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社会实践报告

2022-1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是在工作或项目事后编写的,所以报告具有总结性、叙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格式编写,才能编写出有效的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学社会实践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农学社会实践报告

朝阳农学院访问报告

最近,我们到辽宁朝阳农学院学习访问了二十多天。这所学校,在农村分散办学,同三大革命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社来社去”、“几上几下”,为农业院校的革命闯出了一条新路,为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贡献。

朝阳农学院原是沈阳农学院的一部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校址就在沈阳。高楼深院,关门教书,冷冷清清。培养的学生,学农不爱农,学农不务农。对此,贫下中农强烈不满。一九七O年五月,大批革命师生在工人阶级领导下,遵照毛主席关于改革农业大学的教导,把校址迁往朝阳,同朝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朝阳水利学校、朝阳农校合并组成辽宁农学院朝阳分院(今年改名为辽宁朝阳农学院),办在离朝阳县城几十里的两处山沟里。设有农学、牧医、果林、农田水利、水工建筑、陆地水文等六个专业。现有学生一千二百人,教职员工三百多人。第一批学员已于今年年初毕业,回到了农业生产第一线。

访问期间,我们不管是到生产队和贫下中农交谈,还是在学校里和师生接触,都感到很受教育,很受鼓舞。我们深深感到,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为搞好教育革命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也要求教育必须继续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是上层建筑必须为经济基础服务。我们认为,朝阳农学院教育革命的经验体现了这一点,比较适应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农村三大革命的大好形势,要求教育必须继续革命

朝阳地区是辽宁省比较艰苦的地方。这里,山多,丘陵多,平原少。我们访问了喀左、朝阳、建平几个县的一些公社和生产队。所到之处都是一片大跃进的景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特别是批林批孔以来,广大贫下中农革命精神更加焕发,斗志更加高昂,普遍地开展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很多公社、大队,以及生产队,办起农民政治夜校、读书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队伍不断成长壮大。这里过去有“猫冬”的旧习惯,也就是冬闲,现在冬天成了一个大忙季节。我们到公社、大队、生产队,首先要到办公室找基层于部,可是在办公室找不到人,都在生产第一线。因为这个地区干旱缺水,他们正大兴水利,有的平整土地,有的在山上刨鱼鳞坑。他们提出一个口号:要让禿山戴帽,河水镶边(就是在河的两岸都砌上石头坝),水不下山,土不离原,把过去的乱石滩变成良田。过去这地方根本没种过水稻,现在种上了水稻。从小学生到六、七十岁的老大爷、老大娘,都到工地上参加大会战。他们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打。有时顶着月亮干,有时挑灯夜战。我们到建平县的万寿公社办公室时,一个人也没有,就有一张治河造田的蓝图在墙上挂着。现在他们正在进行第二期治河工程,准备在明年夏季之前,把公社的主要河道都镶上.边,从河滩上争地一万亩。这样大干的革命精神,使我们非常受鼓舞。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正是贫下中农这种大干的精神,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喀左县在朝阳地区是一个中等偏小的县,全县境内山地、坡地、平地各占三分之一,生产水平中等。他们有二十三个公社,每个公社现在都设立了拖拉机站,每个拖拉机站有拖拉机十台左右,有的一个生产大队就有五台。平均每个公社有电井.一百多眼,水浇地已占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在与贫下中农座谈的过程中,他们谈到的一些问题我们不懂。例如,他们一开始就跟我们说这儿高梁“花期不遇”怎么解决的,良种有哪些特性,化肥怎么施,都谈出了道道。我们觉得在这样一个山沟里边,科学种田这样深入人心,反映了我国农村大跃进的形势,也反映了广大贫下中农对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迫切要求。我们还跟他们县里的一个农业组长进行了座谈,他说,到一九八O年全县大型拖拉机要粼四到五番,这样每个公社要有四、五十台拖拉机。那时排灌设备将增加近十倍,电井都要配成套。他们希望到一九八O年,每个生产队至少要配五名技术员,就是说农一个,林一个,牧一个,水利方面一个,机械、电力方面一个。就是这样一个最低的要求,我们初步计算了一下,在这个县,到一九八O年,需要八千名技术人员。在五年之内,要培养八千人,一年就要培养一千多人。同时他们提出:我们要求的技术员要又红又专、一专多能,不仅懂得生产,而且要懂得路线,要能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在这样一个质量高,数量大的要求面前,我们搞教育的同志就要好好想一想怎样才能适应这样一个形势?如果没有一个革命的姿态,还按常规走路,因循守旧,我们的教育就不能适应革命和生产发展的新形势。

毛主席教导我们:“文化革命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并为它们服务的。”毛主席又说:“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伟大的批林批孔运动,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教育必须适应这个大好形势的要求。这就要求搞教育的同志们,要了解生产,要了解工农业战线的状况,要了解经济基础。只有这样,对毛主席的教育革命思想才能领会得更深刻,也才能把教育革命的方向搞正确。这是我们体会较深的一点。从这一点出发,我们觉得朝阳农学院的经验,十分宝贵,它不仅解决了农学教育“三脱离”的问题,而且使农业大学直接为农村三大革命服务,同经济基础相适應。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我们的教育革命,要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朝阳农学院在办学上的几个特点

一、在农村分散办学,教育同三大革命紧密结合,使农业大学牢牢扎根农村。

朝阳农学院愈办愈好,在农村扎住了根,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是朝阳农学院坚决贯彻毛主席关于改革农业大学的指示。他们从沈阳搬到了离朝阳几十里远的山沟里。开始在朝阳地区六个县设立农业科教基点,后来这些基点和各县的五·七大学结合起来,他们在这个基点上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同农村的三大革命实践紧密相结合。比如说,缺水是于旱地区的一个很重要的矛盾,他们就分散在农村大办水利班,培养水利技术人员,打井、抽水,研究怎么存住洪水;这个地方缺乏优良品种,他们就在这个地区大办制种班,大搞良种田,培育优良品种;农村中小学要增加农业课,或者农业班,需要这方面的师资,他们就招收民办教师,或者是知识青年,办师范班,培训农村需要的教师。他们还总结贫下中农先进的生产经验,推广先进技术。在教学中,他们根据农村的特点,看到有的老贫农文化水平不高,一般地讲道理、讲公式不容易听得懂,他们就把要讲的内容画成图,背着图片,带着实物,翻山越岭,走村串户,进行教学。这样一来,贫下中农非常高兴,他们激动地说:“多少年来,庄稼院和农学院隔着十万八千里。文化大革命以来,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把你们送到了农村,我们庄稼院的人也看到了你们农学院的人,你们把大学办到了我们家门口,办到了我们的炕头上,更办到了我们的心坎上。”就这样,在几年当中,有六千多人参加了各种短训班学习。有一年的,有半年的,有三个月的。有六万多人听了他们的讲课,看了他们的展览。现在在朝阳地区提起朝阳农学院,贫下中农都满口称赞,他们说:朝阳农学院跟旧大学根本不一样。

二是针对农村的实际特点办学。他们根据当地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办了一种分段教学班。比如棉花班,在播种前,他们就让学员学习播种、施肥、浸种,学完就回去干,等苗长出来,长全了,再来上学。接着就学围间管理,除虫,打药,整枝,学了以后就回去整枝、打药,解决问题。这样,贫下中农既上了学,又不脱离社队生产实际,不管是年轻人还是年老人,都愿意来学习。比如在一九七一年办了一个棉花分段教学班,当时报名的人非常多。在建平县万寿公社有个老贫农叫王贵彬,当时他已经五十二岁了,坚决要报名。人家说他有三条不合格:第一,年龄大,五十多岁了还上大学,没听说过;第二,文化水平低,刚刚是个扫盲班毕业,识点字,这样的水平上大学,也没听说过;第三,有点气管炎,到冬天还咳嗽,身体条件不合格。说他是“三不合格”。他说:“不,我有一条合格,那就是立志改变农村面貌,学大寨,学习目的这一条我合格,我就是靠这一条合格,去上这个大学。”他迫切要求学习的精神,感动了大队和公社的干部,也感动了贫下中农。贫下中农说:“行!咱们就推荐这么个大学生。”这样就决定让他上这个大学。老王心里很高兴。入学那天,学校派车来接他们。他一路上热情歌颂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感谢毛主席把大学办到农村来。我们访问他时,他说:“这样的大学越多越好!它正对咱们贫下中农的心思。”还有不少贫下中农说:“这事在旧社会咱不敢想,文化大革命前也只能盼,今天大学培养庄稼人,太可咱们的心啦!

三是越办越向下。这个学校不管长期班、短训班,学员学习期间,都要回本生产队学习和实践。这不只是一个方法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方向、路线问题。它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把自己的社队作为课堂,把周围的贫下中农作为自己的老师。所以,地委负责同志跟我们讲:“要问朝农有多大,你就看我们朝阳地区有多大;要问朝农有多少个老师,你就看我们地区有多少个贫下中农。广大贫下中农既是他们的老师,又是他们的服务对象。”这就使我们联想起有的农业大学,现在还在那里辩论什么离城多远就算搬到了农村?还有的说,我们那个学校本来在郊区,在农村,是城市发展了,把我们扩进去了。他们要是学习一下朝阳农学院的经验,也许会解决他们的“问题”。其实,那些奇谈怪论,提出的所谓种种“问题”,不过是不愿意搬迁,不愿意彻底改造旧农学院的一种幌子而已。看看朝阳农学院的经验,就体会到怎么叫搬到农村去了。就是它办得跟农村不可分!他们的口号是:朝阳农学院越小越大,越办越向下。

