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工业

2022-1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山西煤炭工业

山西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文章指出,煤炭开发和加工转化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已成为山西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过度开采造成了山西煤炭产能过剩、煤炭储量下降;而过分依赖煤炭工业导致山西产业结构单一、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文章认为,使煤炭工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完善的法律体制,更要求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

[关键词]煤炭工业;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

[作者简介]张磊(1984-),男,天津人,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吴红梅(1972-),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人,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hanxi's Coal Industry

Zhang Lei, Wu Hongmei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Colleg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Key words: coal indust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山西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含煤面积6.2万平方公里,全省国土面积15.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0.4%。全国第三次煤田预测资料显示,山西2000年煤炭资源总量为6400亿吨,占全国的16%。

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山西煤炭产业出现了资源生态破坏严重、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成为制约煤炭产业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瓶颈。

一、山西煤炭工业的发展现状

山西作为世界五大煤炭主产地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改革开放30年来,煤炭产量、调出量和出口量连续多年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3、1/4和70%以上,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能源支撑。

建国以来,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从建国初期至1979年。在这一阶段,国家陆续投入大量资金,有计划地开发了大同、阳泉、西山、潞安、晋城、汾西、霍州、平朔等煤炭矿区,建成了一大批国有重大型煤炭企业,为山西煤炭工业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1949年山西煤炭产量为267万吨,1979年为1.09亿吨。1949—1979年,山西累计生产原煤13.08亿吨,累计外调煤炭9.14亿吨。

2.1980—1998年。在这一阶段,山西煤炭工业得到了全面发展,产品总量、生产规模、技术装备水平、企业规模与实力都有了飞跃。1979年山西煤炭产量为1.09亿吨,1993年产量突破了3亿吨,1980—1998年,山西累计生产原煤47.5亿吨。

3.1999年至今。山西煤炭工业开始了新的结构调整,建成了一批煤电联营、水煤浆、型煤等煤基产业项目,煤炭综合利用取得重大进展。2000—2004年期间,煤炭产量以年均3000万吨的速度递增,2004年全省原煤产量达到4.96亿吨,占全国25.2%,调出3.55亿吨,出口量占全国52.35%。2007年,山西煤炭产量完成6.3亿吨,同比增加

5000万吨;出省销量2.93亿吨,同比增加3798万吨。2008年,山西全年煤炭产量6.8亿吨,同比增长9.7%。

二、山西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的危机及其原因分析

根据山西省统计局2006年的数据,过去25年中,山西GDP增长37倍,同时山西的资源和环境容量也已达到极限,山西煤、焦、钢、电四大传统产业,已经无法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沟新雨,2006)。

(一)山西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的危机

1.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导致了对资源环境的严重破坏。(1)环境污染严重。长期以来,煤炭开发和加工转化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严重问题已成为山西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由于过度开采,山西省16个城市主要污染物浓度均高于国家二级标准,有13个城市居于“全国30个空气污染严重城市”之列。山西省18个城市空气质量全部超过国家三级标准,26条河流中73%的河段超过五类水质标准,地下水质量劣于三类的达35%,比全国水平高出30%,地下水源污染居全国之首。(2)水资源破坏严重。煤炭的开采造成地面塌陷,并且不间断、大规模挖煤形成的漏斗、水位下降以及水污染等对水资源形成极大的破坏。据《山西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破坏影响调查研究》,山西每挖1吨煤,破坏地下水动储量为1.41立方米,破坏静储量为1.07立方米,合计为2.48立方米。若按年产煤5亿吨计,则年破坏水资源近13亿立方米,相当于整个引黄工程每年的引水量。而山西的水资源极其匮乏,人均供水量为170立方米,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一,是全国平均值的41%(韩晋仙,2004)。

2.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导致了煤炭资源日益减少。20世纪80年代以后,煤炭开采强度日益加强,导致煤炭资源可采储量锐减,可采年限迅速缩短,按2000年生产能力估算,山西一些主要产煤地区的煤炭储量只能开采30多年。“吃资源饭”的日子面临着严重危机。2001-2008年,煤炭产量年均以5000万吨的速度增长,如继续按这样的幅度递增,资源的枯竭将很快到来。一方面是资源的日益短缺,另一方面却是产能的不断扩大甚至过剩,对山西煤炭进行长远性、战略性的规划已经刻不容缓。

表-2山西主要煤炭产区煤炭可采年限

资料来源:韩晋仙.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2004,(4):106-108.

3.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导致了产能过剩。2001年以来,我国每年新增煤炭产能在2亿吨以上,2006年煤炭生产新增能力6500万吨,煤炭总供给在23.2亿吨以上。而根据统计,2006年我国的煤炭需求为21.7亿吨,加上出口8000万吨,总需求为22.5亿吨,而同期我国库存煤炭为1.39亿吨,过剩局面已经显现。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预测,到2010年,我国煤炭产能将达到28.6亿吨,超需求4亿吨(马涛,2006)。

4.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长期以来,山西煤炭总体资源回收率偏低,资源损耗严重。2008年山西煤炭总产量6.8亿吨,但平均资源回收率仅40%,挖7亿吨煤意味着要浪费12亿吨煤炭资源。山西煤系地层中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如铝土矿、硫铁矿、高岭土、耐火粘土、甲烷及稀有元素镓、锗等。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矿产资源还没有得到综合开发利用(张素姣,2006)。

(二)山西煤炭工业危机的原因分析

1.单向流动的经济模式。山西煤炭工业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存在严重问题。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产品-废物-污染物排放”。它把经济和环境系统人为割裂,以GDP为导向,以市场驱动为主导,主要考虑人的征服能力和对自然的开发能力,将自然视为“取料场”和“垃圾场”,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它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这就给扩大式、掠夺式开发自然资源,破坏和污染环境大开方便之门。

2.利益驱动。山西具有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质优良,开采容易,再加上近年来销售市场旺盛,经济效益好,特殊的环境,有利的条件,丰厚的投资回报导致山西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继而导致了煤炭工业的危机。长此以往,使得山西的产业结构越来越难以调整。

3.经济结构单一。1978年之后的30年间,山西的产业结构几乎没有变化,仍是能源和原材料为主导的重型结构。其中煤炭、炼焦、化工、黑色冶炼为主体,其工业总产值、资产总值、实现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占比达到70%以上,行业结构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不明显,代表知识经济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单一,产品的技术含量低,给山西的经济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也是使山西经济发展不断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4.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以山西2008年1~6月的数据为例,在主要出口商品中,煤炭与焦炭占有重要的比重,二者总共占到52%,属于原材料的金属镁的比重达到9.67%。而机电产品占出口商品比重的14.8%,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代表较高生产力水平的高科产品仅占3.38%,机械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仪器仪表、运输工具、生命科学技术产品、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合计为11.76%。以上数据说明,山西商品出口集中于资源密集型产品,如煤炭、焦炭、金属镁,但这些行业技术含量比较低,而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还有待发展与提高。可见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王香花,2006)。

表-32008年1-6月山西省主要出口商品结构

资料来源:2008年太原市海关统计年鉴。

三、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面对山西煤炭工业的种种危机,需要从政府到企业的共同努力。政府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有完善的法律保障。作为煤炭工业主体的煤炭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行循环经济。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彻底改变片面追求GDP增长而忽视人文、资源、环境指标的发展观和政绩观,真正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结合山西实际,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全过程,使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充分认识到走集约、绿色、综合高效的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经济发展要有成本意识,要通过绿色GDP挤掉传统GDP的不实水分,看到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代价有多大。通过绿色GDP的核算,让山西的资源与环境成本代价凸显出来,并按照我国对环境成本的“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补偿”的原则,让资源使用者承担应当承担的代价,体现区域协调、平衡发展的原则。

(二)建立完善的资源开发法律体系

要制定和完善符合环境承载能力的资源开发法律体系。首先,要制定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涵盖整个国民经济的能源法。其次,要健全煤炭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修订完善现行煤炭法及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煤炭经营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法规,着手制订煤炭资源勘察、开发、特殊稀缺和重要煤种保护、矿区保护等法规,制订节约煤炭资源管理办法,使矿区发展结合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进行布局。

(三)实行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倡导的是一种追求经济利益、环境利益与社会持续发展利益的资源循环利用的封闭型网状经济发展模式。它以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山西应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加强与国内外的技术合作,逐步形成水煤浆和煤炭气化、液化等洁净技术产品、工艺、装置、设备及信息服务等,实现能源生产、加工、转换全过程的清洁化。同时,开发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系列产品,例如原煤洗选成精煤,煤矸石用于发电,电力用于工业生产和居民取暖,洗选煤的副产品深加工后用于化妆品、陶瓷和造纸的原材料,而煤泥低热值燃料用于发电和锅炉燃烧、粉煤灰建材筑路等,从而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提高煤炭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赵明霞、梁嘉骅、仝岩林,2005)。

(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要加快煤矿技术改造和强化科学管理,提高煤炭企业生产水平和质量信誉等方面品牌资源积累。加快实施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开发战略。大力发展以煤炭深加工为主的产业链和产业群,把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尽可能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和原料。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加大水煤浆生产规模,合理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调整煤炭输出产品结构,提高其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山西煤炭市场竞争力。

(五)实施多元化和集团化战略

多元化战略就是要在煤炭业基础上大力发展煤化工产品,延伸煤-焦-化、煤-电-铝等产业链,利用能源优势兴建钢铁、不锈钢工业园区及具有一定规模经济优势的大型电厂。集团化战略就是要集中组建一批大型煤炭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整合煤炭资源,从而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以产权、资本为纽带,组建集煤、电、路、港、工、贸为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变山西煤炭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参考文献]

[1]沟新雨.山西“忧患”缺失的增长极[N].经济观察报, 2006-12-25,(10).

[2]韩晋仙.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2004,(4):106-108.

[3]马涛.四年来煤价首跌,山西煤炭产能过剩端倪渐现[EB/OL].新浪网,http://finance.163.com/06/0620/02/2K1DOM8J00251OB6.html,2006-06-20.

[4]王香花,山西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0):43-44.

[5]赵明霞,梁嘉骅,仝岩林.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山西发展新型煤炭能源[J].研究与探讨,2005,(5):2-4.

[6]张素姣.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思路[J].技术经济,2006,(6):44-46.

