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习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美术学习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幼儿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方法培育出灵活的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差异制订不一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幼儿自主观察、融入环境、积极体验,培养幼儿的美术审美能力、创作能力,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欲望。一、兴趣是最强驱动力激发幼儿兴趣需要幼儿父母和教师拥有善于发现的眼睛,要有灵活的教育方法。

第一篇:美术学习论文

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促进美术教育合理发展

在不断倡导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面对初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如何提高美术教学的实效性已迫在眉睫,需要教师作新的思考和探索。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新颖,教学手段是否独特,能否使学生产生兴趣,是能否实现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无兴趣,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以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一、有效创设情境,会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理论知识相对其他学科显得较为枯燥,如何把这些理论同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它?这就要求教师采取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影视、多媒体课件、范画、故事、音乐等形式,给学生营造一种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氛围,全方位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接触实物和具体情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这样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更多的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标志,看似简单却可以让许多学生领略到美术的实际功效。在教学《标志设计》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有一种电脑品牌风靡世界,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有关它的广告吧。(播放联想电脑广告)现在知道这种电脑是什么了吗?(联想电脑)你是怎么识别出来的呢?(联想标志)标志是一种视觉识别符号,在生活中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它通过精练的艺术形象,使人一目了然,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象征性,所以我们称标志为视觉语言。再通过幻灯片展示国徽、国旗、波音、奥迪轿车、红十字卫生标志等。逐个提问:这是什么标志?有什么深刻含义?这些标志有什么作用?学生发言踊跃,兴致很高。然后以我校艺体节为内容设计标志,这样大家设计的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大胆设计,设计的标志新颖独特,很有创意。这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突破了教学的重点,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课堂导入,很快吸引了学生,方便、快捷、效果显著。所以说巧妙地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精湛的绘画水平,可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的范画和课堂示范可以直接感染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写意中国画对大多数学生来讲有一定困难,教师在示范写意画牡丹时,先将平时的习作展示给大家欣赏,激发兴趣。再将宣纸铺在桌面上,运用熟练的笔墨功夫,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从构图入手,再由花瓣、花萼、花蕊、枝、叶、茎等画起,运笔娴熟洒脱,笔墨色彩在纸上走,很快画出一朵牡丹来,然后示范风中、雨中不同姿态的牡丹,学生一下子被深深地吸引了,此刻不会产生任何心理压力,感觉还挺简单。学生惊叹着、赞扬着,并产生了对写意画的浓厚兴趣,因而作为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美术修养和绘画专业水平。在教学中充分展示美术所特有的艺术魅力,感染和打动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有效地运用提问,以激发学习兴趣

许多教师认为提问是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方法,所以只是简单地问问,学生也往往只是回答了一点,这样就过于简单化了。其实提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常规教学,应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来抓,要对提问做不断深入的认识和挖掘。有效的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灵活的应变能力;可以引发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但要用好这种提问,必须与鼓励、表扬等激励机制相结合,才能激发学习美术的热情。我经常用 “为什么呢?”“还有呢?”“你认为呢?”“你还知道相关的吗?”等反问语来提问。

四、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能激发学习兴趣

作业形式一成不变,只能让学生越来越感到枯燥乏味,逐渐失去热情。在欣赏、写生、手工制作、平面设计课之外,还应把作业形式改为收集性作业,就是根据一定的主题思想去收集类似的作品。如我以“美丽的春日景象”为内容,让学生收集相关的绘画作品。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学到一堂较为深刻的欣赏课。另外,可以用作文的形式描述画面内容。如学习《诗情画意》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园林艺术,采用由局部到整体、由远到近的手法尝试写一篇短文。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表述能力。写生课和创作课是学生积累素材、运用素材、表现个性和发挥绘画特长的主要手段。对学生的写生和创作不能做过多的限制,给他们更大的想象空间。可以一节課一个作业,也可以多节课一个作业。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切合实际精心设计出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丰富知识、陶冶情操,真正感受到美的教育。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提升,努力使美术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责任编辑 黄 晓)

