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基础教学

2022-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汉语拼音基础教学

建立在语料库基础上的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1.语料库与本体研究和语言教学

1.1语料库的作用

上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上第一个机读语料库在美国布朗大学建成,此后大量的语料库陆续建成。我国的语料库建设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近些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语料库的不断建设,人们的语言学理念也因之不断更新。Halliday (2004)指出,语料库最主要的优点是语料的真实性,真实的自然的语料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理想中的语言与实际运用中的语言是不完全相同的,本族语者的直觉并不总是准确的。

利用语料库进行语言研究的经验启示我们,通过对语料库进行大规模的语料调查,我们会发现一些习焉不察的语言规律。在语言教学上,语料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语言现象的分布和频率等信息可以用来指导教师确定哪些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1.2语料库在汉语研究和教学中的必要性——以离合词为例

现代汉语离合词是当前汉语教学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多年来人们对离合词的性质、用法、语法规律等各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许多问题我们仍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我们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人们在讨论离合词问题时忽视了语言的客观实际,多凭语感去主观设想,因而一些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说到离合词,一般的语法书都指出可以在离合词中插入‘了、着、过’可以插入补语和定语。如果直接把这些规律搬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就显得线条太粗、太笼统。”(饶勤1997)

由此看来,解决现代汉语离合词的教学与研究的难题首先要从摸清离合词的“底细”做起,而这个工作仅凭语感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于大型的语料库进行定量研究。

2.利用语料库考察离合词的基本理念及步骤

2.1基本理念

本研究主要借鉴语料库驱动的研究方法(corpus-driven approach)。这种方法主张语言学家要关注语料库本身,语言描述必须全面关照语料库提供的证据。理论陈述应完全和语料证据相符,即理论直接从语料证据中归纳出来并反映这些证据,语料必须保持原貌,不经任何加工。出现频率较高的型式及其分布是语法范畴的最基本证据。

语言表达的可能性与典型性应区分开,有些表达尽管在理论上有可能,但在实际使用中很少出现或几乎不出现;而另外一些表达上不但理论上可能,而且在实际使用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这是典型的表达。语料库驱动的研究方法关注的是后者。(参见Hunston&Francis 2000,Tognini-Bonelli 2001,王勇2008)

2.2选定语料库

本文考察统计主要使用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简称CCL语料库)网络版现代汉语部分,约1.15亿字。

2.3确定考察范围及理由

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国家汉办1992,以下简称《大纲》)中的离合词进行考察,摸清离合词家族的底细,进行深入研究。理由是:离合词问题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我们的思路是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以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需要为目标。

3.离合词及其离析形式考察统计结果及分析

3.1离合词的鉴定及其离析情况考察统计分析

3.1.1离合词的甄别鉴定

《大纲》中有392个可离析双音结构,经过分析甄别,392个双音结构中,有45个双音结构没有出现离析现象(44个述宾结构,1个述补结构),我们认为,这些结构不具备离合词的典型特征,我们姑且不将其作为重点考察对象;29个述补结构也不宜看作离合词①。还有111个双音结构,如:干活、办事、送礼、降价等,经过分析鉴定,它们意义上基本是A和B的简单相加,因此接近或属于词组。这样我们认定的离合词就只有207个(见文后附录)。

3.1.2离合词的离析情况统计

3.1.2.1离析频率分析

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离合词的离析情况,我们要分析统计每个离合词的离析频率。离析频率公式如下(参照任海波等2005):

离析例数

离合词的离析频率(F)= ——————

有效例句总量

离析例数就是我们从语料中得到的含有离合词离析形式的例句数。所谓有效例句总量,是指出现该离合词的有效例句量和出现该离合词离析形式的例句量之和。

3.1.2.2 离合词离析频率分布特点

离合词家族各成员离析频率不一样,有些离析频率高,有些离析频率低甚至基本不产生离析现象。请看表1:

我们看207个产生离析现象的离合词,这些离合词的平均离析频率仅有0.059,离析频率超过0.5的只有4个。207个离合词中71%的离合词离析频率低于0.1,86.5%的离合词其离析频率低于0.2 。由此可见,在实际语言中绝大部分离合词(占98.1%)“合”大于“离”。

3.1.2.3重点离合词和核心离合词

考察发现,只有60个离合词离析频率超过0.1,我们称之为重点离合词。请看:

叹气、搞鬼、沾光、听话、把关、放假、当面、干杯、吃亏、出名、鞠躬、泄气、吃苦、请假、洗澡、接班、帮忙、争气、吃惊、见面、问好、打针、劳驾、上当、睡觉、拐弯、操心、念书、随便、照相、排队、告状、敬礼、出神、吵架、拜年、狠心、遭殃、开课、打架、鼓掌、交手、下台、吵嘴、留神、翻身、插嘴、化妆、丢人、走道、结婚、跳舞、做主、站岗、随意、生气、理发、挂钩、倒霉、伤心。

我们确定离析频率超过0.1,且离析例数在200句以上的16个离合词为核心离合词,应该说这16个核心离合词的典型性更强。这16个核心离合词是:

叹气、听话、把关、当面、吃亏、出名、鞠躬、吃苦、洗澡、帮忙、吃惊、见面、上当、睡觉、结婚、生气。

用典型范畴理论来说,范畴里最大量出现的实例总是例示(instantiate)了该范畴的原型(prototype)。应该说,那些高离析频率和高使用频率的离合词代表了离合词的特点,可以作为我们教学科研的重要依据;而那些低频离合词的代表性较差,不具备典型性。

3.1.3离合词离析形式考察

我们通过CCL语料库对圈定的207个《大纲》中的离合词离析形式进行了穷尽的考察,得到含离合词离析形式的离析形式句14,968句。通过对207个离合词的离析形式进行细致的归纳整理,我们发现离合词在实际语料中的离析形式可以大致归纳为13种。

3.1.4离合词离析形式出现种类情况考察

我们发现,虽然207个离合词出现的离析形式有13种,但是,这些离合词离析形式出现的种类分布并不一致。统计发现,离合词离析形式的出现种类与以全部这些形式离析的离合词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成反比:越是离析形式种类少的离合词,其数量和所占比例就越大;反之亦然。请看下图:

我们发现,大多数离合词出现的离析形式种类在四种以下,占到68.1%,出现五种以上(含五种)离析形式的离合词,只占31.9%;出现七种以上(含七种)离析形式的离合词,只占15%;出现九种以上(含九种)离析形式的离合词,只占6.8%;而出现十一种以上(含十一种)离析形式的离合词,则不到1%。

由此,我们结合上文3.1.2统计结果认为,无论从离合词离析频率分布特点来看,还是从离析形式分布特点来看,都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所谓离合词,实际上“合”是“常态”(regular),“离”是“异态”(idiosyncratic) 。

3.2离合词的语体分布特征

我们对16个核心离合词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进行统计。我们发现,离合词在小说戏剧等接近口语的语体中大量出现。请看下图:

上图显示,离合词在自然口语、戏剧、小说等口语体中出现量高;在语体介于口语和书面语的散文中出现量居中;《人民日报》新闻语体一般比较正式,书面语化程度较高,出现量较低;学术著作尤其是法律文本是最书面语化最正式的语体,离合词出现量最低。这就告诉我们,离合词倾向于出现在口语或接近口语的文体中,语体越正式越书面语化出现量越低。

3.3离合词的离析形式偏爱的句式

我们通过对北京自然口语、小说、戏剧、散文、新闻、学术著作和法律文本的离合词离析形式出现的句式情况调查统计发现,离合词的离析形式常出现于逻辑关系句(条件句、假设句、因果句、目的句等)、心理-认知动词句、虚拟推测句、情态句、评议句、描述句、恒常句、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以及否定句等非事件句中。这些语句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倾向于客观叙述一个事件,而是常常表达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评判,我们将其统称为主观句。

下面是离合词离析形式主观句在不同语体中出现情况表:

可以看出,离合词在各种语体中离合词离析形式主观句出现的平均频率高达0.77;有意思的是总字数一百多万字的学术著作和法律文本离析句出现得极少,一共只有3句,但都出现于主观评议句或意愿句中。

4.语料库基础上的本体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要解决的问题,无非是怎么教和教什么的问题。语料库考察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解决离合词教学问题。

