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经验交流材料

2022-12-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特色小镇经验交流材料

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摘 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产物,是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一个有益尝试。江苏省以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为契机,2016年率先开展了“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以“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为引领,促进体育消费升级;以“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以“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政策工具的作用;以“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为依托,促进健康产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多产业的融合发展。启示:夯实产业基础,构筑开放的营商平台;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以“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促进特色小镇各产业的协同发展;突出“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体育特色,使特色小镇多产业融合发展。本文旨在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关键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验

江蘇省以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为契机,2016年率先展开了“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20个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并公布了第一批8个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名单。经过建设,目前已有一定进展,本文对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展开研究,以期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1 “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的多维作用审视

所谓特色,主要指事物从风格或者形式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与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特色小镇中的“小镇”不是行政区域划分,而是集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产业发展空间和平台。“体育健康”特色小镇除了具有以上特征外,还要以“体育健康”为核心要素,要具有特色突出的体育产业、健康产业、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等。“体育健康”特色小镇既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产物,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一个有益探索。

1.1 体育产业视角

从国内、外实践来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效应,依靠联系紧密的上下游产业,使人口、资金、产业集聚,体育产业通过“体育健康”特色小镇这一平台实现金融、人才等方面的集聚。通过“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不仅能够通过人才集聚、技术集聚、功能集聚等,形成产业基础,而且能够实现不同的产业融合。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2016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而“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产业融合依托这些政策,将逐步走向“体育+健康”“体育+旅游”“体育+制造”“体育+文创”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

1.2 文创旅游视角

当前,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开始成为人们青睐的旅游目的地。“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从占地规模上、商品的丰富性方面虽尚有不足,但是“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基本能够依托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及后期的文化创意形成自身独特的吸引力。从国外经验而言,法国某体育旅游小镇就是依托冰雪资源,通过文化创意,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滑雪爱好者,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不仅要重视自然景观资源,而且要重视人文景观资源和文化创意等方面的协同发展。“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不仅要充分发挥其产业功能,而且要发挥其文化功能和旅游功能[1];所以,从文创旅游的视角而言,“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也是我国文化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精准治理视角

“治理”一词最早于1995年由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提出,其核心要义包括“参与”“有效”等内容,其产生的背景是来自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对政府、公众和社会三者关系的反思,由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应对经济运行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发展,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建设中,精准治理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精准治理,由政府、社会、市场、公众共同承担“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建设,成为共同的权利主体和责任主体,共同推进“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与治理[2]。

1.4 新型城镇化视角

我国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2016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明确提出完善土地、财政、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强劲动力。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各地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但是,由于我国各区域间、城乡间发展不平衡,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具有打造宜居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同发展等多种功能,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不仅对经济结构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也为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破解城乡二元难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1.5 公共体育服务视角

2015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强调“发展体育事业,推广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这再次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提出了要求。虽然近年来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体育行政部门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视程度仍需提升,2013—2015年群众体育经费投入占体育总投入不超10%。“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以体育健康产业为特色,对完善公共体育服务设施、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作用,使公共体育服务惠及更多人[3]。

2 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成效

2.1 体育产业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从国外的体育小镇建设情况来看,产业规划和产业定位在促进体育小镇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体育产业不仅是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动力,而且直接影响体育小镇的体制机制,并最终影响体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江苏省在建设“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之初,明确提出了要充分发挥“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经济功能,不论是以产业项目为切入点,还是以产业运作为切入点,都力争通过“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特别强调产业形态的“高”与“新”,通过高端体育产业引领“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经济发展,初步实现了“小平台、大产业”的战略构想[4]。例如淮安某镇通过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大力发展马术及相關产业,目前已经拥有47个优良品种的赛马,数量超过了400匹。2016年下半年,为推进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开发了新型的具有江南特色的“盛装舞步”表演项目,吸引了观众10余万人,其中,中外游客近2万人。同时,马文化博物馆将众多优良名马及雕塑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参观,接待游客1万余人,为某镇带来超过2 000万元的体育旅游收入[5]。经过近1年的建设,“体育健康”特色小镇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依托原有的产业集聚优势、自然景观资源优势、人文历史古迹资源优势,在各方面政策引导下,吸引了社会资本,增加了地方税收,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2.2 “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特色”初步形成,文创旅游协同发展

无论是“体育健康”特色小镇还是其他特色小镇,其核心和关键都是“特色”。特色是“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生命力,没有特色的“体育健康”小镇,从外部看,无法产生外向的吸引力;从内部看,无法产生内生的可持续发展动力。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区域内独特的资源,借助特有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古迹资源,加之后期的文化创意等,形成的“体育健康”文化产业,从体育场馆的架构、体育景观的形成、体育建筑的规划方面引领“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建设。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多数坚持2个原则:一是精准定位,规划在先;二是特色为本,差异发展。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经过申报准备工作和近1年的建设,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基本形成各自的特色。南京某镇以温泉养生文化旅游为重点,以温泉度假区为核心,打造康体娱乐、运动休闲、旅游等产业。目前,已经建成××养生文化馆等一系列基础设施,辐射面积近30 km2,养生文化特色基本形成。另一“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以某镇区为坐标,辐射面积近5 km2,以体育赛事和运动康复为发展重点,通过运动康复中心、青少年户外运动基地等项目推进小镇的特色建设。依托“中国芍药节”等旅游活动,打造特色体育赛事,引进了“中国象棋公开赛”“围棋联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开展了“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樱花休闲体验季”、汽车越野、西部马术、户外拓展等活动,体育赛事特色和运动康复特色初步形成。而某镇以休闲度假为特色,以体育旅游、运动休闲、民俗文化的互相融合为发展重点,初步形成“一核、一廊、两轴、三片”的特色空间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体育+慢城旅游”的特色[6]。江苏省通过“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建设,理清了产业发展脉络,打破了已有产业之间的壁垒,并最终形成社会资本互利、文化共融、产业共进的新格局。通过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形成促进不同产业要素的重新组合,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发掘新的发展动能,所以,从总体上看,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特色”初步形成,文创旅游协同发展的目标正逐步实现。

2.3 不断完善精准治理,促进了政府职能转换与服务意识的提高

我国新型城镇化是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展开的,所以在以往城镇化建设中,通过一系列的资金投入、政策支持、产业规划来促进城镇化发展。这种发展方式短期内可以快速提升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是易忽视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的利益,并由此产生了机制僵化问题,从而使小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不足。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非镇非区”,超出了原有的行政区划范畴,这也创造了新的发展区域,通过不断进行精准治理,基本实现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从生产要素看,企业是主体力量;从制度要素看,江苏省各级政府把主要力量放在了监管上;从文化要素看,注重特色产业发展。不同要素通过交叉整合发挥作用。所以,“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不仅是对体制机制的创新,也是对政企关系、政社关系的再阐释,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中,企业、社会力量的治理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例如在某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某温泉度假村根据市场需求在发展养生文化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其他产业。诸如温泉房车露营地、欢乐水魔方水上乐园,主要以体育休闲旅游作为发展方向;某度假村以体育养老、养生作为发展方向;某马术俱乐部、某假日马术俱乐部以马术专项技能培训和体育休闲作为发展方向。江苏省各级政府和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只通过政策进行引导,而不是直接参与“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建设,最终的决定权仍在企业。对于某市某镇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样如此,针对企业间缺乏上下游衔接的问题,江苏省各级政府通过引导,使企业自由整合形成了电能运动科技、皮划艇、体育地板、健身器材制造四大支柱产业,相关企业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其中哪些企业进行联合、如何联合均由企业自行决定。同时,江苏省各级政府对困难企业给予资金支持。例如,在某市某镇体育企业重组中,2家经济比较困难的企业就获得了省级体育企业发展专项基金的资助。所以,江苏省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中,正是通过不断进行精准治理,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换。

2.4 加强环境整治,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筑牢基础

从规划可见,江苏省第一批“体育健康”特色小镇虽然强调特色发展,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要把“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与改善环境紧密结合,并提出要通过“体育健康”特色小镇打造宜居环境。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各“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充分把握建设机遇,大力改善小镇环境等。例如某市的某镇处于某区4大主体工程和高校园区的核心区域,人口流动性大、人口密度高,道路、社区周边环境长期的“脏、乱、差”,无法得到根治,且由于道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没形成协同,交通问题也日益凸显。依托“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该镇政府提出了“体育健康需要环境健康”,制定了综合治理改革方案,通过政府、社区、公众三级联动,极大地改善了该小镇的人居环境。另外,为推进“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某镇不断加快体育场馆中心、新型体育项目体验区、大型赛事基地建设,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体育设施的功能,市政府和镇政府积极推进道路建设和绿化工程建设。例如某市某生态园为了突出体育、旅游、养老、度假的特色,不仅强调生态环境的改善,對于小镇的发展定位等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为“体育健康”特色小镇营造了良好的人文和社会发展环境,同时在公共服务方面下大功夫,积极推进“便捷服务你、我、他(她)”活动。通过“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各城镇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均得到了较大改善,这也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7]。

2.5 不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促进资源共享

特色小镇的建设一方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建设中,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是小镇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保障不同人群的体育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中不可牺牲大部分人群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而要把“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发展与公共体育服务融为一体,并通过“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化体育需求。从区域看,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多数选择在城乡结合部,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既有发展的地理空间,经济发展水平又相对较高,同时交通也比较便利,而且人口比较密集。这些小镇由于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复杂,所以,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也非常多样。在这方面某些小镇的做法值得借鉴。例如某市某镇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规划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一方面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开展体育活动,无论是体育活动,还是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包括游客也可以在特定的时间段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等。例如某市某区某镇在吸引20多家企业投资体育旅游的同时,不断完善步行道、自行车道、电瓶车道多层次的慢行道路网络,为当地居民、游客等创造了体育休闲的条件。通过空间共建和资源共享,江苏省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中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公共体育服务的创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了社会经济与体育产业发展的成果,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明显提升,江苏省初步实现了创业者、旅游者、居住者“以人为本”意义的产城融合。

3 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经验

3.1 以“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为引领,促进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

以“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为引领,江苏省很多地方实现了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强化体育产业的特色。江苏省在建设“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中,提出不仅要强化市场意识,更要强化品牌意识,通过科技创新打造特色体育产业,选择具有特色的支柱产业,转变发展观念,积极采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由以加工产品为主逐渐向研发、营销延伸。例如,某镇把体育制造业作为小镇的特色产业,但经过初期的发展之后,很多企业开始通过代加工等方式降低企业成本,从而使得产品的附加值不断降低[8]。2016年以“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为引领,该镇以校园体育装备生产为特色,鼓励企业将专利研发作为重点,部分企业研发出高强度舞蹈地胶、复合型室外乒乓球台等专利产品,不同的企业逐步形成设计、研发、制造与检验的完整生产链,大部分企业开始扭亏为盈,延伸了该小镇的体育产业链,促进了该小镇体育产业的发展。

