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记录片货币有感

2022-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观记录片货币有感

观《货币》有感

纪录片《货币》第五集

—权利之争观后感

货币,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名字。熟悉于她于生活是这样的接近,陌生于她于生活中的变化莫测。

她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仿佛是空气、是水、是阳光,是陪伴人一生的东西。那么她到底是什么呢?地球的生命是45.6亿年,人类的生命是250多万年,她的生命是五千多年。她在米索布达米亚平原的泥板上,她在亚细亚海边的贝壳里,她在太平洋岛的石头上,她在印第安人的珍珠项链里。她阳光,成就了一切的一切,让自由成为自由, 让财富成为财富;她冰冷,定义了今天的格局,让欲望成为欲望,让战争成为战争。如果将人类的250万年压缩成24小时,那么她伴随人类不足三分钟。人们知道她从哪里来,但不知道她到哪里去?她就是熟悉而又陌生的货币!

货币的出现,改变了生活的经济方式,使社会进步。

货币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的是权利,一个国家的经济权利集中于货币,所以掌握货币就相当于掌握权利,无论是2000年前的中国还是一千年前的欧洲,王权一直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理所应当,国王就会掌握货币的发行权,这样的国家形式到17世纪发生了改变,一场没有流血的革命导致了一个国家政体的变革,这就是1688年发生的光荣革命,光荣革命后征税权交给了议会,货币的命运在这场革命中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如果国家因为战争或者不可改变的原因缺

乏金钱,那么谁能给国家提供贷款?便是英格兰银行,英格兰银行可以说的上是最早的中央银行。1885年英国发生昨早的经济危机,市场开始萧条,经济危机进一步扩张,像是一个死循环。谁可以解开这个死循环?人们开始思考。人们最先想到的是英格兰银行,但是如果想要英格兰银行帮忙,就要给予它一项特权,那就是唯一的货币发行权。发行货币,保持币值稳定,防止通货膨胀,保证促进经济的平稳增长,只要做到这几个目标,中央银行的目的就达到了。 国际银行家通过种种手段在美国和欧洲等国确立中央银行制度,

从而控制美国及其他国家经济。为了得到一个好收成,通货膨胀是最不为人民所发觉的手段。经济学理论中提到,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定时期内通货膨胀可以增加一部分需求,从而刺激生产,出现经济的虚假繁荣,但通过增发货币所增加的需求不是真正的需求,没有相应的商品保证,不能根本解决生产和需要的矛盾。高通货膨胀率不仅会打乱经济秩序,而且会危害社会安定。现如今,我们所需要的中央银行是不被权利利益所左右,控制国家通货膨胀,当面临金融危机时能够帮助国家度过经济难关的中央银行,通货膨胀的悲剧我们在津把布韦已经看到,我们不希望悲剧重演,津巴布韦被权力左右酿成悲剧已是前车之鉴,希望中国中央银行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作出表率,拒绝通货膨胀,严控货币发行!

“只要让我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 梅耶.罗斯切尔德

“银行想要杀了我,但我将杀死银行”——美国第7届总统安德鲁.杰克逊

以上两句话充分说明了货币的重要性。而后一句从读过的书以及货币纪录片可以看出,在南北战争 前后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 多方在美国中央银行系统的建立这个金融制 高点上进行反复的殊死搏斗,前后共有7位美国总统因此被刺杀,多位国会议员丧命。直至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系统的成立,最终标志着国际银行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足以看出掌握货币发行权的重要性,权利性。货币是一国命脉。

希望中央银行不为权利左右,独立自主。努力为国人创造财富!

第2篇:观《货币的战争》有感

上次我们看了货币的战争,我主要有三点感想:

第一、研究西方近现代史就必须要研究西方的金融史。以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为己任的资本主义,金融处于其工业文明的最顶端,其力量渗透在工业革命后西方世界每一个重大事件中,透过对金融的研究,可以更加透彻地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如法西斯德国何以如此仇恨犹太人,种族歧视固然是官方说法,但以罗斯菲尔德家族为首的犹太裔银行家挑起一战的,并在战后残酷地对德国剥削也是激起德国仇恨的原因之一。纵观西方的金融史,其积累过程充满着血腥与暴力,少数金融寡头为了一己私欲,就可以践踏全人类的财富、生命乃至未来。但是西方金融寡头蓄意制造通货膨胀,摧毁他国经济也有其致命弱点,那就是金融毕竟是建筑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高级产品,失去了物质财富作为支撑,美元、英镑也只是废纸一张。世界经济的衰退,最终还将由这些寡头们买单。

第二、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国及中美关系。由于美联储及美元并不为国家所有,因此实际上美国自己也被国际金融寡头所绑架控制,美国人民自身也处于无

