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地区初中政治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基金项目]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题项目(200513)。[作者简介]农淑英(1972-),女,广西大新人,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系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摘要]边境地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是事关边防巩固、民族团结、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边境地区初中政治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边境地区初中政治论文 篇1:

初中政治教学新理念探究

[摘 要]初中政治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除了给初中生教授基础性的知识,更应该把这门课程当成是一门重要的德育课程。初中政治教学内容相对于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较为枯燥和难以理解吸收。突破传统,以创新教学理念和手段对于初中政治教学打开新视野至关重要。通过教师有意的注重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加深学生对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理解。

[关键词]初中政治;情感教育;法律意识;创新理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也应该意识到自己思想应该有所转变,要加大自己在教学方式上的革新力度,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对道德法治课程的重要性有所了解。教师不仅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让学生有所收获,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中得到发展和进步。

一、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强调和研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听起来与初中生的教育不搭边,法律意识一直被认为是成年人的规范,与初中生教育似乎大相径庭。为什么要在初中政治教育中去完善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养,原因由来已久。我国一直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坚持以法律为社会规范,以法律为社会成员的行为准绳,规范人们的各种行为和活动。从古到今,从法的出现到如今法与社会大众的联系,从法的不全面发展到全面发展和完善。法作为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我国也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体现。国家出现之初,法律并未出现,此时神和上天自然的意志代表着法。在人们社会交往和生产过程中发生了无法调解的矛盾和冲突时,如何去判断双方的对错,在食物或财富无法评断归属之时,如何解决争夺问题,这些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大产生的摩擦问题愈来愈多。当时最初的国家统治者以上天的意志处理着各种冲突和行为。生产力不断发展推动着人们财富积累的差距,国家机器不断强大,神和自然的力量不再为人们信服和遵从,人们更需要成文的规定和准则,法律作为新的规范人们行为的统治工具应运而生。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法律的产生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国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大国,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毋庸置疑,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也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而服务,规范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各种行为。教育是否成功要看受教育的人最终能否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初中政治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除了给初中生教授基础性的知识,更应该把这门课程当成是一門重要的德育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政治的课程之后,能了解国家的体制结构,了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基本知识,能对他们所成长和生存的国家和人民怀有最基本的了解。从而最终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渐渐形成对民族国家和人民的情感,对这个社会的认同。如果没有认同感,以中国国家的范围来说,很难形成国家凝聚力。国家省份城市之多,幅员辽阔,边境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要长久的维持在一个国家下面的统一,依靠的就是这种只有一个中国的国家意识和法律意识。国际形势严峻,西方势力对我国崛起的现状虎视眈眈,初中政治教育如何为这样的国际形势里发展的国家解困,法律意识应当是第一位的。

法律是国家的最高行为规范,要让学生在学习初中政治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加强法律意识。初中生年纪小,在价值观念未完全构建的情况下,更容易思想走偏,走上违纪、甚至违法犯罪的道路。近些年来,犯罪人的低龄化发展尤为严重,不断挑战社会治安和人民安全。外部势力不断侵入试图造成国家分裂,挑唆群众,破坏法治,毒蚀青少年的意志。这意味着我国在青少年德育教育这部分的法律意识传授得还不够,法律意识还未深入青少年群体的心中。初中政治教学中增强对学生法律意识自觉性教育还需努力,这段路程仍是任重道远。

通过教师有意的注重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会加深他们对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理解。如果学生能在初中形成对法律的基本认识,并能融入到其他知识点的学习中,维护国家运转操作的工具,依法治国,公平与正义等相对于初中生理解力较为晦涩的一系列章节来说多有裨益。

二、突破传统,以创新理念和手段教学

初中政治教学内容相对于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较为枯燥和难以理解吸收。初中生处于如花般绽放的青春期,一是对各种吸引眼球的事物表现出好奇,经不住社会中形形色色的诱惑。二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各种观念未定型,容易接受各种不端思想的侵害和荼毒。初中政治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是这门课程的枯燥性也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吃力和难理解。突破传统,创新教学理念对于初中政治教学打开新视野至关重要。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特点和才能、兴趣、性格等因素去选取契合学生个人的教学方案和教学重点,最终促进不同特性学生的学有所成。对于性格内向和内心闭塞的学生,就不能过分要求其短时间内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中做到开朗外向;对于行事风格急躁和沉稳的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学生也不能以死标准规范,应该有弹性的进行教育。不同的学生有自己更适合的学习方式,对于知识也有更契合他们自身的吸收模式。教师的职责的尽到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培养他们,以最顺从个体天性的方式培养他们。从因材施教的目的出发,宏观上来说还是为了实现教育为社会、为国家培育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培育参天大树。从个人来说,一个国家的教育有培育健全人格、学习适应社会生存技能的目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学习这个社会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能力,需要借助教育这个平台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甚至改变阶层,改变命运。这也是教育与生俱来的重大使命。

