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产业分析

2022-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山西煤炭产业分析

山西煤炭产业优化及其积极影响

摘 要 产业通过优化可以使产业内部以及产业之间的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和利用,从而推动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而产业政策在产业优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山西煤炭产业为例,通过分析研究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其产业优化升级的对策,并通过山西煤炭重组调整的政策来研究其积极影响。

关键词 山西煤炭产业 产业优化升级 产业政策

提到煤矿,不能不提到山西,山西在全国的煤炭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中国第一产煤、输煤大省及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资源优势明显。煤炭工业成为了山西名副其实的第一支柱产业。然而,一直以来,山西煤矿的生产资源的浪费状况以及生产事故的频频发生使得山西煤炭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如何能够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成为了政府和众多专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山西煤炭产业发展一直存在的问题

1. 煤炭开采造成了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采煤造成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制约了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山西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使全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矛盾更为突出。由于煤炭开采造成环境污染、饮用水枯竭、地表沉陷后房屋倒塌等问题,形成不安定隐患。

2. 集中度不高,形成“多、小、散、乱”的发展格局。由于先前山西煤炭的发展规划没有做好以及上世纪80年代的“有水快流”方针,使得山西煤矿企业集中度不高,具体表现为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管理乱。这与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相违背,不利于企业形成规模经济,也不利于产业的整体发展和政府的监管。

3. 回采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 ,小煤矿资源回采率只有15%左右,这意味着每采1吨煤要破坏和浪费5吨以上的资源,按山西中小煤矿年产3.5亿吨煤计算,每年要破坏和浪费约20亿吨宝贵资源。

4. 矿难事故频发,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频发的矿难是小煤矿与生俱来的顽疾,不断见诸报端和新闻媒体的矿难事故,不仅令许多人触目惊心,也严重损害了山西的发展形象。来自山西省安监局的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山西乡镇小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是国有重点煤矿的17.8倍。

5. 腐败现象滋生,政府形象受损。由于煤炭企业的暴利,很多的小煤窑不断出现,违法违规经营、非法交易行为和“地下”协议时有发生,屡禁不止。有的甚至与政府一些领导官员达成权钱交易,使得腐败现象在不断滋生,以至于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6. 生产方式落后,技术创新不足。长期以来山西省煤炭产业技术水平低,仅有12%的煤矿实现综采,40%的煤矿产能还是落后的炮采方式。落后的生产方式不仅不能降低开采成本,而且也产能也上不去,严重制约了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最终原因是开采技术创新不足。

7. 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长期以来,山西省国有重点煤矿企业无偿开采行政授予的煤炭资源,但资本金投入的不足使得企业普遍背着沉重的财务负担。与此同时,煤炭长期执行国家规定的低价格,国有重点煤矿企业长期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乃至长期全行业亏损。主要的设备老化,技术更新资金缺乏,机制转换较慢,管理方式粗放,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山西煤炭产业优化升级的对策探讨

山西不能离开煤炭资源优势谈发展,而在于如何把握好山西煤炭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克服按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实现煤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促进煤炭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体制定煤炭开发环境评价内容,强化生态环境评价。完善煤炭企业生态环境准入和准出机制。各类煤炭生产企业要制订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方案,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对损坏的植被进行恢复。

(二)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

煤炭企业向集团化发展和实现产业集中高效生产是世界煤炭工业发展的趋势。应该积极实施“大集团战略”,把各地煤矿进行整合,使山西建成若干个对全国煤炭市场有平衡和主导作用的特大型煤业集团,从而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并实现规模经济。

(三)优化产业结构,整合煤炭资源

为了使能源和各种资源在工业产业链中更好的利用,应该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和拓宽煤炭工业的产业链,实现多种经营,积极走多元化发展道路。

在煤炭资源整合中,以企业并购、协议转让、联合重组、控股参股等方式,大型兼并小型并重组中小煤矿,鼓励大型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由煤炭企业控股,从而使得煤炭企业在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进行经营方向的转变和产业的转移,分散企业经营风险。

(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行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因此,要实行可持续发展,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山西省煤炭工业的整体素质,加强先进使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五)以人为本,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煤炭企业的监管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责令其停产整顿,不能允许安全隐患变成现实的事故。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的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让企业本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采取各方面措施真正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三、政府产业政策促进山西煤炭产业优化

(一)山西煤炭产业资源整合的措施

2009年以来,山西煤炭行业全面实施了安全整治、重组整合、转型调整、运行调控、素质提升和解决“四矿”问题“六大攻坚战”,确保全省煤炭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和全省煤炭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山西采取的产业政策有:

1.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发挥资本、人才、技术、管理优势,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建立煤炭旗舰企业;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民营煤矿也可作为主体,兼并重组小煤矿;支持电力、冶金、化工等与煤炭行业相关联的大型企业以参股方式参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

2. 在实行煤炭产业资源整合的同时兼顾各方利益群体的利益,尽量使各方都满意。包括给一些兼并主体的税收和政策优惠,以及给退出者和原来员工的补偿政策。

3. 提出山西的能源“新政”,大力发展煤炭循环产业,提高煤炭产业的上下关联度:延伸煤—电—铝、煤—焦—化、煤化工等产业链,加快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煤炭产业优化升级,进行资源综合利用。

4. 提高煤炭产业市场准入门槛,设立了今后进入煤炭产业的企业规模、经济实力、开办资格等各项标准,规范市场准入机制。

6. 重组整合后全省形成以股份制企业为主要形式,国有、民营并存的办矿格局。国有、民营和混合所有制比例为2∶3∶5。

7. 在实行资源重组的同时,根据各地区煤炭产业的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有重点地兴建焦煤古交、阳煤贵石沟、晋煤寺河等循环经济园区,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消化外部成本,改变单一发展模式。

(二)山西煤炭产业政策对煤炭产业的影响

山西省这次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对于山西省调整经济结构、对于促进全国煤炭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有如下积极影响:

1. 整合后的企业虽然在数量上减少了,但是其资源量、井田面积和产能都增加了。整合重组后提高了煤的开采效率,煤炭产业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道路,大大提升了山西煤炭产业水平。由于整合后的大型企业在采掘机械化程度、对主要污染源的治理能力、资源回采率都比原来提高了。

2. 煤炭资源的重组整合更有利于有限资源向优势企业“靠拢”,使其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清洁能源,拥有更多资源,有利于做强山西煤炭产业。重组之后有利于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在煤炭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的煤炭循环经济项目可以破解光靠卖煤的单一煤炭产业发展模式。

3. 煤炭资源重组整合后,资源将向具有安全生产优势的企业集中。这些企业把自身多年积累的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管理经验应用到新整合的煤矿,整个煤炭产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将大幅提升。同时,重组整合后,办矿主体也相应承担矿井安全生产的管理责任,一定程度上分解政府安全监管工作强度,增加一道“安全阀”。因此有利于降低事故数和死亡人数。

4. 这次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为山西今后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到创新驱动型转变、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调整,山西煤炭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保证和增强,技术资金投入比例将会增大,这将会促进山西煤炭产业的进一步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谢勇,柳华.产业经济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韩晋仙.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对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4(9).

[3]李慧.山西省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科学之友.2006(9).

作者:贾丽蓉

第2篇:发展甲烷经济 推动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国家资源禀赋,煤炭能源占比高达90%,山西在进行新能源产业布局的同时,做好传统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样至关重要。”10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康红普在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山西研究院“山西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成效评价及战略路径研究”暨“地下矿井核电厂发展战略研究”项目联合推进会上表示,山西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向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对标“双碳”目标,立足国情、控制总量、有序减碳,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回顾改革开放40年山西经济发展历程,资源型经济积累了“一煤独大”“一股独大”“结构性矛盾”等突出问题,山西过度依赖煤炭产业发展方式,制约了人才引进、科技创新、招商引资等系列发展道路。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赵宪庚指出,“山西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成效评价及战略路径研究”项目通过对山西11个地市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综合梳理,经过院士专家的智力支撑,为山西各个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地下矿井核电厂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以山西众多的废弃矿井为基础,探索地下礦井建设与核能开发利用的有效结合,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新动能,探索新思路。

“山西煤炭转型升级不应一味的减量减产,而是要向煤炭的高效绿色利用发展,同时结合山西优势,发展甲烷经济,加大国家政策支持的申请力度。”“山西可加强煤化工产业的深度开发,促进煤化工产品在汽车及航空产业的广泛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吴光辉建议。

“国家转型发展重在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加,产业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是必然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安指出,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山西转型要依附产业特点及优势,紧抓当下能源危机的时代机遇,认真思考,从国家政策、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来。

会上,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区域发展与规划业务部主任郭建斌和清华大学校务会副主任、核研究院院长张作义分别就项目研究进展及成果进行了汇报,与会人员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能源革命、双碳目标、煤炭电力外送、新能源产业、民营经济情况、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

作者:马骏

第3篇:山西煤炭产业发展历程、趋势及对策研究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煤炭为主的传统工业正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下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变革。山西作为煤炭大省,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重新总结回顾煤炭行业所走过的路程,全面把握发展机遇与挑战,深刻理解国家发展战略,谋划和布局自身的战略定位和策略,在新一轮煤炭革命中,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煤炭产业 历程 趋势 对策

山西是我国的煤炭储量、生产、外调大省,基础储量占全国的30%以上,产量和调出量分别约占全国的25%和75%。山西是国家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战略实施的关键,煤炭工业在山西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山西煤炭产业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是兴煤之路,深化改革是富煤之本。纵观1949年以来山西煤炭产业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山西煤炭产业所走过的历程是一个从扩张到调整,再到走向转型崛起的过程。

