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贸易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边境贸易

中越边境贸易问题研究

摘要: 本文基于越南边境视角,通过对年越南与中国2019年边境商品贸易结构以及整体情况分析,发现越中两国之间的边境商品贸易存在结构失衡、结构不合理、商品种类缺乏多样化以及产品竞争力等问题。提出了越南政府应该抓住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商品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稳定的双边关系、改进边贸结算结构、加强产品推广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越南; 中国; 边境贸易;贸易结构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越中关系正常化以来,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东盟自贸区合作不断深化,越南与中国贸易往来逐渐密切,根据越南海关统计数据表明,两国贸易总额单边上涨,且上涨速度不断提高。越中两国自2000年来双贸易总额情况: 2000年双边贸易总额是246,6万美元,2010年增长3006,4万美元,2018年增长到14785,8万美元。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年越中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双边贸易额呈现突飞猛进的态势,在2004年,中国成为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和美国以及日本并排前列。2019年双边进出口总额达到1478亿美元,两国贸易额已经连续第二年突破1000亿美元,而中国也是越南第一贸易伙伴。而在边境贸易上,两国边贸活动也日益频繁,在传统的金属纺织交易品种外,双方边境贸易的交易品种还新增了机械电子等工业科技品种。尽管中越边境贸易往来密切,贸易规模扩大,但边境贸易也呈现出一系列问题,例如双方边贸形式单一、产品结构失衡以及产品竞争问题明显。因此,基于目前越中边境贸易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这对于激发越南边境贸易活力以及带动经济的效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及对越中的边境贸易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越中边境贸易现状

建设中越边境贸易合作区对于越中两国经济都有“走出去”战略作用,并且促进两国边境地的企业集群,特别是促进中小企业的成长,对商品文化交流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和越南两国具有不同文化特色的边贸制度,两国应该在两国文化特点基础上制定边境经贸政策和规章,但这方面两国仍然缺少相應完善的机制,越南应该这两个方面着力入手,从而加速边境贸易对国家经济的带动作用。

两国边境贸易存在商品贸易结构不合理、贸易秩序混乱、越方价格优势丧失和东盟自贸区一体化等四大问题。并且平衡政府和企业处理边贸问题时的职能。越南的经济结构失衡是导致越方边境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由于越南的工业并不发达,工业产品需要国外进口,而解决方案政府应该采用成本较低且灵活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过控制通货膨胀,以达到促进越南边境贸易顺差。中越两国边境贸易发展是粗放式发展,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在两国小额贸易是主要形式,小额贸易中两国的产业结构互补,但通货膨胀对两国的边境贸易产生一定波动。对于控制通货膨胀这一方面上,与周威等(2011)观点相同。从2005年开始,由于浮动汇率在中国开始实行,人民币开始施行双向汇率浮动制度,人民币因此不断升值,由于越南边境市场价格弹性较高,而这就减少了中国对越南的出口,增加越南的出口,但总出口额并没有增加,因此人民币的汇率是导致越南边境贸易不能有突破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越边境贸易进出口竞争力分析,发现中国边境地区与越南边境地区产品竞争力产品不同,从而提出两国边境地区垂直分工合作。中越两国在文化交流、跨境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显著的成效,认为双方应该进一步加强这些方面的合作,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促进两国贸易最大化。越南地区农业和矿产资源丰富,但国内生产的产品不能满足国民需求,因此可以向中国出口农业矿产资源,进口中国的工业制品,促进越南的产业升级和优化。研究中越边境贸易政策发现,两国的边境政策没用严格的规章制度,从而无法维护两国边境贸易持续稳定发展,需要制定最适合两国的规章,从而减少违反条例带来的贸易损失。

三、越中边境商品贸易结构分析

(一)中越主要贸易商品

据越南海关总局的统计,2019年越中边境贸易额创下历史新高,越南排名前五的进口商品与2018年一致,所占比重达到60%,这说明越南进口结构稳定,这5种商品是越南的主要进口商品。越南出口中国商品前十位排名变化较大。排在前两位的依然是“电脑、电子产品以及零部件”和“纤维及各类纺织纱线”,但是这两类商品所占比重下降幅度较大; “蔬菜”和“照相机、摄像机及零部件”这两类商品2018年增长较快,分别排在第三位和第五位。“粗油”、“大米”和“橡胶”的边境进口额都有所下降。综合近两年越南和中国进出口商品的整体情况来看,越南进口商品比较稳定,而出口商品种类则变化较大,这种情况也体现了两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也说明了双方贸易还没达到稳定发展的程度,还有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二)越中商品边境贸易结构

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 SITC) 绘制 2019 年越中两国各类商品贸易比重,越南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主要集中于5 类: STIC0、STIC2、STIC6、STIC7 和 STIC8,这 5 类边境出口额比重超过出口总额的 80% ,除了“STIC3”和“STIC1”其他商品类别均增长。越南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则主要集中在 STIC5、STIC6、 STIC7,所占比重接近 90% ,其中“STIC0”、“STIC3”和“STIC5”现负增长、其他所有类别的商品贸易均是正增长的。 SITC 的分类标准是: 初级产品为0-4类,制造业产品为5-9类,其中,劳动密集型产品为第 6、8 类,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第 5、7、9 类。2019 年,越南对中国出口的越中边境贸易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占 39.5% ,有小幅度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小幅上升。越南从中国进口商品中,工业产品远远大于初级产品,前者94.8% ,后者只有5.2% 。其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 26.75% ,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占 68.05% 。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越中边境商品贸易结构不尽合理,具体表现为越南出口中国的初级产品比重较大,而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多集中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这种商品贸易结构反映了两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两国边境商品贸易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具体结构如下表1所示。

三、越中商品贸易中存在问题

虽然中越商品边境贸易总体来看是呈现不断上升的发展态势, 贸易总额基本上一年比一年增长,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双方的商品贸易关系中还存在有待解决的一些存在问题。具体如下:

(一)品种类单一

2019年的数据显示,越南进口商品中,从中国进口的前十大商品所占比重合计达 74.8% ,商品进口额占进口总额比重超过 1% 有 16 类,81 类商品进口额较小,有 5 类进口额超 10亿美元。出口方面,前十大出口商品所占比重合计为 67.3% ,只有 16 种产品的贸易额超过 10 亿美元,贸易额占出口总额比重超过 1% 仅有 22 类商品,其余 77 类商品出口额较低。

(二)商品結构不合理

中国主要向越南出口技术水平一般的机械设备及轻工产 品等; 而越南主要出口产品则以矿产资源、农产品等初级产品为主,贸易结构不合理。中国自越南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和 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达到 60%,占两国贸易的比重过大。从商品的贸易结构看,两国之间的商品贸易结构不合理,工业产品尤其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间的贸易不足,不利于双边贸易 总量扩增和层次升级。

(三) 产品竞争性显著

根据 RCA 贸易指数计算的结果,2019年,在越南对中国边境出口贸易中,竞争性商品所占比重更高,为 58.19% ,互补性与极强互补性商品所占比重为28.07% ,在中国对越南出口贸易中,相互竞争性商品所占比重高达44.00% ,而互补性和极强互补性商品合计却仅为 40.40% 。从 RCA 贸易指数看一看出,越中商品边境贸易中,相互竞争性商品所占比重相对较高,导致出现“替代效应”和“挤出效应”,彼此商品同质化竞争激烈,无疑给未来双边贸易摩擦与争端埋下各种“隐患”,不利于未来两国边境贸易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两国之间边境贸易不平衡

在两国边境贸易中,越南一直处于贸易逆差地位,2019年,越南贸易逆差达到6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综合近几年的数据来看,中越间贸易的这种形式暂时不会得到解决,来自中国的巨大贸易逆差,引起了越方的不满,越方希望中方加大从越南进口的力度。