4.1教什么

4.1.1离析方式

我们借助大型语料库得出每个离合词的离析方式及其使用频率数据,这些离析方式及各自使用频率的高低反映其在语言使用中的真实情况,是我们教授离合词的重要依据。我们可以将在语料中得出的离析方式按出现频率分清主次教授给学生,并解释清楚其用法。

4.1.2语用特征

4.1.2.1语体特征

离合词的语体特征非常显著,离合词及其离析形式多出现于非庄重语体中,语体越正式,越不倾向于使用离合词的离析形式。有的时候,我们不告诉学生离合词离析方式的语体特征,学生就会犯一些语体错误。如:学生作文课练习“计划”的写法,有学生的“锻炼身体计划”写道:

(1)(三)坚持锻炼,每天晚上[跑一次步]。(摘自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中级班写作课一俄罗斯学生作业)

例句(1)语法上似乎没有问题,但是我们觉得不是很得体,语感上觉得还是将数量词“一次”放在“跑步”后更合适。如例(2):

(2)(三)坚持锻炼,每天晚上[跑步一次]。

再看下例(3),这是一个留学生写他的生活故事:

(3)吃饭以后,我们回去宿舍[睡觉一个小时],以后起床我们学习课文和生词我以后我们听音乐。

这段话我们语感上觉得“睡觉”后的数量词“一个小时”应该插入“睡觉”中,如我们修改后的例(4):

(4)吃饭以后,我们回宿舍[睡了一个小时觉]。起床以后,我们学习课文和生词,然后我们听音乐。

有的时候,人们难以解释上述情况到底是为什么。实际上,这是学生(包括有的老师)不太明白离合词离析形式的语体特征造成的。

离合词离析形式一般用于非庄重语体中,“计划”属于正式的书面语体,注重严肃客观,庄重程度高,因此例(1)用离合词离析形式不太合适;如果(1)句离析形式“跑一次步”用在非庄重语体中,如一般的叙述或口语会话中,就是得体的句子。例(3)正好相反,生活故事一般庄重程度低,口语化强,适合使用离合词离析形式。

4.1.2.2常用句式

离合词离析形式表现语言的主观性,在句式上偏爱主观句式,倾向于刻意凸显该事件以表达说话人的主观倾向。例如:

(5)的确,你太老实了,你的母亲一生就[吃了老实的亏];她去世之后,你变得更沉默了,沉默得有点近乎呆。【流星】

(6)我求你[帮点忙]!【四世同堂】

知道这一规律我们就能很好地解决留学生这些偏误了:

(7)在郑的撤职的压迫下,卑鄙无耻的姚也没有别的办法,不得不跟孟[结婚]了。

(8)阿Q也不是例外,他被赵太爷打了嘴巴才[出名]了。

以上各句都欲凸现说话人的主观倾向,都适宜用离合词的离析形式。这些句子可做如下修改:

(7′)在郑的撤职的压力下,卑鄙无耻的姚也没有别的办法,不得不跟孟[结了婚]。

(8′)阿Q也不例外,他被赵太爷打了嘴巴才[出了名]。

这一规律多表现为一种倾向,所以教师在讲解例句和安排练习时,应该注意引导。此外教师还应该通过安排大量的阅读材料,增大认知输入频率,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离合词的使用环境,建立起语感,自觉地使用离合词的离析形式。

4.2怎么教

我们认为,离合词尤其是离合词离析方式的教授需要逐个习得(王海峰 2008),这无疑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负担,因为大纲中离合双音结构有几百个,每个离合词的离析方式也有若干,逐个习得的话,给教学带来的工作量肯定很大。不过我们可以依据语言现实,利用语料库考察成果,在摸清离合词家族详情的基础上,分清主次,对不同类型的离合词分别处理,这样就可以减少工作量,有的放矢地教学。

《大纲》中的离合词共有207个,其中147个离析频率低于0.1,说明这些结构的离析方式极少在语言中使用。对这些低离析频率离合词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做重点讲解或不讲。离合词中有60个离析频率超过了0.1,可以作为我们教学的重点。

这一部分的教学,要抓住核心重点离合词,按照我们考察得到的每个词的离析形式,按照离析方式在实际语料中使用的频率多寡顺序,逐条教给学生(每个词的离析方式以及离析详细情况请看王海峰 2008)。

通过分析,我们的重点教学范围只有3个类词述宾组合结构{2}和60个离合词(具体分析结果,请看图3,画斜线部分为重点离合词教学范围)。将这63个重点离析单位分散到初、中、高三个阶段学习,再按照适宜的教学方法(见上文)进行教学,就会大大减轻教学负担,降低教学难度。

5.结语

目前,“汉语语法本体研究跟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好像还是两张皮,没有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或者更加尖锐一点说,汉语语法本体研究,还没有真正能够从汉语语法的特点出发摸索出一条比较切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需要的研究思路。而反过来看,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界也还没有找到如何把汉语语法本体研究的成果转化为自己营养的最佳途径”。作为语言研究者,我们必须看到,“汉语语法的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息息相关,两者必须相辅相成,。本体研究必须考虑到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需要,同时也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并吸取灵感。后者则必须及时吸取有关的研究成果,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并且开拓教学思路”。(参见邵敬敏 罗晓英 2005)

前贤的呼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离合词研究和教学为例,探讨了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应用的有机结合途径,旨在推动语言教学与研究的相互促进与进步。

注释

①齐沪扬(2000)认为述补式应排除于离合词之外,邹立志等(2007)也指出:补充式(即述补式—笔者注)不宜看作离合词,因为加“得、不”是补充式的标志性特征,且不能扩展。

{2}这3个是:上课、下课、看病,它们属于甲级词或乙级词,出于教学的方便,我们姑且按离合词进行处理,即:告诉学生这个组合有离析用法,并且告诉学生该组合的离析方式。因为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讲,告诉他这个组合组成部分的意思,有点勉为其难。

参考文献

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1986)《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国家汉办(1992)《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陆俭明(2005)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本体研究的关系,《语言文字应用》第1 期。

吕叔湘(1979)《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齐沪扬(2000)《现代汉语短语》,华东师大出版社。

饶勤(1997)离合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兼论中高级对外汉语离合词的教学,《汉语学习》第1期。

任海波、王刚(2005)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离合词形式分析,《语言科学》第4期。

邵敬敏、罗晓英(2005)语法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第3期。

王勇(2008)行走在语法和词汇之间——型式语法述评,《当代语言学》第3期。

王海峰(2007)语料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汉语教学学刊》第3期。

王海峰(2008)《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博士论文。

杨庆蕙主编(1995)《现代汉语离合词用法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赵金铭(1984)《能扩展的“V+N”格式的讨论》,《语法教学与研究》第2期。

赵元任(1968)《汉语口语语法》,中文本,吕叔湘译,商务印书馆(1979)。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05)《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

周上之(2006)《汉语离合词——汉语语素、词、短语的特殊性》,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邹立志、周建设(2007)《动宾式动词规范问题的深层理据》,《语文研究》第1期。

Halliday,M A K&E.McDonald.Metafunctional Profile of the Grammar of Chinese Caffarel,A,J.R,Martin &C.M.I.M.Matthiessen.Language Typology:A Funtional Perspective Amsterdam.Benjamins,2004.

Hunston & Francis. Pattern Grammar: A Corpus Driven Approach to the Lexical Grammar of English. John Benjamins,2000.

Tognini-Bonelli, E. Corpus Linguistics at Work.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2001.

