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贸易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边境贸易论文(精选5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我国贸易方面的税收优惠主要围绕对外贸易制定,边境贸易专项优惠政策并不多。合理的税收安排存在正向激励效应,税收激励及政策支持是对边境贸易高风险的必要补偿。因此,应积极采取税收激励和政策扶持措施促进边境贸易发展。

第一篇:边境贸易论文

民族地区边境贸易探讨

摘 要:我国的民族地区大多处于我国的边境,五个民族自治区中,除宁夏回族自治区外,其他四个自治区全部处在我国的边境,与邻国接壤。并且一部分自治州和自治县也与领国接壤。由于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民族地区将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新的前沿地带,使民族地区的区位条件大加优化[1]。同时,在边境贸易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在产业结构单一,贸易秩序混乱等现象。相信随着边贸政策和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民族地区的边境贸易经济会有更好的未来。

关键词:民族地区;边境贸易;问题及对策

民族边境贸易,是民族贸易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少数民族地区可借助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带有民族特色的资源和产品,使当地的经济得到发展,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一、民族地区开展边境贸易的有利背景

民族地区的边境贸易,属于民族贸易的形式之一,即在一定范围内边民或企业与邻国边境地区的边民或企业之间的货物贸易。边境有两种形式:一是边民互市贸易。它是基于边民个人之间买卖行为的一种贸易方式,两国双方边境居民在规定的开放点或指定的集市上,以不超过规定的金额,买卖准许交换的商品。二是边境小额贸易。指边境地区的外贸公司,与邻国边境地区的贸易机构或企业之间进行的小额贸易。

(一)区位地理优势

在我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中,除宁夏回族自治区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都与邻国接壤,民族省份中也有云南与邻国相接。另外,部分自治州,自治县的情况也大致相同。从中国地图看,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分别与黑龙江,吉林、沈阳、内蒙古、新疆、广西、云南和西藏接壤。除东三省以外,其余全为民族省区。另外,甘肃省也有部分地区与蒙古国接壤,在一些提法中,甘肃省也被列入民族省区范围内,在此不做探讨。截至目前,我国共开放一类口岸241个,边贸企业达3 000多家[2]。

(二)历史上的边境互市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由于中原的汉族与周围少数民族在生产力水平、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经济文化类型上的差异,使双方的经济往来具有极大的互补性和吸引力,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方对内地的较为先进的产品的需求,同时,由于边疆少数民族畜牧业发达,中原汉族地区,尤其各个王朝处于对军事装备的需求,少数民族地区的马匹对中原地区也是一种“紧俏货”。后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及丝绸之路的开通,内地向外输出铁器,铜器、陶瓷、丝绸、布匹、盐、茶及其他工艺品。边疆和少数民族地方向内地提供皮毛、骆驼、马匹、香料等。其中大部分为生活必需品[3]。这种往来关系,不仅丰富了双方民众的物质生活,发展了边疆和民族地方的经济,对民族之间的关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有“茶马互市”、“朝贡”和“边民互市贸易”边境互市形式。

我国历朝历代中,除蒙古族和满足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元朝和清朝外,其余的都由汉族建立。历史上,除中原地区以外,其余都居住着少数民族,而这些地方都被认为是“蛮荒之地”,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与域外民族的贸易也标志着我国的民族边境贸易自古就有。

这种发展了几千年的有着浓厚历史底蕴的互市贸易,为现在的边境民族贸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国家的政策导向及沿边口岸的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制度。改革开放,势必要涉及我国的沿海沿边地区,在这些地区设置边境口岸,并在税收和政策上提供优惠,以发展当地经济。首批开放的口岸和经济特区全部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东南沿海的经济飞速发展,我国东部与中部、西部的经济实力形成了巨大差异,且东南沿海取得的经济成就,也无法向民族地区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4]。为了防止这种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国家开始逐渐在民族地区开放沿边口岸。

(四)民族地区开放口岸的其他有利因素

在一些少数民族地方,与之相邻的多为跨境民族,由于在语言,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的相同,为双边贸易提供了便利。如与新疆接壤的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民族,与生活在我国新疆的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在语言,宗教信仰上有着相同之处。内蒙古与外蒙古、生活在黑龙江的俄罗斯族和俄罗斯联邦、延边自治州的朝鲜族等,都有着类似的优势。

二、民族地区边境贸易的形式及特点

我国民族地区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在基础设施和交通通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民族地区的高等级公路和铁路通车里程也大幅度提升,车站、机场和码头数量较新中国成立后初期而言,数量和规模上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些基础设施的发展,更有利于边境贸易。

(一)民族地区边境贸易的形式

由于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组成了立体交叉的运输体系,为两地在贸易上的往来提供了便利,无论是矿产资源,还是民族特产,都源源不断地往来于两国之间,丰富了两国边境市场,也使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同时,基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我国一跃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使人民币在部分国家和地区成为了流通货币,这种情况的出现,使贸易双方的资金结算更加快捷安全。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边境旅游业也成为了另一项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

(二)民族地区边境贸易的特点

民族地区的边境贸易,与边境贸易相比,有着语言文化相同、心理认知共同、经济密切互补等关系,特色产业也是民族地区边境贸易的又一特点。

1.语言和文化的相同,使贸易关系更加紧密

由于我国的少数民族边境地区所生活的民族,与境外主体民族在语言、文化、心理认知方面有共同性,首先在语言文化交流上就没有任何障碍,为双方的贸易洽谈提供了基础。再者,由于双方在心理认知上的相同,甚至是宗教信仰的相同,双方的信赖度也高于一般的边境贸易对象,这就使双方在贸易洽谈在资金、数量上有更大的增加空间,在质量上有着保障。这就使贸易双方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往来更加频繁。

2.在经济上密切互补,繁荣两地贸易市场

这种经济上的互补,对双方在贸易产品和类型上,互通有无,各取所需,一方面,丰富了交易双方市场,另一方面,在今后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商有着更广阔的前景。

3.民族地区利用特色特有资源发展特色经济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例如:煤、铁、钒、镍、金、锰、钵、铝、铜和、石油、天然气等,为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5]。其次,除上述独特资源外,少数民族地区有许多独特的土特产品,且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定地位,如新疆的棉花、广西和云南的甘蔗、内蒙古和新疆的甜菜、云南和贵州的烟草、沿海热带和亚热带水果、西北的苹果和葡萄、云南等地的花卉,以及药材及民族药材等,以及带有民族风情的服饰,工艺品等,都可为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民族地区边境贸易中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一)民族地区边境贸易中存在的不足

少数民族边境贸易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边境贸易中,有个别不法商人以次充优,商品的数量和质量上水分较大。边贸秩序混乱,缺少管理机制和法律约束等。这些因素也导致了一定时期内,边境贸易下滑的情况。

其次,一些地方的城镇和口岸建设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落后,不能为从事双边贸易人员提供较好的服务,使得一些商人或公司不愿长时间留于此地。服务不到位,直接影响着贸易经济,从长远角度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餐饮业,加工制造业和休闲娱乐行业和劳动力市场等。

