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治理项目管理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项目建设的成败,取决于完善的制度和规范的管理,取决于农发办、项目区乡镇、项目监理、施工单位及项目区群众等各项目参与单位,个人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土地治理项目管理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地治理项目管理论文 篇1:

关于加强土地治理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

土地治理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土地治理项目作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重点,涉及面广,工程建设繁杂,牵涉的利益主体较多,项目难度较大,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问题。

(1)前期工作需要进一步做扎实。由于规划设计与施工设计工作量大,时间又往往很紧,所以在设计工作过程中,前期的现场勘察、讨论、规划,单项工程的测量放样,工程设计等工作测试不够。这些前期工作做的不扎实,直接导致施工后工程规划的临时调整,单项工程设计的改变及工程量的增减等情况出现,使实际施工与原有工程规划设计出现较大的变动,造成对项目的资金、进度和质量控制较为被动。

(2)项目建设进度有待加快。由于影响农业开展项目建设进度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项目建设设计到上万亩农田,十几或几十个村,上万人口,建设内容往往是几十公里的渠、路等工程,要遇到大量的政策处理工作,从镇到村再到户,工作难度大,时间跨度长,而且项目施工后,受作物播种季节影响很大,基本局限在当年10月至次年4月这段时间的晴好天气施工,若错过了这段时间,就会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进度。

(3)工程监督需进一步规范。工程监理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效果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一是思想上不重视,因为土地治理项目的单项工程偏小,技术含量也不高,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也低,所以工程监理公司包括监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二是项目区范围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往往是分散几个地段同时施工,监理范围跨度大,加上未改造项目道路不畅,所以现场监理难度也大。由于有上述原因的存在,使项目区的监控效果不好,工程质量、工程量的检查核定也不够规范。

(4)建好管护落实不够理想。工程在进行移交后,虽然要求镇、村制定了完善的管护制度,但由于管护资金缺失,导致在项目移交后的实际管护措施不到位。

加强土地治理项目管理的思考

(1)加强土地治理前期工作。制定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总体规划。结合本地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特色农产品发展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有机衔接交通、水利建设、城镇规划,制定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法理项目五年规划,总体描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遵循原则,实施要求、开发扶持范围、各类项目的区域布局等。对已建设项目区进行清理归类,按平原乡镇、山区乡镇分两类,对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小流域农业生态项目相衔接,对重点产业、优势农产品基地适当倾斜,分轻重缓急依此排定重点与非重点项目,明确先后实施的时间顺序。

完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及专家库制度。项目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今后项目建设的成败,是项目良性运行,全面实现既定效益的重要基础。要以规划为基础,完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管理办法》,严格项目入库的5大基本原则——包括:突出重点原则、效益先导原则、集中布局原则、统筹兼顾原则、机制创新原则。根据实际需要,分年筛选和储备一批重点农业建设项目进入项目库,并做好项目前期论证,使项目入库到有章可依,有规可循。

(2)提高项目设计水平。要在继续提高项目设计尝试基础上,重点做到二个结合,确保设计内容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豍将单项设计与定型设计相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面大量广,基础条件、环境各有差异。因此在干渠改造、较大型的渠系建筑物、水库等项目宜单独计算设计,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则以定型设计为主,统一断面、统一材质、统一施工程序,以有效减少设计工作量,提高工程质量,方便工程施工。

豎将理论设计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首先在设计过程中,要认真踏勘项目工,对现状进行仔细的调查摸底,做到胸有成竹。二是要充分征询当地水利工作者及村民意见,利用乡村的水利干部扎根基层年数长,对工程现场的地质地形,水利资源情况熟悉的优势,采用本地区有一定施工经验,有良好运行效果的单项工程设计。

(3)规范项目建管行为。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继续实施项目的公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及工程定量审价制等相关的配套管理制度,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在具体的项目过程中,要加强以下三方面工作:

豍要全面落实项目公示制。首先,每年年初在公共媒体上发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指南,使有条件的乡镇、企业了解农业综合开发、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并享受到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的扶持。其次,在项目立项、实施后,要在项目区主要地段设立公示牌,将立项后的工程规模、建设期限、建设单位和工程建设成果等进行公布。