四、推动越中边境商品贸易发展建议

(一)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

越南是资源出口国,这取决于出口的农产品的生产,支持 国民经济的发展。越南应在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要延长 产业链,控制农产品、海产品和矿产品等其他初级产品加工在 价值链中的高端环节。首先,我们需要制定政策、法规鼓励国 内企业在进口替代行业投资。需要重点考虑调整进口和出口税收税率,发挥税收指挥棒的作用。第二,调整这些来自中国 的产品进口结构,优先鼓励为民族工业服务的先进的产品、新 设备和技术,针对这些鼓励进口的产品可以采用关税优惠或者 国家补贴等形式进行鼓励。

(二)完善边贸政策法规

两国的边贸政策与两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存在密切的关系,通过调整两国的边贸政策,可以对边贸经济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中越边境贸易发展过程中,应适度调整两国的边贸政策,包括注重边贸政策的连续性,进一步简化边贸相关的进出口手续,取消一些重复交叉检验、重复进行收费的项目,适当降低各类收费标准,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不:文明的收费行为,同时考虑在毗邻边境地区建立面向对方的出口加工区以及享受边贸优惠的保税工厂,对进出口经营权可进一步放宽口径,进一步放宽享有进出口权限的货物的配给和种类,适度提高中越边境地区各市县和各边贸点的贸易免税限额。同时应积极加强两国边境贸易政策梳理和引导工作,共同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走私、欺诈、逃税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一个健康、稳定、安全、便利的边境贸易环境,推动边境贸易持续发展。

(三)改进边贸结算方式

中越边境贸易货币结算机制问题,已经受到了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改进边贸结算方式,规范经营秩序,两国通过磋商,正积极推进两国在结算机制的信用通道及业务方面的合作。1997年,中越双方已经在农业银行开启了边境货币结算业务,为边境贸易银行结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国基于农业银行的结算机制,通过在双边设立支行,进一步改善边境贸易结算方式,积极推进两国边境贸易的结算业务。截至2016年底,在中越边境地区已建立了数十家农业银行的支行,以及工商银行支行等大小机构,为双方边境贸易的结算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产品质量和推介

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匮乏,中越边贸进出口的商品多为质量较低的中低档产品,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小,缺乏国际竞争力,大大制约了双方边境贸易的发展。因此,边境企业可以引进东南沿海或内陆城市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集中精力提高产品质量,把进出口商品从中低档产品逐渐替换成中高档产品,同时严防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完善售后服务,共同维护边贸企业的市场信誉。此外,依据地域依赖理论,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以突破边境地区分散、封闭的自然环境为代价,取而代之的是,广阔空间范围内的经济和贸易往来。因此,边境企业应该努力打破“边门”,积极地走出去,例如参加中越双方举办的交易会,结合自身优势,借助有效渠道将自己产品推介出去,提高品牌曝光度,提升品牌竞争力。

五、参考文献:

[1]谢润德.中国与越南商品贸易流量与结构分析[J].商业研究,2014(08):85-89.

[2]唐晓宇.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越南宏观投资环境分析[J].商,2014(14):96-98+90.

[3]张岩.影响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J].对外经贸,2012(03):7-9.

[4]TAM T. T. NGO. Dynamics of Memory and Religious Nationalism in a Sino-Vietnamese Border Town[J]. Modern Asian Studies,2020,54(3).

[5]谭世圆.国土有界,贸易无疆:20世纪50年代滇越边境小额贸易发展述论[J].越南研究,2019(02):69-89.

[6]阮秋草.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越中“两廊一圈”合作[D].云南大学,2019.

[7]邓进成.越南对华商品贸易问题研究[J].科技风,2017(10):258+262.

[8]阮松海. 中越边境贸易发展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7.

广西大学商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4

作者:农氏垂

第2篇:民族地区边境贸易探讨

摘 要:我国的民族地区大多处于我国的边境,五个民族自治区中,除宁夏回族自治区外,其他四个自治区全部处在我国的边境,与邻国接壤。并且一部分自治州和自治县也与领国接壤。由于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民族地区将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新的前沿地带,使民族地区的区位条件大加优化[1]。同时,在边境贸易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在产业结构单一,贸易秩序混乱等现象。相信随着边贸政策和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民族地区的边境贸易经济会有更好的未来。

关键词:民族地区;边境贸易;问题及对策

民族边境贸易,是民族贸易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少数民族地区可借助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带有民族特色的资源和产品,使当地的经济得到发展,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一、民族地区开展边境贸易的有利背景

民族地区的边境贸易,属于民族贸易的形式之一,即在一定范围内边民或企业与邻国边境地区的边民或企业之间的货物贸易。边境有两种形式:一是边民互市贸易。它是基于边民个人之间买卖行为的一种贸易方式,两国双方边境居民在规定的开放点或指定的集市上,以不超过规定的金额,买卖准许交换的商品。二是边境小额贸易。指边境地区的外贸公司,与邻国边境地区的贸易机构或企业之间进行的小额贸易。

(一)区位地理优势

在我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中,除宁夏回族自治区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都与邻国接壤,民族省份中也有云南与邻国相接。另外,部分自治州,自治县的情况也大致相同。从中国地图看,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分别与黑龙江,吉林、沈阳、内蒙古、新疆、广西、云南和西藏接壤。除东三省以外,其余全为民族省区。另外,甘肃省也有部分地区与蒙古国接壤,在一些提法中,甘肃省也被列入民族省区范围内,在此不做探讨。截至目前,我国共开放一类口岸241个,边贸企业达3 000多家[2]。

(二)历史上的边境互市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由于中原的汉族与周围少数民族在生产力水平、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经济文化类型上的差异,使双方的经济往来具有极大的互补性和吸引力,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方对内地的较为先进的产品的需求,同时,由于边疆少数民族畜牧业发达,中原汉族地区,尤其各个王朝处于对军事装备的需求,少数民族地区的马匹对中原地区也是一种“紧俏货”。后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及丝绸之路的开通,内地向外输出铁器,铜器、陶瓷、丝绸、布匹、盐、茶及其他工艺品。边疆和少数民族地方向内地提供皮毛、骆驼、马匹、香料等。其中大部分为生活必需品[3]。这种往来关系,不仅丰富了双方民众的物质生活,发展了边疆和民族地方的经济,对民族之间的关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有“茶马互市”、“朝贡”和“边民互市贸易”边境互市形式。

我国历朝历代中,除蒙古族和满足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元朝和清朝外,其余的都由汉族建立。历史上,除中原地区以外,其余都居住着少数民族,而这些地方都被认为是“蛮荒之地”,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与域外民族的贸易也标志着我国的民族边境贸易自古就有。

这种发展了几千年的有着浓厚历史底蕴的互市贸易,为现在的边境民族贸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国家的政策导向及沿边口岸的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制度。改革开放,势必要涉及我国的沿海沿边地区,在这些地区设置边境口岸,并在税收和政策上提供优惠,以发展当地经济。首批开放的口岸和经济特区全部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东南沿海的经济飞速发展,我国东部与中部、西部的经济实力形成了巨大差异,且东南沿海取得的经济成就,也无法向民族地区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4]。为了防止这种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国家开始逐渐在民族地区开放沿边口岸。

(四)民族地区开放口岸的其他有利因素

在一些少数民族地方,与之相邻的多为跨境民族,由于在语言,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的相同,为双边贸易提供了便利。如与新疆接壤的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民族,与生活在我国新疆的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在语言,宗教信仰上有着相同之处。内蒙古与外蒙古、生活在黑龙江的俄罗斯族和俄罗斯联邦、延边自治州的朝鲜族等,都有着类似的优势。

二、民族地区边境贸易的形式及特点

我国民族地区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在基础设施和交通通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民族地区的高等级公路和铁路通车里程也大幅度提升,车站、机场和码头数量较新中国成立后初期而言,数量和规模上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些基础设施的发展,更有利于边境贸易。