奈和被压迫之中,美国每年入不敷出,国民收入根本不足以偿还债务美元。因此其对中国政策体现出了两面性。一方面美国国内广大民众与中国素无仇恨,民间交往甚广,友好关系攀升。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寡头通过强迫其在美国政界的代理人不断向中国施压,妄图通过金融战彻底控制我国的经济命脉,最终使中国同97亚洲金融风暴中的其它国家一样,沦为美国的经济殖民地,沦为供金融寡头们恣意享用的盛筵。第

三、可以更好地给我们国家提个醒。一定要小心国际金融风险,国际金融寡头把持国际市场近300年,各种金融战手段谙熟于心,他们自恃以强大的财力作后盾,对付新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往往是政治、军事、金融三位一体,稍有纰漏便会国门打开,国家财富被掠夺殆尽。这就对我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同时,始终以发展国内生产力,扩大内需,增强民众财力为落脚点,在关键行业、关键领域要实行绝对国有化,防止改革开放的成果被通过金融杠杆被肆意掠夺。

第3篇:观记录片《榜样》有感

--江西师专经管学院党支部:黄华荣

通过观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榜样》节目,我一次次的被这些优秀共产党员所感动,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教师应该向优秀的党员学习,尤其是优秀的党员教师学习,学习其兢兢业业的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榜样》节目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邀请部分今年表彰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到场,通过典型访谈、老党员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忠诚担当的精神风采,是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通过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这些榜样中有以扎根五峰牛庄,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获得者、原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官章;有 36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播撒希望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支月英;有以“技能报国”是为终生夙愿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大国工匠”、“工人院士”等荣誉称号的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技师李万君……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支月英,更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需要教师用良心、爱心去从事这份职业,将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指导他(她)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快乐而幸福的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学习其那平凡而震撼人心的故事,用实际行动去书写着信念、奉献、坚守、责任、作为、担当和创新。以榜样为标杆,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创建人民满意教育而奋斗! 观看之后,大家被深深地感动。水塘中学教育党支部书记李枝尚强调:要认真品味,认真撰写观后心得体会,学习他们的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全体党员要将学习活动与“两学一做”有机结合起来,联系教育实际,强抓师德师风建设,以党建活动促进党建工作,促进学校发展。希望党员教师们要以先进为镜,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努力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创造出更好的业绩。

同时党员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引领、传递正能量;明确党员身份,肩负使命;做党员听党话;讲团结古大局等。

总之,党员教师将抓紧抓实教育责任,以榜样为标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中扛大梁、挑重担、当表率,为国家育才、替家长分忧、教育学生成人成才,以党建活动促进党建工作,促进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

20

16、11

第4篇:观《家园》纪录片有感

《Home》所有画面都是航拍的,让我以从未有过的角度注视地球:从两极到喜马拉雅,从亚马逊热带雨林到格陵兰茫茫冰原,从城市森林到戈壁沙漠;犹如魔法球的黄石公园大棱镜温泉、恍如外星的大峡谷、绿松石花纹般的大堡礁……一系列波澜壮阔自然景观让人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完美设计。航拍下,万里长城、上海摩天大楼、我居住的深圳、曾经到过的印度乌代浦尔的"湖中宫殿",这些熟悉的景象,在全新的视角下带来了震撼的感受。震撼的,更多来自于看到人类对地球制造的巨大伤痕:海地只有2%面积覆盖着树木的光秃秃山头、马达加斯加山坡上被雨水侵蚀得满目疮痍的深坑、只剩下20%冰川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这一切,触目惊心!是否此前看到的美景有一天也会沦落至此?

电影展示了许多美景,如广阔的森林,无垠的平原,崎岖的山地,白茫茫的冰川,和汹涌的瀑布(瀑布是在伊瓜苏瀑布拍的,非常壮观)。说句实话,我以前从没想象过地球原来是这么的美。可能是在城市憋得久了,只知道城市中的钢筋水泥。原来大自然是这么的美丽。可是,由于人类不断的破坏,大自然的美丽正在褪去。电影很直白地表现着自然被污浊的迹象。如乞力马扎罗山冰川缩减,南极冰原逐渐瓦解,大海上全是破碎的浮冰。而工厂那些巨大的烟囱则不断吐出污浊的烟气,释放在空中,是这么的触目惊心!影片的独白不断重复一句话:"Fast and fast."的确,人类发展也是越来越快,城市的扩张也是越来越快,于是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快,矿产的挖掘也是越来越快,而生物的死亡甚至灭绝,也是越来越快……自然已失去了她美丽的面貌。河流在断流,死海的海岸线又向后延伸;冰川在溶解,喜马拉雅山的冰川也已支撑不住;树木在倒下,亚马逊丛林的百年古木正被推土机推倒……时至今日,多少资源以被我们浪费,地球又还有哪些地方还没遭到人类的"毒手"。ELC的那位老师给我们展现了两张2003年和2009年独墅湖和金鸡湖的卫星地图(估计是Google Earth上的,这软件怎么这么流行!),湖的面积已经缩减,因为人类人为地添加了陆地。另外,原先的农田如今也已消失,变成了现在的独墅湖高教区。而还没使用的绿地,现在也已堆有了垃圾,失去了原先美丽和谐的面貌,而起重机和水泥搅拌机还在紧张运作!这个污染何时是个头……