附录: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207个离合词

见面 帮忙 吃惊 听话 当面 把关 吃苦 吃亏 生气

出名 上当 鞠躬 伤心 打架 操心 跳舞 鼓掌 吵架

沾光 争气 挂钩 问好 念书 化妆 随便 下台 干杯

敬礼 告状 泄气 出神 倒霉 打针 狠心 理发 留神

丢人 挂号 接班 插嘴 搞鬼 站岗 交手 注意 翻身

劳驾 作主 遭殃 拐弯 吵嘴 没辙 随意 走道儿 叹气

澡洗 睡觉 结婚 押韵 开口 分期 失约 冒险 怀孕

带头 讲理 吹牛 开刀 上学 谈天 防汛 离婚 参军

尽力 聊天 放心 要命 报名 说情 请客 抽空 退休

着急 放学 灰心 拼命 出院 起床 读书 让步 道歉

动手 捣乱 剪彩 游泳 出差 用心 作客 招生 造反

起哄 提醒 住院 称心 加油 旷工 辞职 种地 用功

通风 算数 失业 毕业 跑步 散步 动身 放手 埋头

作案 有名 打猎 懂事 防疫 升学 纳闷 伸手 宣誓

像样 及格 待业 致电 发炎 滑冰 罢工 入学 捣蛋

投标 对头 上台 闭幕 减产 作文 就职 担心 满月

破产 报销 失踪 登陆 致富 完蛋 失学 开学 考试

探亲 决口 害羞 登记 保密 贬值 开工 分红 滑雪

投资 幽默 延期 生效 定性 报到 办公 作战 集邮

还原 留意 安心 出面 绝望 行军 提名 迎面 行贿

偷税 值勤 执政 起身 开幕 注册 成套 到期 违法

办学 配套 送行 起草 献身 加工 上任 投产 结果

集资 移民 增产 出门 就业 摄影 施工 出口 招手

(作者为北京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副教授)

作者:王海峰 王铁利

第2篇:论泰国基础教育阶段汉语教学的四大突出问题

摘要:泰国是东南亚地区“汉语热”最显著的国家,基础教育阶段的汉语正朝着日益普及化的方向迈进。但是,泰国中小学阶段的汉语教学还存在着课程开设情况参差不齐,学生生源总体状况不佳,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师资质量待提升等问题。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客观认识泰国基础教育阶段汉语教學实际情况,调整对泰汉语推广的策略,为提高汉语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泰国;基础教育;汉语教学;问题

泰国是东南亚地区“汉语热”热度最高的国家。早在1998年,泰国教育部就批准汉语作为大学入学考试的一门外语课。1999年,泰国教育部正式将汉语列入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外语选考科目。自此,汉语教学在泰国“由原来的社会自发行为,变为政府行为”。[1]2005年,泰国教育部下令成立“促进泰国汉语教学规划工作组”,先后起草颁布了《促进汉语教学,提高国家竞争力战略规划(2006——2010)》,对基础教育阶段明确要求:“佛历2555(2012)学年之内,所有的基础教育学校都要在3、4教育阶段(初中和高中阶段)开设汉语课”。[2]2013年12月底,泰国教育部再次颁布《汉语教学发展计划》,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汉语教学做了更详细的顶层设计。在政府的助推下,目前泰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汉语教学正朝着日益普及化的方向迈进,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除了业界常常论及的教材、教法之外,最突出的是存在课程开设、生源、学生学习行为及动机、师资等四大问题,本文现就此作一分析。

一、汉语课程开设整体情况

按照泰国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促进汉语教学,提高国家竞争力战略规划(2006——2010)》的要求,2012年后,泰国公办初中和高中应该普及汉语教学,初中每周不低于2节,高中阶段汉语专业每周不低于6节,非汉语专业的学生每周不低于4节。[3]2013年12月底,泰国教育部颁布的《汉语教学发展计划》要求“一般公立学校从小学四年级起开设汉语课,条件完备的学校可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汉语课。”“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汉语学习课程设置为补充科目,课时调整为每周不少于2节,学习人数每班不超过20人;初一至初三阶段学生汉语学习课程设置为补充科目,课时为每周不少于4节,学习人数每班不超过25人;高一至高三阶段学生汉语学习课程分为两类,如为教学计划内学习科目,每周不少于6节;如为补充科目,每周不少于4节,学习人数每班不超过30人。”[4]根据目前赴泰的实地调研,泰国相当一部分公立中小学在具体的课时和班级人数等方面,并没有达到该计划的要求。几所公立学校的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通过上表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从汉语教学的普及状况看,泰国不同区域基础教育阶段汉语教学普及度差异很大,公立学校并没有实现在小学四年级以上全部开设汉语课的目标。泰国中部地区条件尚可的公立学校基本上都开设了汉语课。泰北、泰东北、泰南受限于师资和其它客观条件,有的学校从幼儿园开设汉语课,有的学校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开设,还有的从初中或者高中才开始开设。例如泰北程逸府的Triamudomsuksanomklao Uttaradit中学甚至只针对初一和高一学生开设汉语课。在汉语教育基础较为薄弱的泰南地区,很多小学、幼儿园都没有开设汉语课,在许多初级中学汉语仍为选修课,高中阶段分专业后,非汉语专业的班级或者每周2节,或者根本不开设汉语课。例如泰南宋卡府的合艾宋文昆干耶中学初中部汉语为选修课,仅有8%的同学选修,高中部非汉语专业就不再开设汉语课。泰南宋卡沃查那丽查棱中学初中部汉语也是选修课,仅有9%的同学选修,高中部的非汉语专业也不再开设汉语课。从课程性质上讲,有的学校汉语课属于选修,有的属于必修;有的每周有1—2节必修课,再加一次选修性质的中国文化兴趣课。从课时上讲,开设汉语课的学校和班级,幼儿园和小学每周1节的居多,初中阶段每周2节的居多,高中阶段汉语专业班大多每班每周6节,非汉语专业班大多每班每周2—4节,也有的非汉语专业不开设汉语课。由此看来,并没有实现《战略规划》中非汉语专业每周4课时的目标。从班级人数上讲,大部分高中汉语专业班能做到小班教学,每班人数在20人左右,除此之外,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大部分班级的汉语课每班人数都在30人以上。总之,无论是课时还是小班教学,并没有实现《汉语教学发展计划》的目标。

二、汉语课程开设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一是课时少。正如有的志愿者老师所言,“由于中小学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未曾接触过汉语,课程就要从汉语拼音开始教起,大多数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的班级一周只有一节课,学生因为没有学习压力,课后也不加以复习。每节课都要留给学生复习的时间,教授新知识的时间就减少了,这样,课程的进度就非常缓慢,通常一个学期下来,只能教到一些基本的见面打招呼,简单的自我介绍和一些简单实词。”[5]

二是大多没有专门的教材,且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大多以综合课为主,很少开设听力、口语、汉字书写等专门的技能课程。以Triamudomsuksanomklao Uttaradit中学为例,志愿者老师反映:“课程设置只有综合课,每堂课都会包含听、说、读、写的部分。因为学生没有教材,为了节省成本,教师上课的内容要先手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抄在本子上。由于一节课50分钟非常有限,泰国学生的性子又是公认的非常缓慢,通常教学计划和进度是无法匹配的。”由于要考虑少年儿童学习语言的天性,老师们还要在教学方法上费心思,“整个学年下来,汉语课程看似热闹,所能教授到的东西其实很少。”[6]

三是没有进行分层次教学。泰国大多数学校没有对汉语教学进行分层次教学,进入初中和高中,有的同学有一定基础,又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是零基础,老师的教学必须综合考虑,只能按零基础规划教学内容和进度,最后导致有基础的同学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没基础的同学也未必能培养出学习兴趣。

四是没有课程标准,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泰国绝大多数中小学,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应该学习什么样的内容,应该着重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应该如何合理确定课程的深度和难度,应该实现哪些汉语学习的目标,均没有合理的统筹规划。这些因素严重地制约了汉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当然泰国公立中小学的汉语教学和课程设置也有非常成功的学校。清迈地区的彭世洛醒民公立学校就是其中一个案例。醒民学校是由当地华侨协会管理的一所以华侨子女为主要生源的学校。首先是本土教师大多教学经验丰富,汉办和侨办派去的老师大多是留任教师,其中还有专门配备的艺术课教师。其次是汉语课程课时非常充足,每班每周有9节中文必修课。此外,每周还有2课时的中华才艺课程供学生选修。该校成功实施分层次的汉语教学,每个年级按照甲、乙、丙、丁、午、己、庚的顺序进行班级命名排序,学生的汉语水平从前至后越来越好,最后一个班是高级班(这样的排序和分类学生和家长均不知情)。这样老师就可以根据班上学生的大致水平进行有所侧重的分层次教学,但是这种情况在泰国属于极少数。