[责任编辑:黄兴豪]

作者:张 磊 吴红梅

第2篇: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问题,为煤炭工业节约资源,提高综合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为山西省的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献计献策。

作者:刘瑞 赵国浩

第3篇:山西发布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科学导报讯 记者闫剑利 山西省作为煤炭生产大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为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促进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煤层气等煤炭及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7月6日,记者从山西省经信委获悉,《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发布,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山西省转型的必由之路。

据了解,山西省煤炭及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部分地区煤矸石违规排放、超高堆放,煤层气抽采效果不达标,矿井水利用率低,煤矸石高附加值利用、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等关键技术亟待突破等问题。

为此,山西省将重点推动煤炭企业绿色化改造、煤矸石综合利用、煤层气开发利用、矿井水处理利用、粉煤灰等固废综合利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建设以及科技创新发展等七个方面的工作。

《规划》提出到2020年,山西省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量达到1.2亿吨,全省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全省原煤入洗率达到80%,洗煤废水闭路循环率100%,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133亿立方米、利用量85億立方米;矿井水和生活污水处置率达到100%,矿井水综合利用率达到90%,力争实现30%的绿色矿山建设目标。

山西省鼓励煤炭生产企业围绕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条,建设循环经济园区,通过产业聚集、产业耦合、产业链延伸,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高效转换,降低企业的物耗、能耗和产品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国家提出要将山西打造成能源革命排头兵,其中重点强调布局煤层气转化等高端项目。山西省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埋深2000米以浅的煤层气预测资源量约为8.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近1/3,煤层气开发利用水平在全国居领先地位。

据悉,山西省煤层气输气管覆盖全省11个市,建成80余座瓦斯发电厂。通过采取瓦斯集输、压缩(CNG)、液化(LNG)、发电、民用等多种方式开展利用,其中,晋煤集团形成了瓦斯发电机组107台、运行瓦斯发电装机容量209兆瓦的瓦斯发电集群,年利用瓦斯4亿多立方米。

根据《规划》,山西省将建设沁水、河东两大煤层气基地,推进河曲—保德、临县—兴县、三交—柳林等6个煤层气片区勘探开发。推进晋城矿区、阳泉矿区、潞安矿区、西山矿区和离柳矿区五大瓦斯抽采利用矿区建设。推进地面开采煤层气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推进高浓度瓦斯运输管网建设。对达到瓦斯抽采条件的煤层全部开展瓦斯抽采,实现应抽尽抽、以用促抽、抽采达标。

截至2017年,山西省境内共建成了陕京一线、陕京二线、陕京三线、榆济线、西气东输等东西向的过境管线;投资建设了连接22个市辖区、74个县城的省内管线,输气管道总长已达8000千米,形成“三纵十一横、一核一圈多环”的煤层气输气管网系统。业内人士分析,煤层气带来的改变,将利好整个山西。

第4篇:山西省煤炭工业厅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 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 晋煤执发[2011]1165号

关于印发《开展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根据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省政府第91次常务会议及省政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省政府《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的通知》(晋政办发电[2011]107号)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及《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通知》(晋政办发[2011]29号)文件精神,扎实做好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工作,深入开展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实现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省煤炭厅、山西煤监局和省国土资源厅联合制定了《开展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按照方案要求迅速开展工作。

附件:《开展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 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一日

附件

开展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省政府第91次常务会议及省政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省政府《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的通知》(晋政办发电[2011]107号)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及《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通知》(晋政办发[2011]29号)文件精神,扎实做好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工作,深入开展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实现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省煤炭厅、山西煤监局和省国土资源厅结合山西煤炭行业实际,联合制定开展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督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11]11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通知》(晋政办发[2011]29号)以及省政府《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的通知》(晋政办发电[2011]107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杜绝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的目标。煤矿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与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密切结合,通过开展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专项行动, 进一步促进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和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等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督促煤矿企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及时发现并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加强基础安全管理工作,同时严厉打击煤矿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为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二、煤矿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时间及工作方式

煤矿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从8月1日到11月10日结束。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各省属煤炭集团认真组织本地区、本部门煤矿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省级督查组及时到达所负责的地区,同步开展工作,县级煤炭管理部门对所辖煤矿、省属国有煤炭集团对所属煤矿全覆盖检查,市级煤炭管理部门对所辖煤矿抽查不低于30%。省级督查组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现场检查的方式,现场检查采用随机抽查、突击检查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力求发现真实情况和共性问题。各省级督查组抽查煤矿不少于30座,兼顾各类矿井,包括国有主体、地方主体、境外办矿主体的煤矿,包括生产、改扩建、过渡期生产、停产整顿、关闭矿井。

三、省级督查组组成

煤矿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省级督查组由省煤炭厅、山西煤监局和省国土资源厅联合组织,由厅局级领导带队,组织厅局监管人员,从同煤、焦煤、晋煤、阳煤、潞安抽调思想作风正派、工作踏实肯干、业务技术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督查组办公室设在省煤炭厅安全生产执法处和山西煤监局执法监督处,负责协调工作和信息收集汇总。山西煤监局负责太原、大同、朔州、忻州、阳泉,包括所在地省属煤炭集团公司矿井的督查指导,省煤炭厅负责长治、晋城、吕梁、晋中、临汾、运城,包括所在地省属煤炭集团公司矿井的督查指导,省国土资源厅对涉及私挖滥采、超层越界等非法违法开采行为及移交后的关闭矿井组织专项督查。

第一组:太原市

组 长:王怀科

山西煤监局副巡视员

副组长:刘三保 山西煤监局监察一处专员

吴 亮 山西煤监局统计中心副主任

成 员:山西煤监局相关人员

专家组组长:何青则 潞安集团副处长

成 员:常彦飞 李高阳 申志勇 刘文利 陈晓鹏

第二组:大同市

组 长:徐占成

山西煤监局副局长

副组长:李建国

山西煤监局监察二处副处长

李建国 山西煤监局科技装备处副监察专员

成 员:山西煤监局相关人员

专家组组长:杨少斌 晋煤集团安监局监察处长

成 员:史战虎 丁勇慧 冯世慧 候海州

第三组:阳泉市

组 长:王学彦

山西煤监局副巡视员

副组长:郭栓丑 山西煤监局人事培训处监察专员

曹吉林

山西煤监局事故调查处副处长

成 员:山西煤监局相关人员

专家组组长:刘明明 焦煤集团西山安监局监察处长

成 员:张志强 岳宝祥 李健 单国湘

第四组:长治市

组 长:杨茂林 省煤炭工业厅副厅长

副组长:马光生 省煤炭厅劳动用工管理处处长

王浩志 省煤炭厅应急救援处处长

成 员:赵一冰、郭利峰、许凯

专家组组长:段文广 同煤集团安监局工程师

成 员:刘海平 张宏 牛作惠 路喜

第五组:晋城市

组 长:胡万升 省煤炭工业厅副厅长

副组长:房世全 省煤炭厅安全生产执法处处长

张明生 省煤炭厅科技装备处处长

成 员:兰亮、郝永冰、卜建斌

专家组组长:刘慧宏 同煤集团安监局工程师

成 员:刘科学 李云泰 胡淑平 王培盛

第六组:朔州市

组 长:谢万星

山西煤监局副巡视员

副组长:闫 涛 山西煤监局监察二处监察专员

王江虹 山西煤监局监察一处主任科员

成 员:山西煤监局相关人员

专家组组长:张智锋 晋煤集团安监局监察处长

成 员:许双印 王国平 赵云阳 原国强

第七组:忻州市

组 长:赵文才

山西煤监局总工程师

副组长:常 江 山西煤监局科技装备处监察专员

周 兵 山西煤监局事故调查处主任科员

成 员:山西煤监局相关人员

专家组组长:王修麒 阳煤集团生产技术部工程师

成 员:闫小亮 刘永红 郝联红 魏巍

第八组:吕梁市

组 长:李成先 省煤炭工业厅总工程师

副组长:景玉海 省煤炭厅安全调度中心主任

田 义 省煤炭安全纠察总队副队长

成 员:马文江、王光伟、曹阅佐

专家组组长:李学茂 焦煤集团汾西安监局处长

成 员:王世平 问永冈 马生勇 范晓龙

第九组:晋中市

组 长:牛建明 省煤炭工业厅副厅长

副组长:刘振民 省煤炭厅培训处处长

苗贵才 省煤炭厅瓦斯防治与利用处调研员

成 员:武发海、朱晨、赵永明

专家组组长:修成智 潞安集团副处长

成 员:陈宏 杨锐明 王韬 陶东云 张金光

第十组:临汾市、运城市

组 长:王学军 省煤炭工业厅副厅长

副组长:卜访勤 省煤炭厅行业管理处处长

李建廷 省煤炭厅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

成 员:毛晓文、王义成、杨铁海、田金虎

专家组组长:张来喜 阳煤集团二矿安监处副处长

成 员:贾祥 李志军 武星 梅文元

四、督查内容

1.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各省属国有煤炭集团公司、各煤矿企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情况,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省政府第91次常务会议及省政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情况,是否制定了开展煤矿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工作方案并组织落实;

2.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全面落实“三深化”、“三推进”,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等情况;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0]2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切实加强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若干规定》(晋政发电[2010]5号)配套制度、措施情况;

3.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企业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推动政府安全监管责任落实情况;

4.按照晋政办发[2011]29号及晋煤执发[2011]808号文件要求,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情况,重点是安全生产各项制度贯彻落实情况,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安排部署和进展情况;“三类企业”落实监管部门、分管领导和监管人员的监管责任(即“三落实”)情况;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承诺制、煤矿“五人小组”安全包片监管、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公示落实情况;

5.按照晋安发电[2011]1号、晋煤执发[2011]770号文件要求,开展严厉打击煤矿企业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情况,重点是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生产经营单位关闭取缔情况;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按规定上限予以经济处罚的情况;对存在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单位责令停产整顿并依法处罚和落实监管措施情况;对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依法追究责任情况等;

6.强化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推进煤矿安全生产科技进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

7.汛期除险加固、防范由自然灾害引发煤矿淹井等事故灾难的各项安全措施和安全责任落实情况,重点是开展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和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储备情况,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制定情况,开展应对由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演练情况,应急值班值守情况;

8.《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晋政办发电[2011]104号)贯彻落实情况;

9.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挂牌责任制落实情况,领导干部带班下井制度的落实情况;

10.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开展情况。

督查组根据督查内容,并结合煤矿安全专项整治的相关要求(晋煤执发[2011]770号),认真加以落实,同时按照开展严厉打击煤矿企业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相关要求,对无证、证照不全或过期从事生产建设的;停产整顿、整合技改未经验收擅自组织生产的和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的;不认真落实全省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制度,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不按规定期限予以整治的;未依法进行培训、没有取得相应资格证或无证上岗的;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指令、抗拒安全执法的;假借整合技改逃避关闭、限期内未实施改造、拖延工期未完成改造、在整合区域违法生产或只生产不技改的;以及其他违反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生产建设行为从严从重打击。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各省属煤炭企业集团要深刻认识这次煤矿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任务抓好落实,按照方案要求,周密部署,迅速组织落实,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领导认真负责,深入一线认真开展工作,督促企业积极开展自查。

2、全面深入、严格督查。督促各煤矿企业彻底排查隐患和问题不留死角,各级管理部门加大检查力度不留盲区,省级督查组要严肃认真、全面仔细开展督查工作,严格按照晋政办发电[2011]107号文件要求,督查中发现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煤矿企业,报当地人民政府一律关闭取缔;未消除安全隐患的要停产停工进行整改,整改严格“五落实”。

3、加强宣传、群众参与。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各省属国有集团公司要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百日安全大检查的宣传,引导全体职工增强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鼓励职工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增强每个职工的责任感。鼓励广大职工和群众对非法违法生产行为的监督举报,按照举报线索认真落实,省级督查组要及时发现和严肃处理煤矿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专项行动开展不认真、检查走过场或者督查不力的单位和部门,并在全省予以通报。

4、掌握信息,及时反馈。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和各省属国有煤炭集团公司,要指定专人负责专项行动期间的信息收集、整理和报送工作。为及时掌握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开展和推进情况,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各省属煤炭集团公司的好方法、好经验,以及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和政策建议,各市煤炭局、各省属煤炭集团公司、各省级督查组分别于每月10日、20日、30日将本单位、本企业、本督查组开展工作情况,以电子邮件形式报省煤炭厅安全生产执法处和山西煤监局执法监督处,每月30日前报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统计表,11月10日前,各市煤炭局、各省属煤炭集团公司报煤矿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总结材料,省级督查组报督查情况总结材料。

5、确保落实、注重长效。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各省属煤炭企业集团要以这次煤矿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专项行动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着力解决制约山西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突出问题,标本兼治,完善各项安全措施,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第5篇:山西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函

山西潞安集团潞宁静安煤业公司 关于建设35KV变电站的函

山西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

根据我集团公司对整合煤矿进度的要求,我公司决定加紧35kv变电站的建设.为了能顺利完成35kv变电站的建设.特邀请贵院相关设计人员尽快前来我潞宁公司商讨35kv变电站有关事宜.