(二)情感启发

教学需要激情,讲课需要情感技巧。生动的讲述,细致的描绘,深刻清晰的阐述是优秀课堂讲解的标配。如果把一堂课当作是一盘美味佳肴的话,那么课程的内容就是食材,教师的讲述和传达的能力就是食物的色香味。只有既准确把握课程内容,又能兼顾教师讲课技巧和情感表达等因素,这堂课才是真正的色香味俱全,才是成功的课堂。

知识链条下需要情感的联结,只有存在道德感和情感触觉不迟钝的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初中政治课堂下的各种知识。而一旦断开了这种情感的联结,学生就感受不到行为会给情感带来影响。情感启发的理念就来自于人们意识到需要将知识与普通人的心理情感需要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教师平时课堂上和课后都要密切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真正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比起单方面的关注考试的卷面成绩,教师更应该开阔自身眼界,认真的寻找在课堂上眼睛里闪闪发光的孩子们,认真倾听,爱护关心,多一些赞赏,少一些责备和攻击。在课堂上讲述时多添加一些自己经历和情感,去激发孩子们对于事物的共鸣,情感上与孩子们相通,学生们更乐于接受在课堂上充满热情和活力,而表达又温暖亲切的教师。

(三)创新教学手段

随着时代的更替,教育者不断地更新着教学的方式,现如今教学手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愈来愈多的新颖的教学方式走进千千万万的课堂。在一些教学手段先进的国家,基础教育中很多课堂都已经与现代科技、网络媒体结合起来。学生們从课前预习、听课、课堂讨论笔记、课后作业、课后的复习和知识拓展这一系列学习过程都能与科技紧密结合。教学手段的不断改变是为了适应更多元化的教育目标,完成教学工作。初中政治同样也需要创新教学手段,给学生们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采用多媒体音频视频与黑板板书相结合的讲解,采用教师讲解与小组分工对于一个问题或知识点展开激烈讨论的结合,或者让学生们体验自己备课,当一回小老师为全班同学讲课的经历都能大大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此外,摆脱课前单刀直入的讲述,花三到五分钟讲述一个和课程内容相关的有趣的小故事,分享一个生活中的小经验,打开课堂的话匣子,也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时刻把学生的体验放在心上,创新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教师一定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运用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促进自身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林秀清.合作学习提升能力:畅谈初中政治合作学习能力培养新体会[J].文理导航(中旬),2013,(07).

[2]申新红.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让课堂活起来[J].新教育时代,2015,(03).

[3]魏其武.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2020,(37).

(责任编辑 史玉英)

作者:吕凤

边境地区初中政治论文 篇2:

桂越边境地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路径探讨

[基金项目]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题项目(200513)。

[作者简介]农淑英(1972-),女,广西大新人,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系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 边境地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是事关边防巩固、民族团结、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桂越边境地区建设农村全面小康,应立足现实,依托地缘优势,抓住机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以人为本,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 桂越边境地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路径

[

[文献标识码] A

[

在中国与东盟直接接触的绵延5081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中,广西(桂)与越南的陆地边境线就占了1020公里。在这绵延千里的崇山峻岭中,生活着200多万边民,他们绝大多数是壮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已对边境地区形成压力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桂越边境地区农村的全面小康,是事关边防巩固、民族团结、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当前,桂越边境地区应该立足现实,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革创新,切实解决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使农村经济社会得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农村全面小康既定目标的实现铺平道路。

一、桂越边境地区农村小康建设成效分析

1.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加快。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普遍推广、广大农民就业门路的逐渐增多,桂越边境地区各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势头都较好,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得到了较大提高。资料显示,“十五”时期,广西最大、走向东盟最近、最便捷的边境地区崇左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保持稳定,水产养殖、优质肉鸡、越香猪和瘦肉型猪、奶水牛四大特色养殖基地建设稳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4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53%,农村未解决温饱贫困人口减少1074人,低收入贫困人口减少10668人。2006年,全市完成文明新村建设总体规划304个,建成文明新村27个,旧村改造92个,新建或改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70家。重点特色产业、农业生产基地、新村屯等的示范作用越来越强,有力地带动了广大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2.农民的物质生活有所提高。物质生活内容的丰富和改善是小康生活水平的体现。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桂越边境地区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农民饮食结构由过去的吃饱向现在的吃好逐步改善:在粮食、蔬菜消费量基本稳定的同时,各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如豆类、肉禽、奶和奶制品、蛋类、糕点等数量迅速增加,食品消费呈现多样化、营养化;衣着成衣化明显,款式向流行化方面发展;农民的居住条件也得到进一步改善,砖木结构房屋增多,面积也不断扩大,有的甚至住上了钢筋砖木结构的楼房,并向室内设备现代化和装饰美观化方向发展。