(一)民族地区边境贸易的形式

由于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组成了立体交叉的运输体系,为两地在贸易上的往来提供了便利,无论是矿产资源,还是民族特产,都源源不断地往来于两国之间,丰富了两国边境市场,也使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同时,基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我国一跃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使人民币在部分国家和地区成为了流通货币,这种情况的出现,使贸易双方的资金结算更加快捷安全。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边境旅游业也成为了另一项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

(二)民族地区边境贸易的特点

民族地区的边境贸易,与边境贸易相比,有着语言文化相同、心理认知共同、经济密切互补等关系,特色产业也是民族地区边境贸易的又一特点。

1.语言和文化的相同,使贸易关系更加紧密

由于我国的少数民族边境地区所生活的民族,与境外主体民族在语言、文化、心理认知方面有共同性,首先在语言文化交流上就没有任何障碍,为双方的贸易洽谈提供了基础。再者,由于双方在心理认知上的相同,甚至是宗教信仰的相同,双方的信赖度也高于一般的边境贸易对象,这就使双方在贸易洽谈在资金、数量上有更大的增加空间,在质量上有着保障。这就使贸易双方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往来更加频繁。

2.在经济上密切互补,繁荣两地贸易市场

这种经济上的互补,对双方在贸易产品和类型上,互通有无,各取所需,一方面,丰富了交易双方市场,另一方面,在今后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商有着更广阔的前景。

3.民族地区利用特色特有资源发展特色经济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例如:煤、铁、钒、镍、金、锰、钵、铝、铜和、石油、天然气等,为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5]。其次,除上述独特资源外,少数民族地区有许多独特的土特产品,且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定地位,如新疆的棉花、广西和云南的甘蔗、内蒙古和新疆的甜菜、云南和贵州的烟草、沿海热带和亚热带水果、西北的苹果和葡萄、云南等地的花卉,以及药材及民族药材等,以及带有民族风情的服饰,工艺品等,都可为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民族地区边境贸易中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一)民族地区边境贸易中存在的不足

少数民族边境贸易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边境贸易中,有个别不法商人以次充优,商品的数量和质量上水分较大。边贸秩序混乱,缺少管理机制和法律约束等。这些因素也导致了一定时期内,边境贸易下滑的情况。

其次,一些地方的城镇和口岸建设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落后,不能为从事双边贸易人员提供较好的服务,使得一些商人或公司不愿长时间留于此地。服务不到位,直接影响着贸易经济,从长远角度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餐饮业,加工制造业和休闲娱乐行业和劳动力市场等。

再次,少数民族边境地区的交通通讯仍然无法满足当前的边境贸易,如一些货物、产品无法快捷安全地,按时按点地发往指定地区,导致民族边境地区货物周转缓慢,资金周转期较长。通讯手段落后也是民族边境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最后,国家对民族地区贸易自主权限依然不够,许多订单或协议当地政府无法自主决定,需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民族贸易的发展。

(二)相关建议及对策

1.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换贸易方式

在民族边境贸易中,从自身角度出发,不断优化本地区的产业结构,由粗犷加工到精加工,产品由原始加工方式到深度加工方式转变。以注重生态环保产业优先发展。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及人才,从事紧密产业。同时加强与其他诸如旅游、饮食、休闲娱乐等领域的协作,从单一经济结构向多样经济结构发展。

2.改组现行边贸管理体制,整治边贸秩序

民族边境贸易在根本上,要对现行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如重组大型边贸公司企业,统一管理,逐步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稳定的产、供、销联系,使边贸市场有效管理,边贸秩序井然有序。

结语

少数民族地区的边境贸易发展,不仅要依靠现有的地理及民族关系等优势,进一步扩大贸易市场。同时,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使之与其他经济产业相关联,全面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另外,国家在少数民族边境贸易的政策和管理上应提供扶持和导向。

参考文献:

[1]施政一.民族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2]姚少华.边境贸易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J].改革与战略,1994,(3).

[3]如阿萨拉图.明代蒙古地区和中原间的贸易关系[J].民族团,1964,(2).

[4]施政一.民族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5]许晓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思考[J].贵州民族报,2004,(8).

作者:李旭强

第3篇: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中越邦交正常化以来,中越边境贸易日益红火,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中越边境贸易的地位不容忽视。虽然中越边境贸易历史悠久,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文章针对中越边境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对中越边境贸易的前景作了描述。

[关键词]中越关系;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谭舒尹,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本科学生,湖北武汉430074

[

[文献标识码]A

[

一、中越边境贸易的现状

(一)越南的贸易现状。越南自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积极发展与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关系。作为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越南非常重视吸引外资,对外贸易迅猛发展,贸易伙伴不断增多,贸易范围迅速扩大。1988年以前,越南的进出口对象主要是前苏联和东欧国家。1988年中越关系逐步改善以来,以边贸为先导的中越贸易也开始活跃。越南对发展与中国的边贸较为重视,1988年,越南把农产品和消费品的边贸出口列为优先发展的项目。1989年越南政府先后出台了调整汇率、越盾贬值、控制进出口补贴、下放外贸权、放松外汇管制等措施来发展与中国的边贸。1991年中越两国成立了“经贸合作委员会”,签订了贸易、经济、航空、海运、铁路、文化、公安、海关、科技、避免双重征税、保证商品质量和相互认证、汽车运输等20多项合作协议。同年,越南颁布了《关于转口贸易的暂行规定》:和《关于贸易货品出口税率表的细节规定》。1992年又颁布了《越南进出口税法》。越南还积极进行口岸建设,1991年11月,中越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处理两国边境贸易的临时协定》,中越边境各开辟了9对出入境口岸。1998年以来,中越两国政府加强了对边贸口岸的建设,基础设施得到一定的完善,许多边境贸易优惠政策相继出台。2001年6月,越南政府调整对华贸易政策:(1)降低边贸关税及费用,鼓励本国发达地区的商人到北部边境口岸开办公司。(2)适当放宽经贸进出口物资政策,允许经商人员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贸易往来。(3)鼓励越商将其工业产品、百货类产品在中越边境口岸大量自由销售,地方政府不得乱收税、费,任何部门不得干预和限制。(4)在边境办理有关出入境手续后,中方经商人员和边民就可到越南境内进行贸易活动。(5)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此带动边贸的发展。(6)加强越南公司、企业与中方大公司、企业的经贸合作,中国的汽车、摩托车、电器、布匹、针织产品和烟叶等商品可通过双方洽谈后批量进口到越南,再进行转口贸易。

目前,越南已成为国外资本较为理想的投资东道国。

(二)中国的贸易现状。我国作为越南的邻国,在发展中越边境贸易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中国与越南毗邻,两国边界线长达1430公里,在越南同中国广西陆地边界线上,居住着广西籍华侨70多万人,广西境内有从越南归来的华侨约27万人,还有不少长期居住在广西的越侨。这些侨民和归侨是密切双方联系的主要纽带,也是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的主要条件与因素。

2.进出口产品种类丰富。越南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有四类:A、原料、燃料类;B、农产品类;C、水产品类;D、消费品类。中国向越南出口的商品主要有五类:A、立式水泥厂、糖厂等成套设备;B、机械、运输工具、医疗器械、计量器械、纺织机械、农业机械;C、原料、燃料;D、粮食、食品、水果类;E、日用消费品、药品等。

3.贸易总量增长快速。近10年来,中越两国贸易额增长了100多倍,中国已成为越南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三)中越双方贸易存在的问题。1.越南方面税率不稳定。从2004年起,越方计税基价和税率经常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不利于企业制定远期贸易计划,影响了我国的边贸出口。