(一)产业政策与管理体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受国家煤炭能源政策和宏观经济走势的影响,山西的煤炭产业政策经历了初步成形、转轨发展、市场化培育和转型发展等阶段。

1.初步成形阶段(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山西煤炭产业的主要政策目标是以基本建设为主,改进传统的采煤工艺和方法,逐步恢复煤炭企业生产,促进山西煤炭产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生产技术水平得以提升,进而保障国民经济建设对煤炭资源的需求。实行了“改建与新建相结合,以改建为主,大中小相结合,以中小为主”的政策方针,对大同、阳泉等老煤矿区进行生产能力的扩建和发展,成立汾西矿务局和西山矿务局,为山西成为煤炭资源基地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的管理体制上,1970年—1975年,山西煤炭与化工管理机构合并,1975年煤炭与化工管理机构分设,成立山西省煤炭工业管理局,负责全省煤矿管理工作。

2.转轨发展阶段(1979—1992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方针,对山西煤炭产业政策的直接影响是国家推进煤炭技术进步和规范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体系逐步形成,企业自主经营权开始增加,煤炭企业多种经营的发展思路逐渐形成。这一时期山西煤炭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乡镇煤矿发展壮大。通过“两个一起上”的煤炭产业发展政策的实施,充分发展了乡镇煤矿和私营小煤窑,减轻了国民经济增长对煤炭的需求与煤炭产能不足的矛盾。本着“以矿养矿、分期改造、由小到大、逐步提高”的政策方针,保证了国营煤矿的生产技术水平得到了平稳提升,对县级以上的重点煤矿以及一般煤矿进行了重点改造,提高了煤矿的开采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五五”时期,随着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方针的制定与实施,山西煤炭产业政策以实现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改革为主要内容,以扩大煤炭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为目标。“六五”时期,山西煤炭产业政策以“改革、开放、搞活”为主。在国家开始将山西纳入国家能源基地建设规划的影响下,突出煤电先行的优先发展政策;在煤炭资源开发政策上,强调“有水快流”,鼓励地方乡镇煤矿蓬勃兴起的政策;在财政投资政策上,实行对煤矿大力倾斜扶持的政策。

在管理体制上,1979年组建了山西省地方煤矿管理局,为一级局建制,形成煤炭工业管理局负责国统煤矿,地方煤矿管理局负责地方煤矿,乡镇企业管理局矿业公司负责乡镇以下各类小型煤矿和二轻系统集体煤矿的管理体制。1983年,煤炭工业管理局改名为煤炭工业厅,负责全省所有煤矿的管理。地方煤矿管理局降格为二级局建制,划归煤炭工业厅管理。1985年,国家将山西七大统配煤矿上收煤炭工业部管理,并设立山西煤炭工业管理局(内设安全生产监察局),由原煤炭部实行垂直管理①,负责阳泉、西山、汾阳、潞安、轩岗、晋城六大统配煤矿管理。将大同矿务局上划原煤炭部直接管理,将原山西省地方煤矿管理局和乡镇局矿业公司撤销,在此基础上重新组建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下设安全监察局,为省政府部门,管理全省除统配煤矿以外的其他所有煤矿。

3.市场化培育与发展阶段(1993—2002年)。这一期间,受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山西煤炭产业政策导向由过紧转向过松,片面强调“放开搞活”,導致煤炭行业管理体制上比较混乱。与此同时,“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的召开,对推动煤炭产业市场化改革起到决定性作用。

1994年,在国家《90年代产业政策纲要》的影响下,山西煤炭产业政策从内容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财政投资政策上,实行“重点项目投资”和“拨改贷”政策;在价格政策上,实施国家宏观指导下的市场调节政策,支持煤炭企业市场化改革、加大煤炭企业内部整顿和现代化市场管理力度,促进了煤炭企业逐渐实现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向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转变。1998年,山西省确立了“理顺管理体制、重审发展规划、调整发展政策、制定整顿方案”的煤炭产业政策方针,提出了“统一领导、联合竞争、优质廉价、占领市场”的煤炭经营l6字方针②。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山西煤炭产业的冲击,根据国家宏观政策部署,山西省煤炭产业开始实施“关井压产”和煤炭总量调控政策,政策的实施直接导致煤炭产量开始出现下降。

这一时期的管理体制也相应进行了调整。1994年,山西省煤炭管理局与煤炭工业厅合并,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管理全省煤矿。1998年,国家撤销煤炭部,将原中央直属的7个矿务局统配煤矿全部下放山西,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2000年,煤炭管理体制经历了重大改革,煤炭工业厅更名为煤炭工业局,为一级局建制,隶属省经委管理的委管局,负责全省煤炭工业的行业管理;煤炭工业管理局改组为煤矿安全监察局,为国家煤监局设在山西的直属单位,负责煤矿安全监察。2002年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与煤矿安全监察局合署办公,负责全省煤矿安全管理职能。③訛

4.转型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从2003年,尤其是随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提出,全国性的煤炭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开始得到规范化建设,煤炭产业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开始加强规制性政策的实施,煤炭销售逐渐实现市场化调节,逐步形成了宏观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煤炭产业政策体系。

这一时期是山西煤炭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的关键时期,该时期的政策构成了山西煤炭产业政策体系的核心内容。从政策上开始注重推进“大集团、大公司、大基地”战略的全面实施,以保障煤炭资源整合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2004年提出“资源整合、能力置换、关小上大、有偿使用”的煤炭产业指导思想和原则。2005年,山西省全面启动了煤炭资源有偿使用以及资源整合政策,拉开了山西煤炭产业政策改革创新的帷幕。2008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标志山西省对煤炭企业全面整治过程的开始。2009年5月12日,山西省政府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数量、责任、主体、方案编制、整合工作完成时间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山西全省范围煤炭产业结构大调整的开始。针对煤炭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环境问题,山西省通过煤炭产业规制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保证了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强化了煤炭产业自身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管理体制上也随之进行了相应调整。2004年,原由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的煤矿安全管理职能重新划归煤炭工业局。2007年,进一步理顺了相关职能,煤炭工业局由委管局升格为省政府的直属机构,同时明确为实施全省煤炭行业管理和煤矿安全监管的职能部门④。2009年,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升格为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为省政府组成部门,同时将原省煤炭工业局职责、省经济委员会有关煤炭工业方面的职责整合划入,确定的职能是负责全省煤矿生产、建设、经营、安全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目前,山西省煤炭管理体制中,直接涉及煤炭管理的部门有省国土厅、发改委、经信委、煤炭厅、环保厅、安监局、国资委等部门。

(二)生产经营情况

山西煤炭工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不断壮大,发展成为今天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支柱,生产能力大大增强,产量销量飞速增长,为全省经济综合实力的增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为积极支援全国经济建设,煤炭外调量和出省量也迅猛增长。

1.煤炭生产情况。新中国建立之初,山西煤炭年产量只有267万吨,仅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8.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山西煤炭工业得到大力发展和振兴,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全面恢复、缓慢发展时期(1949—1977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是山西煤矿全面恢复、进行基本建设和打基础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煤炭工业的主要任务是复工复产、建立新的煤炭生产秩序。到1950年底,全省主要煤矿绝大部分都已经恢复生产。1952年,全省原煤产量达到994万吨,三年平均增速为55%。“一五”时期,山西加快煤矿建设步伐。到1957年,全省原煤产量达到2368万吨,比1952年增长138%,原煤产量占全国的18.3%,名列第一。1959年全省原煤总产量为4355万吨,比1949年的267万吨增长了163倍⑤。

上世纪60年代初,山西煤炭行业经营管理与生产力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山西各大煤矿新建和改扩建竣工投产、试点推广综合机械化采煤阶段。1965年全省原煤产量达到3972万吨,比1957年增长68%,8年间年均增长5.6%。“文化大革命”期间,山西煤炭工业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967年煤炭产量严重下降,产量仅为上年的82%。1968年国家召开全国煤炭工作会议,产量开始回升。1970年产量达到5153万吨,比1965年增长35%,年均递增5.6%。1970年后,全省煤炭开采机械化水平跨上了新台阶,到1975年,全省煤炭产量达到7541万吨,比1965年增长90%,10年间年均递增6.7%。

(2)高速发展时期(1978—1997年)。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山西作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煤矿机械化、现代化大力发展,中小煤矿全面兴起。1979年全省煤炭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達到1.09亿吨,超过东北三省,比1949年增长近40倍,占全国的17%。1985年,全省原煤产量突破2亿吨大关,达到21418万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25%。1993年全省原煤产量突破3亿吨大关。90年代末,山西煤炭实际生产能力已达4亿吨,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

(3)调整结构时期(1998—2008年)。从1997年四季度开始,煤炭市场出现疲软,全国性的限产压库,山西煤炭产量开始减少。1998年,山西对全省煤炭产运销秩序进行了进一步整顿,取缔私开煤矿1453个,压减生产能力2679万吨;1999年关闭布局不合理煤矿1565个,压减生产能力4399万吨⑥。2000年煤炭产量仅为2.46亿吨,缩减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