再次,少数民族边境地区的交通通讯仍然无法满足当前的边境贸易,如一些货物、产品无法快捷安全地,按时按点地发往指定地区,导致民族边境地区货物周转缓慢,资金周转期较长。通讯手段落后也是民族边境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最后,国家对民族地区贸易自主权限依然不够,许多订单或协议当地政府无法自主决定,需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民族贸易的发展。

(二)相关建议及对策

1.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换贸易方式

在民族边境贸易中,从自身角度出发,不断优化本地区的产业结构,由粗犷加工到精加工,产品由原始加工方式到深度加工方式转变。以注重生态环保产业优先发展。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及人才,从事紧密产业。同时加强与其他诸如旅游、饮食、休闲娱乐等领域的协作,从单一经济结构向多样经济结构发展。

2.改组现行边贸管理体制,整治边贸秩序

民族边境贸易在根本上,要对现行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如重组大型边贸公司企业,统一管理,逐步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稳定的产、供、销联系,使边贸市场有效管理,边贸秩序井然有序。

结语

少数民族地区的边境贸易发展,不仅要依靠现有的地理及民族关系等优势,进一步扩大贸易市场。同时,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使之与其他经济产业相关联,全面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另外,国家在少数民族边境贸易的政策和管理上应提供扶持和导向。

参考文献:

[1]施政一.民族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2]姚少华.边境贸易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J].改革与战略,1994,(3).

[3]如阿萨拉图.明代蒙古地区和中原间的贸易关系[J].民族团,1964,(2).

[4]施政一.民族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5]许晓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思考[J].贵州民族报,2004,(8).

作者:李旭强

第二篇:中越边境贸易问题研究

摘要: 本文基于越南边境视角,通过对年越南与中国2019年边境商品贸易结构以及整体情况分析,发现越中两国之间的边境商品贸易存在结构失衡、结构不合理、商品种类缺乏多样化以及产品竞争力等问题。提出了越南政府应该抓住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商品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稳定的双边关系、改进边贸结算结构、加强产品推广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越南; 中国; 边境贸易;贸易结构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越中关系正常化以来,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东盟自贸区合作不断深化,越南与中国贸易往来逐渐密切,根据越南海关统计数据表明,两国贸易总额单边上涨,且上涨速度不断提高。越中两国自2000年来双贸易总额情况: 2000年双边贸易总额是246,6万美元,2010年增长3006,4万美元,2018年增长到14785,8万美元。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年越中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双边贸易额呈现突飞猛进的态势,在2004年,中国成为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和美国以及日本并排前列。2019年双边进出口总额达到1478亿美元,两国贸易额已经连续第二年突破1000亿美元,而中国也是越南第一贸易伙伴。而在边境贸易上,两国边贸活动也日益频繁,在传统的金属纺织交易品种外,双方边境贸易的交易品种还新增了机械电子等工业科技品种。尽管中越边境贸易往来密切,贸易规模扩大,但边境贸易也呈现出一系列问题,例如双方边贸形式单一、产品结构失衡以及产品竞争问题明显。因此,基于目前越中边境贸易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这对于激发越南边境贸易活力以及带动经济的效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及对越中的边境贸易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越中边境贸易现状

建设中越边境贸易合作区对于越中两国经济都有“走出去”战略作用,并且促进两国边境地的企业集群,特别是促进中小企业的成长,对商品文化交流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和越南两国具有不同文化特色的边贸制度,两国应该在两国文化特点基础上制定边境经贸政策和规章,但这方面两国仍然缺少相應完善的机制,越南应该这两个方面着力入手,从而加速边境贸易对国家经济的带动作用。

两国边境贸易存在商品贸易结构不合理、贸易秩序混乱、越方价格优势丧失和东盟自贸区一体化等四大问题。并且平衡政府和企业处理边贸问题时的职能。越南的经济结构失衡是导致越方边境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由于越南的工业并不发达,工业产品需要国外进口,而解决方案政府应该采用成本较低且灵活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过控制通货膨胀,以达到促进越南边境贸易顺差。中越两国边境贸易发展是粗放式发展,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在两国小额贸易是主要形式,小额贸易中两国的产业结构互补,但通货膨胀对两国的边境贸易产生一定波动。对于控制通货膨胀这一方面上,与周威等(2011)观点相同。从2005年开始,由于浮动汇率在中国开始实行,人民币开始施行双向汇率浮动制度,人民币因此不断升值,由于越南边境市场价格弹性较高,而这就减少了中国对越南的出口,增加越南的出口,但总出口额并没有增加,因此人民币的汇率是导致越南边境贸易不能有突破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越边境贸易进出口竞争力分析,发现中国边境地区与越南边境地区产品竞争力产品不同,从而提出两国边境地区垂直分工合作。中越两国在文化交流、跨境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显著的成效,认为双方应该进一步加强这些方面的合作,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促进两国贸易最大化。越南地区农业和矿产资源丰富,但国内生产的产品不能满足国民需求,因此可以向中国出口农业矿产资源,进口中国的工业制品,促进越南的产业升级和优化。研究中越边境贸易政策发现,两国的边境政策没用严格的规章制度,从而无法维护两国边境贸易持续稳定发展,需要制定最适合两国的规章,从而减少违反条例带来的贸易损失。

三、越中边境商品贸易结构分析

(一)中越主要贸易商品

据越南海关总局的统计,2019年越中边境贸易额创下历史新高,越南排名前五的进口商品与2018年一致,所占比重达到60%,这说明越南进口结构稳定,这5种商品是越南的主要进口商品。越南出口中国商品前十位排名变化较大。排在前两位的依然是“电脑、电子产品以及零部件”和“纤维及各类纺织纱线”,但是这两类商品所占比重下降幅度较大; “蔬菜”和“照相机、摄像机及零部件”这两类商品2018年增长较快,分别排在第三位和第五位。“粗油”、“大米”和“橡胶”的边境进口额都有所下降。综合近两年越南和中国进出口商品的整体情况来看,越南进口商品比较稳定,而出口商品种类则变化较大,这种情况也体现了两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也说明了双方贸易还没达到稳定发展的程度,还有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二)越中商品边境贸易结构

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 SITC) 绘制 2019 年越中两国各类商品贸易比重,越南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主要集中于5 类: STIC0、STIC2、STIC6、STIC7 和 STIC8,这 5 类边境出口额比重超过出口总额的 80% ,除了“STIC3”和“STIC1”其他商品类别均增长。越南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则主要集中在 STIC5、STIC6、 STIC7,所占比重接近 90% ,其中“STIC0”、“STIC3”和“STIC5”现负增长、其他所有类别的商品贸易均是正增长的。 SITC 的分类标准是: 初级产品为0-4类,制造业产品为5-9类,其中,劳动密集型产品为第 6、8 类,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第 5、7、9 类。2019 年,越南对中国出口的越中边境贸易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占 39.5% ,有小幅度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小幅上升。越南从中国进口商品中,工业产品远远大于初级产品,前者94.8% ,后者只有5.2% 。其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 26.75% ,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占 68.05% 。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越中边境商品贸易结构不尽合理,具体表现为越南出口中国的初级产品比重较大,而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多集中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这种商品贸易结构反映了两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两国边境商品贸易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具体结构如下表1所示。