2.我国现行的边贸政策相对滞后。一是国家对边境贸易优惠政策逐渐弱化,由于取消多种进出口商品的优惠政策以及对原产于越南的水果类停止执行边境贸易减半征税的优惠政策,加上对粮食进口、焦炭出口配额减少,限制趋严,这对边贸发展便形成一定的冲击;二是对进口越南资源性产品没有优惠政策支持;三是对互市点贸易的品种、数量、货值限制过严;四是没有可操作的边境地区加工贸易政策;五是办理人员出入境手续程序过于烦琐。此外,边贸出口实行外汇核销管制,不仅加大了边境小公司出口的成本,而且增大了企业的风险,这种做法不符合中越边贸的实际。

3.口岸和边贸互市点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一些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通关能力弱;一些口岸没有国门、验货场、储货仓,口岸功能无法发挥应有的整体效用,远远跟不上口岸物流快速增长的需求;一些口岸和边贸互市点的交通状况落后,有35%的互市市场没有同越南公路接通,有60%的边贸公路等级低、路况差,货车通行困难,成为制约口岸对外贸易发展的瓶颈。

4.边贸加工业发展滞后,对外贸易后劲乏力。由于目前边境城市地方财政都比较困难,无力在短时间内改变边境地区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从而影响边境地区加工业的发展,影响外来企业在边境地区投资办厂。没有加工业带动,单一贸易经济受市场波动影响大,效益也不高,对外贸易后劲不足。

5.外贸企业规模小,实力欠佳。目前中国边境口岸的外贸企业众多,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资金实力不强,人才缺乏,竞争力不强,自主经营及抗风险能力弱,开拓国际市场能力差。

6.边境口岸管理体制不合理。由于经济利益部门化和地区化弊端的存在,边境城市在物流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上的协调能力较差。中越跨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涉及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设备、产业政策、投资融资、税收、海关服务与运输标准等多个方面,而这些问题的管理分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和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也就成了边境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二、发展中越边境贸易的措施及途径

(一)完善边贸政策法规。借鉴我国沿海地区的成功做法,笔者认为,我国沿边地区的法制建设的重点是制定一部完备的《边境地区经济法》。要在中越边境贸易的实践中逐步完善法律框架,为中越边境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给中越两国的贸易合作创造最大程度的便利。

(二)加强边贸基础设施建设。边界公路、口岸海关以及机场等大型基础项目的建设要给予保证,同时,水、电以及通讯设施也不能忽视。双方要改造和升级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口岸区,要与运输、仓储、兑换货币,尤其是旅游等服务发展相配合,甚至将互市口岸建成自由贸易区,配合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打造中国一东南亚最大、最重

要、最便利的口岸。

(三)改善边境口岸管理体制。建议将中一越口岸建成装备现代化、服务态度文明的友好口岸。通过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提供信息服务,形成更多的专业市场。要简化边民和贸易人员的入境手续,放宽出入边境管理区的限制,改善边境管理方式,提高边境管理水平。要理顺企业与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为外贸企业提供便利,加快中越边贸物流产业的发展。

(四)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构筑中越边境的经济、贸易、旅游多方面合作。要围绕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构筑中越边境经济、贸易、旅游合作平台的轴心,积极开展各种有利于中越关系友好发展的活动。比如通过国庆节、春节、庙会、边境旅游节和贸易展销会等机会,邀请越方来访,使中越友谊能够充分体现在双方人民生产生活的交往之中,从而促进双方经济合作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此外,中方应积极为越方培训汉语人才,越方也应积极为中方培训越语人才,要充分利用大批精通两国语言的人才,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对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制度等,了解越深越透,双方合作的成功率就越高,合作的领域就越宽广。

三、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的前景

(一)交通建设方面。一方面,要实现海陆联运便利化。海防是越南北部最大的海港和越南首都河内最主要的出海大通道。昆明——河内——海防铁路线是云南通过海上运输进行外贸的重要路线,遗憾的是海防的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海防的基础设施完善之后,其吞吐能力的增加必将使其充分发挥越北出海门户的作用,这对于进一步密切与我国各港口业务联系,扩大外贸业务量有着重大的意义。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泛亚铁路建设,扩大铁路运力。目前中国与越南的交通仍以铁路和公路为主,但原有的铁路和公路难以满足外贸事业发展的需要。可以预想,随着泛亚铁路建设的发展和完善,中越边境的贸易往来将会出现一个更好的局面。

(二)农业方面。一方面,越南水果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但其保管技术相对落后,出口我国的均是未经加工的初级产品,如果我方开展果蔬加工,将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取得较好的回报。另一方面,中越水果互补性强,加工业原料有保证。另外,越南农产品资源丰富,与我国农产品有较强的互补性,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中越贸易将有广阔的前景。

(三)旅游方面。旅游业是国际贸易的最大领域之一,加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旅游合作,发展国际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大趋势。中越两国都具有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特点,两国间具有开展跨境旅游合作的优越条件。随着两国对边境地区旅游景点的精心打造,交通、通讯、水电、贸易、安全等设施的不断增加和完善以及两国游客和便民出入境管理办法的进一步完善,中越两国的跨境旅游事业在不远的将来定会有更加喜人的发展。

(四)医药方面。近10年来,越南人均医药费开支已增长10倍,达8美元,为了满足越南民众不断增长的医药保健消费需求,中药市场也得到了迅猛发展,销量大幅增加。目前,越南规模较大的中药店就有200多家,中小药店及诊所更是遍布城乡各地。这些药店销售的药材除少部分为越南当地生产外,80%以上需要从我国进口,与我国内地用药习惯基本相同。从中国进口的中药,越南统称为北药,主要是我国大宗地道药材。由此可见,越南市场对中药需求量及贸易量之大,是除我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法比拟的。

中越边境贸易需要两国的积极配合、交流与合作。互动性是边境贸易长期发展和持续稳定的前提。因此,了解和掌握越南的有关情况,并对其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越方的交流与合作,是决定我国边境贸易及其衍生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应当重视和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收集边贸的相关资料,分析市场行情,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和资料共享,及时、适时地进行沟通、交流和合作,提高互动效率,促使和推动边贸及其衍生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责任编辑:钟山]

作者:谭舒尹

第4篇:中俄边境贸易发展研究

【摘 要】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复苏与发展。俄罗斯作为中国相邻边界最长的邻国,在当今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的形势下,中俄的边境贸易值得我们重新审视。中俄边境贸易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和中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具有重大意义。研究中俄边境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优势,促进中俄边境贸易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于发展中俄边境贸易,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边境贸易;“一带一路”;中俄边境

中俄边境贸易始于17世纪,经过300年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传统的边境贸易在形式和内涵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边境贸易早已不在仅仅局限于满足边境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更多则是为了实现价值的增值、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生活的丰富与创造,边境贸易也由最开始的单纯商品交易向服务贸易、国际边境技术合作等更深层次领域发展。中俄边境贸易是中俄经贸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促进中俄边疆的发展和兴盛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形成中俄两国良好的、可持续性的邻里关系具有推动作用。中俄边境贸易以前主要包括边民互市贸易、边境小额贸易和边境旅游,随着经济发展电子商务、边境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的贸易也应运而生。

一、中俄边境贸易发展现状

1.中俄边境贸易交易额

中俄边境贸易整体处于一个上升的状态,2013年和2014年中俄的边境贸易发展缓慢。2013年中俄贸易与历史上较好时期有很大的差距,2014年逐渐出现了回升的趋势,但是效果不明显。从1992年中俄边境贸易不足0.5亿美元到2012年中俄边境贸易103.7亿美元,经过20年的发展,2012年中俄边境贸易额是1992年的200多倍,从总的发展情况来看,发展形势比较迅猛。2013年和2014年虽没有完全统计,但是相比同期,总的贸易额还是有所增加的。据海关统计,2015年上半年,中俄贸易额也已超过300亿美元,虽然同比下降有28.7%,进出额也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中国依然是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据统计,2016年中俄边境贸易相比2015年,有了缓慢的回升。2017年黑龙江省的边境贸易发展的喜讯也是频频传出,中俄边境贸易以一种良好的形态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的广泛宣传和中国的各种友好的发展模式,俄罗斯对中国存在的猜疑减少,合作项目增多。东北地区是中国与俄罗斯经济往来合作的重要地区,据海关统计,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与俄罗斯的贸易每年占中俄贸易总额的1/4左右,中国东北地区加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合作,有利于中俄边境地区从简单的贸易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合作水平。