进入21世纪以后,山西实施煤矿资源整合,集约化程度大大提高,使得煤矿安全生产进一步好转,出现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煤炭大型集团公司。全省2002年煤炭产量恢复到3.68亿吨,2003年达到4.52亿吨,2004年突破5亿吨大关,2005年达到5.5亿吨。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煤炭需求随之疲软,价格急速下跌。山西煤炭行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提出煤炭减产,限产报价,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开采,淘汰7000多个小煤矿,取缔6000多个非法小煤窑。2008年全省共有各类矿井2598座,其中生产矿井1804座,建设改造矿井794座。但是煤炭的生产能力并未减弱。煤炭生产能力9.4亿吨,煤炭产量达到6.56亿吨,比1949年增长244.61倍。从1949年到2008年的60年间,山西共生产煤炭106.23亿吨,占全国生产总量的近1/4。

(4)兼并重组时期(2009年至今)。2009年以来,山西实行煤炭资源重组,山西煤炭产业的整体素质和资源利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整合重组的优势和成效不断显现。经过重组,2009年全省矿井总数由之前的2598处减少到1053处,办矿主体减少130个,70%的矿井生产规模达到90万吨/年以上,30万吨以下煤矿全部淘汰。2011年全省煤炭产量8.6亿吨,比2008年的6.56亿吨,净增1.86万吨。2012年达到9.13亿吨,2013年达到9.62亿吨,2014年达到9.76億吨,连创新高。

2.煤炭销量及出省量。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山西煤炭工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山西经济快速发展的生力军,同时由于煤炭外调量不断增加,为全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共生产煤炭150多亿吨,外调煤炭高达70%以上。外调煤炭的辐射面达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外,同时还远销亚洲、欧洲和拉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调入省不可缺少的能源资源。

(1)低速增长期(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前,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煤炭工业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恢复”及“一五”至“五五”时期的大规模建设,煤炭产量和销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到新中国成立30年的1979年,全省煤炭外调量达到7000多万吨,比新中国成立初的1949年增长了90倍。这一时期山西煤炭出口开始承担为国家创造利润和争取外汇的光荣使命。但是受铁路运力、港口装卸、国内用煤紧张,形成限量出口的局面。

(2)快速增长期(1979—1990年)。1979年到1990年是山西煤炭工业发展的快速增长期。1980年,国家确定山西为能源基地。1984年10月,山西的统配煤矿率先实行了投入产出总承包以及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985年以来,山西煤炭工业企业贯彻省政府以销定产,以运定产的方针,积极拓宽煤炭销路。1985年全省煤炭销售1.95亿吨,其中外调出省煤炭1.38亿吨,占全国省际间净调出量的71%,比净调出量第二大省河南省高出60多个百分点。1986年全省煤炭销售率达到95.6%,外调出省煤炭1.53亿吨。1990年全省煤炭销售2.7亿吨,比1985年增长38.5%,其中外调出省煤炭2.03亿吨,占全国省际间净调出量的72.64%,比1985年增长47.1%。煤炭出口从1980年的237万吨,增加到1990年的1263万吨,增长4.3倍。

(3)高位徘徊期(1991—2000年)。进入九十年代,山西大力实施科教兴煤战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煤炭销量也随之增长。但是由于受到国际、国内煤炭市场的影响,这10年间,煤炭销售呈现波动状态。1991年国家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的比例改变,全省煤炭销售2.76亿吨,存煤达到6659万吨。1992年全国生产、建设高速发展,随着大秦线全面开通,煤炭产销逐步趋好,煤炭销售量为2.94亿吨,产销率达到99.85%,供应全国26个省市区和12个单列市。1993年山西获得自营煤炭出口权,当年自营出口煤炭130万吨。1994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煤炭价格放开,新税制实施,山西对煤炭产运销进行全面整顿,煤炭销售量达到3.24亿吨,同比增长5.1%。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全国,煤炭市场持续疲软。山西煤炭也陷入了销量下降、效益下滑、企业亏损额的困难局面。当年全省煤炭销售仅为3.39亿吨,同比下降3.3%;出口314万吨,创汇1.1亿美元。1998年煤炭销售3.05亿吨,同比下降10.0%;出口205.1万吨,同比下降34.7%。

(4)高速增长期(2001年至今)。21世纪以来,随着山西经济的快速提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山西煤炭行业进入深入改革和发展时期,加快煤炭行业聚集成为山西煤炭工业的发展选择。煤炭销售和外运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01年全省煤炭销售2.83亿吨,同比增长4.3%,扭转了负增长局面。全省外运出省煤炭突破2.5亿吨大关,达到2.53亿吨,同比增长12.3%,比外运最多的1997年高出1943万吨。出口煤炭3695万吨,同比增长35.1%。2002年煤炭销售达到3.59亿吨,外运出省煤炭2.78亿吨。2003年煤炭销售突破4亿吨,外运出省煤炭突破3亿吨。到2007年煤炭销售突破6亿吨大关,比2000年增长1.3倍。外运煤炭突破5亿吨大关,比2000年增长1.37倍,比1978年增长8.8倍。

2008年金融危机突袭,全球经济回落,煤炭需求疲软,价格急速下跌。晋煤外运受到严重影响,当年外运出省煤炭5.33亿吨,同比下降0.57%,成为近十年来首次下降。2009年煤炭销售量4.46亿吨,同比下降16.3%。

从2009年开始,山西煤炭实施新一轮的煤炭资源大整合。2010年煤炭销售恢复到5.12亿吨,同比增长14.8%。2013年在国内煤市低迷的情况下,作为山西支柱产业的煤炭行业顶住压力、克服困难,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全年煤炭出省销量完成6.16亿吨,同比增加3422万吨,增幅5.88%。

二、山西煤炭行业面临新趋势

长期以来,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导性能源和基础性能源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展望“十三五”及今后更长一个时期煤炭工业发展,客观认识、理性对待煤炭经济运行态势,关系未来山西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如何实现“富民强省”目标。

一是煤炭工业进入“改革深水区”和“发展新常态”。同我国经济发展一样,煤炭工业进入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处于价格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产能过剩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这一论断主要基于改革转型所面临的形势和由此所带来的众多矛盾。而煤炭工业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意味着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煤炭需求将维持低速增长,进口煤保持高位,煤炭市场供需总量宽松将成为新常态。

二是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不断下降,但煤炭主体能源地位不会改变。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进步提高、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煤炭的市场需求将可能有所回落。同时也应看到,我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强国亦是能耗大国,煤多油少气缺的资源状况,决定了在未来几十年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不会改变。特别是随着洁净煤技术快速发展,煤炭利用由燃料向燃料和原料并重转变,煤炭的地位仍将无可替代。

三是随着能源革命的开展,煤炭工业将围绕价格竞争力重新洗牌,煤炭未来发展的竞争力将取决于煤炭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以及低碳型发展模式的选择。在全球化经济之中我国煤炭工业与世界煤炭工业的关联、互动越来越明显,国际市场煤炭价格对我国煤炭市场的定价影响越来越大,一个统一的世界煤炭市场即将形成⑦。特别是随着能源革命的不断深入,能源的商品属性终将还原,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终将构建,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终将形成。可以预见,在供求关系逆转的市场态势下煤炭工业以往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将逐步消失,围绕价格竞争力重新大洗牌不可避免。

四是低碳经济成为推動能源战略调整的主要驱动因素。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重大挑战。许多国家开始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作为指导本国能源战略调整的重要方向,力求将以碳基能源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以低碳经济为特征的绿色发展模式,以可持续方式推动经济增长。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标志着我国“两型”发展在由发展理念向发展模式转变之后,将进一步向法治化、制度化发展。资源、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强制性约束仍将成为中长期的重大战略因素。

三、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煤炭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必须主动适应新变化,积极抓住新机遇,选准改革突破口、牢牢把握主动权,实现新常态下全省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继续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煤炭产、运、需等相关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坚持改革方向,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深化企业改革,减少行政干预,完善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强化煤炭产、运、需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快推动政府科学高效管理,建议在现有职能部门基础上,立足于我省能源产业发展特点,进一步整合职能、集中管理、加强监管,组建设立精简高效统一的能源综合管理部门,统一研究我省能源战略、管理能源资源、制定能源工业政策和法规以及能源行业管理,以综合化的管理体制解决“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扯皮推诿”和“监管空白”的积弊,促进能源政策政令畅通。同时,为了防止集中管理可能产生的“集中腐败”,建议采用“三分监管”的办法,即权力分设、监管分段、审查分级,同时要发挥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的监督作用,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腐败。

2.积极实施煤炭生产经营方式改革。实施再重组战略。在2008年以来煤炭同行业资源重组基础上,建议加快实施上下游的再重组模式,推动省内国有大中型煤炭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和电、焦、钢、化、物流等企业的产权融合,全面整合省内资源,组建成立1~3家新的大型综合性能源集团并择机上市,使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市场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能源集团。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煤炭工业生产结构、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转型。煤炭工业转型升级是长远发展问题,必须从现在开始抓起。建设安全高效煤矿,优化煤炭生产结构。按照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加快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升级技术结构,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对五大灾害等重大隐患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从技术上为杜绝各类事故提供保障。坚决做到因地制宜,不盲目跟风,坚决破除产业结构初级化、趋同化,按照“煤炭六型转变”的方针,整体安排、统一部署煤炭产业转型。

3.大力推动煤炭科技革命。以“安全、清洁、高效、低碳”发展为重点,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实施低碳创新行动计划,加快低碳社会建设,创新低碳发展机制。围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选准方向,优选项目,动态更新,重点实施科技攻关,在部分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以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为抓手,紧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能源技术革命的国际前沿,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要素链,完善政策服务,营造优质环境,努力将科技创新城打造成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煤基低碳技术研发中心。