作者:杨小彬

第二篇:利用美术活动,提升小学生学习美术兴趣

摘要:文章围绕小学生美术水平的提升这一话题,探讨了以美术活动提升美术学习兴趣的四点建议,旨在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美术活动;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对于美术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注重从诱发激情、培养兴趣人手,让小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以发展小学生的创造力。

1.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

让小学生在美术活动中体验乐趣重在创设宽松的环境,这是开展小学生美术活动很好的前提。创设宽松的环境,特别是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能诱发小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1]。

1.1 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小学生创造力

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最宽松的状态下其创造力最强。注重宽松气氛的渲染,良好的气氛可以促进小学生活跃的思维,吸引小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小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小学生的标新立异,肯定小学生的创新行为。

1.2 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他人的评价和暗示将引导某人朝着他人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小学生可塑性强,美术活动中教师运用良性的心理暗示,让小学生走正确方向从而在活动中获得成功,小学生便有成就感从而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

1.3 提供开放的美术活动,增强小学生自由度

陈鹤琴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来做”。开展开放的美术活动,不要求小学生循规蹈矩地照做,能做的让小学生自己做增强小学生美术活动中的自由度。给小学生充分的自由,更多的动手机会大胆创作,让小学生真正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2]。

2.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

美术的表现手法十分繁多,丰富的材料提供能使小学生对美术活动产生好奇,愿意去创作愿意去体验,从而逐步产生对美术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湘美版《花花绿绿的糖纸》一课,可以使用各种材质不同的糖纸,将其与种子、棉签、树叶等结合,这些都是美术活动的材料选择。我们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为小学生提供材料。如秋季的时候各种树叶很多,带领小学生到户外去欣赏秋天的美好,收集形状各异的树叶。小学生利用树叶可以拼贴、添画等。从收集落叶到进行美术活动的学习,让小学生体验到艺术活动的乐趣,体会到创作的快乐,从而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种子画、手指点画也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美术活动之一。小学生利用种子的不同形状、不同颜色去拼摆出各种画面[3]。自由的手指也能创作出美术作品,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无疑是新鲜有趣的活动。丰富材料的提供,不仅激发了小学生的创作欲望,而不同材质的运用也使小学生掌握了折、剪、拼、贴等多种美术技巧。小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其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3.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小学生大胆创作

尊重小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小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小学生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小学生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小学生。

以湘美版《绕绕涂涂》一课为例,美术活动结束时,小学生之间会主动进行作品赏析。期间有交流有评价,小学生的个体水平参差不齐。因为小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小学生独特的创作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小学生的美术作品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小学生,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小学生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应充分尊重每一位小学生的作品,鼓励小学生大胆创作。

4.在“玩”中尝试小学生美术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在“玩”中尝试小学生美术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这是开展美术活动的关键。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

4.1让小学生在玩中学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在玩的时候,总是散发出一种天真、幼稚快乐。学中玩,玩中学,怎样科学地引导他们边学边玩。例如《奇妙的撕纸添画》一课教学时,教师要注重以下几点:

(1)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內容:小学生对生活中自己玩过见过的事物感兴趣,教师把这些生活中随意的事物引入美术活动中,让小学生在玩中学。

(2)提供丰富多样的美术活动材料:教师为小学生提供丰富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供小学生自由选择,这样不仅使小学生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而且让小学生觉得这样的美术活动是在游戏。

(3)让小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玩的“漂亮”:教师注重小学生创造出美的作品,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形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兴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4.2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重视小学生的创作过程

(1)美术活动和语言的渗透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念儿歌,把语言渗透到美术活动中来,利用语言这一种交流工具帮小学生理解记忆绘画形象。小学生可以边念儿歌边绘画,儿歌念完了画也画好了,边念边想边画充分发挥了想象力,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美术活动和体育活动结合的新尝试

体育活动能锻炼小学生的体魄发展小学生的各项基本动作,它和美术活动的结合应该说是动静交替,既让小学生在活动中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又开发了小学生的思维,促进了想象力的发展,对教师组织美术教学活动也很值得尝试。

5.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活动作为提升小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加以重视,一方面可以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则可以创建良好的活动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学生以充足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钱瑛,利用情境,提高小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 03):102.

[2] 邹梅芳,小学生美术活动兴趣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 (01):274.