三、汉语课程推广模式和生源

泰籍学者韦丽娟曾指出:“虽然在泰国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开设汉语课的学校也越来越多,汉语已经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但泰国汉语教育存在‘外热内冷’现象。‘外热’是泰国政府层面主导推行政策,在外面看全国各地,从中小學到大学出现大量汉语培训学校、培训中心和汉语专业。‘内冷’是泰国汉语教育状况可能不如预期,培养出来的汉语人才和就业市场并不对口,不是泰国社会及其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此外学习汉语的学生逐渐增多,但实际上内观对汉语感兴趣的人不多,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的汉语水平并没有明显地提高。”[7]

泰国的汉语推广之所以呈现“外热内冷”的问题,和其推广模式和生源有很大的关系。2003年以前,泰国开设汉语的中小学和大学寥寥无几,目前开设汉语的学校遍地开花,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进行“自上而下”的推广。泰国教育部规定2012年以后,所有的初高中都要开出汉语课;2013年年底又发布了相关教学计划,建议全国小学在四至六年级开设汉语课,有条件的从幼儿园或一年级就可以开设。这十几年来中国国家汉办每年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来进一步助推,这种推广完全不依赖市场来配置资源,是行政主导下的政府行为。学生喜欢不喜欢,汉语教学的软件和硬件是否达标,有没有成熟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可借鉴,都是不确定的。英语和其他语言教育资源在泰国则均是作为稀缺资源依靠市场配置。例如,在泰国很多公立和私立小学都设有英语班(称EP(English Program)班)、国际班(称IP(International Program)班)、汉语班。英语班指的是除了泰语等一些课之外,其他课程全部采取英文授课的班级。与国际班不同的是,英语班的外教绝大部分来自菲律宾。国际班可分为英语国际班、日语国际班等,指的是除了泰语等一些课之外,绝大部分课程采用英语、日语等授课的班级,任课教师全部来自欧美国家,或者日本。英语班和日语班即使是在公立中小学都是要额外收费,学生的生源和家庭条件都相对较好。这种几乎是全外文授课的“沉浸式”教学模式,日积月累下来,学生的学习效果较为明显。由于有额外收费,教学经费相对充足,学校会为这些班级配备专门的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空调等等。这些班级的外教人数较多,且每个外教配有专门本土教师做助教,师生比也较理想。由于外教的待遇普遍较好,教师队伍也相对稳定。当然,学校也为这些班级的学生开设了免费的汉语兴趣课。汉语班指的英语班、国际班之外的普通班学生,他们接受的是一般意义上的义务教育,他们或者有英语课,或者没有英语课,汉语在小学和初中都是作为兴趣课程开设,每周1—2课时,不需要缴纳额外费用。这些班级的生源和学生家庭条件相对英语班和国际班较为普通,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也不如英语班和国际班。当然,这些班级大多没有专门的语音室,教室也大多没有多媒体设备,没有空调。大部分中文老师没有专门的本土教师做助教。学校如果争取不到中国汉办志愿者,公立的中小学一般不会花重金聘请好的中国老师前来任教,汉语课要么不开设,要么少开设,要么让本土教师现学现卖,要么低薪聘请教学水平一般的中国或本土教师作为代课老师。

由此看来,泰国的汉语教育是政府主导的,很容易上规模,但是在泰国的中小学,汉语只是作为一门外语兴趣课开设,即使上了高中和分专业后,有了真正的汉语专业班,也只是每周4—6节汉语课,其他科目还是泰语授课,不额外收费,教学的硬件和软件都不理想,与英语班、国际班相去甚远。

四、学生学习汉语的行为和动机

泰国绝大部分的中小学生缺乏学习汉语的强烈动机。有汉语志愿者曾对泰国中学生做过调研,结果显示:70.2%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学到更多知识,不断完善自己”,只有13%的同学认为学习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在求职中更具有竞争力”,7.1%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让自己觉得光荣,同时获得他人的尊重”。这方面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为兴趣和自我完善学习的更多。学生中有54.7%的学生认为学习“非常重要”,33.3%的学生认为学习“比较重要”,尽管他们认为学习重要,但是却有58.3%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太会刻苦勤奋学习”。据调查,一直坚持预习的学生只有7.9%,偶尔预习的学生高达51.2%,从不预习的学生达28.6%。课后一直坚持复习的学生仅有8.3%,经常复习的占到26.2%,偶尔预习一下或者从不预习的学生达到65.5%。77.4%的学生承认自己在课堂上有不同程度的违反纪律现象,53.6%的学生认为“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认真听讲是良好的行为,但是没有必要遵守”,只有15.5%的学生认为应该严格遵守。[8]由此看来,相当多的泰国中小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强烈的动机。不仅如此,泰国是一个强调“快乐学习”的国家,无论是教育管理部门还是学生家长,都非常反对针对孩子进行惩戒性教育。泰国教育部规定,基础教育阶段强调过程考核,不允许给学生不及格的分数。泰国大部分家庭的父母,都反对老师对自己孩子过分严格,他们认为孩子快乐成长最重要,学习到多少东西是次要的。如果有老师对学生惩戒,极有可能会遭到学生家长的投诉。

泰国的这种学习文化与其民族特点和国情有很大关系。首先泰国处在亚洲中南半岛的腹地,历史上很少发生自然灾害和饥荒。近代泰国是东南亚唯一没有被殖民的国家。中古时期的泰国和东南亚大多数国家一样,“基本上自给自足的村社是正常的社会单位,到处是人少地多,劳动力非常宝贵”,统治者大多什一而税,村社成员的赋税负担相对较轻,生活较为富足和平稳。这种生活方式造就了泰国人守土、自足、自乐的民族心理,培养了保守、平和、宽松和与世无争的文化风格。[9]

其次,这与泰国人的信仰、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有很大关系。泰国又被称为“千佛之国”,全民信仰佛教。他们所信仰的是小乘佛教,佛教徒占到泰国总人数的94%左右。泰国佛教在思想和文化教育领域的影响很大。泰国教育部和文化部为力求佛教思想深入人心,要求凡是接受政府资助的中小学都必须开设佛教课。众所周知,佛教非常讲究因果和轮回,讲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认为“贪欲导致痛苦”,要戒除自己的欲念,获得心灵的平静快乐,人的解脱在于自己的修炼,最终才能跳出轮回,获得涅槃,走向永生。与大乘佛教注重度众生不同的是,小乘佛教更注重“自净其意”,注重自己的修行和感悟。泰国小乘佛教在“因果论”和“轮回观”上有其自身的特点。[10]小乘佛教认为,“个人等级由业力决定的,这是依据人人不可逃避的、无条件的业报,人只有凭前世的功德(德行)才能进入某一阶层,而国王是最大的善业者,即最高等级者。”“对于绝大多数向往权力和财富的人来说,他们没有财富与权力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还没有足够的德行。对绝大多数民众而言,只有认同别人的德行或继续去修炼,以求获得更多的德行,今生修炼的德行是求来世的造化,而非今生的。”“德行是前世所为,是一种造化,不论凡人做什么,你都无法祈望得到,因此,对有德行之人所拥有的权力和财富,只有认同。”[11]因此,“人今生的地位和命运是由前生的‘业力累积’所决定的,人今生的所作所为无法改变现在的命运和地位,只能对来世产生影响。今生拥有财富或者权利的人都是由于前世极高的业力累积所致,所以大众只能对这些人所拥有的表示认同,并且行善积德,去争取来世。”[12]这种信仰所形成的价值观是泰国民众与世无争、乐天知命,甚至缺乏进取精神的重要原因。

再次,这也和当前泰国的国情有很大关系。在泰国考大学并不是什么难事,泰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很高。泰国目前已经取消了全国统一的高考,各高校自己招生,有些大学甚至实行注册入学,因此没有中国这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泰国是一个以旅游为支柱性产业的国家,这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吸附能力极强。这就使得泰国成了一个失业率很低的国家,即使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泰国经济遭到重创,2007年泰国失业率为1.2—1.3%,2008年11月,泰国失业率为1.4%,2009年5、6月份,泰国失业率较高时,也只是1.7%和1.5%。[13]须知中国2006—2016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在4%以上,2017年末首次降到3.9%。由此可知,泰国这个6500万人口的国家就业压力和民众生存压力都是比较小的。

乐天知命、不思进取的性格,不尚竞争的文化环境,生存压力较小的社会环境,这些都对泰国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反映在汉语学习方面,学生缺乏刻苦勤学的精神也就不足为奇了。