豎要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面广量大,工程布局分散,施工单位参差不齐,监理难度不小,因此通过提高监理费用,可以提高监理公司的监理质量,加大监理力度。

豏要妥善协调乡镇关系。作为项目的业主单位之一,项目区当地乡镇政府要充分协调施工单位与施工区所在村及村民的关系,做好项目区政策处理工作,并适当保证其权责统一。

(4)搞好项目验收和评价。对完工并具备验收条件的项目,要确保在30天内完成市级竣工验收工作,并及时办理项目中介审价、竣工审计、财务决算和同定资产移交手续。要积极探索项目建成后运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对项目建设进展缓慢、项目存在问题多、对建设质量差的单位2年内不再申报和安排新项目和投资。

在搞好项目验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项目建设与运行情况的评价工作,对项目的立项决策、建设目标、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全过程进行系统和综合分析,对项目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效益和影响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通过对已建成项目的总结和评价,查找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措施,为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决策水平提供依据。

项目建设的成败,取决于完善的制度和规范的管理,取决于农发办、项目区乡镇、项目监理、施工单位及项目区群众等各项目参与单位,个人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因此,只有通过不断总结、规范制度、强化管理、遵循项目的建设程序,完善项目的管理机制,明晰项目的责任主体,激发各项目主体的积极性,才能提升项目质量和工作水平,实现对项目建设的有效管理与调控,有效提升项目建设的成效。

(荆门市国土资源局掇刀分局掇刀石管理所)

作者:全武

土地治理项目管理论文 篇2:

土地治理项目管理探讨

摘 要:项目建设的成败,取决于完善的制度和规范的管理,取决于农发办、项目区乡镇、项目监理、施工单位及项目区群众等各项目参与单位,个人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关键词:土地治理;项目管理

1 土地治理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前期工作需要进一步做扎实

由于规划设计与施工设计工作量大,时间又往往很紧,所以在设计工作过程中,前期的现场勘察、讨论、规划,单项工程的测量放样,工程设计等工作测试不够。这些前期工作做的不扎实,直接导致施工后工程规划的临时调整,单项工程设计的改变及工程量的增減等情况出现,使实际施工与原有工程规划设计出现较大的变动,造成对项目的资金、进度和质量控制较为被动。

1.2 项目建设进度有待加快

由于影响农业开展项目建设进度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项目建设设计到上万亩农田,十几或几十个村,上万人口,建设内容往往是几十公里的渠、路等工程,要遇到大量的政策处理工作,从镇到村再到户,工作难度大,时间跨度长,而且项目施工后,受作物播种季节影响很大,基本局限在当年10月至次年4月这段时间的晴好天气施工,若错过了这段时间,就会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进度。

1.3 工程监督需进一步规范

工程监理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效果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一是思想上不重视,因为土地治理项目的单项工程偏小,技术含量也不高,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也低,所以工程监理公司包括监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二是项目区范围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往往是分散几个地段同时施工,监理范围跨度大,加上未改造项目道路不畅,所以现场监理难度也大。由于有上述原因的存在,使项目区的监控效果不好,工程质量、工程量的检查核定也不够规范。

1.4 建好管护落实不够理想

工程在进行移交后,虽然要求镇、村制定了完善的管护制度,但由于管护资金缺失,导致在项目移交后的实际管护措施不到位。

2 加强土地治理项目管理的思考

2.1 加强土地治理前期工作

制定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总体规划。结合本地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特色农产品发展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有机衔接交通、水利建设、城镇规划,制定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法理项目五年规划,总体描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遵循原则,实施要求、开发扶持范围、各类项目的区域布局等。

完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及专家库制度。项目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今后项目建设的成败,是项目良性运行,全面实现既定效益的重要基础。要以规划为基础,完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管理办法》,严格项目入库的5大基本原则——包括:突出重点原则、效益先导原则、集中布局原则、统筹兼顾原则、机制创新原则。

2.2 提高项目设计水平

(1)将单项设计与定型设计相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面大量广,基础条件、环境各有差异。因此在干渠改造、较大型的渠系建筑物、水库等项目宜单独计算设计,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则以定型设计为主,统一断面、统一材质、统一施工程序,以有效减少设计工作量,提高工程质量,方便工程施工。