[3] 林山水,浅谈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儿童的创造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 11):254.

作者:曾敏燕

第三篇:借助美术活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幼儿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方法培育出灵活的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差异制订不一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幼儿自主观察、融入环境、积极体验,培养幼儿的美术审美能力、创作能力,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欲望。

一、兴趣是最强驱动力

激发幼儿兴趣需要幼儿父母和教师拥有善于发现的眼睛,要有灵活的教育方法。幼儿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和幼儿一起绘画、拼图、观看视频等,发掘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多多尝试,让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幼儿父母还可以准备一些小游戏帮助幼儿发现兴趣点,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

幼儿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改进美术教学方式,善于发现幼儿兴趣。幼儿画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其自主作画能力会明显提高。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掌握美术基础,例如彩笔的运用。增强幼儿对绘画基础的认知是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和教学材料

笔者认为,幼儿园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三种资源,即幼儿园资源、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幼儿园资源包括图书角、多媒体、种植园等,家庭资源包括宠物、阳台花园等,社会资源包括美术馆、动物园、植物园等。

幼儿教师可以对幼儿因材施教,细化幼儿的分类,根据特点制订不一样的教学办法。例如,教师可细分幼儿在三岁应该学什么、四岁应该学什么、五岁应该学什么,用科学的分类方法制订适合多数幼儿的学习方案,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预留问题,鼓励幼儿自主寻找答案。教师可带领幼儿到美术馆、博物馆等查找资料,满足其好奇心,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带幼儿到农场开展一次春季美术写生活动,让幼儿身临其境自主学习;可以带幼儿走进美术馆,让幼儿感受美术的魅力;也可以带幼儿去陶艺室,让幼儿动手制作陶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对幼儿兴趣的培养,发现幼儿的兴趣,利用各种资源培养幼儿,让幼儿自由探索,激发其对自然的兴趣,使其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三、加强对幼儿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培养

幼儿美术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学会使用新设备,帮助幼儿充分利用多元化的美术资源,助其了解多种多样的美术形式,因材施教,更好地服务幼儿群体。美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改进教学方法,开发幼儿大脑,引导幼儿对美术进行思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美术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兴趣。有的幼儿绘画能力强,有的幼儿动手能力强,教师可以提供主题,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术方式进行创作,让幼儿全情投入,丰富幼儿美术教学。

四、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美术不仅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更是一种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可以帮助幼儿正确地接触和认识新环境,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展开美术教学活动。面对小班幼儿,教师需要考虑到其年龄较小、尚处于认知的初步阶段、可能无法接受大量的理论学习的特点,多鼓励小班幼儿自由涂鸦,记录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教师要聆听其创作灵感,给予幼儿更多的认可与支持。面对中班和大班的幼儿,教师可以为他们准备一些绘画的工具,传授他们一些美术的基本知识,指导他们掌握色彩的分辨与运用,有针对性地指定某一种事物作为美术课堂的描绘对象,让幼儿学会利用色彩工具去创造富有个性的美术作品。

五、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可以发掘和培养幼儿的创新创造能力,给予其发挥绘画天赋的机会与空间,可以引导幼儿感受艺术的魅力。例如,教师在教导幼儿使用水彩笔绘画时,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其注意力,让幼儿进行一定的思考,然后让幼儿为作品填充色彩。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看法与体会,帮助其发现自身作品中的不足,让幼儿迸发更多的创新灵感。教师需要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幼儿学会扬长避短,多多思考与合作,帮助幼儿在合作交流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激发其对艺术的兴趣。

图1 活动现场一

圖2 活动现场二

图3 活动现场三

六、丰富幼儿的文化生活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各个年龄段的特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美术活动,举办一些水墨画、剪贴画、水粉画等类型的美术比赛,为幼儿营造热烈活泼的艺术氛围,让其接触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版画学习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让幼儿学习版画的种类和创作手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开展多种多样的美术活动,既能增加美术教学的趣味性,又能提升幼儿的美术艺术素养,提升其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创建作品展览室,展示幼儿的美术作品,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创作氛围。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创作美术作品并积极开展交流。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音乐进行美术教学,鼓励幼儿感受音乐中传递的情绪,促进幼儿听觉与视觉的有机融合,激发幼儿的创新创造能力。

