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方案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方案集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方案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的精神,根据《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17〕169号)、《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铜政办〔2017〕6号)等文件精神要求,2017年7月27日,县政府出台了《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xx县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枞政办〔2017〕33号),以下简称《方案》)。现将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方案》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作用,创新建设理念,转变发展方式,通过培育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增进广大群众获得感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的精神,及省市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县人民政府起草了《实施意见》。

二、《方案》的主要目标

按照“以点带面、特色引领、典型示范、梯次推进”的原则,从2017年起,首批培育浮山生态旅游名镇、项铺雨具特色小镇、钱桥生态文化小镇、陈瑶湖糯米特色小镇、麒麟花卉苗木特色小镇、横埠秸秆产业小镇6个产业基础好、资源禀赋优、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或产业特色小镇作为县重点培育型特色小镇。通过三年时间的培育,确保浮山生态旅游名镇、项铺雨具特色小镇、钱桥生态文化小镇、陈瑶湖糯米特色小镇、麒麟花卉苗木特色小镇、横埠秸秆产业小镇通过县级特色小镇的验收命名,条件成熟的争取列入市、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各乡镇根据产业特色,积极培育特色小镇,努力形成成熟一个,创建一个,命名一个的特色小镇创建培育工作格局。

三、《方案》的主要任务

1.打造浮山生态旅游名镇。浮山自然风貌独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在大量隐性和显性的资源要素,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良好的地理区位和环境资源是浮山镇发展旅游的巨大潜力。着力建设旅游名镇。在“全力服务、全力支持”浮山景区建设的同时,围绕集镇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态旅游小城镇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天下第二名门文化园项目、子华墩湿地公园项目、并积极申报浮山风景区为国家5A级景区,拓展浮山旅游空间,推进生态旅游小镇建设。

2.打造项铺雨具特色小镇。依托安徽玉堂雨具有限公司的龙头企业优势,建设集研发、制造、雨具批发、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于一体的雨具产业园区,将其发展成为安徽省乃至全国最大的雨具制造和贸易集散地,最终实现产品销售全球化。在促进产业集群,壮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结合石溪的放生庵、柳峰山上的林海雪原、古老美丽的女儿桥、白云深处的龙虎寨头等生态景点,打造特色小镇产业旅游。

3.打造钱桥生态文化小镇。依托S335省道、X040县道区位交通和姚鼐、钱如畿等历史文化名人厚重的人文资源,以蓝莓种植基地、朝阳硒谷、牡丹园、贡菊种植基地、祥龙生态观光园等项目为平台,在弘扬孝文化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集生态旅游、采摘观光、休闲养生等绿色环保产业,用三年时间,建成“生态钱桥,蓝莓小镇”,把钱桥打造成合肥、铜陵、安庆的后花园。

4、打造陈瑶湖糯米特色小镇。依托临近铜陵市城区和合铜公路及合铜黄高速公路穿越镇境均为12公里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全国重点镇、省级产业集群(糯米精深加工)专业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等政策优势,精心扶持安徽缘酒集团、安徽创源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安徽龙涛集团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组建省示范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进糯米精深加工和渔业养殖、莲藕(荷花)种植等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同时,充分利用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等现有的历史文化古迹、2.8万亩的陈瑶湖自然生态湿地资源和具有体验、观光价值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历史文化游、自然风光休闲游、生态农业体验游。力争用3年时间,将陈瑶湖镇打造成为生活气息浓郁,民俗、旅游、产业等相互交融的糯米特色小镇。

5、打造麒麟花卉苗木特色小镇。依托新安花卉苗木合作社、安徽天九麒麟农业生态园企业优势,借助S335、德上高速、合安高铁、引江济淮等水陆区位交通和岱鳌山丰厚的人文资源,着力打造以花卉苗木种植基地、牡丹园、结果园等项目为平台,重点发展朱光潜故居游、岱鳌山生态文化旅游,争取3年左右时间,把麒麟镇打造成集花卉苗木种植、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6、打造横埠秸秆产业小镇。依托xx万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生态产业园项目,该项目一期建设年产25万立方米无甲醛秸秆生态板,二期引进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德国贴面板生产线设备,建设年产800万平方米贴面板,三期引进年产60万套工业4.0智能机器人定制家居生产线设备,建设F2C智能家居(厂家通过网络直销给消费者),利用合铜黄高速、G330 、S320穿境而过的区位优势,切实做好全镇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横埠、秸秆小镇”,努力把横埠镇打造成合铜发展走廊重要的秸秆产业基地和合肥、铜陵的后花园。

四、《方案》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特色小镇培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全县特色小镇培育年活动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住建局,负责日常工作。各责任单位均须成立项目现场协调组。

(二)完善政策措施。根据市政府《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出台《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xx县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土地政策、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特色小镇培育建设全力支持。县直有关部门、各融资平台根据各自职责实际工作需要,加强业务指导、项目扶持,研究出台支持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建设发展的实施方案或工作计划,明确支持内容、项目清单、支持措施等,在安排专项资金、基金信贷业务、项目融资时,优先向特色小镇倾斜。加强行业指导,形成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培育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加强调度推进机制。各乡镇、县经开区现场协调组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日常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项目每周调度推进、每周通报;县领导每月现场调度一次。