2)初步实现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江苏省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中,一方面坚持体育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人文环境的互融,通过体育产业的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搭建平台。借助文化产业与体育产业的互融,提练“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规划理念,打造体育建筑的格调,形成体育产业发展新业态,充分发掘体育文化价值,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例如某市某温泉旅游度假区以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通过发展养生文化产业,使企业改变了粗放的经营方式。通过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互融,形成了企业的文化内涵,增加了企业的发展动力。另一方面坚持体育产业与休闲旅游业的互融,将体育产业和体育企业作为旅游资源,是“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一个拓展,拓宽了人们对于旅游资源的理解。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在建设中不是仅突出旅游功能,而是通过旅游与休闲运动的有机融合,对体育产业进行创新和升级改造,形成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小镇观光的现代旅游新业态,为“体育健康”特色小镇旅游功能扩展创造新的空间。例如,某镇主要突出时尚体育运动项目的特色,将新兴体育项目与休闲旅游的融合作为发展的重点,依托生态旅游景区,目前已经部分建成了高端户外体育设施,并将在未来3年内建成一批新型生态体育项目,形成健身、观光、休闲互动融合的“体育健康”特色产业。

3)推进体育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群”指经济的发展效率与规模存在紧密关联,在多数情况下,没有规模就很难产生效益,在一定区域内,如果企业之间的相关性比较紧密,能够实现分工协作和资源共享,就能够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9]。江苏省通过“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不断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成效显著,例如某镇服装企业较多,但大部分企业近年亏损严重,依托“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由镇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牵头,对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形成了服装生产的设计、加工、营销产业链,并推进部分企业与某市某温泉旅游度假区、某市某区某镇相关企业合作,实现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加工赛车、马术等专业性服装,由此,大部分企业扭亏为盈。

3.2 以“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不断增强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

江苏省以“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不断增强体育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协调机制。江苏省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中,加强省级管理,各相关部门通力协助,对“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所需的资金、土地等给予支持,通过密切配合,优化营商环境,形成“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的合力。2)建立多维联动推进工作机制。要求不仅上下级实现联动,同时要求同级部门之间、部门和企业之间、政府和公众之间等多元主体也要实现联动。通过多维联动,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在资金、人才引进等方面,确保了各项计划的顺利实施。尤其是在上下级联动机制方面,强化了省级层面的组织领导,确保市级层面的政策支持,落实县级层面的属地责任,推动了“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建设。3)创新投融资机制。江苏省在建设“体育健康”特色小镇过程中,采取了政府投资和社会融资相结合的模式,截至2017年4月,已开工建设和拟开工建设的项目总数达54个,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其中:投资额超1亿元的项目有15个;投资额超5亿元的项目有5个;采用(含拟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设的项目有10个;完全由社会资本投入的项目有22个[7]。尤其是在一些重点项目建设中,允许投资方进行招商引资,满足了“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的资金需求。4)坚持市场导向。江苏省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民间资本相对比较充裕,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市场机制。从江苏省的整体情况看,体育产业是在民间资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建立起了市场机制。江苏省在建设“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坚持市场导向,对企业加强引导,通过各级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与市场需求的协调,实现企业的重组转型。5)不断深化多元主体合作机制。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江苏省特别重视发挥企业家和领头企业的作用,通过企业家和领头企业带动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江苏省坚持市场导向,各级政府积极做好服务引导工作,通过“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建设,各级政府、市场和社会融合为一体,形成了合力,实现了企业与“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3.3 充分发挥政策工具的作用,促进“体育健康”特色小鎮建设

“体育健康”特色小镇是一个新事物,对于江苏省各级政府和体育企业来说,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等都需要一定的政策支持,没有政策支持就无法保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建设。江苏省不断制定和完善“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的相关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政策明确界定了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中,江苏省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中,对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进行了明确划分:政府主要职能是优化“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空间布局、产业布局,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并通过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不断优化产业布局;而“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各类资源通过市场进行配置,促进“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各功能的健全。2)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制定与执行中,保证政策效用的最大化。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政策包括多个方面,既有土地集约化政策、体育产业发展政策,也有公共服务政策,并通过评估等多种方式保证政策的执行,初步实现了“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科学规划、协同推进、产城融合等目标。3)以政策促进政府服务的主动性。江苏省在建设“体育健康”特色小镇过程中提出了体育行政部门和江苏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在自身职能范围内实行精准化服务、精细服务,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力争为“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4)以政策引导建立市场机制和保障社会主体的利益。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不同的利益主体,包括各级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各方利益,才能促进“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10]。为此,江苏省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范和引导“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各主体的行为,2016年9月江苏省体育局率先发布《省体育局关于开展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其后,淮安市某区某镇、溧阳市某镇、南京市某区某镇、宿迁市某新区某镇、昆山市某镇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对“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整体规划、运行机制、财政支持、利益协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有效地促进了“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建设。

3.4 以“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为依托,促进健康产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融合发展

特色小镇的主要功能一般包括文化建设功能、发展经济功能、社会服务功能等方面,江苏省在建设“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之初就明确提出“要打造的‘体育健康’特色小镇是以‘体育健康’为主题和特色,集产业功能、健身休闲功能、运动体验功能、体育赛事功能、旅游及文化展演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定位明确、体育内涵丰富、文化内涵鲜明,宜业、宜居、宜游的新型空间载体”,可见,江苏省对于“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是非常明确的。首先是发展健康产业。改善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和促进文化产业、健康产业的发展是江苏省体育特色小镇的重要建设目标。第二是发展旅游产业。江苏省的体育旅游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得到重视,而借“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之际,江苏省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通过马术特色小镇、慢运动特色小镇等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体育爱好者前往旅游。第三是促进文化建设。依托“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建设,江苏省体育局、旅游局、规划局共同提出了打造“江南体育文化”,以健康体育事业和健康体育产业为江苏省建设和“文化强省”发挥应有的作用。第四是健全社区功能。社区功能是“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功能,也是江苏省建设“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最终目标。以往的经济开发区更多的是在经济学意义上的发展,与居住性的社区是分离的,居民的生活区与开发区的直接关联性不大,但“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在发展之初就把社区功能列为最基本的功能,要通过“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建设,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改善公共交通路网和设施,加强环境治理等,这些举措能将“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与当地居民的生活融为一体[11]。江苏省以“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为依托,促进了小镇健康产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社区功能的融合发展。

4 启示

4.1 夯实产业基础,构筑开放的营商平台

“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要在原有产业基础上,以创新为突破口,根据体育消费需求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明确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中的不同企业要形成产业链,通过差异竞争促进经济发展。各级政府要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通过“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夯实产业基础,构筑开放的营商平台,为可持续发展筑牢基础。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中,要在特色方面下功夫,使“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特色体育产业形成集聚效应。不仅要重视资金投入,而且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应针对“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需要,制定人才政策,以此促进“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4.2 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

“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使体育产业的发展与体育企业效益提升形成协同,调动企业参与“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的积极性,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不宜设立数量目标,而应是“条件成熟一个建设一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措施,要通过制度建设,使市场主体和社会治理主体成为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发展的推动者,调动社会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企业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中对体育产业、健康产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推动力。

4.3 以“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促进小镇各方面的协同发展

“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突出的是“体育与健康”特色,要重视发展关联体育产业,要促进“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在环境治理、社会服务、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协同发展。要以“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通过“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特色体育产业逐渐形成金融、体育健康业、教育培训等多个要素的重组,为“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发展提供新动能,增强“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在资金、人才、消费者方面的吸引力,使体育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这是“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需要重视的方面。“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以体育为特色,不同的小镇又形成不同的体育特色。不同产业和体育项目千差万别,不可用一个标准进行评价,这是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时必须重视的问题。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评价时,可用体育产业基础、特色体育项目的发展潜力等作为评价指标,而不宜用投入资金、场地设施面积等指标来评价。

4.4 突出“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体育特色,促进小镇的产业融合发展

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时,要充分发挥其旅游功能、产业集聚功能、文化建设功能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突出体育特色,要使多种功能有机地融合发挥作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要重视体育功能,而且要使体育功能和文化建设功能、产业集聚功能等结合起来,不同的“体育健康”特色小镇要形成不同的文化特色,尤其是体育文化特色,不仅要能促进“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要健全其社区功能,将“体育健康”特色小镇打造成一个开放的、具有综合功能的营商平台,并最终使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成为“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主体产业,促进“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多产业融合发展。

5 结束语

“体育健康”特色小镇是江苏省体育行政部门为了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健康中国”、推进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采取的重要举措。“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建设与以往建设的经济开发区有所区别,江苏省各级政府对“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发展,要加强政策引导。要通过“软标准”引导“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并且这一标准的选择要更多侧重促进“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产业融合发展,从而实现“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張鸿雁.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J].中国名城,2017(1):23.

[2] 闵学勤.精准治理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及其创建路径[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43.

[3] 石忆邵.德国均衡城镇化模式与中国小城镇发展的体制瓶颈[J].经济地理,2015(11):3.

[4]省体育局关于开展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2016-09-12].http://jsstyj.jiangsu.gov.cn/art/2016/9/12/art_40721_3104475.html.

[5] 江苏首批八个“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启动建设[EB/OL].[2016-11-09].http://js.qq.com/a/20161109/005687.htm.

[6] 江苏八个特色小镇凭“体育健康”大放异彩[EB/OL].[2016-11-10].http://www.js.chinanews.com/news/2016/1110/164510.html.

[7] 江苏省推进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力求小而美、高颜值[EB/OL].[2017-04-22].http://www.chinanews.com/ty/2017/04-22/8206429.shtml.

[8] 贾康,冯俏彬.新供给:创构新动力:“十三五”时期“供给管理”的思路与建议[J].税务研究,2016(1):3.

[9] 于立,彭建东.中国小城镇发展和管理中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探讨[J].国际城市规划,2014(1):32.

[10] 王志章,孙晗霖.西南地区新型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6(1):77.

[11] 崔建国.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研究[J].体育学刊,2018,25(6):54.