五、汉语教学师资队伍情况

美国佛蒙特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主任印京华曾指出:“汉语国际传播中的首要问题是师资问题,只要有了经验丰富的汉语老师,没有教材会有教材,没有学生会有学生。”[14]目前泰国汉语教学中最核心的问题依然是师资问题。一是师资数量短缺,二是优秀师资稀缺,三是教师队伍稳定性差。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泰国汉语教学的质量,甚至已经成为制约汉语教育事业向内涵式发展的瓶颈。泰国学者冯忠芳曾指出:“泰国汉语热被视为全球汉语热的典型例子,汉语热使泰国汉语教师职业出现了数以千计的空缺岗位,所以目前相关部门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满足数量需求层面,对教师质量还关注不够。事实上,这不仅是泰国单独面临的问题。”[15]

近十多年来,泰国的汉语教学师资队伍主要通过三个渠道解决:一是泰国政府与中国国家汉办、侨办根据合作协议,每年派遣一定数量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赴泰任教;二是通过中介公司派遣或者学校直接招聘中国汉语教师;三是培养本土汉语教师。然而这三种师资来源渠道都存在一些问题。

(一)志愿者汉语教师经验不足

一是大多是新手,没有教学和教研经验;二是会泰语者寥寥无几,对泰国的文化和教育教学情况知之甚少,缺乏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储备;三是流动性大,国家汉办规定汉语教师志愿者最多能够留任3年;四是志愿者管理机制存在真空,不利于泰方学校的管理。泰国近年来一直是中国国家汉办派遣志愿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是汉办每年选拔志愿者总体上要求较低,申请人员大多是国内汉语国际教育或者其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或者是本科生,这些志愿者大多没有教学经验。汉办志愿者大多能用一般的英语口语进行交流,但是在泰国,尤其是中小学,学生大多听不懂英语,志愿者老师又听不懂泰语,导致教学媒介语缺失,加上大部分学校没有配备泰语助教,这就给教学中的师生沟通带来了很大问题。另外,大多数志愿者赴泰前,都是参加“临时抱佛脚”式的短训,对泰国的文化、历史、教育概况谈不上深入了解,导致在泰国遇到种种跨文化适应问题。

(二)汉语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

曾在普吉长期做汉语教师的王先生硕士毕业于上海大学历史系,2009年通过汉办派遣来到宋卡王子大学普吉分校孔子学院,任该孔子学院院长助理。3年期满后,他被皇太后大学聘为汉语教师。他的观点很能代表业内人士的看法:“汉办志愿者大多缺乏充足的专业训练,是无任何教研经验的新手,来一拨走一拨,教学缺乏稳定性、持续性,更不利于教研能力的积累。”“一个汉语教师当上6-7年,才真正有了教学与教研经验,也才能真正思考教材、大纲、考试标准等问题。”目前志愿者的管理机制也对汉语事业的推广存在着制约。首先是志愿者的薪水是固定的,虽然年末也有考核,但是大多沒有实质性的要求。不同的岗位和课程工作量也存在着差别,但是志愿者的薪水没什么差别,这就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另外,泰国的一位中国汉语教师指出,汉办缺乏对志愿者长期发展的关注。志愿者任期满回国后,大多自谋生路转行,他们积累的教学经验对于后来者的汉语教学没有任何借鉴机会,他们的工作经验对于在国内的发展也没有太大价值。因此,大多数志愿者期满后不会选择继续留任。多年来,海外汉语教师一直没有稳定的职业化队伍,汉语推广事业的区域化、国别化研究就很难深入。以上种种,导致泰国目前有些真正重视汉语教学的学校反而不愿意要汉语志愿者。以泰国大城皇家女子中学为例,该校以前也曾申请过汉办志愿者到学校任教,但是教研室主任发现他们大多没有什么教学经验,学校成了这些新手的试验田,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后来学校不再申请志愿者来校任教,而是面向社会招聘中国汉语教师。

(三)泰国学校自聘中国汉语教师仍不能满足需求

每年中国国家汉办侨办派遣的汉语志愿者远远不能满足泰国学校对中国汉语教师的需求,因此,很多学校采取自聘的方式来解决师资短缺问题。大部分学校招聘中国漢语教师都是通过中介公司,这是泰国劳务派遣领域一种独具特色的现象。泰国人对外籍劳动人员的招聘大多采取中介派遣形式。因此,即使有优秀的中国汉语教师到泰国的学校去找工作,如果不通过中介公司,哪怕某个学校十分缺汉语教师,学校也不会轻易接收对方简历。他们更相信中介公司,因为中介公司的负责人一般都是泰国人,而且一定是校方通过各种渠道认识的“熟人”。比如,泰国曼谷教育局为了提升曼谷的汉语教学质量,就曾经推出了“曼谷汉语教师计划项目”,要求公立学校每个年级至少配备1名中国汉语教师,每个学校至少达到6个,每年财政年度预算、政府拨款,委托中介公司到中国内地招聘汉语教师。中介公司将教师招来进行短期培训后,就会被教育部门分往各公立学校。政府将钱打给中介机构,由中介机构负责给老师发工资,办理相关签证事宜。泰国的外府也大抵采取这种模式,例如春武里府、暖武里府的教育局每年拨款,由中介公司每年来投标。中标后,教育局将钱打给中介机构。中介公司负责招聘培训老师、提供教材、给老师发工资、负责老师的签证等种种事宜。当然,这中间也涉及利益输送的问题。泰国政府指导性文件规定:中国汉语教师的时薪为700泰铢/小时(约140元人民币/小时),但由于存在校长、中介等多个中间环节,到老师手里,计算下来仅约250-300泰铢/小时(约50-60人民币/小时)。这种低廉的收入很难吸引也很难留住优秀的汉语教师。因此,目前泰国通过中介公司招到的中国汉语教师的质量也不尽如人意,而且很多都缺乏汉语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系统性训练。

曾有相关人士指出,中国外派教师流动性大,导致汉语教学不连贯,汉语教育根本上是要依靠泰国本土教师。[16]培育本土教师应该是泰国汉语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世界各国的外语教育最终都需要依赖本土师资的提升而使外语教学质量获得真正的提升。那么泰国本土汉语教师情况如何呢?事实上学校低廉的收入难以吸引并留住优秀的本土汉语教师,这与泰国特殊的国情有关。泰国的教师一般来讲分为以下几类:公务员教师、政府雇员教师、协议教师、任职教师和特聘教师。教师的编制不同,享受的待遇差别也很大,公务员编制或者政府雇员教师的待遇最好,但是这类教师,尤其是从事汉语教学的这类教师比例并不大,大多本土汉语教师属于协议教师或任职教师。“非公务员老师或非政府雇员老师和学校签订协议后,随着教龄的增加,虽然薪资方面会逐步提高,但是增加的幅度很小,与泰国的工厂或公司翻译、商场销售人员工资相比很低。在长期低薪的情况下,他们会选择离开教师行业。”[17]因此,泰国目前本土汉语教师流失十分严重。据泰国《曼谷邮报》2017年2月28日报道:泰国的一位高级教育官员说,泰国的许多学校面临着汉语教师短缺的问题,许多中文教师辞职转行做导游。因为泰国的中文导游每月可挣到10万泰铢(约1.96万元)。另外,泰国民办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秘书长巴荣钦纳万说,2017年召开的一次有122所泰国中文学校参加的高管会议发现,泰国各个领域缺少逾10万名中文老师。[18]

六、结语

对于泰国基础教育阶段汉语教育存在的几大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从微观上客观认识泰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汉语教学,不断调整对泰汉语推广的策略。“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地域不同、国情不同、教情迥异,汉语国际推广面临的问题也各有不同,在推广策略上应该从现实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最终落实到汉语教育服务供给方式的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泰)韦丽娟.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2]吴应辉,龙伟华,(泰)冯忠芳等.泰国提高汉语教学,提高国家竞争力战略规划[J].国际汉语教育,2009(1).

[3]吴应辉,龙伟华,(泰)冯忠芳等.泰国提高汉语教学,提高国家竞争力战略规划[J].国际汉语教育,2009(1).

[4]汉语教学发展计划[EB/OL].

https://tieba.baidu.com/p/3026456768.