3.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随着广西边疆文化长廊基础设施建设的逐年改善,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也随之不断形成、发展。目前,桂越边境沿边8县(市、区)所有乡镇文化站基本都达到了400平方米左右,消灭了乡镇文化站空白点。凭祥市还形成了北起白马村、南到金鸡山、西至平而关、东达练江村的文化长廊。各项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边境地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此外,近年来,桂越边境农民家庭文化娱乐用品的拥有量迅速增加,在传统的娱乐用品不断增加的同时,一些高

档耐用消费品如生活用车、相机、移动电话、电脑等也开始进入农民家庭,且品牌增多,增长迅速,农民日常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4.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随着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强和扶贫开发路子的不断拓宽,桂越边境地区农村的交通、通讯、通电通水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农村经济社会的贫困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据统计,桂越边境地区的崇左市,至2004年,全市共完成基础设施扶贫建设项目248个,覆盖81个乡镇145个村231个自然屯,直接受益农户40803户共182498人。全市通公路行政村的比重达到了99%,电话开通行政村比重达到了85%,用电户比重达到了79%,安全卫生水普及率为67%,森林覆盖率超过了40%,农村沼气池入户率达到了41.2%。2006年以来,崇左市江州区又投入资金在15个贫困村中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近2万农民将直接受益于扶贫开发。过去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的崇左市广大贫困农村,现正发生着巨大变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行路难和人畜饮水、生产用水难等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二、桂越边境地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面临的问题

1.农民进一步增收难度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可直观反映农民家庭生活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状况,此项指标在整个国家农村小康评价指标体系中居核心地位,权数高达30%。然而,目前桂越边境地区大部分县市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绝对数量上看多在2500元左右,该项指标距国家农村全面小康标准相差甚远,为实现程度最低的指标之一,这意味着还有非常繁重的任务需要在今后十几年中完成。若不能开辟新的增收渠道,还是仅靠出售稻谷、蔬菜和甘蔗等农业产品拉动农民的现金收入增长,要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压力将非常大。

2.农村各地的小康建设进程不平衡。由于桂越边境地区各县市的资源禀赋、地理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如扶绥县的东门镇2003年就被列为广西全区的小康示范镇,崇左市江州区、凭祥等经济发展较好,但龙州县、天等县经济发展水平则还比较落后,人民生活还不富裕,生产生活条件也较差。而在同一县市中,不同村屯经济发展也不平衡。有些村屯经济发展较好,农村中出现了一些诸如公路、楼房等景象,农业机械化程度也较高。但更多的村屯由于经济底子薄,对农业的投入受到限制,农田耕作基本靠手工和耕牛,因此,农村中看到更多的仍是农舍旁的牛棚、割庄稼的镰刀、除草的锄头等传统景观。各地的小康建设水平差距大,农村小康建设的总体进程就会受影响。

3.农村教育落后,人口素质提升难。在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系统中,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是仅次于农民收入的第二位重要的指标,占有12%的权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桂越边境农村劳动力中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在不断下降,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然而,由于桂越边境地区属老、少、边、山、穷地区,各方面经费投入不足,一些地方中小学辍学率仍偏高。同时,农村中文化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又大量流向城市。因此,提升农村平均受教育年限的难度很大。另外,目前农村中在家务农的劳动力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了明显改善的同时,大部分农民的消费支出仍主要用于吃、穿、住等基本方面,而用于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支出并不多,农民的科技、文化、政治、法律素质普遍偏低。

4.农民居住环境亟待改善。在反映生活质量方面,居住质量成为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部18个指标中占有11%的权重,是第四位重要的指标。当前,由于桂越边境地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以来投资匮乏,缺少规划。因此,农村中新、老建筑大多数建在自己的老宅基地上,显得比较杂乱;部分农民家庭室内“柴草堆满房,煮饭满屋烟,薰黑四面墙,灰尘扫不完”;室外各种杂物到处堆放,废物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污染环境;房屋不注重或者没能力进行相关配套建设,污水基本上直接往屋外排放,在屋与屋之间形成积水烂泥,造成村间道路破损不全,人员、车辆来往十分不便。农民的居住环境得不到有效改善,将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效益和生活质量。