作者:崔建国

第2篇:“平安特色小镇”建设中“枫桥经验”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应用

摘 要: 浙江省部署“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就文创型特色小镇而言,如何抢抓时机,根据其明确的产业定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对枫桥古镇展开实证调研,了解其建设“平安特色小镇”的现状,探索“枫桥经验”在“平安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应用,旨在为后续文创型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文创型特色小镇 枫桥经验 社会治理

特色小镇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其对浙江省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将起到积极而长远的推动作用。文创型特色小镇运用文化驱动机制推动自身发展,是一条可行的路径。近年来,浙江诸暨枫桥镇利用楓桥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文创小镇”,开启迈向“文创小镇”的转型之旅。本文以诸暨枫桥古镇为调查对象,分析“枫桥经验”在“平安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应用。

一、“枫桥经验”与枫桥古镇“平安特色小镇”建设

枫桥作为千年古镇,北宋置镇,南宋设县,名闻遐迩,是浙江省首批的历史文化名镇和“东海文化明珠”集镇。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四度亲临枫桥义安精舍传道讲学,西晋史学家陈寿曾在枫桥隐草堂著书讲学,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抗日战争期间于枫桥大庙的救国宣讲,由元朝著名画家王冕、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陈洪绶、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杨维桢组成的“枫桥三贤”更是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在中国绘画史、中国书法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中享有崇高的艺术地位。浓烈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使枫桥这块土地孕育和滋养了枫桥人说理仗义的人文精神,成为人才济济、英雄辈出的地方,而且铸就了辉煌灿烂、特色鲜明的浙江地域文化——枫桥经验。

20世纪60年代初,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和发动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为此,1963年毛泽东同志就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枫桥经验”由此成为全国政法综治的战线一面旗帜并不断发展成为枫桥文化传承的产物。

五十五年来,枫桥镇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和发展了“枫桥经验”。从“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四前工作法”,到“预警在先、矛盾问题早消化;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工作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的“四先四早”工作机制①。时至今日,尽管“枫桥经验”历经了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其“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理念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精髓却矢志不渝,并且越来越具有丰厚的历史和时代特征。

枫桥镇紧紧遵循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以平安建设为载体,在社会治理的多领域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新枫桥经验②。为继承弘扬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枫桥镇着力打造“平安特色小镇”,开创了社会有秩序、发展有保障、人民有幸福的和谐局面。在平安特色小镇创建中,枫桥镇率先开展“枫桥式”平安乡镇建设,首创综治工作中心,实行“10+x”模式,整合力量,进行统一的指挥协调;形成流动人口管理的“诸暨模式”和“枫桥式”矛盾化解体系,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有效为群众排难解忧;实行基层社会管理网格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公共安全数字化、社会管理法治化,充分发挥数字化在公共安全中主动脉作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③。

二、新时期“枫桥经验”面临的挑战

(一)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凸显

目前,在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国情下,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深刻变更的特殊时代。人们在资源分配、收入分配、市场占有、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利益矛盾不断显现,经济利益的矛盾逐渐由内隐向外显化④。特别是在分配领域,它激发了各种利益主体的竞争活力。

利益表达是社会各利益主体对政治制度提出不同的政治要求并寻求将其纳入决策过程的一种活动。完善的利益表达制度在社会的稳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⑤。尽管我国在制度设计中提供了信访、司法等多种途径,赋予了农民利益表达的机会,但是这些利益表达机制远远落后于社会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很多利益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渠道不够顺畅,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而激发了社会矛盾,有些甚至酿化为群体性事故。由此可见,只有通过提供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的顺畅表达,才能减轻其对社会的影响;只有通过了解各利益主体在具体渠道上的需求,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性和利益一体化的有效性。

(二)网络时代对“枫桥经验”的冲击

“枫桥经验”诞生于乡镇而非更大的城市,绝非偶然,因为只有在乡镇这样相对狭小的地域,才能更好地实现问题发生前及时防控、问题发生时及时觉察、问题发生后及时解决。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原因在于,只有当地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掌握有利于解决矛盾的最全面的信息。然而,经过了55来年的历史变迁,中国社会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是网络社会不再有边界,以其广泛、快速、高效、便捷而迅速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个变化是人员的频繁流动及信息流、贸易流的加速,导致一些地域拐卖妇女儿童的丑恶现象愈演愈烈;第三个变化是社会活动的日益丰富,休闲需求和不断丰富的休闲活动的日益凸显。这些变化都使社会治理面临挑战。从前,一些地域面临的是最常见的入室盗窃、机动车辆被盗、农村生产资料被盗及街面流动性抢劫案件,并且罪犯大半属于当地人。然而,如今在社会流动频繁的情况下,“流窜”作案和网络犯罪的触须蔓延到偏远的地区。

社会治理就是实现问题发生前能够积极预防,问题出现时能够敏锐察觉,问题出现后能够高效解决。传统社会的诸多风险之所以可以及时防控,主要是因为核心信息和信息流通的范围及信息流通时间有限。在网络社会,社会治理的最大障碍是制造问题和察觉问题、解决问题的人之间形成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下,如何有效利用新“枫桥经验”创建有效的信息疏通网络值得我们深思。

三、“枫桥经验”在“平安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应用

(一)“枫桥经验”成为枫桥镇“平安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民强。”⑥枫桥镇凭借深厚浓郁的历史文化、光辉灿烂的革命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便以“枫桥经验”闻名全国。

枫桥的文化建设坚持以弘扬传统文化和发展先进文化相结合,以整合资源和利用和创新载体相结合。从1963年11月,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枫桥经验”开始,一路走来,尽管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衍变,“枫桥经验”在社会治安的工作中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都在不断改变,但终其根源,“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核心理念始终没有改变,“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根本方法始终没有改变。经过不断地发展创新,“枫桥经验”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典范和维护稳定的经验,成为枫桥镇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会治安管理为“平安特色小镇”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枫桥经验”为枫桥镇的特色小镇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尤其是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依靠微信、手机APP等网络平台,形成数字化预警系统,发挥着数字化在公共安全中的主导作用。

1.启用“古镇枫桥”公众号

“枫桥经验”考虑了如何应对和利用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社会互动海量化、互动形式多样化、参与主体多元化等因素。例如“古镇枫桥”公众号,利用投票等形式凝聚人心,关注社会实事与变化。这一新媒体形式举行活动或者相关推文达到团结大众或者教育的目的。同时,利用“古镇枫桥”公众号,形成“多元联系制度”,网友与网友联系,网友与网格员联系,网格员与网格员联系,网格员与网格长联系。

2.成立镇综合信息指挥室

依赖镇综合指挥中心进行统一指挥协调,统筹整合建立社会服务管理,着力实行综治网格化创新管理机制。第一,落实“民情常走访”,着力打造网上网下“民情通”。网上收集民意,快速反应;网下走访民情,深入了解。第二,实施“信息常摸排”,建立“一张网络”:村民代表联系户代表;做到“两个不怕”:不怕有冲突,就怕信息不灵;不怕群众有事,就怕干部不管;实行“三个必到”:联系户有矛盾纠纷必到,发生违法违规行为必到,遇到重大生产生活变故必到⑦。第三,实现“矛盾常调处”,树立“以和为贵”的理念,倡导“退一步、心平气和,让三分、邻里和睦”的精神。第四,贯彻“工作常联动”,推进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

(三)调动多元治理主体积极参与枫桥镇“平安特色小镇”建设

1.设立调解志愿者联合会

作为“枫桥经验”的传承人——杨光照调解团队,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将“枫桥经验”发扬光大。时至今日,团队共受理各类复杂民间矛盾纠纷670余起,调解结案率100%,群众满意率100%,协议兑现率99.8%,有效预防和降低了矛盾纠纷的发生。2015年,老杨调解中心升级成为枫桥镇调解志愿者联合会,做到抓早抓小,堵塞漏洞,及时有效消除不安定隐患。自协会成立以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8起。

2.成立“枫桥大妈”互助协会

“枫桥大妈”互助会,下设反赌禁赌、抵制邪教、邻里互助、环境保护、劝和劝善、爱心红娘等6支分会,互助会承“枫桥经验”,打响群防群治品牌,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文化价值体系的完善做出贡献。

“文明”枫桥大妈共有124名成员,经常开展“巾帼心向党”文明系列志愿服务活动,2018年结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先后开展了20多次活动,组织600多人次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力”枫桥大妈共有65名成员,以文艺骨干和体育爱好者为主力,每月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进栎桥村、梅苑村、全堂村、杜黄新村等文化礼堂,截至目前,已组织各类活动25场。“平安”枫桥大妈共有20名成员,主要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帮助、心理健康疏导、家庭和邻里之间矛盾调和,2018年枫桥大妈旗下的娟子调解室已处理妇女维权事件7起。“环保”枫桥大妈共有180名成员,代表生态,以崇尚环保低碳人士为主力,带头参与建设“美丽庭院”,18个行政村的垃圾分类工作都是“枫桥大妈”的身影。“爱心”枫桥大妈共有18名成员,主要是向广大家长、儿童工作者提供家教信息、家教咨询、育儿方法等服务,端午节期间,组织开展了留守儿童心灵关怀项目,栎桥村开展了与留守儿童“浓浓端午情悠悠粽子香”包粽子活动。“创业”枫桥大妈共有15名成员,以创业女性为主力,为城乡妇女不同的创业就业需求开展互助,邀请枫桥大妈里的创业女党员讲创业故事、作知识讲座,共有300多人次参加。“温情”枫桥大妈共有30名成员,主要面向有困难的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众,枫桥大妈联合枫桥义工、枫桥孝文化研究分会、爱之光等社会组织参与慰问活动5次。

3.组建“红枫义警”队伍

作为枫桥派出所“雷励枫行”的互动团队——“红枫义警”队伍,与早先行政村和派出所招录的“村警”不同,它是一支完全由群众自发、义务参与平安建设而组建的队伍,由百余名年龄、职业迥然不同的村民组成。自组建以来,搭建了和谐警民关系,推进了群防群治队伍转型升级,营造了崇法向善的社会氛围,为创建枫桥“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乡村和美、社会和顺”的“平安浙江特色小镇”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新的时代命题,推动着枫桥迈向“文创小镇”的转型之旅。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创新和发展“枫桥经验”,不断形成新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继续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推进枫桥古镇向文创型特色小镇的发展,后续也为其他文创小镇建设的发展提供借鉴。

注释:

①参考《枫桥经验的诞生、发展与创新(下篇)》,《浙江日报》2013-09-17.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231/13/4763525_341479571.shtml.

②参考李思宇、吴忠华《学习和创新“枫桥经验”创建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法制与社会》,2014年13期.

③参考枫桥经验陈列馆展览墙.

④参考牛月翰《和谐社会视域下我国阶层利益整合探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4期.

⑤参考刘明合《利益表达机制的完善与和谐社会构建》,《泰山学院学报》2008年1期.

⑥参考《十九大报告解读·伟大变革》,央广网,2017-10-21.http://china.cnr.cn/news/20171021/t20171021_ 523995019.shtml.

⑦参考尹华广《地方性知识视角的“枫桥经验”研究》,《观察与思考》2013年10期.

