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词

2022-03-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篇:李白的诗词

从诗仙的诗词中,感受多面的李白

——读李白诗词有感

我们总以为谪仙李白是一个豁达豪放的诗人,他给人们的印象总是那么潇洒浪漫和阳光的。永远充盈着朝气,充盈着豪气。那种傲视群雄,蔑视权贵的豪情,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诗人的诗句之中。例如《侠客行》一诗中的“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之句,是何等的豪放。犹如一位仗剑行侠义的侠客气概,此时的诗人真像一位正义的侠客,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荡尽当时的官场和社会中的污浊之气。诗人的心绪是坚毅果敢的,决心要为朝廷除弊兴利,为施展自己的抱负而拼搏,也可以说放手一搏。但事与愿违,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虽然诗人生在大唐“开元盛世”,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也绝非易事。有像杨国忠的权臣宠臣把持朝纲,有像高力士宦官当道。即便诗人有让权贵杨国忠磨墨,高力士脱靴之万千勇气。能写出千古流芳的《吓蛮书》,让蕃邦小国俯首称臣。也不能肃清权臣和宠臣的恶势力,以至于诗人的激情和豪情被无情地扼制。诗人被贬谪,诗人心死了。便以酒浇愁,殊不知借浇愁愁更愁。诗人便衷情于酒,衷情于山水,衷情于诗词歌赋。

诗人在《将进酒》一诗当中,把豪放和纵情诠释到极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前程和荣辱全部扔掉,只同美酒作朋作伴,只同山水相游相对,只同诗词为伍。酒里乾坤大,壶里日月长。仰望苍天,一声长啸。与尔同销万古愁,怎一个“愁”了得。诗人纵情酒海,诗人才华也得到空前的发挥。才有后世的“李白斗酒诗百篇”的壮景了。

浪漫、豪放、现实是谪仙李白的个性。这也是在后人心目中描绘的谪仙印象。我们通过阅读李白的诗词,了解诗仙的形象就是这样。但在小学 四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首李白的诗,让我们读出了另一个诗仙。《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用敬亭山。”全诗透露出一种孤寂,郁闷的心绪。曾经是那样豪情万丈,羁骜不驯的诗仙,何时生出这样的愁思、寂寞、孤独和郁闷来。让后人胸中的积淀掀起了波澜。我们甚至会刮目相待诗仙。诗仙之所以成为诗仙,其根本因素归结于,李白也是一个有七情六欲,有血有肉的人而已。

从诗仙的诗词中,我们读出了多面的诗仙,也正因为如此。才成就了千古诗词一谪仙。

第二篇:李白的诗词名句

1、陆机才多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4、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6、我昔钓白龙,放龙溪水傍。

7、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

8、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9、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10、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1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15、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7、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18、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19、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20、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2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4、何当一来游,惬我雪山诺。

2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6、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27、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2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2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2、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33、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3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3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6、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

3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8、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

39、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0、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41、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42、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43、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桑袅风。

44、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45、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

46、宝镜似空水,落花如风吹。

47、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48、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4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0、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5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2、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5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5、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5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5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5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59、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

60、清湍鸣回溪,绿水绕飞阁。

61、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6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64、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第三篇:古诗词李白诗词必背

古风(其一)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其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聘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其十五)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 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 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 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拨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干行 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 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 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 临风怀谢公。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春夜洛阳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月下独酌》

【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 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 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 万事固难审。

醉後失天地, 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 此乐最为甚。

【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 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 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 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 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 乘月醉高台。

哭晁卿衡

诗人:李白 朝代:唐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第四篇:中国诗词大会-李白篇

2016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 李白篇

1.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伤心:表示程度极甚之辞,此处言暮山之青。 2. 《子夜吴歌》 子夜四时歌四首⑴ 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素手”二句:指冬夜寒冷,将征夫妻子的手都冻僵了,连针剪都拿不住。素手,白净的手,形容女子的皮肤白皙。 裁缝:指裁缝好的征衣。 3. 《清平调词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⑻,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⑼,沉香亭北倚阑干⑽。

名花:牡丹花。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解释:了解,体会。释,一作“识”。春风:指唐玄宗

4.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5. 《北风行》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6.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7.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宣父指“孔子” 8. 《三五七言》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9.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10.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谢将军指东晋谢尚)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10.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1.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 12. 《塞下曲六首》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天山指祁连山)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折柳,指《折杨柳》古代曲名)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3. 《江上吟》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14.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5.《月下独酌四首》 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15. 《梦游天姥吟留别》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第五篇:李白诗词鉴赏论文