5.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偏低。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对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社会保障”指标占12%的权重。其中,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赋予了8%的权重,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被赋予了4%的权重。然而,当前桂越边境地区农村居民在养老、医疗保险、福利等方面,基本上还是处于自保状态,保障能力弱。如崇左市广大农村中,农民的养老大多依赖于血缘子女,养老由敬老院集中供养的人数较少,如果子女赡养困难或无子女赡养,老年人就会陷入贫困;除部分农村干部和农民外,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相当有限。农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尚处于探索阶段,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也不高,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的农民,医疗保障的程度也非常低。“看病难”问题突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增多。有效的农村社会救济体系尚未形成。

三、桂越边境地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路径思考

1.进一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桂越边境地区要进一步统筹区域发展。在宏观层面上,统一编制区域内城乡发展总体规划;突破生产力发展的行政性障碍,促进各地区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良性互动的协调关系。在中观层面上,用法律、法规等手段规范区域经济主体,创造经济发展的公平环境;完善各种中介服务体系,支撑经济发展。在微观层面上,应加大对乡村学校、水利、公路等公共物品的投入,减轻农民的负担,改善农村落后面貌和农民生活水平。

2.尽快建立监测评价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系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程,涉及范围广,情况复杂,指标体系多,因而有必要对小康建设进行有效监测。桂越边境地区要尽快建立一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既包涵经济发展的指标,也兼顾资源、环境、生态以及公共卫生、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综合的发展指标体系,用于评价当地的小康进程及政绩。

3.统筹广西与东盟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在经济一体化和“10+1”的背景下,桂越边境地区是连接中国与东盟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战略位置非常重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泛珠三角洲经济区的建立、中越“两廊一圈”的构建、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开展、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提出、国际通道的进一步完善,桂越边境地区正成为对外开放、投资经商的热土。各种经济贸易活动的开展,既可以开发桂越边境地区的当地资源、开拓当地市场,又可以借助区位优势和丰富的口岸资源,较好地利用越南乃至东盟诸多国家的市场和资源,这对桂越边境地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大有裨益。桂越边境地区要依托地缘优势,立足新的起点,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推动桂越边境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4.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促进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是实现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有效途径。当前,桂越边境地区的工业和旅游业是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选定产业,各地政府应继续深化国企改革,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富有特色、能“引进来”也能“走出去”的竞争力较强的新型工业体系。桂越边境地区有中国九大名关之一的友谊关、古老神秘的花山壁崖画、亚洲第一的德天跨国瀑布、世界八大斜塔之一的归龙斜塔以及世界珍稀动物白头叶猴的最后家园——弄官自然风景区等丰富的旅游资源,跨国旅游也很方便,可作为新兴支柱产业培植。工业和旅游业为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添砖加瓦”的同时,政府应加大公共财政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带动农村、农业的发展。

5.以人为本,千方百计增加边境地区农民收入。首先,要想方设法增加农民的内源性收入。结合实际,当前边境地区需要抓好以下工作:一要抓好“特色”种养,适当延长产业链条,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二要积极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强化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努力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户实现增产增收;三要在农产品中融入科技,以提高农产品的档次及农民增收的幅度;四要尽快形成上下贯通的农业信息网络,为特色农产品打开销路。其次,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一项产业来抓,通过提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的一条龙服务,提高农民的非农产业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资料显示,2005年崇左市劳务经济总收入达十几亿元,仅此一项全市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达600多元。劳动力转移就业应可成为桂越边境地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选择。

6.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素质偏低是制约农村小康建设的主要“瓶颈”。首先,桂越边境地区的有关部门应在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杜绝新文盲或半文盲成长的同时,高度重视对农民的后续教育,逐步形成完善的农村职业培训体系。例如,可以从农村实际出发,开设职业技能课程并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校合作,采取农场—学校—基地结合,传授—帮助—带动的形式,开展一些短平快培训项目,使每一农户都有一名以上主要劳动力得到教育培训,成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其次,适当转移农民就业,使大量农村劳动力走出农村、走进城市,扩大视野、学到技术、改变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素质得到提高。此外,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也是造就文化素质较高的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