[5]丁正蕾.泰国中小学汉语课程设置调查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

[6]丁正蕾.泰国中小学汉语课程设置调查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

[7](泰)韦丽娟.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8]温雯.泰国学习文化调查及其对汉语教学的影响——以泰国中级教育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12.

[9]许万宁.东南亚小乘佛教盛行之原因初探[EB/OL].

https://wenku.baidu.com/view/ffde461bc281e53a5802ff93.html.

[10]吴建华.探寻泰国佛教文化与国民素质问题的关系[EB/OL].2015-09-14.

http://fo.ifeng.com/a/20150914/41474328_0.shtml.

[11]高波涛.佛教思想与当代泰王政治威信的产生[J].黑龙江史志,2010(3).

[12]温雯.泰国学习文化调查及其对汉语教学的影响——以泰国中级教育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12.

[13]驻泰使馆经商参处.关于泰国劳动就业有关情况的调研[EB/OL].2010-7-22.

http://th.mofcom.gov.cn/article/ztdy/201007 /20100 707038350.shtml.

[14]印京华.汉语国际传播感言[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2008(6).

[15](泰)冯忠芳.泰国中小学本土汉语教师发展的历时考察与标准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16]韦青松.泰国中小学本土汉语教师现状调查研究[D].贵阳:广西大学,2016.

[17]韦青松.泰国中小学本土汉语教师现状调查研究[D].贵阳:广西大学,2016.

[18]侯文文.受高薪吸引泰国大批中文教师转行去给中国人当导游[EB/OL].环球网.2017-03-01.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7-03/10226410.html?agt=363.

作者:王敬艳

第3篇:汉语文基础教学对西藏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摘 要: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随着当代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心和反思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实践,提出了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进一步规范化与科学化的问题。

关键词:汉语文;教学;教育;重要性

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同志在西藏考察时明确指出,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推进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和文化惠民的新路子,就要办好民族地区教育,为西藏培养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笔者认为,西藏培养各类人才,以科技兴农牧业,以跨越式发展西藏经济社会,最终实现综合性强区,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培养各类层次的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是要抓好西藏广大学生的汉语文基础教育工作。对此,做好西藏广大农牧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西藏各界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和了解西藏农牧区的教学现状,转变观念,从长远目标高度对西藏教育改革及发展有更高要求。西藏地处祖国的西南边垂,占全国八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虽人口所占比例很小,但绝大多数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学生从小以藏语为主的语言环境中成长,并以此认识和形成世界观。综观世界各国发展的主要趋势,人才培养与储备越来越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为了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占据制高点,世界各主要国家把教育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利益,加大人才培养与储备力度,并纷纷制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规划。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根据本国各地区分布的地理位置或所聚居的少数民族不同,相应制定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战略决策,公布了自己教育发展总体目标和战略。形势逼人、时不我待。

其次,从西藏广大农牧区人民群众对西藏教育的新期盼来看,办好西藏长远发展需要和老百姓满意的教育,必须培养、引进一大批德才兼备,符合西藏教育工作发展实际所需要的教育工作者。形式和任务对西藏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培养大批各类高素质人才和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求。目前,西藏也紧随内地各大城市一样,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跨越式高度快速发展阶段。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也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机遇和挑战。西藏作为一个后发型少数民族地区,我们的教育工作面临着缺乏传统教育基础优势、人口资源和语言环境约束进一步发展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工作者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学校基础设施差等因素客观存在。因此,西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最最基础的汉语文基础教学工作作为出发点,从政策方针、教师的工作环境、工作待遇和激效考评等综合考虑,注重和加强语文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引进和培养。

第三,统筹兼顾,实际出发。从西藏农牧区教育工作的现状、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西藏农牧区学生语文基础差,教学工作难的途径等综合考虑,将语文基础教育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走在其他课程之前,最终实现在更短更快的时间内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面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西藏农村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内地甚至是西藏城市的教学质量之间存在着一个潜在的距离,而形成这一潜距离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家长文化层次底,小孩上学与家庭短期利益的对比来看待孩子上学读书的目标;大多数学生从小处在藏语文环境中,语文基础知识差,缺乏深入理解和接受能力;大多数农牧区地处偏僻,信息闭塞,除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美好风光,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性等与城市同等阶段学生有着根本的差距。由此造成很多学生丧失接受初期汉语文基础教育的绝佳时机。

教育工作者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接受知识。目前,语文基础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教师硬性灌输的多,学生独立思考自身理解的机会少;留给学生的作业多,正常睡眠时间少;支配学生的自由空间少;安排学生死记硬背的多。多年的基层教学工作中得出的经验告诉我,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有个质的飞跃,必须首先在农牧区小学语文基础教学授课时,教师始终要明确教学工作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日常教学过程中做到充分肯定学生的正确点,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足点,适时鼓励学生的闪光点,时时引导学生的思考点,尽可能避免挫伤学生积极性,时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和享受,在快乐心态中不断吸取知识的营养茁壮成长。其次,在日常的课堂中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灌输课,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的思路,课堂举例从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点点滴滴小事为起点,批改作业不吝啬红墨以夸张形式打钩,调动学生做好课外作业的积极性。第三,在每一堂课上课前做到课前、课中、课后等整个环节心中有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时刻牢记自己不要忘记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语文基础教学中做到不仅教授了语文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开阔视野,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知识水平,为更好的学习其他课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们要让学生学好汉语文,也必须尊重和了解本民族的文化。藏民族群众的名字里包含了对自然的敬畏,对子孙的祈福。所以,当我在课堂上把他们的名字翻译成汉语念出来时,他们都很高兴。有时我把“扎西罗布”念成“好宝贝”,课堂上点达瓦提问时喊成“请‘月亮’同学发言”,课堂气氛顿时会活跃起来。本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很多学生有绘画天赋。我们在语言学习过程可以利用教材内容本身的活泼性、丰富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画起来、唱起来、跳起来。

综上所述,切实让西藏广大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拥有灵活多样的受教育途径,农牧区子女真正意义上成人成才,拓宽自我发展的道路,获得更多选择的机会;希望通过教育获取知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精神境界,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 当代中国的西藏[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

[2] 教育论文选集[J].拉萨.西藏自治区教育协会和自治区民族教育研究所.1989.

[3] 多杰才旦.西藏教育.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

作者:罗杰

第4篇:拼音基础教学必备

一. 单韵母

a o e i u ü

嘴巴张大aaa,嘴巴圆圆ooo, 嘴巴扁扁eee,牙齿对齐iii, 嘴巴突出uuu,嘴吹口哨üüü。

二、声母[21个辅音+零声母(Y、W,例如:安言忘云)]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像个6字bbb,脸盆泼水ppp, 两个门洞mmm,一根拐棍fff, 左下半圆ddd,雨伞把子ttt, 一个门洞nnn,一根小棍lll, 9字加钩ggg,机枪向上kkk, 一把椅子hhh,i下加钩jjj, 像个9字qqq,一个叉字xxx, 像个2字zzz,半个圆圈ccc, 半个8字sss,z加椅子zhzhzh, c加椅子chchch,s加椅子shshsh, 禾苗向日rrr。

三、韵母(单韵母6个+复韵母9个+前鼻韵母5个+后鼻韵母4个,共24个) (1)复韵母9个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记住字形读音(形象记忆) aiaiaia+i阿姨和我比高矮。 eieieie+i白鹅穿衣天上飞。 uiuiuiu+i我穿大衣要喝水。 aoaoaoa+o阿姨爱穿花棉袄。 ouououo+u大海上空飞海鸥。 iuiuiui+u邮筒前面把信邮。 ieieiei+e野鹅早餐吃树叶。 üeüeüeü+e小鱼骑鹅去访月。

ererere+r野鹅有个小小耳。(注:独立自成音节,不和任何声母相拼。)

(2)鼻韵母:不难学,前后鼻音分准确。

前鼻韵母有五个,后鼻韵母是四个。

前鼻韵母:5个

an en in un ün ananana+n阿姨登上天安门。 enenene+n白鹅门前把铃摁。 ininini+n穿衣出门笑吟吟。 unununu+n乌鸦门前修车轮。 ünününü+n小鱼撞门头发晕。

后鼻韵母:4个

ang eng ing ong anganganga+ng阿姨走路头高昂。 engengenge+ng白鹅唱歌哼哼哼。 ingingingi+ng一件花衣送老鹰。 ongongong�+ng公鸡喔喔要捉虫。