论李白山水诗

李白,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杰出的诗作。李白并不是以山水诗闻名,但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苍凉见长,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借山水以自娱的窠臼。

李白(701-762),字太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李白留给后世的九百多首诗篇,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青年李白爱好辞赋、剑术和豪饮,博览道家、诸子百家奇书和纵横术,养成一种傲岸不桀、放逸不群的游侠精神,这注定了他一生要走隐士兼侠士而成名士的独特之路。四十多岁的他,经推荐,被唐玄宗召到长安,作为文学侍从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但是,在长安不满两年,李白便愤然离去,继续他的漫游生活,“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期间,李白游名山大川,寄清风明月,留下许多含而不露,意境深远的山水诗的名篇。他改变了传统山水诗固有的形式和规律,开创了中国山水诗的新纪元。李白写的不是山水的细节,而是山水的气势,也是他本人的气势,也只有他桀骜不驯的个性才能把山水固有的气势从山水中张扬出来,他的生命力是无限扩张的,给人的感觉不是山水感染了他,而是他感染了大唐的山水。

李白的山水诗明朗清新,意境开阔。李白热烈地追求光明理想和自由解放,不肯“摧眉折腰”去俯就黑暗势力,因而遭到朝廷的冷遇和打击。他愤世嫉俗,到处寻访名山胜水,足迹遍及蜀中、黄河、江淮、浙江流域。他的山水诗刻画了祖国雄奇秀丽的山水风光,表现了他对美好景物的热烈向往之情。例如,《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的秋景;《入清溪行山中》:“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的碧水等等,无不以新奇而隽永的笔触,描画出壮美的山光水色,给人以明朗清新、境界开阔的特殊感受。

李白的山水诗情景交融,韵味悠长。李白在山水诗的创作中,最擅长于以情写景,以景抒情。在艺术表现上,诗人常只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些方面加以突出的描绘,在具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的氛围中,蕴涵了无穷的韵味。例如,《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当时作者因永王璘案被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中途遇赦,惊喜交加,当即从白帝城放舟东下江陵。诗人那历尽艰险而遇赦的喜悦心境,久别亲友而归心似箭的急切心情,以及得以解脱之后的兴高采烈的神态,无不

在空谷传响,夹岸秀丽的山峡风光之中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诗气势豪爽,情景交融,精妙至极。李白有的诗,虽通篇不以写景为主,但以一二写景语而显得情景交融,韵味悠长。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造就一种高远无穷的意象,表现出对故人的无限神往。诗人仅以一二写景之语,即穷形尽相地描状了景物,深沉而含蓄地表达了真挚感情,它给人们以美好的艺术享受,对于山水风景诗的发展有所贡献。

李白的山水诗形象雄伟,气势磅礴。在李白咏叹山水的佳篇美作中,《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一类表现大自然宏伟壮丽,抒发自己逸思豪情的作品最具特色。例如《望庐山瀑布》,诗人对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神奇英姿,以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动气势,用夸张比喻,逸想遄飞,创造了无比壮阔的艺术形象。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以梦游驰骋想象,用变幻莫测的神笔,描绘出了天姥山的种种图景,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自然美景,有“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的恐怖,还有“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的神奇,瞬息万变,捉摸不定,充满了浪漫主义想象。最后,诗人发出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人生感慨,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人不得开心颜”这一千古名句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唱出了怀才不遇之士的心声,抒发了他热烈地追求光明理想和自由解放的执着之情。这些山水诗寄托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魄,表现了向往雄伟不凡事物的精神风貌,具有一股积极向上的激情。

特别是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五松山,在今安徽铜陵县南。山下住着一位姓荀的农民老妈妈。一天晚上,李白借宿在她家里,受到主人公诚挚的款待,这首诗就是写当时的心情。

诗歌前半部分四句侧重写田家秋苦。“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流露出诗人孤寂落寞的凄清情怀。这偏僻荒凉的山村里没有什么可以引起他欢乐的事情,有的只是农民的艰辛和困苦。诗人只是偶尔一宿,就有如此强烈的感受,不难想见,长年累月生活在这里的农民,他们没有欢声笑语,没有轻松愉悦,弥漫在整个山村秋夜的是一种寂静清冷的氛围。“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由面及点,写尽田家的酸辛悲苦。耕田种地的人家不分男女老少,不管春夏秋冬,都是辛苦劳作,艰难度日。“秋作苦”既指农民劳作的艰辛困苦,又指心境的悲凉辛苦。“邻女夜舂寒”着一“寒”字,尽显神韵。一指邻女夜舂,寒声阵阵,触耳惊心;二指邻女衣衫单薄,寒凉逼人,可怜可叹。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一“苦”一“寒”,还折