(四)加强督查考核。各乡镇、县经开区要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主管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力抓的工作机制。县特色小镇培育工作领导小组按照《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xx县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对乡镇、县经开区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季度检查、半年通报、年度考核”机制,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对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明显的责任单位,进一步加大项目、配套奖补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对工作推进不力、进度明显滞后、未达到既定目标的责任单位,根据年度考核情况及时启动退出机制,切实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五)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扩大社会影响。组织新闻媒体,及时报道特色小镇建设的新进展,宣传好的典型及经验做法,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良好舆论氛围。

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方案2

为了深入学习浙江、江苏等先进地区创建“特色小镇”的发展理念、规划建设的宝贵经验,寻求方域经济发展的创新举措,借鉴“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加快推进我县创新发展步伐,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5月31日至6月8日,宁陕县赴浙、苏学习“特色小镇”建设考察团一行,在政协主席吴大芒,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陈佳斌带领下,赴浙江、江苏2省7县(区)11乡(镇),进行了为期9天的实地参观学习考察。县政政协经科委、发改局、文广旅游局、住建局主要负责人和城关镇、筒车湾镇、皇冠镇、广货街镇党委书记,江口镇、梅子镇镇长,以及在宁旅游开发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学习考察活动。学习考察期间,听取了当地的经验介绍,实地考察了解各个“特色小镇”的概念性规划,以及小镇建设的基本情况、发展规划、功能定位等方面的内容,并实地察看了各节点的建设、开发以及运营管理模式等情况。一路走来,考察团带着问题,边走边看、边思边议,收获良多。大家深有感触的是,我们所到之处,自然环境与我县相仿,但江浙却以其非凡的手笔,把一方山水打扮得如诗如画,把普通的景致赋予了灵魂、加进了情致、变成了流金落玉的滚滚财富。江浙“特色小镇”学习考察之行,让人恍如徜徉在诗画之中,内心常被江浙人的钟灵毓秀、机智讨巧和闻风而动、出奇制胜的才智和品格所折服,也进一步坚定了加快宁陕绿色发展、追赶超越的信心和决心。

一、考察学习的基本情况

考察团一行先后实地参观考察了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时尚民宿,余杭区鸬鸟镇“茅塘民宿小镇”,桐庐县“富春山健康小镇”和鸬鹚湾、石舍村慢生活体验区的民宿村社改造建设,丽水市莲都区“古堰画乡小镇”,文成县“森林氧吧小镇”以及西坑天鹅堡养生度假小镇和慢城玉壶生态侨乡小镇,宁海县深?镇森林温泉小镇,江苏省高邮市菱塘回族乡。同时,为增强考察学习借鉴的针对性和对比度,考察团在返陕结束全程考察工作前,还对我省极富本土特色的西咸沣东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和茯茶小镇进行了考察参观学习。

此次宁陕考察团在江浙选择考察的11个“特色小镇”,大都处在城乡结合部的交接地带,与我县的自然生态特征相似度较高,这些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建设的“特色小镇”,坚持产业、旅游、文化、社区紧密结合,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成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考察学习的基本情况是:

1.参观考察了杭州市的一区一县。“一区”是余杭区鸬鸟镇的山沟沟茅塘民俗小镇。鸬鸟镇是余杭唯一没有工业区块的乡镇。春夏秋冬皆是迷人美景,村村都是美丽乡村。考察团成员参观并听取了当地政府负责人对“茅塘民俗小镇”的概念性规划,观看了当地政府制作的专题片《遇见鸬鸟》,详细了解了小镇建设的基本情况、发展规划、功能定位等方面的内容,并实地察看了山沟沟景区和“茅塘民宿小镇”。茅塘为高山平台型休闲观光度假景区,景区主要以农居休闲为主,他们的宣传口号是“四川有个九寨沟,杭州有个山沟沟”。这里修竹森森,溪水绕谷,除秀美的自然风光外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有保存完好的新四军随军被服厂旧址、古私塾旧址及“打年糕、酿土酒、磨豆腐、编草鞋、织竹篮、爆米花”等农村生活演示组成的茅塘古村落和山村农家的生产生活场景。民宿可谓是鸬鸟镇旅游经济中的一张名片。依托山好、水好、空气好、旅游资源丰富、离主城区近等众多优势,鸬鸟镇近些年通过闲置民宅盘活、公司运作、村集体入股、农家乐就地转型等方式,着力打造民宿小镇。这里的建设开发给人的整体映象是,景区开发与民居民宿两不相侵、相得益彰。景区开发不搞盘地迁民、没有大拆大建。开发商收益靠门票、景区内的原居民办“民宿”,互为补充、各得其所,真正实现了融合发展。鸬鸟镇在旅游营销宣传方面的一些做法和尝试,值得借鉴。比如拍摄宣传片、办镇报,提供公共服务APP,推进数字化管理全覆盖等,拓宽了传播途径也提高了传播效率。进入该镇一扫二维码,包括停车、住宿、餐饮、人流、交通等各类旅游信息状态尽在一手掌握。“一县”是参观考察了桐庐县的富春山健康小镇、富春江慢生活体验区的芦茨、石舍村等。桐庐被誉为“中医药鼻祖圣地”,正是因为这样得天独厚的中医药文化基础,自2013年起,桐庐县政府就敏锐地抓住了健康服务业这一朝阳产业的发展机会,未雨绸缪地在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旁建起了富春山健康城。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富春山健康城已经初具雏形。行走在桐庐,满眼是“一折青山一扇屏,一弯碧水一条琴”的诗情画意,处处是“潇洒桐庐”的自信满满。桐庐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具备建设特色小镇的天然优势,加上文化创意、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健康服务、休闲时尚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以及智慧城市、美丽乡村的建设基础,培育建设特色小镇有基础、有潜力。近来年,该县大力推进全域旅游,一批特色小镇发展成为绿水青山的生态经济新的增长极,培育形成了“分水制笔小镇”、“江南镇乡村旅游小镇”、“富春江镇慢生活小镇”等特色小镇雏形。在桐庐,他们所信奉的“三个宁可”(具有桐庐特色的“三个宁可”发展理念掷地有声:桐庐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宁可速度慢一点,也要保护好山水;桐庐最重的任务是发展,宁可各线荣誉少一点,也要合力抓经济;桐庐最高的标准是惠民,宁可政府支出紧一点,也要挤钱惠民生)的发展理念;石舍村道旁两棵老树树洞里描画的“一猫两鸟”3D画作的细节展示所表达出来的“用心做景致”品格;以及他们在进行古村落改造时的修旧如旧、“外面五千年里面五星级”的思维认知;还有他们改造民宿时“政府必须勇于担当、懂得变通”、景区规划设计必须由旅游部门负责才可以避免破坏性“大拆”悲剧、在推进特色工作中“培养典型人才至关重要”(“干事的人,给他10元钱他能做出100元的事;误事的人,给他100元钱不定做出10元的事”)等切身体会和工作感悟等都给人极其深刻的启发。