参考文献:

[1]金伯中.论“枫桥经验”的文化底蕴[J].公安学刊,2004(3):14-18.

[2]郭星华,任建通.基层社会治理引发的思考——从“枫桥经验”引发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5(1):65-69.

[3]诸暨草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JB/OL].嘉興在线新闻网,2017.4.4.

[4]诸暨有一群爱管“闲事”的大妈[JB/OL].浙江在线,2017.6.30.

[5]“枫桥经验”历久弥新诸暨枫桥镇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纪实[JB/OL].浙江在线,2017.9.11.

作者:杨钰婷 杨运姣

第3篇:全国各地打造特色小镇的经验做法

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以下是各地打造特色小镇的经验做法。

四川省:多举措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

一、四川打造特色小城镇,“先手棋”是坚持规划引领,做到科学布局、凸显特色,破局“千镇一面”的发展困境

1、坚持“多规合一”。四川在“百镇建设行动”中,前置开展“多规合一”改革试点,把小城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同步推进,确保300个试点镇的土地、城建、产业和基础设施配套,与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布局的定位相符、规模相配、功能相适,形成科学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体系,统筹安排小城镇的布局和功能。

2、坚持“一镇一规”。四川地域辽阔,有2032个行政建制镇,分布于平原、河谷、丘陵、山地、高原,发展条件和水平差异很大。在“百镇建设行动”中,四川根据各镇产业优势、人口集聚、人居环境、空间布局、地域风貌的不同情况,按照宜工则工、宜旅则旅、宜商则商的原则做规划,使每个镇都有鲜明的特色,定位最佳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3、坚持“绿色优先”。在小城镇规划中厚植“绿色基因”,利用四川独特的山、水、林生态优势,以原有城镇自然风貌为基,依山顺水,顺势而为,最大程度减少生态环境破坏,创建山水相依、自然和谐的宜居小城镇。严格小城镇发展的规划红线和边界,引导小城镇集约紧凑发展,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创建特色鲜明、发展持续的绿色低碳小城镇。

二、四川打造特色小城镇,核心之举在强化产业支撑,以特色产业立镇,化解小城镇发展“空心化”难题

模式一:工业园区特色镇。突出发展以历史经典产业和新兴产业为主体的特色镇。 模式二:旅游观光特色镇。发挥四川历史文化厚重,山川雄奇秀美,民族风情浓郁多姿的优势,积极发展旅游特色镇。

模式三:商贸物流特色镇。重点在区位和经济条件好、人口流动密度大的小城镇发展商贸物流特色镇。

模式四:生态宜居特色镇。重点在生态优良、气候宜人的地方,发展适宜居住、康养和观光的生态宜居特色镇。

模式五:现代农业特色镇。挖掘我省作为农业大省的优势,建设服务农村、带动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小城镇。 模式六:创新创业特色镇。随着创新创业活力不断释放和产业转型升级,一批以孵化+创投、互联网+、创新工场等新型业态的创新创业集聚区,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成为打破传统建制镇意义的新生园区镇、城中镇。

三、四川打造特色小城镇,根本动力在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摒弃“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

1、四川在实施“百镇建设行动”中,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不搞“大包大揽”,不靠“拍脑袋”上项目,不搞财政资金集成的“盆景”,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着力培育和提升小城镇的自我发展能力。

2、向改革要“小城镇管理活力”:大力推进“扩权强镇”。依法赋予或行政委托试点镇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新津县、大竹县通过委托或直接交办等方式,分别将97项和111项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到花源镇和庙坝镇,细化下放权限内容、办理时限和责任主体,增强试点镇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统筹协调能力。

3、实行“一站式服务”。将镇级行政管理权限和公共服务事项,集中纳入便民服务中心,明确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和办结时限,减少办事环节和流程。成都市安德镇实行镇与功能区“镇区合

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镇政府主要抓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委会主要抓产业规划和招商引资,实现了镇域的一体化管理。

4、向改革要“农村人口市民化”:全面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四川从2013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全面放开特大城市以外的城镇落户限制,清理并废除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限制条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推动其享受城镇居民同等权益。

5、大力推进社保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健全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统一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职工失业保险政策,增强对农业人口向小城镇转移的吸引力,让农民“愿进来”“留得住”更“过得好”。

6、向改革问“钱从哪里来”:省财政“以奖代补”。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支持“百镇建设行动”,同时整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资金4.2亿元支持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以奖代补”的竞争机制给予配套支持。

7、推动社会资本投入。建立多主体、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融资机制,稳定增加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投入。探索运用PPP、财政贴息、直接补助、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多种方式,鼓励、引导、推动社会资本投入小城镇建设。

四、四川打造特色小城镇,重要一环是补足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避免出现“宜业不宜居”的问题

1、补基础设施短板。300个试点示范镇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21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近1000个。重点是推进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向小城镇延伸。以成都为例,每一个小镇都配有28套基础设施和服务,如学校、医院、服务中心等。

2、补公共服务短板。加大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将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公办学校对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普遍开放。在2015年抽样的127个镇中,平均拥有幼儿园和中小学6所,卫生院平均有80名医护及工作人员,医疗卫生设施数达到9.8个,比2012年增加了30.3%。

3、补小城镇管理短板。在试点镇设立部门管理分局或加设分支派出机构,推动综合执法权下放。广安街子镇设立了综合管理执法中队,配备了专职人员和车辆,整合市场、城管等管理职能,实现了全天候治理维护。

浙江省:三大做法打造特色小镇

浙江省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创新体制机制,是小镇成功的一大因素。主要做法有:

一、创新机制体制,打造发展模式多样化的创新平台

浙江特色小镇是一个创新平台,是一种全新的机制和制度创新,同时每一个小镇的建设又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以及不同的机制创新和激励政策。

梦想小镇和云栖小镇就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梦想小镇是为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提供的一个创业平台,让有梦想的人去追梦。通过建设“众创空间”、O2O服务体系、“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帮助大学生“梦想变成财富”;云栖小镇重在催化已经成形的企业,是发酵已经成熟的技术、产品和业态,引领产业的发展。小镇以阿里云为基础,全力扶持云上创业创新团队,打造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

从创建的体制看,梦想小镇着重于创业,是政府推进的模式;云栖小镇着力于创新,是政府主导,名企运作的模式。不同的发展模式,使得特色小镇百花齐放,自2011年建设以来,已经云集了阿里云、富士康、银杏谷、数梦工厂、猪八戒网等200多家企业,其中更多是由高校系、阿里系、浙商系、海归系、海外系等团队创办的新型企业。

二、突出高端引领,彰显产业、生态和人文特色

梦想小镇吸引多个互联网创业团队和年轻创业者落户,300多亿元风投基金蜂拥而至,形成了完整的互联网创业生态圈。

在云栖小镇,阿里巴巴与园区合作共建阿里云创业创新基地。双方决定在于3年内投资共同打造云栖小镇超级孵化器,引进云计算产业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企业20家以上,形成完整的云计算产业。云栖小镇的可贵还在于,政府和企业不是分工,而是叠加作用。

依托特色小镇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发展从资源要素驱动发展到创新驱动发展转变,这是特色小镇的发展之本。 一个特色小镇,一个特色的生态系统,这是浙江特色小镇发展的内生动力所在。云栖小镇,云产业与世界前沿科技息息相关、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青山绿水已经与全球资本市场紧密连结,屏幕上滚动的全球资本市场信息。特色小镇在发展现代科技新兴产业的同时,青瓷、黄酒、丝绸、根雕、茶叶、中药这些带有鲜明浙江印记、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产业,也紧盯“特色”,特色产品随着特色小镇一起发展壮大起来,形成以小镇为载体的创新生态系统。

三、加强政府引导服务,打造更有激情的创业创新系统

在浙江,政府主要是通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制度供给等来发挥引导和服务功能。首先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是根本。湖州丝绸小镇启动建设以来,政府只做两件事:研究规划和选择投资主体。其次是创新政策扶持方式,有两大创新:有关有奖有罚的土地供给方式、期权式财政奖励方式。第三是积极引入创新要素。萧山机器人小镇在引入全球机器人领军企业的同时,引入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和上海交大机器人研究中心,使机器人小镇具有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两大核心功能。

海南省:推进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初现成效

当“互联网+农业”风吹到海南时,结合特色小镇建设和农业部开展的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海南率先全国启动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凭借互联网技术的便捷性、精准性和开放性,力求从根本上改造传统农业以及农民生产生活生态方式。

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海南互联网农业小镇已初现四大成效。一是完善了省、市县、镇、村四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了四级协同的信息服务站点和专职信息员队伍;二是通过培训不仅使学员开阔了视野,而且掌握了淘宝开店基本知识和微信营销技能,激发了农民的创业热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班级微信群里成为了时尚热词;三是开发建设互联网民宿,为农村休闲旅游增添新亮点;四是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为农民增添致富新渠道。

目前,全省已建设10个互联网农业小镇运营中心,55个村级服务中心,形成互联网农业小镇综合服务体系,电商、银行、保险、证券等开设服务点,以镇为中心,以镇带村,村镇融合,用“互联网+”的理念、思维和技术推进镇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用信息化驱动镇域农业现代化,以互联网促进整个镇域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通过镇带村发展农业生产、农村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及农产品加工、物流等,形成农业大数据,在互联网+农业方面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径,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

嘉兴市:拉开梯度创建特色小镇阵势

2015年,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率先吹响号角。到2016年1月,浙江共有79个特色小镇列入省级创建名单,其中嘉兴占得9席。嘉兴市为培育更多对区域发展有较强带动和支撑作用的特色小镇,于2015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经过酝酿,第一批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日前公布,嘉兴科技城云创小镇、秀洲智慧物流小镇、嘉善归谷智造小镇、嘉兴温泉小镇等20个小镇榜上有名。

一、用“特色”集聚发展要素

近日,人机大战中的阿尔法狗(AlphaGo)赚足了公众眼球,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讨论。在嘉善归谷智造小镇,弘视智能科技研发的人脸搜索比对系统就是一款深度学习、模式识别的人工智能软件。嘉善归谷智造小镇聚集了不少这样的“高智”产品,包括裸眼3D图像、血管远端保护装置、牙齿种植体、无人机用芯片等,置身小镇,仿若置身未来世界。园区本身还处处体现“低碳、江南”特色。

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嘉善精心谋划中国归谷嘉善科技产业园,在此基础上,规划培育建设嘉善归谷智造小镇。小镇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智慧医疗两大产业招引项目、集聚高端人才。这里已经吸引了26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引进凯诺电子、景焱智能装备等102家高科技企业,总投资超60亿元。