四、整体认读音节16个

zh ch sh r z c s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zh ch sh r z c s,自成音节后加i。 yi wu yu一无雨, ye yue yuan夜月圆, yin yun ying隐云影。

五、声调

一声平平左到右( ) 二声就像上山坡( ) 三声下坡又上坡( ) 四声就像下山坡( )

六、标调规则

有a不放过, 没有a找o、e , i、u在一起, 声调标在后, i上标调把点抹, 轻声音节不标调。

七、拼写规律

小ü小ü有礼貌, 见了j q x,要脱帽。 小ü见大y,去掉两点还读ü。 ü拼n和l,两点省不得。

八、两拼法

前音轻短后音重, 两音相连猛一碰。

九、三拼法

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 或者:三拼音,要记牢,中间介音别丢掉。

例如:“a”,不可以和j、q、x组成音节,中间要加“i”。 “O”,不可以和g、k、h组成音节,中间要加“u”。

十、书写规则

四线三格记心间,拼音字母住里边。 声调、圆点写上格,胳膊长了住上格, 尾巴长了住下格,其它部分在中格。 中格一定要饱满,上格、下格空一点儿, 书写规则记心间,拼音才能写规范。

重要规则

(1)标调:见到a母莫放过,没有a母找o、e,

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把点抹。

(2)i、in、ing前无声母,加个y母来弥补。(整体认读音节) (3)ü见j、q、x,两点定要抹,ü拼n和l,两点省不得。 (4)轻声音节不标调,er作儿化e不要。

(5)u前无声u改w(独u除外),ü前无声ü改yu。 (6)a、o、e作头易混淆,音节间加隔音号(’)。 (7)b、p、m、f四声母,只拼o来不拼e(么除外)

第5篇:第六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

第六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 教学重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 教学难点:语义文化

教学方法:语用文化部分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讨论

一、什么是文化(※何为文化?文化的构成是怎样的?)

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所共有的产品,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和物质对象等。文化中无形的这一部分——信仰系统、互动模式、政治程序等——构成了非物质文化。文化中物质部分——机器、工具、书籍及其他——构成了物质文化。

学术上的明确定义是由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做出的:文化和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马林诺夫斯基的定义:是指那一群传统的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及价值。他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 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

它是与自然物相对应的人类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文化是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经验。

最窄的概念可以具体到“茶文化”,“酒文化”。 “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

龙池(李商隐)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李白)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二、文化的构成

1.符号:符号是某一群体所认可的具有其自身以外的象征意义的任何东西。

2 .语言:语言,是指人们所使的口头和书面的言说方式,它是我们最重要的符号系统。我们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价值观和文化的标准等等。

1 3 .价值观: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关于如何区分对与错、好与坏、违背意愿或符合意愿的观念。价值观是决定社会的目标和理想的普遍和抽象的观念。价值观通常是充满感情的,它为一个人的行为提供正当的理由。

4 .规范:社会学家把人们在特定环境下被要求如何行动、如何思考、如何体验的期望称为规范。规范既有正式的,又有非正式的。正式规范通常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违反者有特定的惩罚。非正式规范是不成文的,但往往能被社会成员普遍理解。 1)社会习俗: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形成的、被他们所认可的行为规范。 2)民德:被认为是关键的和必须严格实施的规范,我们称之为民德。

3)法律:法律是一种正式的规范,通常也是民德的一种,它是由国家颁布的用以控制人类行为的规范。

4)约制:一个社会要运作,就必须强化它的规范。人们被迫遵从,或者说以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行动,即使这样做对他们来说是困难和不愉快的。对社会规范的违反被称为越轨。对规范的遵从通过约制的压力而得到强化,即一种社会控制的过程。约制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正面约制是对那些行为正当的人的奖励。负面约制是对违反重要规范者的惩罚。

5 )物质的文化: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物质形态——机器、工具、书籍、衣服等——称为物质文化。

三、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由人类在实践中创造出来并享受的。

2、文化是群体共享的。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群体共同选择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文化具有群体合理性(社会性)。文化具有民族性。

3、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音乐、绘画、舞蹈等)。

4、文化是在发展变化的(物质变化最快,制度文化次之,观念文化最慢)。

四、文化的分析

文化分析:是将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考虑。要分析一个整体的文化,涉及的主要问题是确定其主流价值观和标准,观察这些文化是如何在社会行为中得到体现的,研究价值观和观念是如何塑造物质文化,同时又为物质文化所决定的。 1 .文化分析的视角:

三种最重要的研究视角:功能主义的、冲突论的和文化生态学的探讨方法。 2 .功能主义的视角:

强调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对文化整体所做的贡献,既包括正向的贡献,也包括反向的贡献。 如英国人类学家A.R.拉德克利夫—布朗(A.R..Radcliffe-Brown,1952)对印度洋边的安达曼岛对一些社会习俗的考察。 赫伯特•甘斯(Herbert Gans)提出的关于美国贫困正向功能的分析。 (保持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 3 .冲突论的视角:

文化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它保护或促进了某一社会集团的利益。这一视角的基本假设是,一个社会存在着,或者说也许存在着许多相互冲突的文化要素,不同的文化要素代表着不同利益群体或社会阶级的利益。通过这一视角,社会学家试图发现哪个集团支持哪种观念和价值观,并试图弄清原因。

其核心概念是意识形态—指某一阶级、群体或其他社会部分与其他群体争夺特权和统治的斗争中使自己的利益合法化的一套文化信念。意识形态的主要作用和目的就是维护(或挑战)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阶级的权利。

2 盖伊•斯旺森(Guy Swanson)试图说明16世纪欧洲的君主们分别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原因,在于哪种宗教能更好地成为维护他们政治权力的意识形态。 斯旺森发现,中央王室和诸侯们都支持能促进和维护其利益的宗教意识形态。国王们信奉天主教,因为它能维护中央政权的权威;诸侯们则信奉基督教,因为它的作用恰恰相反:强调个人主义,削弱了对中央权威的遵从。

3 .有机体及其环境间关系的生态学的观点。文化生态学断言,文化特性由资源及周围环境的限制所决定,并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五、文化的差异和统一

1 .文化的差异:每一种文化都是不同的,因为它们要适应特定的环境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2 .生理的普遍性:文化的普遍性,基本需要的共同性,婚姻和家庭是两个重要的文化普遍性。

3 .种族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性:用自己的文化标准来衡量其他文化,并很自然地认为自己的文化是对的、而其他文化是错的这样一种倾向,我们称之为种族中心主义。 种族中心主义可以在社会中履行正向的功能。但极端的种族中心主义却会妨碍有利于社会成长和发展的文化交流,从而导致社会孤立。种族中心主义还有可能被滥用于政治目的。 4 .亚文化:当一个社会的某一群体形成一种既包括主文化的某些特征,又包括一些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时,这种群体文化被称为亚文化。 5 .反文化 :那种直接对主流文化的中心因素如价值观、信仰、观念、风俗习惯等构成挑战的亚文化,我们称之为反文化。反文化往往产生于青年群体中。

6 .文化整合:当各个文化特征相互之间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时,我们说这个文化体现了很高程度的文化整合。

六、文化的功能

⒈文化的整合功能。它对于协调群体成员的行动所发挥的作用。主要具有共享文化,是价值和规范的认同

⒉文化的导向功能。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 ⒊文化的维持功能。维持秩序的功能。 ⒋文化的传续功能。

七、文化变迁

文化变迁主要有两种方式来推动,一是在文化内部发生的,一是对外来文化影响的回应。文化变迁的一个常见的内部根源是革新,即新的文化特征。 文化变迁也可能是文化传播的结果,通过一种文化的特征和模式被扩散到另一个群体或社会中。

八、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1、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文化所具有的民族性、社会性、系统性和发展特点语言也同样具有。一种文化具有对应的语言;抽去文化内容语言也不能独立存在。

2、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之所以能发挥文化载体的功能是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交际的主要工具。文化的创造和发展离不开人的思维活动和社会成员之间的交际活动。

3、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如颜色词,新词语。

九、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文化教学

确定文化教学内容应体现语言的、交际的、对外的三条原则:即与语言的学习和使用紧密相关且体现汉语文化特点的、为培养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所必须的、针对外国学习者实际需要的那部分文化。