山西潞安集团潞宁静安煤业公司

2011年12月20日

第6篇:山西省“十三五”煤炭工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我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攻坚阶段,也是全省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按照国家关于“十三五”煤炭工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全面总结“十二五”煤炭工业发展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全省煤炭工业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开发布局、推进措施以及政策建议,编制山西省“十三五”煤炭工业发展规划。

一、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煤炭已成为山西的重要标志和文化符号,山西是煤炭生产大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煤炭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不仅对山西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国家能源安全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建国至2015年底,山西省累计生产原煤166亿吨,外调量超过110亿吨,供应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用煤。未来一个时期,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山西作为我国重要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地位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一)基本情况

— 2 —

1.资源概况

全省煤炭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量优,含煤面积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0.4%;119个县(市、区)中94个有煤炭资源。全省2000米以浅煤炭预测资源储量6652亿吨;探明保有资源储量2674.3亿吨,约占全国的1/4。全省2000米以浅含气面积35796.86平方公里,煤层气资源总量83097.8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煤层气资源总量的1/3。

2.煤炭产业

(1)煤矿主体企业。全省共有煤炭主体企业131家、单独保留煤矿38家。按所有制分: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煤矿企业71家,民营煤矿企业91家,中外合资煤矿企业7家。按规模分:亿吨级4家(同煤集团、焦煤集团、晋能集团、中煤平朔集团),5000万吨级3家(阳煤集团、潞安集团、晋煤集团),1000万吨级10家,1000万吨级以下152家。按2015年原煤产量分:亿吨以上2家(同煤集团、焦煤集团),5000万吨—1亿吨5家(中煤平朔集团、阳煤集团、潞安集团、晋煤集团、晋能集团),1000—5000万吨3家,1000万吨以下159家。

(2)煤矿数量、产能。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煤矿1078座,能力14.6亿吨/年,按所有制分:国有独资煤矿155座,能力3.9亿吨/年;国有控股煤矿643座,能力7.7亿吨/年;国有参股煤矿34座,能力0.4亿吨/年;民营煤矿246座,能力2.6亿

— 3 —

吨/年。按生产建设性质分:生产煤矿541座,生产能力8.8亿吨/年;建设及其它煤矿537座,建设规模5.8亿吨/年,其中:新建煤矿19座,建设规模1.19亿吨/年;整合改造煤矿493座,建设规模4.32亿吨/年。

(3)职工人数。截至2015年底,全省煤炭行业从业人员115.15万人。其中:在岗职工108.49万人。

全省煤矿企业从业人员78.2万人。其中:在岗职工74.52万人。

3.煤炭加工转化

(1)煤炭洗选加工。2015年全行业入洗(选)原煤6.70亿吨,入洗(选)率69%。

(2)煤炭企业开办电厂。全行业开办电厂176座,总装机容量4314万千瓦。其中:燃煤电厂20座,装机容量1630万千瓦;低热值煤、煤矿瓦斯和焦炉煤气等资源综合利用电厂139座,装机容量2545万千瓦;风电、光伏、生物质、天然气等新能源电厂17座,装机容量139万千瓦。

(3)煤化工(含焦化)。全行业煤化工(含焦化)企业共65家。其中:焦炭27家,规模4665万吨/年;合成氨8家,规模134万吨/年;尿素7家,规模181万吨/年;甲醇12家,规模393.3万吨/年;烯烃4家,规模220万吨/年;煤制油2家,规模31万吨/年;二甲醚2家,规模20万吨/年;乙二醇3家,规模 — 4 —

60万吨/年。

(4)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全省地面煤层气抽采钻井达11719口,其中垂直生产井11334口、水平生产井385口;晋城矿区建成全国最大的煤层气压缩液化基地;全省316座煤矿建成了瓦斯抽采系统,建成了阳泉、晋城、西山、离柳、潞安五个瓦斯年抽采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矿区。2015年,地面煤层气抽采量41.77亿立方米,利用量34.78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的96.07%和91.36%;煤矿井下瓦斯抽采量60.2亿立方米,利用量22.3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的41.65%和46.77%。

(5)其他非煤产业。全行业通过并购、投资控股等途径,发展了装备制造、建筑建材、冶金、生物制药、房地产、金融保险、旅游服务、生态农业等产业。

(二)“十二五”目标完成情况

1.原煤产量。“十二五”全行业累计生产煤炭47亿吨,比“十一五”增加14.8亿吨,增幅46%。其中2015年生产9.75亿吨,符合规划“10亿吨以内”的目标。

2.出省销量。“十二五”全省累计完成煤炭出省销量30多亿吨,比“十一五”增加5.5亿多吨,增幅22%。2015年煤炭出省销量6亿多吨。

3.固定资产投资。“十二五”全行业累计完成7497亿元,比规划目标少2503亿元。其中:煤炭完成4807亿元,比规划目标

— 5 —

3000亿元多1807亿元;非煤完成2690亿元,比规划目标7000亿元少4310亿元。

4.销售收入。“十二五”全行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04万亿元,比“十一五”增加4.33万亿元,增幅254.91%。其中2012年首次突破万亿大关,2015年实现1.18万亿元。比规划目标1万亿元多1800亿元。

5.技术装备。所有煤矿实现了机械化开采,达到了规划目标。

6.综合利用。2015年全省原煤入选率69%,未完成规划目标;地面煤层气抽采利用率83.3%,基本达到“应用尽用”的目标;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率37%,未完成60%的目标;以煤矸石为主的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规划60%的目标;矿井水复用率70%,未达到90%的规划目标;洗煤废水闭路循环率100%,达到规划目标。

7.安全生产。“十二五”全省煤矿共发生事故192起,死亡344人,煤炭百万吨死亡率连续五年在0.1以下,实现了规划目标。

8.劳动保障。2011—2015年,全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6.0

3、6.

52、6.6

3、6.

57、5.75万元/年.人;前三年年均增长4.86%,2014年以来,随着全省煤炭经济持续下行,煤炭企业经营困难、效益下滑,在岗职工平均薪酬大幅降低,未达到规划“8 — 6 —

万元”的目标;职工工伤保险和井下职工意外伤害险参保率100%,达到规划目标。

(三)“十二五”主要工作

“十二五”是我省煤炭发展史上很不平凡的五年,特别是面对2012年以来煤炭市场持续下行的严重困难局面,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煤炭行业正视困难,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完成了“十二五”各项工作,为“十三五”做好“革命兴煤”这篇大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1.积极应对煤炭市场下行压力,煤炭经济有了新发展。 全省煤炭行业按照省委、省政府促进煤炭经济平稳运行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煤炭20条”、“17条”和“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工业稳定运行60条”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加强对煤炭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和分析预测,引导企业科学组织生产经营;加强煤炭企业与电力等用户的长期战略合作,推动落实“三省两公司”协调机制,建立了省内炼焦煤和无烟煤稳定运行协商机制;严格落实国家和我省一系列煤炭脱困政策,全省煤炭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发挥了支撑和基础作用。

“十二五”比“十一五”,全省原煤产量增加46%,煤炭出省销量增加22%,实现销售收入增加254.91%,实现税费增加118.62%。“十二五”时期,煤炭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

— 7 —

贡献率稳定保持在55%以上。

2.努力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有了新转变。 全行业牢固树立了安全生产“红线”意识,责任意识和底线意识;全面创新实施隐患排查治理、事故约谈、干部带班、“不放心煤矿”挂牌等一系列安全生产制度;进一步强化政府、企业两个主体责任,全面推行安全工作承诺制,严格落实挂牌责任制,严格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和问责,强化“五人小组”日常监管,完善了煤矿应急救援体系;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建立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出台了瓦斯防治八项规定,全面实施煤矿瓦斯抽采全覆盖工程;出台了防治水“十条规定”,严格监管重组整合矿井,实施了煤矿安全重点县攻坚战,全力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开展“四不两直”专项突查,促进了煤矿安全生产。

“十二五”比“十一五”,全省煤矿发生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5.22%和78.02%;“十二五”时期,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实现了“双零”以下目标,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实现了由持续明显好转向稳定好转坚实迈进。

3.不断强化煤炭生产技术管理,煤矿生产水平有了新提高。 全面落实生产能力公告和生产要素管理制度,建立了生产要素动态核查机制,进一步强化了生产能力核定工作,严格煤矿开采技术管理,完成了生产煤矿图纸定期交换审查;出台了加强煤 — 8 —

层配采管理、特殊条件下开采的技术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了煤炭回采率,制定实施了办矿企业、建设施工、煤矿管理、煤矿建设、现代化矿井、安全质量、技术装备、信息化等标准体系,促使全行业走上标准化管理道路。

“十二五”时期,对163座煤矿进行了能力核定;到2015年底全省541座生产煤矿全部完成了登记公告,全省生产煤矿采区回采率达到80%以上。

4.全力推进煤炭建设,煤矿现代化发展水平有了新提升。 全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圆满完成,进入大规模整合改造和现代化矿井建设阶段,需整合改造矿井多达788座,全行业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坚持推进重组整合与加快现代化矿井建设相结合,全力推进煤矿建设和现代化发展,矿井建设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完成了全省煤炭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建成的现代化矿井为全行业发展树立了标杆和典范。

“十二五”比“十一五”,煤矿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加280%。“十二五”时期,开工建设煤矿729座、投产377座。

5.积极推进循环多元发展,产业转型有了新进展。 构建煤炭工业转型综改试验高端框架,编制了《转型综改试验区煤炭工业实施方案(2012—2015)》和每《转型综改试验煤炭工业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建立了全行业转型标杆项目储备库;煤炭循环经济园区和循环产业链条建设深入推进,积极推

— 9 —

进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一批转型重大项目,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产业链发展进一步加快;以“煤控电、煤参电、电参煤、组建新公司”为新模式,煤电联营、煤电一体化快速推进,省内主力火电企业80%以上实现煤电联营,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大幅增加。非煤经济已经成为煤炭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特征的煤炭转型发展步入快车道。

“十二五”比“十一五”,非煤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52%,非煤收入增加696%。

6.进一步加大煤炭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煤炭行业内生素质有了新提升。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期间,全行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48户,省属五大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共投入科技创新资金511亿元,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70项。国家能源充填采煤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山西设立工作站,一批煤矿现代化综采新装备、煤炭绿色开采新技术得到大力推广。

培训教育力度进一步加大。连续举办了三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全面推行“送教下矿”,健全了安全培训考核体系。五年来,省厅共组织培训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1.13万人,培训煤矿特种作业人员41.74万人,培训煤矿班组长7.47万人,培养中专及以上专业人才22.2万人,从业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