入围第一批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小镇特色鲜明、百花齐放。有聚集信息经济产业的,如秀洲智慧物流小镇、嘉善互联网通信小镇等;有聚焦时尚产业的,如海盐集成家居时尚小镇、桐乡时尚皮草小镇等;有聚焦健康产业的,如桐乡健康智慧小镇等;更有聚焦文化、旅游产业的,如海盐澉浦影视小镇、海宁潮韵小镇等。

二、梯度创建阵势拉开

在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上,嘉兴紧步跟上。出台了《关于加快市级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计划在今后3年里,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撑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兼顾嘉兴市传统优势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力争创建和培育30个市级特色小镇。

2016年,嘉兴市一方面争取特色小镇创建对象的“提档晋级”,争取3个小镇新入围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另一方面确保已入围小镇“不降档”。根据要求,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需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左右,第一批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以上。

此次全市申报创建第一批市级特色小镇的单位共有44家,经过评定筛选,最终20个特色小镇入围。入围小镇将根据“梯度创建制”要求,“宽进严定”。政策上优先保障用地,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区、县(市)财政部分,五年内按一定比例返还给所在镇(街道),具体标准由各区、县(市)政府自行确定。

上海市宝山区:四注重聚焦特色小镇建设 2月19日,在上海市第七次区长学习会上,宝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方世忠表示,要学会从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中总结改革创新的方法,宝山明确将“三治两去”补短板工作列为一号工程,改善区域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

方世忠强调,结合宝山转型发展的实际,各单位、各部门在推动宝山、城市更新和转型发展过程中,要做到四个注重:一是注重产业转型。借鉴特色小镇的发展理念,城市更新必须和产业转型结合起来。坚持产业的中高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通过科技创新带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提升,着力培育产业发展的实力和活力,真正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注重生态提升。环境品质对于城市发展和新兴产业集聚至关重要,必须坚持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改善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努力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上取得新的成效。三是注重文化复兴。在区域和城镇规划中要注重挖掘文化元素,通过文化元素的植入、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品牌的打造,增强城市的文化氛围,打造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四是注重人居服务。要围绕“人”这个核心,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政府部门的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第4篇:**县**镇特色小镇申报材料

一、基本概况

**县**镇位于**北部、**县西部,南接苏仙区栖凤渡、北连**镇,东临**镇,西与**乡接壤,距**市区20公里、**县城16公里,总面积75.2平方千米,总人口5.9万人,下辖19个建制村、2个社区。107国道、京广铁路、京珠高速穿镇而过,有着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产业发展多元化,是烟花、再生纸、油茶、烤烟之乡。2016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5.18亿元。财政收入91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511元。是郴州市新型城镇化示范镇,境内有国家级AAAA级景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板梁古村,有第四批国家传统村落坪洞村等。

二、产业功能定位

以创建生态旅游小镇为目标,拟推动油市村湖南省美丽乡村创建、坪洞村传统村落开发与保护和九山河风光带建设、同时整合方力生态农业公司紫薇产业基地、火龙果种植基地和板梁村古民居游资源,打造一条赏紫薇、品鲜果、游板梁的精品旅游线路,推进旅游产业大发展,助推生态旅游小镇建设发展。

三、规划发展方向

(一)做强做大产业。拟整合方力生态农业公司紫薇产业基地、火龙果种植基地、源和油茶示范基地建设和板梁村古民居游资源,着力开发板梁古村象岭生态公园,扩大游览区域,做强古村旅游产业,充分利用国家保护传统村落和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洼地效应,大力推动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旅游村庄特色的产业基地。

(二)打造投资亮点。板梁古村占地3平方公里,保存有368栋完好无损的明清历史建筑,是我县首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湖南最美古村镇。我镇围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庄园经济,立足示范村特色和基础优势,突出生态旅游建设,做好山水文章,打造农耕文化园,实施绿地工程,加快推进全市规模最大油茶示范基地——源和油茶基地建设,以传统文化助推**镇现代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三)提质基础设施。以板梁古村开发为核心,进一步提质全镇道路交通、供给排水管网、环卫等基础设施,全力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提高我镇承载力和竞争力。并同步推进九山河风光带建设,利用区域优势,打造慢游工程。

**县**镇人民政府

2017年5月11日

第5篇:【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申报流程

特色小镇申报流程

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林业局、国家农业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八大部委局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特色小镇建设。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小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单位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等,都对中医药健康旅游做出了规划部署,鼓励中医药企业开发健康旅游产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中医药文化小镇。

2、国家旅游局、国家林业局:旅游风情小镇、森林小镇

日前,国务院下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将建设一批旅游风情小镇、森林小镇、低空旅游特色小镇。

在《“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着重提到了旅游+城镇化。根据该规划,“十三五”期间,将支持发展城市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统,拓展城市运动休闲空间,加快推进环城市休闲度假带建设。将规划建设一批旅游风情小镇和特色景观名镇。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将大力拓展森林旅游发展空间,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国有林场等为重点,完善森林旅游产品和设施,推出一批具备森林游憩、疗养、教育等功能的森林体验基地和森林养生基地。鼓励发展“森林人家”、“森林小镇”。

3、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 | https://f.qianzhan.com/tesexiaozhen/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求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等负责推进,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同时,农业部于2013年出台的《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中,也涉及小镇建设内容。

4、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工业文化特色小镇

为了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日前发布了《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将结合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打造一批工业创意园区和工业文化特色小镇,有序推进工业文化城市、园区和企业试点示范。

5、住建部:美丽宜居小镇

截至2016年12月28日,住建部已连续公布了四批美丽宜居小镇示范名单。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2016年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工作的通知》,在各地自愿申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农委)择优推荐的基础上,经组织专家审查,确定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陆家镇等95个镇为美丽宜居小镇示范予以公布。

6、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国家级特色小镇

根据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全国将培育1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去年10月,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127个国家级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申报流程汇总 1. 申报条件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的“镇”,不具有镇一级行政管理职能,也不是产业园区、景区的“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打造,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业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各市选定上报的特色小镇,在产业定位、规划建设、运作方式等方面,符合下列条件。

(1)产业方向:与当地产业集群发展相衔接,聚焦支撑其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以及地域传统特色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根据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每个小镇需明确一个主攻产业,突出“一镇一主业”。

特色小镇 | https://f.qianzhan.com/tesexiaozhen/

(2)空间布局:一般位于城镇周边、景区周边、高铁周边及交通轴沿线等适宜聚集产业和人口的地域,相对独立于城市和乡镇建成区中心,原则上布局在城乡结合部。严格划定小镇边界,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可适当放宽),建设用地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

(3)有效投资:三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以上(商品住宅项目和商业综合体除外),金融、科技创新、旅游、文化创意、历史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的总投资额可放宽到不低于15亿元,特色产业投资占比不低于70%,第一年投资不低于总投资的20%。

(4)功能定位:立足特色产业,培育独特文化,衍生旅游功能以及必需的社区功能,实现功能有机融合。一般特色小镇要按3A级以上景区标准建设,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4A级以上景区标准建设。实现公共WIFI和数字化管理全覆盖,建设现代化开放型特色小镇。

(5)运作方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特色小镇要明确投资建设主体,以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鼓励采取企业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建设的发展模式。政府主要在特色小镇的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引导和服务。

(6)综合效益:有效投资、营业收入、新增税收、市场主体数量、常住人口等实现爆发式增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新创业平台。

2. 申报材料

(1)规划方案:有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功能区规划的特色小镇概念性规划,包括空间布局图、功能布局图、项目示意图,如已经开工的要有实景图,明确特色小镇的四至范围、产业类别。

(2)建设计划:有分的投资建设计划,明确每个建设项目的投资主体、投资额、投资计划、用地计划、建设规模、项目建成后产生的效益,以及相应的推进计划。

(3)业主情况:简要介绍特色小镇建设主体的公司名称、实力、资金筹措计划等。可附上已建成运营项目案例。

(4)扶持举措:特色小镇所在设区市、县(市、区)政府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的扶持政策和具体措施。

(5)基本情况:如实、完整地填写《特色小镇基本情况表》

3. 分批审核

根据申报创建特色小镇的具体产业定位,坚持统分结合、分批审核,先分别由省级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初审,再由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联审、报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审 3

特色小镇 | https://f.qianzhan.com/tesexiaozhen/

定后公布。对各地申报创建特色小镇数额不搞平均分配,凡符合特色小镇内涵和质量要求的,纳入省重点培育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4. 动态管理

特色小镇实行创建制,按照“宽进严定、分类审批”的原则推进。制定考核办法,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公布达标小镇,兑现奖惩政策;对连续2年没有完成建设进度的特色小镇,退出创建名单。

5. 验收命名

通过3年左右的创建期,对实现规划建设目标、达到特色小镇标准要求的,由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组织验收,通过验收的认定为省级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 | https://f.qianzhan.com/tesexiaozhen/

第6篇:从“平凡”小镇到“特色”小镇

——以浙江桐乡河山风情小镇为例

摘要:近年来,从国家层面上,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浙江省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先驱者,2015年1月21日,浙江省“两会”上,明确提出特色小镇概念,并描述为“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在此背景下,我们受到浙江桐乡市河山镇委托,共同为打造河山特色小镇贡献一点努力。本论文以桐乡河山风情小镇为例,探讨在规划、设计、实施、管理中落实特色小镇的建设,推动特色小镇的发展。同时探讨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河山镇特色小镇规划策略

0、引言

“山色湖光步步随,古今难画亦难诗。”古代诗人如此描述小镇美景。特色小镇的建设如火如荼,在发掘地方文化特色同时,创造出人们认同的精神空间。如何从其特定的地域环境条件出发,尊重人的情感与文化传统,达到“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目标是我们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2016年10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明确提出总结推广浙江等地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将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夯实城镇产业基础,完善城镇服务功能,优化城镇生态环境,提升城镇发展品质,建设美丽特色新型小(城)镇,有机对接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早在2015年年初的浙江“两会”上,浙江省即提出特色小镇概念,并描述为“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浙江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兴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2015年6月4日,第一批浙江省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全省10个设区市的37个小镇列入首批创建名单。

2016年1月29日省级特色小镇第二批创建名单正式出炉,42个小镇入围第二批名单。 2016年5月26日,省级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主任办公会议讨论研究,10个特色小镇被确定为省级示范特色小镇。

1、特色小镇的特点

2015年4月,浙江省政府就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特色小镇的创建程序、政策措施等做出了规划。

根据《意见》,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面积相当于半个西湖,而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特色小镇原则上3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所有特色小镇要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

特色小镇的灵感来自于国外的特色小镇,如瑞士的达沃斯小镇、美国的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对浙江优化生产力布局颇有启迪。