七、让情感教育融入美术活动中

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帮助幼儿体会艺术的魅力,帮助幼儿有效认识生活,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生活的意义。教师可以与幼儿沟通创作过程,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在表达的过程中,加强对生活的观察,提高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加强幼儿想象与绘画能力的融合,从而逐步提升幼儿对美术学科的认识。

八、提升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

幼儿参加美术鉴赏活动,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帮助他们感知生活,有助于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师上课前需要做好课前准备,选择合适的美术内容,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科技手段教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到美术馆、文化馆等参观,让幼儿体验艺术氛围,并鼓励幼儿提出疑问、自主思考。

总的来说,幼儿美术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注重对幼儿兴趣的培养。幼儿园要加强对美术教师的培训,定期进行考核与监督,强化美术教师的艺术素养与职业道德。教师要利用各种资源去培养幼儿,让幼儿自主学习、自由感受。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实验幼儿园)

作者:李昕妍

第四篇:小学美术合作学习模式的探讨

【摘 要】追求美、追求美好的事物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和能力,而小学生美术教育对一个人审美的认识、审美的追求以及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甚至是终身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小学美术非常重视,而小学美术也早已成为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但目前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的方法和模式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模式,这样的教育模式较为传统老套,很不利于小学生们学习美术能力的提高。下文我们所讲到的合作学习的模式运用于小学美术教育当中,即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尝试,旨在进一步的促进小学生们学习美术能力的提高以及进一步的提高小学美术教师们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美术;合作学习;模式探讨

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和分析,解决了较多当前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取得了较多的实质性效果和效益,以下列举了其中较为主要的几点实质性效果和效益。

一、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某个研究者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首先是让一个学生画一幅自己觉得美的风景图,这个学生只是按时的完成了老师交给他的任务,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积极性和兴趣、作品也没有那么的新颖和独特;其次是让这个学生通过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方式再画一幅大家认为很美的风景图,这时学生们都表现得非常的有兴趣且非常的积极,通过大家一起认真讨论、认真寻求素材,很好的完成了这幅作品,且作品质量非常高。由此可见,合作学习的模式运用于小学美术教学當中,的确能进一步的提高学生们的兴趣。

二、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了学生们的沟通能力

同样是通过研究者做的实例调查:把三个学生分为一个小组,让他们完成一幅“红旗飘扬”的图画,这时一个同学说负责观察红旗形状,另一个同学说负责作图作画,最后一个同学说负责装饰加边修,而在整个绘画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小插曲、小错误,但这三位同学都经过互相探讨、互相讨论,最后我很好的完成了这幅作品。在整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平时不太说话的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很好很完整的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大胆的与其他两位同学进行沟通商量,进一步的加强了同学们的沟通能力的表达。可见,合作学习的模式用于小学美术教学当中,也进一步的加强和培养了学生们的沟通能力。

三、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进一步的培养了学生们之间的协作能力

还是通过研究者的实践调查:某个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中问道“怎样画某只动物能画出美感来”,也是已经分好了各个小组让学生们讨论或实际动手,这时全班的学生们都非常积极的参与到小组的讨论当中,并且还有很多的学生都拿起画本和画笔不停的修改,直到这个小组的所有同学都认为这个方法是好的,同学们才会满意才会很开心的笑起来,最后给了美术教师们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整个过程中最有意义的事培养了学生们的协作能力,即小组的学生们的共同协作能力,这样的协作能力的提高也进一步的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美术的效率。可见,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能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学生们之间的协作能力。

四、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能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

根据调查显示:部分小学生不喜欢美术的原因即是,感觉美术课程太难或美术作业太难,自己不能很好的完成也不能很好的让老师满意,而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挫败感”,这样下去将会是一个恶性循环。而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很好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学生们之间的优缺点互补,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或作业,这时学生们将会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更加相信自己的美术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有利于更好的参与美术学习,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美术学习效率。可见,合作学习的模式运用于小学美术教学当中,能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