劳动用工管理进一步加强。构建了全省煤矿劳动用工管理体 — 10 —

系,积极化解煤矿用工矛盾纠纷,加强煤矿职业病防治,全面推进煤矿变招工为招生,2015年全省煤矿变招工为招生3.68万人,比例达90%以上。

7.全面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煤炭科学发展有了新动力。 全行业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全力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出台了《山西省煤炭焦炭公路销售体制改革方案》、《关于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山西省煤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为全省煤炭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战略部署,为煤炭行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和突破,为推动煤炭行业科学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十二五”期间,共清费立税取消、降低和规范涉煤收费项目14项,实施了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制度;全省煤焦公路销售21项行政授权、9种运销票据和1487个站点全部取消;出台煤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煤矿建设项目行政审批事项从63项精简合并为38项,开办煤矿企业由“六证”简化为“三证”;出台了煤炭资源矿业权出让转让办法。

8.加大和谐矿区建设力度,煤炭现代文明发展有了新进展。 绿色生态和谐矿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十二五”期间,全行业有11个煤矿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潞安集团6座煤矿、晋煤集团6座煤矿荣获“中国最美矿山”称号;全省煤炭系

— 11 —

统完成造林13.8万亩,绿化面积1614.74万平方米。实施“以矿建镇”工作,推进了绿色和谐文明矿区城镇化建设。

幸福安康矿区建设成果显著。棚户区改造步伐不断加快,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职工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全行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由2011年的56.35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59.39万人。井下意外伤害保险参保人数由2011年的34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40.1万人;累计赔付工亡残职工人数5353人,意外险支出1.98亿元。进一步健全煤矿井下工亡职工子女就学救助长效机制,累计有2597人次享受了企业就学救助、总金额达1100余万元。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全行业整体情况看,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从长远看存在“五个突出矛盾”。

1.煤炭现有产能过剩与新形成的产能集中释放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十二五”以来,受煤炭需求增速放缓、煤炭产能集中释放、非化石能源替代、进口煤冲击等因素,全省煤炭产能过剩问题显现。截至2015年底,全省煤矿总能力14.6亿吨/年,2015年省内煤炭消费和外调9.5亿吨,产能建设超前,必须进一步加大去产能的力度。

2.煤炭产业集中度偏低与整体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 12 —

煤炭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够强,全省煤矿主体企业数量和煤矿数量仍然偏多,2015年全省煤炭产量与内蒙古相当,但煤矿数量是内蒙古的2倍;我省五大煤炭集团所属332座煤矿产量之和仅与神华集团74座煤矿持平;省属大集团煤矿布局分散、地域交叉、管理层级冗余,尚未形成“一个矿区一个开发主体”的格局。

3.煤炭价格大幅下跌、煤矿企业资金紧张与煤炭企业稳定、发展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受煤炭市场下行、企业规模盲目扩张、融资成本提高等影响,煤炭企业成本逐年增加,利润逐年递减,负债逐年递增,债务风险加大,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稳定运营水平。煤炭企业涉足非煤产业多、规模大,发展相对缓慢,产业协同效应差,大而不强。煤炭企业社会负担重,办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职能给企业造成巨大压力。

4.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与煤矿安全投入不足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随着全省煤矿开采深度增加,矿井自然灾害也在增加,特别是重组整合矿井,资料不清、灾害不明,水、火、瓦斯等灾害和隐患比较突出;一些煤矿企业仍存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受煤炭市场低迷影响,随着亏损面的不断扩大,亏损持续时间的不断延长,安全

— 13 —

投入、生产投入必然受到影响,有些煤矿企业会出现采煤、掘进、瓦斯抽采的衔接紧张,安全欠账、职工干部队伍的思想不稳定和人才流失,都加剧了煤矿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2011—2015年全省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分别为0.08

5、0.09

1、0.07

7、0.0

36、 0.079,重大事故还未得到有效遏制,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5.加快煤炭转型升级与煤炭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低效率配臵严重制约着行业可持续发展。科技投入不足、创新人才匮乏、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快不高、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煤炭产业和以煤为基相关产业的支撑能力不足;部分核心技术未能取得大的突破,各级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及建设有待提高,大型煤炭企业与地方煤炭企业之间科技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一些科技创新项目高度、深度不够,大多数科技成果局限于从技术到研究技术,从问题到研究问题。

上述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是结构调整的阵痛,全行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十三五”面临的形势及供需预测

(一)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和能源格局将继续深刻变化。世界 — 14 —

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主要经济体走势和宏观政策取向分化,全球贸易持续低速,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困难和风险明显加大。能源供求关系持续缓和,能源供给格局多极化,消费重心加速东移。欧洲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煤炭消费量逐步降低。亚太地区的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煤炭消费增长较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能源发展低碳化趋势明显。能源科技创新加速推进,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科技革命蓄势待发。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在经济增速趋缓、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大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能源消费强度大幅降低,能源消费增长换挡减速。我国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为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大力调整能源结构,煤炭消费比重下降,煤炭需求增长空间有限。但从我国能源发展趋势看,煤炭仍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石,煤炭工业发展面临诸多机遇。“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给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也为煤炭行业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地区,当前发展面临着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经营困难、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等诸多挑战,随着煤

— 15 —

炭开发战略的进一步西移,特殊煤种替代技术迅速发展,我省煤炭资源优势正逐步丧失,全行业促转型、调结构、增动能的任务非常艰巨。但是,随着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面推进以及我省“不断塑造美好形象,逐步实现振兴崛起”、“一个指引、两手硬”等战略举措的实施,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煤炭过剩产能为推进煤炭产业脱困发展和转型升级、打造国家综合能源基地提供了强大动力。“十三五”时期全省煤炭行业发展既面临重大挑战,也将迎来重大机遇,只要全行业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正确应对,就能化挑战为机遇,取得新的成绩。

(二)需求预测 1.国际煤炭需求预测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化石能源由于不可再生性,环境压力等问题,导致能源消费量比重逐年下降;而新能源具有清洁、环保、可再生等优点,其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据统计,可再生能源、核能、水电的年均增速分别为6.3%、1.8%、1.7%,快于化石能源增速,可以预测,未来新能源的消费比重将会进一步上升。

随着新兴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亚太地区人口大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会快速增长。据统计,印尼、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亚太地区人口大国煤炭消费均低于1吨标准煤/年, — 16 —

远低于我国3.1吨标准煤/年的水平。从资源禀赋看,这些国家普遍缺乏油气资源,能源需求增量将主要靠煤炭来满足,同时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加大对沿线国家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沿线国家煤炭需求总量也将快速增长。

根据《BP2035年世界能源展望》2013到2035年煤炭消费年均增速为0.8%。预测到2020年,世界煤炭需求量为58亿吨标煤。

2.国内煤炭需求预测

在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能源消费强度下降,能源结构将进一步得到优化,煤炭需求强度将进一步降低,天然气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消费比重大幅增加,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虽然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会下降,但是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煤炭的高效转化、高端利用对煤炭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到2020年、2030年、205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由目前的66%逐渐回落到60%、55%和50%左右。到2020年,国内煤炭需求量为41亿吨。

3.省内煤炭需求及外调、出口预测

“十三五”期间,受到煤炭市场疲软、国家对煤炭产能的控制、环境保护压力加大以及我省“资源型经济”综改转型发展的影响,

— 17 —

煤炭消费增长速度将会有所减缓,新能源的利用将会大幅增加。“十三五”时期,全省GDP年均增速预计为6.5%左右,由于我省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现状不会根本改变,随着全省范围经济发展,GDP能耗降低,煤炭消费将缓慢增长,并仍以冶金、电力、建材、化工用煤为主。

冶金工业由于下游需求减弱,钢材价格大幅下跌,全行业仍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形势依然严峻,产能依然过剩,冶金工业的煤炭需求将保持不变或略有下降。

根据《山西省“十三五”电力发展规划》,2015年底,我省煤电装机占全省总装机容量比重为80%,预测到2020年,煤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下降到75%,但是总量在增加,全省新增装机容量6558万千瓦,新增煤电装机容量约4558万千瓦(增长率80%)。全省调整煤炭消费结构,变输煤为输电,煤炭就地转化率将大幅提升,电力行业将成为煤炭消费增长的主要行业。

建材工业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行业规模结构和工艺结构均普遍有较大幅度提升,促使建材工业产品单位综合能耗呈现逐年明显下降,目前我省建材产业产能过剩,因此“十三五”期间随着我省经济建设的发展,建材行业对煤炭需求增速将放缓。

煤化工产业积极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艺装备,行业规模快速增长,循环经济初具规模,晋北高端煤化工基地蓬 — 18 —

勃兴起,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期间,煤化工产业对煤炭的需求将稳步增加。

综上,预测省内煤炭消费量2020年为4亿吨。

“十三五”期间,我省煤炭外运通道将进一步完善,运能将进一步提高,预测年外运保障能力将超过8亿吨。考虑到省内煤炭需求量提升和周边省份煤炭产量、外调量增加,以及节能减排等政策因素,在保证国家煤炭消费需求的前提下,我省煤炭外调量按照保持现有水平的原则,预测外调煤炭量2020年为6亿吨。

综合分析省内、省外煤炭消费形势,预测2020年对我省煤炭的总需求为10亿吨。

(三)供给预测

“十三五”期间,全行业通过“严控增量、压缩存量、主动减量”方式,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切实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建立保留产能与退出产能有效挂钩机制,促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1. 煤矿数量。截至2015年底共有煤矿1078座,“十三五”期间,全省通过化解煤炭过剩产能退出部分煤矿,同时,根据国家减量臵换政策,合理安排已取得“路条”项目核准,到“十三五”末,全省煤矿数量900座以内。

2. 产能情况。截至2015年底煤矿能力14.6亿吨/年,“十三五”期间,全省扣除国家认定的先进产能后,产能退出率不低于

— 19 —

12%。同时,通过依规核减产能、实施减量臵换等,到“十三五”末,全省总产能13.2亿吨/年,净减少1亿吨/年以上。

3. 产量情况。到“十三五”末,在13.2亿吨/年产能中,生产煤矿能力12亿吨/年,停建缓建搁臵延缓煤矿能力1.2亿吨/年。生产煤矿按照15%的储备系数考虑,实际全省原煤产量约为10亿吨。

(四)供需平衡

2020年,我省煤炭产量与省内外煤炭消费需求大致均衡,基本可以实现淘汰接替有序、产能储备合理、产销供需平衡。

三、“十三五”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和开发布局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遵循能源革命战略思想,围绕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以煤炭行业脱困发展和转型升级为目标,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化解煤炭过剩产能为途径,推动全省煤炭行业安全、清洁、高效、低碳发展。

(二)发展原则

1.坚持理念创新。深刻认识能源革命带来挑战的严峻性、新常态下行业发展的速度与结构变化的紧迫性,树立煤炭行业发 — 20 —

展由数量速度粗放型向质量效益集约型转变、由传统的机械化向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的理念,培育行业发展新业态、新产业,培育行业发展新优势。

2.坚持产业协同。重视资源科学开发与优化布局,构建煤炭资源梯级开发与利用格局;顺应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与消费峰值规律,促进煤炭市场平稳运行;推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融合,纵向上以深加工、精细化、高效转化、循环经济等方式,横向上以产业嫁接、金融协同、物流协同等融合方式,实现煤炭产业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和共赢发展。