(2)将理论设计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首先在设计过程中,要认真踏勘项目工,对现状进行仔细的调查摸底,做到胸有成竹。二是要充分征询当地水利工作者及村民意见,利用乡村的水利干部扎根基层年数长,对工程现场的地质地形,水利资源情况熟悉的优势,采用本地区有一定施工经验,有良好运行效果的单项工程设计。

3 规范项目建管行为

(1)要全面落实项目公示制。首先,每年年初在公共媒体上发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指南,使有条件的乡镇、企业了解农业综合开发、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并享受到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的扶持。其次,在项目立项、实施后,要在项目区主要地段设立公示牌,将立项后的工程规模、建设期限、建设单位和工程建设成果等进行公布。

(2)要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面广量大,工程布局分散,施工单位参差不齐,监理难度不小,因此通过提高监理费用,可以提高监理公司的监理质量,加大监理力度。

(3)要妥善协调乡镇关系。作为项目的业主单位之一,项目区当地乡镇政府要充分协调施工单位与施工区所在村及村民的关系,做好项目区政策处理工作,并适当保证其权责统一。

(4)搞好项目验收和评价。对完工并具备验收条件的项目,要确保在30天内完成市级竣工验收工作,并及时办理项目中介审价、竣工审计、财务决算和同定资产移交手续。

在搞好项目验收的基础上,通过对已建成项目的总结和评价,查找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措施,为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决策水平提供依据。

作者:黎 晗 何玉新 方少华

土地治理项目管理论文 篇3:

基于流量资料养息牧河设计洪水分析

摘要:文章以养息牧河小荒地水文站1939年-2005年的流量资料为依据,采用矩法进行配线,推求养息牧河的设计洪水。在设计频率为10%、5%、2%、1%时,其对应的洪水流量分别为482m3/s,662m3/s,909m3/s,1100m3/s。项目工程的设计标准为1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20年一遇,即设计标准所对应的流量为482m3/s,校核标准所对应的流量为662m3/s。

关键词:水文;设计洪水;养息牧河

水文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其分析计算结果是各类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依据。对于某一个水利工程项目我们最先要到现场勘查历史洪痕并且收集相关的水文、气象和流域特性等资料,调查历史洪水和枯水资料,然后运用频率分析等方法计算出所需要的成果。水文计算的根本任务是在认识和掌握水文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水文水利计算分析,合理的确定工程的规模,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提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数据。

一、养息牧河基本概况

养息牧河亦作杨柽木河,源出热河绥东县北,其干流在二遭河子乡王包铺以下仍经养息牧门入新民县,过彰武台门西在新民县东北平坨子进辽河。养息牧河流域分布在柳河以东与大四家子乡、苇子沟乡一带低山丘陵间的平原洼地,总流域面积1861平方公里,全长129公里,比降0.0007-0.0015,平均含沙量5.1kg/m3。该水利工程位于辽宁省新民县,养息牧河在新民段洪水产流面积375.61km2,河长35km,比降0.85‰,年均径流量0.87亿m3。新民市多年平均径流深为81.3m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695×108m3。养息牧河沿河岸土质比较肥沃,地势平坦,是新民境内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但是沿养息牧河的堤防工程因年久失修,现有一半以上不足5年一遇的标准,一半以上不足10年一遇的标准,低于现有的规范标准,因此需要对养息牧河的堤防重新进行设计和改造,根据规范的要求,设计标准采用10年一遇,校核标准采用20年一遇。

二、养息牧河设计洪水推求

(一)设计洪水推求的基本方法

设计洪水时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所依据的设计标准的洪水。设计标准取决于建筑物的等级,并分为正常运用(设计标准)和非常运用(校核标准)两种情况。按正常运用的洪水标准算出的洪水称为设计洪水,用它来决定水利工程的设计洪水位、设计流量等。当河流发生比设计洪水更大的洪水时,就要选定一个校核标准,即在这个非常运用情况下能够保证水利工程不被破坏,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另一种是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后者又分为由实测暴雨资料推求一定频率的设计暴雨然后计算设计洪水和由水文气象资料推求可能最大暴雨,然后计算可能最大洪水。

