识到雷锋的好,让他们也想成为雷锋那一类的人,进而让他们形成乐于助人的观念。

2.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爱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每个中国公民的要求。而语文课文中则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因素,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做好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让语文课堂与爱国教育有机的统一起来。例如在讲《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可以引导出其他爱国人士出来,例如朱德、邓小平等,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他们都是热爱祖国中的典型人物,教师在扩展知识的时候可以介绍他们的背景,让学生更好的进入情景,有一个好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气氛。学生们通过这样学习,并且进行感情朗读、情景想象,进而受到感染,会使学生在思想感情上潜移默化的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教师应多结合多媒体教学

教师们应该多结合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将小学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在课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新颖的教学方式,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学习兴趣,更好的进行小学的德育教育。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师必须要做的功课。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才“,更要培育学生”德“,进入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既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又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朝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J].新课程,2020(34):229.

[2]闫伟伟.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8):133.

[3]贾登雯.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20(11):94-95.

[4]韩伟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为例[J].辽宁教育,2019(19):28-29.

[5]付芳.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对策[J].科学中国人,2017(20):355.

作者:梁燕萍

上一篇:消费观论文下一篇:消费者行为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