2.边民互市贸易

边民互市的蓬勃发展,不在仅仅局限于以前单一的贸易模式,电子商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了新的发展模式。边民互市贸易通过边民活动、边境旅游和网上销售这三种主要的模式,新旧模式一同发展,不仅跟随经济潮流的发展,更是促进了边境贸易的繁荣。近年来,边民互市贸易蓬勃发展,互联网是功不可没的,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快速了解到更多经济发展的现状,迅速获得边境旅游的体验、服务经验等。一些企业就敏锐的嗅到这些商机,开展与边民互市的市场合作,不仅提供服务边境贸易发展的电商培训,而且还召开电子商务的论坛,针对不同的情况,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帮助边境城镇、农村的发展。绥芬河作为中俄边境贸易最大城市之一,享有“北方深圳”的美誉,主要是因为绥芬河物品种类相对多,满足了俄罗斯远东地区众多人群的喜爱,极大的促进了中俄边境贸易的发展。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網购的俄罗斯人群也是逐年上升,“互联网+”的时代,更是推进了边贸的发展,改善了中俄边境人民的习惯,网购也被外国人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边民互市贸易区的建设有力的促进中俄贸易、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丰富、发展和交流,加强了中俄两国经济往来合作,充分发挥了中俄两国之间的地缘优势和口岸优势,拓展出了优质而又独特的新贸易模式,有利于中俄两国边境招商引资,增加了中俄边境地区发展的魅力和潜力。

3.中俄边境口岸和经济合作区的发展

中俄两国相邻边界长达6470公里,接壤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42个旗、市、县与俄罗斯接壤,两国之间运作的边境口岸有20多个,边境口岸数量位于国别边境口岸之首。全国有16个边境经济合作区,而与俄罗斯相邻的就有4个。中俄边境贸易在中国总的边境贸易额中占较大的比重。

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口岸有15个,占黑龙江边境口岸总数的3/5;吉林省虽然与俄罗斯接壤极少,但是吉林省与俄罗斯的边境口岸有两个,占边境口岸总数的1/7;内蒙古省与俄罗斯的边境口岸有4个,中俄边境口岸占内蒙古边境口岸总数的4/13。新疆喀纳斯口岸尚未运作。

4.边境旅游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一种常见的休闲生活方式,并且旅游人次逐年上升。因为中俄边境地区受制于自身基础薄弱、地势偏远等特点,所以经济发展相对要弱于沿海地区。一方面中俄边境地区以独特的文化习俗、风景等吸引着众多的国际游客,边境旅游给边境贸易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同时带动了边境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一日游或者较短时间的旅游者,他们的旅游主要是为了买卖货物,同样促进了中俄边境贸易的发展。

5.跨境电子商务

近几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年跨境电子交易额达高达亿美元,年交易规模更是持续扩大。中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和用户持续上涨,淘宝网目前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交易平台,据统计显示,俄罗斯人通过该网站购买物品的数量和贸易额都在逐年上涨。中俄电子商务服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充分发挥和利用了我国的优势,突破了地域的局限。许多类似淘宝网的平台也不断的拓展对俄边境贸易,主要是电子产品类、生活日用百货、轻工产品等多种产品,很多企业为了扩大对俄贸易和服务,还专门开设了俄文网站向俄罗斯搜索引擎提供网址。为解决中俄电子商务交易的支付障碍,中国电商阿里巴巴同俄罗斯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了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在俄罗斯莫斯科设立了海外本土化服务中心,在黑河市建设了8000平米俄罗斯商品线下交易中心和配套仓储设施,可以说是从多个方面促进跨境贸易服务。

二、中俄边境贸易障碍分析

1.边境运输条件

中俄边境口岸纬度较高,很多口岸受地理位置与运输条件的影响不能全年都可以正常工作;并且由于水路运输受气候影响较大,中俄边境贸易物流就不便采用水路运输。那么,“一带一路”在主要的界河段航道包括黑龙江中上游、额尔古纳河、兴凯湖、乌苏里江这几个区段都会面临诸多挑战。

2.跨境电子商务

跨境电子商务虽然蓬勃发展,但是也存在着网上商品质量良莠不齐,一些产品质量差,会导致人们的刻板印象,对中俄某一类产品产生偏见,严重时可能进行抵制。另外在结算时,本币结算推进中存在着障碍,在金融管理领域,由于汇率机制的不完善、居民出入携带现金有限、本币结算中的出口退税、出口税务的补贴等原因,中俄在以本币结算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3.跨境旅游

旅游接待服务水平较低,旅游资源缺乏吸引力,金融通信服務较弱;旅游市场开发深度还有待加深,市场细分不明确,旅游产品创新性较小,旅游产品结构相对比较单一;边境旅游产品缺乏科学定位,缺乏高素质的产品设计人才,旅游产品宣传不到位;政府监管不到位,旅游市场秩序混乱;边境地区未能够形成联合,打造出一条旅游联合产业链,未形成旅游区的协作与发展,不能取长补短,不能发挥其整合优势。

三、中俄边境贸易发展的建议

1.加强政府的作用

政府应持续服务优化中俄边境贸易环境、扩大开放,给中俄边境贸易带来持续动力。“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给中俄两国提供了更多的合作的机会,虽然在税收管理、进出口报关业务、贸易结算方面等,中方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由于俄罗斯的政策、法律等软环境因素的多变,给中俄边境贸易带来了一些风险和挑战。中国应继续提供良好的贸易平台和环境,俄罗斯也应积极融入发展,给中俄边境贸易带来更多的保障。国际经济环境变化迅速,国内的发展需求也是日新月异,政府需要进一步打开经济开放的格局,加快促进经济转型,促进新型经济体制的发展。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加强了中俄边境贸易的合作和发展,通过促进沿边城市、口岸的发展,带动沿边地区的发展,从而起到以“点”到“线”带“面”的全面发展,吸引更多的企业来进行投资和发展。通过大国之间的良好合作,从而调动周边各小国的积极性,特别要在海关、银行、法律、运输条件等“软环境”领域,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并促进经济的增长。政府要把握形势,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中国的企业、产业积极的参与中俄的边境贸易,行业进行联合,逐步推进合作,形成一条龙的发展状态,为边境贸易长期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2.促进行业的创新

行业创新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第一,技术创新。俄罗斯是科技大国,东北地区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传统工业集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的传统企业,也需要跟随时代的进步而改进,以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力量和优势,促进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带动中俄边境贸易发展。第二,旅游创新。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好中俄双方边境的资源优势,准确的定位,加强旅游宣传,规范边境旅游市场,不断创新旅游方式,挖掘景区吸引人的潜力,形成可持续的、绿色的发展模式。第三,交通效率创新。修建新的公路、铁路、大桥摆脱水上运输的限制。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口岸畅通无阻,实现各个口岸运行高效、便捷。中俄近几年物流运输量逐年上升,对于边境区域的设施、管理、运行方面,需要加强合作与沟通,实现交通运输一体化,形成中俄边境地区的交通体系,把中俄两国边境贸易的发展积极的融入国际经济发展的浪潮中。

3.完善企业的作用

企业要积极关注边境贸易的优惠政策,积极迈向边境贸易发展的道路,在对外投资决策时不仅要关注贸易成本,更是要注意贸易环境中的一些“软环境”和“软条款”,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在此基础之上,中国的企业更是要加强商品、服务的管理,提高商品的质量,改善对俄边境贸易的服务,积极发展,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国际形象。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是跟随着潮流的发展而发展,不断的变化莫测的经济浪潮中创新和发展的,敢于转型和创新,才是发展的王道。现在新兴企业正在蓬勃发展,但是新的问题和挑战也迎面而来,旧的企业发展模式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妥善的解决,中俄边境贸易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虽然中俄两国边境贸易发展的过程有些崎岖,困难也不曾间断,但是只要积极的面对,中俄边境贸易必然会持续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爽.“一带一路”对中俄经济的影响与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 2016 .