3.坚持绿色引领。加强矿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科学规划矿区开发规模和开发强度;坚持以最小的环境扰动获取最大的资源收益原则,实现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并重;拓展煤矿生态环保治理修复再造方式,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形成煤炭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格局。

4.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决定性作用,尊重市场规律,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客户价值需求导向,为用户提供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服务;实施低成本战略,由粗放管理转为集约管理,推动煤炭企业优化组织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建立起符合煤炭企业特点、高效运行、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商业模式创新体系。

— 21 —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省煤矿900座以内,总能力13.2亿吨/年;其中,生产煤矿能力12亿吨/年,煤炭产量约10亿吨。

到2020年,全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5万亿元,其中,煤炭产业3000亿元,非煤产业1.2万亿元。

2.分项目标

集约高效:“十三五”期间,全省扣除国家认定的先进产能后,产能退出率不低于12%。到2020年,通过进一步减量重组、大幅降低煤矿数量,平均单井规模力争达到180万吨/年;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100%、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95%;进一步引导煤矿减人提效,全员劳动工效力争达到1600吨/人.年。

安全保障:“十三五”期间,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杜绝重大以上事故,遏制较大事故,95%以上的煤矿实现生产安全长周期,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1以下,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高。

延伸循环:全行业煤电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煤制天然气40亿立方米、煤基合成油品600万吨、煤制烯烃240万吨。

低碳清洁:到2020年,原煤入洗率达到80%,洗煤废水闭路循环率100%,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133亿立方米、利用量85亿立方米。

— 22 —

生态环保:到2020年,矿井水和生活污水处臵率达到100%,矿井水综合利用率达到90%,力争实现30%的绿色矿山建设目标。对重点矿区实施地质环境保护与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新建和生产煤矿全面治理,毁损土地全面复垦,历史遗留煤矿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35%。

(四)开发布局

根据国家规划的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和18个矿区的总体规划,按照区域煤质和煤层赋存特点,进一步推进三大煤炭基地提质,大力发展大型、特大型煤矿,加快建设现代化矿井,通过不断提升煤炭产业集约高效化水平,推动传统煤炭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迈进,保障国家清洁煤和综合能源基地生产原料的供给。

1.晋北基地

重点培育同煤集团和中煤平朔两个亿吨级煤炭企业。依托动力煤优势,加快煤电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家级千万千瓦级现代化大型煤电外送基地建设。面向煤基清洁能源和煤基高端石化产业两大发展方向,打造高端煤化工产业集群,加快晋北现代煤化工基地建设。

截至2015年底,晋北基地产能4.65亿吨/年,2015年原煤产量3.8亿吨。到“十三五”末,基地产能4.1亿吨/年,预计原煤产量3.5亿吨。

— 23 —

2.晋中基地

重点培育焦煤集团亿吨级煤炭企业。利用洗中煤、煤泥、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重点推进低热值煤电厂建设,加快国家级千万千瓦级现代化大型煤电外送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煤焦化产业,形成煤焦气化产业链。加快推进西山、离柳两大矿区瓦斯抽采利用矿区建设。

截至2015年底,晋中基地产能5亿吨/年,2015年原煤产量2.72亿吨。到“十三五”末,基地产能4.66亿吨/年,预计原煤产量3.1亿吨。

3.晋东基地

重点培育阳煤集团、潞安集团和晋煤集团三大煤炭企业向亿吨级企业迈进。重点推进阳煤集团、潞安集团、晋煤集团煤电一体化。重点发展煤基合成油、甲醇制汽油、煤制烯烃、煤制化肥生产等产业。重点推进晋城、阳泉、潞安三大矿区瓦斯抽采利用矿区建设。

截至2015年底,晋东基地产能4.84亿吨/年,2015年原煤产量3.18亿吨。到“十三五”末,基地产能4.32亿吨/年,预计原煤产量3.3亿吨。

四、推进措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站在新常态的时代高点,山西仍然有坚定的信心、有足够的实力、有强劲的优势可以在全国煤炭能源领 — 24 —

域站稳脚跟、领跑市场、创造辉煌,为建成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为推进全国能源革命做出山西应有的贡献。

(一)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新旧动能转化

1.扎实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贯彻落实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节奏,有力、有度、有序扎实推进工作开展。出台《山西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和配套实施细则,抓好工作落实,打赢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

2.持续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关于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加快推进资源配臵市场化改革,深化行政审批管理改革,创新销售服务体制,构建煤炭现代市场体系,积极推进煤炭企业改革发展,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管制度,加强煤炭行业法治建设,确保市场对资源配臵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权力运行得到有效制约和严格监管,基本实现煤炭管理体制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3.科学审慎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把化解煤炭过剩产能与调整产业结构紧密结合,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把化解煤炭过剩产能与妥善解决重组整合遗留问题紧密结合,推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依法淘汰

— 25 —

关闭一批、减量重组一批、减量臵换一批、依规核减一批、搁臵延缓一批煤矿,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确保“十三五”期间全省煤炭总产能“只减不增”。

(二)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扩大有效优质供给

1.推进煤炭产业集约化发展。制定出台全面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推动煤炭企业淘汰关闭退出和减量重组。创新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继续推动煤矿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构建现代化大型煤炭企业,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序减少办矿主体数量和煤矿数量。到2020年,全省煤矿数量控制在900座以内,通过进一步减量重组、大幅降低煤矿数量,平均单井规模力争达到180万吨/年。

2.推进煤炭产业高效化发展。积极引导煤矿优化井下布局、简化生产系统,推广“一矿(井)一面”“一矿(井)两面”生产模式;推进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不断提高信息化、智能化装备水平;强化劳动组织管理,探索“一岗多能”,搭理培育生产服务专业化队伍;加强技术指导,加强灾害治理,合理确定产能。到2107年6月底,全省单班入井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煤矿入井人数降到1000人以内;到2020年,全省各类煤矿采区单班作业人数控制在100人以内、综采工作面单班作业人数控制在35人以内、掘进工作面单班作业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进一步引导煤矿减人提效,全员劳动工效力争达到1600吨/人.年;采煤机械 — 26 —

化程度达到100%、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95%。

3. 推进煤炭产业现代化发展。根据资源赋存条件和矿井布局结构,在产能减量臵换前提下,优先建设安全高效、资源利用高、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型矿井。合理安排煤炭开发时序和强度,对特殊和稀缺煤炭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利用。以煤矿的现代化、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严格煤矿准入标准、建设标准和管理标准,进一步加快全省现代化煤矿建设步伐,从资源与地质保障、井田开拓、回采掘进与装备、提升运输及装备、安全保障、技术及现场管理、矿井综合信息化、生态环境、管理与效益、职工队伍、劳动保护和企业文化等方面,全方位提升矿井现代化水平。

(三)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形势稳定好转

1. 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理念。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丝毫不能放松,须臾不可懈怠。牢固树立总体安全观和安全发展观,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坚持“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意识,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以“铁的担当尽责、铁的手腕治患、铁的心肠问责、铁的办法治本”的要求狠抓安全生产,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底线。

2.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管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坚持并落实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现行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和规章制度,探

— 27 —

索建立重大非法违法煤矿企业“黑名单”制度、重大隐患专家诊治制度、集中专项资金治理重大隐患制度等,充分发挥市县长安全助理、安全监管“五人小组”等作用,进一步增强监管执法力量,强化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对煤矿建设、生产全过程的监管。

3.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精干高效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确保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隐患排查整改到位、应急救援到位,推进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提高煤炭企业安全水平。大型煤炭集团要精简安全生产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强化管理层对生产一线安全生产的监管责任。研究制订由事故单位承担抢险救援费用的具体办法,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安全责任意识。统筹安排重要经济目标做好城市平战综合防护建设和人民防空防护建设。

(四)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实现转型多元发展

1. 加快煤电一体化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我省煤炭资源和区位优势,充分把握国家在我省实施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带来的有力时机,以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为重点,加快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水平和规模提升,深化省属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与五大电力央企合作,以建立股权为纽带的煤电联营和签约契约为基础的长协合同为主要形式,按照典型引路和全面推动相结合、政府搭台和企业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将煤炭电力企业协调发展关系引向深入,推进我省煤电基地建设,实现煤电深度融合发展。

— 28 —

2. 科学发展现代煤化工。在优化提升传统煤化工产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煤化工,提高煤炭资源加工利用产品附加值,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努力突破技术瓶颈,减少水耗和排放,降低成本,有序发展,科学发展,充分发挥专业团队优势,走出一条与石油基不同的差异化、高端化、规模化、国际化的现代煤化工发展路子。坚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带动作用,在三大煤炭基地合理规划建设一批煤制油、甲醇制清洁燃料、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等现代煤化工产业项目。

3. 推进煤炭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把加快推进“园区循环化、循环扩大化”作为多元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建设一批重点循环经济园区,通过产业聚集、产业耦合、产业链延伸,在园区企业之间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实现能量、物质的合理、高效转换。煤炭企业按照产业循环、多元发展对工业园区进行规划、建设和改造,在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综合加以考虑。依托重点煤炭企业园区的强大辐射作用和明确的功能,使企业内部的资源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价值流的传递和交换,达到信息共享和基础设施共享,降低企业的物耗、能耗和产品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五)推进瓦斯抽采利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1. 建设两大煤层气基地。建设沁水、河东两大煤层气基地,推进河曲-保德、临县-兴县、三交-柳林、永和-大宁-吉县、沁南、

— 29 —

沁北、三交-柳林等6个煤层气片区勘探开发,到2020年,全省煤层气总产能力争达到400亿立方米。

2. 建设五大瓦斯抽采利用矿区。推进晋城矿区、阳泉矿区、潞安矿区、西山矿区和离柳矿区五大瓦斯抽采利用矿区建设。加大井下煤矿瓦斯抽采量,积极探索低浓度瓦斯利用途径,提升煤矿瓦斯综合利用水平,到2020年,全省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达到133亿立方米、利用量85亿立方米。

3. 实施煤矿瓦斯抽采全覆盖工程。对煤炭规划区、准备区和生产区达到瓦斯抽采条件的煤层全部开展瓦斯抽采,做到采前、采中、采后和井上、井下全覆盖立体化抽采,不断完善抽采系统、优化抽采工艺、强化抽采管理、拓展利用途径、建设大型基地、确立示范工程、实施管路改造,实现应抽尽抽、以用促抽、抽采达标。利用三年时间,实施全省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全覆盖工程,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煤炭企业改革

1.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省属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要率先贯彻落实《关于省属国有企业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实施办法》和《山西省省属国有企业外部董事管理办法(试行)》,修订公司章程,建立分层分类的国有产权代表和企业领导班子管理制度与运行体系。全面加强出资人对产权代表的委派与管理,规范股东会、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工会、职代会 — 30 —

的功能定位与运行模式,形成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体系,确保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相互促进。积极推进同煤集团、焦煤集团、晋能集团深化改革试点工作,为我省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探索新路。

2. 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全面落实《全省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加强集团总部功能和管控体系建设,严格控制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全面拓展信息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增强企业集团的管控能力,激发子分公司的创富活力,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建立健全企业员工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市场化用人制度,实现企业员工能进能出;推进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完善企业内部考核评价机制,严格与绩效挂钩考核,实现职工薪酬能高能低。激励员工通过诚实劳动、创新创业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企业增效和个人增收。鼓励支持资源枯竭煤矿发挥人才、技术和管理等优势,实施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创业创新发展。