从历史渊源看,特色小镇的提出,源于浙江“块状经济”和区域特色产业30多年的实践。但这些创造过辉煌的“块状经济”,一度落入层次低、结构散、创新弱、品牌小的窠臼,如何变叠加为嵌入、变重量到重质、变模仿为创新,需要突破性的力量来冲击。

跳出旧体制,打造新载体,特色小镇扑面来。浙江省省长李强说:“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具有历史传承、符合发展规律、切合浙江实际的重大决策和行政创新。”

特色小镇,特色创建。目前小镇主要有三种创建模式,一是企业主体,政府服务,政府负责小镇的定位、规划、基础设施和审批服务,引进民营企业建设特色小镇。二是政企合作、联动建设,政府做好大规划,联手大企业培育大产业。三是政府建设、市场招商,政府成立国资公司,根据产业定位面向全国招商。

2、特色小镇的构建的技术路线

一个特色小镇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量到质,不仅仅需要在规划设计之初对小镇发展的情况进行预计,并对道路、建筑、公共空间等给予规划预留,建设过程中逐渐落实规划理念,而且在建设过程、运营管理等阶段,不断协调、不断调整,逐步达到特色小镇的要求。一个集产业发展、商业繁荣、文化特色、环境宜人的特色小镇,需要小镇上级主管部门、小镇管理单位、规划技术人员、投资开发商、民众等多方面的协作推动。

根据时间先后以及每个阶段主体工作内容的差异性,可将特色小镇建设分为规划、设计、实施、管理四个阶段,在各个阶段,都需要各方协调控制,共同为打造特色小镇贡献自己的努力。 1)规划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小镇产业规划等条件,梳理小镇发展的前景,小镇发展的模式,明确小镇的发展目标和特色定位,挖掘小镇发展的特色优势,进而确定小镇合适的发展路线和风貌。在此基础上进行小镇的整体产业调整延伸、小镇风貌控制、小镇特色打造、小镇的旅游规划等。为设计阶段做好铺垫。 2)设计阶段

这一阶段通过细节设计确保规划阶段的理念的进一步落实,尤其是主镇区街道、建筑(尤其是沿街建筑)、公共空间(滨水带、街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文化中心、体育中心、标识标牌、市政管道规划)等方面的具体设计。对于其他地区以控制风貌为主,保证整个风格的协调统一。 3)实施阶段

根据实施过程中不同情况,尤其是不同投资资金情况,制定不同的实施建造策略,并在产权、股份、分红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使得规划设计的内容能顺利推进下去,使得项目得以实施运行。 4)管理阶段

在具体工程施工建设按照规划设计完成后,对整个特色小镇进行统一管理,贯彻规划、设计阶段对小镇的定位、风格以及特色。并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不断更新,保障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3、“平凡”小镇构建特色小镇遇到的问题

3.1“平凡”无“特色”

无数的小镇,因为自身自然优势不足、产业落后、人气不足,十分“平凡”,缺乏自然水山、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产业资源的“特色”,这些小镇在大量特色小镇的包围下,只能是辅助其他特色小镇的发展,逐渐成为附属角色。这比将失去自身特色,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3.2因为“平凡”导致缺乏人气

“平凡”的小镇,自身发展是依附于城市或其他特色小镇的发展,导致大量的人才涌入城市或其他小镇,导致自身人气严重不足。加之自身缺乏各种文化设施、和良好的教育医疗资源,使得小镇空心化。

3.3因为“平凡“导致招商困难

“平凡”的小镇,因为“平凡”导致招商吸引力不足。开发商面对一个人气不足,没有特色小镇,开发兴趣不足,缺乏发展的信心。导致投资资金不足,小镇更加难以发展。 3.4上级指标的虚高

“平凡”的小镇受制于上级规划指标的虚高,建设用地的有些地块高达3.0,这种指标是需要建设高层建筑的,但是这又不符合小镇的发展。试想,这样的高层建筑,有谁会来买账? 3.5百姓改造意愿不足

在城市的改造过程中,尤其是小城镇中,百姓的意愿是跟随利益驱动,缺乏资金投入的“平凡”小镇,要通过百姓的自发改造,是十分困难的。

4.河山风情小镇的构建

4.1河山镇概况 1)区位交通分析

桐乡市河山镇地处地处桐乡市西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东邻石门镇,南靠洲泉镇,西临德清县新市镇,北接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位于杭州第二绕城高速境内,申嘉湖(杭)高速公路在河山设有互通区,距上海市中心120千米,邻杭州市中心45千米,离苏州市中心70千米。1.5小时交通圈内,交通便捷、气候宜人,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

2)文化背景

河山镇历史悠久,蚕桑文化底蕴浓厚,遗址遗迹丰富,历史人文众多。 (1)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

每逢清明时节,桐乡河山镇与南浔区善琏镇交界处的含山上蚕花朵朵,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游人如织。石门、洲泉、河山、大麻、崇福等地的许多蚕农纷纷上含山争相轧蚕花,一方面是祈求蚕神保佑蚕茧丰收,另一方面则是借蚕“嬉春”,进行民间狂欢活动。包括拜蚕花童子忏、水上“拜香船”、水上“标杆船”杂技、水上“踏白船”竞渡、抬“蚕神菩萨出会”、水上“拳船”、摸蚕花奶奶等。

文化活动

(2)丰富多样的历史人文

千年古刹--崇庆禅寺、桑阴鱼肥--俞家湾桑基鱼塘、漫画大师陵园--丰子恺陵园

崇庆禅寺丰子恺 (3)规划设计范围

地域范围:为河山镇域范围,用地总面积39.2km2。

重点规划设计范围(规划镇区范围):北至现状道路、西至镇界、东至临杭经济区概念规划路网、南至现状河道,用地面积9.83km2。

规划范围

3)产业分析

河山镇正逐步形成以绢纺(织)业为支柱产业,建材为重点产业,化纤、服装、五金为依托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新格局。2011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60.2亿元,工业增加值8.9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6.37亿元,实缴税金1.49亿元,利润2.02亿元。全镇共有工业企业80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6家,在职职工14071人,以电气机械、绢纺织为主。个体经营户2429户,实现税收1781万元。2015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绢纺(织)名镇”称号。 4.2规划阶段 4.2.1定位

以蚕桑文化基底,以卷纺(织)业、服装产业为依托的近现代风情小镇。

大力发展桑基鱼塘农村旅游,推动卷纺(织)业产业链的延伸,推动服装产业向服装设计、服装材料研究等上游产业发展。建设以近现代风情为主要风貌的风情小镇。推进河山镇向传统产业延伸、文创产业、旅游产业发展。 4.2.2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

镇区以新老结合的模式进行发展建设,新区严格控制风貌,老区逐步改造风貌,建设近现代江南风貌,营造良好生活、工作、旅游环境。

以各个行政村产业为核心,打造特色旅游,例如桑基鱼塘旅游、果园旅游、光伏旅游等,并结合镇域内的文化遗址活动,打造特色旅游路线。

旅游路线规划

2)特色风情

深度挖掘河山文化、产业优势,结合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近现代江南风貌。重点突出小镇的风情,在建筑建设改造中,严格控制风貌,建造骑楼、拱券等构建,营造一种复古的、具有近现代风格的街道。以风情吸引投资、以风貌吸引旅游、以特色吸引产业,全方位吸引人气。 3)绿色生态

疏通水系,建立清水平台、水中木栈道等,形成水上交通体系。完善河山绿化网络,增加市民休息公园及公共活动广场,构建江南水乡风情。多用绿色清洁能源(光伏)、多用透水铺装,多设雨水收集池,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江南小镇。 4.3设计阶段

鸟瞰图

4.3.1新区设计

河山镇向着南侧发展,新建地块以居住、商业、办公为考虑,重点打造沿慕仁港河的近现代风情商业街,并结合产业发展,提供文创办公、商业展示、商品销售等内容。以平安路和慕仁港河交界口为核心,重点打造河山新的商业中心。

新区总图

4.3.2老区设计

河山镇的河山大街为原镇主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河山大街已显破败。街道两侧建筑多以老房、危房为主,无论从使用还是风貌上已经不符合现代人民的生产生活经营需求。以近现代江南风情为主,打造一条集产业发展、文化展示、旅游目的地、市民生产经营生活为一体文化商业街。

改造效果图

4.4实施阶段

根据资金情况,将实施分为两种情况。 4.4.1资金投入充足 以开发商整体开发为主,重点打造新区和老区,兼顾周边行政村旅游开发。政府部门着重打造水系、公共景观及其他公共空间。政府部门给予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与税收优惠。 4.4.2资金投入不足

以政府引导开发为主,重点改造河山大街等老区域,依靠有条件的允许建筑面积增加,明确产权等政策,鼓励现业主进行自我改造。政府有关部门控制审批及整体效果。公共部分由政府出资进行改造。

改造实施:原建筑鉴定为危房后,在整治范围内,政府无力出资回收产权,由原所有者自行原址重建,在满足建筑风格统一,建筑投影范围不扩大,骑楼宽度达到3m的前提下,允许加建部分一层,补偿一层的范围由主管部门根据相关技术规定审核确定。

实施控制

4.5管理阶段

出资主体为开发商,具体管理在于开放商,政府有关部门作为行政部门只进行行政管理审批。若出资主体为个人,政府有关部门成立管理委员会,对整个特色小镇进行统一管理,贯彻规划、设计阶段对小镇的定位、风格以及特色。无论管理方为谁,需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不断更新,保障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5.问题解决策略

5.1缺乏“特色”

表面上看河山镇缺乏乌镇的好水,缺乏德清的好山,缺乏云栖小镇的高新产业,但是我们深入挖掘。发现河山虽然没有好水,但水资源也不差;虽然没有德清的山,但各类文化遗迹资源也不少;虽然没有高新产业,但只要把绢纺产业、服装产业加以延伸,发展以服装设计为主导的文创产业也是可以的。所以说是“平凡”仔细下挖,还是有很多“特色”可以发掘的。 5.2缺乏“人气” 小镇空心化,核心是百姓收入不高,小镇设施不足。若以政府力量发展一条商业街,建设一批文化设施,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以政策优惠鼓励人才进行创业创新,先留下一批人,再吸引一批人,逐渐形成人气,逐步发展。 5.3缺乏资金

通过合理有效的政策和强而有力的招商策略,依靠逐渐起来的小镇风情和人气,能让开发商看到投资的前景,投资资金会逐渐吸引过来。 5.4自发改造的盲目性

前期依靠百姓的自发改造,百姓有一定的盲目性。这时需要政府出台针对性的改造方案,严格控制增加的建筑面积,严格控制立面效果。并引导百姓进行业态的逐步调整。

6.结语

特色小镇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复杂多样,需多部门、多领域的共同协作,共同建设、共同开发,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更新的过程。

慧意(上海)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016.11.18

第7篇:【特色小镇案例】我国特色小镇15个经典案例汇总

三部委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争取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想想看这么多特色小镇,凭什么你的小镇就能够被人记忆、被人传播、被人消费?