二、实行社来社去,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新型农民。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应当能回到工厂、农村第一线,当工人、当农民,当一个普通劳动者。在工人、农民那里取得“合格证书”,然后根据实际斗争的需要,有些可以作技术人员或干部,但不脱离工人、农民。有的大学毕业生,可以继续当农民,继续当工人,不一定作干部。朝阳农学院就是这么做的。他们说,大学毕业生要不要回到生产实践中去,这是能否贯彻落实毛主席“七·二一”指示的大问题。他们说,文化大革命以前,沈阳农学院在大城市里,办了十几年,毕业生有六、七千名。据调查统计,到目前为止,这六、七千人没有一个当农民,更谈不上到朝阳这样艰苦的社队当农民了。学校过去流传一个说法,叫做“远怕边疆,近怕朝阳”。把到朝阳跟到边疆联系起来,说那里艰苦。毕业生就是不想到农村去。我们初步了解了一下,从一九六O年到一九六六年,在六年当中,分配到朝阳地区的大学生两千四百人,其中学农的一千三百人,可是一九七三年统计,留在朝阳地区的大学生只剩下四百七十人,剩下五分之一,而这五分之一呢,绝大多数是在县级机关的企、事业单位。我们的农业学校培养的人,到不了农业第一线,这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吗?过去沈阳农学院有个毕业生,当时领导下决心,把他分配到一个公社当技术员,结果他坚决不去,后来经过领导说服动员,虽然勉强去了,去了两年,实际上在农村只呆了几个月,最后改行跑掉了。贫下中农对这种现象十分气愤。贫下中农对我们说,每年我们都把一批一批的青年送去上大学,但就是看不见这些青年回来,毕业就走了。这回可盼来一个,但是又和我们不一.条心。还有的贫下中农对我们说:“我们的国家,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农村有广阔的天地,在这地方,难道就不需要大学毕业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照?那么为什么社队送去的大学生就回不到生产第一线呢?”对贫下中农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们觉得不好回答。从道理上讲,没有任何理由不回去,但实际上呢?他们就是回不去。这就启发我们,我们办学,要按照一个什么样的路子走,怎样把毛主席的教导落实下去,的确还有一个进一步革命的问题。朝阳农学院的领导、教职工和学员,把培养新型的农民提到完成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的两个划时代的任务的高度来认识。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了两个划时代的任务:一个是改造旧的国家机构,一个是对农民进行文化工作。列宁同志说:“这种在农民中进行的文化工作,其经济目的就是合作化。有了完全合作化的条件,我们也就在杜会主义基地上站稳了。”这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初期提出来的。他们体会:培养农民,这不仅是个招生、分配的办法问题,它关系到发展农村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逐步缩小三大差别的大问题。所以,他们坚持毛主席的办学路线,从社里招生,回到社里去,拿工分,当农民,很坚定。这种风,那种风,他们都不动摇。另外,朝阳农学院的同志把培养新型农民,实行社来社去,不是作为一种简单的分配办法的改革,或者是在招生简章上作个规定就完了,他们认为这是同旧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要反旧学校的潮流的一件大事,所以他们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第一个措施,是对学生从招生开始一直到毕业,都把思想教育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他们招生时,深入公社进行宣传,说明他们是按照毛主席的《五·七指示》、“七·二一”指示、“七·三O”指示办学的,培养的学生要社来社去,将来毕业后回来就是当农民。宣传要做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批判“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等剥削阶级思想。这样就从选苗子时开始,把可靠的、愿意在农村扎根、热爱农村的接班人选来了。这还不够,他们还认为,在进校后,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思想教育。他们首先组织学生到大寨式的生产队去参观,然后请老工人、老贫农作忆苦思甜的报告,作对比教育,还向同学们讲共大的两条路线斗争史,讲共大怎样在两条路线斗争中办学,培养一代新人。同时在学员中宣传柴春泽、吴献忠这些扎根农村知识青年的好典型。他们要求每个学员对毛主席的三个指示:《五·七指示》、“七·二一”指示、“七·三O”指示要会背、会讲,讲它的意义,领会精神,然后研究怎么实践,他們学校怎么办。到朝阳农学院以后,不管在哪儿,一进屋子,首先看到的是毛主席给江西共大的信。在办学过程中,他们把毛主席的有关指示印了几万份,除在学校散发外,还发到全县、全地区,宣传共大的道路。这样既大张旗鼓又深入细致地做学员的思想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的学员在进校时还抱有一定的幻想,认为:你说是那么说,说不定以后还有什么变化呢,那个时候说不定我还弄上一个什么国家干部,弄上几十块钱的工资。但通过这样的思想教育,变化很大。举一个例子来说,有一个学员叫贾惠珍,她原来是个下乡知识青年,然后在水利局当了两年工人,后来又上了这个学校。在她离开工地的时候,有的说:“小贾,你再也不能和我们并肩战斗了。”她就跟他们说:“将来也许请你们到我亲手设计的大坝上去施工,也许请你们到我亲自指挥施工的大坝去参观。”这里就反映了她的思想,她上学是想当工程师。入学以后的教育,对她触动非常大。她想:这下子当农民,还不如原来当工人。后来学校领导找她淡心,讲朝阳地区的今昔对比,这个青年在朝阳地区插过队,又联系她队里的情况对她进行教育,还讲共大的两条路线斗争,讲应该做什么样的人。通过一年多的教育,这个青年终于认识到,把青春贡献给农村,当个农民是光荣的。她就给省水利局的党委、学校党委和她下乡插队的公社党委写了信,要求毕业后,回她原来下乡的地方,当一个普通的农民。她的愿望得到了党委和广大贫下中农的热烈支持,但是也受到了一些人的议论,妈妈一时也没有想通。她想,列宁同志曾经说过,要想说服动摇者,自己首先不动摇。她的二哥对她下乡非常支持,她就找她二哥一起商量,在家里开个忆苦会。解放前她家在河北,由于闹水灾,逃荒到辽阳,全家都病了,妈妈领着大哥去要饭,一个姐姐在饥寒交迫中死去,二哥饿得几次昏死过去。解放了,全家人才得救。这本来是过去他妈妈常讲的,在这个节骨眼上,她又给老人讲。她妈妈很受感动,说:“我通了,你去吧!”她的妹妹也表示:”如果党需要我下乡,我马上高高兴兴地去!”就支持她去了。贾惠珍同志说。“过去的大学是‘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农学院还有个‘四年不愿回家乡’,今天我们就要作反潮流的战士,就是要扎根农村,不仅务农,还要爱农。”这就是学校抓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这种典型,在这个学校里是非常多的。我们一到这个学校,有个突出的感觉就是新的气象、新的思想、新的风俗不断地发扬光大,而那些旧的思想、旧的风俗、旧的习惯受到了抵制,觉得很痛快,也觉得很新鲜,的确看到了方向。

第二个措施,是把学大寨作为他们的一门基础课。朝阳农学院的一个重要基础课是学大寨。他们说,我们的学生要在学校里锻炼学大寨的过硬本领,有了这么一套本领.他就能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进一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他们把学大寨作为一项重要科目安排在课程表里,到学大寨的先进单位去学习,同时要把他们的学校变成一个大寨式的生产队。如学校前边有一.条大凌河,周围有很大一片黄沙滩,滩上尽是鸭蛋大的石头,他们垒起石坝,填上黄土,就种上了水稻。现在连续两年多了,水稻亩产五、六百斤,高产地块达到了八百斤。在山坡上种的粮食作物亩产也达到了四、五百斤。有个学员叫冀永春,他家住在朝阳的北部,是个风口的地方,风比较大。过去这个地方长谷子、高粱,产量都很低,他就在这个地方组织一部分人,搞科学实验,种水稻.取得亩产八百斤的好收成。这个奇迹使大家非常惊讶,有好多贫下中农到水稻地去参观。还有个学员叫孔显亭,家住在山区。他们那里有个问题,就是有一批苹果树,十五、六年了还没结过苹果,就是找不着原因。一些.“专家”说什么,北纬四十二度以北不能长苹果。孔显亭回去以后,带领科学实验队,运用学得的知识,首先整果园的地,然后剪枝,再加上施肥及其它一些措施,当年苹果就获得了丰产。现在这个地方的苹果,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远销国外。

第三个措施,就是确定了“几上几下”的教学制度。这个几上几下,不仅是个方法问题,而且是贯彻毛主席教育路线的一个重要措施。所谓“上”,就是在校内学习,实行半工半读,勤工俭学;所谓“下”,就是回本队边学习、边实践。专业不同、年级不同,“上”、“下”的内容、时间和次数也不同。以农学系为例,一年级学员主要在校学习;二年级学员七个月在校学习,五个月回队实践,实行四上四下。年初下去,同生产队一起制订生产规划,组织科学实验队,制订科研计划,结合学习的东西跟贫下中农一起工作。春播的时候下去,主要是搞春播,跟贫下中农一起播种,研究怎样采用先进技术,怎样采用新的耕作方法。入伏的时候下去,主要是田间管理,搞好制种田授粉,防治病虫害。秋收时再下去,进行考种,参加收割,总结今年的生产经验。三年级学员,七个月回队实践,五个月在校学习,实行三上三下,活动内容和二年级基本相同,只是更深些更广些。通過几上几下,学员在本社队向贫下中农学习,也向实践学习,把学到的理论和本社队的实际结合起来,同时又从实践中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带着生产实践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来学校学习,学习目的性就更强了,学习自觉性也比较高,体会比较深。同时通过几上几下,使学员学会怎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锻炼了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练出了真本领。这个学院的很多学员在学习期间就为农村做出了贡献。学员杨晓民,所在生产队的地沙土多,小麦产量很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杨回队实践期间,组织了科学试验小组,搞了沙地种麦子的试验,生产队很支持,给了二十七亩地做试验田。他带领了一批知识青年,在贫下中农的热情帮助下搞试验,平均亩产达到五百五十斤,其中五亩高产田,平均亩产八百八十斤。这个产量对全公社、全县震动很大。县里就在杨晓民所在的生产队开了一个科学种田的现场会,请杨晓民同志介绍怎样改造沙土地,怎样种植小麦的经验。贫下中农和社队领导都非常感谢学校,他们说,朝阳农学院培养的学生真顶用,没有毕业就能为我们服务,而且创出了高产。

又例如,学员刘国样,家住喀左县尤杖子公社。当地主要作物高粲患黑穗病(他们叫“乌米”)非常严重。据县科技办公室主任说,全县由于“乌米”影响的产量,每年达到二千三百万斤左右,相当于全县产量的十分之一。患“乌米”的高粱在有的高粲地里占百分之二十五,威胁相当大。刘国祥感到这个问题衢要解决,就回队和贫下中农一起搞新型的药剂浸种试验。根据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供销社已有的农药,研究怎么配比,进行试验。为了对比起见,他在高粱地里还种了六垄没浸种的高梁。秋收时,浸种的高梁,“乌米”从百分之二十五下降到百分之二,六垄没有浸种的,“乌米”还是占百分之二十五。为了推广药剂浸种的先进经验,公社就在这儿开了个现场会,看看不浸种的,再看看浸种的,作了对比。贫下中农看到这个成绩,打心眼里高兴。他们深有体会地说:“不搞科学种田可不行呀!”