[2]郭力. 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东移的新举措及中俄区域合作新机遇[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 2012 .

[3]关雪凌,祝明侠.俄远东超前发展区给中俄合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西伯利亚研究,2016.

[4]郝世光.中俄边境口岸城市民贸市场发展浅析——以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为例[J].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3.

[5]李凯杰.供给侧改革与新常态下,我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J].经济学家, 2016.

作者简介:

孟庆雷(1982—),男,山东聊城人,经济学博士,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任岩岩(1983—),女,山东聊城人,经济学硕士,武汉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酒店管理。

陈柳(1994—),女,河南南阳人,江苏省常州市领航教育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作者:孟庆雷 任岩岩 陈柳

第5篇:边境贸易中结算问题研究

摘 要:边境贸易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边境贸易中的结算问题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我国与俄罗斯边境地区边贸结算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改进和完善银行结算渠道,推进边境贸易本币结算进程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边境贸易;结算;俄罗斯

1 中俄边境贸易及其结算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国内经济形势好转和中俄政治关系的进一步升温,以及在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俄边境贸易开始迅速增长,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俄罗斯已成为我国的第八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俄罗斯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但是,作为战略协作伙伴的中俄两国,在发展边境贸易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中俄双边贸易中存在某些偏见和误解;俄新闻媒体中有相当部分对华不怎么友好;两国边境管理中也存在一些不规范:一是出入境手续复杂。二是边境口岸通关效率低下。三是执法人员腐败贪婪。另一方面灰色清关现象盛行。清关公司的盛行,一方面使俄政府税收大量流失,严重损害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另一方面,也在进口商之间造成了不平等竞争,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同时,中国商人在俄罗斯这个风险高、不规范的市场里,灰色清关使他们承担了巨大的风险,由于不能从清关公司那里拿到清关单等正式文件,遇到强力部门检查时货主就会陷入“哑巴吃黄连”的尴尬境地。再者俄罗斯市场较为混乱且投资环境欠佳,俄罗斯的各种经贸法规、进出口政策、外汇政策、海关规定及税则、税率等朝令夕改,安全没有保障,投资风险大,在这种混乱的市场条件下,中国商人要想在俄罗斯合法经营与盈利的难度很大。

但我们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中方产品质量差且声誉低下,贸易结构单一且基本以初级产品为主要模式。尽管近年来中国输俄产品质量已经大有提高,但声誉低下对中俄边境贸易的扩大具有长期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对俄罗斯出口的商品主要有服装、轻工产品,俄罗斯对我国出口的主要有化肥、钢材、木材、化工原料、部分机械产品,一旦其中一方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另一方则无力找出适合对方需要的出口替代商品,两国的边贸额就会下滑。

伴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中俄边境贸易结算方式由最初的易货贸易、瑞士法郎现汇结算发展到比较完善的美元现汇结算。1995年5月23日,黑河农行率先与仅有一江之隔的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阿穆尔商业股份银行签订了代理行协议,标志着两国银行间直接通汇业务的正式开始。各家银行随即也与俄布市的一些银行建立了直接代理行关系,满足了中俄边贸企业的结算需求。

在代理账户行的基础上,为了促进中俄边境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丰富双方银行间的结算方式,两国中央银行一直致力于推进双方银行间使用本币结算,从2001 年下半年开始,黑河各家银行与布市各家账户行就本币结算问题进行接触,向企业客户进行多方面的业务需求调查,尝试草拟中俄两国银行以本币为计价单位结算的操作规程。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2003 年3月,在黑河口岸开始了中俄本币结算的试运行。中国银行黑河分行率先与俄罗斯远东外贸银行开通了人民币与卢布直接通汇的“ 本币结算”业务,随后其他各家商业银行陆续同阿州商业银行开通了本币结算业务,目前中国黑河市的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已与俄罗斯布市商业银行签署本币结算协议书,建立本币结算关系账户。

中俄两国对于边境贸易口岸实施优惠政策,尤其是在币种使用政策上差距很大。黑河市政府在2004年5月9日就制定了《黑河市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优惠政策》,为快速发展黑河市边境贸易提供了政策支持,其中在结算币种使用上规定:俄罗斯公民在互市贸易区进行交易时,可使用卢布、人民币和其他可兑换的货币。2006年12月18日,为了更加便于俄罗斯公民来黑河市旅游、经商,又出台了《黑河市人民政府关于保障俄罗斯公民相关权益的意见》。而俄罗斯布市始终没有出台对我方优惠的边境贸易政策,一切事情都按本国颁布的法律、法规办理。在俄方境内,大部分企业都拒收其他货币。

据调查,2005年1-9月,黑龙江省黑河、绥芬河及东宁等口岸5家国有商业银行与俄罗斯的6家商业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共建立了以美元为主的自由兑换货币账户15个,人民币及卢布代理账户各10个。通过账户行办理本币结算业务折合4631万美元,同比增长38.7%。其中办理人民币结算折合30万美元,同比下降76.7%;辦理卢布结算折合4601万美元,同比增长43.3%。

从以上各项数据的对比中不难发现,中俄银行间的本币结算量只占全省对俄边境贸易量的1.12%,与同期边贸进出口额的增幅相差14.2个百分点,而人民币的结算额仅占全省对俄边境贸易额的0.007%,卢布的结算额是人民币结算额的153.37倍。本币结算额的增幅低于边境贸易额的增幅,人民币的结算额更少于卢布的结算额。

2 本币结算存在的问题

(1)人民币不能在俄罗斯“落地”,是本币结算无法成为边贸银行结算主流的最大障碍。中俄双方虽然都允许本国企业建立对方国家货币账户,但现行的本币结算模式无法实现人民币的跨境划转,致使中国的进口商不能将人民币直接划转给俄方出口商,也就无法实现人民币的跨境流动。

(2)现行的本币结算规则不利于本币结算业务的发展。中俄两国央行签署的边境地区贸易的银行结算协定及实施细则规定各银行使用本币代理账户,做到专户专用。账户收支范围仅限于法人和自然人贸易项下所得资金和所需资金,代理账户资金来源限于边境地区贸易所得资金,法人和自然人应提供相关文件证明资金为贸易所得;法人和自然人出于贸易的需要才能够从代理账户中使用资金。这些规定导致大量的旅游等服务贸易结算无法通过本币结算途径来实现,使本币结算的业务受到限制。

(3)由于人民币和卢布不是可自由兑换货币,所以两国海关都没有将其作为报关币种,采用人民币或卢布签订的合同还不能在海关申报,客观上影响了两国商家以各自本币计价结算的愿望。

(4)中俄商业银行出于汇率风险的考虑,未授权口岸支行在代理卢布或人民币账户上保留余额,每天营业终了,必须将卢布或人民币账户内的余额兑换成美元存入在对方商业银行开立的美元账户上或调回境内,给双方商业银行在实际操作上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不利于本币结算业务的开展。