2.参观考察了丽水市莲都区的古堰画乡小镇。位于丽水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内的“莲都古堰画乡小镇”,没有高楼大厦,有的是自然风光和艺术氛围,大量画家和摄影爱好者来此写生、创作,随之而来的住宿和餐饮需求促使当地村民发展出高端民宿经济(“民宿”被视作最现实的富民措施)。这里的“古堰”指的是碧湖镇有千年历史的通济堰,而“画乡”则泛指以大港头镇为中心散落在瓯江两岸的村镇集群的文化定位(这里是中国的巴比松画派诞生地)。小镇核心规划面积为3.91平方公里,以乡愁艺术为主题,以文化体验、养生度假为主导,以旅游产业发展为方向,充分发挥古堰画乡优美的景观环境、瓯江水域良好的生态条件和田园乡村文化艺术资源的优势,大力挖掘水利文化、绘画艺术、民俗文化等本地特色资源。古朴的环境、画家的集聚、小镇的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民宿、农家乐、特色小店等逐渐衍生,古街已形成了集油画、民俗民品于一体的多元文化旅游一条街,一些偏远山村也逐步发展成为极具民俗风情的“民宿村”,不出家门就能参与旅游产业创收的机遇给小镇的百姓也带来了诸多实惠。小镇先后成立了油画院,修建了美术馆、摄影馆、江滨画廊古街区、通济堰水利文化长廊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并推出了石头画、树洞画。每年这里还会举办知名画家写生行、大港头老街3D油画展等活动。古堰画乡特色小镇的精耕细作,不仅将“特色”刻进了游客心底,更让“财富”装进了农民腰包。从媒体信息获知,“莲都古堰画乡小镇”在6月7日浙江省政府刚刚进行的2015年“特色小镇”考核评比中获得优秀。

3.参观考察了温州市文成县“特色小镇”的一些开发项目。文成是浙江省温州市的一个比较年轻的县,于1946年从瑞安、青田、泰顺三县边区析置而成,以明朝开国元勋刘基(刘伯温)的谥号“文成”作县名。它的自然环境与宁陕极其相似。八山一水一分田,一样的典型山地地貌;财政自给能有有限,一样的主要靠转移支付;目前尚未通高速,一样的的交通制约比较突出。考察团先后赴天圣山(安福寺)、绿水尖滑雪滑草场、天鹅堡小镇室内滑雪场等地考察,并详细了解文成县森林氧吧小镇的整体发展规划。据了解,该县将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旅游发展规划、西坑畲族镇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等规划充分衔接,经过多方论证在西坑畲族镇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了“文成森林氧吧小镇”。目前小镇已完成概念性规划编制,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编制中。根据规划,该小镇由天圣山养生区块和滑雪小镇区块2个版块组成,规划总面积5.2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413亩,山林、耕地面积5627亩,水域面积760亩。“文成森林氧吧小镇”是浙江第二批“特色小镇”之一。同时,文成县玉壶镇还是“国际慢城”创建点,我县学习考察团本次也做了比较充分的考察学习和工作衔接交流,县“双创办”将提交专门的考察报告。文成旅游业发展起步也比较晚,2013年才着力打造,但其发展速度很快,借势“特色小镇”发展全域旅游,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文成县创建“特色小镇”坚持走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多产联动的“一主多辅”发展道路,突出“健康养生”主题,积极引进各类实力雄厚的投资主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把“特色小镇”建设与5A景区创建相结合,真正实现了“全域是景区、处处有景点”的旅游全域化格局。同时,注重打造完善的社区功能,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下力抓好了“特色小镇”“客厅”建设(这也是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一个“特色”,就是在“特色小镇”设“客厅”,使其成为集接待、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此外,整个小镇的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中石??林场区块更是高达96.5%,被称之为“森林氧吧”的确名副其实。仅仅5.2平方公里的小镇区域内,就拥有三个4A级景区、四个3A级景区。小镇在人才引进方面也是“蛮拼的”,如今,天圣山文化园、健康养生城等区域延揽国学大师、国家高级养生大师、电商创业人才,以及滑雪教练团队等多方面的人才150多名,其中不乏“国千”、“省千”人才。