7.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首先,桂越边境地区要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借新农村建设新一轮修编规划的机遇,结合各地实际,推进新农村规划和建设,改变村民按自家的宅基地东南西北杂乱无章建房、村屯有新房却无新村的现象,实现农村面貌的明显改观。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要注意引导村民把建新房建新村与村庄排水、绿化美化净化、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农村自来水革命、厕所革命和厨房革命,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其次,要提倡农民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以修建沼气池为纽带,实行“猪—沼—粮(菜)”及“蔗—牛—菇”等生态种植模式,改变农村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厕所、猪圈等卫生死角。另外,要组织各村屯搞好清土堆、柴堆、石堆、粪堆、垃圾堆的“五清”活动,实现农户庭院环境的美化、绿化及净化。

8.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桂越边境地区的有关部门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实施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重构农村合作医疗网,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使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尽快建立强制性的农民养老保险金制度,使外出务工的农民能在为输入地创造财富的同时,解除自身的后顾之忧,并增加社会参与感;以解决农村低保问题为突破口,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社会福利事业,为农村无劳动能力的居民提供救济和社会保险。通过努力,使边境地区每个农村人口都能壮有所获、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扶。

[参考文献]

[1]胡锦涛.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04-05.

[2]张秀隆.政府工作报告[N].左江日报,2005-01-18.

[3]肖化.政府工作报告[N].左江日报,2007-01-19.

[责任编辑:覃合]

作者:农淑英

边境地区初中政治论文 篇3:

越南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中越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后,越南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旨在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取得明显的成效,这些政策措施对于我国实施“兴边富民”、维护边境地区社会稳定和巩固国防有着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越南;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启示

[作者简介]黄伟生,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文学硕士,广西 南宁530022

越南是位于中南半岛东部的一个东盟国家。就地理位置上看,北与中国的广西和云南两省相邻,中越边界线长达1347公里;西和老挝、柬埔寨两国相接壤,与这两国的陆地边界线分别为1650公里和930公里;东南面临中国海,西南濒临暹罗湾。中越两国山水相连,习俗相近,自古以来两国就建立了深厚的传统友谊。但综观两国关系发展历史,两国1300多公里的漫长边界线却承载了无数的历史变迁,经历了从“同志加兄弟”到边境摩擦再到关系正常化的全面考验。但自1991年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后,越南政府为了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并取得明显的成效,这些政策措施对于我国实施“兴边富民”、维护边境地区社会稳定和巩固国防起到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一、中越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后越南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

自1991年中越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后,越南就一直把中国视为经济改革的楷模,效法中国的经济改革模式,并致力发展与中国的边境经济贸易往来。近年来,为了充分发挥越南边境地区的资源和地缘优势,扩大越南对内对外开放,改善边民生产生活状况,达到增强边民对祖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巩固国防的目的,越南政府制定了多项边境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政府政策倾斜,积极推进发展经济

1、放宽边贸管理,开放边境市场。为了扩大对外贸易,促进发展口岸经济,越南财政部对边贸商品的海关手续、监管制度及税收政策实施办法制定特别规定。根据规定,边境或口岸市场内的经营户进口货物时不必填写报关单以及其他有关进口程序和手续的材料,只须提供商品质检和检疫证明;边民互市商品不必提供商品产地证。而根据实际检查结果确认;边境进出口商品根据越南与毗邻国家所达成的协议,享受优惠税率。在放宽边境贸易管理的同时,越南政府对部分边境经济区口岸实行特殊的开放政策:商品、外汇从外国带入新清经济区口岸,不需办理海关各种手续;批准经营旅游职能单位可以在新清口岸接洽中国旅游团体;持有居民身份证的越南货主、货运主可以随货、货运过浦寨区域进行交货;在谅山省成长,做生意的越南公民可以持居民身份证到浦寨市场;谅山省以外的越南公民到新清口岸经济区参观、旅游或做生意的,可以持身份证到浦寨市场;中国公民已得到新清管委会发给的经营登记证、在新清有长期经营地点的,此类公民可以买月票的形式往返新清—浦寨双边市场等。

2、实行口岸经济、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01年越南政府制定关于越南边境口岸经济区政策的53号决定。根据这一决定,2002年政府批准在广宁芒街、谅山同登、高平驮隆、老街等地实施的优惠政策,正式推广到所有的边境经济区,没有时间限制。如口岸经济区每年收入在500亿越盾以内的可100%的投入预算,500亿越盾以上的50%可投入,1000亿越盾以上的不能超过50%,对预算收入过低的国家将给予补贴;土地租金在经济区现行土地租金的基础上,对投资者降低50%;邻国或第三国的货物运输车辆可进入经济区交货等。在企业税收方面,政府出台了六条优惠政策:(1)企业所得税: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按10%征收。(2)企业所得税减免:从企业赢利之日起4年内免收所得税,接着4年减50%。(3)外转出利润税:3%。(4)在再投资的情况下,返还企业所得税,如果投资者在高平省再投资,可以返还企业所得税100%。(5)免收商品进口税:作为固定财产的商品进口可以免征进口税;从开始生产之日起5年内可以免征生产原料进口税。(6)增值税:根据进出口税法的规定,在暂时不交纳进口税的时间内,外资企业为了生产出口商品而进口的原料、物资不交纳增值税。