4.努力打造全国性“立体式能源中心”。突破以往“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以生产和输出初级产品为主的平面式发展模式,在比较优势基础上以有效整合区内和区外资源为指向,创新山西能源管理体制,转变煤炭产销观念,开发推广煤炭绿色转化技术,推动煤炭产业安全、清洁、高效、低碳发展,建立煤炭储备基地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中国煤炭交易中心建设,做好其他配套产业、关联产业发展,为能源中心建设提供多元化支持,力争“十三五”形成以特定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研发、市场交易、教育培训、物流会展、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立体式现代产业体系。

5.加强煤炭领域的开放合作。加强与周边省份的煤炭产能联合控制。山西与蒙、新、宁、陕、甘等省份,应在区域合作的基础上,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建立能源开发区煤炭产能联合控制方案,避免过度开发,实现煤炭供需平衡,稳定国内煤炭市场。加强与周边省份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统一制定能源开发区生态环境治理规划,研究生态环境补偿标准,设立能源开发区生态环境补偿基金,用以雾霾治理、流域跨界断面治理、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修复以及大范围地表沉陷区治理等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逐步建立能源开发区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以保护生态环境。此外,山西应与周边区合作建立能源运输与物流体系,建立统一的能源运输与物流体系,建设战略能源资源储备和转运基地,降低能源运输通道的物流总成本。

注释:

①高峰.山西煤炭管理体制问题剖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9)

②周洁.浓墨重彩写辉煌——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煤炭工业发展回顾[J].前进,2008(10)

③高峰.山西煤炭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J].中国煤炭,2008(10)

④高峰.山西煤炭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J].中国煤炭,2008(10)

⑤杜永刚,赵卫平.关于综合利用废弃矿井巷道的思考[J].经纬天地,2014(4)

⑥孙春升,郭建利.2013年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煤炭经济研究,2014(2)

参考文献:

[1] 高峰.山西煤炭管理体制问题剖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9)

[2] 王佳丽.山西煤炭管理体制在改革中日趋完善[N].山西经济日报,2009-9-17

[3] 周洁.浓墨重彩写辉煌——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煤炭工业发展回顾[J].前进,2008(10)

[4] 孙春升,郭建利.2013年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煤炭经济研究,2014(2)

[5]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能源经济60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3月版

[6] 余谋昌.环境伦理与生态文明[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

[7] 张梅.绿色发展:全球态势与中国的出路[J].国际问题研究,2013(5)

[8]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14版

[9] 陈宗兴.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文明[N].人民日报,2012-11-02

[10] 潘跃飞.煤炭行业区域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1] 高峰.山西煤炭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J].中国煤炭,2008(10)

(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责编:李雪)

作者:韩芸 王云

第4篇:浅析山西煤炭产业整合

摘要:产业整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狭义上看,企业为了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为了自身发展需要,不断地调整与重组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已达到最优,是一种战略选择行为。从广义上看,产业整合是不断地对产业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的过程,是资源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不断地进行重组配置的过程,是多个产业在特定的区域形成的集聚。产业整合对提升产业水平,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十山西省来说,要想使经济结构更加合理,使经济增长方式得到转型,促进煤炭产业的优化升级,实施煤炭产业整合是一重要的举措,更是煤炭产业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关键字:煤炭产业;整合

2010年11月21日山西省发改委方面确定,山西此前向国家申报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经获得国务院的批准,国家发改委不即将下发正式文件。目前,山西省发改委正在加紧制定更为详细的“综改区”实施方案,待方案完善后再上报国家发改委申请报批。这意味着中央已基本肯定支持山西省煤炭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山西省酝酿申报“综改区”,是在2008年上半年山西省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经济负增长的省份,据统计,当时山西

一、

二、三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4.4%、61.5%和34.15%。而其中煤、焦、冶金、电力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到了88%之多,过于单一的经济结构给山西带来了巨大的困扰。要摆脱资源诅咒的噩梦,改变煤炭作为单一支柱产业的现状,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而从2009年开始,轰轰烈烈的所谓“新煤改”风暴席卷而来,新一轮煤炭重组大戏上演。

一、 概述

中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占中国国内一次能源消费量的69%,即使到“十二五”期间这个比例也不会有太大改变。山西省作为全国的产煤大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地下有煤的面积占到全省土地面积的40%以上,119个县(市、区)中有90个县(市、区)地下储存着煤炭资源,煤炭总量占全国的1/4以上,炼焦煤占全国60%以上,无烟煤占30%以上。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种政策性支持条件下,山西的煤炭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然而,长期以来,煤炭经营走的都是粗放经营模式,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低,产业集中度低,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煤炭经济的发展。同时,山西经济严重依赖煤炭和以煤炭为基础的焦化、冶金、电力产业,这些产业所提供的增加值占全省总量的85%。过度依赖煤炭产业导致山西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受煤炭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很大,严重制约着地方经济健康发展。此外,由于煤炭生产盈利快,利润高,因而导致生产要素过度沉淀在煤炭行业,使其他产业的调整和振兴缺乏必要的基础与动力;众多生产技术低下、安全设施缺乏的小煤窑林立,不仅使得煤矿工人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还霸占过多资源,浪费严重。

在2009年的金融危机浪潮下,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山西经济发展遇到

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山西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做出煤炭资源整合、煤矿企业兼

并重组的决策部署。2009年4月16日,山西省政府下发“10号文件”,即《煤

炭产业振兴和调整计划》,并成立了以省长王君为组长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

工作组。进入下半年,山西开始了规模空前的煤炭资源开发强硬整合行动,力争

到2011年,山西全省煤炭矿井总数由2598座减少到1000座,到2015年减到

800座。2010年底,山西省的煤炭企业数量将从2200家减少至约100家。这意

味着山西煤炭矿井数量将缩减65%,煤炭企业数量将减少95%。这是有史以来政

府决心改造煤炭产业不合理状况力度最大的一次,而其成效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

着未来山西经济的走向。

二、 产业整合取得的成绩

煤炭产业整合运动开展一年多以来,全省重组整合煤矿企业正式协议签订率

99.5%,主体接管到位率98%,煤矿企业名称预核准90%,采矿许可证变更率95%

以上,主体企业对被整合煤矿的资金补偿到位率68%。可以说产业整合取得了重

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煤炭产能提升,矿井数量减少

各地区在产业整合过程中,煤炭企业大并小,小合大,产业集中度增强,各

企业产能得到很大提升。产能提高、矿井数量减少的同时,安全事故发生率也大

大降低。来自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的数据显示,2010年1月至7月,全省原煤产

量累计完成39719.51万吨,同比增加7649.05万吨,增幅达到23.85%。而与此

同时,1月至7月份,全省煤矿累计发生事故34起,死亡102人,同比分别下

降8.11%和25.55%。

过去的山西煤炭产业格局是“多、小、散、乱”,在最多的时候竟然存在着

一万多座小煤矿,而大型煤企的产量只占全省产量一半左右。开展煤炭产业整合

后,全省矿井由2600座减少到1053座,办矿主体由2200多个减少到130个,

70%的矿井生产规模达到90万吨以上,30万吨以下煤矿全部淘汰,保留矿井全

部实现机械化开采。煤炭行业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技术现代化、产权多元

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2、产权结构得到优化,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重组整合,目前山西省已经形成了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国有、民营并

存的办矿格局,国有企业办矿占20%,民营企业办矿占30%,股份制企业办矿占

50%,煤矿产权结构明显优化。

山西经济的发展要摆脱单一以煤为主的经济结构,但是又不能离开煤,山西

发展的优势在煤,发展的潜力和希望也在煤。要在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发展多元

化产业,例如围绕煤炭巨大的运销能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在煤焦冶电的基础上开

展低碳节能环保产业,利用能源优势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工业等等。以煤为基,培

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产业结构的转变。

三、 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规范了国有和社会资本对煤炭行业的投资,有利于促进

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是顺应煤炭工业发展趋势,破解煤炭产业发展难题

的有益探索,为其他资源型省份的转型发展积累了经验。但是,也应看到,在整

合过程中,由于某些特定不特定因素的影响,会产生许多甚至事先无法预料到的

问题。因此,在做好整合的同时,要避免所产生问题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1、加强对退出资本的引导

在这次山西煤炭产业整合中,原有的煤炭企业主和煤炭资源拥有者将以作价入股和折价套现的方式退出煤炭行业,其中大多数选择了套现方式,从而催生出了一大批游离资金,估计在3000亿到4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如此一大笔资金的流向,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任由其流入到股市、楼市等简单的资本市场中,无疑会引起地方经济发展的极大不稳定性。因此,对这笔资金加以科学合理的指导,发展接替产业,引导资金投入新兴产业,避免其外流,为山西传统产业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供资本支持,继续为山西的经济增长服务。

2、规范政府行为

煤炭产业是高利润产业,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形成许多既得利益集团,政府官员会为了各自政党及小集团的政治利益而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这次规模巨大的整合行动肯定会触及到他们的利益,给产业改革带来困扰。同时,地方政府在兼并重组过程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他们会在兼并重组过程中尽力维护自身利益。由此得到的均衡可能不是最优的,而只是为了安抚各方利益集团达成的妥协。

再者,整合行动的决定权在政府手中,政府机构的低效率会影响整改效果,并且政府政策的制定要避免多变性,不能脱离实际,同时要简化审批程序,减轻企业压力。最后政府要控制自身调控的力度和范围,不能过广、过宽,煤炭资源的整合要遵循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满足经济效益,不能由政府一刀切,统包统揽。