在即将结束浙江之行时,考察团学习考察了宁波市宁海县深?镇宁海森林氧吧温泉度假村。这里给人最深刻的映象就是“细致入微”,无论是其景点景致的打造呈现,还是接待安排上的细节把握都是这样。宁海县深?镇的生态经济正结合“山乡的味道”,诉说着自己创业创新的“小镇故事”。这里自然生态极佳、文化底蕴厚重、古村落保存完整,夹岸青山、林荫遮天,山的伟岸,石的气势,水的灵韵,林的秀色,构成了山水洞天色彩斑斓的景致与诗画般的意境。车行于“森林温泉小镇”道路上,完全置身于绿影葱茏之中,着实有“在昼犹昏”的感觉,是一个真正可以“深呼吸”的地方。借重“特色小镇”建设的重大战略,宁海将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践经验“浓缩”进一座座“特色小镇”建设中。它的“森林温泉小镇”以温泉、森林、古村、运动休闲为特色,“小镇”业态布局十分丰富。眼下,大众温泉、裸心泉、文化艺术村、集散中心等六个大型旅游项目已开工建设,大庄温泉度假中心、凤山温泉疗养中心等招商项目进展顺利,今明两年计划投资41亿多元,围绕“泡汤度假化、登山旅游化、避暑生活化、人文休闲化”的发展方向,打造泡在温泉、玩在户外、洗肺在森林、民俗体验休闲在古宅的长三角森林温泉度假旅游目的地。小镇内环境空气达到国家I级标准,负氧离子含量是世界公认标准的121倍(景区负氧离子数据显示屏极其“招摇”地端立在入口醒目处,让人不相信都不行)。

另外,延伸考察学习的高邮市菱塘回族乡的有关特色和经验,江口镇政府将结合去年考察调研其他几个“回乡”的情况,对我县民族镇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判,有关研究成果将另文专题报告。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收获

这次学习考察把聚焦点集中在“特色小镇”建设上,主要带着三个问题去寻求解答:一是“特色小镇”长什么样;二是“特色小镇”是怎么长成的;三是“特色小镇”里的浙江精神内核是什么。

(一)“特色小镇”的“长相”

“特色小镇”是机智的浙江人在其经济发展新阶段、块状经济进一步提升发展面临诸多困惑的情况下,主动适应与引领经济新常态而开启的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从2015年起,浙江省全面启动建设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这些“特色小镇”产业定位突出“特而强”、小镇功能力求“聚而合”、建设形态力求“精而美”、制度供给力求“活而新”。经过一年多的创新发展,一大批独具特色的小镇如同漫天繁星散落在江浙大地上,成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展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名片,显示出盎然的发展生机和活力,也引发全国上下方方面面的关注和讨论,使得浙江人“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再次喷涌而出,其建设成就和创新经验“屏霸”央视,两度上《新闻联播》,多家一线平媒实地采访“特色小镇”、聚焦“特色小镇”建设的浙江实践。住建部和国家发改委亦深度调研和权威,积极推介其成就、推广其经验。一时间,全国各级各地的参观考察纷至沓来,人们期望从江浙大地不同类型“特色小镇”的发展轨迹上找到自己创新突破的新出路。那么,特色小镇到底长什么样?学习考察给了我们一些回答。

第一,“特色小镇”是要素聚集平台。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3平方公里左右的规划空间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它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质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它是“新经济”的发动机,是为了叫响名字、打出品牌、吸引高端要素聚集而无中生有的新载体。“特色小镇”,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好的创意、资金、人才在这里充分碰撞,传统特色在这里积淀、上色、放大,新的元素在这里孕育、孵化、生长。通过这次考察我们了解到,“特色小镇”按照特色元素,有的是拆解原来几个建制镇的一部分组建成为一个新的“特色小镇”。譬如“莲都古堰画乡小镇”,就是将原来的莲都区碧湖镇、大港头镇的一部分拆解出来划定而成一个新的“小镇”、“文成森林氧吧小镇”则是整合原来三个行政区划镇里面的、一静一动的“天圣山养生小镇”和“月老山滑雪小镇”两个区块九个项目而成。有的是划出建制镇域的一部分做出特色命名。一个行政区划意义上的镇,可以有多个“特色小镇”。譬如考察所到的鸬鸟“茅塘民宿小镇”和桐庐“富春山健康小镇”便是如此。有的是围绕新概念、新业态、时尚生活等巧立名目做特色文章。诸如机器人小镇、光伏小镇、智能装备小镇、美妆小镇、物联网小镇、信息港小镇、台商小镇、丝绸小镇、基金小镇等等。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特色小镇”,其目的就是极大地吸引同类业态高端要素的集聚,从而形成做大产业、做强块状经济的新优势,打出抱团发展、拼船成舰的组合拳。