据初步统计,现在在校学习的农、林、牧专业二百八十九名学员,在今年“几上几下”期间里,共为社、队办了二百多个技术训练班,和贫下中农一起种了七千多亩试验田、制种田,嫁接果树五十三万多棵,给二万四千多头牲口治好了病。贫下中农说:“这样的学校我们就是欢迎!”

第四个措施,是结合实际组织科学研究。学校根据朝阳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国家交给这个地区的农业科研任务,组成科研课题组。学生进学校后结合本生产队的需要,参加有关的课题组,边教学,边生产,边研究。他们说:“我们这个学校是大学,又是一个研究所,同时又是学大寨的一个生产队,我们就是三位一体。”学校的科研课题,来自生产实际的需要,学校搞成的科研成果,学员又带回自己的生产队试验,同时检验了这些科研成果。学员再把队里的先进经验带回来,充实学校的教学内容,提出新的科研题目。这样,就使学校和三大革命声息相通。

由于他们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把科学种田、学大寨和普及教育、普及技术知识等很好地结合起来,所以学员扎根农村的思想比较牢固。今年年初十九名毕业生全部回农村当农民。其中有五名被聘请到学校当了贫下中农教员,但仍然拿工分。

我们在访问过程中深深感到,这个学校培养的人,的确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有点新的精神。比如,学员张跃臣,是喀左县南公营子公社南村大队的青年社员。毕业回去以后,他决心扎根农村,为建设新农村贡献力量。当有人给他在煤矿上找到工作,劝他离开农村时,他说:“每月能拿几十块钱,的确能使我们一家的生活富裕点,但贫下中农送我上大学是为了改变农村的面貌,我就是要在这儿扎根,要使全公社、全大队的贫下中农都富裕起来。”这体现了一种新的精神,新的思想。有这样的思想境界,他扎根农村、艰苦奋斗、改变农村面貌的决心就大了。我们的农村,就是需要这样的好青年。

许多学员回生产队后,成为农村三大革命中的骨干,主动為社会主义作出贡献。前面提到的五十二岁上大学的老贫农王贵彬,他在棉花分段教学班学完第一段后,学校领导要他回去把种棉花的先进技术在社队做试验,同时要在全县推广。他带着改变农村面貌、推广棉花先进技术的任务回去了。他首先向公社、大队领导做了汇报,公社很支持,决定要他带一个科学实验队搞试验。他想学校领导还讲要在全县推广,为了这事,他连着三天跑了三次县革委会。第一次去,找县革委会主任汇报,主任特别忙,他挤了个空就跟主任讲:“我是农大学生,回来要搞科学种棉花,想说说我的想法,在全县怎么搞。”革委会主任说:“你到农技推广站去,跟站长讲一讲,他会帮助你解决。”后来老王就去找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当时站长正忙着,老王说:“我学了种棉花技术,要在县里推广。”站长说:“我没有空,过几天再说。”这样他就回来了。回家后他左寻思右寻思不对味,他想,在全县推广种棉花的新技术还没落实,人家一说忙,没有空,我就这样回来了,不行呀!第二天他又到技术推广站跟站长讲,站长说今天实在没有空,是不是明天再来,他想这下子时间有了个准儿,总算有了前进,于是,他说:“行!我明天再来。”回到家,一进家门,他老伴就说话了:“我的大学生,你还跑个啥?人家有人说你了。”“说啥啦?”他问。“人家说你要巴结个官做,整天往县里跑。”“这是谁说的?”“XXX说的。”老王说:“他这种人说了,明夭我更要去。我们无产阶级非得要和资产阶级对着干不可!”第二天他又去了。他这三次行动感动了站长。站长想,这老王好象着了迷一样,来回跑,就听听吧。结果他一讲就讲了两个钟头,把他学的,连把他们这个学校怎么办学的都讲了。站长一听,真有点儿东西,就说:“行。过两天,就在你们大队开个全县现场会,由你做演讲。”老王很高兴,过了几天就在他们生产队办了一个学习班,把全县公社、大队管生产的干部邀请到他们生产队来听他演讲。这位老贫农演讲了一个上午,讲了种棉花的重要性,又讲了怎么种,同时还讲了教育革命的路线。大家说这老头真行。一个公社书记说:“我的笔头记得不怎么行,能不能把老王借给我们用一天哪?让他到我们那里去讲一讲。”当地的公社书记说:“我们这老王还是学生哩!”那位书记说:“那也得去。”后来就同意他去了。这个公社离那个公社几十里地,本来有公共汽车,可以坐车,由那个公社给报销,但老王没有接受这个报销路费的待遇,他说,明天早晨我保证八点到。第二天他早早起来,在去那个公社的路上,顺便还给两个生产大队做了种棉花的现场指导,然后赶到那个公社,还不到八点钟。他到那儿以后,就给贫下中农讲,一讲又是一上午。饭后突然听到喇叭里头有人说话,好象是他自已说的,也是讲种棉花。公社书记说:“你的报告录音了。”他感动得很。他并不是觉得录了音怎么光荣,而是觉得路子走对了,贫下中农就欢迎。

第二段学习过程中,学除虫、田间管理,学完以后,老王又回到生产队。刚进家门,老伴就冲着他说:“你还乐,砸锅啦!”“怎么砸锅啦?”他问。“你搞的那棉花让蚜虫给吃光了!”他一听,就坐不住了,当时已是晚上十点钟,他顾不上睡觉,就摸了一个小蜡头到地里去了,点着小蜡头,挨棵挨棵地去看,蜡头点光了,他就用手摸。结果就这样在棉花试验田里转游了一宿。等到天发白的时候,他的科学试验小组的人都来了,大家看老王回来了,都很高兴,就跟他讲,我们这儿棉花有了蚜虫,打了三、五遍药都没有起作用。老王说,“那咋办呢?咱们商量商量。”商量过程中,老王说,按照一般经验,给棉花打药时,不能中午打,因为中午人容易中毒。我想,既然,人怕中毒,蚜虫就更怕中毒了,是不是咱们中午打,试验试验看。但是,人中毒也不行呀!后来,他们研究了一个办法,把全大队的劳力都集中起来,采取防毒措施后,一人打两垅,打完就走,时间短,人就中不了毒。第二天中午,他们把所有的男女老少劳力都动员到棉花地头上,照研究好的方法办。这样一打,棉花上的蚜虫的确打下去了。后来就在这个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打虫的方法,叫做“三不打两突击”。“三不打”就是早晨不打,因为棉花有露水,打上药冲稀了不起作用;晚上不打,因为棉花叶耷拉下去,药喷不到虫身上,还有雨天不打,雨天水分比较多,打上药不容易发挥效力。“两突击”就是中午突击,晴天突击,采用大兵团作战,发挥集体生产的威力。原来这个地方的棉花,亩产只有三十来斤皮棉,通过他们的试验,亩产达到一百零七斤,创造了全县的高产纪录。老王被聘请为他们公社的“棉花顾问”。贫下中农说:“老王念大学,学了种棉技术,也念出了无产阶级感情。”现在他被选为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人家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王大学”。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三、在两条路线斗争中,这个学校有一个比较坚强有力的党的领导核心。在他们办学的过程中,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是十分激烈的。其中较大的尖锐斗争.就有好几个回合。

首先是要不要搬到农村去?在这个问题上,斗争相当激烈。一九七O年底,学校里有少数人要否定农学院在农村办学的方向。学校党委及时抓住这件事,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五·七指示》“七·二一”指示和给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信,坚定了大家扎根农村的信心。

一九七二年,有人说什么“这样的学校算什么大学”,还有的人去找学校党委的一位负贵同志,要求把学校搬回城去。这位负责同志诚恳地对他们说:“文化大革命以前我没有执行毛主席的教育路线,把农业大学办在大城市里,路走错了,文化大革命帮助我改正了错误。现在我们学校刚刚按着毛主席的教导迈了几步,怎么能动摇呢!”学校领导的坚定立场,更加增强了广大革命师生继续革命的信心。他们提出了这样的口号:“要跟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教育对着干!要彻底批判修正主义!”

一九七三年,学校里又刮起了一阵风,有人揪住办学中的一些枝节问题,否定办学的成绩,阶级敌人也跳出来借机混水摸鱼。这时候,党委就围绕对待文化大革命的态度问题,以这个反革命分子为反面教员,开展了一场对修正主义路线的大批判。今年年初以来,学校深入开展了批林批孔运动,彻底批判林彪和孔孟之道,批判“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等谬论,深入开展教育革命,引导广大师生更加坚定地在这条办学路线上前进。在办学过程中,党委还十分注意培养和壮大教育革命的积极分子队伍,团结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干部和群众,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几年来,学校党委始终把“认真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義”放在首位,党委的同志们说,“总绡我们的经验,归结到一条,就是毛主席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

广大贫下中农对几个问题的回答

朝阳农学院这所新型的农业大学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引起了人们各种不同的反响。这里,我们谈谈广大贫下中农和基层干部是怎样认识这一新生事物的。

一、农业大学实行“社来社去”,究竟对不对?有没有必要?这是一些人怀疑的问题。朝阳地区的广大贫下中农认为,“社来社去”的办学道路是正确的,必要的。地区的一位领导同志同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时,就提出,朝阳地区包括六个县,共有一百九十个公社,一千三百个大队,一万三千个生产队,如果计划到一九八O年每个生产队配备五名技术人员,每个生产大队配备二十名技术人员,这就需要九万一千人的技术人员队伍。如果我们按照过去的办法培养大学生,他们就下不了社队。因此,实行“社来社去”是完全正确的。朝阳地区的一些同志还认为,对农业大学的改造应当同县办“五.七”大学、公社办“五·七”中学和中小学的教育改革结合起来考虑,逐步建立地区农业教育网,这样,才能适应农业战线生产跃进形势的需要。

农业院校的毕业生究竟面向那里?我们邀请了部分贫下中农和各级技术人员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座谈。他们普遍认为,现在最需要充实技术力量的是社队,因为社队是农业生产的第一线,是科学实验的最大的课堂。现在国家交给朝阳地区的科研任务,都是下放到公社去搞典型试验。我们县级的科技人员,也要到公社、大队里蹲点去搞科学试验。充实社队的技术人员,不是正符合农业发展的需要吗?