三、越中商品贸易中存在问题

虽然中越商品边境贸易总体来看是呈现不断上升的发展态势, 贸易总额基本上一年比一年增长,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双方的商品贸易关系中还存在有待解决的一些存在问题。具体如下:

(一)品种类单一

2019年的数据显示,越南进口商品中,从中国进口的前十大商品所占比重合计达 74.8% ,商品进口额占进口总额比重超过 1% 有 16 类,81 类商品进口额较小,有 5 类进口额超 10亿美元。出口方面,前十大出口商品所占比重合计为 67.3% ,只有 16 种产品的贸易额超过 10 亿美元,贸易额占出口总额比重超过 1% 仅有 22 类商品,其余 77 类商品出口额较低。

(二)商品結构不合理

中国主要向越南出口技术水平一般的机械设备及轻工产 品等; 而越南主要出口产品则以矿产资源、农产品等初级产品为主,贸易结构不合理。中国自越南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和 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达到 60%,占两国贸易的比重过大。从商品的贸易结构看,两国之间的商品贸易结构不合理,工业产品尤其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间的贸易不足,不利于双边贸易 总量扩增和层次升级。

(三) 产品竞争性显著

根据 RCA 贸易指数计算的结果,2019年,在越南对中国边境出口贸易中,竞争性商品所占比重更高,为 58.19% ,互补性与极强互补性商品所占比重为28.07% ,在中国对越南出口贸易中,相互竞争性商品所占比重高达44.00% ,而互补性和极强互补性商品合计却仅为 40.40% 。从 RCA 贸易指数看一看出,越中商品边境贸易中,相互竞争性商品所占比重相对较高,导致出现“替代效应”和“挤出效应”,彼此商品同质化竞争激烈,无疑给未来双边贸易摩擦与争端埋下各种“隐患”,不利于未来两国边境贸易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两国之间边境贸易不平衡

在两国边境贸易中,越南一直处于贸易逆差地位,2019年,越南贸易逆差达到6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综合近几年的数据来看,中越间贸易的这种形式暂时不会得到解决,来自中国的巨大贸易逆差,引起了越方的不满,越方希望中方加大从越南进口的力度。

四、推动越中边境商品贸易发展建议

(一)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

越南是资源出口国,这取决于出口的农产品的生产,支持 国民经济的发展。越南应在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要延长 产业链,控制农产品、海产品和矿产品等其他初级产品加工在 价值链中的高端环节。首先,我们需要制定政策、法规鼓励国 内企业在进口替代行业投资。需要重点考虑调整进口和出口税收税率,发挥税收指挥棒的作用。第二,调整这些来自中国 的产品进口结构,优先鼓励为民族工业服务的先进的产品、新 设备和技术,针对这些鼓励进口的产品可以采用关税优惠或者 国家补贴等形式进行鼓励。

(二)完善边贸政策法规

两国的边贸政策与两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存在密切的关系,通过调整两国的边贸政策,可以对边贸经济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中越边境贸易发展过程中,应适度调整两国的边贸政策,包括注重边贸政策的连续性,进一步简化边贸相关的进出口手续,取消一些重复交叉检验、重复进行收费的项目,适当降低各类收费标准,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不:文明的收费行为,同时考虑在毗邻边境地区建立面向对方的出口加工区以及享受边贸优惠的保税工厂,对进出口经营权可进一步放宽口径,进一步放宽享有进出口权限的货物的配给和种类,适度提高中越边境地区各市县和各边贸点的贸易免税限额。同时应积极加强两国边境贸易政策梳理和引导工作,共同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走私、欺诈、逃税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一个健康、稳定、安全、便利的边境贸易环境,推动边境贸易持续发展。

(三)改进边贸结算方式

中越边境贸易货币结算机制问题,已经受到了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改进边贸结算方式,规范经营秩序,两国通过磋商,正积极推进两国在结算机制的信用通道及业务方面的合作。1997年,中越双方已经在农业银行开启了边境货币结算业务,为边境贸易银行结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国基于农业银行的结算机制,通过在双边设立支行,进一步改善边境贸易结算方式,积极推进两国边境贸易的结算业务。截至2016年底,在中越边境地区已建立了数十家农业银行的支行,以及工商银行支行等大小机构,为双方边境贸易的结算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产品质量和推介

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匮乏,中越边贸进出口的商品多为质量较低的中低档产品,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小,缺乏国际竞争力,大大制约了双方边境贸易的发展。因此,边境企业可以引进东南沿海或内陆城市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集中精力提高产品质量,把进出口商品从中低档产品逐渐替换成中高档产品,同时严防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完善售后服务,共同维护边贸企业的市场信誉。此外,依据地域依赖理论,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以突破边境地区分散、封闭的自然环境为代价,取而代之的是,广阔空间范围内的经济和贸易往来。因此,边境企业应该努力打破“边门”,积极地走出去,例如参加中越双方举办的交易会,结合自身优势,借助有效渠道将自己产品推介出去,提高品牌曝光度,提升品牌竞争力。

五、参考文献:

[1]谢润德.中国与越南商品贸易流量与结构分析[J].商业研究,2014(08):85-89.

[2]唐晓宇.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越南宏观投资环境分析[J].商,2014(14):96-98+90.

[3]张岩.影响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J].对外经贸,2012(03):7-9.

[4]TAM T. T. NGO. Dynamics of Memory and Religious Nationalism in a Sino-Vietnamese Border Town[J]. Modern Asian Studies,2020,54(3).

[5]谭世圆.国土有界,贸易无疆:20世纪50年代滇越边境小额贸易发展述论[J].越南研究,2019(02):69-89.

[6]阮秋草.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越中“两廊一圈”合作[D].云南大学,2019.

[7]邓进成.越南对华商品贸易问题研究[J].科技风,2017(10):258+262.

[8]阮松海. 中越边境贸易发展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7.