3. 推动分离办社会职能。所有具备条件的煤炭企业都要加快推进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暂时不具备条件的也要积极创造条件,依法依规稳妥推进。推动省属国有煤炭企业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实行属地社会管理。将企业医疗机构纳入当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幼儿教育机构要移交当地政府管理。省属

— 31 —

国有煤炭企业承担的矿区、职工家属生活区供水、供电、供暖(供气)和物业管理等社会职能,要逐步分离移交当地政府,实行社会化管理。

(七)加快科技创新驱动,实施人才强煤战略

1.推进煤炭科技创新发展。按照全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把煤炭科技创新作为重点,加快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等煤矿安全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及应用,推进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加强煤炭开发生态环境保护,重点研发井下采选充一体化等绿色高效开采技术。提升煤炭开发效率和智能化水平,研发高效建井和快速掘进、智能化工作面、特殊煤层高回收率开采、煤炭地下气化、煤系共伴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技术;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盟,实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科技重大项目攻关,重点研究先进煤气化、高端煤制油等煤机产品生产新工艺技术,尽快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煤炭现实生产力。

2. 建设新型煤炭产业大军。创新煤矿产业队伍建设机制,实行煤矿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围绕“如何用工”和“用什么工”两大核心,全力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素质化、专业化的新型煤炭产业队伍;进一步理顺劳动用工管理机制,通过校企联合等方式,全面实现“变招工为招生”,先培训、后上岗,确保人才后续保障,实现从业人员素质专业化。发挥各级煤矿工会的作用,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活动,推动职工自学成才、岗位成才。

— 32 —

3. 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监管层面,强化职工培训,提高培训质量,研究出台技能人员晋升职称的激励政策,鼓励管理部门非主体专业人员到煤炭企业挂职锻炼;企业层面,建立完善企业培训机构和职工技校,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采取委托培养、对口单招、订单培养等多种方式,培养煤矿主体专业人才;科研院校层面,要加强与煤矿企业沟通合作,调整专业学科设臵,加强科技攻关和基础技术研究,积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八)完善煤炭市场机制,探索销售体制改革

1. 创新煤炭销售方式。发挥大集团煤炭销售优势,组织开展煤炭大营销活动,与其他行业,与下游重点行业、重点用户及具备资金实力、用户资源的第三方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巩固和拓展我省煤炭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鼓励企业全员和社会多方开展煤炭营销,鼓励签订长协和点对点营销。探索创新“互联网+煤炭”方式,按市场需求合理组织煤炭销售。

2. 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和行业自律机制。积极探索建立能够正确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倡导诚信建设,引导企业自律,建立行业自律机制。规范煤炭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偷税漏税、价格欺诈等非法违法经营行为。

3. 创新煤炭交易机制和探索建立煤炭储备体系。充分发挥煤炭交易平台的信息、物流、金融等服务功能,培育完善全省煤

— 33 —

炭现代交易综合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包括现货交易、短期协议、中长期协议等交易新机制。根据煤炭特点,深入研究、科学论证、稳步试点,探索建立煤炭资源储备、产能储备和现货储备有机衔接的储备体系。

(九)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清洁高效利用

1.加强矿区环境保护。要坚持生态优先,将环保理念贯穿于煤炭开发的全过程。加强矿区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满足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要求;完善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做好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治理工作;重点抓好矿区绿化美化。抓好煤矸石、矿井水、煤矿瓦斯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依法妥善处理现有矿区与已设立或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镇规划区、泉域水资源保护区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等的关系,对各类保护区内与已设臵煤炭矿业权重叠的煤矿进行摸底排查,对区内现有煤炭企业实行分类处臵,确保各类生态系统安全稳定。

2. 加大采煤沉陷区治理力度。对煤炭开采形成的沉陷区,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制定防范新生采煤沉陷灾害的相关法规、规章,明确煤炭企业为治理责任主体,并组织实施恢复治理工程。按照综合规划、全面推进、加快建设的原则,以解决采煤沉陷区人居环境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实施搬迁安臵、生态修复、土地复垦等综合治理,恢复和改善采煤沉 — 34 —

陷区生态环境。重点改善采煤沉陷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鼓励创新创业,建设新型现代化小城镇或新社区。

3.大力倡导节能减排。提高煤炭洗选比例,鼓励使用型煤,为社会提供清洁的煤炭产品;大力发展清洁高效煤电,提高电煤比重;攻坚一批煤炭深加工自主核心技术,提高转化效率,降低水耗、煤耗;积极推广煤矿井下抽采极低浓度瓦斯、矿井风排瓦斯氧化供热技术,矿井回风、洗浴废水和井下处理水等低位热能热泵回收技术,空压机余热回收技术,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供热技术;加大薄煤层、边角残煤回采,因地制宜推广使用无煤柱开采、充填开采、保水开采和煤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技术。

(十)提高职工劳动保障,推进美丽矿区建设

1.加强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保障。坚持职工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进一步提高职工收入,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工资分配进一步向采掘一线职工倾斜,切实提高煤矿职工生活水平。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工作,认真实施国家、山西省职业病防治规划,落实煤矿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切实抓好作业场所煤尘、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治管理,加强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积极推动煤矿企业落实各项社会保险政策。

2. 妥善安臵关闭退出煤矿职工。积极做好企业内部挖潜工作,支持企业通过转型转产、多种经营、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等

— 35 —

方式,多渠道分流并妥善安臵富余人员;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场地和资源培育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等扩大就业的新载体;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再就业有困难的职工,在职工自愿选择、企业同意并签订协议后,可实行内部退养;保证煤矿企业多余人员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需解除劳动关系的依法解除并给与经济补偿,补发拖欠费用,做好社会保险转移接续等工作;加大援助帮扶,保障基本生活。

3. 推进美丽矿区建设。规范推进资源枯竭型矿山关闭破产工作,大力支持资源型城市发展新兴产业。继续实施棚户区改造政策,改善矿工居住条件。不断提高职工子女就业率,推进传统“以煤补农”、“以矿帮村”机制创新,统筹煤炭矿区与当地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大力建设美丽矿区。

五、节能与环境影响评价

(一)节能减排分析评价

1. 资源节约。煤矿设计要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优先采用资源回收率高、污染排放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各煤矿应严格按照核准(审批)的建设规模进行初步设计,满足节能和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煤矿设计要有对固、液、气体废弃物、共伴生资源和余热等进行综合利用的措施,大力推进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高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瓦斯抽采利用系统必须与矿井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 36 —

2. 煤炭行业系统节能减排。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全球各地都在采取积极措施发展低碳经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十三五”期间全国单位GDP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较“十二五”末下降25%,需要从煤炭开采、煤炭运输、煤炭洗选加工、煤炭节能装备技术等方面采取严格的节能减排措施。

(二)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1. 煤炭生产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煤矿开采后,地表按一定规律形成塌陷盆地,对当地土地利用造成一定影响,塌陷区内的建筑物可能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煤炭大规模开发,可能影响地下水文环境,煤矿排放矿井水将疏干煤系地层以上的地下水,可能造成采区内井泉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减少。煤矿生产生活区锅炉烟气以及煤炭在地面储存、筛分破碎和转载储运过程中的扬尘、道路扬尘等,会产生大气污染物,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煤炭开发过程产生大量的煤矸石,堆放会占压土地,影响景观,对土地利用造成影响等。

2. 环境综合治理对策和措施。煤矿应采取土地复垦和生态综合整治措施,积极防治水土流失,认真落实土壤保护与植被恢复,尽可能将生态影响控制到最低程度。

所有改扩建、新建煤矿均建设矿井水处理站和生活污水处理站,对施工期的生活污水应进行有效处理,到2020年,矿井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

— 37 —

矿井、洗(选)煤厂不得新建10吨及以下燃煤、重油、渣油锅炉及直接燃用生物质锅炉,在用燃煤锅炉按时限要求进行改造,采用高效脱硫除尘器,锅炉烟气排放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各矿应按环保要求,对原煤储存、转载、筛分及运输过程采取严格抑尘除尘措施。鼓励热电联供和清洁能源供热,淘汰分散燃煤小锅炉。

煤矿采煤过程中,遇到上覆地下水径流带岩层,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采取保水采煤措施,矿井涌水应长期观测、建档。

对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遵循循环经济理念,统筹安排。煤矸石尽可能综合利用,可用于发电、制砖等建材项目,还可用于填沟造地植树造林、填堵地表裂缝平整造地和修筑路基等。

(三)环境影响预期效果

煤炭开采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要坚持生态优先,依法妥善处理现有矿区与已设立或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镇规划区、泉域水资源保护区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等的关系,确保各类生态系统安全稳定。

到2020年,矿井水和生活污水处臵率达到100%,矿井水综合利用率达到90%。力争实现30%的绿色矿山建设目标。对重点矿区实施地质环境保护与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新建和生产煤矿全面治理,毁损土地全面复垦,历史遗留煤矿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35%。

— 38 —

六、政策建议

1. 研究出台煤矿“减量重组”政策。减量重组可有效降低退出成本、缓解社会矛盾、减轻财政负担,是企业容易接受的去产能方式。建议国家提出“减量重组”基本原则,支持山西试点,在国家原则框架内进行探索。

2. 对资源整合改造建设煤矿承担化减过剩产能任务分类施策。资源整合山西走在了前面,建议国家同意山西在整体完成国家下达去产能任务的前提下,允许对资源整合改造煤矿承担去产能任务进行内部调整。

3. 支持山西提高煤炭先进产能占比。目前全国第一批列入调节产量的74座先进产能煤矿,能力6亿吨,其中我省18座,能力1.2亿吨,占全国的20%。恳请国家在先进产能认定方面给予我省大力支持。

4. 适度限制煤炭进口,支持山西建立国家煤炭储备基地。建议国家引导沿海国有发电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减少低价劣质煤进口,增加国产清洁煤使用比例,进一步提高商品煤质量检测标准,对进口动力煤和进口炼焦煤从热值、灰份、挥发分、硫份等指标进行更加严格的限制,有效控制煤炭进口规模。同时建议着眼长远发展,支持山西省建设国家煤炭储备基地。通过资源储备、产能储备和现货储备,提高煤炭安全保障能力和市场价格平抑能力。

— 39 —

5. 全国统一标准淘汰煤炭落后产能。建议国家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淘汰标准和目标,将30万吨以下煤矿视为落后产能,在2018年底前将全国范围内产能30万吨以下煤矿依法关闭退出,以腾出更多的产能指标,用于提升先进产能水平。

— 40 —

第7篇: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规范煤矿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发证管理,根据《煤炭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3号令)、《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20号令)、《关于加强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若干意见》(安监总培训字【2005】91号)、《关于印发<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矿字【2005】135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以及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晋政办发[2009]174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明确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通知>的通知》(晋政办函【2010】70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煤矿安全生产培训及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培训是指以提高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管理水平及生产技能为目的的教育培训活动。

第四条 煤矿企业从业人员是指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含煤矿矿井使用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

主要负责人是指对煤矿生产和安全负全面责任、有安全生产决策权的人员。具体指:煤矿企业(含集团公司、总公司、子公司,下同)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各类煤矿(公司)矿长(经理)。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分为

A、B两类:

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体指: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机电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各类煤矿(公司)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副经理)、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通风区(队)长。