同时,大家认为,象朝阳农学院那样实行“杜来社去”,有利于培养宏大的为贫下中农服务的知识分子队伍和科学技术队伍。我们在访问一个大队时,一位老贫农对我们讲了这样一段话:“朝阳农学院毕业的学生,不脱离贫下中农,不脱离生产劳动。他从小在我们农村长大,干部和贫下中农都了解他,有事我们找他商量很方便,他有问题有错误,我们也很容易帮助他、教育他。同时,他在本村土生土长,熟悉本地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情况,也比较滑楚本地的土质、气候和生产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到学校学几年回来后,和大家一起战天斗地学大寨,那才来劲呢!”这位老贫农的话对我们很有启发,实行“社来社去”,确实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有利于培养一代新人。

二、大学毕业当农民,那末谁还愿意上大学?这种大学还能招到学生吗?这是一些人所担心的问题。事实上,广大贫下中农和干部对这样的办学道路表现了极大的热忱。他们把朝阳农学院看作“培养庄稼人”的大学,争先恐后地选送优秀青年入学。我们每到一个地方,一谈起朝阳农学院这所学校,贫下中农就给我们讲:“朝农在这儿一办学,咱们庄稼人也有大学可上啦!”我们到了喀左县的甘招公社,这个公社为了选送学生,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推荐了四个人,三个是共产党员,一个是共青团员。学校附近有一个生产队,起初对这个学校的办学路子不太了解,没有选送学员。后来听说这个学校的学生是社来社去,毕业以后还回生产队,他们非常满意,就领着三个学员送到学校。可是这时已经开学了,学校说,我们这儿住不下了。他们说,住不下我们就走读,住在自己家里。学校又说,教室也坐满了。他们回答,教室坐满了,我们在窗外边听。就这样,硬把三个人送进了学校。学校开学三四个月了,很多公社还来来往往,往这儿送学生。

当然,有的学员入学以后,对“社来社去”也有思想斗争。个别学员起初不太愿意回农村,但是通过学校的思想教育,路线觉悟提高得很快。例如三年级一个五十七人的班级,思想上不太坚定的只有一、两个人,其他学生都立志务农,都在考虑自己毕业回农村后的建设规划。贫下中农认为,这个学校毕业的学生是能够回到农村,并且扎根农村的,已经毕业的十九名学员全部扎根农村,便是很好的证明。

三、朝阳农学院的办学方向,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大普及,但是会不会影响农业科学技术的迅速提高呢?这是一些人所关心的问题。我们在访问过程中,广大贫下中农、基层干部和学校领导对这个问题发表了很好的意见。他们考虑的是,农业院校的基点应该放在哪里?应该为谁培养人?毛主席曾对医疗卫生工作指示说,尖端问题不是不要,只是应该用少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人力物力应该放在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去,“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对农业教育,也要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把农业大学统统搬到农村去。农业第一线的生产和科学实验搞好了,提高就有了基础。否则,提高就成为空中楼阁。恩格斯曾经指出:“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农业大学面向农业第一线才能够使科研有丰富的源泉,才能够培养高质量的人材,学校教育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回农村当社员,那末,县以上单位需要人员,怎么办?对这个问题,许多县、社干部和技术人员有这样的设想:将来县以上的科研单位和企事业单位需要科技人员时,就从农业第一线选拔。这样选拔最有基础,同时有利于改进科研机关的作风,改进企事业单位的面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这也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们通过这次访问,深深感到朝阳农学院在办学方向上为改造现有的农业院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对各类大学深入开展教育革命也很有启示。当然,彻底改革旧教育是一个大工程。和其它的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一样,朝阳农学院的办学经验也需要在继续革命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逐步完善。我们相信,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党的领导下,朝阳农学院在今后教育革命的征途中,必将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本刊记者)

第2篇:农学专科实践报告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题目:

专业:

姓名:

准考证号:

习 实 践 报 告浅析枸杞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农学 (专科)232309140001

2011年5月15日

浅析枸杞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赵德红

(古浪县大靖林业站甘肃 古浪733100)

摘要:古浪县大靖镇枸杞栽培枸杞种植已成为广大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枸杞适应性强,耐盐碱,耐高温,在轻壤土和中壤土上栽培最适宜。枸杞全身是宝,根皮可做中药、叶片可做枸杞茶、嫩梢嫩叶可做菜、果实具有滋阴壮阳、补肾强髓的功效。枸杞一般当年栽植可当年结果20㎏;第二年亩产干果量达到110㎏;第三年达到150㎏以上;第四年进入盛果期,亩产干果量达到400㎏。以每公斤干果40—50元计算,盛果期亩产值可以达到1.6万元。

关键词: 枸杞;特色经济;栽培技术

近年来,为了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靖镇上下掀起了栽培枸杞、发展特色经济林果业的高潮。由于枸杞虽然在大靖镇长城村栽植过,但规模不大,部分群众认识还不到位。本人以古浪县大靖镇长城村枸杞栽植为例,从枸杞的生态特征、品种选择、栽植技术、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等方面的技术要领和操作规范做个简明通俗的介绍,以期为本地枸杞栽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实现节水增收,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大靖镇位于古浪县城以东80㏎处,南依祁连山余脉,北临腾格里沙漠,是个典型的农业集镇,,有耕地面积60357亩。大靖镇地势南高北低,除东南部花庄部分村组属二阴山区外,其余都属川区,地面平坦,土质肥沃,但气候干燥,平均海拔1850m,年平均气温8.2℃,年日照时间2700-2850h,昼夜温差16℃,年降雨量200㎜左右,蒸发量2800㎜左右,无霜期150d。

今年以来,为了加快农业产业调整,大靖镇上下掀起了栽培枸杞、发展特色经济林果业的高潮,枸杞种植已成为广大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由于枸杞虽然在大靖镇长城村栽植过,但规模不大,部分群众认识还不到位。本人以古浪县大靖镇长城村枸杞植为例,从枸杞的生态特征、栽植技术、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等方面的技术要领和操作规范做个简明通俗的介绍,以期发展特色农业,实现节水增收、提高农民收入。

1生态特征

枸杞适应性强,耐盐碱,耐高温,在轻壤土和中壤土上栽培最适宜。枸杞全身是宝,根皮可做中药、叶片可做枸杞茶、嫩梢嫩叶可做菜、果实具有滋阴壮阳、补肾强髓的功效。

2枸杞苗木调运

2.1品种引进

2.1.1宁杞1号:树势强健,生长快,树冠开张,通风透光好,枝条棘刺极少,结果枝细长而软,平均长36.7cm,节间1.32cm。扦插苗栽后当年结果,亩产干果30kg,第二年亩产干果110kg。抗根腐病能力强,对枸杞锈螨有较强的抗性。鲜果平均纵径

1.68cm,横径0.97cm, 果实鲜干比4.37:1,鲜果千粒重586.3kg。特级果率83.8%。

2.1.2宁杞2号:树势特别强,生长快,树冠开张,通风透光好,枝条棘刺极少,结果枝细长而软平均长35.4cm,节间1.41cm。扦插苗栽后当年结果,亩产干果29kg,第二年亩产干果115kg。抗根腐病能力强,对枸杞锈螨抗性较宁杞1号差。鲜果平均纵径2.43cm,横径0.98cm, 果实鲜干比4.38:1,鲜果千粒重590.5kg。特级果率71.3%。

2.1.3宁杞4号:树势强健,树冠开张,通风透光好,强壮枝耐短截修剪,果枝易培养,枝条棘刺极少或无,结果枝细长软,平均长38.1cm,间1.31cm。扦插苗栽后当年结果,亩产干果35-50kg,第二年亩产干果100-150kg。抗根腐病能力强,对枸杞锈螨有较强的抗性。鲜果平均纵径1.83cm,横径0.94cm, 果实鲜干比4.39:1,鲜果千粒重589.3kg。特级果率84.8%。

2.2苗木调运时间

春季苗木调运应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完成

2.3、苗木质量要求

2.3.1苗木种类:实生苗、扦插苗、分蘖苗。以一年生枝条扦插的二级以上苗木为好。

2.3.2高度50—70㎝、地径0.5—0.8㎝、根系完整。

2.3.3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无失水,虽起苗、随假植、及时合理运输、苗木随到随栽。

2.3.4最好选择本地培育的品种纯正的苗木。

3枸杞栽植技术

3.1时间

一般在春季土壤解冻后4月中旬到5月上旬进行栽植。

3.2.1小面积人工栽培型,栽植株行距为1.0-1.5×2.0m,栽植株数220-330株/亩。

3.2.2大面积机械栽培,栽植株行距为1.0-1.5×2.5-3.0m, 栽植株数148-226株/亩。

3.2.3开沟整地:考虑到本地地块较小,未形成边片,多以农户自家栽植为主。栽植多以按2m的行距, 南北向开挖宽0.6m、深0.4m的树沟,亩施有机肥2—3 m3羊粪或4农m3家肥,加100 m3 过磷酸钙,与表土混合均匀后装填沟内,完成土壤改良。

3.2.4苗木栽植:以1.5m株距开挖0.4 m3见方的栽植穴,定植苗木。

做沟覆膜:以定植苗为中心,做60—80㎝宽、40㎝高的灌溉沟,苗木定植后及时灌溉、沟面覆盖地膜。

3.2.5主栽品种最好选择丰产性好、结果早、容易丰产的宁杞1号。为了保证品种的纯正,最好在特定的采穗圃采条培育;或者在起苗前到苗木亲自监督起苗。

3.3栽后管理

3.3.1定干:苗木高度达到60㎝以上的,在55—60㎝高度定干。

3.3.2发根以前不灌水:春季地温底而气温高,枸杞很容易先发芽,而根系生长滞后,定植水后,发新根前暂时不灌水,可大大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量。