广西大学商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4

作者:农氏垂

第三篇:边境贸易税收激励问题解析

[摘要]我国贸易方面的税收优惠主要围绕对外贸易制定,边境贸易专项优惠政策并不多。合理的税收安排存在正向激励效应,税收激励及政策支持是对边境贸易高风险的必要补偿。因此,应积极采取税收激励和政策扶持措施促进边境贸易发展。

[关键词]税收制度;对外经贸;边境贸易;税收激励

[

边境贸易虽然已不是国家间的主要贸易形式,但是,在边境地区边境贸易仍处于核心位置。在理论上,国际贸易理论和制度经济学都提供了边境贸易长期存在的充分合理性。由于边境贸易是国际间较低层次的经贸合作方式,处于经济一体化的初始层面,所以需要发挥税收激励政策的支撑作用。

一、边境贸易涉税主要问题

(一)边境贸易进口环节增值税减半征收政策

边境贸易进口环节的主要税收支持政策是增值税减半征收政策。这一政策来自于国务院1996年发布的《关于边境贸易有关问题的通知》,对边贸方式进口的货物给予了“减半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边境贸易的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省区采取了“双倍抵扣”的操作办法。经过八年多的实行,国税总局认为“双倍抵扣”这一作法违反现行增值税政策规定,损害税制的统一与严肃性,极易诱发偷骗税犯罪。因此,决定进口货物减免的进口环节增值税税款一律不得作为下一环节进项税额计算抵扣,从而废除了这一政策。

(二)边境贸易的国内税收

参与边境贸易的主体包括开展边民互市贸易的个人和进行边境小额贸易的边贸企业。这些个人和企业均执行统一的国内税收政策。以个人所得税为例,参与边民互市贸易或旅游贸易的个人,所交纳的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其征收办法与其他公民没有区别。只是因为边民互市贸易采取简化方式,参与者的所得收入难以为外界准确掌握,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和征收水平跟不上的问题,因此实际缴纳所得税水平要远远低于应缴水平。进行边境小额贸易的边贸企业应按规定正常缴纳商品税和所得税。不过,边境地区由于税收征收水平的限制和地方出台减免税政策,使边贸企业的实际税收水平也低于应缴水平。

(三)边境贸易优惠政策

国家为鼓励出口,促进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出台了许多鼓励和扶持政策,这些一般贸易的支持政策大都适用于边境贸易,另外,中央和地方还对边境贸易出台了不少支持和奖励政策。

1.对有收汇的边境贸易出口专门实行的贴息政策。这项政策于1999年开始实行,对于原来批准的边境小额贸易企业有收汇的边境贸易出口实行贷款贴息。

2.合作项目前期费用扶持政策。这是国家为实施“走出去”战略、扶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开展境外资源类投资和利用境外资源领域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而出台的鼓励政策。从事资源类业务的境外企业在东道国注册登记之前或对外经济合作资源类项目的合同签订之前,国内企业为之发生的聘请中介机构咨询费、聘请律师服务费、可行性研究相关费用、标书及与项目相关资料购置费用、补勘费用等前期费用,国家予以扶持。以边境贸易为基础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也可享受此政策支持。

3.边境贸易出口奖励政策。各级地方政府为鼓励边境贸易发展,还纷纷实行奖励政策。

二、边境贸易形式创新中的税收制度

边境地区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形式、内容、地域、方法都有很大扩展,形成了不断创新、日益规范的趋势,同时也对边境贸易税收带来了很大影响。

(一)边民互市贸易及旅游贸易中的税收实践

目前的边境贸易形式有了很大发展,边民互市贸易更多地表现为边境旅游购物,参与人群早已越出“边民”这一范围。边民互市贸易的商品早已突破日常生活用品、土特产品的范畴,贸易数量大幅增长,涉及到粮食、石油天然气、木材等大宗物品。边境贸易开展地区也有所扩展,原来限定在特定集市、贸易点的互市贸易区,目前大都扩展到整个城区。

国家虽对旅游购物规定了起征点,但是跨境游客特别是专业开展“倒包”生意的人,其携货价值难以准确衡量,也就不好确定缴纳关税的额度,而更多的时候是少征关税。因此,采购自毗邻国家的商品,其价值在关税起征点以下的不征收进口环节关税;对于旅游者购自国内的商品,在出境时免征关税。

(二)边境贸易简便通关中的税收

目前的边境贸易方法有了很大变化,边境地区查验部门往往采取简便的查验办法,口岸对原木、原油、铁矿砂、纸浆、纸板等大宗货物往往实行“径放式”便捷通关,以提高通关效率,这同时也带来了进出境货值估计不准确、从而征税不准确、往往少征的问题。边境小额贸易目前以现汇贸易为主,易货贸易已降到很低的比例。2003年10月1日起,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边境贸易外汇管理办法》,我国边贸企业与境外贸易机构进行边境贸易时,已经允许用可自由兑换货币(如美元)、毗邻国家货币(如卢布或越南盾)或者人民币等多种方式进行计价结算,开通了银行结算渠道,逐步将边贸结算纳入银行体系,这既是边境贸易规范发展的趋势,也为边境小额贸易形式下的关税征纳提供了更为可信的依据。

(三)跨境加工的税收安排

以边境贸易为基础产生的跨境加工类似“保税区”的特殊安排或“自由港”模式,通过退税和免征关税等优惠政策,适应边境地区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出口加工、跨境加工。国家批准设立的“特殊功能区”(包括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目前都实行了特殊的税收政策。上海的7个国家级特殊功能区的运行模式主要是“区港联动”,是为加工和转口服务,目前上海本地的出口企业,享受境内关外的退税政策。与上海不同,苏州自2004年10月起实施的是“B型试点”,这也是全国惟一一家试点,主要采取空运的模式,国家给予了国内货物进入苏州工业园区海关保税物流中心(B型试点),视同出口,享受出口退税政策,海关按规定签发出口退税报关单的政策,国内货物进入该中心不仅是出关,而且视同离境,企业可以立即获得退税。以边境贸易为基础形成的跨境加工区,经批准后也可享受特殊功能区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相互投资中的税收

投资合作成为当前边境贸易发展的方向。边境贸易由单纯的商品贸易向经济技术合作的宽领域发展,贸易与合作、贸易与投资呈现相互促进的趋势。贸易发展必然带动投资发展,投资发展同样也会促进贸易发展,这是边

境贸易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然。境外投资者来我国边境地区设立企业,除享受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等方面的优惠以外,还可享受边境地区各类政策优惠。中方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除享受投资所在国激励投资的政策以外,还可享受到前文所列优惠政策支持。

三、边境贸易涉税问题的几点思考

边境贸易既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现实范畴;它既有经济合理性,也具有制度合理性。边境贸易是边境地区的经济增长点,应积极采取税收激励和政策扶持措施。

(一)应继续对边境贸易给予税收激励

税收的主要职能在于组织财政收入,是基于国家强制力的收入再分配行为,自然对经济有抑制作用。不过,合理的税收安排还存在正向激励效应。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一是税收水平的设定,比如应征而少征、应征而减税措施,对经济具有刺激作用;二是同等条件下对甲商品或行为征税而对乙商品或行为少征税或免税,则对乙商品或行为相应产生激励作用;三是税收政策与其他政策共同作用,会产生“负税”的效果,比如出口商品退税后即达到了“零税率”出现在国际市场,在存在其他优惠政策和公共产品支持的情形下,就出现了“负税”的激励作用;四是税收对“善”的行为的直接激励,如环境税的存在就对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或产业存在直接激励效应。