3、实行土地开发利用优惠政策,鼓励边民开发性生产。越南政府对在边境省份投资办企业用地的国内外客商实施优惠政策:在国家规定的价格范围内以最低价格水平租地;如果在口岸经济区投资,投资者还可以在当地口岸土地租金水平的基础上减50%。如果对特别鼓励行业领域投资,还可以免全部土地租金;投资者不必负责征用土地。与此同时,越南政府还积极鼓励边民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大造用材林和经济林,每年政府给边境一线每农户扶持相当于200至300元人民币造林费,实行谁种谁有政策。并且由政府免费供应树苗,指令性要求边民完成植树造林任务。同时,每年政府都组织肥料、优质粮食种子平价供应边民,以支持边民生产。

4、积极推进发展边境地区工业与优势产业。近年来,越南政府为了发展边境省份工业经济,为边境省份量身定制工业发展计划。2006年越南工业部审批通过“2010年越中边境地区工业和小手工业发展规划”。在规划中,越南工业部提出,2006~2010年期间,边境地区需要投资3.6~3.7万亿盾(约20亿元人民币),促使边境县份工业总产值每年增长20%~21%,到2010年工业总产值比2004年增长200%,达到2.8万亿盾,约占到中越边境7省工业总产值的8%;到2010年新增就业岗位3~5万个,产业工人总数达到5.5~6.5万人。与此同时,大力发展越中边境的优势产业。2007年,越南政府在包括奠边府、莱州、老街、河江、高平等7省的越中边境地区,大力发展工业和小手工业。根据越南工业部战略政策研究院提交的规划,到2010年,越中边境地区越方一侧集中发展5个优势工业:中小规模矿产开采及加工;农、林、食品、加工、小手工业及民间工艺制造;建材、化肥、化工及机器生产;优先在加工工业、出口加工、包装领域投资生产,目的是出口中国市场;规划主张不再集中发展工业区,将大、中型工业生产安排在老街、芒街市;中、小型工业企业、小手工业分布在边境各县,靠近原料产地及有工业基础的其他省、县。

(二)推进边境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

1、为维护边境地区社会稳定,实行稳民安边政策。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后,越南政府为了鼓励战时迁到内地的居民重新回到边境地区原驻地,采取了国家免费建房、发放牲口、化肥,边境地区群众看病全免、适龄儿童入学全免,以更优惠措施吸引群众定居边疆,守土戍关。与此同时,越南政府对中越边境沿线的民族山区,一律实行免费医疗、免费防疫,对边民子女全部采取免费教育,并且对贫

困学生、少数民族学生还给予生活补助。此外,自2001年始,越南政府对边境一线5公里以内的边民又采取多项政策照顾:一是对初中以下学龄儿童免交学费,边民子女考上大学的政府给予资助,教师工资与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同等;二是边民看病给予免医药费的70%;三是边民免交农业税;四是凡是到边境一线定居的越南边民,政府将一次性发给每人相当于3000元人民币的安家补助费。政府扶持每户边民茅草房改造费用3000至5000元人民币。

2、努力改善边境地区基础教育,发展边境地区人力资源。越南边境地区的基础教育分两种情况:①普通教育。分小学段六年制、初中段三年制。小学段实行免费教育,初中段的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减免优惠政策,即免课本费、学杂费,吃穿费用自理。在招生录取上放宽,给予照顾2分(越南实行的是10分制)。②民族教育。又称“民族普通基础学校”,学制为九年制,即从小学到初中。“民族普通基础学校”的入学条件比较严,必须是少数民族或是民族干部、革命功臣、烈士、份残军人及民兵家庭的子女。在校学习期间,享受政府给予的全免费“特殊待遇”,另外每个学期每位学生还享受国家助学金12万越盾,学业完成后照顾2分选拔到省办的“民族高中学校”学习,享受全免费教育。高中毕业后。经过选拔到更高一级的全免费“民族预科学校”学习,然后直升大学,大学期间享受减免费教育。