可见,将合作学习模式运用于小学美术教学当中,有着较多的实质性效果和实际意义,在提高学生们学习美术的能力和教师们教学美术效率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合作学习的模式用于小学美术教学当中这一方法值得全面的推广和使用。但就目前我国的教育形势来看,仍然有较多的小学学校还是遵循着较为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方法,并没有很好的意识到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性,这时更多的是需要教育界的专家和和教育界的管理人员们更加重视对小学美术教学方式创新,进一步的促进以合作学习模式为主的创新教学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研究和分析了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状况和现实意义,进一步的描述了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我们还需对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更好的发挥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进一步的促进小学美术教育的向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同样的对于小学教育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卑洁

第五篇:美术学习情感的涵义及其功能

美术学习情感是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种种态度和内心体验,它反映了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热爱程度,以及他们对美术、对美术学习过程、对美术学习材料等产生的体验和感受,是学生在美术认知活动中形成的饱含美术特征的个性精神世界的反映。

一、美术学习情感的基本要素

笔者认为美术学习情感中既有情感成分,也有认知的成分,是动机——兴趣——态度组成的三维复合结构。因此,本文中美术学习情感主要包括美术学习动机、美术学习兴趣、美术学习态度三个因素。

1.美术学习动机

动机一词源于拉丁文的“Movere”,原意是推动或引向行动。心理学认为,“动机(Movition)是直接推动有机体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1]“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2]可见动机源于需要,学习动机实际上就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需要,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是为达到一定目标的一种动因或力量的方式,来驱使人们进行某种学习活动。学习动机总是和一定的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参与不同实践活动的学习动机,其性质是各不相同的。美术学习动机则是指推动人们去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的动机,比较确切地说,美术学习动机就是指在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个体使自身的内在要求与美术学习行为的外在诱因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美术学习行为的动力因素。可以说,美术学习动机是学生美术学习情感最基本的因素。

2.美术学习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3]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的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4]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对各种现象和问题会产生惊异感。在学习过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在学习后,他会产生满足感,觉得书是他的良师益友,自己从中受到了启迪,并由此产生欢快、惬意的心情,所以,学习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

美术学习兴趣是指向美术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积极的心理倾向,是推动美术学习的强大动力。它是美术学习情感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可以说,美术学习兴趣成分是美术学习的核心,它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很多艺术家在艺术上的成功都是和他们对艺术的强烈兴趣分不开的。他们都承认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体验到一种“无与伦比的乐趣”,胸中激荡着火一样的热情。奥斯特罗乌莫娃·列别杰娃说:“当刻刀在木版上迅速移动时,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既激动,又甜蜜的感觉。我已活到晚年,但当我着手木刻时,心里总是洋溢着莫可名状的激动和快乐。”学生积极的美术学习情感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年级越低的表现越明显。当一个学生对美术发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否则,学生就可能只是形式地、勉强地、被动地去学习。

3.美术学习态度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特定对象所持有的评价总和与内在的反应倾向。这样的反应倾向,既有经验因素,又有情感因素,组成了一个人内在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一旦变得比较持久和稳定,就成为了态度。学习态度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较抽象、较综合、较宏观的精神现象。有关学习态度,我国心理学家作了广泛的讨论。朱智贤在有关学习的心理准备方面,首先提出的就是学习态度的准备。邵瑞珍、章志光探讨了有意义学习和保持的影响,指出学习态度影响到学习的进度和效果。邵瑞珍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提到:“在学校情境里,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学生学习态度的好坏与其学习效果的大小密切相关,态度好的学生的学习总是远胜于态度差的。”北师大根据《心理学大词典》研究出,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待学习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应倾向,是在学习活动中习得的一种内部状态。它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三者组成的一种互相关联的统一体。[5]美术学习态度指整个学习态度体系中较具体、较狭窄的一种次一级学习态度,基本上指一个学生对具体的美术这门课的喜欢、兴趣。这次一级的学习态度,又是较高层次学习动机的体现,是建立在一定的动机水平上的。因此,美术学习态度就是对美术学习的认知、情感与实际学习活动的倾向。它是美术学习情感中较稳定的因素。其认知成分是学习者对美术的认知和理解,并产生评价意义的部分;其情感成分是指学习者对美术的喜爱或厌恶、欢迎或冷淡;其行为倾向成分是学习行为的准备状态,即准备对美术知识作出反应的倾向。美术学习态度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的态度表现为:美术学习目的明确,兴趣浓厚,讲究学习方法,要求对所学知识理解灵活、透彻。反之为消极的态度。