第二,“特色小镇”都嵌入旅游功能。浙江的决策者和实践探索者认为,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旅游并不是核心目的,但拥有一定的旅游功能作支撑,小镇会更有生命力。他们把山水风光、地形地貌、风俗风味、古村古居、人文历史等都拿出来作旅游题材。每个特色小镇都利用自身的旅游资源,打造3A级景区,属于旅游特色的“小镇”,要求站位更高,需得打造5A景区。特色小镇除了传统的景区旅游外,还积极赋予休闲旅游、工业旅游、体验旅游、教学旅游、健康旅游等更加多元化的旅游功能。

第三,“特色小镇”坚持以“生态”为核。浙江建设特色小镇,聚焦七大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打造产业生态,瞄准建成3A级以上景区打造自然生态,通过“创建制”“期权激励制”以及“追惩制”打造政务生态,强化社区功能打造社会生态。我们考察团所到之处,随处可以见到的最醒目、最入眼的口号,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同当年东南沿海地区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宣传口号一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治国理政理念,在浙江这个“出生地”是真的生了根、结了果,成为了浙江创新发展的根本依据和生动实践。据称,桐庐健康小镇近年来拒绝了250多亿元有碍生态承载的项目;宁海深?森林温泉小镇把多家年销售过亿的化工企业整体搬迁,腾退出来的地块用于建设生态养老新项目,成为旅游新亮点;古堰画乡更是大手笔地整合转化具有传统优势的木制品行业,腾笼换鸟、置出有利于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坚持绿色发展,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路子,成为“特色小镇”固有特色和核心价值取向。

第四,“特色小镇”坚持以文化为魂。文化是特色小镇的“灵魂”,特色小镇是文化传承的平台。只有外壳,而无鲜活文化内涵,小镇是难有生命力的,文化植入唤醒小镇活力。浙江在创建“特色小镇”时明确要求,每个特色小镇都要注意挖掘文化功能,把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培育创新文化、农耕文化、山水文化、汇聚人文资源,形成“人无我有”的区域特色文化。省文化厅专门作出《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八大支持重点”,整合汇聚全省文化资源,着力推动“文化+特色小镇”融合发展,强化“特色小镇”的文化功能、融入“特色小镇”的文化元素、提升“特色小镇”的文化品质,实现文化让“特色小镇”更加美好、“特色小镇”让文化更具魅力的双重目标。“特色小镇”在张扬特色文化、传承特色文化中,不断收获文化创意产业的成果。在古堰画乡,农民对文化的价值也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好东西只有借助文化人的创意才能卖出好价钱。”这是他们在近年来古堰画乡文化创意特色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的最切身的体会。

第五,特色小镇“五突出”做特色。特色小镇建设是项创新性、示范性强的战略工程,政府、企业、从业者均需把创新驱动放到更突出位置,保障小镇建设能与时俱进,有足够创新活力、成长动力、发展魅力,是建设“特色小镇”的初衷,因此浙江在推进建设中坚持做到“五突出”。即,突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载体特色,突出互联网思维与行动计划落实,突出牵头企业或商会协会主导地位,突出生态环境建设与宜居环境营造,突出社区自治与自我服务魅力。

(二)“特色小镇”的江浙作为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从概念提出到全面展开,只不过一年多的时间,便在中国大地上产生巨大的轰动影响,取得了令人咋舌的成就,关键在于他们摒弃行政化的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和体制束缚,用改革与创新的精神推进规划、建设和运营,大胆探索,大胆试验,走出新路。“特色小镇”的浙江作为体现在“三新”上:

1.新在规划理念,实行“多规合一”。“特色小镇”建设始终能够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和低密度布局”,得益于他们的规划不是单一的城镇规划或园区规划,而是各种元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按照“规划为先、特色为本、文化为魂、产业为根、企业主体、引客为要、民生为重、生态为基、大气开放”的原则,多规融合,突出前瞻性和协调性,统筹考虑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国土空间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摒弃“贪大求洋”“大拆大建”的做法,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合理界定人口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与产业支撑力,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结合资源禀赋条件,联动编制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三化驱动”,项目、资金、人才“三方落实”的建设规划。规划编制极其精细。不仅编制概念性规划,还编制控制性详规、核心区设计规划等,画出空间布局图、功能布局图、项目示意图,确保小镇规划可落地。

2.新在运营机制,实行“企业主体”。特色小镇的成败不在于政府是否给帽子、给政策,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动力,市场是否有热情。因此,特色小镇不是由政府大包大揽,而是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政府真正做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主要是做好了编制规划、保护生态、优化服务的工作,不干预企业运营。在创建过程中,浙江摒弃了“先拿牌子、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的传统做法,而是引入有实力的投资建设主体,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同时,给予小镇独立运作的空间,发挥当地居民、村(社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各方社会力量参与小镇的规划建设,使市场主体和当地居民成为特色小镇开发建设的真正主体。特别重视创新融资方式,探索产业基金、股权众筹、PPP等融资路径,加大引入社会资本的力度,以市场化机制推动小镇建设。引入第三方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的融资、市场推广、技术孵化、供应链整合等服务,使特色小镇成为新型众创平台。