我国与邻国的贸易往往贸易额很小,贸易结构单一,但却非常重要,这是由于睦邻固边之需,而边境贸易往往是与邻国贸易的主体。因此,边境贸易在全国虽占很小比例,但放到我国对邻国经贸关系的高度来看,其地位却是非常重要的。从深入发展我国与周边国家经贸关系、稳固边防的角度考虑,确实应当继续把边境贸易放在突出的位置搞好。边境贸易比一般贸易存在更大的风险。边境贸易税收优惠的正向激励主要体现在税收及政策支持方面,这正是对边境贸易高风险的补偿。因此,为促进边境贸易发展,在与一般贸易一样实行出口退税等税收激励政策的同时,应继续实行其他激励政策,包括税制安排方面的激励。

(二)税收制度要适应边境贸易不断发展的新情况

边境地区由于毗邻国家政治体制、经济制度的差异,造成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上,会产生不同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这可以为边境地区带来明显的经济互补性。据此开展边境贸易,则会形成贸易利益。边境贸易自然产生,适应需要,简便易行,目前已由边民互市贸易、边境小额贸易等基本形式,扩展到加工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劳务输出、境外工程承包、投资合作等形式。边境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方向,是以边境贸易为基础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这需要税收制度激励不断适应边境贸易形式的发展。

(三)毗邻国家(地区)间应积极创造条件实施特殊贸易制度安排

由于其独特的优势,边境贸易这种贸易方式可能形成跨越式发展,使得毗邻国家间迅速建成更高层次的经贸合作关系。即使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边境贸易前景依然看好,蓬勃发展的潜力正在释放。到目前为止,我国已与部分国家和地区实行了区域性或双边协议税率安排。一是在《曼谷协定》框架下,对原产于韩国、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老挝五国的902个税目的进口商品实行《曼谷协定》税率,对原产于孟加拉国的20个税目的进口商品实行特惠税率;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4年起对原产于东盟9国的若干商品实施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税率,对原产于老挝、柬埔寨和缅甸若干进口商品实行特惠税率;三是根据《中国一巴基斯坦优惠贸易安排》,上述《曼谷协定》税率适用于原产于巴基斯坦的进口商品;四是根据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2004年首批适用该“安排”项下税率商品税目分别为374个和311个。

为深化与毗邻国家经贸合作,根据世贸组织协定第二十四条规定,可以与毗邻国家制定特殊的贸易制度安排,而这类优惠安排可以不受其他缔约国家的制约,这为我们更好地开展边境贸易提供了制度基础。

(四)地方政府应采取积极政策鼓励边境贸易

为促进边境贸易发展,地方政府应采取必要的政策扶持措施,以及搞好公共服务。一是应办好边民互市贸易区,扩展合作内涵。互市贸易区(综合体)这种方式的内涵已有很大扩展,在这个特殊的区域内,实现的己不仅仅是边民互市贸易这个单一职能,还应赋予旅游观光、服务贸易、加工贸易、信息交流、高科技园区等功能。互市贸易区即具自由贸易区的雏形,是深化合作层次的重要方式。二是应建设出口加工基地,实行以工兴贸。加工贸易是指从境外进口原料或零件,经加工后再向境外出口产成品的跨境合作方式,在边境地区形成了跨境加工和境外加工两种新的合作形式。三是应发挥政府对边境贸易的公共服务职能。口岸基础设施属于“半公共品”或是“准公共品”,政府主导下的口岸设施建设,有利于超前规划,创造扩大贸易的基本条件,扩大过货能力和通关效率。

(五)加强边境贸易税收协调和政策规范

对边境贸易实施有效的税收激励的同时,也要注意税收协调问题,防止税收政策过多、过乱、相互不平衡可能对市场行为的扭曲和造成歧视现象,切实贯彻税收中性原则,维护对外贸易政策的统一性。同时,各项支持政策要符合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国民待遇规则和公平待遇规定。

[责任编辑:覃 合]

作者:商庆军

第四篇:中俄边境贸易制约因素浅析

摘要:中俄边境贸易是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中俄边境贸易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的发展,规模扩大,层次升级,拉动了两国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中俄边境贸易历经了一些曲折,但总体发展平稳。中俄边境贸易中长期存在一些制度性、结构性制约因素。中方应该整合各种有利条件,克服阻碍,推动中俄边境贸易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边境贸易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边境贸易是指相邻两个国家边境地区企业和居民在距离国境线15公里以内范围从事的贸易活动。中国的相关法律将边境贸易的区域限定在距国境线20公里以内。从中俄两国边境贸易的实际情况来看,中俄边境贸易包括边境居民互市贸易、边境小额贸易以及边境地区经济、科技合作。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陆路边界线长达4300多公里。地缘条件的便利与经济结构的互补优势,成为两国边境贸易稳步发展的基础。

一、中俄边贸的历史与现状

1982年,中国与苏联恢复了自1966年中断的边境贸易。当时的贸易规模较小,1983-1987年,中国对苏边贸额仅为6.2亿美元,主要采取易货贸易的形式。1988年,国务院为中苏边境贸易制定了八条优惠政策,两国边境贸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88年两国边境贸易额为3.3亿美元,1993年达到18.9亿美元。1993-1999年,由于中国进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及俄经济陷入混乱状态,两国边境贸易额出现较大下降,年边境贸易额均在10亿美元以下徘徊。2000年,中俄边境贸易额重新突破10亿美元,达13.7亿美元,同比增长近50%。此后几年,中俄边境贸易额连年以较大幅度增长,至2008年突破100亿美元。2009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俄边境贸易额有所下降。2002-2006年,中俄边境贸易额占双边经贸额的比重始终略高于20%。边境贸易已成为中俄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方式和组成部分。

中俄历史上传统的边境贸易形式主要是边民互市贸易,其主要交易商品是日常生活用品,进行贸易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边境地区居民的生活需要。边民互市贸易规模小、层次低、交易品种单一,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较小。改革开放后,中俄边境贸易以边境小额贸易为主导,以边民互市贸易为补充,交易商品品种日益丰富。中方对俄边贸出口以服装、家电、鞋类、纺织品、粮食、蔬菜、水果等商品为主,中方从俄方进口以原木、石油、化肥、钢材、纸浆、橡胶、铁矿砂等商品为主。

进入21世纪以来,单一的易货贸易基本退出中俄边境贸易,现汇贸易、加工贸易、补偿贸易、转口贸易在中俄边境贸易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中俄经贸合作机制日益优化、层次逐步升级,从产品贸易发展到服务贸易、金融合作、经济技术合作;工程承包、劳务输出、技术合作成为中俄边境贸易中新的增长点;旅游贸易凭借灵活便利的优势,成为中俄边境贸易的新形式。

20世纪80年代,对俄边贸主要靠群体优势。对俄边贸经营主体规模小、实力弱,但数量众多,处于分散经营状态,缺乏规模大、实力强、资金雄厚的骨干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一大批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对俄边贸骨干企业,已成为对俄边贸发展的主导力量。其中,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对俄边贸的重要主体。2003年,黑龙江省曾经组织百家私营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私营企业开始成为对俄边贸的新兴力量。2008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中有经营业绩的企业有1336家,其中私营企业有1136家,私营企业占黑龙江省对俄贸易额的87%。