3、保持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合理比例

在这次整合行动中,退出的基本都是民营资本,而保留下来的大多是国有资本。不可否认,国有资本的雄厚和高集中度,对于煤炭产业的转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民营资本的活力性却是国有资本不可企及的,并且国有企业还会背负沉重的政策性负担。因此,保留适当比例的民营资本,对于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4、处理好和相关产业的关系

煤炭产业的整合会使许多煤矿企业面临转型或是倒闭的挑战,如果政府操之过急,不顾这些企业的现状,可能会造成煤炭市场的混乱。煤炭产业具有高相关度性,它的整合必然会影响到其他产业的发展。原有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在两者寻求新的平衡点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波动。因此,政府要做好各种应对措施,加强退出企业的转型和调整,引导原有资源合理流动,使产业结构尽快恢复到合理状态,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第5篇:“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与中国煤炭产业升级

咨询座谈会”纪要

(一)

为探讨中国煤炭产业升级并购策略和途径,增进社会各界对山西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工作的了解与支持,10月30日,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在太原举办了“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与中国煤炭产业升级咨询座谈会”。来自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安监总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单位的12位国内知名专家参加了会议,另有3位专家提供了书面意见(名单附后)。省政府秘书长、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王清宪主持会议。

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稳定全国煤炭市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高强度、群体化、粗放式开发,形成了“多小散乱”的煤炭开发格局,带来了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安全事故频发等一系列问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从去年10月份开始,按照国家关于打好小煤矿整顿攻坚战、促进煤炭产业健康发展、推动煤炭产业升级的政策精神,山西加快推进煤炭资源产业升级和行业组织结构调整,已经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会上,围绕煤炭行业“大集团格局”下山西产业升级的样本意义、煤炭集团化建设对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作用、国内外煤炭产业升级和战略并购趋势、以及“国进民退”、“行政干预”、

“评估补偿”等资源整合热点问题,与会专家发表了重要意见,达成以下共识,现纪要如下:

一、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贯彻实施国家煤炭产业政策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意义重大。

集约化发展、规模化是煤炭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全国煤炭行业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刘彩英、姜智敏认为,产业结构不合理一直是影响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主要难题。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工作,遵循了产业演进规律,符合国家煤炭产业政策要求,提高了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战略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王金华认为,与世界主要产煤国相比,国内煤炭市场集中度明显偏低,分散的市场结构和过度的市场竞争严重制约了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煤炭工业必须走规模化、机械化和现代化的科学发展道路,山西煤炭资源整合适应了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提升的战略需要,值得高度肯定。

史丹认为,煤炭产业是资源、资本密集型产业,对于安全生产具有特殊要求。世界煤炭产业的发展规律证明,必须走大企业主导、规模化生产、集约化发展的路子。王金华、司坡森认为,煤炭产业是典型的高危行业,安全隐患突出,小煤矿生产环境恶劣,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矿工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

张宏认为,社会高度关注山西资源整合工作,恰恰说明了山西在全国能源安全保障中占据重要地位。“世界煤炭看中国,中国煤炭看山西”,山西实践的样本意义非常明显。“大行不顾细

谨,大礼不辞小让”,山西应坚定信心,加紧推进,坚定不移地抓好煤炭资源整合工作。

二、判断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不能单纯以“所有制”论是非,而应以“生产力标准”作为主要衡量标尺。

专家们认为,按照所有制偏好、所有制倾向来评价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是不科学的和不客观的,生产力标准才是判别是非最为重要的标尺。董继斌认为,发展是第一要务,生产力标准是唯一标准。衡量社会制度存在的合理性,要以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作为根本标志。生产力标准是客观的,离开了生产力标准,简单地用道德伦理观念来评价资源整合工作的好坏,机械地采用“国退民进”的既定价值标准来衡量资源整合的成败,都是有失偏颇的。钱平凡认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资源整合,用改革的成果,比如产业集中度、企业经济效益、行业技术水平的上升,污染度、煤矿死亡率及市场监管成本的下降,对各种质疑和非议作出强有力的回应。

李镇西认为,所有制结构要与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状况相匹配,不能笼统地谈所有制的优劣。英国二战以后煤炭产业的国有化和撒切尔夫人的私有化,都是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政策取向,推动了英国煤炭产业的改造升级。史丹认为,按照要素匹配原则,先进技术匹配高素质的工人,落后技术匹配低素质的工人。大型煤矿有利于配备更高层次的经济要素,煤炭资源整合有利于要素配置结构的改进和优化。

唐元、司坡森认为,从煤炭产业来说,大企业、大集团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按照生产力标准,只要符合“强进弱退,优进劣退”的原则,不管国有、民营,还是其它所有制成分,

都应当给予支持。山西关闭小煤矿,推进资源整合,加快兼并重组,是发展煤炭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所有制结构的暂时进退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更好地担负保障能源安全职责、不断增强煤炭产业的发展活力才是最为重要的。

张复明认为,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方案没有所有制偏好,而是遵从了组织结构、技术水平、规模效益等生产力标准。在兼并重组主体上一视同仁,鼓励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作为主体参与资源整合与兼并重组工作。单纯强调发展国有或民营任何一方,都会对公平与效率产生损失。拥有多种所有制形式、适当数量的竞争主体,对于保持煤炭产业的活力是至关重要的。

崔之元认为,从污染企业的财产保护原则和责任原则出发,山西的兼并重组、资源整合,收购合法小煤矿或允许矿主入股大企业,是有法律和经济依据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剥夺、破坏合法主体权益。

刘彩英认为,坚持以大型煤炭企业为主体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大型煤炭企业的资源、资本、人才和管理优势,提高煤矿的技术装备水平、机械化开采能力和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促进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煤炭产品的资源属性、安全属性和能源属性,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不断完善以国有企业为主、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等共同发展的煤炭资源开发、生产和供应体系,是符合生产力标准的,是符合国家能源安全要求的。

三、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是多重压力下的战略选择,是实现煤炭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专家们认为,煤炭是国家最为重要的基础能源,在国家经济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安全生产、资源生态环境的多重压力,长期沿袭的粗放式煤炭开发模式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刘彩英认为,煤炭产业必须走高效安全、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新路子。国内煤炭工业的结构极不合理,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集约化水平低。小煤矿的大量存在制约了煤炭集中度的提高,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形成了不安定因素。

唐元、王金华提出,必须解决煤炭行业组织结构的“小散乱差”和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美国、澳大利亚、印度都是煤炭生产大国,他们的煤炭集中度普遍都在70%—80%,我国还不到20%。从生态、环保的角度说,也必须实行煤炭资源整合。矿产开发造成资源损害、生态环境破坏,要求作出相关的制度安排。山西利用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机会,进行了可贵的实践探索,资源整合不失为冲出多重压力包围圈的突破口。

第6篇:山西的煤炭产业与未来发展

山西的未来

山西是能源大省,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加重,产业结构的单一,特别是能源资源的枯竭,山西必将会寻求更多的发展道路,这样才能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要求,也将会为山西的发展创造出一条新路。

山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目前仅登记在册的大小煤矿就有3420个。其中,大型国有骨干煤炭企业有十多家,年产量2.5亿吨以上,煤炭资源回采率达到70-80%,煤炭洗选比重达到90%以上,其余为地方中小煤矿和乡镇煤矿,产量约占全省的一半,煤炭资源回采率和平均生产规模明显偏低,煤矿安全事故主要就发生在这些中小矿,煤炭工业"多、小、散、乱"的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观。产业集中度低、资源利用率低、增长方式粗放、安全事故多发、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治理滞后等问题,对山西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在当前,煤矿产业是山西的支柱产业,国家的发展和经济建设也离不开煤矿的存在,因此,合理开发煤矿资源获取可持续发展是山西的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金融危机就给了山西这样的机会。

全球金融危机虽然给山西能源市场带来一定冲击,但也为山西能源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机遇,借能源需求低迷之机调整能源产业结构,解决在经济高速发展、能源供应紧张时期无法解决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山西煤炭工业结构趋于优化,晋电外输取得实质性进展,发展清洁能源、循环经济成为大势所趋,煤层气,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迎来发展契机。

按照国家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总体部属和实施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山西能源工业迎来一个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期。山西省积极推动能源产业集团化、清洁化、多元化、现代化、内涵式发展,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培育壮大新的支柱产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经济,节能降耗,促进山西能源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当然,这些是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改变,对于将要枯竭的煤炭资源而言,必须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促进其改变与可持续发展。在山西省的十二五报告中提到:以构建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大省;力争到2020年,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全国重要能源基地战略地位全面提升。同时,以煤炭整合、有序开发为重点,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保障安全,改小建大、优化结构,依靠科技、促进升级,深度加工、洁净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

现在,山西在地方已经开始推行收购中小型煤矿的措施,这样做,可以把优质的煤矿资源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避免乱伐乱采的现象的出现,而且,这样的做法,可以确保有一批大型的国有企业的诞生,山西省已经想好了未来煤矿领域的发展目标:大煤炭基地建设:重点建设10个千万吨级现代化露天煤矿,10个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2010年,大型煤炭基地产量达到22.4亿吨。 大企业发展:促进以煤为基础,煤电、煤化、煤路等多元化发展,形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