3、建立边境地区完善的卫生医疗体系。近年来,越南政府加大卫生事业投人,在边境地区建立和完善了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国家投人在县设立卫生中心站,在乡设立卫生站,各有400万越盾周转金的药品。在大村子设立卫生站,备有160万越盾周转金的药品。在自然村设有卫生员,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医疗服务网络。县卫生中心站对下属卫生站和卫生员提供技术和药品的保障供给。乡、大村子卫生站的医务人员属财政给养的在编人员。5岁以下儿童实行免费治疗,5岁以上者,经乡人民委员会批准,可酌情减免治疗费。对民族特困户,实行免费治疗(包括提供物质生活帮助)。对边境沿线的民族群众(特别是中越边境)一律实行免费治疗。边境地区提倡独生子女生育,实行2胎生育;一律实行免费计划生育即免费发给避孕药具,免费做手术。卫生防疫政策规定实行免费防疫。越南边境山区农村已基本解决了民族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4、采取措施遏制毒品与跨境拐卖、犯罪等严重社会问题。越南毗邻“金三角”毒源地,毒品问题成为越南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20世纪70年代,罂粟在越南一些边境地区广泛种植,致使越南毒品一度泛滥成灾。但近年越南政府意识到毒品对社会带来的危害,提出按照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根据当地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和优势,推广经济作物、水果和粮食的种植,以替代罂粟种植和鸦片生产。同时,加大与邻国在禁毒方面的国际合作,加大打击和惩治毒品犯罪的力度,遏止毒品在社会上泛滥和蔓延。

拐卖是个全球性问题。近10年来,跨境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发展迅速。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估计,仅湄公河流域就有数以10万计的妇女儿童被拐卖。越南是位于湄公河流域的国家之一,随着越南革新开放程度日益深入,互通贸易,境内外边民来往增多,许多境内外人贩子乘机互相勾结,跨境拐卖妇女儿童。2004年以来,越南政府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各邻国政府联合开展反拐活动,提高重点地区的打拐防拐意识,达到逐步遏制跨国拐卖现象的目的。

边境地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定。越南政府实施的这些边境社会政策,不仅使边民对国家边界的相关法律法规得到宣传教育,并引导边境群众参与边界建设,维护边界地区稳定,为边界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对社会安宁和边防巩固影响巨大。

二、与越南相比,目前我国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陆地沿边境线分布有9个省(区)的135个边境县、旗、市、市辖区。国土面积约19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00万人。边境地区以其独特的战略位置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尽管如此,但就目前我国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

1、物质生产不发达,经济发展滞后。边境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基础产业基本继承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方式。由基础产业延伸的加工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档次低、生产集约化程度低、产业升级缓慢等现象。虽然国家对边境地区加快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边境地区发展仍然滞后。2006年,135个边境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126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6.9%,地方财政收入129.5亿元,支出达542亿元,自给率仅为24%;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3%。物质生产不发达,经济发展滞后严重影响和制约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及社会主义建设。

2、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慢,自我发展能力差。边境地区路网不完善,大部分乡镇还没通上等级的公路,“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三难问题严重影响着群众的生产生活。云南边境地区289个乡的2115个村委会中,不通水的有223个,不通电的有283个,不通公路的有130个。边境地区农业所占比重偏高,工业过于弱小,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结构调整任务重。

3、劳动力整体素质低,教育卫生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边境地区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投资环境差,人民生活条件不好,对专业人员缺乏吸引力。同时劳动力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各类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缺乏,流失严重。据统计,广西边境地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万个,占总人口比重为1.39%。全国37个兴边富民行动重点县中,“普九”达标率达到100%的仅有1/3多。目前,文教科技人才短缺已成为边境地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知识的贫乏导致内生技术能力明显不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制约边境地区发展的重要问题。

4、边境地区财力困难,财政支出结构与支出方向上存在不合理性。边境地区的财力水平以及经济发展的进程直接影响了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各项减收政策频频出台,而边境地区可用财力甚微。许多地区已由“建设财政”变为“工资财政”,形成了收不抵支的局面。另一方面,部分刚性支出逐年增多,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所需资金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日益增多,即便是不断增长的财政投入也被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资金的增长抵消。边境地区财政支出结构与支出方向上存在的不合理性,是财政职能不健全、不到位的表现。

5、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由于国家和相关各省投入口岸建设的资金有限,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沿边一线大部分的国家一、二级口岸中,仍然存在联检楼、国门、口岸货场、仓储、边贸市场不配套,口岸所在地城镇的水、电、通信、道路及专业市场不够完善,边民互市贸易市场建设滞后,口

岸通关管理模式落后,口岸通而不畅等问题,不能满足建设国际大通道的需要。口岸建设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口岸客货流量的增长,影响口岸经济的发展,边境地区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发展我国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的对策建议