二、中俄边贸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俄边境贸易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贸易规模、贸易品种、贸易方式已经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边境贸易在增加国家税收、拉动地方经济、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制度性、结构性障碍,制约着中俄边贸的健康、长远发展。

(一)俄方设置贸易障碍

俄罗斯一直对进口商品实施高关税政策,尽管近几年平均进口关税略有下降,但是俄仍对部分进口商品征收25%以上的高额关税。此外,俄还对中国对俄贸易大宗商品(如纺织品)实施歧视性关税政策(对其他国家进口纺织品仅征收6%~7%的关税,对来自中国的纺织品则征收11%以上的关税)。由于俄关税较高、通关手续繁杂,导致中国对俄边贸出口商品大量通过“灰色清关”进入俄市场,而俄在整顿“灰色清关”过程中大量抄没华商货物,给华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增加了中国企业和商人从事对俄边贸的风险。2008年9月11日,俄强力部门对莫斯科切尔基佐沃市场采取强制行动,抄没华商货物总值近20亿美元。此外,俄对外贸易法规和政策多变,也为中俄边贸增加了不确定性因素。俄方边境口岸建设本来就严重滞后于中俄边境贸易的快速发展,俄方借口整顿“灰色清关”,又进一步削减中国商品通关口岸,并对中国商品实施集中管理。俄与中国接壤各联邦主体对华经贸管理法规、政策不统一,政策实施不规范、不透明。俄远东地方政府及官员对中俄劳务合作采取消极和抵制态度。在民间贸易方面,俄方规定,俄居民须先办理签证才能进入中俄边境互市贸易区,这一规定明显违背了1998年和1999年的中俄政府换文。俄对中俄边境旅游贸易也采取诸多限制措施,对俄居民旅游购物严格限制“数量”与“频次”。俄罗斯曾一度将居民可携带免税商品的数量由50公斤降为35公斤,俄海关还对俄居民旅游携运的商业性包裹实施退运,并将过境次数由原来的每人每周一次降为每人每月一次。以前通过俄居民旅游购物形式通关的大量中国商品,已经无法再通过旅游贸易的形式进入俄市场。

俄方还不断提高其原料物资的出口关税,加大了中国相关企业的进口成本。例如,原木是中国边贸企业从俄罗斯进口的大宗商品之一,2007年7月,俄罗斯将原木出口关税提高到20%(原来为6.5%),2008年4月,再提高到25%,2009年1月,更提高到80%。俄方这一做法对中国木材进口及加工企业造成很大冲击。2008年,满洲里口岸从俄罗斯进口原木722万立方米,总金额为9.5亿美元,同比下降近14%。2009年6月,满洲里口岸原木进口量降至48.9万立方米。同比下降近42%。

(二)边境贸易产业基础薄弱

通过中俄边境贸易进入俄市场的大部分中国商品产自内地而非边境地区,中方对俄边贸出口中转口贸易占相当高的比例。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对俄边贸出口商品总量中,只有不足25%的商品原产于边境地区。中国对俄边贸出口商品的物流成本在出口商品成本构成中占有较高比重。在中国沿边地区,还没有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出口加工基地。企业的外向型生产能力不足,在对俄边贸中的参与程度较低。与传统制造业相比,

沿边地区服务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尤其薄弱,对俄边贸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后劲不足,对俄边贸从商品贸易向服务贸易与技术合作转型缺乏相关产业基础。很多对俄边贸企业仅仅充当对俄边贸过货和销售的中介。沿边地区在发展对俄贸易中,没有充分发挥地缘、交通、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产业、技术和文化方面的优势,打造自己的农副业、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没有充分利用对俄外向型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机遇,做大做强沿边战略产业经济带。沿边地区没有组建和发展吸引资金和技术流入的核心产业链,对内地商品和俄罗斯市场的依赖度很高,自主发展能力有限。

(三)边贸政策与管理方式上存在问题

边境贸易企业融资困难,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及产业升级。中国现有边贸企业专项支持资金大多面向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对纯贸易企业的资金支持较少。数量众多的中小型边贸企业缺乏融资渠道,只能靠有限的自有资金维持生存,难以扩大企业经营规模。边贸业务税费种类较多,涉及的主要税费有增值税、报关费、关税、海关增值税、口岸建设费、交易费附加、边检监管费、城建税、印花税等。企业在进口报关时以海关定价为准,海关定价往往高于企业合同或协议定价,导致企业缴纳税费数额增加,税费成本上升,进而导致企业经营积极性下降。中国对边境小额贸易中的部分商品进口实施配额和限量登记管理,企业在进口相关商品时往往由于配额问题而蒙受经济损失。在金融管理领域,由于人民币兑卢布汇率机制不健全、居民出入境携带人民币规定限额较低、本币现钞结算的出口退税和出口创汇补贴政策难以落实、非贸易结算没有纳入本币结算范围等,导致中俄边贸以人民币进行本币结算存在障碍。国家虽然在宏观政策上规定开放外汇管理,但是在具体操作和执行环节仍然存在实际障碍,企业在外汇核销上仍然存在一定困难。

三、发展对俄边贸的对策建议

中俄两国边境贸易立足于经济互补优势,通过边境地区企业与居民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互通有无,互利互惠,拉动了两国边境地区的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了边境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对两国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尽管俄罗斯对发展中俄边境贸易有所保留,并刻意设置某些障碍,致使中俄边贸发展经历了一些曲折和起伏,但是,从总体来看,中俄边贸还是处于快速、平稳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应利用各种有利因素,积极应对挑战,克服障碍,推动中俄边境贸易规模和层次迈上新的台阶。

(一)以政治互信促进经贸合作

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与发展为中俄边境贸易的发展奠定了稳定的基础,两国政治上的互信合作对推动经贸领域的互利合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俄经贸合作发展规划(2006-2010年)》以及“国家年”活动的开展,为中俄经贸合作机制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应该充分利用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的各种沟通、协商机制,就中俄边境贸易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与俄方展开对话,妥善解决贸易壁垒、贸易秩序、贸易服务、舆论导向等长期存在的问题。两国边境地区地方政府也应该充分利用中俄之间友好、互信的政治氛围,发挥在边境贸易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建立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政府间合作、交流机制,增进两国政府间与民间的相互了解,推动两国友好、互信关系的长期发展,为民间经济往来与文化交流搭建平台。应该在中国省与俄州、边疆区层级建立地方政府领导人与政府部门定期会晤、协商机制,在边境市、县政府及省、市、县外贸相关部门与俄对应机构之间建立遇事协商机制。加强与俄地方政府、外贸、海关、旅游等管理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边境贸易的健康发展。