(二)用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养息牧河上建有小荒地水文站,目前从小荒地水文站收集到1939年至2005年共60年的洪峰流量资料,(无1944年、1945年、1946年、1947年、1948年、1949年、1987年的洪峰流量资料),其中洪峰流量排名前三位的是:1969年洪峰流量1290m3/s,1975年洪峰流量962m3/s,1991年洪峰流量720m3/s,经调查考证,1969年的洪水是历史特大洪水,在此之前无历史特大洪水,采用矩法进行配线,分别推求出10年、20年、50年、10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具体过程如下。

1.求经验频率。

(1)

式中:Pm—实测系列第m项的经验频率;

m—实测系列由大到小排列的序号;

n—实测系列的年数。

2.求理论频率。

样本系列各项的经验频率确定之后,概率格纸上经验频率点据的位置即可确定下来。接下来是为这些点据适配一条理论频率曲线,以便计算设计洪水值用。我国从60年代以后统一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作频率计算。皮尔逊Ⅲ型曲线有3个参数:均值、变差系数和偏态系数。均值表示系列的平均情况,它可以说明这一系列总水平的高低。变差系数能够很好的说明一个或多个系列的离散程度,偏态系数不仅能反应系列的离散程度,而且能反映系列在均值两边的对称程度。在水文统计中主要采用偏态系数作为衡量系列不对称程度的参数。经实践证明该曲线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与经验频率点据配合较好。

(1)计算年径流量的均值

(2)

式中:—年径流量均值;

—第i年年径流量。

(2)计算变差系数

Cv=(3)

式中:Cv—变差系数;

Ki—第i年的流量模数;

n—年数。

(3)计算偏态系数

(4)

公式(4)右端的分子分母同除以 ,得

(5)

式中:Cs—偏态系数。

偏态系数Cs属于高阶矩,其值一般不由公式计算,而是参考附近地区资料选定一个Cs/Cv值。对于Cv0.5的地区,可试用Cs/Cv=3-4;对于0.51.0的地区,可试用Cs/Cv=2-3。本文Cs/Cv=2.5。

3.配线的原则。

(1)尽量照顾点群的趋势,使曲线通过点群中心,当经验点据与曲线线型不能全面拟合是,应侧重上中部分的较大洪水点据。

(2)在配线时,不能机械的通过特大洪水点据,而使曲线对其它点群偏离过大,但是也不能脱离大洪水点据过远。

采用上述公式,利用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来配线,我们分别可得到经验频率曲线和理论频率曲线,见图1,根据配线的原则,最终得到Cv为1.1时,经验频率曲线和理论频率曲线拟合的较好,设计频率为1%、2%、5%、10%对应的设计洪水见表1。

图1:养息牧河设计洪水流量频率计算

表1:养息牧河各频率设计洪水流量统计表

三、结语

本文采用的是用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通过对60年的洪峰流量资料进行经验频率曲线和理论频率曲线的拟合,得到了不同设计频率所对应的洪水流量,通过洪水流量可确定堤防工程的规模,制定堤防工程的概预算等。

计算设计洪水一般要有水文站不小于20年的流量资料或者降雨量资料,否则计算的结果就没有代表性。通常情况下,若是在该河流的附近有一条或若干条河流的流域面积、地理形势、气候条件等相似的河流,而且具有的流量资料或降雨量资料比该河流的多,我们就可以采用插补延长方法来扩大该河流的流量资料或降雨量资料;若是在该河流上没有水文站,而在当地有气象站的降雨量资料,则可以采用可能最大暴雨方法来推求设计洪水;若是在该河流上既没有水文站也没有气象站,那么我们还可以参考当地水文局或当地相关部门出版的水文手册或者其他相关书籍来计算。

参考文献

[1]叶守泽.水文水利计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实用水文水利计算[M].北京:水文水利出版社,1982.

[3]吴恒安.水利规划和水文水利计算[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14:(2)97-99.

[4]熊明,郭海晋,孙双元.我国工程水文分析计算的新进展[J].水文,1999,27-30.

[5] 刘光文,皮尔逊Ⅲ型分布参数估计[J].水文,1990.

作者简介:侯宇(1979-),男,就职于辽宁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工程师,研究方向:农田基本建设及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管理。

作者:侯 宇 郎福山

上一篇:竞选发言稿(精选2篇)下一篇:暑假读书计划(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