一、江南药镇

概 况:

2015年6月,浙江省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以中药材历史经典产业为主导的“磐安江南药镇”名列其中。江南药镇位于磐安县新渥镇境内,距离磐安县城不到10公里。自古以来磐安便是浙江省中药材之乡,尤其盛产以“白术、元胡、玄参、白芍、玉竹”为代表的磐五味,被誉为“天然的中药材资源宝库”。中国药材城“磐安浙八味市场”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大型药材特产批发地。磐安以此为基础,以浙江省特色小镇为发 1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展契机,打造融“秀丽山水、人文景观、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康体养生”于一体的江南药镇。

江南药镇定位为“药材天地、医疗高地、养生福地、旅游胜地”,通过培育中医药健康产业、旅游服务业和养生养老产业三大新兴产业,融产业、旅游、社区、人文功能于一体,建设成为以中草药文化为主、集高端中药产业、旅游度假养生、区域联动发展的特色小镇;塑造一个尊重和传承中国中医药文化、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精致特色小镇。江南药镇总投资51.5亿元,主要用于非盈利性基础及服务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其中非盈利性基础及服务设施投入约11.5亿元,主要用于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中医药养生园、特色文化街区和中药产业园建设。

分为三大功能区:

一是结合浙八味市场,通过药文化园、养生博览馆、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中医院、康体养生园的建设打造江南药镇的核心区,作为药镇对外服务的主体部分; 二是主题展示区,包括中医药主题公园、百草园,以中药材的种植和展示功能为主; 三是以中医药产业园建设为代表的产业区。

二、丽江古城

概 述: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丽江旅游业的异军突起,被旅游界称为“世界遗产带动旅游发展”的“丽江模式”。丽江地震后重新修整古城,按照新游憩结构和度假体验需求,创新打造外表符合丽江特点、内部舒适现代的一系列古村客栈形态的集观光与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古建筑。

特点:

丽江的形象在于“小资天堂”,其特点是丽江为发扬传统民族文化,将古城环境和少数民族特色与现代人的游憩方式、生活方式紧密融合在一起,极大地增加了丽江古城的文化含量。例如恢复丽江古城特有的“用水冲洗四方街”活动及“放河”习俗;把马帮作为载体,将民族传统文化和民间手工艺有机地联系起来。

平遥于2002年成立了首家股份制企业古城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平遥古城景点经营、住宿、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地产等项目,是古城保护和新城建设的实施主体。

成功要素之一:通过申遗提升平遥古城的文化旅游地位; 成功要素之二:通过各种节庆活动及影视剧迅速超热景区。如平遥国际摄影节、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等。

成功要素之三:实施古城景区一票制,大大加快了平遥古城由社区向景区的转变过程; 成功要素之四:通过打包整合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向农村的延伸与辐射。全县30多万农民从中受益; 成功要素之五:为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营造良好的旅游业发展环境,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3

三、远洋渔业小镇

概 况:

2016年1月,浙江省公布第二批42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定海远洋渔业小镇作为健康产业类特色小镇入围。定海远洋渔业小镇立足“远洋渔业”和“渔文化”的地域特色,抓住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的契机,遵循浙江省特色小镇倡导的“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将重点打造集科研、生产、综合物流于一体的海洋健康食品、新型海洋保健品、远洋生物医药等海洋健康产业,采用“海洋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健康产业与新经济模式的充分“嫁接、契合、互融”,积极推动创意、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构建形成多链条、高融合的新型产业生态圈,积极打造成为浙江富有浓郁海岛渔文化气息的远洋渔业特色小镇。远洋渔业小镇规划面积约3.18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1.26平方公里;总体布局为“一核五区”,包括核心区(远洋渔都风情湾区,即小镇客厅),以及远洋健康产品加工区、健康产品物流区、生活配套区、健康休闲体验区和综合保障区。

定海远洋渔业小镇具有五个方面的发展优势:

一是舟山远洋渔业全国领先,具备发展远洋健康食品产业的坚实基础。

二是远洋渔业前景广阔,舟山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远洋渔业基地。

三是岸线腹地资源极佳,定海西码头区域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初步成型。

四是百年渔港历史传承,定海西码头渔港人文底蕴深厚。

五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省市政府全力支持远洋渔业基地建设。

六、阆中古城

阆中古城早年面临其资源开发零散以及未形成大规模、主题化、系列化产品的难题,最终跳出古城看古城,以风水为魂,整合古城。

风水结构下的游憩模式创新

在风水文化的主题下,形成风水山水、风水城区、风水文化展览、风水小品、风水旅游纪念品五大风水系列旅游产品:

1、文化载体产品——风水山、龙脉、天然风水、建筑风水等观赏对象; 4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2、文化景观产品——风水小品;

3、文化纪念品与商品——风水纪念品、风水书刊画册音像产品等等;

4、风水休闲产品——风水院落、风水休闲吧、风水馆、风水街区等。真正实现跳出古城看古城;打造风水古城、嘉陵第一江山。

整体租赁开发模式

阆中古城的旅游开发即是将阆中的旅游资源租赁给浙江周庄开发商的一种开发模式,由政府统一规划,授权一家企业较长时间地控制和管理,成片租赁开发,垄断性建设、经营、管理该旅游景区,并按约定比例由景区所有者和出资经营者共同分享经营收益。避免了传统模式的不利因素,具备股份制模式的优势,适应经济发展水平低、市场机制不完善、旅游产业不发达的地区开展古城的旅游开发。

七、和合小镇

概 况:

和合小镇选址于天台县城北郊,以天台山和合文化旅游为主导,列入浙江省第二批42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和合小镇位于天台县国清寺门的南部入口区,处于天台城区和天台山风景名胜区(北片)的过渡地带,距离县城中心1.5公里左右,总面积约3.02平方公里。打造融“文化地标、旅游门户、非遗基地、养生基地、创新社区”于一体的“天台山和合小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83.3公顷,近期建设99.6公顷。和合小镇定位为国际化的“和合 5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文化”交流、展示、传播中心,浙江省内重要的文化地标,通过发展休闲文化旅游、健康服务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三大主导产业,融产业、旅游、社区、人文功能于一体,建设以“和合文化”为灵魂,以人文体验与自然风景旅游为主体,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养生文化传统为特色的特色小镇。

小镇三大功能区:

一是以“和合文化”研究、展示和传播为主的核心区,包括国际交流中心、天台县博物馆、文化广场、“和合人间”文化园、“和尚文”艺术村和民宿工艺制作区; 二是以旅游综合配套服务为主的天台门户旅游区,主要包括天台山旅游集散中心、特色旅游村和生态休闲游憩区; 三是以休闲度假、养生康体、宗教静养项目为主的和合天堂养心谷,主要以传教院、峧头“慢生活”区、“和合天堂”度假村和禅修习养园等项目为主。

八、乌 镇

特 色:

乌镇由西栅景区与东栅景区两部分构成,东栅侧重于观光,西栅侧重于休闲度假。古镇在既保留古韵民俗特色的同时,又迎合了现代人对时尚休闲的追求,成为古镇中的佼佼者。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商业业态:

土特产专卖、特色餐饮、客栈、酒店以及休闲娱乐设施,包括有酒吧、足浴、茶楼等。

重要的活动或表演:

以民俗节庆活动与戏剧节为主,如提灯走桥、长街宴、皮影戏、花鼓戏等; 成功要素:

1、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做基础设施、管理服务等细节工作,对标准化、精细化孜孜以求;

2、不教条,结合自己的特点找到突破口。比如,不随波逐流办旅游节、印象系列,而是依托自己的特色,办“乌镇过大年”、“童玩节”、“戏剧节”;

3、谨慎平衡文化与商业的关系,每家店铺开店需要提交详细的商业计划,与乌镇的理念不冲突的,才允许经营,不能随意太高物价,不能低价恶性竞争。周边也没有大型的商业地产开发。

九、青瓷小镇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龙泉青瓷小镇凭借青瓷制作历史经典产业列入首批创建名单。总体格局为“一核心、三组团”。核心区位于上垟镇,地处浙闽边境龙泉市西部,距市区36公里,龙浦高速、53省道穿境而过。

山水资源优越、瓷土资源丰富、民间制瓷盛行,历百年不衰。

上垟作为现代龙泉青瓷发祥地,见证着现代龙泉青瓷发展的历史。走进上垟镇,深山小镇的瓷风古韵,从旧屋翻新的大街小巷里飘溢出来,曾经的上垟国营瓷厂办公大楼、青瓷研究所、专家宿舍、工业厂房、大烟囱、龙窑、倒焰窑等至今仍在,成为不可复制的青瓷文化历史。

因此,上垟在龙泉青瓷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良好的产业文化基础,成为中国青瓷主题小镇的灵魂。

2015年底,“中国青瓷小镇开发项目”正式签约,总投资30亿元。分三期投入建设,以上垟镇龙泉瓷厂旧址为核心,整合周边资源,深入挖掘龙泉青瓷文化内涵,建设成为开放式、生态化的人文景区。

青瓷文化园是青瓷小镇项目的核心,保留原国营龙泉瓷厂风貌,设置青瓷传统技艺展示厅、青瓷名家馆、青瓷手工坊等各种青瓷主题的休闲体验区,为不可复制的青瓷文化历史增加了新的休闲体验。

经过一年的建设发展,中国青瓷小镇初见成效,目前已吸引了89家青瓷企业、青瓷传统手工技艺作坊入驻,带动了当地4000多名农民就业创业。依托小镇浓厚的青瓷文化底蕴和依山傍水的秀丽风景,城镇建设风生水起,一个世界青瓷技艺传承地、青瓷文化创意集散地、青瓷文化交流汇集地为一体的世界级青瓷小镇已初具规模。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十、束河仿古新镇

定 位:

以飞花触水区的小巴黎酒吧区,哈里谷国际乡村酒吧区为代表,通过“雪山音乐节”、“中国情人节”等高端文化和营销活动,逐渐走向高端定位。

业 态:

1、古镇:是纳西族居住的地方,内有民居、客栈、酒吧、茶吧、商铺以及古建和景点;

2、仿古新镇:专门用于酒吧、客栈、商铺的开设,有四方听音广场、商铺、宾馆、餐饮等,这些房地产项目的房产可组可买;

3、配套酒店房产:古镇周边将有8家超五星级的酒店落成,将把束河古镇打造成中国高端休闲度假胜地;