3.新在制度供给,实行“优胜劣汰”。特色小镇将采用“宽进严定”的创建方式,通过“自愿申报、分批审核、年度考核、验收命名”四个程序完成特色小镇创建。在建设过程中,坚持质量导向,把实绩作为唯一标准,重点考量城乡规划符合度、环境功能符合度、产业定位清晰度、文化功能挖掘度等内涵建设情况。实施“创建制”,重谋划、轻申报,重实效、轻牌子,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宽进严定、动态管理,不搞区域平衡、产业平衡,形成“落后者出、优胜者进”的竞争机制。实施“期权激励制”,转变政策扶持方式,从“事先给予”改为“事后结算”,对于验收合格的特色小镇给予财政返还奖励。实施“追惩制”,对未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实行土地指标倒扣,防止盲目“戴帽子”,确保小镇建设质量。

同时,浙江“特色小镇”建设还体现了政府的主动作为,他们把更多的功夫下在选定“特色”、高位规划、项目引进、环境打造和围绕“抓点”做功,上下齐声“吆喝”等关联环节和问题上。

资料显示,浙江首批37个特色小镇2015年新开工建设项目43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80亿元,平均每个特色小镇12.97亿元,其中有27个小镇年投资额超过10亿元,有5个小镇超过了20亿元。企业、创客新入驻首批37个“特色小镇”的企业达3207家,其中21家为新引进的500强企业,新增就业人员4.6万人。仅仅一年,37个特色小镇就新增税收21.3亿元。特色小镇深刻改变着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推动新常态下的浙江发展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

(三)打造“特色小镇”折射出来的“江浙精神”

1、大气。这种大气,首先体现在规划设计上。我们在桐庐了解到,桐庐的整体规划设计是动用其中科院士的人脉关系,延请顶尖级的设计达人在做出概念性规划的基础上,先后由浙江省设计院和深圳设计院两方共同设计、高端研讨、充分论证、观念碰撞,最后成为既是高端大气、理念超前的发展规划,又是一个切合实际、连接地气的实施规划。据了解,在浙江,所有“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都是很有“来头”的,而且这种规划设计不是行政行为,而是由实力开发企业、商会协会或风投公司来做,从而保证“规划的聪明”、做到高端大气上档次,“执行的老实”、做到坚决严格不走形。同时,这种大气,还体现在景区景点建设上、体现在他们对特色小镇的宣传推介上、体现在他们对人才延揽的出手阔绰上、体现在再大的企业再大的资金他们都能吃得下消化的了。同时,浙江人“大气不掩细谨”、既有大手笔也修小边幅。在可能影响游客舒适度的细节问题上,他们从不“得过且过”,甚至常常表现为挑剔钻牛角的地步。

2、自信。自信是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有底气。“特色小镇”的考察学习途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天下第一”的自诩,是“打造长三角洲之最”的豪情,是“建设中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展望。他们不怕“说大话”、就怕“话题”说不大。这是一种超乎寻常的自信。有了这种自信,就不用跟风追俗、时刻琢磨咋样去“贯彻”,而是“领袖风尚”、让别人追着我学样子;有了这种自信,不仅可以大胆地理直气壮地干、而且可以高调地大声呼喊吆喝,不必小脚女人,羞羞答答、遮遮掩掩;有了这种自信,就时常觉得上级的部署“正中下怀”、而不是抓耳挠腮苦于咋样抓落实,激情干事创业就能蔚然成风,建立“容错机制”才有话语权。

3、觉悟。是一种主动求变的自觉和因时而动的醒悟。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从实际出发,培育并形成了一大批块状经济和区域特色产业。“集聚”和“特色”,成为浙江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浙江经济的重要“符号”。在传统块状经济和区域特色产业竞争力日趋下降,过多依赖低端产业难以为继的“新常态”下,浙江不失时机地开启了“特色小镇”建设,加快推进腾笼换鸟、实现凤凰涅??。我们认为,这种“觉悟”是一种不安于现状、不甘于平庸,是浙江人永不满足、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也成就了他们“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精神风貌,使他们成功实现了经济转型发展主动的“能级跃迁”。“先知先觉”让人生更潇洒、工作更主动、转身更华丽。

4、变通。譬如,抓政治活动、抓“两学一做”在我们走过的区域似乎没有那么“声势浩大”“热火朝天”,但他们却“干在实处”,他们秉承“看欧美的、听中央的、干自己的”,所以就不会落后、不会跑偏、不会瞎折腾。每月初,鸬鸟镇的党员都会带领团员、妇女、村民代表开展志愿服务;组织老年党员参加“和谐邻里”“健康养生”突击队;组织中年党员参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乡村”突击队。同时,通过党组织牵头,引导群众参与,制订包括“不向溪中倾倒垃圾,不然小鱼儿会哭泣”“不在山上使用明火,哪怕抽烟也不行”等内容的“美丽公约”,实现自然保护全员动员、深入人心。在茅塘民宿小镇,我们看到一个个花坛都标记了“某某党员管护示范点”。再譬如他们在土地供应政策上的“点状式开发”有效地突破了土地供应上的瓶颈制约降低了企业开发成本和投资强度、他们在应对农家宾馆消防手续难办问题上的改农家宾馆为“民宿”称谓等,无不展现出浙江人圆融变通的技巧与智慧。一样的事情,变一种说法,问题就得到了“圆满解决”,就能够接地气,就实现了曲高“和”不寡。