(5)由于人民币或卢布还不能单独完成一笔贸易的完整结算过程,使得企业结算成本与其他结算方式相比未见明显减少。其中包括:0.1% 手续费,2.48% 的汇兑差额以及100元的电报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采用本币结算的积极性。

3 完善中俄边境贸易本币结算的途径

(1)加大力度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周边化进程,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人民币区域化、周边化进程与“本币结算”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正是受制于中俄两国货币均属不可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没有真正打入俄罗斯实现其区域化、周边化进程,致使中俄边境贸易“本币结算”手续繁杂,需借助于第三国货币美元汇率进行套算。如果要打破现有模式,彻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就需要大力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进程,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

(2)中俄两国中央银行应肩负起推进和完善“本币结算”业务进程责任,承担其汇率风险。目前,为推进本币结算业务的发展,打破中俄边境贸易“本币结算”业务量小及存在诸多弊端的局面,中央银行应打破常规肩负起推进和完善“本币结算”业务进程的责任,承担自开办“本币结算”业务以来给各外汇指定银行带来的汇率风险,从而推进和完善“本币结算”业务进程。具体操作方法为,在当日牌价,同时双方央行出资设立专项资金,可以规避双方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及信誉风险。央行“ 清算中心”通报汇率是为达到预警目的,这样可以使商业银行根据市场行情自主选择其卢布账户余额的处置方式。

(3)实现会计核算系统升级,在系统内增设对方货币代码,解决核算渠道不畅问题。为推进“本币结算”进程,提高结算速度,增强竞争力,各外汇指定银行就要实施会计核算系统升级,把“本币”币种引入到核算系统中去,做到即时入账,及时平仓,为客户提供廉价、优质、快捷的服务,为“本币结算”做大做强提供保障。此外,各外汇指定银行还应增设人民币、卢布双币种账户,大力推介人民币结算,使在俄贸易客商能够有所选择的以人民币和卢布两种货币结算,这样既方便了结算客户,又能够使外汇指定银行将卢布账户余额及时调回,解决卢布账户余额需利用美元通汇结算方式将资金调回过程俄方占用中方资金的问题,在确保核算渠道畅通条件下,在俄方增设人民币账户也为人民币走出国门进入俄生产、流通,及其贸易结算领域成为可能,为实现其区域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4)规避汇率风险,两国政府应签署“中俄中央银行边境贸易清算协议”,完善“本币结算”进程。作为完善“本币结算”开办以来的补充条件,为达到及时清算央行收购的“本币”存款账户余额,规避汇率风险,两国央行对应设立“边境贸易银行清算中心”,该中心除具备基本的清算功能外,央行应在《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关于边境地区贸易的银行结算协定》基础上达成“中俄边境贸易本币清算协议”,使双方央行设置的对方本币存款账户能够及时得以清算,并实施两国央行间的对等调运。以节约调运成本,保证资金安全。这样中俄两国央行在国家间协议的保证下,就会将双方银行间的信用加以转化,从而既规避了境外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又规避了匯率风险,使现行“本币结算”更加科学合理和趋于完善。

(5)培育现有人民币与卢布汇率形成机制,向以外币市场为主导的汇率机制转变。鉴于现有经美元套算形成人民币与卢布汇率的机制已不能适应中俄边境贸易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改变汇率形成机制,摒弃经美元套算形成的人民币与卢布汇率机制,转而采取在参考美元汇率基础上以两国货币的市场价格为主导,经双方央行协商确认所形成的“市场汇率机制”,该汇率机制可以保证汇率随市场行情的涨落随时调整,这样既可摧垮外汇买卖黑市,又可避免我国贸易企业在使用本币结算账户将利润汇回时按美元套算后的损失,还可以使商业银行按双方确认的汇率价格及时卖出本币账户头寸余额,同时买入本国货币。贸易企业和个人在银行间的结算也大致如此,这样既可做到真正意义上中俄双方的直接通汇、直接结算,从而完成本币结算全过程,加快贸易企业资金周转,达到降低结算成本之目地。

参考文献

[1]常思.促进边贸健康发展是硬道理[J].中国外汇管理,2005,(3).

[2]崔玉斌.我国边境贸易研究热点述评[J].国际贸易问题,2007,(5).

作者:黄 琨

第6篇:边境贸易税收激励问题解析

[摘要]我国贸易方面的税收优惠主要围绕对外贸易制定,边境贸易专项优惠政策并不多。合理的税收安排存在正向激励效应,税收激励及政策支持是对边境贸易高风险的必要补偿。因此,应积极采取税收激励和政策扶持措施促进边境贸易发展。

[关键词]税收制度;对外经贸;边境贸易;税收激励

[

边境贸易虽然已不是国家间的主要贸易形式,但是,在边境地区边境贸易仍处于核心位置。在理论上,国际贸易理论和制度经济学都提供了边境贸易长期存在的充分合理性。由于边境贸易是国际间较低层次的经贸合作方式,处于经济一体化的初始层面,所以需要发挥税收激励政策的支撑作用。

一、边境贸易涉税主要问题

(一)边境贸易进口环节增值税减半征收政策

边境贸易进口环节的主要税收支持政策是增值税减半征收政策。这一政策来自于国务院1996年发布的《关于边境贸易有关问题的通知》,对边贸方式进口的货物给予了“减半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边境贸易的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省区采取了“双倍抵扣”的操作办法。经过八年多的实行,国税总局认为“双倍抵扣”这一作法违反现行增值税政策规定,损害税制的统一与严肃性,极易诱发偷骗税犯罪。因此,决定进口货物减免的进口环节增值税税款一律不得作为下一环节进项税额计算抵扣,从而废除了这一政策。

(二)边境贸易的国内税收

参与边境贸易的主体包括开展边民互市贸易的个人和进行边境小额贸易的边贸企业。这些个人和企业均执行统一的国内税收政策。以个人所得税为例,参与边民互市贸易或旅游贸易的个人,所交纳的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其征收办法与其他公民没有区别。只是因为边民互市贸易采取简化方式,参与者的所得收入难以为外界准确掌握,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和征收水平跟不上的问题,因此实际缴纳所得税水平要远远低于应缴水平。进行边境小额贸易的边贸企业应按规定正常缴纳商品税和所得税。不过,边境地区由于税收征收水平的限制和地方出台减免税政策,使边贸企业的实际税收水平也低于应缴水平。

(三)边境贸易优惠政策

国家为鼓励出口,促进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出台了许多鼓励和扶持政策,这些一般贸易的支持政策大都适用于边境贸易,另外,中央和地方还对边境贸易出台了不少支持和奖励政策。

1.对有收汇的边境贸易出口专门实行的贴息政策。这项政策于1999年开始实行,对于原来批准的边境小额贸易企业有收汇的边境贸易出口实行贷款贴息。

2.合作项目前期费用扶持政策。这是国家为实施“走出去”战略、扶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开展境外资源类投资和利用境外资源领域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而出台的鼓励政策。从事资源类业务的境外企业在东道国注册登记之前或对外经济合作资源类项目的合同签订之前,国内企业为之发生的聘请中介机构咨询费、聘请律师服务费、可行性研究相关费用、标书及与项目相关资料购置费用、补勘费用等前期费用,国家予以扶持。以边境贸易为基础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也可享受此政策支持。

3.边境贸易出口奖励政策。各级地方政府为鼓励边境贸易发展,还纷纷实行奖励政策。

二、边境贸易形式创新中的税收制度

边境地区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形式、内容、地域、方法都有很大扩展,形成了不断创新、日益规范的趋势,同时也对边境贸易税收带来了很大影响。

(一)边民互市贸易及旅游贸易中的税收实践

目前的边境贸易形式有了很大发展,边民互市贸易更多地表现为边境旅游购物,参与人群早已越出“边民”这一范围。边民互市贸易的商品早已突破日常生活用品、土特产品的范畴,贸易数量大幅增长,涉及到粮食、石油天然气、木材等大宗物品。边境贸易开展地区也有所扩展,原来限定在特定集市、贸易点的互市贸易区,目前大都扩展到整个城区。