射出诗人的悲悯情怀。一天又一天的劳作之苦,一声又一声的舂米之寒,撞击着作者敏感的心。他沉重,他忧虑,他叹息,他坐立不安,他愤愤不平„„可是对于贫寒困苦的山里人家来说,这些又能起什么作用呢?李白很无奈,我们也为他的无奈而一声长叹。

诗歌后半部分四句侧重写田家荀媪的古道热情。“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以细节特写展示人物的心灵品性。古人席地而坐,屈膝坐在脚后跟上,上半身挺直,叫跪坐,因为李白吃饭时是跪坐在那里,所以荀媪将饭端来时也跪下身子呈进给他。一个白发苍苍的农民老妈妈给一个年轻后生跪进晚饭。下跪的老妈妈在李白心中站成了一个巨人!“雕胡”,就是“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称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作美餐。山里老妈妈在艰难困苦中特意给素不相识的李白做了一盘“雕胡饭”,足见她的热情、善良。“月光明素盘”特写素盘晚饭,盘子是白的,“雕胡饭”也是白的,在皎洁月光的照射下,荀媪手中端着的盘子闪闪发亮,格外耀眼。这哪里是一盘“雕胡饭”,这分明是荀媪老妈妈捧出的一颗闪光的心啊,像明月一般洁白,像金子一样珍贵。李白感动了,“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他想起了韩信、漂母。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小时候家里很穷,在淮阴城下钓鱼,一个正在漂洗丝絮的老妈妈看见他很饥饿,便拿饭给他吃,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送给“一饭之恩”的漂母千金表示感谢。诗中的漂母就是暗指荀媪,老妈妈这样诚恳地款待李白,使他很过意不去,却又无法像韩信那样报答恩情,更感到受之有愧。再三推辞致谢,实在不忍心吃下这盘“雕胡饭”。人往往是这样,你越热情,对方越感觉到惭愧。更何况这是在这穷乡僻壤,更何况这是十分难得的“雕胡饭”呢?

李白的性格是高傲的,他有铮铮傲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可以“一醉累月轻王侯”,“天子呼来不上船”,在达官显贵、皇亲国戚面前,他表现得目中无人,桀傲不驯,可是在一位农民老妈妈面前,他却如此谦卑,毕恭毕敬,像小孩一样老实腼腆,这就是李白,天真可爱的李白。

综上所述,李白以豪迈的胸怀、奔放的激情,将祖国壮丽秀美的河山描摩笔端。他将自己对自由,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化入了山水诗作之中,他壮绘直落九天的瀑布,以及奔腾咆哮的黄河,并给予了汪洋恣肆的描绘,再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形象,产生了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简言之,李白的山水诗,以卓然独具的艺术风采和强烈的时代精神,达到了审美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诗文学发展史上“奇峰突起,意境独辟”的地位。

第六篇:论李白诗词中明月之情结

姓名:林燕娜 专业:护理学 学号:10061078 摘要:在中国诗歌精汇情操篇中,描绘明月的诗不计其数,古代诗歌所描绘的明月更是令人赏心悦目。在诗人的笔下,梦变化无穷、千姿百态。它可以是清新脱俗之美、游子思乡之美、悠闲旷达之美甚至是忧愁迷离之美,在品读中我们可以走进不同的精神世界,感受李白之所想。

明月,是古代诗词中的诗人笔下的一个意象之一,是传统的诗歌意象,许多流传于世的名诗中有不少诗句将明月与诗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互相映衬,共同缔造了诗歌更高的境界。

在古典诗词中,由于诗人在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背景下,因此即使描写同一个物象——明月,也会带有不同的内心情感。想知道李白作品中明月的意涵,下面就让我们到李白诗词的花园里漫步,共同拾取古人对明月的的情感。

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承载思乡之情的明月 “明月千里寄相思”,望月思乡是从古自今一个永恒的主题。而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则是思乡的一种典型的诗歌,思乡在在明月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甚至明月已经成为我们思乡的代名词。通过月亮这个媒介,人与故乡联系在一起。在诗中,诗人将明月比喻成地上的霜,当月亮升起的时候,月亮是高挂天穹的,照在异乡更照在游子的故乡,游子却望不见千里之外的家乡,进而产生了丝丝的思乡之情。但低头时,那满地的白白的霜犹如那一轮皎洁的明月。这时,那月亮在心理上距离渐渐的缩短,虽然在不同的地域观赏月亮,但无论怎样游子与亲人观赏的是同一个月亮,传达同一份祝福。