5、务实。一是思想超前,注重实事求是。考察所到的特色小镇,各市、县均充公考虑各镇的工作实际。无论是干部日常管理、规划的制定、资金的运用,还是项目建设的管理,对上级的有关规定,坚持做到“切一刀”,不搞“一刀切”,使特色小镇建设的各项工作,既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也为各级干部干事创业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各项工作上下齐心,干一件成一件。二是敢于碰硬,全力营造好发展环境。在建设特色小镇中,敢于动用各种手段,严格执行各项政策,推动规划的落实。宁波市的深?镇建设特色小镇时,为了执行好规划,杜绝乱搭乱建现象,县上统一规定每月的9号、19号、29号为集中拆除违章建筑日。这一天城建、国土、公安、法院及所在镇村人员,组成工作组,由县级领导亲自带队,定期拆除违章建筑,起到了很好的“儆尤”效果。遇有干部职工的家属抵触公共基层设施建设的,县上责令干部职工回家做动员工作,直到做通、做好为止。杭州市的鸬鸟镇为了建设特色小镇,严格执行土地政策,县、镇、村各级齐心协力,该补偿的严格按标准补,不该补偿的坚决不予补偿,使土地征用、公益设施建设得到顺利开展。如:鸬鸟镇建设山沟沟景区占村民房前屋后的集体土地进行绿地建设,坚持不予补偿;修建长达12公里的自行车赛道,只用了5天时间,就全部办齐了用地流转手续。三是注重奖惩,健全保障机制。所有特色小镇建设所在的县级及以上政府,都制定了健全的保障机制。在项目、资金上进行捆绑,对特色小镇建设起到了基础保障;制定奖惩政策,理直气壮对单位及相关人员进行大幅度奖励,促使干部沉下身子、想方设法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科学设置机构,把工作力量尽可能地强化到工作落实的“一线”,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严格考核,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等。

三、“攻玉”该在哪里刻磨下刀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取他山之石,全然在于“刻磨”好自己的璞玉。江浙之行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很有必要在抓好我县“特色小镇”建设上学习借鉴。但是,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走他人已经先走了一步的路子,要善于“裁弯取直”把路的等级提高一些,要“青胜于蓝”把色彩渲染的浓厚一些,要“追赶超越不落窠臼”把特色提升张扬的更淋漓尽致一些。

第一,要谋定而动。浙江的“特色小镇”是其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文明”程度较高的产物,也是他们在近年来大力实施“八八战略”、“四换三名”举措,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六边三化三美”治理等取得巨大成效的“系统升级”。宁陕是安康乃至陕西率先到外地考察学习特色小镇的县,很有必要积极谋划、因时而动,精选一两个示范点,启动特色小镇建设,做到先声夺人,以主动作为使工作有特色、出成果,达到事半功倍的实效。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走在前列,才能先行为师;只有汗珠子加金点子才能创造财富。有关部门和镇要认真总结、全面消化考察学习成果,努力做到取长补短、活学活用,借重特色小镇建设,使宁陕的“追赶超越”走的更好更快更坚实。

第二,要找准特色。找准特色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舍近求远、崇洋媚外和生搬硬套,没有产业基础,硬招商引资;二是选择性“失明”,以为当地无特色可寻、可挖掘。“属于小镇自己的山水风光、风俗人情、土特产品、镇街小巷、独特经济、个性产业、人文历史皆可为特色”。从宁陕近年来的发展基础和实际出发,我县特色小镇建设对“高端要素”的集聚功能可能不会特别强大,但在推进“全域旅游”和“高端健康养老服务业”上是可以大有特色文章可做的。因此,在小镇建设的“特色”挖掘上,要重视抓住原有特色加以放大。建议,在城关镇镇域内,一要主打县城“慢城建设”、启动水体景观和自行车赛道建设;二要招商做好老城古村镇保护修复;三要围绕秦岭中央公园建设启动旬阳坝特色民居改造,形成高山“民宿”村寨小镇;上坝河要继续围绕文体与旅游融合做文章、出特色。筒车湾要联合梅子镇做好亲水文章,突出打造中国秦岭亲水艺术小镇。皇冠镇要结合县城副中心建设和中国旅协列入资本投入“标的”的时机,继续突出生态特征,打造生态健康养老小镇;广货街要突出“广货”特色,做强做大休闲度假和旅游商品供应特色;江口要大打民族牌,突出打造“回乡”民族风情小镇。概括起来就是“启动慢城、修复‘老城’、做强两大景区、打造四个‘特色小镇’”。建议将皇冠作为首批特色小镇试点。