1、 语言的文化因素

(1) 语构文化——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汉语结构最大的特点是重意合而不重形式——概括、综合——“天人合一”的主客体统一观。构词上是词根复合法,只要意义上能结合,就可按一定的句法关系组成新词。大量的兼类现象。汉语句子主要由虚词和语序来表达。如:“苹果多少钱一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关联词语省略。汉语中独特的词语排列整齐、语义对称、节奏和谐的对偶句——对称、成双心理。

(2) 语义文化——指语言的语义系统、主要是词汇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含义。这是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最基本最大量的表现方式。①受特定自然地理环境制约的词汇(梅雨,梯田,熊猫)②受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制约的词汇(馒头,旗袍,四合院,炕)③受特定社会和经济制度制约的词汇(科举,支书,下放,农转非)④受特定精神文化生活制约的词汇(虚岁,黄道吉日,红娘,阿Q)⑤汉语中特有的熟语、典故等 更多的是某一事物或概念在不同的语言中有对应词,但词义却存在很大差别。内涵意义有差别,如“农民”“胖”;词义不等值,词义范围不同,如“叔叔”;词义的褒贬义不同,如“狗”“龙”“宣传”;引申义和比喻义不同,如“松竹梅”。

(3) 语用文化——语言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归约,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语用文化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内容。 ① 称呼 ——中国人讲究长幼、尊卑、亲疏的人际关系。老+称呼“老先生老大娘”;职业+亲疏称谓“护士阿姨”“解放军叔叔”;姓+职务/职业“王科长,王经理”(重要的表现是亲疏称谓的泛化) ② 问候——“你好”用在不特别熟悉的人之间;根据当时对方的具体情况提出明知故问或无疑而问的问题,“看书啊”“去上课啊”“去哪儿呢?”;比较熟识的人之间常问“衣服怎么穿得这么少?” ③ 道别——“走好”“慢点”“路上小心”走出家门以示尊重。“别出来了”“请回吧”“请留步”是客人的回话。 ④ 道谢——关系越亲密“谢谢”越用得少。“麻烦你了”。和教育程度有一定关系。 ⑤ 敬语——对别人表示尊重,对自己尽量谦逊,这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交际规约。“您”“贵”“请教,高见,光临,拜托,大作”“浅见,拙作,寒舍” ⑥ 谦辞——介绍别人时常把对方说得高一点以示尊重,自我介绍时故意压低自己表示谦虚和有修养。“我懂得不多,是外行,是来学习取经的。”“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抛砖引玉”“以上是我个人粗浅的看法” ⑦ 褒奖与辞让——把自己的贡献归功于集体或领导。在比较正式的场合还常常回答“这是我应该做的” ⑧ 宴请与送礼——接到邀请前“不要麻烦了”;问喝点什么时“随便”,说自己准备的饭菜是“家常便饭”“不会做饭”。“小意思”——“太破费了”

2、 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3、 专门性文化知识

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

1、要有代表性(主流文化,国家文化而不是亚文化)

2、发展变化的观点(谢谢使用范围变大)

第6篇:对外汉语教学口语课零基础培训班

对外汉语教学口语课有没有零基础教学的学校?很多外国人刚开始学汉语的时候并没有基础,于是他们就想找一些零基础培训班进行学习。那么上海地区有没有对外汉语教学口语课零基础培训班呢?早安汉语就专门为没有汉语基础的外国人设置了零基础培训班,我们来看看详细情况。

【课程名称】

对外汉语教学口语课零基础培训班。 【第一阶段】

适合人群:汉语零基础或基础薄弱者。

目标:熟练掌握汉语语音和基本语法,培养正确的汉语使用习惯和日常交际技巧,掌握1000个左右的汉语汉字和短语,能够使用汉语进行日常沟通并进行简单的写作。

【第二阶段】

适合人群:具备基础汉语知识,汉字量1000左右,基本语法表达正确,日常汉语交流无障碍。

目标:深入学习汉语的语法知识,掌握2000个左右的汉语汉字和短语,能进行一般难度的汉语阅读和写作,可以熟练使用汉语进行一般层次的会话,并掌握一定的建筑和商务领域的汉语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

【第三阶段】

适合人群:具备较高汉语水平,汉字量3000左右,能熟练运用商务汉语知识。

目标:全面掌握汉语的语法知识,掌握5000个左右的汉语汉字和短语,能够使用汉语进行深层次的会话,进行较高程度的阅读和写作,能够熟练使用汉语从事相关的翻译和贸易工作,适应在汉语国家工作、留学或定居。

早安汉语对外汉语教学口语课正在火热报名中,如果您想从零基础开始学好汉语或者加强自己的汉语学习,不要犹豫快快报名吧。

第7篇:武汉大学2012年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基础 考研真题

武汉大学2012年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基础 考研真题 现代汉语

一、辨析(15分) 1. 音素和音位 2. 字、语素和词 3. 借词和意译词

二、简答(40分)

1. 十个元音韵母和拼音中的六个字母是如何对应的? 2. 什么是儿化?什么是儿化韵?什么是儿化音节?

3. “会说”和“不说”中的“会”和“不”都是用在动词前,它们有什么不同?“我是小明”和“我是不饿”中的“是”有什么区别?

4. “学de好de同学是应该帮助学de差de同学尽快de赶上来de”把这句话中的“de”写成正确的汉字,并说明各子的语法意义。

三、分析题(20分)

什么是形态?怎样理解“汉语中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 古代汉语

一、名词解释(8分) 1. 词义的更替 2. 衍文 3. 五声音阶 4. 长短句

二、用六书理论分析字形(12分) 1. 縣 2. 頼 3. 見 4. 竹 5. 哀 6. 考

三、解释加点的字(20个字,一字一分)

四、标点并翻译(35分)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推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若逆指而文过;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陪辅朝庭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遂遭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意得全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窃自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末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滛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于今乃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毋多谈。

第8篇:汉语听力(零基础班)课程简介

教学目标:

在掌握500-600个常用词语和相关语法知识的基础之上,可用汉语就熟悉的话题完成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基本交际任务,在中国生活或旅游时,可应对遇到的大部分交际任务,达到初级汉语听力优等水平,即达到通过新汉语水平考试(HSK)2-3级的听力水平。

教学内容:

首先,集中进行声韵母、声调、语音语调综合练习(前6课);其次,语音语调综合练习外,加入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简单对话听力理解练习(第6课到第15课);最后,主要进行对话、小短文听力理解练习,同时继续加强语音语调练习(第16课到第30课)。各课的练习项目与《汉语教程》的教学内容相配合,课本的练习外辅以更接近实际对话语速、声调的视听材料练习。

教学课时:

每周4课时,共72学时。

选用教材:

胡波,杨雪梅编著《汉语听力教程》(第一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版。

Chines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Zero-level)Course Introduction Teaching objectives: Enable students to communicate in Chinese on familiar topics of life, study and work, on the basis of the command of 500-600 commonly-used Chinese words and grammar knowledge. Enable students to accomplish most communication tasks when living or traveling in China.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achieve the excellent level in elementary Chinese Listening, namely the level of passing HSK2-3.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will first be focused on practices of initial consonants, vowels, tone and intonation (Lesson 1-6). Then easy conversation practice will be introduced together with intonation practice (Lesson 6-15). At last, practice will mainly be the ones of conversation and short passages, while intonation will also be strengthened (Lesson 16-30). Practices of each lesson will match the teaching contents of Chinese Tutorial, besides, listening materials close to real-life speed and intonation will be added.

Teaching hours: 4 periods per week, total periods 72.

Teaching materials: Hu Bo & Yang Xuemei, Chinese Listening Course (1).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Press, May 2010.

第9篇:拼音基础:声母韵母音序整体认读音节表

声母表

b p m f d t n l ɡ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韵母表 单韵母

ɑ o

e

i

u

ü

复韵母

ɑi

ei

ui

ɑo

ou

iu

ie 前鼻音韵母

ɑn

en

in

un

ün 后鼻音韵母

ɑnɡ

enɡ

inɡ

onɡ

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ɡ

音序

Bb Cc Dd Ee Ff Gɡ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üe er

音序表

上一篇:仪表技术工作总结下一篇:张晓风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