3.4主干支撑

头水后,根据株距以行或株设置主干支撑物。栽植面积小,密度大,以株栽植主干支撑棍。主干支撑棍要求长度1.5m-1.7m,粗度4cm-5cm;栽植面积大,密度小,以行设置主干支撑物。按行向在地块两头栽植水泥桩各一个,拉10号铁丝2条-3条,将铁丝固定在两头的水泥柱上。苗木成活后及时将苗木绑扎在主干支撑棍或铁丝 4水肥管理

4.1灌水

枸杞园的需水情况因树龄、栽植密度、温度、土壤质地、不同生育期、地下水位、降水量以及土壤肥力等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水分管理要视具体情况对待,应做到浅灌、勤灌、适时灌水。一般全年灌水7-10次,灌水量200-600m3 。

4.2灌水时间

生长期灌水:一般4月下旬到5月上旬灌头水,灌水量60m3左右;采果期灌水:6月上旬灌二水,7-10月灌水2-3次,灌水量50m3左右;冬季灌水:11月灌冬水1次,灌水量70m3左右。生产实践中。一般夏秋季节果实成熟期,每20d采收一茬,每采收一次,灌溉一次。

4.3.1基肥:10月下旬或4月上旬,株施1.5-3kg腐熟的农家肥,磷酸二铵50-70g。

4.3.2追肥: 6月上旬进行第一次追肥,株施磷酸二铵50g-75g,尿素25g-30g;7月上旬果枝见到花朵后进行第二次追肥,株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75g左右; 8月上旬进行第三次追肥,株施尿素75g-100g,磷酸二铵50g。

4.3.3叶面追肥:在果枝形成阶段和果实成熟高峰期,各进行叶面喷施一次。肥料选用磷酸二氢钾或叶面专用肥。

5整形修剪

5.1树形

5.1.1纺锤形:树高160cm左右,冠幅150cm,整个树体有一到两个主干、主干上均匀高度和角度下培育3—4层结果冠面,形成纺锤形树形。

5.1.2自然半圆形:树高160cm左右,冠幅150cm-160cm,分二层有5个主枝组成。主干高40cm-50cm,层间距50cm-60cm,呈上窄下宽,上小下大,上短下长的自然半圆结构。

5.1.3三层楼形:树冠有8个-9个主枝组成,树高165cm-175cm,冠幅130cm-160cm,树冠分三层,结果枝以立体结构分布在各层骨干枝上。主干高40cm-45cm,第一层冠高20cm,第二层层间距高40cm,第二层冠高20cm,第三层层间距及第三层树冠合计高45cm-50cm。

5.2修剪

5.2.1修剪方法:剪除距离地面40㎝下的分支;剪除根茎、主干、冠层所发的徒长枝、树膛内的密枝、横穿枝以及冠层内的2年生以上果枝和干枝、病虫枝、细弱枝;短截各层主枝延长枝和部分果枝。

5.2.2夏季修剪:5月-9月,重点在5月上旬到6月上旬,每10d进行一次。方法是沿树冠自上而下,由里向外,剪除植株根茎、主干、膛内、冠层萌发的徒长枝、直立枝。对已培养好下层树冠的树,可在5月中旬至下旬,选择距主干最近的徒长枝,在高40cm处进行摘心封顶,培养二层树冠。

5.2.3冬季修剪:1-2月,先对结果一年后的树冠进行整形,按照选择的树形,整理出清晰稳固的树冠骨架,再对留下的各类枝按要求作一次细致的修剪。

6病虫害防治

枸杞的主要病虫害有枸杞蚜虫、枸杞木虱、枸杞瘿螨、枸杞锈螨、枸杞红瘿蚊。11-12月,枸杞落叶后,害虫进入越冬代,清除落叶、杂草;1-3月,枸杞休眠期,结合冬

剪,清除修剪下来的枝梢,集中销毁;全园喷3-5度的石硫合剂。4月上旬,枸杞萌芽期,地面撤辛硫磷200-300倍液毒土,灭土壤越冬代的虫卵;树上喷40%辛硫磷800倍液、10%蚜虫净3000倍液,杀灭蚜虫、木虱对嫩梢、叶片的危害。5月中旬至9月中旬,喷洒托而螨净2000倍液或20%螨死净2000倍液,防治瘿螨、蚜虫、木虱的危害。

7经济效益

枸杞一般当年栽植可当年结果20㎏;第二年亩产干果量达到110㎏;第三年达到150㎏以上;第四年进入盛果期,亩产干果量达到400㎏。以每㎏干果40—50元计算,盛果期亩产值可以达到1.6万元。

参考文献

李润淮枸杞高产栽培技术;中国盲文出版社;2000

安巍/石志刚枸杞栽培技术/瓜果栽培技术丛书/新农村新生活书库;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04月

第3篇:农学、烟草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

学院: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班级:农学姓名:XXX学号:8888888888联系电话:XXXXXXX2078

实习时间:2012年5月—2012年9月

实习单位:云南省普洱市烟草公司宁洱县分公司

一、 实习概况

五一节过后,实习工作正式交接,开始五个月的校外实习时间,我们的工作内容在导师的指导下有序地开展。虽然说工作地点很偏僻,实习内容简单枯燥,但我们乐在其中,看到并学会了很多自己欠缺的观点和社会技能,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与肯定,在离开返校还后还一直眷顾着实习当时的美好时光!

二、 实习内容

1.工作内容:主要负责小区试验的设计、烤烟在大田时期的生育调查与记载、烟株长势的记载与分析、病虫害情况的统计、气候环境变化的统计以及样品的采集等数据采集与整理工作。

2.细节展现:我们负责的实验课题安排在普洱市宁洱县勐先哈尼族自治乡红塔普洱生态烟叶示范基地。这除了普洱茶文明世界外,还有这著名的生态烟叶,在2010年全球烟草界知名专家实地考察后,也已经远销海外,这里的GAP管理系统是全国的烟叶生产系统中最先进最完善的技术。此外,这里的人很热情,不管我在工作或是休息时间,当地的烟农们都很支持我的工作和关心我们的生活。

由于实验田隔我们休息食宿的地方6公里,单位要求我们早八晚五的作息时间,所以还为我们准备了交通工具——自行车,在这里的每一个工作日都都是往返26公里,这一开始还不能适应,后来慢慢的就爱上了这项运动。

由于实验小区的设计在适应当地田地水土环境的原则上有些冲突,所以在大田管理上增加了些困难。由于课题的要求,试验田分别设在两个不同的海拔,我们的兵分两路完成工作。试验性质的工作,本身就要求紧密细微,六七月份的雨季正是试验的关键时期,工作依旧继续,工作的热度依然保持,开始也有抱怨过,后来才真正认识到工作的概念和性质,以及我们工作的重要性,感觉们的工作很

值得,把田间农艺性、病虫害状调查等前续最难的工作完成。

大田期过后,紧接的工作就是原烟烘烤调制与分级测产,烟叶样品采集。采收时候的小区烟叶分编分装要细心,是个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活,我们的轮流替换吃饭,这样监督下才能保证烟叶的分试验、分区上杆。烟叶烘烤特性统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一般由专业的烘烤师来记载。捡样是个技术活,得掌握相当的理论基础和技能培训认可,由于涉及的试验多,必须得分区分课题进行,以免出现样品混杂、缺样、重复、标签混乱等问题。

样品采集结束后的任务就是试验数据的整理。我们的数据在田间采集之后就开始陆续开展,只有最后的产量产值记载表的录入与整理。我们得以有时间做试验总结与汇报,最后与9月21日顺利完成课题在田间原始数据和样品采集的全部工作,比往年提早10天结束。

三、 实习心得

将近半年的时间,这实习酸甜苦辣滋味齐全。我们至少也实习过,可是还真没这次认真深刻过,之前的实习感觉就是顺其自然,跟着时间走,甚至是时间推着我向前走,没想过为什么要实习?做那些无聊的事情为了什么?

勐先,在这里我真正认识到了我刚出学校时缺什么∶缺的是主动,不会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甚至不会主动提交问题的答案;缺的是信心: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因为不自信所以形成了对环境的依赖,对周围人群的依赖;缺的是坚持和耐性:对很简单得谁都可以完成的事情,有耐心能坚持的人胜出;缺的是个人的自我保护意识∶笼统说的天真的大学生,很多麻烦事若是自己长个心眼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我的实习期间也是有过苦甜不是滋味的事。

那水那山,勐先那地方;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值得收藏的记忆。除了工作以外,生活当中留给我很深刻印象的是一起工作的同事,他们给了我们更多的是工作上的提醒、帮助和生活中的关怀。让我深深的记住感恩的深意。在这,我开始认识到什么是"工作"的含义,体会到社会环境对我们初出茅庐“新兵蛋子”压力,认识到自己骨子里缺少的东西"表现力"。

实习已经结束,意味着它将成为历史,现在的总结我希望是一份“自醒书”,它能为我折射出我想要的春天∶2013年的春天、一个很自信的春天!