4、商贸休闲街区:在完善束河老区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新建200余亩“茶马驿站”的商贸街,许多经营民族产品、旅游产品的商家进入,同时,各种客栈、酒吧遍地开花。

借 鉴:

1、古镇和新镇分区而治、联动发展;

2、以民俗演艺或者活动为引爆点,烘托氛围,带动区域旅游的综合开发。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十一、基金小镇

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位于杭州市上城区玉皇山南,地处西湖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带的南端。小镇核心区规划总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

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是为响应省委、省政府打造“特色小镇”的要求,以美国格林尼治基金小镇为标杆,运用国际先进理念和运作模式,结合浙江省和杭州市的发展条件和区域特质所打造的集基金、文创和旅游三大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基金小镇用“微城市”的理念打造园区,加快建设生活配套服务平台,在玉皇山南集聚区内,公共食堂、商务宾馆、停车场、配套超市等正在加快建设,有的已投入使用。此外,基金小镇还将提供一系列特色配套服务。

未来五年,基金小镇将以玉皇山南

二、

三、四期为核心区块,集约化引进和培育100家以上、辐射带动周边300家以上各类私募基金、私募证券期货基金、量化投机基金以及相关财富管理中介机构等,预计管理资产金额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

根据规划,一期的山南国际创意产业园已建成,入驻企业以文创、私募(对冲)基金为主;二期甘水巷、海月水景公园、鱼塘北地块正在建设中,主要集聚私募基金龙头型企业;三期三角地仓库区块和四期白塔片机务段区块,引进为基金小镇提供配套金融服务的私募中介机构、初创型机构等。一次设计将碎片化的基金小镇整合入微小镇生活圈,描绘着线上线下、工作生活紧密关联的小镇蓝图。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十二、梦想小镇

概 况:

梦想小镇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仓前区域,临近西溪湿地,拥有仓前粮仓、太炎故居等极具人文气息的历史遗迹。筹建于2014年8月,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三级重点培育的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致力于打造众创空间的新样板、特色小镇的新范式和信息经济的新增长点,成为世界级的互联网创业高地。梦想小镇定位于“互联网创业小镇”和“天使小镇”双镇融合发展。

梦想小镇的筑梦理念主要分为记忆、织补、共享、梦想四个部分:

记忆——仓前老街承载了几代人的生活,有乡愁、有历史、有回忆„„; 织补——以老街的空间肌理为脉络,增建建筑、院墙、梳理水街、巷道,添补小桥、河埠,恢复枕河而居、夹岸为街、宅院四合的老街风韵; 共享——作为互联网的众创办公基地,既是工作空间,更是思想与理想的碰撞空间、人才与技术的交流空间、新老文化的融合空间、服务器等公共资源的共享空间; 梦想——泛大学的创客们,从校园出发,回到记忆中的校园,这里有乡愁有机遇也有梦想。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十三、云栖小镇

云栖小镇是浙江省首批创建的37个特色小镇之一。小镇位于美丽幸福的首善之区杭州市西湖区转塘科技经济园区,地处之江核心,四面环山、碧水中流。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特色小镇要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四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要求,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云栖小镇着力建设以云计算为核心,大数据和智能硬件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园区总用地面积为227公顷,规划建筑面积212.95万平方米,已建成20万平方米。云栖小镇建设仅仅一年,发展非常迅速。

截至目前,云栖小镇已引进了各类企业328家,其中涉云企业255家,阿里云、富士康、英特尔都是小镇居民。产业覆盖APP开发、游戏、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等各个领域,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云计算产业生态。2015年实现涉云产值近30个亿,完成财政总收入2.1个亿。

云栖小镇努力建设成为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示范镇、中国创业创新第一镇,探索出一条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灵活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

未来,云栖小镇计划以云计算为科技核心,以阿里云计算为龙头,通过3-5年时间的努力,打造一个富于科技人文特色的中国首个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云栖小镇将进一步着眼供给侧改革,紧紧围绕转型升级,加快实施腾笼换鸟,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集聚高端要素,全力实施“双创”行动,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培育小镇经济。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十四、艺尚小镇

2015年5月,艺尚小镇成功入围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是唯一定位于时尚产业的特色小镇。艺尚小镇位于临平新城核心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

艺尚小镇以时尚产业为主导,把推进国际化、体现文化特色与加强互联网应用相结合作为小镇主要定位特色。规划形成“一心两轴两街”的基本格局,“一心”为小镇的形象之心、交通之心、功能之心,“两轴”为沿望梅快速路及其延伸段形成的山水文化轴和沿迎宾路形成的产城融合轴,“两街”即中国·艺尚中心项目形成的时尚艺术步行街和调整后的汀兰路时尚文化步行街。

艺尚小镇产业规划由时尚设计发布集聚区、时尚教育培训集聚区、时尚产业拓展集聚区、时尚旅游休闲集聚区、跨境电子商务集聚区和金融商务集聚区六部分组成。

艺尚小镇聚焦国际性服装和珠宝配饰产业,按照企业主体、项目组合的原则,从2015年起到2017年,分三期实施。2015年投资15个亿,产业定位于设计与研发、销售展示、旅游休闲以及教育与培训等,引进品牌服装企业80家左右。

目前已引进中国·艺尚中心项目,一期37亩已开工建设,二期193亩计划开工。“中法青年时尚设计人才交流计划”基地已落户“艺尚小镇”;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法国时尚学院、中法时尚合作委员会已签署入驻协议,美国纽约大学时尚学院、英国 13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圣马丁艺术学院和意大利马兰欧尼时尚学院三大国际知名时尚学院正在积极引进中,七匹狼、太平鸟等40余家国内知名品牌已签订入驻协议。

未来的艺尚小镇,将是时尚产业驱动、弘扬人文价值,让设计师们“聚集灵活思想、人性回归”的圣地。

十五、酷玩小镇

概 况:

2016年1月,浙江省级特色小镇第二批创建名单正式出炉,柯岩酷玩小镇入选第二批名单。酷玩小镇位于绍兴市柯桥区西南部,柯岩风景区内,地理位置优越,区域环境优美,区域交通便利。酷玩小镇核心目标及定位是:旅游小镇—体验传统小镇的地方风情,运动小镇—引领“酷玩”运动新时尚,产业小镇—打造体育旅游产业生态链。

打造酷玩小镇主要是结合柯岩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特色山水资源及城镇发展实际,通过加快环境的美化、设施的完善,旅游休闲、体育项目的引进、景区标准化创建等举措,将各体育健身、旅游休闲项目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逐步形成以酷玩(体育健身、旅游休闲)为主体的特色小镇。

酷玩小镇的“酷”体现在三方面的不受限制: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从户外到户内,酷玩场地不限制;从普通到特殊,酷玩方式不受限制;从大众到专业,酷玩人群不受限制。

目前,“酷玩小镇”已具备了山水环境、产业基础等先天优势,经过政府、企业之间的接洽已有了初步的小镇蓝图。通过今后3年的时间,力争打造出一个涵盖低中高端游乐特色,融合基础服务、休闲旅游、运动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小镇,为柯桥和绍兴带来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多重效益。

【总 结】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可以发现,这些特色小镇的发展大多利用自己的特色优势和资源,注重政府与开发商或经营商之间的管理、利益等机制的协调,同时附以合理的商业业态配比,在营销、活动齐头并进的基础上,达到成功经营的目的。

四、彝人古镇

概 况:

彝人古镇的总面积为2000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是一个以彝文化为主,并融入宋文化、中国民居文化、建筑文化的一个彝文化大观园、古建筑博物馆。彝 15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人古镇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旅游区,还是一个用居住、商业地产和自由景区为核心形成古镇文化下的旅游综合体开发模式。

成功要素之一:重定位,主题为先,特色民俗文化主题品牌吸引

成功要素之二:重品质,情景营造,塑造文化精品打造历史梦境

成功要素之三:重运营,快乐吸引,体验型、开放式文化综合体

成功要素之四:重营销,营销创新,示范样板社区进行实体营销

成功要素之五:重战略,角色转变,运营后形成“1+N”发展格局

成功要素之六:重品牌,造房先造景,以经营景区的手法经营片区

五、宠物小镇

概 况:

2016年1月,浙江省公布第二批42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平阳宠物小镇作为时尚产业类特色小镇入围。平阳宠物小镇定位为国内知名宠物主题小镇,着力打造成为温州宠物用品研发制造基地、温州宠物主题文化时尚中心、南雁景区休闲旅游特色门户和北港片区新兴产城融合板块等四大功能。宠物小镇重点培育宠物用品产业和宠物休闲旅游产业这两大主16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导产业,将产业、旅游、社区、人文功能融于一体,建设成为集全国最重要的高端宠物用品研发制造基地、时尚展销窗口、主题旅游目的地和综合服务中心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平阳宠物小镇总投资52.2亿元,主要用于非盈利性基础及服务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其中非盈利性基础及服务设施投入约22.7亿元,主要用于打造游客接待中心、宠物文化博物馆、溪心岛休闲旅游特色村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分为三大功能区:

一是结合游客接待中心、宠物文化博物馆、产业研发与公共服务中心和宠物产业总部经济园的建设打造小镇的核心区; 二是宠物用品产业核心制造基地,包括科创园、电商园、生产示范园,以及宠物用品小微创业园; 三是以旅游和居住为主的综合服务性功能区块,包括宠物时尚主题乐园、特色旅游村、宠物用品商业街和综合商住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第8篇:特色小镇 | 云栖小镇案例详解

为深入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西湖区以转塘科技经济园区为核心,携手阿里云打造全国首个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云栖小镇,这是一个以云计算产业为核心、以相关项目为载体、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特定区域。2014年8月,启动“杭州市云栖小镇概念规划”编制;2015年6月,云栖小镇列入浙江省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项目概况

云栖小镇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之江新城的中部,东北距离湖滨商圈直线距离约15公里。规划范围以现状转塘科技经济园区为基础,东至四号浦,南至袁浦路,西至龙山工业安置区,北至绕城公路、狮子山,用地面积为4.38平方公里;研究范围东西两侧用地面积向外拓展至9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内的转塘科技经济园区原是一个传统产业发展平台,2011年开始接触云计算产业。至规划编制之初,园区已建设有杭州云计算产业园、阿里云计算创业创新基地两个涉“云”平台,引进阿里云计算、华通云、威锋网、云商基金等涉“云”企业近100家。2013年10月召开第一届云计算产业行业盛会——阿里云开发者大会(现更名为“云栖大会“)。云计算产业发展已取得较好的先发优势。

云栖小镇区位图

云栖小镇研究范围和规划范围

主要规划内容

1、云计算产业发展必要性与必然性分析

上一篇:国土局局长述职报告下一篇:生活部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