1、制定针对边境地区的特殊政策,解决边境地区扶贫问题。在边境地区,特殊的区位和历史、民族、宗教等情况,使边境地区经济与政治、现实与历史、民族与宗教、国内与国际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形势日趋复杂。经济不发达,生活水平低,与其他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因而,有必要“采取特殊政策”,以加快边境地区的发展。

建议对边境地区贫困村实行重点扶持、资金倾斜政策,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将边境民族贫困地区纳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范围,并作为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国家在确定扶贫工作的重点对象地区时,应在政策上对这些地区的国家贫困县或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给予倾斜,以改善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状况。

2、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政府应加大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利用资源优势,以点带面,以强带弱,将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家的“十一五”规划,统筹规划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重大项目和中小项目,由中央政府组织各边疆省区实施,争取在“十一五”期间较好地解决边境地区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在加大对边境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应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我国许多边境地区地广人稀,若单纯从经济角度出发,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很难具有合理性。但是,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需要出发,对于现状非常落后的边境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必须加以强化。这些设施从军用的角度出发修建,兼作民用,既满足国防安全的需要,同时也为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服务。

3、加大边境地区各类人才培养力度,提高边境地区居民素质。培养各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举措。与发达地区相比,边境地区的文化和教育相对落后,文盲、半文盲比例高。特别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人口自然增长较快而人才发展相对较慢,这已经成为制约边境地区发展的瓶颈。因此,需要从提高人口素质和抑制人口数量增长两个方面同时作出努力。中央和各边境省区政府应大力支持边境地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在不断提高各族群众整体素质的基础上,逐步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边境地区发展的专门人才。同时,国家应建立一条边境民族地区干部到发达地区、中央和国家机关单位挂职锻:炼的渠道,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各类现代专业人才。制定特殊政策,鼓励各种人才到边境地区发展、创业。

4、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边境地区资源和产业优势,吸引投资。边境地区都是资源富集地区,开发潜力巨大,但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开发利用的程度。国家应对边境地区的资源状况进行勘察、评估和规划,提供更宽松的政策环境条件,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布局要求的项目,可以适当降低门槛,引导国内外企业到边境县市投资开发。只有加大对边境地区资源开发和特色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境地区目前存在的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在开发边境地区资源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整合资源、综合利用,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益。

5、加大对毒品的打击力度,维护边境地区的社会和谐。越南与我国云南省都毗邻毒品泛滥的“金三角”地区。中越两国1300多公里的陆地边界线成为“金三角”毒品向国内渗透的主要通道和国内毒品贩运的重要中转站,深受毒品危害。目前,禁毒已成为边境地区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政府必须加大打击毒品危害的力度,千方百计切断边境地区毒品流通渠道;要不断深化禁毒国际合作,坚决遏制毒品来源;要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禁毒宣传教育,不断增强边境地区广大群众的拒毒防毒意识和禁毒工作的积极性,动员社会所有力量参与禁毒斗争,消除由毒品带来的不稳定因素,营造边境地区的稳定与和谐社会。

6、完善发展边境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尽管我国的法律法规都比较规范和完善,但与越南相比,越南在2003年就已制定了《<国家边界法>及实施细节》,对国家边界和边境地区的法理制度,国家边界和边境地区的建设、管理和保护,国家边界的国家管理、奖励和违法处罚等作出具体规定,对越南在发展边境地区经济社会进程中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但据笔者所了解,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国家边界法》,对我国发展边境地区社会经济、维护边境地区社会安宁、国防及国家安全极为不利。为此,建议尽早制定出台与边境或边界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我国边境地区发展提供坚实的法理保障。

7、发展边境地区贸易,增加边民收入,提高边民生活水平。边境地区拥有资源和地缘优势。旅游资源和矿藏资源是边境地区比较富足的资源,可以将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化成现实优势。同时,边境地区拥有漫长的边界线为发展双方边境贸易提供便利条件。我们应借鉴邻国越南发展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政策,制定相应措施,加大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促进口岸经济与边境贸易快速发展。

当前,国家已制定沿边开放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边境地区应抓住这个难逢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内陆边境省区的自然地理、资源禀赋和人文优势,以内地工业为依托,以发展边贸为杠杆,通过对外关系,改善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双向交流。从根本上改变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现状,努力把边境地区建设成经济发达、结构合理、人民生活富裕、科技教育先进、成为对于国际经济有较强的参与力和竞争力的地区,实现睦邻、兴边、富民、强国的战略目标。

责任编辑:舒 生

作者:黄伟生

上一篇: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方案优选3篇下一篇:廉政的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