当然,除了游子思乡,还有塞外征人的思乡之情。戍守边疆的将士,面对凄凉辽阔的边关,思念故乡与亲人更是浓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明代胡应麟在评论此诗时曾说:“浑雄之中,多少闲雅。”李白以一贯的浑雄磅礴之气一举将边疆辽阔浩渺的风光尽收眼底。但恰恰这种雄浑,将将士的思乡离别之情自然而然的流露在诗中。其次,“长安一片月,万物捣衣声。”(《子夜吴歌》)更是表达了思妇与征夫两地相思而又不得相见的情感。

一轮普普通通的明月,经过了李白的加工与修饰,成为了人们最能表达思乡别离之物。

二、“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寄托理想的明月 月亮,在诗人的笔下,有时候也会赋予了特殊的情感。在李白的诗中,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同样展现了李白潇洒的形象,虽然走在落魄潦倒的路上,但诗句展示出的是一种精神俊朗,豪迈端正的形象,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即使怀才不遇,却没有潦倒样子的可悲可怜。虽有怨恨,但对仕进并没有绝望。诗人把“明月”比拟成崇高的志向与抱负。像天上的月亮一样,可望而不可即,可爱而不可辍,明月成为理想的代名词。这更表现诗人对理想追求的高尚。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虽然表面上是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追求。但往更深一层的剖析,是因为现实中的腐败,进而寄托于梦境中。虽有些消极思想,但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李白的一生是充满抱负的。倒映在湖里的明月,正如李白的理想,虽然有些高尚,有悲悯天下百姓的胸怀,但却有些捉摸不透,有些虚渺„„

其余,寄予诗人的抱负的诗句还有: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将进酒》) “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大王十二雪夜独酌有怀》)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道谈溪。”(《乌栖曲其一》) 李白一生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希望能够建功立业,可事与愿违,在他的理想旅途上,充满了许多的坎坷,相伴而来,即使在潇洒的人,再豪迈的诗中,还是会有些许的哀愁与哀怨。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皎洁的月亮在他笔下,象征着理想与抱负成为最好的载体。将人类中的理想,提到一个更高的平台,如天上的明月“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古代诗词中明月意象的思想内涵,开拓了这一意象更广的情感边界。

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包含诗人灵魂的明月 李白,自古被人称之为“诗仙”,既然是“仙”,就有超脱庸俗之处的地方,就会有凭虚御风,飘逸、高洁,于是那高挂斗牛之间的一轮皎洁的明月,如同一个舞蹈者,在舞台中央舞蹈着„„李白《把酒问月》诗云:“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形象地道出,月亮与人类在地理上有着遥远的距离,在古代,那是一个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彼岸。但是,明月,在现实生活中却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情感的一种寄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月下独酌,面对明月与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形成了三人共饮的画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边饮边歌舞,月与影也随他的感情起伏而起伏。月与影的关系,就是人与影的关系。月就是李白,他们因共享孤独而成为一体,并从世俗社会中超脱出来,在幽寂的高空中舞蹈。

月亮之于李白,永远是一个情感抒发的对象。“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月是美好的,生命也是美好的,但对于月而言是永恒的,而生命是短暂的。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感叹。如曹操在其《短歌行》中有这样的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流露出与李白同样的人生感喟。此例诗句,还有许多,摘取其中几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 “登州望秋月,空忆谢将军。”(《夜泊牛渚怀古》) 在李白的诗中,月有的被打上地域的称号,如“山月”,又或是带有时间的痕迹,如“秋月”。但无论怎么样的变化,李白笔下的月早已超脱月的本身,而赋予了诗人的情感。

结束语

李白一生对月一往情深,甚至有传说说他的死也与明月有关联。传说他是因为喝醉了酒,跳到水里去捞月亮,最后淹死在水里。且不说这个传说的真假,单单从这个传说就可以看出李白对月亮的向往,是一种主动的意志追求。从而,使这个本无生命的物象,充满了人类情感的意象,更显得弥足珍贵。那一片唐宋的明月,如今能给我们带来多少情怀呢?当我们一次次的吟诵李白的咏月诗的时候,总有层层的遐想,那就是李白的诗歌所带给我们永恒的精神故乡。

〖参考文献〗

1.过常宝《依然旧时明月》东方出版社 2007年版 2.张晓云《雄浑飘逸大唐诗》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 3.柏桦《日日新——我的唐诗生活与阅读》江苏文艺出版2009年版

4.李浩《唐诗美学精读》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上一篇:例会会议纪要下一篇:劳务用工合同范本