第4篇:沈阳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

姓名:吴 高 杰 学号:10014040

关于河南省小麦生产状况的调查报告

实习时间:2010年3月7日

实习地点:偃师市大口种子推广站

实习主要内容:调查河南小麦生产状况

河南是小麦生产大省,近几年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使我省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小麦总产、单产连续六年创历史新高。为了充分发挥小麦品种的增产作用,引导各地合理选择和利用品种,我们在今年全省小麦品种考察的基础上,提出2009年全省秋播小麦品种布局利用意见,供各地选择和利用小麦品种时参考。

一、品种利用情况

据十八个市种子部门汇总统计,全省在生产上利用的品种有92个,其中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57个,超过10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15个,超过50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6个。

(一)种植面积500万亩以上的品种

种植面积在500万亩以上的品种依次是:矮抗58面积1325.0万亩,比去年增加560万亩,增幅73.2%;郑麦9023面积709万亩,比去年减少238万亩,减幅25.2%;豫麦49-198(含豫麦49)面积676万亩,比去年增加109万亩,增幅19.2%;周麦18面积626万亩,比去年减少220万亩,减幅26.0%;郑麦366面积552万亩,比去年增加384万亩,增幅228.8%;西农979面积513万亩,比去年增加307万亩,增幅149%。

(二)种植面积100-500万亩的品种

种植面积100~500万亩的品种依次是:周麦16面积438万亩,比去年减少15万亩,减幅3.3%;众麦1号面积278万亩,比去年增加100万亩,增幅56.9%;偃展4110面积271万亩,比去年减少12万亩,减幅4.3%;新麦18面积230万亩,比去年减少275万亩,减幅54.4%;新麦19面积219万亩,比去年增加57万亩,增幅35.9%;豫麦18-99面积192万亩,比去年减少103万亩,减幅34.8%;豫麦70-36面积147万亩,比去年减少102万亩,减幅40.8%;许农5号面积111.6万亩,比去年增加75万亩,增幅207.4%;泛麦5号面积103万亩,比去年减少132万亩,减幅56.2%。

二、 品种评价

(一) 主导品种

1、 矮抗58: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根系活力强、抗寒性好、成穗率高,株型紧凑、矮秆抗倒、穗层整齐、丰产稳产性好。2005年审定以来推广速度很快,2008年列入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今年全省收获面积突破1325万亩,上升为全省第一大小麦品种,并在安徽、江苏、山东等周边省份得到大面积推广。该品种易感赤霉病和叶锈病,因此在豫南部麦区利用时注意防治叶锈病和赤霉病。

2、 郑麦9023:属弱春性优质强筋早熟品种。该品种具有分蘖力强、耐旱性好、成熟早、落黄好、品质优等特点,连续六年在我省推广面积居第一位,并且在湖北、安徽、江苏等周边省份大面积种植。由于该品种属弱春性,抗寒性略差,近几年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我省南部麦区,今年收获面积达709万亩,居全省小麦品种第二位。

3、 豫麦49-198: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该品种继承了豫麦49的分蘖力强、

成穗率高、抗寒性好、株型紧凑、抗倒性好等优点,同时丰产性有所提高,但抗病能力弱。主要分布在豫中、豫北和南阳市,今年收获面积稳中有升,居全省小麦品种第三位。生产利用时应加强病害防治。

4、周麦18:属半冬性中大穗型中晚熟品种。主要优点是春季生长稳健,综合抗病、抗倒能力强,适应性广,成穗率高,产量三要素协调,耐旱耐渍,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对锈病和白粉病有一定抗性。缺点是颖壳松,易受吸浆虫危害,对纹枯病和赤霉病抗性不足。是河南省小麦区试的对照品种,在黄淮麦区各省均有种植,今年收获面积比去年略有降低,居全省小麦品种第四位。

5、郑麦366:半冬性多穗型早熟强筋小麦品种。主要优点是冬季抗寒性好、耐旱性强,株型紧凑、矮杆、抗倒性好,穗层整齐、成穗率高,成产三要素协调。2008年列入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种植面积从去年的168万亩上升到552万亩,成为我省小麦第五大品种。该品种缺点是高感纹枯病,春季发育快,抗倒春寒能力弱,今年在豫东南部分麦田出现不同程度的冻害,在豫东地区种植应适当晚播,并预防纹枯病。

6、西农979:属半冬性优质强筋中早熟品种。主要优点是分蘖力强、成穗率高,苗期长势较壮,越冬抗寒性好,品质优,达强筋粉标准。缺点是抗倒春寒能力弱,不耐后期高温,有早衰现象,高感白粉病。主要分布在驻马店、南阳、周口和豫北麦区,今年收获面积513万亩,比去年增加307万亩,居我省小麦种植面积第六位。

7、周麦16:属半冬性中大穗型中熟品种。主要优点幼苗健壮,冬季抗寒性好,矮杆抗倒,穗层整齐,增产潜力大,适宜范围广。种植面积相对稳定,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中北部,居我省小麦种植面积第七位。缺点是感叶锈和赤霉病,耐倒春寒能力偏弱,今年许昌、平顶山、漯河三市反映有穗上部不结实现象。

8、众麦1号:属半冬性中穗型中熟品种。主要优点是苗期长势壮,冬季抗寒性好,春季发育稳健,较耐倒春寒,分蘖力强、成穗较多,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性好,丰产稳产,缺点是子粒商品性差,黑胚率高。主要集中在豫东南、安阳、驻马店麦区,今年收获面积278万亩,比去年增加100万亩,居我省小麦种植面积第八位。

9、偃展4110:属弱春性多穗型早熟品种。主要优点是苗期长势健壮,分蘖成穗率高,穗层整齐,耐旱耐渍,灌浆快,成熟早,落黄好,产量三要素协调。近两年表现白粉病重,抗倒能力差。主要分布在豫南、洛阳、开封等地,今年收获种植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居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第九位。

10、新麦18: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主要优点苗期健壮、抗寒性较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层整齐,耐湿和耐后期高温,产量三要素协调。由于该品种近两年表现感白粉病较重,抗倒性稍差,种植面积下降较快,居小麦种植面积第十位。

(二)搭配品种和扩大示范品种

1、周麦22: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种。苗势壮,耐旱性较好,起身拔节快,亩成穗较高;株型紧凑,长相清秀,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灌浆速度快,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抗条锈、叶锈和白粉病,感赤霉病。高产潜力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宜黄淮南片麦区高中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2、郑育麦9987:属半冬性中熟品种。苗势壮,分蘖力较强;茎秆硬,抗倒伏;综合抗病性较好;穗层整齐,粒大饱满,商品性好,成熟落黄好,高产潜力大、稳产性好。缺点:对春季低温干旱敏感,穗顶部易虚尖,叶锈病较重。在我省中

北部高水肥地种植有较好利用价值,生产利用时应注意防治叶锈病。

3、许科1号:半冬性中大穗型中晚熟品种。冬季抗寒性好,较耐倒春寒;茎杆硬,较抗倒伏;穗层厚,后期较耐高温,成熟落黄好;籽粒饱满度较好,千粒重高,高产潜力大。缺点是感条锈病、叶锈病和赤霉病。适宜我省中北部高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4、周麦23号(周9823):弱春性大穗型中熟品种,冬季耐寒性较好,株型稍松散,后期根系活力强,较耐后期高温,熟相较好。对白粉病有一定抗性,感条锈病、赤霉病。是产量潜力较高的弱春性品种,适宜黄淮南片和我省中南部麦区种植。

5、众麦998:属半冬性中大穗型中熟品种。苗期长势壮,起身拔节早,分蘖能力强;株高适中,茎秆弹性好,抗倒伏;穗层厚,穗较大,结实性好,高产潜力大。缺点是感条锈、叶锈病。适宜在我省中北部高中水肥地早茬发展利用。

6、新麦19: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幼苗长势壮,耐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数多;根系活力强,耐旱,灌浆快、成熟较早、落黄好,产量三要素协调。对条锈、叶锈和白粉病有一定抗性,但感赤霉病。其品质指标达到强筋小麦标准。近两年在我省中东部和北部发展较快。应注意防治叶枯病和赤霉病。

7、平安6号:属弱春性中穗型早中熟品种。春季起身拔节快,亩成穗数多;株型紧凑,长相清秀,较抗倒伏;子粒商品性好,耐后期高温,成熟早,落黄好。缺点是抗寒、抗旱性弱,感白粉病和赤霉病。适宜黄淮南片和我省中南部麦区种植。

8、中育12: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苗期壮,冬季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拔节快;株型紧凑,抗倒性好,产量三要素协调,综合抗病性较好。缺点抗倒春寒能力偏弱。

9、济麦4号: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苗势壮,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层较厚,小穗,穗粒数偏少,抗穗发芽能力强,其品质指标达到强筋小麦标准。缺点是抗倒性一般,耐倒春寒能力弱。生产利用时应防病、防倒。

10、豫农202: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株型紧凑,长相清秀,茎杆弹性好,穗层整齐,成穗多,结实性好,灌浆快,落黄好,成产“三要素”协调,抗穗发芽能力强。缺点是抗倒春寒能力偏弱,抗病性一般。在豫东倒春寒常发区注意适当晚播。

11、豫保1号:半冬性大穗型中晚熟品种。苗期健壮,抗寒性好,茎杆粗壮,较抗倒伏;亩成穗多,丰产性好;后期有轻度早衰,熟相一般,高感赤霉病。适宜我省中北部高中水肥地早茬种植。

12、许农5号:半冬性大穗型中晚熟品种。分蘖力强,植株偏高,长相清秀,耐后期高温,落黄好,穗大穗匀,结实性好。缺点是感叶锈,纹枯病和赤霉病较重。适宜我省中北部高中水肥地早茬种植,注意防病。

13、洛麦21: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种。幼苗抗寒性强,耐旱性好,起身拔节快,长相清秀,亩成穗较多,穗层整齐,成熟落黄好。缺点是植株偏高,抗倒性一般,感锈病,白粉病和颖枯病重。适宜我省中北部中高水肥地早茬利用,注意防倒和防病。

14、洛旱6号: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种。株型紧凑,茎杆粗壮,弹性好,抗倒伏;穗层整齐,大穗大粒,成熟落黄好。该品种主要优点是抗旱耐旱、抗寒性好,抗干热风能力强。缺点是感白粉病、叶锈病。适宜黄淮麦区旱肥地利用。

15、泛麦8号: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分蘖成穗率高,

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成熟落黄好。缺点是感白粉、纹枯病。适宜我省中北部高中水肥地早茬种植,注意防病。