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紧密相关又相互区别的概念。一般说来,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动机强烈的学生,其学习态度也比较端正、积极。但学习兴趣侧重于个人的情感偏好,较不稳定。学习态度则是一种对学习活动的认识和对待学习的行为方式的总和,而不只是一种情感上的偏好。它比学习兴趣稳定。因为认识水平和意志力发展水平的关系,学生学习态度受兴趣影响较大,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持积极、认真态度,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物就往往持消极的态度。综上所述,从内因上讲,美术学习态度往往和美术学习兴趣是一体的,主要指一个学生对具体的美术这门课的喜欢、兴趣;从外因上讲,在学校环境中,影响学生美术学习态度的因素很多,如学校学习环境的优劣、对美术这门学科的认识、美术教师教学模式的选择(如何教学)等比较关键。

二、美术学习情感的功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不仅需要学生有大脑的参与,还要有情感的投入,只有投入饱满的积极情感,大脑才能有效地发生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6]根据情感具有动力功能、信号功能和感染功能,笔者认为美术学习情感的主要功能在于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导向、动力和强化的功能。

1.导向功能

学习情感对一个人的认知活动具有组织或瓦解的效能。通常人们往往根据已有的情感倾向而不是根据认知去选择、判断客观对象的。如果同时有多种目标可以满足个体的某种需要,个体在决定选择其中某个目标时,自然要受情感的倾向及其程度的影响。如,在上人物写生课时,具有积极学习情感的学生会集中精力研究模特的性格、特点。在整个作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的情绪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塑造对象。而学习情感消极的学生在作画时往往是注意力不集中,无精打采,萎靡不振,感到困难重重,无处下手,表现出迷茫、厌烦的情绪。

2.动力功能

学习情感对人的学习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积极的学习情感可以激活人的心理机能,调动人的注意力、记忆力、判断力,以良好的战备状态投入学习之中,从而获得准确、清晰、深刻的知识信息。还可以调动学习行为的积极性,在强烈求知欲的驱动下,学生会主动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领悟、总结,大脑始终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不断捕获新知,满足求知兴趣。如学习情感积极的学生在解决造型能力问题时,除了进行大量的写生练习外,还会主动地研究一些理论知识,欣赏优秀作品,从中吸收营养。反之,有些学生只停留在学习表面,作画时只动手不动脑,觉得理论课的学习枯燥、无味。表现出一种被动应付的学习状态。

3.强化功能

学习情感具有巩固或改变人的学习行为的效能。强化,一般是指影响有机体在活动过程中产生某种反应可能性的力量,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又叫弱化)两种。一般地说,正强化的作用是使一个人的行为会因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得以巩固。具有积极学习情感的学生,往往是主动地深入学习,不断战胜困难,取得进步,获得好成绩,迎来教师的肯定,同学的羡慕。而他会从中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自信心、进取心不断得到增强,焕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产生良性的学习循环。在这一循环中,他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不断得到巩固、强化和定型,学习情感逐渐向学习情操转化,学习的自觉性也就自然形成。负强化的作用是使一个人的行为因受到消极的情感体验而获得改变。具有消极学习情感的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得到的是失意的心理体验,他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不断地被弱化,衍生出自卑心理,导致产生自我否定的消极心态。如部分学生最初还是比较喜欢美术的,可是由于在学习中一再遭受挫折,便产生悲观消极的思想,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艺术,没有艺术细胞,从而放弃学习。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潘菽.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 高玉祥.个性心理学.西安:陕西教育人民出版社,1999.

[4] 周宏等主编.学校心理教育全书.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

[5] 陶德清.学习态度的理论与实践.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6]陈小建.论学习情感的评价及培养.井冈山学院教育学院学报,2006(7).

(责任编辑孙海燕)

作者:葛 晖

上一篇:品牌营销策略论文下一篇:内部审计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