除此以外,我们还应该根据国际经验调整产业,主要有以下两点:1,生产趋向集中化、大型化。生产趋向集中化,带来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生产效率逐渐提高,生产成本逐渐降低,市场竞争能力逐渐增强,市场份额逐渐增大,导致煤炭企业大型化。

2、煤炭资源利用趋向综合化。由于经营范围和规模经济的形成,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煤路港航一体化、煤炭的深加工、煤炭的综合利用等联合生产经营,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已成为国际化大型能源企业的发展趋势。

山西未来的发展不能单纯依靠煤炭资源,所以目前,山西正抓住国家将山西列入循环经济试点省份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历史机遇,确定了20户省级工业循环经济试点企业、4个省级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其中太钢、潞安、丰喜和安泰等4家企业被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未来几年,山西省将加快推进太原都市圈和晋北、晋南、晋东南城镇群建设,实施“大县城”战略和百镇建设工程,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目前,“百镇工程建设”已启动,今年将对21个示范镇进行集中扶持,为全省小城镇建设树立样板,发挥其连接城乡的纽带作用,推进市域城镇化。

而旅游业的发展也是山西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山西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所以山西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也是山西实现绿色转型的新道路,而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也将是山西省对于自己未来的目标与定位。 以下几点是个人对于山西未来的一些想法与总结:

1,创新金融体制,加快推进区域金融综合配套改革,着力发展资本市场,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进来,为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提供强大金融支撑。

,2,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重点建设一批省级、市级、县级文化设施工程,实施文化惠民建设工程,重点文化保护工程,如大遗址保护开发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等。

,3,推进教育改革,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培养创新人才,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增强办学活力。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促进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协调发展。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转变。

,4,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

只要能坚持这些,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山西的未来会更加美好,在改革中绽放出更加精彩的华丽乐章!

第7篇:浅谈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的转型

山西是国内最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省份之一,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资源的长期持续开发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形成了一批高度依赖煤炭的资源型城市。山西省境内约有11座资源型城市,119个县(市、区)中94个有煤炭资源分布。但经过长期大规模开采,“一煤独大”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这些县、市已经越来越靠近“资源枯竭城市”这个概念,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的“转型”,成为山西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基地和经济腾飞的一项战略任务。

2009年3月5日,国务院确定的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名单公布,山西省的孝义市名列其中,孝义成为山西省第一座资源枯竭城市,2011年12月,国务院确定的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公布,山西省的霍州市名列其中。众所周知,煤焦是孝义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2007年8月24日,孝义市凭借煤焦优势在当年2002个参评县(市)中跻身全国百强,名列第96位,成为山西省继河津市之后第二个进入全国百强的县(市)。一年以后,孝义市再次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并由2007年的96位前移到88位,但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光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被列为山西省第一个资源枯竭的城市,同时这也提醒了我们更多的“孝义”上榜只是时间问题。1 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必要性

1.1 各煤矿由于长期开发,大部分面临资源枯竭

资料显示,在“十五”期间,由于山西部分重点煤矿出现衰老造成矿井关闭,其衰减生产能力达1 600万t。而据预测,在“十五”以后的15年内,山西省还将有更多的矿区出现资源枯竭。其中包括近1/3的地方国有矿井资源枯竭,其减少的生产能力将达1亿t。大同和阳泉,有数字显示,同煤集团本部的15个主产矿井中,有4个已经关闭,两个正在实施关闭破产;而位于阳泉市境内的盂县煤矿的“服役”年限最多为16年、郊区煤矿不到10年,平定煤矿稍好,剩余“服役”年限为30年。

1.2 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粗放

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经济竞争力强弱的反映。从行业构成来看,它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的数量比例关系及构成状态。人均GDP是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综合质量指标,我们引入美国当代着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所研究的产业结构变化理论,用国际上流行的按人均GDP水平分组方法,分析山西省产业结构现阶段应达到的水平和问题所在。

表1显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时,三次产业的比重也将随之达到一个相应协调的水平。2006年山西省人均GDP为人民币14 106元,折合1 389美元,与表中第

8组水平十分接近。山西城市名称 行政级别 发展阶段 主要矿业

省2006年三次产业的比重依次为5.8%、57.8%和36.4%。根据经济发展一般性规律,总体来讲山西省的第一产业效率偏低,第三产业份额相对不足。

生产方式粗放,浪费严重,山西省是中国最大的煤炭产区,煤炭平均资源回采率只有40%左右,该省的乡镇煤矿回采率仅为10%~20%,每挖1 t煤要消耗5 t~20 t资源,这是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2007中国能源蓝皮书》披露的。

山西省产业结构以能源、原材料为主体,产业结构初级化现象十分突出,初加工产品多,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小规模产品多,有规模的产品少;普通的产品多,优质名牌产品少;这种产业初级化的现象导致了山西省产业始终处于产业链末端,产业竞争力薄弱。

1.3 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生存条件严重下降

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是依煤而兴的城市,产业多以“煤”为主,采煤、选煤、煤化工等行业的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尖锐,单位GDP能耗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6倍。煤炭开采引发大面积地表的下沉和塌陷,引起城市建筑物、道路、桥梁的损坏,使城市地质与生存环境恶化;煤炭城市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形成以烟尘和SO2为主要危害物,严重污染城市的大气环境;煤炭开采引发地下水的输入、输出和内部结构的变化,采矿中大规模地下水的疏排,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矿井中高污染水的排放,造成周边水质的污染,从而使煤炭城市水资源遭到破坏;煤炭开采引发矿区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植被破坏,从而导致煤炭城市生态绿地的贫乏;尾矿、煤矸石、粉煤灰的露天堆放,使煤炭城市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质量的日益恶化已成为制约煤炭城市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数据显示,2007年,山西省临汾市的财政收入就已经突破120亿元,其中资源性产业的贡献占很大一部分。不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山西临汾更被众人所熟知的,是其全球首屈一指的污染,被称之为“居民不能穿白衬衣的城市”,由此可见环保代价不容忽视。据山西省社科院的一项研究,从改革开放到目前,煤炭资源开发带给山西的生态环境直接损失高达三四千亿元。2 对策与建议 1 建立产业的创新预警机制

煤炭产业是资源型产业,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煤炭资源型产业的资源日趋枯竭,其增长出现有规则递减,收益递减规律也越来越明显。收益递减规律是商品经济中一个普遍规律,这一规律对特定产业来说,一旦技术进步停止,在超过一定点后,每单位追加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出递减,边际产出递减必然带来平均产出的递减。这已经表明该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已经开始逐步下降,该产业将步入衰退产业行列。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创新,是对实现产业的接替与转型至观重要的。着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研究产业增长问题时,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后

得出结论:产业减速的原因在于技术进步速度的减慢。由于科学技术的产业化具有一定的时滞性,所以技术进步的减缓或停止,并不等于产业的同步发生,而是预示着产业衰退将必然发生。现代创新理论认为, 创新就是科学技术产业化的过程, 也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的转型,技术创新是重点但也是难点,如何提高农业的技术创新、提升服务业的创新,推动服务业的大力发展、提高节能减排,资源环境的创新能力等。 2 发展可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资源型城市很多, 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大,所以可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孕育和发展新产业,顺利完成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接替与转型。在推进转型发展中,要以企业、产业转型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节能减排、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同时推广一批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如潞安煤矿大力开展煤矸石再利用,利用煤矸石制烧结砖,制造出一种新型墙体材料,既是大量利用煤矸石有效途径,又是传统黏土砖的理想替代品。由此可见发展循环经济是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必然选择。 3 开发绿色产业、和谐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

“努力探索走出一条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子。”2009年3月10日,全国两会山西代表团审议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山西发出这样的期望。旅游业是典型的绿色产业、和谐产业、阳光产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不但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符合人居环境的要求,而且又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 000年的灿烂文明给山西省留下了各种宝贵的文物35 000多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 06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9处,位居全国第一,现存各类古建筑18 118处,古代彩塑12 700尊,古代壁画24 000 m2,在全国位居前列。在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下,可对旅游业加大投资,将对煤炭资源投资的一部分转移到旅游业的开发,可改变现有支柱产业单一的局面,实行两条腿走路,从旅游业获得新的增长点。如三佳集团投资开发的绵山,让三佳集团成功地实现产业的第一步转型。让我们的资源能尽可能的留在地下!因此,旅游业将是山西的未来支柱产业。

2.4 加强人员的培训,促进劳动力的再就业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的转型就要导致大量人员的失业,由于这些人员从事简单劳动的比较多,掌握的技能比较单一,文化素质比较低,不适应产业转型和发展新兴产业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转业者进行有效的技能培训,根据再就业和产业发展的需要,组成若干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培训中心。培训中心根据受培训者的文化、技术基础、将要从事的工作和国家将要发展的新产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分门别类的培训。建议:①培训期不易过短,这样不足以掌握再就业的一门技能,培训费可由国家支付。②培训内容要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

系。③建立一个中介机构把培训与就业联系起来,随时提供就业信息,把培训与推动新型产业有机的结合起来。④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培育发展中小企业,尽可能的开辟就业岗位,更多的吸纳下岗人员,为产业的顺利转型提供良好的基础。 5 政府进行干预,给予政策与法规的支持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到面非常广,也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工作。王继军说:“山西建国以来累计输出煤炭70多亿t,当前面临八大问题:矿难、私采乱挖、环境生态恶化、劳资关系紧张、干部入股****、税收流失、汽车超载路桥损毁、煤老板高消费。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矿产资源的无权属性定位错误,这一制度,没有将矿产资源本身确定为有价值的商品,没有将矿产资源确定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形同虚设,矿主的使用权与矿主的长远利益没有关系。”可见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的转型不但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持与重视,还需要有相关配套政策体系作保证,既涉及到内部,又涉及到外部,没有一个强大的政策法律、法规支持系统做保证是不可想象的。