另外,通过各地考察了解到,百农160、衡观

35、漯麦8号、新麦20

8、濮麦9号、平安3号、漯麦4-16

8、04中

36、项麦96

9、花培6号、金麦8号、洛旱7号、淮麦

22、太空6号等品种在今年大田生产或品种展示中,丰产性、抗逆性、整齐度等方面也有较好表现,不再一一评述。

三、秋播小麦品种布局利用意见

今年小麦秋播品种利用的指导思想是:以高产稳产抗病品种为主导,以发展优质专用品种为重点,因地制宜选择品种,做到良种良法相结合。在品种布局上,中北部麦区以半冬性品种为主,晚茬选择使用弱春性品种;南部麦区以抗病早熟的弱春性品种为主,早茬选择使用半冬性品种;岗坡旱地以选用耐旱性较强的品种为主;根据河南的气候特点以及病害流行调查,中北部麦区选用品种应突出抗倒、丰产,兼顾抗病,南部麦区选用品种应突出早熟性和抗病性,东南部麦区应尽量选用春季发育相对平稳,抗倒春寒能力较强、抗倒性较好的品种。同时注意把好种子质量关,尤其在南部麦区注意种子的出芽率问题,确保大田用种安全,确保我省夏粮生产再获丰收。

(一)豫北部麦区

1、优质强筋麦田:以郑麦36

6、西农97

9、新麦19为主,搭配藁麦9

415、济麦

20、郑麦90

23、济麦4号,示范临优206

9、西农88

9、漯麦8号。

2、早茬麦田:以矮抗

58、周麦

18、豫麦49-19

8、周麦

16、新麦18为主;搭配众麦1号、周麦

22、郑育麦998

7、豫农20

2、衡观

35、洛麦

21、百农160、漯麦8号;示范洛麦

22、中育

12、泛麦8号、众麦98

8、漯麦9号、豫保1号。

3、中晚茬麦田:以众麦2号、偃展

4110、平安6号、濮麦9号、新麦20

8、太空6号、豫麦18-99为主;搭配新原9

58、豫教2号、04中

36、花培5号、豫农9

49、新麦9817。

4、岗丘旱薄地:以洛旱2号、洛旱3号、豫麦

25、豫麦65为主;搭配济麦2号、安麦7号、洛旱6号、漯优7号。

(二) 豫东南、豫中部麦区

1、优质强筋麦田:早茬以郑麦36

6、西农97

9、新麦19为主,晚茬以郑麦9023为主,搭配西农97

18、周麦21,示范漯麦8号。

2、早茬麦田:以矮抗

58、周麦

18、新麦

18、泛麦5号、周麦

16、豫麦49-19

8、众麦1号为主;搭配周麦

22、豫麦6

9、许农5号、开麦

18、衡观

35、平安3号、漯4-16

8、郑麦969

4、富麦200

8、漯麦8号,示范泛麦8号、百农160、中育

12、豫农20

2、漯麦9号等。

3、中晚茬麦田:以平安6号、豫麦70-

36、新麦20

8、偃展

4110、太空6号为主;搭配项麦96

9、新源9

58、04中

36、金丰3号、豫农9

49、周麦

23、兰考矮早8号。

4、沙丘旱薄地:以豫麦49-19

8、新麦18为主,搭配洛麦

21、项麦96

9、洛旱6号、洛旱7号。

(三)豫西部麦区

1、优质强筋麦田:早茬以郑麦36

6、西农97

9、新麦

19、济麦4号为主;晚茬以郑麦9023为主,搭配周麦

21、西农9718。

2、早茬麦田:以豫麦49-19

8、矮抗

58、新麦

18、周麦

18、焦麦66

8、洛麦

21、衡观

35、平安3号为主;搭配周麦

22、许农5号、开麦

18、豫农20

2、郑农

17、

豫保1号,示范洛麦

22、众麦99

8、中育

12、花培6号。

3、中晚茬麦田:以豫麦18-9

9、濮麦9号、偃展

4110、平安6号为主;搭配新麦20

8、04中

36、金丰3号、周麦

23、平安7号。

4、丘陵旱地:以洛旱2号、洛旱3号、豫麦

25、济麦2号为主;搭配洛旱6号、洛旱7号、长旱

58、偃佃9433。

(四)南阳盆地麦区

1、东北风口麦区:早茬以矮抗

58、衡观

35、豫农20

2、西农97

9、新麦18为主,中晚茬以郑麦90

23、豫麦70、豫麦70-

36、04中

36、豫农949为主。

2、盆中平原高产麦区:早茬以矮抗

58、衡观

35、郑麦36

6、豫农20

2、平安3号为主,中晚茬以郑麦90

23、豫麦70、豫麦70-

36、04中36为主。

3、岗丘麦区:以豫麦70-

36、洛麦21为主,搭配内农科20

1、平安6号、04中36。

(五)豫南稻茬麦区

1、优质弱筋品种以郑麦00

4、郑丰5号为主。

2、主导品种以郑麦90

23、偃展

4110、豫麦18-9

9、豫麦70-36为主;搭配郑麦36

6、新麦20

8、金丰3号、源育3号、项麦96

9、内农科20

1、邓麦99

6、河科大9612。

实习体会

通过这次实习,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对自己家乡的小麦生产状况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学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要加倍努力,做出更大贡献。

第5篇: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分析论文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农学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与水平,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与实践是必要的措施。本文提出了几点关于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法,希望对提高学生自身能力有所帮助。关键词:农学;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环节。为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各高等学校都努力改进实践性教学体系,把课堂教学、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研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型的转化。

1、从教学方法上加强专业课程的实践内容。

大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必备教学环节是农学专业课程体系其特点是技术性强、实践性强,通过实验内容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实验促进理论课的学习。

改变以往的教学的方法。作物栽培学和作物育种学是农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其特点是实践性特别强,传统的方式是首先讲授理论,然后进行实验和田间参观,课程学习与生产实践脱节,学生动手实践性和参与性较差,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新的教学方式采用生产实践式教学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作物栽培学的授课方法是根据作物生产的技术环节安排教学时间,将作物生产环节分解为整地、播种、中耕管理、收获等环节,在每个生产环节出现时,教师将学生带到生产现场直接讲授;作物育种学也采取与栽培学相似的教学方法,将课程环节分为育种圃建设、杂交、田间选择、考种鉴评等环节,教师针对各环节在田间讲授。

2、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精神。

毕业论文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在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指导教师队伍水平,要求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而且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必须是科研课题的一部分内容。这些举措的实施,使教师的科学研究活动与大学生毕业论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励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五学期期末开始论文选题,首先由指导教师拟定研究题目或学生自拟题目,学生根据兴趣选定论文题目,学生与指导教师实行双向选择;确定论文题目后,学生进入指导教师的研究室,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完成开题研究报告,进行试验研究。毕业论文的试验在第

六、第七两个学期进行,贯穿整个作物生长季节,在此期间学院组织教师进行中期检查l——2次;第八学期完成论文的撰写和进行答辩,由农学院学科组分派老师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对论文进行评阅,给出评定成绩,此成绩是学生能否参加答辩的重要指标,评阅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答辩;合格的论文,将论文返回给学生,学生对照评阅意见与指导教师进一步的进行交流、修改,申请答辩;由至少1名校外专家组成5人答辩委员会,严把答辩质量关,对第一次答辩不合格的同学,一周后进行第一次答辩。 农学专业建立了一整套涵盖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各个环节的规章和制度,取得了明显效果。

3、强化生产实习,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等农业院校的学生,不但要学完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通过毕业生产实习,把已经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于生产实践。这不仅是锻炼学生、使学生在综合能力上得以提高的过程,而且可以对教育质量进行综合检验。农学专业在总结多年生产实习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大学生就业等基本情况,对生产实习进行了多方面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避免生产实习与找工作的矛盾。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使大学生在最后一学期,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就业找工作方面。过去安排生产实习计划在时间上与找工作冲突,效果不好。为使生产实习不与找工作争时间,又能提高生产实习的效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式,明显提高了生产实习效果。

第一,将实习环节分散到多个学期。如针对耕作技术的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针对栽培技术和育种技术以及制种技术的实习安排在第六和第七学期、针对生产现场和社会调查的实习在第八学期进行。

第二,实习采用集中方式进行。如耕作实习、制种实习分别安排在1周里集中完成,春播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的第四周至第七周集中完成。

第三,第八学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调查,采用分次进行。现在将生产实习分为3——5个关键环节,每一环节集中3——5天时间集中完成,避开招聘会时间,提高了实习效果。

(2)面向社会,加强同社会的联系。

我们把社会义务咨询活动和社会调查,也列为实习内容。通过咨询活动,不仅增加了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也让社会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而且锻炼提高了学生的演讲水平及适应社会的应变能力。让大学生利用生产实习的机会把自己切实地置身于民众之中,面向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从中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这不但是毕业学生未来工作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的责任。

(3)强化实习指导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实习效果。

农学专业是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单靠实习单位的技术人员指导生产实习是不够的。

在生产实习中,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重要,指导教师必须是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参与者。刚入校门的大学生经历及阅历不足、可塑性大,思维较活跃,但又容易出现不切合实际的想人非非。特别是受社会上某些不正常因素及传统观念的影响,使有些学生学农不爱农,不能牢固地确立专业思想。但是,通过生产实习过程,学生切实地与生产实践及社会接触,大量的社会信息将促使学生重新思考,特别是在面临毕业的情况下,学生更容易体会到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需要感,实现思想和行动上的转变。因此,教师必须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经常与学生谈心、谈专业、谈发展,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做到有的放矢的引导和帮助,树立正确择业观。

实践教学改革要让学生在实践中独立地思维,使学生得到稳定性和规律性的知识,积极地参加生产实践活动,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并随时总结实习经验,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6篇:农学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按照学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紧紧围绕“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为富民强省服务三农”这一主题,紧扣“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广大师生得实惠”的目标要求,注意突出实践特色,在组织学习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查找问题,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全院师生员工坚持高标准,高要求,高起点,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圆满完成了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如下:

一、基本做法

(一)精心组织,加强宣传,确保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学院党总支始终把加强宣传动员、统一思想认识作为营造良好学习实践活动软环境的重要方面。通过学院网站建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栏,宣传学习活动的安排和活动开展情况,形成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领导班子重点学习,广大师生广泛参与学习实践的氛围。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保障党员干部受教育。通过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员干部学习会等形式,重点学习了《中共中央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意见》学院结合工作实际,向师生员工作了题为:“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为富民强省服务三农”的主题报告,找准问题,理清思路,推进学院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三)认真组织学习培训。学院有党支部5个(党员共169名),按照必读书目的要求,学院通过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座谈讨论与集中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抓好中心组和各党员的学习,做到了学习内容、时间、人员的落实。