国家虽对旅游购物规定了起征点,但是跨境游客特别是专业开展“倒包”生意的人,其携货价值难以准确衡量,也就不好确定缴纳关税的额度,而更多的时候是少征关税。因此,采购自毗邻国家的商品,其价值在关税起征点以下的不征收进口环节关税;对于旅游者购自国内的商品,在出境时免征关税。

(二)边境贸易简便通关中的税收

目前的边境贸易方法有了很大变化,边境地区查验部门往往采取简便的查验办法,口岸对原木、原油、铁矿砂、纸浆、纸板等大宗货物往往实行“径放式”便捷通关,以提高通关效率,这同时也带来了进出境货值估计不准确、从而征税不准确、往往少征的问题。边境小额贸易目前以现汇贸易为主,易货贸易已降到很低的比例。2003年10月1日起,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边境贸易外汇管理办法》,我国边贸企业与境外贸易机构进行边境贸易时,已经允许用可自由兑换货币(如美元)、毗邻国家货币(如卢布或越南盾)或者人民币等多种方式进行计价结算,开通了银行结算渠道,逐步将边贸结算纳入银行体系,这既是边境贸易规范发展的趋势,也为边境小额贸易形式下的关税征纳提供了更为可信的依据。

(三)跨境加工的税收安排

以边境贸易为基础产生的跨境加工类似“保税区”的特殊安排或“自由港”模式,通过退税和免征关税等优惠政策,适应边境地区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出口加工、跨境加工。国家批准设立的“特殊功能区”(包括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目前都实行了特殊的税收政策。上海的7个国家级特殊功能区的运行模式主要是“区港联动”,是为加工和转口服务,目前上海本地的出口企业,享受境内关外的退税政策。与上海不同,苏州自2004年10月起实施的是“B型试点”,这也是全国惟一一家试点,主要采取空运的模式,国家给予了国内货物进入苏州工业园区海关保税物流中心(B型试点),视同出口,享受出口退税政策,海关按规定签发出口退税报关单的政策,国内货物进入该中心不仅是出关,而且视同离境,企业可以立即获得退税。以边境贸易为基础形成的跨境加工区,经批准后也可享受特殊功能区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相互投资中的税收

投资合作成为当前边境贸易发展的方向。边境贸易由单纯的商品贸易向经济技术合作的宽领域发展,贸易与合作、贸易与投资呈现相互促进的趋势。贸易发展必然带动投资发展,投资发展同样也会促进贸易发展,这是边

境贸易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然。境外投资者来我国边境地区设立企业,除享受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等方面的优惠以外,还可享受边境地区各类政策优惠。中方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除享受投资所在国激励投资的政策以外,还可享受到前文所列优惠政策支持。

三、边境贸易涉税问题的几点思考

边境贸易既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现实范畴;它既有经济合理性,也具有制度合理性。边境贸易是边境地区的经济增长点,应积极采取税收激励和政策扶持措施。

(一)应继续对边境贸易给予税收激励

税收的主要职能在于组织财政收入,是基于国家强制力的收入再分配行为,自然对经济有抑制作用。不过,合理的税收安排还存在正向激励效应。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一是税收水平的设定,比如应征而少征、应征而减税措施,对经济具有刺激作用;二是同等条件下对甲商品或行为征税而对乙商品或行为少征税或免税,则对乙商品或行为相应产生激励作用;三是税收政策与其他政策共同作用,会产生“负税”的效果,比如出口商品退税后即达到了“零税率”出现在国际市场,在存在其他优惠政策和公共产品支持的情形下,就出现了“负税”的激励作用;四是税收对“善”的行为的直接激励,如环境税的存在就对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或产业存在直接激励效应。

我国与邻国的贸易往往贸易额很小,贸易结构单一,但却非常重要,这是由于睦邻固边之需,而边境贸易往往是与邻国贸易的主体。因此,边境贸易在全国虽占很小比例,但放到我国对邻国经贸关系的高度来看,其地位却是非常重要的。从深入发展我国与周边国家经贸关系、稳固边防的角度考虑,确实应当继续把边境贸易放在突出的位置搞好。边境贸易比一般贸易存在更大的风险。边境贸易税收优惠的正向激励主要体现在税收及政策支持方面,这正是对边境贸易高风险的补偿。因此,为促进边境贸易发展,在与一般贸易一样实行出口退税等税收激励政策的同时,应继续实行其他激励政策,包括税制安排方面的激励。

(二)税收制度要适应边境贸易不断发展的新情况

边境地区由于毗邻国家政治体制、经济制度的差异,造成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上,会产生不同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这可以为边境地区带来明显的经济互补性。据此开展边境贸易,则会形成贸易利益。边境贸易自然产生,适应需要,简便易行,目前已由边民互市贸易、边境小额贸易等基本形式,扩展到加工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劳务输出、境外工程承包、投资合作等形式。边境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方向,是以边境贸易为基础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这需要税收制度激励不断适应边境贸易形式的发展。

(三)毗邻国家(地区)间应积极创造条件实施特殊贸易制度安排

由于其独特的优势,边境贸易这种贸易方式可能形成跨越式发展,使得毗邻国家间迅速建成更高层次的经贸合作关系。即使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边境贸易前景依然看好,蓬勃发展的潜力正在释放。到目前为止,我国已与部分国家和地区实行了区域性或双边协议税率安排。一是在《曼谷协定》框架下,对原产于韩国、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老挝五国的902个税目的进口商品实行《曼谷协定》税率,对原产于孟加拉国的20个税目的进口商品实行特惠税率;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4年起对原产于东盟9国的若干商品实施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税率,对原产于老挝、柬埔寨和缅甸若干进口商品实行特惠税率;三是根据《中国一巴基斯坦优惠贸易安排》,上述《曼谷协定》税率适用于原产于巴基斯坦的进口商品;四是根据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2004年首批适用该“安排”项下税率商品税目分别为374个和311个。

为深化与毗邻国家经贸合作,根据世贸组织协定第二十四条规定,可以与毗邻国家制定特殊的贸易制度安排,而这类优惠安排可以不受其他缔约国家的制约,这为我们更好地开展边境贸易提供了制度基础。

(四)地方政府应采取积极政策鼓励边境贸易

为促进边境贸易发展,地方政府应采取必要的政策扶持措施,以及搞好公共服务。一是应办好边民互市贸易区,扩展合作内涵。互市贸易区(综合体)这种方式的内涵已有很大扩展,在这个特殊的区域内,实现的己不仅仅是边民互市贸易这个单一职能,还应赋予旅游观光、服务贸易、加工贸易、信息交流、高科技园区等功能。互市贸易区即具自由贸易区的雏形,是深化合作层次的重要方式。二是应建设出口加工基地,实行以工兴贸。加工贸易是指从境外进口原料或零件,经加工后再向境外出口产成品的跨境合作方式,在边境地区形成了跨境加工和境外加工两种新的合作形式。三是应发挥政府对边境贸易的公共服务职能。口岸基础设施属于“半公共品”或是“准公共品”,政府主导下的口岸设施建设,有利于超前规划,创造扩大贸易的基本条件,扩大过货能力和通关效率。

(五)加强边境贸易税收协调和政策规范

对边境贸易实施有效的税收激励的同时,也要注意税收协调问题,防止税收政策过多、过乱、相互不平衡可能对市场行为的扭曲和造成歧视现象,切实贯彻税收中性原则,维护对外贸易政策的统一性。同时,各项支持政策要符合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国民待遇规则和公平待遇规定。

[责任编辑:覃 合]

作者:商庆军

第7篇:

上一篇:城镇化工作会议下一篇:测控技术与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