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体指:各类煤矿采煤、掘进、机电、运输、地测、调度等安全生产区(科、队、井)负责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部门负责人。

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煤矿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具体指除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以外,从事煤矿生产活动的所有人员,包括其他负责人、其他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班组长和各岗位的工人以及临时聘用人员。

第五条 煤矿企业是安全生产培训的责任主体,负责本企业职工安全生产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按规定选送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参加培训,并认真组织落实本企业职工的全员安全生产培训和考核工作。

第六条 安全生产培训遵循“依法行政、服务企业”的宗旨,按照“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级实施、分类指导;统一标准、教考分离”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七条 省煤炭工业厅负责指导全省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依法对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和省监狱管理局负责所属煤矿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的组织管理。

各市煤炭工业局按属地负责除省属五大煤炭集团、省监狱管理局所属煤矿以外的各类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的组织和监督管理。

第八条 省煤炭工业厅负责全省煤矿主要负责人和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的组织管理、考核、发证工作;

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和省监狱管理局负责所属煤矿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试的组织管理,省煤炭工业厅统一审核发证;

上述情况以外的各类煤矿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试由各市煤炭工业局按属地负责组织管理,省煤炭工业厅统一审核发证。

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和发证由所在企业负责。

第九条 各市煤炭工业局、煤炭企业、省监狱管理局要结合本地区、本企业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制度。

第二章安全培训

第十条 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培训机构承担。

煤矿主要负责人和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由具备二级以上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承担;

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由具备三级以上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承担;

煤矿企业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由具备四级以上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承担。

第十一条 安全生产培训严格按国家统一制定的培训大纲,使用规范的培训教材,按规定的要求组织培训。

第十二条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培训时间:地下煤矿初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再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露天煤矿初训时间不

少于48学时,再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时间:地下煤矿初训时间不少于90学时,再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露天煤矿初训时间不少于52学时,再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不少于90学时,复审和延期复审培训不少于8学时;

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井下新工人跟班实习不少于4个月),再培训不少于20学时。

第十三条 各市煤炭工业局、省属五大煤炭集团、省监狱管理局要结合本地区、本企业实际,做好安全生产培训规划和计划安排。

第十四条 培训机构要严格按规定的培训大纲组织教学,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培训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培训档案管理。

第三章 考核发证

第十五条 安全生产培训考核严格按“教考分离”原则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 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按国家局统一制定的考核标准和方式执行;

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的考核标准由各市煤炭工业局、省属五大煤炭集团、省监狱管理局按照国家局制定的培训大纲,结合本地区、本企业实际自行制定。

第十七条 培训期满,按规定考核合格后,发放相应的资格证书: 煤矿矿长发放《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和《安全资格证书》; 矿长以外的其他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发放《安全资格证书》;

特种作业人员发放《特种作业操作证》;

其他从业人员发放《培训合格证书》。

第十八条 考试不合格者随下期培训班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合格者,重新参加培训。

第四章证书管理

第十九条 《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安全资格证书》由省煤炭工业厅参照国家局规定式样统一监制;《特种作业操作证》由国家局统一监制;《培训合格证书》由煤矿企业按照省煤炭工业厅规定式样印制。

第二十条 《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安全资格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的证书编号办法按国家局统一规定执行;《培训合格证书》的证书编号办法由省煤炭工业厅制定。

第二十一条 《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安全资格证书》有效期均为3年,自取得证书次年起每年参加1次再培训,证书到期复训换证;

《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有效期内每3年复审一次,有效期满延期复审换证;

其他从业人员《培训合格证书》有效期为3年,证书到期复训换证。

第二十二条 《安全资格证书》和《特种作业操作证》全国范围内有效;《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全省范围内有效;《培训合格证书》在本企业范围内有效。

第二十三条持有A类《安全资格证书》的可直接到B类安全生产管理岗位任职,持B类《安全资格证书》的不得直接到A类安全生产管理岗位任职,需重新参加培训,取得相应类型的资格证书。

第二十四条 资格证书在有效期内,如服务单位与证书载明的工作单位名称不一致的,应按有关规定及时到发证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五条 资格证书为持证人任职或上岗的有效凭证,不得转借他人使用,如证书丢失或损毁,应及时到发证机关办理补办手续。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无故扣留或占有持证人的资格证书。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各市煤炭工业局、省监狱管理局要完善并落实好各项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和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持证上岗监督检查。

省属五大煤炭集团要完善并落实好各项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和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持证上岗监督检查。

各类煤矿企业要完善并落实好各项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档案,详细、准确记录培训考核情况,做好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组织管理,严格持证上岗。

第二十八条 有违反《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296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第446号令)、《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总局令第20号)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情形的,依据有关规定实施处罚。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0年10月1日起执行。

第8篇: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培训,规范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发证和监督管理,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安委〔2012〕10号),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4号)、《煤矿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2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明确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通知>的通知》(晋政办函【2010】70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煤矿安全生产培训及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培训是指以提高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知识、管理水平及生产技能为目的的教育培训活动。

第四条 本办法以及配套实施细则所称煤矿企业是指省属五大煤矿集团公司、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山西正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地方煤矿主体企业,前述各单位所属的子分公司,各类煤矿。

所称煤矿企业从业人员是指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含煤矿矿井使用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下同)以及其他从业人员。其中:

主要负责人是指对煤矿生产和安全负全面责任、有安全生产决策权的人员。具体指:煤矿企业的董事长、法人代表、总经理、矿长。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分为A、B两类:

1 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体指:煤矿企业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副矿长)、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副总工程师、通风区队长(矿长助理)。

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体指: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及管理人员,生产、技术、通风、机电、运输、地测、调度等职能部门(含煤矿井、区、科、队)负责人。

特种作业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煤矿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具体指:井下电气、井下爆破、安全监测监控、瓦斯检查、安全检查、提升机操作、采煤机(掘进机)操作、瓦斯抽采、防突、探放水等作业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具体指:除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煤矿特种作业人员以外的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的人员。

第五条 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安全资格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煤矿矿长除取得相应的《安全资格证书》外,还应当接受矿长资格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与其所从事的特种作业相应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

煤矿各生产作业班组的班组长应当接受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班组长安全培训合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除班组长以外的其他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其中,生产作业人员还应结合具体工作岗位接受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井下新工人在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和《上岗证》后,须跟班实习满4个月以上,方可独立上岗作业。

第六条 煤矿安全生产培训实行“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统一标准、教考分离”的原则。

省煤炭工业厅负责指导和管理全省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负责全省煤矿矿长资格、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

2 格的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负责全省煤矿企业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和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的审核发证工作。

各市煤炭工业局负责指导和管理所监管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负责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和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的培训、考试工作;负责班组长的安全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负责市属煤矿企业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

各县煤炭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管理所监管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负责所监管煤矿企业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

省属五大煤矿集团公司、山西正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指导和管理本集团公司及所属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负责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和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的培训、考试工作;负责班组长的安全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负责所属煤矿企业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培训、考核和发证管理工作。

各类煤矿企业应按有关规定对从业人员组织日常安全培训。具体负责所属从业人员日常安全培训、考核的组织管理;负责所属人员《培训合格证书》再培训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所属相关人员的岗前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

第七条 煤矿企业是安全生产培训的责任主体,要把安全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健全落实以“一把手”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培训责任体系;要建立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制度,建设满足本企业(煤矿)安全生产培训需要的教育培训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要按规定提取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经费,确保从业人员按规定接受与所从事岗位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严格落实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制度。

第二章 从业人员准入条件

第八条

煤矿从业人员应当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身体健康,无职业禁忌症;

(二)年满18周岁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三)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四)法律、行政法规、行业标准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煤矿企业总经理、煤矿矿长以及除副董事长以外的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除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外,还应当具备煤矿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及以上经历;煤矿矿长还须具备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2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

第十条 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除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外,还应当具备煤矿相关专业中专(含技校、职高)及以上学历,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2年及以上经历。

第十一条 班组长和特种作业人员除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外,还应当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2年及以上经历(防突工须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及以上经历)。

第十二条 本办法第九条至第十一条所述人员,以及煤矿特有工种,应结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推进煤矿从业人员“人本安全、培训教育、素质提升”工程工作方案》,提升专业学历,分阶段达到学历要求。

第三章 安全培训

第十三条 煤矿矿长资格、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以及班组长资格的培训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培训机构承担。

煤矿矿长资格培训,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省属五大煤矿集团公司(及其子分公司、所属煤矿)和中央在晋煤矿企业(及其子分公司、所属煤矿)的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由具备二级及以上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承担;

4 上述以外的煤矿企业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由具备三级及以上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承担;

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资格培训、班组长的资格培训由具备三级及以上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承担。

第十四条 煤矿矿长资格、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以及班组长资格的培训,要严格执行国家局制定的培训大纲,使用规范的培训教材,按规定要求组织进行。

除班组长以外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培训的培训大纲参照国家局制定的《煤矿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大纲》(试行)执行。

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和日常安全培训的培训大纲由煤矿自行制定,并严格执行。

第十五条 安全培训机构应当优先选用国家局组织编写或推荐的安全培训教材;鼓励煤矿企业结合本企业实际编写实用的、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和日常安全培训教材。

第十六条 煤矿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要求不得少于规定学时。 第十七条 各级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省属五大煤矿集团公司、山西正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要结合本地区、本企业实际,做好安全生产培训规划和计划安排。

第十八条 从事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的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制度和培训档案,落实培训计划,严格按培训大纲组织教学。

承担煤矿矿长资格、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以及班组长资格培训的机构必须依法取得相应资质,授课教师必须持证上岗。

第四章 考核发证

第十九条 安全生产培训考核严格按“教考分离”原则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 煤矿矿长资格、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班组长资格以及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5 培训的考核严格按国家局或省煤炭工业厅制定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组织进行;

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和日常安全培训的考核标准由煤矿自行制定,并严格执行。

第二十一条 培训期满,按规定考核合格后,由考核发证单位发放相应的资格证书。

第二十二条 考核发证单位应当自培训结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组织完成考试,并公布考试成绩。考试时,应当派员进行现场监考,监考人员不得少于2人。考试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发证工作。

第二十三条 考核发证单位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培训考试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培训、考核、发证档案,规范管理。

第五章 证书管理

第二十四条 资格证书为持证人任职或上岗的有效凭证,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无故扣留或占有持证人的资格证书。

第二十五条 资格证书不得随意涂改,不得转借他人使用;证书丢失或损毁,应及时到发证机关办理补办手续。

第二十六条 已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煤矿特种作业人员以及班组长,不需再持《培训合格证书》。

第二十七条 持有“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书》”或“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书》”,且具备相关学历的,可在B类安全生产管理岗位任职。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类煤矿企业要完善并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和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持证上岗监督检查。

6 各类煤矿企业要完善并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档案,详细、准确记录培训考核情况,做好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组织管理,严格持证上岗。

第二十九条 各市煤炭工业局、省属五大煤矿集团公司、山西正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须每年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集中检查活动。结合日常安全培训检查,全年检查培训机构数量要求达到总数的100%;检查煤矿企业数量不少于总数的20%。

各类煤矿要安排专职部门,对所属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定期进行检查,每季度检查不少于1次,必须覆盖所有从业人员,并建立检查台账。

第三十条 有违反《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296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第446号令)、《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总局令第44号)、《煤矿安全培训规定》(国家总局令52号)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情形的,依据有关规定实施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3年6月1日起执行。2010年9月2日印发的《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及配套实施细则(晋煤培发【2010】952号)同时废止。