(二)积极扶持边贸企业发展

中国政府应该加大对边贸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扩大对边贸企业的信贷规模,简化信贷手续,为其提供更加优惠的信贷条件。对于一些经营业绩良好、富有发展潜质的中小型边贸企业,政府应该在提供信贷支持的同时,设立中小边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解决中小边贸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国家应该对边境贸易中进口商品业务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适度放宽进口商品数量限制,解决边贸企业进口业务面临的配额限制问题。经过实地调查和科学论证,在征求边贸企业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部分不合理边贸业务税费种类应该予以削减,对税费计征标准明显偏高的应该予以调整。在金融管理领域,中国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应该积极与俄方开展协商与合作,完善人民币与卢布的汇率管理机制,完善人民币与卢布的汇率计算方法,增加金融服务机构人民币与卢布兑换网点。边境贸易中的外币现钞管理应该逐步实现规范化与制度化,对人民币出入境管理办法中明显过时、已不能适应边境贸易快速发展需要的条款应予以修改,放宽居民携带人民币出入境的限额,鼓励居民在境外使用人民币进行消费。将边境旅游、贸易服务等项非贸易结算费用纳入本币结算范围,满足非贸易类正常结算需求,为边贸业务扩大本币结算创造条件。鼓励在边境地区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允许周边国家和地区使用人民币对中国从事证券交易和实业投资,使境外人民币能够合理、畅通地回流中国。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应该在具体操作和执行环节上加强管理、改善服务,切实解决边贸企业外汇核销困难的问题。对于企业出口业务以人民币进行结算,应该与出口创汇同等看待,享受相同的出口退税、出口创汇补贴待遇。并在具体的管理层面和操作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程序和规则,避免国家相应政策难以落实。

地方政府应该制定边境贸易发展规划,整合地区资金、资源、技术、人才、政策优势,引导边境贸易的产业化发展和科技升级。由政府牵头,发挥整合优势,组建对俄边贸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组建对俄边贸出口产业链,推进对俄出口加工基地、科技合作基地、境外能源原材料基地、农产品基地建设。应设立对俄边贸专项扶持资金,对边贸重点企业、项目、产品给予资金扶持与奖励,并通过多种信贷、融资渠道解决对俄边贸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应设立对俄边贸出口本地产品的奖励基金,扶持与促进本地产品对俄出口。

(三)重视产品质量、规范贸易行为

中国对俄边贸企业应该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加速发展名牌战略,适度提高广告宣传力度,提高中国商品在俄市场的信誉度与知名度。应该立足于中国商品拥有比较竞争优势的行业,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巩固与发展中国名优商品在俄市场的占有率,实施规模化与长期化的市场营销战略,塑造企业形象。中国质量监督、检验及相关政府机构应该严把对俄出口商品质量关,建立对俄出口许可证制度,下大力气解决对俄边贸商品的质量问题。边境省、市、县(特别是口岸城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作为对俄边贸产品质量监督的政府主管单位,应该建立高效运转的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将对俄出口产品质量问题在中国境内予以解决,坚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流入俄市场,重塑中国产品形象。

中国边贸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俄各级政府制定的贸易规则与程序,逐步摆脱对“灰色清关”的依赖,规范边贸业务报关手续,通过正规的通关渠道从事产品市场营销,避免由“灰色清关”引起的经济风险和信誉损失。应该及时了解和掌握俄方对外贸易政策、法规的变化及各地方政府外贸政策、法规的差异,并据此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经营方式,规避司法纠纷,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刘伟东]

作者:初智勇

第五篇:边境贸易中结算问题研究

摘 要:边境贸易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边境贸易中的结算问题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我国与俄罗斯边境地区边贸结算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改进和完善银行结算渠道,推进边境贸易本币结算进程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边境贸易;结算;俄罗斯

1 中俄边境贸易及其结算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国内经济形势好转和中俄政治关系的进一步升温,以及在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俄边境贸易开始迅速增长,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俄罗斯已成为我国的第八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俄罗斯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但是,作为战略协作伙伴的中俄两国,在发展边境贸易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中俄双边贸易中存在某些偏见和误解;俄新闻媒体中有相当部分对华不怎么友好;两国边境管理中也存在一些不规范:一是出入境手续复杂。二是边境口岸通关效率低下。三是执法人员腐败贪婪。另一方面灰色清关现象盛行。清关公司的盛行,一方面使俄政府税收大量流失,严重损害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另一方面,也在进口商之间造成了不平等竞争,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同时,中国商人在俄罗斯这个风险高、不规范的市场里,灰色清关使他们承担了巨大的风险,由于不能从清关公司那里拿到清关单等正式文件,遇到强力部门检查时货主就会陷入“哑巴吃黄连”的尴尬境地。再者俄罗斯市场较为混乱且投资环境欠佳,俄罗斯的各种经贸法规、进出口政策、外汇政策、海关规定及税则、税率等朝令夕改,安全没有保障,投资风险大,在这种混乱的市场条件下,中国商人要想在俄罗斯合法经营与盈利的难度很大。

但我们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中方产品质量差且声誉低下,贸易结构单一且基本以初级产品为主要模式。尽管近年来中国输俄产品质量已经大有提高,但声誉低下对中俄边境贸易的扩大具有长期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对俄罗斯出口的商品主要有服装、轻工产品,俄罗斯对我国出口的主要有化肥、钢材、木材、化工原料、部分机械产品,一旦其中一方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另一方则无力找出适合对方需要的出口替代商品,两国的边贸额就会下滑。

伴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中俄边境贸易结算方式由最初的易货贸易、瑞士法郎现汇结算发展到比较完善的美元现汇结算。1995年5月23日,黑河农行率先与仅有一江之隔的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阿穆尔商业股份银行签订了代理行协议,标志着两国银行间直接通汇业务的正式开始。各家银行随即也与俄布市的一些银行建立了直接代理行关系,满足了中俄边贸企业的结算需求。

在代理账户行的基础上,为了促进中俄边境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丰富双方银行间的结算方式,两国中央银行一直致力于推进双方银行间使用本币结算,从2001 年下半年开始,黑河各家银行与布市各家账户行就本币结算问题进行接触,向企业客户进行多方面的业务需求调查,尝试草拟中俄两国银行以本币为计价单位结算的操作规程。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2003 年3月,在黑河口岸开始了中俄本币结算的试运行。中国银行黑河分行率先与俄罗斯远东外贸银行开通了人民币与卢布直接通汇的“ 本币结算”业务,随后其他各家商业银行陆续同阿州商业银行开通了本币结算业务,目前中国黑河市的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已与俄罗斯布市商业银行签署本币结算协议书,建立本币结算关系账户。

中俄两国对于边境贸易口岸实施优惠政策,尤其是在币种使用政策上差距很大。黑河市政府在2004年5月9日就制定了《黑河市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优惠政策》,为快速发展黑河市边境贸易提供了政策支持,其中在结算币种使用上规定:俄罗斯公民在互市贸易区进行交易时,可使用卢布、人民币和其他可兑换的货币。2006年12月18日,为了更加便于俄罗斯公民来黑河市旅游、经商,又出台了《黑河市人民政府关于保障俄罗斯公民相关权益的意见》。而俄罗斯布市始终没有出台对我方优惠的边境贸易政策,一切事情都按本国颁布的法律、法规办理。在俄方境内,大部分企业都拒收其他货币。