第三,要更新理念。浙江在抓特色小镇建设上,一些独特鲜明的理念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一定要植入到我们的开发建设中来。首先是“保护为先”的理念。对一些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宁可延滞开发、不开发,也不乱开发、也要给未来发展预留空间。这一点很值得借鉴,应该从现在起,把宁陕的古树、老宅古居、奇石怪根、山水草木都要专门加以保护管理,有的甚至要建档立卡,决不允许私自拆解、毁坏、残损和外流;其次是特色小镇坚持“低密度”建设的理念。低密度构建城市建筑和景区建设的理念,是“留白”这一中国画传统技法的应用,这种“以无胜有,意到笔不到”的手法,显示中国传统艺术智慧,成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也是指导做好规划建设的一种高雅的艺术和美学追求。那种有多少空、“矗”多少建筑的做法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不留空白、不留余地的开发建设,毫无“空灵”“俊秀”之感、也是无任何特色可言的。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必须始终如一地贯彻“低密度”建设理念;三是“重创意”的理念。金点子比金子还金贵。解放思想要从允许和鼓励奇思妙想、异想天开发轫。浙江“特色小镇”的许多创意都是由一些看似“幼稚”的想法酝酿成熟起来的。我们的特色小镇建设也要善于讲故事、造“文化”、编“艳遇”,抓好有针对性的产业配套发展。

第四,要科学规划。特色小镇建设从“起根发苗”就必须在规划引领之下进行。要按照省委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关精神做好规划。一是建议县发改局牵头,拟定我县“特色小镇”建设的五年发展规划,对全县特色小镇建设作出总体布局安排和推进指导意见,做到高位引领、理念超前。二是“规划”必须把融合发展作为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在规划区不应该搞“清盘亮底”的土著居民大迁移,也不允许搞“密不透风、见缝插针”的大拆大建。浙江“特色小镇”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应该是很科学的。三是要下定决心,千方百计挤出资金全面搞好村镇规划,要在总体概念性规划基础上做出各层次、各类型、各节点的规划,做到总详规并举、多规划协调。

第五,要加强统筹。“统筹”的程度决定“特色小镇”的推进力度。浙江的特色小镇建设之所以能够强势推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统筹的能级很高,是省长李强一手强力助推的政府“天字号”工程,与以往地方自己“小打小闹”不同,多地特色小镇是全局性的大手笔。更高的统筹能级意味着在土地、资金、税收优惠、大项目引进等方面能得到更高层次的支持。我县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工作中要最大限度地提高统筹能级和能力,做到“决策高位作出、合力上位形成、政策顶底贯通”。

第六,要创新机制。要厘清政府、企业、群众在“特色小镇”建设这个大舞台上各自的角色定位,使其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一要搭建工作班子。建议由发改局牵头,城建、文广旅游、农水林、国土等部门参与,拟定创建规划、充分论证选点、谋定政策环境,共同抓好启动工作。县委、县政府在适当的时候召开“特色小镇”建设动员会,下发实施方案,开启创建热潮。二要小版块推进。既要有决心,更要有耐心。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中,要顾及基础、看现有优势,更要看企业主不主动、市场热不热列。目前,筒车湾旅游开发公司已经闻风而动、下出了先手棋,他们对接“特色小镇”建设,提出在筒车湾建设“中国秦岭国际艺术小镇”或“亲水艺术小镇”,并且该企业依据他们自身的发展基础和特色环境优势,独立自主地做出了相关的“概念设计方案”。建议县政府组织召开相关方面参加的研讨论证会,给定他们特色小镇示范试点的“名分”、敲定开发建设及功能区划定方案、制定相关专项政策、加强对企业投融资的协调争取等。还有其他一些地方也有相应的发展基础,可以积极地加以培育、推进,也可以引入竞争、优胜劣汰,借鉴实行“宽进严定”机制。三要大胆创新。要在领军人才培养、引进、造就,鼓励党政干部领衔创办,建立容错机制等方面给予特色小镇建设释放“特色”政策,以“特色”政策保障特色发展。要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把企业当主人,让企业更主动地去规划、去建设,并为企业和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专门机构建立更加独立自主的运行机制提供保障,使其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创造。四要抓好项目。特色小镇建设强调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并不是撒手不管,它要求政府有更高的智慧和格局来琢磨发展。要无中生有、多管齐下、众人拾柴,尽快为“特色小镇”建设谋划申报项目。五要形成合力。在发展环境的整治上要真正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在“特色小镇”建设的机构设置和体制机制建立上要进一步变通、放活,在解决关键性问题上要能咬得紧牙关、动得了硬茬。

特此报告。

名词解释:

“八八战略”(浙江的“八八战略”是2003年7月,同志在浙江任职期间,在总结浙江经济多年来的发展经验基础上,在中共浙江省委举行的第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浙江省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了面向未来发展的八项举措——“八八战略”。“八八战略”具体为:一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三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四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五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化浙江”。六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七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环境优势,积极推进以“五大百亿”工程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建设,切实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八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

“四换三名”(“四换”,是推进腾笼换鸟,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产业;推进机器换人,实现减员增效;推进空间换地,实现节约集约土地;推进电商换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三名”,是着力培养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知名企业家,打造行业龙头);

“五水共治”(2013年11月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后被归纳为“五水共治”);

“三改一拆”浙江省政府决定,自2013年至2015年在全省深入开展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简称“三改一拆”)三年行动;

“六边三化三美”(即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村边、城边区域的洁化、绿化、美化,实现村美、房美、城美)。

上一篇: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论文下一篇:中国入世对证券监管的促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