电影不仅仅展示了自然被污染,同时还展示了一些贫民区的情景,一样让人震撼与深思!拥挤的房屋,贫瘠的土地。"10亿 人在饱受饥饿"看来不假。由于世界不停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一味的求经济的发展,结果城市化是上去了,却是另类城市化。交通拥挤,贫民区依然破烂不堪。到处有人因为饮水肮脏和食物缺乏而死,而世界上也有人在浪费水,在浪费食物!"每天有5千人死于受污染的食水,10亿人没有干净的饮用水","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地球资源","全球军费开支多于援助发展中国家经费的12倍",看到这些信息,我这才明白世界原来并不像我想象得这般美好。在城市中,我们感受的,是经济的进步为我们带来的快乐,却让我们忘记了原来世界上还有人过着"地狱般"的日子!由于经济的需要,发展中国家盲目使用身边的资源,于是,"全球40%耕地质量下降","每年有1300万公顷的林地给毁灭","75%的渔产品已耗尽或面临耗尽"。我还依稀记得,有多少物种,如渡渡鸟、中国犀牛、印度豹。这些动物或多或少都因人类的活动而逐渐灭绝。近百年来在人类干预下的物种灭绝比自然速度快了1000倍。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一小时就有3个物种被贴上死亡标签。很多物种还没来得及被科学家描述和命名就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这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人类疯狂破坏大自然的缩影,是人类无尽野心的真实写照!虽然有人惋惜,虽然有人警告,可破坏的车轮依然没有刹车!全球已有900万公顷农田寸草不生、12亿公顷绿化遭受破坏,热带雨林每年以14.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消失。发展中国家每年死于水和空气污染所引发疾病的人数在500万至600万之间。全世界约有11亿人口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每年约有1500万人口因空气污染引起各种疾病而难以生存。由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排出的二氧化碳所引起的地球温室效应愈演愈列,已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水资源枯竭、水荒严重。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的用水量增加了4倍,水污染日益剧增,发展中国家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不能享用洁净水。到2025年,世界上将有30亿人口面临严重缺水。森林、土地面积锐减,人类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已使许多地区的沃土贫瘠化、碱化、沙化和退化。全球已有900万公顷农田寸草不生、12亿公顷绿化遭受破坏,热带雨林每年以14.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消失。如此大的代价,换来的,只是城市人那美好的享受,而他们还在抱怨:"依然还有开发的空间!"

地球原先是多么美丽……

地球是养育我们的母亲……

而地球现在千疮百孔了,而且人类没有停下的脚步……

地球……

到底还能支撑多久……

所有的问题,都是这样刻不容缓,这样无法逃避!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中国的火力发电排放的二氧化碳可占总量的50%,够惊人的吧!地球正在衰老,霍金已经给出警告,我们到底该怎么做?令人欣慰的是,事情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因为不少人已经树立了环保意识,了解了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影片中说:"到2050年,可能导致多达2亿的气候难民",我认为情况不会这么糟糕。低碳生活的理念已经传遍世界,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就是人类环境保护一大重要举措。现代环保商品的开发与普及,也是广大环保科学家和环保爱好者的杰作。感谢他们的努力,为地球的未来增添了光芒(在这里顺便感谢西交利物浦全体环保社成员哈~)!虽然前途并不光明,道路依然曲折,但人类已经有了努力的动力,已经意识到了危机,是时候行动了!联合国的各类组织,各大国家的人道援助,正是人类相信的层面提高的动向。道路曲折这是肯定的,对于温室效应如何解决这事尤其如此。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成为闹剧为解决温室效应蒙上一层阴影。。发达国家只占世界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消耗掉的能源却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三,其人均消耗量是发展中国家的9~12倍。与此同时,他们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也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可谓最先享用了地球,也最先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但地球已危在旦夕的事实已经不能改变,唯独能改变的,只能是我们人类自己的行为。

当天空不再碧蓝,河流不再清澈时,我们有没有想过,污染何时可以停止;当大雁逐渐变得少见,小鸟失去它的踪影,我们有没有想过,捕杀何时会有个头。这些严峻的问题被人类一拖再拖,直到现在。气候变化已是定局,海平面上升也已不是猜想,而全球温度的不停升高也是钉在探测器上的数字!但是,我个人认为,地球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脆弱。它有能力熬过艰难的时段,但需要我们人类的配合,否则只能是坐以待毙。非常幸运的是,人类已经充分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可再生能源已在普及之中,各类垃圾回收再利用技术也已逐渐成熟。应该说,地球依然有希望,不至于传统观念那么的悲哀。为什么?从《家园》这部纪录片拍下的众多美景中可以看出,地球依然存有活力,地球依然在努力维持着生态平衡,虽然收效甚微。地球并非不可救药,部分环保学家已经给出了乐观的观点。虽然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深重灾难,虽然人类的污染为地球带来沉重的负担,但是我们要相信—地球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