(四)积极开展调研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西南地区开展调研二次,完成调研报告四篇(班子和每个班子成员各一篇),为新农村建设和服务三农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使调研活动富有成效。

(五)认真做好分析检查和评议工作。一是以支部为单位认真开展党员专题生活会。联系自身的思想实际,认真查找了不足和差距,深刻分析原因,明确了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每个教职工党员结合自身工作,加强师德建设,深化服务意识。

1 二是学生党员重点开展了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体会。三是在召开民主生活会前,召开了教职工代表座谈会、领导班子交换意见等,班子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认真研究,最终形成共识。集中体现了学院今后几年工作的思路和方向。

二、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是要义

农学院是安徽农业大学较早的学院,需要有先进的基础设施、雄厚的师资队伍。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增强竞争力要靠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优质服务要靠发展;打造学院品牌,形成特色专业,还是要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加快学院的发展就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

从我院近几年来变化看,就是抓住了发展这个要义。2004年以来我院新上了烟草、草业科学和种子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2005年申报作物栽培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成功,基本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的人才培养链条,这为学院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流的队伍、培养一流的人才,始终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工作加快发展。

(二)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优势是关键

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在学院工作中必须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没有速度就不存在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其中很重要一条,就是要求真务实,踏踏实实,推进学院的发展优势。

我院拥有重点学科,小麦育种和水稻小麦栽培在省内具有领先水平,尤其在安徽省小麦高产攻关项目中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三农”服务方面有较强的优势,要一如既往地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加强产学研结合,直接为地方经济服务。一是联合科研,依托人才、技术和实验条件等优势,与地方生产经营部门联合开展科技工作,其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第一线。二是转化学科建设成果,学科建设取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可直接转给地方进入生产销售,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三)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前提

建设一流的“学科专业群”,关键在人才。学院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人为本、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服务,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首要内容。我院首先做到以教书育人为中心,把

2 为新农村培养人才和为富民强省服务“三农”作为学院工作的主要任务。其次要以员工队伍为本,提倡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形成“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培养人”的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努力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人生目标。决不让在教学一线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教学业绩突出而又不张扬的教师受委屈。学院作决策、定政策都要以方便广大师生员工、增加群众信任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好群众的联络员、服务员,努力为教学科研服务,唯有这样,才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四)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观,结合实际、主动学习,是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首要环节。要深刻反思、主动查找本单位还存在哪些与科学发展观“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的东西,认真学习,不走过场、不摆形式。必须用心学习,认真实践,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让科学发展在头脑里牢牢扎下根。要通过此次学习为契机,建立健全一套确保科学发展的长效性的制度和机制,把科学发展观渗透到领导干部的头脑里去,以便在今后工作中彻底杜绝违背科学发展观的现象发生。

三、活动存在的不足

通过学习检查和征求意见,对问题进行梳理,共整理出影响和制约我院事业科 学发展以及群众反映的问题七项。

(一)与时俱进做的不够,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二)院党员处级干部政治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三)学科发展不平衡,尤其是杂粮作物人才缺乏,制约了部分学科的发展;

(四)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需要加强,烟草专业近三年来博士引进存在困难,为把烟草专业办好,需要积极引进博士和副教授以上职称人才;

(五)学院毕业生就业问题,要始终坚持不懈,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就业,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毕业生就业率;

(六)教学和实验室用房紧张;

(七)在科研科技服务和服务“三农”方面不够广泛。针对整改的主要内容,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坚持取得实效为关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做好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学院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四、努力方向和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项认真进行分析,积极创造条件,着手整改积极解决。为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取得实效,我们应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党总支要加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认真学习,不走过场,不摆形式。必须用心学习,认真实践,通过学习,使科学发展观在头脑里牢牢扎根。同时不断推进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党政领导班子要树立建设一流的“学科专业群”,关键在人才的思想,加大新办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尽快解决好学科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三)服务“三农”,为安徽省新农村建设作贡献。我院拥有重点学科;小麦育种和水稻栽培在省内具有领先水平,在小麦高产攻关和水稻提升行动计划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要一如既往地组织专家学者加强产学研结合,强化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直接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安徽的粮食丰产增收作贡献。

(四)加强实验基地建设。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农学院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实验楼已开工建设,积极协助学校尽快将此楼建起来,以改善实验、实习条件。并加强院中心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建设。

(五)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学生学农、爱农、服务三农,党政领导班子和学院教职工都要积极参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使我院的毕业生充分就业。

(六)加强学科建设。学院要加强博士后流动站的申报工作。

(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自觉的用中央精神统一思想,指导行动,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造性地做好改革稳定的各项工作,努力推进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农学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

二00九年八月二十九日

第7篇:农学类专业《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作物育种学》是农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实践教学的效果直接决定了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以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为契机,对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教学进行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通过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校内校外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科研平台以科研促进教学、灵活的考核方式等方面对《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为提高《作物育种学》教学效果、培养应用性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1-119-02

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能力是农学类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实践技能。实验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生物技术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方法、育种技术,为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目前,作物育种学试验实践教学总体教学效果不好,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更新慢、教学方式单

一、考核方式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导致部分实践教学流于形式。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近来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从课程内容、培养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该课程的改革探讨,以期达到提高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课教学效果的目的。

1 以应用型特色专业建设为导向,调整课程教学目标

提高综合型和研究型实验数量,注重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强化学生的综合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实验综合能力和科研写作水平。进一步调整课程体系,对部分实验进行整合,增加研究性和创新型实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实验课与理论课脱离单独设课,实验考试单独进行,提高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培养创新型人才。

1.1 实验实践教学理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思维方式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借鉴国内外高校实验教学的先进经验,树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观念。

1.2 实验教学内容和模式教学内容不仅要遵循教学规律,还要勇于探索和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拓展更多的实验空间。在教学模式上,全面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按照“少灌输,多启发;少包办,多激励、探讨;少指责,多引导”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3 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及时让学生了解主要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作物育种新方法、新技术及作物良种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现状。以加强学生专业化思想和专业实践技能。

2 教学改革措施

2.1 实验教学与学科科研平台相结合,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以国家、省、市级作物育种学科研平台为基础,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本校的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与省级旱作栽培与育种实验中心、山东省耐盐作物育种与种质创新中心以及青岛市作物种质资源中心等科研平台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科研优势以科研促教学,实现教学、科研和学生创新培养有机结合。

2.2 加强校内、校外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校内实践基地距离近,学生可随时进行观察实验,主要进行主要作物种质资源认知、作物杂交育种技术、杂种后代选择等基本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以班级/小组为单位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作物,进行全生育期种植、管理,从而使学生学会基本的农事操作技术,掌握性状调查方法,熟悉作物生物学特性和生育规律。校外基地以种业企业、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为基地,目前已经在山东登海种业、山东金海种业、山东义和种业、山东圣丰种业等种业企业建立了10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加强学生对现代农业、高产示范、品种识别等技能的培养。教学实习内容包括育种试验田的规划与播种,主要作物杂种后代田间选择,品系评选与鉴定,品种纯度鉴定与去杂,原种生产程序,病害接种与抗病性鉴定,杂交种制种技术,使学生初步掌握作物育种及种子生产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和技术。

2.3 及时调整实验实践教学内容按照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巩固遗传育种理论、掌握现代育种技术为目标在原有教学内容基础上拓展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教学内容。(1)实验教学方面:对作物杂交育种技术方面,巩固传统实验实践课作物杂交育种技术的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对杂交育种的技术环节、杂种后代的种植与观察部分内容。(2)育种方法方面:重点加强作物单倍体育种、作物诱变育种技术、转基因育种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单倍体育种技术重点掌握花药培养、染色体加倍等技术。诱变育种技术要掌握诱变材料处理、诱变方法及突变体鉴定等内容。转基因育种技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3)实践教学方面:重点掌握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利用情况,了解本地区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的特点,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等品种审定环节的材料种植方式、品种特点等内容。了解作物高产创建、高产示范田的作物生长特点等内容。

3 改革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3.1 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针对过去以老师讲授、演示试验为主,改变为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对于技能性实验注重技能的培养。在作物杂交育种实验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由教师种好实验材料,到抽穗开花期带领学生到试验地进行杂交实验操作,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作物生长发育的了解,经过教学改革,从种子准备、播种到生长管理都由学生按小组独立完成,在杂交实验的关键环节老师再进行技术讲解,杂交完成后对杂交种的生长、管理等都要由学生完成,这样对于杂交育种技术,就由单纯的技术掌握变为整个作物生长周期的掌握,加深了学生对杂交技术的理解和把握。对于遗传学基本规律等验证性实验,注重培养学生通过具体实验加深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单倍体育种技术、诱变育种技术等创新性实验,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试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对倍性处理、诱变处理的材料进行观察分析,获得变异材料。

3.2 考核方式灵活多样考核方式由过去主要依据实验报告调整为依据基本操作、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综合考察的方式,同时根据实验实习的内容不同,灵活掌握考核方式。对于验证性实验重点考察实验报告,对于技能性实验重点考察实验操作,对于创新性实验重点考察实验结果,对于实习内容重点考察学生的实习记录及实习心得体会等。

参考文献

[1]李志新,张文英,刘章勇.产学研合作模式下作物育种学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4,3:79-81.

[2]刘平武.《作物育种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索[J].北京农业,2013,5:304.

[3]王启柏,王守义,毕建杰,等.《作物育种学》课程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5:82-84.

[4]汤述翥,张宏根,邓德祥.《作物育种学》理论课授课艺术浅谈[J].中国农业教育,2011,2:57-59.

[5]吴洪恺.《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改革的设想[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31-32.

[6]朱宗河.从提高农学本科学生专业素质角度谈《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379-7380.

[7]王歆,崔广荣,张子学.《作物分子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213-214.

(责编:张宏民)

上一篇:文建明工作法的概念下一篇:秘书部十月份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