3 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的发展不可分离,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将会影响经济的发展,由此,产业的转型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西省发展的战略重点。山西省要通过不断地积聚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要素资源,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推进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步伐,并乘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和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的有利时机之际,把山西建设为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构建成一个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

浅谈山西煤炭

资源型城市产业的转型

第8篇:论山西煤炭产业发展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摘要 本文以山西煤炭产业为研究对象,分别讨论了煤矿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各种影响,以自然辨证法的理论为基础研究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提出了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方向,为煤炭产业污染治理和转型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 山西煤矿,环境问题,发展方向

引言

19世纪以来,由于科技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加深,在认识和了解自然的同时人类不断的对自然进行改造以适应人类的生活需求。但是随着人类对自然改造力度的加大,目前全球的生态环境已经无法承受这种无休止的掠夺,各种各样的认为灾害不断出现,这使人类措手不及。如今人类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获取资源的同时,对自然的破坏也是十分严重的。

本文将以山西煤炭产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分别讨论煤矿对周边生态环境问题的各种影响,进而提出煤炭产业的发展方向,为煤炭产业转型提供一点建议。

1 人与自然的关系

恩格斯说过:类要真正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必须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行事。这也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人和自然是矛盾的统一体,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人和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就像鱼和水,没有水鱼就无法生存下去,而水里没有了鱼那水也就没有了生机,失去的它原有的意义。因而人不能离开自然独自存在,自然也只有在人的作用下才有意义。人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要生存就一定要依靠自然,需要不断的从大自然获取资源,进行必要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这种交换就意味着人类或多或少的要对自然产生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活动力度不断加大,对自然的影响也越来越强,自然原有的平衡就会被打破。此时,自然和人类便处于一种相互否定的关系中,人类要不断的改变自然,而自然又力求恢复原来的平衡,如果这种矛盾被激化到不可调和,那就会出现不可挽回的灾难,人类将受到自然无情的报复。

因此,人类要实现长久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自然的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山西煤矿的生态环境问题 2.1水污染现状

煤炭开采对谁的污染主要有两个方面:1.副产品直接污染水源。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生产生活用水没有经过回收处理直接排放,尤其是生产用水中含有大量的S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渗透进入地下水或者排入周边河流,对周围水资源影响巨大。2.破坏地下水层。煤矿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做好漏水防护,矿区受到雨淋后渗入污染地下水;煤层的开采导致地层出现裂缝,地下水位严重下降。 2.2大气污染现状

煤矿一般配套的设备是锅炉、热风炉、储煤场和运输机械,这些设备产生的烟尘是影响大气环境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有的煤矿中锅炉、热风炉等设备没有脱硫装置,而且部分乡镇企业使用的燃料为高硫煤,故SO2排放严重超标。其次,储煤场为露天煤场,如果没有挡风设备,在大风天会产生大量煤尘对附加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产生了不必要的浪费。

2.3固体废弃物污染现状

煤矿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煤矸石、炉渣等。煤矿的此类废弃物排放量较大,且未经过无害化处理乱堆乱放,或随意倾倒混有煤矸石的炉渣。这样不紧占用大量土地而且煤矸石中含重金属等一系列有害物质,胡乱堆放会对土地造成极大的污染。 2.4地质灾害现状

由于煤矿的过度开采,山体的平衡遭到破坏,且长时间受到雨水的冲刷导致山体滑坡,有的地区甚至出现滑坡掩埋住房的问题。 2.5土地性质改变

由于煤矿大多处于地底深处,大面积的开采必然会破坏地底结构,进而出现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沉陷、土壤肥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矿区周边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无法成为正常的农耕用地和城市用地,甚至没有植被的附着,最终出现土地沙化这种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3 山西煤炭产业发展方向 3.1科学进行矿区生态恢复

生态恢复的主要对象是矿区废弃地、地表沉陷和裂缝、滑坡、矸石沟以及土壤侵蚀加剧区。矿区废弃地造成生态破坏的根源是土壤因子的改变,因此土壤整治是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最

重要的环节之一,方法主要有客土覆盖、化学修复两种。土壤整治后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和需要选择适宜的植物。而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只考虑土壤、植被的恢复是不够的 ,还需要恢复废弃地的微生物群落,完善生态系统的功能。另外,在废弃地生态恢复中若能引进一些有益的土壤动物如蚯蚓,将使重建的系统功能更加完善,加快生态恢复的进程。对于不同的地质灾害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根据急重缓轻的原则进行治理。地表沉陷和裂缝多采取平整式土地复垦法,即用机械将地面平整后作为林地或耕地。要注意生产矿山应采用减轻地表沉陷的开采技术和推广使用充填采矿工艺;正在开采矿山地面塌陷应边开采、边修复;生产煤矿的井田范围内的地面裂缝应及时处理。 3.2完善监管制度

完善乡镇煤矿的生态环境准入与准出制度,对于在产煤矿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照环境评价的要求落实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措施,实行年度生态环境审计制度;对于新建、扩建煤矿要求必须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价,生态环境保护设施要与生产设施做到“三同时”;对于退役煤矿应提交生态恢复、土地复垦、环境治理的评估规划、方案,生态环境治理合格后方可办理退役手续。对破坏环境和污染环境行为应依法律严惩,对可能造成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和巨额经济损失的,必须禁采、限采或采取有效保护和防范措施,依法促使煤炭企业把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贯穿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加工、转化的全过程。作为政府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要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强化事前监管,弱化事后处罚。在管理体制方面,土地管理部门、煤炭管理部门和环保部门等相关行政执法管理单位应积极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统筹协调,明确权责、利等问题,齐抓共管[1-4]。 3.3建设健全的废料处理系统

对矿井废水、废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的过滤处理程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产生的煤矸石应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处理,根据其成分和性质来推测本矿的矸石性质,利用其化学和物理性质将不同的煤矸石用作建材、地基等。对于无法利用的煤矸石选择用作填沟材料。这样既可以处理废料又可以产生经济效益。 3.4建立煤炭开采统一监管系统

为了确保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应建立有效的监管系统,从省级到县级再到企业统一检测,及时汇总数据,汇总的数据主要有:开采数量、开采范围、污染情况、水体质量等与生产和环境有关的详细数据。真正做到有问题及时反馈,快速解决。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共同发展。

4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

当下全球生态危机十分严重,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从人类的角度来看,人与自然直接爱你的理想关系应该是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即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得到极大的满足,同时自然界依旧可以保持平衡,长期为人类的生存提供支持。要做到这点我们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放弃原有的不良发展状态,实现协调发展。2.将眼光放长远,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不仅指自然生态,还包括经济和社会方面,在人类整个可持续发展系统中,自然持续发展是前提;经济界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他们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协调发展下的可持发展战略是人与自然关系得以升华的必由之路。

痛定思痛,我们应该选择一条理性发展的道路,呼唤绿色文明,呼唤科学的决策方式,呼唤科学的生产方式,呼唤科学的生活方式.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 郭振中, 裴捍华, 黄卫星等. 关于山西煤矿山环境地质调查研究的思考[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4(2). [2] 邱文, 郭东罡, 上官铁梁. 浅析山西乡镇煤矿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9,4. [3] 程 东, 赵志怀. 山西煤矿开采对水环境的影响[J].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 1996,6. [4] 王启亮. 山西煤矿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J]. 科学之友, 2009,2.

第9篇:2018-2022年山西煤炭工业发展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目录)

2018-2022年山西煤炭工业发展与

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 核心内容提要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报告编号】20191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 报告目录

第一章 2015-2017年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煤炭资源的概述

一、煤炭资源总量

二、资源消费结构

三、煤炭资源分布

四、煤类及煤质特征

五、资源开采条件

第二节、中国煤炭行业发展概述

一、行业发展阶段

二、煤炭供应状况

三、煤炭需求特点

四、产量发展局势

五、行业发展特点

六、机遇与挑战并存

第三节、2015-2017年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

一、行业产量规模

二、固定资产投资

三、煤炭库存规模

四、煤炭进口规模

1

五、煤炭价格走势

六、企业经营情况

第四节、2015-2017年煤炭行业资源税改革分析

一、税费改革背景介绍

二、税费管理发展历程

三、税费改革关键内容

四、各地税率调整出台

五、税费改革关注要点

第五节、煤炭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行业发展制约因素

二、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结构性与体制性矛盾 第六节、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对策

一、行业发展措施建议

二、企业发展壮大建议

三、结构调整政策建议

四、“绿色煤炭”发展方向

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第二章 山西煤炭资源分布 第一节、山西省煤炭资源概况

一、总体概述

二、重点生产基地

三、山西煤炭种类

四、山西煤种的分布

五、山西的煤质分布

六、山西的煤层结构

2

七、山西煤系地层

第二节、山西各大煤田介绍

一、沁水煤田

二、大同煤田

三、宁武煤田

四、西山煤田

五、霍西煤田

六、河东煤田

第三章 2015-2017年山西煤炭工业的发展 第一节、2015-2017年山西煤炭工业概述

一、山西煤炭工业发展概况

二、煤矿安全生产情况

三、煤炭产业体制改革

四、煤炭工业转型发展

第二节、2015-2017年山西省煤炭产销数据统计

一、全省煤炭产销数据

二、重点煤矿产销数据

第三节、2015-2017年山西煤炭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相关技术指标发布

二、推进煤矿现代化建设

三、企业监督管理办法

四、新版环保法出台

五、煤炭工业发展要求

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第四节、山西煤炭行业整合重组发展分析

一、资源整合背景概述

3

二、煤炭行业整合主体

三、行业整合重组成效

四、资源整合效应分析

第五节、山西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行业存在的问题

二、高级人才匮乏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四、行业发展政策措施

第四章 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财务状况 第一节、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经济规模