第5篇:观校庆纪录片有感

八14班黎凌逸

在时光的流淌中,我已经在这个承载我的梦想的校园里度过的快一年半的时间了,在这里,我追求着我生命中动人的章节,谱写出自己走向成熟的小调而在蓦然回首中,我惊奇的发现。这里已经成了我生命中另一个重要的地方,许多种情感在心中荡漾„„-----.题记

2012年11月3日,经历了10年沧桑的三中,依然默默地屹立在巍巍文峰山下,用她那温暖的身体孕育着成千上万的莘莘学子.曾经,有多少人慕名而来,在你的教育下,走上了成功之道;在你的教导下,走向美好的明天„„

依然清晰地记得第一走入这里的感受:全新的教学区、高耸的钟楼、嫩青的草坪„„郁郁葱葱,一切都充满了年轻的活力和生机。这一切的一切都激励着我们学习;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心潮澎湃,让我对三中充满感激!

三中,你是语文,你用文字诠释生命的精彩。你如清泉叮咚的从我身旁走过,你叫我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教我列夫托尔斯泰对道德追求的执着;你带我游历摄魂夺魂的西游。我懂得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也体会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反”的悲壮。三中,我赞美你,赞美语文般隽永、飘逸、沉稳的你。

三中,你是数学,你用阿拉伯数字和形态各异的符号表达像数字一样简明的你。你教我像“1”那般正直,教我像三角形那般稳当;你告诉我,人生就像风折线图,是坎坷,一如一波三折的情节起伏不定。但是有降就会有升,也许命运和我开玩笑,而我要做的是永不服输,要像“2”一样仰起高傲的头,执着的奋斗。三中,我赞美你,赞美数学的简明、明快、平凡的外表下暗藏深意的你。

三中,你是英语,你用字幕演绎生活的绚丽多姿。你如吹过的微风,慈爱的亲抚我依然稚嫩的脸庞。你幻化成A,告诉我它是陡峭的山峰,需要我不断攀登;你幻化成B,告诉我它是脚印,需要我脚踏实地地走才会记录下所有走过的美好;你幻化成C,告诉它是人生之路的曲折,它不可避免,但我们需要自信坚强地面对;你又幻化成D,幻化成E„„每一次都带给我新的思考和感悟,三中,我赞美你,赞美英语一样颇具现代气息的你!

三中,你是物理„„

三中,你是历史„„

三中,你是地理„„

“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深深地凝望你的眼,不需要更多的语言,紧紧地握住你的手,这温暖依旧未改变。"简单的词语,却演绎了一种最纯真的情感,依然记得那个寒冷的冬日,大家为了将一份年轻的生命维系,为患病同学捐款的情景,冰冷的寒风肆意的飞舞,而

我们的心里却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流淌„„其实在我们目光不及的地方,有那么多的人在默默地关爱着我们。这或许就是生命的一种感动吧,而学校教给我的也许就是一种满怀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面对未来,面对我们周围的一切的一切。

记得哈佛大学有句名言: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我想这句话真正的注解一个学校的内涵,今天我们是一个学院人,以我们学院的荣誉为骄傲。而明天,我们应该让学院因曾经有过我们而感到欣慰。用责任和义务去完善自己,去诠释自己,去施展才华,去绽放青春,去

第6篇:观《沈星纪录片》有感

2012年5月13日,在这个令人刻骨铭心的母亲节。当面对落水少年的呼救,沈星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河水中,一次次将落水少年推向岸边。落水少年最终呼救。而沈星,却永远的长眠了。

沈星,这颗耀眼的金星,坠落了。但是,他在生命的的最后一刻,照亮了大地,照亮了人间!他用生命,谱写了一首生命之歌;他用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死亡的桥梁,自己却默默地沉入河底;他用生命,实践了自己在党旗下的庄严宣誓。

沈星叔叔虽已离开人世,可他的形象,越发高大;可他的精神永垂不朽!面对生死的考验,他毅然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却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是人民的好榜样,是舍己为人的好党员!沈星叔叔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不会游泳的他面对冰冷的河水,没有丝毫犹豫,奋不顾身,全力救人,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英雄壮举,感天动地,可歌可泣。

让我们向沈星叔叔致敬!

陕西西安阎良区西飞一小五年级:韩雨欣

上一篇:禁止玩手机倡议书下一篇:化工安全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