第9篇:2018-2022年山西煤炭工业发展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目录)

2018-2022年山西煤炭工业发展与

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 核心内容提要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报告编号】20191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 报告目录

第一章 2015-2017年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煤炭资源的概述

一、煤炭资源总量

二、资源消费结构

三、煤炭资源分布

四、煤类及煤质特征

五、资源开采条件

第二节、中国煤炭行业发展概述

一、行业发展阶段

二、煤炭供应状况

三、煤炭需求特点

四、产量发展局势

五、行业发展特点

六、机遇与挑战并存

第三节、2015-2017年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

一、行业产量规模

二、固定资产投资

三、煤炭库存规模

四、煤炭进口规模

1

五、煤炭价格走势

六、企业经营情况

第四节、2015-2017年煤炭行业资源税改革分析

一、税费改革背景介绍

二、税费管理发展历程

三、税费改革关键内容

四、各地税率调整出台

五、税费改革关注要点

第五节、煤炭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行业发展制约因素

二、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结构性与体制性矛盾 第六节、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对策

一、行业发展措施建议

二、企业发展壮大建议

三、结构调整政策建议

四、“绿色煤炭”发展方向

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第二章 山西煤炭资源分布 第一节、山西省煤炭资源概况

一、总体概述

二、重点生产基地

三、山西煤炭种类

四、山西煤种的分布

五、山西的煤质分布

六、山西的煤层结构

2

七、山西煤系地层

第二节、山西各大煤田介绍

一、沁水煤田

二、大同煤田

三、宁武煤田

四、西山煤田

五、霍西煤田

六、河东煤田

第三章 2015-2017年山西煤炭工业的发展 第一节、2015-2017年山西煤炭工业概述

一、山西煤炭工业发展概况

二、煤矿安全生产情况

三、煤炭产业体制改革

四、煤炭工业转型发展

第二节、2015-2017年山西省煤炭产销数据统计

一、全省煤炭产销数据

二、重点煤矿产销数据

第三节、2015-2017年山西煤炭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相关技术指标发布

二、推进煤矿现代化建设

三、企业监督管理办法

四、新版环保法出台

五、煤炭工业发展要求

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第四节、山西煤炭行业整合重组发展分析

一、资源整合背景概述

3

二、煤炭行业整合主体

三、行业整合重组成效

四、资源整合效应分析

第五节、山西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行业存在的问题

二、高级人才匮乏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四、行业发展政策措施

第四章 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财务状况 第一节、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经济规模

一、2011-2015年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销售规模

二、2011-2015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利润规模

三、2011-2015年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资产规模 第二节、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一、2011-2015年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亏损面

二、2011-2015年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销售毛利率

三、2011-2015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

四、2011-2015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销售利润率 第三节、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一、2011-2015年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

二、2011-2015年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流动资产周转率

三、2011-2015年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总资产周转率 第四节、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一、2011-2015年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资产负债率

二、2011-2015年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利息保障倍数 第五节、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

4

一、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

二、影响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财务状况的经济因素分析 第五章 2015-2017年山西煤炭市场分析 第一节、2015-2017年山西煤炭市场的整体概况

一、全国市场背景

二、煤炭价格走势

三、煤炭库存规模

四、市场形势分析

五、企业运行情况

第二节、山西煤炭交易市场分析

一、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概述

二、中心市场地位

三、市场主体分析

四、交易规模分析

五、中心发展现状

六、现货交易情况

第三节、山西省建立煤炭期货交易市场探析

一、市场建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山西设立交易中心的可行性

三、煤炭交易市场需遵循的原则

四、煤炭交易市场相关配套措施

第六章 2015-2017年山西煤炭工业主要区域概况 第一节、太原

一、太原煤炭工业发展概述

二、健全太原煤炭交易中心

三、太原煤炭产业发展策略

5

第二节、大同

一、煤炭工业运行情况

二、煤炭工业发展优势

三、煤炭工业新型化发展

四、重点矿井建设情况

五、行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第三节、晋城

一、煤炭产业稳步发展

二、重点矿井市场动态

三、积极推行行业转型

四、煤炭企业投资旅游业

五、推进资源综合开发

六、打造煤层气之都 第四节、晋中

一、煤炭工业运行态势

二、政策推动行业发展

三、资源整合发展成效

四、安全生产持续向好

五、积极推进煤焦产业

六、煤炭工业发展障碍 第五节、朔州

一、朔州煤炭工业在全国的地位

二、煤炭工业发展规模

三、行业安全生产现状

四、煤炭行业基地建成

五、积极推进煤炭物流

6

第六节、临汾

一、煤炭工业发展综述

二、煤炭能耗需求降低

三、构建现代煤炭工业

四、行业转型升级措施

五、完善煤炭开采机制

六、行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第七节、吕梁

一、矿区煤质概况

二、行业供需规模

三、行业支持政策

四、加强煤矿监管 第八节、运城

一、煤炭资源分布

二、政企合作动态

第七章 2015-2017年山西煤炭的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煤化工

一、行业发展概况

二、产业发展格局

三、重点企业动态

四、行业发展方向

五、布局装备制造基地

六、“十三五”发展展望 第二节、煤层气

一、产业发展优势

二、行业发展政策

7

三、推进矿权改革

四、产业园区建设

五、产业发展前景

六、强化科技支撑力度

七、煤层气装备产业规划 第三节、煤矸石

一、重要技术突破

二、项目建设动态

三、推动煤矸石利用

四、“十三五”发展展望 第四节、洁净煤技术

一、洁净煤技术重要地位

二、洁净煤技术重大进展

三、洁净煤技术发展形势

四、洁净煤技术发展前景

五、洁净煤技术发展方向

第八章 2015-2017年山西煤炭重点企业经营状况 第一节、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二节、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8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三节、阳泉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国阳新能)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四节、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五节、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六节、上市公司财务比较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二、成长能力分析

三、营运能力分析

四、偿债能力分析

9

第九章 2015-2017年山西煤炭运输通道分析 第一节、2015-2017年山西煤炭运输总体状况

一、主要运输通道

二、加快通道建设

三、推行上线交易

四、运输通道堵塞原因

第二节、2015-2017年山西省煤炭运输数据分析

一、山西省煤炭外销规模

二、山西煤炭铁路运输规模

三、山西煤炭铁路运输规模(分省市)

四、山西煤炭公路运输规模 第三节、铁路运输

一、中国煤炭铁路运输情况

二、山西铁路运输通道介绍

三、取消铁路运输立户管理

四、取消运输计划归口管理

五、完善铁路运输系统的建议 第四节、公路运输

一、山西煤炭企业筹资建设高速公路

二、煤炭运输专线建成通车

三、煤炭公路运销体制改革

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十章 山西省煤炭行业投融资分析 第一节、山西煤炭工业的融资概况

一、企业筹资融资现状

二、企业融资面临的困难

10

三、改善产业融资结构的对策

第二节、新形势下山西煤炭业信托模式探析

一、山西煤炭业投资受关注

二、行业信托模式发展状况

三、突破现有信托模式建议 第三节、投资优势与前景

一、山西煤炭资源优势

二、山西煤炭工业优势

三、山西煤炭业抗风险能力 第四节、投资计划和风险

一、重点投资领域

二、投资非煤产业

三、行业投资风险

第十一章 2018-2022年山西煤炭工业的发展预测 第一节、中国煤炭行业总体发展前景

一、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二、煤炭工业前景展望

三、煤炭资源发展规划

四、控制煤炭产量增速

五、煤炭市场发展趋势 第二节、山西煤炭工业发展趋势

一、行业发展规划

二、产业转型方向

三、煤矿建设目标

第三节、2018-2022年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预测分析

一、影响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11

二、2018-2022年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产值预测

三、2018-2022年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收入预测

四、2018-2022年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利润预测 附录: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附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附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附录四:《乡镇煤矿管理条例》

附录五:《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 附录六:《山西省煤炭管理条例》 附录七:《山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

附录八:《关于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附录九:《山西省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 附录十:《山西省煤矿管理标准》

▄ 公司简介

中宏经略是一家专业的产业经济研究与产业战略咨询机构。成立多年来,我们一直聚焦在“产业研究”领域,是一家既有深厚的产业研究背景,又只专注于产业咨询的专业公司。我们针对企业单位、政府组织和金融机构,提供产业研究、产业规划、投资分析、项目可行性评估、商业计划书、市场调研、IPO咨询、商业数据等咨询类产品与服务,累计服务过近100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并成为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长期的信息咨询产品供应商。

公司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最全最新的深度研究报告,提供客观、理性、简便的决策参考,提供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有效工具,也是一个帮助咨询行业人员交流成果、交流报告、交流观点、交流经验的平台。依托于各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独特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发展中国机械电子、电力家电、能源矿产、钢铁冶金、嵌入式软件纺织、食品烟酒、医药保健、石油化工、建筑房产、建材家具、轻工纸业、出版传媒、交通物流、IT通讯、零售服务等行业信息咨询、市

12

场研究的专业服务机构。经过中宏经略咨询团队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了完整的数据采集、研究、加工、编辑、咨询服务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工业领域各行业信息咨询及市场研究、用户调查、数据采集等多项服务。同时可以根据企业用户提出的要求进行专项定制课题服务。服务对象涵盖机械、汽车、纺织、化工、轻工、冶金、建筑、建材、电力、医药等几十个行业。

我们的优势

强大的数据资源:中宏经略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信息中心系统丰富的数据资源,建成了独具特色和覆盖全面的产业监测体系。经十年构建完成完整的产业经济数据库系统(含30类大行业,1000多类子行业,5000多细分产品),我们的优势来自于持续多年对细分产业市场的监测与跟踪以及全面的实地调研能力。

行业覆盖范围广:入选行业普遍具有市场前景好、行业竞争激烈和企业重组频繁等特征。我们在对行业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还对其中重要的细分行业或产品进行单独分析。其信息量大,实用性强是任何同类产品难以企及的。

内容全面、数据直观:报告以本最新数据的实证描述为基础,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各行业的市场供求、进出口形势、投资状况、发展趋势和政策取向以及主要企业的运营状况,提出富有见地的判断和投资建议;在形式上,报告以丰富的数据和图表为主,突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视性。报告附加了与行业相关的数据、政策法规目录、主要企业信息及行业的大事记等,为业界人士提供了一幅生动的行业全景图。

深入的洞察力和预见力: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有多位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有创造力和建设意义的对策建议: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行业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

13

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 最新目录推荐

1、智慧能源系列

《2017-2021年中国智慧能源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微电网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小水电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氢能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波浪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潮汐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燃料乙醇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利用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互联网+”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广告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物流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3、智能制造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4.0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14

《2017-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4、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购物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媒体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影院线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5、智能汽车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停车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前景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车联网产业运行动态及投融资战略咨询报告》

6、大健康产业系列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康复医疗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7、房地产转型系列研究报告

15

《2017-2021年房地产+众创空间跨界投资模式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医疗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物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告》

8、城市规划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前景调查及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深度调研及开发战略分析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9、现代服务业系列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民营医院运营前景预测及投资分析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婚庆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旅游行业发展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体育服务行业深度调查与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会展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整形美容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职业中介服务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上一篇:抓党建促脱贫调研报告下一篇:北京干部在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