一、2011-2015年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销售规模

二、2011-2015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利润规模

三、2011-2015年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资产规模 第二节、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一、2011-2015年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亏损面

二、2011-2015年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销售毛利率

三、2011-2015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

四、2011-2015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销售利润率 第三节、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一、2011-2015年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

二、2011-2015年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流动资产周转率

三、2011-2015年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总资产周转率 第四节、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一、2011-2015年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资产负债率

二、2011-2015年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利息保障倍数 第五节、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

4

一、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

二、影响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财务状况的经济因素分析 第五章 2015-2017年山西煤炭市场分析 第一节、2015-2017年山西煤炭市场的整体概况

一、全国市场背景

二、煤炭价格走势

三、煤炭库存规模

四、市场形势分析

五、企业运行情况

第二节、山西煤炭交易市场分析

一、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概述

二、中心市场地位

三、市场主体分析

四、交易规模分析

五、中心发展现状

六、现货交易情况

第三节、山西省建立煤炭期货交易市场探析

一、市场建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山西设立交易中心的可行性

三、煤炭交易市场需遵循的原则

四、煤炭交易市场相关配套措施

第六章 2015-2017年山西煤炭工业主要区域概况 第一节、太原

一、太原煤炭工业发展概述

二、健全太原煤炭交易中心

三、太原煤炭产业发展策略

5

第二节、大同

一、煤炭工业运行情况

二、煤炭工业发展优势

三、煤炭工业新型化发展

四、重点矿井建设情况

五、行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第三节、晋城

一、煤炭产业稳步发展

二、重点矿井市场动态

三、积极推行行业转型

四、煤炭企业投资旅游业

五、推进资源综合开发

六、打造煤层气之都 第四节、晋中

一、煤炭工业运行态势

二、政策推动行业发展

三、资源整合发展成效

四、安全生产持续向好

五、积极推进煤焦产业

六、煤炭工业发展障碍 第五节、朔州

一、朔州煤炭工业在全国的地位

二、煤炭工业发展规模

三、行业安全生产现状

四、煤炭行业基地建成

五、积极推进煤炭物流

6

第六节、临汾

一、煤炭工业发展综述

二、煤炭能耗需求降低

三、构建现代煤炭工业

四、行业转型升级措施

五、完善煤炭开采机制

六、行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第七节、吕梁

一、矿区煤质概况

二、行业供需规模

三、行业支持政策

四、加强煤矿监管 第八节、运城

一、煤炭资源分布

二、政企合作动态

第七章 2015-2017年山西煤炭的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煤化工

一、行业发展概况

二、产业发展格局

三、重点企业动态

四、行业发展方向

五、布局装备制造基地

六、“十三五”发展展望 第二节、煤层气

一、产业发展优势

二、行业发展政策

7

三、推进矿权改革

四、产业园区建设

五、产业发展前景

六、强化科技支撑力度

七、煤层气装备产业规划 第三节、煤矸石

一、重要技术突破

二、项目建设动态

三、推动煤矸石利用

四、“十三五”发展展望 第四节、洁净煤技术

一、洁净煤技术重要地位

二、洁净煤技术重大进展

三、洁净煤技术发展形势

四、洁净煤技术发展前景

五、洁净煤技术发展方向

第八章 2015-2017年山西煤炭重点企业经营状况 第一节、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二节、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8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三节、阳泉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国阳新能)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四节、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五节、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六节、上市公司财务比较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二、成长能力分析

三、营运能力分析

四、偿债能力分析

9

第九章 2015-2017年山西煤炭运输通道分析 第一节、2015-2017年山西煤炭运输总体状况

一、主要运输通道

二、加快通道建设

三、推行上线交易

四、运输通道堵塞原因

第二节、2015-2017年山西省煤炭运输数据分析

一、山西省煤炭外销规模

二、山西煤炭铁路运输规模

三、山西煤炭铁路运输规模(分省市)

四、山西煤炭公路运输规模 第三节、铁路运输

一、中国煤炭铁路运输情况

二、山西铁路运输通道介绍

三、取消铁路运输立户管理

四、取消运输计划归口管理

五、完善铁路运输系统的建议 第四节、公路运输

一、山西煤炭企业筹资建设高速公路

二、煤炭运输专线建成通车

三、煤炭公路运销体制改革

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十章 山西省煤炭行业投融资分析 第一节、山西煤炭工业的融资概况

一、企业筹资融资现状

二、企业融资面临的困难

10

三、改善产业融资结构的对策

第二节、新形势下山西煤炭业信托模式探析

一、山西煤炭业投资受关注

二、行业信托模式发展状况

三、突破现有信托模式建议 第三节、投资优势与前景

一、山西煤炭资源优势

二、山西煤炭工业优势

三、山西煤炭业抗风险能力 第四节、投资计划和风险

一、重点投资领域

二、投资非煤产业

三、行业投资风险

第十一章 2018-2022年山西煤炭工业的发展预测 第一节、中国煤炭行业总体发展前景

一、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二、煤炭工业前景展望

三、煤炭资源发展规划

四、控制煤炭产量增速

五、煤炭市场发展趋势 第二节、山西煤炭工业发展趋势

一、行业发展规划

二、产业转型方向

三、煤矿建设目标

第三节、2018-2022年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预测分析

一、影响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11

二、2018-2022年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产值预测

三、2018-2022年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收入预测

四、2018-2022年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利润预测 附录: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附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附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附录四:《乡镇煤矿管理条例》

附录五:《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 附录六:《山西省煤炭管理条例》 附录七:《山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

附录八:《关于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附录九:《山西省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 附录十:《山西省煤矿管理标准》

▄ 公司简介

中宏经略是一家专业的产业经济研究与产业战略咨询机构。成立多年来,我们一直聚焦在“产业研究”领域,是一家既有深厚的产业研究背景,又只专注于产业咨询的专业公司。我们针对企业单位、政府组织和金融机构,提供产业研究、产业规划、投资分析、项目可行性评估、商业计划书、市场调研、IPO咨询、商业数据等咨询类产品与服务,累计服务过近100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并成为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长期的信息咨询产品供应商。

公司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最全最新的深度研究报告,提供客观、理性、简便的决策参考,提供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有效工具,也是一个帮助咨询行业人员交流成果、交流报告、交流观点、交流经验的平台。依托于各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独特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发展中国机械电子、电力家电、能源矿产、钢铁冶金、嵌入式软件纺织、食品烟酒、医药保健、石油化工、建筑房产、建材家具、轻工纸业、出版传媒、交通物流、IT通讯、零售服务等行业信息咨询、市

12

场研究的专业服务机构。经过中宏经略咨询团队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了完整的数据采集、研究、加工、编辑、咨询服务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工业领域各行业信息咨询及市场研究、用户调查、数据采集等多项服务。同时可以根据企业用户提出的要求进行专项定制课题服务。服务对象涵盖机械、汽车、纺织、化工、轻工、冶金、建筑、建材、电力、医药等几十个行业。

我们的优势

强大的数据资源:中宏经略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信息中心系统丰富的数据资源,建成了独具特色和覆盖全面的产业监测体系。经十年构建完成完整的产业经济数据库系统(含30类大行业,1000多类子行业,5000多细分产品),我们的优势来自于持续多年对细分产业市场的监测与跟踪以及全面的实地调研能力。

行业覆盖范围广:入选行业普遍具有市场前景好、行业竞争激烈和企业重组频繁等特征。我们在对行业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还对其中重要的细分行业或产品进行单独分析。其信息量大,实用性强是任何同类产品难以企及的。

内容全面、数据直观:报告以本最新数据的实证描述为基础,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各行业的市场供求、进出口形势、投资状况、发展趋势和政策取向以及主要企业的运营状况,提出富有见地的判断和投资建议;在形式上,报告以丰富的数据和图表为主,突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视性。报告附加了与行业相关的数据、政策法规目录、主要企业信息及行业的大事记等,为业界人士提供了一幅生动的行业全景图。

深入的洞察力和预见力: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有多位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有创造力和建设意义的对策建议: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行业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

13

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 最新目录推荐

1、智慧能源系列

《2017-2021年中国智慧能源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微电网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小水电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氢能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波浪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潮汐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燃料乙醇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利用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互联网+”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广告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物流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3、智能制造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4.0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14

《2017-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4、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购物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媒体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影院线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5、智能汽车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停车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前景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车联网产业运行动态及投融资战略咨询报告》

6、大健康产业系列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康复医疗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7、房地产转型系列研究报告

15

《2017-2021年房地产+众创空间跨界投资模式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医疗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物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告》

8、城市规划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前景调查及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深度调研及开发战略分析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9、现代服务业系列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民营医院运营前景预测及投资分析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婚庆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旅游行业发展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体育服务行业深度调查与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会展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整形美容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职业中介服务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上一篇:电瓶车gps监控方案下一篇:播下一颗种子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