据调查,2005年1-9月,黑龙江省黑河、绥芬河及东宁等口岸5家国有商业银行与俄罗斯的6家商业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共建立了以美元为主的自由兑换货币账户15个,人民币及卢布代理账户各10个。通过账户行办理本币结算业务折合4631万美元,同比增长38.7%。其中办理人民币结算折合30万美元,同比下降76.7%;辦理卢布结算折合4601万美元,同比增长43.3%。

从以上各项数据的对比中不难发现,中俄银行间的本币结算量只占全省对俄边境贸易量的1.12%,与同期边贸进出口额的增幅相差14.2个百分点,而人民币的结算额仅占全省对俄边境贸易额的0.007%,卢布的结算额是人民币结算额的153.37倍。本币结算额的增幅低于边境贸易额的增幅,人民币的结算额更少于卢布的结算额。

2 本币结算存在的问题

(1)人民币不能在俄罗斯“落地”,是本币结算无法成为边贸银行结算主流的最大障碍。中俄双方虽然都允许本国企业建立对方国家货币账户,但现行的本币结算模式无法实现人民币的跨境划转,致使中国的进口商不能将人民币直接划转给俄方出口商,也就无法实现人民币的跨境流动。

(2)现行的本币结算规则不利于本币结算业务的发展。中俄两国央行签署的边境地区贸易的银行结算协定及实施细则规定各银行使用本币代理账户,做到专户专用。账户收支范围仅限于法人和自然人贸易项下所得资金和所需资金,代理账户资金来源限于边境地区贸易所得资金,法人和自然人应提供相关文件证明资金为贸易所得;法人和自然人出于贸易的需要才能够从代理账户中使用资金。这些规定导致大量的旅游等服务贸易结算无法通过本币结算途径来实现,使本币结算的业务受到限制。

(3)由于人民币和卢布不是可自由兑换货币,所以两国海关都没有将其作为报关币种,采用人民币或卢布签订的合同还不能在海关申报,客观上影响了两国商家以各自本币计价结算的愿望。

(4)中俄商业银行出于汇率风险的考虑,未授权口岸支行在代理卢布或人民币账户上保留余额,每天营业终了,必须将卢布或人民币账户内的余额兑换成美元存入在对方商业银行开立的美元账户上或调回境内,给双方商业银行在实际操作上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不利于本币结算业务的开展。

(5)由于人民币或卢布还不能单独完成一笔贸易的完整结算过程,使得企业结算成本与其他结算方式相比未见明显减少。其中包括:0.1% 手续费,2.48% 的汇兑差额以及100元的电报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采用本币结算的积极性。

3 完善中俄边境贸易本币结算的途径

(1)加大力度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周边化进程,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人民币区域化、周边化进程与“本币结算”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正是受制于中俄两国货币均属不可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没有真正打入俄罗斯实现其区域化、周边化进程,致使中俄边境贸易“本币结算”手续繁杂,需借助于第三国货币美元汇率进行套算。如果要打破现有模式,彻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就需要大力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进程,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

(2)中俄两国中央银行应肩负起推进和完善“本币结算”业务进程责任,承担其汇率风险。目前,为推进本币结算业务的发展,打破中俄边境贸易“本币结算”业务量小及存在诸多弊端的局面,中央银行应打破常规肩负起推进和完善“本币结算”业务进程的责任,承担自开办“本币结算”业务以来给各外汇指定银行带来的汇率风险,从而推进和完善“本币结算”业务进程。具体操作方法为,在当日牌价,同时双方央行出资设立专项资金,可以规避双方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及信誉风险。央行“ 清算中心”通报汇率是为达到预警目的,这样可以使商业银行根据市场行情自主选择其卢布账户余额的处置方式。

(3)实现会计核算系统升级,在系统内增设对方货币代码,解决核算渠道不畅问题。为推进“本币结算”进程,提高结算速度,增强竞争力,各外汇指定银行就要实施会计核算系统升级,把“本币”币种引入到核算系统中去,做到即时入账,及时平仓,为客户提供廉价、优质、快捷的服务,为“本币结算”做大做强提供保障。此外,各外汇指定银行还应增设人民币、卢布双币种账户,大力推介人民币结算,使在俄贸易客商能够有所选择的以人民币和卢布两种货币结算,这样既方便了结算客户,又能够使外汇指定银行将卢布账户余额及时调回,解决卢布账户余额需利用美元通汇结算方式将资金调回过程俄方占用中方资金的问题,在确保核算渠道畅通条件下,在俄方增设人民币账户也为人民币走出国门进入俄生产、流通,及其贸易结算领域成为可能,为实现其区域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4)规避汇率风险,两国政府应签署“中俄中央银行边境贸易清算协议”,完善“本币结算”进程。作为完善“本币结算”开办以来的补充条件,为达到及时清算央行收购的“本币”存款账户余额,规避汇率风险,两国央行对应设立“边境贸易银行清算中心”,该中心除具备基本的清算功能外,央行应在《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关于边境地区贸易的银行结算协定》基础上达成“中俄边境贸易本币清算协议”,使双方央行设置的对方本币存款账户能够及时得以清算,并实施两国央行间的对等调运。以节约调运成本,保证资金安全。这样中俄两国央行在国家间协议的保证下,就会将双方银行间的信用加以转化,从而既规避了境外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又规避了匯率风险,使现行“本币结算”更加科学合理和趋于完善。

(5)培育现有人民币与卢布汇率形成机制,向以外币市场为主导的汇率机制转变。鉴于现有经美元套算形成人民币与卢布汇率的机制已不能适应中俄边境贸易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改变汇率形成机制,摒弃经美元套算形成的人民币与卢布汇率机制,转而采取在参考美元汇率基础上以两国货币的市场价格为主导,经双方央行协商确认所形成的“市场汇率机制”,该汇率机制可以保证汇率随市场行情的涨落随时调整,这样既可摧垮外汇买卖黑市,又可避免我国贸易企业在使用本币结算账户将利润汇回时按美元套算后的损失,还可以使商业银行按双方确认的汇率价格及时卖出本币账户头寸余额,同时买入本国货币。贸易企业和个人在银行间的结算也大致如此,这样既可做到真正意义上中俄双方的直接通汇、直接结算,从而完成本币结算全过程,加快贸易企业资金周转,达到降低结算成本之目地。

参考文献

[1]常思.促进边贸健康发展是硬道理[J].中国外汇管理,2005,(3).

[2]崔玉斌.我国边境贸易研究热点述评[J].国际贸易问题,2007,(5).

作者:黄 琨

上一篇:翻译英语毕业论文下一篇:高级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